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05-15
第 1 版
1. 印度一意孤行激怒国际社会
【美联社北京5月14日电】中国今天指责印度试图把北京描绘成是对地区稳定的威胁,同时又利用核试验作为它控制南亚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外交部说,印度的五次核试验是对国际社会要求全面禁止核试验的共同意愿和防止核武器扩散努力的“公然蔑视”。 外交部的声明说:“印度政府冒天下之大不韪,破坏禁止核试验的国际努力,企图称霸南亚,挑起南亚军备竞赛。” 声明说,印度“诬蔑中国对其构成核威胁,这是毫无道理的”。 虽然中国没有扬言要予以报复,但是外交部今天的声明比它在印度11日核试验后发表的声明要强硬得多,而且这两个长期的对手之间的疑虑情绪很可能会加剧。 【法新社北京5月14日电】新华社今天报道说,中国外交部长与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通了电话,并一致认为这个世界应坚定地谴责印度的核试验。 然而,该通讯社没有说中国对美国提出的下述要求表示支持:由于印度本周进行了核试验应对它实行制裁。 据新华社的报道,外交部长唐家璇对奥尔布赖特说:“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对印度采取一致的立场,促其放弃核武器发展计划。” 新华社说,奥尔布赖特告知唐家璇美国已决定对印度实行制裁。 【路透社华盛顿5月13日电】美国总统克林顿今天针对印度进行的核试验提出了一份范围广泛的经济制裁清单,停止了大部分形式的援助。 根据克林顿的命令,美国政府停止了对印度的一切援助,涉及食品的人道主义援助除外;终止所有军事销售和军火出口许可证的颁发,以及它一直有资格得到的军事援助;停止了美国政府向印度政府提供的一切贷款、信贷、信用担保和其他财政援助;禁止所有美国银行向印度政府提供任何贷款或提供任何信贷,用于购买食品或农产品的部分除外;禁止出口需要商务部出具出口许可证的特定商品和技术。 【共同社东京5月14日电】作为对印度进行地下核试验的制裁措施,日本政府13日决定停止向印度提供新的无偿资金合作等三项内容。这三项内容包括:①除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和最基本的无偿援助外,停止新的无偿资金合作;②在日元贷款方面,将根据印度今后的态度决定具体方针;③推迟原定6月30日在东京召开的为期两天的印度援助国会议。 桥本龙太郎首相表示,日本准备对印度实施停止政府高级官员交往等追加制裁措施。他说:“(印度)在日本乃至国际社会都强烈谴责的情况下又进行了第二轮核试验,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5月13日电】俄罗斯外交部第三亚洲司司长哈米杜林今天说:“俄罗斯对印度最近进行的两次核试验深为关切和不安。” 哈米杜林说:“十分遗憾的是,印度不听从国际社会的呼吁,于5月13日进行了新的地下核试验。” 有记者问,俄罗斯外交部对美国总统克林顿决定对印度进行制裁一事有何反应?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回答说:“我不主张俄罗斯就某种问题搞什么制裁。我们对制裁持十分慎重的态度,因为制裁有时会产生消极的后果。” 【法新社联合国5月13日电】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今天对印度进行新的核试验“深感不安”,并敦促印度作出遵守国际禁令的“明确无误的保证”。 安南的发言人弗雷德·埃克哈德说:“秘书长仍然期望印度和其他所有国家作出明确无误的保证,国际社会有关核试验和防止核扩散的准则将会得到遵守。” 联合国大会主席根纳季·乌多文科的发言人亚历山大·陶卡奇说,乌多文科“失望地”获悉了印度在继11日的三次地下核试验之后又进行了两次地下核试验的消息。
2. 《亚洲华尔街日报》文章:印度将在国际上陷于孤立
【香港《亚洲华尔街日报》5月13日文章】题:印度的炸弹震惊世界(作者 东亚问题专家戴维·斯隆) 印度出人意料地进行了数次核试验,这一行动已经引起美国及其他《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支持者的普遍谴责,同时也遭到印度邻国的谴责。这些试验毫无疑问地将引起一系列贸易和援助方面的制裁。 更广义地讲,印度的这一行动将使它在国际上陷于孤立,而且将加强它不按国际行为准则行事的坏名声。在印度—美国轴心中,这些试验可能导致美国总统克林顿取消计划于今年11月对印度的访问,并撤消去年开始的为促进两国关系而进行的“战略对话”。 使美国官员气愤的是,印度的这些试验就是在印度外交秘书一周前刚刚同美国的国家安全顾问桑迪·伯杰及其他美国官员会谈之后进行的,他们在会谈中还讨论了总统的印度之行和“战略对话”。 鉴于印度人民党领导的联合政府内部关系紧张,该党的领导人试图通过一个重大的行动把人们的注意力从联合政府不稳定的局面转移开。通过这个行动,将会激起大多数印度人的爱国情绪,并团结在政府周围。 这些次试验反映了印度国防部砖──特别是印度新任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本人──对中国的军事活动的不安情绪增加了。 在巴基斯坦最近进行了“高里”导弹的试射之后,印度决定采取一些重大的足以显示力量的行动。 尽管这些因素或许能够说明印度在这个时候进行试验的原因,但是还有一些更根本和更深层次的原因。印度人民党政府今年3月底是通过呼吁发扬印度的大国沙文主义而上台执政的,该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大声疾呼国际社会应更多地承认印度作为一个全球大国的地位。在印度人民党,甚至在大多数印度人看来,他们的国家从来没有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那种尊重,包括印度作为一个核大国的地位。印度的一些领导人认为,他们已经“被剥夺”了实现最高外交目标的权利。因此,他们越来越感到灰心丧气。 至少在外交领域,印度采取这一行动,以及它在外交上越来越孤立的最大获益者是中国和巴基斯坦,印度通过这些核试验正是要把信息传达给这两个国家。 最大的输家是印度自己,是它采取的行动使自己的国际地位受到伤害。
3. 巴基斯坦猛烈抨击印度挑衅行为
【法新社伊斯兰堡5月13日电】巴基斯坦今天发誓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抵制对其安全构成的威胁,并猛烈抨击印度进行新的核试验。 巴基斯坦外交部的一位发言人说:“最新的试验尤其带有挑衅性,因为它们本质上是为了完善战场上的战术武器,这对印度近邻的安全构成威胁。” 他说:“巴基斯坦再次重申,它将根据对其安全构成的威胁和保护其国家利益的需要,采取一切措施。” 总理谢里夫还罕见地主持了一次内阁国防委员会会议,该委员会是负责军事和安全事务的高层决策机构。 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古哈尔·阿尤布汗谴责说,印度新的核爆炸试验表明,“印度领导层不负责任的态度达到了顶点”。与此同时,巴基斯坦的政治家,其中包括一些前将军,不断要求巴基斯坦进行核试验。 新闻部长穆沙希德·侯赛因说,两次新的核试验表明,印度是一个“寻求通过侵略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获取国内支持的军国主义国家”。 【(因特网)巴基斯坦国际新闻社伊斯兰堡5月12日电】巴基斯坦著名核科学家阿卜杜勒·卡迪尔汗博士说,如果政治领导人决定进行核试验的话,巴基斯坦能进行核试验。 【法新社伦敦5月13日电】简氏防务机构今天说,巴基斯坦将在6月底以前进行一次核试验,作为对印度最近核试验的回应。 《简氏导弹和火箭年鉴》的保罗·比弗援引情报人士的话说,预计巴基斯坦将在靠近它同伊朗边界的某个地点进行一次核爆炸。他在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说:“预计巴基斯坦将进行一次核试验,地点可能在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时间大概在6月底以前。” 【路透社华盛顿5月13日电】克林顿总统今天派遣美国副国务卿斯特罗布·塔尔博特前往巴基斯坦,以便说服巴基斯坦不要为对抗印度的核试验而进行自己的核试验。
4. 印度总理极力为核试验辩解
【法新社华盛顿5月13日电】印度总理瓦杰帕伊给美国总统克林顿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上注明的日期为5月11日。《纽约时报》今天转载了这封信。 信中说:“我一直对印度过去一些年来所面临的不断恶化的安全环境,特别是不断恶化的核环境深感不安。我们有一个公开的核武器国家与我们接壤,这个国家1962年对印度发动了武装侵略。虽然我们同这个国家的关系最近10年左右已经改善,但是,主要由于边界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一种不信任的气氛持续存在。这个国家还从物质上帮助了我们的另一个邻国成为一个秘密的核武器国家,从而加剧了这种不信任。最近50年来,我们还遭受了一个对我们深怀仇恨的邻国的三次侵略。而且,最近10年来,我们一直是在我们国家好几个地方,特别是旁遮普邦以及查谟和克什米尔发生的得到这个邻国支持的持续不断的恐怖活动和交战状态的受害者。” 【法新社新德里5月13日电】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今天说,印度准备经受对它五次核试验的制裁,他说,印度是在深思熟虑后决定进行这次核试验的。 他说:“如果实行制裁,印度将勇敢地面对它。我们准备经受任何艰难险阻的考验。我希望西方社会不要实施任何制裁措施。” 【法新社新德里5月13日电】印度一反对党认为核试验背离了新德里的长期核政策,印度核试验今天第一次遭到国内批评。 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者)说,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府的决定是“对早先被广泛接受并已实行了20多年的做法的背离”。
5. 加拿大从海湾撤军
加国防部十三日说,加拿大将从海湾撤走一艘护卫舰和两架大力神空中加油机。(法新社)
6. 安理会批准增设审判法庭
根据十三日通过的这个决议,将在海牙设立第三个法庭,审理南斯拉夫战犯。(美联社)
7. 拉那烈的军事代表团回国
这个五人代表团是十三日回到柬埔寨的,以便同政府讨论正式停战问题。(路透社)
8. 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她于十三日在当选该职务后表示要开展反吸烟运动。(法新社)
9. 以色列战斗机袭击贝卡谷地
十三日深夜进行的这次袭击打死了十名法塔赫战士,打伤二十六人。(法新社)
10. 越南外长访问俄罗斯
俄总理和外长十三日分别会见了阮孟琴,并讨论了发展两国能源等领域合作问题。(俄塔社)
11. 捷克总统病愈出院
总统发言人十三日宣布,一个月前住院手术的哈韦尔目前感觉良好,下月即可恢复工作。(俄塔社)
12. 拉脱维亚呼吁改善同俄罗斯关系
拉外长比尔卡夫斯十三日说,改善拉俄关系的关键是修改拉脱维亚的国籍法。(俄塔社)
第 2 版
1. 路透社评述15国集团首脑会议声明:南方国家希望有公平的贸易条件
【路透社开罗5月13日电】新闻分析:贫穷的南方国家希望有比较公平的贸易条件 在开罗开会以加强金融力量的发展中国家说,它们乐意接受现在支配全球经济秩序的自由贸易原则,但是作为交换,它们对富国提出两点要求。它们说,富有的北方必须放弃它自己的保护主义措施才能使比赛场地变得平坦一些。北方必须给贫穷的南方时间并给以帮助,以便使它在起跑线上迎头赶上。 今天,15国集团首脑会议结束后发表声明,重申支持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指导下建立“透明、公正和公平”的世界贸易体系。这些国家是:阿尔及利亚、阿根廷、巴西、智利、埃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牙买加、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日利亚、秘鲁、塞内加尔、委内瑞拉、津巴布韦和第16个成员国肯尼亚。 声明说:“我们敦促发达国家抵制实行保护主义的要求,并重申我们反对利用贸易措施──包括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达到保护主义的目的。”声明说:“应当特别注意执行世界贸易组织的各种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特别和有差别的规定。” 这次首脑会议是定于18日在日内瓦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部长会议之前几天召开的。这次部长会议可能使南北方国家分化。 南方国家指责北方国家虚伪,试图把一种自由贸易形象强加于世界,即迫使穷国向外国商品和服务打开大门,同时却牢牢维护它们自己的壁垒。这些壁垒可能显然是出于财政考虑的,如许多发达国家仍然对来自南方国家的某些商品建立很高的关税堡垒。南方国家也对以维护出口国的劳工或环境保护标准为名建立的非关税壁垒表示愤慨。 与此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说,历史上造成的不利条件(如殖民主义残余)使它们蒙受损失;应当在自由化方面给它们留有余地,以便使它们能够先加强自己刚起步的工业,然后才能承受国际竞争的冲击。 15国集团的大多数国家不仅已经向贸易而且向外国投资敞开它们的市场,这使该集团自己冒着风险,正如“热门的”短期资金突然大量外流引起金融危机──从墨西哥1994年比索暴跌到目前亚洲的金融动荡一样。 在这个集团内部,对于发展中国家在作好参加国际竞争准备的同时,在多大程度上要求保护自己才合适,目前还存在意见分歧。 津巴布韦工商部长沙穆亚里拉对本社记者说:“它们需要时间,但是它们必须参加竞争。在这方面既没有什么托辞,也没有什么例外。你必须在全球市场上竞争。” 对这个问题的部分答案可能是:大大提高发展中国家历来存在的较低的贸易额。这正是1989年成立15国集团的主要原因。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说,他的国家与拉丁美洲的贸易额从那时以来增加了两倍。他对记者说:“我们主张继续维护我们的利益的同时,保持与北方国家的关系,因为它们有市场、资金和知识。”
2. 俄报文章:俄重新审视对印提供武器
【《俄罗斯电讯报》5月13日文章】30多年来一直在向印度提供武器的主要是莫斯科。两国传统上一直彼此视对方为战略伙伴。结果,据印度本国的专家们估计,到90年代中期,人数占世界第四位的印度军队70%都装备的是俄罗斯产(苏联产)军事技术设备。而印度军队某些军种的这一指标甚至超过70%:印度空军的装备80%是俄罗斯提供,海军装备约85%是俄罗斯提供。到俄罗斯时代,俄罗斯每年向印度提供的武器始终保持在8—10亿美元。 在目前的情况下,1997年12月签署的向印度供应一批伊尔—78空中加油机的合同同以前就大不一样了。印度空军在装备这些飞机后,可以将苏—30ΜΚИ多用途歼击机的作战行动距离提高到5000公里。 专家们承认,这种飞机在改装后可以被当作轻型核武器的战术运载工具,核武器绝不仅仅只能打到印度的邻国。该地区的国家对俄罗斯向印度出售海军技术装备也同样感到担忧。这些装备有3艘1135型巡航舰和1艘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重型载机巡洋舰。俄罗斯和印度还计划签署供应地对空导弹的合同。 顺便提一句,因为印度加强其核计划,莫斯科不仅可能停止执行几项大型军火订货合同,而且甚至可能改变军火供应内容。然而,莫斯科会因此付出昂贵的代价。据本报掌握的材料,印度已感到俄罗斯产生动摇,开始同乌克兰和捷克进行秘密谈判。
3. 印度导弹库及其发展计划
【法新社新德里5月12日电】印度于1983年推出了它的一项预算达八亿美元的导弹发展一体化计划,并且公开了它拥有一个包括一种弹道导弹的强大的武器库。 然而,印度仍然依赖苏联制造的导弹和火箭发射器作为它防务的核心。但是,在印度进行了三次地下核爆炸之后,它很可能会为导弹发展一体化计划投入更多的资金。 ──烈火导弹(FIRE):一种二级弹道导弹,它目前能够运载一枚一吨重的弹头,射程达1500公里。 自1993年以来,这个系统已经成功地试射了三次,很可能对该系统进行改进以提高它的射程,使其达到2500公里。该系统可以携带常规和核弹头。 ──普里特维导弹(PRITHVI):最初是为陆军开发的一种地对地“复合力量”武器,它的射程为150公里。这种导弹于1988年第一次试射成功。 一种射程为250公里的专为空军设计的普里特维导弹正在研制之中,科学家们计划设计一种供海上发射的普里特维导弹,射程可达350公里。这种导弹也能携带常规和核弹头。 ──蓝天导弹(SKY):1996年第一次进行飞行试验的一种地对空导弹。它的射程在9公里到25公里之间。可携带常规防空弹头。 ──毒蛇导弹(COBRA):热辐射自导引的反坦克导弹,射程为5公里。1996年第一次试射。可携带常规弹头。 ──特里苏尔导弹(TRISHUL):一种射程为50公里的多用途导弹。这种导弹还可以在海上使用。最近一次试射是同印度的核爆炸同时进行的。可携带常规弹头。 ──萨加里卡导弹(SAGARIKA):很少有人知道这种导弹系统,但是专家们说,这是一种由潜艇发射的巡航导弹。对于这种导弹的射程,可携带的弹头或使用的火箭推进器等目前都还不清楚。
4. 美以会谈继续寻求弥合分歧
【路透社华盛顿5月13日电】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鲁宾说,奥尔布赖特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今天的会谈中未能弥合在美国和平方案上所有的意见分歧,他们将在明天的会谈中再次作出努力。 内塔尼亚胡的顾问巴尔─伊兰说,90分钟的会谈取得了一些进展,双方都渴望就以色列下一步撤出西岸的细节达成协议。内塔尼亚胡正在进行游说活动,会见同情以色列立场的犹太人和保守派人士。 克林顿今天在德国访问时说,“希望能够找到一项以我们已提出的主张为基础的协议”。 【法新社耶路撒冷5月13日电】以色列公共电台说,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今天向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提出以色列军方要从西岸撤出9%以上的土地。 这家电台援引以色列代表团一些成员的话说,内塔尼亚胡在华盛顿同奥尔布赖特举行的会谈中提出第一阶段先撤出9%的土地,然后再作第二阶段的撤军,第二阶段撤出的面积尚未确定,但是,应当达到2%。 内塔尼亚胡向奥尔布赖特重申,美国向以色列提出的撤出13.1%土地的建议是“不可接受的”。
5. 苏哈托决定提前回国
【路透社雅加达5月14日电】《雅加达邮报》14日报道,自三个月的流血抗议以来,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第一次表示愿意下台。 报纸援引苏哈托在开罗举行的印尼人集会上讲话说:“如果我不再受到信任,我就去做个贤人,努力靠近真主。我将把时间用于指导我的孩子们,使他们成为好人。” 苏哈托同时表示,他将为印尼祈祷并提供建议,发挥幕后指挥的作用。 苏哈托正在参加15国集团首脑会议,14日已经决定提前一天回国。他还说,他不会为了继续执政而使用武力。 【美联社雅加达5月13日电】最近几个月来印尼国内抗议活动越来越高涨,并发生了暴力冲突。 13日警察再次与示威者发生冲突,造成至少10人死亡。这使得苏哈托决定14日回国,比原定计划提前了一天。
6. 鲁戈瓦同意与米洛舍维奇会谈
【法新社贝尔格莱德5月13日电】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说,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领导人鲁戈瓦今天同意15日在贝尔格莱德与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举行会谈。 这位曾帮助达成1995年波黑和平协议的美国特使说,“这将是自前南斯拉夫解体以来,科索沃阿族领导人第一次与南联盟总统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会谈”,但“双方仍同以往一样存在着巨大的分歧”。鲁戈瓦的这一让步在科索沃省首府普里什蒂纳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心,他的反对者说他已经“屈服了”。 【路透社地拉那5月13日电】阿尔巴尼亚今天对贝尔格莱德与塞尔维亚科索沃省阿族领导人之间计划举行的会谈表示欢迎。阿尔巴尼亚政府说,相信谈判能为解决科索沃省的血腥冲突开辟道路。 【路透社柏林5月13日电】美国总统克林顿今天对计划举行的南联盟与科索沃阿族领导人之间的会谈表示欢迎,说这只是第一步,为挽救和平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路透社莫斯科5月13日电】俄罗斯今天对计划举行的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和科索沃分裂分子领导人鲁戈瓦之间的谈判表示欢迎,说这是迈向和平的重要一步。
第 3 版
1. 到底是谁向列宁开了枪
俄报披露了1918年刺杀列宁事件新材料:凶手卡普兰当时是一个半聋半瞎的苦役犯;列宁大衣上的弹孔同伤口部位不一致;向列宁开枪的是男人而不是女人……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4月10日文章】题:是谁向列宁开的枪?(作者 阿列克谢·利特温) 1918年8月30日是谁向列宁开的枪?是社会革命党人卡普兰!在很长一段时期这一直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但是抛开成见看材料,就会发现越来越多无法回答的问题。1992年6月19日,俄罗斯检察院对指控卡普兰的材料重新审理,结果发现当时的调查纯属表面文章。六年过去了,调查结果迄今仍未公布,各种新的说法也因此不胫而走。 在学生课本中,右翼社会革命党人战斗小分队的头目谢苗诺夫和科诺普廖夫是这起刺杀列宁事件的策划者,卡普兰是执行者。 十月革命前的侦查资料显示,卡普兰是一位年老的服苦役的政治犯,1906—1917年因制造、保存和携带易爆物品一直被囚禁在东西伯利亚的一所监狱里。她半聋半瞎,神经明显受过刺激,非常令人怀疑她能胜任枪手这一重要角色。不过,她倒像个不错的“备换”角色。1918年2月来到莫斯科后,她逢人便说,“列宁背叛了社会主义”,她要杀掉他。 专家们对列宁大衣上的弹孔同列宁的伤口部位不一致感到吃惊。他们把1922年手术时从列宁身上取出来的子弹和1924年对列宁尸体作防腐处理时取出的子弹进行了比较,发现两颗子弹并非出自同一把手枪。由此得出结论:曾用了两把手枪。 1918年8月30日夜里参与搜查卡普兰的俄共党员列贡卡娅在书面报告中写道:搜查“进行得很仔细”,但“未发现”任何实质性的东西。 过了一年,即1919年9月,列贡卡娅对自己原先的记述作了“补充”,声称在卡普兰的皮包里发现一把勃朗宁手枪。专家对保存下来的这把勃朗宁手枪和射中列宁的两颗子弹进行了多次鉴定,曾有一次得出结论:“有一颗子弹可能是从这把枪里射出的。另一颗子弹是不是从这把枪里射出无法确认。” 最近几年,研究人员又得出一个结论:当时医生夸大了列宁伤势的危险程度。列宁是自己沿着很陡的楼梯上到三楼,躺到床上的。过了一天,即9月1日,医生确认他的身体状况令人满意,又过了一天,列宁便能起床了。 还有一点令人费解:为什么调查没有进行到底? 1918年9月3日,根据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斯维尔德洛夫的个人指示,卡普兰被执行枪决。受斯维尔德洛夫之命负责卡普兰一案的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金吉塞普曾抱怨,有人妨碍他工作。他说,必需的文件迟了很久才收到。在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共记录了17份证词。但没有哪份绝对肯定地指出:有人开枪。不过,所有证人都说是一个妇女开的枪。 在8月30日列宁遭枪击现场抓住卡普兰的巴图林第一次作证时说,枪声响起时,人们四处逃散,他发现一个奇怪的妇女。他问她是谁,为什么在这里,卡普兰回答说:“这不是我干的”。在第二次写的证词中──这已是9月5日,报纸已报道了卡普兰开枪的事──巴图林承认,他没有听到枪声,他以为是汽车发动机正常发出的“啪啪”声,他没有看见向列宁开枪的人。当时他和所有人一样也在奔跑,看见树边站着一名妇女,拿着一个皮包和一把雨伞。“我问她到这里来干什么。她回答说:‘你问这干什么。’我搜查了她的口袋,拿过她的皮包和雨伞后让她跟我走。我觉得她像是刺杀列宁的人。在路上我问她:‘你为什么向列宁开枪,’她反问我:‘你干嘛要知道这个。’这最终使我确信,是她向列宁开的枪。” 根据巴图林的证词,枪响时他距列宁15—20步,而卡普兰在他的后面,离列宁更远。但当时的模拟试验表明,子弹是从距离列宁很近的地方射出的。如果听力很好的巴图林都未明白究竟是枪声,还是汽车马达发出的“啪啪”声,那么,半聋的卡普兰可能什么都未听见,而当她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时,就说这不是她干的。 后来还发现,证词记录本有几页被撕掉了。据间接资料表明,被撕掉的记录包括向列宁开枪的是男人而不是女人的内容。而且,正面遭枪击的列宁可能是唯一看见枪手的人。他甚至曾问跑到他身边的司机吉利亚:“抓住他没有?”
2. “邮包炸弹狂徒”被判四个无期徒刑
【美联社加利福尼亚萨克拉门托5月4日电】在18年里不断向美国校园及航空公司邮寄爆炸品导致多人死亡和伤残的“邮包炸弹狂徒”西奥多·卡钦斯基现已认罪,今天被连续判处四个无期徒刑。 地方法院法官小加兰·伯勒尔是应认罪辩诉协议的请求对这位现年55岁的前数学家作出上述判决的。伯勒尔说:“被告犯下了令人发指和骇人听闻的罪行,而他对此没有表现出一丝悔意。”伯勒尔还说,他担心如果不密切监视卡钦斯基,他将再次行凶。 卡钦斯基制造的校航炸弹案件改变了美国人邮递包裹和乘飞机的方式。在卡钦斯基1995年的作案高峰时期,美国实际上取消了西海岸的航班。作为认罪辩诉协议的一部分,卡钦斯基承认1978年至1995年期间的16起校航炸弹案件都是他干的。他将被关进戒备森严的联邦监狱,也许是在隆波克或是科罗拉多。 在检察官的判决备忘录中大量引用了卡钦斯基的日记。他的日记里充满了对人类的深仇大恨。谈到杀人,卡钦斯基写道:“我这样做的动机只是出于个人报复。” 卡钦斯基说,他晚些时候将进一步详细地对政府的诉讼作出答辩。 图片说明:卡钦斯基(右)被押解出庭。(法新社)
3. 黛安娜纪念柱
【法新社巴黎五月十三日电】题:加埃塔诺·佩谢准备在巴黎为黛安娜建一个“纪念柱” 意大利设计师、建筑师加埃塔诺·佩谢希望在巴黎阿尔马桥洞(黛安娜王妃出车祸的地点)为黛娜建一“纪念柱”。 在接受法新社记者采访时,加埃塔诺·佩谢表示,他的计划得到了“黛安娜三、四个朋友以及一家电视台的赞助”。但该计划还必须征得马黎市政府以及英国皇室的同意。 加埃塔诺·佩谢希望这一个纪念柱能够在黛安娜遇难一周年的时候(八月三十一日)建成。 据加埃塔诺·佩谢介绍,纪念柱将用钢筋水泥的正方体作基座,上面再安一块用树脂做成的柱体。白天树脂呈透明状、夜晚则会发出黄色、蓝色和红色的光。水泥基座和树脂部分的高均为两米。
4. 克里姆林宫的地下秘道
【俄罗斯《劳动报》4月21日文章】题:克里姆林宫的地下秘密(作者 维塔利·戈洛瓦乔夫) 在克里姆林宫内靠近列宁墓的地方有一座漂亮的、带绿色圆顶的三层楼房,俄罗斯的国旗就在这座楼的顶上飘扬着。苏联时期这里是部长会议的办公地。 斯大林的办公室在二楼,靠近历史博物馆。赫鲁晓夫、柯西金、雷日科夫都曾在此办公。但是,没有一个人会想到,在他们所踩的木地板下面有一条秘密通道。 秘密通道是建筑工人对该楼进行大修时发现的。 镶木地板下赫然出现的黑洞非常令人意外。为了搞清情况,警卫人员决定下去看看。他们抓住洞壁上一排垂直的金属把手,一步步向下试探着。洞没有很深,紧接着是一条水平通道,通道高度只有半米多,穿过去就到了斯大林办公室的另外一堵砖墙前,水平通道在这里又变成了垂直通道,洞壁上仍装有金属把手。 通道向下穿过一楼夹墙后向地下深处延伸。到了尽头又是一条窄窄的、水平方向的混凝土通道,长约30米。无线电话在这里已不起作用。通道尽头是一口竖井,沿着井壁上的金属把手爬上去,警卫人员费了很大的周折才打开厚重的井盖。出口仍在克里姆林宫内,但离那座楼已有一段距离。 专家通过分析入口处金属盖上加固的水泥,断定这条通道开凿于本世纪30—50年代。至于谁开凿的,用途是什么,斯大林知道不知道等问题却无法解答,情报部门的材料中也没有任何交代。 据专家推测,斯大林对秘密通道可能一无所知,这是贝利亚用来窃听斯大林办公室内的谈话的。那时尚没有灵敏的窃听设备,必要时只有靠“监听”。 专家认为,那截水平通道正好在斯大林办公室的下面,如果是用来紧急转移斯大林的话,应造得更舒服一些。而且有些地方和斯大林的办公室几乎只隔着一层地板。试验表明,在这些地方能清楚地听见办公室内的说话声。
第 4 版
1. 耐克由“酷”变冷 奈特情深依旧
【美国《新闻周刊》3月30日一期报道】题:当“酷”变冷的时候(作者 若利·所罗门) 愁云惨雾笼罩 菲尔·奈特不常在公开场合讲话。如果你最近能听他讲话,你会感觉到他的郁郁寡欢。这位耐克公司的创建人兼领导者在俄勒冈总部同一些华尔街分析家交谈时,十分坦率地谈到:“目前正是本总部的阴暗时期。” 任何总裁遇到奈特面临的难题都不能不发愁:股票价格由70多美元跌至40多美元;利润急剧下降;库房内堆满了卖不出去的运动鞋。两年来,耐克公司一直与批评它在亚洲的雇工政策的人进行斗争,现在这一斗争再度白热化:电影人迈克尔·穆尔拍了一部以耐克公司为蓝本的新电影;该公司最有影响的发言人──迈克尔·乔丹──计划于今年春天去参观远东的耐克工厂。后面这一安排当然是耐克公司导演的,但却肯定会给人留下不愉快的印象。远东是个会带来更多烦恼的地区:亚洲的经济骤降使耐克公司近几个月的销售额减少了17%。但最重要的是,现在出现了一场价格战,而且耐克作为最“酷”的品牌的地位可能正在削弱。 “使世界疾风化” 这种场面尽管令人痛苦,但在大多数公司都还算不上什么大灾难。但是,对奈特和他的雇员们来说,即使是一个小的挫折也包含着失败的痛苦。在80年代,耐克曾惨败在锐步的手下。到了90年代,该公司恢复了元气,其上升速度之快、上升地位之高,是任何别的公司所望尘莫及的。它树立起一种新的强烈的品牌意识,还用它那个给人印象深刻的“疾风”标志、它“说干就干”的口号以及一些被奉若神明的体育界人物打破了广告“音障”。耐克公司运用了最精明的营销策略:既反对正统,又面向大众。去年,它的销售额达到92亿美元。 但是,耐克认为自己肩负着一项更伟大的使命的一部分。奈特常说,体育是一种向“善”的力量;而耐克──它是以一位希腊女神的名字命名的──则是推动那种“善”的力量。他去年说过:“‘使世界疾风化’实际上应当是‘使世界体育化’。我们将随着体育以不可阻挡之势深入全球心灵而逐渐成熟起来。” 耐克招聘员工是要他们来履行这一使命的。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留下一大批“耐克活寡妇”(大概也有活鳏夫)。一些年轻的营销人员在加盟耐克时,以“疾风”标志纹身明志。耐克人除了总爱用体育字眼打比方以外,还常常谈论耐克“心”与耐克“魂”。一位前雇员说:“在耐克大楼内,人们根本不谈论股票价格。你不是为那个而到该公司工作的。” 对于具有这种信念的人来说,耐克的雇工政策受到的猛烈抨击是一种很大的震动。当一些积极行动分子于1996年引起人们对外国劳工状况的新的关注之后,耐克公司成了一个极好的靶子。左翼评论家吉姆·海托华就把“疾风”标志与纳粹的“万字符”相提并论,称之为“疾风符”。 还是最“酷”吗? 奈特面临的更大的问题是90年代的营销这个大难题:销售量很大的东西也能“酷”吗?青少年研究所的最新调查表明,40%的孩子认为耐克是最“酷”的品牌之一,而仅6月以前的这个数字是52%。纽约一家杂志的记者金·哈斯特雷特说,眼下最“酷”的是“新平衡”牌色彩鲜艳的仿麂皮运动鞋。就连在80年代被耐克和锐步打下去的阿迪达斯也在卷土重来。 奈特承认存在着挑战。他说:“我们的产品必须又多又漂亮。”耐克公司全球业务前负责人斯科特·贝德伯里说,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杜克大学销售学教授凯文·凯勒说:“最糟糕的情况是成为像微软那样的公司。”最好的情况是像可口可乐那样。“它们无处不在,但好像没有谁因此对它们不满。” 一个办法是别再突出它的“疾风”标志。一些观察耐克动向的人说,它正要这样做。现在耐克公司正在销售一些新产品,其中包括它趁着目前这股“棕色鞋热”──即像“泰伯来”牌那种风格的旅游鞋和户外运动鞋──推出的ACG(全天候运动鞋)系列。 凯勒说,耐克的过人之处在于它对品牌的“直觉”。但是,在过去几年中失去了几位营销高手之后,他怀疑新上来的人能不能获得那样的理解力──“那简直是一种遗传密码”。 耐克公司最厉害的王牌还是奈特本人。奈特既有感召力,又谦逊朴实。他至今仍住在他25年前买下的房子里。布鲁梅瑙尔说:“他是那种肯认真听你讲话的人。”奈特对耐克公司一往情深,这意味着他会为它而努力奋战。贝德伯里说:“我向来觉得,菲尔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加上一个品牌。人们决不要低估了一位父亲对孩子的爱。”
2. 让家乐福以全球为家
【法国《回声报》月刊3月号文章】题:达尼埃尔·贝尔纳──家乐福集团的一位开拓者 他宁愿作无名英雄而不愿意出头露面,他说话时喜欢用“我们”而不喜欢用“我”。但是近些年来他给家乐福集团带来的变化却把他推上了前台。现年52岁的达尼埃尔·贝尔纳所取得的成功不能不使人折服。几天前,他宣布他领导的家乐福超级市场集团的营业额已达到1700亿法郎(他初到这个公司时的营业额为1170亿法郎),所辖的商店已达308个,分布在世界16个国家中。他的生意的2/3是在国外。 贝尔纳现在是法国最大的也是最为国际化的零售超市──家乐福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说,“把一个国际公司变成一个全球化的公司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他的目标是加速家乐福的发展,到2001年时要使商店发展到500来家。 达尼埃尔·贝尔纳是从1992年开始领导家乐福公司的。他的真正使命是同这家公司传统的分散化的经营方式决裂。规模经济和信息化的出现要求有一种新型的运转方式。他采用了一种工业逻辑,实行集中销售,建立新的后勤体制,在公司内部全部实现信息化……使家乐福公司从一种手工业变成了一种真正的工业。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也无论是在国家行政人员还是在他手下的职工面前,达尼埃尔·贝尔纳使用的都是同一个武器:说服力。他追求的是凝聚力,他善于说服人而不是笼络人。“达尼埃尔·贝尔纳有一种天生的不因循守旧的本领。他很善于向别人陈述自己的想法。”有人这样说。 刚一来到家乐福公司,贝尔纳就以这个行业的发言人自居。在法国制订加朗法案和拉法兰法案的时候,他经常去游说贸易部长,为捍卫法国的大规模销售业说情。此后不久,他便成功地在巴西建立了85个中小型家乐福商店。 达尼埃尔·贝尔纳说过,“我们应当更新超级市场的概念。在5年之后,顾客将会有很大的变化。他们除了在价格方面会继续有较高的要求之外,还会希望到那些服务态度好、装饰好、环境舒适、有‘休息厅’的商店里去购物。他们还希望商店里的货物更丰富一些”。
3. “没有工资的”总裁
【法国《论坛报》4月22日文章】题:没有工资的总裁 百事可乐公司的总裁罗杰·恩里科最近在一封致公司员工的信中说:“在企业中,没有人比销售人员、技术员、仓库工人、卡车司机、机械师以及秘书等更重要了。在我眼里,这些人始终是第一位的。他们是我们的力量所在,是关系到企业未来的一张王牌。”今年53岁的罗杰·恩里科每年把自己100万美元的工资全部拿出来,用于资助企业普通员工的孩子们上大学。凡是企业内年薪不足6万美元的员工,其子女在读职业学校或上大学时都可以申请这一笔助学金。 罗杰·恩里科1945年出生在美国明尼苏达州一个普通的家庭里,父亲是一位普通的冶金工人。后来,罗杰·恩里科得到一笔助学金,才得以到波士顿附近的巴布森大学读书,这令他的父亲十分欣喜。罗杰·恩里科今天之所以要设立助学金,或许正是为了让企业内许多“无名英雄”也能分享他父亲当年的那种快乐。去年,没有工资的罗杰·恩里科得到了180万美元的红利。 罗杰·恩里科的职业生涯非同寻常。杰出、勇敢的罗杰·恩里科一向爱冒险,他还是深海潜水的爱好者。大学毕业后,他在通用食品公司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通用食品公司里,他本可以等着一步一步被提升。但他很快感到了厌烦,并主动要求参加越南战争。后来罗杰·恩里科对《财富》杂志说,他在越南学会了这样一个道理,即要想完成任务不能循规蹈矩。他的上司,美国海军中一位兰博似的人物,教会他如何随时随地调动部下的积极性。 回到美国后,罗杰·恩里科于1971年进入了百事可乐集团下属的弗里托-莱公司。在公司,罗杰·恩里科敢冒险的精神很快出了名,他经常以非同寻常的方式来完成任务。无论他到哪个部门,哪个部门的工作立即有了起色。 尽管罗杰·恩里科在百事可乐公司已经拥有了崇高的声誉,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人”。1996年,罗杰·恩里科被任命为百事可乐集团的总裁。这个集团遍及世界190个国家,营业总额达200亿美元。
4. 漫画:风凉话易说 切腹痛难忍
风凉话易说 切腹痛难忍 (原载香港《明报》)
第 5 版
1. 技术革新与步兵的发展演变
【法国《今日军队》月刊3月号文章】题:从昔日的战士到未来的士兵 原编者按 在陆军的装备中,步兵的装备占有特殊的地位。步兵是昔日军事行动的主要角色,今天的机械化和明天的自动化给他们留下了什么样的位置呢?让我们来仔细看看过去几个世纪的技术变化及其战术影响吧。 直到15世纪末,在人类群体的武装对抗中,冲击(使用长柄武器,如梭标)的地位都一直优于投射(先是弓,后是弩)。基本战斗单位──马其顿方阵、罗马龟甲形掩蔽阵、弗兰西斯一世的瑞士矛兵环形防御据点群──的效率在于队形的密集和无懈可击的协调一致。 便携火器的到来并未马上引起重大的变化。滑膛枪重量变轻并替代火枪花了近一个世纪,之后它让位于使用火石枪机盘的枪又花了一个世纪,而后者的使用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中叶。 在很长的时间内,战术都很原始,火枪手的射击只是为矛兵方阵和火枪手方阵的正面推进做准备而已。 敌对方阵之间的血腥冲击才是首要目的,这主要是由于刺刀的使用使人们重新对白刃战和肉搏战感兴趣。 18世纪,出现了对射击的纪律严明的组织,然后出现了首批分开的战斗编制并使用散兵连或散兵营。在近一个半世纪中,火器效率的进展非常缓慢,成果不大。 从1840年开始,技术革新多了起来。但是,单兵武器火力的增强和自动武器的问世这两者所产生的结果都不明显,密集队形的卷土重来和殊死进攻理论的出现就证明了这一点。 接着,在20世纪,随着技术革新的接连不断,肩射单兵武器几乎达到了所有的性能指标(射程、射速、精确度和易操作),这种单兵武器:火力达到最大限度(从连发枪到半自动步枪再到自动步枪),部件密集(枪栓和连发限制器都安装在枪托上),口径缩小。能把勒伯尔步枪的口径从8毫米缩小到7.5毫米及随后的5.56毫米,从而减少了武器和弹药的重量。 人们还减少了枪对射击者肩部的后坐力,因此可以采用连发技术。在战术方面,大部队行动让位于由小部队分散行动,在这些小部队中,投弹轻步兵代替了原来的轻步兵。 今天,像昨天和前天一样,要征服和控制阵地,就要有步兵战车运送的步兵。战斗类型从消灭敌人扩大到长期控制敌方的物或人。 步兵必须接受这样的挑战:阵地错综复杂(尤其是在城区),战斗持续时间长,连续作战,孤立无援地单兵作战。 因此,步兵需要一些新的能力,今天和未来几年的技术(尤其是在电子和光电子方面)将能赋予步兵以这些新能力,当然这不能超过步兵装备的重量限度(20公斤稍多一点)。 由于步兵的几乎全部装备都与这种要达到的新能力有关,所以必须根据统一的“作战系统”计划来考虑全部需要。 在保护方面,一种连颈头盔可以保护头和颈,使之不受冲击、炮弹碎片、子弹、声波和激光进攻的损害。FAMAS自动步枪还增加了夜间观察和夜间射击的功能。 虽然FAMAS自动步枪(带有新性能)今天还要保留,但它的接替枪型在好几年前就已经开始研究了。 同时,从展望性的研究中已经产生了一种“多枪—多弹”的新概念。这就是将一种连续发射小口径常规子弹的步枪与一种发射较大口径炸弹的步枪(炸弹在目标的对面、目标之后或接近目标时爆炸)并连成对。 对那些防护森严或在掩体下的目标,需要有更大破坏力的弹药,枪榴弹已经显示出了它的局限性。 这种大有前途的新概念向设计者们提出了新的挑战:给发射装置装上一个可以减缓后坐力的缓冲器,同时要考虑到装备总重量的要求。 图片说明:像昨天一样,今天仍然需要步兵来征服和控制地盘。 ▲FAMAS自动步枪在增加了夜视仪之后,威力更加强大。
2. 大众朋友普拉蒂尼
【法国《解放报》4月22日文章】题:大众朋友──普拉蒂尼 米歇尔·普拉蒂尼今年43岁,作为法国世界杯赛组委会主席,他正泰然地等待着世界杯赛的开始。组委会设在巴黎的16区,人们走进那里犹如进入了美国的五角大楼,所有的装置都是自动化的,并且有向导指引。想见组委会“联合主席”普拉蒂尼不太容易,要提前两个月预约,谈话时间计算得很精确,他本人不太愿意拍照。 普拉蒂尼生活哲学的关键词是“乐趣”。作为法国体坛的宠儿,“主席先生”依然保持着球星的一贯作风:性情粗暴、多疑,善于巧妙地回避问题,如同在球场上避开铲球一样。他目光狡黠,自认为最强有力,最聪明。他确信是为了干“让自己高兴”的事而生活。欧洲一台体育部主任萨科马诺评论说,“他在自己的足球生涯中赚了许多钱,因而能够选择干什么”。普拉蒂尼每年都要参加40场有老伙伴、从前的教练和演艺界明星上场的足球友谊赛。由于没有时间,他几个月前不情愿地放弃了每周一次的两场比赛。他就像一个大孩子,始终喜爱踢足球、玩牌和打高尔夫球。 作为组委会的负责人,他强调,他和另外一位主席费尔南·萨斯特、总干事雅克·朗贝尔“三人共同作出所有的决定”。后勤组织工作、售票工作、确定日期、信息研究、安全,普拉蒂尼声称什么事情都要亲自抓。他每天早上9点就开始忙于看文件。实际上,他的大名足以唤醒国家和大老板们的热情。当希拉克总统去年带他前往南美进行访问时,巴西的球迷们似乎不知道陪同普拉蒂尼的那个精力充沛的高个子是何许人。法国总统承认,“我完全不被人所注意”。 然而,普拉蒂尼依然是一个单纯的人。他爱家庭、爱朋友,培养自己有一些高雅的情趣,当然这其中也透着些许的土气。他反复地说,他“从不读书”,如果没有足球,他很可能当宪兵。 他不喜欢记者、不喜欢“那些评论者”、不喜欢“足球知识分子”,总之,他不喜欢那些在他和公众之间设置障碍的人。正是通过民意测验,他巩固了自己作为挑选法国队队员的决策人的权力,然后,他又赢得了法国组委会主席的职位。他属于普通的法国人,有才干,但藏而不露,遇事镇静,只相信自然的事情,绝不矫揉造作。他认为,“好人是天生的,不是学来的”。 在当上世界杯赛法国组委会的主席之后,他找到了自结束运动生涯以来所缺少的平衡。
3. 世杯赛32强之二 苏格兰队:保持低调 等待机会
【路透社格拉斯哥4月27日电】苏格兰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完全接受他们在世界足坛上的地位。20年前,苏格兰队领队艾利·麦克劳德断言,他们会赢得世界杯赛最高奖。现在,他的继承人认为,在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中能闯过第一轮比赛就是奖赏。 苏格兰队前往参加1978年阿根廷世界杯赛时,三万多名兴高采烈的球迷前往欢送。形成明显对照的是,在1998年法国世界杯赛之前的关键几周,布朗把球队带到纽约州一个安静的地方,以便躲开苏格兰的人群。 多年来,1978年阿根廷世界杯赛的幽灵一直萦绕在苏格兰球迷的心头。在那届杯赛上,苏格兰队败给秘鲁队并被伊朗队逼和,威利·约翰斯顿因服用违禁药物而丢脸地回国。在最后一场无关紧要的比赛中,他们击败了最后闯入决赛的荷兰队。 在最近举行的七届世界杯赛上,苏格兰队六次跻身决赛圈。对于只有500万人口的苏格兰来说,这已是异常出色的成绩。但是,他们在决赛阶段还从未通过第一轮。 在法国,布朗表示在同挪威和摩洛哥这两支球队比赛时将全力以赴夺取三分。布朗希望球队的防守能够挫败这两支球队的攻势。 布朗说:“在国际足球赛中,机会不能经常出现。一旦出现,我们就要抓住。” 但是,苏格兰人最强有力的盟友可能是命运,他们有时可能会时来运转,就像保加利亚队在1994年美国世界杯赛上一样。
第 6 版
1. 虚拟墓地 妙
据美联社4月14日报道,好莱坞纪念公墓找到了一个致力于用未来手段再现历史的买主。来自圣路易斯的泰勒·卡西蒂通过新成立的“永远的好莱坞”公司出价37.5万美元购买这个公墓,该公司说这将有助于其主要产品代──虚拟现实墓碑──的出售。这些墓碑并不是真的石头,而是一面电脑屏幕,可以播放一些文字和记录个人生活的影片。
2. 高价赔偿 值
据路透社4月22日报道,纽约一名法官判给科斯泰茨银行董事长罗伯特·戈德曼的前妻价值5400万美元的离婚赔偿费,创下了纪录。这名法官说:“在他们33年的婚姻生活中,戈德曼夫人做饭,洗衣,抚养孩子,照管家庭。直到1986年以前都是亲自照管整个家庭,而没有请全职佣人。尽管他们财富甚巨,但戈德曼夫人一直亲自下厨为戈德曼先生做饭,直到他们分居的1996年以前一直都是她为戈德曼先生理发。”
3. 牛照镜子 怪
据美联社4月29日报道,美国艾奥瓦州得梅因县一农场几天前诞生了一只四眼、三耳、两鼻的双头怪牛。另一个脑袋长在原本长右耳的地方。怪牛的主人为其取名为“镜中影”,因为牛的两只脑袋长得看上去就像是一只牛在照镜子。令人称奇的是,7个月前,邻县的一家农场诞生过一只两个鼻子、三只眼睛的怪猪。
4. 小偷学校 糟
据西班牙《时代》周刊4月27日一期报道,孟加拉国的小偷在首都达卡成立了一个组织和一所培养新“专业人才”的学校,现共有约2000名“在校生”。这一组织每月进帐6400美元,这笔收入来自于其1万多名成员的活动所得,他们分布于首都的15个区中。负责人阿里·侯赛因说,有些偷盗活动得到了“家庭服务员”的合作,他们会分到战利品的一部分。入学要求中的一条是,“绑架分子不得加入”。
5. 预见技巧强化生存能力 快速反应可望化险为夷
【美国《未来学家》3月号文章】题:学会利用你的广角视野 想像你正驾着车在居民区街道上行驶。你的眼睛一动不动直视前方。忽然,一个小男孩从一辆停在路边的车后一下蹦了出来,正好落到你前面。随着车“嘎吱”一声猛地停下,你祈祷你的反应如此敏捷。 这证明了快速反应的价值。当敏捷地作出反应时,你避免了消极的意外,享受了积极意外带来的好处。在你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时,敏捷快速的反应为你提供了一种优势。 敏捷快速的反应说到底是要有应变的能力,预测、规划、预算以及计划面临变化时都需要具备这种反应能力。预知未来可使我们对未来的多种可能性有所准备,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感觉到变化之前采取行动。这就是前瞻性。 在我们作预测预先投注时,我们常常执着于一整套信念,而在坚持这种信念的过程中,我们限制了自己的选择,限制了我们看问题的视角,我们也因此播下了危机的种子。另一方面,预知未来则打破了界限。它没有告诉我们如何行动,相反,它使我们对行动有所准备。想到这一点是非常奇妙的,但是,通过对危机发生前后局面的审视,几乎在所有情况下,事件在局面变得关键起来之前就早已显露端倪。 一次又一次地,我们发现,其实征兆早已存在──只是等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时,已经太晚了。我们如何才能避免意外和危机? 选择生死是你日常生活中最不可能做的决定之一。但是,在有些行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预见能力具有关乎生死的重要性:例如,战斗机飞行员和特工处的特工就是一例。在我们学习如何预见未来时,这些人是我们应该加以研究的对象。这些专业人员有4个共同的重要预见技巧: 第一种技巧:眼观六路 特工处的一位特工说:“这是使保护有效的一个关键概念。永远不要指望能通过扫视人群发现可能的杀手。光人数的众多就会令你眼花缭乱,什么也看不清。”那么,他是怎么发现危险的呢? 他说,关键的是永远不要停止搜索,不要只盯着一个点看。你一停止扫视,就容易受到攻击。一个战斗机飞行员也说,他一直在不停地搜索天空,试图发现敌情。 狙击手(美国海军陆战队中的一个专门行当)也面临一个非常类似的挑战。游动在敌人防线后面的职业狙击手必须在搜索远方目标的同时避免自己成为敌人的靶子。一个狙击手说:“我们把这叫做‘眼观六路’,它意味着把所有的事情都当做一个整体看,不要只盯着一个点。” 在生意场上,眼观六路意味着永远不要在某一点上过于专注,以至于你以为你的挑战会来自某一特定方向。集中于一点往往会带来盲区。 第二种技巧:形成一种思维模式 根据你对自己目前处境的估计,你期待能看到什么?对多数机构来说,这些东西都是“现成”的。例如,你对于销售的预测是一个有关数量、费率以及你期待卖出的产品或服务的综合的思维模式。你的战略性计划包含你对于未来经营环境的臆测。这是你思维模式的又一部分。 我们都有思维模式。如果这种模式是隐而不现的,像我们多数人的那种情况,它就会限制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对未来发出的信号视而不见。但是,如果这种模式清晰明确,我们就能像特工处的特工所做的那样,用它来察觉那些信号并抢在未来之前行动。 即便你明确自己的假设,那也无法保证你会在实际中应用你的思维模式。美国汽车公司眼看着外国对手占据了30%以上的美国国内市场,然而它们仍然没有对这一至关重要的信号作出反应。《华尔街日报》报道说,在石油危机发生之初,尽管几乎每个接受调查的企业都承认,石油价格将飞涨,但是它们却没有调整经营计划。 你如何利用思维模式概念提高预测能力?要卓有成效,思维模式必须明确、详细,同时以一整套协调一致的假设为基础。它们还必须能够予以监控,并且在它们开始失效的时候,能对其予以解释。 第三种技巧:解读信号 在你没有集中于一点时,你在寻找什么?在1万个人中你如何发现威胁?特工处的一位特工说:“我们所受的训练使我们学会了在脑中画一幅形势图,比如,在集会上你一般会看到欢乐、兴奋、充满期待的脸。你也会看到笔直地站着欢呼鼓掌的人。” 他解释说,一个特工必须将那种思维模式始终置于最重要位置,不停地扫视所负责区域,只寻找与这幅图不谐调的东西。这是公司避免被大量有关未来的信息弄得晕头转向的一个办法。在寻找不谐调东西的过程中,你仍然可能错过一个至关重要的信号,但是没有人能够时刻不停地专心致志于所有的信息。 第四种技巧:预警系统 那位特工说,让你放松警惕是非常容易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什么事也没发生。最后,甚至警惕性最高的特工也可能变得麻痹大意。这是我们个人审视未来以发现可能出现的麻烦时所面临的挑战。 时时审视以发现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这件工作也许非常单调,你跟踪的多数因素短期内几乎不会有什么变化。这可能导致特工所说的“因人多而视若无睹”的情况出现。如何解决这种问题? 计算机的好处之一是它永远不会厌倦。给计算机一件重复性工作,它会整天、整夜、整周、整月、整年地工作下去。如果你设计一些定期审查关键性指标的系统,计算机就会承担起审视环境的工作。发生变化时,你的计算机能告诉你什么改变了。在20年前,预见未来也许还算不上是一个重要技巧,但是今天它已经成为生存技巧。
6. 图片新闻:狗赶鸭子
在英国的一个狗表演赛中,两只牧羊狗表演名副其实的“赶鸭子”奇技,令人大开眼界。 (美联社)
7. 图片新闻:英雄母亲
居住在新西兰的德国长毛猎犬米丝蒂,近日一连生下了十九只小宝贝,其中十六只是剖腹产,它惊人的生育能力令主人着实吓了一跳。 (路透社)
第 7 版
1. 胖得健康愉快
【美国《读者文摘》月刊(中文版)4月号文章】题:胖得健康愉快(作者 劳拉·弗雷泽) 一个星期六早上,健身导师理查德·席蒙斯的跳舞班即将上课,跳舞室里已经有几个穿着运动衫、紧身裤、运动鞋的妇人在做热身运动。看来像个典型的舞蹈练习班,只有一点不同:来上课的人大部分体重90公斤以上。 这其实是个减肥健身班,头发卷曲、精力充沛的席蒙斯会鼓励班上学员努力运动,把身体锻炼得苗条些、健康些。“这个迪斯科舞厅是通宵开放的!”他一面大喊,一面开始播放音乐。他领导全体学员做了些温和的伸展运动热身,然后随着节奏强劲的音乐手舞足蹈。 传统观点:肥胖能致命 我在后面随着别人扭腰摆臀,汗流浃背。我身高1.68米,体重70公斤,是班上几个最苗条的学员之一。那些妇女虽然象腿熊腰,却都跳得很好,身体配合着舞步扭动,姿态优美,令人惊异。其中许多人似乎浑身是劲,我不禁纳闷:肥胖的人也能强健吗? 席蒙斯认为不可能。“肥胖能致命,”他说,“先是发福,进而肥胖,然后痴肥、病态地痴肥,最后进棺材。”他认为胖人必须减肥才能逃过厄运。 大多数人同意肥胖能致命,不然为什么我们每次去看病都要量体重?为什么讲减肥的书那么畅销? 过去两年,有两份备受注意的研究报告都简单明了地指出:想不患心脏病、中风、高血压、糖尿病甚至某些癌症,最好是保持适当体重。哈佛大学流行病学家乔安·曼森是其中一份研究报告的撰写人,她说:“即使是轻微或中度过重,也大大增加过早死亡的风险。” 最新发现:体质更重要 然而,另一项旨在探索过重与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获得了不同的结论。美国达拉斯市增氧健身法研究所的流行病学家史迪文·布莱尔领导一批同事,调查曾于1970年至1989年间在该研究所检查过身体的25389个男人,发现胖子似乎比瘦子容易生病并且短命。然后,布莱尔分析了各人的体质。 他发现,体质良好的胖子并不比体质良好的瘦子短寿;反过来说,体质欠佳的瘦子英年去世的可能性,是体质良好的胖子的近3倍。换句话说,影响寿命长短的主要是体质,不是体重。 这完全出乎布莱尔的意料。他不禁想到,今天许多人都在为体重而烦恼不安,这些人可能只是杞人忧天。 布莱尔曾在著名的医学杂志发表过许多谈论运动的文章,一向深为研究肥胖的专家所敬重,可是现在他却和部分专家意见相左。他发现,只要体质良好,即使超重十几公斤,短寿的风险并不会增加。布莱尔向体重正常的人发出警告:你若是不运动,身材苗条并不保证不会短命。 为证实这项结论,布莱尔研究曾在库柏诊所检查身体的人的检查结果。在该诊所检查身体,其中一个项目是在一台对体检极重要的机器──踏步机──上步行。 我试踩踏步机,起先步伐倒很轻松;可是几分钟后倾斜度增加,我渐渐觉得简直像在攀登珠穆朗玛峰。布莱尔说,在踏步机上支持得越久,表示体质越佳。我气喘如牛,一共撑了21分钟;以一个36岁女人来说,体质刚好可以列为“优等”。布莱尔认为,在踏步机上所待时间的长短,远比体重器上的数字重要。 错误结论是如何形成的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指出肥胖有损健康的研究都忽略了被研究者的体质状况。布莱尔说,这就引致结论不正确,因为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直肠癌等病虽与肥胖有关连,但只要经常运动也许可以预防。 他说:“缺乏运动而且体质差的人容易罹患的各种疾病,胖子也会罹患,而且也许患得更频繁。”他又说,研究人员有时会发现身体过重与短命有关连,那是因为常运动的胖子比常运动的瘦子少。但这并不代表胖子都不爱运动(他研究过的胖子中,有40%都体质相当好),也不代表瘦子都爱运动。布莱尔说:“我对研究肥胖的专家提出的质疑是:你怎能断定肥胖会致命?祸首也许是缺乏运动而已。” 曼森不同意这种说法。“运动当然极为重要,”她说,“但是不应该过犹不及,说运动百分之百重要,而体重一点都不重要。”曼森不信肥胖而体质良好的人有布莱尔所说的那么多。“肥胖与缺乏运动有密切关系,”她说。此外,最近的研究显示,体重减轻可降低早死的风险。 曼森和大多数研究肥胖的专家见解一样,认为脂肪过多──特别是腹部脂肪过多──可引起心脏病。她指出,脂肪细胞会释出脂肪酸,脂肪酸直接进入肝脏,干扰胰岛素将葡萄糖转化为能量的过程,这就造成恶性循环,叫做抗胰岛素性。由于胰岛素功能减弱,身体惟有制造更多胰岛素补其不足。没有转化为能的多余葡萄糖则继续留在血液里,渐渐地就引起高血糖、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等问题,增加了罹患糖尿病、心脏病猝发、中风的风险。 布莱尔同意腹部脂肪可能有害。但是他说,大部分人只要经常运动就可以克服抗胰岛素性,因为运动能消除脂肪,并有助于控制若干其他风险因素,例如高血压、高血脂。 为健康而运动 在他看来,只有那些胖得无法外出走动的人才需要先减肥,然后开始运动。轻微或中等肥胖的人只要经常运动,饮食均衡,健康应该可以保持良好。 布莱尔说:“我们对体重数字的注意可以少些,多运动。” 有几位研究人员和他看法一致。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内分泌学家韦思·卡拉威说:“我们过分重视体重了。我宁可看见一个生龙活虎的胖子,不愿看见一个弱不禁风的瘦人。” 卡拉威跟布莱尔一样认为肥胖有时可能对健康构成威胁。假如他的病人常运动而仍大腹便便,还有其他致病风险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糖),他会建议病人增加运动并节食,以减轻体重。但是不应该一概而论地认为凡是胖子都有减肥的必要。 大多数科学家都同意,为了增进健康,应该经常运动,少吃脂肪,多吃蔬菜与壳类食物。 然而,除非你有个像席蒙斯这样的人不断地激励你,纯粹为了减肥而运动往往不会有好成绩。 旧金山市健身导师辛德·恩斯特说:“许多人开始时很起劲,可是过了两三个月后看到体重依然如故,就不再来练习了。然后,她们本来已得到的其他好处(例如体力与身体柔软灵活程度增加、精神压力减少和自信增强等)开始──失去。” 恩斯特说,不是为减肥而运动的人通常较能持之以恒。另一位健身专家帕特·赖恩看法一样。“假如你运动的目的是希望能穿八号牛仔裤,注定会失败,”赖恩说,“但如果你运动是为改善生活素质和体质,必定能称心如意。” 大多数健康专家都同意:无论是瘦人还是胖子,经常运动可延年益寿。
2. 减肥四误区
复肥论 【美国《读者文摘》月刊(中文版)五月号文章】题:减肥论新诠 一九九三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召开会议时,与会的一个专家小组发表了轰动一时的理论:节食减肥的人有百分之九十到百分之九十五会在五年之内体重回升,甚至升至减肥前的水平。此说只是局部正确,且无多大意义。 减重后复肥率高的原因,主要可能是因为减重太快了。外科营养学专家乔治·布莱克本医生认为,开始时应以最多只减去体重百分之十为目标,速度应该每星期不超过半公斤。保持减轻的体重六个月并得到医生的同意后,再设法多减百分之十。 基因论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自然》杂志有篇文章震动全球。文章提到,研究显示,有些人因某种基因变异,吃了相当于普通人食量的东西以后还想再吃。“这是很有力的证据,证明痴肥是先天而不是后天的,”《纽约时报》头版上报道这种“痴肥基因”的文章这样说。 能不能以基因来解释今天痴肥症剧增的原因呢?研究痴肥症的乔治·布雷医生一语道破:“过去十年我们的基因根本没变。”痴肥问题专家肯恩·古德里克说,他们违反了物理定律。没错,人的基因会有分别,但只要饮食得当,常常运动,基因的差异是可以克服的。 常态论 所谓“常态”,就是说,你的身体想保持现状,试图改变体重是非常困难的。 许多研究显示,人的体重降低之后,代谢作用是可以调节以保持新体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一九九○年做过一个为期将近一年的调查,要十八个痴肥女性每天只吸收一千二百千卡热量。在最初五个星期,这些女人体重减轻,代谢率也显著减慢。到了研究末期,那些女人的代谢率回升到原来水平的百分之九十以上ヒ那不到百分之十的差别是因为她们体重已略减,不再需要那么多能量了。 低脂论 不含脂肪的食物可以尽情大吃,而且会令体重减轻。真的吗?不一定。 “一般人最容易误解的,是以为没有脂肪就是没有热量,可以尽情大吃,”芝加哥大学营养与体重控制诊所主任罗伯特·库什纳说,“许多人只注意不吃脂肪,却吃高热量的无脂食物。” 许多低脂或无脂食物与其“原版”食物相比较,所含热量同样高,甚至可能更高,因为制造商常会提高糖量来弥补失去的脂肪滋味。
第 8 版
1. 日报报道:中国花大力气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日本经济新闻》5月4日文章】题:“假冒伪劣大国”中国的苦恼(记者山崎正树发自上海) 在中国,假冒伪劣产品极为盛行。其导火索是音像制品、电脑软盘和各种盗版图书。后来竟发展成假冒名牌汽车,假保险单,假冒名歌手举办演唱会,不一而足。随处可见的伪劣商品和低质服务,几乎令人瞠目结舌。分析其背景,可以说是守法观念很差,拜金主义蔓延。当前政府正在加紧取缔活动。但要杜绝假冒并非易事。 向“窝点”开刀 “向制造假冒名牌汽车的黑窝点开刀!”这一消息是今年2月从福建省厦门市传出的。据当地报纸说,市工商局和公安局部门揭露的工厂把从各地收集来的零部件组装起来,冠以“日产车”的名称出售。譬如这种假冒名牌车的发动机是日产车半新不旧的发动机,而车体则是台湾制造的。 拿日本的认识来说,这一事件是令人难以理解的。但假冒名牌车的事例以前就有过,这在中国并不怎么罕见。假冒名牌的摩托车或自行车也大量上市。两轮车最大的生产厂家中国轻骑集团(山东省)外事办公室主任田彦博发牢骚说:“我们受到了打击。” 伪劣食品也从未绝迹。上海市公安局去年9月揭露了一批经营者,他们把劣质啤酒装进瓶内,假冒“三得利”和“青岛”等驰名品牌出售。大型饮料厂家负责人指出,这“只是进入市场的劣质啤酒的冰山之一角”。 更让人吃惊的事情是,今年2月竟然发现了仿造的航空事故保险单。犯罪嫌疑人向印刷公司出示印有“保险公司”字样的假名片,制成了29万张保险单。这个犯罪嫌疑人廉价向上海市内的饭店批发,到此人被捕已销售了8万张。如果发生事故,则将酿成一大事件。据说,无名歌手假冒明星的名字举办演唱会的情形亦时有发生。 盗版现象层出不穷 音像软盘制品中充斥着盗版品。在全球备受青睐的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3月下旬于上海公映之前,市内的许多店铺就开始出售影碟。书籍和摄影集的情况亦然。对海外脍炙人口的小说等文艺作品,未经作者和出版社同意就恣意译成中文,这种情况也比比皆是。 假冒伪劣产品不时地铸成大祸。1月份山西省大量出售劣质白酒,造成许多人中毒,其中死者多达30名。 国家主席江泽民对这次事件极为重视,指示要彻底查办。新闻媒体也突出报道。一时间,这一事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实际上私自酿制的白酒,很久以前就曾上市。造成伪劣产品横行无阻的原因,是人们的守法意识极差。当然各个地区还有程度上的不同,但在中国无视信号灯横穿马路,排队加塞儿现象早就成为家常便饭。 实行“法治”的试金石 在中国,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尚未普及,这一点也是不容忽视的。 许多商店明明知道是违法商品却偏偏销售,很多顾客明明知道是伪劣产品却执意购买。拜金主义盛行和社会腐败现象蔓延,也并非同假冒伪劣商品畅通无阻毫无关系。不可否认,伴随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为了赚钱可以不顾一切”的意识已有所增强。某日系厂家的经销人员说:“有迹象表明,各地的省市政府对有影响的产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中央政府力争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意向,并不是轻而易举地就能贯彻下去的。”有人指出,地方主义传统也是假冒伪劣产品久治不绝的原因之一。 中央政府对这种消极现象并没有袖手旁观。从去年起到今年已健全了消费者投诉的体制。以百货商店为舞台,大力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运动。此外还加紧进行扫黄打非活动。今年4月国务院发出了全面禁止违法传销活动的通知。不过造假者的伎俩亦日益巧妙。大型酿酒公司的人员说:“他们不仅拥有专门伪造商标的工厂,还有很多把商品批发出去之后便立即隐藏起来的掮客。”因此,在流通阶段取缔伪劣商品更不容易。中国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目标,正在致力于从人治向法治的过渡。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正是实现法治的一块试金石。
2. 法国也有“鲁迅迷”举家拍摄《孔乙己》
【香港《亚洲周刊》4月27日一期文章】题:法国鲁迅迷拍孔乙己 洋人愿摄制汉语对白的中国电影已算难能可贵,动员全家共同参与更属罕见。这名勇气可嘉的电影工作者是个法国人,叫让·列冈斯,起中文名李克然。他迷恋中国著名作家鲁迅,去年底更毅然把鲁迅的短篇佳作《孔乙己》搬上银幕,准备公开放映。 李克然拍这部短片,没有大公司支持,自行斥资摄制,自当导演及摄影,还请家中老父任摄影顾问,母亲任制片,妻子当导演助理。李克然全家披挂上阵,一时成为法国人的话题。 李克然称,拍《孔乙己》只为实现电影梦,绝无商业目的。也因这一点,他获得法国奥林匹克制片厂的支持,可免费使用摄影棚,一群旅法华侨也伸出援手,帮他实现拍片理想。 华侨工程师胡孟中客串主演潦倒知识分子孔乙己,扮相倒也维妙维肖。法国中文报章《欧洲时报》记者李?恒,也首次粉墨登场,扮演咸亨酒店的掌柜。当然,作为新闻工作者,他不免为此片的摄制作报道,引起欧洲华人的注意。酒店的堂倌则由华人教师齐冲扮演。为演活一群常向孔乙己要茴香豆吃的顽童,数名华裔小学生一尝跑龙套的滋味,片厂摄影棚气氛也为之顿时热闹起来。 李克然说:“全片都以汉语对白,以后在法国上映时再配上法文字幕。目前我们进入剪辑的后期制作阶段,完成后准备先在法国的电视台播放。”“如果找到发行渠道,我很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在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等地上映。” 拍这部电影,最困难的是没有那么多中国旧时代的道具及服装,好在有一群热心的自愿者。李克然说:“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有三两个教授为我在中国奔走,向北京一些单位租来多套长袍、马褂、瓜皮帽及毡帽等服装道具。然后,又通过一些华人朋友协助,把这些道具辗转带到法国,终于及时送到摄影棚,完成拍摄的任务。”如果没有一群热心艺术的华人朋友尽义务,这部片是拍不出来的。制作的全部开支,大约需要30万法郎,约合5万美元。我估计这套电影经剪辑之后,放映时间只有10多分钟,尽管如此,它仍可以成为我日后拍长片的蓝本。”李克然表示,他希望《孔乙己》能参加国际电影展,让更多的人来认识鲁迅笔下的这个悲剧人物。 李克然今年30岁,但从事电影工作已有不少日子。他曾拍摄50多部广告片及纪录片,也执导过一些短故事片,《孔乙己》则是他的汉语对白电影的处女作。 李克然称,他选择《孔乙己》,与他仰慕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他说:“我13岁读中学时就开始修习汉语,那是一所已有35年教授中文经验的学校,在法国中部的阿尔隆斯。我的姨母是我的汉语启蒙老师,是她令我迷上中文的。”李克然说,“到17岁会考时,《孔乙己》是学中文学生的必读佳作,我受此故事的感染甚深,对孔乙己这个小人物的经历无比同情,感到封建社会对他实在不公平。”李克然就是在这时萌生“要以独特的电影手法,诠释鲁迅这部名著”的宏愿,如今他终如愿以偿,并期待各国电影界对此片的评价。
3. 奇妙无比景泰蓝
【法国《费加罗杂志》周刊4月18日一期文章】题:景泰蓝与奇迹 在巴黎的装饰艺术博物馆,一个特殊的展览使人对一门在法国尚不为人知的艺术能有初步的了解,这就是中国的景泰蓝。 所有到装饰艺术博物馆观看中国景泰蓝展览的人,最后没有不是带着赞赏离去的。 我们对中国艺术的探索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现在,中国艺术仍然像创造它的人民那样神秘。然而,如果说中国艺术早就传到我们这里了,这并没有错。从17世纪末以来,传到西欧的“中国工艺品”不计其数!在阿姆斯特丹商人的餐桌上,在英国贵族的花园里,在法国城堡的彩色糊墙纸上,中国工艺品留下了从未见过的形状、另一类的场景、闻所未闻的风俗和一些新奇的材料。 中国工艺品在西方风行是此起彼伏,但是从未间断过。中国工艺品适合各个阶层的人,也适合各种口味;它遍及整个欧洲,从那些最珍贵的收藏品到比较粗俗的旧货。但是要注意:从中国工艺品到中国艺术,其中的差别是非常大的,就像制假宝石的玻璃与真正的钻石的区别一样。中国艺术是一个玄奥的世界。它的秘诀至少同汉语的秘诀一样多。
4. 美国第一位华裔女飞行员
【美国《洛杉矶时报》4月12日文章】题:中国的阿米莉亚·埃尔哈特在这里获得空军飞行胸章 凯瑟琳·程蔌芬(音)在1932年登上世界的舞台,成为美国第一位领照亚裔美国女飞行员。 她是一位能作特技飞行表演的母亲,她能驾驶敞开座舱的飞机在空中翻跟斗,她是航空黄金时代尚活着的少数几位杰出人物之一。 当时很少有几名妇女在这个男子居统治地位的行业寻求职业,这是一项危险的职业,而且是新的职业。程蔌芬的成功向一个几乎受到禁止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窗口。 今天,她在绍森欧克斯的家中谈起话来精神抖擞,像她当年坐在双翼飞机上时一样。 93岁的程蔌芬说:“我喜欢飞行,那才是我所做的事。”她说话时眼中闪耀出光芒。 她于1904年出生在中国,生性勇敢,17岁时她前往洛杉矶,在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音乐。 不久,她的家人跟随她来到这里。她的父亲教她开汽车。开汽车的感觉不错,但是,使她着迷的是飞机。她看着飞机升起和降落,开始爱上了航空事业。 三年后,她在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辍学,同她父亲的合作伙伴乔治·扬结了婚。后来她生了两个女儿。但是,她对飞行的渴望依然很高。在1932年,她当飞行员的堂兄表示愿带她去兜风,于是她上了蓝天。 她被迷住了。热情高涨地报名去上飞行课,一小时5美元。经过12个半小时飞行课训练后,她首次单独飞行。不久她获得了飞行胸章,跃入了一个新时代。当时,只有大约200名美国妇女领到飞行执照,她成为美国第一位合法驾驶飞机的中国妇女。 从此她开始了特技飞行生涯──在空中表演飞行芭蕾,这使海滨集市上的成千上万人感到非常紧张和害怕。 她从来没有创速度记录和耐性记录,但是经常参加航空比赛。有一次她驾驶一架125马力的双翼飞机参加7天的比赛,从洛杉矶飞到克利夫兰。这架飞机是一些华侨在1934年花2000美元为她购买的。 次年,阿米莉亚·埃尔哈特的国际99女飞行员俱乐部欢迎她加入这个组织。通过这个俱乐部,她结识了许多飞行先驱者。此后,她在格伦代尔到圣迭戈的飞行比赛中同包括埃尔哈特在内的数十名杰出女飞行员一起飞行。 她载着许多华侨飞往美国各大城市,她发表演说,说明飞行并不那么危险,而是比较平常的事。她说:“我认为,没有任何理由说明中国妇女不能像别的妇女一样成为优秀的飞行员──我们驾驶汽车,为什么不能驾驶飞机呢?” 1937年7月,正在她对她的朋友阿米莉亚·埃尔哈特在太平洋某处失踪感到悲伤时,日本人侵入她的祖国。由于爆发战争,华侨捐款购买了一架飞机,让程蔌芬飞往中国,教中国志愿者驾驶飞机。华侨们把她抬在肩上,欢呼她是个女英雄,是个学习的榜样。 但是她没有去成。正当一批华裔美国妇女在飞机场送给她一架新飞机时,她的堂兄开了个玩笑。他跑过去跳上飞机,驾离地面,一瞬间,大家眼睁睁地看着这架飞机坠落下来,他摔死了。 她的父亲不愿再让女儿去冒险,在病榻上要她答应永远不再飞行。她答应了,但是,在她的父亲去世后不久,她又飞上了天空。 她的飞行生涯差不多有10年,38岁时她停止了飞行。 她的名字现在被列入史密森氏航空和宇航博物馆,被称为美国的第一位亚裔女飞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