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11-09
第 1 版
1. 捷克斯洛伐克前领导人杜布切克去世
美联社报道,杜于九月一日遭车祸,伤势严重,于十一月七日在布拉格一家医院去世,享年七十岁。
2. 尼泊尔解除近二百名高级官员职务
路透社六日报道,被解职的高级官员中包括外交大臣和内政大臣等。政府的新闻顾问阿南德说:「大部分离职的官员或者太老,或者不愿把对国王的忠诚改为对首相的忠诚」尼泊尔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九九○年结束,这次裁减中高层官员是在向民主政制过渡的痛苦挣扎中进行的。
3. 莫斯科等地群众举行集会纪念十月革命七十五周年
路透社七日报道,集会者要求政府辞职和恢复社会主义。有些旁观者讽刺挖苦这次集会,一位中年人说:「现在,共产党人团结在一起,我们民主党派人士不团结。我们应该采取点什么行动,否则他们就会重新抬头。」莫斯科约有二万人参加集会,其它大城市的集会人数较少。
4. 越南《人民报》发表署名文章纪念十月革命七十五周年
法新社报道,越南《人民报》七日头版头条刊登了列宁的一幅照片和题为《不灭的革命火焰》的署名文章。文章在阐述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之后说:「遗憾的是,十月革命的真正思想,现实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社会基础,闪耀一时的人类的光芒,已经被遗忘和混淆。」
5. 欧共体对避免美欧贸易战持乐观态度
【路透社韦林1i月7日电】题:欧共体高级官员认为贸易会谈能够恢复 欧共体对外事务专员弗兰斯·安德里森今天说,他对与美国的农业谈判将很快恢复以避免爆发一场灾难性的贸易战持乐观态度。 他是在与欧共体的贸易部长们举行非正式会议后说这番话的。这些贸易部长建议立即恢复会谈以结束不能使世界贸易会谈乌拉圭回合达成协议的僵持局面。 他们说,如果这一建议不成,美国总统布什、欧共体委员会主席德洛尔和英国首相梅杰应举行最高级会谈。 安德里森对记者说:“我继续持乐观态度有两个理由。第一,我认为意见分歧虽不是非实质性的,但是可以弥合的。第二,无论是欧共体还是美国,我们都无权使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失败。” 世界两个主要贸易大国之间的冲突可能使世界经济陷入不景气状态。 欧共体现任主席梅杰说,如果关贸总协定的谈判达成协议,世界贸易额可增加2000亿美元。 记者追问欧共体委员会是否已拟好一份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清单,安德里森说:“还没有。” 他说:“我们应当做的事情是设法在这期间找到一个解决办法,并可能准备对这种措施作出我们的反应。” 德国经济部长于尔根·默勒曼会后对记者说,部长们将向定于9日在市鲁塞尔召开的欧共体外长会议建议,请安德里森和他的华盛顿伙伴会晤,“并设法在12月5日以前拿出具体的结果”。 在华盛顿,美国贸易代表卡拉 ·希尔斯说,美国准备回到谈判桌旁。希尔斯昨天在全国广播公司电视台说:“我们完全应当坐下来进行讲道理的谈判,而我们就准备这样做。” 美国农业部长爱德华·马迪根虽然愿意会晤他的欧共体伙伴,但他说,双方还远未达成公平的交易。 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欧共体在农产品补贴争端问题上的立场有任何改变。部长们小心地避免对法国或德洛尔提出公开批评。法国被指责在农产品补贴问题上采取不妥协立场,而人们说德洛尔由于把法国利益置于整个欧共体利益之上而破坏了会谈。
6. 亚行建议中国提防通货膨胀
【路透社马尼拉11月6日电】题亚洲开发银行说,中国应当提防通货膨胀 亚洲开发银行说,出口和投资的增长刺激了中国的经济繁荣,但这个国家面临着通货膨胀率升高的危险。 预计中国经济在1992年将增长12.2%,在1993年将增长11.8%,同1991年的7%相比都有所上升。中国今年是亚洲经济运行最好的几个国家之一。 亚洲开发银行在一份展望亚洲经济的文件中说:“迅速增长已经导致了通货膨胀率一定程度的上涨……人们对于该国经济过热的情况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担心。” 1992年的年度通货膨胀率可能达到6.4%,同去年的2.9%相比,翻了一番多。1993年通货膨胀率将进一步上涨至7.7%。 该银行说,国营部门亏损仍然是个问题,但是这一问题在改革浪潮中正在得到处理。 尽管国家计划1993年和1994年经济将缓慢减速,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仍有可能继续以每年10%至11%的高速度增长。 预计1992年的出口增长率为16.6%,明年为17%,而去年则为15.8%。但进口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今年增长20.9%,明年增长21.8%,而去年为19.6%。 该银行说,结果,经常项目顺差预计今明年将有所减少。
7. 日报报道:中美签署一项小麦合同
【《日本经济新闻》11月7日报道】题:中国可能已向美国发出改善关系的信号,从美国进口大量小麦 中国本月4日已签署从美国进口200万吨小麦的合同。人们曾经指出,中国为抗议布什总统向台湾出售F—16喷气式战斗机,有可能停止从美国进口小麦。但是,为了避免对美关系进一步恶化,中国决定重开进口。中国似乎有这样的意图,要向被视为对华强硬派的克林顿当选总统发出一个表示意欲“改善关系”的信号。这批小麦是美国政府提供出口补贴的小麦。双方的合同金额尚不明朗。美国政府今年年初宣布,打算向中国出口700万吨带有政府补贴的小麦,以便力争实现对中国的出口。 中国主要从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等国购买小麦。据中国政府人士说,“是为了纠正贸易不平衡才从美国购买这批小麦的”。 据认为,中国方面所以在美国总统选举结束之后不久就签署大宗进口合同,是为了向克林顿当选总统表明它重视对美关系的姿态,并要阻止双边关系进一步恶化。在向台湾出售F—16战斗机问题上,中国曾表示要抵制由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参加的限制武器出口会议,但在采取具体行动方面却是很克制的。
8. 金门马祖解除戒严
【台湾《中国时报》11月7日报道】金门防卫司令官叶竞荣中将、马祖防卫司令宫金恩庆中将昨天宣布,金门、马祖地区自11月7日零时起解除戒严;这项宣布同时结束了实验36年的战地政务,实施地方自冶、军民分治,还政于民。 金门、马祖地区今日起实施地方自治,为符合地方自治体制,政府将于今天分别派任原由国防部指派的金门县长陈水在、连江县长曹常顺为金门县长、连江县长,并将原来两县的咨询代表会,改为临时县议会,代表会长、副会长改为议长、副议长,咨询代表改为临时县议会议员。 同时自今日起,除了军职人员外,欲赴金马者,改向当地政府申请,但近期内只接受10人以上团体及赴金马探亲或探视服役者申请。金马地区民众除了比照台湾地区民众缴纳税捐、服乓役外,无特殊理由或未经许可,也不能搭乘军机、船舰往返台湾。 金门县、连江县第一届民选县长将在明年12月举行选举,第一届县议员将在后年元月选出。
9. 鞑靼宣布为主权国家
【路透社莫斯科11月6日电】俄罗斯拥有实力的鞑靼地区今天通过一部宪法,宣布自己是一个主权国家,但是并没有宣布完全独立于莫斯科。 这个位于伏尔加河衅的盛产石油的地区说,根据未来的一项条约中规定的条款,它仍将同莫斯科保持联系。 议会以172票对9票在喀山市通过的宪法说,鞑靼是一个主权国家,但是,根据一项条约的条款,要受到同俄罗斯有联系的国际法的支配。 鞑靼是庞大的、多民族的俄罗斯联邦中今年早些时候拒绝签署一项联邦条约的仅有的两个地区之一。它同中央政府就一项决定它地位的具体的条约开始举行了谈判。 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一直要求莫斯科给予更多的自治权。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都盛产矿产和原材料。 其中有一个少数民族地区——高加素北部的车臣——去年宣布独立,并对俄罗斯政府采取了十分强烈的对抗态度。 鞑靼近400年来一直是俄罗斯的一部分。在它的400万人口中只有一半是少数民族鞑靼人,而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在城市中形成多数。 在今年早些时候举行的一次公民投票中,大多数鞑靼选民说,他们主张鞑靼成为一个主权国家。 鞑靼领导人不得不在要求完全独立于莫斯科的越来越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强大的亲俄罗斯帮之间周旋。 鞑靼总统阴季梅尔·沙伊米耶夫在议会投票后对当地记者说:“我对议会在处理这一棘手的政治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智慧感到满意。”
10. 泰国敦促红色高棉改变强硬立场
【路透社曼谷11月6日电】泰国今天敦促红色高棉改变其强硬立场以挽救濒临破产的和平协议· 泰国外交部长巴颂·顺西里对记者说:“红色高棉如果希望得到国际社会的谅解,让人们认为他们也爱好和平的话……就应该改变其台硬的立场,加入和平进程。” 然而,他又说,所有各派都应该听取红色高棉的要求,并应准备作出让步。 巴颂说,他不同意将红色高棉排除在和平进程之外的要求。他说:“排除红色高棉……意味着和平协议完全破产。” 他警告红色高棉必须认识到联合国可能对它实行制裁的严重性。联合国威胁说,如果红色高棉仍然不妥协,将对它实行制裁。他说,泰国将遵守一切制裁令。 由于泰国公司在两国边境沿线红色高棉控制区域内从事伐木和采矿活动,泰国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11. 伊拉克要求克林顿改变布什的敌视政策
【路透社巴格达11月7日电】伊拉克今天说,当选总统比尔·克林顿没有理由继续奉行乔治·布什总统的敌视政策。 政府报纸《共和国报》说:“当选总统没有参与同伊拉克的任何摩擦。他没有理由使仇恨伊拉克的个人动机继续下去。” 《革命报》说:“我们知道,美国政治家不会站在我们一边,不管是克林顿还是布什,这改变不了美国所奉行的明显政策。” 不过,《共和国报》说,克林顿在选举中获胜把对萨达姆·侯赛因总统的仇恨推到了一边。 该报说:“标志着布什同伊拉克打交道特征的个人仇恨的动机和报复的愿望……再也不存在了。” 伊拉克驻欧洲一位高级外交官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希望一旦布什离任,联合国对伊拉克的禁运就会放松。 伊拉克驻欧洲共同体使节扎伊德艾达尔对法国电台记者说:“一个重要的因素——布什对萨达姆·侯赛因的仇恨——将消失。” 《共和国报》说,克林顿对建设美国经济比试图用军事力最掩盖美国的问题更感兴趣,“克林顿公开宣布,他的国家不需要显示军事力量,而是需要发挥经济大国的作用。” 《共和国报》说,对伊拉克使用武力的威胁随着布什的失败而退去,并将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 伊拉克领导人掩盖不住他们对布什在选举中失败的高兴。萨达姆迄今已视察了伊拉克4个省并两次向空中鸣枪,以示欢呼。
第 2 版
1. 参观四维住宅区
迎着蒙蒙细雨,我们来到高雄市苓雅区,参观四维住宅区。 号称“‘模范国宅社区”的四维住宅区,拥有5幢10层高的居民楼,居住着480户中、低收入的家庭。类似这样的住宅区在人口140多万的高雄市共有16个。 这个住宅区的建筑物外观陈 旧,造型与大陆一般住宅区差不多,但辅助设施齐备。绿草红花之间,干净整洁,有篮球场和儿童游乐场,还有4个地下停车场。 这里的住宅,面向一般市民和公教人员,均为三室一厅,全由住户承购,贷款15至20年还清。听居民说,一套近百平方米的三室一厅住宅,1976年购买时要花50多万元(台币,下同),现今则要掏300多万元了,如租用,每月需花8000一10000元。一位当地记者告诉我,年轻人结婚大都买不起房子,只能租房,租一间要花去每月工资的1/10以上,约三四千元。 轻轻敲开A座4楼一家,主妇杜女士热情地告诉我们,她先生是小学教员,平均月收入5万余元,他们有一男一女,儿子读大学,女儿读高中,家有两辆摩托车,一辆汽车,日常开支足够,稍有积蓄。这是个典型的小康之家。 再走几家,家家电器齐全,厨房用具整洁,厅室布置优雅,但家具并不新颖。 一位名叫郭铭荣的先生,将我们带到他家。郭先生40岁左右,在高雄开房地产公司。我们走近他家大门,见门上贴着“运到盛时须儆省,境当逆处要从容”的对联。一间约十几平米的客厅里供奉着祖宗的牌位,牌位前香烟缭绕,摆着供果。几件中式和日式家具分摆在几个房间里,略显拥挤。 环视房间里的摆设,简朴而又典雅,除了一些仿制的中国古董,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条一长一短、做工极为简单的木凳。郭先生告诉我,他就是坐在这两条木凳上长大的,房间的家具虽然换了一次又一次,但是这两条木登却一直舍不得丢弃。 郭先生的祖籍福建省,废熙年间,祖先为生活所迫,过海到台湾岛垦荒,如今到他这一辈已是第7代了。他说:“我虽然是在台湾生长的,但我的根在大陆。” 四维住宅区的住户大多谈到,住宅区初建时,规定男25岁、女22岁以上无房青年或公教人员可优先购买,但由于符合条件的人很多。就改为抽签决定。迁来的住户,每家要付250元管理赞,至于维修所需费用,则从住户预交的1万元维修基金中支出。室内装修自己负责,只需打个电话,维修工随叫随到。 参观采访中,几位当年来自大陆的老人,一直陪伴在旁。直到我们登车,他们还站立在烟雨霏微中,并一再叮嘱“希望以后有机会经常来!”
2. 美出版商争出华裔小说家作品
【纽约《侨报》10月3日报道】题:美争出华裔小说家作品 过去10年间,美国亚裔人由350万增加到690多万,读者大大增多,因此美国出版商争出华裔作家作品。 70年代前,美国出版市场没有多少美籍华人的作品。1976年,汤婷婷小说《女斗士》问世。之后,潭恩美小说《幸运俱乐部》出版,售出27.5万册,引起轰动。1991年春天,这位女作家又推出第二部小说《灶神的妻子》,出版界出现了争出华裔作家作品的热潮。热潮中,达顿出版公司预付10万美元稿酬抢得李戈思小说《中国小子》的出版权。这部小说是李戈思的半自传体小说。此书初版发行7.5万册,引起轰动。 霍顿·米夫林出版公司争得钱纪许的《典型美国人》一书的版权。35岁的钱纪许在纽约长大,毕业于哈佛大学,擅长写早期 中国移民在美国生活的题材。这部记述主人 公张饶夫在美国寻梦所经受酸甜苦辣经历的小说,发行1.6万册。卢大维的短篇小说集《爱的阵痛》,主要记述一位在纽约一家日本寿司店打工的华裔侍者的冒险经历。卢成长过程能从小说中充分显示出来。
3. 日本将向越南提供商品贷款
法新社六日报道,日本内阁今天批准了向越南提供三亿七千万美元的商品贷款,帮助越南用以进口所需要的商品。
4. 美国将向以色列提供大笔经济援助
美联社六日报道,美国和以色列今天签署的一项协议规定,美国将向以色列提供十二亿美元的经济援助。
5. 亚行批准向巴基斯坦提供贷款
法新社五日报道,亚洲开发银行今天已批准向巴基斯坦提供一亿六千五百万美元的贷款,以便用于巴基斯坦地方公路的建设。
6. 日本十月份进口汽车销售量下降
法新社六日报道,日本十月份进口汽车销售量为一万四千五百一十辆,比去年同期下降百分之三点四。
7. 世界市场大米价格
美新署三日报道,美国农业部今天公布的世界市场大米价格如下(每磅);长粒米八点八八美分,中粒米七点九六美分,短粒米七点九三美分,碎米四点四四美分。
8. 英格兰和威尔士公司倒闭率上升
法新社六日报道,今年第三季度英格兰和威尔士每天倒闭的公司平均达七十六家,比上一季增加百分之二十一,比去年同期高百分之二十。
9. 生当为你山花灿 任是无情泪也弹
【香港《商报》10月28日文章】题:“希望工程”电视纪录片刻划山区教学情况师生齐心克服困难(作者辛毅诚) 为中国贫困农村地区筹募教育经费的“希望工程”,经过传播媒介的广泛报道后,在香港引起了很大的回响,无线电视的“希望工程”特辑,更通过有力的影像和深入的剖析,探讨了中国一些山区农村的失学儿意,如何急需外界的援手:贫困地区的老师,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坚守岗位,兢兢业业,为下一代献出自己的青春和血汗。 中国经过了这十几年的开放和改革,东南沿海地区欣欣向荣,万元户、十万元户、甚至百万元户的出现,已不稀奇,但中部内陆和西北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灾害,有不少的温饱问题仍未解决。贫穷,使孩子们的教育受严重影响,孩子们没有适当的教育,更使他们缺乏改变现状的能力,从此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由很多历史原因造成的贫穷,并不是羞耻的事,问题是有没有面对之,以及找出解决的方法。9月上旬,笔者因工作的关系,在国内中央电视台看到一个有关“希望工程”的节日,印像很深。笔者对制作这辑纪录片的工作人员,特别是专辑里的老师和孩子们,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这个专辑,叫做《后上——山里的老师和孩子们》。内容讲述在湘西和贵州的贫困山区,孩子们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下,仍然奋发读书;山区老师们如何在微薄的薪水维持下,坚守岗位,为改变下一代的命运,全力以赴。 纪录片用极平实的方法拍摄,通过人物访问以及日常生活工作的真实情况,写出中国农村教育所面对的困境,表达出既令人担忧,又使人看到出路的一幅图像。令笔者印象最深的,是特辑里老师们的献身精神。在90年代的中国,尤其在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城市,人人向钱看,讲献身精神已经显得过时。但这确实每天发生在中国山区千千万万的农村老师身上。 湘西一位20岁的年轻老师,已经是一间农村小学的副校长,他的童年,就像学校里孩子们过的贫苦生活一样,所以他对贫穷的小学生,亲如弟妹。父亲在他年幼时去世,母亲借钱供他上学,读完师范。现在已当了老师的他,当年母亲借的债,还未还完。他微薄的薪水,除了要养活自己一家之外,还要照顾一些交不起几十无书簿杂费的贫困学生。当问他作为老师,能否改变山区的贫困面貌,他有信心地说:总是会有希望的,一辈子不行,就一辈一辈地接下去。 一对在贵州山区的父子老师,父亲教了30年书,儿子教了10年。除了教书以外,由于收入低微,非要父子两人合力种好烟叶,就不能养活家人,有时还要拿出部分薪水,为贫困的学生垫支书簿杂费。父子俩除了是教师,还要负责维修学校破旧的桌椅。 教了一辈子书,50多岁的老教师因为负担不起书簿杂费,今年小学毕业的女儿不能升读中学。老教师讲到这里,老泪纵横。 中国农村教育经费的不足,已经是一个长期的问题,经费短缺,除了使学校的设备简陋,缺乏维修,有些学校的房屋甚至有倒塌的危险,威胁师生的安全;而农村老师的微薄待遇,更使他们无法全心全意地敦书,要付出双倍精力,务农或是干些副业,才能维持生计;很多农村的高中毕业生,都不愿意回农村教书,这也是农村教育事业长期低落的原因。 《后土——山里的老师和孩子们》这部纪录片所介绍的情况,不只远在香港这个大城市居民未有所闻,甚至在中国的其他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也有很多人不了解,尤其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独生子女,对他们来说,更是很好的教育。 看了纪录片以后,对中国要改善贫困农村的基础教育,感到刻不容缓,而前景却不是灰暗一片,全无出路。至少“希望工程”已经展开了,政府正在寻求解决的办法。中国山区千千万万的农村老师,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努力不懈地要教好下一代,期望贫困的环境可以逐步得到改善;有了这批“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血”的孺子牛,中国的基础教育,才得以维持。笔者要向他们的伟大人格致敬。
10. 废除统一分配 提倡自由选择
【日本《产经新闻》11月3日文章】题:大学毕业生就职时可以自由选择 据当地的消息灵通人士说,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原教育部)日前决定,按照国家的人事计划将大学毕业生分配到各单位的制度(统一分配制度)将废除,对自由选择职业要予以优先考虑。不久,中国国家教委将向大学等有关机关下达通知,预计从明年夏天毕业的大学生起将实施这一决定。 这一新的方针极大地改变了自建国初期以来已执行了约40年的基本政策,它肯定将会加快打破被称为“‘铁饭碗”的终身雇用制。 在中国,作为优先考虑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的社会主义体系的一环,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了全国范围的人事规划。按照这一规划,从50年代初期起,一直采用将大学毕业生分配给政府机关和企业的方式。学生方面虽然可以提出自己的希望和家庭情况方面的要求,但大家都必须服从组织上的最后决定。 伴随经济改革开放路线的推行,80年代以后,已经允许用人的企业与学生直接接触。但消息灵通人士说,“各个大学仍有八成到九成的学生由国家分配”。 就职方式的改变是为了提高企业效益,譬如缩小国家指令型计划,改变终身雇用制,并且按照保障加速推行改革开放路线的一系列方针决定的。据这位人士说,新方式在原则上是由企业等用人单位向各大学提出用人要求,然后由学生报名。就职的斡旋工作由校内的组织来担任。 由于采用了这种新的就职方式,各系之间的就职率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差异。以有利于就职的学系来说、理工系和有关外语系的毕业生备受青睐, 这位人士指出:“明年度大学招生的定员将有大幅度的调整。”
第 3 版
1. 有冕与无冕 观念各相异(上)
【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19日文章】题:看西方新闻界如何滥用“新闻自由”特权(作者联合早报副总编辑吴元华) 一名亚洲国家的中文报编辑和一名美国的报纸编辑在一个新闻学研讨会上碰头。在谈到他们在各自社会上的地位时,中文报编辑说他们素来有“无冕皇帝”的称号,但是他们在很多时候得尊重地位比他们更崇高的有冕皇帝的权威。 美国编辑则说他们不但真正享有无冕皇帝的崇高地位,同时还可以毫无顾忌地把有冕皇帝斗垮。在他们的眼中,有冕皇帝的剑不如无冕皇帝的笔锋利,所以得对他们忍气吞声、甚至退避三舍。 这个真实的故事很生动地反映了西方国家和一些东方国家的新闻工作者对待新闻专业的不同态度。这两名东西方的报纸编辑分别是各自社会传统和政治文化的产物,他们对传播媒介的作用的观念不能说是谁对谁错,他们的做法也不能说孰优孰劣。正如长江之水向东流,密西西比河向南流一样,各在所流经的地区扮演它们特定的角色,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 由于东西方让会的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不同,影响到传播媒介对许多事情的看法有基本上的分歧。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新闻界把自己看成是行政、立法和司法之外的第四权力,自诩为自由民主制度的四大支柱之一,因此新闻工作者享有特殊的地位,自认拥有监督政府事务和暴露当权者私生活的特殊权力。 西方国家的新闻界以绝对新闻自由的理由而跟政府对抗的历史起源甚早。远在1762年6月5日,苏格兰人约翰·威尔克斯(1727—1797)在《英国北方人》的创刊号中说:“‘新闻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坚强的堡垒……。批评政府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神圣天职。” 近在1988年4月,设在伦敦的国际报业学院的主席塞布里安在该院出版的书《为新闻自由辩护》的序言中说: “政党和工会力量的影响力的衰退,中央政府制定越来越多的政策……都说明了自由报纸扮演人权的捍卫者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大众传播媒介不能只满足于作为第四权力,而是应该负起真正反对力量的责任,谴责并且纠正它们认为社会上任何越权的机构和组织。这种看法在西方国家越来越流行。”一定要与政府对抗吗? “捍卫人权”、“谴责并且纠正它们认为社会上任何越权的机构和组织”,都是正义的行为,也是各国新闻界共问的社会责任。但是,西方新闻界以跟政府对抗为“神圣天职”的传统,则未必适合各国的情况,正如民主和自由的定义也因国家及其玫体的不同而有差异一样。人们不禁要问,新闻界一定要跟民选的政府对抗才算履行他们的社会责任吗?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尊重绝对新闻自由的美国总统和美国一些新闻工作者本身也不能忍受毫无约束的新闻自由;他们越来越觉得,所谓“绝对的新闻自由”已经被部分别有居心的新闻工作者滥用了。 早在200多年前,美国第三任总统杰佛逊是绝对新闻自由的坚定拥护者,可是他本身却正是新闻界无情攻击的受害者。在竞选总统期间,波士帧联邦派报纸把他比作“无耻的娼妇”,其他的报纸也捏造许多他私生活的故事以诽谤他的名誉。即使是这样,他在1787年仍然公开宣称:“如果让我就有政府而无报纸,或有报纸而无政府之间作个选择,我将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但是他希望看到的报纸显然不是抱着对抗态度、恶作剧的报纸,因为他后来也表明他的立场:“我甘愿把自己作为一个伟大的实验,以证明一个廉洁、公正且得到人民支持的政府,即使是荒唐报纸的谎言也不能将它推翻。……这种实验在向世人说明,出版自由与平民政府不能并立的见解显然是荒谬的。……报纸任意说谎就失去力量,这已经是不争之实了。”报纸编辑学会会长看法不同1982年5月,美国报纸编辑学会会长、《纽约每日新闻》的总编辑奥尼尔在向学会的告别演讲中说:“在跟政府的关系中,报界抱着那么敌视的态度,已经威胁到民主的程序”,“报界已经把政府看成是敌人”。 他告诉在场的美国新闻业的主要负责人说:“我们对政府所作的大部分工作都感到怀疑,行;我们不相信政府所推行的许多计划,行;我们自以为是政府的监视者,行;我们以暴露政府的错误和贪污行为面沾沾自喜,也行;但是作为政府的敌人,不行。” 你可以想象,像奥尼尔这样的西方新闻工作者是少数人中的少数,他的“叛逆”的见解必然受到维护主流思想者的围攻。果然,同年12月,19名美国著名的报纸出版人、高级编辑和学术人员齐集在佛罗里达州的现代传播媒介学院“公审”奥尼尔。大多数与会者都认为,报界跟政府的对抗不但还不够,反而是“过软”了。揭人隐私、藐视法律 西方新闻界的另一种自山是揭人隐私,藐视法律和他人的隐私权。比如,最近澳大利亚纵多利亚州国会警告传播媒介不要以为公众提供消息为借口,而藐视国会条规,泄漏国会秘密。但是发表国会文件的墨尔本《太阳先驱报》的总编辑回答说:“作为总编辑,我的个人责任是发表我认为对读者有关系的事情,他们是维多利亚州的公众;在现有的法律下,我对国会的责任是次要的。” 至于西方报纸揭人隐私的作法简直是家常便饭,不胜枚举。他们的理由总是“事关公众利益”。最近,贵为美国副总统的奎尔又成了美国新闻界嘲弄与挖苦的对象。本身出身于一个报业世家的奎尔也受不了这样的人身攻击,于是,在一次记者会上他不客气地对他们说: “新闻工作者有好坏之分。让我告诉你们这些好的新闻工作者:你们已经被不良的新闻工作者征服了。……好的新闻工作态度是:听到了谣言和传闻后,应先着手查证。” 上面这些例子简要地说明了西方国家的新闻工作者是怎样看待他们的专业,以及那种态度所造成的影响。(上)
2. 能够长时间工作的氟化氩准分子激光器
日本《日经产业新闻》十一月二日报道,日本电气公司确立了能够使氟化氩准分子激光器长时间连续工作的技术,这项技坟是使氟化氩气体再生,不致于振荡后劣化。关键是从氟化氩中除去了不纯物并且开发了气体再生器。这种激光器已经连续工作约七十小时。
3. 无法采集种子的单子叶植物的细胞保存技术
日本《日经产业新闻》十月二十八日报道,御茶水女子大学远山益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甘油和蔗糖制作的保护剂可用于保护热带雨林植物或薯科植物的细胞,以便在液氮中予以冷藏保存,起保存基因资源的作用。
4. 日本石油界继续建设深度脱硫装置
日本《日刊工业新闻》十月三 十日报道,轻油的硫磺成分降低,不仅为了防止环境污染,也是为了防止对汽车排气再循环系统和发动机的腐蚀。现在经油的硫磺成分现定为百分之零点二,要求在五年后降到百分之零点零五。
5. 希望编辑留个名
湖北枝城龚觉民:我是一名退休工人,贵报老读者。贵振扩版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我举双手欢迎。尤其是及时读了贵报“答读者”的8条说明,我心中更有底了。我想到一点:现在报上记者署名、译者署名、作者署名,而你们这些绞尽脑汁的编辑却还是“无名英雄”,这是不公平的。我建议贵报扩版后让各版编辑在报上留个名,读者也好联系。编者;本报明年扩版后将实行“责任编辑”署名制,主要是为了加强责任心。
6. 集思广益做法好
北京东城区读者景云:我是贵报老资格读者,从1957年3月1日贵扳问世一直拜读至今。贵报不墨守成规,敢于开创新篇,走向新天地,这是符合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的。责报扩版可否姑且不论,对如何办好报纸向读者征求意见,“集思广益,采百家之议”,这本身就是个创举,令人钦佩。这是相信读者、相信群众的表现,在这方面责报也称得上是“独一无二”。
7. 结束语(十一·完)
编者:《读者谈扩版》今天暂告一段落。有代表性的意见基本上都有所反映,对大量读者来信恕不能一一摘登。 报社极为认真地阅读了每一封读者来信,把读者对扩版的意见、建议、希望和要求作了归纳,并经慎重研究后分三类进行处理:①对大多数建议我们将予以采纳,并在扩版时和今后的报道实践中加以落实。②有的建议我们将积极考虑,但因各种因素目前一时还难以做到,如要求实行“一报两制”,出《参考消息》甲种版(4版)和乙种版《8版);希望出《参考消息》外文版;建议《参考消息》取消“内部发行”向海外发行等。③有些意见和要求很不一致,有的甚至“针锋相对”(如有人要求报纸改出对开4版有利翻阅,有人主张改出8开折叠式便于保存等),这是正常的,因为本报覆盖面很大,广大读者的文化素养、专业、年龄、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参考消息》作为一份以国际时事为主的综合性报纸,只能采取“面向多数,照顾少数”的原则,对广大读者共同关心的内容(如国际时事部分)将用尽可能多的版面去报道,对某些相对比较“专”的内容,只有让不同的“读者群”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各取所需”了。 今后,我们还可在《读者与编者》栏中经常“对话”。这里,我们再次向一切关心爱护本报的广大读者表示衷心感谢。 (十一·完)
8. 人类四千年前就做过开颅手术
【美联社耶路撒冷10月25日电】考古学家今天说,他们发现了一个4200年前死去的小孩的头盖骨作过原始的外科手术的证据。 考古学家乔·齐阿斯说,青铜时期的外科医生用金属刀具在这个头盖骨的顶部打开了一个长方形的火柴盒大小的洞,以消除颅内压力或者排除感染物。 齐阿斯说,早在1万年前就有人作过这种手术,但是很少给小孩作。他说,这是在地中海东部地区第一次发现证明对这样一个小病人的头部作这种手术的头盖骨。 齐阿斯说,这个头盖骨是政府一个考古队于去年在位于内盖夫沙漠南部的迪莫纳附近地下一米深处发现的。 他说,这个小孩是迦南人,患有导致牙齿全部脱落的传染性疾病,动这种外科手术显然是治疗这种病的其中一个办法。这个小孩显然是在手术过程中死去的,因为头盖骨在手术后没有再生长。
9. 科学史上的巨大失误(七·完)
尽管谁也没有对保罗—亨利及其研究小组取得的成绩表示怀疑,但许多专家对轻率地将实验的消息兜售给新闻界议论纷纷。核聚变不像当时人们所说的那样清洁,也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供人类使用。几个月前命名的“星球能源”会使西方在能源需求方面松一口气。 但是,在50年或70年内,核聚变是不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因此也不会替代有争议的核电站生产能源。 在科学研究史上,像安德鲁·莱恩幻想行星这样大的失误是屡见不鲜的。但是,近几个月来出现大量严重错误是令人震惊的。在最复杂的技术工程方面出现的失误使遭受的失败增多了。在这方面,哈勃太空望远镜主反射镜的误差是突出的一例。这一事例被许多人认为是技术上粗制滥造的典型。两年前,美国航天局的研究者将这个望远镜放入太空。 这个望远镜耗费了美国预算的约合1500亿比塞塔。绕地球轨道运行没有几个小时,科学家们就说,90年代这一技术珍品在建造方面具有严重的缺陷。望远镜完全失灵了。 这一失败在美国产生了对耗资巨大的空间计划的争议。实际上,美国人的悲观情绪在“挑战者”于航天飞机失事几天之后就表现出来了。从那时起,美国舆论界就失去了对其科学家和强大的空间工业的信任。 除“挑战者”号夫事外,还应加上“伽利略”号太空探测器运转失灵。这个探测器是在1989年进入太空的,它出现了一系列故障,使预定1995年与木星的目标相遇面临危险。 如果技术人员不能修补制造时出现的严重缺陷,航天局将会把另外1000亿比塞塔变为垃圾。 在英国田野里定期出现的神秘的圆形图案是近年来出现的最可笑的骗局之一。在麦田中出现的这种奇怪的图案引起了物理学家木口宏志和特伦斯·米德的注意。他们力图表明,是离子化气体产生的旋风导致了这些几何图形的出现。 但他们的努力没有丝毫作用。两位年长的英国农民承认这些图形是他们制做的。为了做出这些奇特的几何图形,这两位诙谐的英国人使用了木板和几条绳了。 (七·完)
第 4 版
1. 漫长的道路通向白宫(二)
出生偏僻小镇 童年生活坎坷 在阿肯色州南部黑人居住地带,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镇,名叫霍普。只有提起周围的一些名人名事,人们才能对这个小镇的方位育个大致的概念:从这里往西40公里处,是美国南北战争时著名政治活动家、南方联盟唯一的一位“总统”戴维斯的出生地;往南40公里的地方,曾发生过美国历史上罕见的一次大饥荒,曾造成黑人大批死亡。零普虽然人烟稀少,土地贫瘠,却盛产西瓜。最重的可达90公斤。这里的西瓜也许比霍普本身更有名气。 1946年8月19日,一个小生命在这里呱呱坠地了。与大多数婴儿不同的是,这个小生命降生后却未能见过生父的面。他就是威廉·杰弗逊·布茉恩第四,昵称比尔或比利。比尔的生父威廉·杰弗逊·布莱恩第三是一位汽车推销商,在比尔出生前三个月,在经商归来的途中翻车,被摔到路边的河中溺水而亡。 比尔的母亲弗吉尼亚·布莱恩婿前是见习护上,丈夫死后因无力养家,只好把出生不久的儿子托给自己的父母抚养,她自己则远走他乡,进了一家护士学校学习运动护理专业。她是一位个性刚强的女性。前三个丈夫相继去世之后,她的第四任丈夫是在田径场上认识的。她的座右铭是:田径场是唯一能净化人们心灵的场所。 比尔回忆说,“童年时期,对我产生影响最大的男人是外公和巴迪舅舅。”比尔的外公哈迪·霍金斯在霍普镇外黑人区开了一个小杂货店。比尔是外公的掌上明珠,霍金斯不管走到哪里都把比尔带到哪里。比尔回忆说,“我从外公那里学会了忍耐和平等待人,而不管他们的肤色如何。” 比尔的舅舅巴迪很会讲故事。他曾给比尔讲过许许多多动听的故事,如《猎人和狗》等,并教给他做人的道理。比尔在回忆巴迪时说:“他是我所见到的最聪明的人。我从巴迪舅舅那里学到了说到做到的男子汉气概。”他说,他曾不止一次地听说过巴迪舅勇如何戒酒的故事。巴迪曾有用酒浇愁的老病。但当他决心不再用大量饮酒来欺骗自己之后,再也没有喝过一滴酒。 比尔4岁时,母亲与第二个丈夫罗杰·克林顿结婚。比尔7岁时随母亲和继父迁往温泉城,并正式随继父改姓克林顿。对于长期寄养在亲戚家中的幼小的克林顿来说,这本应是过上稳定幸福的家庭生活的开始,但不幸的是,双亲之间因意见和秉性不合而发生激烈冲突,再次给比尔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 克林顿的继父也是一个汽车推销商,经营美国名牌汽车“比尔克”。罗杰·克林顿嗜酒成性,每每喝醉洒时便大发雷霆,有一次酒疯大发,竟拿起枪朝克林顿的母亲开了火,所幸子弹打在墙上,未伤其母,这件事至今仍深刻地留在克林顿的记忆中。为此,罗杰·克林顿曾被判入狱。 克林顿由于站在母亲一边也经常遭到继父的斥骂。克林顿慢慢长大了,他继父再也打他不过。这时,克林顿普警告继父,不准再动他母亲一手指头。继父不吃克林顿这一套,脾气照发不误,由此,这个家庭便开始走向解体。(二)
2. 法刊文章:当代资本主义已疲惫不堪
【法国《星期四事件》周刊10月29日一期文章】题:经济:专家们和政治家们不知所措(作者帕特里斯·皮卡尔) (编者按:疲乏不堪的资本主义今天使所有工业化国家陷入了衰退。专家们不知所措。政治家们无能为力。世界经济进入了红区。) 情况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突变的?是在1987年的股票行市暴跌之后发生的呜?那时人们庆祝经济增长,认为这将使股票下跌成为一个无关紧要的事情。是在柏林墙倒塌之后发生的吗?那时人们有点过早地对东方突然倒向一种它毫无准备的开放的资本主义感到高兴。是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上的签字几乎墨迹未干,欧洲为自己的勇敢感到欣喜若狂的时候发生的吗? 90年代并非是象所预想的那样开始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胜利和军备竞赛的结束,应开创一个繁荣与和平的时代。事实是:共产党的专政让位于经济失败和种族主义战争;南北关系变成了救济非洲的天灾人祸;士气低落的欧共体12国为自己设计了好几种速度的赛跑方式。 总之,资本主义显得象一个疲惫不堪的主角。在所有的发达国家中,经济停滞、货币混乱、房地产业萧条、工业衰退以及投资下降,并由此导致了失业人数猛增。 至于东方国家,它们陷入了空前为工业灾难,面临着生活水平的下降——至少下降了30%。西方欺骗了它们:在帮助它们推行极端自由主义之后,却拒绝对它们实施马歇尔计划和开放市场。 令人沮丧的现实,又使人们回想起了30年代的大萧条。 面对这种困境,专家们不知所措。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最近承认:“任何一种经济分析模式都不能解释目前体系的变化。”经济学家们虽然在谈论“静悄悄的萧条”或“复杂的衰退”,但却不能指出病因。 至于政治家们,他们已处于僵化的最后阶段,对此更是束手无策。布什被迫又一次信赖市场的力量,并且做出了不增加税收就能使美国摆脱衰退的荒谬许诺。梅杰起初悍卫英镑,随后只得让英镑听天由命。他收回了他的解雇8万名矿工的决定,随后又突然放弃了反对通货膨胀为斗争。科尔始终无法表明他将如何在经济上帮助前东德:向富人借款?由志愿者提供免税贷款?还是再一次鼓励储蓄?意大利的阿马托面临着社会不满,因而放松了他的紧缩计划。贝雷戈瓦,除了搬出分享劳动这种过时的东西之外,找不到任何更好的办法来解决失业问题。 面对着日益暗淡的经济预测,国际合作已被抛弃了,人人都只能为自己考虑。 总而言之,希望是很小的,特别是对欧洲来说更是如此。我们大陆的失业率最高,经济增长率最低:1992年预计为1%,而美国和日本为1.5%。 事情非常清楚。严重的和持续的衰退将使欧洲——它既缺少日本式的团结互助,又缺少美国式的活力——面临着一群魔鬼,它们是种族主义、民族主义、暴力犯罪……如果它们大闹起来,我们的通货紧缩战略将是一个非常脆弱的防御手段。
3. 克林顿的经济对策:走中间路线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11月4日文章】题:克林顿面临的经济挑战 比尔·克林顿的判断是正确的:美国人最牵肠挂肚的是这个国家的经济前途。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选举克林顿,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发誓要使经济状况得到改善。 经济学家们认为,克林顿将奉行一条中间路线,既不是共和党坚持的正统的私人经营计划,也不是民主党热衷的政府干预计划。 △赤字:联邦预算赤字高达3000亿美元,这是拖住经济后腿的最令人头痛的问题。克林顿准备通过增加富人税收、削减军费开支和实行短期就业计划来增加税收和推动消费。 关键问题是4.1万亿联邦债务。面对这么一笔庞大的债务,如果无视赤字就会吓跑债券持有人,因为他们担心通货膨胀会吃掉他们应得的收益。 △个人收入:4年前,典型的美国家庭收入为37579美元,而去年,同样的家庭为35939美元,下降了4%。 家庭收入中支出最大的是医疗保健费,这笔开支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4%。因此,克林顿将会让政府强行限制国民保健费用的开支,并让各州给医生、医院和药品规定薪水及价格。 克林顿还将通过对收入超过20万美元的家庭增税以及对百万富翁征收附加税来弥补对中产阶级的减税。 △就业:克林顿已把增加就业作为当务之急,将拨款200亿美元来增加公共服务事业方面,特别是基础设施方面的就业机会。不过联邦储备委员会对此十分忧虑。 经济学家们认为克林顿在寻求增加就业机会时会遇到麻烦,因为联邦储备委员会怀疑他在实施增加公共服务事业工作的计划时,将增加联邦开支,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该委员会主席阿伦·格林斯潘认为,这将造成证券市场的恐慌。 但格里尔·林奇投资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查尔斯克拉夫看到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这就是“劳动力老龄化,这支老龄队伍难以填补那些新加的服务行业的工作岗位”。 △工会和重新培训:克林顿赞成更为自由的全球贸易,但也准备采取一些限制,以使美国工人能得到重新培训,另行安置的好处。 克林顿还将要求军工等部门的政府承包商制订培训计划。在80年代,由于这些部门缺乏这些培训,致使许多航天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只能从事军工生产,军工生产一旦停顿就别无出路。
4. 俄罗斯神秘的实权人物
【英国《独立报》10月19日文章】自今年7月以来,尤里·斯科科夫一跃而成为俄罗斯第二号实权人物,仅次于叶利钦。然而,他无疑是俄领导人中最神秘的人物,就像那些一度统治前苏联的苏共政治局委员一洋令人捉摸不透。 他很少发表公开讲话,而是竭力避开新闻界的注意。在担任人代会代表期间,他从未发表过讲话。“8.19”事件发生时,他的办公室空空如也,没有人知道他在何处。 最近,莫斯科一家杂志要求采访斯科科夫,他的工作人员不仅拒绝了采访要求,而且还不愿透露他的履历。 可是,斯科科夫的确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因为他是俄罗斯安全委员会秘书,这个机构正在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组织,它既不需要向议会负责,也无需向政府负责。 虽然安全委员会名义上听从于叶利钦的领导,可是,主持日常工作的是斯科科夫。他有权让所有的政府各部服从这个委员会的命令。他还在俄罗斯各地设立了安全委员会分会,以便在内务部和安全部的协助下监督地方事务。最近,斯科科夫的权力又扩大了。他被任命为俄罗斯联邦共和国领导人组成的委员会的秘书。 斯科科夫1938年出生于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大学毕业后在苏联军事研究部门工作了30年。1990年他担任副总理。“8·19”事件后,叶利钦请他组建了安全委员会。斯科科夫利用这个机会扩大了实权,他还负责执行有关军事人员政策的工作。
5. 驻德俄国士兵的副业---- 捣腾买卖
【法新社波恩10月25日电】据《星期日世界报》和《明镜》周刊报道,驻在德国东部尚未撤走的前苏军士兵现在经常从事黑市交易,进行走私和非法出租他们从前的住房等活动。 国防部的下属部门最近向国防部长福尔克尔·吕厄递交的一份令人不安的报告指出,这些非法活动到目前为止已经给德国造成了1.5亿马克的损失。 目前仍呆在前民主德国的独联体上兵还有20万人。撤离工作要到1994年底才能结束。 《星期日世界报》说,这些士兵中的某些人组织起了一个很大的倒卖汽油和食品的黑市。这些汽油和食品经常是以低价从欧共体的仓库中买来的。他们还常把以免税价格买来的许多其他消费品以高价再卖出去。 《明镜》周刊说,这些士兵还私下里出租他们的住房,这些住房按说应该转归德国当局所有。但是,一些士兵把房间非法出租给了德国人,以获取现金。 据《明镜》周刊报道,萨克森地方政府发现,这些前苏产军队的管理部门还把一些住宅出租给了同他们没有任何联系的一些公司和个人。
6. 漫画
说明 图右上方文字为:“同志们,私有化开始了!”汽车上的字为“俄罗斯”。(原载德国《世界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