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03-14

第 1 版

1. 莫斯科允许3月17日在练马场广场举行集会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3月12日电】莫斯科市长波波夫12日发布命令,允许3月17日在克里姆林宫墙边的练马场广场举行集会。针对有人计划在3月17日召开第六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一事,莫斯科政府决定,允许前苏联人民代表进入克里姆林宫院内,但企图使用克里姆林宫大会堂开会将被认为是非法的。    【路透社莫斯科3月13日电】莫斯科市长波波夫12日改变初衷,批准将于17日在莫斯科举行的要求恢复前苏联的群众集会。波波夫曾在11日发表声明,要求议会禁止这次集会。    但是,波波夫警告说,反对派试图于17日在莫斯科召开苏联人民代表大会,这仍然是非法的,组织者将受到起诉。    据估计,这次集会将有10万人参加。波波夫认为,阻止它可能引起混乱。

2. 1000卢布的钞票面世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3月12日电】面值1000卢布的钞票自今日起在市场流通。这种1991年版的大面值钞票是去年决定印制的,上面仍然保留“苏联国家银行”的字样和水印的列宁头像。

3. 一批专家认为俄宣布停止针对美国导弹战斗值班过于匆忙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3月12日电】一批国防政策专家认为,俄罗斯宣布停止针对美国的导弹的战斗值班过于匆忙,而美国方面并没有这样做。专家们指出,俄罗斯的军事政策应当在一个超级大国的框架内发展。

4. 俄独立工会批评政府对外经济政策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3月12日电】俄罗斯独立工会联合会和该会所属各部门工会领导人12日发表声明,批评提交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俄罗斯政府经济政策备忘录,对政府把对外经济政策的重点放在出口原料和能源上表示担忧,呼吁暂停实施备忘录中提到的措施。声明还表示,不同意完全取消限制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方针。

5. 被亚美尼亚人扣作人质的十名军官获释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3月12日电】在独联体联合武装力量总司令助理斯托利亚罗夫少将与亚美尼亚一武装团伙的代表经谈判达成协议后,在亚美尼亚阿尔季克市被扣作人质的10名独联体部队军官于12日凌晨获释。

6. 乌克兰宣布暂停撤走战术核武器

【美联社莫斯科3月12日电】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宣布,停止将战术核武器转移到俄罗斯,是由于不断加剧的政治不稳定和混乱。他说:“我们不能确定这些运走的导弹将被销毁而不会落入不友好的人之手。”他希望西方对这一决定表示理解。

7. 安理会勒令伊拉克立即无条件执行决议

法新社报道,联合国安理会十二日举行第二天会议后对伊拉克采取强硬态度,勒令其执行安理会决议。

8. 朝鲜和叙利亚否认有导弹交易

法新社报道,朝鲜和叙利亚十二日分别发表声明,否认前两天到达伊朗阿巴斯港的朝鲜货船载有运往叙利亚的飞毛腿导弹,并指责美国企图拦截这艘货船。

9. 土耳其空军飞机再次空袭库尔德人营地

美联社十三日报道,土耳其空军第四次空袭了在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叛军的营地,目前尚无有关伤亡的报道。

10. 罗马尼亚总统呼吁罗各派不要向乌克兰提出领土要求

美联社报道,伊利埃斯库十一日就摩尔多瓦局势发表讲话说,提出领土要求不仅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反而会使罗马尼亚陷入孤立。

11. 俄经济研究所撰文认为:俄罗斯形势日趋恶化前景堪忧

【在莫斯科出版的《经济与生活》周报第6期文章】题:俄罗斯:从过去走向未来(作者俄罗斯科学院经研所)    俄罗斯原来的制度解体后,形势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恶化了。各种各样新出现的社会阶层和势力以及旧的势力,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来对待俄罗斯的前途。    俄罗斯的形势日趋复杂与恶化,是由国家领导人的战略与策略错误造成的。这种错误使经济面临崩溃边缘,使人民和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问题。    俄罗斯领导人现在推行的改革,其难度要比1989年大多了。除原有的经济联系已四分五裂、资源短缺、卢布贬值外,最关键的问题是,目前这一套经济政策根本刺激不起生产积极性,而所谓的经营活动是以投机倒把为中心的。    在当前的形势下,任何标准药方也稳定不了经济,解决不了短缺问题,因为形势已经超出常轨,在世界范围内也无先例可循。因此,领导人只好提出诸如“加入世界文明轨道”、“沿着文明国家的道路前进”、“建设繁荣的社会”等等极其空洞的口号。    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证明混合式经济的社会制度是合乎规律的和有历史前景的。但是,俄罗斯当前的形势增加了向这种社会制度过渡的困难:    1、俄罗斯的生产水平和科技水平低;2、俄罗斯的经济是高度垄断的国家经济;3、经济领域全面结构失调;4、由于旧制度解体和社会结构发生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势力,向混合式社会前进有时不符合这些新的社会势力的利益;5、虽然旧有的党一国家结构离开了政权并被取消,新的势力掌握了政权,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新的势力会自觉地从专制转向民主。在俄罗斯,目前民主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政权正处于十字路口,在各种因素的压力下,政权可能走上加强专制的路。

12. 法新社认为:英国大选前将出现党派激战

【法新社伦敦3月12日电】今天此间公布的快速民意测验表明,英国3个主要政党在大选前的4周内将会进行一场激战。    据《今日报》公布的一项民意测验的结果看,这场竞争将不会产生一个绝对多数的政府,而保守党首相梅杰却说他“绝对相信”他能获胜。    在正式宣布竞选的前一周,主要反对党工党在几次民意测验中以3%的多数稍稍领先于保守党。但是,梅杰指出,工党要取得绝对胜利必须得到8%的多数。    英英国首相梅杰在宣布4月9日举行大选以后,今天拒绝同反对党领导人进行三方电视辩论。    梅杰在议会进行的答询中说:“估计会败北的党派政治家才会玩弄辩论把戏,而估计会取胜的政治家则反对这样做。”    工党领袖金诺克说,梅杰为不参加电视辩论找了一个“可悲的借口”。他用咄咄逼人的口吻说,他和自由民主党领袖阿什当“没有什么可害怕英国人民的,让我们举行一场辩论吧”。    他说,自梅杰1990年11月出任首相以来,已有5万个公司宣告破产,7.5万人因无力偿还房屋抵捍贷款而失去了自己的住房,另外还有80万人失了业。    金诺克今天早些时候开始了他的工党的竞选运动,指责保守党“不适宜”执政。    他说,保守党已使“英国多次陷入经济衰退和高失业率境地”。    梅杰则为他的党辩护。他说:“历史上没有哪个政党的财政记录象保守党这么好。”

13. 欧洲议会赞成欧共体承认波一黑共和国

法新社十三日报道,欧洲议会在斯特拉斯堡通过的一项决议称,欧共体应该承认南斯拉夫波—黑共和国的独立。

14. 科威特油田扫雷工作完毕

路透社十二日报道,一家英国公司宣布,该公司已经把伊拉克在海湾战争期间在科威特油田埋设的所有地雷及弹药清理干净。

15. 布什敦促约旦国王维持对伊拉克的制裁

合众国际社十三日报道,布什在会见来访的约旦国王侯赛因时还表示,美将帮助约旦摆脱海湾战争带来的经济困难。

16. 英报文章:波兰人对西方压力感到愤怒

【英国《独立报》3月10日文章】题:波兰人对西方在改革问题上施加压力感到愤怒    同波兰执政的联合政府有联系的右翼领导人攻击西方,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波兰政府施加压力。    在布什总统致函瓦文萨总统之后,这种日益高涨的不满情绪已经公开化了。布什总统在给瓦文萨的信中谨慎地向波兰的要员们和各个机构强调,如果波兰的中间偏右政府坚持要改变方向的话,那么波兰就会发生大灾难。    据说,世界银行已经给波兰政府制订了一个解决危机的计划,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似乎一直使波兰驻华盛顿的记者对局势的严重性有深刻的印在设法象。    右翼独立波兰联盟的领导人莱·莫楚尔斯基周末要求解除财政部长安·奥莱霍夫斯基的职务,因为他是内阁中最亲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莫楚尔斯基说:“他所参考的不是波兰的舆论,而是美国东海岸上的舆论。”    下院预算委员会主席、左翼全国基督教联盟党党员亨·戈雷谢夫斯基指责西方企图影响波兰的决定。他说:“3个月来,我们一直受到外国银行中心的压力,它们试图使它们所信赖的人参加政府。”这些反应主要来自民族主义地区,西方的专家们担心,国际机构的这些要求可能会引起一种反西方的不利反应。    【英国《独立报》3月11日文章】题:调查结果表明,波兰人正在变得更加畏惧和憎恨外国人    正当西方加紧对波兰施加压力,要其继续实行痛苦的和不得人心的经济改革时,波兰人畏惧和憎恨外国人的情绪在日益高涨。据3月10日公布的民意测验表明,差不多60%的波兰人相信,没有西方的帮助,他们的国家也能够克服经济问题。    虽然43%的人仍然希望西方的公司尽可能多地在波兰投资,但是越来越多的波兰人反对西方投资。在去年9月,反对西方投资的人数只有24%,10月份增加到30%,现在又增加到37%。另外35%的人认为,允许西方投资者购买已私有化的国家工业的股票将会对波兰人的生活水平产生“不利的影响”。    右翼政治家们(他拉当中一些人在政府里任职)已经公开表示反对“出卖波兰”,但另一方面,他们又要求把公司卖给外国公司。

17. 美共和党保守派压布坎南退出竞选

【法新社华盛顿3月11日电】题:保守派压布坎南退出竞选    担心布坎南要把布什总统赶下台的竞选会使共和党分裂的保守派领导人,现在正在向他们以前的英雄施加压力,要他认输。    前总统尼克松,11日已公开要求布坎南退出竞选。    虽然美国保守联盟主席基恩的组织早些时候以14票对2票支持布坎南,但是现在基恩说,“从全国的观点看”,布坎南应该开始考虑退出竞选。    已表明无意接受这一忠告的布坎南,重申他决心继续前进,即使是布什在超级星期二的所有八场共和党预选都大获全胜之后。他说:“如果到了要退出的时候,我会体面地这样做的,但是这个时候还没有到来。”    保守派关切的是,布坎南的造反竞选可能危及布什11月当选的可能性,因为一些布坎南的支持者已经说,他们将要么不参加投票,要么投民主党的票。

18. 白忙一场

【俄通社—塔斯社波恩3月12日电】题:戈氏的表没丢    在联邦德国闹得满城风雨的戈尔巴乔夫丢表事件很快就平息了。这位前苏联总统12日在汉堡说,他的手表根本没丢。他还向记者们出示了自己的金表。    早些时候曾报道说,戈尔巴乔夫似乎丢了表,寻查毫无结果。警察局甚至怀疑一位戴着帽子的老头儿拣到了这块表,揣入私囊,留作纪念。    手表没有丢,联邦德国许多公司想送表给戈尔巴乔夫以便作广告的打算也随之告吹。

第 2 版

1. 谋财害命罪难逃 「义士」原来是强盗

【台湾《联合报》3月10日报道】反共义士卓长仁昨天深夜在警方侦讯中,已承认涉嫌伙同姜洪军及施小宁,谋议绑架王俊杰,向王家勒赎5000万元,但因王反抗,他们将错就错,将王撕票弃尸桃园。    卓长仁供称,他因为经营的土地投资公司开销很大,又为了买卖土地不顺,致200万元签约金被没收,才决定以家中富裕的王俊杰为对象掳人勒赎。后来,因在计诱绑架王时王激烈反抗,才临时起意将王杀害。他们3人是以健身用弹簧棒及磨石重击王。事后,这些凶器已沿弃尸的路上丢弃。    检察官日前找到目击卓长仁等3人到桃园弃尸的人证,并经当庭指证卓等3人无误后,检察官下令将卓长仁、姜洪军及施小宁收押。    警方这几天连续侦讯姜洪军及施小宁,首先突破姜的心防,让姜供认杀害王的情节,接着施也承认。前天,姜、施承认杀害王俊杰。    【台湾《联合报》3月10日报道】对于姜洪军、施小宁两人在自白书中供称是一桩由卓长仁策划的掳人勒索撕票案,承办该案的桃园地检署检察官邱镇北指出,检警将针对两人的供词详加查证。目前已确定8人涉嫌杀害王俊杰,命案第一现场就在淡水卓宅。    桃园地检署检察长萧顺水表示,姜、施两人经专案小组隔离侦讯后,一致供称全案是卓因觊觎王家富裕而起意绑架勒赎,因王认识他们才将王杀害。

2. 台湾校园问题多

【香港《华人》月刊1月号文章】题:台湾校园问题折射社会杂象(作者许连)    最近,台北某大报深入各个中学校园采访,写出了一系列校园问题的报道。从其获得的第一手材料看,台湾校园着实问题不少。帮派聚结,以众欺寡,勒索财物。半年内,警方查获的约3.8万名人犯中,青少年所占比例高达43%,而在校中学生更占了犯罪人犯总数的39%。徘徊在犯罪边缘的中学生人数更无法统计。在班级里,“班老大”能呼风唤雨,需用钱时,底下的人便分头凑钱,找同学勒索,如若不依,则围殴泄恨,俨然一个小小的黑社会,弄得许多学生人人自危。屏东县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向同班同学连续恐吓19次,得款18万,全部花用在打电动玩具上。前些时台北发生一起严重    绑票撕票案,凶犯中竟有在校    少年学生,令人惊心。吸毒流行。法院观护的少年人数中,涉及吸安非他明案者仅次于盗窃案,年龄以17岁孩子为最多。目前已查证全台湾吸食安非他明的中学生有8000个。离家与逃课。一项调查显示,曾经逃过学的学生占78%。冒犯师长。最近连续发生中学生不服老师教导,纠众殴伤老师事件,震惊教育界。早尝禁果。谈恋爱的年龄层次不断下降,十四五岁就尝禁果者不少,遗留不少社会问题。据统计,15岁至19岁结婚者达一两万人。中学男生集体嫖妓的事也有发生。    一个人初来世上,是白纸一张。学生的犯罪及偏差行为,乃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校园滋生的各种问题,乃是社会多棱镜的折射。青少年问题的根子,在于社会上存在某些不良的、病态的因子。

3. 漫画

少年不识愁滋味(原载台湾《联合报》)

4. 成天“打混”何时休 荒废学业不知愁

【台湾《联合报》2月29日文章】(作者晨曦)最近各大学刚开学,上学期成绩不及格达1/2遭到退学的学生较过去增多,看在眼里痈在心上。    不可讳言,目前有很多大学生在“打混”(吹牛、闲聊)。诸如晚上非到午夜以后不就寝,甚至有些到次晨两三点才返校。住校外的通宵不睡者大有人在。若问这些晚上不睡觉的学生都在干什么?寝室里的同学大多数三三两两在‘‘打混”。经常闹得天翻地覆,要不就是玩扑克牌,打麻将的也有。不在寝室的则看电视、电影,看录影带、打电玩,手头松的则是冬天吃火锅,夏天坐咖啡店。    有些手头紧的学生设法赚钱,较方便的是当家教,有的在校内工读,也有在校外打工。一个学生有那么些杂务,如何能把功课搞好?旷课的学生也很多,到考试前就设法找同学的笔记影印,临时抱佛脚。    目前大学之所以加强淘汰,就是针对那些满不在乎“打混”的学生所拟定的办法。

5. 港台短讯

▲台《联合报》九日报道,李登辉、郝柏村对于国民党在今年召开十四全代会,有不同意见。李主张召开,郝不同意召开,以致计划仍未定案。    ▲台《联合报》报道,郝柏村十日在台「立法院」答复「立委」有关他对「总统」选举方式的质询时表示,台「不是总统制」、「将来也不应该是总统制」。    ▲台《中国时报》报道,民进党中常会十」日决议组成「总统直选推动小组」,并不排除在国民党召开三中全会期间举行群众运动,推动『总统直选」。    ▲台《中国时报》报道,为期两天的台湾经济会议于九日闭幕,六十项攸关台湾未来经济发展的议题均在会议中获得具体共识。    ▲台《联合报》报道,台「国防部长」陈履安十一日称,台法合作制造的拉法叶级巡防舰已在今年二月一日开工,首艘舰只将在一九九六年三月三十一日交货。    ▲埃菲社报道,尼加拉瓜总统比奥莱塔。查莫罗八日在马那瓜说,台湾已免除尼加拉瓜约二千万美元债务的百分之七十五。    ▲台《民众日报》报道,由民进党主席许信良率领的该党外交访问团一行二十五人,十日赴美国访问,将与美方交换有关台湾情势的意见。    ▲香港《天天日报》报道,专责香港事务的英国外交次官祁福礼七日离港时重申,中英港维持良好关系,对香港的稳定繁荣至为重要,希望此种关系会继续发展下去。

6. 中国留美学生的苦恼及纾解办法(上)

【美国《侨报》1月29日文章】题:留学生的困恼问题(作者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教授怀中)    美国艾奥瓦大学中国研究生卢刚,射杀师友然后举枪自尽,造成六死一伤血案,震惊了全美,令人痛惜。这件事,不单是个别事故,也反映了我们社会、家庭、学校带给了留学生许多不良的影响。    笔者在美各大学服务二十多年,愿以老留学生身份,提出一些一般留学生的困恼问题以及补救的浅见。    留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困恼,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由于崇洋媚外思想作祟,人们对美国的了解,多限于表面,所以年青人在出国前,对美国抱着许多幻想与“美”梦,一旦踏进新环境一切与想象中不同,以致无法适应。加上语言的困难,功课的压力,导致情绪不稳定,失望、沮丧和悲伤等等。    (二)在国内,也许英语不错,一旦到了美国,发现表达能力仍然不够,无形中带给留学生一种“挫折感”,结果只好把话憋在心里,独来独往,产生一种“孤僻”与“压抑”。    (三)许多留学生,在国内受父母之宠,只要把书读好,其他一切可以不管。来美后,又是躲在实验室、图书馆,寒窗苦读,很少与社会接触,形成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脱了节。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往往不知所措,造成价值观念的矛盾与冲突,加上中、美文化背景、思想、生活等各方面的差异,未免引起心理不平衡。    (四)留学生身在异国,精神苦闷,其思乡念土的情怀可想而知。但为了不使家人担心,只好报喜不报忧。如果得不到学位,也不敢回国,影响情绪至大,形成没有“成就感”的自卑心理。    (五)许多美国人认为中国人来美是为了求“生存”,迟早都会抢去他们的饭碗。因而种族歧视也越来越显著。这也带给许多打工的留学生一种“窝囊”的感觉。    (六)取得“博士”、“绿卡”、“入籍”似乎成了留学生必经之路,否则就是“不顺利”“没出息”的表现。因此,即使在美找不到合适工作也不敢回国。这种“在美混不好不回去”的错误观念,也带给留学生一种“进退两难”的心理压力与苦恼。    (七)由于社会对美国及旅美学人过份吹嘘与标榜,使父母对来美的子女寄望太高。为了不负厚望,只好拼命打工,节衣缩食,不但影响健康而且影响功课和情绪。(上)

7. 在匈牙利的中国人步履维艰

【香港《明报》文章】题,匈牙利之中国人何去何从?(特约通讯员伍畏)    自前年初,中国人似乎看准了匈牙利这块好地方,争先恐后地跑来了,到去年八九月份,匈牙利热方才有了降温的趋势。    数万人来是来了,干什么呢?怎么能留得住呢?在家时一般人的心中都有个小九九,可一是情况了解不够,二是思想准备不足,三是情势在不断变化,因此,一进匈牙利国门,多有脸色为之变者,至于在这发财立命、融进社会主流,则更是梦中之事了。    一般说来,中国人到匈牙利后,何以谋生呢?    开办公司。按照匈国现行政策,外国人来此开办公司,初期开办费用加上律师费等,需8千美元左右。到此的中国人身上大多携有数千美金,一人注资往往多有困难,于是,便3人成伙、4人结帮合股开办公司。目前,匈牙利之中国公司大约已突破千家大关。但是,这上千家公司中,真正正常运作的为数并不甚多。经营中也多感举步维艰。究其原因,语言障碍、对匈国政策法规了解不够和低效率。外国人开办公司,可以给予数人居往卡。许多公司的开办都是为了达此目的。因此,一俟公司成立身分办妥,便抽走资金投作他用,公司也就名存实亡,又何谈运作?    但据了解,匈国政府对公司种种现象已有察觉,限制政策越来越严,开办费用已有上扬之势,每公司也顶多给予一至两名每年一签的黄卡身分证,将要重新登记整顿之说亦有所闻。因此说,开办公司一途,顶多可谓喜忧参半。    摆摊经营。许多中国人无力入股公司,只有摆摊一途尚可维持。    摆摊者货源不外两途,一是从国内带来或发运来;二是就地上货。后者多为波兰、苏联货品。虽上得便宜,但卖得也便宜,差价不大,所以收入微薄。除去日常用度,略有盈余,已可庆幸了。    由于大陆及他国大量货物通过此径进入市场,势必对匈国市场造成一定冲击,加之税制不全,匈国政府已有“亏本”之感。据说,对摆摊经营也将限制。有云将只允许持有长期居住蓝卡者领照经营;有说将对外国人关闭自由市场。至于在他处随意择摊,轻则罚款,重则捉进警局,大章一盖,限期离境。此前已不乏倒霉之人。    由此看来,中国人在匈摆摊经营已非长久之策。若断此谋生之途,不少中国人将更加不知何所从。    开公司、摆摊前景皆不看好,就地谋一职业非易事,上学读书又属长线投资且耗资可观。有鉴于此,目前在匈之中国人已开始大量流向罗马尼亚、捷克等周边国家。与此同时“蛇头”也应运而生大发其财。或法国、或意大利、或埃及、或土耳其,一手交钱,一手交人。

第 3 版

1. 铅对儿童的威胁

【美国《新闻周刊》2月17日文章】题:铅与你的孩子    1989年12月,塔克林夫妇在康涅狄格州新伦敦找到一栋两层楼的房子。他们对旧房子进行了翻修,把原来的油漆都铲掉了。几个月后,麻烦出现了。2岁的儿子杰西卡烦躁不安,说胃痛。新生的婴儿尼古拉斯哭个不停,有时恐惧地尖叫。化验结果表明,杰西卡和尼古拉斯都受到铅的毒害——在父母翻修房屋时吸入了油漆粉尘。现在还很难确定这些铅对杰西卡和尼古拉斯有多大影响,但是他们智力减弱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此事表明,世界大部分地区刚刚开始认识到,铅对儿童的威胁比人们认为的严重得多。在发达国家,许多负责保健的官员认为这个问题早就解决了。他们早在20年代就禁止含铅油漆和铅造的水管,70年代开始逐渐减少含铅汽油。这些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华盛顿和国际卫生组织,一些高级官员认为,环境中对儿童最大的威胁就是铅。    20年前,权威人士认为儿童血液每分升含铅在40微克以下是安全的。但是去年10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发出紧急警告:每分升高出10微克就可能对儿童造成危害。它建议把化验铅作为儿童定期体格检查的一部分,敦促家长清除家里的含铅物质。    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血液含铅量低于每分升10微克也会引起一系列与大脑和神经有关的问题,包括智商降低、好动、精力不集中、失聪、反应迟纯、发育缓慢和平衡问题。    据美国环境保护局的科学家乔尔·施瓦茨说,美国6岁以下的儿童每9个就有一个血液含铅量超过每分升10微克。其他一些机构估计每6个就有一个。这说明美国有数十万儿童体内的铅足以使他们大脑发育迟缓和性格改变,另有约200万儿童血液含铅量稍高一些,但没有明显症状或智力损伤。欧洲的情况也差不多。一些小型的研究表明,包括巴黎在内的许多城市和地区,儿童血液含铅量平均在每分开10微克以上。从1985年以来,住在巴黎市老区的近600个儿童因严重铅中毒住院,其中两个死亡,200人大脑受到严重损伤,包括产生幻觉和失去记忆。    铅对儿童的威胁特别大是因为儿童吸人的铅比成年人多,他们常常把摸过墙和窗户的手指塞进嘴里,另外他们对铅的吸收能力也比成人高出4倍左右。不过,铅在体内积聚多了,达到一定的浓度,也会损害成年人的器官。

2. 古巴裔美国作家奥斯卡·希儒洛斯获奖小说将搬上银幕

美联社三月五日报道,该小说《曼波舞王的爱情之歌》于一九九○年获普利策奖,这是一个关于古巴音乐家寻找成名发财的故事。

3. 好莱坞著名编剧兼制片人塞?尔·马克斯病逝

法新社三月六日报道,他是因心脏病于二日去世的,终年九十岁。他从一九二九年开始写电影剧本,他的名作有《大饭店》和《叛舰喋血记》等;五十年代后他改行作电视制片人。

4. 有杰出成就的女制片人科佩尔

【合众国际社好莱坞2月18日电】要问当今世界上最负盛名、最受尊敬的纪录片制片人是谁,当属巴巴拉·科佩尔。这位长相不算迷人的女子对事业兢兢业业,始终以满腔的热情,用镜头捕捉美国人在生死攸关的事件中的历程及其反应。两届奥斯卡奖最佳纪录片奖的桂冠。是对她杰出成就的最好褒奖。    科佩尔的影片专门反映美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第一部获奖片子《美国哈伦县》讲述的是肯塔基矿工的故事。1991年,《美国梦》再度得奖。该片记录了在明尼苏达州一家肉类包装厂爆发的一场旷日持久的罢工。    人们可以看到在劳资双方残酷而不流血的冲突中,亲人相倾,兄弟反目。科佩尔的其他作品包括:《坚持下去》、《冬天的士兵》以及《不要核武器》。    如果科佩尔是拍娱乐片获奥斯卡奖,她会在好莱坞无限风光。然而,足蹬长靴、身着工作服的科佩尔却总是夜以继日地在拍摄美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她说:“有血有肉的普通美国人才是我的明星。我所做的就是让他们叙述他们的故事,因为我相信他们要说的是非常重要的。”    自认也是一个普通美国人的科佩尔承认她“为了生活而勤奋工作,并且喜欢这个工作”。科佩尔很注意不带政治色彩地拍摄历史真相,但是她感到不可能做到毫无偏见,因为每个人都有观点,任何驱使人们作出某种反应的东西都是很重要的。她总是情不自禁地去观察在某种势力或压力下的人事变迁。    作为女性,科佩尔不认为这是个障碍。用她的话来说,女人干这种工作给人的威胁性没有男人大,而且拍片子的是男人还是女人,这并不对观众产生太大的影响。有时她也遇到危险。比如,在拍摄《美国哈伦县》时,她遭到枪击和殴打。“但是,这没有叫我退却”,她说。最近,科佩尔完成了一部新的纪录片,题目是《约翰·肯尼迪没有识破的阴谋》。预计人们会对其产生兴趣。

5. 好莱坞影片中的英国女人

【合众国际社好莱坞2月12日电】题:热情的英国女人    扎根于好莱坞的英国玫瑰海伦·米伦批评电影界一成不变地把英国妇女塑造成冷血动物。    自好莱坞最早期的影片开始,英国女人——不管是贵妇、淑女,还是伦敦街头的丑老太婆——都被塑造成说话时带着沉重的鼻音、挑着眉毛,总是患有晚期忧郁症的冷冰冰的形象。除了费雯丽和格伦达·杰克逊以外,德博拉·克尔、玛吉·史密斯、格里尔·加森、伊迪斯·埃文斯以及其他许多人饰演的英国女人都是这同一形象。    在伦敦土生土长、曾受训于老维克剧团并曾在莎士比亚皇家剧团出任角色的米伦,却在电影《陌生人的慰问》、《蚊子海岸》和《厨师、小偷、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中打破了这一俗套。也许是因为金发碧眼的米伦身上有父亲的俄罗斯血统,看起来很性感,所以不符合美国电影中典型的英国人的概念。    米伦说,欧洲人眼中的英国女人并不是娇嫩、苍白的花朵。这只是美国人的概念。好莱坞电影经常给人以这样的印象:英国女人古板、严肃、毫无幽默感。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英国女人同美国女人、意大利女人、法国女人或其他任何民族的女人一样热情、一样自负、一样激烈。只是她们不愿把情感赤裸裸地随处表现出来罢了。根据E·M·福斯特的小说《天使不敢满足的地方》改编的同名电影表现的就是这种或者不愿流露情感、或者就一发不可收的民族通性。米伦在该片中饰演一位具有反抗精神的寡妇。她摆脱约束,嫁给了一个只有她一半年龄的意大利人,而使其家庭蒙受耻辱。米伦说,这部电影相当准确地表现了世纪交替之时英国妇女的心态。

6. 南朝鲜掀起拍摄越战片风潮

【美联社汉城3月6日电】南朝鲜人正用破纪录的巨额款项在银幕上再现越战中的战斗场面。    南朝鲜大一电影公司的发言人安东奎说,该公司正在花260万美元拍摄一部片名叫《白徽章》的影片,反映南朝鲜士兵在越战中的生活和战后的恐怖感。该片现正在越南拍外景,准备今年6月与观众见面。与此同时,汉城广播公司正在制作一部片名叫《永别了,河》的16集电视连续剧。文化广播电台最近也正在广播一部反映朝鲜近代史的36集连续广播剧。安说,最近掀起这股摄制越战片风潮是由于南朝鲜人突然开始怀起旧来,想重温他们15年前参加越战时的情景。

7. 美纪录片摄影家洛伦茨逝世

【美联社纽约州阿蒙克3月5日电】因在大萧条时期把社会纪录片变为一种电影艺术形式的美国作家、电影评论家兼制片人佩尔·洛伦茨5日在家中长逝,享年86岁。    他的妻子伊丽莎白说,5年来他一直受着高烧的折磨,这导致他上下肢瘫痪和失语,医生却找不到病因。尽管如此,洛伦茨最近仍完成了他的自传《罗斯福的电影制片人》。    30年代初,洛伦茨是《纽约晚报》、《名利场》杂志和出版商哈茨的纪录片辛迪加的影评家。然而这位弗吉尼亚人与他的老板哈茨之间的关系却是恩怨纠缠,哈茨3次解雇了洛伦茨,一次是因为他撰文赞扬农业部长华莱士的新政,但哈茨又3次请回了洛伦茨。1935年,洛伦茨被华盛顿召去担任电影顾问,结果他因撰编罗斯福总统的新政而名扬天下。一年后,他组织起一个摄影组,拍出了一部名为《破坏平原的犁》的纪录片。这部片子总共耗资2万美元,却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它揭示了富饶的大平原如何因人类的管理不善和水土流失而变成荒漠的悲剧。不料影片却得罪了中西部的权贵们,好莱坞也拒绝放行影片,洛伦茨只好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周游,向人们播映这部警醒世人的影片,影片最终唤起了人们的良知。    以后洛伦茨又拍出了一系列成功之作,其中最著名的是1937年拍摄的纪录片《河流》,为了向人们展示洪水和土壤退化对土地造成的破坏,他同摄制组的人走遍了密西西比河上下游。他拍摄的影片还有《纽伦堡审判》。令人遗憾的是他因没有筹集到资金,未能拍出有关比基尼岛核试验的影片《无处藏身》。    1981年,洛伦茨受到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的崇高敬意,1985年他获得国际纪录片协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又过了一年,在《破坏平原的犁》拍摄50周年之际,他接受了华盛顿电影理事会的最高荣誉。

8. 日军慰安妇真相(四)

晚上7点半,在宪兵护送下,18名女子排成三列走向海港,有人茫然眺望海面,立刻挨骂。原来当时长崎港对岸的三菱造船厂,正在建造巨型战舰“武藏号”,这是国防机密。    港边的驳船上已有约100名女子,夜色中仍可见到其中不少人是穿着白色的韩国长袍。驳船向外海方向驶去,停在“海运丸”右舷的登船梯前,带队的人向甲板大喊:“这里是船运司令部送往上海第11兵站的军用品,请求登船。”军用品?庆子以为她听错了,其实没错。折腾三天到中国    依规定,军船所能运载的“动物”限于军人、军方聘雇人员、军马、军犬、军鸽5种,连日本红十字会召募来的护士,也得补办聘雇手续才能上船。军方不愿意正式聘雇“从军慰安妇”,徒留罪证,便以“军用品”名义暗渡陈仓。领队把庆子等人带到船底,那儿有几十匹马,粪便的腥臭气味令人窒息。    “海运丸”以迂回路线开了3天,在1938年1月2日晚上8点左右,抵达黄浦江口附近的吴淞。没有直接登陆上海,是因为怕会被其他国家舰队发现“从军慰安妇”的秘密。    1月4日清晨,有人拿着棍棒乱敲壁柱,叫庆子等人起床准备下船。    陆地上有座规模达半个东京车站大的仓库,上头弹痕累累,岸边有一艘名为“亚美利加丸”的大船,白衣护士不停将伤兵搬进船中。刚见明亮天地,大家不免东张西望,士兵大喝:“不许看旁边,快走。”并用棍子打韩国女子的臀部,庆子想说:“看旁边的明明都是日本人,你为什么欺负韩国人?”终究没说出口。配有“第十一兵站司令部”臂章的几名军人,把大家赶上3辆卡车,粗鲁如待猪羊。颠簸了两小时,大家在上海市郊其美路的沙泾小学前下车,列队走进学校操场。    一名中尉军官自校舍走出来,对韩国女人喊道:“还不快走?你们是猪,还是驴子?”整队完毕,庆子算出这儿共有129名女性,像石桥德太郎那样的领队共有6人。    (四)

9. 漫画

说明    机器人救生员:往我胸部投进三枚硬币,就可以救你。(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

第 4 版

1. 恢复纳──卡州和平的六项计划

【法新社巴黎3月11日电】在土耳其1日提出了解决纳—卡州冲突的和平计划之后,已有6种解决这场为期4年的冲突的和平计划草案。土耳其计划:    ——联合国安理会主席要求立即实行停火,政治解决冲突。    ——在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要求欧安会观察员监督停火的情况下宣布实行停火。    ——一旦停火生效,冲突各方实行的所有禁运应尽快取消。人道主义援助不应受阻。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政府和议会宣布,它们将通过和平手段和谈判解决纳—卡州问题和其它双边争端。    ——根据欧安会高级官员作出的决定和欧安会各国外长2月20日在莫斯科达成的协议,双方将开始举行定期会谈。    ——双方在取得互谅后应采取一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法国计划:    2月26日提出的法国和平计划要求:    ——由负责人权的国务秘书库什内率领一个使团开辟“人道主义走廊”,向战斗区提供援助。    ——向纳—卡州派遣高级政界人士和欧洲议员。    ——在欧安会框架范围内解决纳—卡州问题。    ——联合国安理会提出通过谈判解决冲突的要求。欧安会计划:这项计划是由包括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内的欧安会48国2月28日在布拉格通过的,计划规定:    ——立即停火。    ——立即对武器实行禁运。    ——派遣欧洲政界人士监督当地事态并报告新的事态发展情况。    ——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开辟人道主义走廊,向贫困中的老百姓提供救济。    ——在国际红十字会的监督下立即交换“人质”,并把伤亡人员归还给他们的家人。    欧安会建议,俄罗斯和哈萨克应恢复流产的调解努力。伊朗计划:    伊朗外长韦拉亚提上个月为调解纳—卡州冲突访问了阿塞拜疆和纳—卡州。他说,阿塞拜疆人和亚美尼亚人已准备结束战斗,并同意交换俘虏和军人尸体。伊朗还建议举行由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以及可能还有俄罗斯主持的会谈。    如果亚美尼亚同意的话,伊朗还准备向有争议的地区派军事观察员。哈萨克斯坦计划: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3月4日提出了4点和平计划,其中提到准备建立一支独联体特别缓冲部队,以及停止建立国民军的计划。阿塞拜疆计划:    阿塞拜疆也在3月4日提出了一项分3阶段进行的和平计划:要求实行停火、实行武器禁运和晚些时候在“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边境一带”部署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亚美尼亚说,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还应该部署在纳—卡州地区。

2. 前苏联军官帮助阿塞拜疆建军

【英国《金融时报》3月10日文章】题:前苏联军官帮助建立阿塞拜疆军队(记者约翰·里约德)    由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之间的紧张关系升级,前苏联军官正在帮助建立一支独立的阿塞拜疆军队。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因纳—卡争端而接近于公开宣战。阿塞拜疆民族主义组织正呼吁立即建立一支3000人的军队。    阿塞拜疆政府拒绝加入独联体军队,正在与独联体参谋长谈判有关留在阿塞拜疆的第四军装备交接的问题。    在9日进行的采访中,一名驻巴库的乌克兰军官和两名俄罗斯军人说,他们正在组织人员。这些人一方面负责为新建的阿塞拜疆军队训练士兵,一方面组建由其他共和国志愿兵参加的特种部队。驻巴库的陆军上校斯柳沙列夫说,他的组织已要求乌克兰政府允许他们按合同为阿塞拜疆国防部训练一支独立的军队。独联体军队正在向阿塞拜疆人提供武器。同时,他指责高级军官出售目前应该留在阿塞拜疆的武器装备。    阿塞拜疆民主阵线负责人证实说,独联体军官已无法控制军人向阿塞拜疆人出售武器。

3. 漫画

(原载《苏维埃俄罗斯报》)

4. 安德罗波夫(四)

全会讨论了当前的经济问题,对过去一年的社会和经济情况作出了总结。同“勃列日涅夫时代”的最后几年相比,“安德罗波夫的这一年”的成就是相当明显的。全国工业产值比1982年增长4%,劳动生产率增长3.5%,而且消费品产值增长率超过了生产性产品产值的增长率。钢和轧材生产的下降趋势得到制止,1982年曾跌到1980年指标以下的货运量有了回升。但是工业的某些基础部门却仍在原地踏步,其他部门的指标下降,虽然下降的幅度不大。    经过几年的欠收之后,农业向前迈进了一步,农产品在1983年增产了5%。饲料的增产尤为突出。国家首次得到了1600万吨肉。在多年的停顿之后,主要依靠加强纪律和减少损耗,仅在一年之内便使工业加工的肉产量增长10%,动物油产量增加13%,全奶制品产量增长5%,植物油、香肠和茶叶的产量也有明显增长……    我们看到,在勃列日涅夫去世后的头一年。苏联经济有了小小的、但却明显的进步。尽管如此,国民经济中的危机趋势并未得到制止,而是继续加剧,尽管速度稍有减缓。    安德罗波夫没有出席苏共中央12月全会,但在第一次会议上宣读了他的讲话稿。这份讲稿成了讨论中所有发言的出发点。    安德罗波夫的讲话及全会其他参加者的发言中所提出的问题并不很新奇。它们谈的还是加强生产纪律和计划纪律,提高轮班系数、改进对设备的使用、提高劳动生产率、更充分地利用劳动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各企业严格遵守合同义务、扩大竞争、更好地利用国家科技潜力、保护自然环境等等    。    在全会解决一系列组织问题时,也可感觉到安德罗波夫的强有力的指导。一切变化均旨在加强安德罗波夫的“班子”。外国报刊也正是这样评述的。许多西方报刊写道,安德罗波夫即使躺在医院里,也仍然可以用强有力的手去指挥党和国家。    从某种程度上说,的确如此,但也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在安德罗波夫住院期间,政治局内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三驾马车”。吉洪诺夫—契尔年科—乌斯季诺夫。在讨论许多问题时,他们战胜了一批尚未完全协调一致的较年轻的政治局委员。    在安德罗波夫缺席时,苏共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的会议通常由契尔年科主持。据安德罗波夫的前助手沃尔斯基证实,1983年12月,在中央全会召开前夕,安德罗波夫在自己发言提纲中加上了下面这段话:“苏共中央委员同志们,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在现阶段无法积极参加苏共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的领导工作。我认为必须对你们说实话:“这一阶段会拖得很长。有鉴于此,我请求中央全会讨论这一问题,并委托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同志来主持苏共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    沃尔斯基写道,他让两位最亲近安德罗波夫的人看了这封信,并擅自将安德罗波夫的信又复印了一份,即现在发表的这一份。沃尔斯基写道:“当我出席全会时,这些提纲,或者是我们当时委婉称呼的‘发言稿’,已经发给了与会者。我拿到稿子之后,突然惊恐地发现,里面缺了最后一段。”沃尔斯基认为,安德罗波夫的讲话,根据契尔年科的决定被以同样方式“修改了”,契尔年科还得到了吉洪诺夫和乌斯季诺夫的支持。    在评价沃尔斯基的这一证词时,契尔年科的前助手佩切涅夫在《安德罗波夫的遗嘱:神话还是历史》一文中并未否认有这种事情或者安德罗波夫的建议的可能性。但我认为,佩切涅夫的说法是正确的:1984年3月之前,苏共中央政治局和苏共中央中的政治力量对比,使得戈尔巴乔夫在当时不可能执政,即使是安德罗波夫的建议被苏共中央全会所接受。1984年1月,戈尔巴乔夫可能主持过8—4次苏共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的会议,但在安德罗波夫谢世之后,仍然会选契尔年科作其继承人。新的一批年轻政治局委员顺利夺权还缺少现实的机会。对某些人来说,不论是好人、坏人,还是诚实人、虚伪人,1983年带来的只是失望。但对大多数苏联人来说,这一年仍然是希望之年,因为国内局势变得比在1982年底时更加稳定。美国普名的《时代》周刊在按传统评选“年度新闻人物”,即在过去一年里对世界命运最有影响的人物时,同时将里根和安德罗波夫列为“1983年度新闻人物”。(四)

5. 纳--卡地区冲突溯源

【路透社莫斯科3月4日电】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山间小路上和偏僻的田野里,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游击队员们除了背上枪支弹药外,还随身携带着有关这一地区对抗历史的小册子。    历史上的征战、地缘政治上的纷争以及原苏联领导人的社会工程,已使这一地区成为对立的基督教亚美尼亚人和伊斯兰教阿塞拜疆人杂居的地带。    在最终摆脱了苏联的控制之后,过去的失误使这两个民族濒于全面战争的边缘。    亚美尼亚游击队员一边向来访者控诉阿塞拜疆人的暴行,一边唱起曾经杀害过数百名阿塞拜疆土耳其族人的士兵唱过的酒歌。    在另一方,阿塞拜疆游击队员也向来访者讲述了亚美尼亚人的可怕行径。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历史使人们对这块有争议的飞地产生了对立的看法。这块飞地位于阿塞拜疆,而大多数居民却是亚美尼亚人。它与亚美尼亚最近距离是10公里。    据斯捷潘纳克特博物馆的材料记载:亚美尼亚人在纳—卡地区至少生活了2000年。当地的阿塞拜疆人则说,亚美尼亚人仅在150年前才开始占多数。    纳—卡地区目前的冲突可直接追溯到最初的苏联领导人实施的社会工程。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急于与土耳其讲和。他们认为,在宽厚的无产阶级领导下,民族冲突将不再发生。于是,在1923年把一片亚美尼亚人长期居住的富绕地区划归阿塞拜疆,从而造成了纳—卡问题。    与此同时,另一片居住着大量亚美尼亚人的土地也被划归阿塞拜疆管理。    许多亚美尼亚人勉强默认了。他们认为,强大的苏联能使他们免遭土耳其人的杀戮。    早在公元一世纪,在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王国的阿沙赫省,曾有一个地区,其面积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纳—卡地区。    两个世纪后,基督教开始在这一地区传播。8世纪初,穆斯林又开始进入这一地区,并让这里的人信伊斯兰教。    公元13世纪,蒙古人征服了阿沙赫,把该省改名为卡拉巴赫。在19世纪得到沙俄的保护之前,卡拉巴赫一直是土耳其和波斯军队的战场。    1920年,在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确立苏维埃政权后,阿塞拜疆领导人同意把卡拉巴赫划归亚美尼亚,目前的冲突地区仅有两大城市:亚美尼亚人聚居的纳—卡地区首府斯捷潘纳克特市和阿塞拜疆人聚居中心舒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