1999-11-28

第 1 版

1. 法国否认支持暗杀米洛舍维奇行动

法外交部发言人二十六日说,南斯拉夫对法国情报机构的指控是没有根据的。(路透社)

2. 苏丹交战双方签署和平协议

二十六日苏丹外长伊斯梅尔和全国民主联盟总书记穆巴拉克·法迪在吉布提签署了和平协议,协议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纠纷和全国实现民主等内容。(法新社)

3. 印度把飞机发动机送回俄罗斯检修

据印度军方二十六日透露,共有四架从俄罗斯购买的苏—30飞机因发动机出现严重故障而不能使用。(俄塔社)

4. 普京同久加诺夫会晤

在二十六日的会谈中两人讨论了有关选举、车臣局势、签署俄白联盟条约问题以及建立由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组成的斯拉夫民族战略联盟问题。(俄塔社)

5. 美个人收入增加

商业部二十六日发表的报告说,十月份的个人收入比上月增加百分之一点三,这是五年来增加最高的。(美联社)

6. 俄军方称只有其核力量才能确保俄安全

俄战略导弹部队司令二十六日说,俄核力量应该保持在与美国同样的水平。(法新社)

7. 索马里和平建议获得批准

来自肯尼亚、苏丹、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的领导人二十六日批准为饱受战乱之苦的索马里提出阀们的权力。(美联社)

8. 阿塞拜疆谴责美国实行双重援助标准

阿外交部二十六日说,美国拒绝取消对阿援助的禁令,而每年都取消对亚美尼亚的制裁,这是在实行双重标准。(路透社)

9. 法报文章 如何看待中美达成世贸协议

【法国《论坛报》11月25日文章】题:如何看待中美达成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作者 法中委员会负责亚欧贸易问题的副主席钱法仁)    在经过13年的讨论、4月份的失败和最近6天的谈判之后,11月15日,美国和中国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达成协议。人们都说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说两国都是赢家,最后得出结论是双赢。对中国来说,这一成功既是不容置疑的,也是必需的。    人们现在期待的是什么?首先是中国重获成功后将会给它带来的前进动力。中国维护了最根本的一条:美国同意把中国视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始终是中国提出的重大要求。中国为加入世贸组织已经预先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将会出现激烈竞争的那些部门(电信、金融、保险、汽车等)都不是人们在提到国有企业时脑子里显现的那些重工业部门。由于中国20年来实行了开放政策,中国已经出现了30多万个合资企业,从而引进了竞争。人们经常谈论的大量人员下岗的情况表明,经济调整进程已经广泛启动。从这一点来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无碍大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会使改革开放进程变得不可逆转。    这项协议在国外引起的反响各不相同,因为国外人士没有料到这事来得这么快。人们没有想到这个协议这么快就达成了,有些人甚至以为协议达不成了。外国对华投资将会重新活跃起来。两年来,由于危机的原因,在亚洲投资不再是适宜的了。亚洲经济的复苏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正在使这种情况发生变化。对各国企业来说,中国市场是它们谋求发展的一个好机会,对它们来说,这个机会将会变成一种迫切需要,因为任何一家公司如果不在中国占有一席之地,那它就不能称其为跨国公司。    最后要说的是,尽管加入世贸组织的利远远大于弊,但弊也是必然要出现的。其中一个马上就能让人感到的弊是:一个富有活力的中国与一个具有传统色彩的中国之间的差距将会变大。国家进一步开放国门面对竞争,这就是说它要让本国的企业像跨国集团那样得到发展,要让它的企业家们也富起来。我们将会看到一个具有两种速度的中国出现在世人面前,这种情况将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中国能承受得了这种情况吗?预言家们对此是持怀疑态度的,但他们不一定有道理。人们的看法有时是错误的,因为他们低估了文明古国所具有的能力。

10. 中加达成入世协议 欧盟对此表示欢迎

【法新社多伦多11月26日电】中国今天与加拿大签订了一项市场准入协议,从而清除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另一个障碍。    中国入世谈判的首席代表石广生与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长皮埃尔·佩蒂格鲁是在凌晨举行的会谈期间达成这项协议的。不到两周前,中国与美国签订了一项类似的协议。    石广生在签字仪式结束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已经达成了24项双边协议——其中包括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前还要再完成12项这样的协议。    加拿大驻北京大使霍华德·巴洛赫后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加中协议“与美中协议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除了前者包括某些具体的加拿大利益”。    在与石广生联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佩蒂格鲁承认,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在日内瓦举行的多边谈判中加以解决”。    【路透社布鲁塞尔11月26日电】欧洲联盟今天对加拿大与北京签署的双边协议表示欢迎。这份协议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铺平了道路。    欧盟委员会贸易发言人安东尼·古奇说,欧盟委员会尚未收到有关这份在多伦多签署的中加协议的正式消息。他对记者说:“我们对它(中加协议的签署)表示欢迎,这是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道路上迈出的又一步。”

11. 俄人民支持对车臣采取强力行动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11月26日电】70%以上的俄罗斯人支持在车臣采取强力行动,认为那里正在消灭匪徒武装,更有50%以上的人相信,联邦军队是在防止俄罗斯分裂。这是11月份进行的全俄社会调查得出的数据。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11月26日电】俄罗斯武装力量第一副总参谋长马尼洛夫上将今天对记者说,仍有大批武装分子和资金通过格鲁吉亚进入车臣。他说,武装分子是从格鲁吉亚通过阿尔贡峡谷、伊图姆卡列和沙季利进入车臣的。“每日每夜都有几万、几十万美元通过这一地段送达哈塔卜”。“全世界几个主要的极端主义地区”几乎都在为车臣训练雇佣军。他点到了阿富汗、巴基斯坦、多数中东国家以及一些欧洲国家和美国。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11月26日电】俄罗斯武装力量第一副总参谋长马尼洛夫今天对记者说,在车臣的第二阶段反恐怖行动已经结束,联邦军队开始执行第三阶段的任务。    马尼洛夫说,昨天夜间对在格罗兹尼侦察到的各种目标进行了有计划的轰炸,完成这一阶段的最后的任务。他说,今年内计划完成第三阶段行动的主要任务,主要是政治经济任务,军队要为完成这些任务提供条件。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11月26日电】俄罗斯国防部生化部队司令彼得罗夫上将今天在接受本社记者独家采访时说,俄罗斯没有、也永远不会在车臣的反恐怖行动中动用化学武器。他指出:“我们在北高加索没有部署装有作战毒剂的弹头,它们都在距车臣几千公里外的仓库和基地中,处于严格的国际监督之下。”

12. 谢里夫否认对他的指控

【路透社卡拉奇11月26日电】被罢黜的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今天拒不承认关于他下令使巴基斯坦新的军事领导人穆沙拉夫乘坐的飞机改变航向的指控。    谢里夫、他的兄弟及五位助手因据称试图使军事参谋长穆沙拉夫所乘的从斯里兰卡飞往卡拉奇的飞机改变航向,而面临着可能的共谋犯罪、劫机和企图谋杀的指控。    谢里夫在出庭前对记者说:“毋庸置疑,我的确非常明确和肯定地说过这架飞机应该降落在卡拉奇机场。下令使它转向的人应该出庭受审。”他说:“事实是,军队于下午5点40分进入巴基斯坦电视台,那时飞机正在印度洋上空。这是我的印象……我是这么认为的。”    谢里夫对记者说,穆沙拉夫没有理由推翻他领导的政府,他正在利用这起飞机事件转移人们的注意力。

13. 日希望日中韩首脑定期会谈

【日本《产经新闻》11月27日报道】小渊首相26日在接受采访时谈及预定在马尼拉与中国总理朱?基和韩国总统金大中举行的日中韩3国首脑会谈,他说:“因为这是历史上的首次会谈,因而会议本身具有很大意义。希望此次会议成为日中韩首脑对话的第一步。”他表明希望今后定期举行首脑会谈的想法。    日中韩首脑会谈预定28日上午在马尼拉市内的饭店,以早餐形式举行。

14. 南指责北约在科索沃推行纳粹主义

【路透社贝尔格莱德11月26日电】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今天指责北约军事联盟试图在塞尔维亚南部省份科索沃实行“纳粹主义”。如今科索沃实际上在国际社会的控制之下。    米洛舍维奇在对高级军官的授勋仪式上说,南斯拉夫将“与北约国家正试图在阿尔巴尼亚族恐怖分子的协助下在科索沃推行的纳粹主义作斗争”。    【美国《纽约时报》11月26日报道】德国、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和卢森堡向欧洲防御迈出了最初的一小步,它们要求担任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的美国官员克拉克将军考虑,允许这五个欧洲国家驻斯特拉斯堡的军事机构明年春天获得对驻科索沃维和部队的指挥权。

15. 中美洲国家组建「营救部队」

【埃菲社危地马拉城11月26日电】危地马拉国防部长马尔科·图略·埃斯皮诺萨今天在此间宣布,中美洲国家武装部队组建了“营救部队”,以挽救各国公民的生命。这是今天在危地马拉城闭幕的中美洲武装部队会议最高委员会第4次会议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    据萨尔瓦多国防部长胡安·安东尼奥·马丁内斯·巴雷拉透露,去年年底,“米奇”飓风席卷中美洲后,军事部队进行了首批营救行动。    危地马拉国防部长解释说,中美洲武装部队会议修订了该地区军事一体化进程计划,并认为,这次会议的结果是“极其积极的”。

16. 肯总统宣布艾滋病为国家灾难

【美联社内罗毕11月26日电】肯尼亚总统莫伊宣布艾滋病为国家灾难,称这一迅速蔓延的疾病威胁到国家存亡。    莫伊昨天在蒙巴萨对议员发表讲话,下令立即成立一个委员会,协调努力,针对这一疾病发起全国性战役,并下令从明年1月起在肯尼亚所有学校和大学开设艾滋病教育课程。    【法新社联合国11月26日电】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今天在纪念世界艾滋病日的一封信中说,成年人应多花一些时间倾听年轻人的心声。    安南指出,全世界已有1600万人死于艾滋病,34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毒。他说:“与25岁以下的人共同努力也许是我们今天控制这一流行病的最大希望。”他说,今年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有一半是25岁以下的人。

第 2 版

1. 法报文章 欧洲防务各项计划正逐渐成形

【法国《论坛报》11月26日文章】题:欧洲防务的各项计划正在慢慢成形(作者 阿兰·巴隆)    欧洲人希望掌握部署在科索沃的北约驻科索沃国际维和部队的指挥权。将欧洲军团改变为快速反应部队的计划正在取得进展。    欧洲在防务方面想要实现的各项目标正在渐渐明确起来。25日,法国人和英国人把建立一支在2003年以前能够执行类似科索沃那样的维和使命的6万人快速反应部队计划再次拿到桌面上讨论,而欧洲军团最近则正式成为了有可能从明年春天起接受北约驻科索沃国际维和部队指挥的这样一支快速反应部队的候选者。23日在卢森堡举行的西欧联盟部长级会议上,这项计划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该计划就是把欧洲军团(由法国、德国、西班牙、比利时和卢森堡组成)参谋部交给北约支配,以指挥北约驻科索沃国际维和部队在科索沃的行动。    如果北约驻欧盟军最高司令部能在今年12月份作出肯定的答复,那么,北约驻中欧陆军的替换工作将在明年4—5月份进行。    在防务问题上,欧洲还表明了一种政治意愿,那就是计划将欧洲军团改变为可以对付危机的快速反应部队,届时,英国可能也要参与进来,它的参加要么是为了一项已确定的军事行动,例如西欧联盟的军事训练活动,要么是参与更进一步的合作。一位德国专家说:“欧洲军团的实力的增加需要西欧联盟10个国家的共同努力,以使它能拥有一支6万人的快速反应部队。”因为军界人士认为,在进行维和行动时,如果需要海空军配合地面部队行动,那需要的兵力就要比以前多三倍。    之所以认为有必要把欧洲军团改为快速反应部队,因为北约在3月份到6月份对南联盟实施的空中打击再次暴露了欧洲国家的无能,他们对美国过于依赖了。一旦这项改制工作完成,那么,在欧洲就将同时存在两个快速反应部队的参谋部:欧洲军团参谋部和北约驻欧快速反应部队参谋部。每支部队大约有6万人。

2. 普京呼吁杜马与政府加强合作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11月26日电】俄罗斯政府总理普京在接受《世纪》周报的采访时说:“如果我们大家希望国家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使所有的权力机构都能建设性地工作,那么政府就应当得到国家杜马中大多数议员的支持。”    他说,没有这种合作就不可能制定出任何重要的政策。在谈到政府对哪个议会党团有好感时他说,“我不会对谁亲谁薄,每个政党中都有一些珍视俄罗斯利益的人,政府准备与这些人合作,也希望在新的国家杜马中得到这些人的支持”。他希望各党派和各竞选联盟的领导人在制定俄罗斯发展战略纲领时给政府在政治和经济上提出建议以便研究和采纳。    然而普京也指出,俄罗斯的政党至今还处于成长阶段,还存在一些成长过程中的毛病,在杜马提出和通过一些无法执行的法律草案。

3. 老挝将继续改革开放

【美联社万象11月26日电】老挝外交部长宋萨瓦·伦萨瓦本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十年来的经济自由化使老挝“政治稳定,经济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外交关系有所改善”。    老挝人民革命党将于12月2日庆祝其自越南战争结束以来执政24周年。该党在80年代末实行了自由市场改革,但老挝仍然是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之一。    宋萨瓦说:“老挝将继续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发展市场经济。”目前老挝面临着严重的经济问题。它严重依赖外国援助,有巨额贸易逆差,并受到于1997年从毗邻的泰国开始的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冲击。

4. 土就厄贾兰问题抵制外来压力

【法新社安卡拉11月26日电】土耳其总理比伦特·埃杰维特今天驳回国际社会向土耳其政府提出的要求:免予库尔德反叛领袖厄贾兰上绞架。    埃杰维特对记者说:“任何人、任何国家、任何国际组织都不得以威胁和施压的方式向土耳其强加什么。”他还说:“我认为这些声明是不符合实际、不公正的。”    土耳其上诉法庭昨天维持6月份对厄贾兰的死刑判决。判决引起国外新一轮批评。

5. 路透社新闻分析 建立东亚共同市场仍需数十年

【路透社马尼拉11月25日电】新闻分析:建立东亚共同市场仍需数十年时间(记者 拉朱·戈帕拉克里希南)    一个把中国、日本和南北朝鲜与东南亚经济虎国联系起来的共同市场是该地区的一个相当诱人的前景,但也是一个至少要在数十年以后才会实现的前景。    该地区的一些官员说,东盟在过去3年一直邀请中国、日本和韩国参加它的年度首脑会议,并很可能在今年使这一程序正式化,为最终建立这一共同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分析家说,为了把东盟自由贸易区向北扩展,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但是中国本月早些时候达成了为加入世贸组织作准备的协议,这也使前景变得更加光明。他们说,起催化作用的是1997—1998年间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破坏了东南亚地区的强劲增长势头,并迫使各国进行反思。    吉隆坡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所的斯蒂芬·梁说:“这场危机清楚地表明,该地区的国家已经意识到,它们在贸易和金融等领域进行的合作还不够。尽管他们要面对诸多国内问题,它们已经意识到他们需要进行合作。”    分析家说,成立任何形式的亚洲共同市场的障碍是多种多样的。他们补充说,欧洲也是在经过了一次世界大战和数十年时间之后才实现这一目标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政治学教授李来图(音)说:“其中当然牵涉到地缘政治方面的问题。它们将尝试对此进行讨论,但是否能成功还要走着瞧。”

6. 厄瓜多尔皮钦查火山再次大爆发

【埃菲社基多11月25日电】基多西部皮钦查火山大爆发今晚已使厄瓜多尔首都遍布火山灰。与此同时,当局下令关闭“苏克雷元帅”机场。    国立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的火山学家达尔文·比利亚戈麦斯向埃菲社记者证实,火山最后一次喷发规模很大,扬起了高达15公里的岩浆灰尘和蒸气组成的云雾。火山是在当地时间21时28分(格林尼治时间26日凌晨2时28分)喷发的。    基多机场的一位人士说,已经不定期地关闭了机场,直至清除飘落在跑道上的灰尘。    比利亚戈麦斯指出,这次火山爆发与10月5日那次极其相似。当时,有200吨火山灰落入城中。由于风力的影响,污染甚至蔓延至哥伦比亚边界处。    由火山灰组成的雾气已覆盖了房屋、街道和在城中行驶的少量汽车。城中呈现出一片空空荡荡的景象,因为遵照市政当局公布的安全准则,人们都返回了家中。

7. 俄驳斥西方媒体对叶利钦病情猜测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11月26日电】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亚库什金今天肯定地说,叶利钦不打算在国家管理上退居次要地位。只是在我们有了新的俄罗斯总统的时候,他才会作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退出政治舞台。在此之前我们只有一个总统,这就是叶利钦。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11月26日电】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亚库什金今天针对媒体关于总统健康情况的一些谣言说,推迟签署俄白建立联盟国家条约是因为总统生病了,总统得的根本不是“外交病”。    【法新社莫斯科11月26日电】一些媒体对叶利钦的最新病情提出怀疑。虽然叶利钦经常患病,但这次发病却尤为引人注目,因为眼下俄罗斯正在加紧对车臣的攻势,而且今天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将签署俄白联盟条约。    现在莫斯科流传的一种猜测是:至今仍对俄罗斯在1994年至1996年车臣战争中损失惨重而耿耿于怀的军队将领们在克里姆林宫发动了一场静悄悄的政变。他们打算确保在车臣叛匪被彻底剿灭之前,叶利钦不会下令停止最近的战争。    但也有人认为这次叶利钦发病同俄白即将签署联盟条约有很大关系。因为俄罗斯一些自由派组织一直反对俄罗斯同经济上陷入困境而在政治上又很孤立的白俄罗斯结为联盟。

8. 克罗地亚议长出任代总统

【路透社萨格勒布11月26日电】克罗地亚代总统、议长弗拉特科·帕夫莱蒂奇说,他决心当一名民主领导人,将完全尊重宪法和民主的行为准则。    因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身染重病,帕夫莱蒂奇今天早些时候开始行使代总统的权力。他在上任后首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的第一步行动将是打破图季曼在过去十年建立的独裁统治。    他在宣誓就职后接受本社记者的独家采访时说:“我拥有克罗地亚共和国总统享有的所有权力。在必要的时候,我能够而且也愿意利用我的权力确保所有机构的正常运行。”    他还说,他将接受即将举行的议会选举的任何结果,并从得到多数支持的政党中任命一位总理。    帕夫莱蒂奇简介    【法新社萨格勒布11月26日电】克罗地亚国会议长弗拉特科·帕夫莱蒂奇今天成为该国的代总统,以填补患病的克罗地亚总统弗拉尼奥·图季曼的空缺。68岁的帕夫莱蒂奇是一位持温和观点,但缺乏政治领袖气质的学者。    帕夫莱蒂奇于1930年12月2日出生于萨格勒布。在踏入政坛以前,这位倾心于研究俄国小说的文学教授参与了各种不同的文化活动。1991年,他被任命为自克罗地亚从前南联盟独立以来该国的首任文化部长。帕夫莱蒂奇随后成为国会议员,1995年出任国会议长。    这位写过约40部著作的教授1971年曾被南斯拉夫的共产党政权判处了6个月的徒刑,理由是他签署了一份宣布克罗地亚语是一门与官方所用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截然不同的独特语言的声明。帕夫莱蒂奇在被捕前还是克罗地亚的主要出版社——克罗地亚中心出版社的经理。据说,帕夫莱蒂奇曾在弗拉尼奥·图季曼开始在政坛崭露头角时通过这家出版社帮助他出版书籍。    帕夫莱蒂奇过去称自己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对他来说,“生活中的结果与下棋比赛中的结果同样重要”。

第 3 版

1. 美报文章 冷战结束对世界格局影响深远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11月7日文章】题:冷战结束时的承诺变成了靠不住的东西(作者 R·C·朗沃思)    当柏林墙倒塌的时候,美国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宣告,这是“历史的终结”。    他说,西方在冷战中的胜利意味着民主的资本主义“是人类政府的最终模式”。意识形态的争斗已经结束,民主和市场经济取得了胜利。    福山的话讲得为时过早。从科索沃到东帝汶,从卢旺达到里约,历史仍然是活生生的,而且往往伴随着令人痛苦的结果。    影响波及全世界    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历史的重生,或者至少是它的骤然缓和。新千年的最初数十年中的主要任务与本世纪最后十年相同,就是妥善应对这一现实。    柏林墙倒塌带来了直接、激动人心和显而易见的结果——德国的统一和苏联的解体。    但是,同1929年发生在华尔街、或者1945年发生在广岛的事件一样,1989年柏林事件是影响波及全世界、并且永久改变了世界的事件之一。    英国历史学家蒂莫西·加顿·阿什写道:“很难在世界上找到一个没有受到冷战结束的影响的国家。冷战结束直接影响了世界上的许多其他地区,比如南部非洲、东南亚和中美洲。苏联与美国、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全球竞争对这些地区的政治造成了损害。”    例如,南非在数月之内便追随其后,白人政权首先从监狱中释放了纳尔逊·曼德拉,然后帮助他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接着又在他当选总统后拱手让权。    中国的共产党领导人意识到,苏联试图同时实行政治和经济改革,从而导致了自我毁灭。因此,他们让资本主义接管部分、而不是全部经济,同时牢牢抓住政权不放。    经济学和政治学正在重新划定政治疆域和盟国。随着冷战结束,前苏联共和国——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不仅是美国,而且诸如伊朗和土耳其之类的一些地区性强国都加入了对这些财富的争夺。结果是,俄罗斯、亚美尼亚和伊朗结成了一个联盟,美国、阿塞拜疆和土耳其结成了另一个联盟。    启动历史力量    冷战的结束不仅改变了全球结构,而且启动了正在创造一个新世界的巨大历史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20世纪在1989年11月9日就结束了,整个世界目前正在全力对付21世纪的难题。    全球经济是这些力量中最大的一股。这种全球化经济是全球通信和全球市场的产物,至少从1973年就已经存在,但直到近10年才突然引起公众的注意。    苏联试验的彻底失败破坏了人们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封闭市场和国家控制经济的支持。正如福山所说的那样,它还标志着市场资本主义取得了明显胜利。    曾经尝试过混合经济或社会主义经济的东南亚、拉美和非洲国家迅速向全球市场开放。甚至连俄罗斯也加入进来,建立了股市,并欢迎外国投资。    第一个结果是经济繁荣,尤其是在东南亚。在那里,大量美元涌入,为建设工厂、新公路、机场、摩天大楼和创造数百万个就业机会提供了资金。第二个结果是1997年的一场金融危机。    全球经济和科索沃战争明显突出了第二股巨大的全球力量,也就是国家主权的削弱,以及人们认识到,过去由国家控制的一些东西——资金、就业机会、人权——已经成为一个崭新、仍然模糊的全球社会中的国际争议问题。    全球贸易、全球市场和全球资本主义剥夺了各国管理本国的一大部分经济的能力,从而也削弱了它们对决定自身未来的能力的信心。与此同时,大国在联合国的激励之下宣告,国家主权不是绝对的,国际社会有权进行干涉以制止最严重的践踏人权的行为。    这个问题的规则还远远没有确立。北约干预了科索沃,联合国干预了东帝汶。但是,同样是这些国家,却在结束卢旺达、苏丹和塞拉利昂的残酷战争的问题上逡巡不前。    如同全球经济的情况一样,关于人权和主权的规则尚在制订过程中。问题在于,应该由谁来制订这些规则?    世界上许多关键决定(关于贸易规则、何时向何地进攻、关于如何管理欧盟、关于环境法规)都已不再由有权在本国境内执行这些决定的政府作出。相反,各国政府在国际组织、在联合国或欧盟或世贸组织中集合到了一起。    平民社会在形成    伴随着这种正式的规则制订,一个新的全球平民社会正在形成,其主要基础是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对全球的管理发挥着重要影响。    代表着各种公众利益的大量非政府组织纷纷出现,通过因特网跨国界地联系在了一起。这些组织正学着如何支配选票和影响代表。    这些非政府组织不是选举产生的,因此并不民主。但它们已经成为一个仍在逐渐成形的进程中的关键参与者,也许是全球民主的先行者。    它们当中的大多数是单一利益组织,集中关注海洋、劳工、妇女权利或者卫生问题。    1997年的金融危机似乎令大多数决策者相信,不能允许自由市场继续处于缺乏限制和管理的状态。如何处理自由市场的问题将留待下个世纪解决。

2. 德报文章 被可卡因卡死的哥伦比亚

【德国《时代》周报11月4日一期文章】题:哥伦比亚的毒品工业使这个国家处于崩溃的边缘    哥伦比亚毒品工业的权力结构自1993年以来已经分散,但毒品市场在扩大,并且在这个国家里经常发生流血事件。1998年哥伦比亚的毒品市场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繁荣:虽然警方向公众夸耀在摧毁毒品种植面积——去年6.462万公顷——方面“创世界纪录”,但警方的一份内部文件表明,这个成就是虚假的,全国的毒品种植面积实际上比1997年增加了16%,增至9.11万公顷。警察本身也往往被卷入毒品交易。    毒品经济    哥伦比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毒品生产者现在也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古柯植物种植面积。1998年,哥伦比亚的古柯植物种植面积甚至超过秘鲁。秘鲁的古柯植物种植者将大量的古柯叶运到哥伦比亚加工成可卡因。与此同时,哥伦比亚的毒品工业也在打入东南亚和西南亚海洛因和鸦片生产市场。据哥伦比亚警方说,1998年,哥伦比亚在全世界的可卡因销售额为1000多亿马克。去年哥伦比亚总共生产了686吨纯可卡因,非法农业产业获得近20亿马克的收入。但这仅仅是警方公布的数字。国际分析家们估计,哥伦比亚的非法农业产业实际获得的收入每年高达120亿马克。现在毒品交易占哥伦比亚国内生产总值的8—10%。    据估计,去年全世界非法的毒品销售额为5000亿至7000亿马克。哥伦比亚的毒品生产者和商人目前在世界市场上可能居领先地位。除了石油产品和咖啡之外,可卡因是哥伦比亚创汇最多的产品。可卡因的供应者当然不支付税收,他们向接受者收取现金。警方的缉毒行动给他们造成的损失算不了什么:1998年被警方没收的可卡因占6.8%,海洛因占3.6%。    反毒谈判    哥伦比亚的古柯种植是一种流动农业,它甚至对美国当局在反毒行动方面的数十亿投资似乎有抵抗力。因此,1998年12月美国国家谈判代表与一个游击队组织在哥斯达黎加举行会谈,这在反毒史上是第一次。对美国人来说,与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的磋商主要不是涉及结束哥伦比亚的40年内战,而是毁灭古柯种植面积。因为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不仅仅控制着哥伦比亚约1/3的国土,而且也控制着几乎整个古柯种植园。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的资金有一半来自收取保护钱,另一半通过绑架所得。1999年,这支由1.5万人组成的游击队的财政和装备状况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    政府在古柯种植区军事力量薄弱,再加上迄今为止的反毒行动收效甚微,这迫使帕斯特拉纳总统的政府及其美国顾问与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进行正式谈判。自1999年初以来,双方的谈判主要涉及停止对种植古柯的奖金和对古柯种植者的替代性农业补贴。    毒品与内战    主要是毒品交易以及国家和司法不起作用使哥伦比亚的暴力活动在长达数十年的内战中螺旋形上升:每年有约3万人被害,100多万哥伦比亚人因内战流离失所,被绑架的人数90年代末创新高,准军事部队、游击队和国家安全力量对持不同政见者和平民的大屠杀使这个安第斯山脉国家在政治上处于崩溃的边缘。这个拉美最老的民主法治国家的根基已遭到破坏,这个国家的犯罪行为有99%没有受到惩罚,可卡因把这个国家卡死了。    古柯灌木甚至是世界上最老的人工培植的植物之一,从自然医学的角度来看,也是人类首批光谱疗法之一。    古柯的首次工业利用可以追溯到1886年。但可卡因的世界市场是在本世纪70年代才形成的,当时可卡因作为西方世界的富贵药物流行。如果不改变依靠毒品的经济,哥伦比亚的和平是不可想象的。没有古柯,哥伦比亚的大部分农村居民有陷入贫困的危险。但国际上的需求不减,要解决哥伦比亚的“毒品问题”似乎也是空想。

3. 图片新闻:美联社选出百幅世纪新闻照片(四十七·完)

1999年4月20日 美国    科罗拉多州丹佛市郊哥伦拜恩高中的两名学生乱枪向同学发射,造成15人死亡,虎口余生的同学悲伤欲绝。    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日 日本    奥姆真理教在东京施放沙林毒气,受害者等待救援。

第 4 版

1. 因特网时代系列报道(五·完) 网络经济呼唤法律规范

【美国《商业周刊》10月4日一期文章】题:驯服疯狂的网络 副题: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法律规范,网络的健康成长就会受到阻碍(作者 斯蒂芬·贝克)    在工业革命的早期,人们很容易应付技术和法律方面的问题。不论法国和西班牙的火车轮距是否一致,还是旅客必须携带能适应不同电压的变流器,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但是,现在人们只需点击鼠标就可以通过因特网在国与国之间迅速传递信息。因特网传递信息的速度和规模对法规建设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白宫因特网战略的设计者艾拉·马加齐纳说:“我们遇到了向未成年人传播色情作品、侵犯知识产权、潜在的侵犯隐私权以及各种新型犯罪等问题。我们必须迅速采取措施,及时解决上述问题,这样才可以避免人们对因特网产生反感情绪。”    在网络空间的“西大荒地区”建立法律和秩序将会是一种苛求。在没有达成广泛国际协议的情况下,人们很容易逃避行政长官、法官、管理人员和税务人员的管制。这就是为什么拓荒者——不仅仅是立法者——将会在开发网络边界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企业界,如果它想保护财产权利并使客户在上网购物时觉得放心,就必须制定出一套规章,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好坏姑且不论,网络已产生两种并行的有时会相互竞争的管理制度。    公共和私人两种管理制度的成功将决定网络的作用会有多大。网络如果要变成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就必须提供与其他任何市场相同的保证,其中包括财产持有者的权利和受骗的顾客要求赔偿的权利等等。简而言之,在人们都开始通过网络买车并取得抵押贷款之前,网络需要向顾客保证他们的交易是安全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福里斯特调查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说,如果得到良好的管理,全球因特网经济将在2003年达到3.2万亿美元,但是,如果安全问题和管理混乱的状况依然存在,那么因特网经济的总额将不会超过1.6万亿美元。    悬而未决    管理者们并不是没有作出努力。两年来,设在巴黎的经合组织的谈判代表们一直在商讨因特网法律最基本的原则——对于因特网时代来说,两年时间实在是太漫长了。然而在责任和权限等问题上,谈判代表们仍然未能达成共识。如果某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日本网站欺骗了一位加拿大客户,那么应该运用哪个国家的法律来解决问题?    就商界本身而言,寻求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首先是从技术手段开始的,这一点不足为怪。一个完整的行业正在以网络安全为中心成长起来,网络安全主要是指为防止黑客、窃贼,甚至政府的纳税调查等渗透到网络银行帐户、电子邮件或者企业采购网络而设计的软件程序。每当黑客制造出事端的时候,保护程序的市场都会升温。    同时,从事电子商务业务的商人们知道,仅凭技术手段来对付那些天才的黑客和有组织的罪犯是不够的。为了减少人们的担心,电子商务行业很可能会开始用某种手段来证明一些网站的安全性。这些证明就像电子商务行业的印章一样,被用来证实某些网站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例如隐私保护标准、客户或商业伙伴的金融或健康资料的高技术加密标准等等。最终很有可能会出现类似于债务评估机构的网站评估机构。在这种体制下,如果某个重要的电子商务商人的安全等级被降级,投资者、客户或其商业伙伴可能就会避之惟恐不及。    马蜂窝    各国政府可能需要考虑一段时间才会制定出这样的惩罚措施。在美国,一个主管因特网税收问题的全国委员会正在研究收税方法——但是在网络交易究竟是否应该课税的问题上陷入了僵局。各国政府近来在这方面作出的种种努力也未能取得更好的成效。非营利的半官方管理机构因特网名称及数字分配公司(ICANN)只是因为试图管理万维网的地址系统而捅了马蜂窝。    政府之所以会感到举步维艰,主要是因为确保电子商务安全妨碍了警方对犯罪活动的监视。    文化差异也会引起争议。以美国和欧洲之间的隐私战为例,欧洲希望制定强有力的规则保护网络空间里的隐私权。欧洲联盟正在制定法规,禁止向未达到欧洲标准的国家输出资料,例如关于经常乘飞机旅行的人的信息等。美国也将在禁令规定的范围之内,因为美国大部分的数据流动是受到宪法保护的。    迄今为止,隐私权问题可能是最好的例子,说明通过立法同时对私人和公共利益加以制约是多么的困难。一年来,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电子经济实体美国和欧洲一直在谈判制定保护隐私权的共同标准。美国建议成立一个可以实行自我管理的机构,从而创造一个符合欧洲标准的“安全港”。如果这项建议不能得到双方的认可,世界贸易组织今年11月在西雅图举行的会议可能会出现贸易危机。就目前的状况而言,谈判未能取得成功造成管理上出现了真空。    因此,欧洲为电子商务制定的法律像其他许多尝试一样,只会干扰电子商务的发展,除非它能够变成世界各国公认的法规,实现这一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网络空间“野蛮的边疆地带”逐渐变得文明之前,诸如此类的战斗可能会持续几十年。电子商务可能会在法制完全确立之前找到管理自身发展的方法。

2. 德累斯顿银行认为 灵活汇率政策将使拉美经济受益

【埃菲社法兰克福11月24日电】德国德累斯顿银行发表的一份报告表明,拉丁美洲应实行灵活的汇率政策,这样将能够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减少国内的价格扭曲现象。    巴西今年1月成为第一个实行自由浮动汇率的国家,之后智利和哥伦比亚在9月份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但德累斯顿银行认为,从汇率体制改革中受益最大的国家将是委内瑞拉。    在阿根廷,当选总统德拉鲁阿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作下对国库进行清理。这将限制2000年外资的增长。    关于巴西,德累斯顿银行认为,衰退已迅速得到克服。国内生产总值甚至1999年就会出现适度增长。如果为增加投资能力而更快速地进行改革的话,那么巴西经济的恢复会更加明显。    报告说,今年第三季度,智利已渡过衰退最糟糕的时期。从现在起,经济的推动力将来自铜出口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德累斯顿银行认为,智利9月规定的比索自由浮动促进了出口,但目前未造成通货膨胀压力。但该银行预计,2000年第一季度利率将提高。    报告认为,哥伦比亚的形势是不利的。1999年第三季度,哥伦比亚的经济衰退仍在继续,失业人数已占劳动人口的20%。但是,德累斯顿银行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一项改革计划提供的27亿美元的贷款将恢复人们对经济复兴的信心。    报告认为,墨西哥已从美国良好的经济状况中得到了好处,预计该国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3%,通货膨胀率将降低。尽管对投资的需求增加,失业人数也减少了,但消费没有增加。

3. 斯蒂格利茨将离开世行

【美国《纽约时报》11月25日文章】题:直言不讳的首席经济学家离开世界银行(记者 理查德·史蒂文森)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24日说,他将辞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职务。他在将近3年的时间内曾经利用这个职务对于帮助贫穷国家的常规方法提出尖锐的问题。    斯蒂格利茨是在担任克林顿总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之后于1997年2月加入世界银行的。他说,他将于今年底离开世界银行,不久后返回斯坦福大学重新从事学术工作。    斯蒂格利茨离开世界银行将使华盛顿在富国怎样才能最好地帮助穷国和陷入危机国家的经济发展的辩论中失去或许是最直言不讳的声音。尤其是在最近的两年内,斯蒂格利茨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克林顿政府内的官员形成了对立,因为他批评这些官员对亚洲金融危机所作的反应和他们鼓励东欧和前苏联发展民主的资本主义的战略。    斯蒂格利茨说,离开世界银行的决定是他本人作出的。美国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曾称赞斯蒂格利茨是“有创造性和有智慧的重要力量”。美国政府官员说,美国并没有要求撤换斯蒂格利茨的职务。世界银行女发言人卡罗琳·安斯蒂说,斯蒂格利茨“绝对不是”被迫退出世界银行的。    在美国财政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和决策者当中,斯蒂格利茨的朋友很少。但是,斯蒂格利茨的讲话总是受到穷国的热情欢迎。斯蒂格利茨说,之所以要离开世界银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帮助激起关于富国强加于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的比较活跃的辩论。    斯蒂格利茨说:“在某些具体的争议问题上,确实出现了支持我的观点的广泛的一致意见。”    斯蒂格利茨说,他的态度是以两个基本论点为依据的:让穷国在制定政策方面有较大的发言权;承认政府必须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关键的作用。    斯蒂格利茨说:“我们正在重新考虑对国家作用的看法。有些失败,例如在东亚,涉及到政府(例如在金融管理方面)做得太少的情况,而不是做得太多的情况。”

4. 图片新闻

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近来一再刷新高点纪录,使得该市场成为各国仿效的新典范。正在美国访问的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右)22日就特别造访该市场,在旁作陪的是纳斯达克母公司全美券商协会首席执行官萨伯。(美联社)

第 5 版

1. 美国核导弹对准谁?

【美国《华尔街日报》10月15日文章】题:美国的核武器库随时准备投入战争——这种做法正确吗?(作者 卡拉·安妮·罗宾斯)    在大洋深处    冷战早在10年前就结束了。但在这里,在大西洋水下几百英尺处,实际情形看起来就像柏林墙从未被推倒过一样。    6周来,“怀俄明”号潜艇以及艇上157名人员一直悄悄地在大西洋游弋。这艘潜艇的管道接合处都加上了橡皮垫圈,以减弱振动声。它的24枚核弹头“三叉戟”II导弹随时准备发射出去。从佛罗里达海岸大约70英里处发射的导弹只需半个多小时就能到达莫斯科。    “怀俄明”号潜艇指挥官说,尽管10年来国际政局风云变幻,他的职责基本上一点都没变。海军中校约翰·帕西科说:“我的任务是保护这些导弹,随时准备奉命发射它们。”    在声纳室昏暗的灯光下,技师伊斯雷尔·科隆戴着耳机坐在那里,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一个鲜绿色监视器。他是在追踪一艘在水面上航行的不知名船只发出的声音。在几分钟内,声纳小组就查清楚了:一只四叶螺旋桨在以每分钟97圈的速度旋转。这是一艘商船。这位24岁的海军士官在受训时,听的都是俄罗斯攻击潜艇的录音带。但在两年时间的四次巡逻中,科隆从未听到过真正攻击潜艇发出的声音。    科隆说:“我从未听到过任何我认为构成威胁的声音。”他也不大可能听得到。资金告罄的俄罗斯潜艇部队几乎不会离开领土半步。    保持冷战风格    对许多美国人来说,打一场核战争的主张已变得不可想象。但五角大楼不仅仍在为此作打算,而且还在为此慷慨解囊。参议院否决了全面禁止核试验的条约,这表明五角大楼在保持冷战风格的核力量方面并不是孤军奋战。    其实,随着裁军陷于停滞,美国武器库仍然拥有大约7000枚远程核武器,占它在冷战高峰期拥有的武器数量的一半还多。布什总统在1991年解除了美国核弹的战备状态,但美国军方的核“三合一战略报复力量”的其中两种力量——包括“怀俄明”号在内的18艘重型潜艇以及大约500个隐蔽导弹发射井——仍然像冷战期间那样每天24小时处于几分钟内就能发射的战备状态。    除非美国愿意销毁所有的核武器,否则进一步节省开支将会受到限制。单是能源部自己,每年就耗资40多亿美元,以确保美国的武器库在今后几十年无需试验就能运作。国会预算局估计,用来支持美国核力量的庞大的基础设施就占据很大一部分的预算,把远程武器的数量削减到1000枚至少每年可以节省25亿美元。    谁是打击目标?    谁是这个核武器库的打击目标呢?在冷战后世界,对美国安全构成的威胁从本·拉丹到反复无常的朝鲜,到拒不让步的伊拉克。但对这个国家的核规划者来说,主要的威胁仍然来自俄罗斯。国防部负责战略和减少威胁的助理部长爱德华·沃纳说:“俄罗斯的前途捉摸不定。它仍然保留着数以千计的核武器。如今它的原则是更加依赖核武器。”    艇上的每位军官都接触过“怀俄明”号潜艇的目标计划,但除了指挥官以外只有寥寥几人说,他们实际上选择的做法是把它们束之高阁。    像一般公众一样,“怀俄明”号潜艇上的大多数人员看上去根本搞不清如今的敌人是谁。    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的美国战略司令部——该机构负责监督美国所有的核力量——分析家们实际上看上去受到这种问题的鼓舞。在一间小小的豪华会议室,司令部的情报分析家展示了他们称之为“九头蛇”的形形色色的战略威胁。    第一张幻灯片上有离经叛道的沙特阿拉伯恐怖分子本·拉丹的照片。大多数幻灯片上展示的是由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朝鲜以及许多“非国家”力量构成的越来越大的威胁。尽管13张幻灯片上只有一张提到了俄罗斯,但这张幻灯片还说,俄罗斯“对美国的生存构成‘真正的威胁’”。    美国的统一作战计划(总核战计划)的主要目标仍然是俄罗斯的大约2000个目标。近年来,战略司令部增加了一些“选择方案”,以便应付与中国爆发的核战争和对某些胡作非为的国家进行的核打击。克林顿政府说,它不排除利用核武器对各种类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中包括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发动的袭击进行报复的可能性。

2. 美专家说美核武器老化问题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10月8日文章】题:美国核专家怀疑老化武器的可靠性(作者 约翰·戴蒙德)    美国核武器实验所的高级科学家们昨天警告议员们,如果不进行核爆炸试验,他们就无法确保老化核武器储备的可靠性。    这些实验所的负责人还说,当他们检查老化核弹头的毛病时,他们发现出现的裂隙比预计的多,出现衰变迹象的程度比预计的大,这使他们感到惊讶。    这些实验所的负责人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说,耗资巨大的计算机模拟和实物检查计划运作良好,但是不能完全替代对已经远远超出预期寿命的核弹头进行的爆炸试验。    纳税人每年已经为所谓的储备管理计划支付了45亿美元。这项计划试图通过科学和电脑来做武器实验所过去用地下试验完成的工作。美国自1992年以来一直没有进行核试验。    人们担心,如果承诺永远禁止核试验,美国将逐步丧失确保其核武器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能力,并由此引起对美国的核威慑力量的怀疑。    实验所负责人说,储备计划是新计划,可能要过数年才能提供一种能够令人们对老化武器的活力有充分信心的武器分析。    桑迪亚国家实验所所长保罗·鲁滨逊说:“我们一直向白宫强调,我们无法确保以科学为基础的储备管理计划能够及时酝酿成熟,在这些武器发生老化的同时解决严重的安全性或可靠性问题。”    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所所长布鲁斯·塔尔特说,这个储备管理计划是“打了一个绝妙的赌,但并不那么有把握”。    塔尔特把这个计划比作严格的体检过程。塔尔特说,随着实验所的科学家们从军火库中取出核武器,并且进行细致检查,他们发现了数量惊人的问题。    塔尔特说:“当我们进行实物检查时,我们发现,问题已经产生了。我们发现的问题比预先估计的多。”    除了老化武器出现的裂隙和腐蚀之外,实验所的科学家们还担心这些武器的钚核心会出现老化和衰变。

3. 美国陆军改革陷入困境

【美国《新闻周刊》11月22日一期文章】题:不再是你父辈的军队(作者 约翰·巴里和埃文·托马斯)    陆军参谋长埃里克·新关将军的外貌和言谈都代表了未来的趋势。作为日本裔美国人以及第一个占据陆军最高指挥官职位的非白种人,他谈到了将陆军“转化”成更为精干和快速的作战部队的必要性,这样的部队可以一声令下就开往世界上的任何地方。他希望能在一个月之内在前线部署5个师,而不是“沙漠风暴”行动中所花的6个月。他甚至公开谈论用较轻型的装甲车辆取代陆军最奉若神明的武器——坦克。    这些都是雄心勃勃且目光远大的设想,但与此同时,陆军仍在致力于研制最新的“大炮”——“十字军战士”火炮。这种火炮是一种自行式、计算机瞄准、口径为155毫米的榴弹炮,制造这种火炮的目的是要在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在战场上全速前进时能够迅速开火。陆军希望动用大约110亿美元的资金购买1100台这种火炮。问题在于,“十字军战士”的发射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与战斗机不相上下,在作战状态下难以控制。“十字军战士”很重,空军最大型的C—5运输机都不能同时运载火炮及其补给车辆。配备着“十字军战士”火炮的装甲师也同样难以部署。新关将军所说的“战略机动性”不过如此。    新关呼吁建立更为精干和快速的部队,又希望拥有更大、更重型的火炮,这两者之间的矛盾突出了使美国陆军出现巨大分歧的进退两难境地。始终在陆军中占多数的传统主义者属于所谓的“大型战争”学派。所有官兵都被告知,“美国陆军的使命是为国家而战,并且赢得战争的胜利。”大多数指挥官坚持认为,“战争之外的使命”——如维持和平或处理难民问题“削弱”了部队的战备状态,应该予以避免。另一方是像前参谋长丹尼斯·赖默将军那样的务实派。他说:“陆军的更广泛的任务是为国家服务。”任务中包括了越来越多的维和使命——在贫穷和充斥暴力的第三世界热点地区(如波黑、科索沃、东帝汶和索马里)维持治安的乏味工作。    美国陆军的作用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但内部的争斗使得陆军基本上陷于瘫痪,没有准备好面对赢得未来战争的最大障碍:诸如化学和生物导弹之类的恐怖武器。许多专家担心美国的武装部队仍然在为过去的战争、而不是未来的战争作准备,其中包括策划陆军自己的军事演习的计划制定者。    在现有的总统候选人当中,只有小布什呼吁对武装部队进行彻底改革。他明智地建议陆军停止增加诸如重型坦克之类的二战时期的武器,而应该叫一次暂停:其目的是利用美国现有的军事优势来暂停一下,“略去一代”技术,投资研制能够迅速部署的未来高技术武器系统。    在无休止的官僚主义斗争中身经百战的赖默对于小布什对现状的强烈不满表示欢迎。他对本刊记者说:“太棒了。也许这将围绕美国军队的未来掀起一场美国所需要的辩论。”    图片说明:美国陆军仍在致力于研制的“大炮”——“十字军战士”火炮重达100多吨,C—5A大型运输机一次仅能运载一辆。

第 6 版

1.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倡议 全球行动起来 控制烟草使用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10月24日文章】题:全球行动起来,控制烟草的使用(作者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    全球化对健康带来某些威胁,烟草的使用就是其中之一。1999年,400万人将死于与烟草有关的疾病。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增加到每年1000万人,将超过死于疟疾、结核病和围产期妇幼疾病的人数总和。    这些预期要死亡的人中70%在发展中国家。最近几个月,巴西、中国、埃及、印度、挪威、俄罗斯和瑞士报告了青少年和妇女中吸烟率上升的情况。这些调查结果表明,除非采取严厉的措施,否则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期,吸烟造成的全球死亡人数将大大增加,由此带来的痛苦和经济困难将显著加剧。    作为一种群众性消费品,烟草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经常吸烟的人几乎有一半死于与烟草有关的疾病。烟草的使用始于青年,通常是大大低于18岁的青少年。他们低估了烟草对健康的长期危害。    空前规模的烟草广告、销售和赞助鼓励了烟草的使用。烟草商标扩展到服装、冒险活动、音乐和艺术领域,旨在绕过广告禁区。在世界许多城市,烟草广告无处不在。    烟草工业在阻止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实施合理的公共卫生政策时的作用日益明显。在美国最近解决了两起纠纷之后公开的烟草工业的相关文件,现在可以在互联网和已向公众开放的两个文件库中查到。    这些文件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证明那些用以减少烟草使用的所有重大政策措施,是如何受到烟草工业建立或得到它们支持的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反对的。这些组织几十年来受权从事研究和在主要媒体发表文章,旨在使人怀疑控制烟草的必要性或干预的有效性。    世界卫生组织和其它联合国伙伴,以及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和私人部门代表,正在带头进行一场生气勃勃的全球性控制烟草运动。世界卫生组织的目的是确保所有青少年不受烟草的危害,确保成年人了解使用烟草的危险,给予他们终生戒烟的必要支持。    这种伙伴关系清楚应该怎么做:利用烟税提高烟草价格,全面禁止各种形式的烟草广告和促销活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加大对抗烟草广告的力度,停止采用药物介入的计划,进一步控制烟草走私,大力开展以学校和社区为基础的宣传活动。我们不需要新的疫苗或新的知识,我们需要的是政治决心和行动。    世界卫生组织知道单个政府控制烟草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呼吁加快制订控制烟草框架公约。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第一次利用它的法定权力来制订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

2. 烟草商觊觎亚洲女性市场

【法新社东京11月22日电】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格罗·布伦特兰今天警告说,大型烟草公司正把亚洲妇女定为香烟市场的新目标。    她在世界卫生组织主持的“烟草与健康”国际会议上说:“在我们努力限制烟草在全世界泛滥的工作中,亚洲,特别是亚洲的妇女将能发挥重要作用。”这次会议是在日本西部城市神户举行的。    她说:“在这里,吸烟率仍比较低,但是如果烟草业如愿以偿的话,情况将会发生变化。实际上,目前已有令人担心的迹象表明,年轻人的吸烟率有所上升。”    据日本厚生省上周公布的数字表明,日本女性的吸烟率已由1986年的8.6%上升到13.4%。在20至29岁的日本女性当中,吸烟者的比例在同期则由10.5%上升到了23.2%。尽管少年吸烟是非法的,但仍有4.3%的少女吸烟。    布伦特兰说,但是“由于女性像男性一样吸烟,她们很快将像男性一样死去。我们知道这种情况在很多国家都有,目前在这些国家中,肺癌比乳癌导致更多的女性死亡”。    这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补充说:“烟草市场以后的发展将会依赖工业化国家的妇女和经济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    她说:“我们可以杜绝这种现象。亚洲妇女应该领导全球的禁烟斗争。”

3. 图片新闻:瞧,辫子又流行了!

4. 欧盟立法规范香烟警示标签

【英国《金融时报》11月17日报道】题:欧盟委员会建议使用“吸烟致死”标签    欧盟委员会昨天批准了一些旨在减少与吸烟有关的死亡的建议。根据这些建议,烟草制造商必须在其产品上印制“吸烟致死”或“吸烟能致死”的标签。    烟草法规的改革内容还包括减少香烟中焦油的许可含量,并限定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的含量。    该委员会还要求成员国对制造商使用诸如“淡味”这样的措辞进行核定与规范。欧盟委员会说,“淡味”一词“误导”消费者,使他们认为烟草产品可以对健康造成程度较轻的伤害。    此外,各公司还必须声明产品的非烟草成份,如甜味剂等。    这些建议是由负责消费者保护的欧盟委员戴维·伯恩提出的。他说,每年有5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根据《阿姆斯特丹条约》,欧盟有保护人们健康的法律责任。    根据上述建议,每支香烟的焦油最高含量将由12毫克降至10毫克。一氧化碳限制在10毫克,尼古丁限制在1毫克。    根据与标签有关的建议,香烟中的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含量必须以成员国的官方语言印制在烟盒的某一面,并要占据烟盒表面的1/10。对于拥有两种官方语言的国家来说,这一比例要升至12%。    “吸烟致死”的标签必须以带有黑色边框的白底黑字为标准,印制在“烟盒表面最为显眼的地方及任何用于零售产品的外观包装上”。    欧盟委员会说,对健康警告措施作出修改是考虑到最新的科学建议,使人们特别注意与吸烟有关的心脏病、癌症,以及吸烟成瘾所导致的问题。

5. 英国采取新法 打击烟草走私

【英国《卫报》11月18日报道】题:香烟走私受到打击(记者 朱莉娅·芬奇)    英国政府计划采取从电子扫描仪到码头海报等一系列新措施,以控制跨英吉利海峡的烟草走私现象。香烟走私每年使英国损失25亿多英镑的税收。目前,英国市面上1/5的香烟和80%的手卷烟草都是走私货。有鉴于此,政府提出了“防范、侦察和惩罚烟草走私”的计划。巴克莱银行前总裁、“烟草大王”马丁·泰勒提出的反走私措施包括建立一个固定和便携式X光扫描仪的全国性网络,以探测出藏匿在货物中的烟草。政府还将开展宣传活动,告诉游客不要把非自己消费的香烟带入英国,否则算作非法行为。    另外,英国完税香烟的包装盒正面将印上税收标记,以便更容易识别走私香烟。    烟草走私犯将被加上新的罪名,将受到更严厉的惩罚。政府还将建立新的执照颁发制度,这意味着如果发现酒吧出售走私香烟,就令其停业。

6. 孟加拉国被拐卖妇女儿童遭遇悲惨

【路透社达卡11月23日电】孟加拉国全国女律师协会今天发表的调查报告说,每年将近有2.5万名孟加拉国妇女和儿童被非法拐卖到邻国和中东地区。    该协会负责人萨勒马·阿里在发表报告之际对记者说:“人口贩子假借就业之名引诱妇女和儿童移居他国。”    她说,贫穷和缺乏教育是造成妇女掉入人口贩子们布下的圈套里的主要原因。在受害的妇女中有90%是文盲,而只有5%是小学毕业。    阿里说:“我们估计,每年约有2.5万名妇女和儿童被拐卖出国,她们中的许多人永远地失踪了。”

第 7 版

1. 新能源展望(1) 处在边缘的开发者们(下)

(续昨)    太阳能传输卫星    太阳能是本世纪70年代的标志之一(尽管这一标志并不十分引人注目),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如今已经制定出一些利用太阳能的宏伟计划。他们并不是要制造人们比较熟悉的安装在地面的太阳能电池板,而是设想制造出能围绕地球轨道运行或者安装在月球表面、用于输送太阳能的巨型人造卫星,这种卫星可以不断地捕获太阳的能量,并且利用激光或微波将能量输送给地面的接收器,然后再把能量转变成电能。    一些人认为,可以在一代人的时间里找到一种可行的方法。马萨诸塞州剑桥的阿瑟·利特尔咨询公司前副总裁彼得·格拉泽是公认的最早提出这种太阳能传输卫星概念的,他说:“我们早就在利用许多与太阳能传输卫星有关的技术了。”他指出,在能源短缺的日本,科学家前不久发射了一颗试验型微波能量传送卫星。    格拉泽博士说,“利用太阳能的基本物理学原理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但是一直很难让非科学界公众接受这一想法。公众担心将太阳能传回地球可能会导致围绕地球运行的“死光”的出现,这种担心变成了推行太阳能传送概念的巨大障碍。    波音公司下属的波音幻影工厂(目前正在研究自己的太阳能传送卫星)电气工程师詹姆斯·麦克斯帕登说:“这种技术不是科学幻想。目前我们正在致力于此项技术的研究。”他说,“只要我们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在20年时间里开发出一套可行的系统。    前苏联航天机构、设在莫斯科的俄罗斯能源科技生产公司现在是一家商业企业,目前该公司正在试验“阳光反射镜”,这种反射镜可以将阳光反射到地球上以便延长农业耕作区的日照时间并为冬季没有阳光照射的北部城市提供照明。去年2月,俄罗斯能源科技生产公司试图利用“进步”火箭在太空展开一面直径82英尺的演示反射镜,此次实验是为某商业企业进行的,但是用金属箔制成的镜子未能展开,最后只得抛弃在太空。    但是俄罗斯能源科技生产公司驻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办事处的高级顾问杰弗里·曼弗说,该公司并没有放弃。他说,该公司计划继续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同时开展其他的商业太空应用研究,并且希望该公司的股票可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曼弗说:“我不是在假装知道自己了解这方面的市场行情,但是直觉告诉我,这种技术一定会有市场需求。”    微波和反射镜并不是将太阳能传送到地球表面的唯一设想。许多理论科学家——其中包括航天局前官员贝基——已经在探索研制一条长达2.2万英里的延长绳路的可能性,从本质上说,这条延长绳路是地球与位于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太阳能传输人造卫星之间的连接装置。    贝基说,形成绳路的超导“豆茎”管的直径将为1/4英寸,由一种被称为“巴基管”的碳纤维材料制成。这种材料的重量比钢轻得多,硬度却超过钻石,所以实际上这条绳路看上去就像一根绝对僵直的柱子,它比人的小指还要细,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太空。    尽管这种纤维目前只是在实验室中进行小批量生产,但是贝基说:“人们确实可以在太空收集能源,并通过电源插头在地球上使用这些能源。”估计实现这种纤维的大规模制造还需要10至15年的时间。    热聚变和冷聚变    人们几十年来就替代能源问题展开的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的争论之一是热聚变和冷聚变。    虽然受控核聚变研究在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之后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支持核聚变研究的人们并没有放弃。现在他们把目光瞄准了天空:他们说,月球的表面充满了用作核聚变反应堆燃料的理想元素氦。他们认为这是人类应该重返月球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不可能实现的冷聚变并没有获得多少研究经费,但是仍然有一小批满怀激情的科学家相信,冷聚变将会成为一种取之不尽的廉价能源。    曾经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深造的新罕布什尔州康科德科学家叶夫根尼·马洛夫是主张进行冷聚变研究的人士之一。他出版的《无限能源》月刊简编发表与冷聚变研究和其他新型能源研究有关的文章。    马洛夫博士在谈到创造能源的问题时说:“我认为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我的同事们也这样认为。但是,我对新型能源的诞生充满了信心。在这些新型能源中,我有百分之百把握的就是冷聚变,我认为从事这一研究的数百位科学家与我持同样的看法。”    虽然犹他大学的物理学家庞斯博士和弗莱希曼博士在10年前宣布的冷聚变研究成果未能得到世人的认可,但是位于厄巴纳—尚佩恩的伊利诺伊大学的核物理学、电学和计算机工程学教授乔治·米利说,他正在利用一种他认为比庞斯博士和弗莱希曼博士使用的手段“还要奇异”的冷聚变方法制造出可以测量到的能量。他采用的“低能量核反应”方法是将钯、镍、钛和从氢气中提取的质子混合到一起。    米利博士说,他计划组建一家公司,以便为他的研究提供资金并开发可以在市场销售的派生产品。为米利博士筹措资金的芝加哥生物物理学家刘易斯·拉森说,他检查了米利博士的研究成果,并决定为之筹集风险资金,他的目标是在3年内使该公司的股票首次公开上市发行。拉森说,米利博士“确实是个天才”。    米利博士说,他并不期望公众会对他的研究工作给予多大的支持——尽管他确实已经从美国能源部下设的核能研究计划得到了研究经费。(下)

2. 科学家设计出新型晶体管

【路透社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11月22日电】科学家们今天说,一种新型半导体晶体管可能有助于带来速度明显加快、价格更低的芯片技术。这种晶体管的体积非常小,单个计算机芯片的储存量能比以前高400倍。    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教授胡晨明(音)说,这种微型晶体管比过去研制的其他任何晶体管都小得多。    伯克利加州大学的这一突破改变了晶体管上控制电子装置电流流动的“门”(即交换机)的设计。    伯克利的研究小组对这种“门”重新加以设计,使之成为叉立于电流通道两侧的叉状导体,而这种“门”过去是一种扁平导体,只控制电流通道的一侧。    这就可以更好地控制并减少漏电,意味着可以大大缩小晶体管的体积。    胡晨明说,这种名叫FinFET的“门”长18纳米,大约相当于100个原子的宽度。它小得用肉眼无法看见,只有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才可以看见。    新型晶体管有助于促进电子工业的进一步发展。30年来,通过制造体积更小的晶体管,通过为电子产品生产更快、更好、更便宜的计算机“中枢”,电子工业已经受益匪浅。

3. 接受催眠可缓解病痛

【德新社法兰克福11月22日电】一些精神治疗医师认为,接受催眠时可以帮助人们缓解抑郁、病痛或严重的机体功能紊乱。    慕尼黑精神治疗医师布克哈德·彼得就持这种观点。他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解释说,迷睡状态可以改变人的知觉,这是治疗机体功能紊乱的一个有效方法。    标准的催眠方式是让患者的目光凝视在某一特定点上,直至眼皮随着倦意越来越沉重。当一个人进入迷睡状态时,就处于一种自己视作真实的内心世界之中。    彼得认为,治疗专家利用这一点可以测试患者新的反应行为,消灭疾病征兆,至少可以更好地进行治疗。即便癌症患者的病痛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得以缓解。    彼得指出,对85例患者进行的科学调查已证明了这个结论。

4. 银杏叶可提高智商

【中央社堪培拉11月20日电】澳大利亚科学家公布研究成果,指出从银杏叶萃取的物质,经实验证明的确有增进智商、提高注意力、增强记忆、强化性功能并可预防痴呆与老年痴呆症的效果。    位于墨尔本的斯温本科技大学脑科研究所认知神经学副教授史托医生与他的研究小组,公布他们做过的许多实验结果,证明“银杏精”确是科学研究证实具有药效的“灵药”。    史托在记者会中公布,银杏精显然具有提升智力的效果,参与实验的受试者正常智商约为110,但在服用银杏精之后,便显著提升到约125左右。不过本来智商较高者,服用的效果却不显著,其智商从原来的130微幅略增至132。    史托说,参与实验者在服用这种药丸之后,还报告他们觉得知觉更灵敏,性功能也增强了。这是因为银杏叶提取液能在不造成血压升高的情况下,增进对人体神经末梢的血液供应。    此外他还说,银杏精还可刺激能使神经冲动传达至两种神经纤维的接合处,并产生副交感神经系统效应的物质——乙酰胆碱,而达到提高神经传导物功能的效果。

5. 人新习惯的养成与神经元变化相关

【美联社华盛顿11月25日电】研究人员报告说,大脑内部迅速发送信号的神经元在新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时会发生引人注目的变化。    从事大脑研究的科学家在教实验鼠学会如何穿越迷宫时发现,在实验鼠学习的过程中,它们大脑中某些神经元发送信号的模式发生了变化。这种新的发送信号的模式也许正标志着行为习惯的养成。    将于明天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麻省理工学院大脑结构与功能研究员安·格雷比尔说:“我们在查明人们养成某种习惯时大脑发挥了何种作用方面已经向前迈出了一小步。”    格雷比尔认为,在人们养成某种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大脑出现了哪些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她说,查明这一过程是怎样发生的也许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找到治疗帕金森病和纠正对行为举止有影响的不良习惯的新方法。    格雷比尔及其同事在研究过程中将传感器植入了实验鼠的大脑。这些传感器被放置在纹状体中,大脑的这一区域与帕金森病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有关。    这些传感器不断地监测大脑神经元活动的速度,并将信息发送到计算机中。它们可以同时监测数以千计的大脑细胞;而计算机则记录下信号发送的速度。

第 8 版

1. 西部开发:中国新世纪发展首要任务

【台湾《中国时报》11月20日文章】题:西部开发:大陆新世纪经济发展的特区(作者 《商业周刊》首席顾问石齐平)    在日前结束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除了讨论中国加入WTO后的因应之道外,另一个为中共当局重视的课题是如何制订涵盖期自2001到2005年的“第10个五年计划”。据了解,肯定将成为“第10个五年计划”中最核心的重点之一是:西部开发。    其实,这是有迹可循的。早在今年6月,中共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中西部时,即作出了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的指示,10月,总理朱?基在兰州更进一步针对战略方向作了重点提示。一般即认为,西部大开发行将摆上日程,成为下一阶段中国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    西部地区为什么成了中共当局新阶段的发展重点?其主要背景至少有下列诸点:    (一)自1979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到本世纪末,基本上已达到了当初邓小平说的“先富一部分”的阶段性;次一阶段,应朝“再富其他部分”的目标继续努力,以平衡沿海与内陆区域发展的落差。西部地区即属其他部分之一。    (二)1992年中亚5国及高加索3国因苏联解体而先后独立,在全球化的趋势下,这些国家与周边地区发展贸易与进行经济整合的机会大增,为中国西部的开放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中共一贯强调民族团结,西部地区为少数民族密集的地区,但却同时也是因民族问题时生纷扰的地区。积极重视西部地区的开发,将为促进民族和谐,纾缓社会紧张,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四)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已因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加而成为能源输入国家,有鉴于能源仍将是下个世纪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如何尽早规划开放具有丰厚能源的西部地区,以确保能源供给的稳定,自然是关键的战略课题。    正是在以上各种因素的考量下,西部地区的开发已到了既接近成熟而又益愈迫切的关键时刻了,以这样的了解来看中共当局目前的积极态度,以及即将将之列入“第10个五年计划”的重要发展课题,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为了配合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的推动,除了1992年已接通的由乌鲁木齐到中亚的铁路(即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之外,今年又已兴建完工由乌鲁木齐经库尔勒到喀什的南疆铁路。据了解,接下来,将进一步将中亚铁路自喀什向西延伸,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铁路相衔接。    另一方面,配合中国即将进入WTO的日程,中共国家计委和信息产业部的专家们指出,在电讯、金融、保险等行业的开放方面,将优先在西北地区开放;另外,石油探勘开发、天然气开发与输送、电力、电脑等产业在西北地区的发展也将获得较多的奖励。    显然,无论从经济、从社会、从政治、从国际形势各方面来看,在北京当局的战略布局中,西部开发已如箭在弦上,蓄势待发。这样一个新的“特区”正在形成的趋势,对全球任何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国际企业而言,显然都不能等闲视之。对台商,当然也不例外。

2. 美报报道 中国贫困农村孩子上学难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11月1日报道】题:在中国农村,学费使上学成为一种奢侈(作者 《纽约时报》驻北京记者罗林)    在这个贫困的山村,街道、泥土房,甚至连庄稼都是单调的土黄色,所以第一眼看上去,红梅(音)这个身材苗条,穿着长花裙,戴着一副耳环的12岁女孩就像一盏闪现出色彩和温柔的灯。    但她的故事是令人压抑的典型中国穷困女孩的故事:尽管中国实行了9年制义务教育,但红梅从来没上过学。    她轻声地解释说:“我当然想上学,但上学太贵了,我妈需要我在家帮她干活。”她的三个弟弟都在上学。    在过去5年里,李家沟(音)村的学费已经从一学期(5个月)2.5美元涨到7.5美元——这在一个人均年收入50美元,而读书识字的好处似乎很遥远的地区,是一笔巨额开支。生活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农村回族农家像大部分贫困的中国农村家庭一样,从来不认为女孩子上学有什么意义。    在李家沟只有20%的女孩(和40%的男孩)在上学。在贫困的中国农村,很多地方的经济状况使越来越多的孩子无法上学。    现在,在中国最贫困的村庄,上学日益成为一种奢侈品,只能在经济条件允许时才能拥有——而且男孩上学的机会比女孩大得多。    专家们说,政府开展了一项雄心勃勃的活动,即到2000年时争取入学率达到100%,这使相对富裕地区的入学率有所上升。但他们说,在一些贫困的农村地区,儿童入学的比例极低。    政府鼓励地方官员在教育问题上加倍努力并通过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下属的希望工程筹集捐款资助教育,还有妇联发起的特别资助女孩上学的春蕾工程。    海明兰(音)是一个腼腆的10岁女孩,穿着破布鞋,一根红头绳把头发束在脑后。她现在上二年级,她所在的班是宁夏开成村(音)受春蕾工程资助的两个班级之一。    每天放学后,她收拾好铅笔头和用来削铅笔的刀片,长途步行回被称作“家”的窑洞。她要喂牛并为下地回来的父母准备晚饭。    她说:“没有春蕾工程,我根本不能上学。”    但同辍学问题相比,可用来资助教育的基金显得捉襟见肘。在固原县的127个贫困村镇,包括开成村在内只有48个春蕾班。连中国最大的援助教育计划——希望工程也只能使贫困县中1/3符合帮助条件的孩子上学。    在不久将发表的一份有关教育的报告中,固原县共青团的一位官员描述了他们的困境:在一个全年收入不到200万美元的县,有50万人和408所学校。仅支付5000名教师的工资每年就需要300多万美元——这还不算教室和维修费用。    所以不允许收学费的那些学校征收“杂费”的名目越来越多。全国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袁方(音)调查了一所有代表性的学校,在这所学校中,杂费包括书费、材料费、辅导费、电费、煤火费、甚至还包括一笔基金费。    这些费用每年通常达到20美元到35美元,对勉强维持生计的农民来说是一笔巨额开支。在边远的农村地区,一个家庭通常有两个或更多的孩子,即便能让孩子读书,父母每年也必须有所选择。    根据这份教育报告,在固原的贫困村,有不到60%的男孩和不到50%的女孩能够上学。

3. 台分析我攻台可能选择的时机及模式

【中央社台北11月25日电】国防部长唐飞今天上午在立法院说,中共的犯台模式不外“威胁行动、以战逼统、高技术条件下三栖进犯本岛”等三种,其犯台时间会优先选择在长期假日、重要选举、3至5月适于大规模军事作战的天候或美国国会休会期等时机。    唐飞上午在立法院国防委员会报告“中共犯台模式评估及国军兵力整建检讨”时做上述表示。    唐飞说,中共不放弃武力犯台是当前我国安全的最大威胁,尤其中共导弹、实弹射击及模拟登陆演习,更加深对我们的威胁,因此,秉持国防安全不可一日松懈的认知,国军已针对敌情威胁、未来可能的战争类型,审慎规划国军未来兵力整建目标,确保台海安全。    至于中共犯台模式的军事战略,他分析:    ——“威胁行动”:若两岸政治关系紧绷时,中共可能利用传媒夸大渲染各种军事演训或散布攻台消息或谣言;或以黑客攻击我政、经、军电脑系统进行破坏行动;或运用渗透、潜伏特工人员,破坏我经建、扰乱金融股市,制造社会混乱等准军事行动。    ——“以战逼统”:若以准军事行动无法达到目的时,中共将可能对我采取攻而不占任一离岛、海空封锁、导弹攻击重要目标、攻占澎湖诱歼我海空应援兵力等方式,来达成以战逼统。    ——“高技术条件下三栖进犯本岛”,这种模式是当中共在威吓逼战模式无效情形下,解决两岸统一所必然采取之军事行动方案。以现代化科技的精密武器与手段,夺取制空、制海、制电磁权,创造有利犯台态势。

4. 港刊文章 台退役将军谈两岸海上军力

【香港《亚洲周刊》11月8日一期文章】题:台退役将官评海战形势    面对中国大陆海军船舰数量的绝对优势,台湾一再向美方表达购置潜艇的需求,最近曾与美方军售主管接触的民进党立法委员张旭成表示,美国虽不愿卖潜艇给台湾,但表示愿意提供P3C反潜飞机,不过每架造价要1亿美金。    根据今年2月的五角大楼报告,到2005年时,大陆人民解放军将拥有以空军及导弹攻击台湾、削弱主要军事设施并破坏台湾经济基础设施的能力。    另外,大陆海军拥有潜艇65艘,台湾只有4艘。台湾方面认为美国应提供潜艇才能确保台湾的自卫能力。军事专家指出,在战术上,潜艇可奇袭敌人基地、船队、拦截敌人船队或配合空中武力与敌人决战等,如装备有新式战斧巡航导弹,还可攻击敌人陆上目标,威力相当惊人;潜艇又可作战略吓阻力量,维持战力均衡,问题是需要多少潜艇才足以防卫台湾?    台湾前海军战争学院总教官章长蓉将军指出,由于两岸炮火射程均可涵盖台湾海峡,一旦爆发军事冲突,台海可能成为“死海”,战舰通过台海的可能性极低,反而海峡北边与南边可能成为主战场。由于传统潜艇作战时需考虑备份,也就是一艘潜艇配置一艘整补潜艇,不像现代核子导弹潜艇作战时“换人不换船”,因此,考量两面作战的需求,台湾至少需要4艘潜艇,而如果考虑到战力消耗问题,海峡北边、南边各需配置3艘潜艇,因此最少需要6艘,理想状况则是八九艘。    但如果一时无法获得这么多潜艇,章长蓉表示,则需要发展反潜作战,目前台湾海军成功级护卫舰的侦测与武器装备,均属一流,同时可配备二架反潜直升机,加上法制拉斐特护卫舰康定号、美国诺克斯护卫舰的战力,足以捍卫台湾的安全。    事实上,核动力潜艇的威力更大,但由于可能引爆核子大战,因此实用性反而不如传统潜艇。军事专家指出,大陆核动力潜艇主要是用来对付美国、俄罗斯,不会用在台海。大陆的主力还是在传统潜艇。实际上,两岸海军现代化与兵力整建的方式大同小异,差别在于大陆幅员广大,目前虽具有量的优势,但在相对战力上,台湾并不比大陆逊色。不过台湾的隐忧也不小,因为北京向俄国购买K级静音潜艇,其静音、侦测等设备非常先进,对台湾掌握制海权极不利。    K级潜艇在80年代初进入前苏联海军服役,它与台湾向荷兰购买的海象级潜艇相当,具强大攻击力量,装备灵敏的声纳与威力强大的快速反应鱼雷,而且舰体的特殊构造与舰身外覆的橡皮隔音层,具有静音及隐秘功能,一般反潜侦测装备极难捕捉,此一柴电动力潜艇未来大批服役后,将严重威胁台湾东部海域。

5. 澳门医疗保健

目前,澳门的医疗卫生系统由两所现代化医院、9个卫生中心、一个公共卫生化验所、献血中心和预防控制艾滋病统筹委员会组成。    澳门政府在社会事务暨预算政务司下设有澳门卫生司,全面负责医疗卫生事宜。它采取“医院医疗”和“基层卫生护理”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对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    澳门的医疗卫生机构分为官立和民间两种。民间医疗卫生机构除众多的私人诊所外,主要由社团和教会创办,如镜湖医院、同善堂、工人医疗所等。官立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则由政府设立,如仁伯爵综合医院(俗称山顶医院)、卫生中心、公共卫生化验所等。    从1997年和1998年澳门官方统计的数字可以看出,澳门的医疗卫生在世界上属于中上水平:澳门人均寿命高达76.57岁;平均每491名居民有一名医生,每436人拥有一张病床;澳门居民享受相当充分的免费医疗和保健待遇。从1988年到1997年,澳葡政府财政预算中每年的卫生支出由1.4亿元增加到8亿元,占年财政支出的7%。(徐文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