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11-11
第 1 版
1. 苏联南奥塞梯发生战斗
塔斯社报道,八日晚,格鲁吉亚战斗队员用大口径机枪、火箭筒高射炮和驱雹装置轰击奥塞梯人村庄,奥塞梯自卫队也进行了还击。
2. 加拿大八日开始对南斯拉夫实行经济制裁
路透社报道,这是加拿大外交部发言人八日宣布的。
3. 日本希望参预中东问题多边和谈
路透社九日报道,一位以不透露姓名为条件的美国官员说,日本已向美国转达了它的这种意愿。
4. 联合国派往柬埔寨的先遣团九日抵达金边
合众国际社报道,他们已正式开始其在柬的军事活动。
5. 芬兰准备帮助西方国家运送援苏物资
《赫尔辛基新闻》九日报道,据芬兰有关方面估计,到明年秋天,芬兰将帮助欧共体、美国和加拿大向苏联运送数百万吨食品、药品和成衣等援助物资。
6. 美国计划向沙特再出售十四个「爱国者」反导弹组
《纽约时报》九日报道,这些导弹组将用于加强沙特的防御力量。
7. 安哥拉同意南非飞机飞越其领空
法新社九日报道,此举将使南非飞往欧洲和北美的班机时间至少缩短一个小时。至此,非洲只剩下坦桑尼亚一国不准南非飞机过境。
8. 巴解领导人阿拉法特九日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举行会谈
法新社报道,阿拉法特和穆巴拉克在会谈中着重讨论了巴解组织和埃及在为下一阶段中东和谈作准备工作时如何相互进行协调的问题。
9. 印度外长索兰基率团抵达德黑兰进行访问
法新社九日报道,索兰基表示他将同伊朗官员讨论双方的经济和文化关系。
10. 德报文章:美国面对欧洲刮去的更凛冽的风
【德国《波恩评论报》11月9日文章】题:美国面对欧洲刮去的更凛冽的风 法国向美国人眼里撒的不和的种子,在罗马的北约首脑会议上没有发芽。美国国务卿贝克说,关于发生争吵的报道是跟错了线索。 但是,有迹象证明,这种冲突绝不是想象出来的。美国总统布什以最后通牒的口吻要求欧洲人“今天”宣布他们的防务政策目标。贝克强调说,这个问题是重要的,应当“把我们的牌亮在桌面上”。巴黎则针锋相对地指责美国,说它通过单方面作出的削减陆基和海基短程核武器的决定自己在退出欧洲。 美国的分析家们估计,美欧间引起争端的因素会随着“旧大陆”争取经济、政治和军事联合的努力的进展而增加。 这些分析家认为美国正处于一种奇怪的境地。一方面,在苏联崩溃后它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另一方面,除了日本的挑战外,“欧洲的挑战”也在变得日益厉害起来。在贸易和经济政策上,现在还有在防务政策上,它们之间的矛盾至少同共同点一样多。 华盛顿之所以十分认真地对待同欧洲人分道扬镳的危险,也是因为它自己阵营里的“不忠”倾向在增强。国会和传播媒介中越来越多的人对(在欧洲)存在的费用和价值提出疑问。美国政府认为北约是连结大西洋两岸的最牢固的纽带,布什总统在罗马宣称,美国不把北约看作保持优势的工具,而是看作保持伙伴关系的工具,其他的机构(如欧安会)是不能代替它的。 华盛顿为防止北约出现解体现象采取了预防措施。它使同欧共体的对话“制度化”了,虽然日程已经排得满满的了。这个大国同担任欧共体主席的国家的外交部长和政府首脑每年会晤两次。欧共体委员会主席也参加会晤。布什今天第一次在欧洲土地上(荷兰海牙)参加这样的会晤。 这位总统主要想同欧共体理事会主席讨论贸易问题,例如降低关税的困难问题。金融及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全球性的大经济项目如向苏提供援助,则留给7个最重要工业国的集团去讨论。 在所有这些方面,领导大国美国都面对一股更凛冽的风。这也表现在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的会外,各个盟国反对美国提出的关于让苏联中止偿还债务的计划。
11. 南联邦主席团要求联合国派遣维持和平部队
【路透社贝尔格莱德11月9日电】由于杜布罗夫尼克和武科瓦尔两个主要城镇发生了激烈战斗,塞尔维亚及其在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中的盟友今天要求联合国向叛乱的克罗地亚派遣维持和平部队。 南通社说,以塞尔维亚人为主导的南斯拉夫军队同保卫武科瓦尔的克罗地亚人展开了近身战,在经过了11周的包围之后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克罗地亚电台说:“武科瓦尔已经濒临失陷。” 联邦军队向杜布罗夫尼克这个位于亚得里亚海岸的小镇发起了海陆空立体攻势,这是对它封锁近6周以来发起的最强大的功势。 来自塞尔维亚、黑山共和国以及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省的代表们昨天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起草的一封致联合国的信中说:“克罗地亚的内战……大有蔓延到南斯拉夫更广泛的地区的危险。” 信中说:“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将会创造一个缓冲地带,并把交战双方隔离开,直到南斯拉夫的危机在联合国的参与下得到和平、公正与合法的解决。” 据报道,在克罗地亚中心部位的奥库查尼、亚得里亚海岸的斯克拉丁、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以南的卡尔洛瓦茨周围和东部的奥西耶克镇都发生了战斗。 克罗地亚人同联邦军队在连接克罗地亚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最后一座尚完好无损的桥梁上交换了战俘。克罗地亚说,交换的战俘包括323名克罗地亚人和450名联邦军人。 【路透社海牙11月9日电】布什在这里同欧共体高级官员会谈了4小时之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们将对南斯拉夫实行类似于欧共体实行的那些制裁措施。”但是布什承认,单单制裁不可能结束这场战争。
12. 埃及外长穆萨说:叙利亚可能不参加阿以多边变判
【美联社开罗11月9日电】埃及外长今天说,阿以和谈可能在叙利亚人不参加的情况下开始。这意味着阿拉伯统一阵线可能会破裂。 阿拉伯人拼命想显示对美国策划的马德里多边和谈持“协调一致的”态度。叙利亚邀请埃及、约旦、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人到大马士革去,他们在那里一致商定不同以色列人达成双边和解。在开会过程中出现了分裂,叙利亚单独阐明了强硬立场。昨天,驻大马士革的外交官们说,约旦已经表示愿意同以色列举行面对面的会谈。 埃及外长阿姆雷穆萨在今天发表的一篇采访记中说,和平进程将不会按照美国和苏联制定的方案进行下去。 叙利亚要求首先在双边会谈中取得进展,然后才参加多边谈判。这一进展包括以色列要对归还戈兰高地明确表态。 巴解组织驻叙利亚的代表马哈茂德·哈立迪说,阿拉法特和阿萨德—致商定,在以色列对撤军问题和巴勒斯坦人的权利问题明确表态之前,不可能就地区问题举行多边谈判。
13. 医疗保健--------美国潜在的政治问题
【美联社波士顿11月7日电】能否得到医疗以及医疗费用已经成为美国一个潜在的政治问题,本周的选举结果突出表明了这一点。 一个处于劣势的人因为把医疗保健作为竞选中的一个问题而在宾夕法尼亚赢得了美国参议院的一个席位。新泽西州的选民以压倒多数通过了一项要求制订国家医疗保健计划的议案。 但是一些分析家说,公众的热情可能冷下来,如果普遍的医疗保险证明花钱太多,或者限制对治疗的选择。 美国医学会理事会的秘书斯卡莱塔说:“当你问他们是否要国家提供医疗保险时,他们说要的。然而,当你问他们是否愿意一年多付500美元的税时,他们说:‘等一等。’” 哈佛大学社会医学教授阿诺德·雷尔曼说:“民意测验表明,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一直对这个问题感到忧虑。几乎每一个人都对现行制度感到不满,只是程度不同,他们希望看到变化。” 医生、承保人、消费者和政府官员等不同的选民对如何解决意见不一致,但是都认为需要改革。美国去年在医疗保健方面花了7000亿美元,人均开支是全世界最高的。 估计有3500万美国人没有医疗保险,保险项目不足的人数则是它的两倍。由于公司受到经济不景气和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工人支付的保险费和医疗费所占的比例增加。 一些人要求模仿加拿大的做法。所有加拿大人都得到政府出资的保险,但是要由加拿大官员决定给医生和医院付多少钱,购买哪些高技术医疗设备以及这些设备如何使用。
14. 苏联车臣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
【美联社格罗兹尼11月10日电】车臣—印古什共和国9日爆发了大规模示威活动,以抗议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宣布在该共和国实行紧急状态的命令。人们封锁了公路、铁路和机场,包围了前往那里执行任务的俄罗斯军队,局势正在激化。 车臣—印古什共和国总统杜达耶夫不顾叶利钦的禁令,于9日在首都格罗兹尼中心的广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就职仪式,他在仪式上宣布叶利钦在该共和国实行紧急状态的命令无效,并宣布对共和国实行军管,实行总动员,要适龄男子拿起武器,同俄罗斯作斗争。他还以自由的名义,呼吁高加索地区所有穆斯林拿起武器,使莫斯科不得安生。 与此同时,数万名杜达耶夫的支持者拥上格罗兹尼街头,在街道、广场、火车站、公路和机场设置了水泥路障,以阻止俄罗斯军队进入该市。据称,带有武器的国民卫队包围了先期抵达该市的俄罗斯内务部队,一部分军人带着武器倒向国民卫队一边。 据车臣—印古什共和国国防部长称,9日晨,10架载有苏联特种部队的运输机飞抵首都机场。他们一下飞机即被围困起来,被迫躲进机场附近的兵营。国民卫队几乎控制了所有机场,所有通往该共和国的公路和铁路已被切断,高加索铁路已陷入瘫痪。 有消息说,克格勃部队已攻占了首都的电话局,但此消息尚未得到证实。 在要求独立的群众走上格罗兹尼街头抗议叶利钦的命令的同时,有4名武装分子将一架载有近170名旅客的图—154民航班机劫持到了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以向叶利钦示威。
15. 苏联驻智利大使提出辞职申请
塔斯社九日报道,巴夫洛夫已决定到美国定居并在迈阿密一所大学任教。苏外长潘金称「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决定」。
16. 全球体系不能以美国称霸为基础(下)
美国应朝着以实施安理会242号和338号决议解决中东问题的目标前进,冷战结束的成果之一是美国能腾出手对伊拉克作战。苏不再成为在中东地区争夺影响的美国对手。但是军事上的胜利却使美国在该地区陷得很深,也许从持久的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多重危机中无法脱身。问题在于美国有无决心坚持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只要美国竭力造成一种政治和解和地区安全的框架,无疑会得到欧亚大国的支持。 美国必须在承担全球性义务、实行地区性收缩和恢复美国自身的实力方面锐意求得平衡。美国在四个重点地区都有影响能力。作为冷战后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有军事、政治、经济和社会及文化等方面的能力,极大地影响世界局势。但这种地位受到国内种种麻烦问题的威胁。除非美国注意克服国内的弱点,否则联合起来的欧洲和经济上强大的日本将在下世纪在政治上军事上担当更大的责任。美应处理好全球义务与本国国内问题的微妙形势。未来的全球体系不可能建立在美国称霸的基础上,也不能从真正的和谐环境中出现。美国是公认的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但是世界十分复杂,美国自己的问题太多,因而不可能建立“美国统治下的和平”。真正的世界新秩序仍很遥远,现在说这个词不过是个口号,其所含真实意义,还有待探索。(下)
第 2 版
1. 应以法治治理中国酿酒业弊端(上)
【香港《信报》10月18日文章】题:从酿酒业看中国企业管理问题(作者石千) 大陆的酿酒业虽有悠久的历史,但真正突飞猛进却始自本世纪80年代初。如四川省1978年酒厂只有300多家,到1985年却猛增到1万多家。随着酒厂(公司)的兴起,全国(大陆)的酒量生产也随之大增。酿酒业给国家带来了可观的财政收入,但在背后却存在许多问题。 无论酿什么酒都离不开粮食,所以酿酒业越增长说明消耗的粮食越多。据知,仅1989年大陆酿酒耗粮达1500万吨,相当于1988年进口粮食总量;从1980到1990年每年粮食增产量还不够酿酒所需的消耗量。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尽管农业人口占80%以上,但吃饭或温饱问题一直是大陆当局和人民面临的一个难题。而在每年还须进口大量的粮食养活12亿芸芸众生的情况下,却一面还在大量耗费粮食。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讽刺。 另一方面,大陆的酿酒业管理也相当混乱。至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管理和协调酒类生产的部门。全大陆有轻工部门、商业部门、民政和化工等部门纷纷兴建的酒厂5万多家,再加上乡镇企业酒厂和个人酒作坊,形成了各自为政的格局。 据有关部门统计,大陆酒类生产能力已超过社会需求量300多万吨,虚耗资金60多亿元,且酒类生产布局不合理。由于经营酒类有利可图,不少单位纷纷插手酒类批发业务,仅北京、天津两地就有近6000家。 酒类批发渠道过多过滥,直接造成了价格和市场的混乱和大量的迂回运输,这样不仅给国家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各种违法经营大开方便之门。 (上)
2. 美报评中国将签署两个国际版权议定书
【美国《商业日报》10月22日文章】题:中国表示要参加签署版权议定书(记者班斯伯格) 中国于21日表示,将“在明年年底以前”签署两个国际版权议定书。 这两个议定书是伯尔尼公约和万国版权公约。北京的国家版权局的一位负责人说,参加这两个公约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中国受到了美国及其他国家施加的越来越大的压力。这些国家要求中国保护一切知识产权。 最近,对中国的知识产权的规定提出最尖锐的批评涉及与电脑有关的产品,尤其是使用这些产品的说明书(也叫软件)。 电脑公司和西方法律专家认为,本月初开始生效的共有40条的规定远远不能令人满意。尤其是这一规定只保护在中国首次出版或双边条约涉及到的软件。 北京已设立了一个特别法庭裁决违反专利和商标法的案件。
3. 美国的华侨恳亲会
【香港《信报》9月8日文章】题:美国华侨恳亲会(作者梁德伟) 美国全国到处都有华裔移民的足迹,从四季如春的佛罗里达州到千里冰封的阿拉斯加,从山明水秀的缅因州到阳光遍地的加州,总可以见到华裔在生活工作。 先侨在几十年前就已察觉到联络同胞,加强沟通与合作,增进乡谊等,以移民较早的广东台山人而言,联络不同城市的华裔,是以通过姓氏团体为主的恳亲会。 恳亲会本身是同姓宗族聚会,藉以慎终追远,孝敬耆老的意思。 恳亲会的会期按姓氏而不同,有每年召开者,也有两年或三年召开一次的。通常是由上次的恳亲大会决定下次会议地点,有些侨团会选择在香港或台湾举行。也有些规模较大的姓氏团体,是以全球名义召开恳亲大会的,如“世界李氏总公所”、“世界杨氏公所”、“世界龙岗公所”(刘关、张、赵四姓)。世界伍胥山公所(伍姓)等。 这些恳亲会一般有二三百名代表与眷属参加,会期约两三天,一般是讨论公所的产业,出版特刊,举办教育文化活动(如设奖学金、征文比赛等),也有筹办为家乡办学修路等的募捐运动。两三天的会期内,总有其他的侨团招待宴会,与一些旅游参观的活动,对于一些平素少出门的华裔,恳亲会是一个外游的好机会。 姓氏团体恳亲会的代表又以来自中国大陆、港澳等地的粤语老侨为多,一般来自台湾或中国大陆的外省人士,碍于语言有别,鲜有参与。 而移民较迟、教育水平较高的台湾移民,则以参与专业团体、文化团体与政治团体的居多。如一些专业团体(工程师、会计师、律师等),艺术团体。参政促进选民教育团体等,这些团体中亦包括有土生华裔,这是因为来美读书居留的台湾移民与本土长大的华裔在语言与教育专业水平上较为接近的缘故。
4. 新加坡求购鱼翅
据美国《商业日报》报道,新加坡要求每个月向它提供一至二吨干鱼翅或冻鱼翅,用木板箱或麻袋包装。
5. 沙特阿拉伯求购各种蔬菜、花和草的种子
据美国《商业日报》报道,要求每个季节每一种种子提供五百至一千筒,每筒一百克。
6. 日本十月份进口汽车销售量下降
法新社七日报道,日本汽车进口商协会当日宣布,日本十月份进口汽车的销售量比一年前同期下降百分之十点三,减少到一万五千零二十三辆。
7. 加拿大十月份失业率上升
法新社八日报道,加政府当日宣布,加十月份的失业率同九月份相比上升百分之零点一,增加到百分之十点三。
8. 日本武田化学工业公司利润猛降
法新社八日报道,日本最大的药品生产厂家——武田化学工业公司今天说,在到九月份为止的六个月内,它的纯利润比一年前同期下降百分之二十五点七,减少到一亿零八百万美元。
9. 瑞士今年通货膨胀率将上升
法新社七日报道,瑞士今年的通货膨胀率将上升到大约百分之五点八,这将是该国十年以来最高的通货膨胀年率。
10. 澳大利亚房地产界华裔女强人余杏芳
【香港《亚洲周刊》10月20日一期文章】题:澳大利亚房地产界的华裔女强人 移民家庭初到新环境,都想有间房屋安顿下来。澳大利亚著名的 昆仑地产公司(昆仑公司)董事兼亚太区经理邬余杏芳,深切体会这 点,了解移民对住房的需求。十多年前,她曾抱着新移民的心境寻找合意家居。但澳大利亚裔的房地产代理并不了解,使她不得不辛苦地奔走了一段时间。5年后,她带着这样的切身体会加入这个行业,成为澳大利亚第一位在房地产界发展的华裔女性。 昆仑公司是目前澳大利亚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三家房地产公司之一。在3年生意中,余杏芳以悉尼市为活动中心,所经手成交的房地产约值5400万美元。其中包括悉尼市内唐人街旧百灵顿大厦、东海商场、金阁寺日本餐馆,以及墨尔本的旅游大厦等。 余杏芳今年42岁,祖籍中国广东省台山县。她出生于香港,早年就读于香港嘉诺撤圣玛利女子书院。离校后曾在航空公司工作。1977年,她随丈夫邬延祥移居澳大利亚悉尼,后者是一名牙医。 到了新的环境便想购买房屋。余杏芳兴致勃勃地找到澳大利亚裔的房地产代理商,表示自己喜欢新建好的房屋。但对方却根据自己所好,另作推销,强调新房屋并不好住云云。余当时即有所感触:“若有一个懂得华人心意的经纪,那该多好。” 在这念头驱使下,余从丈夫的牙科诊所走了出来。她先选修有关房地产法律、出租物业、工商业及住宅房地产等课程,并考取了证书。1982年,她成了悉尼房地产界唯一的华裔女经纪,进入一家澳大利亚人经营的公司工作。3年前,她转入目前的昆仑公司。她对今天的成就深感欣慰。 这位女强人与在悉尼开设诊所的丈夫现育有3名子女。余虽然要应付外面的工作,但也未忽略照顾家中老小。她对《亚洲周刊》说:“我觉得我的工作是一种享受。也可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乐趣。” 余杏芳身为公司的亚太区经理,除了善于掌握市场变化的才干,还能操多种语言。其中包括中国国语(普通话)、中国方言粤语、日语与英语。她的语文能力对事业帮助很大。余表示,顾客中有九成华人,主要是香港的厂家。 许多人希望找个较易沟通、了解他们心意的经纪,因此都会找上余杏芳。澳新银行商业移民部经理罗伯特·多拉对《亚洲周刊》说:“她见识广,工作表现出色。”
11. 李光耀谈对中苏改革的看法
说中国没有实行自由化,在经济改革方面取得很大成绩;戈尔巴乔夫搞政治开放使苏局势失去稳定,无法推行经济改革 【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31日报道】题:李光耀答美国《时代》周刊记者问 问:您对中国感到乐观吗? 答:中国是个不寻常的国家,正处于经济和政治变化异常迅速的不寻常时期,他们需要一个坚强的人物,能受到领导干部和人民尊敬,处事灵活又能变通,能说:“这样做走不通,让我们试试新办法。” 问:可他们似乎在采取强硬路线。 答:对。他们看到共产主义在东欧和苏联完蛋了。他们担心中国的共产主义政府结构会发生什么变化,因为这结构一垮的话,中国就会重新陷入军阀时代,那将是大灾难。所以他们正在设法维持政府结构。他们可能需要把非共产党人纳入这个制度,协助使政府正常运作。哪怕施加多大压力,无论是美国撤消最惠国待遇还是实行贸易禁运,参加过长征的老一代都不会改变社会主义方向。 问:您说过,开放应该推迟到经济改组收效之后。请解释。 答:戈尔巴乔夫所要推行的改革,需要一定程度的稳定才能落实,需要有效的行政付诸实施,也需要人民在改革时期愿意接受困难。他实行政治开放使这三个条件都没有了。 问:为什么? 答:他提高了人们的期望。他谴责旧制度,声称一旦不合理的旧事物完全消灭,人民就能享受新秩序的好处。但事实上,他还没有着手落实新秩序,局面就没有以前那么稳定;加上他需要用来推行改革的共产党行政人员士气低落效率又差;最糟的是,公众对今后多年的艰难困苦会带来的失望没有心里准备。 问:如果人民接受经济改革会带来的艰难困苦,政治改革岂不是非进行不可? 答:中国人没有进行政治改革,却在经济重组方面取得更大成绩。他们的有利条件是能刻苦,这是东亚文化的一部分。他们使局面保持稳定,干部在各省有效地执行经济政策。中国人是靠这样的希望支撑下去:经过若干年艰难困苦之后,未来的日子会比较好。
12. 为布什巧设菜式的华裔女子获奖
【香港《华人》月刊10月号报道】一名余姓华裔女子,为一间罐头汤公司研究出一份食谱,以期改变布什总统不喜欢吃椰菜的这一习惯。这份食谱已送给白宫的“御厨”,请他照着做一份让布什总统夫妇品尝。 这位华裔妇女以绿椰菜奶油浓汤,加上美乃滋、中国青葱。柠檬汁和蔬菜调制而成的这道菜,赢得一项比赛的首奖,奖金7500美元。这项比赛的目的是为了让布什总统能吃到好吃的绿椰菜而改变习惯。
第 3 版
1. 从小难民到报业大王
英国报业大王罗伯特·马克斯韦尔5日神秘死亡,使世人为之震惊。对他的死因曾有过许多猜测。但据最新消息报道,马克斯韦尔有可能死于心脏病,属自然死亡。 对马克斯韦尔的不幸去世,英国各大报纸纷纷发表了褒贬不一的评论。《每日镜报》称他是位“好骚动的巨人”,“从休格、形象到所取得的成就,从哪方面看他都是巨人”。镜报的主要对手《太阳报》和《今日报》说,虽然与马克斯韦尔“看法不完全一致”,但他确实是一位“传奇人物”,是“舰队街的冒险家”。《每日快报》甚至说:“生活没有了他会显得单调乏味”。《泰晤士报》说:“马克斯韦尔是英国最好恃强凌弱的梅地亚巨人之一”。《卫报》说:“马克斯韦尔是个怪物”,但同时又说,“凡是了解他的人都会从他那里得到某些值得记忆的东西”。 与此同时,许多要人也对马克斯韦尔作了很高的评价。英国首相梅杰称赞他是“一位颇有个性的人”。外交大臣赫德称他是“一位活动家。他对外交事务有着惊人的欲望”。工党领袖金诺克说他是“一位能引起众多争议的真正的人物”。保守党议员博蒙特。达克说:“他渡过了伟大的一生。如果把他的生活拍成电影,人们肯定不会认为这是个真实的故事”。以色列总理沙米尔对马克斯韦尔的不幸去世深表遗憾,称“以色列失去了一位热情的朋友”。甚至他在出版界的主要对手鲁珀特·默多克也称他是“一位传奇人物”,并向他的家人表示慰问。 马克斯韦尔1923年6月10日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捷—罗边界的塞洛斯塔蒂纳小镇一个贫穷的犹太农民家庭。他的父母都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于纳粹之手。母亲死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父亲彼德国人抓走后至今下落不明。1940年他只身逃到英国,17岁的他当时只念过3年书。在英国,他加入了英军,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战役,并在反法西斯战斗中获得了邱吉尔政府授予的十字军功勋章,在英国情报组织工作期间被提升为上尉。战后他曾在英国外交部干过6年,之后,开始了他的出版业生涯。1949年他创办了自己的珀加蒙公司,也是他的第一份报纸。1961年,珀加蒙公司已拥有了价值600万英镑的资产,从此确立了他在英国商界的地位。但是1971年,马克斯韦尔因被指控向股票交易所提供了错误的资产估计数而离开了董事会,但不久他又重新掌握了珀加蒙。今年早些时候,他把这家公司卖给了一家荷兰公司。 他的大买卖是1981年开始的。当时他买下了正处于破产边缘的英国印刷公司,并大刀阔斧地解雇了1.3万职工中的近一半人,实现了生产现代化,两年便使这家公司转亏为盈。他把这家公司改名为英国印刷和通信公司,现在已成为英国最大的印刷公司。 1984年,他实现了长期梦寐以求的愿望。花2.02亿美元买下了“镜报”集团,控制了英国第二大报《每日镜报》。同样他也无情地裁掉了该集团所属《每日镜报》和其它5家报纸大约1/3的职员和一些牢骚满腹的工人。他自己也说:“为了办好一件事,我有时是非常冷酷无情的。”他同时还拥有美国《纽约每日新闻报》、麦克米兰出版公司和科利尔公司。此外,他还是以色列《晚报》和以色列出版局的最大股东。19900年,他创办了《欧洲人报》,向欧洲和一些美国城市发行。 尽管马克斯韦尔一直雄心勃勃,永不满足,但他始终否认自己是资本主义者。他曾在1982年说:“我是一个天生的社会主义者。我希望能为人们作点贡献。但如果在这同时我获得了好处,那也是巧合。” 近来,在马克斯韦尔与以色列的关系问题上,人们有颇多猜疑。上个月,前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塞莫·赫什写了一本《萨姆森的选择》一书,指责他与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有牵连,他的《每日镜报》的编辑尼古拉斯·戴维斯也被指控与以色列间谍有联系,并参与了军火交易。马克斯韦尔已断然否认了对他的指控,他的报纸也为他作了大量的辩护。马克斯韦尔对赫什的书甚为气愤,已对赫什和他的出版商提出起诉。但是,赫什还宣布他不久将透露更多有关马克斯韦尔、摩萨德和瓦努努(以色列一位核技术员,因泄露国家的核机密被长期监禁)的情况。马克斯韦尔去世后,经营报业集团的重担就落在了他的两个儿子凯文·马克斯韦尔和伊恩·马克斯韦尔的肩上。马克斯韦尔1945年成家,共有3子4女,其中有5个孩子都在帮他工作。现在银行家、竞争对手、顾主和商界的分析家们都在拭目以待,看看马克斯韦尔的下一代是否能挑起他父亲留下的重担,偿清债务。 (张瑞玲编译)
2. 流亡夫人归来 奢华依旧不改
据法新社报道,尽管马科斯夫人在外已流亡6年,但她生活奢侈的习惯依然没变。据马尼拉一家豪华旅馆的经理和雇员透露,马科斯夫人将在他们饭店一套2000美元一天的套房下榻。这个价钱还不包括13.5%的税收和10%的服务费,也不包括饭费。这家饭店是菲律宾的“国宾馆”,外国国家元首和商业大亨来菲必住该饭店,而号称世界最大富豪的文莱苏丹也曾在此下榻。
3. 特大馅饼
据埃菲社报道,法国阿里埃日省的糕点师最近为1991年帕米耶出口交易会制做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馅饼。该馅饼直径为12米,一共用了500公斤面粉和1吨苹果,100多名糕点师参加了制做。 市中心广场上特地为此砌起一个巨型烤炉,这个法式大馅饼在炉子上连续烘烤了9个小时,香飘全城,令人垂涎。
4. 无机材料的结晶构造设计支援系统
日本《日经产业新闻》十一月一日报道,从事软件开发的法科姆公司和通产省化学技术研究所共同研制成的这种系统,使研究人员能够自由设计结晶的积层构造、周期性、对称性等而制作人工结晶模型,对研制新的高温超导体和半导体等发挥作用。
5. 无人操纵的搬运车系统
日本《日刊工业新闻》十一月一日报道,村田机械公司研制成的厂房内使用的这种自动搬运车由所载光通信装置和个人计算机结合的系统操作,载重一千公斤。该公司正在研制三千公斤级的自动搬运车。
6. 铁或不锈钢材料的耐蚀表面处理技术
日本《日经产业新闻》十一月一日报道,松田公司拥有专利的这项技术是把不锈钢浸入铝铬合金溶液,使表面镀上铝铬合金,然后以七百到九百五十摄氏度加热处理。
7. 东欧出现英语热
【英国《泰晤士报》9月2日文章】东欧共产主义的垮台给东欧带来了一场学英语热。据欧洲委员会的报告估计,今后10年东欧学英语的人将达到3000万。这表明,英语已成为世界混合语。 在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大学现在开始招收800名英语学生。而在1989年之前,仅仅招收50到100名英语学生。 在匈牙利,1959年的时候大学里还禁止学英语。但是现在,在布达佩斯和其他一些大城镇的学校都开设了英语课。学俄语的人已越来越少,德语也成为学生选择的第二外语。 这种弃俄学英之风已导致东欧出现对英语教师和减价英语教课书的空前需求。据估计,匈牙利将需要1.5万名英语和德语教师才能满足需要。波兰目前也短缺2万名英语教师。而且这种需求量今后10年会越来越大。 欧洲英语研究协会秘书罗伯特·克拉克先生说,现在急需的是一批东欧能买得起的新英语教课书。在波兰,一位英语教授的月工资为140英镑,而购买一本平装英语书就需要6个英镑。不管是学生还是校方都买不起英语书,一方面是因为西方的书价太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缺乏资金。比如波兰1991年为一所大学英语系制订的图书预算全年只有31英镑。
8. 美国四千万人患有不可治愈的性病
【合众国际社亚特兰大10月6日电】据美国联邦疾病控制中心的一份最新报告估计,美国可能有4300万人罹患不可治愈的病毒性性传染病,其中疱疹3000万例,湿疣1200万例,艾滋病病毒感染100万例。 该报告说,美国每年有1200万人染上性病,其中2/3的人年龄在25岁以下。 报告指出,在1990年发现的16.1万例艾滋病中,有10多万是致命的。 自1986年以来,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在美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报告说,1990年发现了5万多例,梅毒发病率比1985年增长了75%,平均每10万人有20.1人是患者。少数民族的发病人数显著多于白人。 报告表明,以往每年发病率都是最高的淋病目前呈下降趋势,1990年的发病率为10万分之277,低于国家要控制的比例。但是,抗青霉素的淋病菌株传播非常迅速,大部分淋病是由这种菌株所致,而对付它们的药物要比青霉素贵10倍。
9. 飞机发展一百年(十二)
波音747飞机已经成为远程飞行的标准飞机。它能携带150吨燃料,靠其5个结实的支架很少下沉。乘客不再拥挤在一间狭窄的机舱里,他们可以坐着,也可以站着,还可以在许多空间闲逛,每个空间足能够容纳下百人。公共关系办公室报告说,在6个机上厨房中存放着1395个碟子和1450个咖啡杯。头等舱的膳食不亚于马克西姆餐厅。 空中出现了新声音:涡轮发动机的声响更近乎唱歌,而不是吼叫.第一批喷气发动机是通过燃烧室和涡轮机驱赶全部吸入的气团。涡轮机按照螺旋桨的传统工作方法,把绝大部分空气摇振到后部,也就是驱动装置周围。通用电气公司的CF6涡轮机配有一个直径为2.20米的鼓风机。它提供3/4的推动力,并使喷气式飞机又悄悄地变成了螺旋桨飞机。空气中大量热气流和冷支流形成的有利旁通状态提高了推进器的效率。冷空气还有另外的好处:它把喷嘴解出的热气流包围起来,并且使早期那种刺耳的噪声消失。速度超过了地球自转 环境保护在70年代成了热门话题,航空工业界首次茫然地感到,在建造飞机时,不仅要着眼于飞行员和乘客,而且还要着眼于根本不愿乘飞机的其他人。大家都愿意安静,讨厌噪音。石油危机迫使人们降低油耗。这时,协和式飞机起飞了。英法联合研制的这种超音速飞机的广告上说:“超过太阳。”一支拥有三角机翼的白色利箭超过了自转的地球。在1.8万米的高度,它的速度达到双音速,大约每小时2200公里。 协和式飞机是一大成功。看到它,就看到了空气动力学。经过6年的试验,协和式飞机投入客机航线使用。1976年1月21日,第一批协和式飞机在巴黎和伦敦同时进行首航,一架为法国航空公司飞往里约热内卢,另一架为英国航空公司飞往巴林。空中客车的积木游戏空中客车A300是一种常规类型的大型客机。它是法国和德国经营的一一个合作项目。仅用两个推进器运载300人的设想一经提出便受到怀疑。建造欧洲大型客机空中客车是一项复杂的搭积木游戏,飞机部件来自许多城市,来自南特、汉堡、不来梅、切斯特和马德里,而组装在图卢兹。一旦投入批量生产,空中客车就会成为世界最经济和声音最轻的大型客机,但是它当时无人问津。新任空中客车董事长拉蒂埃经历了一场恶梦:16个月竟没收到一份订单。1977年,图卢兹空中客车厂还在为生存而挣扎之时,泰国人出现了,他们订购了大批空中客车。后来大批订货全来自美国。空中客车厂提出的要求是敢于对抗波音公司。(十二)
10. 问路问错人 开口失金牙
据法新社报道,在印尼,一名强盗在了解到他的“猎物”身无分文之后,竟然暂时充当“牙医”,拔了对方的一颗金牙。受害者是今年28岁的菲克里。当时,他想去探访一名住在雅加达东部的一个幽静住宅区的亲戚,在经过一条清幽的马路时,由于认不得路,便想找个人来问路,好不容易看到了一个路人,于是他便上前去打听方向,结果,那名路人不仅不协助他,还向他要钱。 这名强盗在菲克里身上连一毛钱都没有找到后,一怒之下,便强行拔下他口中的一颗金牙。
第 4 版
1. 愤怒情绪取代了昔日的壮观场面
【美国《纽约时报》11月8日文章】题:愤怒的情绪取代了昔日红场的壮观场面(记者西莱斯廷·波伦发自莫斯科) 今年11月7日的红场上没有坦克、没有士兵、没有列宁的巨幅画像,也没有挥舞书写着共产党光辉业绩的标语的工人方队。 相反,在布尔什维克革命74周年这个苏联最隆重的节日的这一天,红场上聚集着数千名愤怒和迷惘的群众。他们来到列宁的陵墓前,以表示他们忠于已被取缔的共产党,忠于这个濒临解体的国家。 在灰蒙蒙、阴沉沉的天气中,1万多共产党的忠实支持者列队从十月广场的列宁雕像下出发,经过莫斯科的积满雪水的泥泞大街游行到克里姆林宫红墙下的列宁墓前。他们呼喊的口号和手举的标语牌上写道:“权力属于工人阶级;不属于资产阶级!”、“不要市场经济!”、“不要民主派的法西斯主义!”和“不许干涉苏联共产党的活动,不许动列宁墓!” 自从8月政变以来的近3个月中,人们的情绪从宽慰和抱有希望转变为冷冰冰的失望,对可能出现的高工资、失业和更严重的政治动乱的前景深感忧虑。 莫斯科市长波波夫原来打算禁止在红场举行游行示威,并且说,想纪念十月革命的人只能在市中心以外的地方进行。但是,显然是由于共产党的忠实支持者坚持在红场举行集会,波波夫才不得不取消原先的禁令。 在红场,由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战士和退休的人,组成的一个方队,加入到由共产党人组织的游行队伍当中。在列宁墓前。游行组织者用麦克风领着高呼口号:“打倒资产阶级专政!”他一边呼喊叶利钦和波波夫的名字,一边高呼“可耻!可耻!”。他们指责叶氏和波氏把国家引向毁灭,并且还要把国家的财富出卖给“投机分子和政治骗子”。 有的示威者还打着自制标语,指责目前的新领导人扯谎、欺骗;新政府是反人民的政府。还有的标语写道:“私有化是百万富翁的梦想,对工人来说则是坟墓。” 在前来瞻仰列宁墓的人中还有一些动人的场面。一位妇女满怀深情地说:“这里是我们最神圣的地方,我们今天怎么会不来与列宁共度这个节日呢?” 一个49岁的会计远道来到莫斯科,他说:“今天的节日是我们自己的节日。失去这节日对我们来说将是莫大的打击。” 一位66岁的退休教师说,他是在听到波波夫发出禁止在红场示威的命令后决定来红场的。他说:“我并不是共产党员,但我听到波波夫的决定后,我决定来到红场,那个决定是不对的。”
2. 德国统一后的北约大事记
【路透社罗马11月6日电】下面是自1989年11月9日前共产党东德推倒柏林墙以来北约的大事记: 一九八九年12月4日——当东欧共产党政府呈现出垮台的迹象时,北约在布鲁塞尔举行首脑会议。美国总统布什对盟国说,它们必须准备削减更多的军队和核武器,但许诺美国军事力量将呆在欧洲。 德国总理科尔提出了一项德国统一的谨慎的长远计划。一些盟国领导人表示反对,认为这项计划太仓促草率。 12月19日——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成为访问布鲁塞尔北约总部的第一位华约国家的部长。随后有更多的官员访问。 一九九○年7月5—6日——北约在伦敦举行了里程碑式的首脑会议,这次会议首次向华约伸出了“友谊之手”,并许诺对西方军事机器和战略进行自北约成立以来的最大的改组。 北约与东欧和苏联建立了外交和军事联系。北约秘书长首次访问了莫斯科。 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起了一场导致海湾战争的危机。北约没有直接卷入,但是后来派遣了一些飞机保卫其成员国土耳其,防止伊拉克可能越过边界发动攻击。 10月3日——北约正式欢迎新统一的德国为其正式成员国,即包括前共产党东德——当时还有苏联的军队驻扎在其领土上。 11月19日——经过两年的谈判之后,北约和华约22个国家在巴黎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常规武器条约。他们还签署了一项宣言:他们不再把对方看成是敌人。 一九九一年5月28日——北约国防部长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会议上批准大规模改组北约的军队,包括建立一支多国“快速反应”部队,以对付任何新的威胁。 6月6日——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北约外长会议同意扩大与以前的敌人的合作。北约拒绝给予东欧国家安全保证,但是说,它们的安全将受到北约直接和具体的关心。 7月31日——美国和苏联签署协议,把它们冷战期间的远程核导弹武器库削减大约1/3。 8月21日——北约外长在布鲁塞尔开会,讨论莫斯科发生的推翻戈尔巴乔夫总统的政变。当他们在会议上要求立即恢复戈尔巴乔夫的权力并且宣布要撤消与莫斯科的合作。 10月17日——在美国宣布对核武器进行重大削减以及苏联表示同意采取相同的行动之后,北约国防部长在西西里开会,同意把北约储存在欧洲的核武器削减80%。
3. 德国《明镜》周刊报道:全球旧飞机市场供大于求
【德国《明镜》周刊9月30日一期文章】全球库存旧飞机有数百架,买主稀少,价格下跌。 拉迪·希林加任波音飞机经销部主任时同德国航空公司的各位经理们关系特别好,因为这家德国国家航空公司在他在任期间是美国之外最好的波音飞机买主。 这位推销员退休已两年,但却又回过头来干老本行,而这一次他是为汉莎效力。他的任务是把他曾经卖给这个老顾客的飞机的一部分第二次脱手卖出。 这可使象希林加这样的推销天才都感到为难了。旧飞机市场自去年底以来已彻底崩溃。全球求售的使用过的喷气客机超过800架,为九个月前的一倍。 汉莎今年启用了56架新飞机,它想脱手的旧飞机总共29架。除了6架大机舱飞机,还有9架波音737、14架波音727待售。但恰恰是小飞机供大于求。稍嫌过时的波音727,全球现货差不多300架,波音737有100多架。 一部分飞机还在使用,另一部分停放在亚利桑那和内华达的荒野,或者停放在迈阿密机场“发锈的角落”。别的不算,仅仅破产的东方航空公司就有大约150架飞机在那里恭候买主。 滞销的原因之一是维修费昂贵,而且飞机越老越贵。 越来越强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老飞机的使用费。对噪音大的飞机征收的机场起降费往往较高。因此,许多航空公司纷纷淘汰自己的老飞机,并用声音较小的型号取而代之。 但是,使用过的飞机突然供大于求,主要的原因在于许多航空公司破产。在美国,除了东方航空公司外还有一系列公司也宣告破产了。
4. 巴苏重申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
【《印度斯坦时报》10月8日报道】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长、印共(马)领导人乔蒂·巴苏11月7日在加尔各答举行的庆祝十月革命的集会上说,他的党“不可动摇地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 他在提到“有组织的宣传”——马克思主义死亡了,社会主义被弃之一旁了——时说,这种宣传是要“迫使我们放弃社会主义道路”。 他说,在一个千百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们的购买力日益降低、财富正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文盲和失业与日俱增、暴力活动时刻发生的国家里,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别无选择。 巴苏指出,他的党从来就没有盲从苏联共产党。可是在苏联发生危机后,却有人要他的党仿效苏联,自我瓦解。他坚持认为,决不能说马克思列宁主义已经失败了,只能说苏联东欧国家在运用它时有失误。 巴苏还批评苏联领导在过去5年里的“新做法”使苏联人民忘记了他们自己的历史和在革命及革命后的日子里付出的难以形容的牺牲。 他希望苏联人民将重新学习历史并再次为恢复社会主义而斗争。
5. 美韩协议译文有误 反美示威火上加油
【美联社汉城11月3日电】南朝鲜检察厅今天说,最近爆发反美示威的部分原因是美国—南朝鲜军事协议草案的译文有误。 检察厅说,有关在爆发战争时向驻南朝鲜美军提供弹药和其他后勤支援的“战时东道国支援协议”在译成朝鲜文时有误,以致含有美国将在战争期间接管南朝鲜的意思。 结果导致南朝鲜学生过去一个月在街头和校园举行了20多起激烈的反美示威。昨天,约7500名学生在南朝鲜3座城市举行了反美和反对部署核武器的抗议活动。 在汉城,抗议者在集会后举着火把绕汉阳大学游行,高呼“赶走美国佬”的口号。他们要求从南朝鲜撤走所有美军及其核武器,并停止缔结军事协议。 美国希望本月晚些时候在切尼和鲍威尔访问汉城时签署这项协定。
6. 利加乔夫回忆录(八)
在国内和国际舞台的政治活动中无视阶级利益,反映在以下各个方面:在工人阶级中党的工作削弱了,工农在苏维埃地位降低了,对西方生活方式赞口不绝,在社会主义国家关系中轻视国际团结和国际主义等。 然而,西方在评价我国的政策时,却把阶级性放在首位。许多政治家在向苏联提供经济援助时,提出一连串的要求,包括实行自由的市场经济、生产资料私有制。早在1990年初《纽约时报》就刊登一篇文章,提出是否应当帮助戈尔巴乔夫的问题。该报指出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应当改变一下问题的角度:应在什么问题上“帮助他”?如果说,改革的成功是指建立一种有经济效率而政治上又民主的共产主义制度,那么,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应是否定的。该报认为,应当把援助的重点放在破坏现行制度和建立强大的私人经济体系上。 我们党对世界共产党人欠下了债,我们党至今没有和它们一起分析世界发生的变化,没有从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通过它的发展历史揭示社会主义暂时处于低潮的原因。说什么社会主义在东欧的失败看来似乎是好事,说什么只是到现在才为建立全欧大厦创造了条件。苏联和东欧国家之间正在形成一种真诚而坦率的关系。这全是无稽之谈。 多年来,在苏联的全部历史中苏共28大第一次没有邀请外国的政党参加,没有对国际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作出评价,在苏共新党章中删去了有关苏共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的条款。即使在最艰难的岁月,党还处于地下状态时都未删去这一纲领性条款,可是现在不提了,政治局讨论党章草案时有人提出保留这个十分重要的条款的建议,但每次都被武断地否决了。 我认为,应当邀请共产党、工人党、社会民主党和其他进步的政党出席苏共28大,并在政治局多次提出这个问题。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我在给政治局的便条上写道:“我坚决主张邀请外国政党的代表出席党的28大。我认为,外国客人出席会议可以给党代表大会的工作造成良好的影响,促进国际进步力量的团结事业。” 不久戈尔巴乔夫去访问美国(1990年5月底至6月初)。临行前,就外国政党出席苏共28大交换了意见。这时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曾下达通知说,叶戈尔·库兹米奇主张邀请外国客人参加党代会,他本人支持这一主张。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过了几天,苏共中央书记聚集在一起开工作会议,我提到这个决定。我问梅德韦杰夫:“瓦季姆·安德烈耶维奇,请外国客人出席代表大会的邀请信在哪儿?”雅科夫列夫插话说:“应该考虑到邀请外国代表团花销很大。”斯柳尼科夫反驳说:“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您这是怎么说的,要知道,这个问题不是商业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我补充说:“借口开销大,不过是政治把戏。” 秘密已昭然若揭。显然,某些领导人不需要这种会晤,因为这妨碍他们与西方国家打交道的政策。我感到遗憾的是:我没有坚持到底。(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