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11-30

第 1 版

1. 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同意在其共和国部署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

法新社二十九日报道,图季曼说,联合国部队应驻扎到「所有反叛组织被清除,联邦军撤出克罗地亚领土」时为止。

2. 多哥总统和总理 开始谈判

路透社二十九日报道,总统埃亚德马和总理科菲戈正在谋求妥协解决多哥局势。据说埃亚德马总统准备下令军队回兵营,但条件是取消对其政党的禁令。

3. 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呼吁举行罢工

美联社二十八日报道,她采取这一行动是为了抗议巴当局对巴人民党的镇压。

4. 扎伊尔组成新政府

美联社二十九日报道,这是两个月来扎组成的第三任政府。恩古扎总理强调,这个政府是临时性的,二十八名内阁部长和十五名国务秘书分别来自各个党派,首要目标是保证食品供应和社会安定。

5. 二○○○年全球艾滋病患者将达一千八百万

法新社二十九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说,届时艾滋病毒携带者人数可能达到四千万。

6. 北约访苏代表团对苏联核武器控制问题表示担心

法新社报道,由北约政治委员会代表组成的访苏代表团二十七日在莫斯科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由于苏各共和国无法就核武器控制问题取得一致意见,『世界地图上可能会出现新的核大国」。

7. 俄罗斯外长结束访美

塔斯社二十八日报道,安德烈·科济列夫在三天的访问中就俄美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问题同美国政府领导人交换了意见,解释了叶利钦提出的彻底经济改革计划的实质,并向布什转交了叶利钦的亲笔信。

8. 外电报道:金边暴力事件引起不同反应

【法新社曼谷11月28日电】泰国今天表示同意柬埔寨全国最高委员会在此间举行定于12月3日召开的会议。    泰国副总理包·沙拉信今天告诉记者们说,乔森潘目前正在泰国首都接受对他的“轻伤”的治疗。他说,乔森潘在曼谷期间将受到军队和警察保安部门的一级保卫。他还说,他不知道柬埔寨领导人打算在泰国首都逗留多久。    泰国武装部队最高指挥部副发言人颂哉·塞塔潘中将说,泰国军方担心这次金边事件会延误柬埔寨的和平进程。    【法新社河内11月28日电】越南把乔森潘回到金边时差点被弄死的行动说成是柬埔寨“内政”。    当被问及这次袭击及其对和平进程的影响时,外交部的一名发言人说:“这是柬埔寨内部事务。柬埔寨已就此事发表声明。越南方面希望柬埔寨有一个重建家园的和平环境。”    【法新社曼谷11月28日电】红色高棉已发誓不把柬埔寨推回血腥内战的深渊,尽管27日在金边发生的袭击事件迫使乔森潘逃离这个国家。今天在这里监听到的红色高棉一家地下电台的广播保证严格遵守上个月在巴黎签署的柬埔寨和平协议。红色高棉一位官员在曼谷说:“事实本身已说明问题。昨天发生的事件是经过组织的,但是我无法说出是谁组织的。”    这家电台告诫说,仍然有人阴谋破坏巴黎协议,使国家陷入混乱。该电台还说:“我们决不能陷入一心想破坏巴黎协议的敌人设下的……圈套。”    此间的分析家们说,红色高棉没有试图把暴力袭击的责任归咎于金边政府,这一事实应当被看作是一个积极的迹象。    红色高棉电台的广播既没有提到暴民们想打死乔森潘,也没有提到这位62岁的领导人在受了轻伤后被金边的军队救走,这样做显然是不想对这次袭击作大肆声张。    【法新社金边11月28日电】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28日在金边举行会议,并一致同意各理事国应全部参加柬全国最高委员会会议。    一位与会人士说,五个常任理事国都希望柬和平进程应继续进行下去。    另一位与会人士说,五常任理事国将促使洪森认识到没有确保红色高棉领导人安全的严重性。    【法新社金边11月28日电】西哈努克亲王预计,红色高棉的领导人将会很快返回金边。因此,柬埔寨和平进程看来仍未出轨,可能将继续下去。    这位亲王说,在洪森对红色高棉领导人的安排作出“肯定和严肃保证之后,他们将会很快返回金边”。    在谈到红色高棉领导人乔森潘被打事件时,这位亲王对记者说,他完全理解柬埔寨人民的感情。他说,群众只不过是失去控制。

9. 苏对外经济业务银行停付外汇现金

【塔斯社莫斯科11月28日电】苏联对外经济业务银行在接到特别指示以前停止支付外汇现金。    据银行一位负责人今天向塔斯社记者透露,某些涉及到国有财产的财政业务不包括在内。    【美联社莫斯科11月28日电】苏联唯一的一家外国公司可进行外汇交易的银行28日说,它没有外汇给顾客,顾客们纷纷快快而去。    该银行对顾客们说,最早要等到下星期二才有外汇。    【路透社莫斯科11月28日电】苏联议会今天未能通过政府的追加预算。这意味着两天之内政府就没钱花了。    苏联联盟院代表虽决定拨款905亿卢布来填补第4季度赤字。但是,由于今天下院共和国院出席代表人数不足,联盟院的决定亦不能实现。凡上院决定必须经下院通过才能执行。    苏联国家银行行长说,财政部现只有30亿卢布,只够两天的开支。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11月28日电】一位苏联官员28日说,苏联打算关闭一些驻外大使馆和领事馆。    苏联外交部一位代表证实,正在制定关闭一些苏联驻外使团的计划,他称这是一项削减预算的措施。    《国际文传电讯》说,初步计划关闭9个大使馆和11个领事馆,主要都在非洲。

10. 路透社新闻分析:西方同苏打交道处在分水岭上

【路透社伦敦11月27日电】新闻分析:人们认为西方同苏联打交道处于分水岭阶段    西方外交官说,西方国家在同日益四分五裂的苏联打交道正处于分水岭阶段。它们既要同旧的中央政府又要同各共和国的新政府会谈。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25日未能使苏联12个共和国中的7个的领导人签署新的联盟条约,这使西方国家的困境更加引人注目。乌克兰可望于星期日举行公民投票,就独立问题进行表决。这将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行动。    许多西方分析家认为,这些行动对于戈尔巴乔夫企图以成立松散的联盟取代过去的苏联而作的努力可能是致命的打击。    西方国家正在接受苏联中央政府逐渐消失这一事实。    一位西方外交官说:“西方各国政府试图跟上时代,但不是走在时间前头。它们不希望成为造成更大分裂的动力。”    德国报纸《星期一世界商报》说:“西方有点怀旧。它不能接受关于戈尔巴乔夫是没有国土的国王的说法。”    西方之所以希望看到保留某种中央权力,有两个非常实际的利害关系:苏联的债务和苏联的军事机器。    昔日的苏联欠西方的债务约有700亿美元。这笔债将由谁偿还呢?    西方外交官说,在莫斯科举行的七国集团会谈指出了今后的方向:西方希望由集体共同承担过去的债务,而今后的贷款可能向各共和国提供。    一位外交官说,“我们现在处在分水岭——今后有事要直接找各共和国,但是现在我们必须同中央会谈”。他说:“在防务问题上也一样。苏联军队是中央建立的。我们不想制止将按照历史规律发生的事情,但是现在我们必须仍然同苏联国防部长沙波什尼科夫会谈。”

11. 美报透露:美国将承认乌克兰独立

【美国《纽约时报》11月28日文章】题:美国背离莫斯科,将承认乌克兰的独立    官员们27日说,布什总统已经下令对美国政策做出从苏联中央政府转向各共和国的重大转变,他决定,如果乌克兰星期天举行的公民投票决定脱离莫斯科,美国就“迅速”承认这个苏联第二大共和国的独立。    乌克兰的独立热情高涨。政府官员说,他们预计乌克兰人将投票赞成独立。这些官员说,在这种情况下,华盛顿将开始设法立刻加强与乌克兰的关系,但正式的外交承认还要推迟一段时间,也许要过几个星期。    官员们说,美国希望为满足其它共和国提出的希望给予同样待遇的要求确定一个模式,因而,美国何时承认乌克兰,将取决于乌克兰以多快的速度消除美国对其人权问题、民族紧张关系、裁军问题和对核武器的控制问题的担忧。    如果乌克兰选择独立,而布什愿意承认其独立,这将是华盛顿对苏联中央政府保住其破碎联盟的能力的第一次真正挑战,这个联盟将因所剩下的12个共和国中的第二大共和国的独立而受到严重损害,乌克兰为苏联提供大量工业产品和农产品。    美国对乌克兰独立的支持还威胁到戈尔巴乔夫剩下的一个维系其权力的纽带:迄今布什一直是明确地、而且往往是主动地表示支持戈尔巴乔夫作为苏联唯一合法的主权代表的地位。    布什的决定未作公开宣布。官员们说,戈尔巴乔夫“知道”布什的计划,但他的反应如何还不得而知。一位官员说:“我们已经将情况告诉了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他们是举足轻重的人。”    官员们27日慎重地强调,布什仍支持戈尔巴乔夫。但是他们说,美国的政策已慢慢地转向与各共和国建立更多的联系,而且承认某些共和国的独立是不可避免的。    【塔斯社莫斯科11月28日电】苏联总统新闻处今天散发的通告说:“克里姆林宫注意到这样的消息——美国总统周围的人谈到,如果乌克兰公民投票赞成独立,美国将从外交上承认乌克兰。    “考虑到我们两国之间目前的关系水平以及不止一次的这样的官方声明,即只要共和国不作出最后决定,美国就将不对我们这种内部问题确定立场,这种消息使人困惑不解,特别是它出现在全民投票的前夕。”

12. 多哥总理要求法国派兵干预

【法新社洛美11月28日电】多哥过渡政府总理科库·科菲戈28日晚要求法国迅速派军队前来帮助他恢复秩序。他是在一封由他交给法国驻多哥大使布律诺·德莱厄的亲笔信中提出这一要求的。    总理在这封信中指出,总理府正“被那些声称是为埃亚德马而采取行动的军人们包围着”。    法国外交部发言人达尼埃尔·贝尔纳28日指出,法国“谴责多哥军队中的一些人员在洛美搞的暴力行动”。法国正“密切地”注视着多哥局势的发展。    【法新社洛美11月28日电】多哥武装部队28日上午宣布推翻了今年夏季成立的过渡政府和立法议会。多哥武装部队上午对零星示威进行的干预吓住了洛美市民,他们闭门不出,首都街头空无一人,成了一座死城。    多哥国家元首埃亚德马当日中午从故乡返回首都后没有发表任何公开讲话。兵变者要求他任命一个由所有政党参加的政府。

第 2 版

1. 香港《南华早报》载文认为:中国的会计制度需要改革

【香港《南华早报》11月25日文章】题:会计制度需要改革(作者阿瑟·何)    十多年来,中国一直朝着类似西方的会计标准前进,但进展缓慢。    自1980年重新实行公证会计师制度以来,中国现在才准备进行第一次公证会计师考试。    订于今年底进行的这次考试只限于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公民,而与西方使用的会计标准相类似的一套会计标准将永远令人难以捉摸。    不象英国和美国,中国的会计是受财政部颁布的法律、条例和通知等监督的。实际上,在标准方面只有一个突破。这就是1985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企业会计条例。    这个条例提出了西方使用的大部分会计原则。其中之一是要求开支与收入一致的权责发生制记帐概念。    但是,这种概念没有被国营企业严格遵循。例如,超出中央政府原先批准的限额的开支,能推迟到几年后收到批准超额部分的通知时再入帐。    根据审慎概念,对于所有已知的债务(开支和亏损)都需作好偿债准备,不管已经肯定地知道这些债务的数额,还是根据已知信息得出的估计数。但是根据合资企业会计条例,不准许为过期的股票或坏帐作偿债准备。    合资企业会计条例还要求在投资者的帐目中写明在其他企业的投资金额。不管股份的百分比及其影响,接受投资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不列入投资者的帐目,也不在投资者的帐目中透露。因此,这个会计条例不承认合并会计和权益会计原则。    没有规定在兑换率变动时外币是否升值的事。    自1985年以来财政部颁布的一些法律、条例和通知已纠正了某些缺陷。但是急需建立一个权威性机构,由它发布一套合资企业的明确会计标准。必须改革合资企业的法律基础。但是对于仍作为国家计划经济一部分的企业来说,废除现有的会计标准而采用西方的会计标准看来既不实际也不合适。

2. 漫画:浑身是病

(原载台湾《联合报》)

3. 梁厚甫文章《论“革命”与“改革”》

【香港《良友》画报11月号文章】题:论“革命”与“改革”(作者梁厚甫)    在英文中,有Revoluution一词,应该译成为革命;又有Renovation一词,应该译成为改革。中国自从海通以还,引进不少的外国的社会科学名词,但人们往往不求甚解,有人把革命与改革,混为一谈。    据说,弄成这种错误的,是已故的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邝富灼先生。可能因为看错了眼,在他所编的《英华字典》中,把两个外形相似的字,都译成革命。    我们必须明确革命与改革的界限,有以下的理由:    (一)革命与改革,都是为人类求更好的明天。从意愿上来讲,革命家与改革家原是一家人。何以要加以分别呢?因为,两个时期,需要两种不同的人才,而两种人才有不同的素质。以革命家的素质来讲,最重要的是不怕死。以改革家的素质来讲,最重要的是不要钱。    (二)革命与改革,有不同之目标。革命在目标上是取得政权,而改革在目标上是发展经济。在手段上,革命的手段是人斗人,而改革的手段是人斗天(自然)。不斗人,就取不到政权,因为政权是在人的手上的。不斗自然,就不能发展经济,因为财富是在自然的手上的。当然,斗人与斗天的划分,是理论上大体上的。斗人的时期,不等于不应该种田;在斗天的时期,如果队伍中有人走错了方向,难道不去斗他吗?    其实,由革命时期而转为改革时期的时候,大家早应该明确斗天的任务。如能明确斗天的任务,长江三峡工程,早应兴建。    (三)在学义方面,革命家与改革家有什么的分别呢?粗的来讲是有的,精的方面来讲是没有的。人的学问,本来只有对社会的斗争与自然的斗争两种。前者是社会科学,而后者是自然科学。革命既是对社会的斗争,故革命家所需要的是社会科学,而改革家所需要的是自然科学。但是,革命不能不用枪炮,枪炮是自然科学,改革不能不用理论经济与实用经济,经济是社会科学。    但是,革命家比之改革家要有较远的目光。革命家所做的事,是为万世开太平,选错了路线,就贻害万世。改革家却不一样,开水闸来泄洪,几小时以后,就知道利弊。改革家有电脑作为计算工具,革命家却没有这些工具的助力。    (四)不能把改革时期作不合理的提早,也不能把革命时期作不必要的延长。把改革时期作不合理的提早,那就是康有为的保皇党,溥仪的命非革不可,但康有为认为不必革,只要实行君主立宪就可以对付,这是不合理的把改革时期来提早。    事实上,革命是从他人手中来夺取政权,政权既在自己的手上,那有自己革自己之命的道理。自己既不能革自己的命,只好革“自己人”的命了。    我写这一篇东西,不是为着论政,而是为着论学。学问之道,必自名词开始。你对名词理解得愈透彻,你的学问便愈结实。    今天,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不论是支持资本主义这一边,或者是支持社会主义那一边,对名词都有误解。例如十年之前,《天地一沙鸥》一书的译本出版的时候,有人认此书为自由的样板,而不知,沙鸥的自由,是自然现象上的自由,而不是政治上的自由。政治上的自由,以群己权界为基础。争取自由,亦是争取法制。约在5年之前,曾看见一篇简体字而又横排的文章,有人把“自由化”与“自由”之间划上一个等号。事实上,“自由”是“自由化”的反面,而“自由化”的目的在于排斥他人的自由。    说到底,今天切要的问题,还是编一本“外来哲学及社会科学名词大词汇”,把每一个名词都详细介绍,这就可以统一中国人的思想,而不致对同一的问题,大家都抱着不同的见解。

4. 细说港币沧桑史(上)

【香港《华侨日报》文章】题:细说港币沧桑史    经过150年的历史,本港由一个小小渔村转变成一个国际大都会,期间流通货币几经转换才至今日的“形貌”。    1841年开埠初期,港府未发行货币,各国钱币都可在市面上流通。然而,政府是以英镑为财政会计的货币单位,香港遂沿英国币制,采用金本位。    1842年,香港首任总督钵甸乍爵士颁发货币公告,宣布以东印度公司的卢比和在本地及中国流通的货币,包括中国铜钱及西班牙和墨西哥的八雷尔银币为法定货币,而英国及其他外国货币仍得以照币面价值通用。    1845年5月1日,英女皇维多利亚颁发公告,将英国本土发行的金、银、铜币也列为香港的法定货币,试图使香港复用金本位。然而,本地华人已习惯使用整个的或零碎的银币,按重量计算其价值,因此英国的金币及虚价银币并不受欢迎。当时本地一般财政会计多采用银元为币制单位。当香港第一间银行——东藩汇理银行于1854年成立,并首次发行纸币时,钞票面额亦以“元”的货币单位为依据。    政府于1863年立例发行官铸钱币(币上刻有当代英国君主肖像或皇室图案),并采用银行的币制。    自1862年7月1日开始,政府财政会计用的货币单位亦由英镑改为银元,香港币制遂正式以银为本位。    直至1935年11月9日,香港采用一种独立管理的货币。随着通过1935年一元纸币条例,由政府发行面额一元的纸币,并公布以“港元”为币制单位,订定与英镑的汇兑平价为港币一元折合英币一先令三便士。政府又收回全港所有白银设立外汇基金,以备调整港元的汇兑价值。(上)

5. 驻港英军生活享受 高级白领望尘莫及

【香港《东方日报》文章】题:驻港英军生活享受高级白领望尘莫及    驻港英军及其家眷可谓得天独厚,一名普通英兵年薪6660英镑,相当于月薪7200港元,他和家眷所得的享受比月入3万港元以上的家庭更豪华更舒适,包括:地区好而面积宽敞的住宅,家具设备齐全,租金特廉;免费医疗;子女免费教育;私人会所,专用泳滩等。    英国国防部的资料显示:驻港英军9000人,去年度总开支为25.4亿港元,香港需承担六成半的军费,即16.5亿港元,当中虽然包括购买军用设施,但支付英军及其家眷的。生活开支,也不是个小数目。    一般英兵年入6000余英镑,陆军中校年薪3.385万英镑(或月入3.67万港元),他们的享受大部分免费。最令港人羡慕的是英军宿舍占用港九新界高尚地区,就算高级打工仔也望门兴叹。    沙田九肚山和屯门龙珠岛两个高尚住宅区的洋房,本港一般中下收入的阶层,可谓“可望而不可及”。但有“一群人”却“得天独厚”,只需付出“低廉”的租金,即有机会入住那里的洋房,他们就是驻港的英军。    目前,驻港英军及其家属,除可居住于港九新界环境优美的土地上外,还可享受军营内社区中心那些像“高级会所”般的娱乐设备。    全港10余个军营中,除了添马舰驻港英军总部、彩虹军营和枪会山兵营(枪会山只设有喀兵专用社区中心),其他每一个军营都建有社区中心,供英军及其家眷使用,而且不限何种官阶,均有权享用。    社区中心休憩设施齐备,例如石岗社区中心,内有两个成人游泳池、一个儿童泳池、保龄球场、酒吧、餐厅、露天茶座、超级市场、银行提款机、邮筒、免费停车位……。    军营内亦有教堂、学校、医院,另有两个英军专用沙滩,分别是青山公路旧咖啡滩附近的沙滩和位于赤柱的沙滩。    英军宿舍内部面积和室外空间宽敞,分别采用复式楼房设计,以及单层或数层高大厦形式,部分宿舍更可媲美沙田九肚山等高尚住宅区。其他外观稍为逊色的英军宿舍,所在地的地价亦颇可观,非中下收入的家庭可负担,但是,喀兵却可廉价享用。    驻港9000名英军成为香港居民中的天之骄子,连带他们的家属亦可入住“贵”地。

6. 台港澳短讯

▲台《中央日报》报道,李登辉二十三日就大陆将成立与「海基会」对等单位一事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民间组织的成立以及今后的民间协商,能为两岸关系带来良性互动,使统一大业向前推进一步。    ▲台《联合报》报道,台「司法院长」林洋港二十五日表示,有限度地开放两岸货轮通航应属可行;让两岸人民直接通话,看不出有什么危害安全的顾虑。    ▲台《中央日报》报道,台「交通部长」简又新二十六日在「交通部航权小组」会上裁定,未来两岸通航后,航线定名为「大陆线」。    ▲台《中国时报》报道,台国泰医院副院长之子王俊杰遭撕票案,经侦办检察官邱镇北密集查证,认为无法排除卓长仁、姜洪军涉案的可能,二十五日已向台「境管局」发出限制卓、姜二人出境通知。    ▲台《中央日报》报道,台「中央银行总裁」谢森中二十三日说,到今年十月底,台「央行」持有外汇存底为七百七十一亿八千五百万美元,创历年最高纪录。    ▲台《联合报》报道,三十六年前「孙立人事件」关键人物郭廷亮,十六日从火车上跌下,于二十四日逝世,终年七十岁。    ▲中央社报道,台「内政部」二十五日发表统计显示,一九九○年台湾男性公民平均寿命为七十一点三三岁,女性为七十三点七九岁。各比一九八九年增加了○点三三岁和○点二七岁。    ▲香港《华侨日报》报道,意大利酒商欲进军香港市场,二十五日在港举行大型试酒会,由三十家意大利酒商提供超过八十种著名佳酿招待新闻界试饮。    ▲澳门《华侨报》二十四日报道,澳门厂商会副理事长梁宋说,今年澳门出口下降。纺织品的订单勉强可达去年数量。

第 3 版

1. 喜剧的人生 喜剧的结局

今年10月11日下午,好莱坞派拉蒙电影公司拍摄现场,电视连续剧《罗亚尔一家》剧组正在进行紧张的彩排。突然,男主角扮演者雷德·福克斯昏倒在地。剧组人员迅速叫来救护车,把他送到了医院。福克斯的病情十分严重,经抢救仍未苏醒。傍晚,这位年近古稀的喜剧明星终于撒手尘寰,结束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68岁的福克斯死于心肌梗塞,这一点本身就颇具喜剧意味。在他主演过的电视连续剧《桑福德父子》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他扮演的老桑福德用假装心脏病发作来吓唬自己的儿子,他两手拼命拍打着胸脯,双眼直往上翻,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死去妻子的名字:“伊丽莎白,我来和你作伴了……。”《桑福德父子》是1972—1978年期间在美国播出的一部电视连续剧,雷德·福克斯在剧中扮演一位性情暴戾、好发脾气的收废品老头。这部片子使福克斯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喜剧演员。    “我以为他是在开玩笑,他莫明其妙地倒在地上,”福克斯的经纪人皮特曼说,“根本想不到他会死的,我还走过去跟他说话呢。”混迹于哈莱姆的流浪儿    雷德·福克斯的真名叫约翰·埃尔罗罗·桑福德,1922年12月9日生于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13岁时,他就离家出走,加入了一个街头乐队,担任歌手,有时也敲打几下用洗衣盆代替的“低音鼓”。离开乐队后,福克斯流浪到了纽约,混迹于哈莱姆,由于找不到工作,他只好到餐馆为人洗碗。他还因为偷东西吃蹲过95天监狱。    40年代,福克斯经常出入哈莱姆的黑人夜总会,在里面表演一些插科打诨、逗人发笑的节目,他的节目很受夜总会观众的欢迎。这期间,他的演艺受到了磨炼,为以后进入影视界,成为名扬美国的谐星打下了基础。为了迎合夜总会的观众,福克斯的节目流于低俗,有的近乎猥亵,这一直妨碍他进入影视界,他的表演录音也只能在私下销售。大器晚成不忘老友    到了60年代,福克斯终于以特邀演员的身份在电视节目中露面。1967年,他第一次参加了电影拍摄,主演电影《科顿到哈莱姆》。    1977年,福克斯完成了《桑福德父子》的拍摄,这时他在电视上有了自己主持的综艺节目。福克斯没有忘记在夜总会的老朋友,把他们一个一个地请到他的节目里亮相。    女歌手露丝·布朗1945年就与福克斯相识,并成了朋友。布朗从50年代起离开歌坛,穷困潦倒,隐居在纽约郊外。但在福克斯的帮助下,布朗东山再起,于1989年获一项托尼奖,次年又得到流行音乐的最高荣誉——格兰米奖。一掷千金藐视法律    福克斯的私生活以奢侈著称。他曾在好莱坞的贝弗利山庄拥有一幢宅邸,还有过一些高级汽车,包括一辆罗尔斯—罗伊斯,但这些随着他1983年申请破产而成为过眼云烟,由于债台高筑,他不得不将自己的几处住所变卖。1989年,税务部门查封了福克斯在拉斯维加斯的住所,包括家具和汽车,理由是他在1983年到1986年期间拒交所得税。据税务部门说,福克斯拖欠的税金、罚金及利息总计达290万美元之多。    在福克斯参加《罗亚尔一家》的演出之前,他流连在拉斯维加斯的各大赌场,常常一掷千金,成为赌城各家报纸的头条新闻。    福克斯为人狂放不羁,藐视法律。他曾因殴打自己公司的经理而被法院缺席审判,判处罚金3万美元,但他对此置之不理。他的前妻与他闹离婚时也指责他用枪威胁她。    福克斯一生结过4次婚,他与最后一位妻子的婚礼是今年7月份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曹卫国)

2. 新加坡最热门销畅书--政治漫画书《你好,作栋; 再见,光耀》

【法新社新加坡11月7日电】一本几乎与敏感的新加坡当局发生冲突的政治漫画书已经成为这个国家最热门的畅销书,并且成为此间讽刺幽默的先锋。这本书8月份在新加坡书展上首次展出后,头两个月就销售了4万册。这本书的书名叫作《你好,作栋;再见,光耀》——指的是新加坡的新老总理。    这个数字超过了去年的一本畅销书3.3万册的发行量。这本书的发行商说,他希望最终在全世界销售10万册。    这本漫画书共有200页,它善意地对新加坡的政治、政治家们和生活方式进行了抨击,它没有西方漫画中那种令人难受的刺痛。    这本书的作者是33岁的乔治·诺尼斯,他是一家广告公司的绘画艺术家。

3. 意发现一幅十五世纪哥伦布肖像

【美联社罗马11月25日电】据艺术史学家毛里齐奥·马里尼说,在经过数百年的争论之后,最近重新发现的一幅15世纪哥伦布肖像也许最终会解决他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问题。马里尼23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这幅哥伦布油画像高43厘米、宽58厘米,是西班牙画家佩德罗·贝鲁格特的一部作品。这幅油画像使哥伦布看上去不象通常所画的肖像那样魁梧,有一对深陷的蓝眼睛,红头发,颧骨突出、鹰钩高鼻梁。画像中的哥伦布留着向下鬈的齐肩发型,而不是有时看到的那种满头卷发。    马里尼解释道,迄今为止,意大利科莫博物馆的哥伦布肖像一直被认为是最精确的,因为它是根据哥伦布的儿子所描述的情况进行绘制的。

4. 拉什迪隐居一千天

【法新社伦敦11月10日电】题:萨曼·拉什迪在秘密状态中渡过第1000天    《撒旦诗篇》的作者萨曼·拉什迪3年前因在小说中“辱骂”伊斯兰教,而被伊朗当局判处死刑。今天是他在秘密状态中渡过的第1000天。    保护这位作家的国际委员会星期日呼吁英国政府对伊朗施加压力,以使伊朗取消前阿亚图拉霍梅尼作出的宗教法律判决。    相反,萨曼·拉什迪的朋友们取消了一次纪念示威活动,因为英国外交部警告,这有可能阻碍黎巴嫩西方人质的获释。    该委员会谴责伊朗“宗教法谈判决”造成的这种“悲惨的、令人反感和无法接受的代价”。

5. 新加坡上月禁止三家外国刊物在该国发行

法新社十一月二十四日报道,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的三家杂志因上月刊登黄色照片及文章而被新加坡政府勒令停止在新加坡发行

6. 英国《泰晤士报》将以干净清晰的版面与读者见面

法新社十一月二十三日报道,该报为了适应现代印刷技术,将于二十五日把原来的罗马铅字改为新的铅字,这样读者不仅感到新版干净,而且更清晰。该报自一九三二年起一直沿用罗马铅字至今。

7. 印尼当局销毁非法录相带

美联社十一月二十五日报道,印尼政治和安全事务统筹部长宣布,当局已于二十五日销毁了价值达一千六百万美元的非法零售录相带,并说将把反对非法翻制录相带的斗争扩展到首都之外的全国各城市。

8. 墨西哥画家迭戈· 里韦拉的《卖花女》创拉美画家作品最高拍卖价格纪录

埃菲社十一月十九日报道,这幅画在纽约「克里斯蒂」画廊举行的一次拍卖中以二百九十七万美元的价格售出,成为迄今为止售价最高的拉美画家作品。

9. 回忆录《走过的道路》被列为畅销书

墨西哥《至上报》十月三十日报道,智利前总统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将军,根据其执政十六年的经历撰写了一本题为《走过的道路》的回忆录,这本回忆录被列为智利今年最畅销的书之一。该书一共有三百九十六页,并附有照片。

10. 《飘》续集《郝思嘉》节译(七)

白瑞德迅速将船上的桅杆和绳索作了调整。“我们要跑在暴风雨前面”,他说。他接着笑了笑。“你的衣服会弄湿的,不过,这次航行会是很艰苦的。”    就在这个时候,暴雨夹着可怕的吼声到了。从乌云中落下瓢泼大雨,大白天变成了雾蒙蒙的近似夜晚的景象。郝思嘉张开嘴要呼喊。嘴里立刻灌满了水。    她想,我的天呐,我要淹死了!她咳嗽起来,一直到把呛进气管里的水咳出来为止,接着想看一下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她那顶可笑的、被雨打坏了的小帽塌在她的脸上。她用那只闲着的手撕开薄纱打的蝴蝶结。她的另一只手死死地抓着一个金属把手。小船上下颠簸,失去了航向,嘎嘎作响,就象要散架似的。她可以感到这艘小帆船拼命下沉——它必定头朝下矗立起来了,它会一直沉到海底的!噢,仁慈的圣母啊,我不想死啊!    小船抖动一下后不再下沉了。郝思嘉撕掉她的帽子——她感到面前是一面比桅杆尖还要高的水墙。即将落下来把这艘脆弱的木船砸个粉碎。郝思嘉想喊叫,但喊不出声来。小船摇摇晃晃,使人眩晕地滑向波涛的上面会,它颤抖着停在顶上,待了好像无休止似的可怕的一瞬间。    “瑞德!”郝思嘉想呼喊。噢,天啊,瑞德那里去了?就在小船发怒似的冲到波涛的另一边时,她看到了他。    这个不得好死的!他在跪着,他的脊背和肩膀都直挺着,他的头和下巴高高扬起,他在风雨和波涛声中哈哈大笑。他的左手用力紧紧地抓着舵把,右手前伸,抓着一根绳子。把这根绳子缠在他的臂肘、前臂和手腕上。这条绳子承受着灌满风的巨大的主桅帆的可怕的拉力。他喜爱这个,与风斗,与死亡的危险斗。他爱好这个!    我恨他!    郝思嘉仰望着下一个浪涛遮天盖地而来的威胁,在愤怒、绝望的一霎那,她等待着把她掀到海里去淹死。接着她对自己说,她没有什么好怕的。白瑞德可以把任何事情搞得服服贴贴,甚至对海洋本身也是如此。她在他拾起头来的时候也抬起了头,任凭自己受那狂暴的、危险的兴奋的情绪摆布。    这时当小帆船驶上30英尺高的浪涛的时刻,风停了。这只有几秒钟的时刻,但是主桅帆落了下来,于是小船向侧舷打转。郝思嘉意识到白瑞德在迅速把胳臂从转圈的松散的绳子中解脱出来。她还意识到,他在对旋转的舵把做着不同寻常的事,但是直到浪峰快到她的膝下而且白瑞德喊道“帆转向!转向I”并把身子压在她身上之前,她一点也没有觉察到有什么地方出了故障。(七)

11. 漫画:只有一瓶奶了

(原载苏联《鳄鱼》杂志)

12. 歌声拯救了换心人

【德新社德国明斯特10月31日电】题:音乐拯救了一位装上新的心脏的病人    一位装上新的心脏的病人经过16天之后仍然昏迷不醒。此人躺在明斯特大学医院的急救中心,为了使他从昏迷状态中清醒过来,医生们使用了一切办法,但都无济于事。    由于医生们已怀疑他能度过难关,在万般无奈之下,病人家属同意让女治疗学家达格马尔·古斯托尔夫给他唱歌,以使他恢复生命。    在同那位52岁的病人第一次接触时,古斯托尔夫医生握着病人的一只失去知觉的手,唱起了一连串的音符,其旋律同病人的呼吸和脉搏的节奏一致。但是,第一次病人没有作出明显的反应,因此她在10分钟后停止了唱歌,并决定两天后再碰碰运气。这位女医生又一次握着病人的手,开始唱歌给他听。突然,他开始朝胸部移动他的手,眨眨眼,转动了头。3天以后,他能坐在床上。古斯托尔夫医生坐在他的对面,握着一根被他拔出的管子。虽然病人还不能讲话并且仍在通过仪器来维持生命,但是他已恢复知觉,并能通过仪器表达他的感情。    明斯特医疗心理学研究所所长汉尼克教授说:“音乐能够渗透到病人的难以打开的知觉中去,并使之与外部世界沟通。”

第 4 版

1. “铁蝴蝶”归来(二)

伊梅尔达怎么想?    伊梅尔达回国的时机相当微妙。明年5月份,菲律宾将举行大选,届时,她很可能成为一位候选人。一些观察家认为,伊梅尔达回国的真实意图,就是参加大选。    然而,人们普遍认为,菲律宾政府允许伊梅尔达此时回国,却主要是为了打官司。菲律宾政府已对伊梅尔达提出了贪污、挪用公款和偷税漏税等70多项指控。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指控是,马科斯在菲律宾执政的20年期间,伊梅尔达帮助其丈夫从国库里侵吞了50亿美元,他们把这笔巨款分别存进了世界各国的银行里。    菲律宾内阁执行部长富兰克林·德里隆在伊梅尔达回国的当天说,菲政府允许伊梅尔达回国,主要目的是为了收回被马科斯夫妇侵吞后存放在瑞士银行的3.56亿美元的存款。    据外电报道,瑞士法院警告说,如果菲律宾政府不能在12月20日之前对伊梅尔达进行审讯,那么,这笔存款将归马科斯家族所有。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说,伊梅尔达选择这时回国的另一个原因是,在科·阿基诺任职期间,她的案子未必能够了结。明年5月份,菲律宾将举行大选,即使她不能当选,届时,她也许能够成为下届政府的朋友和赞助者。    伊梅尔达此时回国的第三个原因是,要同菲律宾政府进行谈判,以便把马科斯的遗体从夏威夷运回菲律宾安葬,从而了却其丈夫要求在死后葬在故国土地上的遗愿。在马科斯死后,为了确保菲律宾政局的稳定,科·阿基诺政府一直不准把马科斯的遗体运回国安葬。但是,由于伊梅尔达把其丈夫遗体运回国安葬作为愿意回国接受审判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菲律宾政府后来又同意了她的要求,但菲律宾政府也附带了条件:伊梅尔达必须把马科斯的遗体安葬在他的家乡北依罗戈省。对此,伊梅尔达坚持要遵照其丈夫的遗愿,把他安葬在马尼拉的一个军人墓地里。    伊梅尔达回国后不久,通过她的律师向政府表示,愿意把马科斯的遗体从檀香山直接运到北依罗戈省的拉瓦格,但要求把马科斯的遗体同其母亲的遗体放在一起,供人瞻仰,直到政府同意为他在马尼拉举行国葬。这一要求未能被政府接受。人们认为,双方将还要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一番讨价还价。    伊梅尔达回国的最后一个原因是,在她流亡美国期间,菲律宾国内遭到台风、地震以及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的袭击,给菲律宾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伊梅尔达想借此机会,向灾民表示她的一番心意。她宣布将拍卖她在逃离菲律宾时留下的1220双鞋子,把拍卖所得全部捐给灾民。    (二)

2. 因兹而成事 因兹亦败事(中)

【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17日文章】题:肯尼迪当选、被刺与黑手党有关?    1961年4月28日晚间六七时左右,芝加哥大使旅馆内,有两名男人正在轻声交谈,其中一名年仅44岁,长相英俊、身材挺拔,对于千千万万的美国人而言,他的脸孔是再熟悉不过了。另外一个则年纪较大,身材较为瘦削,对于美国公共大众而言,虽然听过他名字的人不在少数,却很少有人见过他的庐山真面目。    这两个人的共同点则是手中均有无以伦比的权力。当天晚上,他们聚在一起详谈的主题是准备进行一项谋杀计划。预谋暗杀那位年轻人,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总统约翰    ·肯尼迪;年纪较大的人名叫萨尔瓦多·吉安卡纳,是美国三大黑手党家族之一的头子,他的黑道势力自赌城拉斯维加斯起,通过墨西哥直达古巴。单单是他一个人,就涉及了数百宗谋杀案,堪称当时全美最恐怖的人物。    一位总统和一名黑道头子在旅馆里长谈,已经是一件十分不寻常的事了。更不寻常的是,他们商量的还是一宗谋杀计划,对象是古巴的共产党领导人卡斯特罗。根据美国参议院情报特别委员会的调查,美国中央情报局确实曾与吉安卡纳及其他黑道人物商议过上述的谋杀计划,而且还公开指责这种行为“不符合美国的原则、国际秩序和道德”。    至于有关肯尼迪总统被牵涉在内的说法,虽然参议员们也深深怀疑肯尼迪知晓其事,甚至参与其中,可是却一直苦于没有证人及证据予以证实。    “共用”情妇现在,一位最有资格的人在经过30年的沉默之后,终于出面公开说明,肯尼迪不但亲身参与其事,而且他与黑道人物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可能是他当年得以登上美国总统宝座以及最终被刺身亡的原因。    她就是当年肯尼迪与吉安卡纳两人“共用”的情妇朱蒂丝·艾斯勒,她已经被诊断出患有晚期乳腺癌。她说,她从前一直没有说出事实真相的原因,一方面是想保护肯尼迪的名声,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担心一旦说出,生命恐怕会受到威胁,如今她已经来日不多,所以才决定将事情全盘托出,希望能让世人对肯尼迪有一个更正确的评价。    根据朱蒂丝的说法,肯尼迪确实和吉安卡纳在大使旅馆见了面,而且两人在卧室里谈话时,她就坐在浴室的浴缸边上。她曾经帮忙安排肯尼迪与吉安卡纳会面,还在他们两人之间担任“信差”,前后至少有20次。进入角色朱蒂丝是德国和爱尔兰的混血儿,自小生长在加州好莱坞地区一个颇为富足的家庭中。18岁时,她嫁给一位好莱坞的小影星,但是这段婚姻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就告吹了。1959年,朱蒂丝满25时,在名人汇聚的好莱坞普西尼餐厅邂逅了著名影星“瘦皮猴”法兰克·辛纳特拉,两人很快就发展出一段短暂的男女关系。她没有想到的是,法兰克在黑白两道的关系都非常好,所以旋踵之间就把她“转”给了肯尼迪与吉安卡纳,也使得她莫名其妙地玩了一场“政治游戏”。(上)

3. 密特朗总统的女助手说:「我不过是一只小蚂蚁」

【法国《巴黎竞赛画报》文章】题:密特朗总统的新助手(作者米歇尔·戈诺)    在伦敦七国首脑会议上·一位金发女郎曾使外国代表团和数千名观察员为之一震。她就是法国总统密特朗的“向导”和私人代表安娜·洛韦尔戎。    安娜有青春的活力、女性的魅力,和颇具感染力的幽默感。她在全体会议上使密特朗忍俊不禁,在圣詹姆斯公园她陪总统散步,总统显得悠闲自在。英国的多家报纸把她作为头版新闻人物,这在英国是罕见的荣誉。《独立报》刊登了一幅她坐在密特朗身旁掩面发笑的照片。伦敦首脑会议的客人、“特邀明星”戈尔巴乔夫也对她很感兴趣。安娜·洛韦尔戎会一点俄语,苏联总统知道后,在同密特朗会谈时几次要她讲俄语。她对密特朗说:“他在逗我”。    这位年轻女子还具有一种无形的影响力。她参与了本届首脑会议的准备工作,参加了所有的讨论,和其他6名“向导”一起工作到凌晨4点,起草最后文件。    年仅31岁的安娜是怎样在10个月内一跃而成为国家元首的二号助手的呢?故事很简单。1989年底,她还是矿务工程师,处在人生十字路口。她的一个朋友爱丽舍宫前技术顾问建议她申请不久前总统府空缺的特派员职务。她寄去了履历表,但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她以为难以入选,准备等待下一次机会。    然而她的履历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毕业于乌尔姆—塞夫勒高等师范学校,有法国大学和中学物理教师的资格和矿务主任工程师职称。    1983年起先后在法国北方钢铁联合公司、1985年转入原子能专员署、采石场工作,后升任工业部矿务顾问处副处长,负责培训高等矿业学校工程师。    这种丰富的经历使人们一看便知她在与命运拼搏中渴望掌握自己的命运。    当时的总统府副秘书长对她进行了面试,此后,秘书长又接见了她,她被任命为外贸事务特派员。    不过她并没有这方面的专长,但她能以坦率的语言和热情打动人心。与那些行话不离口并自以为无所不知的毕业于国立行政学校、身居要职的官员相比,人们更愿意同她打交道。虽然她承认自己同情左派,钦佩国家元首,但在政界不属于任何团体或派别。当录取后密特朗接见她时,她提醒总统说:“我不是社会党人。”    总统答:“这并不重要,只要你不反对我的事业。”    1990年2月,她开始任爱丽舍宫特派员,12月总统把爱丽舍宫副秘书长的职务交给了她。几乎与此同时,国家元首建议她为重要国际会议担任“向导”。她担心地对密特朗说:“我只有31岁,不知道是否能胜任。”    总统鼓励她:“我30岁时都当部长了……”    后来安娜解释说:“密特朗之所以选择我,是因为他认为妇女工作勤奋。”    安娜很谦虚,她风趣地说:“他们把乔治·布什给总统的信交给我,要我起草回信。可我仅是一只微不足道的小蚂蚁。”

4. 苏联《工人论坛报》报道:德国发现一批沙皇时代的瑰宝

【美联社莫斯科11月20日电】题:在德国的前苏军基地发现了被掠夺的沙皇时代的财宝(记者温迪·斯隆)    苏联《工人论坛报》19日报道,在前东德的一个苏军基地发现了昔日俄国沙皇宫中举世闻名的“琥珀厅”中的财宝。这些财宝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被纳粹分子盗走的。    这间琥珀厅,连同里面陈列的俄国著名金匠法贝热制作的复活节蛋、沙皇的珠宝、巨幅画和其它陈设品都是大革命前俄国工艺品的杰作。    这些装饰品是被德国士兵从凯瑟琳宫那举世闻名的大厅的墙上拆走的。凯瑟琳宫建在圣彼得堡郊外的皇村。    《工人论坛报》没有说这些奇珍异宝是在哪个军事基地发现的。但是该报说,全部珍藏品的价值可达1.5亿美元。除此以外,还发现了几个从俄罗斯诺夫哥罗德城盗走的黄金雕像。    《工人论坛报》说,通过那个时期的图片和绘画,有可能恢复琥珀厅昔日的辉煌面貌。这间18世纪建造的琥珀厅是意大利建筑师拉斯特雷利设计的,它是彼得大帝送给他的妻子、未来皇后凯瑟琳一世的礼物。

5. 鲟鱼已不在大墙内产卵了

【路透社莫斯科11月23日电】莫斯科食品供应紧张的状况已蔓延到克里姆林宫,那些以往供应克里姆林宫的数选上等牛肉、大马哈鱼和鲟鱼已见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普通的冻肉。    克里姆林宫的餐厅负责人尤里·科济尔科夫对《莫斯科共青团员报》说,随着苏联中央权力的瓦解,他们的黄金时代己不复存在了。这些餐厅过去是莫斯科的趾高气扬的权贵们享受豪华宴会的场所。    据这家报纸23日报道:科济尔科夫抱怨说,他连一个切这些冻牛肉的师傅都找不到。糖果供应店也拒绝把最好的商品供应给克里姆林宫。    不对外开放的红场餐厅不仅垮得很快,而且垮得很惨。这家报纸说,这些餐厅的服务质量不断下降,而价格却在猛涨。现在,要在克里姆林宫吃一顿象样的午饭的价格,已比先前提高了300%。    这家报纸说:“至于鱼子酱,过去人们的印象是,这个国家的名贵鱼种的一半都把鱼子产在克里姆林宫的围墙以内了。最好的鲜肉和熏鲟鱼从未在克里姆林宫以外卖过,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    但是,这种情况现在也已不复存在了。在克里姆林宫内部餐厅,早餐和午餐的价格都上涨了,克里姆林宫的工作人员越来越感到气愤,因为在价格猛涨的同时,工资却仍然很低。

6. 漫画

说明路标上的字:水心;以—巴和平快车(原载美国《华盛顿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