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07-06

第 1 版

1. 台湾决定简化大陆人访台手续

台湾《联合报》报道,台「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二日决定,自即日起,大陆人士申请去台不必再填脱离共产党的宣告书及访问预定行程表。

2. 欧安会决定向南斯拉夫派遣一个由欧共体组成的使团

法新社报道,这是三十五个欧安会成员国五日在布拉格召开的紧急会议上作出的决定。

3. 苏联立陶宛共和国四日表示支持斯洛文尼亚独立

美联社报道,立陶宛在其议会发表的一项声明中表示了上述立场。

4. 齐奥塞斯库的小儿子尼库在狱中患肝硬化和十二指肠溃疡

罗马尼亚《真理报》二日报道,医生说他最多只能活几个月。

5. 利比里亚叛军领导人泰勒四日宣布战争结束

合众国际社报道,他号召他的部队放下武器以着手国内建设。泰勒同时表示想成立政党以参加全国大选。

6. 日本防卫研究所研究员加藤朗撰文认为:世界进入低强度争端时代

【日本《世界周报》6月25日一期文章】题:世界从“冷战”进入“低强度争端”时代(作者日本防卫研究所研究员加藤朗)    冷战的终结并没有带来和平与稳定,世界进入恐怖、内战和地区争端的“低强度争端”时代。    冷战后的世界之所以充满混乱和不安,原因有三:    第一、冷战的终结未能消除低强度争端的因素。(1)西欧现代主义与伊斯兰主义的文化对立。伊朗革命后,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为对立主因的低强度争端蔓延到整个中东地区。(2)宗教对立。英国北爱尔兰的天主教与新教、印度西北部旁遮普邦的锡克教与印度教、黎巴嫩的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叙利亚的阿拉维派与伊斯兰逊尼派原教旨主义者等,由于宗教的不同导致社会差别悬殊,低强度争端接连不断。(8)民族对立。伊朗、伊拉克和土耳其等国的库尔德人,土耳其的亚美尼亚人,西班牙的巴斯克人,斯里兰卡的泰米尔人等要求获得自治权,出现低强度争端。(4)边界和领土问题。伊朗与伊拉克,伊拉克与科威特,以色列与阿拉伯邻国以及巴勒斯坦等,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因边界和领土问题发生低强度争端。    第二,冷战结束后,产生了低强度争端的新火种。(1)苏联衰落后,民族问题突出出来。据调查,苏联有7个加盟共和国开展要求独立活动,有28个共和国或地区宣称是主权国家。苏联正处在崩溃的危机之中。万一苏联解体,其影响将不只是苏联;由于中央政府软弱,将不可避免地重蹈黎巴嫩的覆辙;苏联难民大量流出,将给西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个领域造成重大影响,成为低强度争端的温床。(2)苏联发生危机后,使得过去接受苏联经援的第三世界国家开始面临经济困难。美欧国家的援助有限,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第三世界中有资源国家同无资源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将不断扩大。这又成为低强度争端的一个原因。(3)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今后可能出现“以环境为人质”的“生态恐怖”。    第三,现在的国际体系不具备抑制低强度争端的职能。在冷战时期的美苏两极体系下,美苏为避免“同归于尽”,慎重地抑制着地区争端。现在的国际体系正处在过渡时期,不具备抑制争端的职能。联合国只具有维持和平的职能,而不具有解决低强度争端的职能。

7. 南总理说联邦军队前几天“自行其是”

【合众国际社贝尔格莱德7月4日电】联邦总理马尔科维奇今天说,南斯拉夫共产党的军事司令部在与反叛的斯洛文尼亚发生的血腥对抗中“自行其是”,并且有“一些迹象”表明一些不知名的外国势力卷入了这次的对抗。    马尔科维奇说,在南斯拉夫8人集体国家首脑今天上午举行会议之后,文职官员才重新控制了军队。    这位66岁的总理说:“南斯拉夫军队过去一直自行其是,只是在今天组成了国家主席团之后南斯拉夫才有了一位文职的最高司令。”    马尔科维奇说,南斯拉夫国防部长卡迪耶维奇和总参谋长阿季奇解释了对他的6月27日指示的理解:军队、联邦警察和海关官员要从斯洛文尼亚人手中夺取国际边界检查站。    马尔科维奇是在6月27日发布命令的。    马尔科维奇说:“无论是联邦政府还是总理……都不知道最高司令部官员作出的按过去做法动用他们军队的决定。”    马尔科维奇还说,他事先不知道阿季奇2日发表的电视讲话。他在电视讲话中扬言要动用大规模军队镇压斯洛文尼亚的抵抗,这是军方发出的几次这种警告之一。然而,马尔科维奇把“动用武力”和发生流血直接归咎于斯洛文尼亚和它未与南斯拉夫另外5个共和国达成协议就宣布独立这种“单方面行动”。    有记者问是否外界卷入这场危机,马尔科维奇说:“有一些关于外国势力参与的迹象,但是必须仔细研究这些迹象。”

8. 意大利坦克在意南边界集结待命

【路透社意大利戈里齐亚7月4日电】题:意大利坦克在意大利—南斯拉夫边界待命    正当反叛的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和南斯拉夫军队之间的停火似乎持续着的时候,意大利士兵在坦克支持下今天在意大利与斯洛文尼亚边界沿线待命。    这些军队是昨晚受命奔赴边境地区的,当时南斯拉夫军队同斯洛文尼亚达成停火协议。    一位指挥这个过境点上15个士兵的军官说:“目前一切都还很平静,但只有时间能说明一切。”两名操纵一挺机关枪的士兵在这个边防哨所接受训练,这个哨所是沿意大利边界的几十个过境点之一。一辆罩有伪装网的意大利制造的m—113坦克停放在附近。

9. 加勒比共同体国家将建立共同市场

【埃菲社加拉加斯7月4日电】加勒比共同体的12个成员国将建立小地区共同市场和统一货币,以克服因岛国分散缺乏相互间及与拉美大陆其它国家间经济联系而造成的不利条件。    加勒比共同体第12次首脑会议3日作出了上述决定。这次首脑会议还决定建立一项资金为5000万美元的投资基金,以支持建立一体化市场的进程。    第12次加勒比共同体首脑会议审议了维尔京群岛和苏里南的作为正式成员加入共同体的要求,与此同时,哥伦比亚也希望做为观察员加入,委内瑞拉则要求完全加入这个趋于把其北部海岸的所有邻国都包括进去的组织。    古巴作为正式来宾参加了会议,该国副外长拉蒙·桑切斯·帕罗迪说,古巴认为加勒比共同体“是个十分重要的组织”,“我们希望与该共同体建立全面关系”。

10. 斯洛文尼亚拒绝联邦政府最后通牒

【法新社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7月4日电】题:斯洛文尼亚拒绝接受联邦的最后通牒    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领导人米兰·库昌今天傍晚拒绝了联邦发出的最后通牒:武装部队返回军营和把斯洛文尼亚边界交给南斯拉夫联邦军队驻守。    库昌在斯洛文尼亚电视台发表讲话说:“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举行对话是不可能的。”    他说:“斯洛文尼亚人已表明他们能够保卫他们的领土。”    联邦主席团今天早些时候发出的这个最后通牒说,所有斯洛文尼亚军队应在今天午夜(格林尼治时间22点)前返回军营,并在7日正午(格林尼治时间10点)把边境哨卡交给联邦当局负责。    联邦主席团还要求必须在今天午夜前释放在斯洛文尼亚的所有被关押者,并在明天正午前把所没收的财产归还联邦军队和联邦内务部。    斯洛文尼亚新闻部长卡钦说,在就“战争损失”达成协议以前,要斯洛文尼亚放弃军队的财产是不可能的。    【法新社布拉格7月4日电】南斯拉夫代表团团长今天在欧安会高级官员会议上说,他的国家准备接受欧共体的“斡旋”使团。    但他又说:“我们不希望把它称作    ‘观察员’。”    这位代表团团长说,这一拟议中的欧共体使团可能被要求监督斯洛文尼亚和联邦军队之间的停火。

11. 漫画:布什讲课

(原载美国《纽约时报》)

12. 巴解和黎巴嫩就在黎南部部署黎军问题达成协议

法新社四日报道,巴解领导人阿拉法特对这项协议表示满意。根据协议,巴解游击队将把重武器交给黎政府军,只保留轻武器;黎政府同意扩大巴勒斯坦人在黎就业的自由,但拒绝巴解提出的在黎拥有军事和政治地位的要求。

13. 苏拟与美联手平息南暴力冲突

【美联社华盛顿7月4日电】苏联人士昨天说,苏联日益担心南斯拉夫内战可能波及其它欧洲国家,愿意与美国共同努力以平息南斯拉夫的暴力冲突。    两国已经在进行外交接触。它很可能会促成美国国务卿贝克和苏联外长别斯梅尔特内赫短时间内举行会晤。这些人士说,在会晤期间两国可能就南斯拉夫危机发表联合声明。    贝克昨天说,其它国家应该考虑对南斯拉夫实行武器禁运并中止财政援助。贝克表示,美国越来越担心这个巴尔干国家陷入“全面内战”。    一位要求不披露姓名的苏联高级官员对美联社记者说,苏联政府对美国最近几天在南斯拉夫问题上的态度明显转变感到困惑不解,并急于弄明白布什政府的真正态度。    他说,克里姆林宫欢迎诸如去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后两国立即采取的联合措施。然而,这位人士说,苏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派军队进入南斯拉夫,即使是作为国际维持和平部队的一部分。    苏联力求维护南斯拉夫的统一。克里姆林宫担心,如果允许某些共和国宣布独立,那可能会重新燃起长期存在的领土纠纷,它可能涉及到6个邻国。而且,它可能会对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民族主义分子起鼓动作用,也可能会对多民族的东欧国家(如捷克斯洛伐克)的民族主义分子起鼓动作用。

第 2 版

1. 盲人物理学博士冯汉源的奋斗奇迹(下)

冯汉源感慨地说,求学过程中最困难的不是查阅资料和动手做实验,而是怎样令别人明白你的所作所为的可行性。冯汉源很感激同班的数位同学,他们几乎长期甘当义工,把需阅读的书目和资料,预先朗诵和录音,使冯汉源得以第一时间“阅读”。实验用的器材,也尽量为他改装,如测量电子的仪器,一过电就会发出声响。写博士论文时,冯汉源还是用普通英文打字机打出来的,苦于无法发现错漏,只好先请别人读,再逐字逐句修改。算起来,整整花了四五个月的时间。谈到由失明而引起的求学艰辛,冯汉源坦言,困难是经常性的,常常今天解决了一道难题,新的困难、新的挑战又在明天等着你。有时候,你根本不知道前面还有什么障碍,而自己所能做的,是走一步算一步,尽最大努力克服残疾所带来的正常人难以想象的不便和困难。    获得博士学位后,冯汉源留在牛津任教,1983年应聘回香港大学物理系任教半导体物理及作研究工作。学校为他分配了宿舍和实验助手,并专门为他配备了一部会“说话”的电脑。    目前,冯汉源主要的研究课题是与中国大陆半导体研究所合作,研制新的电子材料。为此,冯汉源还数次赴大陆讲学,并抽空到北京观光。冯汉源说,他到过长城、故宫、颐和园,虽然无法看到,但他能想象得出大陆河山美丽的风光。    冯汉源将刚获得的“1991年度杰出伤残人士奖”奖座,和他于1974年得到的“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奖座,一起摆在他的办公室。    现在,冯汉源独自一人居住在港大的教师宿舍,无论工作和生活,他都感到比以往改善了许多,自己独力承担,绝对没有问题。(下)

2. 中央社报道:蒋孝武病逝经过及其生平

【中央社台北7月1日电】台湾荣民总医院今天上午发表医疗公报指出,台前驻日代表蒋孝武于今天上午5时45分,病逝台北荣民总医院。    公报中指出,蒋孝武自1982年起患有糖尿病及高脂血症,以胰岛素控制尚称稳定。蒋孝武另患有慢性胰脏炎,时有急性发作,皆在荣总接受治疗。    蒋孝武于6月30日下午9时住院,诊断为慢性胰脏炎,经药物治疗后,略有进展。至7月1日清晨3时及4时30分访视时,尚无异状。但至5时30分访视时,呼吸及心跳均已停止。经急救无效,于5时45分宣布死亡。    因蒋孝武有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其突然病故,经医生断定为急性心脏衰竭所致。    蒋孝武生于1945年4月25日,浙江奉化人,为蒋故总统经国先生二公子。毕业于西德慕尼黑政治学院,中国文化大学中美关系研究所硕士。历任行政院国军退役官兵辅导委员会参议,国民党政策委员会专门委员,华欣文化事业中心主任;1976年7月奉派为中央广播电台主任,1980年出任中国广播公司总经理,致力于大众传播事业,获新闻界赞誉。1986年2月奉派为台湾驻新加坡商务代表团副代表,1988年8月升任代表。1990年1月,出任亚东关系协会台湾驻日本代表,迄1991年6月。    蒋孝武先生夫人为蔡惠媚女士,遗有一子一女。

3. 香港《明报》文章:蒋孝武猝然病逝蒋家影响力消退

【香港《明报》7月2日文章】题:蒋孝武猝然病逝蒋家影响力消退(作者彭湖)    才短短几年间,台湾的第一家庭——蒋氏家族,跨过了辉煌的权力顶峰,历经荣枯兴衰,如今,随着蒋家第三代主力人物蒋孝武的猝然病逝,蒋家在台湾政坛的影响力正一步步消退中。    1988年元月,蒋经国在紧锣密鼓着手进行台湾的民主改革进程中撒手西归,引起台湾党政高层权力震荡。各方蛰力竞逐中,蒋宋美龄的动向尤受瞩目。尽管老旧势力盘拥催逼,但终究大势所趋,在7月台湾国民党十三全会上发表了“老干新枝”讲词之后,蒋老夫人鲜少再公开露面或插手政事。    政局混沌中,蒋氏叔侄分别着力,重寻定位。台湾国民党十三全会中,蒋纬国出乎意料地未获选为中常委;而蒋氏兄弟除蒋孝武放弃争逐之外,蒋孝勇、章孝严、章孝慈都高票获选中央委员,一时之间,蒋家第三代的政治前景颇为看好。    家逢骤变,蒋孝武短期内学习转变,1988年8月,蒋孝武升任台湾驻新加坡代表,与同父异母的兄弟章孝严同在外交线上戮力,台湾政界对蒋孝武的外交表现虽褒贬互见,惟其努力将事的精神仍受到颇多肯定。    然而长期卧病的蒋家长孙蒋孝文,却在蒋经国逝世后的1年3个月后过世;对于力图振作的蒋家而言,无异又是沉重一击;尤其先后遭丧夫丧子之痛的蒋方良,更是痛人心椎。随后,蒋孝勇移居加拿大。围绕着蒋家的人脉势力逐渐散去。    去年3月正副总统选举掀起台湾前所未有的政海波涛,蒋纬国的执意“候选”的态度,引发“蒋家复辟”的疑虑,尤其蒋纬国在美公开向新闻界否认“蒋家人不再参选”,更造成叔侄间的不快;蒋孝武自日本返台召开记者会,严词抨击叔父“假民主之名,图夺权之谋”。此举不但严重打击了蒋纬国的声望,瓦解其政治意图,也使蒋家内部的裂痕搬上台面。    短短3年余,蒋家从第一家庭的威耀荣宠,而顿失梁柱,蒋方良卧病、蒋孝勇远走异国、叔侄失和。    蒋孝武好不容易辞卸了原本不合其个性的外交工作,正思返台侍母、家人团聚,未料天不从人愿。连续遭挫的蒋氏家族,是否就此步向黄昏呢?

4. 上海家庭饭馆生意兴隆

【香港《南华早报》6月15日文章】题:上海私营饭馆生意兴隆(作者凯文·辛克莱)    上海弄堂里个体户开的饭馆飘出阵阵诱人的香味。这些传统的家庭饭馆给人宾至如归的感觉,跟国营饭店冷冰冰的服务态度迥然不同。    如果你在大街上感到肚子饿了,你凭着鼻子就能找到吃饭的地方。走进小弄堂,你就可以看到挂着招牌的家庭饭馆。里面有三四张桌子,一一位满脸笑容的老人,一位迷人的年轻的女招待,以及几位正在用餐的顾客,这些都给你一种特别新切的感觉。    在上海,如果问一问长住这里的外国人到哪里去吃饭,他们很可能推荐你去葡萄餐馆。这是一家典型的家庭餐馆,去年才开张。我乘出租车花了16港元才找到这家餐馆。    高惠芳原是工厂工人,几年前看准了餐馆业。她租了临街一座店面开了这家餐馆。附近不远处有一家宾馆,一批年轻的外国人住在那里。这家小餐馆就成为外国人经常光顾的地方。他们向店主和她的厨师丈夫李永舟暗示应如何使这个地方变得更有吸引力。于是就有了塑料葡萄,更重要的是有了各种酒可供挑选。    葡萄餐馆设立24个座位,经常是顾客盈门。我去过两次,第一次在外面等了25分钟,第二次等了20分钟。    不仅外国人经常光顾这个地方,许多有钱的当地人也去。来自新加坡和台湾的企业界人士也特别喜欢这个地方,因为这里不仅饭菜可口,而且气氛也比国营餐馆轻松得多。    我最近在上海访问一周,光顾了4家这样的小餐馆。给人的感觉好象是到人家家里作客似的,招待特别热情周到。而且这种家庭餐馆也比较干净。    在远离高楼大厦的沿江马路尽头有许多家庭小餐馆,那里似乎还没有外国人光顾过。我同一位漂亮的欧洲妇女一到那里就引起了一阵骚动。    一位做母亲的老妇和她的两个女儿忙着给我们弄来了一瓶力波啤酒,这种当地的新饮料是一家新加坡—荷兰—中国合资企业的产品。    我象往常那样,一边喝着饮料,一边看当地人吃些什么。然后我指指邻桌上摆的菜中的几道时新菜。炒青豆、烧豆腐、炒菜花、凉拌卷心菜、腌黄瓜,这些农家美味食品外加两瓶啤酒才收31港元。    上海一些高级饭店的中餐厅是一流的。我在和平宾馆八楼中餐厅吃到的家常豆腐味道好极了,服务态度也很好。但在南京路上的一家饭店,服务态度粗暴得令人难以置信。我在下午1时15分去吃午饭,遭到了大声呵斥,因为我居然在工作人员用餐时间闯进去,似乎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一位身穿旗袍的女招待尖着嗓门说:“去,去,去,我们关门了。”    我到楼上咖啡厅,5个服务员正在酒吧间聊天。我要一杯啤酒,但他们却从冰箱里拿了一瓶雪碧汽水。我赶忙站起来走了。出门走进一条小弄堂,我找到一家小餐馆,很快吃上了一顿美味的午餐。

5. 保护云冈莫高石窟佛教古迹工作已实施

【美国《洛杉矶时报》6月12日文章】题:美国格蒂文物保护学会为了我们的未来而献身于保护历史遗产(作者    苏珊娜·穆奇尼克)    保护中国第一流的古代佛教艺术古迹——莫高石窟和云冈石窟的计划正在实施之中,尽管绝对地没有大事张扬。现场的研究工作是去年秋天悄悄恢复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国格蒂文物保护学会于1989年1月宣布的这项空前的合作计划曾被看作是文化领域的大好消息而备受欢迎。两大佛教艺术古迹的文物保护工作的恢复,将使得总共545个石窟中的巨大石雕像、鎏金陶像和壁画不再继续受腐蚀、污染和被人忽视。    格蒂文物保护协会主席科尔佐最近已动身前往中国视察。他在临行前表示:“我要看看我们的监测工作的进展情况。我将同中国有关方面讨论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和上述两个古迹的管理方法。”    科尔佐说,格蒂文物保护学会不会去指教中国应如何照管这些文化遗产,“我们所能做的是作为一种伙伴关系中的合作者提供大量的支持和技术知识”。    象格蒂学会的其他一些合作项目一样,在一个国际小组确定怎样减少时间、气候和污染的破坏作用之后,中国人将对莫高和云冈这两个历史古迹进行维护。沙暴、烟雾、水和地震已给戈壁沙漠西南边缘的莫高窟造成广泛的破坏,而地方煤矿的空气污染、地下水和盐碱已经破坏了北京以西约200英里的云冈石窟的许多雕刻。    科尔佐说,格蒂学会最初“树立起自己的形象和信誉”,是因为它以一种认真细致和一贯的态度处理和实施了一些“非常令人瞩目的项目”。吸引了世界各地文物保护学家和考古学家的1986年墨西哥城现场考古保护会议,就是格蒂学会帮助组织的。

6. 港台短讯

△台《自立晚报》报道,由海外异议人士彭明敏主持的「亚太民主协会」,于夏威夷时间七月一日起一连三天在美夏威夷东西中心举办「台湾政局的发展』学术研讨会,朝野人士及海内外学者近一百人参加。    △台《民众日报》三日报道,蒋孝武的丧礼已预定于本月底举行,因蒋孝武生前即交代不可过于铺张,因此将以家祭方式进行。    △台《中央日报》报道,台「中央选举委员会秘书长』许桂霖二日说,第二届「国代「选举拟定于今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举行投票,投票时间从上午八时至下午四时。    △《香港时报》二日报道,驻港喀兵运输团一中队共一百三十人,将于两周内分批离港,前往塞浦路斯加入联合国部队支援兵团,为该地联合国部队提供为期六个月的运输支援服务。    △《香港时报》报道,港督卫奕信一日主持大老山隧道正式启用典礼,该隧道已于六月二十六日开始通车。    △《香港时报》一日报道,为配合台六年计划的推动,台「经济部』所属事业从一九九二年度起,将有一百四十二项投资计划,金额达新台币一万零九百六十八亿元,以能源开发为主导项目。    △台《中央日报》报道,台中华奥会副主席李庆华六月二十七日宣布,他将以展望文教基金会董事长身份,邀请大陆棋士聂卫平到台访问,如一切顺利,可望在今年秋季成行。    △台《中央日报》报道,台「中央日报社股份有限公司」六月二十七日召开第三十八届股东常会,改选董事及监察人,推举国民党中央文化工作会主任祝基滢兼任董事长。会中并通过现任社长石永贵、副社长王晓塞留任。    △台《中央日报》报道,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六月二十七日自美返台。他此行将在台大开设为期半年的研究所课程,供台各校研究生选修。

第 3 版

1. 好莱坞电影旗手比利·怀尔德

据外电报道,被誉为好莱坞娱乐派和问题派电影旗手的美国著名导演比利·怀尔德6月22日度过了85岁生日。85岁意味着什么?对比利来说,85岁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他还象20年前一样充满活力。尽管停止拍片已有10年,但他在好莱坞仍有一间办公室,整天忙忙碌碌。他的充沛精力甚至使人认为他还能继续拍电影。    比利·怀尔德1906年出生于当时还是奥匈帝国一部分的波兰,8岁时移居维也纳。他的父亲干过许多工作,使他在各种生活环境中结识了不同层次的人,其中有赌徒和骗子等,使他对社会有了深刻的了解。他爱好体育、音乐、文学和电影。1925年,比利当了记者,一年后开始写电影剧本。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比利因是犹太人而被迫逃往巴黎,翌年赴美国,而他母亲和家庭其他成员都死于纳粹集中营。    比利·怀尔德初到好莱坞时身无分文,而且不懂英语。经过艰苦的努力,1937年他和派拉蒙电影公司签了合同,与查尔斯·布莱克特合作写出了一些三四十年代时期最著名的电影剧本,如《午夜》、《尼诺奇卡》、《火球》等。    1942年,比利初次独立执导一部喜剧片《长者和幼者》时就充分显示出其喜剧才能和打破陈规的精神,影片获普遍好评。后来又拍了《开罗的五座墓穴》、《双重赔偿》等片而名声大振。比利的许多影片切中时弊而且妙趣横生,具有“黑色幽默”的特点,深受观众的喜爱,    也得到电影学院奖评选人的赞许。《失去的周末》和《桃色公寓》分别于1945年和1960年获奥斯卡最佳影    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奖;1950年与布莱克特合作拍摄的《日落大道》获奥斯卡最佳编剧奖。比利·怀尔德共获得7个奥斯卡奖,是美国电影史上获奥斯卡奖最多的一位。他最后一部引起轰动的影片是1963年拍摄的《温柔的姑娘伊尔玛》。然而,比利·怀尔德从不满足。他的巨大成功不仅仅是他拍摄的优秀影片,而是他有要拍更多更好的影片的决心。他不放松自己,他还要干事业;他有两抽屉的资料,还有充沛的精力,他希望再搞出成就来。(吴茜)

2. 经常锻炼可提高化解血栓的能力

【美联社达拉斯5月9日电】美国心脏学会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老年人经常锻炼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血栓是引发大部分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原因。    这项研究工作的对象为一组年龄在60至82岁的男子,他们每周锻炼4至5次,一共锻炼了6个月,他们体内化解血栓的能力增加了39%。    另外一组年龄在24至30岁的男子也进行了类似锻炼,但研究结果表明,这对血栓的形成和化解能力影响不大。    这项研究工作的锻炼项目包括每周进行4至5次的散步、慢跑和骑45分钟自行车。参与这项研究的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韦恩·钱德勒博士说,人们化解血栓的能力在早晨最低,在晚上最高。在早晨发生心脏病的人比在一天中其它时间都多。

3. 油画《赛马》以六百零五万英镑卖出

美联社六月二十五日报道,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说,法国印象派画家德加的一幅油画昨晚卖了六百零五万英镑(九百九十万美元)。这幅名为《赛马》的油画是一八七一至一八七八年间创作的。

4. 法国第七届电影节开幕

法新社六月二十七日报道,今天,从巴黎到外省,人们在主保瞻礼节的欢乐气氛中举行了法国第七届电影节。今年的电影节重点放在外省,其观众人数占整个电影节观众人数的四分之三。直至本周末,还要组织各类表演达一百五十场。

5. 肯尼亚编纂了非洲第一本当地语言的聋人词典

非洲通讯社六月二十九日报道,这本词典共五百八十页,由肯尼亚手势语官计划机构的成员编纂。    内罗毕大学语言文学系主任乌库姆布指出,没有理由向肯尼亚的聋人教授美国、英国等外国的手势语言。

6. 苏大歌剧院将访美演出

美联社六月二十六日报道,这是该剧院在时隔十六年后再次访美,计划演出柴可夫斯基的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奥尔良的少女》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歌剧《姆拉达》。在纽约演出两周后再赴华盛顿演出。

7. 无聊杂志编谣言 影星胜诉获赔款

【美联社洛杉矶5月29日电】美国著名影星伊丽莎白·泰勒指控一家杂志诽谤她酗酒和患有毁坏容貌的疾病的诉讼案上周了结,泰勒赢得胜诉,并获得赔偿。    好莱坞这位富有魅力的影后近年来一直为疾病所困扰。去年她因患肺炎住进医院,并一度使用了呼吸器。医生后来说她几乎快死了。    然而,这位女影星在与死神搏斗时亦不得安宁。世界各地的小报记者和流言蜚语对这位大影星一直“特别关注”。泰勒住院期间,有关她的健康状况谣言迭起。去年6月12日一期的《国民问询》周刊在封里登出大字标题:“在医生千方百计地挽救她的生命时……伊丽莎白在医院酗酒”。今年1月19日这家杂志又发表一则消息,冠之以标题,“伊丽莎白美丽的容貌被杀人的疾病毁坏了。医生在最后诊断了这种神秘的疾病后命令进行自杀行为监视。”这则消息说她患狼疮。    这些谣言使泰勒十分苦恼,她对这些诽谤提出了起诉。这家杂志搞到了泰勒的所有医疗记录,现在证实有关她的健康状况和她在酗酒的报道是错误的。上周这桩诉讼案了结,泰勒胜诉,并得到赔偿。但是她的律师不愿意透露解决这桩案件的细节以及泰勒得到多少赔款,只透露她得到相当大一笔钱。59岁的泰勒通过她的法律专家说:“我的律师已证明这些文章是不真实的,我感到我得到了彻底的昭雪。”

8. 漫画

左边书上的字是成绩;右边书上的字是过多保护。    (原载南朝鲜《中央日报》)

9. 欧安会通过保护欧洲文化遗产的文件

【法新社华沙6月8日电】欧安会34个成员国昨天一致通过了有关保护欧洲文化遗产的内容广泛的文件,然后结束了在波兰南部城市克拉科夫举行的11天的文化讨论会。    在这次会上决定采取的措施中,有建立文化资料库,保护欧洲宗教遗产,采取措施防止走私艺术品和保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大战期间建立的集中营。卢森堡代表瓦格纳代表欧洲共同体几国发言时说,这次会议在发展欧洲的文化意识方面是个新开端。这表明,“文化可以成为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进行合作的基础”。

10. 戴草帽的自画像(二)

对这幅画真伪的争论大部分是围绕着下述事实进行的:该画在消失了30年后才在德国出现。菲尔切费尔特说“在没有研究所有文件之前,我不愿对这幅画的真伪作明确的判断。但我可以说,凡·高写的信件中没有提到这幅画,凡    ·高家族早在1891年就开始登记的财产清单中也没有记载。我可以肯定的是,这幅作品是在它完成后30年才第一次出现,因此我有很大保留,因为这个时期出现的所有其它画都是赝品。”    存在着两派意见,但有些事实是双方无可争议的。最主要的一个事实是,凡·高的真迹绝大部分是他留给弟弟的650幅作品。如果一幅作品没有列入上述遗产清单,那么其所有者就会遇到麻烦。但问题不大,还可以从凡·高写的近千封信中找到证据,凡·高在他的信中几乎只谈论他的画。如果信中也没有提及这幅作品,那么问题就大些。但还可以查阅本世纪初在市场上推出凡·高作品的两家画廊(巴黎的昂布鲁瓦兹·沃朗画廊和德国的保罗·卡西雷尔画廊)的档案材料。遗憾的是,以上三方面的文件中都没有关于《戴草帽的自画像》的记载。    菲尔切费尔特现年51岁,与已故的父亲同名。他父亲曾任保罗。卡西雷尔画廊经理,是著名的鉴别伪造的凡·高作品的专家。1928年,老菲尔切费尔特对一位前舞蹈家在柏林开设的画廊产生怀疑。画廊主人声称,一位流亡瑞士的俄国贵族手中有30幅名画,由于害怕家人遭到报复,俄国人销毁了有关这些画来源的所有文件。老菲尔切费尔特看了其中5幅,判定都是赝品。于是他报了警,警察从画廊主人的弟弟家中找到了一幅颜料还很新的伪造的凡高作品。有人说,无疑是真迹    《戴草帽的自画像》是1927年在一次拍卖在德国发现的凡·高的6幅作品时第一次出现的。荷兰历史学家巴尔特    ·德抗费利判定这些作品“无疑是真迹”。巴尔特编辑了第一部凡·高作品目录,并曾鉴别出128幅伪作。菲尔切费尔特说,有迹象表明,那次拍卖的作品来自同一“俄国贵族”。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在追究这批画的来源时,追到一位法国画廊老板时线索就断了,原因与那个俄国人毁了所有文件一样,使人无法追查下去。两年前,专家们曾认定凡·高共画了43幅自画像。现在已减至37幅,而据菲尔切费尔特的判断只有34幅是真品。很多专家认为,鉴于凡·高有在另一幅画的背面画自画像的习惯,于是出现了对《戴草帽的自画像》有利的一个证据:它画在《剥上豆皮的女人》这幅画的背面。菲尔切费尔特认为《剥土豆皮的女人》也是幅赝品,但他承认伪造者也有可能把自画像画在一幅真的凡·高作品的背面以提高赝品的身价。当时,这种伪造品价值5000多美元。(二)

11. 瓦努阿图群岛上的艺术节

【法新社卢甘维尔6月23日电】题:瓦努阿图艺术节    在第二届瓦努阿图全国艺术节期间,瓦努阿图群岛(位于南太平洋,由20来个岛屿组成)的居民本周举行盛会,表演他们的舞蹈和服装(12年来第一次进行这种表演)。    瓦努阿图群岛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但其中许多已开始消失。在这届艺术节期间,2000多名舞蹈演员、手工艺人、雕塑家和魔术师来到位于桑托岛上的卢甘维尔献艺,为古老的文化传统注入了新的生机。第一届瓦努阿图艺术节举办于独立前的1979年。    参加这届艺术节的瓦努阿图居民来自托雷斯群岛、班克斯群岛、马勒库拉岛、安布里姆岛、塔纳岛和阿纳托姆岛。他们乘小船来参加艺术节,见到了其他部落的生活方式。由于瓦努阿图各岛屿之间交往不多,所以参加艺术节的人们中的大多数人这还是第一次见到其它岛屿上的人们。    在一大片椰林里,人们建造了一个公共村庄。在这个村庄的每个小岛上都有用棕榈树搭成的展台。参加艺术节的人们在这里津津有味地品尝各种菜肴,饶有兴趣地同手工艺人交谈,询问关于造独木舟、编席、织网……的技艺。    在艺术节期间,这个村庄里歌声和锣鼓声日夜不停。人们戴着彩色的面具随着锣鼓节奏翩翩起舞。有的老人在那里表演魔术,有些妇女在那里煮薯蓣之类的食物。每个居民都身着传统服装。马勒库拉岛的男人只戴一个遮羞袋,塔纳岛的居民身裹剑麻缠腰布,埃法特岛(瓦努阿图的首都维拉港就在那里)的妇女身着长裙。    这样,在艺术节期间,瓦努阿图的居民可以简单地重温最近的过去的风俗。现在,牛仔裤和半胸短袖罩衫正在成为全国性的服装。但是,有些岛上的部落仍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在那些部落里,黑猪牙和某些贝壳仍很贵重。    瓦努阿图的居民在艺术节期间还见识到了邻国的传统,特别是新喀里多尼亚的传统。新喀里多尼亚派了一一个由50来名舞蹈演员、雕塑家和画家组成的代表团来参加瓦努阿图艺术节。    在艺术节开幕式上,瓦努阿图总理瓦尔特,当着应邀参加艺术节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和新喀里多尼亚卡纳克社会主义民族解放阵线主席的面,用短棍击杀了一头猪。    接着,他致词说,他这是要表示他的国家在转向经济发展的同时仍要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和忠于南太平洋传统的生活方式。    瓦努阿图居民在这个星期中对艺术节始终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艺术节组织者们说,这一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他们还打算今后举行第三届瓦努阿图艺术节(日期尚待确定),他们呼吁所有的南太平洋国家届时都派人参加。

第 4 版

1. 战后巴格达见闻(一)

生活倒退五十年    刚到巴格达这个遭受了数千次轰炸的城市时,我曾为整个市容大体保持完好而感到惊讶和庆幸。除一些电讯大楼、政府机构和少数误炸的民房外,整个城市的街道、建筑、民用住宅、以及火车站和耸立在广场上的萨达姆总统的塑像都幸免于难。    然而,当我以一个普通居民的身份生活在巴格达市民中间时,我才发现,一座城市是否被毁不在于炸塌多少民房。只要把水、电、汽油和天然气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掐断,这座城市便立即被推入苦难的深渊。我对巴格达市长拉希德对笔者说的一句话体会尤深,他说:“美军的轰炸使巴格达市民的生活倒退了五十年。”    据伊拉克官方公布,1月17日爆发的海湾战争在头几天就把伊拉克90%的发电和输电能力摧毁了。没有电使整个城市处在一片黑暗之中,它在心理上给人造成一种孤独感和恐惧感。日落后巴格达就很少看到行人了。我的一位邻居说:“我们在煤油灯下匆匆吃罢晚饭后,我便把我的6个儿子统统赶到床上去。”应该说,在受破坏的民用设施中,电力供应算是恢复得比较快的。战后一个星期,当局便利用原来的旧发电机第一次给底格里斯河畔的一个居民区重新带来了光明。从此,接通电源的居民区便逐渐增多。然而,恢复电力供应决非一蹴而就的事,在战后初期那些有限的电力也只好各居民区轮流公平享用。4月16日,是穆斯林的隆重节日——开斋节,然而,这个隆重的节日并未给这个城市带来多少热闹的气氛。由于轮流供电,在巴格达出现了少见的“阴晴街”,以马路为界,一边光亮一边黑暗。而另一些地方则是“阴阳界”,以十字路口为界,这个街区灯火璀灿,几步之遥的另一街区却漆黑一团。虽然一些商店开门营业,并煞费苦心吸引顾客,但光顾者寥寥,仍然一片冷清。伊拉克本是盛产石油的国家,但石油奇缺,油价扶摇直上。尽管当局于3月恢复石油供应,但供应量少得可怜,因而黑市价格竟高出正常价格的100倍以上,因而造成交通瘫痪。造成交通瘫痪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战争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桥梁被炸毁,巴格达与外地的交通中断,东西运不进来,使巴格达成了一座“死城”。    然而,真正困挠人们的还不仅仅是交通,而是如何解决温饱问题。战后初期巴格达给我印象最深的街景之一就是人们排队买食品。每天一大清早,我都能看到一家家国营副食品商店门口排起长龙般的队伍在买冻鸡、腊肠和鸡蛋等。供应不多,卖完为止。    粮食保证供应,但同时又是限量的。粮食配给制自去年8月联合国通过决议对伊拉克实行全面禁运后就开始了。每人每月的定量为面粉5公斤、大米1公斤,食油0.25公斤,这对年轻人和在户外干体力劳动的人来说,只及平时定量的1/3。尤其糟糕的是副食品不是缺乏就是涨价。(一)

2. 马尔罗尼的一天

【加拿大《麦克莱恩杂志》6月10日一期文章】题:马尔罗尼总理的一天(作者彼得    ·布雷格)(原编者按:马尔罗尼既是政治家,又是热爱家庭生活的人。)    5月15日早晨7:55,马尔罗尼在萨塞克斯道24号(总理官邸)与家人共进早餐。总理一家人的早餐均由自己动手。马尔罗尼总理用一个小时阅读了一篇发言稿和签发信件,然后乘装甲班车前往议会山。他在议会办公室里通过电话与美国总统布什讨论了有关7月中旬举行的七国首脑会议事宜。    随后,执政党秘书长和决策委员会主席向马尔罗尼汇报了当天与该党参众议员举行的每周例会的情况。    之后,他在办公室里接见了记者,并回答了他们的提问。    午餐后,总理办公室主任诺曼    ·斯佩克特和立法助理苏珊娜·加尼翁向马尔罗尼介绍众院每天一次的提问时可能提到的有关问题。    下午2:15,马尔罗尼由政府议会领导人哈维·安德烈和副总理唐纳德·马赞科斯基陪同前去众议院回答问题。返回办公室时,马尔罗尼又遇上了一群记者。不到一个小时,他又回到紧靠众议院的内阁成员休息室通读一篇即将在议会发言的讲稿。    马尔罗尼大约在下午6:45从议会山回到萨塞克斯道24号。总理夫人正在花园里为来自魁北克的160名保守党妇女举行招待会。这是在总理官邸举行的众多聚会和外交活动之一。马尔罗尼在问候客人后又在室内游泳池里找到了小儿子尼古拉斯,父子随即开始玩游戏。    6:30,马尔罗尼匆匆吃过晚餐便回到书房。他在书房里与新闻秘书拉沃伊谈论了有关情况。    晚上7:15,在等待众议院举行的一次投票时,马尔罗尼和宪法事务部长克拉克在众议院大厅里收看电视。投票完毕,马尔罗尼还剩下一点时间,他与一群游人合影了当天的最后一张照片,然后便走到议会大楼后面等待接他回家的班车,此时已是晚上8:40了。“我喜欢较量”    1984年9月,马尔罗尼领导保守党获胜时,他是那样的年轻,脸上无一丝皱纹,头发乌黑发亮,眼睛炯炯有神。他雄心勃勃,办事信心十足。他相信,好日子就在前头。    长期执政使马尔罗尼衰老了。7年后的今天,52岁的马尔罗尼已满头灰发,脸上已皱纹密布。他的一位好友说,他老得“令人吃惊”。他一度以其天真的微笑吸引着许多陌生的人,但如今他的名声不好了。他的保守党政府因受到政治挑战而陷入困境。    马尔罗尼是一位热爱家庭生活的人物,他既不吸烟,又不饮酒。他受到流言蜚语攻击的激烈程度是任何一位加拿大公众人物所没有经受过的。他的朋友说他很幽默,但是评论家则说他圆滑,似乎是不可信赖的。尽管马尔罗尼实行的自由工会、税收和宪法等方面的政策使国家发生比他的大多数前任执政时期更为深刻的变化,但人们仍常常说他缺乏领导人的气质。    然而,马尔罗尼的优良品质未被公众所了解。譬如,1989年一些评论家公开推测说,马尔罗尼可能解除财产部长威尔逊的职务,因为从他的部泄露了预算计划。可是马尔罗尼打电话安慰威尔逊年迈的父亲说,他儿子的工作是认真踏实的。    两年前,当一位蒙特利尔记者到一家私人戒酒中心戒酒时,他惊奇地接到了马尔罗尼总理鼓励他戒酒的电话,而记者们素来与这位总理是不和的。    马尔罗尼似乎下决心要争取第三次连任。他说:“我期待着下次竞选,我喜欢较量。”

3. 旧案新说:赫斯去英国是上当受骗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6月10日文章】题:克格勃文件说赫斯是被英国人骗去的    苏联克格勃公布的绝密文件说,50年前,希特勒的副手鲁道夫·赫斯飞抵苏格兰,轰动了整个世界,但对英国情报部门来说,此事一点也不令人感到惊奇。据说,是英国情报部门假意答应谈判一项和平解决方案,把赫斯骗到了英国。    克格勃公布的文件似乎能证实下述说法:在希特勒于1941年6月22日进攻苏联的前夕,赫斯相信能说服英国同德国签订和平条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单机飞行1450公里前往英国。    这些文件提供的新证据证明,英国情报部门可能在赫斯于1941年5月11日在汉密尔顿公爵的苏格兰领地附近降落以前,早就知道他要来了。    赫斯说,他事先同汉密尔顿公爵有过几个月的联系,但公爵却加以否认。根据克格勃的档案材料,英国情报部门瞒着公爵用他的名义同赫斯进行联系,所以赫斯才有此说。    至于英国诱骗赫斯,是仅仅为了使希特勒难堪,还是英国政府中可能有一派人曾考虑过要同德国人搞一笔交易,这个谜可能要到英国档案公布于世后才能得到解答。但英国封存审讯赫斯的有关档案,要到2017年才能启封。    英国公开说赫斯是疯子。他作为一名战俘在纽伦堡被判终身监禁。1987年,他在施潘道监狱自杀身亡。    关于英国政府事先知道赫斯要去英国的说法并不是新鲜的说法。但是苏联克格勃官员察列夫最近公布的档案材料却提供了有关这一说法的新证据,其中有充当苏联间谍的英国人金·菲尔比提供的两份绝密报告    。    菲尔比从他的朋友、英国外交官汤姆·杜普雷那里获得情报后于5月22日(也就是赫斯飞抵英国后不到两星期)报告在伦敦的苏联情报人员说,赫斯说他在飞来英国前给汉密尔顿公爵写过信。菲尔比说,这封信被英国情报部门截住了。他还说,赫斯认为,英国国内有一个强大的反邱吉尔派,他们想利用他飞来英国同德国人媾和。

4. 数月策划 两次演习 一朝得逞

尽管追捕谋杀印度前总理拉·甘地的主犯的行动仍在继续,但从有关方面透露的情况来看,这一谋杀案的前因后果已基本明朗,惨案内幕已初步揭开。    到目前为止,印度中央调查局共逮捕了7名重大嫌疑犯,其中4名为印度人,3名是斯里兰卡泰米尔人。这7个人在谋杀拉·甘地的行动中受主犯西瓦拉钱的指挥。    据西方通讯社援引印度报纸的消息报道,早在去年10月,以泰米尔猛虎组织头目普拉巴卡兰为首的一伙斯里兰卡人就开始策划谋杀拉·甘地。普拉巴卡兰指定该组织情报头子西瓦拉钱具体策划这一睹杀行动,并组织了一个4人行动小组,潜入印度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为谋杀活动作准备。    西瓦拉钱等人潜入印度南部之后,在那里网罗了一班人马,所有的掩护工作由他们承担。在作好各种周密的安排之后,他们先后于4月18日和5月12日进行了两次谋杀拉·甘地的实地演习。4月18日,拉·甘地在泰米尔纳德邦首府马德拉斯的马里纳海滩参加了一次集会,上述4名泰米尔人就混在人群中,试图靠近拉·甘地。这次行动虽然没有引起保安人员的特别注意,但是,为了确保以后的成功,他们没有强行接近拉·甘地本人。    为了提高谋杀行动的成功率,西瓦拉钱等人于5月12日再次进行了实地演习。这一天,印度前总理维    ·普·辛格和泰米尔纳德邦前首席部长卡鲁纳尼迪同拉·甘地一起出席一次集会,西瓦拉钱命令一名叫达努的泰米尔妇女尽量靠近拉·甘地。当时,达努离拉    ·甘地已十分近,完全可以向他行吻足礼。    5月21日的谋杀行动基本上是按照12日的演习进行的。当拉·甘地到达斯里佩隆布社尔时,达努混杂在欢迎的人群中,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向拉·甘地靠近,最后终于挤到了拉·甘地面前。献完花之后,她即刻跪下来吻拉·甘地的脚,借此机会引爆了捆在腰间的炸弹。印度中央调查局现已查明达努的身份。她是一名斯里兰卡泰米尔妇女,真名叫佳雅特丽。拉·甘地于1987年派军队去斯里兰卡镇压泰米尔游击队时,她曾被印度军人强奸,因此一直怀恨在心。泰米尔猛虎组织正是利用了她对拉·甘地及印度军队的这一仇恨选派她充当杀手的。    初步的调查表明,泰米尔猛虎组织谋杀拉·甘地的主要动机是,他曾经派兵支持斯里兰卡政府镇压泰米尔人。拉·甘地虽然已于1989年11月下野,但他很可能在今年的大选中重新执政。为此,普拉巴卡兰在斯里兰卡北部丛林中的一个秘密指挥部召开会议,策划了这次谋杀行动,决心除掉拉·甘地,以免他重新掌权后再次出兵斯里兰卡镇压泰米尔人。    印度中央调查局目前正在追捕西瓦拉钱和一名斯里兰卡妇女苏帕。印度情报部门说,苏帕是达努的替补杀手。达努行刺时,她也身缠炸弹,隐藏在会场附近,一旦达努行刺失败就由她接替行刺。据传,苏帕也曾被印度军人强奸过。(李云)位·甘地遇刺示意图(印度报业托拉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