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12-12

第 1 版

1. 美欧贸易协议歧视第三世界

【美国《纽约时报》12月9日专稿】题:亚洲人和拉丁美洲人都反对关贸总协定达成的协议    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今天愤然拒绝美国和欧共体本周达成的贸易协议,但看来它们不大可能阻挠完成全球贸易谈判。    来自亚洲和拉美国家的外交官们说,美欧之间的协议将会起到惩罚其他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作用,这是不公平的。    然而,美国和欧洲的官员说,美欧之间的协议将有助于在12月15日这一最后限期到来之前结束全球贸易谈判。    前美国总统布什政府时期的一位高级官员说:“各大市场支配着传统的规则。美国单枪匹马不会成功,欧共体单枪匹马也不会有什么作为,但是一旦两者联合起来,它们就可以决定这一轮谈判的命运。”    但是,日本外务省负责多边贸易谈判的一位官员提出论点说,发展中国家应当有更大的发言权,因为它们参与目前这轮谈判的广泛程度前所未有。一些贸易专家说,拉美和亚洲国家反对美国提出的惩罚倾销行为的要求,这种状况有可能推迟但不会阻止完成目前这轮谈判。    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的外交官们愤怒地表示,欧美协议倾向性太大,只是对欧洲和美国的商业和农民有帮助,而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商业和农民不利。    例如,美国对拟议中的贸易协议文本的许多修改得到了欧共体的支持。这些修改将便于美国人和欧洲人继续对往往是来自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廉价进口商品征收反倾销税。    新加坡克里希纳萨米·克萨瓦帕尼说:“这再次证明,它们对发展中国家缺少感情。”    日本的那位官员说,欧美协议在降低电子产品、科学考察仪器、纸张和玩具进口关税方面做得很不够。    他提出论点说:“它们千方百计避开自己的问题,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别人的问题上。”    6日和7日达成的协议同拟议中的文本相比,允许美国和欧共体对农产品的补贴幅度更大了,这会导致今后几年世界粮食价格下降。巴西对布鲁塞尔协议感到十分恼火,这个高效的粮食生产国驻日内瓦代表路易斯费利佩帕尔梅拉·兰普雷亚说:“协议中没有多少对我们有利,有些对我们来说是消极的。”

2. 大多数国家拒绝派兵接替驻索美军

【美国《时代》周刊12月13日一期报道】由于没有几个政府敢闯连美国人都不敢轻举妄动之地,故等到明年3月31日美国撤出索马里之后,联合国也许不得不将它在索马里的维持和平行动变成一种缩小的、几乎是象征性的行动。    联合国人士说,加利秘书长和克林顿总统曾试图组成一支可靠的后勤部队及作战部队,取代美军撤出后留下的空白,但是两人的企图基本上已遭到反对。    事实上,答应提供帮助的国家非常少,因此联合国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组成一支由埃及人和巴基斯坦人构成的5000人部队上,后勤服务则靠私人承包商提供。    大部分政府显然都在争取时间,看看美国特使罗伯特·奥克利是否能够在艾迪德及索马里其他军阀之间达成某种和平协议。如果奥克利大功告成,这些政府或许会改变方针,派兵协助监督协议实施情况。但是,特别是在联合国,人们非常怀疑他会获得成功。    加利迅速向42国政府发出信函,要求他们派兵替换3000人的美国陆军后勤部队。联合国人士说,各国的答复都是否定的,因此秘书长决定把合同转给私人公司。    大约在加利的信送到其他一些国家政府手中的同时,克林顿致函3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要求他们派兵替换在索马里的美国作战部队。据联合国说,最先得到的一些答复都是否定的。

3. 美国称中国人权有进展

【美联社华盛顿12月10日电】美国负责人权的助理国务卿沙特克10日说,中国开始在为了保持最惠国待遇所需的人权方面取得进展。    沙特克说,美国正继续同中国进行“非常深入和广泛的对话”。他说,他本人最近访问中国时举行了20小时的会谈,会谈涉及到明年延长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必须采取的步骤。    这位助理国务卿说:“我认为,我们开始看到出现那项行政令所要求的那种进展的一些迹象,不过,这决不是说,如果现在要延长最惠国待遇,这些迹象就足以(使中国)能得到这种待遇。”    沙特克说,最近的这些迹象包括中国考虑允许国际红十字会去看犯人、中国愿意允许一些持不同政见者家属移居国外以及中国愿意再开放中国的监狱让美国海关人员视察监狱劳工情况。

4. 图片新闻(二)

5. 「俄罗斯选择」称自民党是危险势力

【路透社莫斯科12月10日电】俄罗斯改革派阵营今天称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弗拉基米尔·日里诺夫斯基领导的自由民主党是一股危险势力。一位官员说,如果该党在12日举行的选举中取得成功,到明年秋天日里诺夫斯基可能成为总统。    由叶利钦总统的经济主管盖达尔领导的“俄罗斯选择”在一项声明中说,现在已经不能再把日里诺夫斯基看作是一个政治小丑了。    鼓吹采取严厉的安全措施并恢复俄罗斯帝国荣耀的日里诺夫斯基看来定会进入议会。    然而,在最后时刻对这位火爆的民族主义分子发起攻势,与其说反映了他的实力,倒不如说反映了“俄罗斯选择”试图扩大支持和诱使改革派敌对力量达成一项合作协议。    “俄罗斯选择”的声明说:“在1991年竞选总统时,我们大家似乎把日里诺夫斯基当成一个政治小丑。谁也没想到两年后,这个在电视屏幕上重新露面的家伙看来对常理构成了真正的威胁。”    声明说:“如果到目前为止这对你来说一直是个笑话的话,那么现在它真的令人感到害怕。”    自由民主党一位发言人称发表这项声明“在政治上是不负责任的”。他说:“‘俄罗斯选择’清楚,在不允许弄虚作假的选举中,人民将站在自由民主党一边。”    叶利钦的亲密助手波尔托拉宁说,政府进行的调查表明,自由民主党在选举中可能仅次于“俄罗斯选择”,位居第二,“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我预言,到1994年秋天,日里诺夫斯基将成为俄罗斯总统”。    波尔托拉宁敦促敌对的改革派政党撤回各自的候选人,并要求选民一致支持“俄罗斯选择”。    一些西方外交官说,他们认为这些耸人听闻的声明是“俄罗斯选择”为“恐吓”自由派选民所做的努力。    一位外交官说:“如果‘俄罗斯选择’为增加自己的支持率而玩‘狼来了’的游戏,那么也存在着危险性。如果他们似乎把自由民主党当回事,其他人也会这么做。”

6. 叶利钦指责西方援俄不力

【路透社布鲁塞尔12月10日电】一些外交官今天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抱怨西方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帮助他,指责西方没有像许诺的那样提供经济援助和企图用扩大北约组织的办法来使俄罗斯陷入困境。    这些外交官说,叶利钦是昨天在布鲁塞尔同欧共体领导人共进晚餐时对西方表示失望的。他们说,叶利钦抱怨七个工业大国没有迅速提供它们在7月东京首脑会议上允诺提供的20多亿美元援助。叶利钦还再次向欧共体领导人表示,他反对北约接纳东欧国家为成员国,说这会使俄罗斯陷入孤立和受到损害。    西方官员否认叶利钦同欧共体领导人发生了争吵。他们说,欧共体领导人极力让叶利钦放心,说他们全力支持他进行经济和民主改革。    【路透社莫斯科12月10日电】俄罗斯外交部长科济列夫今天轻描淡写莫斯科同北约发生的外交争执,否认莫斯科会极力反对东欧邻国加入北约组织。    科济列夫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莫斯科认为东欧国家加入北约的时机现在尚不成熟,这种观点已得到北约国家的明确谅解。他还说:“我们不会反对,我们也不会对东欧国家发号施令,但我们有我们自己的看法。”

7. 乌克兰地方苏维埃要求政府辞职

【俄通社—塔斯社哈尔科夫12月10日电】乌克兰哈尔科夫州苏维埃19个常设代表委员会的领导和成员坚决要求召开州苏维埃非常会议,这是因为该州和整个乌克兰一样,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    从他们写给乌克兰最高苏维埃和内阁的公开信来看,他们的意志相当坚决,并打算发表声明,宣布政府、总统及其地方机构“已用行动表明自己完全没有能力领导国家的经济”。    代表们在公开信中要求政府立刻辞职,乌克兰总统的地方代表机构应隶属于当地的苏维埃,全部权力也要移交给它们。信中还提出暂时停止向国家上交税款,因为政府至今还没有向农业劳动者的国家订货付款。    据悉,顿涅茨克、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敖德萨、扎波罗热及其他一些州代表的意志也很坚决,他们要求政府辞职并打算自己开会讨论目前的严峻局势。

8. 图片新闻(一)

上图:12月10日,在欧共体首脑会议会场外,成千上万的欧洲失业者举行示威游行,要求欧洲领导人优先解决失业问题。下图:连接英法两国的英吉利海峡隧道12月10日竣工,明春正式通火车。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工程,耗资100多亿英镑。

9. 简讯

●吉尔吉斯副总统库洛夫十日提出辞职,他说这是基于「道德考虑」而作出的决定,他同时要求政府辞职。(俄通社—塔斯社)●俄罗斯沃尔库塔煤矿工人十日停止罢工,俄政府、煤矿工人和煤炭消费者代表三方签署了一项调整结算措施的议定书。(俄通社—塔斯社)●阿什拉维十日宣布辞去巴勒斯坦代表团发言人职务,她将组成一个人权委员会以监督巴自治当局。(路透社)●联合国安理会十日决定维持对利比亚的航空、武器和外交制裁。(路透社)●民意测验表明,由于国会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因素,克林顿支持率上升到百分之六十三。(《洛杉矶时报》)●英国首相与爱尔兰总理十日就解决北爱尔兰冲突举行会谈并取得进展。(路透社)

第 2 版

1. 萨尔瓦多:和平进程步履艰难

【拉美社哈瓦那12月8日电】年终专稿:缓慢的和平进程使萨尔瓦多人颇感担忧(记者弗朗西斯科·乌里萨里)    签署结束萨尔瓦多12年内战的查普特佩克协议的时间已经过去近两年,然而,这个国家的和平进程却是如此缓慢,从而使国内外人士颇感担忧。    如果说1992年只不过是明确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和阿尔弗雷多·克里斯蒂亚尼政府之间达成的协议的话,那么,1993年则意味着需要执行这个和平协议。    今年,执行1992年1月16日签署的协议的速度是十分缓慢的,其中某些关键问题至今还悬而未决,这对11月20日开始的竞选活动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萨尔瓦多明年3月举行大选。    最令人感到不安的是,答应给原来军队和游击队战士分配土地使他们重返民间以及解散保安队和敢死队的工作开展得不顺利。    此外,对武装部队的清洗不彻底和对12年内战中最严重的罪行缺乏公正的审判,也影响到和平进程的推进。    由于未能履行协议,所以,在和平进程开始后近2年的时间里,萨尔瓦多的形势一直紧张。    尽管援助购买土地的国际资金确实未能按时到达,也没有达到所需的数额,但是,有一种看法认为,政府在履行这项协议时没有尽力而为。    另一件重要工作是,建立国民警察部队来取代国家警察,只是在内地某些地方落实。国民警察部队由前军队士兵、游击战士以及国民警察组成。    同时,国家的情报部门和保安组织仍未解散,而只是分散安插在武装部队的一些部门,据揭露,敢死队的成员主要是这些人。    未能履行协议,似乎同最近两个月发生的暗杀事件有关,在这些暗杀活动中,被害人有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的两名司令,这些凶杀事件在萨尔瓦多和国际大家庭引起严重不安。    在未能如期履行的协议中,有关于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交出武器的问题,这个游击队的领导人说,之所以没有交出武器,是因为“不相信”萨尔瓦多文人和军人当局会履行所签署的协议。由于萨尔瓦多1993年和平协议执行得不好,因而带有和平色彩的一些选举可能面临危险,新的社会动乱局面也可能再次出现。

2. 图片新闻

上图:非国大主席曼德拉和南非总统德克勒克10日在挪威奥斯陆分享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下图:一百多名孟加拉国军人10日抵达科威特,增援在伊科边境执行任务的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以防伊拉克示威者再度越过边界进入科境内。

3. 俄改革派阵营内讧不断

【香港《快报》12月8日文章】题:改革派明争暗斗削弱实力    “变,变,变”,俄罗斯议会选举充满变数。在这场俄罗斯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再一次的政治角力战中,俄罗斯政局是否又将面临“变天”的情势,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    情势显示,改革派三大政党“俄罗斯选择”,“俄罗斯统一和谐党”及“俄罗斯民主改革运动”囊括多项政治资源,选举情势似对其较为有利。但是相对于共产党及保守党派团结一致求生存,民主改革派出现的分化及内讧问题,确实令人对改革派主导俄罗斯政局的信心不得不产生动摇。    被视为俄罗斯超级强棒的俄罗斯选择负责人坦白承认,“俄罗斯选择内部没有民主理念的结合,有的只是权力斗争”。俄罗斯总统顾问布尔布利斯更大声疾呼,“民主改革派危险”,他希望改革派阵营结盟,争取选举战的胜利,不要让保守派势力趁机再起。    检视俄罗斯这次选举的环境,一开始,改革派似稳操胜券。但是,随着选举的接近,民主改革派不和的说法甚器尘上。俄罗斯选择认为,这是大家争想做老大的结果。    俄罗斯统一和谐党及俄罗斯民主改革运动则不甘示弱地指出,对于经济改革政策及新宪法草案,他们有独立的想法,他们不可能一味地支持叶利钦政府的政策,他们与盖达尔的立场有所差别。    最近改革派再度出现内讧的危机,第一副总理舒梅科放话,要中央选举委员会取消共产党及民主党参加选举资格,引发俄罗斯政界轩然大波,更导致俄罗斯选择分裂的情势。舒梅科已要求中央选举委员会将其从俄罗斯选择议会议员候选人名单中剔除,对于俄罗斯选择不啻是另一次的伤害。俄罗斯选择如在议会选举中未获优势,其产生的连锁效应不容忽视。最直接影响的是民主改革派在议会中的席位,共产党、保守派将趁机与中间派联合,强化其制衡改革派的力量。    另外,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议会关系将难以维持和谐关系,前议会与总统的政治倾轧可能将再次出现,对于俄罗斯政局发展有深远影响。    一位俄罗斯总统顾问、俄罗斯统一和谐党提名的议会议员候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即使选举过后,各政党间的斗争仍不会平息,议会与总统的战争将重新开战,俄罗斯民主改革的道路才刚刚开始。

4. “最佳衣着男士”细川熙

【香港《快报》12月9日报道】日本首相细川护熙当选为日本最佳衣着男士之一。    时装界女发言人12月8日说,细川护熙和另外4名日本人夺得由日本男士时装协会一年一度颁发的“最佳衣着奖项”。    她说:“细川护熙上个月在西雅图亚太经济合作首脑会的时尚打扮,给很多日本人留下深刻印象。”    55岁的细川护熙在西雅图布莱克岛,穿上皮夹克,花呢宽松长裤,外加一条长开司米围巾。    评选团是由时装设计师、零售商、记者组成。    除了细川外,其余获奖的4名男士分别是职业足球员、流行歌手、奥运游泳选手和围棋冠军。    细川护熙忙于政事,未能出席颁奖仪式,由他的副手代替他领奖。

5. 俄电视台拟用西方风格转播选举实况

【法新社莫斯科12月10日电】俄罗斯电视台正在为星期天晚上的第一个选举之夜作准备,届时它将对议会选举的结果和俄罗斯宪法的公民投票结果进行实况转播。    俄罗斯国家的奥斯坦基诺电视台和圣彼得堡的“涅瓦河电视台”正在尽一切努力筹备预定从晚上11时到次日凌晨6时的被称作“俄罗斯政治新年”的通宵实况转播。    制片人把西方的风格和技术手段用于制作电视台的第一部选举专题节目:计算机将迅速计算出投票结果,这些结果将显示在巨大的电子显示板上,同时参加竞选的13个政党的领导人也都将呆在现场,随时可以发表评论。    组织者们已经租用了克里姆林宫的代表大会堂的宏伟大厅,举行盛大的香槟酒—鱼子酱晚宴来纪念这个夜晚。参加者将包括外国观察家、政界领导人以及大众音乐歌星、舞台演员和影视界著名人物。这个大厅也将用作转播现场。    大约150名新闻记者也同意每人付200美元前来参加,因为电视台的官员们声称议会选举结果将由他们首先公布。

6. 阿拉法特与盟友之间出现裂痕

【英国《中东问题》月刊12月号文章】题:阿拉法特面临的又一危机    在过去,阿拉法特几乎都能成功地使那些反对他的政策的人──起码是那些在政治上身居要职的人一一重新站到他的一边。但是现在阿拉法特面临着一个迥然不同但更加严重的危机,它对阿拉法特的领导地位以及巴解组织自身的未来可能都是至关重要的。自从1969年法塔赫控制这个组织以来。阿拉法特的领导地位被他自己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所怀疑还是第一次,因为他继续对进行改革和制订一个与以色列进行谈判的明确战略的呼声充耳不闻。    抵制与以色列进行和谈的拒绝主义者阵营,已经从原教旨主义者和激进的左翼组织,扩大到甚至包括他在和平谈判中的伙伴、巴勒斯坦商人和知识分子。他已经收到两份来自巴勒斯坦重要政治人物和企业团体措辞激烈的备忘录,抨击他与以色列的和谈。以穆罕默德·达尔维什为首的巴勒斯坦知识分子正在起草一项预计将更具打击性、对奥斯陆协定更有挑战性的声明。    再者,阿拉法特的亲信正设法得到那些将在这些领土上投资的人提供的“回扣”的大头,这已不再是个秘密。许多忠于阿拉法特的人相信他很清楚发生在他周围的腐败现象,但是他又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切。根据这种观点,任何人员大改组都将会使他的对手群起而攻之,进而使他失去领导地位。    令人疑惑不解的是阿拉法特并没有做多少事情,来加强他与同盟者的关系,恰恰相反,他通过单方面作出所有重要的决定都更加疏远他的伙伴。    巴以会谈没能产生摸得着看得见的结果,最近,4名年轻的哈马斯和法塔赫领导人又被以色列士兵杀害,再加上阿拉法特坚持拒绝实行政治改革,所有这一切都可能导致“非拒绝主义的”批评者与拒绝主义者阵营联手。因为,尽管支持巴以协定的阿拉法特的批评者们坚决抵制拒绝主义者的反对态度,但他们之间却进行着非正式的接触。

7. 一周大事记(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五日──十一日)

▲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始于3日的8天中东穿梭外交中分别同以色列、叙利亚、埃及、约旦及巴解组织的领导人进行了会谈。他力图使陷入僵局的中东和平进程“复活”,尤其要使中断近四个月的叙以双边会谈重新启动。9日宣布,克林顿总统明年1月在日内瓦会晤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叙以会谈明年1月底或2月初在华盛顿恢复。外电认为,美叙首脑即将会晤乃是阿萨德在外交上的一个胜利。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8日至9日访问布鲁塞尔,同欧共体领导人会谈双方的关系,并于9日签署一项政治宣言。宣言指出,欧共体各国将向俄罗斯12日选举产生的机构提供帮助,以推动俄罗斯改革,使俄“加入到欧洲国家的行列,分享共同的民主、文化和社会价值”。双方声称他们的关系“已进入一个新时代”。叶利钦宣称“又有一堵柏林墙倒塌”。    ▲在12日举行俄罗斯新议会选举之前,13个参加竞选的政党和联盟的竞选活动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第一副总理盖达尔领导的“俄罗斯选择”联盟最为引人注目。俄罗斯共产党竭力提高社会支持率。俄自由民主党也在积极谋求扩充势力。    ▲港英当局10日将其部分政改方案刊登宪报并将交由立法局讨论,同时使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会议陷入僵局。对于这种蓄意对抗行为,英国国内有识之士已提出批评。前驻华大使柯利达说彭定康及其顾问“看错了中国”,“英国不会因彭定康方案而在历史上留下光荣的一页”。前工党首相卡拉汉强调“我们正使我们和中国的长期关系陷入危险之中。这是可怕的不称职的表现”。上院议员指责彭定康等人使英国进入了“一条死胡同”。下院外委会已调查中英“旷日持久的争执的后果”,将召彭定康回答“中英在香港问题上关系恶化的问题”。    ▲南非21个党派代表组成的多党过渡执行委员会7日在开普敦首次举行会议,并从即日起正式开始工作。会议决定,该委员会将行使“政府的部分职能”,并对总统和政府的工作“行使监督权”。外电认为,此举将“给白人独掌南非政权341年的历史划上句号”。

第 3 版

1. 日本:爆发政治地震 自民党政府下野

多年来,日本政界一直丑闻不断,而桩桩丑闻均涉及长期执政的自民党的核心人物,每每引起日本公众的强烈愤慨。因此,刷新日本政治,消除腐败,杜绝金权政治,便成了1991年11月上台的宫泽首相必须解决的首要课题之一。在野党再度发难    今年1月22日,宫泽首相在国会例会开幕式上发表施政演说时,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彻底实现政治改革,──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本届国会会期内通过有关政治捐款及选举制度的改革等政改法案。然而,由于这一改革势必影响到每个政治家的切身利益,因而阻力重重,自民党内迟迟无法就此统一意见。    就在宫泽政权因政改问题而焦头烂额之际,前自民党头号大老板金丸信东窗事发,因偷税漏税和侵吞政治捐款而被东京地方检察院逮捕。这对自民党来说,无疑又是雪上加霜。    宫泽的政改法案犹如一个难产的婴儿,几经波折后,最终于6月提交到众院政治改革调查特别委员会,然而这时本届国会会期已近尾声。在审议政改法案过程中,自民党内所谓的“慎重派”为了自身利益,对这一法案投了反对票。在长达150天的会期行将结束之际,宫泽只得被迫放弃政改的决心,致使已审议了107个小时的有关政改法案胎死腹中。    宫泽作为执政党领袖和政府首脑缺乏左右政局的能力,言而无信,引起自民党内极力主张进行改革的年轻议员的极度不满,更为在野党攻击执政党提供了炮弹。因此,在野的社会党、公明党和民社党,于6月17日联合提出了对宫泽内阁的不信任议案。本来,自民党有可能凭借在众院占有过半数的议席否决此议案,无奈,党内力主推进政治改革的羽田派此时已决意造反,赞成在野党的提案。于是,在6月18日的众院表决中,对内阁的不信任议案,以255票对220票获得通过。根据日本宪法,内阁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两个选择:或者总辞职,或者解散众院举行大选。为了维持自己的政治生命,宫泽首相选择了后者。“自民党大厦”倒塌    在不信任议案投票中,羽田派与自民党分道扬镳,组成新生党;以武村正义为首的10名少壮派众议员也退出自民党,组成新党魁党。于1992年2月成立的以原自民党参议员细川护熙为首的日本新党,也乘机参与了这场权力角逐。    7月18日举行了大选投票。执政的自民党仅获得223个议席,首次未能达到总议席的半数,失去了单独执政的优势。三个冠以“新”字招牌的政党,在大选中主张进行政治改革,许诺刷新政治,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选民的支持。新生党、日本新党和新党魁党的议席分别由44、0和10席增至55、35和13席。    由原自民党羽田派组成的新生党,在大选开始时就公开表示要与在野党合作,力争推翻自民党政权。但由于第一大在野党社会党的惨败(仅获70议席,比解散众院前减少一半);新生党、社会党、公明党、民社党和社民联五党所获议席总数只有195席,也未能达到组阁所需议席数。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新党和新党魁党的态度便成为影响政局走向的关键砝码。在大选结束后,它们面对自民党与其他五党均未获得组阁议席数的局面,也更加清楚自身的份量,因而迟迟不肯明确表示与哪方结盟。日本舆论认为,这显然是待价而沽。本来,日本新党和新党魁党的主张比较接近自民党。自民党也在极力拉拢它们,然而由于自民党不肯放下大党的架子,只答应在未来内阁中让出一两个次要位置,交易未能做成。    新生党的核心人物小泽一郎棋高一着,他说服已结盟的五党,放弃由羽田作为首相候选人的计划,推举日本新党的细川出面组阁。面对如此诱人的条件,日本新党和新党魁党于7月28日正式宣布:“两党不能与自民党合作,准备与五个在野党一道共同建立‘非自民党、非共产党的联合政权’。”    实际上,七党在内政外交等重大政策问题上存有较大分歧,但为了实现推翻自民党政权这个大目标而实现了联合。在8月6日的国会临时会议上,细川顺利当选首相。自民党苦心经营了38个春秋的“权力大厦”,在风雨飘摇中轰然倒塌,日本宪政史自此翻开新的一页。新政权前途坎坷    细川内阁成立后,继续打着刷新政治、实现政改的旗号。此举颇受日本公众的欢迎。日本新闻媒介所作的几次舆论调查表明,细川内阁的支持率均达到70%以上。细川内阁抓住机会趁热打铁,在11月18日的众院全体会议上一举通过了政治改革法案。这是日本国会自1988年开始讨论政改问题以来,众院通过的第一部有关防止腐败、限制政治捐款和改变选举制度的政改法案,其政治意义不可小视。    当然,细川内阁也并非自此便可高枕无忧。首先,同床异梦的七党在所有内政外交问题上很难长期保持一致,一旦矛盾激化,冲突加剧,其联合政权必将垮台;其次,政改法案最终能否在参院通过还是未知数,如果遭到否决,那么也难免有重蹈宫泽内阁的覆辙之虞;再者,在政改法案成立的前提下,如果按照新的选举制度进行大选,谁将获胜也还难以预料。(姜占国)七党联盟推倒了自民党经营38年之久的“权力大厦”

2. 北爱尔兰血雨腥风缘何不止

【香港《亚洲周刊》12月5日一期文章】题:世仇和解疑无路    10月23日,北爱尔兰的天主教派爱尔兰共和军引爆炸弹,炸死十多人后,敌对的新教徒展开报复。最新一轮仇杀已夺去20多条性命,其中大多数为无辜百姓。这是近10年来,北爱尔兰最严重的流血事件。    上周英国海关查获历来最大宗的军火走私案。怀疑来自波兰的300多支步枪、手枪、两吨炸药、雷管、榴弹和数千发子弹,偷运给新教徒,各方担忧北爱尔兰流血会更加严重。    英国首相梅杰和爱尔兰共和国总理艾伯特·雷诺兹举行紧急会谈。梅杰老调重谈,要求共和军先放下武器,然后伦敦才愿意和代表共和军的新芬党谈判。爱尔兰则表示愿意修改对北爱尔兰的主权主张。伦敦一直视新芬党为非法组织,数年来和爱尔兰断断续续的和平谈判,也提出过类似的和平建议,然而杀戮并没有停止过。    爱尔兰问题是历史及宗教之争的综合体。中世纪时期,英王詹姆斯一世侵占爱尔兰,并将大量新教徒移殖到这个原为天主教社区的岛上,从此种下教派矛盾的种子。自那时起,爱尔兰民族独立的运动一直没有停止过。1921年英国允许爱尔兰南部26个郡成立自由邦,但北部新教徒占六成以上的6个郡划归英国。爱尔兰自由邦于1937年宣布独立,但英国到1949年才承认。然而,在北爱尔兰,由新教徒控制的地方政府对天主教徒实行歧视政策,造成两派之间鸿沟不断扩大。1968年10月5日,北爱尔兰天主教徒举行一个争取民权的大型游行,与英国军警发生暴力冲突,导致77名平民和11名警察受伤。    北爱尔兰地区宗教和政治冲突如火上加油,越演越烈。两个极端派──主张北爱尔兰并入爱尔兰的共和军与主张留在英国的新教徒都诉诸暴力手段。在25年中,冤冤相报,血债血偿,已有3100多人死于恐怖活动。    英国当局曾多次试图安排两派和解,分享治权,但都不成功。1973年,伦敦中止北爱尔兰新教徒控制的政府,实行直接管制,并大力消除歧视政策,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杀戮并没有因而停止。    25年来,在北爱尔兰的血腥仇杀以及共和军在英国本土进行的恐怖活动,给英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精神创伤与物质损失。每年的炸弹袭击造成数10亿美元的损失及许多无辜百姓的伤亡。伦敦平均每年向北爱尔兰提供价值高达60亿美元的补贴,并且派驻2万名军人及1.2万名警察。    民意测验显示,只有约1/4英国人希望北爱尔兰继续留在英国,近一半的人同意,英军应从北爱尔兰撤出。然而,北爱尔兰的绝大多数人仍希望留在英国。英军如果撤出,北爱尔兰流血可能无法控制。    受经济危机困扰的爱尔兰即使有心,也没有财力背上一个大包袱,养活北爱尔兰的150万人。因此,两国目前都希望北爱尔兰各派和解。1989年,英国、爱尔兰及4个北爱尔兰政党终于坐下来,研究组成两派合作管治北爱尔兰的行政机构。    谈判进行了一年多便受阻。新教徒反对爱尔兰对北爱尔兰前途指手划脚,坚持确认北爱尔兰主权属于英国。    北爱尔兰两个宗教仇恨根深蒂固,各党派主张分歧,哪一方也提不出一项各方都能接受的和平方案。伦敦和都柏林的接触,没有办法解决北爱尔兰多数教徒和少数教徒的主客关系问题。因此,除非北爱尔兰两种居民能消除疑惧,否则这些外围谈判预料只能原地踏步。又一起炸弹爆炸事件  (原载香港《亚洲周刊》)

3. 李光耀畅谈治国之道(一)

【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9日报道】题:李光耀资政在非洲领导人论坛上谈新加坡哪一些经验和非洲有关?原编者按非洲14个国家的政要和商界领袖,前来我国研究新加坡的发展经验。内阁资政李光耀在非洲领导人论坛与新加坡国际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演讲会上,向非洲客人畅谈以下治国经验。    我今天的讲题是《新加坡哪一些经验和非洲有关?》这不仅是一项声明,而且是一个问题。拿新加坡和非洲的基本特征大略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两地简直是南辕北辙。新加坡是一个小岛,一个十足的都市社会。我们没有农业,也没有石油或矿产。我们的经济有27%以上是靠制造业、15%靠商业、26%靠金融业和工商服务业,大约13%靠交通运输业。我们处在东南亚心脏地带,紧邻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经济动力中心,加上交通方便,随时可直通美国和欧洲各国。而非洲则恰恰相反,那里有幅员辽阔的国家,庞大的农村人口,经济以农业、矿业为基础,工厂少,贸易也不多。    我对非洲的认识仅限于到过非洲几次,和一些领袖见过几次面而已,其余的都是从阅读报纸及《时代》、《新闻周刊》和《经济学人》等杂志得来的知识。于是,我把国际行动理事会所准备的一份有关非洲的报告重读一遍,这份报告是由一个委员会准备的,主席是英国前首相卡拉汉勋爵。我和奥巴山乔将军都是这个国际行动理事会的理事。如果我们假设委员会对非洲国家所面对的问题达成的结论是正确的,那么,我会把新加坡变迁史上几个重要的原则提供给他们参考。一、廉洁的政府,有效的民事服务    新加坡的第一个目标,是把政府塑造成一个执行政策的有效工具。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一批坚强、公平和正直的领袖。这批领袖必须德高望重,受人尊敬。核心领袖必须团结一致,发给人民的讯号才会清楚明确。如果领导班子吵吵闹闹,四分五裂,就会引起混乱,使人们无所适从。做领袖的必须明白,他们只是受人民的委托,暂时支配人民的命运。他们的责任不仅是履行人民的委托,而且还要把受托之事交给同样可以信赖且又得力的人去办。他们有责任照顾人民,不让人民陷入贫穷落后的困境。我们事事对人民负责,在钱财方面公私分明。对我们来说,贪污受贿是一种癌症,必须及早发现并根除。(一)

第 4 版

1. 巴西汽车生产创纪录

俄通社—塔斯社12月8日报道,今年头11个月生产汽车128万辆,是自1957年汽车制造业创建以来的最高纪录。巴西汽车在拉美备受青睐。

2. 美国邮政管理局亏损严重

法新社12月7日报道,今年亏损额达3.71亿美元,但大大低于预计的22亿美元。

3. 阿拉伯国家建议在全世界征收环保税

法新社12月7日报道,它是由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今天提出的,估计这项税收每年可达40多亿美元。

4. 改革给非洲经济带来希望

【美国《华盛顿邮报》11月25日文章】题:政治改革点燃非洲的经济希望    1989年以来,民主运动导致了20多个非洲国家的多党选举或对行政权力的限制。伴随而来的多元化政治使非洲国家更容易接受私营企业的经济改革。    据非洲开发银行说,经过7年的紧缩以后,非洲大陆大多数国家的经济1991年都有所增长。在几十个国家里,财政赤字减少,通货膨胀率大幅度降低,进口增长。    世界银行把经济的好转归功于30多个非洲国家实行的改革。改革加强了财务纪律,削减了产品补贴,关闭了国有企业,放宽了贸易和投资规定。    人们普遍认为,取消种族隔离制度后的南非将成为带动整个非洲经济复苏的火车头。这一看法也增强了人们的乐观情绪。    本月早些时候,东部和南部非洲20多个国家商定在2000年以前在人口2;7亿、国内生产总值达2000亿美元的区域内建立共同市场。成立不久的非洲商界领导人论坛非洲企业圆桌会议副主席伊夫林·蒙盖赞誉该盟约是这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推动力。她说:“我们大家现在都有了一个更广阔的市场,地区内部贸易和企业发展有了更多的机会。”    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数字表明,美国与非洲的贸易额是美国与所有东欧国家及前苏联的贸易额的三倍多。去年,美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出口增长了12%。    总部设在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资产管理公司新非洲企业的贾斯廷·贝克特说,他的公司打算把南非及其发达的基础设施和活跃的证券市场当作通向这个大陆其他地方的跳板。他预测别的投资者也将这样做。    可口可乐公司驻南部非洲经理姆西帕承认,官僚机构方面的障碍仍然阻碍着在非洲的投资。他说:“多数非洲国家正在努力降低政府的作用,提高私营部门的参与程度。但是,在理论上接受和实际执行那些将吸引投资使其达到所需水平的政策这两者之间仍存在着差异。”他说,像纳米比亚这样的有最优惠投资政策的国家将是外部世界对非洲的兴趣日益浓厚的最大受益者。    伊夫林·蒙盖说:“私营部门是创造光明未来的关键。”她认为,非洲人对在商业部门从业的态度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她说:“过去,人们谋求公共部门的安全。他们认为,商业是人们在退休后干的事。如今,这种看法正在根本扭转,私营企业蓬勃发展的势头将改变非洲面貌。”

5. 影视和飞机制造补贴谈判停步不前

【美联社布鲁塞尔12月7日电】美国和欧共体经过马拉松式的会谈于今天解决了它们在政府对农产品补贴问题上的争端,但在对欧洲影视和飞机制造业的补贴问题上未能取得一致。    这个不完全的协定使这两大贸易强手仍然缺少一项将能为在12月15日的最后期限之前结束116国世界贸易谈判乌拉圭回合铺平道路的协议。    美国贸易代表坎特说,他与布里坦的会谈在欧洲对影视节目的补贴和对飞机制造业的资助等问题上遇到了困难。他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乌拉圭回合就结束不了。’’    在影视节目争端问题上,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各国提出论点说,电影是一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不应被纳入自由贸易。欧洲人担心,如果他们不能对他们的电影业进行补贴,不对美国电视节目进口数量加以限制,那么,好莱坞的作品就将充斥欧洲。    坎特说,美国已接受了法国提出的“电影艺术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的主张,这将允许对电影业的特别对待,如补贴等。但他说,他们无法达成一致,“因为欧共体不愿以其应纳的税率向外国公司提供市场准入”。坎特说,在对民用飞机制造业的补贴问题上,欧共体也拒绝作出让步。美国谋求把补贴限制在飞机研制成本的20%以内,这低于美欧谈判代表1992年商定的33%。    坎特说进展大部分是在农业领域以及在降低制成品关税上取得的。他说,欧共体同意把总关税降低50%,但他对此未加评论。美国正向欧共体施压,要它降低纸张、木材、有色金属和电子产品等工业品的进口关税,欧共体则希望美国降低纺织品、陶瓷和玻璃制品的关税。

6. 迫不得已的最后决断

【共同社东京12月7日电】题:部分开放大米市场的决定反映日本贸易立国的方针    细川首相要开放大米市场的方针,反映了日本为使新多边贸易谈判(乌拉圭回合)获得成功从而推进自由贸易体制的贸易立国的立场。但同时也说明在解决构成国内重大政治问题的开放大米市场问题上,细川作出了迫不得已的最后决断。    日本是关贸总协定体制的最大受益者,1992年度日本的贸易盈余达1260.76亿美元。但最近由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等地区贸易热的出现,构成战后自由贸易体制基础的关贸总协定体制出现了危机。    因此,在7年多的谈判持续到现在的情况下日本的举措将决定其能否参与国际主导地位。但就开放大米市场问题做出最后决定,一是要看赞成与反对各半的国内舆论的发展,二是要在联合执政的各党之间协调意见。    在这个意义上,不能不说伴随战后收成最坏的年头而采取的紧急进口外国大米的措施,对缓解部分国民的大米“进口过敏症”起到了好作用。自今年夏天为紧急进口外国大米作准备后,以部分开放为主轴而进行的开放市场的谈判便取得了较快的进展。

7. 厉行节约:日本公司今年不赠挂历

【日本《朝日新闻》12月8日报道】为了节约经费,日本企业打破往年惯例,或是不再印制挂历送礼,或是减少印制数量。还有的企业以印制简易台历取代挂历,以此降低成本。    据日本印刷界统计,往年日本全国四千多家公司都印制本公司的挂历,总计约2亿本免费赠送。而今年将减少10%左右。    著名的富士通公司今年印制的挂历比往年减少15%。日本电气公司每年印制5种挂历,今年减为3种,取而代之,印制了不带图片的简易台历。1份合历比1本挂历减少一百多日元成本,仅此一项就节约了大量经费。

8. 哈萨克斯坦发行本国货币之后

【本报阿拉木图12月10日电】(记者孙占林王锦兰)哈萨克斯坦从11月15日发行本国货币,居民们以500:1的兑换率将手中卢布换成了坚戈。11月18日,卢布完全退出流通领域,坚戈成为哈境内唯一合法的支付手段。    新货币流通几天后,国家才确定了坚戈同俄罗斯卢布和美元等外汇的比价。据宣布,坚戈同俄罗斯卢布的比价为1:250;同美元的比价起初为4.74:1后,修订为4.68:1。但当各家银行按规定比价办理兑换业务时,国家中央银行又出面干预,强行规定坚戈与美元比价不能突破4:1。哈政策和决定朝令夕改,其随意性可见一斑。    刚刚问世的新货币能否立足关系到国家经济和政局的稳定。为维持坚戈的信誉和地位,政府严禁黑市货币交易,炒汇者如被发现,轻者罚款,重者下狱,甚至判处死刑。但迹象表明,首都市场上的炒汇者并未停止活动,只是行踪更加诡秘。非官方报纸仍像过去一样,每天公布坚戈兑换美元的黑市行情。    发行新货币需要一定数量的商品储备做保证,但哈工业生产持续下降,商品库存严重不足。当局承认,在货币发行前3天,商店里的大部分商品被收下柜台,从而为新货币准备了60多天的商品储备。卢布停止流通后,百货商店的货架上立即摆上了品种繁多的日用消费品,但在生产衰退的情况下,这种人为设计的繁荣难以持久。    国营店的食品供应依然紧张,发行新货币后,为制止通货膨胀和生产厂家任意抬高物价,政府对许多食品规定了最高限价。为稳定市场,国家对食品实行限量出售,如每人每次最多可购买:肉2公斤,香肠1公斤,黄油85克,鸡蛋10个,面包2.5公斤,面粉3公斤等。连日来,国营商店许多食品有价无货,这一方面是生产下降所致,一方面是因为不少食品通过其他渠道流走,部分运往自由市场高价出售。    对比原先的卢布物价不难发现,哈商品在实行新货币后已普遍提价,物价上涨幅度在50—200%之间。以人们每天不可缺少的面包为例,发行货币前售价45卢布的长方形面包,现在为0.36坚戈,合180卢布。    哈退出卢布区以来,俄罗斯减少了对哈的能源供应。哈能源价格上调1至4倍,一升汽油原为290卢布,现为1.25坚戈,即合625卢布。这是日用消费品和服务费用成倍上涨的直接原因。    哈物价和服务费虽大幅度上涨,但职工工资仍维持原有水平,居民购买力和生活水准自然进一步下降。自由市场上的生肉和水果新鲜诱人,由于价格之高大大超出居民的承受力,一般人不敢问津,这里的个体摊贩比顾客还多。

第 5 版

1. 冉冉升起的足球新星:罗纳尔多

【巴西《阅读》周刊11月17日一期文章】1988年圣诞节,住在里约热内卢贫民区的12岁孩子罗纳尔多·德利马号啕痛哭,惊动四邻。原因很简单,与许多穷人家孩子一样,因为没有得到圣诞礼物:足球。他父亲只送给他一个玩具作为礼物,因为他觉得给儿子一个足球作圣诞礼物有些太铺张了。    现在,罗纳尔多是克鲁赛罗足球队的中锋,全国冠军赛最佳射手,共进球11个。巴西国家足球队教练帕雷拉召他入队,参加同德国进行的一场友谊赛。在巴西,除球王贝利在16岁零8个月时进入国家队外,只有60年代球王的伙伴埃杜在17岁时入选国家队。罗纳尔多这次是替代左眼动手术的著名球星罗马里奥。他说:“我要尽自己的能力在国家队中争得自己的位置,我不会让人们失望。”帕雷拉解释说:“我召他加入国家队是因为他头脑冷静,善于用头球和低射破门得分。”    罗纳尔多是位不多见的天才足球运动员,他在场上踢得轻松自如,清楚地懂得攻球入门的最短线路是直线。他崇拜的偶像济科就深知这个道理。罗纳尔多受这种观念的驱使,在场上经常带球冲在最前面。身高1.79米、体重75公斤的罗纳尔多显得有些孩子气和腼腆。从电视上看,他有点胖和行动迟缓。但是,对方的后卫和守门员心里十分清楚,他发起进攻时速度之快,简直像猛虎捕食。他善于头球攻门,两脚都能带球过人和射门,并喜欢冲锋在前。    这位少年球员训练时非常认真刻苦,在比赛场上表现十分出色。自开始足球生涯以来,从未受过一次黄牌警告。他非常遵守纪律,从不与裁判和对方动作粗野的后卫发生争执。他说:“我的任务就是进球。”他的弱点是在比赛最后15分钟体力开始下降。这主要是平时对他的特殊照顾所致。由于他还很年轻,平时在克鲁赛罗队进行训练时,只要求他的运动量达到成年运动员的70%。    像所有酷爱足球的孩子一样,从10岁起他就开始踢小足球,常常因此而逃学。他母亲发现后,就每天陪送他到学校大门口。但没有用,他仍在课间休息时逃出学校去踢球。最后读到7年级他就不再上学了。父母在儿子的执著追求的面前屈服了,11岁时让他进了郊区一家很不出名的俱乐部接受足球训练。换了两个俱乐部之后,1990年在一个普通的球队圣克里斯托旺队得到了显示其才能的机会。    当时,年仅14岁的罗纳尔多就通过了著名弗拉门戈俱乐部的考试。但因家境贫寒,付不起去弗拉门戈俱乐部的车费,他后来还是进了圣克里斯托旺队。在家里,他同两个弟弟和父母住在一起,经常睡在沙发或地板上。他们从未挨过饿,但除此之外没有钱干别的事。他父亲内利奥一直是一名普通的足球运动员,但很支持和鼓励儿子从事足球运动。他回忆说:“为了给孩子买双足球鞋,就得省吃俭用,想方设法到处求助。”    1990年7月,罗纳尔多首次代表圣克里斯托旺队参赛,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他们的队以5比2大胜对手,而他一人就攻进4个球。该队教练阿尔弗雷多·桑帕约回忆说:“他一直很出色。从很小起,就会很灵巧地用左右脚射门,而且向球门发动冲击的速度极快。”他在圣克里斯托旺队共参加了75场比赛,进球38个。这引起了里约热内卢各大球队的注意。去年,这位少年的足球生涯发生了巨大转折,这一年他被评为南美青年冠军赛最佳运动员。甚至大名鼎鼎的圣保罗俱乐部都提出要求他转会的建议,但由于教练桑塔纳不在国内,这笔交易没有做成。罗纳尔多最后在甲级队克鲁赛罗队谋到一个位置,转会费为5万美元。他立即成为该队的正选前锋,并出征欧洲。在首场对葡萄牙贝伦入队的比赛中尽管他没进球,但表现非常出色。由于在欧洲比赛中显示了极高的足球才能,意大利国际米兰队表示愿出价50万美元购买罗纳尔多。克鲁赛罗俱乐部的领导们断然加以拒绝,因为他们清楚地认识到罗纳尔多是一个正在冉冉升起的足球明星,也许会成为一个新的球王。    事业上迅速获得成功,尚未使这位生长在贫民区的少年的生活发生根本变化,但生活有了好转。现在,罗纳尔多住在克鲁赛罗俱乐部为他租的公寓中,不再为吃饭穿衣发愁了。他与同龄的少年一样,喜欢穿运动鞋和漂亮的衣服,并梦想买一辆汽车。他最初的工资每月只有60美元左右,现在虽有所增加。但他不愿透露是多少。只说“还不够理想”。不管怎样,罗纳尔多不再会因为没有得到足球而哭泣了。

2. 阿根廷马球运动百年沧桑

【阿根廷《索莫斯》周刊11月15日一期文章】世界上,马球水平最高的国家当属阿根廷。这是令人钦羡的历史事实。    据说,马球是在1875年由英国传入阿根廷的。对于阿根廷来说,虽然是后来者,但在经历一段时日之后,马球运动却在阿根廷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这是因为阿根廷有着发展马球运动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阿根廷人喜欢骑马;气候常年温和,草原辽阔、草质良好、全年鲜绿;有著名的饲养中心和优秀的驯马师。正因为具备了这些条件,阿根廷在100年前开始举行全国马球公开赛后,就屡屡在地区性比赛和国际比赛中取得辉煌战绩,从此称雄天下。例如,在巴黎获得奥运会马球赛冠军,又多次荣获美洲杯马球赛和泛美马球赛冠军,等等。马球运动的蓬勃发展随即造就了数百名马球名将。正因为如此,马球在阿根廷比在世界任何其他地方都深入人心,备受青少年的青睐。阿根廷人因而也不无自豪地称自己为马球之王。    1993年10月30日至11月27日举行了阿根廷第100届马球公开赛。可是,百年纪念对阿根廷来说既是个重大节日,但也是一个困难的时刻。说它是重大节日,是因为马球运动在阿根廷已成为国粹;说它是困难时刻,是因为近几年来,阿根廷由于经济不景气,继续发展马球运动缺少资金,缺少赞助者,连电视台对实况转播本国马球赛也力不从心,兴趣不大,从而使阿根廷的马球运动跌入低潮,不少马球名将为此出国谋求发展,从而造成阿根廷马球运动的危机。    与阿根廷形成显明对照的是,在美国、英国、西班牙或法国,马球运动却在继续发展,马球选手被视为天之骄子,一些俱乐部不惜花重金聘用优秀选手。而在阿根廷,赛事却日渐减少,马球运动员即使取得好成绩,也只能在领奖台上过过举奖杯之瘾,得不到分文的奖金。    由于收入不济,难以维持生计,不少马球手不得不改作马贩子以养家糊口。尽管如此,阿根廷马球界人士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他们不愿看到阿根廷马球运动每况愈下,正在为恢复阿根廷马球昔日的雄风而努力。因此,在不久前成立了阿根廷职业马球运动员协会,使马球运动职业化,同时还成立了若干公司,负责明年比赛的电视转播权招标、广告、拉赞助,为马球运动的发展筹集资金,继续推动马球运动的发展。

3. 萨马兰奇希望波黑实现奥林匹克停火

【美联社洛桑12月10日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希望明年2月访问战火纷飞的波黑,为实现他提出的“奥林匹克停火”建议作出努力。    萨马兰奇在为期4天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会议结束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他愿意在明年2月12日至27日利勒哈默尔冬奥会期间的某个时候访问波黑首都萨拉热窝1天或者2天。    萨马兰奇说,他曾两次想访问萨拉热窝,但两次努力都没有获准。他说,国际奥委会执委会8日会晤了来自南斯拉夫和克罗地亚的国家奥委会官员。波黑的体育运动领导人被阻止离境而无法参加这次会议。国际奥委会将设法安排同波黑交战三方的官员会谈。    萨马兰奇说,要求波黑停火的仪式确定在1月24日在洛桑举行,但他承认,实现停火的可能性很渺茫。他说:“我们知道停火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必须尝试一下,这是奥林匹克组织的职责。”在谈到另一个问题时,萨马兰奇说,2000年奥运会比赛项目不会有大的变化。他说:“我们不喜欢革命,我们愿意发展。2000年奥运会发生的任何变化都不会是重大变化。”

第 6 版

1. 日本公司雇员学当好父亲

【埃菲社东京12月1日电】题:公司教职员如何做父亲    几十年来,一直对雇员保持着家长作风的日本公司,如今开始给雇员们更多的时间,以便让他们关心家庭和学习怎样做个令人尊敬的父亲。    据统计,日本大多数职员平均每年在公司度过的时间为2300小时。父亲与子女每天在一起的时间只有36分钟,而美国为56分钟,德国为44分钟。由于日本的父亲们经常不在家,他们不知道怎样与家人沟通。    在当前经济衰退和日本政府决定缩短工作时间的情况下,为了使日本的父亲和丈夫不再成为家庭的摆设并学着处理一些家庭问题和与家人娱乐,经文部省批准,40家公司推出了一项回家计划。无论是公司还是职员都可自由参加此项计划。计划的内容主要是举办有关家庭方面的讲座。讲座每月5次,每次两小时。授课内容多为理论,有时也演出一些反映家庭生活的短剧。    通过这些教育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参加讲座的人现在已懂得了如何与妻子、儿女交谈了并以新的方式看待他们的家庭。

2. 沙漠超人

【日本《产经新闻》11月20日报道】题:沙漠超人(记者盐冢保发自开罗)    在神秘的国度埃及,有一位神奇的男子。他就是被称作“沙漠超人”和“当代参孙(《圣经》中人物,以身强力大著称──本报注)”的34岁的萨伊德·阿布扎拉。    从开罗沿着取名为“沙漠道路”的高速公路朝北行车3个小时,我们到达了位于亚历山大郊外的沙漠开拓村。由村民指点,我们总算找到了他的家。由于村里没有电话,无法事先取得联络,我们只好冒昧来访了。    幸好“超人”正在家中。他身高1.75米左右,体格健壮,透着威严。“超人”对我们说:“本来今天有事情准备外出,但我预感到你们要来,所以在家等着你们。”据说“超人”具有预知和洞察对方想法的能力。    在萨伊德家客厅的墙壁上,挂着“超人”同埃及国防部长及沙特阿拉伯王子的合影。    萨伊德的故乡是尼罗河上游的阿斯旺。其父穆罕默德也是位神奇的大力士。    关于他父亲,留下了这样的传说。某日,在阿斯旺的制糖厂,货物列车从支线上脱轨。正当工厂经营人员束手无策时,穆罕默德出现了,只身一人就将火车头搬到了铁轨上。    萨伊德发觉自己的超凡力量是在他7岁时。当时他正同伙伴们玩耍,同大伙开玩笑时,他竟然捋起袖子将一棵电线杆粗的树连根拔起。    萨伊德介绍说,他兄弟10人,但只有他1人继承了父亲的超凡力量。    萨伊德20岁参军。有一天,他被长官训斥,并挨了一记耳光。萨伊德知道,“如果把怒气发泄在人身上,人会必死无疑”,所以一气之下把基地的军用卡车全都掀了个个儿,并徒手打破了宿舍的墙壁。    本来萨伊德是要受处罚的,但基地的司令官发现他力量超常,就命令他到部队医院接受全面检查。结果发现他有两个心脏。他的力量相当于160马力。    还有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由于萨伊德骄傲地称自己的筋肉如钢铁般坚硬,能把子弹反弹回去,所以部队对此进行“试验”。“试验”时部队长官们都在场,当士兵用自动手枪射向他时,“有4发击中胸部,子弹像小石子一样弹了回来,身上没有留下任何伤痕”。当时,长官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萨伊德的这种超人能力被报告给了埃及政府。总统命令部队在20天内免去萨伊德的兵役,并将5英亩农地授予萨伊德,也就是他现在居住的地方。    萨伊德有12个孩子。1岁零3个月的哈桑筋肉异常发达,注射针无法插入。说不定这个孩子会成为阿布扎拉家族超能力的继承人哩!说明:“超人”和他的孩子们。

3. 元首长寿秘诀

【墨西哥《至上报》11月4日文章】题:20世纪国家元首的寿命    纵观全球,国家领导人中老寿星还真不少,如勃列日涅夫去世时76岁,丘吉尔91岁,戴高乐81岁,佛朗哥83岁,蒋介石和铁托88岁。    这些国家元首能如此高寿,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身负重任,始终有着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应该说,有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着他们。当然,也不排除生活条件优越等因素。    另外,一些国家的领导人为了给人民一种稳定和安全感,非常注意保持自己的形象,使人感到他们青春永驻。如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尽管已年过6旬,但她通过两年一次的美容术,总是显得精神焕发、神采奕奕。    任何国家的领导人在执政期间都会遇到很多困难,经常遭到敌人的暗算和攻击,甚至还有惨遭杀害的危险,对于这一切他们都胸怀坦荡,泰然处之。这些可能也是他们长寿的秘诀之一。

4. 情暖人间

【俄通社—塔斯社华盛顿11月19日电】题:情暖人间    14岁的俄罗斯姑娘列娜身患白血病,正当她因无钱做骨髓移植术而生命垂危之时,美国人伸出了援助之手。    列娜患血癌是在1990年初发现的。她的家乡乌法的医生对列娜的父母说:“尽管我们也很悲伤,但却无能为力,如果带孩子到国外,可能还有救。”于是孩子的母亲柳博芙·科布泽娃向所在工厂的领导求助,柳博芙近乎绝望的请求得到大家的同情,她被获准带女儿赴美国看病,并获得一笔外汇。可是她哪里知道大洋彼岸的癌症治疗费用有多么昂贵……    然而世间处处有真情。美国巴尔的摩(马里兰州)一家公司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帮助她们,将母女俩安置在该公司的“慈善公寓”,并包下了她们的吃住和其它一切必要费用。9个月后,也就是11月中旬,列娜的主治医生通知孩子的母亲:“列娜必须尽快到华盛顿儿童中心医院做骨髓移植手术,否则列娜的生命将无法挽回。”此时,列娜的姐姐也来到美国准备为妹妹贡献骨髓,然而手术所需费用却不啻判列娜死刑——11.5万美元,哪儿去弄这么多钱?!    正当柳博芙绝望的时候,出现了转机。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一个慈善组织的创建人里达·韦吕尔斯多夫。里达原来也是俄罗斯人。她很同情列娜的遭遇,于是她向美国大众传播媒介求助。《华盛顿邮报》立即刊登了有关俄罗斯小姑娘列娜的消息。第二天一大早,该慈善组织总部的电话机便铃声不断。“我们平均1小时要接上百个电话。人们纷纷询问往哪里汇款,他们被列娜的遭遇所打动,都表示愿意尽一切努力来帮助她。”列娜有救了。    列娜的母亲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激动地说:“我无法表达对美国人民的感激之情,仅在募捐第一天我便得到了孩子做手术所需的一切费用,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现在列娜已经在接受术前检查,手术寄托着我们的全部希望。”

5. 名人笑谈身后事

【德国《彩色画刊》周刊11月11日一期文章】题:文艺界一些著名人士对葬礼的态度    现年37岁的世界著名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说,“我的墓碑将是中国长城的一块砖。墓碑上将刻有如下的文字:‘大卫·科波菲尔──仍然在飞行’。我希望我在同我所爱的所有人和解后死去。我希望,我将建立一个家庭。家人在我的墓旁说:他是个好魔术师,也是个好父亲。在追悼会上,请彼得·加布里埃尔演奏《把你的手放在我身上》。我的寿衣,就是我常穿的皮茄克和牛仔裤。只要那些真正惦念我的人来参加葬礼,绝不要让那些曾试图模仿我的魔术师来。”    德格玛·贝格霍夫是德意志电视台著名的新闻播音员,现年50岁。她说,“在我的墓上应竖一块没有凿过的致密长石。石头上只凿我的名字,还放一张我最好的照片,上面有我的签名。我希望,我的同事威廉·维本致悼辞。我知道他说话很富有感情,而不是悲伤,因为我是个乐观主义者。谁想参加我的葬礼就让他来。但是这些人不要穿黑衣服,而是要穿得漂漂亮亮的。我设想,在我的葬礼上可演奏老式爵士音乐,然后再演奏一些古典音乐,如维瓦尔第的《小笛音乐会》,我喜欢这个作品,因为它柔和悲伤。”    鲁道夫·奥格施泰因是德国《明镜》周刊的创始人,今年70岁。他说,“我想在睡梦中死去。我的尸体火化后把骨灰撒入北海。或者在我的腿上绑块大石头后扔到水里。”    伯恩哈德·保罗是龙卡里马戏团的经理,今年46岁。他说:“用一个象头来装饰我的墓碑。墓志铭应该这样写:‘如果让我来创造世界的话,那我就会把它变成马戏团。’让一个小丑在我的葬礼上吹喇叭。把我的棺材放在一辆马车上,让4只黑马拉着。马头上插上驼鸟毛,身上披着黑布。我只要我心爱的马跟在棺材车后面。在我的葬礼上不致悼辞,只奏宏伟的音乐,一定要奏约翰·伦农作的《母亲》这首歌,这是一首悲歌。我想葬在世界上最美的维也纳的中央公墓。我希望在举行我的葬礼的那天演马戏。”

第 7 版

1. 电脑巨人的对话(四)

德尔公司的崛起    德尔公司在强者如云的PC机同行中,之所以仅靠电话邮售便迅速崛起,其赖以成功的第一法宝就是人才。德尔今年仅29岁,公司2号人物科克36岁,3号人物安德鲁·哈姆38岁。这家公司最老的一群人就是董事会的股东们,他们从不计较德尔缺乏经验。    博兰国际公司总裁卡胡菲利普称赞说,也许德尔没有IBM、康柏那样先进的技术,但“德尔却可能是近10年来将计算机推向市场的最杰出的改革者”。1991年,德尔公司被鲍尔同仁公司评为用户满意度最高的公司,去年仍居此项荣誉的第二位,仅次于苹果公司。    德尔的成功源于市场,过去只有德尔发现了市场的重要性,而今有些人显得比德尔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康柏公司的总裁范毅勤评论说:“你不能抱着桂冠睡觉,你必须向前看。我想德尔会在这儿栽跟头。”这也许有点欺人年少的意味,但对于少年得志者却不失是一个很好的教益,因为去年11月以来,德尔公司股票下跌,使德尔所持股票面值损失了1.35亿美元。    德尔的竞争激情适用于一切电脑商,那就是“我们的人在睡眠时也在攻击,在吃饭时也在进攻”。德尔的这种激情使他不喜欢那种软绵绵的广告,他首次在广告词中运用了讥讽康柏的语言,这引得康柏要与他对簿公堂,而且使他被迫改变了广告词。    对于80年代一度领先的康柏公司来说,90年代最直接的对手是德尔公司。事实上,这对结伴式公司都以提供优质低价的高档微机为经营目标,但德尔首创的直接面对用户的电话销售及全球24小时热线服务,深受用户青睐。为此,1991年10月电脑业风云人物范毅勤接任康柏公司行政总裁一职,并积极部署将康柏的优质电脑产品普及化。范毅勤接替的前康柏公司最高负责人简利安,是该公司的“开国元老”。    去年第四季度,在整个微机市场上发展最快的笔记本式计算机占康柏公司总销量的8%。IBM和康柏声称,由于他们的机器大部分自己组装,所以质量要比德尔公司的好。德尔决定此后减少对承包商的依赖,但是对于根据用户意向做出直接反应的战略,德尔深信不疑。无论如何,质量确实再度受到德尔重视。    此外,德尔公司的法宝──直销已为不少公司所采纳。更令德尔公司担心的是,康柏公司也开始了直销。对于这一切,德尔似乎充满信心:“你肯定很难找到一个公司的成功是通过复制别人战略而获得的,除非那是个糟糕的改革家。”他说,“我想我不是这样的人”。    (四)

2. 妇女吃高脂肪食物易得肺癌

【法新社华盛顿11月30日电】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一项新的研究发现:饮食中含15%或更多饱和脂肪的妇女,比饮食中只有10%或更少脂肪的妇女得肺癌的可能性高约6倍。    该所是为弄清为什么患肺癌的妇女中约有20%是不吸烟者而进行这项研究的。该所科学家对密苏里的1450名年龄相差不多的妇女展开了问卷调查,对429名患肺癌的不吸烟妇女的饮食与1021名未得肺癌的妇女的饮食作了比较。    研究发现,饮食中脂肪量最低,水果、蔬菜、豆类最多的妇女得肺癌的可能性最小。    饮食中饱和脂肪的主要来源是:汉堡包、干酪汉堡包、肉饼、干酪和干酪糊状食品、热狗、冰淇淋和香肠。

3. 美在阻止艾滋病毒扩散的试验中取得进展

路透社12月6日报道,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研究人员在人体外进行的试验中,用艾滋病病毒中所含的一种蛋白质制成的药物有效地阻止了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的健康细胞。这一发现可能为有效地治疗艾滋病带来希望。

4. 美批准试验一种实验性疫苗

美联社12月4日报道,美国卫生研究所一个咨询委员会批准试用的这种疫苗由圣迭戈加州大学的理查德·豪布里奇制成,其目的是激发人体免疫系统的健康细胞,使其寻找和摧毁艾滋病患者体内已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这种疫苗是首次采用从艾滋病病毒中提取的基因制成的。

5. 美发现一例儿童艾滋病毒交叉感染

路透社12月3日报道,全国广播公司在晚间新闻节目中报道说,美国新泽西州一所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例罕见的儿童艾滋病毒交叉感染。这起交叉感染事故是由于一名儿童接触了另一名携带艾滋病毒的患儿伤口流血之后感染的。

6. 一种降压药有助于保护糖尿病人的肾脏

美国《科学新闻》周刊11月13日一期报道,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药物甲巯丙脯酸能够保护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    这类患者易并发肾病,肾病会在10年内导致肾衰竭。

7. 我们能活到一百五十岁吗?

【美国《大众科学》月刊11月号文章】题:我们能活到150岁吗(作者    罗伯特·兰格雷思)    在1900年的时候,美国人平均可以活到47岁左右。今天,美国人的平均寿命大约为75岁。    但是这些数字是靠不住的,因为人类寿命的延长主要是由于夭折儿童人数大幅减少所造成的,而不是因为人们活得比他们的先辈更长。    事实上,许多科学家已经相信,人类──以及其他大多数动物──是有一定寿命限制的。即使医学征服了心脏病和癌症,人类寿命也不会超过85岁很多。    “人类寿命有极限”之说遇到挑战    然而,最新的科学研究向这一论断提出了挑战。研究表明,也许生命根本不存在固有的极限。这项研究使人类改变自身的内分泌系统甚至遗传密码,从而使大幅度提高寿命极限成为可能。    到目前为止所取得的最有说服力的成果不是出在人类身上,而是在实验室的动物身上。在过去几年里,生物学家利用选择性培育使果蝇的寿命提高了一倍,通过改变某一基因使线虫寿命延长70%,还用超低热的食物喂养老鼠,使其寿命达到相当于人活到160岁的水平。取得这些成果的生物学家认为他们的成就可以延伸到人类身上。科罗拉多大学遗传学家汤姆·约翰逊乐观地说:“这听起像科幻小说,但它会成为事实,也许是100年或50年之后,或者更近。”    美国国立衰老研究所副所长斯普罗特说,没有人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尽管人们能够活到150岁,但他们的最后65年却是在养老院的病榻上度过的。    并非每个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可以达到、或者值得努力的目的。几十年来,有关衰老的研究常常被认为是江湖郎中自欺欺人的骗术。即使在今天,许多老年医学家仍坚持认为,只有使老人摆脱老态和攻克老年疾病才是唯一合理的目标。    纽约州皮考尔生物医学研究所所长塞拉米说:“哺乳动物与果蝇和线虫之类动物根本不同。我还没有看到让我相信人的寿命能大大超过110岁的东西。”    不过,即使是这些唱反调者也无法否认这样的事实:并不是任何生物都会衰老。松树、海葵、石斑鱼以及某些贝壳类动物不会随着年龄而退化。只有环境破坏和天敌才能把它们置于死地。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迈克尔·罗斯是一名狂热的进化论者。他说:“进化论是解释我们为什么衰老的唯一科学理论。”他解释道,进化、或者更确切说是自然选择,主要关系到保证动物在足够长的时间内保持繁殖能力。说白了,动物死亡是因为在繁育了后代以后,它们没有再活下去的理由了。    罗斯说,更糟的是,损害年老者机体的基因缺陷会一代一代地积聚起来。当某人患上老年痴呆症的时候,他也许已经把有关的基因传给了他的孩子。这些就是衰老的原因。(上)

8. 怎样防止老人心脏手术后记忆力丧失

【合众国际社新奥尔良11月22日电】题:心脏手术可能导致术后记忆力丧失    老年人在开胸心脏手术后常见的暂时性记忆力丧失是可以防止的。    美国杜克大学科学家今天在美国老年医学协会上报告说,这种记忆力丧失可能是脑部微细血管阻塞造成的,而这种阻塞则是手术期间流至脑部的脂肪动脉凝血颗粒引起的。    杜克大学心脏中心主任杰里·里夫斯博士说:“研究人员已经猜测到,这种暂时性记忆力丧失与使用心肺机时(脑部)血液流动或压力出现的某种变化有关。”    他说:“我们目前猜测,这种现象可能与老年人脑部栓塞发生率增大有关。老年人易患主动脉粥样硬化,所形成的栓塞颗粒会破碎,并流至脑部。”里夫斯说,在手术期间密切注意血栓形成的地方以及出现血栓的频率可能会减少这种记忆力丧失问题。他还说,要找到其他保护老年患者的方法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在里夫斯的研究对象中,老年人记忆力丧失是最常见的,但是在术后6个星期内便可恢复正常。

9. 爱尔兰设立首家精子库

路透社12月6日报道,爱尔兰设立的首家精子库今天投入使用。这家非营利性精子库只为那些日后可能受化疗或其他治疗影响的男子储存精子。一旦储精者死亡,所储精子将被销毁。

第 8 版

1. 通向市场经济的长征快速起步

【《香港虎报》12月6日文章】题:通向市场经济的长征得以快速起步    在西方世界忙于欢庆欧洲共产党体制崩溃──好像是一种全球现象──的同时,中国正如美国一位评论员所说的那样“在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可我们并没有注意到”。    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9%,外资不断涌入,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差别在扩大。换句话说就是中国在经济上获得成功。    当然,所有这些都是旧消息。新消息是,北京已经认识到靠随意性和杂乱无章是不可能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战略决策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国正在制定这样的决策。    为了把中国的由政府控制的金融市场改造成一种靠法律管理的资本主义市场,北京已决定要加快该部门的立法进程。    据中国的经济学家们说,中国共产党最高决策机构最近为在明春以前完成一整套法律和立法而采取的措施,意在打破这一领域改革上的僵局。1992年3月,中国最高领导人邓小平结束了历时两年半的向社会主义的停滞状态迂回的局面。于是,中国为改革开了绿灯,使曾在80年代使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的各项政策又得以继续执行。    要改变老朽过时的中央计划经济,使之现代化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今天,中国正处在这一新的更能考验人的阶段的起点上。    中国在15年前由邓小平发起的第二次革命使中国在如下两个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改善,同外界的关系有很大的发展。但挑战也大量存在,最严重的挑战是在深入改革上。改革使中国在10年的时间里由贫穷落后变成了一个被视为是世界上下一个经济超级大国这样的国家。    美国前总统布什上个月在香港的讲话很好,而且很重要。他预言,北京近几年来取得的进步不可避免地将使它在新老世纪交替之际成为一个商业超级大国。布什还预言,中国在向这方面前进的同时将变得更加开放,更加负责任。把经济决策权下放给充满活力的省政府一直是中央政府经济改革战略的核心内容,但这也造成了一些严重的问题。    好消息是,中国最新的大跃进已经开始。通向市场经济的长征已经有了快速的开端。

2. 英刊报道:法外长要求重新考虑对华政策

【英国《情报文摘》周刊12月6日一期文章】题:法国改变对中国的政策    来自巴黎的消息表明,法国后悔由于向台湾出售武器而使法中关系受到严重损害。促使法国重新考虑其对华政策的催化剂是德国总理科尔获得巨大成功的北京之行。向《情报文摘》提供消息的人士说,他们预料巴黎将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以收复失去的地盘。    向台湾出售武器得到法国国防部的支持,其理由是这可以帮助处于困境的国防工业。这项交易遭到法国外交部的反对,现在证明它是正确的。法国外交部已经怀着报复心理重新加入争论,因为现在它能够向人们指出,德国已经通过损害法国而在对华贸易方面取得了进展。    尽管法国外交部长阿兰·朱佩已经说过同台湾签订的合同将得到遵守,但他现在要求重新考虑法国的政策。他已经明确指出,法国的利益必定在于拥有12亿人口的中国,而不是仅有2000万人口的台湾。    向《情报文摘》提供消息的人士预料朱佩的观点将占上风。中国199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4250亿美元,而且还在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中国的购买力在德国总理科尔11月访华时得到充分证明。    这些事实给法国外交部展开对国防部的攻势提供了有力的论据。外交部将获胜。

3. 日报说中国一些煤矿污染严重

【日本《日刊工业新闻》11月11日报道】题:滥采煤炭严重破坏了生态    素有中国煤炭宝库之称的陕西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黑三角区”,正在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日甚一日,生态破坏处在危险的边缘。由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争先恐后地滥采煤炭,迅速取缔这种“杀鸡取蛋”式的无政府状态迫在眉睫。    因出产被誉为“黑钻石”的优良煤炭而引人瞩目的“黑三角区”,煤田面积达3.6万平方公里,煤炭储量占中国总储量的1/3,因而遭到肆意开采。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污染问题日趋恶化。    当地煤田的煤炭质量极为优良也是遭到野蛮开采的原因之一。    仅位于神木和府谷之间的神府煤田1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煤坑531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人企业在这里展开了“采煤大战”,生态正在发生难以想象的变化。    神府东胜煤田开发区的乌兰木伦河河床蕴藏着丰富的天然煤矿矿床,由于企业争相露天开采,致使原来宽400到500米的煤矸石堆河道缩小到了现在的100米。神木县矿区每年排出的6856万吨的废渣中有60%排入了河流,甚至每年有1593万吨的废弃物相继排入黄河。    国家禁止使用的旧式焦炉急剧增多,天空黑烟弥漫,河流变成黑色,稻田成为黑土,烟尘、粉尘污染日益严重。地方政府正为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而头疼。

4. 在“两岸商谈”前夕台对劫机犯遣返问题三缄其口

【香港《明报》12月9日报道】(记者赖秀如发自台北)两岸即将首度在台湾谈判有关劫机犯遣返议题前,又发生一起劫机事件。陆委会与新闻局均表示,台湾对大陆民航机被劫来台事件,“已有具体处理方案”。    新闻局长胡志强说,有关台湾将如何处理劫机犯的具体处理方案,在11月12日今年第7次劫机事件发生后,由内政部长吴伯雄所率领的劫机事件处理“决策小组”已经有了建议案,经连战作了些更动之后,预计在即将举行的海基、海协两会会谈中讨论,希望双方共同致力于此一问题之解决。    不过,胡志强也说,若届时无法达成协议,台湾政府亦将依已核定之方案,有效处理劫机犯的问题。    胡志强的说法与陆委会口径一致,均避免提到“遣返”二字;而交通部长刘兆玄也透露,台湾对劫机犯的处理已在“整体检讨中”,“不排除把人送回去”。    法务部政务次长林锡湖则强调,对于劫机事件,“人机分离”的原则仍待确定。    至于是否“遣返”,他强调此法律用语一定要在“我方执法人员押解劫机犯到双方都同意而预定的地点交接”才叫作“遣返”。    综合多位官员的意见,台湾官方已不排除在适当的时机对劫机犯进行必要的遣送程序,但是其技术问题如何处理,仍待两会商谈后才可能有具体宣示。    尽管台湾官方以“牵涉谈判筹码”为由,对于将如何处理劫机犯事宜三缄其口,但是各种迹象显示,台湾将跳脱过去口口声声的“我方对劫机事件拥有司法管辖权……”的框框,和过去两年“一个中国”采“各说各话”原则类似,如何“遣返”劫机犯,做的比说的更重要。    在两年谈判的筹码上,台湾难得握有“不大可能输”的王牌,最坏的情况也不过是谈判破裂,劫机犯吃足了牢饭才遣返。最好的情况则是,两会签订协议,在司法管辖权上,“各说各话”,而能在适当时机遣返。

5. 彭定康想与中国对抗到底

【美联社香港12月10日电】香港政府不管中国方面的反对,于10日在宪报上公布了港督彭定康将提交立法局讨论的选举改革法案。    这项有13页厚的选举法案提出将建立“单议席单票制”的投票制度、把投票者的年龄从21岁降低到18岁、减少区议会和市议会中的指定代表的名额。    这表明,彭定康已不顾中国的愤怒,正式迈出与中国对抗的第一步,并暗示他已决心走向与中国进行对抗的边缘。    据报道,正在北京访问的、担任中国顾问的香港人士范徐丽泰敦请立法局议员否决这一中国无法接受的条款。    尽管这一宪改草案只是彭定康原来提出的、涉及面很广的政改方案的一部分,但是,它已大大激怒中国,使香港由资本主义殖民地前哨顺利地变成共产党中国的自治区的希望受到了威胁。

6. 郝柏村坚决反对“总统”提前直选

【《香港联合报》12月9日报道】题:郝柏村反对提前直选、双首长制(记者谢公秉)    国民党中常会昨天爆发13届3中全会以来重大的宪改争议,会场气氛凝重。副主席郝柏村在常会临时动议时,以备妥的书面稿严词表示,坚决反对总统提前直选及双首长制,认为任何节外生枝的修宪主张,都将造成宪政不稳及政治动荡的危机。郝柏村并建议李登辉主席,应明确表示不同意总统提前选举的构想。郝柏村发言后,要求将其发言列入常会纪录。    对于郝柏村突如其来的发言,李主席也以近乎反驳的口气指出,有关修宪问题很重要,但是总统提前直选这些问题,他个人和党内还没有讨论过,也没有任何指示和任何定见。李登辉并以严肃的口气裁示,有关发言不必列入纪录,以免外界认为党内有对立、争执,反而造成社会的不安。李登辉并裁示本月中旬成立修宪策划小组。    【香港《明报》12月9日报道】题:非主流派最后一击(作者胡康龄)    国民党主席李登辉与副主席郝柏村昨日在中常会上,因为修宪及总统提前选举等问题出现针锋相对的谈话。在国民党的政治文化中,如此公开、尖锐的场面,几乎已形同相互叫骂及摊牌。    民进党基于提前大选符合其阶段性政治利益的考虑,在争议议题上基本上是倾向支持李登辉的态度,并认为总统选举是民进党取得政权的最迅速途径。    但郝柏村为核心的国民党非主流派,则试图对李登辉的主流派展开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的反击。    非主流派的政治逻辑是,总统提前改选将保证李登辉当选连任,而总统公民直选及藉由修宪扩大总统权力,都将使李登辉成为一个有权无责的超级总统,从此无人能予以节制;而以李登辉日渐清晰的两岸政策,不待民进党执政,台湾就将走向实质的独立建国道路。    因此,非主流派的首要目标是阻止李登辉连任总统。由于李登辉曾公开表示本届总统任满后将不再竞选连任,若总统选举不提早,他将受到其政治承诺较大的拘束;而且1996年本属总统法定任期届满时,李也已经73岁,年龄因素也将使他较难再次参选。但是李登辉目前已充分掌握党政军特大权,并在学术、工商界都已建立自己的人马,只要他有意发动提前大选及修宪扩张总统权力的舆论,将可立即蔚为所谓的“民意”。

7. 台决策层对“总统”提前直选获共识

【《香港联合报》12月9日报道】据权威消息来源指出,台北执政当局决策高层对总统提前直选已有共识,核心人士昨天明确表示,总统提前直选是大势所趋,“大方向是如此”。国民党近期成立修宪策划小组后,总统直选议题可望正式浮现。

8. 短讯

▲台《中国时报》十日报道,海基会和海协会商定,于十八日至二十三日在台北举行「汪辜会谈」后的第三次工作性商谈,双方将延续讨论厦门商谈的四项事务性议题。    ▲《台《联合报》八日报道,海基会秘书长焦仁和礼貌性拜会民进党部,双方就大陆政策、两岸关系及「台北会谈」等问题交换意见。    ▲台《中央日报》报道,李登辉七日在「总统府」接见美在台协会理事主席白乐崎。他们在谈到两岸关系时,李登辉强调台坚持「国家统一的坚定立场」。    ▲中央社报道,台「行政院主计处」九日表示,台湾自行车分散外销市场的努力已见成效。美国市场所占比重已从原先的七成二降至三成二,欧洲已成为台湾自行车最大出口市场,日本市场则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