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10-19
第 1 版
1. 格鲁吉亚要求俄军撤离阿布哈兹
俄通社—塔斯社报道,格鲁吉亚政府十七日发表声明说,如果俄罗斯军队不撤出,格鲁吉亚政府对可能发生的后果不负责任。
2. 利比里亚首都郊区爆发激战
法新社报道,利比里亚主要反叛组织爱国阵线的部队十七日在蒙罗维亚郊区同政府军和西非维持和平部队展开激烈战斗,但西非维持和平部队和利比里亚军队不愿透露有关战局消息。
3. 梵蒂冈同哈萨克和乌兹别克建交
法新社报道,梵蒂冈十七日宣布了上述消息。
4. 安哥拉公布大选结果
美联社十七日报道,执政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赢得了议会选举,但现总统多斯桑托斯和安盟领导人萨文比还需通过新的选举决定谁将担任下届总统。
5. 科威特组成新内阁
美联社报道,科威特王储萨阿德十七日宣布了由十五名成员组成的内阁成员名单,他本人继续担任首相。内阁成员中包括六名反对派或议会无党派人士,这在科威特历史上尚属首次。
6. 独联体联合武装总司令说这代人不可能解决北方四岛问题
俄通社—塔斯社报道,沙波什尼科夫十七日还对日本记者说,如果日本表现出对俄罗斯的尊重和提供援助的愿望,随着新的政治家的出现,俄日就可以在一切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
7. 哥伦比亚发生强烈地震
埃菲社报道,在首都圣菲波哥大东北六百公里处的穆林多镇,十七日凌晨四点三十二分发生了里氏六点七级地震,但未造成人员死亡或重 伤。
8. 达吉斯坦举行集会反对俄罗斯政府推行的改革
俄通社—塔斯社十七日报道,达吉斯坦各独立工会联合会、统一达吉斯坦社会政治族际运动、老战士组织和青年组织在集会上发表了讲话。与会者认为,政府的改革使人民陷于贫困。
9. 外电评述三自治区领导人答记者问
【美联社北京10月17日电】来自中国几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官员今天对他们所在地区的分离主义运动的影响不予重视,他们希望吸引更多的投资以努力赶超繁荣的沿海城市。 在中共14大期间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来自西藏、新疆和广西的党的高级官员强调,他们希望不要落在这个国家欣欣向荣的靠市场推动的地区后面太远。 广西党委副书记成克杰说:“我们地区的潜力非常大,欢迎你们为我们宣传。” 西藏和新疆的人士和去那里旅行的人说,那里驻有治安部队,以挫败分离主义者。但是这些党的官员对少数民族的民族主义情绪不予重视。西藏党委副书记热地承认分离主义者在继续鼓吹独立,但是他说:“闹分裂的只有极少数人,西藏的整个形势是稳定的。” 为同南方沿海地区展开竞争,新疆副书记铁木尔·达瓦买提和成克杰都说,他们所在的地区将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和租地条件。以吸引更多的外资。 【法新社北京10月17日电】关于达赖喇嘛可能返回西藏的问题,热地重申了北京的立场。他说:“只要他放弃‘西藏独立’的立场,随时都可以进行谈判。” 在同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新疆党委副书记铁木尔 ·达瓦买提说,新疆的局势是稳定的。他说:“过去,我们担心中亚发生麻烦,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们,新疆非常安定。”他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政府主席。
10. 外电评述中共十四大闭幕
【美联社北京10月18日电】中国共产党今天通过一个新的较年轻的中央委员会。 为期一周的代表大会结束时通过一项加速邓小平的市场经济改革计划的决议。决议说,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开放和现代化计划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正如预料的那样,代表大会取消了另一个高级机构中央顾问委员会。预料这一行动对党的政治事务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代表大会结束时,2000多名代表起立唱国际歌。 【美联社北京10月18日电】中国共产党今天通过了衅的中央委员会。新的中央委员会平均比以前年轻,有更多的委员是担任省级党内职务的。 该党希望在控制该党达10多年之久的邓和其他老革命家去世后确保该党的顺利过渡。 中央委员中超过1/3的人下台为较为年轻的人让路,包括国家主席杨尚昆和人大委员长万里。 这次持续一个星期的大会肯定了邓的务实的政策。邓认为该党能否存在下去取决于它保持中国经济和人民收入不断增长的能力。 【合众国际社北京10月18日电】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今天闭幕,中共中央委员会有许多委员被换掉了,旨在保证中国经济改革的前途。 被中共在这次大会上称为中国面向市场改革的“总设计师”的高级领导人邓小平没有在闭幕会议上露面,尽管他作为特邀代表受到了邀请。在闭幕这天选出的新的中央委员会从以前原定的175人增加到189人。 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最后会议结束了这次大会,这次大会巩固了高级领导人邓小平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进行的资本主义式的改革,但排除了向西方式的民主迈进的可能性。 在最后会议上,代表们在4次不同的表决中一致举手赞成,通过江泽民的报告,取消中央顾问委员会,批准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和修改党章。 表决由江泽民主持,他4次宣布没有反对票和弃权票。 【路透社北京10月18日电】香港一家由北京控制的报纸报道说,从中产生高级领导人的中央委员会的扩大是引进新的年轻人物的运动的一部分,这些人物将领导国家进入下一世纪。
11. 与中国有关股票在日本备受欢迎
【时事社东京10月17日电】股票市场已经把全球性的问题艾滋病和环境保护作为股价升降的因素。 而最近,成为股票市场热门话题的却是中国。 由于今年恰逢日中邦交正常化20周年,加之天皇陛下访华在即,所以与中国有关的股票备受欢迎,它有可能成为清冷而又萧条的股市的一根支柱。这种情况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还有,在中国共产党第14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已明确宣布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有关人士认为,“中国将进一步成为富有魅力的庞大市场”(大和证券公司人士语)。 这样一来,在股票市场上与中国密切相关的有名股票颇受青睐,著名超级市场八百半公司等上市的股票价格在10天中上扬了200日元。 明仁天皇陛下从23日起将访问中国,股票市场有关人士表示强烈的期望说:“中国热将进一步加温。”
12. 欧洲代表指责亚洲同行过分自信
【法新社香港10月17日电】第一次欧洲—东南亚经济研讨会昨天在这里结束,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对自己的活力具有信心,同样也对它所认为的欧洲的保护主义和懒惰态度持批评态度的东南亚。 欧洲的企业首脑和政治家们应一个基金会的邀请来到这个英国殖民地,听取它们的亚洲同行们宣讲勤奋工作、节俭和竞争的价值。 亚洲的“龙”“虎”国家的成功跟人们对于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的谈论一样在会议上占据压倒地位。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为这次会议定了调子。他说:“欧洲过着超过自己收入的阔气生活。它的人民干得很少,但得到的报酬却太高……欧洲确实不能指望世界其他地区支持它的挥霍浪费。” 马哈蒂尔接着说:“以前有一段时期亚洲曾经向西方寻求指导和范例,也许现在是欧洲向东方寻求这些东西的时候了。” 他的这番话是忠告欧洲人限制他们的生活方式,效法日本人和其他亚洲人的节俭。 如果说亚洲的成功已赢得一些国家效法,如澳大利亚——它在这次会议上宣称它的前途同亚洲连在一起,也引起了诸如俄国之类的国家的兴趣——俄国需要亚洲的资金,那么另外一些国家则指出亚洲在前进道路上与环境、城市化和基础设施有关的一些问题。 欧洲代表迈克尔·欣德利说:“亚洲在这里表现出过分自信的明显迹象,这种过分自信确实是不合时宜的——它是殖民主义的产物。我们不想看到我们的工人们回到19世纪去。”
13. 外电报道:一种普遍忧郁的气氛笼罩白宫
【路透社华盛顿10月17日电】布什总统谋求第二个任期的竞选活动仅剩两个星期了,一种普遍忧郁的气氛笼罩着他的白宫,因为它力争缩小民主党人克林顿的领先程惰,但没有成功。 官员们一度在私下谈论,在11月3日举行选举之后,布什早日去俄罗斯和前苏联的某些共和国访问,现在却在凄惨地估计他们找工作的机会。 穿着一套昂贵的西服的一位政府官员说:“我也许将去卖比萨饼。”为寻找新职业的高级官员找工作的华盛顿总部说,政府官员的申请书源源不断地送进来。 布什的白宫中的抑郁气氛似乎在进一步蔓延,比过去两届竞选失败的总统 ——民主党人卡特和共和党人福特——的竞选期间更加公开。 有人曾希望,贝克在离开国务院去掌管竞选活动后,会使竞选活动有起色,可是这个希望没有实现。抱有希望的全国电视辩论潜力消失在一片埋怨声中。 【美联社华盛顿10月17日电】克林顿昨天告诫他的支持者,在入主白宫的竞选明显对他有利的情况下不要过分自信。布什总统开始了一场准备在关键的州打败其对手的新的努力。 这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在他、布什和无党派候选人佩罗开始于周末进行竞选活动,为下星期一晚上将举行的另一场面对面辩论,也是11月8日总统选举前的最后一场辩论作准备。他说:“听着,不到结束就不是结束。” 高级共和党人也一致认为,竞选远没有结束,尽管民意测验表明民主党可能以压倒多数获胜以及经济方面又传出了两个糟糕的消息。
14. 法新社评伯明翰欧共体首脑会议在每个问题上都躲躲闪闪
【法新社伯明翰10月17日电】欧共体领导人尽管谈论恢复欧共体的信心和决心,可是在昨天举行的这次紧急会议上并未解决他们所面临的任何重大问题。 人们本来就预料这次为期一天的会议不会取得什么结果。这次会议取得的结果甚至比预料的还少。 从必须使欧共体更民主一些到货币改革、援助南斯拉夫,这些领导人在每个问题上都躲躲闪闪,未作任何可靠的保证。他们称这次首脑会议只是12月份爱丁堡会议的筹备会议。 与会的12国领导人重申他们决心共同走向联盟,并设法消除批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人的担心。但是,这些领导人一方面保证使欧共体多向人民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又在欧共体领导机构和各成员国如何分享权力问题上不断发生分歧。欧共体显然已不再装腔作势说马约的批准程序将按原计划在明年1月1日生效前及时完成了。 在货币危机问题上,这次首脑会议除了再次要求“反省和分析”外,没有再说什么。 各国政府首脑也避免就关贸总协定范围内的世界贸易问题进行任何深入的讨论。 关于前南斯拉夫问题,这次首脑会议要求“立即采取决定性行动”帮助成千成万由于种族冲突而将在冬天挨饿的人。但是欧共体没有表明愿意提供多少新援助。 这次首脑会议取得的唯一成果也许是解决了欧共体禁止丹麦出售其小苹果问题。欧共体禁止丹麦出售这种苹果是因为这种苹果太小。丹麦把这件事作为一个证据,证明布鲁塞尔不该做这种事。
第 2 版
1. 《澳门日报》说: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知识分子
【《澳门日报》10月17日述评】题:十四大高度评评价知识分子(作者马驰) 中共14大比过去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因而也更加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并依据14年来的经验对知识分子作出新的评价。 中共13大的提法是,“必须进一步造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继续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中委会向14大的报告的表述是,“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能不能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民族的盛衰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其中以最后一句最为瞩目,尤其可圈可枫。 这些评价将改革开放后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的论断作了更深刻的阐释,高度推崇知识分子在振兴中华的大业中肩负的历史使命,将促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的形成,推动知识分子政策的完善和落实。 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首要的是发挥他们所长,让他们在适宜的工作岗位上如鱼得水,学以致用,人尽其才,造福社会。 现时的障碍,一方面是源于小生产者习惯势力对知识和文化的忽视,满足于现状,或只重视实用的技艺而轻视基础知识和理论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来自不合理体制的消极影响,造成人员工作分配不当,研究与应用脱节,创造发明与市场经济分离。不能适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是人才的浪费,知识的浪费。因此,发挥知识分子的才能是同改革事业密切相关的。 国家科委、国家体改委最近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意见,确定今后数年内,“将有大批科技人才和科研机构转向经济建设和市场轨道”,兴办企业,这是切中弊端的举措,宜加快推行。 脑力劳动的报酬和体力劳动报酬的“倒挂”,两者收入相近甚至后者超过前者,以及由此给一些知识分子带来生活上的问题。也是影响知识分子积极性的一个因素。改变此类不公平的分配,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已成当务之急。 14大在这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决策,江泽民总书记的报告指出,“下决心采取重大政策和措施,积极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对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给予重奖,并形成规范化的奖励制度。” 这里用了“下决心采取重大政策和措施”的措辞,其内涵很有分量,预示将有系列具体的规定出台。
2. 澳门《华侨报》评江泽民报告:十四大将港澳问题更高层次
【澳门《华侨报》10月16日评论】题:十四大将港澳提到更高层次(作者雨虹) 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共14大的报告中,有两处沦及港澳。 第一处是在报告的第一部分,当阐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时指出:“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第二处是在报告的结束语中指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促进祖国统一。我国政府将继续加强与英国、葡萄牙两国政府的合作,使香港和澳门平稳过渡,保持长期稳定和繁荣。” 在中共历届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这样重复阐述港澳问题,是罕见的,值得仔细研究。 本文摘引的两处文字中,第一处是将“一国两制”的构想及以此推进和完成国家和平统一大业,作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视港澳的回归和在回归后保存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是这个理论的开天辟地的实践和印证。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国两制”在港澳的实践,是只许成功,不能有失,更不能失败的。 摘引的第二处文字,是重申中共和平统一国家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其中特别提出要继续加强中英、中葡的合作,以达到港澳平稳过渡和保持长期稳定、繁荣的目标,不仅反映了中共对港澳过渡期发展的深切关心,而且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于港澳问题,回顾1987年中共13大的政治报告是这样写道:“按‘一国两制’原则,中英、中葡已就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达成协议,我们还要按照这个原则,努力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历史将证明,按‘一国两制’完成祖国统一的构想和实践,是中华民族政治智慧的伟大创造。” 比较中共这两次代表大会在政治报告中对港澳的论述,14大的论述显然提到更高的理论层次和实践层次,因此更加清晰和更加实在。我们感到高兴,增加信心。 如果联系到这次大会的使命主题、基调及其精神,14大对澳门今天和明天的发展,都有重大而积极的深远影响。
3. 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十四大决定不设中顾委具革命意义
【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15日社论】江泽民在政治报告中宣布,中共自14大起,将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这对中共而言,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邓小平、陈云、彭真、王震等中共元老级人物未出席第一天的开幕式,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都已足以显示出中共第一代领导人逐渐淡出政治舞台的大趋势。 与取消中顾委的措施相对应,中共14大的一个主要任务,是选择一批中青年干部,作为中共跨世纪的接班人。中共14大结束之时,世人将看到一大批五六十岁左右的中共领导人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 他们将逐渐取代中共第一代领导人而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主角。 值得指出的是,世人关注中共14大的召开,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是一个有着近12亿人口的大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中共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其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路向,当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世界局势的发展。
4. 中英香港新机场谈判陷入僵局原因何在
香港赤鱲角新机场,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基建工程。工期将历时15年,投资上千亿港元。这项工程关系到1997年后香港特区的繁荣及现时港人的民生问题,因此引起多方关注。尤其是中英港三方就机场建设问题多次进行磋商而引发的各种争端,使机场问题成为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和财务问题。机场工程概况位于港岛西隔海40余公里的大屿山赤鱲角新机场,十项主体工程造价达1753亿港元,计划1997年6月30日前完工,并启用第一条机场跑道,周边工程将到2006年全部完工。 机场建设的十项核心主体工程是:机场第一条跑道和有关设施、机场铁路、青衣至大屿山干线、西九龙填海、三号干线、西区过海隧道、北大屿山高速公路、西九龙高速公路、东涌一期发展工程、与机场铁路有关的中区及湾仔填海部分。谈判一波三折1991年以来,中英港就新机场问题多次协商,级别不断提高。香港机场问题成为近一二年香港舆论关注的一个焦点和议论的中心。 1991年1月中英双方机场专家小组第二轮会议举行。英方以“在九七前对香港负有管治责任”为由,拒绝中方过问香港有关涉及“九七”后重大事务的决策,中方及香港一些舆论据理驳斥港英:中方就涉及跨越“九七”的机场问题要求咨询与讨论是合理的,不存在所谓“共管”问题。会议没有取得结果。 1991年4月中英就机场问题再次谈判。双方在中方人员人机管局,留储备给特区政府上达成共识,但争议的焦点集中在中方在香港跨越“九七”重大问题上的“审议权”上,由于港英把中方的参与同港府管治权问题扯在一起,致使谈判休会。 1991年3月30日中英双方经过多次谈判终于草签了《关于香港新机场建设及有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同年9月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该备忘录,其主要内容有:①到1997年月30日港英政府负责建设新机场十项核心工程项目;②机场建设应成本低、效益高,不给特区政府财政造成负担;③到1997年时,新机场的债务不超过50亿港元;④港府需留下250亿港元的财政储备给特区政府。中英港在机场财务上的纷争香港新机场的建设涉及干亿元的工程,关系到中英港三方面的利益,因此从决定建机场以来,就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争端。 首先是成本上升问题。机场造价一再上升,港府现时没有全套核心工程的最后财务预算。如按港府公布的预算计划,新机场的投资总额原本为986亿港元(以1989年不变价格计算),到1991年3月已调升至1122亿港元,目前则为1753亿港元,比1991年高出53%,这还只是港府的粗略数字。中方要求所有工程预算的修订应有一个极限,即成木上限封顶,而港英至今仍不愿作出上限封顶的承诺。 其次,在机场建设举债问题上,中方不希望造成“九七”后特区政府的负担,引起额外财政压力。按现在的财务方案,负责建造机场的监机局和承办机场铁路的地铁公司这两个港府全资拥有的企业都要大量举债,总额高达730亿港元。这种大量举债虽以企业的名义去进行,但却都要若干保证措施及日后特区政府的支持。况且这些巨额债务都是要在1997年以后偿还的。 第三,机场铁路的成本为230亿,投资回报率到2036年时只有2%,机场铁路很可能负债225亿港元。对此中方提出基建工程应木着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案,港英则坚持高成本、大效益及机场铁路成本物有所值。另对地铁分红问题,港府让中方放弃2001年地铁股息,大约50亿港元。这笔钱是未来特区政府应该收取而现时港府谓可以不收取的股息,这是中方难以接受的。 第四,庞大的基建开支,港府只有压缩经常性开支和加税来弥补亏空。中方多次表示不希望由于建机场加税增加香港市民负担。 第五,卖地注资问题。今年9月中旬,港府向中方提出新机场财务安排新方案。大致内容由原先的借贷融资计划改为卖地注资兴建。即建议把机场铁路沿线的62公顷额外卖地收入、全数400亿元投入机场及铁路建设。换句话说,就是提前挪用“九七”后特政府的200亿元资金。这一提议遭到中方的拒绝。新机场建设的资金来源机场十项工程连同通胀因素、利息及融资费用,至1997年完工时的成本总额达1753亿港元。机场融资方案的大致情况是:私人支付949亿港元,占54%;港府支付804亿港元,占46%。由此可见港府是最大的出资者。港府的资金来源有三条:①压缩经常性开支,使得财政总收入中有较大的比例用于包括机场项目在内的非经常性开支;②动用700亿港元的政府财政储备;③举措公债。 今年下半年,香港新机场十项主体工程大部分都已招标完毕,其中利润高效益好的工程大部分批给了英资财团。今后几年,随着机场各项工程的全面展开,新机场仍是令多方关注的问题。(朱玉书)
5. 伦敦市场橡胶价格继续上扬
法新社十六日报道,伦敦现货市场每吨RSS一号橡胶为六百零五英镑,而上周五为五百八十七点五英镑,为三年来最高水平。
6. 日本住友公司在巴基斯坦中标
法新社十七日报道,在巴基斯坦招标铺设十万条电话线的合同中:日本住友公司战胜韩国大宇公司中标。
7. 加拿大外贸顺差增加
法新社十六日报道,加拿大八月份贸易顺差从七月份的六点五三亿加元(五点二二亿美元)增加到八点零二亿加元(六点四二美元)。
8. 伦敦金属交易所镍和铸价格再次下跌
法新社十六日报道,每吨镍的三个月期货价为六千二百五十四美元,为今年以来最低价格;锌价每吨从一千一百八十五美元下降到一千一百五十六美元。
9. 通用汽车公司亏损
路透社十七日报道,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第三季度亏损八点四五亿美元,这是过去八个季度中第七次出现亏损。
第 3 版
1. 布鲁塞尔--翻译之都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文章】题:布鲁塞尔是发挥语言才能的圣地(作者马蒂亚斯 ·德普夫纳) 布鲁塞尔是现代巴比伦。它是个国际组织的城市,是欧共体的中心。这座城市位于一个甚至使许多国家政府都遇到语言问题的国家里。人们利用像总参谋部似的组织去对付混乱的语言问题。每年,这里有1000多名翻译把大约100万页的文字译成其他文字。每天约有700名口译人员在工作。翻译世界之最 布鲁塞尔口译人员的工作量是世界上最大的,要比在纽约和日内瓦的联合国口译人员的工作量多一倍。在使用欧共体9种正式官方语言的情况下,就可能有72次语言的组合。这个组织的中心必须为一切做好准备。每天必须用“借来的声音”召开大约50次会议。每天早晨,电子计算机打出“翻译和会议联合服务局”的工作计划——而打印这份计划的纸张至少有10米长,没有一张办公桌能放得下这份计划。 克里斯蒂尔·海诺尔德在布鲁塞尔当译员约有30个年头。今天,他是管理总局的顾问。他说:“没有翻译,欧洲也许就不能发挥作用。”有这样一句箴言:没有译员,就不会有谈判,没有谈判,也就没有决议。而没有决议,就没有欧洲,翻译们简直认为自己是国家的栋梁了。翻译的「女大公」 勒内·范·霍夫—哈弗卡姆普是翻译局的局长。她头发剪得短短的,是一位温柔的妇女。她在50年代就建立了这个组织,而且今天仍旧以一位将军的风度和超凡的魅力管理着这个组织。有392名固定聘用的翻译,1500名临时雇用的翻译,他们都听命于她。她以前是一名哲学系大学生,懂好几国语言。50年代时,她在煤钢联盟工作。那时,翻译服务局只有11名翻译。后来,服务局变成了一个组织,每年的开支在1亿马克以上。这个组织几乎难以满足人们对翻译日益增加的需要。主要的问题是:缺乏接班人。 勒内·范·霍夫—哈弗卡姆普说:“我们寻找大学毕业生,寻找那些掌握4种语言的大学毕业生。”由于不能只相信和依靠翻译学校——例如,德国的海德堡、萨尔布吕肯和盖默斯海姆翻译学校——的毕业生,所以,她在几年前就制订了一项培养自己的研究生计划。求职者的年龄最大不得超过30岁,他们在经过资格测试合格后,再接受为期6个月的速成班学习,以便为从事翻译这种职业做准备,他们在通过结业考试后,就获得了一份为期两年的合同,在欧共体机构中工作。译员三特性 他们原则上是把外语翻译成母语,既要学会即席口译,又要学会同声传译。女局长说:“就像一位优秀的演员一样。他既能在剧院工作,又能拍电影和电视。” 一位优秀的翻译要能够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参加延续几个小时的会议。他除了能够承担巨大的负担之外,还应当具有极好的短期记忆力和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另外,他还应当具有广博的知识,尤其是具有经济和政治方面的知识。 译员们的这位女大公还谈了翻译的三种特性:好奇心、喜欢交际和有演员的才能。他们之所以需要有演员的才能,这有两个原因:一方面,除了语言之外,还有音调的要求,他发出的声音有时有一种进攻性,有时带嘲讽性,有时很温和,有时很友好和亲切。另一方面,他还必须巧妙地将错误掩饰过去。几乎不可能有至善至美的职业翻译。尤其在同声传译时,由于发言者说话太快,所以翻译在同声传译时总会发生一些错误。克里斯蒂尔·海诺尔德解释说:“不能即席翻译的人,在翻译时寻求正确的词句时间太长的人,就会失去语言的联系,然后会完全失败。”密特朗的女译员 法国有一名女翻译,她经常为密特朗和德洛尔同他人举行首脑级政治会谈时当译员。有人说,翻译只不过是在机械地“鹦鹉学舌”,她反对人们的这种偏见。译员的影响有多么大,他承担的任务有多重要,这从皮纳·博施的经历中可以看出来。几年前,当这位德国的芭蕾舞舞蹈动作设计者必须在一次会议上发言——她只是在会议开幕前几分钟才听说要她发言 ——的时候,这位生性胆怯的人在讲台上几乎一句话也讲不出来了。女翻译说:“但是,我把每个词几乎都编成了两句话,因此,并没有出现令人过于尴尬的停顿局面。我之所以做到了这一点,是因为我做了准备,我了解皮纳·博施就像了解我自己。”但是,如果在政治谈判时,译员按自己的意思进行翻译和添枝加叶地进行修饰,这种做法的后果有可能是严重的。不愉快的事 翻译也有可能被雇用来从事外交活动。这位法国妇女对赫尔穆特·施密特就有过特别不愉快的回忆:“他尤其在政治会谈时有个习惯。他一开始就阐述一种非常大胆的论点,并且让译员翻译。如果会谈伙伴表示赞同,他也会满意地点点头。如果他的对手作出惊诧的反应,那么,施密特就会把一切都归罪于翻译,认为显然翻译有误,并且再次换一种非常缓和的说法。”这是拿翻译垫背的一种谈判手法。 同许多翻译一样,这位法国同事经过几年固定的雇用工作以后,现在已成了自由职业者。她将根据翻译局的具体情况,为它工作一段时期,日薪平均为1000马克。已经做母亲的女翻译以这种方式工作是比较理想的。 男性翻译的情况就比较成问题了。勒内·范·霍夫—哈弗卡姆普打算首先在剑桥和牛津大学招收男性译员。“几乎没有一个真正有事业心的男子愿意终生从事这种职业。因此,我们目标非常明确地把这种工作说成是中间站。”搞了几年翻译工作的人,不仅可以向政治家学习,而且还会明白一些政治和经济背景。 这位女局长强调说,几乎没有一种职业能够像从事翻译工作的人那样,能够受到“谈判艺术”的教育。 后来换了职业的人在实践中是否真正地发挥了作用呢?这位翻译们的头头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举了这样一些例子:“布雷德利先生今天在伦敦当律师。范·拉肯先生在比利时当电视台记者。希恩夫人担任欧共体地方政策署副署长,同样弗里施先生担任发展署署长。他们共同的东西是什么呢?那就是他们都有当过几年翻译的经历。”
2. 视频编辑器
【美国《大众科学》10月号报道】加利福尼亚坎贝尔视频设备公司推出一种叫“翘拇指视频编辑”的电器,它有两个按钮:一个往上推的按钮,一个往下推的按钮,可以使你录下或抹掉家用视频上出现的最好或最坏的镜头。该装置可以同任何摄录机或盒式磁带录像机组合使用,并且内装一个增强器,当你录像时,它可以使图像边缘轮廓变得比较清晰。
3. 治疗瘫痪的刺激器
【德国《星期日图片报》9月27日报道】尽管他的右半身,从肩到脚趾瘫痪了13年,但是这位36岁的攻读电子数据处理的大学生扬·韦延又能走路了。他的右腿装有一个新型的微电极。电极的触角缠在瘫痪了的那条腿的神经上。这个所谓的神经纽扣电极接收神经微弱的信号,通过刺激器把信号放大并传给大脑。这种脑刺激给瘫痪了的肌肉发出运动的信号。 这种“会思考的”芯片是丹麦奥尔堡大学附属医院专门研究弱电流的工程师托马斯·辛谢尔和莫滕·豪格兰发明的。每周把瘫痪者同刺激器连接一次。韦延说:“我的脚后跟第一次有感觉了,并可感觉到我是如何行走的。” 发明者豪格兰对本报说:“我们不能治愈瘫痪,但是我们将来可使瘫痪的手、臂和腿重新能动一点。”
4. “网球电子司线”装置
【英国《新科学家》9月5日报道】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明一种新型的司线装置——“网球电子司线”装置。这种装置可能最终结束关于司线员裁定的激烈争执。 这种新装置是靠电磁性工作的。它由一排埋在各条线下面的片状天线组成。这些天线形成电磁场。网球含有5克铁粉,当球进入电磁场后,干扰电磁场,天线接收表明球轨道特征的信号。场地上的每条线都连接着微处理机。这些微处理机分析来自天线的信号,然后把数据输送到用于宣布球出界的声音合成器和裁判坐椅上的手握式计算机上。 这种装置精确到5毫米,是人眼睛精确度的5倍。它已获得美国网球协会批准,并已在美国试用。
5. 心脏唧筒
【美国《大众科学》10月号报道】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研制出一种可以使患者的心肺复苏的装置,叫“心脏唧筒”(Cardiopuump)。把该装置放在患者胸部上按压,它的吸盘可以促进血液流入患者的心脏,并且使空气进入肺部。该装置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6. 薄型光盘装置
日本《日经产业新间》九月三十日报道,日立制作所的研究所设计成的薄型光盘装置是为了用于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光盘直径二点五英寸,厚度为零点八毫米。
7. 量子细线激光器
日本《日刊工业新闻》九月二十五日报道,东京工业大学的荒井滋久副教授等试制成的这种为光通信用的激光器是用电子束使多重量子井构造的发光层形成宽三十微米的细线构造,连续振荡产生波长一点五微米的光。
8. 增加金属和陶瓷在常温接合的强度的方法
日本《日刊工业新闻》十月八日报道,工业技术院机械技术研究所开发的一种装置能够在超高真空中使金属和陶瓷的接合而在旋转运动中加强接合强度,强度提高二至三倍。
9. 新结构的光通信用激光器
日本《日刊工业新闻》十月十三日报道,三菱电机公司开发的这种激光器是供波长一点五五微米带通信用的,发光层使用铟砷化镓磷,包层使用磷化铟,工作电流可降低约百分之三十。
10. 埃及文物杂记(十四)
这些稀世文物保留在国外的博物馆或私人收藏家手里,倒还存在于世,待将来公理战胜强权,或者时移势易,还有物归原主的可能;可恶的是,披着形形色色外衣的西方文物盗贼,在偷运赃品取道海路回国途中遇到风暴,珍贵文物葬身海底。 仅举几例:埃及第三王朝第一位国王左塞尔(公元前2649年登位)在开罗以南25公里的萨卡拉高地兴建了第一座全部用石块砌成的阶梯式金字塔,塔内有一幅刻着左塞尔名字的石碑。1821年,德国驻埃及总领事米努图利进入塔内,盗出石碑,在偷运回国途中因船遇风暴沉于地中海。吉萨高地第三大金字塔孟卡乌拉金字塔内的石棺雕琢精致,图案优美,四周刻着古王国时王宫大门。英国人培林和菲兹将其运回国内时亦因遇风暴而沉于地中海。就连1912年4月14日触冰山而沉没的英国“泰坦尼克”号客轮上,连同2200名乘客葬身大西洋的,还有一具运往美国的埃及木乃伊,是18王朝一位女祭司的遗体,身上佩带着各种符箓饰物。这些文物无可挽回的丢失,是西方文物盗贼犯下的不可饶恕的历史罪行。 已经盗往国外的,很难追回;由于文物走私可以暴富,现在仍有许多罪犯铤而走险,将埃及珍贵文物走私国外。今年2月29日,埃及发生一起轰动一时的文物盗劫案,3名窃贼溜进卢克索马特神庙,将一具重300公斤、高90厘米、狮面女人身的第18王朝战争女神大理石雕像盗出,藏于400米开外的草从中,翌日包扎后藏在箱子里,装上一辆小车的尾箱逃往开罗时、在一个检查点被查获。 今年月6日,埃及警方在吉萨又查获一大批走私文物,多达数千件,包括44具木棺、56件木质殡葬面罩,12公斤古铜币、15公斤宝石半宝石、32具铜质和木质雕像以及1700件小雕像,这些从法老到伊斯兰时代的文物,也是劫贼要走私到国外的。 据埃及警方统计,去年埃及文物走私案件仅立案的就达125起,共查获赃品23000件。 十二、文物保护:提高守卫者的文化素质 战争女神雕像,竟在白天有人看守的神庙里被人盗走,震动了埃及当局。埃及文化部长法鲁克·胡斯尼为此在人民议会受到质询。案件发生后,内政部、文化部和文物局联合制订了一些新的措施来保护文物。 据埃及警方讲,埃及国家级文物古迹由2125名考古学家监视,由4685名巡警守卫。马特神庙案件发生后,所有古迹现场均采用了新的保安体制,徒步和摩托巡警增加到6000人,并且配备更加现代化的无线电通讯装备和武器装备。(十四)
第 4 版
1. 黑匣子披露:韩国班机被击落前的三十分钟
【美联社莫斯科10月15日电】题:最后时刻(记者弗里德曼) 据15日公布的韩国航空公司007班机被击落前复制的录音记录,韩国飞机座舱里机组人员在最后时刻的谈话中有大喊的声音:“快起来!”,“我站不起来了!” 在这复制的录音带上,没有迹象表明,1983年9月1日韩国飞机驾驶员知道一架苏联SU—25战斗机向他们开火了。这架韩国波音747飞机最后被击落在萨哈林岛附近。 在该机坠毁前,乘客们至少在75秒钟内听到该机遇到了某种可怕事情的警告。警告者用英语、朝鲜语和日震告诉乘客:“紧急降落,系紧座位安全带,戴上氧气罩。” 当这架误入苏联领空的飞机被击落时,机上的269人全部丧生。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为了澄清这一发生在近10年前的悲剧的真相,14日把当年该机座舱声音录音记录的复制品以及当时苏共就击落该机事件的有关文件交给了美国和韩国代表团。美联社获得了这些文件的副木。多年来,克里姆林宫一直否认它找到了记录飞行数据和座舱交谈的“黑匣子”。但这些文件表明,它实际上已于1983年10月20日在日本海180米深处找到了黑匣子。 克格勃在1983年12月写给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安德罗波夫的一封信中告诫说,不要公布那架韩国飞机的飞行和数据记录,因为这些记录太容易导致种种歧意。当时的克格勃副头头维克托·切布里科夫写信给安德罗波夫说:“该机数据……既可被苏联,也可被西方国家用来证明它们对这架韩国飞机飞行目的大相径庭的观点。那将不可避免地再一次掀起反苏歇斯底里的浪潮。” 这架飞机当时偏离航线660公里,飞临敏感的苏联军事设施附近上空。 克格勃文件说:“该机飞行员在该航线上继续不变地飞行了5个多小时,丝毫不改变航向,并不采取离开苏联领空的措施。” 克格勃下结论说,该机蓄意入侵苏联领空,是美国情报机构精心策划的大规模的政治挑衅行动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搜集苏联防空系统的情报数据。 不过美国一直否认这架班机是在执行某种间谍任务。从录音带复制品所记录的最后30分钟的谈话中可听到,机组人员正在读飞行的高度和天气的情况,以及请飞行调度员下达各种指令。在录音带放完前约24分钟的时候,一位航空小姐对机舱里的同事说:“抽一支烟吧!”在录音带剩下22分钟时,机舱里有哈哈大笑之声。在剩下21分钟时,韩国航空公司的另一架015班机通过无线电同这架注定要倒霉的波音747班机联系过,这两架班机彼此交换了飞行信息。 录音带剩下约4分钟时,007班机用无线电同日本空中交通调度员联系说:“东京,这是韩国航空公司007班机,飞行高度为350。”在录音带结束前90秒时,出现了发生第一个故障的讯号,机舱里响起了警告声,一位机组人员向一位同事高喊道“快起来!” “我站不起来”——这是回答声。 此后15秒,机舱里发出了朝鲜、英语和日语的警告声:“紧急降落,快系好安全带,戴上氧气罩。”这个警告重复了好几次。 23秒后,机组人员用无线电联系:“东京,这是韩国航空公司007班机。” 听到的回答是“韩国航空公司007班机,这是东京”。在录音带剩下14秒时,该机又用无线电联系说:“这是韩国航空公司,请勿中断联系,请指明航向。舱内压力越来越大。” 在录音带剩下5秒钟时,东京用无线电联系呼喊:“韩国航空公司007班机。”可是韩班机没有回答。“录音完了。”——复制的录音带说。这表明,这架韩国班机坠毁了。
2. 一个生动而又平凡的故事(七·完)
七、终成永别 1989年,右翼和左翼政党联合人民党里的一些势力,再加上国大党内一些视拉吉夫为实现政治和个人目的之绊脚石的人,成立了一个竞选同盟,目的只有一个:推翻拉吉夫。 当选举结果揭晓时,国大党无法单独执政,但它仍掌握着最多的议席。拉吉夫毫不犹豫地退了下来。 新政府成立了,拉吉失成了议会中反对党领袖。我们从总理官邸搬出来住进了人民路10号的新家。拉吉夫仍忙于议会工作,但节奏放慢,身心负担也随之减轻。他放松了,几乎摆脱了,就好像一副沉重的十字架从他肩上放了下来。他又尝到了日常生活的乐趣。 但是,拉吉夫生命的危险增加了。在1984年,对他生命构成威胁的有3个极端主义组织。1986年10月2日在德里煌1987年7月30日在科伦坡,有两次威胁他生命的行动。到了1989年,有10多个恐怖主义组织都把他作为头号目标。 国内发生了一些事,很快使拉吉夫为国家担忧。身处逆境的国大党在拉吉夫领导下团结一致,而全国阵线在竞选中获胜后却开始解体,它的内部人事和政治上的争吵,把国家拖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 眼看费尽心机建设国家的工作如此不负责任地被很快破坏掉,拉吉夫和所有关心国事的人都很伤心、愤怒。全国阵线在16个月内,换了两个政府,到1991年4月,又宣布举行大选。 5月20日早晨7点半,拉吉夫和我驾车去投票站投票。在回来的路上我对他说,我在那张很大的选票上找不到国大党的竞选图案,几乎有点慌了。我想了一会儿,本想不投他的票就走。他听后笑了。他轻轻地握着我的手,那是一种令人放心的触摸,它总是能驱散我的焦虑和受到伤害的情绪。 又到了他出发去另一个地点竞选的时候了。他预定晚上回德里,不过那只是从直升机转到另一架飞机上,再飞赴奥里萨邦。 那天下午4点15分我们收到电报,说他正在回家。他走进家门时满面笑容。我们为未曾预料到的短时间聚会而十分高兴。他很快冲了个澡,吃了点点心,还在电话上同在国外的儿子拉霍尔简单地讲了几句话,祝他考试成功,并向他表达爱意。然后,他对女儿普利扬卡道了声再见。此时,又到他上路的时候了。 那时的情景历历在目:他兴高采烈地说“只要再过两天。”我们温情脉脉地互道再见……他就走了。我看着他,在窗帘后望着他,直到他从我的视野里消失…… 这一次终成永别! (七·完)
3. 阿布哈兹冲突为何日趋激化(下)
问题焦点格阿开战以来,俄罗斯一直以调停者自居。俄总统叶利钦曾表示,他愿意为和平解决该地区的冲突进行斡旋,并对停火协议抱有信心。在叶的努力之下,9月3日,俄、格、阿三方终于在莫斯科达成了一项(12条)协议。其主要内容为:保障格领土完整,格阿双方停火,俄持中立立场。然而,协议各项内容并没有得到遵守,事态不但没有就此平静下来,反而逐渐激化扩大。究其原因,除了格阿之间互不相让外,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之间的矛盾也逐步加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格方认为,1、俄方没有起到调停人的作用,而是在袒护阿布哈兹分裂主义者;2、俄实际上参与了冲突,武装分子和雇佣人员源源不断地从俄罗斯进入格鲁吉亚;俄军舰从黑海炮击加格拉地区格鲁吉亚自卫队的驻地;阿布哈咨民兵配备有俄军装备中所有的现代化武器;3、俄议会关于阿布哈兹局势的声明是对格鲁吉亚主权的肆无忌惮的攻击;4,俄破坏了9月3日莫斯科协议的条款,俄军单方面控制阿布哈兹的铁路和海岸,是对格领土的侵犯。 格方表示:不排除土耳其和其他黑海国家参与调解格阿冲突的可能性;格要求联合国派遣特使和军事观察员视察交火地点;把阿布哈兹的冲突问题提交海牙国际法庭审理。 俄方的态度是:1、认为格方的指责不属实,强调俄一直处于公正的调停地位,从未参与冲突;2、鉴于格阿冲突的激化,俄议会发表声明要求格方尽快在阿布哈兹停止武装行动并撤军,声明谴责格领导人企图靠武力手段解决族际关系问题;3.叶利钦10月3日给谢瓦尔德纳泽打电话时强硬地指出,格鲁吉亚必须无条件地执行9月8日莫斯科协议,如不遵守达成的协议,俄罗斯将被迫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受到威胁的俄罗斯人的利益。 从目前局势来看,格阿冲突实际上已扩展到格俄冲突,其性质已由原来的共和国内部矛盾上升到格俄之间的国家关系。今后局势会如 何发展,这要取决于格俄双方采取什么途径来解决阿布哈兹问题了。 (韩迎春)(下)
4. 美总统竞选第二次辩论一览
选民烦攻讦布什难得分 【合众国际社弗吉尼亚州里士满10月16日电】布什总统在15日晚上的第二轮辩论中需要击败克林顿才行,但他甚至没能跟克林顿打成平手。 事实上,民意测验发现,克林顿在与布什的最新一轮辩论中已轻易获胜,也许向11月3日攻下白宫迈出了一大步。 由于选民们讨厌中伤他人的做法,因此布什、克林顿和无党派候选人佩罗都把焦点集中在美国人认为最重要的问题上:经济、就业、保健、教育和犯罪等问题。 第二轮辩论的特点是,听众用以前所未见的方式进行提问,这些提问引发了彬彬有礼的、而非公开敌对的非常实质性的讨论。 这次辩论由美国广播公司的辛普森担任主持人,提问来自聚集在里士满大学的209位尚未表示选谁的选民。 观察家们本来预料布什会不断攻击克林顿的品格和不诚实的品质。但是,在昨天的90分钟的总统辩论开始之时,参加辩论会的听众明确表示,他们已厌倦了对品格的攻击,他们想听听候选人谈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佩罗回答说:“我与你们所见略同。” 克林顿接上来说:“我对他的(布什的)品格不感兴趣。我跟你们一样感到厌倦——每天一醒来就得考虑如何保护自己。” 由于无法抓住克林顿的人品问题进行辩论,布什在辩论中曾好几次看他的手表,似乎是疲倦或不耐烦了。 与此同时,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这次辩论之后立即对随意选择的1145人进行了民意调查,结果发现作出回答的人中有53%认为克林顿赢得了辩论,而有25%的人选择布什,还有21%的人则倾向于认为佩罗赢得了辩论。首招不奏效再攻换战术 【美联社华盛顿10月16日电】(新闻分析)题:布什改变攻击克林顿的战术(记者巴里·施韦德) 布什总统正在改变攻击比尔 ·克林顿的品格的战术。在总统竞选接近尾声的几个星期里,他在寻找机会对克林顿发动致命的攻击。 在15日晚上的第二轮总统竞选辩论中,他暗示将把克林顿说成是优柔寡断和不成熟的人物。尽管他没有完全放弃在爱国主义这个问题上做文章。 布什在弗吉尼亚州里士满问在场的听众以及数百万电视观众和电台听众,他们希望由谁在一场危机中领导这个国家。 布什问道:“谁有那种毅力、那种品质、那种成熟性?”他当然期望选民们会选择在海湾战争中战胜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那个人,而不是选择阿肯色州州长克林顿。 克林顿对任何攻击的暗示都没有正面反击。他说:“我为竞选的调子和趋势感到不安。”接着,他继续谈论他希望能使他入主白宫的那些问题。 布什改变战术表明,他根本没有掌握有关克林顿在牛津大学读研究生时的反越战情绪的那些起破坏作用的材料,因而他知道再谈论爱国主义这次可能不会奏效。 竞选中的第三位候选人佩罗看来也认为谈论爱国主义不会奏效,或者至少与竞选不相干,因为美国面临的是经济萧条和债台高筑的问题。 他敦促说:“让我们不要相互诽谤了。” 但是,布什坚持说,“品格是担任总统的一个方面”,他再次要求克林顿“说清”他在欧洲读研究生时的反越战活动。 事实上,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纽约时报》本周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中,79%的人说他们没有因为共和党人对克林顿1969年至1970年读书放假时周游欧洲各国首都(包括莫斯科)的攻击而受影响。 据透露,国务院官员最近仔细查阅了美国驻英国和挪威大使馆有关克林顿的档案,这一消息的透露引起了一场风波。这一行动不仅一无所获,反而使布什在许多选民中间的已不高的声望进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