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08-08

第 1 版

1. 日本发生里氏六级地震

法新社七日报道,地震是在当地时间六日下午十一点四十九分(格林尼治时间十四点四十九分)发生于茨城县海岸附近海底四十公里处。东京和日本北部均有震感。

2. 苏就南局势发表声明警告西方不要军事卷入

塔斯社报道,苏联政府六日的声明说,军事卷入将导致一场全欧冲突。

3. 美官员说贝克可能再度出访中东

美联社报道,贝克六日返华盛顿并向布什汇报出访情况。一位陪同他出访的高级官员说,不排除贝克再访中东解决遗留问题的可能性。

4. 阿拉法特呼吁欧洲继续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发挥有效作用

法新社六日报道,这位巴解组织领导人在给欧洲国家元首的「紧急信」中指出:「美国在近东的活动只考虑以色列扩张主义利益,而损害我国人民的生存和权利。」

5. 埃及撤消与利比亚边界的关卡

合众国际社六日报道,埃及的这一决定是穆巴拉克五日晚访问利比亚后回国宣布的。埃政府发言人称,此举是配合数月前利比亚采取的同样措施,以增进泛阿拉伯团结。

6. 美国将给予苏联波罗的海三个加盟共和国最惠国待遇

法新社报道,这是白宫六日宣布的。

7. 安理会六日接受朝鲜南北方提出加入联合国的申请书

法新社报道,同时还接受了密克罗尼西亚邦联和马绍尔共和国的申请。

8. 日本首相海部将于下周访问蒙古

路透社报道,届时海部将表示同意向蒙提供援助。

9. 日本经济繁荣潜伏着危险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1991年8月3日一期文章】题:1929年的美国经济和1992年的日本经济(记者小仓正男)    20年代对于新兴的经济大国美国来说,是异乎寻常地繁荣的时期。美国取代长期统治世界的英国,成了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在那个时代,形形色色的热潮在美国兴起了:股票热潮、住宅热潮、建筑热潮、旅游休假热潮、技术革新热潮、富裕阶层为其子女进行教育投资热潮、因为《禁酒法》而从事非法贩酒并大发横财之类黑社会势力热潮……。    这些热潮和80年代后半期到90年代前半期在日本兴起的形形色色的热潮极其相似。新兴的经济大国日本,已经取代美国,成了世界的债权大国、资金供应国。    1929年夏天,美国的股票市场呈现出异常活跃的状况。现货从欧洲流回纽约,对欧洲各债务国的资金地位构成了压力。到秋天,股票市场显露出了恶化的征兆。10月24日,华尔街股票大跌价。美国“黄金的20年代”告终。全世界猛然闯进了大萧条的30年代,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仅仅一个国家繁荣,向世界供应资金,这种体制必须说是充满了危险的。1929年美国股票大暴跌所引发的世界大萧条,其最大的教训可以说就在于此。    日本经济自从1985年以来处于前所未有的大繁荣中。消费、住宅、办公楼建设、娱乐、旅行等等内需的爆发,种种因素加在一起,1986年至1988年创造了高达900亿美元的贸易盈余。1989年至1990年也有700亿至600亿美元的贸易盈余。日本象囫囵吞枣似地把世界的股票、债券和不动产一股脑儿地买进。90年代的日本只要继续繁荣,世界经济所隐藏着的“危险”便不会暴露出来。但是,如今,日本的“肥皂泡经济”,显然正要完结,已经有人预测,到1992年前后就会面临困境。    日本和世界能否充分运用1929年开始的世界大萧条的教训,取决于1992年如何运作经济。

10. 俄共与苏共中央政见分歧局而结束

【塔斯社莫斯科8月6日电】题:俄罗斯共产党领导换班:向中央看齐    可以预料,苏共领导同其最大的一个组织——俄罗斯联邦共产党领导执行不同的政治方针的情况行将结束。俄罗斯共产党领导人伊万    ·波洛兹科夫今天辞职及选举在戈尔巴乔夫手下进入最高领导层的瓦连京·库普佐夫担任这一职务使人产生了这种想法。    波洛兹科夫既受到了来自左的方面的批评,也受到了来自右的方面的批评。苏共民主派代表指责他保守,缺乏灵活性,他们认为,正是这些缺点导致党员人数大大减少、党的威    信降低。相反,党的机关中的保守派认为,波洛兹科夫不能坚决捍卫“社会主义原则”。    很清楚,俄罗斯共产党领导人的换班是试图加强俄共正在不断削弱的阵地,去掉它头上的保守主义组织的标签。可以预料,库普佐夫将会执行苏共领导人的中派方针。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8月6日电】俄罗斯共产党的保守派领导人、一切市场改革的强烈反对者伊·波洛兹科夫今天辞职,这位领导人坚决捍卫他的社会主义观点。    现年56岁的波洛兹科夫是在俄罗斯联邦的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会上提出辞职的。    在今天开幕的全会上,波洛兹科夫说:“真正的反对派是那些把国家推向失控的市场经济、使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人。他们通过自己的愚蠢活动,把国家引向毁灭。”    但是,保守派在全会上进行了反击,把俄罗斯加盟共和国副总统亚·鲁茨科伊开除出俄共。    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全会说,鲁茨科伊被开除是因为他进行了同党的领导相对抗的行动,旨在分裂党。    波洛兹科夫下台显然是为了修复俄罗斯共产党人的形象。

11. 法新社报道:南冲突各方同意无条件停火

【法新社贝尔格莱德8月6日电】谈判制止南斯拉夫境内的敌对活动的联邦委员会今天宣布,所有各方都接受在克罗地亚共和国内“无条件地、彻底地”实现停火的协议。    该委员会是在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之间发生了几个星期的流血冲突之后于上周六成立的。    停火监督委员会昨天和今天早些时候视察了斯洛文尼亚的克罗地亚人居住区和克拉伊纳——这里居住着许多塞尔维亚人,大多数冲突都发生在这里——,然后于今天下午在贝尔格莱德开会。    克拉伊纳政府在克罗地亚6月宣布独立之后声称脱离该共和国。昨天克拉伊纳政府说,它已同意实现停火。    克罗地亚主席图季曼保证克罗地亚支持停火,并支持创建一支由居住在克罗地亚的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同联邦军队组成的监督部队。    根据克罗地亚首府萨格勒布今天宣布的官方数字,有149名克罗地亚人,包括114名警察,在自3月底以来在该共和国内和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分子开始的冲突中被打死。    贝尔格莱德报纸《新闻晚报》报道,马其顿议会今天正在辩论是否要就它自己的独立问题举行公民投票。马其顿主席基罗·格利戈罗夫说过,如果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离开联邦,马其顿也将宣布独立,因为马其顿共和国不想成为被塞尔维亚人控制的、“被削弱了的”联邦的一部分。

12. 遗祸平民

【法新社巴格达8月6日电】伊拉克卫生部办公厅主任萨布里·穆尔库斯今天说,盟国部队在海湾战争期间投下的集束炸弹有些当时没有爆炸。这些炸弹后来炸死炸伤600多平民,其中有7名约旦人。    穆尔库斯说,5月21日,数枚未爆炸的炸弹在南部和中部的几个地区爆炸,造成数十人受伤,其中包括许多儿童。

13. 西方新闻可能破坏发展中国家

【新加坡《联合早报》8月2日报道】题:马哈蒂尔说西方新闻自由可能破坏发展中国家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说,政府必须引导传播媒体,(使它免受西方新闻自由所左右),因为西方新闻自由可能破坏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如果政府允许滥用新闻自由去制造谎言,从而破坏国家及经济的稳定,那么政府将无法执行人民付托的任务。    他说:“政府对新闻及言论自由持宽容的态度,但是政府不能容忍言论自由沦为制造谎言的自由,从而使它变成危害国家人民利益的工具。为此,政府有必要在新闻自由方面,制定一些条例。”    马哈蒂尔是在昨天上午为第二届东盟新闻部长大会主持开幕式后,向报界发表上述谈话的。    马哈蒂尔表示,政府并不反对报章报道政府的所作所为,它们可以报道政府所犯的错误,但它们也应该报道积极的一面。他补充说,如果报章只是存心报道消极的东西,那么他们必须提出事实与证据,而不是捏造新闻,因为这样一来,它们就超越了新闻自由的权限。    提及马来西亚的新闻自由状况,马哈蒂尔说,由于谎言足以摧毁国家,尤其是象马来西亚这样一个多元种族社会,政府有必要制定一些新闻自由的指南。

14. 叙利亚重申以色列必须归还领土

【法新社大马士革8月6日电】题:叙利亚外长说,耶路撒冷和戈兰高地必须回到阿拉伯国家手中    叙利亚外交部长法鲁克·沙雷说,以色列必须将所有被它占领的地方归还给阿拉伯国家以促使达成公正和全面解决中东问题的协议。    阿拉伯叙利亚通讯社的消息说,沙雷指出:“以色列提出的关于和平进程的基本条件是无法接受的。耶路撒冷、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必须”全部归还给它们的阿拉伯所有者。    【美联社耶路撒冷8月6日电】以色列军方首脑今天说,戈兰高地对以色列安全至关重要。当地报纸的报道说,如果叙利亚坚持收复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高原,以色列总理沙米尔就将放弃和谈。    以色列《晚报》报道,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将向以色列提出一项双方边界非军事化的建议,作为收回戈兰高地的交换。    《晚报》还说,美国正在制订一项计划,要把美国军队部署在以色列撤出戈兰高地后留下的所有领土上。    《耶路撒冷邮报》和《新消息报》则说,沙米尔对民族主义复活运动的领导人说,如果叙利亚不同意以色列提出的以和平换和平的建议,他就会站起来离开谈判桌。沙米尔的高级助手约西·阿希梅厄说,他无法证实这些报道,但他说,沙米尔“决心坚持戈兰高地仍旧是以色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些话是沙米尔自以色列上周有条件地接受美苏联合提出中东和谈方案以来,就戈兰高地问题发表的最强硬的讲话。

15. 美军火商将出现在东欧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8月5日电】在资本主义向东欧大进军的行列中也许不久将会出现一群本来是最不可能出现的人物——美国的武器推销商。    美国大笔一挥,取消了早在冷战之前就实行的不准对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波兰销售武器的禁令。    曾在里根政府担任国防部副部长帮办的斯蒂芬·布赖恩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决定。我们实际上是在表示我们希望与这些国家建立一种安全关系。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而且,我认为这是正确的一步。”    波兰已经向美国国防部官员表示了想购买先进的F—16战斗机的强烈兴趣。    曾在里根政府担任过助理国防部长的劳伦斯·科布问道:“既然冷战已经结束,(这些国家)要用这些武器对付谁?”科布担心,向波兰出售高技术战斗机可能激怒其邻国苏联的军队,苏军仅在几个月前刚刚把武器撤出波兰。

第 2 版

1. 中国积极奉行促睦邻友好的政策

【香港《南华早报》8月4日文章】中国驻东亚国家的外交官上周在北京开会讨论这个地区变化的形势,并设法制订应付新挑战的战略。    对中国来说,使节会议至关重要。在共产党政权制订其对外政策方针的时候,一些迹象表明对其邻国的态度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据认为,正在仔细研究三个主要地区的形势:东北亚、东南亚以及次大陆。    由于东南亚地区的事态发展迅速,在讨论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中国作为东道主安排了柬埔寨四方会议,并且高兴地看到形成了一个将为实现和平铺平道路的联盟。    中国还在修补同越南的关系。    中国还对东南亚各国作出友好的姿态。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受到了东盟大多数国家的欢迎。在印尼举行的这次会议,是为了让争议各国讨论斯普拉特利群岛(南沙群岛)问题。    外交官们对这种形势的研究,将为北京加紧奉行促进与其邻国友好关系的新政策提供依据。    这一政策同样适用于东北亚,这是世界另一个可能出现事端的地方。    日本首相海部俊树下周对北京的访问预示,自1989年6月4日事件以来西方世界对中国实行的孤立政策将会出现突破。    这些事态还将为中国与东北亚进一步密切经济合作铺平道路。    鉴于全球的重大变化,外交官们在北京会议上必须提出的建议可能构成中国在该地区政策的基础。    【德国《总汇报》8月3日文章】中国领导人于7月最后一周在一次没有受到多大注意的工作会议上,研究了对外政策。    中国正积极同本地区和第三世界接触。虽然中国的对外政策以谨慎为特征,但还是可以看出有稍稍的运动。因为在中国看来一个“多极的”世界正在形成。    除美国、苏联和欧洲外,亚洲将是这样的中心之一。    在此,中国试图确立自己作为地区大国的地位。    中国所做的事情包括:    △同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外交关系正常化了。    △同泰国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其中也包括通过军事上的合作。    △正同越南修复关系,并且掌握着和平解决柬埔寨问题的钥匙。    △同印度开始了边界问题谈判,同时坚持同巴基斯坦的特殊关系。    △向日本天皇发出了邀请,他可能于1992年访问北京。    促进出口政策也在加强中国面对西方的力量。中国通过不断增加的贸易盈余,在为自己积累起雄厚的外汇储备。中国的外汇储备为360亿美元,已大大超过英国和法国。国    。    中国在对西方的政策上,也采取了一些新的立场。中国在寻找发挥政治影响的小环境,并且也懂得在主流面前弯腰。但是,在对苏、对美和对欧的政策上灵活性较少。苏联迅速而全面的变革,使中国(也使西方)感到吃惊。

2. 西班牙招标要求提供数据处理系统

最高费用为一亿零五百万比塞塔。截标日期:九月五日。

3. 尼日尔招标要求承建一批办公用房

标书售价为五万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截标日期没有宣布。

4. 马来西亚将恢复伊拉克的棕榈油出口

法新社六日报道,在一年前因海湾危机而中断对伊拉克的棕榈油出口以后,马来西亚正计划恢复出口。

5. 英国新汽车销售量猛降

法新社六日报道,英国七月份新汽车销售量比一年前同期下降百分之二十一,比六月份下降百分之三十一。

6. 日本进口汽车销售量下降

法新社六日报道,日本七月份进口汽车销售量比一年前同期下降百分之三点九,减少到一万九千五百一十八辆,这是连续七个月出现下降。

7. 印报对比中印两国人口政策

【《印度快报》7月11日文章】题:通向人口统计方面的灾难(作者    J·D·赛特)    印度1991年人口普查报告读来令人沮丧,人口的增长正在瓦解印度经济。    这个报告冷酷无情地提醒我们:尽管中国最近在人口控制方面有一些挫折,但已经大步跃入人力资源与非人力资源比较平衡的状态,而印度如果不有效控制人口,今后二三十年里可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拥挤的国家。    对于那些批评中国控制人口的方法的人,著名学者斯科特·弗朗西斯的这一段话是最好的回答:“不同意    ‘一对夫妇只生一个’的政策就等于一场谋杀——谋杀一个国家和出生来到世上的孩子们。如果我们要中国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现代经济的国家,一个现代的人民自由的国家,那么,我们必须懂得‘只生一个’的政策的必要性。”难道我们印度人就不能领会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正在走向一场民族自杀?    当1968年在伦敦召开联合国人口基金座谈会时,有许多世界著名的人口学家参加,他们得出了相当低沉的结论:“印度今天处在中国和非洲之间。如果决策正确,就能使印度很快向中国    ——它正表现出克服巨大的发展问题的迹象——靠拢。但若不能赶快采取正确步骤,就可能把印度推入饥饿和绝望包围的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境地。”    这次讨论会集中注意3个指标:一、粮食生产,二、人口控制,三、控制环境恶化。印度当时同中国和非洲差不多。在1970年,印度、中国和非洲人均粮食为160—200公斤。今天,中国人均粮食已达300公斤(实际为360多公斤——编者注)。在非洲,人均粮食下降了25%。而我们的人均粮食只增加了一点。    这样的对比既有启发性,又令人不安。在图表上,中国的曲线高高在上,而印度与非洲的曲线之间相差不大。印度的曲线下降到了同非洲曲线相交的一点:人均粮食150公斤。由此得出更令人不安的结论:“如果印度不能控制人口增长,它很可能步非洲的后尘,而不是追随中国之后。”    世界上的这3个地区都面临着土壤和环境恶化的问题。但是中国已能制止恶化。另外,中国把1/3的土地留作牧场。印度和非洲还做不到。印度现在每年损失100万公顷森林。贫困与森林的消失已成了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中国仍在坚持奉行控制人口的政策,而非洲则无动于衷。我们印度介于两者之间。

8. 英一公司将与我合资建油漆加工厂

【合众国际社伦敦7月22日电】英国的帝国化学工业公司今天宣布,它将同中国搞一项合资企业,在中国南部建造一座1300万英镑(2180万美元)的油漆加工厂。这将是这家公司在中国投资建造的第一座工厂。    帝国化学工业公司在一项声明中说,这座生产能力为1500万升的工厂将由帝国化学工业公司在1989年同香港的太古有限公司合资修建的油漆公司负责修建。    帝国化学工业公司说,它希望这家工厂将成为它打入中国油漆市场的一个跳板。    这家工厂将建造在广州的一个经济特区,建厂工作将于1992年开始,估计在1993年竣工。

9. 台湾公然派人混入纽约「摸拟联合国」会议

【台湾《自由时报》8月4日报道】退出联合国20余年来,我国终于有民间组织重返联大开会。国际青商会中华民国总会会长陈淑方,日前率领10位团员,在美国纽约成功参与国际青商会主办的模拟“联合国”大型国际会议。被选为国际青商总会两位副主席之一的陈淑方强调,以民间力量积极务实地参与,未尝不是打开外交空间的一种好模式。    国际青商会举办为期5天的“模拟联合国”会议。身为国际青商会总会副主席的陈淑方,在最后一天替代比利时籍的主席,主持了一段完全按照联合国模式的讨论会。我国代表虽然不是联合国会员,也不在邀请之列,但在据理力争之后以列席人员方式成功加入会议。    民主人同盟理事长吕秀莲为推动台湾加入联合国运动,目前拟定中长程计划,首先将推动“联合国大门为台湾而开”活动,并于明年成立“国际台湾之友社”,不久的将来且准备于纽约成立“联合国代表游说办事处”,积极促成台湾加入联合国。

10. 马英九等对我将派人赴台的反应(上)

【台湾《中国时报》8月5日报道】中共国台办已正式函复海基会,将派三位红十字会人员及两名记者来台探视“闽狮渔”号船员及了解情况。由于名单尚未正式告知,我政府有关部门尚未作成是否准其来台的决定。    面对两岸此一交流首例,无论在技术层面的入出境问题,乃至于在政治层面上可能造成的冲击,均有进一步探讨、厘清的必要。    本报特以下列问题,请陆委会副主委马英九和谢生富、法政处长朱武献、海基会副秘书长陈荣杰、东吴大学教授林嘉诚、立委黄主文与张平沼发表他们的看法。    △如果我方同意大陆红十字会派员前来及记者随访,将是首宗案例,他们的入境手续将如何解决?马英九:在海基会正式行文陆委会前,不会处理本案,因此对于技术性问题,现在不作评论。朱武献:大陆红十字会人员来台是依据国安法来台核,主管机关基于行政目的可以做个案处理,让其入境做人道探视,由海基会负责为其申请代办来台申请手续,再由境管局审核,如符合规定则发给“旅行证”。    △在我方原则同意大陆红十字会派员前来时,希望定位于“人道探视”;但中共国台办函复海基会时希望“看望并了解情况”。对于大陆红十字会此行的性质,应“定位”在哪里?马英九:陆委会在7月26日已宣布,如果大陆方面认为有需要,我方可以考虑接受大陆红十字总会派一两位不具官方身份的人士来台作“人道探视”,我们的基本立场相当清楚。本案已进入司法程序,基于尊重司法,我方不会考虑做“政治协商”,也无政治协商解决的余地。林嘉诚:中共派来这5人的定位,我想应很清楚,红十字会3人是纯属人道探视,绝不可介入我方司法运作。不管如何,我们一定要坚持我们的司法管辖权。黄主文:大陆派遣红十字会人员及新闻记者来台探视渔民之外,应准许这些首批来台者自由参观、访问。如果大陆来台人员在此地为一国两制等政治性议题作宣传,则有关单位应明确表示不欢迎的立场。    △种种迹象显示,中共此次派员前来恐怕不会单纯地定位在人道探视,届时是否会对于“闽狮渔”渔船事件,甚至对两岸关系造成冲击?我们有何因应之道!马英九:“人道探视”就是“人道探视”,这是司法案件,不是搞“接触”、搞“政治”。    (上)

11. 美国二季度生产率上升

法新社六日报道,美国商务部今天宣布,美国第二季度生产率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一点九,这是近三年来增长率最高的。

第 3 版

1. 为妇女权利而斗争的加纳女作家

【肯尼亚《民族日报》6月8日文章】题:争取妇女权利的加纳女作家阿马    ·艾杜    加纳著名女作家阿马·艾社已到不惑之年,她始终关注着妇女的权利问题——尤其是非洲妇女的权利问题。她通过笔下刻画的妇女人物唤醒妇女们起来争取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并号召男人们也投入妇女解放运动之中。    前不久,她专程前往英国伦敦参加她20多年前创作的剧本《阿诺瓦》正式公演仪式。这个戏在伦敦的诺廷希尔剧院上演时,大批观众蜂拥而至。    该剧的故事发生在100年前的西非海岸,当时无数黑人被当作奴隶贩卖他乡。一名黑人妇女因坚决反对其夫在贩奴中担当白人主子的帮手贩卖黑人同胞而招来杀身之祸。    作者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非洲口头文学的形式,音乐也是采用地道的非洲民间音乐。妇女争取权利的斗争这一主题贯穿于全剧。    阿马·艾杜是位多产作家,她已从事小说、故事、剧本和诗歌创作25年。她最初于1966年发表了小说《扫兴的人》,随后在1970年她的故事集《这里没有甜蜜》问世。她创作的许多剧本经常在加纳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播出。目前她创作的另一部新小说《变化》又被编成广播剧在电台多次播出。    这部小说讲的是女主人公埃西不愿受家庭的束缚,毅然走出家门投向社会参加工作的故事。作者在小说中提出了妇女们因参加工作而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阿马·艾杜在谈到她的文学创作时说:“我的作品总离不开妇女的权利问题。我认为争取妇女权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现实表明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长期以来跟以前一样没有多少改变。妇女应有生活自由的权利。”    阿马·艾杜曾先后在加纳、肯尼亚和美国的一些大学任教,并负责英联邦国家非洲大陆作家协会的工作。她现在居住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她正以全部精力在文学创作中继续耕耘。

2. 德国人的工作热情正在消失

【路透社法兰克福7月25日电】题:传颂一时的德国式工作热情正在消失    德国人勤奋工作了几十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瓦砾堆上重建了国家。然而现在,曾经对工作着迷的德国人拥有的闲暇时间之多却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德累斯顿银行管理委员会成员皮特—约亨·埃策尔最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德国人正在显示出变懒的迹象。我们听到人们谈论的都是周末和假日如何度过。我们不再工作。我们唯一的资本是工作和效率,但是,我们的效率无法同日本人相比。”    西德人1990年平均工作时间是1506小时,每周29小时,相比之下,日本人一年工作2165小时,美国人1847小时,英国人1635小时。而在1960年,德国人一年平均工作2080小时。    几乎所有的德国工人每年都有6周的固定假期,除此之外,德国人平均每年请病假18.7天,日本人请病假平均一年只有4.6天,美国人是8.1天。    许多西德制造业工厂职工每周工作37小时,这一数字到1995年将降到35小时。    科隆的德国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海因茨·萨罗夫斯基说:“德国人的确曾经是为工作而活着。德国人现在发现了闲暇时间的价值。这不意味着他们变懒了,这只意味着他们不想整天工作。”    经济分析家们认为,德国拥有技术高度熟练的劳动力大军,拥有先进的技术,这使德国在工作时间大幅度减少的同时保持国民生产总值的稳步增长。德国1990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    一个社会研究智囊团的负责人阿尔布雷希特·根舍说:“在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和每小时产品产量方面,德国仍居世界领导地位。”    研究人员把德国人对工作态度的变化归咎于两个因素:60年代末学生造反引起的价值观变化和70年代至80年代的持续繁荣。学生运动中出现了抨击德国人一心工作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声音,而不断增加的财富使一些德国人不愿意再那么勤奋工作。    分析家们说,西德的富裕令人较为担心的方面之一是请病假的人数大量增加。汉诺威大学教授埃伯哈德·哈默在《明镜》周刊上撰文说,请病假的人中估计有1/3是装病。    他说:“在我们的社会里,许多人认为装病请假不是一种欺骗。不这样做的人反而遭到嘲笑,被人认为是笨蛋。”哈默估计,装病请假给德国工业造成的损失每年为300亿马克(约170亿美元)。

3. 吸收气味的涂料

苏    联《科学与生活》第六期报道,瑞典的一种能有效吸收气味的涂料取得了专利。这种涂料被涂覆在墙壁和物品上后凝固并形成具有极微小孔的薄层。用二十七种气味强烈的化学化合物进行的试验表明,在孔内沉积了百分之八十至八十六的这些物质。

4. 计算机控制的温室

日本《日经产业新闻》七月二十四日报道,福岛县岩木市的「大野水耕生产组合」启用的西红柿栽培用温室由计算机控制播种、给水、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预计一千平方米全年收获量为三十吨到四十吨。

5. 菲律宾火山爆发可能影响臭氧层

美联社七月二十日报道,美国全国大气研究中心大气化学部进行的考察结果表明,由于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今年冬季北美洲和欧洲氧层可能减少百分之十二。臭氧明年夏季将继续减少。

6. 真实感人

安徽省庐江县农行查杰:你报7月24日刊登的《五千人筑成人墙顶巨浪保护大堤》一文,主要反映我省巢湖市防洪抢险的战斗场面,报道真实、贴切、生动、感人。在保护大堤的战斗中,我们池区农行的护堤小分队,同抗洪大军一起日夜奋战,哪里艰险就出现在哪旦,场面壮观,确实叫人感动。这篇报道还体现了安徽人舍小家保大家的奉献精神。

7. 血肉之情

河南商丘张良远:你报7月30日第二版用整版的篇幅报道香港《演艺界总动员忘我大汇演》的盛况,读罢深受感动,使我看到了香港同胞与大陆之间的血肉之情、爱国之心;更使我看到了祖国统一不仅是大陆人民的心愿,也是港。澳、台同胞的共同心愿。

8. 读者批评

无锡马山纺丝公司陈朴:你报一向以快制胜。但对一些重大事件的连续性报道,时效注意不够。如7月6日,对拉·甘地遇刺之谜的报道,比其他报纸晚了几天。

9. 埃及著名剧作家优素福·伊德里斯逝世

【美联社开罗8月2日电】埃及最著名的剧作家优素福·伊德里斯今天在伦敦逝世,终年64岁。他的作品经常反映他的强烈的反以色列观点。    伊德里斯以他的剧作和短篇故事著称,人们认为,他文学上的成就可与198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夫兹相媲美。    马夫兹得奖后,伊德里斯抗议说,这个奖本该是给他的。许多阿拉伯作家和评论家也这样认为。伊德里斯说,瑞典文学院拒绝把奖授给他是因为他的强烈的反以色列观点。伊德里斯1927年5月19日在埃及的东部省出生,1952年获开罗大学医科学位,他原来是外科医生。    他是在开罗一家报纸当记者时开始他的文学生涯的,直至最近患病前,一直为有威望的《金字塔报》写专栏文章。

10. 西班牙发现哥伦布故居

【埃菲社西班牙科尔多瓦7月26日电】据马德里日报《国家报》今天报道,在离西班牙南部科尔多瓦市12公里的圣玛丽亚德特拉谢拉镇进行市政建设施工中,发现了哥伦布和他的情人比阿特丽斯·恩里克斯的故居。    1486年哥伦布为向国王呈报寻找印度的西行计划来到科尔多瓦,在那里认识了比阿特丽斯。1488年他们的儿子费尔南多出世了。    早在6年前,圣玛丽亚德特拉谢拉镇政府就开始对这所属比阿特丽斯财产的房屋进行调查。    目前,地方文物保护机构已下令尽快修复这座房子。

11. 非洲探险家在哥伦布之前到达北美

【法新社达喀尔8月3日电】《太阳报》援引一位塞内加尔教授的话说,有一位非洲探险家“几乎肯定”在哥伦布之前到达北美。    该报报道穆罕默德·姆博迪本周早些时候在一次会议上说,“我们几乎肯定,14世纪时,马里皇帝巴卡里二世组织了一支船队,这支船队到达美洲大陆时,也许有人上过岸。”

12. 日本企业战士的悲歌(四)

赚死人钱    1988年6月25日凌晨。    村松文雄的妻子季代子发现丈夫突然在剧烈地痉挛并低声地嚎叫。她赶忙问:“你怎么了?”这时声音没有了,痉挛也停止了。季代子轻轻晃动丈夫的身体并大声呼叫,然而再也没有反应。    救护车来到时村松已停止了呼吸。死亡时间4点50分。据医师诊断,死因是蜘蛛膜下出血。    死时41岁的村松是文化综合公司静冈工程中心的所长。他进公司19年来一直在营业部门工作。过去静冈县内的工作由各营业所分别负责,静冈工程中心成立后所有事都由该中心负责,直接负责人就是村松。而直接从事工作的也只有他一个人。每天从早到晚都要驱车奔波于县内各营业所。    村松开车从家到公司要1个半小时左右。他在逝世前两个月起在静冈市内租了一间住房,这样可以少走路免受旅途之苦。季代子曾到那间住房看过。她说:“那间房包括厨房在内只有9平方米,我去的时候,村松连工作服都没有脱就睡在那里。累得连衣服都不愿换了。”丈夫逝世后,季代子为申请劳动灾害补偿而到处奔波。要证明丈夫逝世前的工作过重,就必须有公司的资料和同事的证言。    季代子愤怒地告诉笔者:“公司嘴上说向我‘提供合作’,但我每次去公司,不是回答当事人不在,就是干脆不接待我。问我丈夫的同事,都缄口不言,就象有人下了命令一样。”    季代子说:“我丈夫为公司工作把命都搭上了,而工资就发到25日逝世那天,那个月拿到的工资只有3万日元。公司给我们的只是出自社会保险金的100万日元丧葬费,连抚恤金等都不给。而且公司为丈夫入生命保险所得的保险金也被公司留下了。公司连死人的钱都赚。丈夫的后任(44岁)仅干4个月就患脑溢血死了。可以想象那个工作有多累。”不给补助金    1982年11月29日。    晚上10点过后,新井健(当时45岁)家里的电话突然响了,峰子一边去接电话一边想,丈夫平时如果下班晚,一定要在下午7点前后来个电话,今天怎么这么晚呢。她还以为一定是丈夫来的电话。峰子拿起话筒后传来了公司门卫的声音:“你丈夫病倒了。”她听后如五雷轰顶。峰子赶到公司时,新井已经奄奄一息。送往医院后经抢救无效,于第二天上午10点左右停止了呼吸。死因是脑溢血。(四)

13. 安抚音乐

【香港《明报》7月2日报道】多少年来,包括医生及一般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如果能让烦躁不安的婴幼儿听听妈妈肚子里的声音,他们会不会因此而安静下来呢?    半年多前,美国即有人录成一种名为《Transitions》的安抚音乐,它是录自母体胎盘内的血流声,再配合水流声,运用电子合成技术所录制出来的一种“音乐”。    根据一项临床实验,对象为一些处于躁动状态的早产儿,在播放音乐的最初20分钟内,这些早产儿出现了氧气饱和度上升、心跳和血压下降至正常指数等数种奇妙的现象。

14. 政策英明

沈阳市李加廉:读了你报8月1日刊载的《埃报称赞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一文,深受鼓舞,同时也使我进一步体会到我外交政策的正确。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赢得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理解和支持,增进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友谊,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第 4 版

1. 日本“证券丑闻”的背后

【本报东京8月4日电】(记者王守荣)从6月下旬开始,日本新闻媒介对日本证券界发生的丑闻搞了一次长达40多天的“马拉松”式的报道。迄今为止,可以说第一个回合基本结束,其标志是,4家大证券公司迫不得已公布了得到它们“补偿”的“客户名单”。不祥之事    日本新闻媒介对证券界丑闻的报道始自6月24日。当天,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野村证券公司总经理田渊义久和日兴证券公司总经理岩崎琢弥先后声明引咎辞职。他们在记者招待会上诚惶诚恐,毕恭毕敬,宣称对自己领导的公司发生的“不祥之事”负有责任。    所说的“不祥之事”即证券界发生的丑闻,其核心有两点:1、证券公司向大客户(多为法人团体)“补偿损失”;2、证券公司与暴力团有幕后交易。    两个大证券公司的总经理宣布辞职之后一个多月,即7月29日,野村、大和、日兴和山—4家大证券公司通过日本证券业协会公布了接受补偿的客户名单及补偿的金额。接受补偿的客户总数为228家公司,外加3个个人,补偿总金额为1283亿日元。    证券公司向大客户提供补偿怎么就成了“丑闻”?简单说来有两点:1、把若干少额投资者在股票交易中因股票跌价而损失的钱“补给”了大客户;2、证券公司以“补偿”为条件,引诱大客户去购买某种股票造成了不公正的交易,损害了日本证券界的信誉,日本国外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会因此而增添竞争力。此次曝光的丑闻本身,据日本新闻媒介的说法仅次于70年代发生的洛克希德案件及80年代后期发生的里库路特股票案。重罪轻罚    7月8日,主管证券业界的日本大藏省公布,对证券业上述4大公司给予行政处分,责令各公司所有法人部门停业4天,进行内部“整肃”。4家公司接到大藏省的指令后,都作出对本公司领导人及有关职员给以处分的决定。4家公司被处分的人员共74人,处分的名目有解职、降职、减薪和警告等等。减薪最多者为一年的工资每月扣除10%。    7月10日,日本大藏相桥本龙太郎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为了表明对日本证券界发生的“不祥之事”负有行政上的监督责任,决定对大藏相及有关官员给予“惩处”。对大藏相桥本的处分是减薪3个月,每月薪俸扣除10%返缴国库。受到惩处的其他官员还有事务次官保田博、证券局局长松野允彦及证券局业务课长堀田隆夫。    新闻媒介指出,大藏省对证券界4家公司的行政处分是“重罪轻罚”。同时认为,“不能设想犹如罪恶之巢穴的证券界会因此次处分而改恶从善”。那么,“轻罚”的原因何在?野村证券公司总经理田渊义久6月27日在股东大会上说,“补偿损失”的做法“曾得到大藏省认可”。后来新闻媒介公布的材料证实,4家证券公司确实申报过1990年3月前的“补偿数额”。    《读卖新闻》7月14日在头版头条的新闻中有这样几段话:“大藏省在基本掌握‘补偿’的实际情况的状态下,没有对大证券公司施加制裁,而’放任’了一年多”,后来“在实情已公诸于世,舆论批评越来越强烈之后,才下决心对大证券公司实施了行政处分”,“大藏省与证券界的‘勾结’给人留下了强烈的印象”。幕后实质在人事关系方面,大藏省与证券界的瓜葛尤其令人注目。日本政府中的高级官吏,退休之后可以安排到民间企业中任职。《朝日新闻》在一篇报道中指出,大藏省的官员已有20多人“停了皇粮”到证券界当领导人。从行政关系及人事关联上不难看出。此次证券丑闻的背后是政界与财界的相互勾结。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补偿”之金钱的去向。舆论呼吁公布接受补偿客户的名单,核心问题是“寻找”1283亿日元的去向。一位与自民党的政客们关系密切的人士说,至少有28名“政治家”(即自民党议员)接受了补偿。    8月5日,日本国会临时会议开场后追究证券界丑闻的真相将成为一项主要的议题。迄今为止,大藏相桥本已多次表示,他不考虑因此次事件而辞职。但是,因舆论宣传的作用,他在普通民众中的形象已不如过去。时事社在一项调查中说,“希望谁担任下届首相”提到桥本者,已由6月前的19.8%,下降为15.8%。    历史已经证明,与经济界有关的案件或丑闻,最终总要以自民党某个派系或某几个派系的大人物下台而告终。此次证券丑闻也必然要影响到今年秋季的日本政局变化。

2. 国际信用商业银行案件始末(十一)

金钱开路    从1976年开始,阿贝迪就把国商的业务扩大到了美国。为了迅速在美国站稳脚跟,他采取了贿赂美国政界、商界高层官员的方法。    阿贝迪首先看中了卡特总统的预算局长兰斯,以10万美元年薪的高价聘请兰斯为国商顾问。他选中兰斯,不仅是因为兰斯在政府里担任要职,而且是因为在兰斯身上有空子可钻。当时,兰斯拥有股份的佐治亚国民银行正处于危机之中,兰斯正担心自己的股份可能因该银行倒闭而蒙受损失。阿贝迪通过阿拉伯富商法拉萨收购了兰斯在该银行的股份,并贷款340万美元给兰斯。兰斯自然感激涕零,于是利用工作之便,把阿贝迪引荐给卡特总统。从此,阿贝迪便把手伸进美国政府最高层。直至前不久,美国这位前总统还在一次研讨会上对国商和阿贝迪大加赞誉,此事现已成了笑柄。    建立这种可靠关系后,国商开始秘密扩大地盘。1977年,国商想通过一位沙特阿拉伯富商收购华盛顿的通用财务银行,但是,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发现幕后有国商操纵,就以不合法律手续为由,拒绝予以批准。第二年,阿贝迪采取了新的行动,他聘请美国前国防部长克利福德为法律顾问。经过3年准备,再由几名阿拉伯投资者合资收购通用财务银行,克利福德以律师身份出面担保这些投资者与国商毫无关系。结果,该银行被这些人收购,并改名为第一美洲银行,由克利福德任董事长。几年之后,第一美洲银行业务不断膨胀,进而收购了另外8家地方银行,组成了第一美洲银行集团,成为哥伦比亚特区最大的银行。    十几年后,美国国内大力开展扫毒时,于1987年发现贩毒集团利用国商洗钱,经过调查,才发现第一美洲银行集团原来也是由国商秘密控制的。此事经《华盛顿邮报》披露后,美国朝野大为震惊。身为名律师的克利福德也将上法庭接受审讯,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为建立分行,兼并其他银行或争取存款,向政府官员行贿是国商的手段之一。据美国纽约地区检察官摩根索7月29日向联邦法院提出的起诉书说,国商向秘鲁前中央银行行长菲格罗亚和前总经理内拉贿赂300万美元,换取秘鲁中央银行把数亿美元国库资金存入国商秘鲁分行。现在秘鲁议会和政府已决定调查此案。在亚洲和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国商也用金钱收买政客、政府工作人员和金融界人士的手段,为其非法活动开路。据一些报刊报道,有证据表明,连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等一些国家的首脑人物可能也是国商贿赂的对象。(十一)

3. 苏政府下令冻结出售国家别墅

【美联社莫斯科7月31日电】据《国际文传电讯》今天报道,苏联政府已经冻结了出售国家别墅,并且下令对一些政府官员廉价购买国家别墅一事进行调查。    《国际文传电讯》说,这道命令是在议会的一次听证会之后下达的。从听证会的情况可以明显看出,国家财产已经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卖给了前政府官员。    本月早些时候,苏联议会下令分别调查把国家在农村和海边修建的别墅卖给象苏联前总理雷日科夫这样的高级官员一事。    几十年来,国家拥有的别墅被作为特权阶层首先应该享受的东西分配给特权人物。在过去一年里,许多高级官员开始直截了当地买房。    在戈尔巴乔夫实行开放政策6年来,人们对苏联上层人物获得别墅和其他津贴的批评一直在增加。    《国际文传电讯》说,由苏联总理帕夫洛夫签发的这道命令就是要杜绝廉价购买国家别墅的现象。这道命令是7月24日签发的,但是目前尚未公布。    《国际文传电讯》说,内阁已经任命了一个由司法部、财政部、最高法院和国民议会官员组成的委员会,以调查出售国家别墅的情况,并且就此问题向内阁提出建议。

4. 印成立第二个拉·甘地事件调查委员会

【法新社新德里8月4日电】据印报托报道,印度政府决定任命第二个调查委员会,以调查拉·甘地遇刺事件。    这家通讯社援引官方人士的话说,政府是在现有的调查委员会不愿扩大调查范围之后作出决定的。    新任命的这个委员会将对这个案件的“所有方面”进行调查,其中包括谋杀拉·甘地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印报托说,内政部准备致信首席法官,要他为该委员会任命一名法官。据报道,杀害拉·甘地的主犯西瓦拉钱仍然在印度南部,并且在不时地更换隐藏处。    印度政府以100万卢比(4万美元)悬赏他的首级。

5. 美招聘硕士生到东欧推销资本主义

【美国《纽约时报》8月4日文章】题:工商管理硕士前往东欧从头开始建立资本主义(记者罗纳德·斯马瑟斯)    招聘:最近的商业学校毕业生,愿意放弃一两年高薪,甘冒文化冲击的风险,帮助东欧小公司从共产主义转为资本主义。    42位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年轻人响应了这样一个挑战。    7月间,他们完成了在北卡罗莱纳大学为期4周的训练,准备接受任务到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匈牙利的一些公司去担任经营管理职员。    与此同时,这些毕业生将向东欧的小企业提供他们迫切需要的做生意的基本知识,如私有化、职工奖励、合资企业和现代制造技术。    所有的人过去4星期都经过密集的语言训练,在担任职务后还将继续接受语言训练。他们的薪水将与他们公司的其他经理相仿,每月150到300美元,由公司支付。    每家公司将为他们提供与一般波兰人、捷克斯洛伐克人和匈牙利人差不多的住房,而不是许多美国老板们享受的豪华旅馆。

6. 阿利雅遭到左右夹击前途堪忧

【在慕尼黑出版的《东欧报道》7月26日文章】题:拉米兹    ·阿利雅遭攻击(作者路·赞加)    阿尔巴尼亚总统阿利雅最近出乎意料地遭到国内各派政治力量的严厉抨击。对他进行的严厉指责可能是他的对手——来自左的方面以及右的方面——掀起的向他复仇并进而把他搞掉的运动的一部分。甚至他的一些前密友也正在利用当前的宽松气氛在报刊上随意对他进行批评。    前政治局委员、内务部长海·伊萨伊是向阿利雅发起最严厉攻击的人之一。伊萨伊在今年6月举行的阿劳动党“十大”上以“搞特权和滥用职权”为由而被开除出党。伊萨伊显然出于对他的严厉处置不满而对阿利雅进行回击。伊萨伊向《青年之声报》发表谈话说,阿利雅曾指示他发布命令,要求警察向示威者开枪。这些示威者于2月20日推倒了地拉那斯坎德培广场上的霍查雕像。伊萨伊声称,他没有服从阿利雅的命令,“因为那里的示威者比(1989年罗马尼亚的)蒂米什瓦拉的示威者多6倍”。    对阿利雅的攻击还来自完全意想不到的方面。反对党报纸《民主复兴报》近日发表了利·贝丽绍娃耸人听闻的谈话。贝丽绍娃曾是阿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人、阿利雅的亲密合作者。1961年阿苏分歧时,她成为最有名的受害者,被清洗后遭到30年的流放(连同全家)。    在谈话中,贝丽绍娃对阿利雅进行了一系列足以使他十分难堪的指责。她说,阿利雅试图避免公开谈论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过去和不谴责霍查,反而使党及他本人的信誉遭到损害。    目前,阿尔巴尼亚新闻媒介大量报道有关对劳动党统治国家50年历史的各种重新评价,以及包括霍查和阿利雅在内的阿党领导人过去所犯的错误。但是,最近对阿利雅领导才能的指责和严厉抨击看来有其他目的:损坏总统形象。下一步行动很可能是要求他辞职并强迫他下台。在这种猛烈抨击下,人们怀疑,阿利雅作为一国之首是否能幸存到1992年下届大选还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