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07-17

第 1 版

1. 美国已形成新的对外政策总战略

美高级研究员撰文指出,这项“开明的总战略”被称为“建设性接触”,它可以分为“促使开放”、“加以约束”和“联为一体”三个组成部分    【美国《洛杉矶时报》7月12日文章】题:新的总战略利用崇高的和物质的愿望(作者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政治学教授、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约翰·伊肯伯里)    克林顿总统访华期间的真正新闻被淹没在媒体对白宫一系列巡回访问的洋洋洒洒的报道中了。这一被淹没的新闻是个好消息:本届政府已慢慢地、但却是肯定无疑地为美国制定了一项冷战后的对外政策。这项战略就是,同那些具有积极的发展势头、有可能采取不友好态度的国家进行接触,把它们纳入以美国为中心、以自由市场、法治、负责任的政府以及多边机构为特点的体系之中。这种对世界上的麻烦地点加以驯服和改造的方针能否行之有效,还在未定之天──人们对这个方针是存有重大争论的──但它却是一项总战略。    多年来,提出批评的人一直抱怨说,美国的对外政策在冷战后的世界上无一定之规,没有什么战略或理性可言。美国实行了40年的总战略遏制已随着冷战的结束而结束,使美国失去了前后一致的观点。但是,克林顿的班子在一年来几乎不停顿地出访之后,现已竖起一个硕大的告示牌,用粗体写下了他们的看法。美国将与“历史的力量”合作,逐步把中国、俄罗斯、北朝鲜乃至古巴等国家纳入名副其实的民主资本主义秩序的经济和体制结构中来。    这项战略有时被称作“建设性接触”,但把它叫做美国“开明的总战略”可能更为恰当。它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传统的一部分,至少从伍德罗·威尔逊任总统以来一直是这样。这项战略是围绕着接触方针的三个组成部分制定的:“促使开放”、“加以约束”和“联为一体”。    “促使开放”是指把贸易和投资、文化交流以及跨国社会的巨大力量注入中央集权政体的封闭的统治阶层。克林顿去年10月曾作过这样的解释:“这些联系本身会带去强大的变革力量。电脑和因特网、传真机和复印机、调制解调器和卫星,这些东西全都能增加同人员、思想和中国疆界以外的世界的接触。”    不妨把这称作“战略上的相互依赖”。其本意是在有关的经济和社会实体之内建立起一些能鼓励政治多元化和削弱一党铁拳统治的富裕的自治王国。扩大贸易和投资还能在封闭的社会内造成一些新的、比较敢讲话的“既得利益”集团。它们会愿意同外界保持持续而稳定的关系。    “加以约束”是指鼓励有关国家参与世界贸易组织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国际机构的活动。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那些国家的上层人士能遵守作为地区和全球机构成员所承担的义务,按照人们对这些机构的成员所抱有的期望行事。获得这些机构的成员资格是有政治条件的,这些政治条件本身就能发挥作用。不过,人们还期望,一旦有关国家加入了某个机构,它们的政府官员就会慢慢地变得合群起来,接受该机构的原则和准则。行为标准也就随之建立起来。即便一个政府只是言不由衷地接受这些原则,就像勃列日涅夫签署1975年的赫尔辛基文件那样,这些原则对于各国政府和民间活动分子来说也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那位苏联领导人本来无意遵守那项人权宣言,但他在文件上签的字变成了世界人权运动的一个聚焦点。后来,戈尔巴乔夫身边的许多顾问也受到了来自国际机构和进步跨国运动的“新思维”的影响。正是因为当年没有对苏联上层人士实行“遏制”,对外政策的新原则和新观念才得以在苏联官员中扎根。    “联为一体”是指在有可能成为敌人的国家之间建立正式的制度上的联系,从而减少促使一国同另一国竞争的因素。这是一项开明的总战略中保障安全的组成部分。它起源于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在战后的法德关系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对一个可能成为战略对手的国家采取的对策不是结成一个反对它的抗衡联盟,而是邀请这个构成威胁的国家加入共同安全联盟。采取这种把各国联在一起的办法可以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对未来的稳定关系的期望可以减轻安全方面的窘境,这种窘境会促使各国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进行军备竞赛以及展开危险的战略争夺。    克林顿的总构想也许是有缺陷的。它或许更多地依赖于“历史力量”来促使中国、俄罗斯和其它正在变化中的国家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放任历史最终将促使它们发展的方向发展。威尔逊碰到这样一个问题:他曾经期待一场民主革命席卷欧洲。可是,1917年证明只是一个高水位,而不是一个不断上升的浪潮的开始。保守的联盟在战后的英国和法国又东山再起。俄罗斯的布尔什维克党证明根本不是民主的。这项战略也没有处理好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军事扩张的修正主义国家的问题。然而,中国和俄罗斯,以及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不是这种意义上的修正主义国家。    那么,还有其它办法吗?从历史上看,美国另外两项重大战略就是所谓的孤立理论和遏制理论。这两项理论都是不可行的。在进行冷战40年之后,许多观察家将外交政策战略和看法等同于遏制理论是可以理解的。它具有简单性,从而更容易向公众兜售,更容易组织政府的策划工作。但是,美国现在有了一项不同的总战略,其理性上的严肃和一致程度堪同遏制理论相媲美,即便在执行起来时可能会引起更大混乱。克林顿的中国之行最终使得这一战略让人看得更加清楚,如果人们加以注意的话。

2. 小渊惠三有望成为自民党新总裁

【日本《读卖新闻》7月16日报道】自民党遴选桥本首相(自民党总裁)辞职后的新总裁的活动,由于党内原来各派和集团统一了意见以及旧渡边派内出现支持旧小渊派决定推荐的该派会长小渊等动向,到15日为止,党内的大势已经倾向支持小渊惠三。但是,党内年轻的议员反对小渊的气氛很浓,旧三?派在研究推荐总务会长森喜朗或厚生相小泉纯一郎,另外前总裁河野洋平也有意竞选总裁。小渊惠三已经将原定16日宣布竞选总裁的日期推迟到17日以后。估计今后围绕着小渊惠三担任总裁的问题,会进行复杂的讨价还价。    其次,旧渡边派的中尾荣一、关谷胜嗣和山崎拓15日通过个别交谈一致同意推举小渊为下届总裁。中尾向记者说:“(推举小渊)是自然趋势。小渊是强有力的候选人。”    研究单独推举候选人的旧三?派内部也出现了主张慎重从事的意见。    旧宫泽派的卫藤征十郎等支持河野洋平的一伙人,15日断断续续地举行集会,劝说河野洋平出马竞选总裁,并着手征集推举河野所需要的20名推荐人。河野洋平当天晚上对记者说:“现在谈论由谁来担任(下届总裁)还为时尚早。必须认真总结参议院选举。”    另一方面,旧宫泽派的领导干部征询了年轻议员的意见。年轻议员说:“不要受到旧派系的约束,还是自主投票为好。”不过,这个派系内也在以领导干部为中心正形成支持小渊惠三的形势。

3. 俄共坚持要弹劾总统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7月15日电】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今天说,共产党人虽然昨天参加了叶利钦总统同议会党团领导人的会晤,但并没有改变俄共议会党团要求弹劾国家元首的立场。    他说,新闻界对会晤作了歪曲的解释,把它说成是某种和解的举动。    久加诺夫说,俄共今后将不再参加同执行权力机关举行的“圆桌会议”。    这样做的原因是,总统方面的代表向新闻界歪曲了国家元首同杜马党团领导人昨天的会晤。

4. 印尼总统谴责针对华人的暴力行径

【法新社雅加达7月15日电】印度尼西亚总统哈比比今天谴责了在5月份发生的暴乱中对印尼华人的暴力行径和轮奸行为。    哈比比在一份书面声明中说:“我代表政府和国家谴责在几个地方的暴乱中发生的许多暴力事件,其中包括对妇女实施的暴力行为。”    在这份声明中,哈比比说,他的政府在保护其公民方面将预先采取主动措施。    总统府的一位人士说,发表声明前,哈比比总统在总统府会见了来自22个妇女团体的代表。    哈比比说:“我宣布,政府将主动地为所有公民提供安全保障,以避免类似的不人道行为再次发生。”

5. 金大中要求朝为“挑衅行为”道歉

【法新社汉城7月15日电】韩国总统金大中今天为他与北朝鲜和解的政策辩护,同时又发誓要敦促平壤对近期的渗透事件作出公开道歉。    韩国还威胁说,如果北朝鲜不停止对汉城的“挑衅行为”,它将采取“严厉措施”。韩国还呼吁国际社会进行合作,敦促北朝鲜停止敌意活动。    金大中总统在一次安全会议上说:“北韩的挑衅行为显然违反了停战协议和南北基本协议书。”他说:“我们将向北韩施加重压,要求其道歉和作出不再重犯的承诺。”

6. 美众院一小组委员会批准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拨款三十四亿美元

不过这个小组委员会十五日拒绝考虑白宫寻求的另外一百四十五亿美元的拨款。(法新社)

7. 伊朗总统提名新内政部长

哈塔米十五日在给议长的信中推荐主管法律和议会事务的副总统穆萨维—拉里代替上月被议会解职的原部长。(法新社)

8. 俄杜马主席呼吁停止对白俄进行国际讹诈

谢列兹尼奥夫十五日说,白俄罗斯领导人在“鸫鸟”外交别墅问题上的所作所为,没有违反日内瓦公约。(俄塔社)

9. 美参院调查人员抨击洛特反华言论

【路透社华盛顿7月15日电】负责调查可能向中国转让机密技术的参议院小组委员会的民主党人,今天指责参议院共和党领导人特伦特·洛特过于匆促地做出调查结论。    民主党参议员鲍勃·格雷厄姆说:“我真不知道他的许多结论都有什么事实根据。”    从14日以来,洛特一直是民主党人猛烈攻击的对象,因为洛特指责白宫制定的政策旨在保护中国和美国公司免受美国根据扩散武器的法律实行的制裁。    密歇根州民主党参议员卡尔·莱文(他参加参议院负责调查这个问题的4个委员会中的3个)说:“就我所知,参议院负责调查这些指控的委员会中没有一个得出这些结论。”    亚拉巴马州共和党人、委员会主席理查德·谢尔比说,洛特可以为自己辩解,但是调查委员会将“根据事实办事,而不考虑党派斗争”。

10. 美参院通过放松制裁印巴的议案

【路透社华盛顿7月15日电】美国参议院今天批准一项议案。根据该项议案,克林顿总统将有权在长达一年之内暂不执行对印度和巴基斯坦实行的大多数制裁措施。    堪萨斯州共和党参议员萨姆·布朗巴克和帕特·罗伯茨提出的修正案经过口头表决获得一致通过,并附加到旨在向农业计划提供经费的内容较广泛的立法中。昨天,国会给予了食品出口以特许权。    根据该议案,克林顿将有权在长达一年之内暂不执行由于新德里和伊斯兰堡今年进行的挑衅性核试验而对它们实行的大多数制裁措施。    【法新社伊斯兰堡7月15日电】巴基斯坦今天对克林顿政府决定要求国会同意放宽对巴基斯坦和印度的经济制裁表示欢迎。    巴基斯坦外交部的一位发言人说,这是一个“理应最终走向取消所有制裁的积极步骤”。

11. 阿拉法特感谢中国支持中东和平

【法新社北京7月15日电】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今天盛赞他与中国高层领导人举行的会谈,并感谢北京长期以来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支持。    阿拉法特在结束对北京为期三天的访问时对记者说:“我同整个中国领导层举行了非常重要的会谈。我感受到的是对巴勒斯坦人民和巴勒斯坦事业的大力支持。”他称赞中国“在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美联社伊斯兰堡7月15日电】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今天在从中国返国的途中抵达伊斯兰堡,表示愿意调解巴基斯坦和其敌对邻国印度之间的关系。

12. 印尼反对东盟放弃互不干涉原则

【美联社雅加达7月15日电】有人呼吁东盟放弃其不干涉成员国内部事务这一根本原则,印度尼西亚对此持反对态度。    印尼官方的安塔拉通讯社今天报道说,印尼外长阿拉塔斯警告不要作出任何改变,并说东盟的互不干涉政策是一项基本原则。    菲律宾外长西亚松本月在马尼拉曾说,东盟外长有可能着手“对东盟政策作重大改变,从互不干涉转向更加积极的灵活参与政策”。    【法新社曼谷7月15日电】据一位缅甸军政府官员说,缅甸对自己成为东盟成员国感到满意,但不能容忍该地区伙伴国的批评。    这位官员在一项声明中说,缅甸加入东盟对东盟组织和这个军人统治的国家都有好处。    声明说:“增进与东盟伙伴国的密切关系将促进我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进程,并帮助我们赶上东盟目前所独有的快速增长和发展的步伐。”

13. 以巴冲突造成三十五名巴勒斯坦人受伤

十五日在伯利恒附近发生冲突的原因是以军士兵没收了大约两百只在军事禁区放牧的巴勒斯坦绵羊。(法新社)

14. 两年来首架包机从美国直飞古巴

这架波音—七六七飞机十五日把二百零三名旅客送到哈瓦那。(美联社)

15. 俄安全局长访问以色列

以色列媒体十五日透露,科瓦廖夫与以方着重讨论了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问题。(俄塔社)

16. 印内阁通过反腐败法案

据印报托十五日报道,该法案将使反腐败官员有权对包括总理在内的所有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提出指控。(美联社)

第 2 版

1. 俄罗斯寡头集团企图操纵政权

【俄罗斯《消息报》7月9日文章】题:反对总统的“寡头们”(作者 俄罗斯政治研究所所长谢尔盖·马尔科夫)    叶利钦已经决定:如果健康状况允许,就参加下个任期的竞选。但是这个决定没有引起大部分俄罗斯权威集团的热情。在所谓寡头集团那里更是这样。现在,寡头们为什么反对叶利钦呢?因为他们认为叶利钦政权是累赘。    寡头集团的政治领导人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认为,2000年叶利钦“不会当选”。显然,叶利钦的健康状况和他耐受竞选活动的能力在这些年里都没有改善。在叶利钦的反对者当中,根本不接受他政策的人数增加了:50%的选民说,今天他们不会投叶利钦的票。还有一些人认为,叶利钦实在是老了,他还有病。    对于大型工商业人士来说,叶利钦是一个自主性极强的人,不愿接受监督,行为难以预料。撤换切尔诺梅尔金并建立了以不依从大金融家的技术治国论者为主的基里延科新政府就是叶利钦不接受监督的一个证明。    别列佐夫斯基的话表达了俄罗斯工商业人士希望有一个自己的总统的愿望。他说,俄罗斯需要一个“廉价的”总统,也就是一个能很好地执行权势集团意志的总统。这就是说,寡头们需要一个能驾驭的总统。寡头们希望政府是一个能接受监督的政府,只要政府服从克里姆林宫而不是大公司,寡头们就将同任何这样的政府斗争到底。    这就是2000年同1996年的原则性差别。1996年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保证连续性和保证不出现后退的总统。现在,他们需要的是整个政权。他们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利益所在:结束私有化,希望现在的工商业领袖们能加强自己的地位,不让西方工商业在俄罗斯经济中占统治地位,保障自己的政治地位和资产不动摇,保证克里姆林宫方针的可预料性。现在,寡头们不希望克里姆林宫有一个专横的和不可预料的总统,他们希望有一个自己能控制的总统。因此,他们不希望卢日科夫进入克里姆林宫。在现有的人中能担任此种角色的有切尔诺梅尔金,他可能最合适,其次还有亚夫林斯基,甚至列别德。    决心已定。由寡头们控制的新闻媒介已经展开了反对叶利钦的强大攻势。国家杜马的代表们则像以往一样决定玩自己喜欢的游戏——“弹劾总统”。    为了恢复对局面的控制,叶利钦将不得不打击寡头集团。在严峻的政治危机和激烈的正面对抗中,叶利钦最能展现自己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才能。人们知道,叶利钦在做出激进的政治决定之前总是喜欢来个“暂停”。因此,叶利钦在没有作出合理解释的情况下突然宣布取消对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的访问,这似乎预示着什么。本人敢说,叶利钦又在考虑什么决定了。

2. 叶利钦表示俄不会发生政变

【俄罗斯《生意人报》7月15日文章】题:他将坚持到最后(作者 纳塔利娅·季马科娃)    叶利钦昨天说:“我希望2000年俄罗斯能够稳定地、在新总统的领导下开始工作。”总统说他将不再争取连任已不是第一次了。但昨天的声明是在面临着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做出的。叶利钦退让了一步,但明确划定了界限,在这一界限中他将坚持到最后。    上周末,部分政治和金融界上层人士非常明确地向总统提出了要求。第一,叶利钦完全不能参加2000年选举。第二,对政府进行人事调整。寡头们坚决要求一些人辞职,最常提到的是几位副总理赫里斯坚科、涅姆佐夫、瑟苏耶夫和经济部长乌林松。第三,修改宪法:摒弃现行的地方自治制度,部分职能移交给政府(例如,地方不能再签署经济命令)和扩大议会的监督职能。一些更为激进的反对派还要求叶利钦放弃权力和做出提前选举的决定。    昨天,总统最终还是说出了一直隐藏在心中的话。他为此选择了同谢列兹尼奥夫和杜马各议会党团领导人举行会见的方式。此次会见的性质与他关于自己今后命运的声明是再吻合不过了。然而,从总统其他一些讲话来看,他不会再做退让。叶利钦说:“既不会有阴谋,也不会发生政变,更不会修改宪法。”他也不会自愿或非自愿辞职。

3. 俄报文章:“阴影”笼罩克里姆林宫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7月14日文章】题:又一个紧急状态委员会的阴影笼罩克里姆林宫 (作者 拉赫维奇)    上周,势力弱小且早已被人遗忘的“强国”社会爱国运动(前领导人为鲁茨科伊),突然像再生的凤凰一样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它的执委会通过《独立报》声称,一次新的国家政变正在酝酿之中。而两天后,同样在这份报纸上出现了一篇文章,认为必须成立宪法中没有规定的临时国务委员会,以确保举行自由的议会和总统选举,防止国内出现宫廷政变……    也正是在那一天,叶利钦本人以间接的方式表示,国家存在着武力夺取政权的危险。    人们还说出了这次政变的最有可能的幕后策划者——独联体的执行秘书别列佐夫斯基。首都一家报纸甚至出现《别列佐夫斯基透露自己的计划……》的标题。不管怎么说,首都的政治气氛显然变得紧张起来。如今我们这里的情况是,政府有着足够的水平,但由于成员年轻而没有威信,而总统办公厅据说被别列佐夫斯基所控制。    本报获悉,别列佐夫斯基建议成立临时国务委员会,其成员应当包括若干总统候选人、总理和其他一些实力派人物……不过金融界的巨头们似乎也已经预料到,他们的出现会引起许多人的强烈不满,他们最好还是继续呆在幕后当“红衣主教”。然而,谁又敢说别列佐夫斯基的这些言论不是一种试探呢——一旦你对“临时国务委员会”表示出兴趣,你便立刻会被列入不可靠者之列……    不过,假如“临时国务委员会”的设想是认真的,那么权力实际上就会从叶利钦那里转入别列佐夫斯基之手。而政府呢?按别列佐夫斯基的愿望,政府还应扮演傀儡的角色。为此,应当搞掉政府里那些或多或少有些影响的人物,如涅姆佐夫、扎多尔诺夫、费奥多罗夫、乌林松等等。基里延科可以留下来——总得有人来应付危机。    叶利钦几乎“动物性”的政治嗅觉总是与众不同。难以相信,他闻不到自己政治厨房的炒菜味。

4. 美两党委员会一份报告称:美可能遭弹道导弹突然袭击

【美联社华盛顿7月15日电】两党委员会在一份对情报机构以往的估计提出异议的报告中说,以美国为目标的弹道导弹可能在美国没有发出警报的情况下发射。    竭力主张建立全国导弹防御体系的众议院议长金里奇说,今天发表的估计是“自从冷战结束以来就我们的国家安全体系发出的最重要警告”。金里奇说,和当年美国与苏联在核武器和导弹问题上僵持了几十年的情况不同,对于像北朝鲜、伊朗和伊拉克这样的国家,威慑大概不起作用。    这个去年由国会提名并由中央情报局局长挑选的九人委员会一致建议,全面审查美国对弹道导弹的威胁所做的分析以及所制定的政策。前国防部长、委员会主席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说:“我们的结论主要含意是:警报的时间缩短了。的确,我们认为现在的情况是,对于来自一些新兴国家对美国发射弹道导弹的威胁,我们几乎没有或根本没有发出警报。”    两党委员会说,这种威胁来自新兴核国家。它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技术和隐蔽研制这种武器。报告提到中国和俄罗斯是最大的扩散国家,同时也是构成导弹威胁的国家。

第 3 版

1. 苏美间谍战中最大秘密之一 间谍“狡狐”落网记

【《俄罗斯消息报》7月1日文章】题:一个被追踪了25年的间谍    早已沉入历史积淀的苏美对抗留下了许多秘密。本报有幸探知苏美间谍大战中最大秘密之一——苏联情报总局负责人德米特里·波利亚科夫受雇美国特工机关一案。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波利亚科夫一直源源不断地向美国人提供苏联的重要机密,许多苏联的情报人员因他的变节而丧生。下面是资深情报人员列昂尼德·古利耶夫中将对这一轰动一时的案件的介绍:    美国前中央情报局长詹姆斯·伍伦曾这样评价波利亚科夫:“在‘冷战’时期美国招募的所有间谍中,波利亚科夫是最优秀的,与其他人相比,他就像是皇冠上那颗最耀眼的明珠。”伍伦说这番话绝非偶然。    波利亚科夫对苏联军事情报工作的打击尤其巨大。他出卖了近20名在美国工作的苏联情报人员和100多名苏联在美招募的间谍。此外他还向美国人透露了大量有关受训学员,即未来的军事情报人员的资料。结果使情报总局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对美秘密情报工作陷入瘫痪。    波利亚科夫在1961年时任苏联驻联合国军事参谋团的代表,同时还是领导驻外间谍的副头。    后来他回到了苏联,在情报总局总部工作,参与了所有“对美事务”工作。他被两次派驻印度和缅甸,返回莫斯科后,在一个专门的教学机构中工作。这期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    波利亚科夫认为只有他自己才是真正的情报人员,也许就是这种居才自傲促使他投入了美国人的怀抱。    1961年11月16日,波利亚科夫及其夫人应邀参加美驻联合国军事参谋团代表举办的招待会。在招待会上他认识了联邦调查局的约翰·F,当晚他们进行了第一次秘密会晤。    美国人很重视自己的这名间谍。答应在他离开美国之后再将其供出的情报人员逮捕。只有一名苏联军官图奥米是他还在美国时被逮捕的。    为了波利亚科夫,美国中央情报局采取了大胆的行动。他们允许他“招募”在美国驻印度使馆以一秘身分为掩护的美情报人员波尔·狄龙。1973年7月,在伊朗大使馆的招待会上上演了这幕“假招募”。    我不知道莫斯科得到了多少假情报,但狄龙成为秘密材料的拥有者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8个半月的时间里,波利亚科夫和狄龙见了15次面。中央情报局每次都能得到极其珍贵的文件。    美国人为波利亚科夫配备了最先进的快速发报装置,能在2.6秒内发出大量的情报。波利亚科夫通常直接在经过美国大使馆的无轨电车上发报。    更有甚者,据美国人自己说,在最近一个时期他们已不单纯把波利亚科夫看作是一个宝贵的情报来源渠道,而是视其为一名独特的老师。他们认真听取他的建议,例如如何对付反谍报行动,如何利用通信手段,如何选定招募目标等等。    波利亚科夫之所以能隐匿25年,同他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性格不无关系。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给了他许多代号。但我看最适合他的代号莫过于“狡猾的狐狸”。他出卖同志的方式非常巧妙,从未引起怀疑。除了聪明和狡猾外,他还有着超乎寻常的记忆力,几乎是过目不忘。他的神经极其坚强,即使在逮捕他时,也未见他脸上有任何激动的表情。他很谨慎,他要求美国人在莫斯科的接头地点由他本人决定。因为他认为,外国间谍在莫斯科行事有一定的模式,很容易被反间谍机构识破。    对波利亚科夫第一次真正起疑心是源于《读者文摘》刊登的约翰·巴伦所著《克格勃》一书的一个章节。该书当时即将出版。所摘的这一章节描述的是联邦调查局逮捕苏情报人员图奥米的过程。图奥米是芬兰族人。我认真地阅读了这一章节,发现文内30多次提到一个苏联上校波利亚科夫的名字。文章叙述他如何培训图奥米,如何送他去执行特殊任务等等。    文内提到图奥米受训过程中的其他一些细节似乎是他被捕后交代的。但令人怀疑的是,按特工机关工作惯例,学生所知道的老师的名字都是化名,而且在图奥米所交代的细节中,有一些是他到国外之后发生的,他是不可能得知的。    最令人吃惊的是,经仔细研究发现,杂志上刊登的图奥米的照片是通常保存在军官个人档案中那张照片的复印件。    当巴伦的书正式面世时,我发现文内却已绝口不提波利亚科夫这个名字,这更让人怀疑了。    之后对那些被美国人逮捕的情报人员和间谍的工作和生活进行了逐一仔细审核,结果发现,只有当时在印度任武官的波利亚科夫少将有可能知道并出卖他们……    当时的情报总局局长伊瓦舒京对“新发现”非常重视,并向国防部领导作了汇报。当时的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批准调查波利亚科夫。所有证据均确凿,波利亚科夫落入了法网。他同意协助侦查,看来是希望能保住性命。据说,波利亚科夫在听到判决时,一下子就瘫倒了,仿佛所有的精气都被死刑两个字带走了。

2. 图片新闻:约旦王后继黛妃推动禁雷

约旦国王侯赛因的夫人努尔王后11日在首都安曼主持了地雷生还者网络会议。她指出,在约旦与以色列和叙利亚的边境埋有25万枚地雷,这些地雷令无辜百姓受伤。她在会上赞扬了已故黛安娜王妃生前为禁雷活动所作出的贡献,并表示对投身推动禁雷活动感到荣幸。图为努尔王后关注一位被地雷炸伤腿的女孩。(香港《东方日报》)

3. 埃斯特拉达的日常生活

【香港《亚洲新闻》周刊6月26日一期文章】题:他的日常生活(作者安东尼奥·洛佩斯发自马尼拉)    6月8日,星期日。按照日程安排,菲律宾当选总统约瑟夫·埃斯特拉达中午要到奎松市和一群农民共进午餐。时间已过了30分钟,却仍不见他露面。12点40分,他的奶油色“梅塞德斯—奔驰”防弹车终于停在了农业改革部办公大楼前。    埃斯特拉达一下车就被农民和记者团团围住。不久前,最高法院从农民手中收回了棉兰老岛一块144公顷土地的所有权,为此农民正在举行抗议。埃斯特拉达泰然自若地脱下网眼花衬衫,和抗议者一起在一张长条桌旁坐下来,以手当叉吃起了炸鱼和蔬菜。他答应帮助农民说服最高法院重新考虑其裁决。    吃完饭,埃斯特拉达重新穿上花衬衫,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挤出来。我事先约好了要采访他,他让我上了他的汽车。车内设施有点简陋,没有电视,没有冰箱,唯有三部蜂窝电话。这位当选总统显然信守着他的诺言,即摒弃不必要的铺张浪费——至少在他的车里是这样。    在后座上,埃斯特拉达递给我一些糖果,他以此来代替香烟。他吃了一粒糖,说:“今天是我戒烟的第五天,我开始有点感觉不适了。”我问他“是医生的建议吗?”他说:“不,是我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如果我管不好自己,就更管不好我国人民。”    我在埃斯特拉达位于圣胡安郊区的家里对他进行了30分钟的采访。随后,我们又坐车前往马拉卡南宫,即总统府,去听即将离任的总统菲德尔·拉莫斯介绍情况。    下午快6点的时候,我和埃斯特拉达再次钻进他的汽车。我们要回他家里吃晚饭。回到圣胡安,他向我介绍了建筑师对马拉卡南宫的贵宾楼——他们一家将来就要住在这里——进行翻修的方案。他让人把浴室里的“极可意”浴缸和卧室外面的厨房拆掉。他对建筑师奇托·安东尼奥说:“我想在床边安个写字台。”我告诉他,那样的话他根本无法放松。他回答说:“这是我的习惯做法。我会让人把文件送到我的卧室来,以便于我批阅。”我和埃斯特拉达及他的夫人、儿子和一些朋友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自助晚餐,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六天后,我到埃斯特拉达家里去拍照片。我到达后他的助手对我说:“419请您和他共进午餐。”“419”是埃斯特拉达的代号,因为他的生日是4月19日。我随助手来到厨房,这是埃斯特拉达招待好朋友和重要来宾的地方。烹饪是埃斯特拉达的消遣方式,而厨房则是他的心爱之所。他端上一道用橄榄油烹调的鳕鱼片。他说:“必须用上等的橄榄油,闻起来才会有西班牙风味。”我问他:“谁教会你做菜的?”他说:“我母亲。”    在我们吃甜点心时,埃斯特拉达拿起遥控器打开电视,观看墨西哥拳击冠军奥斯卡·德拉奥亚和法国选手帕特里克·沙尔庞捷的拳击比赛。他说:“我喜爱的体育运动是拳击和篮球。”由于他曾以追逐女性而闻名,我差点给他加上一项爱好——追姑娘,但我忍住了。    埃斯特拉达告诉我,他在前一天取消了上午的约会,为的是观看芝加哥公牛队和犹他爵士队在NBA锦标赛中的第五轮比赛。他说他是芝加哥公牛队的球迷,尤其喜欢迈克尔·乔丹。我提起东盟国家领导人普遍倾心的高尔夫球,他立刻兴味索然,说:“我要让农民在棉兰老岛的高尔夫球道上种白薯和菠菜。我们不需要高尔夫球,那是一项奢侈的运动。”

第 4 版

1. 农工结合稳阵脚 商贸一体拓天下

【法国《非洲杂志》6月号文章】题:加乌苏·托雷:一位不会迷失方向的科特迪瓦企业家    科特迪瓦民主党奥迭内省主席加乌苏·托雷是该国北部地区知名的企业家。这位被人尊称为“主席先生”的企业家如今正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    托雷是在故乡靠做批发生意起家的。他的公司“MULTIPRODUITS”如今成了科特迪瓦第三大企业。过去,科特迪瓦的商品零售业一直被黎巴嫩人所垄断,他是科特迪瓦投资于零售商业的第一人。在阿比让,托雷把商品批发给小商贩,在国内建立起了自己的销售网络,共有12家商店。    在他的领地奥迭内省,托雷拥有许多投资项目。1991年,他建起了一座碾米厂,加工能力达2万吨。加乌苏·托雷说:“由于雨量不足,这里的大米产量并不多。一年只能种一熟。我们将农民组织起来,使他们一年能够种两熟。从耕田、播种、喷药到种子的供应,我们都为他们提供资金上的帮助。在收获之后农民们再把钱还给我们。有600多农民参加到我们的项目中来,我们计划开垦8000公顷的土地。”    大米的生产和加工并不是加乌苏·托雷唯一的生意,他还是当地的腰果大王。他说:“现在,我们建起了一座腰果加工厂。我们是在1984年开始种植腰果的,面积为120公顷。从1990年起,我们鼓励农民扩大种植面积。腰果是我们的财富,就像咖啡和可可一样。在种植五年后腰果树每公顷的产量才能达到1吨,因此在前五年可以在腰果树林里套种其他作物。此外,腰果是一种常绿植物,它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如今,农民们已经将腰果树的种植面积扩大到8500公顷。加乌苏·托雷也计划将自己的种植园扩大到300公顷。    加乌苏·托雷的腰果加工厂奠基的时候,科特迪瓦总理卡布兰·敦坎以及许多政界名流都来到奥迭内捧场。该厂将雇用500名员工。    托雷的计划还远远不止这些。他说:“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准备建一家热带作物加工厂,能加工芒果、辣椒和秋葵等。”此外,托雷还拥有一个养殖场,共养了250头牛。

2. 商海骄子 传媒新星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7月6日一期文章】题:下一代    詹姆斯·默多克    五月末一个晴朗的星期天,詹姆斯·默多克(左图)坐在格林尼治村庄园城堡餐馆的吧台前,一边啜饮着一杯古典鸡尾酒,一边快速翻阅着面前的传媒业研究报告。鼻梁上的角质架眼镜令他平添几分纽约式的温文成熟,但他身上起褶的衣服却使人想起正焦头烂额地应付期末考试的大学生。这个男人正贪婪地吞噬着信息。    詹姆斯感叹道:“信息实在太多了。要是我周末不把它带回家,就跟不上它的发展。”    詹姆斯·默多克年仅25岁,他要尽力跟上的东西还有很多。他刚被任命为《纽约邮报》的副发行人,此前他已是新闻公司的音乐和新兴媒体事务的负责人,同时还是他父亲在所有与因特网有关的问题上的咨询人和顾问。他玩着班卓琴,但却希望能像他父母所期望的那样未曾放弃钢琴。    在哈佛大学就读期间,他曾在校园讽刺小报《幽默与讽刺》的各个职位上干了一遍,而后于1994年中断了学业,与两名中学好友一起创办了自己的嬉蹦乐唱片公司──罗库斯娱乐公司。罗库斯公司第一年的收入是50万美元。在成为新闻公司集团的一部分后,罗库斯公司今年的收入将达到250万美元,略有赢利。    他为什么不直接从新闻公司起步?詹姆斯·默多克说:“我刻意回避了这家公司,因为我希望能有机会以非公司老板的儿子的身份开创自己的事业,书写自己的业绩记录。”    拉克伦·默多克    当被问及通过卫星电视系统传输数据的问题时,26岁的拉克伦·默多克(中图)说:“这你该去问我弟弟,他比我聪明得多。”他对他弟弟詹姆斯在技术问题上的渊博学识甘拜下风。    虽然默多克家族的下一代的才智均不相上下,但看来现在拉克伦有望脱颖而出。1997年夏,他接管了新闻公司在澳大利亚的业务,并于几个月后被任命为他父亲的职位的当然继承人。    拉克伦接手后,给自己设定了三个目标:整顿当地混乱的收费电视体系以挽救新闻公司下属的濒临绝境的福克斯特有线服务公司;弥补因组织一个职业橄榄球联赛的拙劣举动而造成的损失;扩大报业集团所属报纸的发行量,增加利润。通过他实实在在的努力,到目前为止,三个目标中有两个已见起色。    报业集团的问题仍有待解决。由于购买了新的印刷设备、进行了重新规划以及创办了一份新的星期日杂志,今年的收益将会减少。不过明年就有望赢利。    拉克伦是普林斯顿大学哲学系的毕业生,他身上仍保留着一种迷人的文人气质。他在悉尼的办公室宽敞而空旷,桌上放着成堆的唱盘,还有一本名言警句大全、一本词典和一本午间阅读时偶尔一用的《圣经》。拉克伦并不是个特别虔诚的信徒,但他认为这些故事里包含着有益的教诲。办公室四面的墙上悬挂着他父亲和祖父的肖像。他的祖父是澳大利亚一名杰出的报人,在一战期间曾做过战地记者。    伊丽莎白·默多克    伊丽莎白(右图)从小就抱负远大,在她发展迅速、积极进取的传播业经理生涯开始之后,她显露出了非凡的才华,而她性格中强硬的一面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经过多次电话联系,我们逮着了一个机会采访这位29岁、有两个孩子的母亲,时间只有半小时。当时她正在伦敦拥塞的道路上行驶,赶去参加下午晚些时候召开的一次会议。她说:“如果说新闻公司有宏大的全球计划的话,那是夸大其辞了。我们实际上要机会主义得多。我们有一个长处,就是不设多个管理层来自缚手脚。”    伊丽莎白发展迅速的职业生涯是从1990年开始的。最初她在鲁珀特·默多克在澳大利亚的对手克里·帕克所拥有的电视网即电视九台工作,而后跳到福克斯电视台担任节目编导,之后又到美国福克斯电视台工作。1994年去职,在加利福尼亚中部以31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两家陷入困境的电视台,与她的丈夫一起经营。在进行了18个月大刀阔斧的管理之后,他们以4400万美元的价格将这两家电视台重新出售。伊丽莎白最近刚同她的丈夫分手,现在她在天宇电视新闻网二台担任节目制作。公众舆论猜测,默多克的子女之间可能会爆发继位之争。去年秋天,为了平息这场猜测,伊丽莎白走进她父亲在纽约的办公室对他说,如果拉克伦──最大的儿子,未婚,没有孩子──是他的选择,那么她也完完全全是其中的一员。

3. 靠收购起家的巴西钢铁大王

【英国《金融时报》6月29日文章】题:巴西钢铁大王    自从本雅明·施泰因布鲁赫被公认为巴西工业新巨头以来,刚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在不久前,这位44岁的实业家组建了一家联合企业,买下世界最大的铁矿砂公司多西河谷公司的多数股权。这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私有化行动。这是他收购一系列正实行私有化的公司中最大胆无畏的一次。这些业绩使施泰因布鲁赫在仅仅4年的时间里,从一个纺织业家族集团的不知名的继承者,一跃成为拉丁美洲最重要的实业家之一。    施泰因布鲁赫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当90年代初巴西开始解散经济中的国有成分时,他得到了一展身手的机会。1993年,他说服家族企业维库尼亚公司收购巴西最大的钢铁公司国民钢铁公司9.3%的股份。后来,他又说服进行零售业务的巴梅林杜斯银行售给他5%的股份,并成为这家银行的总裁。    1996年,他说服国民钢铁公司董事会收购里约热内卢电气经销商电灯电力公司7.25%的股份,而他本人则获得了该公司总裁的职位。去年,他令人惊叹的悄无声息说服别人的能力再次发挥作用:他把包括美国国民银行在内的一些看似不太可能加盟的投资商组织到一起,斥资33.4亿雷亚尔(合29亿美元)买下了多西河谷公司的多数股权。    他的基本战略是,无论国家把一家公司经营得多么好,有能力的私人经营者将能使它产生比原来高得多的收益,尤其是如果他们密切关注成本的话。    在国民钢铁公司,这种战略卓有成效。该公司实行私有化时,组织混乱、亏损严重。去年,它的税前利润从一年前的1.39亿雷亚尔增加到1.95亿雷亚尔,而且投入的资本比拉丁美洲任何一家钢铁公司都要多。    施泰因布鲁赫常常谈到资产和资本的“增值”与“创造性使用”——这些现代管理术语在巴西许多大公司领导人的谈话中并不常见。    不过,多西河谷公司需要的不仅仅是清醒冷静的管理。这个集团是一家联合大企业,经营范围并不局限于某个单一领域,除铁矿砂外,还有庞大的铝、纸、纸浆和黄金业务,并拥有包括国民钢铁公司在内的4家钢铁公司极为可观的股份。由于多西河谷公司的规模庞大,因此,施泰因布鲁赫有关这个集团的未来所作的决策将对巴西一些最为重要的行业产生重大影响。施泰因布鲁赫说,他的目标是把这个集团变成巴西的第一个跨国集团。

第 5 版

1. 世界杯给法兰西带来无限欢乐

国庆节明星风头劲    【法国《解放报》7月15日报道】14日中午,爱丽舍宫花园的草坪上人头攒动,数千位应邀而来的客人在这里等待着一年一度的法国国庆招待会。总统希拉克实在不想马上被别人抢了风头,所以早就有令在先:赢得世界杯冠军的法国足球明星们一定要在元首的电视讲话结束后才能登场亮相。    尽管如此,希拉克的讲话还是没能吸引听众,不等希拉克讲完,花园里已是一片喧哗,人们疯狂地叫喊:“法国队出场,法国队出场!”人群拥向台阶,招待会变成了狂欢节。    明星们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队员的妻子和女友们走在最前面,雅凯教练在希拉克和总理若斯潘的陪同下登场,身后跟着他的队员。希拉克拿过话筒,兴高采烈地说送给青年人“他们梦想得到的最好的礼物:法国队和法国的奖杯”。雅凯接上话头对大家说:“这个世界杯奖杯属于你们。”队长德尚也用微弱的嗓音说:“冠军属于整个法国。”和妻儿在一起的齐达内更是引起人们的阵阵欢呼,成为招待会上的风头最劲的人物。    总统总理声望提高    【美国《华盛顿邮报》7月11日报道】这些日子对法国来说,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政府在对经济实行私营化,并对僵化的政治结构进行改革。总统和总理虽来自对立党派,但他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受欢迎。极右翼悄无声息,他们仇视移民的态度有所减弱,这部分要归功于多种族组成的足球队取得的成功。    虽然目前失业率仍高达11.9%,但法国这个曾经被烙上官僚和傲慢污点的国家,现在正变得日益开放和具有创新精神。    法国政治领导人在公众中的受欢迎程度不断提高。希拉克和若斯潘多次在世界杯赛贵宾看台出现,产生了效果。民意测验机构说,受公众欢迎程度的增加是由于世界杯赛光环效应造成的。    不少评论者认为,法国队的胜利可以使本国人民暂时得以从他们所面临的重大社会和经济问题中解放出来。    【路透社巴黎7月15日电】一家名为IFOP的组织近日在法国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法国人相信由于法国队的出色表现,他们与移民团体的关系会因此而得到改善,他们对此表示乐观。结果显示:54%的人对此非常乐观,8%的人表示乐观,37%的人既不悲观也不乐观。    阿尔及利亚移民后裔齐达内在决赛中攻入的两个球受到了高度赞扬,这两个进球被认为是对法国极右翼所持的仇视外国移民的态度所给予的一记沉重打击。    在法国大约有500万外国移民,而法国队中有许多人是来自阿拉伯、非洲或西印度群岛移民的后代。    组委会收支良好    【法国《论坛报》7月10日报道】对法国世界杯足球赛组委会来说,这届世界杯足球赛要到1999年1月才能结束。在这之前,10个赛场将交还给有关俱乐部。    在正对着塞纳河的一幢9层大楼上,组委会负责财政和人力资源事务的让─克洛德·布吕内托充满信心地说:“我们的收支情况将优于上届世界杯足球赛。”上届在美国举办的世界杯足球赛预算为3.7亿美元(1美元约合6法郎),赢利5000万美元。    在法国足球协会的领导下,法国世界杯足球赛组委会成立于1992年11月10日(将于1999年1月宣布解散),当时只有10个工作人员。后来,它的工作人员人数每9个月增加一倍。法国政府没有为这个组委会提供任何捐赠或补贴。组委会的开支(24亿法郎)靠的是营销收入和门票收入。    组委会解散以后,将成立一个新的机构,由这个新的机构负责管理盈余的经费。组委会雇用的601名工作人员将重新进入劳动市场。在1997年成立了一个负责重新安排工作问题的五人小组(其预算为2000万法郎)。这个五人小组的任务是在今年年底以前为有权寻找新工作的人员安排工作。    主办城市各有斩获    【法国《论坛报》7月13日报道】题:法国各城市利用举办世界杯之机进行投资    波尔多打破了记录 波尔多机场打破了记录,这里为世界杯赛提供了256次特别航班。旅馆等的使用率增加了25%,市中心到处客满。当地政府从这次世界杯获益不少:比如在波尔多建立了一家电信公司,为莱斯屈尔体育场翻新工程获投资7500万法郎。    朗斯加快了设施建设 从经济角度看,世界杯对朗斯的第一个冲击是该城体育场得到了翻新。世界杯的举行也使人们期待已久的其它方面的投资速度加快了,这里特别要说的是新建了一座警察旅馆以及把21号高速公路和1号高速公路连通起来的一条辅助道路的翻修。为这次世界杯朗斯总共获投资4亿法郎。比赛期间,咖啡馆的营业额增加了两三倍;旅馆业,由于朗斯的旅馆容量不足,于是在比赛期间,附近城市的旅馆都已贴出爆满的告示。    里昂旅馆宣布爆满 球迷们在看完自己国家的球队比赛之后,在等飞机的那段时间里,他们都捅向了当地的商店,致使商店的一些商品脱销。旅馆的入住率达到90%,而价格上涨了25%—30%。餐饮业也从世界杯赛中得到了好处。热朗体育场翻新工程获投资2.13亿法郎。    球迷担心马赛会人满为患 尽管马赛在杯赛期间的气氛如过节一般热烈,但商人们6月份的营业额没有达到预期的数额。由于球迷和旅游者都担心这里会人满为患,于是纷纷离开了这座城市,人满为患的情况并没有在这里出现。球迷们在马赛呆的时间很短,他们更愿意住到马赛附近的旅馆里,那里的旅馆则爆满。除了那些有球员光顾的位于市中心的奢侈品商店之外,普通商店的经营状况都不令人满意。但向那些具有潜力的投资者推出的一些经营项目已经吸引了两千多位企业主。    蒙彼利埃获利不少 蒙彼利埃为扩建莫松体育场投资了1.1亿法郎,但它获得了9000万法郎的补贴。这次世界杯还给这个城市带来了500万法郎的收益。商业、特别是咖啡馆从这次杯赛中获利最多,营业额增加了20%—30%。以往来这个古老城市的人很少。    南特树立了自己的良好形象 该城的经济界人士喜不自禁。在投资方面,该城争取到了国家的资金支持,数额达6200万法郎,用于翻新体育场。过去,观光业的人士对这个城市的介绍很少,但通过这次世界杯赛,这个城市在世人面前展示了自己的良好形象。    大批旅游者拥入圣艾蒂安 这个城市还从未来过这么多的旅游者。旅馆的入住率大大增加,在有世界杯赛事地区附近的咖啡馆里都供应品质极佳的葡萄酒。虽然市中心商店的营业情况不那么好,但对于这个城市来说,世界杯给这个城市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因为来这里的记者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正处在经济文化转型期的城市。    图卢兹想与外界保持联系 图卢兹的旅行社对那些在该城有比赛活动的国家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使旅游者第一次发现了图卢兹的魅力。该城旅馆的入住率增加到80.5%,但餐馆收入减少了10%—15%,因为球迷更喜欢那些可以提供快餐的餐馆和酒吧。为翻新体育场,该市得到的投资是1.71亿法郎,另有9000万法郎投资用于道路与绿地的建设。    法国经济受益不浅    【法新社巴黎7月13日电】法国成功地举办了世界杯足球赛,法国队又勇夺大力神杯,分析家们认为这将会振奋法国人的“精神面貌”,改善法国企业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形象”,从而对法国经济带来积极的影响。    法国储蓄及信托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世界杯带来的第一个积极影响是消费增长。上半年的消费增长应该部分归功于这次体育盛事。从第一季度开始,电器(电视机、录像机等)销量上升了19.5%。彩电的总销量自年初以来增长了30%。    电视观众人数创记录、电视台声望提高、广告费突破记录,世界杯对电视台来说是一笔好买卖。法国电视一台赢得了投入世界杯的赌注,法国队同巴西队的决赛创下了该台收视率的记录。有2000多万名电视观众观看了决赛,收视率达到了75.8%,这是一个新的记录。该台30秒钟的广告费高达150万法郎。另外,法国全国统计及经济研究所预计,法国队的胜利可以振奋法国人的精神面貌,令他们欢欣鼓舞,从而更加刺激他们的消费。不过,储蓄及信托银行强调说,对世界杯积极影响的估计还要“谨慎”,因为西班牙和意大利承办世界杯赛后没有给它们各自的经济带来多大好处。    分析家们认为,世界杯带给法国的主要好处是给法国做了免费广告,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声誉。法国企业利用这次良机使外国客户更加了解了自己。

2. 国际足联公布足坛最新排名

【路透社巴黎7月15日电】根据国际足联的排名表,巴西队目前仍是世界足坛实力最强的球队。法国队跃升15位,成为世界足坛实力第二强的球队。巴西队现在正面临4年多来第一次失去头号排名的危险。法国队只要再战胜一支强队,就有可能将这支南美球队拉下马。    克罗地亚队在世界杯赛上获得季军后,也跃升了15位,现在排名第4。荷兰队的排名上升了17位,现在排名第8,同意大利队并列。在四分之一决赛中输给法国队的意大利队在5月份排第14,其排名也上升了。    本届世界杯赛进入四分之一决赛的8支球队有7支出现在前10名中。丹麦队是唯一的例外,他们排在第18,较过去上升了9位。    德国队排名由第2下降到第3。阿根廷队排名由第6上升到第5。    这次排名中大的输家有英格兰队、墨西哥队和日本队。英格兰队下降了5位,现在名列第10。墨西哥队排名下降了8位,现在名列第12。日本队排名下降了10位,现在名列第22。    在第二轮比赛中被丹麦队击败的尼日利亚队,现在排名第64。未参加本届世界杯赛的捷克队,现在排名第6。    【美联社苏黎世7月15日电】国际足联15日公布的国家队实力排行榜:    1、巴西队          73.84    2、法国队          70.18    3、德国队          68.65    4、克罗地亚队      66.62    5、阿根廷队        65.14    6、捷克队          64.90    7、南斯拉夫队      64.17     8、荷兰队、意大利队并列                         64.07    10、英格兰队      62.66    21、韩国队        55.34    22、日本队        55.24    33、沙特队        50.91    37、伊朗队        48.37    46、泰国队        45.41    49、中国队        44.45

第 6 版

1. 马格里特与想像力

【美国《读者文摘》(中文版)7月号文章】题:超现实派神俊马格里特    今年是西班牙画家勒内·马格里特的百年祭。他的艺术生涯长达50年,现代艺术中有些极广为人知的画作就出自他笔下,然而他始终是朋友所形容的“纯朴的人”。    他坚持现代主义风格,和米罗、恩斯特、唐居同为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健将,画风受未来派、立体派及达达派等一连串艺术运动影响。    马格里特同时代有许多画家极具创意,且视私生活狂放不羁为艺术表达的一部分。但是马格里特的生活非常合乎常规。他和夫人真心相爱,两人由青梅竹马而白首偕老。夫人是他的灵感泉源、模特儿、拥护者,和他相伴达45年之久。    马格里特因乡音浓厚而常遭巴黎时髦人物嘲笑,但他无意改变,也不愿强求标新立异的画技。“我觉得所谓的新风格并不是很重要,”他在绘画生涯早期写道:“重要的是要知道该画些什么。”    甚至到了50年代他的作品蜚声国际之时,他仍然生活朴实。早上通常带着爱犬上蔬果店,然后在家中起居室的一隅作画。午餐后他漫步到气氛怡人的咖啡馆与其他常客下棋。他不喜欢应酬,也惯于谢绝邀约。    马格里特并没把他丰富的想像力用在他的生活方式上,而是灌注到画中。有个画家朋友说马格里特“自造樊笼以遁世”。那就是说,他进入自己心灵深处,把能表明、勾起人类想像力的意象带到世界上来。他说过:“我能以我的梦征服世界时,对我就如同胜利。”    马格里特笔下的意象在今天看来尤见清新。他曾说:“作画的经验证实我的信念:人生充满未可知的可能性。”他的画已对好几代的人显示:想像力能有多么辉煌的表现。    图片说明 光的世界(1954年) 夜间的街道,由灯光照明,却在白昼的天空下出现,马格里特以魔术家的手法让日夜同时并存。1949年,马格里特画出第一幅“光的世界”,收藏家争欲据为己有,马格里特在以后15年里又画出大约20幅“光的世界”,每一幅都力求画得好过上一幅。

2. 欧洲之星(七)

29、特伦斯·康兰 英国设计师。特伦斯·康兰1964年在伦敦开了第一家房屋设计商店。当时他并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设计沙皇。他在伦敦、巴黎、汉堡、东京和福冈开设有设计服务部。    30、翁贝托·埃科 意大利作家。本世纪所有有才智的人物都喜欢翁贝托·埃科的作品。除了毕加索的作品外,埃科的作品是唯一能得到大家一致喜欢的作品。    31、克里斯托弗·M·戴维奇 英国克里斯蒂国际拍卖行总经理。克里斯托弗·M·戴维奇现年52岁,是自学成才者。他一步一个脚印,步步高升,到1993年成了著名的克里斯蒂国际拍卖行的头号人物。在他的推动下,这个著名的拍卖行大大提高了效率,在同其美国同行索思比拍卖行的竞争中不断得分。    32、雅克·德洛尔 欧盟委员会前主席。史书上将怎样书写雅克·德洛尔在欧洲建设方面的功劳?从启动欧洲货币统一工程的单一文件到导致欧元诞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他的贡献是很大的。但他最具决定性的贡献是,在1983年3月(当时他是法国经济部长),他为使法国不脱离欧洲货币体系进行了坚决斗争。如果没有他的这一行动,德国是不会同意在经济上同法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

3. 普希金与决斗

【俄罗斯《劳动报》6月11日文章】题:普希金与决斗(作者 亚历山大·波尔特诺夫)    在并不久远的欧洲,决斗是合法杀死势不两立仇人的一种方式。俄罗斯两位伟大的诗人——普希金和莱蒙托夫在风华正茂的黄金岁月里正是被这种“捍卫尊严”的“时尚”夺去了年轻的生命,普希金被杀死时只有37岁,莱蒙托夫年仅26岁。    脾气暴躁是致使许多创作界人士命运多舛的性格特点。普希金就是这种代表。早在1819年,普希金就同其从前的好友屈谢尔贝克尔进行过一次决斗。    普希金视决斗如同儿戏,一边拉开决斗的架势,一边开玩笑,他劝说决斗证人走远一点,说如果未打中他的话,那一定会打中证人。屈谢尔贝克尔果真未击中他,普希金朝空中开了一枪,然后跑过去同他和解。    两周之后,普希金又要同他皇村中学的同学科尔法进行决斗,原因是科尔法欺负了普希金的仆人尼基塔,但科尔法未接受挑战。    这一年,普希金还同雷列耶夫进行过一次郑重其事的决斗。1821年,被流放到基什尼奥夫的普希金向一名叫杰吉利的军官提出决斗。但杰吉利一贫如洗,又胆小怕事,决斗前便溜之大吉。    1822年1月,普希金与斯塔罗夫上校进行了一次正式决斗。决斗的原因非常滑稽可笑:在一次聚会上,斯塔罗夫向乐队点了卡德里尔舞曲,但普希金坚持要点马祖尔卡舞曲,乐队知道普希金出手大方,遂满足了普希金的要求。    身为军官的斯塔罗夫觉得很丢面子,非要普希金道歉不可。放荡不羁的诗人在这种场合是绝不会向别人低头的。第二天进行了决斗。幸运的是,那一天是暴风雪天气。双方在16步的距离未击中对方,在12步的地方又未击中。最后商定在天气好时再决胜负,但后来双方以和好告终。    两周以后,普希金同一个叫拉诺夫的65岁老头发生了争执,普希金骂拉诺夫是酒鬼,拉诺夫则骂普希金是乳臭小儿。最后又闹到非决斗不可的地步。因左夫将军后来将普希金逮捕,诗人的生命又一次得以延续。    1824年,普希金在敖德萨同人决斗,但对手拒绝向诗人开枪。    1836年,赫柳斯京给普希金读了先科夫斯基的一篇文章,文中暗示普希金有抄袭行为。这次决斗的借口倒是冠冕堂皇。但普希金的老朋友索博列夫斯基从中调解,再次平息了风波。第二天,普希金又要同列普宁公爵决斗,普希金怀疑公爵的文章含沙射影,有损自己的名誉。公爵却给普希金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充满敬意之情,决斗不了了之。事隔不久,普希金觉得索洛古布伯爵侮辱了塔季扬娜·尼古拉耶夫娜,又向伯爵发出决斗书。后来在普希金的决斗证人纳晓金的劝说下,两人消除了误会。    普希金最后一次决斗是同丹特士,他怎么也不能忍受别人骂他是“戴绿帽子的人”,朋友的多次劝阻也未能奏效。    1837年初,在黑河边上,丹特士的子弹射中了普希金的胸膛……在数次决斗中大难不死的普希金这次终于未能幸免。

4. 美国人与埃菲尔铁塔

【法新社巴黎7月8日电】题:美国人同埃菲尔铁塔的不解之缘    美国人对巴黎埃菲尔铁塔有一种古老的历史性喜爱,尽管在每年来参观埃菲尔铁塔的约600万人当中美国人只占到了13%。    在埃菲尔铁塔落成的1889年,爱迪生在参观了铁塔之后向它的设计师古斯塔夫·埃菲尔赠送了他刚刚发明的留声机。    同年,在埃菲尔铁塔的第二层西边和南边两根支柱之间设立了一个美式酒吧。    同样是在那一年,来了一位留长头发和穿兽皮靴的著名美国游客:善捕野牛的威廉·科迪,又叫水牛比尔。    1927年5月21日晚,驾机飞越大西洋之后在巴黎布尔热机场着陆的美国人查尔斯·林德伯格说,埃菲尔铁塔上辉煌的灯火是他到达巴黎时看到的第一个东西,正是这里的灯火给他导航把他引向了目的地。    在巴黎解放后的1944年,美国军队把它的通信装置安装在埃菲尔铁塔的第四层上,保障了英国、拉芒什海峡同驻扎在巴黎附近的部队间的通信联络。那时候,盟军的士兵还可以免费参观铁塔。    1962年,美国电影艺术家柴纳克在铁塔下放映了他的影片《最长的一天》。法国女歌手埃迪特·比阿夫在铁塔二层上面对两万多巴黎人演唱了歌曲。    1977年,美国著名的高尔夫球冠军阿诺德·帕尔默在铁塔的第三层上举行了开球仪式。    1984年3月31日,美国驾驶员、越南老兵罗伯特·莫里亚蒂驾驶一架小飞机从铁塔的“腿”之间飞过。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回答说:“为了好玩”。

第 7 版

1. 新的世纪脚步临近 千年难题众说纷纭

警钟    美国总统关注    法新社7月14日报道,克林顿总统呼吁全球各国企业一道行动,对付2000年电脑难题。他说,他对其他国家为此所做的准备工作表示关注。克林顿在全国科学院发表讲话说:“我认为我们有义务帮助世界各国对付这个挑战。”他同时敦促美国领导人千方百计解决这个问题。克林顿说,关于千年电脑难题,美国为此所做的准备工作超过其他任何工业化国家,他还说,在今年4月份智利举行的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他得知“一些国家只是刚刚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他准备请求国会制订新的立法,鼓励这方面信息的交换。    联合国大会提醒    路透社6月26日报道,联合国大会提醒各国尽早解决预料将会出现的电脑千年难题,并要求各国就此项工作任命全国协调人。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理查德·斯克拉说,所有国家必须立即着手解决电脑千年难题。他说,一个国家的电信、银行和交通运输系统的失灵会给其他许多国家带来严重的影响。他说:“在那些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国家里,企业和政府的关键性职能有可能出现严重混乱……真的不可以再浪费时间了。”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一项决议还授权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起草有关的指导原则,以便指导各国解决这一问题。电脑千年难题会影响从制造设备到交通信号灯的一系列领域。英国大使尼古拉斯·索恩代表欧洲联盟发言时说,联合国的当务之急是保证自己的系统不出问题。他还说,发展中国家需要得到国际金融机构的帮助。    日本行动迟缓    法新社5月31日报道,对日本为应付电脑千年难题所作的准备持批评态度的人——大多是美国人——认为,东京尚未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美国驻日商会说:“金融市场的彻底崩溃尤其可能对某一行业供应链条上的每一家公司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信用损失。”总部设在美国的穆迪氏投资服务公司也对日本为应付千年难题所作的准备持怀疑态度。但是日本银行一位官员说,上述批评所依据的是过时的资料,不能公正评价日本目前所做的努力。    对策    华尔街模拟试验    美联社7月13日报道,纽约华尔街主要的交易所和证券公司纷纷在今天把计算机系统的日期提前,但新世纪的提前降临并未使华尔街出现严重的故障。此次试验将为期两周。在今天的试验中,华尔街各交易所内部计算机的日期被调至1999年12月29日,接着便被要求进行几百手模拟交易。这些交易要求在2000年1月3日——即新世纪的第一个工作日——对股票、债券或期权进行结算。证券业协会电脑千年难题项目负责人约翰·潘谢尔利说:“所有迹象表明,第一天的试验进展得很顺利。”首批试验全部是根据预先安排进行的,并且限于复杂程度不高的交割,只涉及到了数量相对较少的股票、债券和期权合同。潘谢尔利说,今天所遇到的问题与电脑千年难题没有关系,它们主要集中在通信障碍方面。作为计算机化程度最高和最为富裕的行业之一,在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方面,证券业走在其他大多数行业的前面。    共享预警信息    路透社7月14日报道,五角大楼说,美国已表示愿意与俄罗斯共享预警信息,以防止2000年因计算机故障引发的任何危险的军事行动。五角大楼发言人肯尼思·培根说,克林顿政府急于预防在所谓的千年虫摧毁俄罗斯的机密系统时出现的“计算错误”。培根说:“我们已表示愿意与俄罗斯共享或者参与联合预警计划,并可能与其他国家也这么做。”培根拒绝说出其他国家的名字。国防部副部长约翰·哈姆雷6月4日对参议院一个专家小组说,美国正制订计划,以防止俄罗斯以及其他国家在新世纪还差17个月就要来临时陷入“可怕的”军事局面。     NPSP三点建议    (因特网)雅虎7月9日报道,美国全国病人安全合作协会(NPSP)号召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增强病人对2000年问题的认识。依靠日期编码的医疗设备可能在2000年1月1日时不会发挥正常的功能,或者根本不会正常工作。医疗设备制造商、保健医师和用户必须进行自我教育和彼此进行教育,从而不使任何病人在2000年1月1日时受到危害。虽然全世界都在致力于认识医疗设备的功能和正确的编制日期的标准,但是这些努力仍然是支离破碎的。NPSP要求成立一个交流关于2000年医疗设备符合情况的信息中心。NPSP还要求:保健医生要熟悉2000年问题并采取行动减少风险和通知他们服务的人;保健设施的用户要熟悉2000年问题并听取有关个人和家庭使用的设备的建议;医疗设备制造商要向他们的用户和公众说明和提供他们的设备遵照2000年要求的信息。    影响    医疗设备失灵    美国《华盛顿邮报》7月10日报道,许多计算机化医疗设备的制造商还没有将他们的产品在2000年时是否可能失灵一事通知医生和医院。包括美国退伍军人事务局、美国医学会、美国医院业协会和美国护士协会等在内的私营和公共保健机构的联合会警告说,这些设备制造商“需要立即采取行动”。通知行动迟缓使得医院和医生难以确定2000年改变日期对他们的计算机化装置是否会有影响。卫生部副部长肯尼思·凯泽说,管理全国最大保健系统的退伍军人事务局还没有从向该机构提供设备的1600家制造商中的30%的厂家接到解决2000年问题的信息。诸如血泵和心脏检测器这些装置在世纪转变时很可能失灵,这可能使患者处于危险的境地。    上市公司准备不足    美联社6月12日报道,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委员劳拉·昂格尔对参议院下设的一个小组委员会说,她的机构尚未从股票上市公司得到足够的信息,以确信这些公司的计算机为千年交替做好了准备。在1997年上交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年度报告中,有70%的公司提到了千年难题。但昂格尔证实,证券交易委员会审查了大、小1000家公司的报告,其中43%没有谈到任何计划,仅有4%报告说他们已全面实施了一项计划,只有9%的公司详细列出了计划的内容。华尔街通常认为,只要确定了某种证券的价格和影响价格的因素,就算是解决了大问题。应让投资者知道公司将花费多少钱来解决电脑千年难题,以便投资者能从他所购买的股票价格中减掉这部分利润。    供电系统隐忧    法新社6月12日报道,美参议院电脑千年难题特别委员会主席鲍勃·本尼特说,由于2000年的到来所引起的计算机问题,美国“确实可能”出现供电短缺。本尼特说,他的委员会已就美国最大的10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电脑千年难题防范措施进行了调查,他要“报告一些令人不安的消息”。他说,只有20%的公司已经完成了对本公司自动系统的评估。在电厂中,这样的自动系统负责实施关键功能。本尼特说:“有一家公司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计算机系统有多少行编码。”专家们的证词说,尚未完成评估工作的公司将无法赶在2000年1月1日之前解决这一问题。北美电力保障委员会负责在北美地区的私营电力系统之间进行协调。主席米歇尔·根特说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但他也表示,人们仍担心解决2000年问题方面的协调工作做得不够。    国家安全受威胁    美新署6月5日报道,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约翰·哈姆雷对参议院军事委员会说,美国信息基础设施的最大弱点之一是所谓电脑千年难题。这个问题对国防部来说是个特别大、复杂和隐伏的威胁。国防部的人员大致与首都华盛顿的人口一样多,它的复杂性与一个小国相当,它的人力物力可以支撑在全世界各地采取的行动,它的信息基础设施主要依靠过去留下来的旧的电脑系统。能否解决电脑千年难题关系重大,因为国防部的军事优势依靠电脑。国防部有2.5万多个电脑系统,其中的11%(也就是说2803个系统)对于执行使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些电脑系统并不仅仅是武器系统,不是那种为应付千年难题作出最好准备的系统,而是指挥与控制系统、卫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非常专门的物资管理和运输管理系统、医疗设备以及用于付款和人事记录的重要的通用系统。国防部拥有许多军事基地。这些军事基地的基础设施也容易遭受千年难题之害。高压电网、暖气系统、空气过滤系统、自动锁定装置、船舰和飞机上的计时器和定时装置都有可能不适应千年难题的芯片。千年难题还会扩大到各种形式的商业往来和公众交通运输系统(交通红绿灯、火车、地铁列车和电梯)。    军事基地过关    美联社7月3日报道,美国最重要的军用试验基地就电脑千年难题对其计算机系统进行了一次严格的试验,并取得了圆满结果。7月2日,试验基地的工作人员利用人工手段把其作业计算机内的日期提前到2000年,进行了试验。在试验中,基地利用计算机控制的设备对飞行中的F-4喷气式战斗机进行了跟踪。基地共动用4台雷达、11台光学仪器、1个地面遥测站和100多个联网计算机系统,对飞机跟踪了两个多小时。基地女发言人蒙特·马林说,基地的系统工作正常。靶场的官员说,尽管他们认为这次试验获得了成功,但仍要对某些数据进行分析。千年难题可能会扰乱计算机内保存的纪录、记帐系统乃至依赖于计算机的高技术研究工作。    图片说明:还未到二OOO年一月一日,千年难题就影响了我的电脑。(因特网)    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电脑千年难题将使西欧8%的公司倒闭。(因特网)

第 8 版

1. 一家四代美国人与中国的情缘

【香港《亚洲周刊》7月13日一期文章】题:献给中国的四代美国情(作者 王鹏翔)    原文提要 1982年在广州中山大学教英文的谢海日,回顾她家族四代与中国高等教育的不解缘,感念超越意识形态的中美人民友谊。    今年5月出席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谢海日一家四代,与中国特别是与50年代才并入北京大学的燕京大学结下的不解之缘,正是超越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的中美人民世代友谊的见证。    筹资捐款办大学    这段缘始于1923年。谢海日的外婆米里亚姆·博依德,那时是未婚的24岁少女,作为传教士,她只身远渡重洋,到陌生的中国来,在最早实行男女同校的燕京大学教化学。当年,海日的曾外祖父母威廉·博依德夫妇,领导美国基督教妇女团体的筹款运动,筹集到300万美元,创建七所亚洲基督教女子大学,中国、印度各三所,日本一所。    燕京女子大学分得60万美元以建造新的校园(即现在北京大学校址)。博依德夫妇因女儿曾在燕大教过一年书,有感情,1927年个人捐赠10万美元,建造燕大女子体育馆及设立奖学基金。1929年,体育馆落成,命名为博依德体育馆(现为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博依德夫妇应邀出席燕大新校园落成典礼。直到1937年,燕大及另两所基督教女子大学,经费几乎都来自美国民间的捐赠。    无巧不成书,谢海日一家日前应邀出席北大美国研究中心开幕典礼,该中心原为燕京大学校长美国人司徒雷登住的临湖轩,她们发现,那正是75年前她曾外祖父母出席燕大开幕礼的地方。这一巧合,使她有历史重演之感。    培养新知识分子    那时,美国人几乎创办和主持了所有的中国高等学校。而那些美国人办的大学都在美国注册,毕业生可不必经过考试,直接升入美国大学或研究院,并可获得相应学位。谢海日说,她外婆米里亚姆在燕京女大教化学,同时也在协和医科大学教有机化学、实验化学。20年代,中国少女学化学,以化学为个人专业,是革命性创举;眼前这位20多岁的未婚少女,只身飘洋过海来传播现代科学知识的勇气和成功的活生生例子,给了中国女学生很大的鼓励。年纪轻轻的米里亚姆,成了她们的榜样。她的女学生,后来多数当了护士,一小部分成为医生和教授。    海日的母亲卡米拉出席北大百年校庆时,一位女医学教授告诉她:“你母亲影响很大,因为有了像你母亲那样的人,我们大学理学院里才有了一半的女教授。”目前,中国已有不少出色的女科学家。米里亚姆在燕京大学一年,住的地方很简陋,但她还是坚持下来。    海日儿时的回忆,使她强烈向往中国,所以决定在大学里学中文。    友谊发展为国际婚姻    1979年中国刚刚开放,为了到中国教英文,海日先到台湾进修中文一年,之后取得美国大学颁发的教授英文作为第二语文的学位文凭,1982年,24岁的海日终于如愿以偿,在广州中山大学理科出国留学生英文培训中心教英文,遇到她今天的丈夫、现任香港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的谢雍博士,两人的友谊终于发展为国际婚姻。    谢海日说,1923年她外婆到中国去当化学教授,也是24岁,没想到,60年后,她步外婆后尘,踏上中国国土去当英文教师,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献出自己的力量,正好是同样的年纪。    历史好像在循环,当她坐在香港到广州的火车里,看到窗外的稻田和带着草帽的中国农民与水牛时,她想,60年前她外婆乘火车由广州到北京时所看到的画面,也许一样。她说:“我觉得,我犹如通过外婆的眼睛,看到60年前的青山未改、60年前的绿水常流,我就像她故地重游那么兴奋。”    图片说明:谢海日(左)与父母、子女及丈夫谢雍(右一)。

2. 日刊文章:黄河断流危及区域生存环境

【日本《选择》月刊7月号文章】题:黄河断流危及中国的生存环境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唐代诗人李白赞美滔滔黄河的诗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的“黄河文明”是以黄河流域为主发展起来的。    然而,今天的黄河却在发生一场异样的变化。黄河中下游每年都发生断流现象,而且每年发生的时间和区段越来越长。    黄河第一次出现断流是在1972年。从90年代中期开始,断流现象越来越严重。    1995年距河口600公里以内的区段发生了断流,时间长达118天。1996年长达136天,距离扩大到700公里,1997年又再次创下了纪录。    今年的情况似乎更加严峻。往年断流从二三月份开始,而这次则从去年11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6月上旬。跨越两个年份的断流还是首次出现,由此可见,黄河中下游的断流现象一年比一年严峻。    正如李白诗中所描写的那样,从历史上来看,黄河决不是一条流量很小的河流。黄河的中上游地带历史上并非像现在这样到处是沙漠和荒地,而是被绿色的森林和草原所覆盖。历代王朝对黄河流域无止境的开发,致使森林和草原逐渐消失,荒漠化使得土地失去了涵养水源的能力,降水量也越来越少。黄河断流可以说是黄河文明遗留下来的负面遗产。然而,把黄河断流完全归咎于历代王朝也是不对的。    首先,毛泽东时代以“粮食第一”为口号,把流域内的森林和草原变成了耕地,用来生产粮食。流域内的人口急剧增加,为了确保这些人口对能源的需要,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殆尽。这种趋势一直持续至今。结果,黄河流域的生态体系遭到了破坏,荒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流域的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的蒸发量不断增大。其次,新中国成立后,黄河上兴建了很多用来防洪、发电和灌溉的巨型水库。积蓄在水库中的水通过水渠流到了农田,从而使下游的流量大大减少。    基于以上原因,黄河断流的扩大是必然的。按照目前这种速度发展下去,黄河最早可在10年内变成一条奇怪的内陆河,既不流向大海,也不注入湖泊。这将不成其为河流。换言之,黄河将消失。    黄河断流将给中国经济、社会以及自然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首先是对农业和畜牧业的影响。中国农村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有5800万农民和牧民为自身和数千万头家畜的饮水问题而发愁。这其中也包括东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区,但主要是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    从对农作物的影响来看,1997年黄河断流造成粮食减产300万吨,相当于1000万人的口粮。    工业方面的损失据说是农业的10倍,平均每年损失200亿元。断流造成工业用水短缺,工厂、矿山和油田普遍开工不足。    水资源不足给流域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黄河的水质污染也已成为一大问题。    由此可见,黄河断流已对各个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和损失,而且呈逐年扩大的趋势。然而,不应仅仅把这看成是经济和环境问题。从总体来看,黄河断流带来的是整个流域的衰亡。断流使得黄河流域的活力不断减弱,中国的重心向长江方向转移,从长远来看,黄河文明已开始走向衰亡。    黄河文明趋于衰亡,并不意味着中国在现代世界将走向灭亡。但是,现在还无法保证黄河迄今为止养育的人口,能够在其它地区得到养育。对于中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问题。

3. 北京城里觅京音

【台湾《联合报》7月12日文章】题:北京城里觅京音(作者 纪慧玲)    原文提要 随着经济巨轮的转动,传统戏曲往往受到漠视,就连北京的京戏,如今也只残存于一些观光场合……    今年9月大陆北京将上演著名歌剧《图兰朵》;中意合作、电影导演张艺谋执导,以紫禁城为背景,重现普契尼对东方神秘国度的想像。图兰朵致命的高音将掩盖北京一切噪音,包括长安大街上浊重的车嚣,以及胡同里唧唧辗过的单车轮声。    然而这样一座古城,西方美声只是偶尔过客;普契尼对中国的想像只是美丽的西方幻影。真正的北京声音来自寻常百姓,其中最具代表的,当然以京戏为最。    观光戏光怪陆离        哗众取宠失格调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即使置身于北京,能觅着京音的机会竟然不多。淹没衰敝于快速发展的都市面貌里,北京的京戏如今只残存于一些观光场合,而且多数时候循着观光指南找着的“观光戏”,充斥着哗众取宠、迎合外国旅客的杂耍猴戏,实在令人失望。    北京固定上演观光戏的场合包括长安大戏院、湖广会馆、前门饭店、正乙祠古戏楼等地。    建国门内大街崭新簇丽的长安文化娱乐中心,是北京著名老戏园“长安大戏院”拆除改建的新建筑。去年10月我在那里看到了由北京市文化局策划、北京市戏曲学校演出的《白蛇传奇》。    这真是一出光怪陆离的《白蛇传》,以歌舞取胜,两人成婚婚宴一场戏,踩高跷、耍球、踢碗全出笼,白蛇与许仙坐在观众席正中央,与观众一同观赏台上的戏弄。《金山寺》固然打得热闹,白蛇被扣压在雷峰塔后,灯暗,字幕报出“数年后”,一个孩童惨厉的哭声从观众席后方传出,饰许仙之子的演员一路从观众席叫着“妈妈!妈妈”,古时候哪有“妈妈”这种说法,听了让我浑身不舒服。    改良戏面目全非    劣币当令驱良币    看这样的观光戏只能边看边叹,缤纷热闹活像杂耍一样的所谓“改良戏”,让人倒尽胃口。年轻学生唱工犹待磨练,武打招式那晚满地找枪,出了不少纰漏,唱得少,歌舞多,表演又不怎么样,“白蛇传”剧情稀释到只剩骨架,经典折子戏全不见了。我看到外国观众也是带着狐疑笑容离场,没有叫好的热烈掌声,我则像受骗上当一样。北京市文化当局颇以此戏自荣,在我看来,却是践踏传统品味,开了倒车。    长安大戏院是最著名的观光场,每晚观光客人数最多。相较之下,湖广会馆、正乙祠的观众就差多了。湖广会馆历史久远,建筑物古色古香,演出戏码也是观光戏为主,去年10月我看到的是《三岔口》,同样是年轻演员担纲,嗓子不好,武打也不怎么灵光,怎么看都不像摸黑打斗,节奏拖沓,倒像比划比划。    正乙祠盛世和声    龙困浅滩遭虾戏    和平门全聚德烤鸭店附近的正乙祠,可能是北京城内最古老的戏楼。1995年有位企业家王宇鸣投资上百万人民币整建,恢复了昔日金碧辉煌面貌,两落对联“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绝妙好辞,正中横匾“盛世和声”显得气派自信。可怜王宇鸣这位业主花了钱打算经营文化事业,有关当局却以承租不合法欲强行收回,观光推展单位也不配合宣传,正乙祠的经营随时有断头危险。但这儿的演出显然精致许多,戏单上贴的有北京昆曲剧院连演两周的戏码,连昆剧这么冷门的戏种,正乙祠都肯支持,实在有心。今年我特别询问中国京剧院名伶于魁智,到底哪儿有正统京戏可听?他也耸耸肩。因为北京城内公立剧团太多,市场竞争,剧团反而老往外省公演。经济巨轮转动,传统戏曲只能靠边站,尤其偏差的价值观念,把传统文化带向庸俗变调,非一时一刻、吾人一力能撼。但京戏毕竟如今还存在于北京,也许更多人的需求总会唤起新的可能吧。

4. 图片新闻

一批业余歌唱爱好者聚首北京一个公园内,引吭高唱革命歌曲。(美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