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07-26

第 1 版

1. 巴新重申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位高级官员二十四日说,该国已经向东盟重申,它将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路透社)

2. 越南表示今年将同我签署边界协议

越外交部副部长武宽二十三日说,签署边界协议将有助于发展「睦邻友好、全面合作、长期稳定和着眼于未来」的双边关系。(法新社)

3. 美特使称中国之行有益

美国大使馆二十四日发表的一份声明说,两名美国特使「同中国高级官员,包括外交部长唐家璇举行了一系列有益的会谈」(法新社)

4. 阿富汗对立派别在首都附近炮战

塔利班控制的电台二十四日报道说,炮战至少导致八名平民死亡,若干人受伤。(美联社)

5. 巴表示要同印无条件会谈

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二十四日说:「拖延时日将使情况复杂化,而早日谈判则会使两国的问题更容易地得到解决。」(路透社)

6. 美拟向印度派出高级武器控制官员

美能源部二十四日说,从九月一日开始,能源部资深国家安全顾问琼·罗尔芬将加入美国驻新德里大使的工作班子,执行一项为期六个月的使命,希望把印度带入核不扩散条约。(路透社)

7. 斯捷帕申表示不竞选俄总统

这位俄联邦政府总理是二十四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进行工作视察时作此表示的。他还否认了最近将把南千岛群岛的四个岛屿移交日本的说法。(俄塔社)

8. 外报评述 中国决不允许法轮功危害社会稳定

【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24日社论】题:“法轮”后面的隐忧    中国“法轮功”现象所以会在国外受到关注,最主要原因显然是4月25日突然发生的所谓“中南海请愿事件”。    法轮功的信徒能迅速组织和动员起来,在北京的权力重地以及各大城市举行集会、示威、请愿,的确颇不寻常。而且它在中国国内外,对批评它的个人与机构,也似乎有动辄采取集体抗议的倾向。这种行事方式也难免会使人对其动向特别关注。中共高层经过了差不多三个月深思熟虑与做好准备工作以后,才采取如此坚决的行动,倒不是由于它觉得自己的政权受到威胁,相信主要还是考虑到在当前条件下,维护社会的稳定特别重要。它无疑认为,如一任法轮功扩大组织和活动下去,一任它动辄对权威采取集体行动的作风扩展下去,中国的社会稳定必然会受到严重威胁。    【美国《洛杉矶时报》7月23日文章】中国政府22日对法轮功组织全面采取行动,宣布这一组织为非法组织并且隐藏有政治动机。    法轮功组织利用手机和因特网操纵与法轮功有关的许多大规模行动,破坏了社会稳定。过去几天发生的法轮功练功者在中国不少城市上街请愿事件充分显示了这一“准宗教团体”的组织动员能力。    【美国《纽约时报》7月23日报道】中国今天采取强有力行动对付法轮功组织的活动,宣布取缔该组织,并发表大批文章抨击它的创立者。这表明中国政府对这个组织向政府发出的挑战是多么认真地对待。    国家新闻媒体指责李洪志改变自己的生日来误导修炼者,这样他就可以把自己装扮成佛祖,并接受了人们为治病付给他的钱。法轮功修炼者显示他们利用因特网进行联络,这使中国当局感到震惊。    法轮功修炼者4月25日曾在中国领导人的办公地点集结。这表明法轮功是个非常严密的组织,他们可以使用国际网络,能够在不让中国领导人觉察的情况下动员起成千上万的人。    国家新闻媒体对取缔法轮功进行了大量报道,包括禁止公众修炼法轮功,同时禁止出版宣传该组织的出版物等等。这一切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取缔法轮功的决心。    【美国《华盛顿邮报》7月23日文章】今天,中国国家电视台指责法轮功组织煽动了自1989年那场“政治风暴”以来最大规模的“破坏社会稳定”活动。    虽然法轮功组织从未表明自己有什么政治目的,但它作为一个独立于政府管理之外的、一个已证明能进行全国范围动员的“准宗教团体”,不可避免地要同政府发生对抗。    中国当局从1996年开始一直在设法取缔一些类似的组织,但取缔法轮功的行动是范围最大的一次。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位华裔教授说,中国“需要持续的社会稳定,既要保证社会秩序,也要保持人与人之间的正常秩序”。

9. 侨报认为 取缔法轮功是为民除害

【纽约《侨报》7月24日文章】题:新的“河伯娶妇”教训    据传媒报道,法轮功研究会4月25日发动的包围中南海示威事件结束以来,又连续发生多起类似包围电视台、报社、政府机构或未经申请而违法占据公共场所“练功”事件。中国民政部于本月22日宣布,认定“法轮大法研究会”及其操纵的“法轮功组织”为非法组织,决定取缔。又据报道,中国中央领导层对于取缔非法活动还特别要求,将李洪志、李的嫡传弟子、法轮功的骨干这些人,与普通练功者区分开来,对前者依法办事,对后者采取“说服、解说”的温和政策。    对于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裔来说,看多了美国执法机构强硬对付不守示威法规者或遭到怀疑的“邪教”的手段的人,不能不感到中国执法机构处理类似事件的宽厚幅度之大,和容忍度之高,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对于从电视上看过联邦武装人员1993年4月19日以坦克、瓦斯火攻德州韦科镇大卫教派庄园,造成包括妇孺在内80人死亡的事件的人,或看过联邦执法人员驱逐逼近白宫者,或开枪射倒闯过白宫墙篱者的人,或看过纽约警察朝依法申请而获准集会,但到达时限未及散去的市民,棍棒交加后加以逮捕的场面的人,都能看出这差异。    中国已经将“依法治国”列入宪法,没有人可以高于法律。人人必须依法行事,才能维护法治,才能维护中国发展所需要的社会秩序和环境。但就传媒报道来看,法轮功组织的少数操纵者在几个方面显然涉及违法问题及不尊重他人权利问题。例如,聚众包围电视台、报社、政府机构是否合法,进行示威是否曾获准?不让人吃药是否会构成对公众健康安全的危害?就算法轮功有几十万练功者吧,一旦发生了瘟疫,有人不吃药,要害死多少人?    从传媒报道来看,法轮功的组织者对于练功者的操纵是很特别的。中国练功传统历史长远,练功者不少,门派与方法更五花八门,就像美国健身运动一样,但他们都不搞也不需要搞像法轮功骨干分子这样严密的组织,不需要在控制和通讯上这样密切和迅速。传媒更报道说,该组织创始人李洪志弄虚作假,他的同学、老师、邻居、同事都说他是普通人,并没有他宣称具有的特殊“功力”。他敛财逃税,他使病人拒绝用药,而且他在4月25日包围中南海之前,在北京停留了44小时,而他在海外居然表示包围行动是练功者自发的,他不知其事。从传媒报道来看,他对于“文字包装”是很讲究的。指令叫做“经文”,介入政治,叫做“不介入政治”,他每次用“忍”这词时,都带着威胁腔调,例如表示“担心”练功者快要忍不下去了。    从前战国时代,魏国邺地的三老、官署人员和女巫假托“河伯娶妇”弄鬼装神,强选少女投河牺牲,西门豹当邺令时,欲为民除害,藉词所选少女不好,要三老、女巫投河通知河伯另选美女。邺地官员乡绅大恐,自此革除了“河伯娶妇”恶习。西门豹一举三得,除害、救女,且革除恶习。今日,中国政府取缔法轮功,依法惩处策划组织违法行为者,是在为民除害,不追究普通练功者是在救人,同时这行动也将产生防范迷信害人的作用。这是一件维护人权,有利于落实全国“科教兴国”的共识,稳定社会和人心的好事,应该大举庆贺。

10. 东盟外长会议闭幕 就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达成协议

【法新社新加坡7月24日电】据官员们说,东南亚国家的外交部长们今天结束了在这里举行的一年一度为期两天的会议。他们就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达成协议。    【美联社新加坡7月24日电】东盟国家的外交部长们今天一致认为,亚洲的金融危机使东盟这个已建立32年的组织受到削弱。一些高级外交官说,有必要加强东盟,使其在成员国从历时两年半的金融危机中恢复的同时发挥更大的作用。    【美联社新加坡7月24日电】东盟国家的外交部长们今天建立了一个负责使该地区成为无核区的委员会。    东南亚无核区委员会是根据1997年批准的一项条约成立的,目的是要监督该条约的实施和确保遵照条约的条款规定行事。    【日本《产经新闻》7月25日报道】(记者汤浅博发自新加坡)作为“东盟10国”而首次举行的东盟外长会议,出于以经济恢复为杠杆恢复国际社会的信任这一目的,减少、回避对立,因此,浮现出来的都是“统一”、“团结”之类的措辞。    东盟外长会议以问题全部留待事务一级处理的东盟方式而闭幕了。

11. 科索沃发生屠杀塞族事件 南总统说南军警应重返科

【美联社南斯拉夫格拉科7月24日电】14名正在收割小麦的塞尔维亚人23日被枪杀,这一事件使结束科索沃种族循环暴力的努力受挫。北约官员今天承认,这类明显的报复行动已失控。    村民们将这起自北约维和部队6周前进驻科索沃以来最严重的屠杀事件归罪于阿尔巴尼亚族人。阿尔巴尼亚族人对塞尔维亚部队的大规模暴行予以报复,他们每天在科索沃各地谋杀、绑架和骚扰塞尔维亚族人。    北约和联合国官员迅即谴责了这起暴力事件,并呼吁人们保持镇静。    【路透社贝尔格莱德7月24日电】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今天谴责在科索沃的14名塞尔维亚农民被杀事件。他说,南斯拉夫部队和警方应该重返科索沃。    米洛舍维奇说,南斯拉夫士兵应该回到科索沃,因为北约的国际维和部队故意容忍科索沃的“大批杀人犯”胡作非为。    【俄通社—塔斯社贝尔格莱德7月24日电】南联盟要求联合国安理会采取有力措施,执行其科索沃问题决议,立即解除犯罪分子的武装,确保科索沃所有居民的安全,让6月初签署的军事技术协定规定的数量的南斯拉夫警察和军队返回科索沃。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同其他国家领导人就科索沃格拉茨科村14名塞尔维亚农民、妇女和儿童被杀事件举行了会晤。上述要求是在会晤后发表的公报中叙说的。    南斯拉夫领导人认为,这一恐怖活动是联合国安理会科索沃问题决议和所签署的军事技术协定未被执行的结果。    【法新社海牙7月24日电】联合国审判前南斯拉夫战争罪行法庭的首席检察官路易丝·阿尔布尔在今天发表的一份公报中说,她将对科索沃一个村庄的14名塞尔维亚族农民之死展开调查。

第 2 版

1. 俄总理访美重点是经贸问题

【俄通社—塔斯社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7月25日电】视察地方工作的俄联邦政府总理斯捷帕申今天晚上将从符拉迪沃斯托克飞往美国进行工作访问,他将同美国领导人商讨解决一系列经贸问题。    陪同总理访问的俄联邦总统对主要工业国家事务的代表利夫希茨透露,“俄罗斯方面期望,从此次访问起迈出俄罗斯得到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实际步伐”。他说,给予俄罗斯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将为我们打开进入世贸组织的大门,将给俄罗斯出口商带来很多好处,而这意味着得到新的预算收入。    利夫希茨说,莫斯科还希望,能够以某种形式解决美国曾宣布的对俄罗斯一些企业制裁的问题,讨论俄罗斯火箭发射商业卫星的前景。俄罗斯代表团计划在华盛顿提出美国进出口银行在1998年8月17日以后冻结对俄业务的问题,还将讨论俄罗斯同美国扩大地区间合作问题。    利夫希茨强调指出,不要指望斯捷帕申此次访美取得某种重大突破,但我们希望具体和积极地解决问题。这是停止对科索沃的轰炸和八国领导人在科隆会晤以后俄罗斯高级代表团首次访问美国。    在斯捷帕申同美国官方人士的会晤中将讨论同扩大和加强俄美关系有关的综合问题以及安全和裁军问题。俄罗斯总理和美国副总统戈尔还将分析近几年来俄美经济技术合作委员会的工作,研究该委员会以前作出决定的执行情况。

2. 美前国务卿基辛格认为 中东和平需要各方妥协

【美国《华盛顿邮报》7月19日文章】题:中东和平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作者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    中东几十年来为冲突和猜疑所困扰,现在乐观情绪随着巴拉克当选为总理而出现。尽管如此,新的气氛并不能自行充分发挥作用的。造成僵局的争议问题仍未解决。    巴拉克访问华盛顿提供一个机会,以便将美国—以色列外交合作置于新的基础之上。为了引发以色列的真正灵活性,华盛顿和以色列之间需要就以色列撤军的范围和限度达成谅解。    美国外交面临的挑战是:为取得曾经是萨达特以及拉宾和佩雷斯倡议实质的那种观念上突破留下空间——在这些倡议的范围之内,有关各方在美国的帮助下能够制定出详细的计划。以色列面临的挑战是:超越已成为它最近对和平进程的态度特征的堑壕战,并制定有远见的规划。巴勒斯坦人面临的挑战是:认识到要取得进展就需要作出妥协,而不仅仅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认识到除非巴解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修改它的立场、尤其是在边界和控制恐怖活动问题上的立场。否则美国将无法推进和平进程。

3. 路透社数影响中东和平人物 侯赛因哈桑之后是穆巴拉克

【路透社拉巴特7月24日电】一些外交官和分析家今天说,由于摩洛哥国王哈桑的去世,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将在以色列与其阿拉伯邻国之间发挥越来越大的斡旋作用。    在约旦国王侯赛因去世5个月之后,哈桑国王昨天又突然逝世,这一地区因此失去了两名受人尊重的、主张在阿拉伯国家的中心地区接纳这个犹太国家的阿拉伯领导人。    一位阿拉伯国家驻拉巴特大使在回答谁将发挥最高斡旋人作用的问题时说:“从穆巴拉克的显著地位和埃及作为人口最多的阿拉伯国家所发挥的政治影响来看,非穆巴拉克莫属。”阿拉伯国家的分析家说,现年71岁的穆巴拉克与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保持着良好关系。这位外交官说:“埃及有许多具有同以色列打交道的丰富经验的专家。”

4. 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在东盟外长会议上表示 稳定的中美日关系对亚太至关重要

【路透社新加坡7月23日电】新加坡在东盟国家会议上说,一个稳定的美中日关系对于该地区的安全和经济复苏至关重要。    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在东盟外长会议上说:“美国、中国和日本三国关系的稳定是支撑本地区安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进而也是支持本地区经济复苏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三国关系本身正处在紧张状态之中,这可能对美国和中国以及日本和中国的关系是一个考验。”    新加坡总理说,中日美三国关系的不稳定将会妨碍经济复苏。他说,当1997年该地区的经济危机爆发之际,当时稳定的三国关系使得东南亚国家可以集中精力进行改革。

5.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绪方贞子认为 非洲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7月23日文章】题:非洲领导人有能力处理好非洲自己的事情(作者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绪方贞子)    在最近举行的阿尔及尔非统组织首脑会议上,就有一股没有明言的怨气,说西方一心只顾科索沃,让人觉得忽视了非洲。    但是,我还在非洲领导人的身上看到一种令人鼓舞的新决心,即停止怨天尤人,开始处理困扰这块大陆的极其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问题。这种新态度是非洲的希望所在。    许多非洲国家的领导人从中非和科索沃问题上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仅靠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不管是多么的慷慨,也不能解决产生冲突的根深蒂固问题。甚至连那些因觉得富裕国家对非洲问题不感兴趣而感到受到伤害的人现在也承认,仅仅依赖西方和北美给非洲大陆危机提供长期的解决之道,是一种危险的短视。    联合国难民署和其他人道主义机构将一如既往地拯救生命,保护难民。但是,谁能给他们这个地区带来稳定?还是非洲的领导人自己。西方的捐助国和决策人能够而且必须起到帮助作用的是:通过支持政治解决办法和更加慷慨地打开他们的钱包。    只有非洲的领导人能够改变公众持有的非洲大陆棘手问题成堆的看法。只有他们才能打破战争的恶性循环(战争造成新的难民和新的痛苦,反过来又埋下了新的冲突种子)。    尽管目前尚存许多问题,一种新的势头似乎开始增大。在阿尔及尔,南非、尼日利亚和阿尔及利亚新近当选的领导人都认识到,必须掌握这块大陆的未来。有了南非的经济实力和它新的政治影响,再加上尼日利亚众多的人口和巨大的经济潜能,彻底扭转非洲陷入进一步动荡的时机已经来到。

第 3 版

1. 巴尔干向何处去 绍罗什谈巴尔干和平之路

【英国《金融时报》7月6日文章】题:把取消边界这一创造了欧洲联盟的设想扩展到科索沃和东南欧其余地方,从而帮助该地区成为一个较为开放的社会(作者 绍罗什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兼开放社会研究所所长乔治·绍罗什)    巴尔干地区不能仅仅在民族国家的基础上重建。我们已经看到,实现民族单一性的企图可能会导致不可容忍的暴行,给人民带来苦难和毁灭。    而且这样做也是不合乎实际的。即使把科索沃排除在外,南斯拉夫仍有20%到25%的非塞族人口。走向和平和繁荣的唯一道路就是缔造一个开放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国家的主导作用减弱,边界也不再那么重要。这就是欧盟所选择的道路。    我们已经看到公民权的民族概念和公民概念之争。在南斯拉夫,公民概念失败了,因而南斯拉夫解体了;在西欧,公民概念占了上风:欧洲的一体化与南斯拉夫的解体形成鲜明对照。现在,欧盟必须将其保护伞扩大到该地区。    必须把该地区当作一个大于前南斯拉夫领土的区域来看待,因为覆水难收。这个地区必须包括阿尔巴尼亚和保加利亚,还应当向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开放。我们一定不要再犯我们在波黑所犯的错误。波黑的重建之所以未能形成势头,是因为这块领土太小,而且从联邦到地方的各种政治实体坚持要求将自己不太干净的手指伸进每一张肉饼中。这回,我们的接触必须扩大到整个地区;我们还必须鼓励个人的创业精神。    这一论点得到了政治领导人的充分理解。6月10日在科隆签署的东南欧稳定协议提供了一个出色的起点。该协议确立了三个工作时间表:一个是关于民主化和人权的;一个是关于经济重建、发展与合作的;还有一个是关于安全问题的。协议提供了一个内容有待于充实的框架。其中的关键概念包括相互联系的四项步骤:    巴尔干各参加国首先在东南欧实现海关一体化,然后同欧洲共同市场实现海关一体化。    欧盟从预算中拨款补偿参加国关税收入的损失。补偿将大大超过收入的损失,从而为参与提供了强有力的刺激。    这种补贴的发放是有严格限制条件的,即获得补贴者必须在建立开放社会所具备的条件方面取得进展。开放社会的涵义是自由选举、独立的媒体、法治、透明度和废除政界对经济活动的干涉。    在欧盟帮助下,各国将能够向着采用欧元(抑或德国马克,直到实行欧元的时候为止)作为共同货币的方向迈进。在可预见的将来,比如两年内,该地区将被吸收到欧洲共同市场中来。在较为遥远的未来,这些国家将会逐个地被吸收为正式成员国。    保加利亚已经是一个候选国。它的参与将帮助它较快地合乎对成员国的要求。克罗地亚成为一个候选国的理由将得到进一步的接受,尽管它必须克服巨大的障碍:当前的选举正在远非民主的条件下发生。塞尔维亚要想获得候选国资格,将必须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主持下举行选举。米洛舍维奇将很难抵制民众要求参与的压力。这项计划将取得轰炸所没有取得的成就。    为了确保公众的安全,重建基础设施,重新安置难民和为建设一个开放社会奠定基础,将需要采取另外一些措施。但是,正是上述四项相互关联的步骤将使一个开放的社会成为可能。

2. 巴尔干向何处去 比尔特主张将巴尔干纳入欧洲集团

【英国《金融时报》6月22日文章】题:重建巴尔干(作者 瑞典前首相、解决波黑问题特使卡尔·比尔特)    现在,以北约为首的维和部队已经在保护科索沃,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使科索沃省的所有居民回到某种正常的生活秩序中。    在今后几年中,科索沃将由北约来保护,由联合国来管理。现在正在建立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它所面临的任务是严峻和复杂的。    第一是科索沃局势本身。由于这个省已经被战争摧毁,它的人民(无论是阿族人还是塞族人)正陷于绝望之中。要使难民安全返回,使塞族人尽可能留在科索沃,现在这个任务成了一切努力的焦点。但是,这只是联合国使命的开始。    联科特派团将是科索沃未来发展的关键。它今年将把重点放在难民安全返回的问题上,但是,工作重点将很快转移到机构的重建方面,并逐步为进行选举铺平道路。    国际社会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这一地区总的形势。如果我们在整个这一地区不能获得成功,我们也决不会在科索沃获得成功。由于这场战争,这一地区相当不稳定。今后这一地区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仍存在出现紧张局势的危险。    工业和通信联络的基础设施已经遭到严重破坏,从巴尼亚卢卡到斯科普里,整个经济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失业人数迅速增加,使近期的发展前景变得暗淡起来。    多瑙河上被炸毁的桥梁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会使大批火炮阻塞在那里。由于未经核查就把这些武器装备留在那里,这就存在一个明显的危险:为今后发生冲突做好了准备。如果我们把精力放在科索沃,而忘记了整个地区,几乎可以肯定会发生这种情况。    由欧盟主持制定的旨在帮助这一地区发展经济的稳定条约开辟了一个新的前景。我们必须做我们所能做的一切来阻止巴尔干人进一步搞巴尔干化,并尽力设法使欧洲东南部欧洲化。我们不能着眼于从这一地区撤退的战略上,而应着眼于使这一地区进入欧洲集团的战略上。    帮助塞尔维亚同其他国家一道进入欧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一个经过改革的塞尔维亚,一个稳定的阿尔巴尼亚,加上一个繁荣的马其顿,才能使科索沃的努力获得成功。    第三个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是我们还没有一项和平协议。在朗布依埃,我们曾试图为科索沃做同样的事情。但是,最后失败了,外交让位于战争。战争结束后带来了一个简短的原则声明,规定科索沃是在北约军事保护下由联合国管理的一个省。当然,按照这个框架它拥有很多的自治权。那么,科索沃将使用谁的图章、使用哪种货币和用什么制度来管理它的对内和对外贸易?资产所有制问题将如何解决?    迟早有一天或许会达成科索沃和平协议。与此同时,北约同俄罗斯的合作必须制止发生新的战争。联合国必须为生活在科索沃的人民带来和平。欧盟必须以长期一体化的有益的力量来替代这一地区搞分裂的恶性循环。

3. 南联盟反对派要求西方援助

【美国《华盛顿邮报》7月6日报道】题:南斯拉夫许多城市吵着要求西方援助(记者威廉·布思发自诺维萨德)    反对米洛舍维奇总统的最有影响的反对派不是出现在首都,而是在塞尔维亚的其它城市,在那里,持不同政见的市长和地方官员说,他们可以推翻这位塞尔维亚领导人,但是,他们现在需要的是西方的帮助。    他们不需要枪。他们需要桥梁、水泥、变压器、渡船,还有最重要的石油和柴油,以便让他们的市民在下一个冬季不会被冻僵。    诺维萨德的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内纳德·查纳克说:“你们美国人想除掉米洛舍维奇吗?好,给我一座桥。”    欧洲和美国尽管已经宣布,他们将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但是只要米洛舍维奇仍然是塞族人占支配地位的南斯拉夫联邦的总统,他们是不会投入任何资金重建塞尔维亚的。查纳克和塞尔维亚一些大城市的市长说,西方正在错过向米洛舍维奇挑战的机会。七年的制裁未能起到任何作用,但是“战略帮助”却可以。他们说,西方应该找出一条能直接将资金送入由反对派控制的城市的途径——通过人道主义组织、黑山的银行,或者干脆运送一些物资,绕过贝尔格莱德的中央政府和它的银行。    希望米洛舍维奇下台的尼什市长佐兰·日夫科维奇有一张他希望得到的东西的清单。列于首位的是2万吨供暖油。没有这些油,依靠城市热力厂供暖的9万市民将会没有暖气。他估计,购买这些油需要100万美元。    日夫科维奇说,北约每天大约花费5000万美元来轰炸塞尔维亚,因此“这个要求是合情合理的”。他建议,欧洲或美国的某个城市进行捐助。日夫科维奇说,这将是一个摆脱困境的救生圈,也是一件强有力的政治工具。    与米洛舍维奇关系密切的不管部部长戈兰·马蒂奇称反对派的计划“十分愚蠢”,是西方企图用提供援助作为诱饵来讹诈塞尔维亚的计划,援助的条件是人民要将米洛舍维奇赶下台。他还说,反对派领导人如果真的相信西方会帮助他们的话,他们是在做梦。    一些欧洲国家政府已经表示,他们找到了不要用过于残酷的手段重建塞尔维亚的政策,尤其是匈牙利、德国和奥地利等国家。这些国家除了愿意为处于困境的塞族市民提供帮助外,还打算让他们的货物和服务再次穿过南斯拉夫,从多瑙河输送出去。    米兰·普罗蒂奇是一位希望看到米洛舍维奇下台的知识分子,他说,塞尔维亚各个市政府的权力都很大。他说:“这些人能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这一次他们还会赢。西方应该对他们有所表示。”    北约的盟国以及西方的大部分媒体常常将塞尔维亚共和国描绘成一个团结的厌恶西方的整体。但是多数大城市,包括贝尔格莱德,是反对党的政治家在管理,这些人要求米洛舍维奇辞职,成立过渡政府,举行新的大选。在最近几次选举中,反对党控制了38个城市。    米洛舍维奇呼吁全国团结一心重建家园,并且作了许诺,例如要在未来30天中在多瑙河上重建被炸毁的大桥。但是查纳克和他的伙伴们希望抢先一步——抢得贷款。    尼什市长佐兰·日夫科维奇说:“我们所有的城市都遭到了轰炸,尤其是反对派力量最强的城市,像尼什和诺维萨德。在这里,人民投票赞成民主改革,他们集会反对米洛舍维奇。现在你怎么向人民解释,西方民主国家轰炸了你们,炸死了你们,现在他们不想帮助你们重建家园呢?”

第 4 版

1. 德国是导致欧元贬值的主因

日本《东京新闻》7月16日刊登记者富田光写的题为《导致欧元贬值的“真正元凶”是德国》的报道。该报道说,7月13日,欧元同美元的汇率创下了1欧元兑换1.0108美元的最低值。同年初相比,实际上欧元贬值15%。欧元汇率暴跌的“真正元凶”是德国。报道说,德国经济处于即将陷入萧条的边缘。1999年德国经济增长率估计为1.3%,今年第一季度仅为0.7%,失业率目前稳定在9%左右,处于较高的水平。因此,德国为了增加出口、重建经济,对向欧盟以外的地区出口的德国企业来说,欧元贬值是求之不得的有利因素。德国经济研究所发表报告指出:“欧元贬值刺激出口,支撑景气。”

2. 欧元贬值有助于欧洲经济复兴

法国《费加罗报》7月21日刊登题为《欧洲开始走上复兴之路》的文章。文章认为,由于欧元贬值,欧洲经济开始走上复兴之路。文章说,亚洲危机的结束和半年来欧元的疲软,使欧洲各国经济重新踏上增长之路。德意志联邦银行在7月20日公布的经济报告中证实,企业主们都对经济前景抱乐观态度。根据这份报告,德国四五月份的工业订货比第一季度增长2.5%。德国中央银行认为“工业有望走出从去年底开始陷入的萧条”。法国的全国统计及经济研究所6月底曾经预计,1999年下半年,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2.5%。美国摩根银行的经济学家布鲁斯·卡斯曼认为,只要欧元与美元的比价继续保持目前的低水平,欧洲大陆的经济增长速度到2000年将会达到3.5%至4%。

3. 美国对加墨贸易逆差猛增

美国《华尔街日报》7月20日刊登题为《造成美国贸易逆差的新因素:加拿大、墨西哥》的文章。文章说,由于美国经济繁荣,需求激增,墨西哥今年头4个月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比一年前上升了85%,达到76.7亿美元,而加拿大增长了一倍多,达到91.7亿美元。如果今年现有的速度保持下去,1999年加拿大和墨西哥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将共计达到50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

4. 南方共同市场面临严峻考验

德国《世界报》6月24日刊登题为《南方共同市场正在经历创建以来最严峻的考验》的文章。文章认为,自亚洲危机促使南美国家利率上升和销售市场萎缩以来,南方共同市场受到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南方共同市场各国的国民经济将自4年来首次出现萎缩。雷亚尔的贬值首次使贸易流向发生变化:自共同体成立以来,阿根廷企业主要向巨大的巴西市场出口产品,巴西市场约占南方共同市场经济力量的三分之二。但与美元挂钩的阿根廷货币比索现在跟着美钞不断升值,阿根廷的出口产品变得越来越贵。因此,1999年巴西在与邻国阿根廷的外贸中将获得顺差,这会给阿根廷带来严重后果。

5. 美日欧三大货币汇率走势

【英国《金融时报》7月17日文章】题:变化中的货币    世界三大货币美元、欧元和日元的变化是影响全球稳定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最近欧元同美元比价马上就要跌至1:1的情况引起媒体的普遍关注,同时促使欧洲央行行长德伊森贝赫出面暗示,欧洲央行可能将提高利率以保持欧元的声誉。此外,随着日本银行被迫通过干预手段避免日元进一步升值,日元也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然而,货币市场中可能出现的真正严重的问题是美元持续下跌的可能性。    欧元一路下滑    欧元下跌并不是表明单一货币计划失败的一个迹象,但却反映了投资者对欧洲经济疲软和欧元利率太低的失望之情。而在去年底欧元启动之前,投资者们对欧元的前景都持相当乐观的态度。欧元区内的国家,特别是德国和意大利,经济增长一直很缓慢。尽管有些迹象表明欧洲经济有所好转,但迄今这些迹象都还没有强劲到能够扭转欧元的颓势。    事实上,在目前欧洲经济复苏的阶段,欧元疲软带来的经济增长有益无害。这就使德伊森贝赫有关欧洲央行将提高欧元利率的言论让人感到莫明其妙。因为现在大多数欧元区国家都不存在通货膨胀风险,所以德伊森贝赫说欧洲央行准备采取紧缩政策的目的只能是提高欧元的汇率,但他可能达不到这个目的。德伊森贝赫的言论还给人一种不好的感觉,即欧洲政治家和央行官员在如何对待欧元下跌的问题上存在分歧。德伊森贝赫和他的同事应该有耐心,因为随着欧洲经济的好转,欧元对美元比价肯定会反弹。    日元还在升值    最新的日本经济增长数字可能让人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就像欧元区经济发展缓慢导致欧元疲软一样,日本经济的强劲增长正在使日元受到升值的压力。然而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日本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折合成年增长率竟然高达7.9%,这引起人们的普遍怀疑,因为仍有很多迹象表明日本经济依然疲软。现在看来可以肯定的是,日本为保持经济增长而在今年晚些时候将出台新的追加预算方案。此外,随着日本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也不能排除债券市场暴跌的可能性。    日元表面的坚挺主要是因为西方投资者对日本企业的重组浪潮十分看好。对膨胀的西方股市已感厌倦的投资者们正在将大量资金注入日本市场。不过,因为日本企业最终能进行多大规模的重组还是个未知数,所以迄今众多投资者还是说得多做得少。最近出现的一连串令人沮丧的日本经济发展数字和日本经济改革进程不断被推迟的迹象可能使日元很快就会从市场中的宠儿变成弃儿。    美元继续坚挺    在欧元贬值和日元升值的背景下,美元的坚挺地位看来不可动摇;美国高增长低通胀的典范经济发展模式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今年6月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仅上涨了0.1%。美元利率继续上升的前景也是吸引投资者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过,美国经济的超常表现也掩盖了其它方面的不足。暴涨的股市使银行里大量私人储蓄流向股市,这一流动的结果是经常项目出现赤字和美元保持坚挺,但随着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和其它国家经济开始复苏,资金流动的速度也将放慢,届时私人部门将调整它们的投资方向。

6. 知识经济时代的成功法则(五)

法则之六:把秩序看得高于一切的社会是不会具有创造性的;但是,没有一定程度的秩序,创造性就会消失    请考虑一下15世纪初中国的情况。当时,它的好奇心、它的探索本能以及它的建设欲望使它创造了发起一场工业革命所需要的所有技术——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其后的400年中没有出现过。当时中国拥有炼钢所需要的鼓风炉和活塞风箱(11世纪末中国每年生产的生铁数量在其后的700年中在世界上一直没有任何国家可及)、用于军事征服的火药和火炮,用于印刷的纸张和活版,用于生产过剩农产品的铁犁、马轭、旋转脱粒机和播种机;能钻探天然气;在数学方面有了小数、负数和零的概念,使中国人在这方面遥遥领先于欧洲人。在庞大的中国舰队在非洲东海岸探险的大约同一时间,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非洲西海岸进行着规模小得多的探险。中国在七次重要探险中用以探索印度洋的船只比哥伦布所用的船只大三倍。    但是,本来有可能发生的地域征服和工业革命却没有发生。中国人先是拒绝、最终忘却了那些本来会使他们称霸世界的技术。革新受到禁止。朝廷有令不准建造新的远洋舰只,也不准到中国海岸线以外的地方航行。到15世纪末,对秩序的要求压倒了人的本能好奇,压倒了探索的意愿,压倒了建设的欲望。    让我们再来研究一个相反的例子,这就是革命前75年中的俄国。在帝国行将灭亡的乱世之中,创造性却生机勃发。想想所有那些伟大的作家吧: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屠格涅夫、果戈理以及许许多多别的人。音乐和艺术方面也是如此。斯特拉文斯基、柴可夫斯基、康定斯基、卡西米尔以及许多其他人的作品今天仍在我们的音乐会上被演奏或在我们的博物馆内供展览。那时,俄国在科学领域也走在前列。奥斯特瓦尔德因在化学反应速度方面从事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巴甫洛夫大概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生理学家。门捷列夫发明了元素周期表。以数学家安德烈·马尔可夫的名字命名的马尔可夫链普遍应用于物理学、生物学、语言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罗巴切夫斯基创立了非欧几里得几何学。怀疑权威、不接受权威,这是科学进步的秘诀。生活在乱世之中的俄国人可能是怀疑派。与反对沙皇的政治革命的危险相比,对某些定论发起科学反叛所冒的风险要小一些。    创造性在混乱中得以充分发挥,这是对的。但是,由于没有一定程度的秩序,俄国人未能利用那种创造性建立起成功的经济。混乱导致更多的混乱,最终导致了俄国革命。后来重新确立了秩序,创造性却不复存在了。    一个社会要促进知识的发展并对之加以利用,就需要有适度的混乱和秩序。过分强调秩序(如中国)不行,过于混乱(如俄国)也不行。今天的美国和日本与当年的俄国和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尽管没有像它们那样极端。美国混乱有余而秩序不足,虽有创造性却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利用各种创意。日本则秩序有余,混乱不足,缺乏创造性。若能彼此取长补短,两国都会受益。成功的社会在秩序与混乱之间造成一种紧张关系并加以管理,使两者都不致失去控制。如果社会不能容忍变革带来的混乱,新的创意很容易遭受挫败,然而,社会又必须维持适当的秩序,才能利用创造性的突破。    就个人而言,这些力量表现为传统与叛逆之间的紧张关系。爱因斯坦在15岁那年从中学退学,一年后放弃了本国国籍,在社会、经济和道德三重意义上都过着边缘人的生活,自称吉卜赛人、被视为放荡不羁的波希米亚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生活是在科学和社会两方面都从无序中寻求有序。巨大的创造性需要严酷的现实、丰富的想象力和不合逻辑的跃进。只有具有反叛精神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创业与组织技能、好奇心、探索的意愿以及进行建设的欲望是可以提高的。那些已经掌握了现有知识但却没有被这种知识所束缚的人都具有有用的好奇心。(五)

第 5 版

1. 泳池里的巨人

【法国《队报》周刊6月5日一期文章】题:泳池里的巨人    原文提要 在新赛季开赛之前,记者跟踪报道了波波夫和克利姆的训练情况。本文记录了两位泳坛巨人与教练在训练中的日常生活。    慢节奏的训练课    斯雷德博,坐落在山中,是澳大利亚一座海拔1360米的市镇。1996年,澳大利亚国家体育学院在这里安家落户。亚力山大·波波夫开着自己的沃尔沃从家出来了。波波夫的妻子和孩子留在堪培拉,这是与波波夫亲如父子的教练图雷茨基决定的。他不想让弟子们分心,谁也没有特权。    训练者不光是这位奥运会四枚金牌的得主,还有四次获得世界冠军的克利姆以及“大狗”邓恩和女选手瑞安。训练的头三天,图雷茨基故意使训练的节奏放慢。这是一个经验,他不想看着弟子们因环境的改变过于兴奋,从而一开始就把潜能过早地消耗掉。    泳道还笼罩在黑暗之中。波波夫悄无声息地游动着,没有任何拍水的声音。他游得很慢,动作分解得很开。图雷茨基在游泳方面有一个蕴含着哲学意味的方法。他建议自己的弟子首先要去“感觉”水,然后把这种感觉变成属于自己的基本的东西。他的信条是“像鱼一样游泳”。他的弟子们尽可能慢地划水,以便能使技术更加完善。“使速度达到最快并没有太多的方法。要么就增加力量,用力划水以使自己游得更快;要么就减少水的阻力。后一种选择很明显更吸引人”。    “要想增加游泳者的速度,就要加快节奏,他的胳膊要移动得快一倍,而且会多浪费好几倍的体力!还是应该模仿动物。当一匹马想跑得更快时,它就加大步子。袋鼠想要跳得更远只需增加跳的高度就行了”。实际上,波波夫比同样速度的竞争者要少用30%的体力。图雷茨基上个月曾拜访哈佛大学72岁的麦克尼尔教授,后者曾在多年前写过一本有关自然界动物运动的书。    令教练恼火的克利姆    山上下雪了。已经计划好早晨要进行一次远足。经过4个小时的攀登,登上海拔2228米的科西阿斯科山顶。图雷茨基喜欢打破常规,不想进行其他的系统训练如篮球或高尔夫球。山上,动物的脚印随处可见。道路很直,克利姆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克利姆是一个很怪的人。当你从他的眼神中看到恐惧时,那更多的是一种困窘。这是个信心问题。长期以来,图雷茨基一直在使他摆脱这种不安情绪。这种努力终于从1998年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开始得到收获。在珀斯,克利姆获得了7枚奖牌(其中有4枚金牌)。但要能再现辉煌或保住冠军头衔更难。有一些这方面的统计。根据芬兰研究人员的调查结果,70%的夺冠运动员难以再圆冠军梦。    克利姆希望超过波波夫,但是在100米自由泳方面他在队中只排在第三位,前面还有新秀哈克特和索普。图雷茨基说:“在考虑他从未出过49秒的100米自由泳之前,我反复说首先应该确立他在蝶泳方面的优势。这似乎是为他量身而定的项目。他在100米蝶泳方面很有天分。他拥有超过52秒的潜能。由于他既是100米蝶泳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又是这一项目的世界冠军,我应该保证他在一年后的奥运会上拿下这块金牌。”但是今天的问题是,不知道这种训练方法能持续多长时间。克利姆在训练中很少练蝶泳,他使游泳池边的图雷茨基十分恼火:“克利姆无法完成最基本的练习,这简直令人无法理解!”    在邻近的泳道里,队中唯一的女孩子瑞安也不怎么称心。图雷茨基说:“我很少关心女孩子。为什么?也许是因为我太尊重和喜爱妇女,以致不愿让她们走上这条路?我更喜欢女人去作艺术家和舞蹈家。”    保持状态的波波夫    为期10天左右的训练越深入,就越需要花时间去找到这些人。他们每个人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邓恩的踝骨骨折了,于是他的新电脑遭了殃。克利姆还在给老爸打电话,而波波夫则背叛了托尔斯泰,手里捧着别人的书在看。过了一会儿,他甚至开始看电视上的按摩节目。这个赛季,波波夫没有增加参赛的次数。然而,他试图能较长时期地保持良好的状态。这与四年前临近亚特兰大奥运会时的情况大不相同。    由于有了因特网,消息传得非常快。一清早,埃斯波西托在200米蝶泳这个项目上创造了好成绩(1分56秒17,历史第四好成绩)已经传遍了斯雷德博。波波夫说:“确实,埃斯波西托很不错!近10年来能达到这样的水平也是非常正常的事!”    年初的时候,波波夫的左膝动过手术。训练后,当同伴们纷纷去测量脉搏时,波波夫仍呆在原地未动。他了解自己的身体,他很清楚。    图雷茨基说:“波波夫一直有打破50米和100米自由泳纪录的潜力。去年此时,他本来就可以打破50米自由泳的纪录。但他低估了自己的实力。我的作用是说服他相信自己目前有这个能力。”在训练结束的倒数第二天,悉尼奥运会组委会打来电话。在奥运村中,将会有一条街以亚力山大·波波夫的名字命名。    具有超前感觉的图雷茨基    图雷茨基在房间里抱怨澳大利亚国家体育学院给的预算不断下降,这使他不得不进行调整:“我们更愿意回到丰罗默或找一个更适合另一个为期10天的训练的环境,以便波波夫和克利姆的训练距离能达到140公里。”    已经成为研究人员噩梦的图雷茨基可以在科学发现之前就“感觉”到一些东西。这可能就是教练的本能。在晚饭后,图雷茨基通常都会花时间去凝视安蒂波迪斯岛(新西兰)上方的天空,那里的星星比其他任何地方的都亮。    图雷茨基还是很忙。在桌子的一角,放着一本英国的《新科学家》周刊,其中有很多篇幅描写的是他的训练方法。他以极大的热情在起草一份给澳大利亚移民局的信件,这是为了斯洛文尼亚的很有天赋的选手斯帕拉维奇,她很想定居澳大利亚。这位伯乐也许又想造就一个泳坛天才出来。    图片说明1:克利姆(左) 波波夫    图片说明2:图雷茨基(右一)在指导弟子们训练,他为波波夫(左二)和克利姆(左三)制订了不同的训练计划

2. 法各方协助巴黎申办奥运

【法国《队报》周刊6月19日一期文章】题:巴黎申办众人推    运动员、政治家、企业家,这些重要人物联合起来共同推动巴黎申办2008年奥运会。以下是各路人马的简介。    布吉尼翁行政班子    在推出欧洲迪斯尼乐园和担任地中海俱乐部领导机构主席之后,菲利普·布吉尼翁又被任命为巴黎奥申委执行委员会的领导人。然而,他并不会因此就放弃地中海俱乐部的职责。他将由一个总经理辅佐,那就是诺埃尔·圣皮尔让。圣皮尔让毕业于巴黎综合工科学院,专业是桥梁和堤坝,是1998年世界杯的部际协调代表。布吉尼翁另一个助手是秘书长奥利维耶·朗格莱。朗格莱是1988年法国队获得奥运会击剑团体冠军的成员,他刚刚从巴黎市长技术顾问的职位上退下来,以便投入到巴黎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工作中。    蒂贝里—于雄政治组合    蒂贝里是巴黎市长,于雄是巴黎大区区长。两人差点没因为争夺奥申委主席的宝座打起来。按照奥委会的有关规定,奥申委主席一职由申办城市市长来担任,因此蒂贝里顺理成章地成了奥申委主席。有不同意见的巴黎大区区长于雄要求分享奥申委主席的权力,因为申办奥运也是巴黎大区的事。但蒂贝里与于雄之间的事很快得到了解决:蒂贝里任主席,于雄任副主席。    来自奥委会的声音    居伊·德吕和让—克洛德·基利同是国际奥委会的成员。他们不能担任奥申委主席,但完全有理由担任奥申委成员以游说他们在洛桑的同事们。3月德吕曾有过一个过失,他宣称按照举办城市地理轮换原则,巴黎希望不大。尽管他这句话一直被记着,但自那以后他不断关注这一事件,也许这会成为他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一个机会。对基利来说,支持申办的任务恐怕很复杂。身为环法自行车大赛主席的他是否有时间,或说是否愿意去投入到可能会阻碍其个人野心的申办冒险中去呢?有人说他瞄着国际奥委会主席的位子。然而,同时宣布由他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和由巴黎举办奥运会,法国得到的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体育界的行动    法国奥委会主席亨利·塞朗杜尔代表法国体育界3月1日将申办信正式交给萨马兰奇。信中说,法国体育界的1300万俱乐部会员、28个奥运联合会、数千名志愿人员以及最优秀的运动员时刻准备为奥申委服务。之所以说最优秀的运动员,是因为萨马兰奇不断地说:“要想让奥运会举办成功,举办国应该得些奖牌。”    巴黎的运动员    有许多运动员始终呆在巴黎市长身边,他们现场解答有关问题。其中包括市长特约的运动员:滑冰运动员于贝尔、短跑运动员于尔蒂;一些“朋友”运动员,如短跑运动员阿龙和菲利贝尔;一些前世界冠军:达库里、戴迪耶和斯雷基等。    题图:(从左至右)法国体育部长比费、巴黎市长兼奥申委主席蒂贝里、巴黎大区区长兼奥申委副主席于雄

第 6 版

1. 海明威与中国

【台湾《中国时报》7月19日报道】本月21日,适逢美国小说家海明威百年冥诞,全球各地文坛已陆续举办各项纪念活动,以缅怀这位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伟大作家。海明威的次子帕特里克并将其父生前未完成的自传体小说《曙色真情》整理出书。    “老人与海”感动蒋经国    海明威于1925年出版的《太阳照样升起》、1929年推出的《永别了,武器》,奠定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953年以《老人与海》获普利策年度最佳小说奖,翌年再获诺贝尔文学奖。对现代小说的冲击,20世纪的英美作家可能无人可比。    海明威的小说,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他的生命力和人生观。他的作品充斥了战争、狩猎、斗牛、捕鱼、酗酒、性爱、压抑、苦闷以及对命运的搏击;在字里行间洋溢着暴力、血腥、刚强、不屈、挑战和跳动的生命。他写活了20年代流落巴黎的“失落的一代”,以深刻的笔触描写他们在茫茫人海中失去方向和无目的之奔逐。他藉由《老人与海》的主角桑提亚哥老渔夫的口中道出了他的人生哲学:“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男子汉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蒋经国读完《老人与海》,获得“很多新的、有关人的生存与奋斗的启示”。    海明威高中毕业后未再接受正式教育,离开故乡伊利诺伊州橡树园,跑到堪萨斯城《星报》当记者,磨炼他的观察力和写作技巧。海明威是个酷爱刺激、冒险的人,3岁即会钓鱼、10岁即能打猎,他一直想投笔从戎,因一只眼睛在练拳时被打伤而未能披挂征袍,但他设法当上了救护车驾驶兵,奔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意、奥边界战场,英勇负伤,并获得勋章。喜欢斗牛赛的海明威对西班牙具有特殊感情,30年代西班牙爆发内战,他大力支持忠于共和政府的一群,以对抗叛徒佛朗哥,并4次前往西班牙助阵。    一生与革命、战争结下不解之缘的海明威,在二次大战期间来到了中国,亲自采访日本侵华战争的实况。海明威不仅是举世知名的小说家,更是第一流的战地记者,他所写的一次大战、西班牙内战和二次大战东西战场的报道,篇篇可读,堪称传世之作。    1941年,海明威偕其第三任妻子玛落·吉尔洪抵达香港,准备前往中国实地采访战事,海明威在香港遇到了刚出版英文畅销传记《宋家姐妹》的旧识项美丽。    来华采访 孔祥熙做东    海明威以PM杂志特派员身份访华,他当时虽已是享誉全球的大作家,但他的中国之行却是由海明威的父亲和叔叔的老朋友孔祥熙安排。孔祥熙于1910年前往艾奥瓦州读书,结识了海明威的叔叔韦罗比·海明威医生(海明威的父亲亦是医生),韦罗比不但行医,而且还是牧师。为人随和的孔祥熙与韦罗比成为好友。并为他取了一个中文名字——韩明卫。在孔祥熙的鼓吹下,韩明卫于1903年离乡背井跑到偏僻落后的孔祥熙故乡山西行医传教,先在通州学中国话,后至太谷公理会医院任职,一待就是30年,1932年(一说1933年)卒于山西。孔祥熙在美国读书时,常到海明威家作客,与海明威一家颇熟。    海明威在香港拜访了孔夫人宋蔼龄,她意识到海明威的知名度,马上以“海明威采访中国抗战”为名向香港媒体发布新闻,以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孤军抗日的关注与支持。权倾一时的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孔祥熙特派其部属夏晋熊专程赴港,迎接海明威进入内地。    其时中央社曾报道海明威为搜罗小说题材而访华,事实并非如此。海明威夫妇访华的公开目的是为杂志撰写战地报道,但美国政府却赋予他们一项秘密任务:搜集战争情报并密切观察国民党与中共的政治斗争。    穿梭前线 密晤周恩来    1941年3月,海明威夫妇从香港到了韶关,坐摩托舢板船和骑马,辗转抵达前线,旅途艰辛。4月初到桂林,再搭乘孔祥熙指派的CD—3型专机飞至重庆,受到孔的热烈欢迎,孔邀海明威夫妇至其官邸,其时因宋子文正以蒋委员长特使身份驻节白宫,重庆房子无人居住,海明威夫妇乃住宋宅。采访中国战事期间,海明威夫人对中国的落后、卫生设施和公共环境大发怨言,认为已到“恐怖地步”;她在饱受蚊虫、苍蝇骚扰之余,向海明威表示:“死掉算了!”颇能逆来顺受的海明威讥之以“太迟了,是你自己要来中国的!”海明威不但能忍受中国之脏乱、落后,且对中国之行颇为兴奋,爱吃中国菜,在旅馆房间里面鞭炮放个不停。    海明威在重庆、成都、昆明和滇缅公路一带活动,一面访问国民党政府军政要员,到前线采访,一面密会中共驻重庆首席代表周恩来,他说,周“能干、有吸引力、聪明”。海明威获悉10万中国人以3个月时间用最原始的工具赶筑一里长、150码宽、地基厚达5尺,可供B—17重型轰炸机升降的飞机场时,不禁大为感动,他说:“中国必能完成她想做的任何事情。”1941年4月14日,中国记者协会和中美文化交流协会等单位在重庆嘉陵宾馆为海明威夫妇举行惜别晚宴,孔祥熙亲临主持,约300人与会。    海明威替PM杂志写了一系列报道,分析中国抗战局势,主张美国积极援华,特别是空军,不久,飞虎队即赴华助战,使日机不再掌握空中优势。    海明威又说,国民党政府在重庆允许中共享有一点“装饰性”的自由,但在其他地区的中共分子和任何胆敢批评政府的自由派人士,常被压制,甚至下狱。    海明威对战时中国的采访和观察,极具慧眼,但终其一生从未以中国为小说题材,诚令人遗憾。海明威的作品常突显挣扎与死亡,他生前屡以“在压力下仍保持优雅风度”自傲,然而在严重的慢性忧郁症的压力下,一代文豪却于1961年7月2日在爱达荷州乡间举枪自戕,享年61岁(他的父亲在57岁时亦以同样手法结束其生命)。在海边度假的肯尼迪总统获悉海明威自杀的噩耗时,表示沉痛哀悼,并赞誉海明威是“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一个“伟大的世界公民”。    图片说明:海明威和他的妻子1941年留影于重庆。

2. 人活百岁不是梦(六)

珀尔斯从中得出的结论是:“并非到40多岁生孩子这种做法有助于长寿,而是从做到这一点的女性身上可以看出,她的生殖系统衰老速度较慢。而缓慢的衰老速度便预示着她以后能够非常长寿。”    由此看来,减缓衰老过程似乎是延长人的寿命的一个关键。围绕着抗衰老,寻找减缓或扭转衰老过程的基因钥匙等方法论,出现了保健科学的一个新的分支。    百岁老人不是社会负担    衰老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但导致人死亡的却是衰老“过程”。在百岁老人——衰老过程的幸存者——当中,死神的降临常常来得较快,临终前丧失生活能力的时间较短。美国医疗照顾补贴署的詹姆斯·卢比茨1995年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高龄老人去世前的医疗花费少得多:70岁去世的人临终前最后两年的医疗花费平均为2.26万美元,而百岁老人的平均花费只有8300美元。    珀尔斯说:“令人高兴的是,这项研究表明,随着高龄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他们不会成为社会经济的沉重负担。与流行的衰老理论相悖的是,许多接近百岁或百岁以上的老人仍然充满活力和健康地活着。如果他们代表的是一群‘最健康群体中的幸存者’,那就是我们应该摒弃以往对百岁老人的认识观念的时候了。”(六)

第 7 版

1. 新型空调器

【中央社台北7月19日电】工业技术研究院与大同公司合作,成功地开发出环保新冷媒(R—410A)冷气机,配备新型回转式压缩机,制冷能力与能源效率大幅增加,预定年底前试验性产品将上市,是下一世纪最环保的高效率冷气机。因为冷冻空调器具的必备冷媒——含氢含氯氟烃(HCFC)于2020年将全面停产,工业技术研究院能源资源研究所在经济部能源委员会能源研究发展基金赞助下,与大同公司成功生产出新型冷气机种。原型机目前已开发完成,正进行耐久及可靠度测试,新机种的制冷能力达250KCal/hr,能源效率值2.5Cal/hr·W,预估将可节省大量电力。

2. 替换动物基因

【美联社伦敦7月21日电】成功克隆“多莉”羊的科学家今天宣布,他们发明了一种替换动物基因的新方法,以制造供器官移植用的人体器官。设在苏格兰爱丁堡的PPL制药公司的研究人员说,他们培育了4只克隆羊,采用的方法是使个别基因失去活力,并用其他基因替代它们。研究人员说,他们还设法关闭了猪细胞的基因开关,这一创新可使猪器官用于人体器官移植时不易被人体免疫系统所排斥。他们还说,已能够将基因放在染色体的特定位置上。威斯康星大学著名的动物基因研究专家尼尔·菲尔斯特博士说,上述两项成果已在老鼠体内试验成功。但要想在较大的动物身上也试验成功则“相当不易”。PPL制药公司说,下一步研究将试验用人体相应的基因来替代某些特定的基因。

3. 新型混合疫苗

【美联社纽约7月15日电】英国一家制药公司今天提请美国政府批准该公司的一种新型混合疫苗,这种疫苗可以预防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小儿麻痹症和乙肝等5种儿童疾病,减少儿童在一岁以内所需的注射次数。史克必成公司要求联邦政府加快对这种已在欧洲使用的混合疫苗的审查。加快审查意味着美国政府有可能在6个月内批准这种药物。目前,在一岁以内的婴儿需要打9次防疫针以预防这5种疾病。白喉、百日咳和破伤风疫苗已混合成一种疫苗,而小儿麻痹症和乙肝疫苗则需要单独注射。在这些疫苗中,每种都要在一岁以内注射3次。使用史克必成公司的这种新型混合疫苗后,1岁以内的婴儿每年只需注射3次就可预防这5种疾病。

4. iBook笔记本电脑

【(因特网)英国广播公司7月21日报道】苹果公司今天推出时髦的iBook笔记本电脑,该公司希望这款电脑能够像iMac一样大获成功。iBook最具革新性的特点是它的外壳和“空港”无线联网系统。其外壳是半透明的,呈蓝色或者黄色,带有一个可拉出来的提手并且包有一层橡胶以增强耐用性。“空港”系统包含一块插在iBook机器内的卡,它能够与基站通信,这种基站类似无绳电话的基站。这意味着你在家中的任何地方都能接入因特网,用不着电线和电话接口。数据传输率可达每秒11兆比特,传输范围超过40米。如果家中有两台以上iBook,就可通过无线网络进行多人游戏。

5. 问:何为格林尼治时间与世界时?(69)

答:格林尼治平均时间(GMT)是一个历史上的说法,严格地说已经过时了,尽管它还常常被用作协调世界时(UTC)的同义词。1972年开始采用国际原子时标,从那以后,经过格林尼治老天文台的本初子午线上的时间便被称作世界时(UT)。    世界时(UT)是依据地球的自转进行定义、并通过天文观测确定的。这一时标存在着少许不规则的地方。关于世界时有若干不同的定义,但各种定义之间的时差不超过0.03秒。通常所说的世界时是指UT2,即针对地极游移以及地球转速的周期性差异进行了校正的世界时。    协调世界时(UTC)并不是借助地球的运动,而是由世界各地的一大批原子钟协调来确定的。如今,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民用时间都是相对于协调世界时确定的,相互之间的时差为一小时(有时为半小时或一刻钟)的整数倍。(69)    (因特网sci.astro网站文章)

6. 以色列开发沙漠经济作物

【路透社以色列贝尔谢巴7月7日电】题:为客人端上从国外引进的仙人掌    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园艺学教授、沙漠农业专家优素福·米兹拉希教授领导的一批园艺学家,在以色列的内盖夫沙漠中培植了1500多种杂交植物,其中果实型野生仙人掌植物就有80多种,此外还有从南非卡拉哈里沙漠、印度和摩洛哥等地引种的沙漠灌木和水果。米兹拉希教授试图把它们培育成商品作物。    米兹拉希在一间生长着一排排仙人掌的温室里说:“地球上有成千上万种可以培育成经济作物的野生植物。我们决定对其中的一些野生植物进行归化培育,使它们成为适宜在沙漠地区种植的作物新品种。”    以色列目前有16位农民生产和出口经过米兹拉希教授等人归化培育的水果,出口量1996年为10吨,1997年25吨,1998年增长到65吨。由于数量少,这类水果主要是在专门商店里销售。但是,随着沙漠水果出口量的增长,预计今年将增长到150吨,从南非引进的属于芒果家族的一个品种可能与苹果、柑橘和香蕉一道出现在欧洲超级市场的货架上。    从墨西哥和危地马拉引进的美果榄味道甜美,肉质细嫩,口感非常好。从南非卡拉哈里地区引进的带有丁香味的柑橘有一层厚厚的果皮,适宜长时间存放。米兹拉希自豪地向人们展示了在卡拉哈里以外地区最早培育成功的这种柑橘。他说:“这种柑橘耐旱能力强,适应沙漠中的生长环境,味道非常美。因此,我们应该对它进行归化培育,使它成为在沙漠地区种植的水果新品种。”    米兹拉希教授和一批植物学家从1984年开始在世界各地搜集野生水果的种子。他们目前生产的水果是从中美洲、非洲和亚洲11个国家引进的。    由于在内盖夫沙漠生产水果的成本高,尤其是能源和用水的成本高,果农要想在世界市场上展开竞争面临一些问题。但是米兹拉希说,仙人掌在生长过程中对水的需求量只占其他果树的1/10,而且可以用内盖夫沙漠地区能以低成本大量开采的含盐水灌溉,这就使以色列沙漠地区的农民能够获得良好的收益。    此外,以色列科学家已开始开发沙漠水果在医药方面的用途,包括用于治疗前列腺疾病、抗癌、降血压、降胆固醇和防止心脏病的药物。    以色列一些制药公司已开始从农民那里收购果树的叶子和种子,用于生产医药产品。    图片说明:米兹拉希示范当地人如何食用墨西哥仙人掌。

7. 美国《商业周刊》最佳产品设计奖(二)

电子图书    引人注目的设计必须使数字图书、杂志或者报纸显得简单而且便于携带。今年有三种不同的电子阅读器获奖。两种已上市,它们分别是硅谷的软书出版社(SoftBook Press)和新媒体(NuvoMedia)这两家新兴公司的产品。另外一种是IBM公司的“电子报纸”概念。    每种设计都力图把硬件和软件融合成外形为人们所熟悉但是却适合复杂的数字媒体特性的产品。帕洛阿尔托产品国际公司和新媒体公司设计的火箭电子书(RocketeBook)售价499美元,这次获得的是铜奖。这种电子图书的大小与一本小型平装书相仿,可把它放到一个台式支架上,与计算机相连后就可以下载图书和其他材料。    但是IBM公司战略设计部的项目经理罗伯特·斯泰因比格勒则要他的设计小组注意人们是如何摆弄报纸的,包括如何读和如何折。然后,研究小组使用了一种称为“电子墨水”的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技术。从理论上讲,这种封装在柔软塑料纸中的墨水能够对电荷作出反应并且重新组合成新的词语和图案。人们只需在早晨时把这种阅读器接上万维网然后更新内容就行了。IBM公司的电子报纸概念获得了金奖。    评委们还把金奖授予软书出版社的SoftBook电子图书。这种图书的售价为600美元,SoftBook面向的是需要阅读大量信息的专业人士。当封面翻开或者合上时,装在SoftBook封面上的磁片可起到开关的作用。一个新颖的条形按键可用来“翻”页,就像普通书一样。(二)    图片说明1:火箭电子书    图片说明2:IBM公司的电子报纸    图片说明3:SoftBook电子图书

第 8 版

1. 港报分析内地为何取缔法轮

【香港《信报》7月23日文章】题:中南海严令取缔法轮功底蕴(作者 陈凯)    数月前,法轮功会众围攻中南海,以静坐方式抗议政府。随后,信徒们频频上访中央,希望凭自身的纠缠战术来换取中央政府的默认。由此可知,法轮功团体已经隐隐察觉到了自我处境的险恶。毕竟,这一原来用来强身健体的功法,现已转变为聚会结社评议时政的教派信仰。    鉴于法轮功对社会各阶层即将造成更负面的影响,中南海严令取缔法轮功活动。    北京分析人士称,中央政府之所以处理法轮功问题,主要是由于上次法轮功事件余波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会众们结社游说的士气,他们认为随着法轮功在中国传播的范围日益延展,凭借信仰的号召力完全可以形成更具分量的宗派团体。中央政府也已察觉到部分法轮功会首们挟民意逼迫中央就范的意图,如果继续保持克制态度,会众们便以为中央政府碍于法轮功的声势不能对他们采取过激措施。    这样下去的话,法轮功日后演变成政教合一的党派组织的隐患就显得更大了。因此,中央政府为了防止将来出现不可控制的局面,也为了在两岸关系紧张之际,向外界证明中国政府不允许任何分裂主义因素顺利发展的决心,中南海严令取缔法轮功活动便成为势在必行的当务之急了。    法轮功团体中不乏有政界人士在中央斡旋游说,希望政府承认法轮功的合法地位,以便于法轮功继续渗透中国的各个层面。北京有关政要已经意识到法轮功的隐忧,有的甚至私下里表示法轮功组织有垂涎政权的居心。    中国政府提倡宗教信仰自由,不反对宗教多元化现状。但声势日旺的法轮功屡遭宗教界各派人士的非议,被视为“邪道”的法轮功始终获取不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地位。随着法轮功在中国吸纳会众的速度如风卷云涌般,信徒们狂热的追崇很容易诱发出对政府的偏激思想。法轮功向外界灌输的所谓“伪科学”在不断僵化人们的价值观,入会的民众宁愿不向社会作贡献,情愿向法轮功组织交纳钱财,馈赠光阴。在法轮功光环下笼罩着这样一群消极怠世者,中央政府肯定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2. 日报认为大陆在外交上“包围台湾” 说台湾问题为美国修复对华关系提供好机会

【日本《朝日新闻》7月22日报道】题:中国在外交上“包围台湾”(记者中村史郎发自北京)    中国加强了对台湾总统李登辉的批判,并试图在军事上对台湾造成威慑。21日出版的《解放军报》以整版篇幅对台湾军队的战力作了分析。不过,迄今为止还没有迹象表明中国会像1996年那样举行大规模的导弹发射演习。目前,中国打算在对李登辉展开批判的同时,要求美国等有关和周边国家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从而在外交上对台湾形成包围。    连日来,中国国内的涉台机构和大众传媒对李登辉的批评一浪高过一浪。观察家们普遍认为,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原定10月对台湾的访问将会延期或者取消。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与美国总统克林顿通话时重申中国不会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外交界人士认为,李登辉的讲话也可以理解为是事实上的独立宣言,因此,说这一讲话已使中台处于战争状态也不过分。    不言而喻,中国将借助外交场合来加大对台湾的压力,中国在外交场合一直以“不允许干涉别国内政”为由拒绝涉及台湾问题。中国已经从与美国总统和俄罗斯外长进行的电话会谈中得到了两国重申支持“一个中国”的表态,并正在加紧要求各国表明自己的态度。下周东盟地区论坛会议将在新加坡召开,中国也想利用这一会议来构筑“台湾包围圈”,中国外交部干部说:“我们不想避开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    【日本《朝日新闻》7月22日报道】题:台湾问题成为美国修复对华关系的好机会(记者立野纯二发自华盛顿)    当美国想要接近中国时,台湾问题一直被作为“试金石”,但这次,台湾问题也许会成为帮助美国的一张“王牌”。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20日表示,希望在新加坡举行的美中外长会谈时就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进行会谈。美国一个接一个地派遣高级官员访华并强调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由此看来,美国在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时,存在着要以台湾问题为杠杆打开局面的目的。    台湾总统李登辉最近给中台关系下了“国与国关系”的新定义。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改善对华关系的好机会。在中国大使馆被炸问题上,尽管克林顿总统已表示道歉,并派副国务卿皮克林访华作解释,同时表示要向家属提供补偿,但中国方面的态度依然强硬。对此,美国国防部长科恩说:“老实讲,现在想不出什么新办法。”在这种状态下眼看就要进行美中外长会谈。    就在这时,美国政府20日宣布,派助理国务卿罗思访问北京并准备举行美中外长会谈。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同一天在谈到外长会谈时说:“这将是误炸事件之后举行的首次与事件无关的高级官员会谈。”美国还透露,在会谈中将提出台湾问题,并且准备使会谈成为一次积极的会谈。    华盛顿的高级官员正在抓紧时间去“朝拜北京”。上周,美国务院顾问安德鲁斯和助理国务卿帮办谢淑丽与中方进行了有关误炸事件补偿问题的谈判。下周,美国还将派商务部副部长阿伦访华,探讨恢复已经中断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    乔治华盛顿大学对华政策计划研究所所长香博说:“台湾问题使‘一个中国’政策给美中两国带来了共同的国家利益,这尽管是带有讽刺意味的,但却似乎能为修复美中关系产生作用。”

3. 香港将建立亚洲高科技中心

【路透社香港7月19日电】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本周将前往加利福尼亚,参观那里的技术中心地带——硅谷,希望以此来为他创造一个亚洲高科技中心的计划注入动力。    董建华领导的政府今年3月宣布,计划通过开发耗资17亿美元的“电脑港”来使深受经济衰退困扰的香港经济恢复活力。    香港政府将为该计划提供土地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并希望这一高科技商业园区能够从发展势头迅猛的美国公司那里吸引到投资。    董建华说:“我此行的重点是参观硅谷,我希望能在那里将我们正在香港所做的一切介绍给技术开发公司,和那些参与技术开发和创新的人们。”

4. 戳穿李洪志违反科学的歪理邪说

【因特网新语丝网站http://www.xys.org 5月23日文章】题:法轮功三解剖(作者 方舟子)    李洪志一再说法轮功不是用来治病的,有些人一开口还是说“在法轮大法中身体得到改善、康复的奇特事例不胜枚举”,这个问题,我在上篇文章中已经谈到。对于他们说的“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对355位法轮大法的炼功人进行过调查,其中200多人曾患高血压、贫血、颈椎病等,经练功后无医而康复”一事,我只能表示怀疑:这是由“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哪一位研究者做的,结果发表在哪一份学术刊物上,如何取样,如何对照,如何控制条件?对法轮功的种种宣传,只要多问几个这样的疑问,也就不堪一击。    有人胡言乱语:看完《转法轮》后,发现其中的哲理对各门学科都有不同层次的指导作用,特别是法轮大法对于人类的起源、不同的空间层次、物质的结构等的解释都远远超过现代科学的认识。许多令人困惑的发现,如史前文化、人体的特异功能、植物的心灵感应等,都能用大法圆满地解释清楚。……    这里说的法轮功的三大发现:“史前文化、人体的特异功能、植物的心灵感应”,真实性又是如何?“人体的特异功能”问题比较复杂,也不是法轮功的特色,要彻底批驳需要写一本书,司马南同志已有这方面的专著(《神功内幕》,中国社会出版社1995年7月版),在这里不多说。我们只来看看算得上法轮功的特色的“史前文化”和“植物的心灵感应”。    先来看看所谓的“史前文化”,这一点,可以说是法轮功理论的重要“依据”。李洪志在《转法轮》一书中是这么说的:“可是我们却发现一个问题,在世界许多地方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明古迹,都远远地超出我们人类的文明历史。这些古迹,从工艺角度看,都有很高的工艺水平;从艺术水平来看,相当高超,现代人简直都是在模仿古人的艺术,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可是它却是十几万年前,几十万年前,几百万年前,甚至于上亿年前留下来的。大家想一想,这不是在和今天的历史开玩笑吗?”    请问这些十几万年前乃至上亿年前留下来的文明古迹在什么地方,是谁发现,又由谁鉴定,结果发表在哪一份考古学杂志上?如果这是“李大师”自己用天眼发现的,那不是在和今天的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开玩笑吗?    李洪志继续说:“可能有许多人听说过‘史前文化’,也叫‘史前文明’,我们就讲那个史前文明。在地球上有亚洲、欧洲、南美、北美、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地质学家把它们统称为‘大陆板块’。大陆板块形成到今天为止,已经有几千万年的历史了。也就是说,有许多陆地是从海底升上来的,也有许多陆地沉积到海底去了,稳定下来到今天这个状态已有几千万年的历史了。可是在许多大洋底下,却发现了一些高大的古代建筑,这些建筑物雕塑得非常精美,不是我们现在人类的文化遗产,那么,它肯定是沉积到海底之前建造的。那么几千万年前是谁创造了这些文明呢?那时候,我们人类连猴子还不是,怎么会创造出这么高智慧的东西?在世界上,考古学家发现了一种生物,叫‘三叶虫’,它是6亿年到2.6亿年前的产物,这种生物现在没有了。一个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块三叶虫的化石,上面同时还有一个人的脚印,是穿着鞋踩上去的,清清楚楚印在上面。这不是在和历史学家开玩笑吗?按着达尔文的进化论,2.6亿年前怎么会有人呢?”    同样,是谁发现了这些在许多大洋底下的雕塑得非常精美的古代建筑,结果刊登在哪一份考古学杂志上?那位发现三叶虫化石上有人的鞋印的美国科学家是谁,此结果由谁鉴定,登在哪一份古生物学杂志上?这个化石藏在哪一家博物馆?即使是基督教的神创论者,也只敢造造“人类曾经与恐龙共存”这样的谣言,李洪志却是一开口就是人类曾经与三叶虫共存,倒也的确是“目前只有我一个人这么做”了。在李洪志及其信徒向我们出示刊登这些发现的文献之前,我们只好认为这是“李大师”在跟历史学家开玩笑,如果不是造谣惑众的话。    至于“植物的心灵感应”问题,李洪志在《转法轮》一书中是这么说的:“但是我们告诉大家,树也是有生命的,不但有生命,还具备着很高的思维活动。举个例子:美国有个人专门搞电子研究,教人使用测谎仪。有一天他心血来潮将测谎仪的两极接在了一株牛舌花上,然后往花的根部浇水,之后他发现测谎仪的电子笔急速地画出一种曲线来。这种曲线正好和人的大脑在极短时间内产生一种兴奋、高兴时的曲线相同。他当时吃了一惊,植物怎样有感情呢!他几乎想上大街上喊:植物是有感情的。由于受这件事情的启发,紧接着他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做了许许多多的实验。”    接下来李洪志详细地介绍了这位美国人怎样设计实验用测谎仪测出植物也能害怕、也能喊救命的,原文太长,只举一个有趣的:“有一天他把测谎仪接到一棵植物上,然后他想:搞个什么试验呢?我拿火烧掉它的叶子,看看有什么反应。他就这样一想,还没等烧呢,那电子笔就急速地画出一种曲线,就是人在喊救命时才能画出的一种曲线来。这种超感功能,过去叫它心通……”    最后说:“他的论文发表出来以后,在全世界引起轰动。各个国家的植物学家都在开展这方面研究,我们国家也在搞,这已经不是什么迷信的东西。”    这就好办了。前面所谓“史前文化”,还可以说是李洪志自己的重大发现(他说了:“有一次我仔细地查了一查,发现人类有81次完全处于毁灭状态,只有少数人活了下来,遗留下原来的一点史前文明,进入了下一个时期,过着原始生活。人类繁衍得多了,最后又出现了文明。经过81次这样周期的变化,我这还是没查到头。”),这个“植物的心灵感应”,却是跟李洪志一点关系没有的,是美国人发现的,还有论文发表,而且还在全世界引起轰动了呢。那么,还是那个问题:这个美国人是谁,论文的题目是什么,发表在哪里?李洪志对此人的实验如数家珍,好像是自己读过论文似的,为什么不列出论文出处让我们也去检索一番,开开眼界,再轰动一下?    非常的现象需要有非常确凿的证据,这是科学研究的常识。李洪志所说的都是非常的现象,却未能举出任何确凿的证据加以支持。如果承认这是在讲故事,在传播花絮新闻,吹牛不纳税那也就罢了。然而要我们因此相信“法轮大法是一门真正的科学,而且其境界远远超越了现代人类科学。”证明着这些人的科学思维能力低能到了何等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