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06-15

第 1 版

1. 俄总统将参加「八国集团」政治会晤

这是叶利钦在十三日同德国总理施罗德进行电话交谈时商定的。于十八日至十九日在科隆举行的此次会议将讨论经济、贸易、金融及一系列全球问题。(俄通社—塔斯社)

2. 朝十三日同意与联合国军司令部商讨朝韩军舰对峙问题

这个以美国为首的司令部对朝放弃强硬立场表示欢迎。(法新社)

3. 伊拉克称击退美英战机

伊军方发言人十三日说,二十一个敌机编队在济加尔等省进行了六十架次飞行,伊炮兵迫使它们逃回了位于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的基地。(法新社)

4. 欧洲议会选举开始投票

欧盟各国选民普遍热情不高,从十三日开始阶段的投票情况看,各国投票率都较低。(法新社)

5. 埃厄冲突双方死伤惨重

埃塞俄比亚政府十二日说,从九日至十二日已令八千二百多名厄立特里亚士兵死伤。厄立特里亚同时宣称其部队仅十日一天就击毙二千三百名埃方士兵。(法新社)

6. 吴作栋访问韩国

这位新加坡总理十四日启程前往汉城,他将同韩领导人讨论地区经济和政治问题以及朝鲜半岛的安全问题。(法新社)

7. 阿拉法特任命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最高法院新院长

据巴勒斯坦通讯社十三日报道,阿拉法特已任命拉德万·阿迦出任此职。(法新社)

8. 厄立特里亚和苏丹决定改善关系

两国外长十三日在多哈签署协议,决定成立联合和解委员会,监督早些时候签署的和解协议的执行情况,以最终恢复两国外交关系。(法新社)

9. 南总统宣布重建工作开始

【法新社贝尔格莱德6月14日电】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今天出席了在贝尔格莱德西南50公里的贝什卡举行的一个有数千人参加的集会,并正式宣布开始南联盟的基础设施的重建工作,这些设施在北约长达11周的空袭中遭到严重破坏。

10. 维和部队已达1.4万人

【法新社布鲁塞尔6月13日电】北约官员说,到今天为止,已经在科索沃部署了以北约为首的大约1.4万人的维和部队,维和部队在科索沃的部署正按计划进行。    【路透社贝尔格莱德6月13日电】南斯拉夫军队一位高级将领今天说,如果协议破裂,根据在国际和平协议中的承诺正在撤出科索沃的南斯拉夫军队将返回科索沃。

11. 科索沃枪声不断

【路透社塞尔维亚普里兹伦6月13日电】北约德国部队今天刚刚进入科索沃就与塞族人交上了火,在此间打死一名塞尔维亚人。    【法新社普里什蒂纳6月13日电】塞尔维亚新闻中心说,两名南斯拉夫士兵、一名塞尔维亚警察和一名平民,今天在科索沃解放军叛军的两次进攻中在此间被打死。    【法新社波恩6月13日电】德国外交部发言人今天说,第二名德国记者在科索沃丧生,他在科索沃南部城市什蒂姆列附近遭到一名不明身份的持枪者的射击。

12. 联合国特别代表到任

【法新社普里什蒂纳6月13日电】肩负在科索沃建立自治政府使命的联合国特别代表今天抵达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他承诺将把遣送难民回家列为首要任务。    【法新社华盛顿6月13日电】欧盟驻科索沃特使马尔蒂·阿赫蒂萨里敦促国际社会,即便在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继续当政的情况下,也应向科索沃提供援助。    【法新社普里什蒂纳6月13日电】为了躲避阿尔巴尼亚族游击队员,数以千计逃难的塞尔维亚人今天堵塞了从普里什蒂纳通往马其顿的道路。    【法新社日内瓦6月13日电】此间联合国官员说,装载着250吨食品和其它生活必需品的第一批联合国人道主义援助的车队今天抵达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

13. 美呼吁将南总统赶下台

【法新社华盛顿6月13日电】美国国防部长科恩今天再次呼吁塞尔维亚选民把他们的领导人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赶下台。科恩说,米洛舍维奇已使南斯拉夫元气大伤,摇摇欲坠。他说,“重建经济将需要数十年的时间”。

14. 图片新闻

北约德国维和部队13日晨在科索沃南部城市普里兹伦与一辆汽车中的两名乘客交火,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伤。图为一辆德国坦克经过出事现场时,为这辆汽车盖上帆布。(美联社)

15. 俄军完全控制普里什蒂纳机场 美考虑为俄维和人员设责任区

【路透社普里什蒂纳6月13日电】军方人士说,英国军队在紧张的对峙后撤出普里什蒂纳机场,俄罗斯军队今晚完全控制了该机场。    【法新社普里什蒂纳6月13日电】北约军人今天说,北约部队已被迫改变把总部设在普里什蒂纳机场的计划。    【俄通社—塔斯社伦敦6月13日电】驻扎在普里什蒂纳的俄罗斯维和部队今天未允许法国15辆载有军人的车辆进入该机场。    【路透社伦敦6月13日电】英国国防大臣罗伯逊今天警告莫斯科,有关俄罗斯驻科索沃部队地位的争议可能会减少俄罗斯在下周的一次重要会议上获得西方经济援助的机会。    【法新社伦敦6月13日电】英国外交大臣库克今天说,俄罗斯接受“统一指挥科索沃维和部队的安排”,他已经从俄罗斯外交部长伊万诺夫那里得到了这种保证。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6月13日电】俄罗斯第一副外长阿夫杰耶夫今天说,俄罗斯的部队不能受北约的“直接领导”。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6月13日电】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今天同德国总理施罗德进行电话交谈。双方一致认为,应该“以阿赫蒂萨里—切尔诺梅尔金文件及联合国安理会1999年6月10日通过的决议为指导”商定维和计划的细节。    【俄通社—塔斯社华盛顿6月13日电】美国总统克林顿今天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打电话,讨论南斯拉夫局势问题。双方一致同意,俄罗斯和北约的高级军事代表应继续磋商,以便“解决有关目前正驻扎在普里什蒂纳的俄先头维和部队参与国际维和行动的问题”。    【美联社莫斯科6月13日电】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今天暗示,华盛顿准备在俄罗斯参与驻科索沃维和部队的问题上作出妥协。    塔尔博特对记者说,美国正在考虑为将受北约控制的俄罗斯维和人员设立“一个责任区”。

16. 印尼公布大选初步统计结果

【路透社雅加达6月13日电】下面是印尼议会选举的初步统计结果,得票百分比来自大选委员会对1/4选票的官方统计:印尼民主斗争党38.10%;民族觉醒党19.21%;专业集团党16.28%;建设团结党9.43%;国家使命党6.84%;新月星党1.46%;其它党派8.67%。    到目前为止,各党可能获得的议会席位为:印尼民主斗争党139;民族觉醒党37;专业集团党98;建设团结党39;国家使命党28;新月星党4;其它党派1。

17. 法新社新闻分析 美俄之间笼罩着冷战气氛

【法新社华盛顿6月13日电】新闻分析:美国拙劣处理与俄罗斯的关系使两国间又出现冷战式的互不信任(记者 克里斯托弗·博扬)    此间一些专家说,不管是因为无能还是傲慢,在巴尔干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美国没有处理好与俄罗斯的关系,使华盛顿与莫斯科之间再次出现冷战时的那种紧张气氛,这种气氛将持续数年。    美国及其领导的北约联盟在科索沃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俄罗斯认为是威胁的行动,使莫斯科再次担心西方最终怀有歹意。这些专家说,结果是双方采取僵硬的立场,越来越不愿合作,周末俄罗斯抢先在科索沃部署军队并与北约部队发生对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在目前的科索沃危机出现前很久就播下了互不信任的种子:例如,北约已经违背了它在1989年莫斯科同意德国统一时作出的不扩张的诺言。    华盛顿坚持不经联合国批准就由北约在塞尔维亚发动战争、拒绝俄罗斯提出的在和谈期间暂时中止轰炸的要求以及它只让俄罗斯在北约指挥下发挥维和作用,使莫斯科的担心大大加剧。    一些政策专家认为,这种做法与美国和西方更大的安全利益背道而驰。    有人说美国决策者在科索沃危机期间没有处理好与俄罗斯的关系,华盛顿不同意这种说法,坚持说事先考虑了对与莫斯科的关系所有近期和长期的影响。    然而许多专家不这样认为。他们说,华盛顿没有处理好与莫斯科的关系引起两国关系紧张,部分是因为美国决策者根本不知道俄罗斯的最低要求,即承认它是一个大国。例如,专家们说,北约在欧洲发动大规模的军事攻势甚至没有象征性地表示要从北约外取得某种国际同意,这是目光短浅的,没有必要的。    但是更重要的是,美国和北约通过自己的言行向克里姆林宫发出这样一个信息:如果俄罗斯不同意北约在巴尔干的计划,它的利益就会被缩小到最低限度或者根本不予考虑。    国防部长科恩昨天再次突出了这个信息,说俄罗斯在科索沃的军事存在“无关紧要”,暗示美国实际上不予理睬。    设在纽约的世界政策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比尔·哈通说:“俄罗斯对美国动机的怀疑比战前深多了,我认为俄罗斯亲西方的上层领导人现在更难解释清楚了。”

18. 印总理说不会爆发核战 巴指责印使用化学武器

【法新社新德里6月13日电】在持续了一个月的紧张的山间武装冲突之后,印度今天在它的克什米尔战区从穆斯林游击队和据称是巴基斯坦士兵的手中重新夺回一处战略要地。    【法新社印度斯利那加6月13日电】此间的官员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今天飞往克什米尔地区,视察与穆斯林游击队和据称是巴基斯坦士兵交战的部队。    【法新社斯利那加6月13日电】在与巴基斯坦的和平谈判破裂之后,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今天在克什米尔战区说,印度应该做好打仗的准备。    【法新社斯利那加6月13日电】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今天说,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日益升级的军事上的紧张局势不会导致在这两个南亚邻国之间爆发一场核冲突。    【法新社伊斯兰堡6月13日电】官员们说,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今天打电话给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呼吁这两个国家尊重克什米尔的边界以平息这场危机。    【法新社伊斯兰堡6月13日电】巴基斯坦今天指责印度军队在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使用化学武器。    【法新社新德里6月13日电】新德里今天否认伊斯兰堡提出的有关它在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进行跨境攻击时使用化学武器的指控,说这“完全没有根据”。    【法新社印度查谟6月13日电】官员和居民今天说,一场事先未安排的印度军事演习引发了克什米尔地区这个城市的恐慌。    图片说明:6月12日,印度用多管火箭炮袭击穆斯林游击队。(美联社)

第 2 版

1. 美报文章 科索沃同海湾战争结局相似

【美国《纽约时报》6月5日文章】新闻分析:米洛舍维奇犹在,使得胜利不够彻底(作者 小R·W·阿普尔)    像在波斯湾的战争一样,在科索沃的这场战争看来也将在一些重大问题——尤其是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的前途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结束。    虽然空中力量在巴尔干的攻势中显然取得了胜利,但它没有使贝尔格莱德政府发生变化——这是一项只能指望地面部队的入侵来完成的任务。因此,眼下美国被一位它既不喜欢又不信任的塞尔维亚领导人缠住了。这种与伊拉克的相似之处是非常令人感兴趣的:一个被华盛顿变成魔鬼的无赖领导人再一次以对权力的牢牢控制结束了一场冲突,东山再起。    克林顿总统今天承认,北约实现和平的条件无论如何也没有解决米洛舍维奇继续执政的问题。    他说:“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他要受国际战犯法庭条件的制约,这意味着,只要他到了任何与联合国合作的国家的管辖范围之内,这些国家就有义务把他交出来。”    但是一位不愿披露姓名的政府高级官员承认:“那种情况将不会发生。”一方面,米洛舍维奇已在海牙被控告为战犯;另一方面,他目前是北约在保持科索沃局势稳定的努力中必不可少的伙伴。    克林顿已经清楚地表明,他希望欧洲人支付使南斯拉夫恢复经济健康的绝大部分费用。但是,在米洛舍维奇仍然掌权的时候国会将会批准提供多少援助可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理查德·哈斯说,除了食品和药品以外的经济帮助应该直接同推翻米洛舍维奇挂钩。    现在拟定的和平计划规定,米洛舍维奇将有一支“人数由各方商定”的军队返回科索沃,并且还有一些军队驻扎在边界上。这引起了一些共和党人的不安。来自亚利桑那州的参议员约翰·麦凯恩在今天发表的一份声明中问了好几个问题:有多少塞族人?允许他们干什么?他们的基地设在哪里?如果有武器装备的话,装备到什么程度?所有这些问题表明,共和党人对这项试验性协议抱着敌视态度。

2. 美力图淡化俄提前出兵的影响

【法新社华盛顿6月13日电】为缓和俄罗斯出兵科索沃引起的紧张局势,总统和军方人士今天举行了一系列会谈,与此同时,美国力图淡化这件事的影响。    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说,在200名俄罗斯官兵前天从波斯尼亚进入南斯拉夫的事情上,“显然存在一些政治上的混乱”。她说:“我认为我们不应对发生的事情采取过激态度。我们正通过适当的渠道处理这件事。”    国防部长科恩在有线新闻电视公司(CNN)的节目中说,这一行动是“草率的,仓促的,有点出人意料”,这表明美国对这件事感到失望。    在高级官员公开淡化俄罗斯军事调动的影响的同时,美国总统克林顿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以及双方军方领导人正举行会谈,以确保北约更广泛的军事部署不被打乱。    白宫发言人说,克林顿和叶利钦今天在电话里谈了一个小时,明天还将再次通话。    白宫发言人迈克·哈默说,两人进行了“积极的对话”,讨论了促进俄罗斯在以北约为首的科索沃维和行动中进一步发挥作用可以采取的办法。他还说:“他们同意,俄罗斯和北约将军应该着手解决目前在普里什蒂纳的俄罗斯先头部队如何参与维和行动的问题。”    南斯拉夫驻联合国大使约万诺维奇为俄罗斯出兵进行了辩护。他对CNN说,作为批准这次维和行动的联合国成员国,俄罗斯、中国和其他国家“完全有权参与这次行动”。    但奥尔布赖特排除了把科索沃的一个地段完全置于俄罗斯控制之下的可能性,只是表示,如果北约的指挥系统不受影响,可以分配给他们一个“地区”。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亨利·谢尔顿今天也说,“很显然,在一个地段内划出一部分地区由俄罗斯负责可能是”吸纳俄罗斯军队的“一个办法”。

3. 法新社新闻分析 俄军方重返政治舞台

【法新社莫斯科6月13日电】新闻分析:在科索沃的成功使得军方重返政治舞台中心(记者 弗朗索瓦丝·米歇尔)    分析家们今天说,在俄罗斯军队出人意料地抢先一步,先于北约进入科索沃之后,俄罗斯军方重新返回舞台的中心,叶利钦总统也迫切希望分享这一预想不到的成功带来的政治好处。    这是莫斯科在它的西方伙伴国让它蒙受了几个星期的羞辱之后取得的胜利。这些伙伴对它每天都在要求停止对其历史上的盟国南斯拉夫的空中打击的呼吁置若罔闻。    然而,俄罗斯的高级将领们也让莫斯科的政治机构大吃了一惊,他们越过总理斯捷帕申,直接寻求叶利钦总统的批准。    外长伊万诺夫对这次行动的最初反应是对这一“不幸”的错误感到遗憾,他对美国有线新闻电视公司(CNN)说,俄罗斯军队已被告知立即撤出,可这一命令未能得到执行。    消息一向灵通的莫斯科回声电台的新闻部主任阿列克谢·韦涅季克托夫说:“只有克里姆林宫知道这一消息。”    他还说:“总统是在军方向他提交了建议之后下令进入(科索沃)的。伊万诺夫和斯捷帕申既不知道行动的时间,也不知道行动的地点。”    不管真相如何,叶利钦迅速批准了这次行动,维克托·扎瓦尔津将军担任了俄罗斯应急部队司令。    俄罗斯这一虚张声势的军事行动被证明深受国内公众舆论和政治领导人的欢迎,这当中包括谴责克里姆林宫在科索沃问题上“背叛”俄罗斯和南斯拉夫利益的反对派共产党。    现在离议会选举只剩6个月了,因车臣不光彩的失败而士气低落的军方将会利用科索沃的这一行动作为需要增加军费的论证。国防部1999年的60亿美元预算与以色列的国防开支相同。    韦涅季克托夫说:“军方已经取代了寡头政治家。”他指的是曾经有过无上权力的企业大亨集团,这一集团在俄罗斯的影响已经随着去年8月的金融危机下降了。

4. 印度在克什米尔面临困难抉择

【路透社新德里6月13日电】新闻分析:印度在克什米尔面临困难的抉择(记者 柴塔尼亚·卡尔巴格)    印度和巴基斯坦星期六举行了一次聋人的对话。巴基斯坦外长阿齐兹和印度外长辛格举行了70分钟的会谈,双方的神态和表情都很冷漠,立场也没有丝毫的退让。    专家们推测战斗将会加剧,没有人预期战斗会很快结束。    一位印度高级官员今天说,只要印度把战事限制在克什米尔控制线的印方一侧,巴基斯坦就无法报复,国际社会也就无法介入。    但反对派团体已经在要求解除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的职务,说他对巴基斯坦的渗透行动反应不力。    印度官员抱怨说:“北约有那么先进的武器,用了78天都无法消灭塞尔维亚人,而我们却是在地形恶劣的喜马拉雅山地作战,而且还要尽一切力量不越过边界。你怎么可能迅速结束战斗呢?”    战斗持续越久,瓦杰帕伊总理的看守政府就更接近于赢得全国大选。大选暂时定在9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举行。    但以巴基斯坦为基地的伊斯兰好战分子已在星期六表示,他们是不会轻易退让的。    那么,印度是否会冒一场全面战争的风险而越过克什米尔控制线发动反击呢?现在,一方面,印度笼罩在愤怒的气氛中,这个国家的情绪是支持一场较大规模的战争;但另一方面,由于核武器的存在,这场冲突几乎不会转变成全面的战争。

5. 卡扎菲访问南非

【路透社开普敦6月13日电】南非总统曼德拉今天欢迎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说洛克比事件的结束证明与的黎波里建立密切的关系是正确的。这是曼德拉在任接待的最后一位来宾。    卡扎菲是从4月中止对的黎波里的制裁以来第一次出访,他将在比勒陀利亚参加曼德拉的接班人姆贝基的就职典礼。    卡扎菲是从卢萨卡来南非的。他昨天在卢萨卡说,他已劝说刚果民主共和国总统卡比拉来赞比亚首都与叛军谈判,签订停火协议。    卡扎菲正在努力组织一个由非洲高级政治家组成的智囊班子帮助解决非洲许多问题,他希望把曼德拉也拉入这个班子。

6. 小布什宣布竞选美国总统

【美联社缅因州肯纳邦克波特6月13日电】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今天说,他的儿子准备步他的后尘入主白宫。他答应“不予干预”。    他在为乔治·W·布什的2000年总统竞选作宣传的拍照会议上说:“我的贡献是让他找到自己的路。”    【美联社艾奥瓦州锡达拉皮兹6月13日电】乔治·W·布什投入了美国总统竞选运动,他声明,他要开创共和党政治的新时期的努力“是不可扭转的”。    这位得克萨斯州州长是到艾奥瓦州来作第一次竞选旅行的。他现年52岁,在得克萨斯州之外不大出名。他担任官职只有4年半,没有丰富的经验来担任全国领导人。    但是,民意测验表明,他大大领先于共和党的其他竞选人,虽然主持民意测验的人说,这得益于人们将小布什和老布什弄混了。

7. 德报披露本·拉丹的藏身之处

【法新社波恩6月13日电】德国《世界报》今天说,美国联邦调查局“十大通缉要犯”之一的本·拉丹“在阿富汗至少有9处隐藏地点或是训练营地”。    该报说,它拥有一份由德国情报机构联邦情报局递交德国政府的有关本·拉丹和他的组织的绝密报告。报告说,这9处地点在“偏远的山区,这个组织的主要训练营地在阿富汗,本·拉丹大部分时间都在坎大哈”。    美国联邦调查局已经悬赏500万美元要求得到能逮捕这名伊斯兰好战分子的线索。

第 3 版

1. 侵略者的自供状

【法国《费加罗报》5月31日文章】题:塞尔维亚:我们进行战争的目的(作者  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韦斯利·克拉克将军)    北约组织的空中打击行动已经进入了第三个月。自3月24日以来,我们正通过系统的、全面的和不停顿的行动致力于削弱米洛舍维奇对权力杠杆的控制和剥夺他长久地维持和控制他的军队的手段。这场打击行动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每天晚上,都有更多的飞机——我们现在投入的飞机数目比刚采取行动时的两倍还要多——出动去进行轰炸,都有更多的目标被击中。这样,我们将继续完成战略和战术方面的目标。    战略目标    从战略方面来说,这次空中打击的目的现在仍然没有变化:这就是要破坏米洛舍维奇所拥有的主导科索沃危机和在那里长久地维持一支藐视任何国际准则而胡作非为的军队的能力。我们正在削弱他对军事机器的控制,这个军事机器是他用来进行种族清洗的工具。    这个机器也包括米洛舍维奇用来控制部署在科索沃的军队和安全部队并向这些部队提供给养的后勤、指挥和通信网络。    它还包括被米洛舍维奇拿来作为动员自己的力量、向塞尔维亚人隐瞒他的部队在科索沃犯下的暴行、压制国际社会对他的政策的谴责和掩盖他的部队遭到的严重失利的工具的所有受到政府控制的新闻媒体。    我们还打击了南斯拉夫的一体化防空体系。现在,我们的飞机可以毫无困难地和连续不断地对米洛舍维奇操纵的用来进行种族清洗的所有力量进行打击。    我们通过对桥梁、公路和铁路枢纽、供应线和军工单位的空袭行动摧毁或是破坏了一些关键的交通线路。    最后,我们还打击了那些指挥和控制中心。没有了这些中心,南斯拉夫军队就不可能完成他们在科索沃的军事行动。我们还打击了那些对米洛舍维奇的战争机器来说至关重要的石油供应和储存设施。    这个打击目标的单子似乎是难以想象的长。然而,由于北约部队的勇敢精神、专业水平和作战能力,我们逐一地对这个单子里的每一个目标进行了打击。    现在,除了一个特殊情况之外,所有横跨多瑙河的桥梁都已被摧毁。通往科索沃的四个大的公路和铁路枢纽已无法再使用。南斯拉夫第一军和第三军的司令部已遭到破坏。40%的军用燃料库已化为灰烬。贝尔格莱德已丧失了其30%的储油能力。别忘了还有最后一个很重要的收获:米洛舍维奇事实上已无法再进行他的宣传了。我们的战略打击正在达到它的目的:米洛舍维奇在领导国家和长久地支撑他在科索沃的军队方面已处于越来越困难的境地。    战术目标    至于我们的战术行动,它要集中打击的正是这些军队,它们是造成科索沃杀戮的元凶。迄今为止,我们已经摧毁了约600门重炮、100来架飞机、部署在塞尔维亚的约75%的地空导弹发射装置和在科索沃的一半左右的弹药库。塞尔维亚人再也没有什么能力来制订和实施空中战术行动了。    塞尔维亚军队已遭到沉重的打击,他们在白天只好躲起来;他们只能在晚上或者趁天气不好的时候才出来行动。他们被迫分散成小股部队,这样他们就容易受到科索沃解放军的袭击。    我们的战术打击行动已经把以往装备得不错、拥有可怕力量的塞尔维亚军队变成了一帮已不再适合执行他们的残忍使命的乌合之众。每天都会传来一些对他们来说不好的消息:士兵开小差、高级军官被解职、将军被软禁等。这是一支在衰落的军队,一支知道自己正在走向失败的军队。    米洛舍维奇迟早是会要在我们提出的要求面前屈服的,只要他一天不这样做,我们对他的打击行动就会继续下去。同他的军队一样,他知道自己已经难以控制局势了。他为什么直到现在仍在坚持呢?只能是他的顽固态度以及他幻想着仍有可能对我们提出的条件进行讨价还价的想法在促使他这样做。他又一次错了。    在非常明确地选定目标和采用适当的打击力量的同时,我们的空袭行动还致力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老百姓造成的伤亡。我们是一个一个地去摧毁那些坦克、卡车和军事装置的。这种作法要求有耐心,有办法……和有时间。它远不是表明我们本质上的虚弱,而是说明我们的打击取得了成功的一个关键标志。他们的车辆一辆接着一辆地被我们准确地击中。我们还会一次接一次地进行这种打击。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飞机共出动了1万多架次,投入了约1.4万车辆,打击了1900个目标。时间每过一天都使我们更接近胜利,而每过一天也使米洛舍维奇更接近失败。    确实也造成了一些老百姓的伤亡,我对这种伤亡感到很惋惜。但如果不是我们仔细地选定我们的目标,如果不是我们有先进的技术和有经验的人才作为依靠的话,那么这种损失就还会大得多。此外,还必须指出,米洛舍维奇也在使用一种可耻和恶毒的战术,他有意地把一些难民送往可能遭到打击的地区,以图达到增加平民死亡人数的目的。    现在,盟军的决心比当初第一天的时候更坚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只会越来越坚定。    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了米洛舍维奇政权的卑鄙,我们只会竭尽全力把这样一些可怕的事物从我们的世界上清除掉。    北约组织的19个成员国以及它们的伙伴——共有40多个国家——知道,科索沃危机涉及到北约组织50年来成功地在捍卫的一些价值,即民主、个人的自由和法律的权威。这些价值还给当今的国际社会带来了鼓舞,我们将努力使这种现象在未来的1000年里继续维持下去。    冲突责任    这场冲突的责任应当完全由米洛舍维奇来承担。是他把痛苦强加给了他的国家和他的人民。米洛舍维奇政权所鼓吹的建立在种族间的仇恨和暴力基础之上的价值是人们所遇到的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遗留下来的东西。在当今的世界上已不再有它们的位置。我们现在打击的是米洛舍维奇和他的政权,而不是塞尔维亚人民。    我们提出的条件是简单的和不能讨价还价的。米洛舍维奇必须停止屠杀。他必须从科索沃撤出他的部队。他必须接受以北约为核心的将负责恢复这个省的安全的国际军事存在。他必须无条件地让所有难民能够返回科索沃并能在那里安全地生活。他还必须努力实施一种建立在朗布依埃计划基础之上的持久的政治解决办法。    米洛舍维奇甚至可以在今天就接受这些条件。只要他继续顽抗下去,北约的飞机就会继续升空去进行那种建立在正义事业基础之上和使用合法手段的空中打击行动。

2. 波黑:战争之后的发展困境

【德国《经济周刊》5月20日一期文章】题:民族之间的敌对情绪阻碍了波黑经济的发展(作者 汉斯·雅各布·金斯堡)    波黑战争结束将近四年后,萨拉热窝的人们不愿意谈论邻国遭轰炸的事情。尽管如此,战争还是使他们遭殃。两万多名塞尔维亚穆族人来到在穆、克两族控制下的波黑西部地区,其中包括1.8万名科索沃难民。几乎同样多的南斯拉夫塞族人逃往经济崩溃的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    鉴于波黑塞族人面临的新困境,高级特派员卡洛斯·韦斯滕多普将在布鲁塞尔催促波黑救援会议,尽管科索沃战争费用昂贵也要履行过去达成的协议(从1996至2000年提供51亿美元)。    在波黑全国,人们看到了这种援助带来的积极成果:街道、桥梁和铁路重新修复,学校和医院大楼的设施要比战前好。人数占统治地位的民族不让其它信仰的同胞回归故里。美国国际开发署负责在穆族占统治地位的萨拉热窝的建设工作。国际开发署发言人凯特·万内特说:“去年我们不得不暂时停止援助,因为根本没有塞族人和克族人重返萨拉热窝。”这不仅是因为老百姓害怕他们过去的敌人。与外国援助者的意愿相反,波黑的政治家也想尽方法招募跟随自己的人、把其他人拒之于自己的领地之外。在援助者的压力下,1999年要在整个波黑开展所谓的12万“少数民族返乡活动”。事实上,今年头两个月返乡的少数民族人数只有2000人。    在战争结束后三年半里,波黑经济几乎没有起色。1997和1998年,私营经济的总投资额为1.6亿美元,这只占国际援助的4.7%。    更令人忧虑的还有,这些投资的3/4是来自外国人,它可能更多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而不是经济上的考虑。可口可乐公司与一家国有酿酒厂组成合资公司,使其重新复活。大众汽车公司在萨拉热窝郊区开设了一家工厂,但在该市的街道上很少看见这家工厂的产品。在萨拉热窝唯一成功的公司似乎是一家给外国人供应物品的运输公司。    莱昂是位获得博士学位的巴尔干问题专家。他对波黑经济今年至少下降1%和人均月收入停滞在350马克左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他说:“原因在政客们身上。对他们来说,政治和经济是一码事,他们都要掌握。”    一位认识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的外国人说:“他是一位和善、有智慧的长者,但是个守旧的人。”伊泽特贝戈维奇与几乎所有波黑高层政治家一样都认为经济是与其它少数民族斗争的权力手段。谁首先实行经济非国有化,本民族的权力就会受到削弱。这阻碍着一切改革。    因此,穆—克联邦中的克族人阻挠达成一项有关经济改革的基本决议。如果实行私有化,那么他们的党就不能从黑塞哥维那的国有企业巧取豪夺了。    波黑不可能成为未来科索沃的、甚或整个巴尔干的样板国家,单从经济方面看便没有可能。充其量从2002年起它会吸引来自德国的怀旧主义者。由于塞、克、穆族人无法在其他事情上达成一致,所以新的国家货币会起名为“可兑换的马克”。

第 4 版

1. 日美欧将统一汽车安全和环保标准

【《日本经济新闻》6月3日报道】日美欧各国政府将着手统一世界上汽车及零部件的安全和环保标准。各国准备签署一项协定,把不同地区的标准和规定统一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对刹车和发生冲撞时汽车的安全性等100多个项目实行统一标准。同时,这些国家还将对尾气排放限制和耗能测定法等实行统一规则,以保护环境。如果能够形成世界标准,开发和制造汽车的成本将会降低,而且,估计随着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使用相同规格的零部件,汽车行业将会加快国际重组的步伐。    新协定的框架是由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制定的。框架中主要规定了关于统一零部件标准的程序。得到1/3以上成员国赞同的项目将作为统一标准的候选项目。    迄今,国际标准都是在欧洲的主导下制定的,日本也向来与欧洲采取一致步调;而此次的世界协定是由美国提议制定的,在日欧作出妥协后达成一致。个别统一标准需要几年时间才能确定下来,但是由于日美欧关于刹车的标准基本相同,所以它已成为第一个候选项目。为防止将来亚洲等发展中国家滥设标准,日美欧打算在今后5年中对10个左右项目制定出世界统一标准。    汽车的安全和环保标准因国家和地区而异的例子很多。具体的标准将在协定生效后制定,但是似乎将出现这种情况:以日美欧最严格的标准作为统一标准,这样,只有美国规定必须安装的气囊就将成为汽车的标准装备。

2. 通用汽车安装“黑匣子”

【美联社华盛顿6月2日电】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已经在它生产的数以10万计的汽车上安装在汽车猛撞时可以收集资料的装置,正如飞机上的黑匣子一样。    医生、工程师和政府官员都说,这种资料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对汽车猛撞的承受程度。通用汽车公司最先进的这种装置(正式称为传感和诊断模件)现在安装在通用汽车公司1999年型的、数以10万计的汽车上。    这家公司说,这种模件几年后将安装在几乎所有的通用汽车公司的汽车上。    这种模件是气囊传感系统的一个部分,它在汽车传感器辨认出猛撞并使气囊引爆之前的几秒钟之内就将资料储存起来。这种资料包括:汽车行驶的速度,驾驶员是否身戴安全带,气囊是什么时候配置的,驾驶员是否使用过制动器。

3. 电子商务革命

【法国《解放报》6月7日文章】题:七个重大变化(作者 维托里奥·菲利皮 吕克·朗普里埃尔 洛朗·莫里亚克)    电子贸易网络的建立使经济的运作变得畅通无阻了。各种变化对企业内部及外部关系都产生了影响。下面是经济领域发生的七个重大变革。    非物质的经济    还在几年前,艺术家如果想录制自己的唱片需要租一间录音室,要有一位录音师,还要有数吨的器材才行。而在这背后,还要有无数的制造商和转包商。今天,只要有一台微型电脑,有一个软件就足够了。这种工艺技术的变化不仅影响到产品制造,还影响到产品销售:由于有了电子贸易网络,一家销售音乐或信息软件的企业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就可以使其销售额增加。在这里,主要的开支项目是科研。    “电脑中间人”    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他新出的一本名为《未来时速》的书里写道:“由于因特网的出现,卖主与买主的交流更加容易了。这个系统可以给前者提供更多关于客户口味及购物习惯的信息,还可以向后者提供更多关于产品与服务的情况。”因特网使用者可以通过自己在网上进行模拟的方法认购公债,管理银行帐户,找工作,为下一次的旅行制定计划等等。    没有中间人吗?实际上,人们利用的是新一代中间人,就像美国一家杂志《商业2.0》所说的那样,上述工作是“由一些人来管理,但却是由电子来制导的”,这家杂志称之为“电脑中间人”。    由于信息的交流如此顺畅,这就迫使各企业要想办法把价格调低。    动态价格    在大西洋彼岸,如果今天人们谈论“动态地确定价格”,这往往指的是将传统的拍卖转移到因特网上去。而随着网络贸易的出现,价格是在全球范围内连续确定的。在eBay这个巨大的电子家庭旧货市场的网址上,每天可以向公众提供200万种产品,这些产品在大部分时间里是在个人之间进行交易的。每样东西都是被出价最高的人买走。另一个网址是priceline.com,它向客户提供的服务是让客户自己确定他们所要机票或旅馆房间的价格。过一会儿,他们会收到回音:或是同意或是拒绝。1998年建立的这家企业证实它每天最多时可售出4300张飞机票。    压缩库存    供货者是通过电脑网络与分销商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可以不断地得到销售情况变化的信息。生产出的产品直接供给各销售网点,而不是进入仓库。有人认为,这种“实时经济使各部门的库存不存在了”。同样,制造过程中供货商之间的库存也被压缩了,因为“一些数字订货机通过因特网可以相互沟通,可以在地球的两端相互发送指令”。    个性化网页    许多网址已经推出了满足客户个人需求的信息网页。有些企业力求使他们提供的产品适合每个客户的口味。例如,人们可以在戴尔计算机制造商的网址上提出自己所要产品的样式。聪明的经销人(他拥有先进的信息程序可以识别用户)根据在网址上已经定购过的书籍或根据曾经选购过同类书籍的购买者的购买行为,甚至可以推断出书(甚至音乐)的类型。在有些电子贸易的网址上,根据客户以前的购物单就可以将他的网上购物车装满。    “病毒式”营销学    这是一种通过口头传播的数字化贸易。杰夫·贝索斯说:“因特网是一个巨大的共鸣箱。”Hotmail电子信件网址之所以能每天吸引多达10万个新用户,这是因为每个使用者都在给它做一种用不着怀疑其可靠性的广告:当你发出一个电子邮件的时候,你的签名就包含了你对已经使用过的这种服务的评价,也包含了你愿意与这个网址保持联系。    吸引注意力    因特网使用者今后的选择余地是极大的,为了吸引因特网使用者的注意,各企业准备向他们推出一些免费上网服务,甚至是免费使用电脑。作为回报,这些企业希望利用广告和电子贸易来弥补损失。    在美国,有些网址,例如Cybergold,如果有因特网使用者愿意在与上述网址的形象有关联的广告前停留一段时间,那么,这些网址甚至可以给这些因特网使用者送礼物或金钱。思科系统法国公司负责人蒂埃里·拉贝说:“在这种新经济中,人们是通过信息系统的质量来衡量一个企业的价值。人们对具体的资产,例如工厂的数量已经不感兴趣了,而是对数字化资产有了兴趣。”他说,在因特网出现之后我们可以向许许多多的人提供非常大量的信息。

4. 美国电信业并购战再起

【美联社纽约6月14日电】奎斯特国际通信公司出人意料地表示愿意出资550亿美元收购美国西部公司和边疆通信公司,以图打破它们与全球有线通信公司合并、建立庞大电信集团的协议。    丹佛的奎斯特国际通信公司是美国第四大长途电话公司。昨天宣布的收购计划如果成功,那么美国西部公司的加入将使奎斯特公司得到西部14个州的部分市内电话市场,而第五大长途电话公司边疆通信公司的加入又将加强奎斯特公司的长途电话业务。    奎斯特公司表示愿意以每股78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西部公司,以每股73美元的价格收购边疆通信公司。如果这两家公司都同意收购计划,奎斯特公司还将把每股的价格提高2美元。奎斯特公司提出的两个收购价都高于全球有线通信公司提出的以每股63美元分别收购这两家公司的价格。    固特异与住友橡胶结盟    【美联社6月14日电】(原电无发报地点)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已与日本的住友橡胶工业公司结盟,从而在十多年来首次击败俄亥俄州的阿克隆公司,成为世界上头号轮胎生产公司。固特异公司将付给住友公司9.36亿美元,买下该公司10%的股权,并帮助它在世界各地建立6家合资企业。住友公司将在今年早些时候达成的一笔价值8800万美元的股票交换交易中获得固特异公司1.4%的股权。住友公司是世界各大市场中“邓禄普”轮胎品牌的拥有者。

5. 全球汽车销售前景暗淡

【英国《卫报》5月20日文章】题:全球汽车销售前景低迷    据经济学家情报社说,全球汽车销售量今后两年内将很有可能下跌,下跌幅度至少为9%,从而使汽车业下一轮兼并的步伐加快,而宝马公司、菲亚特公司和标致公司是欧洲最容易受到企业兼并或接管影响的汽车制造企业。    经济学家情报社说,由于全球过剩的汽车生产能力预计将达到近40%,汽车制造商面临的削减价格和开支、合并或关闭车厂的压力将会进一步增大。    西欧地区面临的这些压力最为严重。西欧汽车市场饱和,长期经济增长率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汽车厂商开支增加,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使汽车销售量远低于去年1400多万辆的最高数字。今后几年内,销售额可能会下降13%。    经济学家情报社的年度报告《世界汽车工业展望》指出,单单在过去的一年中,就发生了数起企业合并,其中有戴姆勒—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合并,韩国的双龙公司和三星公司被大宇公司吞并,现代公司接管起亚公司和亚细亚自动车工业公司,福特公司并进沃尔沃公司以及雷诺公司取得日产自动车公司控股权。报告说,到2005年,通用汽车公司在汽车产量方面仍将稳坐全球汽车业头把交椅,年汽车产量为500万辆。但大众汽车公司将超过福特公司(包括福特公司下属的马自达公司和沃尔沃公司)占据次席,雷诺—日产公司将把菲亚特公司从现在的第五位挤到第七位。    经济学家情报社对英国总体汽车销售的前景持非常悲观的观点。英国去年汽车销售量曾达到近225万辆,但预计2000年英国的汽车销售量将跌至190万辆,以后的时间里只会略有增加。

第 5 版

1. 美军事专家认为 科索沃战争难以评判空中力量的威力

【法新社华盛顿6月10日电】题:空中力量通过首次重大考验,但有关是非功过辩论仍在激烈进行    仅靠空中力量看来有史以来第一次赢得了一场重大冲突的胜利,盟国未遭受任何战斗伤亡。但是,关于空中力量是非功过的辩论不可能通过科索沃战争得出结论。    用世界最强大的军事联盟去对付一支已过时淘汰的苏联时代的军队,冲突呈一边倒对抗态势,因此塞尔维亚在科索沃最终败给北约基本上只是时间问题。    知名的防务问题分析家丹尼尔·古尔说:“我们在用20世纪末的空中力量打击20世纪中叶的空防系统,一想便知二者多么不相称,所以很难据此对未来作出任何结论。”有人质疑:这场战争是否称得上完全是空中力量的胜利。    但是,战争再次证明:空中力量成为美国军事实力的主要力量。因为空中力量使华盛顿能够迅速、准确、远距离地动用武力,从而降低美国人员伤亡。所以空中力量将来仍很可能是美国最受宠的工具,特别是在非重要利益受到威胁的冲突中。    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主任安德鲁·克雷皮内维奇及其他一些人预测:今后会有更强烈的驱动力购置隐形飞机、精确制导导弹、防空区外发射的空对地武器(如“战斧”式巡航导弹)以及无人驾驶飞机,作为美国军事力量的主要成分。    同时,动用地面部队的不利条件也暴露无遗:因担心人员伤亡,部署武装部队行动迟缓、通道问题难以解决、动用“阿帕奇”直升机未奏效。    很多专家强调,科索沃战争的结果远远不足以宣布空中力量完全取胜。波士顿大学军事专家安德鲁·巴切维奇说:“这是空中力量第一次赢得战争胜利,但我认为它不能解决任何争论,部分原因是,这是一次有限的胜利。”    巴切维奇和其他人都指出,空中打击未能制止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攻击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人,未能阻止塞尔维亚清洗少数民族。    巴切维奇认为,空中战争要想奏效的话必然会伤及平民,因而造成令人难受的问题:这种战略是否符合道德标准。他说:“空中力量未除掉米洛舍维奇。空中力量没有给我们带来大部分老百姓认为能持久的和平。”    霍普金斯大学专家埃利奥特·科恩说,即使是空袭毫无疑问的成功之处——盟军一方的零伤亡,也“很可能是极其有害的先例”。

2. 美专家认为美高空导弹防御技术远未成熟

【中央社华盛顿6月10日电】美国“关心社会科学家联盟”指出,美国军方今天在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导弹飞行试验中首次成功拦截目标,并不能证明这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技术已经成熟。    该联盟物理学家赖特说,战区高空防御系统在控制的试验情况下击中目标,“只是评估技术准备的第一步,与证明战区高空防御系统会在军事行动中有效对抗真实世界导弹的第二步相比是相当微不足道的一小步”。    他表示,在试验时效果良好的系统很可能会在战场上无法发挥作用。在1991年海湾战争时用来对抗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赖特指出,在海湾战争之前,“爱国者”系统试验的纪录是17次试验全部成功拦截目标。然而,它在海湾战争期间的表现几乎是零分,主要是因为伊拉克发射的“飞毛腿”导弹的动向并非像试验使用的导弹一样可以预测,而是在下降时分解为多个旋转而下的目标。    这位物理学家说,如果美国投资研发导弹防御,就必须预期敌人会采取简单的措施击败这些防御系统。不幸的是,有能力制造导弹的国家都有简单却有效的方法击败诸如战区高空防御系统。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设计的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旨在击落敌人至少800公里之外发射的攻击导弹。尽管过去的6次飞行试验都已失败,五角大楼仍然对这种耗费不赀而引起争论的导弹防御系统计划深具信心。    美国防部发言人指出,最近一次失败是由于目标导弹发生情况不明的问题,因此在今天以前“战区高空防御导弹从未真正发射过”。五角大楼目前仍继续履行在2007年以前部署此一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    此计划自1992年展开以来已花费大约40亿美元。国会预算局说,在2010年之前美国建造导弹防御系统的成本可能在300亿到600亿美元之间。

3. 国际运动员组织呼吁 重现奥运昔日荣耀

【路透社纽约6月13日电】一个新成立的被称之为“奥林匹克运动员共同荣耀”的运动员组织今天要求国际奥委会“更包容、更民主和更负责任”。    该机构在纽约举行了成立以来的首次研讨会,来自15个国家的80名运动员参加了研讨会。他们包括澳大利亚的游泳名将弗雷泽,加拿大的贝利、美国的三级跳选手班克斯。为期一周的研讨会呼吁国际奥委会进行改革。    在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上夺得4枚金牌和一枚银牌的美国游泳名将内伯说:“我们要的不是一个牌子。我们要保证那个牌子是获得者希望的那种。我们希望奥林匹克运动重现昔日的荣耀和辉煌。”    “奥林匹克运动员共同荣耀”3个月前在加拿大成立,它决心使运动员们的观点为国际奥委会汉城会议所知晓。在这次会议上,国际奥委会将挑选2006年冬奥会的主办城市。    前美国参议员米切尔在主旨发言中说,就对改革的影响而言,运动员处在最有利的地位。“奥林匹克运动员共同荣耀”自称是一个独立的论坛,“致力恢复和保持奥林匹克宪章基本原则所体现的价值观”。    挪威速滑明星、奥运会金牌得主科斯说,是运动员们“走上前台参与决定体育未来的时候了”。他说:“你不要让孩子们再问我们,‘你正在服用什么药’,‘你骗人吗?’”他说,解决服兴奋剂问题和展示公平比赛的作风是运动员们的职责。

第 6 版

1. 再现卓别林 模仿见真功

【香港《南华早报》5月28日报道】题:哑剧演员乐道心声    在香港尖沙咀一家饭店的咖啡厅里,伴着刘德华在耳边的柔情演唱,富有传奇色彩的法国著名哑剧演员马塞尔·马索向我们讲述着他遇到自己心中的偶像查理·卓别林时的情景。    马索说,那是1967年在巴黎的奥利,当时的情景简直让人难以想象。“我很胆小,就像个孩子。卓别林让我又是哭又是笑。他给我很大鼓励。我走了过去,我开始模仿卓别林。”    马索当时带着一名摄像师,但是他禁止摄像师拍照,因为担心卓别林可能以为他会利用这次会面。他说:“我真是个傻瓜。”    一起走了一段后,马索吻吻卓别林的手,和他道别,马索惊奇地发现卓别林哭了。马索说:“他让我又哭又笑。卓别林在无声电影中的表演属于模仿,他因此所受的影响非常大,有声电影流行很长时间后,他仍然拒绝需要说话的角色。”    与之相反,马索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一直在滔滔不绝。他说:“我认为我是模仿艺术方面的毕加索。”    马索回忆说:“我第一次在洛杉矶演出时,整个好莱坞的人都来了。”    马索发现,半个世纪之后,观众仍然对卓别林的艺术形式反应强烈,这让人感到欣慰。他说:“观众没有改变。技术变了,生活变了,但当你踩上一个香蕉皮滑倒时,人们还是会发笑。人们还有希望和梦想,同时也能欣赏一个像堂吉诃德那样在生活中苦苦奋斗的人。”    马索创造的一个最著名的人物叫比普,一个像皮埃罗一样老实厚道的小人物,“但是皮埃罗是一个法国人物,比普是一个世界公民”。这个穿着一件条纹紧身上衣,戴着一顶插着一朵红花的破帽子的小人物是一个孤独的表演者,他用简单的姿势变化创造了一个动人的世界。

2. 耀眼童星夏洛特

【德国《彩色画刊》5月20日一期文章】题:女童星夏洛特    今年刚满12岁的夏洛特·丘奇来自威尔士的加的夫。她曾于圣诞节在梵蒂冈为教皇引吭高歌,也曾在吕克昂戏院为查尔斯王子的50岁生日添歌助兴。她已经出版了一张名为《天使之声》的CD专辑。    在英国,这张唱碟销路非常好:在经典专辑排行榜上雄居榜首,在流行音乐排行榜上仅次于乔治·迈克尔、罗比·威廉斯。迄今为止,这张处女作已经带来了3000万马克收入。    成功的秘密是多方面的。首先她有一个成为神童的愿望并在她身上充分实现,其次夏洛特坦诚、单纯和自然。但最主要的是她拥有一副非常有魔力的嗓子。她有像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女高音部那样银铃般的、柔嫩的童声,又融合了当今凯瑟琳·巴特尔和昔日伊姆加德·泽弗里德那样的圆润甜美。    这位成绩非凡的女童起初十分普通。夏洛特曾是一位热情奔放的学童,特别喜欢“圣女”演唱团体。但她也有自己的幻想:“我曾梦想成为女明星。我甚至想象自己在演出后被摄影记者追逐的景象。我笑得双颊疼痛。我感觉我天生上镜。”    起初她并不喜欢唱歌剧的明星女演员,而喜欢流行歌手惠特尼·休斯顿和雪儿。她说:“我8岁就开始唱她们的歌曲了。当时我的嗓音响亮、有力,但比现在低沉得多。我的姑母认为我必须去上声乐课,否则会毁了我的声带。”她9岁时开始上声乐课。老师把她的声音彻底改变了。她的老师培养了一位女高音歌手。老师要求她唱得柔和些,要用头腔共鸣来歌唱。    一位音乐代理看过夏洛特的录像,认为“实在太美妙了”。她给索尼驻英国分公司的经理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与夏洛特父母签约之后,她的星途起步便完成了。母亲玛丽亚说:“我们不会揠苗助长。如果必要的话,我将全身心地投入到女儿身上。”她父亲詹姆斯说:“现在我虽然与女儿见面的时间不多,但是如果我们见面,她会向我讲述各种稀奇古怪和令人激动的事。现在我们更加有意识地与夏洛特共度时光。”这是一对既和善又平常的父母。希望他们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因为荣誉是一种很厉害的毒药。    图片说明:夏洛特和查尔斯王子在交谈

3. 校园枪杀案发人深思(一)

【美国《新闻周刊》5月10日一期文章】题:利特尔顿悲剧引起的思考:你对自己的孩子了解多少?(作者 巴巴拉·坎特罗威茨 帕特·温格特)    无论他们属于“乔克”派、预备生、“朋克”派,还是“哥特”派、“小丑”派;他们在咖啡厅里或许不会在同一桌就坐,但他们属于同一代人。如今,这批年龄在12至19岁的青少年人数已达到3100万,人口学家预计到2010年将增至3500万;如此迅速的人口膨胀甚至超过了1947至1961年间“婴儿潮”的顶峰时期。从很多方面来说,这些青少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他们是在持续繁荣时期成长起来的,不必像他们的父辈那样为服兵役而提心吊胆;也不必像他们的祖父辈那样因担心全球发生灾难性战争而忧心忡忡。电缆和因特网可以使他们获得近乎取之不尽的信息。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预计都会上大学,尤其是女孩子们拥有前所未有的机会。鉴于有众多女中豪杰作为崇拜和效仿的楷模,她们可以梦想从事各种职业,诸如当职业运动员或进入政界。    然而,1999年美国青少年的这种正面形象颇有点儿像日历中的照片,每个孩子都显得幸福完美。但是在科罗拉多州利特尔顿的悲剧发生之后,这些照片显然还有另外一面,而且要比能在照片上看到的糟糕得多。    在一次又一次的调查中,许多青少年——甚至连那些优等生——都说他们感到越来越孤独,越来越被人疏远;他们无法与父母、老师沟通,有时甚至无法与同学沟通。他们渴望有人指点迷津,可是,如果他们在家里或在学校得不到所需要的东西,就会依附于某个小集团,或沉浸于父母管不着的电脑游戏、电视和电影构成的“宇宙世界”,比比皆是的暴力和色情场面,对孩子们来说已是司空见惯。(一)

4. 毕加索的童年

【埃菲社西班牙马拉加5月28日电】题:毕加索是个体弱多病和讨厌学校的孩子    据今天出版的一本有关毕加索童年时代的家庭珍闻轶事的书籍透露,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童年时代曾是一个体弱多病、讨厌学校的孩子,他喜欢用铅笔勾画所看到的一切。    这本书名为《童年时代的毕加索》,作者是记者安达卢斯·佩德罗·路易斯·戈麦斯,讲述了这位艺术大师幼年的生活。    这本书讲述了年幼的毕加索体弱多病的情况和对学校的厌倦。据其母玛丽亚·弗朗西斯卡·毕加索透露,毕加索断断续续说出的第一个词是铅笔,意思是让家人给他一支铅笔,好把他所看到的一切画出来。    据书中记载:“毕加索喜欢用剪刀把家中的所有的纸张都裁开,折成花朵、小动物、纸娃娃……折好后,就在阴凉处玩耍。”    书中还透露说,在毕加索的童年时代,女人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他是在女人的包围中长大的,所以他从内心敬仰和热爱他的母亲、姐姐和两个姨母。    毕加索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画画,“对毕加索来说,本子和纸张只有在画画和折纸时才有用处……除此之外,这些东西对他毫无用处”。    小毕加索喜欢同表姐妹们玩耍,“具有感情不外露的性格”。在毕加索14岁的幼小心灵中“就迸发出了爱情的火花”,感觉到了“其表妹之一卡门·布拉斯科·阿拉尔孔对他产生的特殊的吸引力”。    这本书讲述了他迁往加利西亚城市拉科鲁尼亚的情况。因不能适应当地的生活,随后他又迁往巴塞罗那。他“完全适应了那里的一切”,彻底离开了他一直思念的马拉加。    该书指出:“毕加索曾说过,佛朗哥死后,我将返回马拉加,在我出生的城市建立一座永久性的博物馆,展出我的部分作品。”    这位艺术大师没有返回马拉加,但国王夫妇去年亲自出席了毕加索故居开放的剪彩仪式。当时,索菲娅王后手中拿着当时仅有的一册样书《童年时代的毕加索》。    这位王后当时说,“遗憾的是”这本书仅有一册。一年之后,这本书终于出版了,使读者深入了解了毕加索的童年时代。同时,这本书还是一本慈善之书,因为应王后的要求,这本书的所有销售收入将全部用于救济穷人。

第 7 版

1. 问:为什么不同动物粪便的形状也不同?(45)

答:动物粪便的形状是由它所吃的食物、它的直肠肌肉和肠道系统决定的。    高碳水化合物/高纤维含量的食物会使粪便变得松散(就像马粪)。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会使粪便非常紧密,因为蛋白质在被消化系统分解后不会留下多少需要排泄的物质。    动物的直肠肌肉会挤压粪便以使之排出体外。这会使粪便的末端成为尖角形状(如人类的粪便)。    营养物质在肠道系统中移动的速度取决于动物的新陈代谢。如果这种动物一直在不断地分解少量的营养物质,那么它的粪便很有可能既短又紧密(如啮齿类动物的粪便)。(45)    (因特网Science Whatzit网站文章)

2. 埃及西部发现大量木乃伊

【(因特网)福克斯新闻网站6月13日报道】穆罕默德·阿亚迪6年来一直在沙子和碎石中发掘和考察很久以前生活在埃及西部沙漠中居民们的坟墓。    在距拜哈里耶绿洲的拜维提镇三英里的地方,他考察了成排成堆的2000年前的木乃伊,考察完后他再把这些坟墓合上。目前,他开挖一些希腊—罗马坟墓,这是106座希腊—罗马坟墓的一部分。    阿亚迪是这个墓葬遗址的首席文物检查员,他说:“每个墓室中都装满了木乃伊。”    工作人员揭开保护着第54号坟墓的塑料布,露出一些木乃伊,既有精心入殓的,也有简单包裹的。    目前还不清楚在这个4英里长的狭长沙漠地带里埋葬着多少木乃伊,人们的估计是5000到1万多具。考古队的队长扎希·哈瓦斯说,考古学家在几个月来发掘的4座坟墓中已找到了105具木乃伊。“这次发现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日常生活”。    阿亚迪吹开一个木乃伊盒上的细沙,显露出一张精雕细凿的男性面孔。他说:“这是一个富裕的家庭,因为在木乃伊的胸部周围有饰品,脸部有珠宝。”    阿亚迪说,这名男子胸部的绘画表明他有4个儿子,他也许是位运动员。他妻子的木乃伊也装在一个精心绘制的木乃伊盒中,安放在旁边的一个墓室里。这座25英尺长、10英尺宽的家族坟墓共开凿了7个墓室,埋有29具尸体。    在坟墓的另一头有4具简单包裹在亚麻布中的木乃伊。阿亚迪说,这些是一家人,但是显然没有其他人富有。    西部沙漠中的绿洲在希腊—罗马时代曾繁盛过。离新发掘的墓地2英里远的地方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庙宇,是那个时代修建的很多座绿洲庙宇之一。    图片说明1:西部沙漠坟墓里新近出土的希腊—罗马时代木乃伊    图片说明2:装木乃伊的木乃伊盒(路透社)

3. 银行业举行“清虫”国际演习

【路透社法兰克福6月12日电】今天,19个国家的银行模拟了2000年交易的第一天,以测试它们的计算机是否清除了“千年虫”。    德国银行副行长和计算机2000年问题专家格哈德·辛格说:“迄今为止一切顺利。”    这次全球范围的演习至少包括190家银行,其目的是确保时钟在通过1999年12月31日到达2000年时,无论发生什么意外,世界各地的国际支付系统中枢都将能够正常运行。这次测试旨在检验计算机的升级工作——为此银行投入了数以十亿计的美元——是不是能够被参与国际交易的另外一方交易人的计算机“明白”。    德国银行的辛格和商业银行的计算机千年问题专家德特勒夫·基希纳说,他们已测试了自己的金融信息和票据交换系统,这些系统都能正常工作。    在模拟的环境中,今天变成了2000年1月3日(星期一),而6月13日则变成了1月4日(星期二)。    在美国,发起这次测试的纽约票据交换所报告说,处理帐务结算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纽约票据交换所以及德国和其他国家的大型银行此前已在各自的国家内进行过广泛的模拟测试,但这次周末的测试是第一次国际演习。

4. 用DNA编码传递信息

【路透社伦敦6月9日电】美国西奈山医学院的科学家卡特·班克罗夫特和他领导的小组发明了用人体DNA编码传递机密信息的新技术。科学家们指出,这项技术虽然在谍报工作中并不一定真正有用,但它却显示了DNA在信息编码上的应用潜力。    科学家们在实验中用DNA对一条内容为“6月6日入侵:诺曼底”的信息进行了编码,并将包含该信息的普通信件写上自己的地址寄出。信件最后成功地通过了美国邮政部门的严格安全检查,而且科学家在收信后也顺利地将这条信息译出。    这一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    完整的人体基因组DNA大约由30亿个核苷酸组成,包含的信息量在120亿比特左右,为需要传递的信息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藏身之所”。

5. 印度洋:蓝天碧海难寻

【(因特网)美国有线新闻电视公司6月9日报道】参加印度洋考察的国际科学家小组在提交的报告中,证实了印度洋上空存在大范围空气污染的状况。    此项耗资2500万美元的印度洋考察的目的是调查被称作“浮质”的微小污染颗粒是如何在大气层中传播、又是如何影响气候变化的。    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的拉马纳坦博士说,科学家小组对他们从今年2月初到3月末进行的现场考察中所看到的大气污染程度感到震惊。这个致密的污染层是由来自千里之外、甚至更远距离的污染物形成的。    科学家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一个致密的褐色烟雾污染层,位于从洋面到海拔1至3公里高度的范围内。在为期6周的考察中,这个烟雾污染层几乎一直覆盖着印度洋的大部分地区。污染层涉及的区域大致相当于美国大陆的面积,包括印度洋北部的大部地区(包括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在内),还溢入赤道附近的印度洋区域,直至赤道以南大约5度的范围内。    这一污染层中的“浮质”颗粒直径通常不到几微米,主要由煤烟、硫化物、氮化物、有机物颗粒、烟灰及矿物质灰尘组成,它常常使印度洋这一海域的能见距离降低到不足10公里。此外,烟雾污染层中还含有相当高浓度的气体,包括一氧化碳、各种有机化合物和二氧化硫气体,而这为该烟雾层是由污染而形成的提供了证明。

第 8 版

1. 日报评中国的“英才教育”

【《日本经济新闻》6月13日报道】题:尖端人才不断流向美国——中国“超常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即将迎来考试季节的中国,英才教育的是是非非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早在大约20年前,一些大学和六年制中学就开始为具有潜力的优秀学生设立专门的班级,实施“超常教育”。当时的“神童”如今正陆续进入社会各行各业,许多人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物理、化学等领域成为著名的学者和事业有成的经营者。但是,这部分人现在大多在美国。英才教育究竟是对还是错?国家对此似乎也没有一个定论。    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北京第八中学,1997年入学的少儿班教室正沉浸在热烈而紧张的气氛当中。约30名学生大部分都是11岁,他们所学的化学课程相当于日本高中的水平。学生们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显得精神抖擞。这些学生将在两年后升入大学。    八中自1985年开设少儿班以来,如今已输送了5届毕业生,其中98%的学生都进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大学”,学的几乎全部都是理工科。中国力争使科技竞争力在2010年以前进入世界前十位,因而对神童们也寄予了很大希望。    然而,与这种期待相反的是,神童们大学毕业后,像约好了似的,一个个都前往美国。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徐海迅说:“在大约30名同学当中,而今留在国内的只有我和其他两位同学。去年,毕业10周年庆祝活动是在美国举行的。”    中国的“超常教育”最初是为在普通教育中“吃不饱”的儿童而开设的。但是,1995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詹正茂认为:“与学习期间不同,进入社会以后,周围的环境使你难以获得很快提升的机会。”他说:“在中国企业工作,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才能得到重要的职位。”詹正茂现在一边在北京大学的经营学校学习,一边担任该学校经营的咨询公司的总经理助理,他准备在近期去美国留学。对于国家来说,下一个需要解决的课题,是如何为神童们创造一个能够让他们充分施展才华的环境。

2. 踏勘郑和下西洋足迹(一)

【美国《纽约时报杂志》6月6日一期文章】题:郑和的足迹(记者  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    原编者按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几十年前,中国明朝永乐年间三保太监郑和就曾率领2.8万人和300艘大船组成的船队进行远洋。这支船队最远到达东非海岸,因此郑和很有可能去过美洲,但为什么是哥伦布而不是郑和发现了新大陆?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当我开始研究郑和时,我从没想到我会沿着他走过的路,去非洲寻找他的船队在那里留下的痕迹。后来我偶然听说,在肯尼亚北方巴狄岛上的一些人可能是中国古代遇难船只幸存者的后裔,这引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第一次我是在一本学术杂志上看到这种说法;几年前,我在同一位肯尼亚人聊天时又听到这种说法;最近在阅读美国女作家路易丝·雷瓦西1994年出版的《当中国称霸海上时》看到她也这么说,而且她还说她曾在肯尼亚见到这些中国后裔。再也压抑不住的好奇心促使我决定前去巴狄岛探个究竟。    我在肯尼亚拉穆市雇了一艘船和一名斯瓦希里语翻译前往巴狄岛。当我们的小船在黎明的海上颠簸时,我看见了这个小岛的轮廓,它好像还停留在15世纪,浓密的红树林一望无际。我没有看见一根天线、一幢建筑,甚至一条小道,更不用说电力了。    后来我了解到因为交通不便,这里人迹罕至。在20世纪的今天,巴狄岛基本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最初走访的几个村落令我失望,因为虽然我见到一些浅色皮肤、头发较直的人,但从外表看他们更像阿拉伯人,而不是中国人。直到在较远的Chundwa和Faza两个村里,我才看到令人兴奋的景象,那里人们的眼睛、头发和外貌的确有华裔祖先留下的特征。    我惊喜地问其中一个人:“你知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吗?很久以前,是不是有一批外国船员在这里定居?”伴着一连串的耸肩动作,他回答道:“我从没听说过这些事,你最好去问老人们。”但在问了几位年迈的男人和妇女后,我还是没有得到答案。    最后,几位村民将我带到最年长的村民、自称已经121岁的老人布瓦纳面前。这位留着长发长须的瘦弱老人缓缓地对我说:“我是从我爷爷那里知道这些事的,因为他负责将我们部族的历史传下去。(一)

3. 日报评中国展开频繁外交活动

【日本《产经新闻》6月11日述评】题:中国为取得周边国家支持频繁开展外交活动(记者山本秀也发自北京)    由于北约误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中国受到了人们的注目,但是在解决科索沃争端问题上,中国并没有发挥主体作用,因此它对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越来越不满,其结果促使中国开展频繁的外交活动以对付这种局面。    中国迄今一直主张,北约停止空袭、尊重南斯拉夫主权及确保其领土完整是和平解决科索沃问题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南斯拉夫接受了北约提出的和平条件,北约也同意停止空袭,中国只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案等纸面上发挥影响力了。    最令中国扫兴的是,科索沃争端最终以南斯拉夫政府屈服于北约的空袭的方式拉上了帷幕。中国在此之前极力向国内宣传“南斯拉夫是正义的”,而今后它将不得不向国内强调与之立场接近的俄罗斯的调停成果等。    中国国防大学的外国军事问题专家王俊义在11日出版的《环球时报》上写道,南斯拉夫的抗战引发了北约内部的分歧,他强调说,南斯拉夫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尽管如此,王俊义也指出,国际社会并没有对北约进行足以迫使北约停止空袭的猛烈抨击,而南斯拉夫却在空袭中蒙受了2000亿美元的损失,南斯拉夫方面的估计出现了重大失误。不过,无疑中国方面对可以说是一极统治的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不满和危机感。北约越过过去一直维护了中国国际地位的联合国安理会行使武力,并最终取得成效,也使中国的这种危机感日趋加深。    主张“多极化”的中国现在除了迅速与俄罗斯接近外,还正频繁地与北朝鲜、缅甸和吉尔吉斯斯坦等许多亚洲国家展开首脑级和部长级外交接触。从长期来看,这是试图阻止美国的军事存在扩大到中国周边地区;但从短期来看,可以认为,这是为了在即将于7月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等地区安全方面的磋商中,争取更多的国家支持中国的立场。

4. 李登辉吹捧美日防卫合作新指针

【中央社台北6月12日电】李登辉总统今天首度表示,美、日“防卫合作新指针”对亚太安定具有正面意义,他并强调,台湾在美、日、两岸以及亚太安全架构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台海的和平与安定,关系着西太平洋国际航道的安全与亚太经济发展的前景。    《自由时报》与台北驻日本经济文化代表处,今天在台湾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共同主办“亚洲安全保障与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学者专家共同研讨,李总统特颁书面贺词,由总统府秘书长黄昆辉在会中代为宣读。    李总统在书面致词中指出,美、日两国未来关系的发展,无疑是亚洲安全的基石,李总统指出,美、日两国在1998年秋天所修订的“防卫合作指针”及日本国会最近所通过的“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相关法案,对亚太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美、日防卫合作的加强,除了确认美国在亚太地区前进部署的必要性外,也提醒了日本应该在亚太安全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美、日之间以“事态”概念来界定“周边有事”的做法,除了对维持和平的范围作出更有弹性解释外,也强化美、日两国在面对日本周边紧急事态发生时的应变能力,这些做法对亚太安定而言,都是具有正面意义。

5. 美报报道美国计算机出口控制放宽有望 美商对未考虑放宽对华出口限制不满

【美国《洛杉矶时报》6月8日报道】题:计算机出口条例放宽有望(记者彼得·戈瑟兰发自华盛顿)    克林顿政府正准备放宽对100多个国家的大功率计算机的出口控制。仅在两周前,美国国会的一个委员会指责政府粗心大意,允许向中国出售这种计算机。    政府人士昨天说,商务部已建议放宽对亚洲、拉丁美洲、中欧和东欧大多数国家的出口限制。另外,对最近加入北约的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共和国的所有出口限制实际上都大有可能取消。    不过,政府不会放宽对中国等近50个国家的限制,此举看上去肯定会惹火美国的计算机制造商。    人们几乎肯定会把政府打算放宽某些出口控制看作是对考克斯委员会的一记耳光。该委员会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获得了美国制造的计算机,其功率之大足以用于武器设计及其它军事目的。    如果白宫坚持放宽控制,这将是政府第三次采取这种措施。政府官员们和大量独立分析家们争辩说,美国是被迫采取行动的,因为美国以外出售这种大功率计算机的国家越来越多。    工业界负责人几乎肯定不会对政府最近提出的放宽控制的建议感到满意,因为政府没有制订放宽对中国的出口限制的计划。美国计算机制造商一向把中国视为他们的下一个巨大市场。    美国工业界负责人估计,在明年的大功率计算机销售额中,近20亿美元可能是从中国市场赚取的。如果美国制造商们向中国出售的计算机的功率不得超过最低速度,中国就会从外国市场上购买这种产品。    工业界希望华盛顿放宽对中国的用于军事目的的计算机的出口限制,也就是把计算机的理论运算每秒20亿次放宽到每秒120亿次。    工业界负责人说,在前不久举行的会议上,政府表明它不会在今年年底之前采取行动。

6. 台称「金援外交」在东欧将有突破

【台湾《中国时报》6月10日报道】题:金援计划附加价值 我积极拓展东欧外交    据转述,外交部长胡志强昨天向朝野立委报告时指出,3亿美金的巴尔干半岛援助计划将使我国在东欧地区的外交工作有所突破,并争取参与或加入新的国际组织。据指出,继马其顿之后,目前我正在积极接触包括捷克等3个东欧国家,且已有三至五个国际组织可望成为我金援管道,其中包括国际红十字会、世界观察研究所等。    胡志强昨天在外交部向朝野立委说明3亿美金的巴尔干半岛援助计划内容,并强调该计划将为我国带来很多外交效益,包括由于中共的影响性降低,我国将可藉之与北约组织国家多边进行对话,发展外交关系,更将因此增加我国与东欧国家的交往机会。    胡志强说,3亿美金对他来讲也是一个大数字,政府迁台以来没有这么大的援外数字,这笔钱3年之内花不完。要花完,“最快3年,5年、7年也不一定。”    他指出,李总统7日下午的宣示是第一步,目前已得到国际回响,达到很好的效果;下一步是执行。    另外,党政高层人士透露,近期在外交上可能有喜讯。

7. 日本前防卫厅长官在台信口雌黄

【中央社台北6月12日电】日本前防卫厅长官玉泽德一郎今天指出,台湾安全一旦遭受威胁,只要台湾不宣布独立,美国会依“与台湾关系法”采取必要行动。他并指出,科索沃的例子对台湾有正面意义,联合国可依人权决议案,对中共犯台侵犯台湾人权采取制裁行动。    玉泽德一郎今天在《自由时报》与台北驻日经济文化代表处共同主办的“亚洲安全保障与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中,以《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与两岸关系》为题发表专题演讲,他指出,两岸关系如果用武力解决是最糟的情况,美国和日本会尽量避免此一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