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08-13
第 1 版
1. 安南十日颁布联合国军事人员新规定
规定第一次正式要求联合国人员在对待平民、生病和受伤的军人以及战俘的问题上执行日内瓦公约。(法新社)
2. 越南将成立国家组委会筹备明年纪念活动
《人民报》十一日报道说,组委会由一名副总理领导。明年是越南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和国庆五十五周年。(美联社)
3. 日本民主党对内阁不信任案被告
民主党十日深夜的内阁不信任决议案在十一日下午举行的众议院全体会议上因自民、自由和公明三党的反对而被否决。(共同社)
4. 八国集团部长会议将于十月十九至二十日在莫斯科举行
据俄总统新闻中心十一日透露,会议主要议题是讨论有关恐怖主义、贩毒、吸毒、非法移民和贩卖人口等威胁人类安全的全球性问题。(俄塔社)
5. 韩国建议就共同防洪问题与朝鲜会谈
韩国红十字会会长郑元植十一日说,双方对流经边界地区的临津江洪水泛滥几乎无能为力。(美联社)
6. 联合国将派维和人员前往刚果(金)
联合国发言人十一日说,安南秘书长决定派维和人员去刚果(金),他们将在两个星期之内到达那里。(法新社)
7. 安理会任命联合国前南战犯法庭负责人
安理会十一日一致同意任命瑞士联邦检察官卡拉·德尔·蓬特接替加拿大人路易斯·阿尔布尔为该法庭首席检察官。(美联社)
8. 侨报文章 揭穿“法轮功”反科学的本质
【纽约《侨报》8月10日文章】题:崇尚科学热爱科学 中国对“法轮功”的揭露,显示“法轮功”是反科学、反理性、反社会的。 “法轮功”是反科学的,李洪志公然宣扬“我们修炼的人根本就不承认现在的科学,认为它是一个错误”。“法轮功”是反理性的,李洪志自称是佛的化身,他是救世主,挽救世界于末日。而挽救之途就是推销“法轮功”,法轮一转,消病除灾,药不用服了,饭也不必吃了。“法轮功”是反社会的,李洪志秘密串联,非法结社,围攻新闻单位,封堵政府机构,破坏社会安定。正因为如此,取缔“法轮功”合情合理。 “法轮功”的危害是严重的。它扰乱人心,误人子弟。更严重的是,李洪志宣扬的“法轮功”使不少修炼者致残致死。所以取缔“法轮功”是合法合民心的。 “法轮功”被取缔了,对“法轮功”的揭露批判在深入,然而使广大人民真正认识到“法轮功”的本质,杜绝类似的邪教歪说散播,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科学的真谛是什么?那就是承认客观世界拥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科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可以这么说,人类社会的每一进步都建立在科学的发展之上。崇尚科学,说到底就是崇尚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而热爱科学,就是决心以客观规律的运行法则来面对人生。 李洪志的邪说,说穿了就是否定世界有客观规律,否定客观规律是宇宙运行的法则。李洪志之所以能无限度地夸大“人的作用”,其立足点就在于此。既然没有规律,人就可以为所欲为;既然可以为所欲为,自然就会有人上人,就有“神”,就有“佛”,就有普渡众生者,于是就有李洪志。 夸大人的意志的邪说之所以得以横行,绝不单单是一个迷信的问题,是一个不讲科学的问题。科学再发达,如果不崇尚科学,不热爱科学,即不承认客观规律,不自觉让人生服从客观规律,那么,邪说照样会流行。 因此,以科教兴国为基本国策的中国,在深入揭露批判“法轮功”的同时,还要大力破除迷信,认识“法轮功”之类邪说的本质;在大力进行科学普及工作的同时,更要进行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教育工作。
9. 巴向印战机发射导弹 美英法呼吁印巴克制
【路透社巴基斯坦伯丁8月11日电】巴基斯坦今天向印度战斗机开火。 新德里指责巴基斯坦今天向两架运载记者到巴基斯坦飞机坠毁地点的直升机发射导弹。巴基斯坦坚决否认。今天早些时候,军方发言人库雷希准将说,巴基斯坦向企图入侵其领空的印度战斗机开火,并已经在其海上巡逻机坠毁的地方部署了地对空导弹。巴基斯坦外交部长阿齐兹说,伊斯兰堡已使其武装部队处于戒备状态。 【法新社伊斯兰堡8月11日电】巴基斯坦海军的一名高级军官说,巴基斯坦今天在指责印度试图偷取飞机残骸之后向一个沼泽丛生的边境地区派遣更多的部队。 【法新社印度纳伊拉8月11日电】巴基斯坦今天向在印度战斗机昨天击落一架巴基斯坦海军巡逻飞机的同一地区上空的印度空军飞机发射了1枚导弹。此次事件进一步加剧了这两个南亚对手之间的紧张局势。 【法新社伊斯兰堡8月11日电】伊斯兰堡今天再次警告印度,它将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保卫国家。这个警告是在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主持的由国家高级军事和文职领导人参加的会议之后发出的。 【法新社华盛顿8月11日电】美国国务院今天说,印度和巴基斯坦“开始误入歧途”。发言人鲁宾说:“我们强烈敦促双方保持克制。” 【路透社伦敦8月11日电】英国和法国外交部今天对印巴局势表示深为关注,呼吁印度与巴基斯坦缓和紧张局势。 【法新社伊斯兰堡8月11日电】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今天说,印度的喷气式战斗机击落一架巴基斯坦巡逻飞机事件实际上泯灭了恢复这两个国家之间和平进程的希望。
10. 美报文章 西方对北非开始热情起来
【(因特网)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8月10日文章】题:西方对北非的变化开始热情起来 激进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浪潮日益高涨造成美国及西方国家同北非国家多年来互不信任和关系紧张。近来,美国和西方国家在迅速采取行动恢复与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外交和商业关系。 近几周来紧张的外交活动是在发生了一系列不相干的事件之后出现的,而这些事件起到了使该地区越来越有希望使紧张的政治关系失去爆炸性的作用,使西撒哈拉存在已久的问题终于得以解决。此外,建立地中海自由贸易区的希望已露端倪。 过去4个月地中海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随着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的去世而发生变化,利比亚交出了涉嫌制造1988年洛克比空难的两名嫌疑人;阿尔及利亚新总统为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实现和解而采取了关键性的措施。 法国原来对布特弗利卡当选是否合法提出异议,因为布特弗利卡是这次总统选举的唯一候选人。但是,布特弗利卡的坦诚使法国改变了对其前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政策。于是,法国外交部长韦德里纳宣布,巴黎要重开驻阿尔及利亚的两个领事馆,更为重要的是,韦德里纳说,在给阿尔及利亚人发签证方面,巴黎将软化其立场。 设在华盛顿的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西蒙·瑟法蒂指出:“布特弗利卡用实际行动表明,他在为实施旨在使阿尔及利亚局势正常化的计划而努力方面,比人们所预料的更为雷厉风行。法国的这些措施仅仅是对这一事实的回应。” 一些激进的伊斯兰组织一度大有席卷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之势,造成100万难民涌入欧洲南部。这一切引起华盛顿的重视,于是,华盛顿和阿尔及利亚几个月前第一次联合举行了海上演习。 说明这一地区紧张关系失去爆炸性的另一迹象是英国上个月同利比亚恢复了外交关系,因为在这之前,利比亚终于同意交出涉嫌制造洛克比空难的两名嫌疑人,使他们在荷兰受审;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停止了对利比亚的经济制裁。
11. 美一议员称美没有反华阴谋
【美联社北京8月11日电】美国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委员、参议员查克·哈格尔今天对中国总理朱?基说,尽管台湾问题、世贸组织问题和北约对中国驻南使馆的误炸正在影响美中关系,但美国仍然希望加强两国关系。 他说:“我试图使朱总理相信,美国或美国国会没有反华或破坏两国关系的阴谋。为了解决大量的国际问题,中美必须保持良好的关系。”他指出中国能够在涉及北朝鲜、印巴关系和俄罗斯的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他还说,虽然台湾是美国的朋友,但美国的政策是:只承认“一个中国”,并且支持台湾最终同大陆统一。
12. 俄采取措施稳定北高加索局势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8月11日电】俄罗斯内务部代部长已下达任务——在最短的期限内制止事态扩大,消灭北高加索非法武装,取缔非法武装的活动。现已做好采取紧急行动的准备。内务部将与各强力部门和主管部门密切协作完成这个任务。 内务部代部长鲁沙伊洛今天主持召开了紧急会议,会上讨论了达吉斯坦形势和内务部采取的稳定措施等问题。参加会议的有代理总检察长乌斯季诺夫、总参谋长科瓦什宁大将等部门官员。 内务部新闻处说,为了稳定局势,内卫部队逐步临时增兵北高加索。今天用炮兵和装甲兵在最危险方向加强了内卫部队哨所的力量。 【俄通社—塔斯社马哈奇卡拉8月11日电】根据达吉斯坦内务部长今天发布的命令,车臣到达吉斯坦的公路从8月12日零时起全部停止通行。反方向运行的车辆要接受严格检查。这是因与车臣交界地区形势复杂而采取的紧急措施。
13. 美国发生严重旱灾
【路透社华盛顿8月11日电】美国高级气象预测者今天说,一场摧毁了庄稼、造成水井干涸并迫使一些地区限制用水的旱灾可能要延长到明年。 针对这场旱灾,农业部长格利克曼宣布整个康涅狄格州为农业灾区。在一些地区,这场旱灾是自30年代在大平原发生的干旱尘暴以来最为严重的。格利克曼还宣布了马里兰州的19个县、纽约州的6个县、弗吉尼亚州的5个县和新墨西哥州的1个县为农业灾区。 商务部长戴利说,目前还没有对这场旱灾所造成的损失总的估计数字。但是他指出,1988年的旱灾所造成的损失估计为400亿美元。那次旱灾是近代史上代价最为高昂的天灾。
14. 科索沃塞阿两族发生冲突
【法新社普里什蒂纳8月11日电】科索沃和平实施部队官员今天说,昨夜在一分为二的科索沃北部城市科索夫斯卡—米特罗维察再度爆发民族骚乱,当时袭击者在这个城市里发射火箭,冲突随之爆发。 【法新社普里什蒂纳8月11日电】科索沃和平实施部队发言人说,美国士兵今天前往营救一群驻科索沃的俄罗斯维和人员,之前有500名阿尔巴尼亚族示威者向俄罗斯人的车辆投掷石块。 【法新社贝尔格莱德8月11日电】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今天对来访的俄罗斯议员雷日科夫说,北约和美国是对人类和国际法的“最大威胁”。 【路透社贝尔格莱德8月11日电】由于当地的广播受到了大规模的人为干扰,塞尔维亚国有的塞尔维亚广播电视台今天指责美国发动一场针对这个国家的媒体战,旨在“控制塞尔维亚和它的人民”。
15. 柬延长红色高棉领导人拘押期 并拒绝联合国组成法庭进行审判的提议
【法新社金边8月11日电】柬埔寨议会今天通过一项法律,将红色高棉领导人的关押期从半年延长到3年。 该法律说这些人犯有“屠杀罪、反人道主义罪和战争罪”。这将使红色高棉领导人切春等人的审理再推迟两年半。 【美联社金边8月11日电】柬埔寨外交大臣贺南洪今天拒绝了联合国的一项提议,即由联合国任命多数法官组成地方法庭审判红色高棉领导人。 贺南洪说这一提议是对柬埔寨主权的威胁,柬埔寨人必须在有5或7名法官的审判小组中占多数。
16. 美关注朝从哈购买战机消息
【法新社华盛顿8月11日电】美国今天说,它对有关哈萨克斯坦向朝鲜出售几十架米格—21战斗机的报道表示严重关切。 国务院发言人鲁宾说:“我们对此类出口表示严重关切,我们将密切注视此事的发展。”他又说,美国官员“正在同哈萨克斯坦政府密切合作”。此前,韩国的媒体报道说,朝鲜今年从一个身分不明的独联体国家购买了多架米格—21战斗机,目的是改善其已经过时的空军装备。
第 2 版
1. 日报文章 对于世贸组织谈判各方分歧明显
【《日本经济新闻》8月12日文章】题:有关世贸组织新一轮谈判的协商将正式开始 西方主要国家将在秋初正式进行协商,以决定开始世贸组织的新一轮贸易自由化谈判事宜。日本和欧盟主张进行全面谈判,而不愿把谈判内容局限在农业和服务业领域,而美国打算把谈判议题的中心放在扩大进入市场的机会上面,并希望早日实现贸易自由化。对于在发达国家主导下被迫开放市场,发展中国家抱有很强的戒心,因此各方面的立场存在明显差异。 外务、通产等有关省厅在完成日中谈判的同时,还拟定了有关新一轮谈判的建议案,向日内瓦世贸组织秘书处提交了12项具体议案。其内容涉及投资制度的建立、反倾销措施的强化以及电子商务等广泛领域。 欧盟也建议在投资和竞争原则等多个方面开展谈判,要求谈判方式采取“一揽子承诺方式”。令人注目的是,这在某些方面与日本的步调是一致的。日本也好、欧盟也好,都希望进行全面谈判,以避免要求实现贸易自由化的压力集中到自身竞争力较弱的农业上来。 美国政府8月初公布了有关开放金融、电信、能源等服务领域市场的建议,这给其它国家带来了一些震动。因为它是以将在部长会议上通过的宣言草案的形式拟定的。美国在建议中说,“各成员国要在1999年底前提出具体的要求事项,争取在2000年6月达成一致,并在9月前初步约定对市场准入加以改善”。看来,美国制定了一份日程安排很紧的谈判计划。 对于美国急功近利的态度,发展中国家非常警惕。它们认为,美国明年秋天将举行总统选举,所以急于加快市场开放的步伐。似乎是在与政府相呼应,美国企业也开始采取行动。由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和戈德曼—萨克斯公司等50余家企业和集团组成的服务产业联合就表示,计划在部长会议召开前的11月初,举行“世界服务会议”,为促进谈判烘托气氛。与日本、欧盟和美国的态度不同,占世贸组织成员2/3的发展中国家则对发达国家主导的贸易自由化进程态度消极,它们主张“与其扩大谈判,不如彻底实施乌拉圭回合协议”。
2. 俄报文章 普京应立即做好两件事
【俄罗斯《独立报》8月11日文章】题:代总理应当树立自己的威信(记者 尼·乌里扬诺夫) 普京现在要解决两个主要问题,顺利地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能够迅速地提高他本人的威信,这两个问题是:以最小的牺牲稳定达吉斯坦山区和与车臣交界地区的局势;在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前将各地的行政长官团结在叶利钦周围。 将车臣武装分子赶出达吉斯坦村庄不仅可以使普京树立起一个强硬的总理形象,而且可以在军队中提高威信,这在选举前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可以拉到军人的选票外(他们会一致投票的),还会使1999年12月和2000年6月前夕不稳定的政治形势增加一种稳定的因素。 普京大概已经决定利用这一机会。他担任代总理后做的头几件事之一就是召开有关达吉斯坦问题的安全会议,会上制定了计划,并得到了叶利钦的批准。普京说,稳定达吉斯坦的局势需要一周半至两周的时间,这是一个相当短的期限。 普京从斯捷帕申那里接过来的另一个任务是必须将地区行政长官们团结在自己周围来对抗卢日科夫的联盟。还没等议会批准其职,普京就已在积极活动。8月12日晚他将去托木斯克进行工作访问,第二天参加在那里举行的“西伯利亚协定”跨地区联盟会议,他此行的表面目的是讨论2000年预算草案,而真正目的是与西伯利亚的行政长官们进行私人接触。 如果普京想成为叶利钦的接班人,就要完全赢得克里姆林宫的好感,他必须在几个月内解决上述两个重要问题。
3. 萨达姆之子库赛成为军方二把手
【法新社迪拜8月11日电】一家阿拉伯文报纸今天报道,萨达姆总统权势日大的小儿子库赛接替了伊拉克武装部队副总司令之职。 据总部设在伦敦的《生活报》报道,33岁的库赛取代了伊扎特·易卜拉欣,成为伊拉克军方的第二把手和北部军区司令。 这家日报说,库赛在过去的一周中已经作为军方的第二把手和北部军区司令发号施令。库赛还是精锐之师共和国卫队的司令,同时还领导着一个专门保护总统、他的家人和高级官员生命安全的特别安全部门。
4. 美犹太人社区枪击事件凶手自首
【美联社拉斯韦加斯8月11日电】在洛杉矶市一个犹太人社区中心击伤5人的白人至上主义者今天自首,并告诉当局,他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唤起人们“杀死犹太人”。 这名自称弗罗的男子告诉当局,他先后搭乘两辆出租车,行程440公里,从洛杉矶来到了拉斯韦加斯。他走进办公室说:“你们正在找我。我杀死了洛杉矶的那些孩子。” 【路透社洛杉矶8月11日电】一家报纸报道说,洛杉矶犹太人社区中心枪击事件的嫌疑犯与种族主义的“亚利安国家”组织有关联。 《西雅图时报》说,弗罗是“公然的种族主义者”。该报说,37岁的弗罗是设在爱达荷州的“亚利安国家”组织的成员,一度曾与新纳粹组织“秩序”的创建人罗伯特·马修斯的遗孀生活在华盛顿郊区。 警方拒绝猜测枪击事件背后的动机。但是,西蒙·维森塔尔中心说,在弗罗使用过的一辆货车中发现的宣传品是一名美国纳粹党成员撰写的。
5. 黑山提议废止南联盟实体
【美国《华盛顿邮报》8月9日文章】题:贝尔格莱德正在考虑一个遮羞布式的联盟(记者 彼得·芬恩) 黑山共和国政府于5日向贝尔格莱德提议废止名为南斯拉夫的联盟实体,建立一个由两个拥有独立的国防、外交政策以及货币结构的平等国家组成的联合体取而代之。 这个毫不谦虚的提议,无异于要实行覆盖着宪法遮羞布的独立。但它可能也足以抚慰欧洲和美国——两者都表示反对改变南斯拉夫的边界。更为直接的是,它可能也会使黑山国内的米洛舍维奇支持者安静下来——他们支持塞尔维亚和黑山继续结成联盟,但可能也愿意安于这个遮羞布式的联盟版本。 独立的《维耶斯蒂日报》的总编柳比沙·米特罗维奇说:“这份文件相当激进,比我预料的还要激进。但它没有导致(大家)预料中的激烈反应。” 米洛舍维奇还没有正式作出答复。黑山政府领导人说,久卡诺维奇政府给了贝尔格莱德6个星期时间来批准这项计划。一旦计划不能获得通过,黑山共和国将就完全独立举行全民公决——大多数选民都支持完全独立。 在黑山国内,来自米洛舍维奇长期盟友的反应也是沉默。反对党人民党的主要领导人说,不应该不假思索就拒绝这项计划。该党一直支持米洛舍维奇的政策,并且是执政联盟的成员。 塞尔维亚强硬派政治人物舍舍利上周威胁说,如果黑山采取行动退出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将进行军事干预。但是此间的观察家说,米洛舍维奇从政治上说已经无力再发动一场冲突。他们也质疑南斯拉夫军队是否愿意拿起武器与塞族同胞作战。曾经是独立王国的黑山有着与塞尔维亚明显不同的历史,但是该国64万人口当中有许多人仍然自认为是塞族人。黑山共和国与塞尔维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家庭联系根深蒂固。
6. 美联社新闻分析 约旦为何积极进行和平斡旋
【美联社安曼8月11日电】新近戴上王冠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作为政治家正迅速受到欢迎。他急于确保约旦继续在其父开创的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几个月来,阿卜杜拉在以色列与叙利亚之间穿梭往来,试图把中东这两个长期以来的不共戴天之敌拉到谈判桌旁。 阿卜杜拉希望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有他自己的理由。前内阁大臣贾迈勒·沙伊尔说:“叙利亚与以色列之间迅速实现和解对约旦哈希姆王朝有莫大的好处。” 阿卜杜拉不希望约旦继续与埃及一道作为仅有的两个与以色列媾和的阿拉伯国家。他的王国夹在伊拉克、叙利亚和以色列之间的一个角落里,处境岌岌可危。叙利亚与以色列之间实现和平的一个结果将很有可能是:大马士革采取坚决行动,遏制其地盘上的持不同政见的巴勒斯坦派别。 阿卜杜拉忙于维和还可能是为了确保叙利亚不要把大约30万名巴勒斯坦难民赶到约旦,从而加重这个国家的人口压力。约旦共有380万人,其中至少有60%是巴勒斯坦人。 阿卜杜拉在登上王位之前,就与巴沙尔交情不错。据认为,这两人走得越来越近与阿萨德有很大的关系。在这一地区,领导人之间的关系对人民对其政府的支持有相当大的影响。阿萨德看上去从阿卜杜拉走马上任伊始就对他给予支持,这样一旦巴沙尔在叙利亚执掌大权就可以获得这位君王的支持。
7. 法新社新闻分析 印巴无意卷入大规模冲突
【法新社新德里8月11日电】新闻分析:印度对巴基斯坦实行毫不宽容的政策 分析家今天说,印度战斗机击落一架巴基斯坦海军飞机,标志着继最近的克什米尔冲突后新德里对伊斯兰堡实行的毫不宽容的新政策。但防务专家又排除了在这一事件后发生任何严重的军事升级的可能性。他们认为,双方都无意进行全面冲突。 印度国家安全委员会顾问拉贾·莫汉说:“印度在传递一种十分清楚的信息,即面对巴基斯坦的挑衅,印度的容忍是有限度的。”莫汉说:“我对出现军事升级表示怀疑,特别是巴基斯坦刚刚吸取了教训,明白印度不会放松防御。”政策研究中心的防务分析家布拉马指出,印度也无意被拖入一场大规模冲突,特别是现在离印度大选的日期已不到一个月时间。 然而,巴基斯坦防务分析家阿斯卡里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领导的印度人民党热衷于在选举前这段时间煽动民族主义情绪。阿斯卡里说:“我不认为印度人民正在准备参加战争,但由于选举的原因,印度人民党政府希望激起一种狂热的好战情绪。”
第 3 版
1. 「爱让我不能走开」
【英国《泰晤士报》8月2日文章】题:爱让我不能走开 克林顿夫妇的私人朋友露辛达·弗兰克斯最近对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进行了一次专访。希拉里向她透露了婚姻的现状并肯定地说,她不忠实的丈夫正在努力修复他们的婚姻。 她在专访中谈到了她的婚姻生活、莱温斯基丑闻造成的痛苦以及她的政治未来。刚刚出版的《谈话》杂志刊登了这篇专访。 痛苦 希拉里说:“那次事件给我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令我极其愤怒。但我和他生活了半辈子,我知道他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人。” 她说:“我能渡过难关靠的是朋友们的帮助加上我的自省,支持我的朋友向我提出忠告,对我的婚姻进行了长时间和深刻的分析。” 专访说,这对夫妇在去年8月到今年3月之间——莱温斯基丑闻正闹得凶的时候——“几乎不说话”。希拉里今年3月从北非回来后,克林顿夫妇才开始“不断地谈心”,设法修复他们的婚姻。 希拉里说:“每个人的家庭都会出现某些小毛病。人们必须面对它。如果你爱那个人,就不能轻易走开。你必须帮助他。我认为回避不能解决问题,要面对问题。他对这次丑闻感到羞愧吗?是的。他感到对不起我们吗?是的。但这些并不能抹杀他作为丈夫、父亲和总统所做的一切。” 她说:“当然,他有缺点。是的,他需要增强责任感,更加严于律己。” 希拉里说,从克林顿同珍妮弗·弗劳尔斯的丑闻结束后到1992年他当选总统之前“我们的确有过一段非常幸福的时光……日子年复一年地平静度过”。 希拉里在提到莱温斯基丑闻之后他们之间重新出现和谐的迹象时说:“我和我丈夫喜欢躺在床上看老电影,就是用那种可以放在腿上的小电视。” 让步 希拉里原来曾表示只同克林顿保持名义上的夫妻关系,但现在她让步了,她说:“彼得三次背叛耶稣,耶稣虽然知道,但仍然爱他。”不过,希拉里把未来的婚姻责任都放在了克林顿的肩上。希拉里说:“他是成年人,他必须对他的行为负责。没有人能代替他履行责任。” 她说:“我原以为这个问题10年前就解决了。我以为他已经克服了这个缺点。我以为他知道该怎么办。但他没有进行足够的深刻反省。” 尽管如此,希拉里还是为她丈夫的不轨行为进行了辩护。她说:“比尔受到了很多指责。他没有为他的所作所为找借口,但外界的反应空前激烈,也对国家不利。我认为,我们把每个人的尊严和私生活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是不对的。人们需要支持而不是唾弃。” 克林顿将在卸任之后就他的问题接受心理治疗。希拉里说,克林顿担任总统期间发生的这次丑闻已经促使他进行深刻的自省。希拉里说:“他在过去一年里一直辛勤工作……他对自己的过去和导致错误行为的原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但在设法修复婚姻裂痕的同时,克林顿仍然不在乎揭旧日的伤疤。在为负责白宫报道的记者们举行的晚宴上,他开玩笑说,莱温斯基丑闻没有被列入50大新闻之一令他感到不解,一个总统要怎样做才能得到如此殊荣呢?显然,他的近乎粗俗的幽默使希拉里感到不快。 希拉里坦白说,她在白宫从来没有随心所欲地生活过,甚至一些1992年带到白宫的行李都没有打开过。她回忆说,有一次她想到厨房为切尔西做苹果酱,结果发现自己被一群助手包围了。她说:“他们都来了,在周围转来转去。我的情绪全被破坏了,只好一走了之。” 独立 虽然希拉里肯定她的婚姻已经恢复正常,但她表示,她无意让她的丈夫主宰她日益加紧的纽约参议员的竞选活动。 希拉里说,她已经拒绝了克林顿提供的500万美元的竞选费用。她说,她不想生活在丈夫的影子下面。希拉里强调说,“我需要独立”,克林顿不会在她的竞选活动中发挥主要作用。她说:“比尔已经提出他想帮助我竞选。接见选民等等。但我需要他在幕后呆一阵子。” 希拉里说,她认为她丈夫童年的痛苦经历——“酒精、暴力和动荡”给他造成了很深的心理伤害。她说:“比尔那时太小,还不到四岁。受到伤害之后还不懂得发泄出来。他母亲和祖母之间经常发生冲突,他被夹在中间。心理学家说过,夹在两个女人中间的孩子心理受伤最严重。他常常希望能讨好两个女人。” 【英国《泰晤士报》8月3日文章】美国白宫8月2日说,克林顿总统对他妻子希拉里接受《谈话》杂志专访时发表的谈话没有异议。但白宫坚持说,克林顿不会为他对婚姻的不忠行为寻找借口,把他的性行为归咎于童年的不幸。 白宫发言人洛克哈特说,克林顿总统不认为他对女人的态度是由于童年受到心理伤害而导致的。洛克哈特说:“他认为,虽然像很多人一样他在家中有些不快,但他仍然觉得自己是受到爱护的。” 当问到克林顿总统是否认为他童年的经历是他对婚姻不忠的原因时,洛克哈特说:“不,总统认为他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图片说明:在莱温斯基丑闻闹得最凶的日子里,希拉里在白宫外看到比尔低垂着头。
2. 英国王太后的故事
【英国《泰晤士报》7月31日文章】题:英国王太后的故事(记者 艾伦·汉密尔顿) 慈眉善目的老人很容易使人产生亲近感,尽管他们可能并不像看上去那样单纯。毕竟他们经历的事比年轻人多得多,他们知道如何让人尊重自己,更知道怎样维持来之不易的威望和地位。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母亲,即英国王太后就是这样一位老人。据信她是英国王室中最受欢迎的人物。尽管王太后每年要从国库支取高达64.3万英镑的津贴,但几乎没有人对此说三道四。 其主要原因在于王太后超凡的个人魅力。有人打趣说,如果她出现在战场上,英军就会不战而胜,因为她的魅力就能使敌人折服。她曾是一名出色的演员,而她在公众面前的表演更是令所有好莱坞影后黯然失色。 在丈夫伯蒂因哥哥爱德华八世让出王位而成为英国国王之前,伊丽莎白王太后的头衔是约克公爵夫人。在作为公爵夫人的那段日子里,她开创了王室成员同平民交谈的先河,而且她在同平民谈话时总让人感到她好像熟知平民的生活。当时的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和玛丽王后在公众面前总是一副不苟言笑威严庄重的样子,因此约克公爵夫人的出现无异于给王室吹来了一股春风。 王太后一直同英国公众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去年11月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的荣军纪念日活动中,98岁高龄且带着一副人工髋关节的王太后站着同退伍老兵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今年早些时候在纪念二战平民遇难者纪念馆开馆仪式上,王太后同一些年迈的寡妇们也谈了很长时间,并在几乎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发表了一篇简短演说。王太后对义务种树也非常热心,她曾经种下几千棵树。 拥有显赫地位而又平易近人的王太后其实是个很有心计的女人。原名叫伊丽莎白·鲍斯·莱昂的王太后生长在一个拥有很多家庭成员但相处和睦的贵族家庭里。她从小就是一个聪明早熟的孩子,懂得如何维持家庭的良好气氛。虽然她很看重她的苏格兰血统,但她也有一半英格兰血统,而且她在英格兰和苏格兰格拉姆斯城堡生活的时间几乎一样长。 她生来就属于特权阶级。在一些人看来,她能活这么大年纪主要因为她一直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但众所周知,长寿取决于人的基因和是否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其实在她漫长的一生中,她也经历过很多痛苦。例如,1915年她的哥哥在战场上被害;在她过完51岁生日仅仅数月,她的丈夫就去世了。 伊丽莎白曾拒绝伯蒂王子的两次求婚,但她绝不是对王室地位无动于衷的女孩,因为她所处的阶层使她很有可能成为王室成员。在1921年左右,人们曾传闻她将同王位继承人温莎公爵结婚。但温莎公爵后来在他的自传中说,尽管他的母亲即玛丽王后有过这种想法,但他和伊丽莎白的关系从来没有向要结婚的方向发展,所以当时任何撮合他们的举动都是徒劳的。伊丽莎白最终接受了温莎公爵的弟弟伯蒂的第三次求婚。 当她在1923年接受伯蒂的求婚时,他们决定建立一个稳定和睦的家庭,因为她习惯于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而伯蒂有这种愿望则是因为他从来没有享受过这种家庭气氛。1936年伯蒂成为英国乔治六世国王,伊丽莎白也如愿以偿地成为王后。 迄今为止,伊丽莎白从王后的位子上退下来已经长达47年,但人们似乎从来没有忘记她的存在。像大多数老人一样,她反感任何变动,据说她一直特别害怕她的女儿做出纳税的决定。她的传统观念突出地表现在她对黛安娜王妃的态度上。尽管黛安娜是王太后的好朋友露丝·弗莫伊的孙女,但年迈保守的王太后一点都不喜欢思想激进的黛安娜。王太后的这种态度对查尔斯王子同黛安娜的婚姻也起了相当不好的影响。 王太后在英国至高无上的地位一直没有因为她的长期退位而受到影响。对她来说,经常出头露面是维护其威望的重要手段。然而谁又会讨厌她呢?她为这个国家尽职尽责,这个国家也希望她能够健康地活下去。想想看,明年她就是一位百岁老人了。 图片说明:1940年伊丽莎白和两个女儿的合影。左边是当年14岁的伊丽莎白二世,右边是10岁的玛格丽特。
第 4 版
1. 数字时代企业致胜十二招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7月26日一期文章】题:数字时代12条企业致胜守则 因特网已成为当代迅速致富的时髦行业。本刊特别专访因特网上的成功企业家,并总结出最新的数字新时代企业家守则,共有12条,值得有意在网络打天下的人士参考。 第一条:忠诚为交易之本。网络时代的成功企业,重点不在于贩售商品本身的好坏,而是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只要客户有忠诚度,就有生意来源。 第二条:合众为经营之本。电子海湾公司(eBay)的首席执行官惠特曼曾经花了15个月研究如何在因特网上创业,结论是研发产品不重要,最好的方法是为网络公民创造社区、形成社群,然后这些人自己就会想办法满足彼此的需求。 第三条:通讯为网络之本。每个时代都有其主流科技,并据此塑造出新的生活方式,网络时代的主流科技就是通讯,掌握住通讯产业就是通往未来之路。 第四条:分享为革命之本。Linux操作系统之所以能在微软的阴影下幸存,主要原因在于Linux不打算掌控一切,发明人托瓦兹采用资源开放的概念,让更多程序设计师来参与,奠定了Linux的使用基础。 第五条:抢先为致胜之本。因特网时代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现有法令跟不上创新的脚步,譬如从线上下载MP3音乐文件方式就游走在法律边缘,但业者相信,科技跑在法令之前,法令终将要配合修正。 第六条:创新为未来之本。成功的光环带来富贵与荣耀,但如果将自我局限于现有的成就,终将被后进者追过。杜宾丝姬发明热销的掌上型电脑Palm Pilot,但她认为守旧终将失败,挑战既然规则是她的努力方向。 第七条:挑战为开创之本。投资银行家汉布契特认为传统华尔街的初次公开发行(IPO)方式对投资人并不公平,他认为价格应由市场决定,而非由投资银行决定,因此坚持采用荷兰式标售法来推动IPO计划,虽然目前推动上并不顺利,也遭到同行的抵制,汉布契特仍认为传统的IPO方式只会引来短线投机客,无助于公司长期股权的稳定。 第八条:改造为生存之本。新公司问题单纯,一旦成长到相当幅度,即需重新调整公司体制,以因应未来的挑战。 第九条:策略为决胜之本。科技带来竞争的基本条件,但整体的运作策略才是决胜关键。 第十条:无形为留客之本。绝对不要让客户为了技术问题而烦恼,把最好的科技以最无形的方式提供给消费者。 第十一条:公关为改进之本。未来的公关不是光和媒体打交道,企业可以透过网络直接与顾客及专家交流,作为改进营运的参考。 第十二条:上市为一切之本。网络公司想等赚钱才上市几乎不可能,想成功?先上市再说。
2. “沃尔沃”名车的成功理念
【日本《福布斯》月刊9月号文章】题:瑞典名车“沃尔沃”的轨迹(作者 小宫和行) 在北欧国家瑞典,有一个富饶的城市叫哥德堡,沃尔沃汽车公司的总部就设在这里。这家公司诞生70余年,现在虽已加盟福特集团,但公司的光荣传统将铭记人们心中,一代名车沃尔沃将永放光芒。 在人口仅为1000万左右的瑞典,为何能诞生闻名世界的沃尔沃轿车呢?换言之,市场规模很小的瑞典为了打进世界市场,在汽车制造方面采取了什么“基本理念”呢?以下三点值得关注。 “高品质” 沃尔沃对于品质的要求是“所有部件都是优等品”。在实现沃尔沃的品质要求方面,很重要的一点是为顾客着想,追求舒适性。就连悬架、开关和仪表板等细微之处也体现着上述原则。 “可信性”是实现沃尔沃品质要求的第二个基础。例如,公司总是把保证发动机和变速器等主要部件的高质量作为重点,并提出了以下具体要求:为提高汽车各部件和系统的可信度,要选择并使用优质部件;生产线上使用机器人,从而生产出同一标准的产品;从成品车中抽取样品,在各种状态下进行试验,确认产品的可信度;在全球设立服务网络,确立跟踪服务体制,并将从中得到的信息反馈到设计和生产方面,以此争取提高产品质量。 “安全性” 目前确立环保技术和确保高度安全性是汽车技术发展的关键,许多汽车厂家正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激烈竞争。说到安全性,沃尔沃在世界上率先研制出的安全装置、后经其它国家立法采用的事例数不胜数。例如,(为确保发生事故时车内人员安全的)减缓侧面冲击系统和侧气囊等安全系统就是沃尔沃在世界上最先发明的。这些最新成果已被应用于沃尔沃的所有客车上。 沃尔沃公司之所以能研制出上述发达的安全系统,是因为它积累了长期以来与沃尔沃车有关的事故记录,并充分利用了公司内“事故调查队”与警察合作收集的数据。 珍爱“环境” 一辆很受顾客欢迎的沃尔沃货车V—40在疾驰,背景是瑞典美丽的自然风光——这是沃尔沃公司礼品录像带中的一个镜头。沃尔沃提倡的“高品质”、“安全性”和“珍爱环境”这些基本理念,是以什么为基础产生出来的呢?说到底,还是瑞典美丽而严酷的自然环境孕育出的国民性格和风土文化。充分考虑环境因素是国家和国民的课题。
3. 德国新一代企业自强不息
【香港《明报》8月2日文章】题:德国新一代企业自强不息 近年来,德国经济陷入低潮。面对着严重经济问题,德国企业开始学习革新。部分企业舍弃传统业务,转投新行业;有的不断发掘新意念,注入新元素;有的更改头换面,积极开辟新疆土,为经济注入新动力。 积极求变 个案一:曼内斯曼成立于1890年,是首家以滚压锭钢方法制造钢管的公司。1990年,曼内斯曼获得流动电话经营牌照,首次踏足电讯业,并打破德国电讯长期垄断的局面,上升为德国第二大电讯公司。现在,电讯业务的营业额占集团收入的1/4,传统的钢管业却只占一成二。曼内斯曼尚有水力工程及汽车等业务,但盈利却不及电讯业的三成。 成功因素:打破传统,积极求变,以配合全球商业变化。 曼内斯曼总裁埃塞尔说:“现在,我很难看到传统的钢管业如何融入集团的新发展。”可见曼内斯曼摒弃传统的决心。 把握机会 个案二:1989年,身在东德的史迪文·尚巴赫决定与东德人一起冲破柏林围墙,建立新生活。当德国统一后,他决心从事电脑工作,与两位友人开始出售个人电脑和软件并编写程序。1992年成立Intershop,于1994年推出Intershop Online程序,奠定了它在电脑软件市场的地位。Intershop Online被广泛应用在电子商务上,与其合作的公司已超过2万家。现在,该公司已是全球软件设计市场的领导者,市值达14亿美元。 成功因素:把握机会,寻求突破。 再创奇迹 个案三:Jenoptik的前身是一家制造光学产品的公司Carl Zeiss。它于1991年开始进行重组,出售及购入多项业务;1997年加入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旗下公司的上市工作。 Jenoptik于1998年6月上市,是东德历来最大宗上市活动。在7年的重组过程中,它已由27000名员工减至8600名,营业额亦正递增。 成功因素:正如其总裁施佩特所说:“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在过去7年,摧毁及建立这么多业务。”若非如此,恐怕Jenoptik已成为东德企业失败例子的一份儿。 顾问公司麦肯锡所做的调查发现,德国企业开支过大的问题,其实可经重组业务解决。如果德国企业都仿效上述公司,寻求创新;德国政府改变传统思想,减少社会福利及监管,德国经济将可再创奇迹。
4. 微笑大师成企业红人
【法新社东京8月5日电】日本的微笑大师角川吉彦(译音)在课堂上对咬着筷子的学员说:“嘴角要高过筷子。” 角川说:“我对他们洗脑,我告诉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微笑是你的工作。”这位47岁的指导老师已成为企业努力走出经济阴霾的当红炸子鸡。 角川在自行创业前曾在一家大型女装公司担任营销主任,1989年他在东京成立这家“微笑礼仪训练所”,并且保证微笑能提高业绩。 他的训练所开业时生意很差,但90年代初期日本兴起的泡沫经济,使市场积极追求可抑止销售下滑的方法。角川现在拥有的客户包括大型汽车制造商、消费电子制造商、地方政府及一些社区团体。 角川说,率直的殷勤不见得能满足客户,“看到店员像军人般地磕头,常会令你感到别扭,然而微笑是一种‘社交技巧’,且正为日本所欠缺,例如,使劲地咬筷子脸部表情就显得很生硬。” 现在东京北区地方政府已引进这种微笑课程,作为官员广泛训练计划的一环。北区共有3100名员工,并且派169名职员接受角川的课程。 身兼数家公司长期顾问的角川则坦承,他的“微笑事业如今为他带来财富”。但他也强调对传授微笑课程乐此不疲。
5. 图片新闻:微笑绝活
日本「微笑仪训练所」负责角川于日前在东京的一场演说中露了招拿手绝活:以牙齿咬住筷子来制造一个大大的笑容。(法新社)
第 5 版
1. 中老年人如何开展登山活动
【日本《读卖新闻》7月26日文章】题:中老年人如何开展登山活动 中老年人的登山热逐年升温,但是,由于对体力的估计过高、装备不足等原因,在登山过程中遇险的情况不断发生。随着夏天登山季节的到来,这里介绍一些中老年人安全登山的经验。 据警察厅说,去年全国范围内在登山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为1077起,遇险者达1341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四分之三。死亡和失踪者为251人,40岁以上的超过了80%。关于造成遇险的原因,因迷路而遇险的居首位,其次是因从山上滑落下来,第三是因心脏病等疾病复发,第四是因疲劳等原因。 据专门研究运动生理学的鹿屋体育大学副教授山本说,在中老年人遇险的背景中,从体力方面看有3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不懂得腿的力量和耐力等爬山能力的变化。60岁时的爬山能力相当于20岁时的二分之一。第二个特点是没有认识到运动能力与对气温和气压等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的下降。第三个特点是虽然每个人的体力不同,但一些人却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同一个年龄段的人能够登山,所以自己也没问题”,因而勉强自己。 在登山之前,应通过训练增强体力,并必须对健康情况进行诊断。 关于健康情况的诊断,医生、日本登山运动协会副会长大森熏雄指出,只要有下列任何一种情况,都应该在登山之前进行健康诊断。这些情况包括:(1)有透不过气来的感觉;(2)稍微一活动就气喘;(3)头痛或者头晕,步履蹒跚;(4)脸或者腿浮肿。 在事先训练中,最好进行快步走。快步走的标准如下:每分钟的脉搏次数40岁到49岁的年龄段为115到140次,50岁至59岁的年龄段为110至135次,60岁以上的年龄段为105至125次。按照这种标准进行训练有利于增进健康。 如果每周进行3次上述的训炼,每次快走30到60分钟,那么,腿的力量和身体的耐力就会增强。另外,还可以进行这样的训练:在上下班和购物时,在到达目的地的前一站下车,步行到目的地;或者爬楼梯。如果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那么,就可以登当天能够返回的较低的山。 一旦正式登山,大概就会掌握战胜疲劳的秘诀。 副会长大森和副教授山本提出了如下的建议:(1)登山时的速度要适当,脉搏数应与事前训练时相同或者稍低于训练时的次数;(2)每隔两小时补充一些营养,比如吃些作为能源的淀粉类食品(米饭、面食、面包)和糖类(麦芽糖、巧克力和奶糖);(3)为了防止出现脱水症状,要多补充水分。认为“一饮水,就会疲劳之极”是错误的;(4)下山时比上山时更容易发生事故,因此下山时要格外小心。 出发之前要找好路线,收集天气情报,根据体力和登山的技术制定计划。登山的前一天,睡眠要充分。如果身体状况不佳,就应停止实施登山计划,或者决定返回。严禁同年轻人进行登山比赛。
2. 海底蛟龙创佳绩
【法国《周末三日》文章】题:海底蛟龙创佳绩 地中海,费拉角圣让半岛附近,一叶小舟在宽阔的海面上疲惫地随波荡漾。小舟之上,一只老德国牧羊犬在打着瞌睡。突然,一个声音令它竖起了耳朵:「啊,水就是我的毒品?如果一周内不潜水一次,那简直令人难以忍受。」在纤弱的小舟前面,洛伊克·勒费尔姆紧紧地抓着一块连在船头支架上的铁块,他准备进行六月五日以来的第一次潜水。就在这一天,他成了屏息潜水界的一个轰动性人物。 勒费尔姆挂着三十五公斤的压载铁块,轻柔地钻进了湛蓝色的海水,很快便消失在地中海的怀抱中。在一分三十秒的下潜之后,他睁开了眼睛,把手伸向摄像机的镜头,尔后回到了水面。成功了,一百三十七米!此前,没有一位屏息潜水员能下潜到这样的深度。新的纪录诞生了。 这是十五年后法国人再次成为「世界潜得最深的人」。雅克·马约勒一九八三年创造了当时的最好成绩一百零五米。马约勒是屏息潜水的先驱,他影响了好几代屏息潜水员。勒费尔姆对马约勒的传奇很着迷。 勒费尔姆原籍是敦刻尔克,父亲和祖父都是游泳冠军。二十岁时,他在尼斯体育学院发现了屏息潜水这一体育运动。当时,以静止潜水纪录保持者克洛德·沙皮伊(在游泳池的水下保持静止五分二十四秒)为首的一群潜水爱好者组织了法国最初的潜水培训班。勒费尔姆回忆说:「我立刻就迷恋上了潜水。有大海、同伴,可以不断向更深处挺进并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 在整个一年中,每周潜水小组都乘着黑色的小船出海几次。勒费尔姆笑着说:「我们把小舟命名为『美杜莎』。上面有时会坐十来个人。」俱乐部有个很响亮的名字——国际屏息潜水中心,它每年接待近二百名潜水者,但经费很紧张。沙皮伊说:「我们并不是为了赚钱。」就是在这种生活很拮据的情况下,已失业两年的勒费尔姆坚持不懈地进行着训练。 尽管资金匮乏、物品短缺,但对潜水的狂热激励着勒费尔姆。况且,他还有谆谆善诱的教练沙皮伊和众多的伙伴,这些人中有某些人是其他潜水项目中的佼佼者。现任尼斯体育学院教授的沙皮伊一板一眼地说:「我们遵循着体育的逻辑。要取得进步,训练才是最重要的。」 一九九八年十月,勒费尔姆第一次突破了一百米大关。今年春天,他接近了一百三十米。在一次训练时,他甚至曾达到过一百四十四米。突破一百五十米这一神秘的极限看来也为时不远了。勒费尔姆希望在两年里也能像马约勒一样书写屏息潜水的神话。 图片说明1:要征服大海就不要同它对抗,要与它融为一体,用第六感去体会。 图片说明2:不起眼的“美杜莎”号和屡创佳绩的海底蛟龙们。
3. 真正的机器人战争(下)
(续昨)将新技术应用于军队是个缓慢的过程。北约各国的政府正设法对它们军用新技术的批准和采购方面业已过时的程序加以修改。按照目前的批准和采购程序,当新技术最终投入军事应用的时候,可能已经过时了。比尔说:“以欧洲战斗机为例,这种战斗机采用的是本世纪80年代中期的技术,但是它要到2002年前后才可以投入现役。”政治可能也是个问题。北约成员国担心,美国在电子领域的发展速度太快,在有争议的自动作战机器人的研究领域更是如此。 比尔认为,不管怎么说,我们至少还要经过20年的研究才能使机器人达到与《终结者》水平相当的智能和自主性。他说,在2020年以前,“要想欺骗机器还是比较容易的。”果真如此吗?从日本传来的消息说,迄今为止最为雄心勃勃的人造大脑工程已经接近完成,这一事实可能会使我们发现,我们受到自己创造的东西挑战的日子会更早到来。 高级电信研究所人造大脑研究小组的负责人雨果·德加里斯正在制造机器猫,这种机器猫的细胞自动机器大脑中有3770万个电子神经元。由于这些神经元可以将基因运算法则、神经模块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结合在一起使用,所以它们可以非常迅速地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德加里斯已经给自己设立了目标:下个世纪初建造一个有10亿个电子神经元的人造大脑。这种人造大脑仍然无法与拥有多达1000亿个神经元的真正的人脑匹敌,但是它将超过蜜蜂(神经元不到1000万个)之类的昆虫。在不久的将来,德加里斯的研究一定会吸引军方的资助。 鉴于历任国防部首脑都偏爱小型机器,未来的作战任务将由成群结队的微型机器人承担(它们的体积大小不等,小的如昆虫,大的如小鸟),这种微型机器人配备一系列大多经过生物工程改造的武器。通过并行工作,它们将拥有群体思维智能,但是每一个微型机器人本身又装有复杂的大脑(就像德加里斯研制的细胞自动机器大脑)。 这种微型机器人将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如果某些部件遭到破坏,其他部件会根据受到的破坏情况自行调整并继续运转。它们会逐渐形成我们目前还无法理解的复杂的行为方式。这可能会使它们发狂。当它们配备的专家系统遇到的问题超出了它们正常的能力范围,就会盲目地设法解决问题,根本不会意识到解决这样的问题已经超出了它们的能力所及。人工智能专家达尼埃尔·克勒维耶说,这可能会导致机器人行为失衡。他说:“在把责任交给未来的智能机器之前,我们必须考虑智能机器有可能发疯或者失去理性。” 能够将世界从令人感到恐惧的军用微型机器人的控制下解救出来要靠老式的功能齐全的设计方法。就像有机生物因为某些东西已经以硬连线的方式植入脑中而不必学习任何知识一样,电子生物也必然是这样。这种硬连线应该包括许多电子安全装置,以便防止机器人背离或者误解我们分派给它们的任务。最重要的是,它应该包括一个容易接触到的“关闭”开关。(下) 图片说明1:虽然构造很简单,但却非常有效。世界各地的工兵已经在利用远距离爆炸物置放机器人来完成这项“肮脏”的工作。 图片说明2:避免死亡和肢体伤残:排雷机器人可以清除雷区中埋藏在泥土里的烈性爆炸物。 图片说明3:这个只有3厘米高的工程师搭档可以借助红外线传感器越过障碍物,它还有两只照相机“眼睛”,这种机器人可以在工业上用于修理无法接触到的机器内部。
第 6 版
1. 胖人聚会
【美国《纽约时报》7月29日报道】题:“身宽体胖者”聚集一堂 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为促进人们接受并理解肥胖者的一个全国协会代表胖哥肥姐在全国各地大力游说。该协会大约有4000名会员,帮助肥胖一族在一个厌恶其肥大腰围的社会堂堂正正地生存。该协会与饮食业作斗争,反对胖人受到的白眼歧视。 该协会一年还举办一次盛会,让数以百计的成员——今年近500人——聚集一堂。在这里,这些人不再是因为过度发福而忧心忡忡的肥胖巨人,而只是些普通人,畅所欲言一吐胸中闷气。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如乘坐飞机时找不到适当的座位,在求职面试中受到奚落嘲讽。而在这里,没人建议他们节食减肥。 来自旧金山的作家玛里琳·沃恩说:“一年里有一个星期,我们呆在一个特殊的饭店里。到这里来的每个人的体重都超出正常水平,人人看上去都差不多。” 图片说明 为了显示团结,胖姐们在聚会时穿上特制的同样服装。
2. 图片新闻:一跃而下
南联盟乌日策市最近举行一年一度的跳水比赛,这名艺高人胆大的参加者从11米高的铁路桥上一跃而下。(法新社)
3. 图片新闻:吞冰纳凉
美国伊利诺伊州一个动物园的阿拉斯加灰熊咬着工作人员给它消暑的冰块纳凉。(美联社)
4. 图片新闻:最长滑板
英国一支女子冲浪队踏着一块全球最长的冲浪板,在海上共享乘风破浪的乐趣。(美联社)
5. 图片新闻:跳水消暑
美国受到热浪侵袭,主人将木棍抛进水池中,引导爱犬跳水一消暑气。(美联社)
6. 闲话冰激凌
【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7月9日文章】题:冰药丸 到底是谁最先发明了人人喜爱的甜食——冰激凌?无人能给出一个准确的回答。只知道3000年前中国人就已懂得冷冻水果汁,留待炎炎的盛夏时节拿出来享用。许多工具书都记载着,冰激凌起源于中国。 13世纪,马可·波罗把冰激凌带到欧洲,这一来自亚洲的奇物令当地人一见钟情。于是,欧洲人开始运用自己的想象,推陈出新,冰激凌的种类遂日趋丰富。 法国的普隆别尔小城一夜之间变得闻名遐迩,因为冰激凌是在这里最先开始批量生产。为了纪念这座小城,美食家把一种特别美味,加有奶油、巧克力和果脯的高级冰激凌称作“普隆别尔”。 18世纪,冰激凌传到了俄罗斯。冰激凌制作方法甚至被写进了烹调书。但由于制作方法简陋,口感一直不尽如人意。又过了100年,也就是19世纪末期,俄罗斯人才真正领略到冰激凌的魅力。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商人伊万·伊兹列尔发明了制作冰激凌用的机器,并获得了专利。 在前苏联时期,冰激凌的工业生产是从1932年开始的。俄罗斯人对冰激凌的喜爱真可谓无以复加。在当年的许多影片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组快速切换的镜头:一块雪白香甜的冰激凌被夹在两块维夫饼干中间,闪着诱人的光泽、仆人家男孩渴望的眼神、被反复吸吮的沾有冰激凌的手指,以及剧中人那意味深长的目光…… 得益于人们的喜爱,冰激凌的品种在不断增加,口味也越来越丰富,每年都有创新产品问世。制作冰激凌的原料已达100多种:牛奶、奶油、鸡蛋、油、果汁、胡萝卜素、核桃、糖、可可、香子兰……数不胜数! 除了香甜可口、清凉解渴这些优点外,冰激凌还被称作冰药丸,因为它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例如,为了适应现代人怕胖的心理,已生产出多种不含糖但又富含维生素C、A、E及其他一些对人体极为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冰激凌。? 如果你的鼻子经常出血,吃冰激凌对你会有所帮助,因为冰激凌可以收缩血管。冰激凌还有助于快速止住手术后的出血,对胃和腹腔出血也有一定的疗效。 还有一些专家认为,在食用冰激凌时,皮肤的毛孔会张大,皮肤因此能摄取更多的营养。 不过,不能忘记专家的忠告:食用冰激凌不可过量,因为冰激凌所含的热量相当高——每100克含200—400卡路里。
7. 土豚奇特的「夜游神」
【法国《费加罗杂志》周刊7月24日一期文章】题:你见过土豚吗? 猪脑袋,兔子耳朵,袋鼠尾巴,食蚁兽的习性——这种像是直接来自动物科幻片里的奇特动物名叫土豚,是世界上土豚科动物中的唯一成员,南非的荷兰血统白人把它叫做土猪,英国人则更喜欢叫它“食蚁熊”。这种动物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现在越来越往北发展了。土豚的数量并不少,但人们却很少见到,这主要是因为它们是一种夜行动物。 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的年轻科学家安德鲁·泰勒不仅见过土豚,而且还跟踪观察和就近拍摄过土豚。泰勒经常在奥兰治河岸边的洞穴旁等着它们。 土豚既是一种穴居动物,又是一种昼伏夜出的夜行动物。它们的洞穴挖得非常好,有时甚至是连成一片的。据说最高记录是在300平方米的范围内挖出60来个洞口。 一听到有轻微的声音就知道土豚要出洞了:土豚有利爪,善于打洞,它在地洞里慢慢爬行时多少有点声音。不一会,洞口就先露出了一个猪嘴。土豚出洞后便成之字形慢慢地搜索前进,这里挖挖,那里拱拱,它的大长耳朵能够听到哪里的地下有昆虫。它终于找到了一个蚁窝,它对零散的蚂蚁不感兴趣,直接向蚁窝中心发起了攻击。 土豚找食时并不吝惜自己的体力:它平均每天夜里要走10公里,雄性土豚的最高记录是30公里。 遇到敌人的时候,土豚也能抵抗一下子:它有利爪,可以抓伤对方。但面对丛林强敌,它宁愿跑回自己的洞穴;虽然它以动作缓慢而著称,但真正受惊时跑起来也很快。 遗憾的是土豚还有一个无处不在的敌人:人类。一方面,人喜欢吃土豚的肉;另一方面,南部非洲的农场主还经常抱怨土豚到处打洞。结果很多土豚遭到人类的捕杀。可喜的是,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这种给夜晚带来神奇色彩的滑稽动物对当地来说也是一种财富。
8. 希氏精品何为最
【路透社伦敦8月6日电】一个由世界上最杰出的电影导演组成的评判小组已经作出选择,将《精神病》一片作为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代表作。 包括好莱坞的马丁·斯科塞斯和澳大利亚的巴兹·卢尔曼在内的导演们受英国《画面与音响》杂志之邀,评选希区柯克最杰出的电影,以纪念这位大导演的百年诞辰。 《精神病》讲述的是诺曼·贝茨和他的母亲在一家阴森恐怖的汽车旅馆里经历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该片击败了《眩晕》和其他影片而一举夺魁。 《画面与音响》杂志的编辑尼克·詹姆斯说:“在整个60年代和70年代,《精神病》一片一直被人们看作是一位喜欢采用耸人听闻手法的导演拍摄的一部血淋淋的影片。” “近年来,它已经变成了一部极其受人推崇的作品。每一幅画面都异常华美绚丽,并且被认为可能是继《公民凯恩》之后摄制的最有影响力的影片。”
第 7 版
1. 直播失败
【法新社索非亚8月11日电】保加利亚官员说,由于出现了一个技术上的失误,保加利亚国家电视台未能直播今天发生的日全食现象。面对在关键时刻却出现一片空白的电视屏幕,天文学家被请来描述日食发生时的通常景象,而节目制作人则匆忙播出1961年保加利亚出现日食现象时拍摄到的画面。过去几周以来,有线电视网一直呼吁保加利亚人“用可能是最安全的方式”——也就是通过电视屏幕——来观看日食。
2. 天不作美
【法新社加德满都8月11日电】尼泊尔的倾盆大雨遮住了本世纪最后一次日食奇观,令在这里的众多小山顶上为一睹日食而等待数小时之久的旅游者和天文爱好者大失所望。日食原定于当地时间下午5点12分开始,但由于黑云飘来,挡住了观看日食者的视线。不过,被大雨浇得透湿的业余天文爱好者仍期望能看上一眼日食的景观,其他人则呆在家中,祈求上苍保佑人们不会受到日食的所谓不利影响。
3. “日食婴儿”
【法新社奥地利格拉茨8月11日电】据医生们介绍,一名“日食婴儿”今天正巧在日全食经过奥地利南部的时刻出生在此地。位于奥地利南部的施蒂里亚州费尔德巴赫的一家医院没有介绍这名婴儿的详细情况。他出生时,成千上万人正聚集在一起观赏掠过欧洲和亚洲部分地区的日食奇观。
4. 巨弩射月
【法新社比利时布永8月11日电】在比利时南部,当13万人把目光投向昏暗的天空以图一睹被云层遮盖的日食奇观时,工程师贝尔纳·德尔维尔用一副巨弩向天空射出了一支利箭,以“杀死”月亮,使太阳重现光彩。当这副用太阳能发动机牵引的巨弩将一支装有示踪剂的利箭从瑟穆瓦河河边一个有利位置射向天空时,贝尔纳说:“这是一个绝妙的主意。”
5. 众人争看日全食
【路透社伊朗伊斯法罕8月11日电】今天,20世纪最后一次日食现象掠过欧洲和中东地区,使得数百万人得以在千禧年到来之前最后一次欣赏到这一大自然的壮观景象。 多云和降雨阻碍了许多人的视线,但是那些欣赏到“由光明入黑暗”表演的全过程的人还是禁不住对这一自然奇观肃然起敬。 根据美国航天局的说法,伊斯法罕是最佳的观测地点,成千上万的伊朗人和游客拥入了这座商业城市的中央广场,争睹日食奇景。随着太阳的光芒逐渐被月球的阴影遮挡,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口哨声、掌声和“真主至尊无上”的欢呼声。 在3小时前(格林尼治标准时间9点31分),日食从大西洋上空开始出现。在加拿大东海岸新斯科舍附近,月球的阴影完全遮盖了太阳的光辉。 由此,日食现象沿着其发生的轨迹开始了一场时速高达2400公里的长跑,一直到3小时后太阳没入印度附近的孟加拉湾的地平线时才宣告结束。欧洲盛况空前 在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0点10分,月球的阴影到达英国的锡利群岛,1分钟后又从风景如画的康沃尔郡登上了英国大陆。 本来天气预报员对于在康沃尔看到日食现象的前景并不持乐观态度,但是在月球阴影登陆前的最后一刻,突然云开雾散,使人们得以欣赏到这一长达2分零6秒的奇景。 当一个神秘的阴影缓缓遮住太阳、黑暗笼罩大地和地平线放出光辉的时候,人群中发出了欢呼,有些人激动得流下了眼泪,香槟酒的软木塞被拔出时发出的嘭嘭声响成一片。气温骤降至华氏20度。 日全食带的宽度为110公里,日食轨迹经过地区的欧洲人可以先后看到这一天文现象。 在巴黎,交通陷入停顿,办公大楼空无一人,数十万人拥上街头,人们跑到公园和埃菲尔铁塔下面的开阔地带和蒂伊尔里花园里观看日食。 在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动物园,鸟类和猴子回到了自己栖息的角落等待夜晚的降临。但是几分钟后,它们又出来活动了,并且对阳光的重新出现感到困惑不解。罗马尼亚的国家通讯社报道说,黑海地区旅游胜地的游客用空手去抓数千尾在浅水区游动的迷失了方向的鱼。 欧洲国家发生了严重的交通阻塞——德国某些地区的车龙长达50公里——这是因为驾驶员都把车停下来观看日食的缘故。 在柏林,一个24岁的德国人成了日食现象的受害者,为了获得理想的视角,这个年轻人爬上了高压输电铁塔,不慎碰到了2万伏高压输电线,结果被严重灼伤。 英国医疗当局说,它们接到了100名用裸眼观看日食的人打来的求助电话。 欧洲各国的金融交易所里无人接听电话,因为交易员也加入了到户外观看日食的人流。 美、英两国的军用飞机依然在伊拉克北部领空巡逻,尽管伊拉克曾经要求将飞行活动暂停一天,以使伊拉克人及埃及、利比亚和叙利亚等国的科学家可以安全地观测日食。中东祈祷者挤满了清真寺 【法新社伊朗纳哈万德8月11日电】在中东地区的科学家和观光者今天观赏千年中最后一次月亮遮住太阳的天文奇观时,有的人祈祷,有的人聚会,有的人干脆尽情享受一天假期的快乐。 在叙利亚,只有在位于东南部的省份哈塞克才能看到日全食。观看日食的人云集这一地区,有些人甚至从黎巴嫩乘车12个多小时来到这里。 而在黎巴嫩这个中东第一个看到日食的国家,人们只能看到日偏食。尽管如此,黎巴嫩的清真寺里挤满了前来参加“日食祷告”的教徒。 在埃及,伊斯兰教的忠实信徒也响应埃及著名阿訇谢赫·纳斯尔·法里德·瓦塞尔的号召而拥入清真寺。 在阿曼,数百人聚集在市政厅,约旦天文学会在这里设置了观看日食的望远镜。 据以色列报纸报道,应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要求,由于日食的原因,以巴联合军事巡逻暂停5个小时,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举行的谈判也推迟了。 在科威特,当太阳被月亮遮住92%时,路灯自动点亮,这是由于在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科威特给路灯安装了灯光传感器。在那次战争中,科威特油井被撤退中的伊拉克军队点燃,整个国家陷入浓烟滚滚、半明半暗状态持续几个月之久。 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的宗教警察从一早就开始开车巡逻,劝说虔诚的教徒在日食期间到清真寺参加特别的祷告活动。云层遮住了南亚人的视线 【法新社新德里8月11日电】千年中最后一次日食今天使亚洲的部分地区陷入了黑暗之中,却让那些期望看到这一天文奇观的人感到失望,而另外一些人则出于迷信的恐惧而留在室内。 降雨和雨季气候使南亚的大部分地方无法看到日食,数百万满怀希望的观察者只能眺望天空中厚厚的云层。 在印度北方的哈里亚纳邦,数千人有幸看到了日全食的边缘,而在印度的其他地方,天气状况不佳使观察者未能如愿。 在孟买,出于担心在日食时工作会带来厄运的传统,几十家办公机构和商店缩短了工作时间。 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一些人戴着护目镜站到屋顶上,透过云层的缝隙捕捉若隐若现的日食景观。而这个港口城市的绝大多数人,只能通过电视观看这次日食。目击者说,在该城市各处的清真寺里挤满了举行特别祷告的教徒。 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许多好奇的居民爬到房顶上观看日食,手中拿着墨镜和临时找来保护眼睛的代用品。但是,雨季的云层和黄昏的薄雾遮挡了他们的视线。加拿大人看到两次日出 【法新社加拿大圣约翰8月11日电】今天,晴朗的天空使纽芬兰人能够完整地目睹千年中最后一次日食,有大约300人聚集在加拿大大西洋海岸边的锡格纳尔山上观看日食。日食发生时,月亮的阴影遮盖了太阳大约93%的面积。 起早的观察者聚集到一起,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吃着三明治,观看日食开始越过大西洋,他们实际上看到了两次日出。 日食始于上午5点(格林尼治时间7点30分),在地面投下了长长的阴影,但是天空并没有完全变黑。 图片说明1:一名男子站在巴黎街头一幅日食广告宣传品前看日食。(美联社) 图片说明2:8月11日,欧洲气象卫星组织的气象卫星6号在赤道上空3.5万公里轨道上,每隔10分钟对日食进行一次拍摄。图中英国上空有一片黑影,显示的是日全食发生过程中月亮阴影的位置。(因特网Astronomy Now网站)
第 8 版
1. 八月婚礼热京城
【台湾《联合报》8月8日文章】题:八月婚礼热北京(记者 闽捷) 据大陆民政部门统计,近年来,北京每年约10万对新人结婚,全大陆则有几百万对新人结婚。一些商家别出心裁,利用人们办喜事出手大方的心理,提供婚礼主持、婚纱租赁、录影等一条龙服务,而且几乎开一家“火”一家。据说,约有17%的北京新人走进北京市的20多家婚庆公司。婚礼服务社会化,成为大陆世纪末都市人很务实的需求。 “一九九九天长地久”、“留住20世纪有情人心中最温柔的感动”、“千年等一回,此生只一对”……商家们打出这些动人的广告词,令很多准新人心动。 关于结婚,大陆新有的顺口溜:“50年代借家具,60年代戴像章,70年代数腿儿,80年代旅游,90年代讲面子。”至于如何讲面子,叫做“时时处处都花钱,不该出手也出手。”造新房,装修、添置家居品,至少用去四五万元人民币;婚纱照数千元;结婚队在一些人眼里少不得,可租辆“卡迪拉克”要两三千元,“奔驰”要一两千元。接下来是结婚当日的婚宴,一两万元又出去了。一趟下来,结个婚,花费直逼10万元。一份有关婚庆形式的调查问卷表明,曾经一度风靡京城的跳伞和植树等婚庆形式,已吸引不了新人,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婚礼十桌八桌的流水筵席,也不喜欢那种“上天入地”的商业炒作结婚风。 注重实际、独具个性成了今日大陆婚礼消费新时尚。去年,上海滩举办了“玫瑰婚典”,999对新人、上万支玫瑰、复古敞篷老爷车、从天而降的直升机。最近,上海、南京、无锡、苏州、宁波、杭州、绍兴7个著名风景城市联手,以“玫瑰婚典”作为旅游宣传。从今年5月起,在这7个城市举办各具民俗风情的新婚或金婚、银婚等婚庆活动,上海的“都市情”、南京的“钟山情”、苏州的“水乡情”、宁波的“梁祝情”、绍兴的“醉乡情”等。 之后,天津又有“新婚卡消费”。北京新人青睐乘坐人力三轮车进洞房,跑上三五公里,返璞归真。更有京城某婚姻登记处为数十对新人举办简单新颖的集体婚礼。前不久一对电脑爱好者通过联网,在相隔15公里的两地完成了网络婚礼。 世纪缘婚礼、主题婚礼、教堂婚礼、宾馆婚礼……个性化婚礼突破了传统大吃大喝的婚俗,也引发新的结婚消费潮。 一位业内人士说,婚庆公司的对象主要是既有文化又有点钱、想追求品味的新人,但这样的人仍占社会少数。北京每年约有10万对新人结婚,去年北京也就有几千对走进婚庆公司。 目前北京有20多家婚庆公司,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有的婚礼花费十几万元,几十辆豪华礼车、几十桌千元以上的饭菜。但实际上,婚礼消费的高低并不是婚礼成功的决定因素。有的婚礼虽简朴,却温情无限。像有的女方送男方自己穿过的第一双鞋,寓意“今生今世携手共行”,男方送女方一套小水晶船桨,寓意“同舟共济”,花费不多却别具意义。
2. 京城遍布「脚手架」
【埃菲社北京7月22日电】今夏来到中国首都的游客,第一印象就是这里正在进行一项宏伟的工程。 街道、广场、大厦和能够使人联想起中国往日辉煌的一切都被脚手架包围着,数十万工人日以继夜地工作着,要在10月1日以前完成所有的工程。 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今年10月1日不仅仅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重要的一天,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纪念日,更是他们向世人展示一个“新中国”的时刻。 旨在使北京城面貌一新、耗资1100亿元人民币(约合134亿美元)的这59项工程的规模之宏大,使其必须从全国各地再招收100多万工人。 在这些宏伟的计划中,最重要的是天安门广场的改造工程,此外还有国际机场、地铁,以及建国门和长安街等道路的修建。 北京市政府指出,其中11项工程已经竣工,但在旅游者看来,剩下的48项工程仍然遍布整座城市。 都是因为这些工程,游客们常常不得不从人行道上下来,避开来往的汽车和自行车,在遮盖着塑料布的脚手架下穿行,在大厅外的铁栏杆旁向里眺望,祈祷着旅游指南中描述的这一令人向往的景点没有关门。 旅游者到北京是为了寻找记忆中的中国,那里有成百上千条小胡同,有许多低矮拥挤的平房,而现在看到的是表面上与汉城或东京很相像的城市,当然经济发展程度有所不同。 在自东向西贯穿北京地理中心的重要街道建国门大街和长安街两旁,几十座15—20层的大厦拔地而起,建筑风格与香港极为相似,这些工程都即将竣工。 尽管仍然保留有被称为“胡同”的古老街道,但它们已经逐渐地被推土机和水泥所吞噬,如果旅游者将行期延后几周的话,那么他们中的许多人所得到的可能只有一些传说。 不管怎样,北京始终值得您为了它越过重重障碍。故宫、天坛、长城和颐和园等,都以其宏伟的气势,以及石材、木材与色彩的完美结合而著称于世。
3. 春城满园花 花农乐万家
【日本《朝日新闻》7月29日报道】题:花满春城(记者星野哲发自昆明)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老百姓也开始以花卉为消遣。 今年1月,在距昆明以南约20公里的斗南村刚刚建成了一个规模约6.6万平方米的花卉市场。从早上4点左右至中午,来这里进行鲜花交易的约4500人,鲜花日交易量为150万至200万枝。 1986年斗南村只有一家农户种植花卉,而如今种植花卉的农户已经扩大到2100户。该村的花卉产量约占全国花卉总产量的60%。 花卉市场是由“昆明斗南花卉有限公司”管理。该公司的人士说:“1990年村人均年收入为2100元人民币。如今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了4500元。” 在市场周边,刚刚建成的二层和三层住宅鳞次栉比,而且很多家庭都安装了卫星天线。据说,以前这里的家庭住的大多都是土坯房,4口人的家庭居住面积约为40平方米。而如今,很多家庭住的都是用水泥盖的房子,而且居住面积达到了100平方米左右。 花卉市场的主力产品有石竹和玫瑰花等。如今,该市场80%的花卉面向国内销售,20%出口。该市场人士说:“今后要提高花卉的质量,2005年使花卉出口比率达到40%。” 受斗南村“成功”的刺激,周边地区也掀起了种植花卉的热潮。 距斗南村以南约60公里的江川县,与昆明的民间公司合资成立了栽培石竹花的公司。该公司的花卉栽培面积为5.78万平方米,今年已经开始为市场提供花卉。 该县副县长说:“计划年生产量达到1000万枝,如果步入轨道,销售额将达到1500万元。这对于我县来说,将可以解决农民就业、租地款和税收等问题。”
4. 中央社报道 美两艘航母停泊泰新
【中央社泰国巴达雅海港美国“小鹰”号航母8月11日电】驻扎在日本的美国第七舰队战斗部队司令吉亭少将郑重声明,“小鹰”号和“星座”号两艘航空母舰目前分别停泊在泰国和新加坡港口,不是事先设计,更非针对朝鲜半岛和台海紧张情势。 吉亭在“小鹰”号航空母舰甲板上举行小型记者会时指出,第七舰队非常紧密地注视北韩的飞弹举动和中共在台海制造的紧张情势,更对南海相关主权国家间可能发生战争非常关切。 他指出,“小鹰”号是完成在中东四个半月任务而返航回日本横须贺港口。“星座”号则是自圣迭戈基地出发,前往中东执行第19次海外任务。 这位美国海军将领指出,美方期盼中共不会在台海发动攻击台湾的行动,若中共再发动如1996年向台湾外海发射飞弹事件,则华府领袖会马上做出明智决定和行动。 面对中共制造的台海紧张情势,他透露,“小鹰”号不会如同1996年一样经过台海,而是依照往日一样经过台湾北部和东部的公海返回日本横须贺港。
5. 《梁祝》美名五洲传 神韵独具四十年
【香港《明报》8月2日文章】题:一曲《梁祝》奏出中华神韵 今年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诞生40周年,上海广播交响乐团和上海交响乐团不约而同地分别在上海大戏院和上海商城剧场举办两场纪念《梁祝》40年音乐会,两代小提琴家俞丽拿、夏小曹担当独奏。申城再度掀起一股《梁祝》热。 1959年5月,何占豪、陈钢这两位普通的上海音乐学院学生创作出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谁能料到,40年后《梁祝》已成为中国音乐史上最具国际声誉的经典交响乐名曲。一位外国知名指挥家说:“只要奏起《梁祝》,就让人对古老的中国心向神往。”《梁祝》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 《梁祝》作曲者之一、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陈钢认为,尽管迄今为止已有无数中外小提琴家演奏过《梁祝》,但他认为最具代表性的有三位。第一位是俞丽拿;《梁祝》1959年5月在上海艺术剧院首演时,担任小提琴独奏的就是俞丽拿,其时年方18岁,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一名学生。俞丽拿的演奏特点是身心极为投入,肢体语言和表情丰富,颇具现场感染力。她演奏的《梁祝》唱片、音带和CD目前已发行了200多万张。第二位是日本小提琴家西崎崇子;西崎崇子在海外传播《梁祝》功不可没,早在1979年,她就灌录了第一张《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唱片。为了让海外听众更好地理解《梁祝》,西崎崇子将《梁祝》改名为《蝴蝶情侣》,使《梁祝》以更为诗化、传神、形象的“蝴蝶情侣”的面目在千千万万的海外听众中流传。西崎崇子采用的是国际化的小提琴演奏语言,音色优美,力度好。她迄今灌录发行的唱片、音带和CD有6个版本,将近1000万张。第三位是旅美青年小提琴家吕思清;吕思清对中国文化有很高的悟性,加之他的演奏技巧一流,具有时代感,所以他对《梁祝》的演绎别具一格,颇受新一代的青年观众欢迎。 在众多的中国交响乐作品中,为什么《梁祝》历经岁月的沧桑而益发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陈钢教授认为,《梁祝》的成功,是比较恰当地处理好了中外、古今、雅俗、虚实这四方面的关系。中国音乐要有民族性,但不是生硬地只注重形式,而要真正表现出民族文化的内在神韵和精神。《梁祝》的题材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而《梁祝》的音乐语汇又完全是全世界所通用的交响乐语汇,因此,不仅中国人爱听,外国人也完全理解。 《梁祝》现在早已从上海飞向了全世界。
6. 美前副总统 迎上海儿媳
【香港《亚洲周刊》8月9日一期报道】题:美前副总统 迎上海媳妇 美国前副总统奎尔最近低调访问上海,参加儿子的婚礼。25岁的小奎尔在中学时代就喜欢中文,大学更主修中文,毕业后往上海留学。在两年多的留学生涯中,与一位上海姑娘坠入爱河。在毕业返美前,小奎尔决定在上海举行婚礼,邀请老爸和家人参加。在中国传统的婚礼上,小奎尔夫妇举行拜堂仪式,受宠若惊的奎尔接受了儿子25年来首次鞠躬。
7. 漫画
(原载香港《亚洲周刊》8月9日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