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03-12

第 1 版

1. 近千名共产党人在克里姆林宫外举行反对叶利钦的示威

路透社十日报道,一示威者举着红旗和书写反对叶利钦、拥护斯大林横幅标语。

2. 非国大与因卡塔自由党地方组织呼吁和解

法新社报道,在南非纳塔尔省接连发生三起伏击事件,造成二十人死亡之后,该省两组织领导人十日召开紧急会议,商定共同呼吁两派群众和解。。

3. 美国务卿称世贸大楼事件与中东局势有关

法新社报道,克里斯托弗十日说,纽约世界贸易中心被炸可能与目前中东的紧张局势有关,它更加说明了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必要性。

4. 美英准备严厉制裁塞尔维亚

路透社十日报道,其制裁措施包括:禁止与塞尔维亚和黑山的交通往来、严格控制提供救援物资和冻结塞尔维亚在国外的资产等。

5. 美国结束对索马里和肯尼亚的空投

法新社十日报道,自去年八月十七日以来,美国总共出动飞机二千四百七十架次空投食品二万八千多吨。

6. 俄罗斯地区领导人十日表示支持叶利钦

路透社报道俄二十个半自治地区的领导人呼    吁议会在制宪问题上同叶利钦达成一致意见。

7. 安哥拉政府拒绝接受安盟的和谈条件

合众国际社十日报道,多斯桑托斯总统说,他的    政府正在增加军事开支以遏制安盟的军事进攻。

8. 法国防部长十日辞职

美联社报道,若克斯已接任审计法院负责人,国防部长一职暂由总理贝雷戈瓦兼任。

9. 捷克共产党领导人斯沃博达十日宣布将辞职

路透社报道,该党因党的名称问题出现了争吵,中央委员会六日曾拒绝斯沃博达将党的名称改为民主社会主义党的建议。

10. 伦敦公共汽车司机和售票员举行为期一天的罢工

美联社十日报道,他们抗议伦敦公共汽车公司计划减少薪水和延长工作时间。

11. 奥前总理弗雷德 ·西诺瓦茨十日受审

路透社报道其罪    名是曾滥用职权在两伊战争期间向德黑兰出售奥地利武器。

12. 英报评西方对中国“复关”态度

【英国《金融时报》3月8日文章】题: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等待已久(作者托尼·沃克)原编者按:本文作者论述了西方对中国谈判加入关贸总协定一事所感到的不安。    中国今年要加入世界十大贸易伙伴的行列,但是它发现,这个独特的俱乐部并不是像它本来预料的那样欢迎它。    中国人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意贸易方面的敏感问题。北京就加入关贸总协定所进行的长期谈判,使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们对其过去几年出口状况奇迹般地改善尤其感到不安。    在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看来,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前景已不再是遥远的事,随着竞争加剧,它们都在力图确保自己不处于劣势。但这也许为时太晚。它们面临的挑战是,它们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正在显而易见地猛增。    为了对其主要贸易伙伴日益加剧的不安情绪作出反应,中国已经答应派采购团到美国和欧洲去。中国官员还大事宣扬,总贸易顺差去年已大幅度下降,而且估计今年还会下降。    西方国家政府似乎认为中国人的这些讲话和活动只不过是一个烟幕,因此仍在向北京施压,要它放开它的贸易制度,从而可以增加外国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    鉴于中国最近作为一个出口大国正在大踏步地前进,对中国的担心大大影响着西方。据欧共体的代表说,尽管中国声称它已经开始了一个协调一致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但进入中国市场的障碍仍大量存在。    大约10年前,中国在贸易国家中处于第20位,出口额大约为21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额的不到1%。估计今年的出口额为100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额的2.5%以上。产品的范围和质量也明显增加和提高,正在不断转为出售更先进的制成品,其中包括外国给予大量投资的机械和交通运输设备。中国的贸易伙伴也没有忽视这一事实:投资正在源源不断地流入生产出口产品的工业。    中国人渴望迅速解决加入关贸总协定问题以减轻双边贸易压力,他们说,对他们施加压力是不公平的,因为最近的一些签字国,如前东方集团国家,并没有保证要接受同样的条件。    然而,承受着巨大贸易赤字负担的中国的贸易伙伴们,对中国企业在贸易自由化的初级阶段可能遇到的暂时问题,并没有表示很大的同情。

13. 外电报道:俄两派在人代会上激烈交锋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3月10日电】题:叶利钦在议会特别会议上受到粗暴对待    俄罗斯议会10日召开的会议未能打破立法部门和行政部门权力之争的政治僵局。    虽然议长哈斯布拉托夫呼吁“放弃对抗政策”,会上仍然充满了刻薄的语言和谴责。    叶利钦今天坐在议会高处的座位上,一言不发地旁观毫无结果的会议进程。他允诺明天向代表们提出“能让人人满意的折衷方案”。    但是议会代表们更加愿意夺去总统的权力,而不是找出分享权力的方案以结束政治危机。    【路透社莫斯科3月10日电】俄罗斯议会议长哈斯布拉托夫向叶利钦发动了明显进攻。他今天抱怨说,叶利钦“明目张胆地企图”破坏宪法和将军队拉入政治。    哈斯布拉托夫称政府的经济政策是走极端,具有破坏性。    【法新社莫斯科3月10日电】俄罗斯议会代表们今天拒绝了叶利钦总统提出的要撤消人代会一项议程的要求。如果叶利钦的这项要求获得通过,他就能避免对所谓的总统违宪问题作任何调查。    【路透社莫斯科3月10日电】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今天拒绝与共产党历史决裂,国徽上仍然保留了马克思主义口号。    333名代表支持、274名代表反对将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中的关键语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从国徽上去掉,支持者人数远远少于所需人数。    【美联社莫斯科3月10日电】叶利钦的支持者们今天在人代会上否决了对叶开始弹劾进程的动议。    会议开始时,有人提议要俄罗斯宪法法院裁定叶是否维护宪法,但该动议以418票赞成、341票反对而未获通过。

14. 多数国家不同意谴责中国

【法新社日内瓦3月11日电】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昨天否决了欧共体提出的谴责中国侵犯人权的建议。    由于得到发展中国家的支持,该委员会以22票支持,17票反对,12票弃权通过决议,不对中国采取行动。    英国强烈要求人权委员会谴责中国,声称北京尽管在经济上成就很大,但仍继续漠视基本人权。    美国也强调中国的经济进步,不应成为限制言论自由和因为宗教原因逮捕公民的借口。但巴基斯坦、古巴、尼日利亚、孟加拉国、叙利亚、伊朗等其他发展中国家在辩论中支持中国。    尼日利亚代表阿塔希宣称:“我们知道中国正在努力实现其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现代化,我们也知道中国同我们一样,正在非常努力地改善其人权状况。”    她说,中国“应得到鼓励,而不是苛求”。

15. 俄一些人创办《总统报》支持叶利钦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3月10日电】《总统报》这一新出版的报纸是由支持俄罗斯总统的莫斯科地区基金会出版发行的。俄罗斯一些企业家和政治家为这家新出版的报纸出资赞助。    今天开幕的第八次人民代表大会的与会者得到了第一期《总统报》,该报在头版位置上向读者发出了呼吁,呼吁所有珍视祖国未来的人“同社会各界健康力量的代表密切合作,支持叶利钦为把俄罗斯变成繁荣昌盛的国家而作出的努力”。    俄罗斯联邦新闻中心主任波尔托拉宁在接受《总统报》记者独家采访时强调指出,俄罗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执行权力机关,这应该在新宪法中得到确认。波尔托拉宁相信:如果举行全民公决,总统“将会得到足够的权力”,使俄罗斯摆脱危机。同时这位联邦新闻中心主任强调说,在他看来,“人代会已经过时了”。

16. 金边当局指责越南挑起边界争端

【法新社金边3月10日电】金边政府今天第一次公开指责自己昔日的保护国越南在柬埔寨南部挑起边界争端。    政府高级顾问、副部长乔卡纳里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越南违反金边对两国共同边界的解释,坚持在柬埔寨南部茶胶省修筑一条运河。他还说,金边政府正设法同越南驻金边大使馆举行谈判。    柬埔寨全国最高委员会已经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以负责确定柬埔寨的实际边界线。若干年来,由于泰国和越南不断蚕食,柬埔寨的边界一变再变。

17. 明石康说柬选举条件未成熟

【法新社金边3月10日电】据联合国维持和平机构的负责人说,柬埔寨局势的不稳可能使即将举行的选举不得不取消。    柬埔寨过渡时期联合国权力机构负责人明石康说:“柬埔寨尚不具备举行选举的最起码的基本条件。我认为,局势仍不令人满意。”确实,尽管联合国维持和平机构的预算高达20亿美元,而且在柬埔寨驻有20万维持和平平队,但是在5月份举行自由公正选举的条件远未成熟。据联合国说金边政府在压制政治言论自由,恐吓反对派,甚至对反对派人员搞暴力活动。

18. 路透社报道:俄罗斯人代会气氛紧张

【路透社莫斯科3月10日电】俄罗斯人代会特别会议今天开幕时气氛紧张,代表们情绪对立,丝毫看不到苏联时代议会开会时的那种随和、谨慎的气氛。    而且,代表们都吃惊地发现,他们过去的许多特权都取消了。    克里姆林宫的餐厅里的价格比去年12月人代会开会时上涨了一倍。现在,一杯咖啡加两个小面包要200卢布,令代表们望而却步。    保安人员紧绷着脸站在大门口,不带一丝笑容,代表们不得不忍受这种屈辱待遇。在进入辩论大厅时,代表们首次必须向门卫出示证件。代表们还必须把他们从议会大楼里购买的廉价物品从提包里掏出来接受检查,本人也必须经过金属探测装置检查,而过去只有记者才接受这种检查。    代表们都意识到在这次会议上可能要同叶利钦最后摊牌,不少人都显得心情紧张。

19. 西方“紧急动员”:支持俄国总统

【法新社布鲁塞尔3月10日电】西方各国正加紧动员对四面楚歌的叶利钦总统给予支持。    最近几天,随着叶利钦与议会渐成摊牌之势,保守派议员们今天更是发誓要将叶利钦赶下台。西方各国对此事备加关注。    日本政府今天说,关于美国总统克林顿和法国总统密特朗呼吁提前召开七国特别会议,讨论援助俄罗斯一事,日本政府将就此与其他西方国家进行协商。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局势非常关注,主要原因是西方政界和军界领导人普遍相信,如果莫斯科的强硬派获胜,可能再度出现超级大国对抗的局面。    克林顿定于4月3日和4日与叶利钦在温哥华举行首次会谈。密特朗也将于3月16日前往莫斯科。    另据报道,德国总理科尔在结束亚洲之行之后,曾信给西方各国领导人,敦促他们支持俄罗斯反对右翼分子的斗争。欧共体计划于3月26日和27日派遣英国、丹麦和比利时等国外长前往莫斯科,目的是专为叶利钦摇旗呐喊。

20. 雷诺成为美国第一任女司法部长

合众国际社十日报道,美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一致批准五十四岁的佛罗里达州检察官珍妮特·雷诺为克林顿政府司法部长。

21. 印度警察逮捕一批反华分子

法新社十日报道,这    批(大约一百五十名)西藏人当时高呼反华口号,企图前往中国使馆请愿。

第 2 版

1. 时事评述法国和美国需要妥协

【法国《解放报》3月9日文章】题:法国和美国必须妥协(作者萨巴蒂埃、塞尔让)    从戴高乐将军执政起,法国就成了美国的最敏感的、最暧昧和最苛求的盟友。巴黎认为美国是一只决心要把法国赶下国际舞台的大灰狼。密特朗对华盛顿进行这为期一天的访问,自然不能消除法美关系在争吵和相互支持之间变化不定的“周期性”,这一切都是由于美国和欧洲“在经济方面的利益冲突”而造成的──法国总是站在“第一线”捍卫欧洲的利益,并希望成为欧洲的真正支柱。    一位美国外交官承认,美国使馆进行的所有民意测验表明,法国人是亲美的,但是这并不是说他们愿意支持“我们的一切行动”。    爱丽舍宫和白宫都希望密特朗和克林顿的会晤将能“澄清”双方在许多问题(从欧共体和美国的农业协议到中东问题)上的立场。在这些问题上,法国和美国“确实话不投机”。    双方都表示了良好的愿望。爱丽舍宫说,“不会批评克林顿的贸易保护主义”,美国方面也唱高调,说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分歧。美国的外交官们承认,尽管两国关系有阴影,法国仍然是美国在采取军事行动保护西方利益时,所能依靠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西方国家。    对欧美关系发展的真正考验将是使同盟恢复平衡。由于前苏联解体后战略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恢复平衡是十分必要的。建立法德军团和加强欧洲防务联盟曾使美国感到恼火。美国人怀疑背信弃义的法国人想把美国人赶出欧洲。以便在一个反美的欧洲起主导作用。法国人则指责美国人企图破坏欧洲的共同防务努力,以便维护他的“唯一超级大国”的霸权。

2. 南非和谈恢复 党派分歧依旧

【法新社约翰内斯堡3月5日电】南非各政党抱着加快向民主过渡的共同目标恢复谈判,但是它们仍为该进程的巨大分歧所困扰。    出席这次筹备会的26个政党主张所有党派都应支持迅速恢复谈判。会议的目的是确定全面和谈的日期。    会议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当因卡塔自由党力争将南非应实行联邦制还是集权制问题置于会议日程首位时,初步的分歧就出现了。    这与白人少数政府和非洲人国民大会的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们主张有一个4到5年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将由一个选举出来的机构就国家体制问题作出重大决定。    此外,白人右翼保守党与南非白人人民联盟在联邦制还是邦联制问题上又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这两个政党都是第一次参加谈判进程。保守党发言人汤姆    ·兰利说,他的党“反对强迫我们的人民服从由一个中央政府领导的集权国家的任何计划”。    持强硬路线的黑人泛非主义者大会与白人激进主义者也有很大的分歧。前者表示,“首要的目标”应该是由普遍享有选举权的人选举一个立宪议会。    由于这些各不相同的议事日程,26个政党能否应付非国大成员拉马福萨提出的挑战还有待观察。拉马福萨问道:“我们有把国家利益置于各党派利益之上的政治愿望吗?”

3. 肤色界限软弱 机会主义日增

【美联社开普敦3月8日电】54岁的混血儿亚克·拉比时时感受到种族隔离制的伤痛。由于政府的隔离要求,他祖父曾失去农场,母亲失去了家。    作为议会议员和人口发展部部长,拉比几乎半辈子从事政治。那么他为什么要接受内阁职务、加入创立了种族隔离制并把他一家赶出家园的执政党国民党呢?    拉比说:“为建立一个新的国家,你不可能停留在过去。种族隔离制已被废除,人种不再有什么关系。”    由于南非第一次由所有人种参加的竞选将于明年举行,政治在迅速一体化并打破了肤色界限,建立起了异乎寻常的联盟,成千上万的黑人、亚裔人和混血儿转入白人政党,而相反方向的流动看来少得多。    但是南非绝大多数人仍然会根据自己的种族进行选举,由于非洲人、国民大会拥有3000万黑人的支持,它仍然会在选举中占优势。    即使在最贫穷的黑人居住区也会有德克勒克的支持者,同样在最    有的白人郊区也有人支持非洲人    国民大会。在议会中从一个党跳到另一个党变得越来越时髦。70多名议员已背离原来的政党,加入他所属种族的团体。    一些人谴责白人政客在选民中政客黑人占多数的情况下有明显的机会主义倾向。议会仍然排斥黑人,但已有7名白人在议会中代表非洲人国民大会和祖鲁人占多数的因卡塔自由党。    尽管亚裔人和混血儿在种族隔离制下也受到严重歧视,但他们生活水平比黑人高,因此担心在黑人政府统治下会失去这种优势,他们大多将在选举中投白人政党的票。    国民党和白人的自由民主党为扩大吸引力在黑人居住区努力吸引黑人加入他们的政党,但很少有白人加入纳尔逊·曼德拉的非洲人国民大会。黑人政治学家文森特·马费认为,由于白人总是把黑人政治和混乱、暴力等同起来,所以不愿加入黑人组织。超越肤色界限的政治活动至今还比较顺利,但真正的考验要等到明年选举之时。

4. 南非提出激进的经济改革计划

【英国《金融时报》3月10日文章】南非政府昨天提出了自1948年当权以来最激进的经济改革计划。这项反映出重新重视平等的计划几乎触及经济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它旨在提高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以提高生产率并重建稳定的金融环境,没有这一点投资者就不能踊跃前来。    这是一个传统的供应学派改革计划    ──但很具有人情味,目的在于使政治反对派能接受它,因为如果它要获得成功必须得到反对派的同意。工会的最初反应是肯定的,一个主要的工会经济学家没有立即反对它,而是把这一计划称为一个有用的开端。实现该计划要求进行巨大变革。它们包括:    *到1997年把政府目前的开支从1992年的占国内生产总值26.8%削减到占20.1%。    *到1997年把公司税率从48%减少到40%,把个人边际税率从43%减少到40%。    *到1997年把对进口商品的关税壁垒从目前的27%削减到18%(也许是14%)。    *把每年实际工资增长率保持在0.75%。    *对反对竞争的行为──固定价格和勾结等采取更严厉的措施。    *到1997年平衡预算(去年的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    *逐步取消对外汇的管制。

5. 驻索美军盼望归家

【路透社摩加迪沙3月8日电】在美国驻摩加迪沙大使馆前,一群海军陆战队队员用沙袋拼出了“让我们回家”的字样。高级军官们也怀有同样的心情。他们说,美军3个月前在索马里登陆时,曾受到热烈欢迎,但现在这种热情已经消失。美国人发现,他们已越来越深地卷入索马里的帮派之争。    如今,索马里的政界人士指责美国企图控制这个有600万人口的穷国。去年12月曾热情欢迎美军到来的摩加迪沙军阀艾迪德也抨击美国,指责美军支持他的对手。    对此,美国军方矢口否认。据一位法国官员说,艾迪德已成功地煽动起一股强大的反美情绪,特别是在摩加迪沙。一位关注着索马里形势的西方官员说:“艾迪德试图让美国人知道,尽管他在军事上处于不利地位,但他仍然控制着局势。”    自从艾迪德在两个星期前发动暴乱以来,美军士兵已成为索马里枪手们射击的目标。迄今为止,美军已有6名士兵丧生。另外还有一名为军方工作的平民遇难。

6. 欧共体修改欧洲经济区协议

【美联社布鲁塞尔3月9日电】欧共体外长们昨天批准了关于建立欧洲经济区的协议的修改意见。    欧共体人士说,部长们在瑞士去年12月出人意料地拒绝接受建立欧洲新经济区的协议之后,同意对协议作必要的变动。    把欧共体12国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六国联合起来的贸易区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区,拥有将近4亿消费者。欧洲经济区的成员国将包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丹麦、西班牙、葡萄牙、卢森堡、希腊、比利时、荷兰、爱尔兰、奥地利、芬兰、冰岛、列支敦士登、挪威和瑞典。    部长们把7月1日定为自由贸易区开始生效的日期。但是有人说,这个预定日期不切实际,因为这个协议首先必须得到所有18个国家的批准。西班牙已表示要推迟批准这一协议。官员们说,英国也可能推迟批准这个贸易区。它尚未批准马约。

7. 西班牙欲推迟批准欧洲经济区协议

【英国《金融时报》3月9日文章】西班牙昨天扬言要推迟批准建立欧洲经济区的协议,使它的11个欧共体伙伴感到意外。    这个条约是要在从北极到地中海建立一个有3.7亿人的自由贸易区。    西班牙对批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拖拖拉拉的进程感到越来越失望,因此宣布在议会批准欧洲经济区问题上实行“怠工”。    西班牙的单方面声明已引起参加布鲁塞尔欧共体外长会议的各国代表的不安。    他们本来希望欧共体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18个国家在7月1日以前批准建立欧洲经济区的协议。    西班牙一位高级外交官告诉记者说,西班牙议会可能要等到11月选举后才能完成欧洲经济区协议的批准程序。

8. 丹麦外交大臣主张美欧共同应付挑战

【美联社布鲁塞尔3月9日电】欧共体今天说,为给东欧带来稳定和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它将努力寻求同美国建立更为密切的合作关系,尽管它同华盛顿在贸易问题上有矛盾。    丹麦外交大臣彼得森说,西欧和美国面临新的挑战,其中包括“巩固和加强中欧和东欧的民主制度,同时要促进经济增长”。    彼得森在主持欧共体外长会议之后说,美国和欧共体还必须为“加强联合国的作用”而共同努力。    他说,欧共体的外长们将于4月24和25日在丹麦举行特别会议,讨论大西洋两岸的关系。他对记者们说:“我们需要良好的关系,需要牢不可破的真诚的关系。”    然而,大西洋两岸的贸易争端在星期一(8日)外长会议议程上占突出位置。但是他又说,欧美之间的伙伴关系不应因为钢铁和油料作物争端而被削弱。

9. 新法令网开一面 受贿者既往不咎

【法国《发展论坛报》3月8日文章】题:意大利:摆脱危机的四项具有法律效力的法令    意大利总理阿马托上周表示:“绝对不能放过贪污贿赂问题。”然而,在新司法部长乔瓦尼·孔索的领导下,政府制定的一批法律不管如何复杂,也掩盖不了一个事实:许多被指控贪污贿赂的政治家和实业家都有可能不进监狱。    “孔索的诡计”就是四项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法令和三项法律草案。最重要的法令是废除1974年的政党资金法。今后,政党不得接受国家或国营企业的资助。相反,各政党必须在今后6个月内设立有权接收私人资助的基金会。据说,审计署将严格监督这些资助。由于违反1974年法律的行为将不受到追究,所有受到指控的人显然不再会受到刑事处分。    另外,根据议会讨论的一项法律草案,接受贿赂和盗用公款的人还可同法官进行“谈判”。根据反黑手党的做法,对承认错误、同意参加调查和退还赃款的“悔改分子”将可减刑。另一个革新是简化司法诉讼程序。这可以使审判进行得更快,避免有关政治家们长时间受苦。    这些是各政党几个月来所主张的“政治解决”的具体体现,但满意的只是法令和法律草案的制订者和可能受到追究的当事者。全国法官协会揭露政客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使用这种既往不咎的卑劣手段。    反对党也强烈指责这种既往不咎的做法。意大利共产党、意大利社会运动、民粹派组织、伦巴第联盟发表的声明是最强烈的。伦巴第联盟的领导人翁伯托    ·罗西要求共和国总统斯卡尔法罗“不要颁布这些法令”。

第 3 版

1. 她为什么杀人(中)

艾琳·武奥尔诺斯被抓时,随身只有一个手提袋,里面是一些换洗衣服、一瓶洗涤剂和一支口径0.22毫米的左轮手枪。这便是她的全部财物。此外,警察在她租用的汽车车库中发现了她从死者身上剥下的男装及收音机、钟表、首饰和手提箱,这些都是等待时机送往当铺换钱的赃物。    她长期以卖淫为生,活动在佛罗里达州中部和北部各条公路上,以请求搭车的方式勾引男子。她有意挑选中、老年人,因为这些人一般比较富裕,也好对付。她供认说,每周她用4天时间搞这种“生意”,赚钱吃饭。通常每天可赚取200美元左右,有时一周最多可做成四五十笔生意,得1000多美元。她说:“我活得很累,很惨,男人都很粗暴!”    她说,在乘上理查德·马洛里的汽车后,马洛里把她捆在驾驶盘上强奸了她,并威胁要杀死她。她挣脱后企图逃跑,在马洛里追上时,她便开了枪。她还说其他6个人也都是在对她施暴并进行威胁时才开枪的,“如果我不开枪,我就会被他们弄死。我本并不想杀任何人”。    警方证实了武奥尔诺斯谈到的她的身世:1956年2月29日,武英尔诺斯出生在美国密歇根州特洛伊市。父亲利奥·皮特曼因猥亵幼女进了监狱,出狱后又参与杀害了一名儿童,再次服刑时在狱中自杀。丢下其母和她兄妹二人。    父亲死后,母亲贫困无依,改嫁后随夫迁居得克萨斯州,此后再无音信。无奈中,外祖父母收养了他们兄妹二人改姓武奥尔诺斯。她在外公家不断受到毒打虐待,并被外公强奸。13岁后又被哥哥等人奸污,怀孕后生下一子,不知其父为何人,孩子作为弃婴被别人领养。70年代初期哥哥死于癌症,外婆死于肝病,外公在贫困中自杀身亡。这时,她衣食无着,开始流浪。    武奥尔诺斯没有文化,没有财产,也没有可依赖的亲友。她流落到佛罗里达州后,曾当过女仆、女工和招待员,这期间曾多次偷盗,1981年曾因抢劫一家商店被判刑3年。1986年在德托纳比奇市一家下流酒吧与泰里亚·穆尔相遇,从此,两人长期“互助”同居。(中)

2. 埃及颁布《职业协会法》

【本报开罗3月11日电】(记者于大波)埃及有为数不少的职业协会。这些协会都是群众自发组织的团体,其宗旨是联络感情、交流信息、提高会员福利。过去,职业协会“安分守己”,很少干预政治,所以政府对它们的态度是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但近年来,由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发展和渗透,职业协会逐渐被宗教极端分子控制,其政治色彩越来越浓厚。不少协会公开主张在埃及执行“萨里拉法”(即伊斯兰法),推翻政府,建立由宗教控制政体的国家。    目前,埃及的21个职业协会中,除了记者协会外,其余的均被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把持。为了防止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利用职业协会进行反政府活动,埃及议会新近颁布了《职业协会法》,该法为职业协会选举领导人制定了一系列条令。它规定,任何人要想成为协会领导人,必须要在选举时获得33%以上的合法选民的选票。以不正当手段篡夺领导权者,要受法律制裁。协会法还规定,参加选举是每个会员“不容推卸的职业权利和义务”,没有正当理由不能拒绝投票。无故不参加选举的会员要受到重罚。    根据协会法,如果协会在3个月内经过了四轮选举后,仍没有人获得足够法定人数的选票,那么政府将指派法官代管协会,代理期为6个月。法官有权决定何时再进行选举。长期选不出领导人的协会,也将由政府指派的法官长期管理,直到新领导人产生为止。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已正式签署了协会法。自该法生效以来,不少职业协会恢复了其正常的职能。

3. 希拉里谈保健立法

【美联社华盛顿3月9日电】总统夫人希拉里·克林顿说,她帮助起草的保健立法将保证全体美国人都能得到好处。该立法的重点是实行预防性保健。    克林顿夫人排除对保险金的收益征税的可能性。她说,用这种办法筹措保健改革的经费是“不公平的”,并说白宫不打算对中产阶级增税以支付这种新体制的费用。    她附和她丈夫的主张。她说,所谓“罪恶税”(如烟酒税)是为这种改革提供经费的可靠来源,“因为它们与健康有关。”    总统答应将在5月份向国会提出保健一揽子计划,但是还没有确定实行这种制度的日期。    希拉里说,取代对中产阶级征税的办法是采取某种“限制开支”措施,如规定医生、医院和其他保健机构收费的最高限额。此举将使国家在推行这种新制度时容易些。    同她的丈夫一样,克林顿夫人说,对香烟征税    ──这对低层的人和中产阶级打击最大──是有道理的,因为吸烟对身体有害,从而大大增加了保健费开支。    与此同时,《纽约时报》今天刊登的一则消息说,白宫的保健政策专家还考虑把限制医疗事故诉讼作为保健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这家报纸说,考虑到保险金的支付已经对患者进行了赔偿,因此,应该限制对患者的“疼痛和受罪”造成的损失的赔偿。    克林顿夫人还许诺现在已享受充分保健条件的人在旨在为人人提供保险的改革中不会受到损失。现在约有3600万人──即占全国人口的15%——没有享受保健条件。

4. 经济不景气 领券吃救济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三月四日文章】一个名叫杰克·克里维罗的美国人现年三十七岁,身体健壮又未婚,他多年来过着中产阶级的生活。但由于美国经济不景气,他现在半天工作,挣的钱还不够支付房租和饭费,因而不得不到政府的福利办公室去申请领取食品券。目前,每十个美国人当中就有一人申请领取食品券。    联邦政府说,一九九二年,收到食品券的美国人有二千六百六十万,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点四。这个数字比三年前高出百分之三十六,是自从一九六四年开始实行食品券计划以来,领券人数所占比例最大的一年。    多切斯特福利办公室主任亚历山大说:「申请领取食品券的人大大增加了。每天都有来自各方面的人提出申请。」    申请领食品券的条件是根据收入、资产和家庭人口的多少制定的。穷人必须具备政府规定的条件,才有资格领取食品券。剑桥的一位食品券监督员说,电脑每天大约「批准」二十五名申请者,遭到拒绝的一个月不超过五人。

5. 圣彼得堡人上了一当

【美联社圣彼得堡3月2日电】题:圣彼得堡人尝到了资本主义的苦涩滋味(记者马特·比文斯)    圣彼得堡仅有500万人,然而估计有45万人在一场投资骗局中上当,从而第一次领略了资本主义“涮人”的无情。现在,上当受骗者希望追回他们的钱财。他们上街示威,越来越带有反政府的苗头。政府答应给予一些补偿,但担心这起诈骗案可能使俄罗斯的私有化运动受挫。    警方已指控3家公司参与了这起诈骗案,至少还有9家公司被调查,已有两名嫌疑犯被逮捕。这些公司利用俄罗斯私有化计划造成的混乱局面和公众缺乏商业经验,欺骗说向它们投资可以在90天内得到250%的红利。他们说将用得到的资金和私有化证券到股票和货币交易市场上去做投机生意。    人们蜂拥而至,把自己的钱和私有化证券交给这些公司,换来投资证书。起初,一些投资者的确得到了很大的回报,他们把这些钱又投资出去,结果鸡飞蛋打。这些公司虽然都登记注册了,但显然都没有经营私有化证券的许可证。    圣彼得堡将为积蓄被骗得精光的老年受害者提供一些钱。俄罗斯副总理菲奥多罗夫说:“在市场经济中,人们上当受骗的事会很多,政府不可能保证每一个关口都不出漏洞。所以干什么事,你必须三思而后行。”

6. 美医疗保健费用在何处?

【美联社芝加哥2月23日电】美国医学会昨天发表的一项报告说,不良习惯和暴力事件每年使美国花费的直接医疗费用高达429亿美元。这份长22页、题为《引起医疗保健费用问题的因素》的报告指出,如果把生产率下降造成的损失算进去,那么,损失总额将增加到1890亿美元。    暴力事件、毒品、酒和烟草对保健制度危害极大。与吸烟和酗酒有关的医疗费用最多,每年高达220亿美元,其中3/4用于65岁以下的人。    报告说,每年有50万人因吸烟而过早死亡。因吸烟而罹患癌症者占所有癌症患者的32%。另外,患致命的心脏病的占21%,患慢性肺病的占88%。    与酗酒有关的医疗费每年约135亿美元。在综合性医院里,通常有25%至40%的床位供因酒精中毒引起并发症的患者使用。    今后一年全国的医疗保健费总计将达9000亿美元,而1988年只有5460亿美元。

7. 日花粉热病患者状告政府

【法新社东京3月3日电】一群花粉热病患者3日控告日本政府种植太多雪松树,并把他们的过敏性疾病归咎于政府这一做法。    这种前所未有的诉讼,由11位雪松花粉热受害者向东京以西静冈一个县级法院提出,要求赔偿总共6千万日元(50万美元)的损失。    花粉热病的特征是引起患者出现严重过敏性鼻粘膜炎和鼻部发炎,已成为春天一种常见疾病和社会问题,报章和电视台每日都发布雪松花粉测量水平的预测。

第 4 版

1. 图片新闻

“发生什么事了……政变,还是内战?”“不,最高苏维埃在讨论经济改革。”原载美国《国际先驱坛报》

2. 前苏领导人会见莫斯科群众纪实

【本报莫斯科3月6日电】俄罗斯反对派周报《一天》编辑部今天组织前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8·19事件组织者)成员与莫斯科各界群众见面,会见持续了3个多小时,在莫斯科市中心形成一股小小的反政府浪潮。    会见在克里姆林宫附近的“突击手”电影院举行。两天前《苏俄报》、国际文传电讯社等刊登了广告,电影院公开售票,100卢布一张票,2000张票销售一空。会场内挤得水泄不通。大会主席台上悬挂着前苏联国旗和旧俄的黑、黄、白三色国旗。一位在教育部工作的干部向记者介绍说,挂苏联国旗表示人民对前苏联的怀念和要求恢复联盟的愿望,挂旧俄国旗则表示人们不承认俄现政权,表明要团结联合所有的爱国力量和运动建立真正的俄罗斯。    当卢基扬诺夫、亚纳耶夫、克留奇科夫、舍宁、亚佐夫、帕夫洛夫、巴克拉诺夫等前苏领导人,以及不久前当选为俄共中央执委会主席的久加诺夫、人民代表巴布林、著名航天员谢瓦斯季亚诺夫等人走上主席台时,全场起立,掌声雷动。    会见由《一天》周报总编辑普列汉诺夫及邦达连科主持。普列汉诺夫在介绍组织这次活动的目的时说,一年半前,为了捍卫苏联,捍卫军队,捍卫国家财富,组成了紧急状态委员会。今天俄罗斯的局势又像一年半前那样严峻,叶利钦又在威胁人民,要破坏人代会。组织这次爱国活动是要人民组织起来为自由而斗争。希望大家不要像1991年8月那样颤抖,而要组织起来进行斗争。接着卢基扬诺夫等在主席台上就座的16人先后发言。其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赞扬“8·19事件”卢基扬诺夫说,组织紧急状态委员会是为拯救宪法制度,拯救祖国,维持联盟统一作出的最后努力。克留奇科夫指出,俄罗斯现领导对“8·19”事件作的评价是荒谬的。紧急状态委员会为挽救祖国作出了自我牺牲。他说,苏联的瓦解是从1985年开始的。戈尔巴乔夫不仅出卖了祖国,出卖了人民,而且出卖了朋友。其他前苏领导人的发言也都回顾了“8·19”事件的发生,并认为当时他们没有坚持到最后是犯了错误。抨击叶利钦,谴责现政府发言者一致谴责叶利钦是国家和人民的叛徒。指责其一年半来在民主的幌子下实行独裁,出卖国家利益,所搞的经济改革使国家经济全面崩溃,人民生活日益贫困,破坏了俄罗斯的经济、精神、文化乃至一切。前苏联总理帕夫洛夫称盖达尔政府实行的私有化是出卖国家财产,“私有化证券”是“欺骗行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夺取政权。会议主席在巴克拉诺夫(前负责军工的苏共中央书记)发言时说,在巴克拉诺夫式的人物当领导人时,苏联宇宙飞船不断上天,在布尔布利斯(曾任叶利钦的国务秘书)式的人物掌握大权时,俄罗斯的电车都停止了行驶。怀念苏联发言者把前苏联各共和国目前出现一系列问题的根源都归结于苏联解体。前苏联人民代表阿尔克斯尼斯上校说,他到过许多新独立的前苏共和国:塔吉克人濒临死亡时喊的是“苏联万岁”;摩尔多瓦人说,现在知道受骗了,莫斯科是希望,是决定前苏联人民命运的关键力量;阿塞拜疆妇女边哭边诉,要求恢复苏联……大会主席也激动地宣称,悬挂在主席台上的苏联国旗终将会重新飘扬在前苏领土上。呼吁联合起来推翻叶利钦政权俄罗斯目前政治形势十分严峻,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3月10日即将举行的第8次人代会将有一番激烈较量,叶利钦有可能采取“极端措施”解散人代会,俄罗斯的命运又处于“8·19”事件前的那种局势中,这是会议的一致看法。巴布林指出,俄罗斯面临关键时刻,以后几个星期将决定俄的命运。他号召爱国者密切注视局势发展,不要失去与爱国组织的联系,随时准备采取行动。久加诺夫等人号召用宪法手段推翻现政府,如果这种方式不能解决问题,就要利用另一种方式,要争取军队和民警的支持。

3. 当前世界热点(六)

拉丁美洲哥伦比亚去年11月实行的紧急状态,并没有在遏制政府和毒袅之间以及毒袅相互间的毒品战趋向高潮方面起很大作用。这里尚无变化的迹象。古巴卡斯特罗正在迅速失去朋友和支持者,失去对其政权的控制。古巴看来不再向非洲输出革命,而是在拉丁美洲等待时机。危地马拉内战在继续,没有解决的希望。海地此间的选举可能将由美国部队监督。1991年的政变使一个军人集团上台。这个军人集团保证今年结束其统治。已有近5000人因政治动机而被杀害。秘鲁尽管“光辉道路”的领导人被捕,该组织仍在积极活动;毒品战扩散到玻利维亚。萨尔瓦多由于军队被遣散,这里将出现问题。但是,重新发生战斗的前景,只有局势紧张时才会发生。苏里南这个国家看来今年肯定会发生一起军事政变,因为布特尔塞将军已经辞去总参谋长职务。委内瑞拉虽然去年发生的两次政变都归于失败,但是使用军事手段推翻政权的理由依然存在。在同哥伦比亚和政局捉摸不定的巴西之间的边界地区,毒品战争仍在继续。(六)

4. 美国觊觎索马里石油

【美国《洛杉矶时报》文章】题:索马里的石油(作者马克·法恩曼)    索马里内战犹酣,联合国兵坐阵调停。此时,美国四家大石油公司却在静静地坐等观望,期望索马里数千万亩土地下埋藏的石油给他们带来滚滚财源。    早在1986年,大陆石油公司、阿莫科石油公司、谢夫隆石油公司、飞利浦石油公司以及壳牌石油公司就开始觊觎这片土地。1991年1月索马里陷入内乱、亲美的总统西亚德·巴雷被推翻之前,这个国家近2/3的土地已被美国几家大石油公司瓜分了。大陆、阿莫科、谢夫隆及飞利浦公司从巴雷政府手中赢得了勘探和开发这些最有发展前途的地区的特许权。    政府和国务院在正式场合都坚持说,美国出兵索马里是执行人道主义的使命。然而,一些援外专家、老资格的东非问题分析家和几位索马里的著名人士说,实际上美国的眼睛一直盯着索马里的石油。布什这位前得克萨斯州石油大王决定在索马里采取行动,至少部分原因是为了美国石油公司的利益。一些文件亦透露,这几家美国公司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一旦索马里局势平定下来,它们将立即开赴那里,去采掘那极富诱惑力的石油资源。    还在西亚德·巴雷垮台之前,大陆石油公司早已在索马里中北部马不停蹄地进行勘探工作,勘探结果十分令人鼓舞,据该公司一位人士说,发现了“非常优质的原油”。在过去两年索马里内战期间,大型多国公司中,唯大陆公司一直在摩加迪沙保持常驻机构。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摩加迪沙登陆前的几天,该公司摩加迪沙分公司的院子成了事实上的美国大使馆,布什的特使在此坐阵指挥。    一位美国的和一位埃及的地质学家曾在1991年9月提交了一项研究报告。他们指出,对在索马里钻探的9口勘探井的分析表明,这个地区位于“油窗”之内,因此很有希望开采出石油和天然气。    世界银行曾对索马里北海岸外的亚丁湾石油开发前景进行了为期3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那里有石油,而且潜力很大,具有商业开采价值。世界银行是根据得克萨斯州的亨特公司在亚丁湾成功的勘探结果进行研究的。据地质学家透露,也门的石油储藏量约10亿桶,而这一储油区仅是一条呈弧形延伸进入并横贯索马里北部地区的地下大裂谷的一部分。    自从美国插手索马里问题以来,不论是布什政府,还是这几家石油公司,在公开场合都只字不提在索马里开采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潜力。甚至在私下,石油公司的专家也尽量缩小政府在索马里的行动与石油公司存在联系的可能性。

5. 以沉默为环保事业呐喊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月26日文章】题:约翰·弗朗西斯为环境保护事业奋斗,17年保持沉默    一天,他在加利福尼亚发誓保持沉默,以停止“头脑中的叽叽喳喳”,因为他想知道真正的沉默。当他看见两艘油轮相撞,将84万加仑石油洒在旧金山附近时,他说“不再”驾驶汽车或开动任何内燃机。    他就是约翰·弗朗西斯。在一个充满了高速运转的机器声的嘈杂的世界上,他为什么作出这么大的自我克制呢?    今天,他悄悄地谈到他作为一个徒步周游世界者的生活。他在世界各地远游,以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他还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委任的6位友好使者之一,并很快将乘船前往加勒比地区,为学龄儿童发起一项环境保护计划。当他发誓保持沉默时,他已经在加利福尼亚北部徒步旅行。他出示卡片,以解释他沉默的使命。他还一边旅行一边弹奏班卓琴,一边写他的叫做《徒步周游世界者》的新闻信札和画水彩画。    他在蒙大拿大学停留了较长的时间,在那里获得了环境研究方面的硕士学位(也是一位不讲话的助教),他还在麦迪逊的威斯康星大学获得了土地资源方面的博士学位。    他在获得这些学位时并没有讲话。他打手势,使用幻灯片、笔记、录音谈话等,有时借助于手语。这两所大学的管理人员发现,他的出现促使学生进行更多的讨论。    他一个月一个月地不讲话,每年在他的生日,他问自己是否继续保持沉默。肯定的回答保持了17年。    他今天说:“我保持沉默的效果之一就是结束一般需要考虑的那种谈话,即考虑‘我是否说对’,‘我应该说这还是说那’。我不需要决定我要说什么。在沉默17年之后,我已经学会了如何去听其他人的意见。’”    他现在已恢复了讲话,他接受了一个为华盛顿的美国海岸警卫队进行环境分析的职务。他还从事另外两个项目的研究:找出一种测量对自然资源损害的方法,以及对深水港的危险进行分析。他说:“各地的人都很好。我能够养活我自己也能为加勒比之行筹集到资金。我的目标是传播友好的愿望并促进企业界和基层社区组织之间在环境保护项目方面的伙伴关系。”

6. 为地球敲警钟

【路透社纽约2月24日电】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时,历史学家和社会分析家警告人们:最坏的还在后头,但没有人像耶鲁大学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的警钟敲得那么响。    在他的《为21世纪作准备》一书中,肯尼迪把21世纪描绘成富国和穷国的差距更加悬殊的、无法养育几十亿人口的拥挤世界。肯尼迪1987年的《大国的沉浮》一书在国际上曾引起争论。他在书中认为,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日子屈指可数。他的这本书现在再次引起更大规模的争论。    《纽约时报》一位评论家说,这本书使他非常沮丧,“看到最后,几乎没力气合上书”。肯尼迪说,他写这本书的目的在于警告读者,如果人类本世纪不共同努力,下个世纪将发生什么。他对记者说:“在刚开始写这本书时,我只是好奇地想知道目前的趋势将导致什么情况。后来我越来越担心全球经济,因为富国日益自动化,生产更廉价的货物,使廉价劳动力工作的余地越来越少。然后我开始担心人口压力,担心世界是否能养活110亿人。这么多人口会不会耗尽全球的资源。”

第 5 版

1. 两岸体育交流有利提高体育水平

【台湾《中国时报》3月9日报道】结束在台访问,大陆辽宁、河北两支男女篮球队昨日搭机离台,临行前除表示对台湾留下深刻印象外,也认为两岸体育界应加强交流,以有助两岸体育水准的提升。    大陆辽宁男子、河北女子两支篮球队是于昨日上午搭机,经香港返回大陆。总领队杨伯镛及队员均指出,虽然行程紧凑,无法在台湾多停留些时日,可是台湾民众的热情让他们难忘。    他们说,两岸体育团队这次在自己的领土上进行交流,意义重大,将来可望有更多球队跨海交流,两岸应该抛开种种政治的限制,使得体育交流能迈开大步,这对提升中国人的体育水准有很大的助益。    中华奥会主席张丰绪及中华篮球协会理事长王人达,昨天一大早到机场跟大陆队话别。

2. 争办奥运专题报道:曼彻斯特欲夺“金牌”不甘示弱

【本报伦敦3月10日电】(记者杨雁平)英国曼彻斯特市是连续第二次申办奥运会。国际奥委会1990年9月在东京投票决定1996年奥运会主办国时,曼城在第二轮投票中即被淘汰。这次曼城卷土重来,争办2000年奥运会,准备较充分,声势颇大,给人以“今非昔比”的感觉,大有同一直被公认最有希望的北京和悉尼在最后冲刺中一试高低之势。    曼彻斯特申办奥运已进入紧锣密鼓阶段。从文件阐述的申办条件和各项具体安排以及围绕申办采取的措施来看,曼城申办似乎在贯彻一种扬长避短、出奇制胜的方针。以期在这场赛跑中后来居上,一举成功。    申办文件长达500页,编制耗时1年多,耗资100多万英镑。人们普遍认为其质量不错,而且切实可行,不乏吸引人之处。    在比赛场地的安排方面,吸收了巴塞罗那等奥运会的经验,极力突出“紧凑性”,这可说是曼城申办条件中的“俏货”。奥运会25个比赛场馆,15个安排在市中心地区,其中10个在奥运村的“步行距离”之内。21个在20分钟的车程之内。都市式的奥运村将建在市中心地区,与主体育场相邻。政府已拨款7500万英镑,用于建造一个拥有16400个座位的体育馆和一个室内自行车赛车场,并清理出建造可容纳8万观众的主体育场的场地。    曼城2000年奥运会安排在7月22日至8月6日举行。曼彻斯特地区7、8月为旱季,月平均降雨量低于亚特兰大、巴黎和蒙特利尔等城市。这是一个优势。    文件提出要办一个“收费合理”的奥运会,旅馆保证维持正常价格,但不为所有代表团提供国际旅行费用。    曼城奥运会计划全部收入为14.51亿美元,主要来源是出售电视转播权、赞助和广告。支出为13.59亿美元,盈余9200万美元。基本建设项目最终将耗资逾20亿美元,其中2.49亿美元将从收入中支出,其余由政府和私营部门合作解决。    总之,曼城奥运会计划受到此间舆论普遍好评。曼城奥申委官员声称,他们递交的文件已给国际奥委会留下极深印象。    在对外宣传上,大力突出曼彻斯特光荣的过去和英国的奥林匹克传统,借以唤起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历史感。曼彻斯特是产业革命的摇篮,用曼彻斯特市政厅领导人斯特林格的话说,是一个有着意义深远的过去,又属于未来的城市。    曼城上次申办失利的两个最主要教训是:缺乏政府的有力支持和缺少足够的体育设施。但是,同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截然不同的是,现任首相梅杰酷爱体育,他领导下的政府给予曼城申办的支持和承诺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从已提供的政府资金来说,这是英国历届政府对本国体育所投入的最大的数目。梅杰已保证,曼城2000年奥运基本建设所需资金不管将来缺多少,政府将补足所有差额。    根据选择奥运会主办城市的方式和特点,游说国际奥委会委员是曼城申办的主要战略。曼城已有过一次申办经验,斯科特本人搞申办已有5年,同国际奥委会委员们互相熟悉,他也熟悉游说程序。在过去的6个月里,斯科特周游列国,拜访了几乎所有国际奥委会委员,只有2个未见。他前不久刚从南美回来,意图可能在于一旦巴西申办夭折以争取拉美的选票。曼城奥申委的一位官员对笔者说,他们准备在五六月份接待二三十名或三四十名委员。他不肯透露今后6个月内还将采取哪些“战略措施”,但他说将“继续疏通”。    尽管一般认为曼城已甩开其他对手,紧随北京和悉尼之后,但普遍的看法仍是,曼城在总体实力上仍有不小差距。此间舆论指出,曼城奥申委希望利用梅杰首相这张王牌来施加影响,以补己之短。    事实上,梅杰早已亲自出马。他对曼城申办奥运表现出极大热情,既有口头支持,又有实际行动。他在英国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拨出巨款建体育场馆,他还在唐宁街和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两次会见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梅杰还将于4月5日前往瑞士洛桑,再次拜会萨马兰奇,以推动曼城申办工作。梅杰还表示要会见尽可能多的国际奥委会委员,预计在5月15日英国足总杯决赛时会见十几名委员。他还打算在国际奥委会9月23日在蒙特卡洛投票决定主办国时亲自出马活动。    此外,英国也在搞好同国际奥委会的关系。这是因为英国新闻界和体育界一向对国际奥委会颇有微词,双方时有龃龉。而两名英国记者去年发表的题为《五环旗下的贵族们》一书,以不实之词攻击国际奥委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斯科特最近说,这场风波造成的创伤“正在开始愈合”。    曼彻斯特这座工业城市同悉尼等城市比起来有一个很大缺陷,即如斯科特承认的“缺少魅力”。据信国际奥委会中许多人将曼彻斯特的这一点看作重大缺陷。    在悉尼和柏林,都存在有组织的反对者。英国虽然没有这个问题,但舆论界甚至运动员都普遍认为曼城希望不大,因此不很热心。    用斯科特的话来说,曼城从一年半前的“十足的无望者”到现在已有同北京和悉尼一争高下的实力。不过他承认,这种印象可能靠不住,因为有时“很难区分礼貌和真正的承诺”。    曼城这次申办的实力同上次不可同日而语,但公众认为北京和悉尼仍强于曼彻斯特。现距投票日期还有6个多月,各城市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曼彻斯特申办也将有更多战略出台。

3. 米兰宣布撤回举办奥运申请

【路透社米兰3月10日电】米兰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组织者今天说,由于受到震撼意大利的一场政治腐败风暴的冲击,米兰市已经撤回要求举办2000年奥运会的申请。    米兰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了这项决定。一位申办官员曾说,在目前政治混乱的环境中不可能再继续进行申办活动,因此作出这项决定是预料中的事情。    有关政治党派从商业合同中收取贿赂和资助的丑闻导致意大利全国许多政要被捕,但作为意大利工业首都的米兰受到的冲击最大,该市有100多名商人和政治家在过去一年内被捕。米兰市长宝座已空缺三周之久,原定9日选举新市长的计划也搁浅,米兰在6月前将不会举行市政府选举,而在9月份,国际奥委会就将确定举办2000年奥运会的城市。    米兰奥申委官员说,米兰缺乏赢得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的三个关键条件:国家的支持、米兰市政府的支持与体育当局的支持。奥申委委员塔齐尼评论说:“申办奥运会需要有一个有信誉的政治阶层。”

4. 亚特兰大愿帮南非申办二○○四年奥运会

【路透社约翰内斯堡三月九日电】美国主办一九九六年奥运会的亚特兰大市市长安德鲁·扬九日保证,将帮助南非申办二00四年奥运会。他对南非奥委会官员说:「争取主办二00四年奥运会有着极为乐观的前景。。这就是说,你们所有的政治问题将得到解决,你们的经济到一九九八年提出申请时将保持平稳发展。」    这位黑人市长说,他认为国际奥委会选择亚特兰大作为一九九六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的原因之一是,他的城市居民具有民族和种族的多样性。他说:「在争取民主的斗争中我们使用过许多方法,而你们正在斗争之中。我认为,奥林匹克极大地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认识到多样性是一种力量之源,前进的唯一道路是和平的道路。」

5. 亚洲和大洋洲足联将合并

【合众国际社悉尼三月八日电】亚洲和大洋洲足球联合会的高级官员本周在悉尼开会,可能为这两个组织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实现合并铺平道路。    国际足联原来预定一九九四年六月在瑞士的代表大会上讨论两个足联合并的问题。    亚洲足联秘书长维拉潘八日说:「我们将同大洋洲官员于本周晚些时候讨论完成合并的方案,这一方案可能在今年六月苏黎世举行的国际足联特别会议上得到接受。」    维拉潘说:「我们希望大洋洲不仅在世界杯赛,而且在国际足联举办的所有比赛中并入亚洲。为此,我们希望在这些比赛中增加名额,我们已经要求国际足联尽快考虑这一问题。」

第 6 版

1. 扩大高校自主权

【德国《世界报》2月20日报道】题:欧洲的高等学校有扩大自主权的趋势    当涉及为德国改革高校事业寻找可能的榜样时,人们不禁会把目光转向美国。贝特尔斯曼基金会同荷兰特文特大学高校政策研究中心一起搞了一个研究项目,通过对11个国家的有系统的比较从中可以看出其它国家同德国教育体制的重大差别:在其他国家不是由一个远离教育的管理部门把大学生分配给高等学校的,而是学校按自己的标准挑选。学生进校后有两种促进学生学好功课的机制:承担部分学费和作出有关考试和最后进行毕业考试的时间规定。    虽然把市场经济原则运用到高等学校是有一定条件的,但是这种想法在国际上很受重视。从特文特大学的研究结果看,高校政策正在朝提倡大学之间竞争和为它们提供从事企业活动的更大可能性的方向发展。    这份研究报告认为国家领导高校有两种主要传统:欧洲喜欢“国家控制的模式”,即由教育部规定入学条件、课程设置、科学人员的任用、任命和报酬;另一种是按美国榜样形成的“国家监督的模式”,即只给高等学校规定总的框架,一切决定都可以自主作出。但是,研究报告指出,在欧洲的若干国家中,首先是荷兰和英国,其次是丹麦和瑞典,有迹象表明,正朝自我管理的方向发展。加强高校管理层就是一个迹象,加强的办法是仿照经济企业的董事会改变学校领导机构,从这里可以看出,外面的部门如地区性工商部门影响越来越大。在联邦和州一级放宽国家管制的做法似乎在高校导致内部管理的加强。

2. 南非教师要求增加工资

【法新社约翰内斯堡3月3日电】题:南非黑人学校系统陷入混乱    南非黑人学生为抗议收取考试费而举行的一星期“怠课”行动刚刚结束,南非教师民主联盟便号召教师举行全国范围的罢教,抗议教师工资待遇太低和学校的教学条件恶化。对于黑人学生来说,今年又是一个灾难性的年头。    南非教师民主联盟秘书长兰德尔·范登希弗说,75%的黑人教师的工资收入低于生活必需的水平,该联盟要求为全体教师增加25%的工资,但当局只同意增加5%。范登希弗说,如果黑人教育和培训局不答应他们提出的要求,他们决心开展无限期罢教,并且尽力争取该局下属的6万教师的支持。    一批教员2日在黑人教育和培训局大楼前静坐示威时被驱散,并有24人以扰乱罪被捕。教师民主联盟取消了原定今天同当局举行的会谈,从而使为防止教师罢教所作的努力遭到严重打击。教师民主联盟对索韦托有30名教员被校方解雇感到愤怒。    据南非种族关系研究所公布的统计数字,1991一1992年度黑人学生的人均教育开支为402美元,白人学生为1378美元。因此,去年毕业离校的黑人小学生中只有43.8%的人通过了毕业考试,通过毕业考试的白人学生则占96%。

3. 日本国立大学陷入困境

【日本《正论》月刊2月号文章】题:日本大学的贫穷故事(作者东京大学校长有马朗人)    日本的大学尤其是国立大学已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去过国立大学科研楼的人都会对那里恶劣的科研环境惊讶不已,阴暗的走廊里堆满陈旧的实验设备、房间的角落未经整理的资料堆积如山……。这是因为大学的经费最近10年来大幅度削减。    1980年教育设施经费最高曾达到1500亿日元,1985年和1986年则降至一半,为700亿日元。由于新建的大学和研究所不断增加,实际上给现有的大学的设施费不足100亿日元。大学不仅无力添置新设施,而且对原有设施也无力维修。前几天来自京都大学的代表在国立大学协会提出了一个方案。该方案说,要使目前的大学恢复到20年前的状况要花10年时间,每年花费2000亿日元,10年共花2万亿日元。我认为,的确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和这么多的经费,否则国立大学难以复兴。    本来每年至少需要1000亿日元,结果被减少到100亿日元,并且这种情况持续了10年,现在面临怎样的困难局面可想而知。    另外,大学的科研经费也严重短缺。日本的国立大学称科研经费为校费。在自然科学系,一门专业由一名教授、一名副教授和两名助手负责时,大约提供800万日元的校费。文科系一般为其四分之一。因此,不管是哪个大学,只要知道它的专业总数,就可以算出那个大学的校费。从1980年前后国立大学的科研经费从没增加过。    另外,日本文部省的科研补助费也很少。今年文部省的该项经费是650亿日元,明年增至750亿日元。但这笔费用是拨给日本全国的国立、公立和私立大学的,日本全国的大学加在一起大约有550所。分配到每个大学数额可想而知。日本日立公司和东芝公司等大企业一家的年均科研经费就达4000亿日元左右。相比之下大学的科研补助费少得可怜。    日本的大学实力并不低,只是太穷。但他们挺过来了,因为有70年代之前的投资积蓄。从70年代到现在,大学一直在吃老底儿。但如果今后不再投资,继续“坐吃山空”,国立大学面临危机决非耸人听闻。    大学的使命不外乎两个:研究和教育。教书育人是大学崇高的使命。而研究所的主要任务自然应是搞研究。    大学的现状是大学贫穷但人材丰富,研究所设施和研究经费多,但人材的吐故纳新慢。如果研究所招收研究生,注意培养人材,那么研究所就会在经费和人材两方面超过大学。另一方面,如果不对大学加以改善,日本的高等教育就不健全。    研究所的主攻方向是很明确的,比如研究高能物理就是研究高能物理,研究分子的就是研究分子。因此,第一代容易聚集一些顶尖人材,问题是第二代以后研究所的价值就要经受考验。    而大学却是人材辈出,专业和学科总在变化。为适应学术潮流和时代的需要,这种变化是理所当然的。    总之,我认为大学有长处也有短处,研究所也一样,二者应该取长补短,相互合作,这样我国的高等教育才有光明的前景。

4. 美国大学的体制

【德国《世界报》2月13日文章】题:美国的大学管理    在美国,有80%的年轻人在17岁、18岁时获得中学毕业文凭,其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接着上大学,4年之后可以获得学士学位,为在研究生院或职业学校里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在研究生院或职业学校里学习两年之后可以获得硕士学位,再学2至3年即可获得博士学位。在美国不仅学历重要,而且在哪所大学毕业也十分重要。因为大学的弧线从简朴的职业学校一直延伸到世界最好的研究性综合大学。大学的排名是通过定期检查确定的,检查的结果在名次表上反映出来。    美国约3100所学院和综合性大学的半数以上是由私人或宗教组织提供资金,其余大学和学院由地方或联邦州的公共机构提供资金。高等学校还可以通过收取学费、出售“纪念碑”筹资,资助者可以因对讲座、奖励基金或整个大学提供捐助而得到这种纪念碑。大学以买主的身份出现主要表现在聘用教授方面。对教授的聘用始终只确定一段时间,并且根据他们的成就来确定他们的薪水。    美国的综合性大学录取大学生基本上由自己决定。录取大学生时要看申请者的才能,但也要看申请者的经济状况。50%以上的学生是根据他们的中学毕业证书和通过小考选拔出来的。但最好的综合性大学出于竞争原因不能放弃它们的录取标准,它们的录取标准除了中学毕业之外还要考虑到测验结果以及推荐信。最好的综合性大学还通过提供奖学金和助手位置,激烈争夺准备考博士学位的尖子学生。    美国的大学管理机构是高效率的:最高层是监事会,它有权任命校长和副校长(如主管大学的各项计划、学生事务和财政等方面的副校长),主管各个行政管理部门和使分散管理成为可能的系主任共同分担校长和副校长的工作。

5. 美国学校午餐脂肪含量高

【法新社华盛顿2月23日电】美国公众利益科学中心说,美国学校供应学生的午餐脂肪含量过高。    该中心常务主任迈克尔·雅各布森说:“政府补贴的膳食实际上是在鼓励劣质饮食,有可能造成与饮食有关的健康问题。”    该组织根据农业部对60所学校的调查结果敦促农业部制定新的条例,要求降低学校饮食中盐和脂肪的含量。    农业部的调查发现,60所学校中只有2所学校的膳食符合标准,即摄取的热量中30%来自脂肪。60所学校午餐脂肪含量占总摄取热量的平均值为38%。    雅各布森说,他们特别担心这种现象,因为学生很可能会以为学校供应的食物是最理想的搭配。

6. 柬老越希望国际援助振兴教育

【法新社新加坡2月19日电】题:印度支那呼吁国际社会帮助重建教育    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三国教育部高级官员呼吁国际社会支持它们重建教育体制。    柬埔寨教育部第一副部长蒙泽辉对本社记者说:“今后3年,我们需要每年投资大约2000万美元。”他欢迎来自各个方面的援助。    老挝教育和体育部副部长坎丹在此间召开的东盟教育部长会议上说,老挝政府的目标是使完成初级教育的学生从目前占学龄儿童的40%至少增加到80%。老挝有许多小学生辍学,教育水平很低。    越南教育和培训部部长陈洪君说,虽然越南的识字率为89%,比邻国要好一些,但中等和高等教育由于严重缺乏教育设备而急需投资。    他说,世界银行已同意对初级和高等教育投资1亿多美元,亚洲发展银行已表示提供6000万美元用于发展中等教育和教师假期培训计划。但由于美国对越南实行禁运,大多数援助仍然只是口头承诺。

第 7 版

1. 用液体培养法培育水稻植株

【日本《日刊工业新闻》3月4日报道】新日本制铁、麒麟啤酒和协和发酵工业等公司共同出资开办的苗圃技术公司应用液体培养法成功地培养了水稻植株。将来这项技术实用化时,将能够大量培养出优良品种的水稻秧苗。    研究人员从稻种的胚中取出愈伤组织(细胞团),在培养基上培养。培养期间,用搅拌机把细胞团搅成细粒。细胞团变成细粒后,放入容器进行液体培养。经过实验。通气条件以氧气95%、二氧化碳5%为最适宜。与没有把细胞团变成细粒相比,细粒化后培养得到的植株增加一倍。仍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培养中途细胞团发生的变异。

2. 经济学领域的「反古典」革命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2月20日一期文章】题:日本模式是前共产圈改革的范本(作者大藏省官房审议官木神原英资)经济学领域发生“反古典”革命    从60年代到80年代,古典派或新古典派经济学处于鼎盛阶段。里根、撒切尔夫人发动的经济革命就是以“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然而,当初的巨大成功后来逐渐褪色。作为经济自由的代价,带来了资产、收入分配的恶化和社会的分裂;并且,因金融自由化等影响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大大动摇了美国等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基础。因此,在80年代,抢在政治变革之前,在经济学领域发生了可与“凯恩斯革命”相比的大规模“反古典”革命。荟萃在费尔德斯坦领导的全国经济研究局的年轻的后起之秀,如A·布莱因达等,他们超越了新古典派经济学总帅费尔德斯坦,逐步建立起“反古典”或非古典经济学的范畴。据说,他们独创的业绩将来可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他们又带有极强的政治色彩,在克林顿政府的主要智囊中不乏居决策地位者,如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反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A·布莱因达现已被任命为克林顿政府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    他们的“反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观点是:“古典经济学”的“市场万能论”是假设以“竞争有效发挥作用的各项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可得到满足”为前提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主张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对基于比较成本说的自由贸易原理作部分修正。    在里根、布什执政的共和党时代,“反古典”经济学只限于学术领域,而现在,在克林顿新政权下,他们的理论、至少部分理论已过渡到实施。从“古典”到“反古典”的巨大变化,可以说是克林顿政权的最大特色。当前,经济思潮的大趋势是:重新从自由转向平等,从经济增长至上转向经济与环境的均衡发展,从新保守主义的效率第一转向新的多元主义。承认“美国模式”以外的资本主义模式的正统性,奉行多元主义和实用主义,将成为克林顿政府的重要哲学基础。要模仿就要模仿日本模式    A·布莱因达近几年来,对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模式产生浓厚兴趣。他认为日本式资本主义与欧美式资本主义有本质不同,并且·日本模式决不是“异端”,它具有某种经济合理性与普遍意义。    布莱因达的主要观点如下:    在东欧实行经济改革初期,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曾认为原社会主义国家是白纸一张,新的经济制度从零开始。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这些国家是带着现存的经济制度、文化以及对过去的记忆开始了模式的转换。这些国家过份热衷于模仿欧美,却没有看到更适合自己的经济模式已经在日本出现。同欧美模式相比,日本模式不仅更有效,而且还具有社会主义国家更容易过渡的特点。日本模式的特点是:主导经济运行的不是资本家而是工人;收入分配更趋合理;企业不一定追求极限利润;资本、劳动、中间产品市场不仅由价格支配,而且靠更具有长期性、持续性的相互关系来形成;就业更为稳定、劳力流动性低;劳资关系、政府与民间的关系并非敌对。在这些方面,原社会主义国家的初期条件同美国相比更与日本相近。因此,原社会主义国家模仿日本模式要比模仿美国模式更为理想,所付代价也要比向美国模式转换小。

3. 可植入人体的血压传感器

英国《世界新产品》月刊2月号报道,瑞典拉迪医疗器材公司研制成功一种可植入人体的血压传感器,这种外围直径只有0.46毫米的传感器是专门为经皮肤植入冠状血管系统而研制的。

4. 延长鲜花保鲜期的药液

英国《世界新产品》月刊2月号报道,日本明治乳业公司配制出一种可使剪下来的鲜花延长十天保鲜期的药溶液。这种药溶液含有铁和其他成份,可杀死花茎中的细菌,从而防止维管组织阻塞,使水在花茎中畅通。

5. 比利时强生公司进行抗艾滋病的药物试验

路透社3月2日报道,美国强生药品公司比利时分公司对一种定名ALPHA—APA的药物进行试验,这种药物在试管中可以阻止一种艾滋病病毒的繁殖。但是单独使用这种药物,艾滋病病毒可以产生抗药性,该公司将把这种药同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提高其治疗效果。

6. 会授粉能除虫的蜜蜂

【日本《日经产业新闻》3月5日报道】井关农机公司从荷兰的生物技术系统公司购买了两种蜜蜂,一种蜜蜂用于授粉,另一种蜜蜂用于吃温室里的害虫,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温室里放养。这样既可免去人工授粉作业,又可免用一切农药。温室内设置硬纸板制的蜂箱。    这种玻璃温室里使用把天然石加工成纤维状的石绒代替土壤,栽培蔬菜和花卉,由流动的营养液供应养分。这种栽培法既可避免病虫害,又可提高生产效率。    温度和湿度都由计算机进行精密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也是从荷兰公司引进的。

7. 大屋顶「上推施工法」

【日本《日经产业新闻》2月3日报道】题:大屋顶的上推施工法    鹿岛建设公司在世界上首创了能够把重达6000吨的大屋顶用起重器边上推边建设的“上推施工法”。    应用这个方法,可在地面把屋顶组装好,因而提高作业安全性,而且可比过去的在脚手架上组装的施工法缩短工期五分之一。另一特点是不使用大型吊车。    鹿岛公司在羽田空港建设大型机库(可容3架宽体客机)的工程中应用了这个新方法。在地面上组装好宽100米、长200米、高11米的屋顶,由设置在八个位置的液压起重机(各台起重机的提升力为1200吨)把这个重达6000吨的屋顶升举到42米的高度。这个作业由计算机进行一元化管理。

8. 德法两国企业文化的差异

【德国《时代》周报2月5日文章】(作者路德维希·西格勒)    自从1963年1月缔结德法条约以来,莱茵河两岸的政治家们也许相互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可是经理们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相互陌生的,巴黎商学院的教授安德烈·洛朗认为,“达到在文化上互相理解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造成这种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久远的和难以消除的:“莱茵河此岸保护主义成了经济的特点,莱茵河彼岸则存在着法国式的理性主义”,培朗根—纽伦堡大学的企业经济学教授京特·阿蒙这样概括。    托管局驻巴黎代表、赫希斯特子公司监事会主席鲁塞尔·于克拉夫说:“德国人是在会议上共同作决定,而我们法国人喜欢金字塔方式,董事长是金字塔的顶点。”德国联邦电信局驻巴黎代表乌多·许克说:“在德国,董事长有时也服从多数。如果在法国,人们会说他这是软弱。人们期望他像一个老板。”    因此,一个德国领导人以德国方式主持有法国职工参加的会议时,常常会引起惊讶。因为在法国与德国不一样,大多情况下不在会上作决定。总经理只想在会上了解情况。“决定在会后由他一个人作出”,托管局的亨利·莫诺介绍说。    同事间的交往也有家长制的特点。许克说:“德国职工有了什么主意就跟同事讨论,而法国人会直接去找领导人。在法国,信息就是实力,人们愿意自己保留这种实力。”    企业顾问布罗伊尔说:“我第一次在法国受雇时,起初不了解我的同事为什么非要开着门工作不可,尤其是门口还有一架复印机。后来我才明白,走廊是个战略要地:谁上头儿那里去了?在印坏的复印纸上有些什么?抓信息在法国是一种全国性的运动。”    不同的升迁道路也会引起磨擦。多年呆在同一家公司,而且大部分时间呆在同一个部门在德国这意味着很受重视。可是在法国会马上使人怀疑。在法国,重视的是名牌学校,迅速晋升和良好的政治关系。    据海德里克与斯特拉格尔斯国际咨询公司调查,德国200家最大企业的领导人中有30%来自本公司,而在法国这个比率仅为6%。德国经理中曾任国家公职的只占8%;而在法国达45%,其中大多数上过名牌学校。    在求职方面也有区别。德国求职者会寄出一厚包不下于10份的证书。而法国人只会寄出手写的表格式简历。重要的是面试。    要把这两种世界合到一起是困难的。一个法国经理对所搞的项目有80%正常运转就很满意了,他觉得临时发挥是一种挑战。而德国经理呢,他常常只看到其余的20%。    工作作风也常常不同。德法两家航空航天公司合资的欧洲导弹公司董事长达尼埃尔·比克莱感兴趣地说:“法国人喜欢把许多事情放在一起做——有时会断了思路。而德国人工作起来要老实得多——常常过于死板”

第 8 版

1. 美国《新闻周刊》文章:中国经济充满生机

【美国《新闻周刊》2月15日一期文章】题:北京欣欣向荣(作者弗兰克·吉布尼)原文提要:中国在十多年快速增长后已成为在经济上有重大影响的国家,有可能取代日本成为在贸易上引起西方担忧的主要亚洲国家。    中国的经济是今天世界上最生机勃勃的经济,从最富的广东省向周围各地扩展,向西已扩展到新疆,外国投资者已去那里寻找石油和其他自然资源;从江苏扩展到武汉和重庆,港台企业家已投资数十亿美元在那里建厂。东北地区的经济也得到蓬勃发展。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拉里·萨默斯最近认为,到2020年,中国可能超过日本和美国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大国。    这种预言是牵强附会吗?美国政府可不这么想。克林顿已任命几位中国通在国务院和财政部担任负责亚洲问题的高级官员。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奥尔特曼说,在下个世纪初,中国可能取代日本而成为对美国重要的一个经济伙伴。日本作为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对手的警告,上周对中国的钢征收了惩罚性进口税。    中国正在尝改革的甜头,欢迎外国投资,经济特区日益繁荣。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开业创造了许多机会。中国商人和他们在台港的伙伴正在形成一个非官方的但是令人害怕的“大中华”贸易集团。    显然,中国仍是一个以农民为主的国家,它向工业自由市场的过渡难以预料。    国营企业大部分仍是落后的庞大企业。增长主要是在新建的合资企业、集体企业和私人企业。这些企业占中国工业生产的50%以上。    主要由于工资低,整个这一地区的利润都在上涨,因此中国有极大的竞争优势。最近几年为西方生产各种运动鞋的大部分生意已转到中国,使韩国制鞋业受到沉重打击。但是这也反映出韩国正转向高技术、高工资经济,把中国抛在后面。    中国在经济阶梯上正走向更高一级。去年秋天,北京已同意为更多美国商品敞开市场大门。中国入关后可能大大促进其低工资的出口经济。但是,中国的商业实力已经开始使竞争对手感到忧心忡忡。去年中国由于出口玩具、纺织品和家用电器而使贸易顺差大增。它对美贸易顺差已创下180亿美元的纪录。中国的一位官员说:“贸易顺差问题可能成为今年的头号问题,在日本之后,我们可能成为第一个报复对象。”    与此同时,美国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同美国的利害关系越来越重大。1992年,美国公司同中国签订了价值300亿美元以上的合同。麦道公司已在上海制造了35架麦道80飞机,已签合同要再造40架。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也匆忙到上海建立桥头堡。外国公司在中国各地建立了生产复印机、计算机和机械的工厂。    更令人吃惊的是,中国的企业家开始在国外寻找机会。首都钢铁公司去年购买了美国钢厂,并宣布打算同日本的日本电气公司合作建厂生产半导体芯片。首钢公司去年12月还在投标中击败一家日本—墨西哥—智利财团,购买了秘鲁的钢铁厂。    尽快发财致富的思想正在传播开来,而且不只党内有这种思想。在上海,每五家居民就有一家在股票市场炒股票。对于有钱人来说,中国已成为奢侈品畅销的国家。    中央政府的一位经济官员说:“贫富差距日益加大,不久可能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    甚至在党把经济增长作为国家的主要目标的时候,它也担心走得太快太远。通货膨胀最近已回到两位数,党报已发出严厉警告。快速发展对中国落后的运输系统构成了很大压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私有化仍是一个肮脏字眼。关闭国营工厂的计划去年在预定要关掉的几家工厂的反对下已被搁置起来。    最近几年邓小平已把推动经济快速增长作为使共产党统治合法化的一种途径。这个战略是起作用的。    上海一家研究机构的负责人说:“我们需要顺利地过渡到另一种体制。但是世界上没有一种方案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因此我们必须实验。”中国的“新人”可能发现他们在21世纪能同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大国并肩前进。世界其他国家如果对此感到吃惊,那将是一件蠢事。

2. 中国绝不会再收住自己的手脚

【香港《星岛日报》3月10日特稿】题:北京两会将开放活跃,中外记者冀大显身手(记者文生)    肩负着承前启后作用的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和政协八届一次会议召开在即。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表明,“两会”将开得更为开放和活跃。    其标志之一是今年“两会”期间记者招待会格外多,预计大大小小各种记者招待会约有20场,包括最为记者看重的国务院总理的一场。其他的还有钱其琛、李岚清、陈锦华就外交、外贸、经济体制政策问题回答记者询问,以及关于民主法制建设、多党合作等等方面。据称,许多省市也极看重这一“推销”自己的好机会。愿意面对面地与记者交流。    其二,采访“两会”记者将超过千名,比以往历次都多(注:去年采访“两会”记者930多名)。外国记者报名踊跃,港澳台记者更不甘人后,有的甚至已经来到北京,开始摸情况或进行先期报道。    其三,为记者们服务的“两会”新闻官员颇为尽心,想方设法为记者采访工作提供方便。为此,他们准备在新闻中心(注:设在国际饭店)提供中英文的法律资料,专设一部电话随时回答记者提问。    总之,既然已迈开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决意抓住机遇努力发展经济,那么,中国是绝不会再收住自己的手脚。因此,今年的“两会”将比以往开得开放、活跃和更有新意是不难想象的。

3. 中国取得了成功

【伊朗《世界报》3月8日评论】题:赞扬中国人的智慧    苏联从中央集权制过渡到民主制度是一个非常仓促的进程,事先毫无准备,也没有强有力的领导,而且还抱着不现实的期望,于是产生了目前的问题并不使人感到意外。    与苏联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中国人从未因西方新闻媒介的夸大宣扬而受到影响。    中国正在走自己的路,而且以它特有的历史和文化风格进行活动。    中国几年前开始的经济自由化计划正在成功地实施而且获得了势头。它是逐步进行的,而且考虑到自己的能力和需要。中国正在奠定它所需要的经济基础。    中国从许多方面看确实是一个异乎寻常的和独一无二的国家。当你把它的10亿以上的人口考虑进去,它就成为一个特别独一无二的国家。你想一想,要喂饱12.5亿人并使他们都有住房,这项任务甚至对世界上工农业先进的国家都是一个挑战。    中国政府已经实施一项使自己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细致计划。它在东亚被世界上一些最有经济活力的国家包围着。为了加入国际经济大家庭,中国必须实行开放的经济制度。

4. 短讯

▲《澳门日报》九日报道,澳门高等法院将于下月投入运作,目前已有七十宗上诉案自葡转回澳门等待高院处理。高院院长李柏立表示,希望司法制度顺利延续至一九九九年。    ▲香港《明报》十日报道,港府突然押后发表一份跨越九七的全港铁路发展研究咨询文件,并打破惯例,率先咨询中方,运输官员承认这是一项政治性的决定。    ▲台《联合报》报道,台「海基会」副秘书长李庆平九日称,如果大陆方面对两岸文书查证及间接挂号信函查询等「始终无积极回应」,「汪辜会谈」不可能在三四月举一行。    ▲香港《快报》九日报道,鉴于台劳工成本日增和产能日趋饱和,台商美利达公司今年决定赴大陆深圳投资设立自行车厂,投资额约四亿美元。

5. 心路(四·完)

我不能做个自私的母亲,我愿意让她出国,脱离束缚,自由飞翔。我希望她为了兴趣而活,而不是为了工作而活。    就像我自己,从前有位朋友送我一套经济学的书,我把它束之高阁。但现在,我拼命看这方面的书,每天都在学习,我那好友看了我说:“没想到你变得这么积极。”    “知道别人懂得那么多,才觉得自己的不足。”我说。    如果能自己选择要走的路,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女性的影响力·我常觉得,在现在的社会,有许多道德观和价值观,都是十分混淆的。人们常常会忘了,每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可是集合起来,会是一股洪流,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真的是很重要的。    我从二十四五岁进入女青年会,从参与义卖开始,一点点深入了解,我发现在这个团体里,人们互相感染彼此奉献、无私的爱心。    因为我自己为人母,再加上女青年会多年以来,接触到许许多多女性,我深刻地知道,女性的影响力很大,只是有些人并不知道,甚至连女人自己也不知道。    身为女性,有些人是职业妇女,有些人是家庭主妇,无论在哪个角色上,都不要忽视自己的影响力。    我们从小就立志做个有用的人,但是一个母亲,会培育多少个有用的人呢?所以每当听到有些女性谦虚地说:我什么事都没做,我“只”是个家庭主妇。我立刻就会提醒她,不要用“只”,因为家庭主妇是非常神圣、辛苦的“工作”。    有一天,友梅到办公室找我,我正在忙,可是她有些心事,很想跟我谈,听听我的意见,我立刻把工作放下,专心地和她谈心。要是在年轻时,我常常会说,等一下吧!等事情忙完再说,可是这些年来,我觉得,一个母亲应该是在孩子需要你时,你随时会在。    我不觉得我是出身第一家庭,我觉得那只是历史的一部分了。如今,有人会问我习不习惯?我觉得那只是外人的眼光在看我,认定我从第一家庭到现在,是两种生活。其实,对我而言,没有什么习惯不习惯,因为一切都没有太多改变。    就像刚结婚时,孝文曾问我,需不需要随从?那时我就对他说,不用了。何必要呢?在当时,我就知道,有些东西即使有了,有一天,也会没有的。    (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