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04-09
第 1 版
1. 细川正式宣布辞去日本首相职务
【共同社东京4月8日电】细川首相今天下午在首相官邸召集联合执政党各党党首和代表举行紧急会议,正式表示要辞去首相职务。 首相曾从佐川快件公司借过1亿日元,又从日本电信电话公司购买了股票。在这些问题上国会要求传唤首相原来的秘书,但由于相持不下,国会对1994年度预算案的审议业已进退维谷。首相认为,目前很难打开这种尴尬的局面。由于日本政局已陷于僵局,因而决心辞职。 政府今天下午举行内阁会议,收集内阁成员的辞呈,以便实行内阁总辞职。 联合执政党各党立即就继任首相候选人问题进行协调。与自民党的动向密切相关,日本政局必将发生剧烈的变动。 【路透社东京4月8日电】日本细川首相今天说,他将辞职,为有争议的个人贷款问题引起的争吵承担责任。这次争吵已使议会陷入瘫痪。 面部表情严肃、憔悴的细川在由电视转播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我已通知执政的联合政府领导人和内阁,我打算辞职,辞职已被接受。” 从表面上看,联合政府处于稳定的多数地位,细川的离职并不自动地表明要举行大选。 细川说,在80年代他接受两笔贷款没有什么过错,但是他感到对议会陷入僵局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这位即将卸任的日本首相拒绝说谁将代替他任首相。但是他又说:“我希望他是一位能继续实行我的内阁改革政策的人物。” 日本联合政府核心政党之一新生党高级成员船田元说,他将推动让副总理兼外务大臣羽田孜(新生党的两位领导人之一)当首相候选人。 但是有迹象表明其他联盟政党可能决定推出另一位候选人。政治分析家说,如果接班问题激化,联合政府将无法保持目前这个样子。 有关细川决定辞职的电视消息对东京各货币市场都产生了冲击波。
2. 俄前安全部长 内务部副部长涉嫌贪污案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4月7日电】俄联邦总检察院侦查局今天对副总检察长克拉夫采夫1994年4月5日向前安全部长巴兰尼科夫和内务部第一副部长杜纳耶夫提出的刑事诉讼案予以立案,也对他们的妻子巴兰尼科娃和杜纳耶娃的刑事案件予以立案。 反犯罪反贪污跨部门委员会曾向莫斯科检察院提交了有关杜纳耶娃和巴兰尼科娃1992年7月20日至24日在苏黎世用30万美元巨款购买各种奢侈品的证明材料,她们在瑞士的商店里购买了钻石饰物、高级皮衣、银餐具和金表。她们还在莫斯科合资商店花去了近20万美元,有关票据也已转交莫斯科检察院。
3. 英报报道:朝鲜就核问题警告日本
【英国《金融时报》4月7日报道】(约翰·伯顿发自汉城)北朝鲜一位官员昨天警告说,如果他的国家研制核武器,这些武器主要是瞄准日本,而不是瞄准南朝鲜或美国。 北朝鲜官员声称他们怀疑日本的核动机。北朝鲜昨天的声明是在日本的第一个快增殖堆启动一天后发表的。 北朝鲜驻印度大使车奉柱说:“我们如果研制核武器,那主要是为了遏制日本。” 这些讲话可能增大对日本政府的压力,迫使日本在检查核设施问题上对北朝鲜采取更强硬的方针。同时,也会促使日本官员要求日本必须增强防御能力。 这位大使的讲话看来证实了一些分析家的担心:北朝鲜可能利用日本产生钚的快增殖堆作为自己继续生产钚的借口。钚可以用来制造核武器。 汉城的一些分析家认为车奉柱的讲话可能是为了通过唤起自己同胞历来对日本的憎恨来消除南朝鲜对北朝鲜研制核武器的担心。
4. 卢旺达一片混乱 布隆迪相对平静
【路透社基加利4月7日电】联合国一位发言人说,卢旺达总理阿加特·乌维林吉伊马纳今天在首都基加利总统府附近被杀。 他说:“我有证据证实总理死了。我们还在想方设法了解事情是如何发生的。她是在总统府所在地被杀的。有人不让我们接近那个地区。” 比利时通讯社早些时候说,忠于总理的士兵阻止企图把乌维林吉伊马纳带走的总统卫兵。外交官们说,许多政府部长都东躲西藏。 自从总统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西普里安·恩塔里亚米拉昨天晚上因乘坐的飞机在接近基加利时被一枚火箭击中而遇难以来,乌维林吉伊马纳是已证实在战斗中被杀的卢旺达最高级政府成员。 政府声明说,在飞机坠毁时遇难的还有2名布隆迪部长、包括军队总参谋长在内的5名卢旺达资深官员以及总统专机上的法国机组人员。 继卢旺达和毗邻的布隆迪两国总统被杀之后,军队、总统卫兵和宪兵今天在首都基加利横冲直撞,大肆血洗。 外、交官和目击者说,一伙伙决心报部族旧仇的年轻人加入士兵行列,或出没在基加利的大街,或者用大砍刀、棍棒和小刀杀死平民,或者干脆用枪向他们射击。外交官和目击者还谈到遍及全城的战斗情况。不时互相争吵的安全部队在首都游荡,袭击人民。 联合国发言人说,联合国部队与安全部队在这座城市里的一些地方巡逻,而其他地方的维和人员都奉命撤离,不然将会遭到枪击。目击者说,他们看见在基加利市中心议会大厦周围发生许多枪击事件。 比利时一家电台说,几名部长和高级官员被杀,图西族控制的军队发生哗变。 【法新社联合国4月7日电】在卢旺达局势急剧恶化之后,联合国安理会今天要求卢旺达军队和准军事部队结束武装进攻。 来自比利时的11名联合国维和人员在前去调查昨天造成卢旺达和布隆迪总统遇难的飞机坠毁事件后被打死。 【法新社巴黎4月7日电】在卢旺达和布隆迪总统遇难的第二天,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发言人乔·西尔斯宣布,卢旺达首都基加利的局势“十分混乱和危险”。 比利时通讯社援引消息可靠人士的话说,一些士兵疯狂捕杀宗教人士,7日有17名教士在首都遇害。 这位发言人指出,联合国援助卢旺达小组负责人眼下试图组织“一个包括各政党、各武装力量和宪兵在内的和平委员会以便建立一个能在基加利恢复秩序的权力机构”。 联合国援卢小组的发言人莫克塔尔·盖耶谴责总统卫队的一些人7日绑架了3名卢旺达部长和3名被派去保护他们的联合国军事观察员。 据法国消息灵通人士说,法研究准备撤出它在卢旺达的侨民。法国军方人士7日指出,“总统卫队的军人试图重占上风,机场现已不在联合国维和人员的控制之下,这里乱七八糟。” 根据布隆迪和卢旺达的宪法规定,代理总统应由国民议会议长担任。令人欣慰的是,布隆迪很平静,政府控制着局势,国民议会议长为总统的继承人。 卢旺达和布隆迪一直经历着政治和种族的混乱。在这两个国家里,胡图族为多数派。胡图族人从60年代以来一直在基加利执政,而卢旺达爱国阵线的图西人一直在进行叛乱。 在布隆迪,军队掌握在图西族人手里。一直到去年才选举了梅尔基奥尔·恩达达耶为总统,这是该国历史上首任胡图人任总统。但在1993年10月的政变中被杀害,仅执政4个月。这一军事政变带来的是胡图族和图西族之间的相互屠杀,已造成几十名军人死亡。最近几个星期在布琼布拉周围几个区又爆发了新的冲突。卢旺达总统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遇难后,国内一片混乱,反政府的卢旺达爱国者阵线准备接管政权。爱国者阵线正在抓紧训练士兵、准备进军首都。维和人员跳下装甲运兵车,准备到各处巡逻。
5. 朝日电视台处罚有关人员
【共同社东京4月7日电】曾在特别节目中报道中国国内存在内脏器官交易的朝日电视台,因其内容有伪造成份而表示了道歉。6日,该电视台又决定对总经理伊藤邦男实行连续3个月减少20%工薪的处分。 此外,还把报道局报道中心特别担当部长茅野臣平降格为副部长,对报道局副局长兼报道中心长早河洋减薪。采访和节目播放时的报道局长因已离开电视台,故未被作为处罚对象。
6. 简讯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七日说,克林顿总统已下令成立一个新的高级政策协调小组,以协调迫使朝鲜接受国际核检查的外交努力。(法新社)●韩国七日成立了一个部长级政策协商机构,以消除在朝鲜核问题上的混乱政策。(法新社)●朝鲜七日指出,美国和韩国四日和五日举行了有数百架战斗机、攻击机和侦察机参加的军事演习,并对设在地面的假设目标进行了轰炸。(法新社)●六日在莫斯科举行的日俄核武器废弃合作委员会总务会议就日本帮助俄国设立废弃物储存设施和小型处理设施达成协议。(日本《朝日新闻》)●扎伊尔首都金沙萨对外界的电话联系七日全部中断,因为该市的电话公司遭到武装分子的袭击和破坏。(路透社)●泰国领导人七日向正在泰国访问的澳总理基廷表示,他们将不支持红色高棉游击队在柬埔寨的军事活动。(美联社)●印尼外交部发言人七日说,根据联合国的要求,印尼将派十五名观察员前往南非,监督南非将于本月底举行的大选。(法新社)●波黑穆斯林和塞族七日一致同意实行二十四小时停火,协议于当日格林尼治时间十六时生效。(法新社)
第 2 版
1. 法新社认为:卢旺达布隆迪可能再次陷入血海
【法新社内罗毕4月7日电】题:卢旺达和布隆迪在两国历史的关键时刻失去了总统 卢旺达和布隆迪在两国历史的关键时刻,于6日失去了各自的总统,内战和部族屠杀可能使这两个中部非洲的小国再次陷入血海之中。 布隆迪在6个月中失去了两位总统。去年10月21日,在布隆迪占多数的胡图族第一位总统恩达达耶在图西族军人发动的未遂政变中遇刺身亡。胡图族和图西族互相残杀,造成数万人死亡。70万人流亡卢旺达、坦桑尼亚和扎伊尔。 经过政府与反对派谈判,恩塔里亚米拉今年1月被国民议会选为布隆迪总统,政府于2月份改组。但是局势正常化的开端未能恢复国内和平与稳定,布琼布拉市郊最近几周有数百人被打死,农村随时可能发生暴乱。政府和军队互存戒心。 布隆迪国民议会议长恩蒂班通加尼亚6日晚上说:“这是重大考验。”议长说,总统本来不应搭乘那架飞机,他是为了尽快返回布琼布拉。议长出席了政府和军人的紧急会议。 卢旺达局势今年1月以来严重恶化。两名政治领导人被暗杀,基加利发生的胡图族和图西族冲突造成数十人死亡。各政党对几个月前就应组成的政府和议会的人员构成犹豫不决。 这两个过渡机构应包括前图西族叛乱运动“布隆迪爱国阵线”成员。这是去年8月4日签署的和平协议规定的。联合国为此派出2500名军人。 但是某些极端政党反对前叛乱分子参政,而他们自己却想掌权。“布隆迪爱国阵线”多次指责哈比亚利马纳总统是“恐怖分子”,企图安插他的心腹进入政府和议会。图西族在布隆迪和卢旺达均占15%的人口。布隆迪由图西族统治直至去年。卢旺达则不同,胡图族自1960年以来一直掌权,总统本人是1973年政变上台的。在达累斯萨拉姆召开解决布隆迪和卢旺达两国冲突的会议之前,布隆迪反对派批评这一主动行动,拒绝将两国的问题混杂在一起。但是在两位总统遇难后,这种局面确实出现了。
2. 俄否认在拉脱维亚建军事基地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4月7日电】出现关于在独联体国家和拉脱维亚建立俄罗斯军事基地的文件,对俄罗斯外交部是意外的事情。这是俄罗斯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卡拉辛今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的。 他指出:“必须研究这个文件的内容,然后通过外交途径对其内容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他并没有排除以另一种形式作出解释的可能性。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说:“不存在任何关于建立军事基地的文件。我们不需要在任何地方拥有基地,无论是在拉脱维亚,还是在其他波罗的海国家。”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科斯季科夫今天就传媒报道有文件规定可能在拉脱维亚境内建军事基地一事作出下列解释: “没有提出关于俄罗斯在拉脱维亚境内建立某种基地的问题,也不会提出。斯克伦达的雷达站不能看作基地。关于俄罗斯军队撤出拉脱维亚的所有问题在前不久草签的俄拉协定中都已得到解决。” 科斯季科夫说:“由于技术上的错误致使上下文有误,出现拉脱维亚一词,这将通过外交渠道作出解释。” 本社今天收到俄罗斯国防部的声明说:“俄联邦国防部从来没有计划,也未打算在拉脱维亚境内建立任何军事基地和试验新式武器装备。” 【路透社莫斯科4月7日电】俄罗斯总统办公厅今天纠正了一项命令中的一个“技术性错误”,否认莫斯科计划在拉脱维亚新建一个军事基地。那项命令曾引起波罗的海国家的义愤并使俄罗斯几位主要部长感到困惑不解。 表明克里姆林宫陷入混乱的一个迹象是,外交部长科济列夫否认知道昨天发布的打算在拉脱维亚和独联体国家建立30个军事基地的命令。 科济列夫对国际文传电讯社说:“我们不知道这个命令来自何方,也不知道同谁协商过。外交界和军方都被弄得目瞪口呆。” 科济列夫起先称这个命令是编造的,旨在使部长和克里姆林宫互相对立。 科济列夫说,他已同国防部长格拉乔夫讨论了这个问题。格拉乔夫同样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国际文传电讯社援引一位高级外交官的话说,俄外交部后来从拉脱维亚人士那里弄到一份俄罗斯总统令的复印件。令人难堪的是,这个命令是真的,但是有误。 拉脱维亚立即指责说,从这个命令中看到了“俄罗斯帝国主义”之手。 俄罗斯驻拉脱维亚大使今天为这个“技术性错误”正式向拉脱维亚政府道歉,并对双边关系为此受到的损害表示遗憾。 这位大使对拉脱维亚外交部先于俄罗斯外交部收到叶利钦命令的副本一事感到惊讶。他说:“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3. 美用军售引诱巴基斯坦放弃核计划
【路透社新德里4月7日电】一些外交官说,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今天开始在新德里与印度官员会谈,目的是缓解印度对美国拟向其以前的敌人巴基斯坦提供38架F—16军用飞机一事的不安。 华盛顿主动表示,如果伊斯兰堡停止实施其核计划并允许进行国际核查,它就向巴基斯坦提供F—16飞机,这使印度很恼火。而在此以前,印度已经由于美国曾多次冷落它并发表考虑不周的讲话而感到不快。 巴基斯坦对美国的主动表示也感到不快。它说在印度没有作出相应承诺的情况下,它无法同意单方面作出承诺,即停止实施本国的核计划。
4. 日报说越南经济改革出现弊端
【日本《产经新闻》3月31日文章】题:越南经济将失去竞争力(记者宇都宫尚志) 越南作为东南亚的新兴市场引起国际瞩目,但随着投资过热与外国企业打入越南市场,在日本的产业界中开始出现对未来的越南市场感到悲观的论调。为实现社会主义型市场经济,越南在1986年通过了改革政策,推进市场开放。但是,由于重工业为核心的路线和社会主义体制的残余等等原因,现已暴露出弊端。有人指出,不久的将来,越南经济将失去竞争力。 对越南市场情况深有研究的日本贸易振兴会产业调查员桑原哲指出:“越南轻工业的竞争力严重丧失。”日用品等产品,包括纺织品在内,几乎全部都是从近邻中国或泰国进口的。 越南政府乘外国投资增大的浪潮,在争取一举实现工业化,将资金集中在造船和钢铁等重工业上,而轻工业的扶植措施几乎没有(按照常识应该以廉价的低工资成本为武器扶植轻工业),因而经济的空心化在扩大。 关于重工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在经济界有关人士中也有很多人表示怀疑。据说,越南政府对重工业采取补助政策主要是为了维持盈余,是一种保护政策,不是设法改善体制以加强竞争力。 并且,外国企业雇用职员多半是政府机关从中斡旋,以高工资雇用国营企业的剩余人员,劳动力的流动性极小。为此,期待廉价的工资成本、打入越南市场的外国企业的投资热情愈来愈低。 越南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约7.5%,从宏观经济看,是取得了极为良好的发展。然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却不到500美元,并且,失业人员达到700万人。在内部矛盾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如果继续实行急进的工业化路线,将来越南经济有从基础上彻底崩溃的危险。
5. 英刊认为:朝鲜外交取得一系列突破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4月2日一期文章】题:从被冷落的状态中走出来原编者按北朝鲜看上去好像很孤立,其实它同132个国家有正式外交关系,而且是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同其中近四分之一的国家建交的。 对立的平壤和汉城政府都加入联合国以来,北朝鲜在外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1991年,南北朝鲜进行了首次总理级接触,北朝鲜还首次同日本和美国举行了高级会晤。不久前,平壤又谋求同东盟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北朝鲜对东盟的兴趣表现在两个方面:去年年底平壤提议同东盟开展某种对话,今年初北朝鲜又宣布它对加入即将在今年7月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会议有兴趣。 北朝鲜之所以能迅速扩大同其它国家的外交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苏联解体后的新生国家为它提供了新机会。尽管北朝鲜经济困难重重,但同它建交的国家还是从1991年年中的108个增加到今年年初的132个。在这同一期间里,同韩国建交的国家从148个增加到174个。 北朝鲜的老朋友主要集中在前苏联阵营、中东和非洲。中国是它最具影响力的盟国。它同伊朗的关系随着武器换石油的交易以及因两国对美国持有的共同政治担忧而逐渐密切起来。不过,一些观察家说,这些关系中很多都缺少实质性内容。例如,平壤和汉城都迅速地在新独立的哈萨克斯坦设立了大使馆,但它们在塔什干的主要目的是竞相争取该国人口众多的朝鲜侨民的忠心。 南北朝鲜的对立通常都从这种活动中表现出来。截至1991年年中,同南北朝鲜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有93个,现在则增加到122个。 北朝鲜同柬埔寨、中国、印尼、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越南都建有正式外交关系。它同这些国家都有适度的双边贸易关系和一些共同的政治利益——尤其是同印尼和马来西亚。这两国都坚定地致力于不结盟运动,平壤也持这种态度。 东盟地区论坛将包括所有北朝鲜认为非常重要的国家:韩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平壤希望在该组织中有它的位置,以便在它关心的问题不可避免地提出讨论的时候,它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保护自己的利益。 尽管北朝鲜同韩国对立,而且它主要关注的是统一问题,但分析家们仍认为北朝鲜的主要外交政策目标是在其它方面。他们说,影响北朝鲜国内外行动的关键因素是它要确保权力从金日成手中顺利移交给金正日,其次是保证意识形态的连续性。
6. 希腊不理会欧洲联盟最后通牒
【合众国际社雅典4月7日电】题:希腊在对马其顿禁运问题上态度仍然强硬 尽管欧洲联盟发出最后通牒,但希腊今天暗示它在对前南斯拉夫共和国马其顿实行禁运的问题上将保持其坚定立场。 希腊政府发言人韦尼泽洛斯说:“我们的立场是众所周知的。”他还说,除非马其顿作出友好的表示,否则希腊将坚持其做法。 他说欧洲联盟的决定“不适当而且是前后矛盾的”。 他说:“一方面,欧洲委员会认识到了与斯科普里有关的这个问题的政治方面,另一方面它却选择法律途径来处理这个问题。” 韦尼泽洛斯说,诉诸欧洲法庭将使希腊有机会陈述自己的“许多法律论据”,说明自己的做法是正当的。 他说:“欧洲委员会的决定无助于加强巴尔干南部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马其顿拒绝接受希腊要它改变其国名、国旗及宪法的要求,希腊随后便于2月16日对马其顿关闭了北部港口萨洛尼卡。雅典说,如果马其顿作出友好表示,同意希腊的要求,它将娶消制裁。韦尼各斯指责欧洲委员会在这场争端中偏袒马其顿。他对记者说:“危险在于欧洲委员会今天的立场将会使斯科普里政府的态度变得更加顽固。”他说欧洲委员会的决定将会破坏 联合国调停人万斯和美国特使尼梅茨的调解工作。
7. 孟加拉国爆发流血冲突
【法新社达卡4月7日电】孟加拉国主要反对党领导人哈西娜·瓦吉德今天要求总理卡莉达·齐亚立即辞职。 在反对党的3名积极分子在反政府示威活动中被打死后,哈西娜·瓦吉德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如果政府还有廉耻之心的话,它就应该立即辞职,让全国在一个中立的看守政府的领导下重新举行选举。” 哈西娜·瓦吉德是议会反对党领袖和人民联盟主席。她说,在警察和人民联盟的支持者发生冲突时,卡莉达·齐亚领导的执政党民族主义党的支持者开枪打死了人民联盟的6名工作人员。她说:“民主斗争不会被子弹吓倒。我们不会让烈士的血白流。” 人民联盟的约一万名支持者今天不顾政府颁布的禁止在24小时内举行示威活动的禁令,上街游行,抗议民族主义党在选举中舞弊和贪污腐败,结果同警察发生冲突,造成数十人负伤。与此同时,前总统艾尔沙德的民族党也组织了反政府抗议活动,但未发生冲突。
第 3 版
1. 日里诺夫斯基一段讳莫如深的往事
【美国《华盛顿邮报》3月6日文章】题:日里诺夫斯基是如何崛起的?(记者霍克斯塔德) 1990年,一位在政治上无足轻重的小人物站在莫斯科一家出版社的大礼堂讲台上,用他那刺耳的嗓音对聚集在那里的数百名工人发表竞选演讲。做了7年职员后,他想出任这家出版社的新社长。 他就是44岁的律师弗拉基米尔·日里诺夫斯基。他在工人中很出名,但并不讨人喜欢。竞选社长之职的共有5名候选人。投票结果,500张选票他只得了二十几张票,还不到5%。此后不久,他愤然辞职,开始尝试一种全新的职业——从事极端主义政治。 一年后,日里诺夫斯基在俄罗斯首次总统自由选举中获600万张选票,位居第三。他在去年12月的议会选举中取得了更为巨大的成功,此后他的极端民族主义的论调,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 尽管他是一位颇具影响而且声名远扬的人物,但人们主要还是从他在竞选期间散发的自传中零零星星地了解到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律师怎样一跃而成为一名多事的政治活动家的经历。 日里诺夫斯基从前的同学、同事和上司详细描述的在他取得令人震惊的政治成就之前的经历,日氏在公开场合从不涉及。他们说,他脾气暴躁,行为古怪喜欢出风头,精力充沛并热衷于组织工作。律师事务所的表演 在他的自传《向南方的最后冲刺》中,日里诺夫斯基叙说了他在哈萨克斯坦度过的不幸童年,叙述了他在莫斯科一所名牌大学像乡巴佬一样度过的孤独岁月,叙述了他大学毕业两年后在高加索地区成为一名苏军军官的经历。但他绝少提及从政前的职业。 从莫斯科大学法学院夜校部毕业后,29岁的日里诺夫斯基到被称作“律师协会”的一家国有律师事务所工作,那是1975年。这家律师事务所有大约50名律师,日里诺夫斯基分管的业务是办理在西方有亲属的苏联公民有关亲属留下的养老金、赡养费和遗产的案件。 刚开始时,一切顺利。他业务能力强、精力充沛和善于组织工作是有口皆碑的。不久他担任了该事务所工会的负责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里诺夫斯基似乎变得不安分了,他开始在办公室发表政见。他的上司至今回忆起他当时的腔调还觉得刺耳。 日里诺夫斯基当年在“律师协会”的顶头上司叶夫根尼·库利切夫说:“他曾经屡次闯入我的办公室谈论政治。他尤其对俄罗斯周围都是土耳其人感到愤慨。” 80年代初出现了转折。日里诺夫斯基要求上司介绍他加入共产党。当时,党票是晋升的垫脚石。日里诺夫斯基需经单位的批准才能入党。但他最终未能如愿。现在,他矢口否认曾想加入苏共。 库利切夫说,律师事务所不赞成日里诺夫斯基入党是因为他易动感情,爱吹毛求疵。库利切夫说:“这个人的思想杂乱无章,他的性格、他的语言以及他与人交往的方式都不符合共产党员的标准。” 气急败坏的日里诺夫斯基接二连三地向地方党委发了多封抱怨信。其中,他至少写了5封匿名信——尽管他不承认,根据这些信的风格和内容,很容易确定是日里诺夫斯基干的。 致党委的这些匿名信被转回到“律师协会”。日氏在信中指责他的同事干了许多违法乱纪的事、单位管理不善、“有人堕落为醉鬼”。这些信使日氏与单位的关系恶化了。 1983年春,日里诺夫斯基受贿问题曝光,他因此丢了“律师协会”的饭碗。 这是一桩财产继承案。一位苏联公民的亲属在西德去世,作为遗产的一部分,这位苏联公民得到了能在避暑胜地居住的特别票证,并把这些票证送给了经办此案的律师日里诺夫斯基。 与日里诺夫斯基有矛盾的经理发觉了票证问题,但日氏坚持说,他当时就把票证退给了当事人。库利切夫说,实际上日氏是在事情败露后才归还的。 匿名信事件、狂妄自大、受贿丑闻使日氏臭名远扬,与同事的关系很紧张。日氏于1983年年中离开了“律师协会”。 也许是因为工作难找,他申请移居以色列,以色列也向他发出了邀请。然而,他不久便找了一份新的工作,移居以色列的计划被搁置。办公室的故事 世界出版社雇用了他。这家出版社有600多名职员,需要一个从事过法律工作的人来处理越来越复杂的案件。世界出版社希望找一位活跃、精明并懂外语的年轻人。日里诺夫斯基条件符合。此外,“律师协会”的介绍信帮了大忙,该介绍信对他不久前在原单位惹是生非只字未提。 像在“律师协会”一样,刚开始日里诺夫斯基在世界出版社干得满带劲儿。他每月挣140卢布,不久又提到180卢布,这在当时算是不错了。但不久,日里诺夫斯基又由于言论过激在办公室出了名。他的反共言论很快引起了区党委的注意。日里诺夫斯基到世界出版社工作不到两年,区党委负责意识形态的领导便找社长卡尔采夫谈话,要求他解雇日里诺夫斯基。身为党员的卡尔采夫拒绝这样做,其理由是法律不允许以政治原因解雇职员。 在世界出版社,日里诺夫斯基就像职工们的律师一样,在各种场合争取增加职工们的福利:从出版社食堂提供自助午餐、上下班免费乘车到免费住房,所有这一切都要求由出版社做。他主张允许大多数职员把活儿带回家里干,除了领工资外.不必进办公室。 卡尔采夫说:“日里诺夫斯基试图在我们出版社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由于经常替职工们说话,日里诺夫斯基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87年他决定作为世界出版社的代表竞选莫斯科捷尔任斯基区的区委会委员。然而唯恐他当上候选人的地方党组织修改了规定,日里诺夫斯基不具备资格。日氏曾对新规定提出抗议,但结果徒劳无益。竞选哗众取宠 与此同时,一封标明“绝密”字样的信寄到了当地党总支。这封信来自“律师协会”,说明了日氏离开原工作单位的真正原因,提到了他受贿的丑闻。 这些挫折并未使日里诺夫斯基退缩,他不断寻找新的突破口来实现他的理想。1988年机会终于来到了。当时世界出版社举行了职工委员会(由14人组成)的选举,这是戈尔巴乔夫倡导改革的产物,旨在对行政加以监督。 日里诺夫斯基在竞选时任意许诺进一步改善世界出版社职工的福利待遇,大谈另一项顺乎民心的设想:世界出版社只应出通俗的、有利可图的书,不要出纯粹的科技书。他还主张把赚的钱分给职工,不要积累起来投入再生产。 日里诺夫斯基在竞选中的花言巧语完全是为了哗众取宠,拉取选票。他在1991年和1993年参加全国性竞选时又故伎重演,呼吁提高退休金,伏特加降价,打击犯罪活动并复兴“伟大的俄罗斯母亲”,使他赢得了大量选民。 卡尔采夫利用自己社长的权威反对日氏作为候选人,并直接向出版社职工发出呼吁。卡尔采夫说:“我要求职工不投他的票,因为他蛮不讲理、反复无常,惹出的麻烦比他做的好事多得多。”最后,日里诺夫斯基落选了,然而他在接受一家报纸记者采访时却称他的竞选“取得了胜利”。 1990年,仍然渴望选举和站在演讲台上的日里诺夫斯基又参与了一场角逐。这次是选举世界出版社的社长。卡尔采夫即将离任,赴纽约联合国总部工作。出版社的全体职工都参加了选举,日里诺夫斯基这次输得更惨。 在这次惨败后不久,日里诺夫斯基离开了世界出版社,开始了他的职业政治生涯。
2. 不尽招牌滚滚来
台湾人口稠密,这是早已熟知的。但到台湾街头一走,另一个强烈的感觉是:招牌也很稠密,人行街中,几乎可被其,“淹没”。访台期间,笔者参观了台北、台中、台南、高雄等地之后,留下了这一极其深刻的印象。 无论是在台北、还是在台南、高雄,差不多商业区的每一条街都堪称是“招牌街”。台湾的招牌琳琅满目。从桃园机场到我们住的五星级富华大饭店,路上不过一小时路程,但招牌之多,色彩之杂,内容之奇,样式之怪,令我们大饱眼福。这些招牌有的架在屋顶,有的挂在墙壁上,有的竖在路旁;有小到几平方寸的,有大到几平方米的;有竖排的,有横排的;有红色的、绿色的、黑色的、杂色的。招牌多为商品名称,有什么“老公饼”、“太阳饼”、“老婆饼”、“味很好”,也有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如×××律师事务所、×××诊所、××婚纱摄影社。我们坐车前行,只见街道两旁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招牌如潮水般地迎面涌来。这些支撑在路边建筑物的招牌,给人以一个强烈的印象:它们都拼命地往前探着身子,总想挡住自己的伙伴而独自出风头。甚至在街道中央的绿化带上,也插满五颜六色的旗子招牌;它们大多垂头而“立”.但一遇风,便飘扬起来。从台湾城市的主街望过去,每隔一二十米就有一条横街,而这些横街上,映入眼帘的,除了招牌,还是招牌。 台湾街头的招牌令人眼花缭乱,不少地方可谓乱糟糟。我们的台湾同行告诉我们说:“为维护市容观瞻,台北市对违章广告物进行了反复的清理,平均每周清除1万多次,多的时候达4万多次。尽管环保人员拆不胜拆,但违规情节仍相当严重。”台湾的店家很信招牌,一家三五米宽的门面,上上下下会挂上七八条招牌,大有让顾客走过店而不进就会后悔之感。 台北商业区更是招牌中心,不要说全市有多少招牌没法算,就是任选一条街,只统计100米的街面,恐怕你也没法准确地数清倒底有多少招牌,因为一幢六七层高的楼,每层楼都有大量的招牌挂出,大盖小、长遮短、宽压窄……简直是数不胜数。 台湾的招牌占地可谓是“黄金价”。以台北市的东区为例,一个招牌占地的年租金一般在150—200万新台币(约为50—60万人民币)左右,高的可达250万新台币。有关部门曾对台湾的招牌进行过整顿,罚金是每块4500元新台币,但这个价格,只相当于普通人请一桌客的开销,如此不痛不痒的措施,自然令人不当一回事了。 台湾的夜生活比较丰富。一到夜晚,大多招牌都饰有霓虹灯,映得街面红红绿绿,颇为繁华。十二点后,不少店家关门了,但招牌却仍在闪烁,直到天亮。 除了商店爱弄招牌,台湾的报业也是主角之一。机场、汽车站、火车站,都可看到:“《中国时报》,适合全家人看的报纸!”“看《联合报》,新闻早知道”等广告招牌。此外,每逢台湾选举,候选人们也制大批的旗帜“招牌”,满街乱插乱挂。这种招牌设计往往千篇一律:一个大头像,两边是他的政见和许诺,恳求选民投他们的票。与其它招牌相比,显然便逊色多了。自7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发展较快,这种“招牌文化”的产生,大约也是“势在必然”的吧。台湾街头的“招牌战”,往往是采用“立体战术”,上下左右一起出击。(徐佑珠 摄)
第 4 版
1. 莫斯科的税海风云
【俄罗斯《星火》周刊文章】题:税海风云 自3年前首家税务检查局宣布成立后,到去年9月莫斯科已有了33家税务局,税务检查员也从无到有增加到了3300人。这是多还是少?在莫斯科从事各类经营活动的单位达10.3万家,此外还有成千上万的个体商人。这些单位和个人都需要税务局“照料”。 税务检查工作有两项。第一,纳税企业必须每季度向税务局呈交一次收支报表,以供税务检查员核实。另一项工作(也是主要的一项工作)是查帐。每个单位每两年都得接受一次查帐。如有必要,比如说收支报表中有些地方不对头,或产生了重大疑点,也可临时检查有关单位帐目。 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税务局的工作中也会时不时地出现一些不测风云。前不久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在某个税务局,例行的帐目检查已近尾声,可一家小厂的总会计师仍在不断地从公文袋里一沓一沓地朝外掏帐单和发票,桌面都堆满了。突然,从公文袋里掉出一件黑乎乎的东西,落在桌上,发出很大的声响。那是一把手枪!只听那位会计师平静地说:。“这可是装了子弹的。”房间里霎时鸦雀无声,只有那阴森森的枪管在兀自泛着寒光…… 这场闹剧是以警方及时赶到缴了那位会计师的手枪而告终的。 在税务局成立之后的头两年里,仅莫斯科就记录了50起税务检查员遭袭击案。但大多数税务检查员根本不认为上述形势骇人听闻,税务工作危机四伏。他们说,既然干的是这种工作,就得适应。1992年,仅莫斯科税务调查局就给国库追回了8000多万卢布,其中有3900万是偷税漏税单位交的罚款。 在莫斯科,即使是一家最普通的税务局,每周也会有50多家新成立的公司来注册登记。在这些公司的会计师中不乏利欲薰心和不学无术之辈。 笔者日前有幸在一家税务局里目睹了几幕纳税悲喜剧: 一位上了年纪的女会计师在嘤嘤地哭,她的那位年轻老板直截了当地对她说:“罚款由你个人承担。” 一辆豪华奔驰车停在税务局门前,车主刚跨出汽车就嚷嚷开了:“我刚从塞浦路斯回来,一下飞机就直接到你们这儿来了!我知道,税务局就像一个冰美人!”他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大把钞票,一次就付了1600万卢布的罚款。 一位国家高级官员也应“邀”来税务局交税。 靠玩股票发财的兄弟俩每年可挣6000万卢布,没想到在检察院败诉,被判因从事非法活动全部财产没收充公。 一家受骗上当的企业在到处寻找其携款潜逃的经理。这本不是什么新鲜事。新奇的只是,这家企业不到检察院或民警局去控告,却跑到税务局来控告…… 这真像是一部多集侦探片,而主角是身手不凡的税务检查员!
2. 制服与人生
【埃菲社东京3月29日电】以热中于穿制服而闻名的日本人,为寻找职业,往往会挖空心思去购买一套得体的制服。 在与大学生签合同的季节到来之际,成千上万的日本青年走上街头,寻找他们的第一位雇主。一些时髦的商店,这些天早已准备了许多颜色和款式各异的服装——庄重的海蓝色西服,是为未来的银行职员准备的;色彩明快的制服,最适合于商业雇员穿着;而威风凛凛的记者和新闻媒介的其他职员,则要选择色调引人注目、款式文雅的服装。 在东京的几家股票交易所里,老板不允许也看不惯他的雇员们穿大翻领的茄克。老板要求经纪人身着颜色素雅、款式简朴的制服,从而使实力雄厚的投资者对该处更具信任感。 在日本,制服总是陪伴每一位公民,从摇篮一直走到坟墓。学校义务提供包括女学生内衣在内的全套校服,从式样到颜色都由校方统一做出规定。
3. 21世纪管理学主流将来自东方
【台湾《经济日报》3月31日文章】题:儒学的复兴是21世纪的管理主流(作者曾仕强) 澳大利亚人雷吉·利特尔和沃伦·里德合著的《儒学的复兴》(TheConfucianRenaissance)一书指出:“许多世纪以来,中国神话与圣哲独特地感召着东北亚各国,虽然在19世纪至20世纪之间,它的有效性面对西方的巨大挑战,但是,现在它正在复兴。儒学的复兴已经明确地指出它将在世界文明的核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将带领世界进入21世纪。” 这里所说的东北亚,实际上就是日本、南韩、台湾、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大陆。“凤凰再生式”奇迹日本的经济发展,被称为“凤凰再生式”的奇迹。利特尔和里德认为:中国历史上,蒙古人和满清人主中原之后,最终还是被汉人同化和推翻了,他们所依靠的是官僚制度和手段。日本人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后,就是依样画葫芦,采用同样的模式,藉以克制美国的征服者。 《儒学的复兴》认为,美国评论家坚持用西方的正统经济概念去理解日本的经济成就,结果造成相当的误解。 今日所谓的国际经济体系,有关的条例和大家所说的游戏规则,都是战后由“说英语的人士”所制定的。自由贸易、市场经济、国民所得等等构想,好比一根刻有标准尺度的长竹竿,规定全世界的地球村民依照自己所获得的尺度,规规矩矩地找到长竹竿上的适当位置,然后紧握着它,丝毫不能违规,大家有秩序地向前竞走。紧握着长竹竿竞走,固然很有秩序,绝对不致混乱。握在前端的人,必然有胜算的把握。而握在后端的人,势必永远落后,受制于既定的条例和规则,却永无超前的可能。 战后的日本,如果完全接受西方所建立的经济体系;战败的日本人,若是极力仿效西方人的思想行为,那里有可能造就今日的奇迹? 于是,日本的质量管理、终身雇用制、发红奖励、意见建议制度、官员和企业家的密切合作、通产省的推动、贸易公司的动员,都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 日本并不是亚洲国家现代化的唯一的成功者,台湾、韩国、香港、新加坡后来也急起直追,被称为“四小龙”,或者将日本也计算在内,称为东亚五虎。东亚五虎令美国头疼这些亚洲国家都属于“儒学文化圈”或“汉字文化圈”。 当世界的注意力集中在日本式管理的时候,利特尔和里德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日本文化是由中国文化衍生而来”的事实。东北亚的经济动力,主要来自日本。但是日本的文化、社会、经济却无可怀疑地建基在中国文化的基石上,这才是造成西方在经济方面无法与这些国家竞争的主要原因。“日本第一”令日本人受宠若惊,不敢面对“日本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赞赏。在他们脑海里,一直存在着“只有美国和西欧等国才是比日本更先进”的观念。 日本的经济实力,使新加坡强调“一切学日本”,也使马来西亚高喊“向东学习”。然而,迄今还没有听到“恢复儒学精神以发展经济”的声音。新加坡虽然提倡儒学,也鼓励人民学习华语,却招致很多人的怀疑。因为新加坡的华人虽多,也不便明目张胆地如此直说,以免导致无谓的种族纠纷。 中国人呢?可能是看多了《厚黑学》、《阿Q正传》或《丑陋的中国人》,满脑子都是“中国人不行”的自卑观念,那里敢坦然承认“儒学造成北亚经济蓬勃发展”呢?我们所听到的,好像是“日本人把我们的东西改良得很好”这一类的话,比较乐于接受日本人所提出“同样儒学,各国吸收和应用并不相同”的论调,不敢相信“中国人如果认真实行儒学,其效果必然比其他国家更好”。 利特尔和里德通晓中文、日文、印尼文、法文,并且深研中国和日本政治文化,将儒学的崇高人文主义精髓,与西方功利主义、个人主义高张而日趋没落、弊病丛生的西方文明相对比,获得“儒学的复兴,可能成为21世纪世界文化中心”的结论。疾呼“反精神污染”他们指出:过去200年来,欧洲人,尤其是英国和美国人,成功地鼓吹欧洲式的道德标准。他们以基督教、法律和通商手段来破坏世界上大部份地区原有的文明和社会,并且把当地的道德标准也改变了。中国和日本以不同的方式抵制西方文化的侵入,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反精神污染”,历来很少受人称赞,却成为两国现代经济发展和成就最重要的基石。 欧洲人自持欧洲道德标准的优越性,有效地在全球各地建立新标准,并且自认为是其他种族精神和道德上的导师。他们依据自己订立的标准,独断地拿对自己有利的标准去决定其他民族的命运。非欧洲背景的人士,往往处于不利,甚至吃亏的地位。 当时中国由于积弱太久,导致鸦片战争中欧洲人表面上的胜利,忽视了中华文明的潜在力量,使得中外人士,产生对儒学力量的错误判断。 鸦片战争对中国最大的好处,也许就是派遣大量留学生远赴英、美、德学习西方文明,一方面掌握了欧洲语文、概念和秩序,一方面保留自己独立的道德体系。这种“知己知彼”的素养,显现在台湾地区的包容中西。(上)
4. 漫画:说明
「马上停止股票投机活动!你对此一窍不通!」(左边人手中拿着的报纸上的外文为经济)(原载德国《商报》)
第 5 版
1. 世界足坛新星谱(之一):伯格坎普:耀眼的超级新星
【英国《世界足球》杂志文章】题:伯格坎普:超级球星的自然继承人 丹尼斯·伯格坎普是荷兰足坛的新超级巨星。他的崇拜者认为,他是一长串荷兰超级球星名单上的一位自然继承者,这个名单包括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阿贝·伦斯特拉到本世纪50年代的法斯·威尔克斯、60年代的科恩·穆林、70年代的约翰·克鲁伊夫和80年代的鲁德·古利特。 认为伯格坎普是新的超级巨星并非是因为范巴斯滕和古利特已经从绿茵场上销声匿迹,而是因为这两位球星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他们的成就早已被载入世界足球史册,而他们的事业也受到了伤痛的打击。 从许多方面来说,伯格坎普都是当之无愧的超级球星的继承者。伯格坎普与克鲁伊夫一样,是从阿贾克斯青年队成长起来的,他同时也与克鲁伊夫和范巴斯滕一样是一个金发小伙子,他与克鲁伊夫和范巴斯膝一样,不久就接到来自欧洲拉丁语系国家球队的雪片般的邀请信,从而使自己出国踢球成为不可避免。 就克鲁伊夫来说,他是在1973年被西班牙巴塞罗那队用99.2万英镑买走的;范巴斯膝则在1987年被意大利的AC米兰队以150万英镑买走;而伯格坎普是在1992年夏天被意大利国际米兰队以800万英镑的高价买走的。伯格坎普的转会费之高表明了人们是多么看重他的潜力。 克鲁伊夫有过不平凡的足球生涯。他曾经先后在阿贾克斯队、巴塞罗那队、洛杉矶阿兹台克队、黎凡特队(西班牙)和费因诺德队踢球,他在1987年退役,并转而从事足球的经理事业。 克鲁伊夫在那个时候对金钱已没有更多的要求了,但是他离不开足球。他缺乏在荷兰担任一个足球教练的必要资格,但是阿贾克斯队修改了有关法规,任命他为该队的“技术指导”。克鲁伊夫在担任技术指导后,参与了球队的训练、球员的挑选、战术的运用,对阿贾克斯队进行了大手术。 克鲁伊夫在提拔有才能的年轻球员方面是大胆敢为的。因此,在1987年3月,他把默默无闻的伯格坎普从青年队里招募到阿贾克斯队,并让他到瑞典去参加了欧洲优胜者杯赛对马尔默队的一场比赛。在对马尔默队的比赛的下半场,克鲁伊夫让伯格坎普作为替补队员上场踢了21分钟。 当时年仅17岁半的伯格坎普在国内联赛的第一个赛季的14场比赛中仅踢进两个球,但他在优胜者杯赛期间阿贾克斯队以1比0战胜德国莱比锡队的比赛中,再次作为替补队员在下半场上场时表现出色。 在上个赛季,伯格坎普在25场比赛中共进了5个球。但就在此时,对他极为赏识的克鲁伊夫离开荷兰到西班牙巴塞罗那队执教。而取代克鲁伊夫出任阿贾克斯队教练的库特·林德认为伯格坎普并没有参加重大比赛的资格,而把伯格坎普当作预备球员来使用。但这并不完全是林德一个人的错误,伯格坎普本人也曾试图另找出路。但在范巴斯膝被意大利AC米兰队买走后,重新启用伯格坎普就成为必然的事了,从此,伯格坎普的足球事业开始腾飞。 在1988年10月到1989年1月,伯格坎普在国内联赛中创造了连续在10场比赛中进球的纪录。从那时起,没有人再怀疑伯格坎普作为明星的素质了,他的成绩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1991年,伯格坎普与埃因霍温队的巴西球星罗马里奥一道以共进25球的成绩成为荷兰国内联赛的两名最优秀的球星。在1992年,他再次以进25球的成绩独领风骚,成为头号明星,并带领阿贾克斯队捧回优胜者杯。在当年的欧洲足球锦标赛决赛上,伯格坎普再次在赛场上大出风头,被人们誉为“范巴斯膝第二”。意大利的三支球队国际米兰队、AC米兰队和尤文图斯队同时向他招手,阿贾克斯队最后无法抗拒国际米兰队提出的800万英镑的高价的诱惑,终于让伯格坎普走了。 伯格坎普到了意大利后,为了适应那里的生活和比赛浪费了不少时间。但是他在欧洲联盟杯赛中第一轮对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队的比赛中一人独进三球,这对国际米兰队、对荷兰队乃至世界足坛来说都是一个好迹象。
2. 网球明星塞莱斯奋斗史
【南斯拉夫《新闻周报》3月25日一期文章】题:莫尼卡塞莱斯加入美国籍(作者德拉甘尼基托维奇) 得知莫尼卡塞莱斯获得美国国籍的消息,有人惊讶,有人伤心,还有人暗示有政治原因。 其实,莫尼卡在美国已经生活了8年。令人伤心的倒是,她已经有一年未参加比赛了。1993年4月30日,一位精神变态者用水果刀刺伤了她。令人不解的是,德国法院只判处行凶者2年监禁!这充分说明,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荒唐的世界里。 有人统计过,在未参赛的这段时间里,她估计损失了上百万美元。有些心理学家认为,莫尼卡害怕了,变得不自信了。可我却认为,莫尼卡一定会重返战场,因为从孩提时代起她就学会了不认输。 我认识莫尼卡的父亲卡洛利还是在他从事田径运动的时候。为了女儿,他后来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到网球运动中。那时莫尼卡还小,用双手才勉强拿得起网球拍。但是塞莱斯全家却坚信,在这个小小的身躯里蕴藏着非凡的天赋。 莫尼卡果然不负众望,1982年底,她第一次在加拉加斯获胜。她的9岁生日就是1982年12月2日在前往比赛地点时的飞机上过的。 梦想开始变为现实,但却需要相应的条件作保证。诺维萨德市的多瑙河公园、她平时的训练房和场地显得狭小了。父亲卡洛利决定接受著名的尼克的邀请,举家迁往佛罗里达州的网球大本营。 我应邀前往塞莱斯家送行。临走以前,我们用摄像机拍下了莫尼卡生活与休息的斗室以及训练的场所。莫尼卡那时还不习惯于发表讲话,但却不害怕镜头。她说,网球是她最喜爱的运动,她还喜欢游泳和篮球。 在回忆有人劝她使用轻一些的网球拍训练时,她笑得很甜地说:“我打的是真正的网球,所以得用真正的球拍。”那时她体重只有30公斤,但却充满自信。 卡洛利曾经预言,在教练和家庭的帮助下,莫尼卡在4年之内将成为世界最佳运动员。父亲的预言实现了。莫尼卡不到17岁就成了世界最佳运动员。 然而令我终生遗憾的是,这部20分钟的珍贵的资料片却被搞丢了。 钱和财富未能改变这位1992年世界最佳运动员。她说:“我想的是打球而不是赢钱。我兜里最多只有20美元。我知道打一场循环赛我得到的钱可能超过许多人一辈子挣的钱。可事实就是如此。我没有创造、也不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纳芙拉蒂诺娃第一次见到莫尼卡时曾说:“这位小姑娘会很快把我们赶出比赛场。”在一次比赛失利后,纳芙拉蒂诺娃叹出一句肺腑之言:“像有一辆卡车在我身上压过去了。” 所有人都说,莫尼卡的精神力量和稳定性令人惊叹。一句话,她永远不会认输。所以我相信她将重返赛场!
3. 发愤图强 成功之本
【俄罗斯《红星报》2月26日报道】俄国最强的健美运动员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夸下了要征服世界的豪言壮语,他想在今秋于伦敦举行的“宇宙先生”大赛上问鼎。 涅夫斯基是因为未能入选苏军中央体育俱乐部蓝球学校而发愤改练健美的。那是5年前,当时篮球教练看了他的个子和反应,摇摇头说:“走吧,把门关上!” 他身高1米97,开始练健美时体重仅78公斤,二头肌围仅28厘米。今天他的体重为127公斤,二头肌围54厘米,胸围139厘米,腰围84厘米,卧推200公斤,全身拉力300公斤,蹲举220公斤,站着用二头肌可举起135公斤重。 可以对比一下,世界最著名的健美运动员阿诺德·施瓦岑内格的参数为:身高1米87,体重110公斤,胸围145厘米,腰围86厘米,二头肌围56厘米。 说起特种饮食,涅夫斯基莞尔一笑:“这是西方才允许的奢侈品。怪不得西方健美运动员看不起俄国运动员,他们以为俄国人今天穷困潦倒,半饥不饱。健美运动是很费热量,很花钱的。但我想证明,俄国的土豆吃了也能长肌肉。我爱吃烤土豆。我想用老老实实的办法长身体,俄国人吃什么,我也吃什么。”
第 6 版
1. 高科技解开古尸之谜
【德国《星期日图片报》2月13日文章】题:女祭司詹妮的秘密 西门子公司研制的最新X光射线计算机通常是供医生在患者体内搜寻肿瘤的,现在它解开了死于3000多年前的埃及女祭司詹妮的秘密。 詹妮真正的名字叫天特姆塔吉布提,是伦敦大英博物馆中保存的90具木乃伊中的一具。她涂有防腐剂的身体仍保存得特别完好。因此她被泰勒和休斯博士选来在伦敦托马斯医院做研究。 像对待其他病人一样,盛在镀金的纸莎草棺中的詹妮被推入高度现代化的检测室中。X光射线发射源和接收器围绕这一豪华的棺木转动,将詹妮的躯体以横断面为单位一片片照射下来。计算机将许多横断面组合成三维图像。 这样科学家们不需解剖就能解开詹妮的秘密了: ▲詹妮大约死于公元前900年。她的智齿刚刚长出,因此那时她一定是在19—23岁之间。 ▲她的左腰部曾被用一块锋利的石头切开,所有器官都被摘除——心脏除外。因为心脏被看作是理智的中心。 ▲然后她的躯体被碳酸氢钠覆盖40天后变干燥。接着料理尸体的人将草药、油和松脂塞入她体内,然后再放入已涂好防腐剂的肝、肺、胃和肠等器官。 大英博物馆负责管理埃及古文物的泰勒博士说:“古埃及人认为詹妮在来生会需要这些器官。我们看到每只器官旁都有一幅保佑她在天国平安的蜡制神像。”
2. 垃圾杂谈
【美国《华盛顿邮报杂志》文章】题:别管它叫垃圾(作者 彼得·卡尔森) 晨曦微露,天空一片深蓝,东方地平线上金光灿烂。这是美国的又一天。对美国垃圾行业来说,又一天意味着又一堆55万吨重的垃圾。 美国家庭每年倒掉的垃圾总共有2亿吨,美国人“生产”的垃圾按人头算几乎是德国和日本的两倍。我们的垃圾还是地地道道的现代化高级垃圾。充满着聚苯乙烯咖啡杯、聚丙烯一次性尿布和高密度聚乙烯奶壶等。 垃圾业是一个重要的行业。美国为处理垃圾每年要花近300亿美元,或埋,或烧,或再回收。垃圾业在华盛顿至少有四个行业协会——北美固体垃圾协会、城市垃圾管理协会、垃圾一体化服务协会和全国固体垃圾管理协会。 垃圾是所有美国人取得了共识的东西,即远远地倒掉它,永远看不见它。它也是从市政厅到国家立法机关,从国会到最高法院进行激烈的政治论战的题目。 对美国人来说,垃圾还有一个心理反应问题。美国人往往把垃圾视作无用的、可随手扔掉的东西的象征,而且还有一种隐隐的犯罪感。 垃圾还可以是艺术的源泉。作为生产和出口垃圾的主要城市的纽约最近举办了一个被称为“穷人的流行艺术:必不可少的艺术品”的展览会,展出了用空罐头、旧海绵、用过的茶叶袋等拼凑起来的艺术品。 不管你是否相信,垃圾还具有吸引旅游者的魅力,至少那些处理垃圾的人是这样对我说的。一名垃圾处理回收中心的负责人说:“大约有一万人来过我的垃圾场。”甚至还有来自远东和俄罗斯的客人。 垃圾的成份是多种多样的。快餐包装物实际上只占美国垃圾总量的0.5%,一次性尿布只占大约1%。美国垃圾中的大头是纸张,约占35%,庭院里的废弃物占20%,塑料品占10%,废金属占8%,食品占8%,玻璃和木料各占7%,其余5%包括其他各种废弃物。 垃圾仿佛是一棵树,能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换自身的色彩。夏季,垃圾的颜色是绿的,里面有无数割草机割下的绿草;秋季,垃圾又变成了金黄色,因为里面充满着黄色的树叶…… 垃圾还能反映出经济走势。当人们购买新的物品时,就会扔掉旧物品和新物品的包装,因此垃圾的数量就会增加。在诸如圣诞节这种购物高潮过后,垃圾的数量会急剧增加,而经济衰退期间垃圾的数量也会大大减少。 通过垃圾还可以研究人类学。在过去20年中,对垃圾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社会学成果。这些研究表明,穷人吃的糖果要比富人多。富人往往喜欢装修房屋和修理草坪,而穷人则喜欢捣鼓他们的车。西班牙后裔的婴儿爱喝果汁汽水,而英裔美国人的孩子则爱吃豌豆。老吃一种或同样几种食品的人的垃圾要比经常变着法子吃的人的垃圾来得少。在既养猫又养狗的家庭里,猫吃的东西通常要比狗讲究……美国人过分强调保健食品的消费,而较少强调快餐食品的消费。这种饮食趋势从他们的垃圾中看得一清二楚。 垃圾的种类在不同地区各有变化。华盛顿市民扔掉的玻璃品较菲尼克斯地区的居民多得多,而后者丢弃的空罐头盒则比前者多。亚历山德里亚的垃圾中办公用纸则要比费尔法克斯地区多。 在全国,垃圾处理回收业的最大问题莫过于其产品找不到稳定的市场。一般来说,铝罐头盒还比较好销,而诸如新闻纸张、玻璃这样一些回收品的价格波动幅度很大,有时甚至卖不了什么钱。 迄今为止,出售垃圾回收品赚得的钱仍不抵处理垃圾花费的成本。以蒙哥马利县为例,其每年处理垃圾的费用高达1000万美元,而出售回收品所得仅100万美元。 比尔·拉思杰在过去20年一直在研究垃圾。他认为,目前美国还不存在垃圾危机,人们不必惊慌,因为美国目前的垃圾数量同二三十年前差不多。另外,处理垃圾的三种方法——焚烧、掩埋和回收——也比过去更加先进。
3. 梦能告诉你什么?
【美国《行列》周刊文章】题:梦能告诉你什么 人人都做梦,平均每晚做梦约2小时。也许梦是最未受人利用的资源。几乎所有的梦,包括恶梦,都对人有所帮助。梦告诉人们不知道的东西。1)梦是通往创造的源泉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梦是“通往无意识境界的捷径”,而创造源自无意识。许多创造性突破是梦的功劳。1922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接受诺贝尔奖时宣布,梦对他展示了原子的结构。伊莱亚斯·豪也是做梦发明了现代缝纫机。同样,在艺术领域,梦也给人们带来了创作灵感。2)梦能帮助人们超越局限人本身就是许多自我冲突的战场由。于自己或别人的缘故,人们有时不承认某些自我部分。通过梦,人们认识并承认了这些自我,心理矛盾可能得以缓解。3)梦是人的预警系统人们常会有这种感觉,一些大事小事在发生前就似曾相识。1865年,林肯死前两周,就梦见自己走进白宫东屋时看到一具尸体,卫兵告诉他说总统遇刺身亡。梦就像得力的秘书提醒人们注意可能发生的问题。4)梦是未来挑战的预兆研究表明,常梦见自己生孩子的孕妇分娩的时间短一些——也许是她们已在梦中经过多次练习的缘故吧。5)梦是愈伤的手段人的意念对身体有很大的影响。人们能梦见病根在哪里、怎么根治。6)梦像魔毯纽约州的女企业家苏姗·诺奥特尼几年来一直想去加勒比海度寒假,可因为缺钱缺时间终未成行。她说,梦像魔毯带着她飞到了圣约翰斯,隆冬里她却能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听大海轻拍,任柔风拂面。一梦醒来,顿觉精神振奋。7)梦能深入灵魂·梦可能提供人们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精神指导。人类一直在通过梦寻找灵魂的目的和归宿。梦能提醒人们人是属于相互联系的社会。人们在一块儿分享梦境,能建立起一种群体感和共同的人性观。
4. 图片新闻
英国旅游当局为发展苏格兰旅游业出了一个新招:在尼斯湖里投放一批旅游潜艇,让游客乘潜艇到湖水下面走一趟,看看有没有半个世纪来传说中的“尼斯湖怪兽”。 上图又一艘旅游潜艇载着慕名而来的游客渐渐潜入水下。 下图好奇的游客在潜艇内通过玻璃窗欣赏水底世界。
第 7 版
1. 五彩缤纷的「虚拟现实」世界
【日本《东京新闻》2月8日文章】题:虚拟现实的世界(记者上坂修子) “虚拟现实”这项高技术本来是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及军事部门为了模拟而开发的。 最近,用途已扩大到儿童用的电子游戏机。 在东京筑地的电通普洛克斯的展示场,记者采访了该公司制作部负责人关口美香。房间的一角放着一台机器。这是“虚拟现实世界”的入口处。 关口女士招呼记者走上“虚拟现实”装置的直径为140厘米的舞台。记者由关口女士帮助,戴上了头盔式帽子,这种帽子称作头盔式显示器,重约3公斤。戴上头盔后,眼前展现出一个长方形的黑暗世界。 关口让记者握住一只类似电子游戏机用的操作棒,它是一个带导线的操作器。这种操作器可以随意摆动。 按一下启动按钮,黑暗的视野中即浮现出五个舞台,一摇头,风景也摇晃,令人感到犹如置身于无重力的空间。 关口说:“这里是宇宙空间浮着的‘帝国’。请按操作器上端的按钮,走一走看。” 记者照她的话去做。虽然是原地踏步,却有前进的感觉。随着动作,风景不断变化。摘下头盔式显示器,就从假想的宇宙空间回到现实世界。使日常视觉世界发生错觉的这种“宇宙空间”是怎样制出的呢? 据开发这种设备的英国“虚拟现实娱乐公司”的竹之内良知说,安装在舞台装置边缘的传送器通过人头上戴的头盔式显示器上的磁传感器捕捉人的姿势。 信息即时传到计算机,以0.24秒的时间制出计算机图像。 这项作业连续进行两分钟,制成现实的视觉世界和虚拟空间。 还有一项实验是研究耳闻目睹的虚拟现实世界是否能用手触摸到。 筑波大学工学部的岩田洋夫副教授从七年前即着手开发使“触觉”反馈到人体的装置。 为了使“虚拟现实”更接近于现实,研究人员正在进行使人具有“平衡感觉”的试验。 东京大学工学部副教授广濑通孝最近在实验室里引进了称作“环境模拟装置”的机械装置。 这种装置由6只液压缸组成,可使坐在装置里的人感觉到平衡的微妙变化。 装置前方设置180英寸的巨大屏幕。 据广濑副教授说,这种装置可用于为先天性平衡感觉差的儿童进行治疗,称为“骑马治疗法”。受治疗者戴上三维眼镜,就看到前面展现三维画面。 广濑副教授说:“只要使用这种装置,不必真骑马就能体验到骑马的感受,逐渐具有平衡感觉。” 视觉科学研究所所长杉山知之说,至今只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进行“虚拟现实”研究,而现在已开始在建筑、机械、设计和医疗等领域进行应用研究,加快了虚拟现实的发展。 专家们期待,虚拟现实技术会对下一代产业的发展起很大的推进作用。
2. 探索地球内部奥秘
【日本《朝日新闻》报道】题:地球深层是什么样 对人类来说,到达地球深层和到达宇宙的边际哪一个更难呢?今天,宇宙探测器已经飞出了太阳系,可是人类对自己脚下的地球却了解甚微。不过人们一直在想各种办法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对地球深层的研究也有益于弄清地球的形成历史及防止地震和火山爆发造成的灾害。下面让我们介绍一下日本研究部门对地球深层进行的有特色的研究。利用地震波描绘断层 半径约6400公里的地球,从地心到半径一半的深层主要是铁,其周围是岩石缓缓移动的地幔,地球表层覆盖着深度为数十公里的地壳。地震波的研究证明了这一 点。 通过了解地震波向地球内传导的速度及衰减方式便可知道地球内部的许多情况。因为地震波通过的物质不同,所以传导速度也不一样。 将其结果用大型电子计算机加以分析便可得到地震波断层照片。这项技术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它类似医疗方面的X线CT断层照像术。 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所长深尾良夫等人用上述方法得到了日本列岛附近的地球断面照片。 东京工业大学理工系教授丸山茂德等人试图用“柱状理论”来说明地球内部的情况。他认为地幔上升或下降的巨大柱状体支配着地球内部的动向。 地震波断层照片清楚地显示了不确定的地幔的动向。由此开始建立超越板块结构学说的新地球观。板块结构学说是60年代后期出现的,它以巨大的板块移动来说明地球的活动。深尾等人还用地震波来探讨地幔同地核的分界层及地核的结构。利用波形信息解析地球内部结构 现在制作的地震波断层照片有很大的局限性。地震波中有丰富的信息,可是现在能使用的只有波的到达时间等极有限的信息。观测点也几乎全在陆地上,所以无法收集到足够的通往海下的地震波。 东京大学理学系研究科的罗伯特·盖勒教授及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原辰彦等利用地震波形本身所反映的数据,在进一步弄清地球内部的结构。 他们开发了高精度、高效率的计算方法,用超大规模电子计算机进行庞大的数据演算。 地幔约深2900公里,迄今他们已经对地表以下700公里以内的地幔进行了分析,并把结果在英国的专门杂志上发表。 还有一种在地下制造人工地震的办法,它可以得到光靠自然地震得不到的数据。虽然人工地震规模小,但震源位置明确,所以比较容易弄清距地表较浅部分的准确的地下结构情况。 因为这种研究取得进展,我们将会弄明白为什么大陆不断移动,生物为什么大量灭绝。同时它为预测地震及火山爆发等导致的自然灾害无疑会提供新的有效手段。
3. 鲸鱼趣谈
【德国《星期日图片报》2月21日文章】题:世界奇迹——鲸鱼 鲸鱼的大嘴里有20枚巨齿,它们能咬碎海豹、鱼、乌龟、鸟,甚至还互相残杀。 像陆地上的狮子和狼一样,鲸鱼也是成群猎食。雄性鲸鱼围住并咬死猎物,然后雌鲸和幼鲸吞掉它们。一头鲸每天大约吞吃250公斤食物。 鲸鱼的鳍摸上去就像硬橡胶,它每小时可游30公里。猎食时,它能潜入水下100米。 鲸鱼相互间是很要好的朋友。它的朋友圈能达到10至40头。它的活动区方圆600公里,在这里它们互相打招呼,用方言交谈。方言越接近,交情就越深。 在群体中几乎没有打架的事。雄鲸的预期寿命为30岁,雌鲸50岁。 鲸鱼没有外耳,只是在眼睛后面有很小的孔。它的“内耳道”算得上是精确的雷达。 像回波探测器一样,鲸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声波碰到物体后反射回来,鲸就能根据声波的强弱来判断敌友了。 鲸鱼并不遵守一夫一妻制,两群鲸鱼相遇后自由择偶交配。母鲸怀孕期为16至17个月。刚出生的幼鲸有2至2.5米长,母鲸至少要喂4个月奶,每天100升。 母鲸寻食时,幼鲸由一位“姨妈”照管。母鲸一生可生育5至6胎,一般在40岁时进入更年期。鲸头部有个出气孔,起到鼻子的作用。 当它浮出水面时,它就使劲呼气,喷出一道水柱。人类每分钟吸气15次,鲸只须4次。 它潜水的时间为10分钟,在 再次浮出水面之前,它关闭呼气孔,将氧气吸入肺中。
4. 儿童交通安全手表
【韩国《中央日报》3月28日报道】题:儿童交通安全手表 韩国宇京物产公司最近研制成功防止儿童发生车祸的“交通安全手表”,并开始上市。 儿童带上这种手表行走夜路或过人行横道时一举手,表壳就放出一闪一灭的黄色灯光,使汽车司机容易看到。 另外,表壳周围还刻有十二属相图案,有助于儿童从小就了解属相的排列。 每只表的价格为3.8万韩元(约合47美元)。
第 8 版
1. 林彪事件探秘
【美国《洛杉矶时报》3月8日文章】题:从蒙古到莫斯科,林彪事件探秘(作者罗尼·坦皮斯特)草原探寻苏制吉普车格格作响,奔驰在乌兰巴托以东200英里的蒙古大草原上。彼得·汉纳姆坐在车上,颠簸着,搜寻着。 突然,他看见一位骑手跨着一匹白马,孤独地走下了远山。骑手身着天蓝色斗篷,腰间桔黄色的带子在凛冽的寒风中飘舞。在这一望无际的荒原上,成了绝无仅有的人烟标记。 汉纳姆请司机调转车头,离开土路,截住骑手。汉纳姆思忖,或许骑手知道20多年前中国领导人林彪神秘坠死他乡的出事地点。他凭第六感觉觉得,这儿离坠机地点不远了。那天早晨,他遇到了一些牧民。他们吹嘘说,他们用那架坠毁的三叉戟飞机机身的铝皮做了一些盆盆罐罐。 吉普车向前飞驰,离骑手越来越近了。汉纳姆发现,骑手是位长者,满头银发。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分明烙刻着蒙古寒冷气候的印记。蒙古戈壁滩的气温一般在华氏零下105度至零下50度之间。 老人也发现了汉纳姆一行。在遥远的大草原上遇见一行外国人,老人并不感到奇怪。他说:“要找到飞机,首先得找到元帅。”非凡旅程于是,这位29岁的自由撰稿记者开始了一段不同寻常的旅程,他要解开亚洲最大的谜团之一:林彪到底怎么了?这位前中国领导人被控阴谋推翻毛泽东,最后是否真的摔死在异国他乡? 6个月过去了,汉纳姆足迹所至6个国家。最后在莫斯科的一个军事资料室里,他获得了一份克格勃档案。那份档案当时仅有4人看到过:两位苏联病理学家,以及已故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和安德罗波夫。后者为当时的克格勃头目。 据档案记载,前苏联在事发地点秘密进行过仔细的尸体解剖。结果证明:林彪及其夫人和儿子在坠机事件中确死无疑。 新近披露的这一证据,结束了多年来关于林彪神秘死亡的种种虚妄猜想和离奇的分析。林彪事件在亚洲至少可以与美国围绕肯尼迪谋杀案引发的长期争论相提并论。 研究中国历史的学者们高度赞扬了汉纳姆的工作。上个月,香港、俄罗斯及美国的报刊杂志纷纷报道了汉纳姆的成果。 对历史学家来说,汉纳姆的成果证实了文革期间的一个重要史实。在电视走入千家万户的时代,汉纳姆的追踪探索是一种回归。云游四方的自由撰稿记者为了搜寻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往往不辞劳苦,踏遍天涯海角。 汉纳姆的搜寻工作始于1993年5月。这位身高5.6英尺的瘦小伙子戴着一副眼镜,长着一头乱蓬蓬的深黄色头发。他从蒙古人民革命党那里租了一辆吉普车,随后便踏上了搜寻旅程(见图)。 “我们只是一个劲儿地向前开,不知道会发现什么。”现场见闻在乌兰巴托以东200英里的地方,他们遇上了孤独的白马骑手。骑手所说的元帅原来是位上了年纪的乡村老汉。人们之所以称他元帅,是因为他总喜欢在胸前别着苏联勋章和绶带。 汉纳姆终于找到了元帅。老汉自告奋勇,穿着睡衣就跳上吉普车,恨不得马上开始搜寻。汉纳姆告诉他,时间绰绰有余,可以换好衣服再出发。 元帅套上那件别着勋章绶带的上衣,带领人马奔向坠机地点。几十年过去了,飞机残骸成了狼窝,老鹰和秃鹫也在此安家落户。更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已过去了20多年,毁机不断遭到当地居民的洗劫,等汉纳姆赶到时,剩下的仅有一些支离破碎的条条块块了,最长的大约只有两英尺。 当地居民带领汉纳姆一行来到最先埋葬林彪尸体的地方。后来,目睹飞机坠毁的两个见证人露面了。 其中一位名叫达哥若温·敦吉玛。她用报纸碎片卷成纸烟,一支接一支地抽着,回忆着当时的情景。飞机坠毁时,达吉玛正在当地炸药库值班。 “当时我听到几声巨响,不知出了什么事。于是,拿起步枪就冲了出去。结果发现,一架飞机正在坠落,后发动机上喷着熊熊烈焰。”连续作战回到乌兰巴托,汉纳姆连续作战,接连访问了20多个有关人士。 同时,他还肩负着自由撰稿任务,为当地几家报纸和路透社提供发电厂的煤炭供应情况,看看乌兰巴托是否能安然过冬。某些时候,寒流袭来时,煤炭库存仅够两天使用。 在乌兰巴托的日子,汉纳姆常常进行漫无目的的采访。就是在这种有意与无意之间,汉纳姆开始搜集有关尸体解剖的详细资料。 一位人士详细叙述了苏联人是如何将空难者的头盖骨打开,然后放在沸水里翻煮,以便将头发和肌肉去掉。 通过另外一个渠道,汉纳姆搞到了一张苏联专家与蒙古官员共进晚餐时留下的照片。 汉纳姆还得知,照片上的几位苏联人来自莫斯科第三医学院,其中一位主要的病理学家叫维塔利·托米林。 有了这些难得的材料,汉纳姆用自己的稿费买了一张飞往莫斯科的机票。 然而,这次行程却是整个搜寻历程的低谷。1993年8月,汉纳姆抵达莫斯科时,第三医学院已不复存在。他转遍了莫斯科的所有资料室,出示那张俄罗斯人与蒙古官员共进晚餐的照片。功夫不负有心人,汉纳姆终于找到了一位认识托米林的人,而且打听到如何能找到他。 但是,身为教授的托米林未经克格勃允许是不敢轻易开口的。 “林彪是否在死难者之中?” “不能说。” “为什么?” “这是秘密。” 8月是许多官员在乡间别墅度假的日子。显然,在获得克格勃的批准之前,他的签证行将过期,所以他不得不返回,续延签证后再重返莫斯科。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发现,去美国的往返机票比去乌兰巴托的单程机票还要便宜。虽然出师不利,但《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还是愿意捐助一部分资金,帮他渡过难关。为此,汉纳姆决定去华盛顿和洛杉矶,与朋友小住一段时间,并从台湾这个角度追踪线索。 他采访了前台湾情报部门上将张士奇(音)。此人现年74岁,退休后居住在阿尔汉布拉。张详细叙述了林彪与蒋介石之间的情报交流。据说,此事是林彪主动提出的。 这些情报表明,尽管国际社会普遍把林彪视为毛泽东最忠诚的支持者,然而他实际上已经失宠,很可能愿意投奔台湾。顺藤摸瓜在华盛顿的日子里,汉纳姆会晤了一些认识张宁的人。张宁是林彪之子林立果的未婚妻。林立果是阴谋杀害毛泽东的主要策划者之一。现在住在新泽西州的张宁在林彪的飞机起飞的那天晚上正在北戴河度假区的大院里。 汉纳姆顺藤摸瓜,在纽约中国城的一家餐馆里找到了张宁。之后,他们在中央公园旁边的广场酒店里会了面。张宁曾经是一位舞蹈演员,其父曾跟随毛泽东爬雪山、过草地。当年张宁赢得林彪之子的青睐,如今仍然风韵犹存。 在中央公园里,她与汉纳姆侃侃而谈,一晃几个小时过去了。她描述了1971年林家绝望而狂乱地奔往机场的那个夜晚。然而,汉纳姆的最大突破是在莫斯科第一场厚厚的秋雪降落之后。10月31日,在返回莫斯科的途中,他惊喜地获悉,托米林已获准发表讲话。汉纳姆在一位翻译的陪同下来到托米林的办公室。 亚历山大·瓦西里维奇·扎戈沃兹津将军也参加了他们的会面。扎戈沃兹津是已退休的克格勃调查人员,也是当年前往蒙古参加林彪等人尸体解剖的人员之一。他说,在此之前,仅有两人有幸了解他们的调查结果,那就是安德罗波夫和勃列日涅夫。 汉纳姆说:“我们刚打开话匣子,林彪在坠机中确死无疑的说法就得到了证实。” 托米林抽出一捆恐怖的照片和资料。他详实地说明了他在解剖中确实发现死者头部受过伤,这与林彪战争年代脑部受伤的事实恰好吻合。 事实证明,在林彪1938年至1941年在莫斯科长期治疗期间,苏联人详细记载了林彪包括牙科在内的病历。 扎戈沃兹津说:“死人不会说话。他们的头上没写着名字,也没有标记。你必须留下他们的生前照片,然后加以对照辨认。” 克格勃有一张珍贵的照片,那是林彪的脱帽照。照片清楚地显示着,林彪右头颅有受伤的凹痕。有关林彪的牙科记录也与实际情况丝毫不差。 托米林说:“我甚至可以通过他耳垂的形状下结论,或是仅凭对照口腔情况辨认,也可以通过头颅和照片进行辨别,这三个方面的对比都获得了真实可靠的结论,再加上身高、年龄和战争遗留下来的伤痕,这简直太好了。” 托米林说,前苏联人用马车将林彪及其夫人的头颅拉走并设法送回莫斯科,存入克格勃的一个保管库里。为绝对可信起见,托米林说,病理学家们再次亲临现场,挖出尸体,查看林彪已烧焦的肺部是否有结核症状。第一次解剖时,他们忽略了这个细节。结核会引起肺部钙化,然后留下一个骨状物质,使解剖专家可以检测出来。林彪曾患过结核病,所以应该留有痕迹。前苏联人记载的林彪病历也证实了这一点。托米林说:“我们发现了骨状物质,就在右肺。” 显而易见,这正是汉纳姆搜寻行动的实质。不过,闻知这番确凿可信的证据,汉纳姆反而奇怪地有点失落感。“我想,我是希望他们说死者中没有林彪。”“但是,当一阵失望过后,我意识到我关注的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东西。” 在莫斯科一家比萨饼餐厅里,汉纳姆喝了一瓶意大利白葡萄酒,庆祝自己的成功。在当地这是个惊人的奢侈。但是,在解开了林彪事件之谜后,他觉得应该奢侈一下。记者彼得·汉纳姆(左)在蒙古寻找飞机残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