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10-14
第 1 版
1. 总统害怕地震
【共同社东京10月12日电】东京今日黎明发生了地震,叶利钦总统对地震似乎有些害怕,他说:“强烈的地震吓了我一跳。听说有一人死亡,我对死者表示哀悼。”但是,细川首相好像并不知道“一人死亡”之事,他木然地坐着未动。这时,叶利钦立刻打破僵局,诙谐地说:“我们国内也刚刚发生了严重的政治地震。”
2. 外电报道:英方对中方的会谈态度感到「吃惊」
【合众国际社北京10月12日电】就香港政治前途举行的中英第13轮紧张会谈今天结束。会谈没有取得多少进展,却充满着相互指责。双方都认为对方缺乏寻求政治解决的诚意。 英国谈判代表、驻中国大使麦若彬承认,双方在香港1994至1995年度的选举方案上并没能接近达成妥协。 他说,第13轮会谈“的确是一场十分激烈的谈判。” 【美联社北京10月12日电】英国官员今天对有关香港政治前途的最新一轮会谈,尤其对中方谈判代表那番认为“达不成协议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评论,表示失望。 英国驻中国大使麦若彬在结束他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姜恩柱的第13轮会谈后,对记者们说:“我不能说我对于我们已经取得的进展感到满意。” 昨天,在会谈开始时姜就说,如果不能就英方统治下的香港最后一次选举原则达成协议,“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他说,中国在1997年接管香港时可以不理会1994—1995年度的选举结果。 港督彭定康今天在香港说,他“对(姜恩柱)令人吃惊的评论深表失望。” 麦若彬则显得策略一点,他说:“如果我们听到别人声明说,他们不像我们那样重视合作,这给人的印象就是,他们可能不很重视这次权力过渡。我们对此会感到有点吃惊。” 他重复彭定康早些时候的话说,会谈的时间不多了,并说某些问题只能在最后一分钟解决。
3. 简讯
●德国政府十三日宣布,科尔总理将于下个月率领由内阁部长和商界领导人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中国,以进一步加强双边经济关系。(美联社)●贝·布托近日向法国《环球》周刊记者表示,如果她组阁,她的政府将继续实施核计划,以抵消印度的常规军事优势。(路透社)●巴基斯坦十二日指责印度在克什米尔向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开火。巴通社说,这是今年发生的第二起这种事件。(合众国际社)●格鲁吉亚前总统加姆萨胡尔季阿的军队已占领九个城镇的一条战略铁路。(路透社)●捷克总统哈维尔十二日要求北约接纳捷克、波兰和匈牙利三国为其成员国。(法新社)●正在日本访问的美国农业部长埃斯皮十一日反对日本实行大米自给政策,要求日本开放大米市场。(时事社)●泰国内阁十二日批准越南要求在其东北部的坤警府设立领事馆的请求。泰国去年已在越南第二大城市胡志明市设立了领事馆。(法新社)
4. 首相不摆架子
【共同社东京10月12日电】平常细川首相穿有褶皱的西装也不在乎。但是,欢迎叶利钦这天,他西装笔挺,没有一道皱纹。12日上午11时,细川首相和叶利钦总统在走廊里会面,两人握手后相互把手搭在对方的肩上并行,显示出“亲密的姿态”。
5. 朝鲜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翻脸
【路透社东京10月12日电】北朝鲜今天说,它不再同国际原子能机构谈判,解决有关它被指控拥有核武器计划危机的唯一途径是同华盛顿进行直接会谈。 朝鲜中央通讯社今天发表北朝鲜原子能部部长的一份声明,指责国际原子能机构假借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就所谓北朝鲜秘密研制核武器问题向北朝鲜施加压力。 该声明说:“国际原子能机构己没有资格和脸面同北朝鲜举行进一步谈判,因为它竟然耍了一个制造假信的把戏。” 它还说:“事实表明,北朝鲜的‘核问题’只能通过北朝鲜同美国的谈判才能解决。” 那份政府声明说:“联合国秘书处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秘书处的一些官员,狂热地奉行敌对势力要想扼杀我们共和国的政策,在未经加利同意和签字的情况下,以他的名义伪造了一封信。这种卑鄙的阴谋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也是对我们共和国主权的一次侮辱”。 平壤的声明说,这一事件进一步证明,所谓北朝鲜核问题是某些国家企图扼杀我们国家的政治阴谋的一部分。
6. 俄日愿按共同价值观建立伙伴关系
【时事社东京10月12日电】细川首相从12日上午11时起于迎宾馆在双方有关部长在座的情况下,同正在日本访问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举行了全体会议。会谈中,叶利钦总统就今后的日俄关系强调说:“俄罗斯恪守日苏间缔结的一切条约,履行苏联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叶利钦表示,俄罗斯将继续履行1956年明文规定的归还两岛的日苏联合宣言等原苏联时代作出的国际承诺。叶利钦总统还对那些曾经被扣留在西伯利亚的人说:“对于非人道的行为表示歉意。” 细川首相对叶利钦总统的日本之行表示欢迎,同时强调说:“我期望日俄两国要力争在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建立伙伴关系,为日俄关系带来真正的转机,并为走向21世纪的日俄新时代揭开序幕。” 对此,叶利钦表示重视日本的姿态,并且说:“往昔曾有过种种障碍,但是现在我们应该在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建立真正的伙伴关系。”他进而强调说:“我对日俄关系的前景感到乐观。要在法律与正义的基础上发展这种关系。俄罗斯是苏联真正的继承国,我们将恪守日苏间缔结的一切条约。” 【共同社东京10月12日电】作为国宾访日的叶利钦总统夫妇12日上午在皇宫的竹之厅会见了天皇和皇后陛下。 叶利钦在会见中谈到日本战俘问题时说:“我对很多日本人曾在俄罗斯土地上死去一事表示深切的哀悼。” 在天皇致欢迎辞后,叶利钦就两国的友好关系说:“过去,在共产主义政权之下曾经有过难以解决的问题,但不久前的事件进一步削弱了共产主义,日俄关系也会变得更好。” 叶利钦还说:“我认为日俄两国应该携起手来,为世界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对此,天皇陛下回答说:“我认为,根据俄罗斯的法律和正义而付出努力是件很好的事情。” 【时事社东京10月12日电】经济团体联合会等7个经济团体12日在东京千代田区东京会馆,为来访的叶利钦总统联合举行了欢迎午餐会。经团联会长平岩外四代表主办方面致辞,他谈到远东的经济合作问题时,强烈要求俄罗斯加快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俄通社─塔斯社东京10月12日电】叶利钦在日本主要经济组织领导人为他举行的便宴上提出了俄日经济合作的具体建议:建立洲际光纤通信线路,发展基础设施首先是港口设施,建立安全系统以增强使用钚的核电站的可靠性等。 【俄通社─塔斯社东京10月12日电】叶利钦总统今天在结束同日本经济组织的会晤后,接受俄通社─塔斯社记者的单独采访时说:“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同日本领导人的会谈给我留下了实事求是的印象。” 虽然日俄谈判只进行了一半,要签署17个文件还需讨论一系列双边关系问题,但日本副首相羽田还是对政治讨论的进程向记者作了肯定评价。
7. 俄总统高级顾问说:叶利钦可能推迟议会选举
【路透社莫斯科10月12日电】总统的一名高级顾问今天说,叶利钦可能决定推迟12月份的议会选举,而让议会选举在晚些时候同总统选举同时举行。 俄通社—塔斯社援引萨塔罗夫的话说:“同时举行选举将证实叶利钦想继续进行民主改革。” 塔斯社援引萨塔罗夫的话说,他并不排除叶利钦13日访问日本归来后确定新的总统选举日期的可能性。萨塔罗夫是总统顾问班子的成员之一。 萨塔罗夫说,另一种可能性是,叶利钦也许继续坚持在12月份举行议会选举。但是,把总统选举提前到明年3月,与地方选举同时举行。 一些官员承认,在12月份的截止期以前,可能很难安排举行议会选举,部分原因是一些政党尚处胚胎阶段。
8. 美中情局称以 中扩大军事合作
【美联社耶路撒冷10月12日电】国防部一位高级官员今天证实,以色列一直在向中国出售武器,但是拒绝对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报告发表评论。中央情报局的报告说,两国的武器交易达几十亿美元,其中包括先进的军事技术。 中央情报局的报告是在以色列总理拉宾本周首次正式访问中国时发表的。这显然是为了让以色列难堪,压以色列抑制同中国的武器交易。 《纽约时报》今天引用中央情报局提交给美国参议院政府事务委员会的报告说,以色列和中国看来正朝着扩大军事合作的方向前进。但报告没有说,以色列未经美国同意转让美国向以色列出口的军事技术。这个问题是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担心的问题。 在以色列军事情报部门工作了20年的独立军事分析家丹尼尔·莱谢姆今天说,他相信以色列没有把任何重要的美国技术转让给北京。 以色列国防部办公厅主任戴维·伊夫里从10日随同拉宾抵达北京,他一直在同中国官员会谈。他今天在回答以色列是否一直向中国出售武器的问题时说:“两国有防务关系。但是我不能谈论武器销售的数字和具体情况,”伊夫里说,作为一个原则问题,“我们不谈论向中国或其他国家销售武器的事”。
9. 克林顿命令美援助队暂停执行任务
【路透社华盛顿10月12日电】克林顿总统今天命令派往海地的包括600名美军在内的一个技术援助团暂时停止执行任务,并打算惩罚海地的军事领导人,因为他们拒绝接受联合国在7月份促成的关于海地恢复民主的一项和平计划。 克林顿说:“在这项协议得到执行之前,我不想派人去那儿。我现在要做的是施加压力,重新实行制裁。” 就在他讲话前不久,一艘载有美国援助队先头部队的美国军舰调头驶出太子港,向古巴关塔那摩美国海军基地驶去。由于有武装人员在港口区域把守,这艘军舰一天多来一直不能在太子港靠岸。 【埃菲社太子港10月12日电】一些武装平民组织今天占领了已处于瘫痪状态的海地首都街头,并在今天下午举行庆祝美国哈伦县号军舰因在海地得不到安全保障无法靠岸而驶离该国的活动。 示威者们在太子港码头上载歌载舞,庆祝这一胜利。
10. 贝·布托不愿与谢里夫联合组阁
【合众国际社伊斯兰堡10月12日电】贝·布托今天说,她不会同谢里夫的穆斯林联盟组成联合政府。 贝·布托说:“我们对许多国家和国际事务有着不同的看法,并发表了不同的声明。我们怎么能同谢里夫组成联合政府呢?” 看来,到目前为止,贝·布托是10月19日新议会选举总理时最有可能当选总理的候选人。 她说,本周早些时候她曾给谢里夫去过电话,要求同他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而不是组成联合政府。
第 2 版
1. 欧共体发展仍面临严重问题
【路透社布鲁塞尔10月12日电】新闻分析:欧共体最终克服了批准马约的障碍,但问题仍然存在(记者尼古拉斯·道蒂) 欧共体尽管在争取建立政治和经济大联盟的斗争中获得最后胜利,但是在其未来的发展方面仍面临严重的问题。 德国宪法法院今天的决定为欧共体12个成员国中最后一个国家批准马约扫清了障碍。德国的决定意味着马约下月即可生效。松了一口气的欧共体领导人欢迎这个决定,认为它是重新开始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一个机会,但是他们也知道,如果马约真要变成不仅仅是一纸空文,那么还有难以解决的问题。 欧共体主席德洛尔说:“这……必定能使欧共体结束等待和郁闷时期,给欧共体一个新的推动力,这在对付经济滞胀和失业以及加强欧洲大陆安全方面是必要的。” 目前担任欧共体主席国的比利时已答应对那些问题中的最大问题采取行动:失业者日益增多和经济增长缓慢,这些引起人们指责欧共体忽视公民的日常问题。 预料欧共体的失业率明年将达到创记录的12%,欧共体到目前为止已遇到日本和美国的激烈竞争,它还无法决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丹麦和法国等国人民普遍反对马约的部分原因,是人民对体现在马约中的欧洲宏伟计划已感到失望。 由于外汇市场的混乱和经济问题,为欧共体的3.47亿公民创立统一货币以作为对无壁垒内部市场的补充的希望已受到严重打击。 国际社会结束前南斯拉夫战争的努力失败,这也使欧共体无法制定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以便在世界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人们也指责欧共体应对关于世界贸易的谈判可能失败承担责任,因为它在关于削减农产品补贴的关键协定上未能同美国达成一致意见。所有这些问题都将在10月29日举行的欧共体领导人首脑会议上讨论,这次首脑会议将规划今后前进的道路。
2. 索马里危机使克林顿身价下跌
【路透社华盛顿十月十日电】新闻分析:索马里危机影响了克林顿刚刚回升的支持率(记者唐娜·史密斯) 克林顿总统的支持率曾因他的卫生保健改革计划受到公众相当热烈的欢迎而有所回升,如今,他的索马里政策遭到强烈反对,他的这一支持率又受到影响。亚利桑那州的共和党人、参议员约翰·麦凯恩今天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同全国观众见面》节目中接受采访时说:「这项政策简直乌七八糟。美国人民不理解它。」 最新的一次民意测验表明,绝大多数美国人不同意克林顿对美国在索马里政策上的处理方法。根据上周发表的由《今日美国报》、有线电视新闻公司、盖洛普民意测验所联合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三分之二的美国人认为,这项政策没有成功。 此次民意测验还表明,他的总支持率已从九月底的百分之五十下跌到上周的百分之四十六。接受民意测验调查的五百二十五人中,百分之五十七的人反对增派军队,百分之四十三的人赞成立即撤军。百分之一一十六的人希望逐步撤军。美国广播公司说,它发现,接受调查者中百分之五十三的人不赞成克林顿总统的索马里政策,百分之三十三的人赞成;而四个月前,百分之六十二的人赞成,百分之二十九的人不赞成。索马里危机已经把公众和总统的注意力从卫生保健改革计划转移过来。 索马里危机使这项复杂的计划在国会通过的机会受到威胁。 公众对美国在索马里的作用的强烈反应,也引起人们对美国在海地和波黑维持和平行动中的作用产生强烈怀疑。
3. 欧洲中立国家改变对外政策
【路透社布鲁塞尔10月10日电】新闻分析:欧洲中立国家在改变对外政策(记者尼古拉斯·道蒂) 瑞典的军队和芬兰的装备可能将由北约在波黑直接指挥。外交官们说,这是欧洲中立国家开始奉行新的对外政策的最新迹象。 奥地利、芬兰和瑞典都在为加入欧洲共同体而举行谈判,并在了解他们正式加入欧共体(大概在1995年)之后,将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制订欧共体的共同对外政策和安全政策。 重要的是,欧共体现有的所有成员──除爱尔兰外——全都是北约成员,而这两个组织决心要在安全方面进行合作。 一位外交官说:“有种种显著的迹象表明,欧洲的中立国家认识到他们要想加入欧共体就必须更为靠近北约组织。”最近具有重大意义的举动之一,是北欧国家原则上许诺要派一个650人的营,参加拟议派往波黑监督未来和平协议实施的北约维持和平部队。 鉴于东西欧之间明显对阵局面已经消失,欧洲的中立国家不得不重新确立他们在当今这个越来越不稳定的世界上的地位。 由于北约和欧共体的变化,使得这一进程变得轻而易举,曾经是仅代表西方利益的这两个机构,现在的宗旨是要给整个欧洲带来安全。但是,如何保持中立这个问题在诸如奥地利这样一些国家仍然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欧洲的一位外交官说:“这些国家必须谨慎行事。” 外交官们说,奥地利不大可能加入同北约有联系的西欧联盟,相反,它有可能获得观察员地位。 与俄罗斯有着漫长共同边界的芬兰已经在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获得观察员地位。该组织把北约国家同他们的前敌人华约国家联系在一起了。 北约秘书长韦尔纳上周表示,同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合作的大门朝其他中立国家敞开着。他说:“短期目标是在北欧部队共同执行维持和平任务的时候,要使我们的合作伙伴以及诸如瑞典、芬兰或奥地利这样的其他国家能够与北约部队有效地配合。” 芬兰外交部长哈维斯托向一家报纸的记者说,不能排除芬兰加入北约的可能性,但这不是眼前的事情。芬兰国内关于对外政策的辩论越来越激烈,俄罗斯的混乱局面使得这个问题更加尖锐。
4. 鲁茨科伊犯了两个致命错误
【香港《快报》10月11日文章】题:叶利钦解散国会得逞的原因(作者陈毓祥) 俄罗斯强硬派终于在总统叶利钦指挥坦克及装甲运兵车攻陷国会大楼后宣布投降,结束了一场一触即发的内战。 最初叶利钦只命令军队包围国会大厦,但亦不敢轻举妄动。 因为叶利钦虽然在内部得到军队和大多数民众的支持,在外又得到西方大国的支持,但他自知强行解散国会有点于法不合,故此他希望以和平手段低调处理强硬派与他的对抗。 在双方对峙的中途,曾出现以谈判解决双方矛盾的曙光,叶利钦表示愿意在选举议会后,再举行总统选举,但强硬派却要求两者同时举行,然而叶利钦却以这样做会令国家出现权力真空而反对。 其实双方心里明白,各自提出的方案,都是只有利于己方。 正当叶利钦对其政治前途仍是未卜之际,强硬派却因过于急躁而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终于使叶利钦有藉口可以命令以军事镇压暴乱。 首先,有名而无实的总统鲁茨科伊,为了显示他履行总统的职权,竟然愚不可及地宣布废除了三名部长的职位,而在国会内另外任命三位新部长。 他们是国防部长、安全部长和内政部长。 其实这位由国会宣布成为总统的鲁茨科伊,本身固然没有实权,却又要显示他的职权,这样无形中便得罪了三位原有的部长,把他们推到叶利钦那边去,而三位新任命的部长,却只能在军队的重重包围下,躲在国会大楼内行使那象征式的部长职权。 这一项行动令国会大楼外面的形势出现了很大变化,原本部分认为叶利钦的行动是违宪因而保持中立的政治力量和人物,被迫倒向叶利钦。 鲁茨科伊第二项错误的决策,是呼吁支持强硬派的民众冲击电视台和其他政府建筑物,并与军队发生严重冲突,令叶利钦宣布莫斯科进入紧张状态,并堂而皇之地命令军队围攻国会大楼。在敌强我寡的情况下,强硬派最终只能扯白旗步出国会大楼投降。 俄罗斯的强硬派这次“护宪”不成功,还有另外一个客观原因,那便是西方国家对叶利钦的支持,尤其是当今国际霸权美国对叶利钦的支持。 美国支持叶利钦在国内推行“西方式”的民主改革,另一方面却又支持叶利钦强行解散国会,公然违反西方的“制衡制度”和民主精神,这是言行不一的双重标准,说到底美国支持叶利钦,并不是由于叶利钦是西方民主的拥护者,而只不过是因为叶利钦是一个亲美的政权而已。
5. 古巴流亡组织加紧颠覆活动
【美联社迈阿密10月11日电】由于古巴国内经济形势混乱,而美国又执法不严,好斗的古巴流亡组织竟然胆大妄为地声称,他们正在努力推翻卡斯特罗。 在佛罗里达州,满载武器的小船和卡车已被多次发现。在巴哈马群岛,当局在海滩下发现了藏匿的武器。 在大沼泽地域,流亡组织的训练营地随心所欲地进行训练活动。好斗分子宣称,他们在西班牙、尼加拉瓜、加勒比国家以及其它地方、甚至在古巴境内都有基地。 反政府组织“阿尔法66”说,卡斯特罗的末日已经不远了。 这个最大的准军事流亡组织的头目安德烈斯·纳萨里奥·萨金说:“古巴已经发生了一次反叛行动。我们已经开始倒计时,不过是80或90天的事了。” 另一个组织去年10月对古巴一座海滨旅馆发动了最猛烈的水上袭击。 该组织头目说,他们正在策划如何结束卡斯特罗的统治。 他说:“我们正在了解各位将军的住处。那些人将成为消灭目标。”另外,这个组织还准备偷运地对空导弹和炸药,送给古巴境内的反政府力量同情者。 此类说法常常被贬为流亡组织的狂言。但是,随着反叛组织获得越来越多的自动武器、手榴弹和炸药,它们的军事力量或许的确在加强。 美国执法官员说,现在越来越难实施有关武器方面的法律了。中立法──禁止从美国领土上对国外发动袭击──也很难实施。 流亡组织经过了严格的训练并通过偷运而获得了武器之后,很有可能对古巴发动猛攻。这令美国执法官员大为不安。 一位官员说:“如果有一天一辆卡车炸药在一辆学校班车旁爆炸了,那会怎么样?那时人们就会说:‘你为什么不采取措施呢?’”
6. 漫画
(原载德国《世界报》)
第 3 版
1. 预谋21世纪(七)
除上述种种破坏环境所造成的恶果外,忧心忡忡的环保人士现在指出另一个危害更深远的危机:人类的经济活动正形成可怕的“温室效应”,使地球气温不断升高,其后果将由整个生态体系与所有贫富国一起承受。 其实,地球暖化是一直存在的。而且温暖的气候对生物非常重要。若没有大气层的调节,地球温度会降至摄氏零下18度,而不是目前的平均摄氏15度。这33度之差也就是为什么地球不像火星那么冰冷死寂。 不过科学界普遍同意,地球平均温度比百年前上升了摄氏0.3—0.7度,这不算很严重。令人忧虑的是下一世纪,尤其是地球人口与工业活动仍在成长当中。估计到21世纪中叶,二氧化碳再倍增后,地表平均温度会上升1.5—4.5度。举例来说,气温升高到一定程度,海平面也会升高,因为温水的体积大于冷水。海水变暖后就会向陆地“溢出”;地球气温升高也会使地表冰河融化为水;在前次冰河期结束后,海平面即曾以每100年14英尺的速率上升,使许多陆地沉入海中。 这种推测对开发中世界尤其不利。下一世纪的海平面若升得太高,后果堪虑。悲剧的发生将不会局限有限的区域。埃及若受害,所引起的政治、军事与社会反应,可能大大影响邻近的以色列与欧洲。孟加拉若洪水泛滥,大批难民又会涌入印度人口最密集的省份。现在内战造成的难民已不足为奇,不久后洪水将导致难民如潮水一般涌现。已有不少学者指出,“因环境改变所造成的激烈冲突”将不容忽视。 地球暖化牵涉到创造财富与财富的分配问题,牵涉到要急功近利还是长久之计,牵涉到传统生活与新现实的对立,更牵涉到国际合作或孤立政策的选择。地球气温的问题与本书所讨论的其他相关问题一样,都发生在有贫富两个世界的地球上。(七)
2. 莫斯科事件对东欧的影响
【德国《商报》10月5日文章】题:莫斯科事件使东欧要求参加北约呼声强烈 东欧各国一方面对莫斯科事件发表正式声明持谨慎态度,另一方面它们事实上非常忧虑。像1990年8月反戈尔巴乔夫的政变过程一样,原华沙条约的这些成员国首先意识到的是自己的安全问题。 在仍然得不到北约保证的情况下,华沙、布拉格和布达佩斯看到完全要靠自己了。在刚好两周前,即今年9月17日波兰总统瓦文萨送走最后一批独联体部队时,人们的轻松情绪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原来的红军日益被视为一种威胁,这与其说是由于其数量大,不如说是由于俄罗斯局势不稳。可是,在莫斯科的军事存在结束后,迄今出现的只是安全政策上的真空。 在这些东欧国家领教到迅速成为北约成员国是不可能的之后,它们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帮助自己。例如捷克共和国今年成立了一个军备企业集团,它生产的武器不仅用于出口,而且也供应本国军队。布拉格在这方面的首要目标是,把用苏联武器装备起来的部队改为符合北约标准的部队。又如几天前透露出的消息说匈牙利军队计划建立一支“快速干预部队”,其目标之一是消灭“敌对部队”。 波兰在一些时候之前就加强了在其东部边界上的本国部队。华沙对于直接与俄罗斯驻满军队的飞地加里宁格勒(柯尼斯堡)接壤特别感到不安,从波罗的海地区、波兰和东德撤走的部队都集中在这块地方。 华沙和中欧东欧其他国家参加北约的强烈要求在8月份才出乎意料地遇到了顺风,当时叶利钦在访问波兰的过程中表示理解这样的愿望。瓦文萨和叶利钦的联合声明中说,波兰的这种要求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利益是不矛盾的”。然而,叶利钦上周在给4个北约国家美国、法国、英国和德国的信中又退缩了,他警告这个联盟不要单方面扩大北大西洋联盟。对此华沙、布拉格和布达佩斯表示了相应的失望态度,而且还感到恼火。 在叶利钦的8月声明之后,联邦国防部长吕厄和北约秘书长韦尔纳多次公开要求在明年1月举行的北约首脑会议上为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共和国打开“明确的前景”。叶利钦现在在信中说,如果中东欧国家参加北约,莫斯科将会感到孤立。俄罗斯总统告诫说,北约同俄罗斯的关系应当始终比同其他东欧国家的关系先走一步。此外,“2+4”协定也禁止北约向东延伸。 尤其是西方外交人员对叶利钦态度所表示的理解,助长了华沙、布拉格和布达佩斯的旧的恐惧心理,即西方可能仍把中东欧视为莫斯科的势力范围。人们说,这种迁就态度从长远讲既无助于俄罗斯的稳定,也无助于欧洲的安全。因此,现在某些人表示,希望同两年前莫斯科的政变推动了当时已搁浅的东欧成为欧共体联系会员的谈判一样,这次俄国首都的事件也能明显推进关于北约提供安全保证的会谈。
3. 第比利斯处境十分困难
【本报莫斯科10月8日电】(记者黄慧珠)格鲁吉亚在阿布哈兹战场上失利后,盘踞在格西部的前总统加姆萨胡尔季阿组织武装力量向政府军进攻,阿布哈兹的十多万难民无家可归,第比利斯处于从未有过的困境。 第比利斯市副市长察加列里称第比利斯的情况“极其困难”,10月5日开始实行宵禁。他今天对新闻界说,第比利斯市大多数居民一贫如洗。城里难民人数超过10万。居民目前唯一有能力购买的食品是面包,而且需整夜排队。现在第比利斯每天要生产560—580吨面包(1年前的需求量是420吨),但还是供不应求。袭击面包厂的事件时有发生。10月7日夜里一伙武装匪徒袭击第二面包厂,抢走了几车面包。因此,市卫戍司令恰楚亚发布命令,由军人保卫面包厂,对抢劫犯可以就地枪决。 另据来自第比利斯的消息,许多居民廉价出卖住房和财产后,离开了城市。国家贸易实际上已经瘫痪。由于格本国货币库邦的比价很低,居民无购买力,商业单位已停止往第市运货。目前,第市居民的平均月收入为1万—1.5万库邦,退休金不超过6000库邦(12─15库邦等于1俄罗斯卢布,1美元等于1180卢布),而1公斤土豆要4000—5000库邦,l公斤黄油2.5—2.8万库邦。这对于经常拿不到工资的居民来说,是个天方夜谭的数字。 此外,社会治安十分混乱,流散在社会上的武器成为不安定的主要因素。市内枪声不断,甚至在宵禁时也常有枪声传来。更为严重的是,警察、军人以及武装团伙常发生殴斗。 与此同时,加姆萨胡尔季阿的军队不断向政府军进攻。今天早上,加的支持者炮轰了西部的桑特列季阿城,造成平民伤亡。格新闻中心的材料说,加支持者7日占领了距重要港口城市波季20公里远的马尔塔格瓦河桥。加军在坦克和炮火的掩护下,今天还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苏普萨村的政府军发动进攻,企图切断从巴杜米到第比利斯的铁路交通线。政府军守住了该村,但双方都有人员伤亡。
4. 朝鲜掀起「檀君热」
【本报平壤10月12日电】(记者高浩荣)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朝鲜各报陆续刊登了朝鲜社会科学院历史学研究所博士姜仁淑写的有关檀君是古朝鲜开国鼻祖的文章,使檀君成为人们关注的历史问题。金日成主席9月27日视察了檀君陵,朝鲜社会科学院10月2日发表有关檀君陵的发掘报告,朝鲜决定成立檀君陵修复委员会,从而在朝鲜形成了一股不小的“檀君热”。 朝鲜自古就有“檀君神话”。这个神话说,天帝之子桓雄天王率领3000人马自天而降,来到太白山顶的一棵神奇的檀树下。世人称那里为神市。桓雄率风神、雨师、云师等掌管人世间的谷物、生死、疾病、刑罚、善恶等360多种事务,治理天下。 在神市之处,有一只熊和一只虎共同生活在一个洞窟里,这两只野兽经常请求桓雄让它们变成人。桓雄答应了它们的请求,将一把艾草和20头大蒜交给它们,让它们吃了以后100天不见阳光即可变成人。熊和虎吃了艾草和大蒜以后藏进洞窟。熊遵守时间,100天后变成一个女人,而虎忍耐不住提前走出洞窟,最终没有变成人。熊变成女人之后想结婚却没有合适的配偶,桓雄天王念其心诚,暂变成一个男人,在檀树下与熊女结合。其后熊女生下一子,叫“檀君王俭”。檀君约在公元前2333年在平壤建立了朝鲜(史称“古朝鲜”),他活了1908岁,治理国家1500年后隐居变为山神。 姜仁淑博士认为,檀君神话虽然神秘莫测,但其主人公檀君则是古朝鲜的开国鼻祖,这是不容否认的。他说,朝鲜人世世代代崇拜檀君有几个原因,其一是檀君在朝鲜民族史上第一个建立了国家,历史功绩伟大,被视为民族的自豪;其二是朝鲜民族自古是单一民族,因此崇拜民族共同的开国鼻祖;其三是朝鲜自古就有“东方礼仪之国”的称誉,尊敬祖先的感情特别强烈。 朝鲜历史上是否确有檀君其人,过去众说纷纭。朝鲜史学界认为檀君并不是虚无飘渺的人物,而是实际存在过的人物。为了支持这一观点,朝鲜社会科学院的学者不久前对位于平壤市郊江东郡的檀君陵进行了发掘,并就此发表了发掘报告。 报告说,尽管日本曾盗掘过该陵墓,但是在陵墓中仍发现86块人的遗骨和一些遗物。经现代科学手段的多次检测,证明遗骨的年代是5011年前的,其中男子遗骨为檀君的,女子遗骨为其妻的,并且测算出檀君的身高有1.7米以上,这在当时无疑是个威武大汉。发掘报告说,檀君生于平壤一带,葬于平壤地区。
第 4 版
1. 世界食糖消费量上升
美联社10月11日报道,在过去的20年里,世界食糖消费量一直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美国农业部预计,1994年,世界食糖消费量将超过产量,但价格不会上涨。
2. 香港富乐公司在越南建立一大型过磷酸钙化肥厂
法新社10月11日报道,该厂将耗资1.5亿美元。其中5000万美元将用于在越南开采其亚洲最大的磷酸盐矿。
3. 英国7月份贸易赤字增至15.46亿英镑
法新社10月11日报道,这是自1992年以来赤字最多的月份。
4. 印度向国外公司招标开发41个中小型油气田
法新社10月9日报道,投标日期到明年3月31日截止。印度计划将其石油产量从目前的2700万吨提高到1996年的4500万吨。
5. 去年全世界旅游人数达4.7558亿人次
路透社10月9日报道,这个数字比1990年增加2000万。
6. 越南官方估计其今年水稻产量达创纪录的2190万吨
路透社10月9日报道,越南去年的水稻产量为2150万吨。
7. 欧共体汽车销售量下降
法新社10月7日报道,欧共体9月份的新车内销量为78.5万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7%。
8. 一九九三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
【美联社斯德哥尔摩10月12日电】题:两名美国经济学家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记者劳琳达·基斯) 美国的罗伯特·福格尔和道格拉斯·诺思因他们首先把现代的统计方法用于对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进行重新研究,而于今天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奖金评定委员会主席阿萨尔·林德贝克说,他们的研究已经对政治产生了影响,因为这项研究证明了稳定的制度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这个委员会今天把相当于82.5万美元的诺贝尔奖金授予这两位经济学家。 林德贝克说,委员会考虑他们两个人已经有10年了。 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大学的福格尔现年67岁。他生于纽约。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在1965年到1975年期间任芝加哥大学教授,然后又在哈佛大学执教6年。从1981年起他一直担任芝加哥大学人口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诺思现年72岁,他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剑桥。自1983年以来一直担任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教授。他早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后,于1960年到1983年期间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任教授。 他们的著作对于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持有的某些看法提出了异议。例如,福格尔认为奴隶制从经济角度来说是一种有效益的制度,尽管这并不意味它是符合道德的制度。他因提出了这种看法而在美国国内遭到批评。 福格尔在1974年与斯坦利·恩格尔曼合著的《不光彩的时代:美国奴隶制的经济》一书得出的结论是,奴隶所受的待遇并不像历史学家们认为的那么坏,奴隶制的崩溃并不是由于经济上的弱点,而是由于政治方面的决策。 有人认为他为奴隶制辩护,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他在不久后出版的另一本书中明确表示,他反对奴隶制。 瑞典科学院还认为,福格尔1964年发表的著作《铁路与美国的经济增长》,是一次科学的突破。 他提出了一种假设:如果当时美国不是发展铁路而是发展运河,情形会怎样?他的结论是“铁路并不是绝对必要的”,铁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超过3%。 诺思的贡献主要是理论方面的。瑞典科学院说,他是“新思想的启迪者和提出者”。他明确指出了新的问题,并“向经济学家们指明怎样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原有的问题”。 他集中探讨了各个历史时期对产权保护的差别,并研究了新的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福格尔和诺思这次获奖使得自1968年设立经济学奖以来获此项奖的美国人达到21人。福格尔是芝加哥大学的第七位获奖者。
9. 乌拉圭回合多边钢铁谈判破裂
【英国《金融时报》10月9日报道】由于主要钢铁生产国本周未能在多边钢铁协议上取得进展,乌拉圭回合全球贸易谈判受到挫折。 从10月5日开始的钢铁谈判昨天破裂之后,没有确定下次会谈的日期。取消主要贸易者之间所有钢铁进口关税,并在12月15日以前达成钢铁协议,是达成更广泛的降低关税协议的条件之一。 多边钢铁协议要求在10年内消除钢铁贸易的直接壁垒,取消对困难的钢铁业的多数补贴,但不包括对环境改善、科研、工厂关闭和重新培训的补贴。然而,令欧洲共同体和其他钢铁出口者气愤的是,美国希望保留根据它国内的反补贴法对这些补贴提出挑战的权利。 一些贸易官员说,美国没有任何立场软化的表示。谈判之前人们曾希望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能坚持7月份作出的决定,不受理美国公司提出的72个要求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的案子中的大部分,以便为谈判创造较好的气氛,但是这个希望破灭了。 钢铁关税取消不了就可能打乱其他方面的谈判,如改善各种商品和劳务市场准入的谈判。美国谈判代表坎特10月13日将在布鲁塞尔同欧共体贸易专员布里顿会谈,届时市场准入问题估计也会被提到台面上来。
10. 《俄罗斯远东》一书引起轰动
【俄通社—塔斯社哈巴罗夫斯克10月8日电】《俄罗斯远东》一书,在此间召开的俄远东问题国际研讨会上引起了轰动。来自日本、美国、加拿大、韩国、中国等国家的经济学家以及俄罗斯远东研究中心的专家参加了研讨会。 该书记述了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资源、经济和社会情况,并提供了丰富的统计资料,可以用来研究远东经济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已准备出版该书的日译本和英译本,还在继续制订出书计划。专家学者们还打算出版这类年鉴,以便更新和丰富有关远东经济潜力的信息库。这些研究终将有助于使俄罗斯更有效地加入亚太经济共同体。
11. 运输公司
名次名称国家总收入利润资产股东股本91年 (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名次 1东日本铁路公司日本188.0654.549616.38448.2374 2法国国营铁路公司法国173.467(5.581)383.222不详1 3联合包裹运输公司美国165.4115.16290.37837.204 4美国航空公司美国144.95(9.35)187.0633.492 5日本通运公司日本137.4532.31793.45119.1346 6联合航空公司美国128.897(9.568)122.5747.0565 7德意志联邦铁路公司德国124.034(53.311)443.54536.1248 8法国航空公司法国122.996(6.168)111.78922.813 9汉莎航空公司德国110.746(2.487)104.15414.046710德尔塔航空公司美国108.368(5.063)101.61619.65111 世界最大服务业公司之四)(《幸福》杂志五百家
12. 以色列经济概况
【埃及《金字塔报》9月26日文章】题:处于战争与和平中的以色列经济 由于前苏联的犹太人大量移居以色列,1991年,以色列人口达到520万。专家们预计,到1995年,还将有60万人移居以色列,这意味着以色列人口将增长大约20%。1991年,以色列国民生产总值约为579亿美元,1992年约666亿美元。1991年,以色列人均收入达11460美元,1992年达12832美元。1991年,以色列经济增长率为5.9%,1992年达6%。以色列私人企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3,国营企业占1/3。1991年,以色列通货膨胀率为18%,1992年为9%。以色列国防开支占国民收入的22%,政府开支占12%。 1991年以色列的失业率达10.6%,1992年达到11%,其中苏联移民的失业率最高。预计,以色列的失业率今后还会继续增长。1991年,以色列进口额达180亿美元,出口额达118亿美元,贸易赤字约达62亿美元。1991年,以色列外债达241亿美元,1992年下降到239亿美元。 以色列经济主要依靠外来援助。美国向以色列提供的经济和军事援助的公开数字是30亿美元,而实际上为50多亿美元。以色列还从其个人支持者手中获得5亿美元。同时,以色列还获得了德国5亿美元的赔款。无疑,在巴以签订自治协议之后,以色列经济面临着这些援助停止或减少的危险,以色列人的生活和个人收入将会受到明显影响。
第 5 版
1. 俄装甲车新式武器系统打入市场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10月2日报道】题:俄罗斯靠能够改善现有装甲车作战性能的武器装备进入出口市场 俄罗斯依靠一整套可供出口的武器装备打进了装甲车现代化市场。 这些可以提高作战性能的武器主要用于BMP—l型装甲车辆上,但其中也包括一种可供BTR—80式装甲车以及诸如美国的M—113式和法国的AMX—10P式装甲运兵车等西方装甲车辆使用的一种外装式武器系统。 标准的BMp—1装甲车具有一个单人炮塔,炮塔上装有一门73毫米2A28式火炮、7.62毫米同轴机枪和一枚装在主炮上方的AT—3“耐火箱”式反坦克导弹。改装的内容包括用一枚AT—4“旋塞”式反坦克导弹或AT—5“拱肩”式反坦克导弹来代替AT—3导弹。后两者均具有对视线和串列反坦克榴弹弹头的半自动控制。 73毫米的2A28式主炮予以保留,但在炮塔顶的左后方加装一架30毫米榴弹发射器。 BMP—1装甲车在加装了这些武器之后,其编号改为BMP—1G。 外装武器系统是30毫米2A42火炮,这种炮现已安装在BMP—2步兵战斗车辆上。总共可载运300发炮弹,炮手可以选用每分钟600发、每分钟200/300发或单发射击方式。 在火炮右侧是一架7.62毫米PKT式机枪,而在炮架的下半部分则装两排双管81毫米发烟手榴弹发射器。 外部武器系统的另一种方案是装备一架14.5毫米KPVT机炮和一架7.62毫米的PKT机枪。可供选择的武器装备还有一种火炮稳定系统和一枚诸如俄制AT—5或美国休斯公司的陶式反坦克导弹。
2. 美刊文章:美海军陆战队的结构职能与任务(上)
【美国《武装部队杂志》8月号文章】题:要使海军陆战队的能力与所执行的任务相称(作者美国海军陆战队中校托马斯林) 在冷战时期,美国防御部队主体的规模和结构,主要是根据同苏联打全球性战争而确定的。但是,美国的海军陆战队的情况却不是如此。它的结构一向是根据它作为随时处于战备状态的部队的作用而确定的。 今天对这支部队的需要量是相当可观的。过去三年里,美国海军陆战队曾受命处理12次不同的危机或冲突。但是,就在看起来最需要这支处于战备状态的海军陆战队时,由于国防部提出三军“公平分担”削减预算的份额,因此海军陆战队的力量也被削弱了。其结果是:“要求海军陆战队执行的任务与其完成任务的能力之间很快将出现不平衡。海军陆战队不仅将在外国海岸,同时也将在波托马克河岸面临挑战。 自从柏林墙崩溃以来,海军陆战队必须处于战备状态的规定变得更具有重大意义。从1945年到1989年,海军陆战队应付的重大危机平均一年达两次多一点。从那时起,海军陆战队应付的危机日益频繁,如在利比里亚、摩加迪沙、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国、伊拉克北部、菲津宾、海地、关岛、索马里、楚克岛以及美国的洛杉矶和佛罗里达等地。由于出现这些危机和美国驻海外的地面部队人数减少了,美国地区的总司令迫切要求海军陆战队远征军承担他们的前方任务。实质上,在前方部署海军陆战队已经成为节约兵力的措施。他们在前沿地区可以应付小的危机或者迅速得到增援。部署在前沿的海军陆战部队今天,三支各有2000名官兵的海军陆战队远征军分别部署在地中海、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两栖作战舰只上。包括驻日本的冲绳—岩国的海军陆战队在内,约2.5万名海军陆战队(占美国海军陆战队作战力量的23%)部署在前沿。这些海军陆战队没有家属陪同,在前方驻扎半年至一年的时间。但是,驻扎时间将由于与盟国举行演习或者世界形势变化而延长。在“沙漠风暴”行动期间,部署在世界各地的海军陆战队将近10.7万人。 海军陆战队人数的多寡,也同一个国家可能参与不止一次大规模的地区性冲突同时还要从事维护和平、人道主义援助或救灾活动有关。从历史上来看,海军陆战队总是把大部分作战兵力用来解决主要的地区性冲突。在1968年对越战争的高峰时期,陆战队投入的兵力有8.7万人;在海湾战争中约投入9.7万人。在两次战争期间,海军陆战队同时还要支援其他地区的战斗。海军陆战队被派到越南时,还要应付多米尼加共和国1965年的危机;中东1967、1970和1973年的三次危机以及1970和1971年的特立尼达、秘鲁、海地和印度的危机。 在海湾战争期间,海军陆战队是解决利比里亚、摩加迪沙、孟加拉国、伊拉克北部及菲律宾地区危机的主要力量。海军陆战队始终如一地为解决主要地区性冲突贡献力量。美国为了节约兵力,总是派海军陆战队去其他地区执行任务。(上)
3. 俄R─77空对空导弹投入生产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10月2日一期报道】西方首次获得俄罗斯的R—77式空对空导弹试射的照片,从而证实了俄罗斯自己的说法和西方的忧虑:此种武器即将投入使用。 R—77空对空导弹大体上同美国先进的中程空对空导弹相似,因此西方给它起的绰号是“阿姆拉姆斯基”式。 一旦投入使用,它将为俄罗斯苏—27和米格—29等飞机首次提供一种真正的发射之后便不用再管的空对空导弹。 西方的忧虑在于,已经宣布要向出口市场提供的这种导弹,将使得一些好战的第三世界国家拥有在未来的冲突中抗衡西方超视距空中优势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在海湾战争中盟军保持空中优势的关键。 据一位官员对本刊记者说,R—77空对空导弹已经研制了近10年,它的特点是拥有点阵式的垂直尾翼。尽管俄国军事开支大幅削减,但R—77研究计划得以保全下来,目前这种导弹已投入生产。 一种射程更远的、以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RVV—AERD导弹也一直在进行试验。
4. 赞比亚足球迷举行抗议游行
【路透社卢萨卡10月12日电】成千上万的赞比亚球迷今天占领了首都卢萨卡市中心,阻碍了交通,迫使商店和机关关门,以示抗议“加蓬裁判不公”造成赞比亚足球队以0比1输给了摩洛哥足球队,并要求国际足联批准赞比亚和摩洛哥重赛一场以定输赢。 目击者说,在卢萨卡街头,小汽车、公共汽车和货车挂着赞比亚国旗穿来穿去,游行者打着标语牌并高呼口号:“我们要求重赛!我们要求重赛!”“加蓬杀死了我们!”。 游行队伍长达10公里,在卢萨卡市中心整整进行了3个小时的活动。这次游行活动是今年4月28日赞比亚国家队空难事件悼念活动以来规模最大的群众游行。 体育评论员说,如果国际足联不作出有利答复的话,赞比亚的100名球迷将乘飞机去瑞士苏黎世国际足联总部进行抗议活动。 赞比亚政府已公开表示坚决支持赞比亚足协的立场。
5. 津球队闯关未果 主教练调任闲职
【美联社哈拉雷十月十二日电】津巴布韦足协主席穆加贝今天说,在津巴布韦足球队以一比三输给喀麦隆队并失去参加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的资格之后,津巴布韦国家足球队主教练赖因哈特·法比施被解除了职务。穆加贝说,法比施将转而担任津巴布韦足协顾问。 在雅温得进行的比赛中,德国教练法比施几次冲进球场,指责运动员和比赛官员,警察进行了干预,把法比施赶出教练席。 津巴布韦的体育官员和足球评论员还批评法比施改变了赛前拟定好的津巴布韦队的比赛阵容。 法比施在一九九二年五月到津巴布韦工作,任期为两年。法比施的工资主要由德国的一项体育发展计划支付。 法比施担任津巴布韦足球队主教练之后,该队在国际比赛中连胜十场,有所谓津巴布韦足球「梦幻队」之美称,津巴布韦队也首次进入世界杯非洲区预选赛最后阶段比赛。
6. 巴克利经体检后出院
【路透社亚利桑那州弗拉格斯塔夫10月12日电】查尔斯·巴克利今天重新回到菲尼克斯太阳队训练营地。他表示希望参加15日的比赛。 巴克利9日晚在这里作冲刺训练时腿部麻木,倒在场上。 这位去年全国篮球协会最佳球员在菲尼克斯医院作了一系列检查后出院了。 队医理查德·埃默森说,巴克利腿部麻木是肌肉疲劳和呼吸疲劳造成的,同他后背椎间盘原有的伤病也有关系。 巴克利说,他今后也许要对背部作一次手术。 这位30岁的名将说:“但是,我还可以忍痛参加比赛,现在还没有必要动手术。我的运动生涯快结束了,我想如果我动了手术就不会重返球场了。如果动手术就要停止参加一个赛季的比赛,我还不想这么做。” 巴克利说,他希望参加15日在菲尼克斯同金州勇士队的比赛,这是新赛季开始前太阳队进行的第一场比赛。
第 6 版
1. 美国是电视机普及率最高的国家
美国家庭拥有电视机的比率为百分之九十八点二,有线电视普及率为百分之五十六点四。全国共有商业电视台一千零九十二家,有线电视台九百家。全国青少年在黄金时间收视率达百分之九十点五至百分之九十五,有线电视收视率达百分之四十点一至百分之五十六点二。大多数家庭每天收看节目达十一个小时以上,中学生在进入初中二年级以前都看过五千个小时的电视,到中学毕业时就看过一万九千个小时的电视,这比他们在课堂的时间多得多。
2. 美国之音在北非建转播站
美联社十月五日报道,该转播站是用来加强对非洲一大部分地区以及前苏联集团发出的信号。这个拥有十台发射机、价值二点二五亿美元的转播站,在丹吉尔以南二十公里的布里什落成。这个转播站占地四百八十公顷(一千二百英亩),十台发射机将用美国政府的无线电频道向南部和西部非洲、东欧、中亚和南亚以及中东播音。
3. 对泰王储出言不逊 英国报纸引火烧身
【合众国际社曼谷九月三十日电】题:英国报纸因冒犯了泰国皇族而受到起诉 泰国警方今天说,泰国当局以不敬罪对英国《每日电讯报》提出起诉。 警方昨天要求法院禁止在泰国出售和分发这份报纸。警方一位官员说,该报有权提出上诉,法院在一个月内将对这起诉讼作出裁决。 禁止出售这份报纸是因为该报在七月二十一日刊登的一篇文章「侮辱」了泰国王储哇集拉隆功王子。这篇题为《让走私犯逍遥法外的王室》谈的是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七月份颁布的、对犯有走私海洛因罪的两名英国妇女的赦免令。但文章中有一段提到,「当国王准备下台的时候」,他有可能会决定不让王储他的「花花公子式的儿子」继位而想要他的二女儿诗琳通公主继位。 泰国的法律严格禁止对王室成员进行批评,违者将会以不敬罪受到起诉。
4. 美残疾人约81.5%参加工作
【合众国际社亚特兰大10月8日电】联邦保健官员昨天报告说,估计有4300万美国人有行动不便的残疾,另有近1300万人因伤残不能参加工作。 美国联邦疾病防治中心在一份决定在全国助残月发表的报告中说,每年用于治疗伤残的费用超过1760亿美元。残疾人参加工作的比率有下降的趋势。从全国范围来讲,残疾人参加工作,从1980年16—64岁的每1000个工人中有85.2个残疾人下降到1990年的81.5个。 1990年的残疾人法规定判断某人为残疾的标准是:这个人在生理上或精神上受过损伤而在生活上有一种或多种重大活动受到限制,或者这个人有残疾病历记录,或者这个人被认为有这种残疾。
5. 个人计算机给残疾人带来福音
【美国《华尔街日报》10月8日文章】题:一场给残疾人带来福音的个人计算机革命(作者蒂莫西·奥布赖恩) 丹·多尔顿三年半以前在他的车库里办起了微溢出公司,该公司的销售额今年可望高达100万美元。他的成功之路与许多企业家类似,只有一个关键的例外:他的身体自胸部以下完全瘫痪,行动离不开轮椅。 开办公司之初,多尔顿先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用嘴叼着木棍操作一台个人计算机。但现在他用声音操作。对着与电脑联接的、头戴送受话器的麦克风讲话,他可以调动电脑的所有功能,每分钟打100个单词并制订公司计划和管理公司的收支。而且,他的公司通过使计算机技术为残疾人服务并销售此类产品,正帮助缔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残疾人企业家。 在个人计算机带来的巨大变革面前,许多残疾人确实看到了当企业家和残疾人普遍恢复正常生活的美好前景。有了个人计算机,残疾人可以用比以前先进得多的手段读书、写字、搞研究和与他人交流。现在,他们当中许多人在诸如金融服务、数据库输入、图像设计、建筑和桌上出版等领域开了公司。 微溢出公司帮助盲人夫妇乔安妮和鲍勃·格林伯格的体育报道业务实现了电脑化,他们的业务的开办得助于在无线电行业中建立的联系。格林伯格夫妇收听无线电广播的体育新闻,把重要部分录在磁带上,然后给费城、圣路易斯和芝加哥的地方广播电台重播。 这对夫妇3年前在芝加哥他们自己家里开始营业时就有一台计算机,但他们说,在接受微溢出公司培训之前并没有加以充分利用。现在,他们用扫瞄程序将印刷传真、体育新闻和贸易来往名录都存储在计算机里。然后,电脑屏幕阅读器和综合处理器将经过扫瞄的文件读回给他们,这样他们就可以调用他们看不见的印刷品。以前要花好几个小时的工作如制表、算帐等,现在只需几分钟就可以完成。 诚然,许多残疾人,尤其是那些天生严重残疾的人,缺乏谋生所需要的技术。但是,《美国残疾人保护条例》规定残疾人有工作的权利,在它的支持下,残疾人有一种日益强烈的权利感,因为此时正好个人计算机正不断扩大他们的能力范围。 同时,公司规模缩小和最近经济萧条促使他们中许多人成为个体经营者。 马克·艾德森说:“没有哪个公司会雇用一个残疾人,因此你不得不自己创造工作机会。要么这样,要么躺着等死。”5年前的脑溢血使他的机械操作能力有限而且造成语言障碍。1989年,艾德森先生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马科斯开办了MCX公司,这是一家与医疗报帐有关的公司,现在年收入达250万美元。 根据佛罗里达、纽约、得克萨斯和伊利诺伊的州康复部门,残疾人业主对技术援助的要求不断增多。在得克萨斯,受援新公司的数目从1990年的365家上升到1992年的503家。纽约从1990年的55家上升到77家。在纽约市的国家企业教育基金会说,它帮助过的残疾人企业家的数目在过去4年里增长了约20%。 同时,计算机和通讯公司正为残疾人生产越来越先进的设备。例如,马里兰州福里斯特希尔的布拉齐耶工程技术公司发明了盲人使用的盲文与说话掌上计算机。这种计算机可握于一只手中,能贮存500页通过盲文键垫输入的文件。然后,这些记录可以由传真机调制—解调器写入个人计算机,或用盲文与说话计算机装有的声音综合处理器进行复制。 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的LC技术公司设计了“目视”计算机系统,它利用安装在监视器下面的摄像机每秒钟拍30张使用者的眼球照片,以此判断这个人看的是监视器上哪个地方。监视器上显示着计算机键盘的图像,使用者只需注视某个键1/4秒或愿意的话更长一些,就可以进行操作。这样,只有一只眼能转动的人就可以操作电脑了。
6. 联袂出演歌剧《游吟诗人》
【合众国际社纽约9月28日电】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和多明戈,9月27日为纪念他们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登台演出25周年联袂出演威尔第的歌剧《游吟诗人》,这是两位大师首次在一部歌剧中先后扮演同一角色。 演出盛况空前,在有110年历史的大部会歌剧院亦是少有的首演之夜。面对热情的观众和赞颂,帕瓦罗蒂激动得忘记了事先准备好的答谢词,最后他说道:“我只能说,25年来,在这座剧院里我总是感到像在家里一样,没有比这更好的庆贺了。这是我一生中最值得记忆的夜晚之一。” 多明戈也说:“这是我们的家,我们的剧院。我们在这里演出所感受到的激动之情永远伴随我们。我亲吻这舞台,并希望还能再唱许多许多年。”这位52岁的西班牙男高音在《游吟诗人》第三幕中扮演游吟诗人曼里科,当他高唱要把养母从火刑柱上救出来时,57岁的意大利男高音帕瓦罗蒂身穿同样的服装走上台接唱这支咏叹调。 三个半小时的演出结束时,帕瓦罗蒂和多明戈臂挽臂上台谢幕,观众报之以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大都会歌剧院的总经理约瑟夫·沃尔佩向两位歌唱家赠送了纪念银盘。 多明戈是1968年9月28日首次在大都会歌剧院登台,主演奇莱亚的歌剧《阿德里安娜·勒库夫勒》,被誉为最好的青年男高音。从此他每个演出季节都在大都会歌剧院演出,迄今已演过34部歌剧,共419场,指挥过5部歌剧。 帕瓦罗蒂同年11月23日在大都会歌剧院主演了普契尼的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展示了他抒情而华丽的高音和浑厚的中音,4年后他成为国际超级明星。他不是每个季节都到大都会歌剧院来演出,但迄今也演唱过16部歌剧,共299场。
7. 法庆祝广播大厦落成30周年
【法新社巴黎9月30日电】法国广播电台将在10月中旬推出系列活动,庆祝广播大厦落成30周年。 法国广播电台大厦是1963年12月13日由戴高乐将军为其揭幕的。在法国广播电台大厦内设有法国国内广播电台、法国文化台、法国音乐台、法国新闻台、法国蓝色台及国际有声资料档案馆联合会。 为纪念大厦落成30周年,从10月14日至11月7日,电台将举办三个展览:“声音把人与世界联系在一起。”60位摄影师的作品展、以及“从非洲达姆达姆鼓到卫星”集邮展。此外,电台在10月20日和21日对外开放,人们可以参观播音室,观看如何播放节目。 法国国内广播电台和法国文化台将以电台的历史为题播出各种节目,公众可以在现场观看。法国音乐台将在10月18日—22日的每天下午播放一套节目,同时还播放电台档案馆保留的一些音乐会节目。特别应当指出的是,10月20日,将播放由夏尔 ·蒙克指挥、法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奏的一场音乐会。10月15日,法国蓝色台将把这一天专门用来庆祝大厦落成30周年。最后,还将由法国广播电台的爱乐乐团、法国国家交响乐团等举办几场音乐会。
第 7 版
1. 日把光技术用于电子计算机
《日本工业新闻》10月4日报道,日本通产省将从1994年度开发光计算系统,这项开发是作为21世纪新信息处理系统而研制的四维计算机的一部分,将要实现100万台规模的并行处理。
2. 处理二氧化碳的高功能分离膜
《日本工业新闻》9月28日报道,由京都工艺纤维大学等研制的这种分离膜能使二氧化碳气体浓缩90倍,膜的厚度约30微米,采用“溶剂铸成法”制作。
3. 汽车收音机调台新装置
英国《金融时报》9月17日报道,德国蓝点有限公司研制的这种新装置带一个微电脑,事先把各电台的频率储存进去,司机可在彩色液晶显示屏上利用光标找到想听的电台,从而避免开车时调台可能带来的危险。
4. 美结核病有增加趋势
【合众国际社亚特兰大9月16日电】美国联邦卫生部门官员说,美国结核病病例数在1985到1992年期间增加了20.1%,新病例主要发生在黑人和外国出生的移民中。 美国疾病防治中心报告说,1985年结核病发病率降到了历史上最低点,而从1985年到去年,报告的患病人数从22101增加到了26673,1992年的病例数比1991年增加了1.5%。 虽然大城市的结核病发病率从1985年每10万人口的17.1例增加到1992年的22例,可是乡村人口的发病率却从每10万人口的6.7例降到了6.5例。
5. 美航天发射又一次失败
【美联社洛杉矶10月8日电】一颗价值2.2亿美元、本该进入环地球轨道的观测卫星也许已成为深陷水底的珍宝。 有人认为,5日大力神火箭本该把陆地卫星—6号送入一个准确的椭圆形轨道,但该卫星的定位系统出了毛病,没有指向太空而指向地球。于是本该将它送入一个环形轨道的火箭发动机把它抛入了太平洋。 陆地卫星的项目经理米尼奥尼奥说,如果它当时确实在绕轨飞行而它的太阳能电池板未能打开,情形也好不了多少,因为电池到6日上午就会耗尽。 米尼奥尼奥说:“在我们用尽我们所能想到的各种办法之前,我们将不断搜索。” 目前,陆地卫星—6号的消失看来几乎同“火星观测者”无声无息地失踪一样神秘 ──后者是美国航天局的一次最大失败。 【美联社华盛顿10月7日电】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一个价值2.28亿美元、已经失去联系的地球观测卫星。 全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发言人蒂姆 ·托马斯蒂克昨天说:“眼下我们不知道陆地卫星—6号的下落,我们无法证实它能到达轨道。” “陆地卫星”的项目经理迈克·米尼奥尼奥补充·说:“我们对该航天器尚未放弃希望。我们仍在寻找它。” 托马斯蒂克说,按预定计划它经过瑞典一个地面站上空时,地面人员未能与它取得联系。 起初曾有报告说,该卫星进入了错误的轨道,但托马斯蒂克说,后来证实原先被确认为该卫星的物体并非陆地卫星—6号。 按原定计划,陆地卫星—6号由马丁—玛丽埃塔星际空间公司和休斯飞机公司合办的企业地球观测卫星公司负责操纵。
6. 地域共生型人工岛核电站用地方案
【日本《日刊工业新闻》10月4日报道】电力中央研究所将在1994年度使核电站“人工岛式海上用地技术”系统化。 建造人工岛是海上建设用地技术之一,即在海底岩盘上设置基础,建造人工岛,筑成地基后建设核电站。 在国外,至今还没有把核电站设在人工岛上的海上筑地实例。关西电力公司的御坊发电所是我国第一座人工岛式大型石油火力发电所。 为了使技术系统化,电力中央研究所正在从事四项课题研究:(1)海底地质、地基调查技术;(2)防波堤的耐震和耐波浪设计;(3)人工岛周围波浪、海流、海滨变形的评估精度;(4)海域利用构想方案。 该研究所计划利用人工岛背后地区波浪平静的海域,建造人工海滨,造成适合鱼贝类生息的藻场,并绿化周围陆地。 研究所将结合这些设计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制定地域共生型的核电站用地方案。
7. 浇灌混凝土机器人
《日本工业新闻》9月28日报道,竹中工务店研制的这种机器人在机体底部配备两根长度各3.2米的行走轨道,机器人在轨道上滑到一端后,机体上的千斤顶即把轨道提起,移到前方放下,机器人继续行进。这种机器人重约650公斤,行走速度每分钟约17米,不会压坏地面铺的钢筋网。
8. 开发超导物质新方法
【《日本工业新闻》8月30日报道】超导工学研究所和东京大学物理研究所教授毛利信男的研究小组发现:汞系铜氧化物超导体在85亿帕斯卡的超高压下,临界温度为149K。 这种物质是汞、钡、钙、铜的混合氧化物,在1个气压下的临界温度为134K,而增加压力使临界温度上升15K。 两研究所认为,这个方法可用于开发临界温度超过150K的新超导物质。 这次制作的超导体,是汞、钡、钙和铜以1:2:2:3的比例把各个氧化物混合,在700摄氏度烧结而成的。
9. 美研究人员试图揭开土壤之谜
【美国《华尔街日报》8月30日报道】题:暴雨过后美国研究人员试图揭开土壤之谜 经过9个月的雨水浸泡后、衣阿华州埃姆斯城地区的一些玉米地到处坑坑洼洼,看起来就像它们刚接受过炮火的洗礼。劫后余生的作物显得苍白而矮小,因为大雨使种植期推迟了几个星期。 植物生理学家杰里·李·哈特菲尔德说:“我们现在才开始明白土壤有多么复杂。”暴雨使他不得不驱车赶回州立衣阿华大学内他负责的那个联邦实验室。他说:“也许雨水太多比雨水太少还糟得多。” 在今年夏天这场横扫中西部许多地区的创纪录的暴雨过后,诸如此类的田地能多快恢复──以及它们对粮食供应和经济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个最大的难解之谜。 答案可能将首先来自国家土壤耕作实验室。44岁的哈特菲尔德在该实验室号称美国头号土壤医生。 为便于研究,政府已经派人在64个农场下面挖了200口高技术井,以便跟踪地下水和农业化学物质的运动。一部专门设计的拖拉机隆隆驶过这块12平方英里的地区,钻探一些4英尺深的洞穴以获取样品。水流处配有测量沉积物的传感器,地上还分散放着一些飞碟大小的滤毒罐以收集微生物产生的各种气体。 初步迹象很不妙。许多田地水分非常饱和,蚯蚓──它的粪便和掘出的洞穴可以培肥土壤──正退向地面最高处。连日暴雨侵袭,使地表结成一层壳,使对土壤有益的微生物无法得到维持生命的氧气。与此同时,许多与植物争夺氮的微生物则生长旺盛,因为它们不需要氧气。 最糟糕的是,当作物最需要营养物质的时候,雨水看来却将一些营养物质冲到根以下几英尺深的泥土中。 迄今为止,这里的研究人员几乎都发现,土壤──1克土壤中就隐藏10亿个微生物──比过去任何人所想的都复杂得多。大概他们最大的目标是搞清楚为什么农民施到田地中的氮有将近一半未被作物吸收。这个问题解决后,有可能找到一种使肥料进入作物体内的更好办法。 另一个发现是,驾驶拖拉机穿过田地会将土壤压实,从而减少作物产量。这已经导致关于新式重量分散型拖拉机的研究。 研究人员还得知,当土壤状况改变时,整个农场的作物产量变化幅度可达到50%。这意味着目前广施化肥和杀虫剂的做法并无多大意义。因此,该实验室正在试验用卫星引导计算机化的拖拉机,能把化学物质分播到每块以平方英寸计的面积上。
10. 日本新干线高速列车再创纪录
【法新社东京9月15日电】东日本铁道公司说,一种新型新干线高速列车今天在日本中部的一条专用试验铁路线上创下时速372公里的新纪录,比9月8日达到的时速快8.4公里。该公司说,年底以前力争达到时速400公里。 该公司说,这种名为“星2I”的新型列车预计1995年投入运营,而在此之前则一直要在东京和新澙之间的一条铁路线上进行试验。 新干线是日本1964年投入运营的世界第一列高速列车,然而现在法国的高速列车(TGV)和德国的城市间特快列车(ICE)已经超过了它,时速分别为515.3公里和406公里。 日本目前正在运营的最快的列车是西日本铁道公司的“WIN350”,时速为350.4公里。
第 8 版
1. 加拿大《环球邮报杂志》报道:今日大连使昔日成就相形见绌
【加拿大《环球邮报杂志》10月号文章】题:中国的新公司(作者杰夫·萨洛特) 日本的投资、技术和通俗文化改变了新近繁荣起来的大连的城市面貌。 目前大连所作的实验 ──把日本的资本、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同中国的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结合起来──正在取得效果。唯一的问题是这种实验能否在中国其他地方如法炮制。如果日本的投资商和中国新兴的企业家阶层能在人口稠密的东部沿海一带建立较密切的商业关系,那么,它们所取得的成功可能出现一个使历史上的任何成就都相形见绌的新的东亚贸易和经济区。 近年来,日本商人在大连的投资超过6.58亿美元。包括佳能、东芝和三菱等大公司在内的250多家日本公司都在这个城市设立了机构。今年3月,市政府在放开市场方面又采取了一个重大步骤,即把政府控制的大连101家公司的股份卖给香港一个风险资本集团。 现在在大街上,日语而不是俄语已成了第二通用语言。中国青年学日语是为了能在饭店、酒吧和餐厅里工作。大连前市长操一口流利的日语。每天来自东京的民航班机的机票差不多都给出差的商人订购了;青年人纷纷到大连度假,因为费用低廉;年老的日本人则想最后再来看一看他们在孩提时的住处。会做生意的中国人把马车油漆一新,载着日本游客游览历史名胜和现代化的建设区。 两年来,利用日本的资金和中国的劳力建了一个新的集装箱港口、一些仓库、大型发电厂、铁路支线和连结大连及一些老工业区的公路。 日本马渊发动机公司在大连的工厂的业务是很典型的。它雇用的5600名当地职工中有90%是20岁左右的中国妇女。她们每周在微型发动机的装配线上工作6天,每天8小时。这家工厂今年将向世界各地的买主──包括加拿大和美国的汽车制造商──提供1.5亿个微型发动机。 马渊发动机公司经理和其他一些日本经理们都认为大连生活单调。但是情况将会好转。在建造的住房多了之后,大多数日本经理人员都可以把家属接来。今年晚些时候还可望建造一个高尔夫球场。
2. 港报披露中英13轮会谈过程
【香港《新报》10月12日报道】(记者吴詠殊发自北京) 昨日开始的第13轮会谈气氛紧张,中方代表兼副外长姜恩柱并没有花时间寒暄,便直接发言。姜恩柱及英国驻华大使麦若彬一直在会议开场白中针锋相对。 姜恩柱指出:“中英会谈正处于十字路口,面临着谈得成与谈不成的两种前途。如果双方能达成协议,这将有利于一九九七年香港在政治体制上的平稳过渡,也符合广大港人的意愿。”如果达不成协议,他说届时中方将按照基本法和人大决定来办事。没有协议下,无法与基本法衔接的情况,责任并不在中方。至于中方有否考虑否定一个受香港人、外国政府所接受的政改方案所带来的影响,姜恩柱表示,若说彭定康政改方案得到大多数的支持,得到国外支持,这是完全没有事实根据的。香港绝大多数人所希望的是与内地有良好关系,并且希望香港实现平稳过渡。而现时的争论不是要不要民主,而是守不守外交信义。 至于施政报告中所说英方已就选举团及功能组织问题作出让步,中方有没有打算作出相应的让步,姜恩柱重申外交部声明指出,英方目前的立场与双方商订的三项原则还有很大的距离。他又针对港督提及会谈只有数周而不是数月的说法,他指出他与麦若彬并没有讨论过谈判在什么时候结束,所以现在如果发表这样的言论,这是为谈判设置新的障碍,这对会谈不利。而中方一直希望透过共同努力使谈判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及最终达成协议。 麦若彬不同意姜恩柱指英方立场仍然与三项原则有很大距离,他指出双方经常就英方的建议有不同的理解,英方仍然认为他们所提出的两个方案均符合“三原则”,即符合基本法,联合声明及双方的外交协议。 姜恩柱立刻回应说:“我想是不是三符合还是三违反,不是看某一个人口头的声明,而是对照我们过去达成的协议,只要对照一下基本法便可得出客观的结论。” 会后麦若彬并不肯正面回应姜恩柱批评及言论,只以完全正常来形容昨日会议。他指出英方所关心的是如何达成协议,该协议公平、公开并为港人接受,英方并不在想没有协议时的问题,间接回应姜恩柱说没有协议亦不是了不起的说法。 至于姜恩柱批评港督的政改方案并没有得到广泛支持,麦若彬表示他相信现时英方所做的正是港人的期望。而港督提及会谈只有数周的说法亦只是指出事实。
3. 短讯
▲台《中央日报》报道,李登辉九日颁赠特种大绶卿云勋章给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表彰他对国际社会的卓越贡献。 ▲台《民生报》十日报道,台「行政院长」连战称,「两岸之间善意与诚意的表达,不但绝对重要,而且立即可行」。 ▲台《联合报》四日报道,台「行政院」主计处的一项分析指出,近十年来台湾经济增长已由平均两位数字的增长率降为平均百分之六点七的中度增长,预估未来五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将降至百分之六。 ▲香港《明报》报道,顾立德十一日抵港访问时表示,港督称谈判只余数周而非数月便要结束,不是为谈判设下限期,港督的说话并非代表英方已预设谈判会失败,也不是想故意激怒中国 ▲香港《明报》十二日报道,首席大法官杨铁梁表示,终审法院有急切成立的需要,他个人希望终审法院是由三名本地人及两名海外法官组成,但中英协议的四比一的比例也可以接受。 ▲香港《明报》十二日报道,港府已决定自行斥资三十五亿元兴建连接青衣及汀九之间的汀九桥,工程预计明年八月展开,一九九七年中完成。
4. 台百岁摄影大师郎静山再访大陆
【《台湾新生报》10月10日报道】为弘扬国家级摄影大师的艺术修为以及为大师生平及其作品作一纪录,在新闻局的赞助策划下,摄影大师郎静山于11日亲赴大陆,并走访上海旧居、年少时读书地方、成年后和抗战时期拍照的各个地点,以作为《走过一世纪──摄影大师郎静山》纪录片的题材。 103岁高龄的摄影大师郎静山,目前健康状况相当良好,对于重返旧地并再创新作,他本人感到兴致勃勃,但对负责制作《走过一世纪——摄影大师郎静山》纪录片制作人郎毓彬来说却是压力很大,因为对于10月份大陆气候的变化和紧凑行程,其父郎静山是否能负荷亦是一大问题,不过在郎大师的数次为子打气下,使得郎毓彬放心许多。
5. 中美正式恢复人权对话标志
【合众国际社北京10月12日电】(记者尼克·德赖弗)一位来访的美国人权特使今天呼吁中国有条不紊地改善人权状况,并警告说中国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华盛顿明年6月可能就无法延长中国的贸易最惠国地位。这位特使的来访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恢复了人权对话。 助理国务卿沙特克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他同中国安全部、外交部和司法部高级官员就人权问题举行的两天会谈为克林顿总统和江泽民主席定于下月在西雅图举行的小型首脑会谈“准备了条件”。 沙特克对中国决定重新就人权问题定期举行磋商表示赞扬。他说,中国官员专注地听取了他的看法,这说明他们愿意进行良好的、有益的对话。他说,只有中国不佳的人权状况得到了有意义的改善,克林顿总统明年6月初重新审议中国的最惠国贸易地位时才能把它再延长一年。
6. 英将提升驻台机构规格
【台湾《联合报》10月11日报道】(记者胡玉立)英国为表示对我国友好态度,决定近期内将其驻华机构提升层次,更名为“英国贸易文化办事处”。英国贸工部副大臣尼德汉将于本月19日与国会外交委员会主席侯维尔率团访华,主要目的除了深入了解英国航太与台翔合资案之外,并将参加20日举行的英国驻华机构更名酒会,对中英双边关系发展甚具意义。 目前英国驻华机构的名称是“英国贸易促进会”,此机构虽为自1976年便在台设立的半官方单位,但英文名称AngIo地方色彩浓厚,显示英方刻意压低与我国的交往层次。 不过,去年我驻英代表机构由“自由中国中心”更名为“台北代表处”,以及今年法国整合其驻华单位,提升层级并更名为“法国在台协会”,都使英国更为积极的考虑提升其驻华单位的名称及层级。
7. 中国向新的商业环境发展
【《日本经济新闻》9月30日文章】题:中国是“民营化的先进国”(作者日本国民经济研究协会理事长叶芳和) 今年8月我访问了天津,视察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再次为中国人的经济合理性而折服。虽然中国是“土地国有制”的国家,但是可以由外资企业建成工业小区,然后转让销售。在这一点上同西方国家不仅没有什么区别,而且在基础设施“民营化”这点上应该说是先进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33平方公里,1984年末开始建设,第一期计划已经完成。一些世界级企业已经向那里投资,如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摩托罗拉公司、柯达公司,韩国的三星电子公司,日本的雅马哈公司、大冢制药公司等。给我的印象是美国资本占据重要地位。 引人注目的是第二期以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外国的土地开发公司从中国政府(天津市)那里购进土地(准确说是租用50年),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然后把工厂用地转让出去。 天津市依靠外资建设基础设施有两个理由:第一是可以加快完成开发计划,第二可以使基础设施的建设达到国际水平。 一般情况下,在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这种公共事业是由民间企业搞的。“民营化”是世界的新潮流,而中国几乎可以说是“民营化的先进国”。 中国在吸引外资企业方面是相当积极的。 外国企业向中国投资时,不仅投入资金,而且把技术和生产诀窍也带进中国。也就是说经营资源进行转移。中国资本积蓄少,而且没有在国际上通用的经营资源,对中国来说,吸引外资企业的益处很大。中国将按照直接投资的经济理论行事。日本在6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曾提出“反对资本自由化”。如果认真思考一下就会明白,中国的作法远比日本当时作法符合经济学原理。 中国积极引进外资还有另外一个理由,那就是避免出现在国际社会“孤立”。为防止孤立,向世界的跨国公司开放中国市场是最好的办法。如果把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吸引到中国来,使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两公司的利害关系一致,那么美国政府也不得不考虑本国的跨国公司的利益,从而不得不在对华采取孤立化政策上持慎重态度。跨国企业正是中国最好的朋友。 正因为这样,中国的开放政策不可能倒退。 现在外资似乎在争先恐后地向天津市投资。但是日本企业行动有些迟缓。以前香港和澳门对天津市的直接投资最多,日本居第二位,而现在日本被台湾和美国超过,在天津的外资直接投资中降到了第4位。到天津市投资的日本企业已经获利,在当地受到的评价似乎较高。 中国现在针对经济过热引起通货膨胀的问题开始采取经济调整对策。日本现在经济也不景气。但是一两年之后,中国将再次恢复经济的高速增长,日本也将摆脱不景气。劳动市场将再次出现吃紧的状况,日元将升值到1美元兑换100日元。到那时恐怕会出现日本的中小企业向中国发展的热潮。 现在中国正在发生巨变,这次我还访问了吉林省。地方的领导人都非常年轻,让我感到吃惊。领导人都是40多岁、特别是有些人是从美国留学回来的,还有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地方的领导干部年轻化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中国的另一个大变化是,地区间正在展开推进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领导人也在急剧变化,官僚的素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可以期待中国将向新的商业环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