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10-05
第 1 版
1. 苏联国防部三日宣布苏将裁减七十万名军事人员
美联社三日报道,苏国防部表示同时不排除进一步裁减兵员的可能性。
2. 联合国核查小组开始在伊使用联合国直升机
路透社三日报道,这是自巴格达改变立场以来首次允许核查小组在其境内使用联合国直升机。
3. 约旦首相改组内阁
美联社四日报道,马斯里首相撤换了那些反对约旦参加中东和会的部长。
4. 克罗地亚独立声明将于十月七日正式生效
法新社报道,这是克罗地亚政府三日宣布的。
5. 日本大藏相桥本提出辞呈
日本《产经新闻》三日报道,但海部要求他在参加完西方七国财长会议回国之后再行辞职。
6.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访问沙特
路透社三日报道,这是穆巴拉克自海湾战争结束以来首次访问沙特。
7. 东部和西部之间裂痕依然深刻
【法国《回声报》10月3日文章】题:德国东部和西部之间的裂痕依然是深刻的 德国总理科尔希望,10月3日那天,“人们走上街头欢庆节日”,去年的情况确实如此,当时全国人民欢天喜地庆祝统一。而今年的新国庆节将在忧郁的气氛中度过。 目前,重新组织东部各州的进程和执行市场经济的规则加剧了人民的不满,西部居民对从7月1日起增加所得税和其他税收感到不满,增加税收是为德国统一提供资金;东部居民对大量失业、企业关闭以及物价上涨超过10%感到不安。 乍一看,前民主德国确实像柏林墙倒塌后的最大输家。柏林墙的倒塌带来了西部地区经济的空前发展,一年内创造就业机会50万个,而东部各州今天失业人数却达100万,另有145万部分失业者,这些人找到新职业的机会微乎其微。据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到1991年底,东德经济将丧失487万就业机会的一半。 东德工业生产崩溃,仅达到统一前水平的60%。化学、造船业、纺织业和矿业生产大幅度下降,靠波恩政府数十亿马克的补贴勉强维持。东部各州的国民生产总值今年还将下降10%至20%。 尽管发生这些动荡,甚至在几个月内摧毁旧秩序,但是东德人对柏林墙的消失并不感到惋惜。据最近一期《经济周刊》报道,78%的东德人仍认为统一是件好事。相反,许多东德人对目前变革速度缓慢,对西德人不理解他们、甚至采取傲慢和蔑视的态度感到遗憾。这种沦为二等德国人的情感甚至在部长的讲话中也有反映。 梅克伦堡州经济部长勒门特提到数千名西部公务员和各类顾问到来之事时说:“我们不需要传教士 , 不需要无所不知、比我们优越的人。”他对一组记者发表谈话时抱怨道:“我们不可能在一年之内重建全部经济。西德人似乎忘了他们重建经济用了10年时间。”
8. 海部将被迫就政治改革作出决断
【共同社东京10月3日电】题:海部首相被迫就政治改革问题作出决断,解散众议院或内阁总辞职的事态亦有可能发生 海部首相目前正面临严峻的政治局面:必须就关系其“命运”的政治改革问题作出决断。如果执政党与在野党不能就设置协商机构一事达成妥协,那么,海部首相就将被迫作出选择,或者是引咎辞职,同时内阁总辞职,或者是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以取信于民。可以说,在海部首相的自民党总裁任期行将结束之际,海部首相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执政党与在野党就设立协商机构一事举行的干事长与书记长的会谈10月3日晚上破裂。海部首相于当天晚上召集小渊干事长等自民党4位主要负责人以及自治相、官房长官在首相官邸协商对策,最后一致确定,继续做在野党方面的说服工作,尽可能地在众议院议长之下设立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协商机构。然而,假如不能按照首相的希望设立协商机构,只要海部首相一旦表示出了“坚定的决心”,他就不得不作出重大的政治决断。 如果海部首相不作出政治决断,那么,海部首相无疑将站在悬崖边上,可能被迄今为止支持海部政权的竹下派及党内政治改革推进派议员所抛弃。
9. 塞尔维亚宣布控制联邦议会
【美联社萨格勒布10月3日电】南斯拉夫军队今天袭击了克罗地亚重要的亚得里亚海海岸,在杜布罗夫尼克这个历史性城市周围和萨格勒布附近发生了战斗。 贝尔格莱德的《战斗报》援引医务人员的话说,在3天的战斗中有26名联邦军队士兵丧生。这次的战斗使森林发生了大火。 除了发生军事攻击外,克罗地亚的死敌塞尔维亚及其三个盟友还在贝尔格莱德宣布,他们掌握了联邦议会的权力。虽然联邦议会实际上已经有职无权,但是这是塞尔维亚人为巩固权力迄今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并使得塞尔维亚人为主的联邦军队更加规规矩矩地执行自己的任务。这一行动是八人联邦主席团中塞尔维亚、它的两个省以及它的盟友黑山的代表采取的。他们在宣布这一行动前会晤了国防部长韦利科·卡迪耶维奇和其他军事领导人。 一位拒绝进一步透露身份的西方高级外交官说。“这是通过改变宪法程序接管联邦主席团权力的行动。”他称此次行动“完全违反宪法”,因为在正常情况下联邦主席团要有五票才能作出决定。 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马其顿的领导人也都谴责这一行动。
10. 巴林提出海湾安全四点计划
【德新社纽约10月2日电】题:巴林提出冷战后的海湾安全计划 巴林外交大臣穆罕默德·本·穆巴拉克·阿勒哈利法今天在联合国大会会议上说,尽管科威特从伊拉克的占领下获得解放,但是构成威胁和使用武力的根源并未消除。 阿勒哈利法提出了旨在确保今后这个地区安全的以下4点计划: ——通过签订能够阻止任何侵略者的安全协定来防止对这一地区所有国家所构成的任何潜在的军事危险或威胁。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全面发展,以此作为海湾地区所有国家实现国家安全的基本要求。 ——互不干涉各国内政和在自然与经济资源方面尊重海湾地区每一个国家的主权的原则。 ——坚持只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的原则。
11. 同是庆祝统一 今昔鲜明对比
【合众国际社波恩10月3日电】德国今天举行克制的仪式纪念重新统一一周年。在纪念仪式上普遍要求人们容忍,因为反对外来人的暴力活动连续不断。据警方说,又发生了15起袭击事件。 这次纪念统一一周年的严肃气氛同1990年10月3日庆祝统一的德国诞生的欢乐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德国北部的新加默集中营旧址举行了献花圈仪式之后,在港口城市汉堡举行了全基督教会的礼拜仪式。 随后,包括科尔在内的大约1300名应邀客人在波恩过去的证券交易所大楼参加全国性的纪念仪式。 对日益激烈的反对外来人的暴力行动的谴责使提到统一的德国的成就相形见绌。 【法新社柏林10月3日电】警方说,今天在柏林庆祝德国重新统一周年举行的反对种族主义游行时发生了冲突,造成若干人受伤。 冲突是在警察被召来驱散这次经过当局批准举行的示威时发生的。参加示威的约有一万人。左派好斗分子投掷汽油弹并试图构筑路障,警察用高压水龙对付他们。
12. 太子港笼罩在紧张气氛之中
【埃菲社太子港10月3日电】今天,在美洲国家组织谴责塞德拉斯将军领导的政变并呼吁在国际上孤立海地之后,海地首都笼罩在一片紧张气氛之中。 据目击者和医院人士说,从9月30日立宪总统阿里斯蒂德被推翻后,已有近100人丧生,但塞德拉斯在10月2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则把死亡人数减少到30人至40人。 今天,全副武装的军队连续第4天在太子港街头巡逻。 尽管从当地时间18时至次日凌晨6时实行了宵禁,但阿里斯蒂德的追随者们仍在首都街头修筑街垒,偶尔仍可听到枪声。与此同时,部分居民力图恢复正常的生活,有一些商店已开门营业。 美洲国家组织今天在华盛顿决定向海地派一代表团,以恢复民主。该组织还建议所有成员国中断同海地的经济、财政和贸易关系。 阿里斯蒂德已于10月2日从委内瑞拉抵达华盛顿。他在美洲国家组织发表的讲话中说,他打算不顾生命危险,返回海地,“以承担我的责任”,并使“民主生存下去”。 【埃菲社太子港10月2日电】海地政变将军塞德拉斯今天宣布,他将把权力交给议会,以便议会填补立宪总统阿里斯蒂德被推翻后出现的权力空缺。 塞德拉斯重申,他不打算统治海地,议会将负责处理对阿里斯蒂德发动的军事政变造成的形势。 【埃菲社太子港10月2日电】发动推翻海地总统的政变的领导人塞德拉斯将军今天说,美洲国家组织派多国部队恢复海地立宪政府将是错误的。他还排除了阿里斯蒂德会返回海地的可能性。 塞德拉斯认为,向海地这个美洲最贫穷的国家派军事部队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造成更多的麻烦。任何强国都无权对海地的内部事务进行干涉。 【埃菲社太子港10月3日电】海地议会看来没有能力立即解决政变造成的危机,这个国家仍然处于无政府状态。 参议院今天上午召集紧急会议,但是多数参议员没有与会,支持阿里斯蒂德总统的“拉瓦拉斯”运动等仍在街头坚守。 众议院也因为达不到法定人数而无法召开会议。 一些参议员,如海地革命党的格莱斯,表示支持宪法总统阿里斯蒂德返回海地。
13. 漫画:“看来我们终于取得了共识。”
说明 : 桌旁写着:南斯拉夫和平谈判 (原载香港《南华早报》)
14. 瑞典议会批准比尔特出任新首相
法新社三日报道,这使瑞典在六十年中第二次置身于非社会党人的领导之下。
15. 梅西奇呼吁联合国和世界领导人制止南斯拉夫的内战
法新社四日报道,梅西奇是在给联合国秘书长和其他世界领导人的信件中发出这一呼吁的。
第 2 版
1. 漓江风光美 佳宾赞桂林
桂林是块绚丽多彩的土地。那里有清澈的漓江、秀丽的群峰,还有那多姿多彩的溶洞。千百年来,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吸引着无数游人,留下了“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绝唱。 自1973年桂林市对外开放以来,前往桂林旅游的人日益增多。1973年,桂林市接待外国旅游者不足1000人,1988年达到了47.9万人。近年来每年去桂林旅行的外国游客近50万人,桂林市的接待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居全国第4位。自1973年以来,桂林总共接待了近360万国外游客,其中不乏文人墨客、政界显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等都到过桂林,他们用最美好的语言赞美桂林的景色。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是最早到过桂林的国家元首之一。他说:“我和我夫人有机会访问过世界上80多个国家,百多个城市。我毫不保留地说,我们所访问过的大小城市中,没有一个比得上桂林美丽的。我现在了解到,为什么中国朋友告诉我,桂林是中国大地上的一颗明珠。” 卢森堡大公国前首相皮埃尔·维尔纳结束对桂林的参观访问时说:“桂林艺术般的自然景色,每年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参观者。观赏了桂林壮丽、迷人的风光后,我再不想游览其他地方了。”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当年访华时专门选择桂林作为观光地。她说:“在访华安排上,有三峡和桂林两个风景区,我选择了桂林。象桂林这样的景色是绝无仅有的。我走过世界上许多地方,我相信,世界上绝没有第二个地方象桂林这么美丽。” 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参观七星岩等溶洞后感慨地说:“桂林及其山水早就受到传颂。任何地方都没有象这里千姿百态的石灰岩一中国风景的精华,给欧洲人留下这么深刻的记忆。在一些山上覆盖着翠绿的树木,蜿蜒曲折的河流中飘着许多船只,山上云雾缭绕,散布着神秘的洞穴。来到这里,人们就象步入了中国画境,或进入了瓷器的光折和彩釉里。” 美国总统布什对桂林也赞不绝口。 他说:“长期以来,我一直欣赏着中国的山水古画,当然我知道有许多最优美的景色就是描绘了桂林周围的青山幽谷,这些风景肯定是人们看到或者能想象到的最优美,最秀丽的地方。”(孙希有)
2. 宋都风华集于一街
【新加坡《联合早报》8月25日文章】题:宋京风华集于一街(作者张毅兵) 河南开封市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特别是北宋时期,它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该市中心的龙亭公园潘杨二湖畔仿建起一座“宋都御街”,使人能一睹800年前宋代人的风土人情。 驱车来到开封市新街口,“御街”展现眼前。它全长400米,由街头向北方笔直的大道望去,远处的龙亭大殿依稀可见。大道两侧绿瓦覆顶、红漆染柱、雕梁画栋的建筑物,高低错落。尤其是临街口处的两楼对称的东西二角楼,无论从整体上还是局部上,都展示出宋代建筑风貌的精美别致。 一跨进“惠民药局”,就见到柜台内有几位宋代装束打扮的人正忙碌着。“老郎中”在为病人切脉;伙计在为病人抓药;帐房先生在算帐。此情景,使人们联想到今日中药店的格局、经营方式或许就是从古至今这样相传和发展的。 由此往前走,一根高高的铁旗杆上挂着一面黄色旗幡,上绣图案,下面的店铺门前整整齐齐摆着十八般兵器,威风凛凛。走近时,只见匾额上写有“东京镖局”几个大字,经打探得知,这是当地保安公司开设的器材商店,店内所售的都是现代保安器材,取“镖局”之名,虽有名不属实之嫌,但倒也有相近之处。 景宝堂是御街中最大的古玩、文房四宝、字画、工艺品商店。据说这个字号在北宋时极有名气。 据介绍,大型仿宋建筑樊楼是整个御街中的精粹之处。樊楼是北宋时京城最有名的建筑,居72家酒楼之冠。可惜,真正的樊楼早已荡然无存。流传至今的只是一些历史的传说和史书的记载。 现在的樊楼是按照史书《东京梦华录》记载的“三楼相高,五楼相向,飞桥栏槛,阴暗相通”的格局结构建造的。它由东、西、南、北、中5座相互联结的楼宇组成一个整体。远远看上去颇为壮观宏伟,无论从造型、布局、格调、气势,以及内部的装饰、陈设、经营的内容,都是首屈一指的。这座名楼,里面不仅有名妓李师师的闺房,也有专供外宾品尝宋代宫廷御宴的“御膳厅”,还有古典式的客房、娱乐厅、展览厅。站在临街的东楼阳台上,鸟瞰整个御街及潘、杨二湖环抱的龙亭,真是美不胜收。 笔者在御厅用餐时,身着宋代服的女招待为我们端上一道美味佳肴,身着皇袍的“皇帝”亲自给我们斟酒。席间,还有婀娜多姿的“宫廷舞女”,随着古筝的悠扬乐曲翩翩起舞。 在离开御街时,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告诉我们,新街口将建立一座巨大的三孔四柱过街牌坊,牌坊两侧建两尊御林军骑象武士石刻像。街内50多家店铺将根据各自的经营特点挂出幌子、招牌、匾额、楹联,所有的从业者着仿宋服饰,同时,还将举办传统的文娱活动及模仿皇帝出行的场面。届时在此游览,将更有一番情趣。
3. 一台湾人购得一枚稀有清朝邮票
【香港《明报》9月14日刊载中央社消息】台湾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集邮界名人,专程到伦敦参加苏富比公司的拍卖,以13.2万英镑购得一枚稀有的清朝邮票。若以面积计算,该枚邮票拍卖价比凡·高名画《鸢尾花》更昂贵。 据苏富比公司指出,这个数字刷新了该公司所卖出单张邮票的最高金额。凡·高的名画《鸢尾花》4年前的拍卖价格是3018.7万英镑。 该枚宽2.1厘米、长2.5厘米的清朝邮票,印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原本是3分银圆印花,但加盖有“大清邮政”、小字体“当壹圆”和英文“1DOLLAR”字样。据专家表示,清朝红色印花加盖成为邮票的例子很多,其中不少是加盖大字体“当壹圆”,但加盖小字“当壹圆”的估计只流出32张,因此极为珍贵。
4. 港台短讯
▲香港《天天日报》报道,「台独联盟总本部主席」张灿鎏九月二十八日在纽约扬言,付出最大代价推动「台独」,并宣布了参与首批返台行动的其中十三名成员名单。 ▲台湾《经济日报》报道,台行政院陆委会九月三十日通过「大陆出口在台押汇」案,有关官员透露,厂商在十一月初可望办理首件押汇案。 ▲《香港时报》报道,马英九九月三十日称,隶属「陆委会」的「港澳会报」十月十五日前将召开第一次会议,检讨台过往港澳工作的得失,调整某些不合时宜的计划方案。他本人将兼任「港澳会报」的召集人。 ▲《香港时报》报道,台「经济部政务次长」江丙坤二十八日结束在越南六天的访问返抵台时称,台、越已达成协议,「同意互设办事处、签订投资保障协定和渔业合作协定」。 ▲台湾《联合报》报道,美国旧金山市驻台北商务办事处于九月二十九日在台北正式成立。 ▲台湾《联合报》报道,受出口贸易明显好转和民间资本外流减缓因素影响,台今年国际收支顺差较去年大幅成长。台中央银行总裁谢森中十二日称,今年一至八月,合国际收支帐呈三十六亿美元顺差,较去年全年国际收支顺差五千五百万美元增加很多。 ▲香港《明报》一日报道,一项为培育香港乒乓球明日之星的大型社区发展计划,今日起接受市民报名。这项由恒生银行注资一百七十万、为期三年的计划,由香港康体发展局及香港乒乓总会联合推出。康体局也于第一年拨出二十五万。目的是让更多青少年参与乒乓球运动。 ▲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前「行政院长」、「总统府资政」李焕,二十六日回到一手创办的中山大学执起教鞭开讲。李焕应聘讲授「政党政治的理论与实际」。
5. 台湾琴师「第一把交椅」-----朱少龙
【台湾《联合报》8月19日专访】题:寂寞琴师入戏深(记者曾清嫣) 朱少龙从19岁开始拉胡琴,至今跟国剧结下了53年的情缘。各种场面的演出,他都经历过;何等功力的演员,他都见识过;三教九流的观众,他也目睹过。只是,拉了大半辈子的琴,连倒茶水的丫环都飞上枝头当凤凰,他的“琴师”饭碗依旧如昔。 “雅音没戏演,我就没饭吃。”朱少龙感叹舞台后场琴师,为中国戏剧“战斗”数十年,却连起码的地位、福利和掌声都没有。 “怪只怪投错了行当,为那椿?爱琴如命!” 朱少龙抱在怀里的那把京胡,皮身破了又补,补了又破;弦断了,台湾没得买,他央人到日本配,粗细对不准,只好再等第二趟、第三趟。 “琴师不好当,我却当之无愧。”72岁的朱少龙,一边操着胡琴,一边自信地谈论琴师生涯的点点滴滴。 国剧界很早就封朱少龙为文场京胡的“第一把交椅”。民国68年自大鹏剧队退休,朱少龙便加入雅音小集,成为雅音的两大支柱之一。从雅音制作的第一出戏《白蛇》,到前年推出的《红绫恨》,整整10年,演员的唱腔,都是朱少龙编的。 “我没念过书,但喜欢艺术,尤其热爱音乐和地方戏。”朱少龙拉过无以计数的戏,观察演出入微;他不懂谱,也没受过高深的文学教育。一般来说,懂词才能编好腔,他却凭藉长年累积的伴奏经验,把国剧唱腔的精华融会贯通,创造出自己的新腔。 有一次,他为《窦娥冤》这出戏编腔,哼到伤心处,潸然泪下。他的女儿恬妞和郭小庄正好进门,只见屋内灯火全熄,一个孤单的黑影坐在地上,伴随饮泣的声音。两人吓了一大跳。 朱少龙对戏剧的全心投入,是许多年轻琴师比不上的。好几回,观众走到后台跟他说:“朱老师,戏演完了,您为什么还不走。”原来,他拉琴拉到忘我的境界,剧终了,还不知道起身。 拉琴不难,做一名称职的国剧文场领导者却不容易。朱少龙说,琴音的厚薄软硬和距离,都必须跟舞台搭配。音乐必须烘托演员,让演员的功力尽情发挥,让台下的观众触景生情。 雅音小集首开风气,采用国乐伴奏,朱少龙出力不少。他觉得,国剧对白演出时,以国乐陪衬效果才会好;若用胡琴打底就不搭调。
6. 中国油画国画拍卖破纪录
【香港《明报》9月27日报道】太古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于9月30至10月2日在希尔顿酒店举行。这次亦是首个在国际性拍卖会中举行的中国油画拍卖。 拍卖品中包括64幅中国当代油画,其中以林风眠的遗作《裸女》估价最高,为40至60万元,而吴冠中的《江南村镇》,估价亦达45至50万元。 除油画外,拍卖品更包括19及20世纪的中国画、香港中国邮票、瓷器、鼻烟壶、玉雕、翡翠首饰及中国艺术品等1700多件,其中一对翡翠连生贵子枕,价值高达四五百万元。 【香港《明报》10月1日报道】在首个国际性的中国当代油画拍卖会上,移居美国的中国画家陈逸飞的一幅弥漫着浓厚情朝诗意的写实画《浔阳遗韵》,成为昨日叫价最高的一幅作品——达137万多元,比估价最高而刚于一个多月前去世的名画家林风眠遗作《裸女》的成交价高出一倍,而此价钱,亦创下中国油画最高拍卖纪录。 昨日共拍卖64幅中国油画,包括老一辈的开拓者徐悲鸿及林风眠的作品、曾于东欧和苏联习画的第二代画家王征骅、于国内接受严格学院训练的陈逸飞,及当代新潮画家刘小东等4个不同年代画家的油画。 太古佳士得董事袁曙华表示,接着举行的19及20世纪中国画拍卖,竞投亦非常热烈,总成交额高达2700万港元。其中成交价最高的为张大千的晚年作品《灵岩山色图》,以429万港元成交,打破了中国近代画的世界拍卖纪录,亦由永元古玩投得。
7. 漫画:老机的忠告
说明: 近一年多来,空军战机失事连连据统计,自去年元月迄今共有廿架军机失事,其中F—104就有七架,占失事军机的三分之一强。 (原载台湾《联合报》)
第 3 版
1. 日本基金会向凡·高博物馆赠送二千万美元的礼金
据法新社报道,这家博物馆的负责人二十四日说,由于该基金会主席的努力,日本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公司拿出了这笔礼金。该公司曾在一九八七年买下过凡。高的名画《向日葵》。
2. 修女特雷萨从柬埔寨抵河内
法新社九月二十四日报道,一位越南官员说,诺贝尔奖荣获者修女特雷萨于二十三日从柬埔寨抵达河内,她要在越南寻找一个场所为孤儿、残废者和老年人建立一个中心。
3. 法国用于教育的费用人均七千三百二十法郎
法国《世界报》九月七日—八日报道,一九九○年,法国为其教育体系花费了四千一百四十六亿法郎,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点四,人均七千三百二十法郎。这使法国处于工业化国家的中等水平,显然与英国和美国的水平不相上下,但是却远落后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
4. 诺贝尔奖金增加
德新社九月二十四日报道,诺贝尔奖金基金会宣布,今年诺贝尔奖荣获者将获得八十五万八千美元,而去年的奖金为五十九万九千美元。
5. 吕贝龙山区普罗旺斯人奇特的生活
【法国《费加罗报》8月15日文章】题:一位英国作家描写的普罗旺斯人奇特的生活(作者吉莱·朗贝尔) 你知道,在我国南部有一个地势起伏、既充满魅力又遍是陷阱的神秘地区吗?可人种学家却把这个地区的风俗习惯、语言、节日、特别是饮食习惯遗漏了,未加以研究。在这个地区,有些狗的身价甚至要比那些大公司总经理的身价高;在这里,酒象上帝一样受到人们的崇拜;在这里,你可以找到12种品味各异的茴香酒;在这里,就连癞蛤蟆都会唱《马赛曲》;在这里,人们用酒将昆虫灌醉;而猫则要求在用青草和蘑菇做成的食物上加调味汁。 这就是法国的吕贝龙山区。法国人对这个地区一无所知。但一个曾在纽约当过广告代理人、本人名叫彼得·梅尔的英国人却与法国人不同,他曾在梅内尔贝和博尼约两地居住了几年,他在自己写出的两本书中,把他在此地发现的、看到的东西写了进去。一本书名为《在普罗旺斯的一年》,第二本书名为《再谈普罗旺斯》,由伦敦哈米什·哈密尔顿出版社出版。这 是两本畅销书,在英国、美国和世界各国已售出了50万册。 在闲暇时间里,吕贝龙山区的手艺人都做些什么呢?像这里的男女居民一样,甚至像一般的法国人一样,他们总想到吃,想到喝哪种酒、吃什么肉,选择哪种面包,吃哪种蘑菇和蔬菜等。除打猎之外,他们在吃的问题上一分钟也不能耽误。 还必须指出的是,当地人日子虽然过得自由自在,但生活中困难也是很多的:官僚主义,有关部门收了电费往往不给收据;有了病痛就滥用药品等等。 除此之外,这里的人开车太野,速度太快,是一种自杀性的开车方式(法国人在开车转弯时喜欢超车)。
6. 世界一些国家的离婚趣闻
【苏联《汽笛报》文章】题:丈夫是这样说的 法律就是法律,习俗就是习俗。不同的民族在历史上和今天都有自己的离婚法律和离婚习俗。现在就来介绍其中的几个例子。 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和稍近一些时期,古印度实行马努(传说他是世界上第一个人)法律。根据此法,离婚只能由丈夫根据妻子的过错提出,具体地说就是:不生孩子的妻子可在第8年休掉,生了死孩子的妻子可在第10年休掉,只生女孩的妻子可在第11年休掉,爱吵架的妻子可以马上休掉。妻子没有权利提出离婚。 过去在土耳其,根据伊斯兰教法典,妇女从11岁起就禁止不带面纱出门。这个法典规定,如果穆斯林妇女在陌生的男人面前露出自己的面孔,那么就可以废除她的婚姻关系。甚至医生在去给妇女看病之前也要蒙上眼睛,以便使他无法知道在给谁看病。 生活在伊拉克的什叶派教徒在离婚和结婚时都要到法官那里去办手续。什叶派教规定有两种离婚形式:一种是彻底离婚,但也可以复婚;另一种是离婚夫妇在一年内还可以重新结合。 阿富汗的努里斯坦人认为离婚是正常的现象。离婚手续一直很简单。如果是女方提出离婚,那么她在第二次嫁人时,她的再婚丈夫要付给前夫比过去举行婚礼时多两倍的费用。如果是男方提出离婚,那么离了婚的女方在重新嫁人时,再婚丈夫只需付给前夫当时举行婚礼的费用。 在尼泊尔的佛教徒中,妇女有权提出离婚。还在不太久以前,想离婚的女方只需在丈夫的枕头底下放一枚萎叶果就行了。而在日本,丈夫想要离婚的借口是抱怨妻子睡觉姿势不好看。日本人认为人在睡觉时的姿势反映其教养程度。在英国,如果夫妇双方都要求离婚,那么则不准离婚。按照英国法律,夫妻中只有一方可以提出离婚。 意大利至今还有十分可笑的离婚原因。无论多么奇怪,但它们得到法院的支持。例如:男人认为,清洗餐具和搞其他家务是妇女的义务。据报纸报道,在米兰有一位妇女不同意这一点,因此而使丈夫勃然大怒。他向法院提出离婚申请。在法庭上,这位丈夫说,他妻子常常让婆婆刷洗餐具。法院认为他妻子的行动是“严重的侮辱性行为”,因而批准了他的离婚申请。 黎巴嫩的德鲁兹人的离婚也很简单。在保留着旧的传统习俗的家庭里,女人出门前要先征得丈夫的许可,丈夫应当回答说:“快去快回。”如果想要与妻子离婚,丈夫只需说前半句话就够了。
7. 英国终身的伴侣婚姻不会长久
【英国《泰晤士报》9月9日文章】题:终身的伴侣向坏的方向转化 据英国一家刊物进行调查之后透露说,英国一些新郎的个人习惯令人感到震惊,他们是一些懒散的人。 《婚礼与家庭》杂志的调查表明,有38%的新娘担心,她们的婚姻不会长久,有95%的未来新娘仍然盼不到以传统的仪式在教堂举行婚礼就告吹。 只有10%的未来新娘没有发现她的对象有毛病,有31%的女子说,她们的对象温文尔雅,富于爱心,浪漫,忠厚老实,助人为乐,并且颇具幽默感。有19%的人说,她们的对象的缺点是:喜怒无常,骄傲自大,自私,占有欲强和办事缺乏考虑。 如今,新娘的平均年龄为24岁,丈夫的年龄为26岁。他们在订婚15个月后结婚。 婚后,他们一起生活的时间平均为19个月。 在99%的情况下都是男人向女人求婚。有1%的求婚者很浪漫。在烛光晚餐上求婚的占7%,在家里求婚的占24%,在浪漫的假日里求婚的占20%。 调查报告说,苏格兰男人是最忠实于妻子的。有94%的苏格兰男人对妻子很忠诚,但是,他们对诸如结婚周年纪念日这样的日子却不一定记得住。
8. 美国密苏里河白鲟濒临灭绝
【美联社北达科他州俾斯麦9月7日电】已经受了5000万年严峻气候条件考验的生活在密苏里河系的白鲟鱼,因40年来的人类干扰而岌岌可危。 这种白鲟的寿命长达40年,体重至36公斤,体长2米。它的最不寻常的特征是由骨质棱鳞组成的背,与鳄鱼皮相似,在进化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取代了鳞甲,从而使其免受掠食。曾经在从蒙大拿到墨西哥湾一线繁荣兴旺的白鲟家族,现在仍存留于整个密苏里河系的已不足200条了。 白鲟日渐减少始于五六十年代密苏里河的全面整修。密苏里河下游大约有一半被辟为水道,以便通航。上游的28%修筑了水坝,用来发电以及加强洪水控制。白鲟的硕大体形使其成为捕鱼者的首要目标,而过多地为保持生态平衡定期捕杀也造成白鲟数目减少。同时,污染也可能导致白鲟走向灭绝,另一种相关的鱼类——铲鲟由于受高浓度铅的影响,繁殖能力下降。生物学家们还未在白鲟中发现任何疾病的迹象,但是也不能排除这个疑点。
9. 印尼剪影(六)
围裙在印尼叫“沙笼”。印尼妇女穿着半袒胸、轻薄、无领的花上衣,拖着曳地束腰的“沙笼”花裙,配一条长披肩,婀娜多姿,富有魅力。但现在,爪哇岛上的 大城市马路上,来往的女士们,大多换上了流行的套裙、连衣裙或T恤衫、牛仔裤,尤其是年轻少女,追逐新潮衣装,她们一般只有在隆重的场合里,才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至于头戴黑绒帽或头缠花布冕冠、身着“沙笼”的男士,更为少见。只有在峇厘岛和爪哇岛上的农村,大多数人至今还穿着“沙笼”。 “巴迪克”服装,色彩多样,鲜艳美观;但它的基本色调是棕、黑、红色和蓝、白、灰色两大类。它的花纹图案也是千变万化,似云彩、似花卉、似龙凤,奇异迷人。印染“巴迪克”的方法,分手绘和印制二种,但都是制成衬衫或沙笼单件出售,在市场上买不到成匹成捆的“巴迪克”。手绘的“巴迪克”,需时较长,细致复杂,调色配图,绝无重样,价格较高。“巴迪克”独特的设计和巧妙的配色,体现了印尼人民的聪明才智;它已成为世界上多姿多彩的民族服装园地里一支奇葩。 爪哇的文化中心梭罗和日惹,是盛产“巴迪克”最著名的城市,它们制作的长、短袖衬衫和沙笼,质地优良,经久不褪,每件价格一二万盾。日惹还设有“巴迪克”研究所和工艺学校,吸收外国留学生。在印尼除了生产“巴迪克”的服装外,还制成台布、窗帘、枕套、壁画艺术品等,成为极受欢迎的旅游商品。停车管理人 在印尼,管理停车是一个很辛苦的行业。象雅加达、泗水、万隆等大城市,私人车、摩托车特别多。据报载:825万人口的雅加达,拥有一百多万辆机动车,并且每年平均以15%的速度增加,而道路的增长仅4%。在繁华的商业区,沿路两旁都停满了各种车辆。要停车非常困难,停了车要开走也很麻烦。因此,每个地段,不论白天、黑夜,都可以看到停车管理人,他们能巧妙地帮助车主解决这个难题。但泊车一次,要付给他们小费200至300盾。在烈日炎炎的街头,停车管理人(他们都是清一色的男性)有的穿着桔红色的制服,头顶草帽,汗流浃背地扬手吹哨指挥车辆;夜里,他们手拿电筒,引车进入停泊点或开出。他们一个人承包一个长长的地段,很少有坐下来休息的时间,比交通警察还累,但城市少不了他们。(六)
10. 漫画
说明 : 画面上的字: 奶酪六个卢布一公斤,但是没货 (原载苏联《鳄鱼》杂志)
11. 享誉世界的小提琴演奏家弗朗塞斯卡蒂逝世
【法新社巴黎九月十七日电】题:法国小提琴学校校长齐诺·弗朗塞斯卡蒂 齐诺·弗朗塞斯卡蒂九月十六日在罗讷河口的西奥塔他的寓所中逝世,终年八十九岁。继一九五三年雅克·蒂波逝世之后,到七十年代初,他一直是世界最著名的法国小提琴演奏高手。齐诺·弗朗塞斯卡蒂一九○二年八月九日生于马赛,从小就有小提琴方面的天赋,受到其父的培养。他父亲曾是和著名小提琴大师帕格尼尼一起工作过的西沃里的学生。 一九二五年,齐诺·弗朗塞斯卡蒂开始在巴黎歌剧院登台演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成为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他在美国和欧洲各大音乐首府的知名度高于在法国的知名度。从一九三九年起,他定居纽约,经常往来于新、旧大陆之间,因为他一直不忘在西奥塔的家。他在美国与自己的同胞罗贝尔·卡扎德絮联袂演奏。 他们的二重奏通过为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举行的音乐会和灌制的唱片而享誉全世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还录制了齐诺·弗朗塞斯卡蒂与美国主要乐队和最著名的指挥合作演奏的古典浪漫节目中所有的小提琴大协奏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二十五年里,这位小提琴演奏家在美国人看来他代表着法国音乐。七十年代中期,他告别舞台,卖掉了斯特拉地伐利提琴,和妻子一道移居埃克斯昂普罗旺斯,后来在马赛创办国际小提琴演奏比赛。
第 4 版
1. 南斯拉夫是怎样陷入内战的?(八)
此时,关于联邦或邦联的讨论已不只是限于会议上,一些共和国要求完全独立自主的愿望日益强烈,呼声越来越高。塞尔维亚坚决赞成保持现代联邦制,并提出塞尔维亚民族的利益是塞尔维亚人生活在一个国家里。这就同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发生公开对抗。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强调各族人民有权实行自决。 相互对抗的各方都准备了自己关于南斯拉夫未来国家共同体的模式方案。10月份公布了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联合提出的南斯拉夫实行邦联的方案。根据这项方案,未来的南斯拉夫共同体将建立关税联盟、共同市场、货币联盟,以及拥有共同的国防等。邦联将设立具有咨询性质的议会和部长会议。在其余各个领域中各共和国的权力将是自由的。它们可以确定和保护自己的民族利益和人权。 同时,联邦主席团也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它支持南斯拉夫实行“现代联邦”的方案。这个方案提出未来的南斯拉夫将是一个“基于人权和社会正义之上的民主国家”。方案中提到社会所有制和许多统一的制度和共同政策。 与此同时,各共和国都通过法律确定了自己的民族利益标准。6月,斯洛文尼亚主席团提出宪法修正案。根据这个修正案,斯洛文尼亚是一个“主权国家”,它具有一切实际的权力,是一个完全的符合国际法的主体。斯洛文尼亚提出南斯拉夫应就建立新的关系达成协议,各共和国成为主权国家。修正案明确规定各民族有自决权和分离权。修正案于9月份通过。同时还废除了联邦的27个法律,从而使共和国的法律凌驾于联邦法律之上。 在塞尔维亚也于同月通过了新宪法。在塞尔维亚举行多党制选举以前取消了它的两个自治省的自治权,但这两个自治省在联邦中仍然是合法的组成单位。这就使塞尔维亚在联邦的机构中保持了自己的决定权。现在这两个自治省都受到政治控制,从而成了各共和国之间发生冲突的因素。塞尔维亚的新宪法规定,塞尔维亚对塞尔维亚以外的塞族人负责。人们认为,塞尔维亚通过这一做法使其成了没有边界的国家。宪法的另一个规定是使塞尔维亚成为独立自主的共和国。宪法宣布,共和国机构在联邦或其他共和国破坏塞尔维亚的平等地位和塞尔维亚利益的情况下,有权通过特别行动保护塞尔维亚的利益。 (八)
2. 名人健康轶闻
【台湾《中国时报》文章】各国领袖对自己的健康是如何维护呢?以下是几个例子。戈尔巴乔夫—61岁,严律己戈尔巴乔夫的饮食习惯,自律甚严。就以饮酒来说,当他在大学时期,同室室友饮酒狂欢之际,戈氏就能保持众人皆醉我独醒。戈氏近年来有一些轻微的糖尿病症状。为此他严格实施饮食节制措施,不仅在糖类、甚至过度的肉类及脂肪,都在严禁范围之内。水果及蔬菜,可说是他目前主要赖以维生的养份了。 至于酒类,自是滴酒不沾,即使是在正式国宴中,他酒杯里装的也仅是天然红色果汁,以充充样子罢了,除此之外,医生还特地为他开了一份药草类的日常茶饮。 戈氏睡得很少,每日大约只有四五个小时的睡眠。 然而尽管公务冗繁,他仍然固定会在每年8月去黑海沿岸别墅渡个长假。他最喜欢的休闲活动是林中漫步。 米歇尔 ·罗卡尔—60岁,多运动甫下任的法国总理米歇尔·罗卡尔,今年夏天可以心无旁骛地驾驭他热爱的帆船出航了。 今年已满60岁的罗卡尔,体能却仍如运动选手,心跳脉动每分钟50次。他每周固定一小时的网球练习及两场室内体操,冬季不忘去滑雪,夏季更少不得去赛帆。充足的运动,使他即使吃得再多,也从不需要减肥。并且再繁冗的杂务,也不需服用安眠药帮助睡眠。卡斯特罗—65岁,雪茄不再、滴酒不沾卡斯特罗从去年开始就已不再大抽其雪茄了,尽管过去一直是卡斯特罗的“注册商标”。这位统治古巴的政治强人,就是其豪酒狂饮的嗜好,近年来也收敛到不饮酒不喝咖啡等刺激物了。 安托万·比内—100岁,不饮酒生于1891年,曾在戴高乐时代任法国总理的安托万·比内,今年已年届百岁。这位老一辈的政治家,虽然年至耄耋,但仍身强体健,令年轻人羡慕不已。 “我的胃口小的像麻雀一样,常让那些照顾我饮食的内侍,深觉英雄无用武之地。”这位极重养生之道的政治家,能坚拒杯中之物,他只喝天然矿泉水。他的座右铭是:过量是健康的大敌。至于运动方面,目前他仍每天散步,他表示:“散步可增进血液循环,却不至使心脏过于劳累。”
3. 虽已年过花甲 热情不减当初
【墨西哥《至上报》8月22日文章】题:尽管卡斯特罗年过花甲,但他的思想热情不减当年(作者汤马斯·冯霍拉德) 8月13日是古巴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65周年诞辰。根据他32年传奇式的革命生涯来看,卡斯特罗是一位共产主义思想的坚定捍卫者。 对某些人来说,卡斯特罗是一只“恐龙”,因为他顽固地捍卫一种已失败的政治模式。而另一部分人则相反,却把卡斯特罗称赞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位英雄人物,认为,他高举反对“美帝国主义”大旗,代表被剥削的穷人,把人类最公正的社会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卡斯特罗是在一种对他的政权十分不利的条件下庆祝他的生日的:古巴目前经历着自1959年1月1日革命胜利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东欧国家取消了对古巴的经济援助;苏联由于自身的问题而只能履行其一部分许诺;另外,30年以来,美国一直坚持对古巴实行经济贸易封锁政策。 对这种复杂形势的关注和岁月的流失,给卡斯特罗的面容留下了一道道皱纹,他的头发和他那世界闻名的胡须也已经斑白。 过去他常常发表长达7个小时之久的滔滔不绝的讲话,现已缩短到两三个小时。几年前,他戒掉了吸大雪茄烟的习惯,现改为喝一些甘蔗饮料和浓 茶。 卡斯特罗最近在墨西哥瓜达拉哈拉举行的伊比利首脑会议上和在哈瓦那举行的泛美运动会上两次公开露面。 据一些熟悉这位古巴领导人的专家们说,尽管他脸上的皱纹显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深,但是,他的斗争精神和思想热情不减当年。直到目前为止,没有迹象表明,他准备改革以一党制和中央极权的计划经济为主的社会主义制度。 “誓死保卫社会主义”,是卡斯特罗最近提出的一个口号,正象卡斯特罗最近在墨西哥访问期间所重申的那样:“谁也没有作象我们这样大的改变,我们决不会倒退。” 尽管卡斯特罗及其社会主义制度目前未能得到任何美洲国家政府的支持,但是他本人却得到拉美国家千百万人民的欢迎。虽然古巴同拉美国家政府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政治分歧,但是有迹象表明,拉美国家政府希望保持同哈瓦那的关系,在某种特殊情况下,还希望加强同古巴的关系。 大多数观察家一致认为,尽管卡斯特罗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仍然得到大多数古巴人民的支持。在古巴革命胜利30年后,大多数古巴人仍没有对卡斯特罗失去信心,他们认为目前古巴存在的经济问题是制度方面的失误而不是卡斯特罗本人造成的。
4. 德国政府首脑生活剪影
【法国《新观察家》周刊文章】题:千万不可摆阔! 1987年12月,密特朗总统对联邦德国进行国事访问。联邦德国总统冯·魏茨泽克在科隆附近的布吕尔城堡,设晚宴招待他,有1000位客人应邀出席,然而在如此隆重的宴会上,饭菜却寒碜得可怜,第一道正菜说不清是什么东西,然后端上来一些煎的梭鲈脊肉和点心,喝的仅有一种摩泽尔葡萄酒,这使一些法国客人感到十分惊异。他们不无讽刺意味地问:“是不是经济巨人德国已经衰退到请不起客的程度?”被问的德国名流们对此也感到不快。其实,德国领导人之所以这样节俭,是因为他们担心铺张浪费会招致新闻舆论的攻击。 在这个发达国家中,权贵们力图向国民表明,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普通人没有什么差别。经常应邀到电台,报社演说的联邦德国纳税者协会,从不放过任何一次与浪费行为作斗争的机会。每一次议员津贴和内阁成员工资上调时,都必须在广播电视中公开报道。 自然,这不等于说德国政治家们没有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他们可以尽情享用别人提供的佳肴。如果人们看到在法方的答谢宴会上科尔总理和他的属下们怎样狼吞虎咽的情景,就不难想像他们有多么好的胃口 。 科尔和他的前任阿登纳、路德维希·艾哈德、库尔特·格奥尔格·基辛格、维利·勃兰特和赫尔穆特·施密特,都不爱挥霍浪费,例如,人们常说起这样一个故事:当年吉斯卡尔·德斯坦总统来老友施密特在汉堡的别墅访问时,曾吃惊地问道:“你就住在这儿?!”实际上施密特的别墅并不算太简陋。它坚固,舒适,外观精美,不过,与周围德意志银行职员和梅塞施米特—伯尔科—布洛姆公司的工程师的住所相比,它也的确并不引人注目。 进入科尔的房间,要经过一个客厅,客厅里有一位让人望而生畏的守护人尤利亚娜·韦贝尔。 韦贝尔今年52岁,是科尔所有亲信中最忠实的人。她经常以拇指动作表示是否同意让人进入科尔的房间。科尔的办公桌上,没有任何文件资料,只有一本装璜拙劣的画册:里面有十几张大象的画片。 西德新闻界一些精神分析爱好者确信,这些大象是这位身高1.93米,体重130公斤的总理的图腾。科尔的办公室也是普通的四方结构,金黄色木制家具也极为一般。
5. 当年惨案至今仍是悬案
【德国《新时代报》报道】题:有目的地杀戮知识分子——50年前希特勒党卫队在利沃夫杀害了22名波兰教授 1941年6月22日,德军开始进攻俄国。在德国部队夺取利沃夫3天之后(即1941年7月3日到4日)的一个夜间,那里发生了一个难以置信的事件:一支由党卫队和警察组成的别动队逮捕了利沃夫高等院校的22名波兰籍教授以及他们的20位亲眷。他们当中的38人当天夜里在郊外的一个地方被枪杀,尸体随即被掩埋了。 另外3名教授在以后几天也被逮捕和杀害。这一罪行之所以在德国舆论界鲜为人知,是因为外交部当时将其定为帝国的秘密。于是,这一事件就石沉大海。 直到1989年才出版了一本有关这一事件的文件汇编。这项工作是由布霍斯劳大学的阿尔贝特教授主持的。阿尔贝特教授是当时被杀害的利沃夫病理学家诺维斯基教授的学生。 当时,这支党卫队别动队还逮捕了教授们所有成年的儿子。法学家隆查普斯·德贝利埃和他的3个儿子、数学家斯托契克和两个儿子,另外3位教授每人一个儿子以及一位82岁早已退休的儿科教授和他的孙子也被逮捕并都被枪决了。有名望的外科医生奥斯特洛夫斯基和内科医生格雷克的妻子也被逮捕和杀害了。由于奥斯特洛夫斯基家和格雷克家都是艺术品收藏者,十分富有,家里摆设非常阔气,还保藏有贵族家庭的收藏品,因此,人们怀疑,杀害这些教授们的背后有图财的动机。因为,据说在这件惨案发生后不久,跟这两位教授熟悉、后来被判为战犯的荷兰人门滕住进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住宅,并且将贵重陈设都运走了。 在被捕者中间,格勒尔教授(也许因为他有个英国妻子而且与英国领事关系较好)被释放了。格勒尔作为当时那场事件最重要的证人详细地讲述了那件事。 那天早晨,被捕者成批地被带到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方,在一个掘好的大坑旁边停下,然后被德国人枪杀了。周围许多住户都听到了杀人的枪声。 1941年7月谋杀事件中最著名的受害者是7月26日在监狱里被枪杀的卡兹米尔茨·符拉迪斯拉夫 ·巴特尔,他是画法几何学教授,在1926年至1930年间曾出任过波兰共和国的总理。 尽管这些逮捕、杀害和埋尸事件的重要细节已经公布于众,但是其许多背景仍未澄清。例如,谁开列了逮捕名单,逮捕的标准是什么?谁对这些罪行负直接的责任等等,这些到目前为止还都是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