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02-16
第 1 版
1. 反扩战 拒绝装船
【法新社马赛2月14日电】法国马赛港务局滨海福斯港负责人14日说,25个运往沙特阿拉伯的装满弹药和武器零件的集装箱自11日起被堵在港口不能装船,因为法国总工会的装卸工拒绝把这些集装箱装上一艘沙特货轮。 福斯港码头工人秘书长博奈说:“我们不愿为战争的扩大出力。” 星期三下午,那艘沙特货轮空船离港。 法国总工会码头工人联合会今天宣布,如果滨海福斯港工人遭到任何镇压,法国“全国港口将立即反击”。
2. 上前线 人走城空
【法新社加利福尼亚州欧申赛德2月14日电】欧申赛德是加州南部一座一向风和日丽的城市,如今变得死气沉沉。 自从这座城市的许多人前往海湾参战以来,已经很少看到当地居民在海滩边嬉笑玩耍了。 在过去6个月中,这座港口城市向海湾派遣了约5000名海军陆战队员。在这座城市经营了35年理发店的莫里斯·德赖尔环顾空荡荡的理发店感慨地说:“这同越战期间一模一样。”
3. 筹资金 拍卖弹片
【美联社安曼2月13日电】一位美籍巴勒斯坦人昨天花了7.5万美元,购买了一块弹片,这块弹片据说是伊拉克遭到多国部队的一次空袭后在伊拉克发现的一枚美国导弹的一部分。有2000多人参加了安曼的这次拍卖活动,这次拍卖活动是为支持伊拉克筹集资金。 这块漆有绿色的弹片大约一米长,半米宽,开价是1500美元。在拥挤的人群中,叫价不断上升,人们还高唱伊拉克和巴勒斯坦爱国歌曲,呼喊“打倒美国佬”和“伊拉克必胜”的口号。
4. 阿拉伯世界愤怒谴责多国部队炸死伊拉克平民
法新社报道,约旦、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十四日举行全国性悼念活动,苏丹、也门也谴责多国部队的行动。
5. 伊拉克十四日宣称多国部队的轰炸已造成一万伊拉克人死亡
法新社报道,这是伊常驻联合国代表在安理会辩论海湾战争时说的。
6. 日报传伊朗飞机向伊拉克运送苏制军火
日本《产经新闻》十四日报道,每天帮助向伊拉克运送武器的伊朗大型喷气机来自苏联—伊朗—阿富汗边境的马什哈德空军基地,运送的包括苏制坦克和战斗机零部件。
7. 苏联已召回其驻冰岛大使并要求冰解释与立陶宛建交的决定
美联社报道,这是苏外交部发言人丘尔金十四日宣读苏致冰岛的一封信中提出的。
8. 西班牙要求停止轰炸伊拉克城市
法新社报道,西班牙 政府发言人十四日说,多国部队轰炸伊拉克应针对军事目标。
9. 巴基斯坦官员说巴总理谢里夫将于二十六日至三月一日访华
法新社报道,谢里夫将同中国领导人讨论海湾战争问题。
10. 苏联十四日宣布价格改革指导原则
苏《消息报》报道,根据这项原则,许多食品的价格将上涨两三倍。
11. 抢占外交有利位置 重新划定中东格局
【路透社华盛顿2月12日电】新闻分析:战争在继续,外交官们在筹划中东战后秩序(记者艾伦·埃尔舍) 海湾战争虽然还没有到达最后的决战阶段,但是,一些国家已经在外交战场上抢占有利位置,以在战火停熄之后重新划定中东的格局。 苏联、伊朗、以色列、埃及及其它国家最近采取的外交行动等于是这些国家发出的通告,表明它们意欲在中东于战争结束后出现的任何政治进程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在所有这些国家中,发挥最大作用的无疑是美国。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上星期在国会的证词是华盛顿的想法迄今最明显的表露。他在作证时提出了美国将来外交活动的四个主要目标,即让海湾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安全、地区军备控制、经济重建和阿以和平。但是,贝克说,现在提出一个详尽的蓝图还为时过早。 他指出,战争如何结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今后的局势。 埃及一直在同叙利亚、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欧洲共同体商讨一项举行中东和平会议的计划。 以色列拒绝召开一次国际会议的意见。它有自己的想法,即设法先同阿拉伯国家实现和平,然后再解决更加棘手的巴勒斯坦问题。 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所长马丁·因迪克认为,作为战后外交的中心点,美国在安排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的对话时将谋求苏联的支持。 但是苏联可能也有它自己的想法。莫斯科派特使去巴格达似乎预示着,它决心在战争结束后同它以前的盟国伊拉克重新建立关系。 伊朗也想参与建立战后秩序的进程。伊朗关心的主要问题是减弱或消除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减弱美国在该地区的政治影响。
12. 苏联正在拉外交上的紧急制动器
【美联社莫斯科2月14日电】一位发言人说,戈尔巴乔夫总统今天加强了他作为海湾战争的调解人的作用,他会见了科威特的官员,而且计划同伊朗和伊拉克的使节会谈。 新的事态发展把苏联推到为结束已有4周之久的海湾战争而正在做出的努力的第一线,尽管官员们尚未透露出任何具体建议。 【德国《南德意志报》2月14日文章】有名的英国杂志《经济学家》不久前对海湾战争为什么不同于以前的近东冲突而以蜗牛的速度进行作了明白易懂的说明,它说:在1967年的6天战争和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中,以色列必须同外交上的马表竞赛,这个犹太国必须在世界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要求停火之前尽快在战场上决出胜负。但现在不是以色列,而是5个常任理事国中的3个(美国、英国和法国)本身在进行战争,所以现在似乎是苏联在拉这种外交上的紧急制动器。 莫斯科倒不是象一些美国批评者所猜想的那样主要想拯救伊拉克独裁者萨达姆·侯赛因本人。它是要用可支配的一切手段防止海湾的力量平衡被完全破坏,防止华盛顿在紧挨着苏联的地方建立一种美国统治下的和平。苏联的外交倡议已在阿拉伯世界受到欢迎。对伊拉克城市的轰炸延续越久,联合国确定的目标同华盛顿追求的战争目标之间的差异越明显,阿拉伯人就越注意倾听发自莫斯科的信号。
13. 外电述评邓小平等在上海祝贺春节
【共同社上海2月14日电】题:邓小平等元老的健康身姿在电视上出现 据2月14日晚上的上海电视台报道,中国最高实权人物邓小平(86岁)在除夕之夜与国家主席杨尚昆和政协主席李先念一起,在上海市祝贺新春。 去年12月26日,邓小平的健康身姿也在电视上出现过,当时他是投票选举北京市人民代表。 【合众国际社北京2月14日电】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在中国阴历年除夕向人民祝贺新年,这是他两个月来第一次公开露面。 这位86岁的领导人今天在上海露面,他用浓重的乡音说:“向上海人民恭贺新年。” 邓在一个会议厅向人们致意时不需要别人搀扶,从而使说他病重的谣传不攻自破。 邓小平身穿已故主席毛泽东喜欢穿的中山装,微笑着在电视摄影机前停了一会。 可以认为,邓在上海露面是一种姿态,表明他支持把上海这个工业中心作为开发和吸引外资新目标的官方政策。
14. 英军方称伊一半以上飞机掩体被毁
【法新社利雅得2月14日电】英国军方的一位发言人今天在这里说,由于盟军的空袭,伊拉克在战争开始前所拥有的594个加固的飞机掩体中现在已有一半以上或者完全被毁,或者已不能使用。 然而,英国空军上校尼尔·欧文证实,伊拉克把它45%的作战飞机隐藏在平民居住区。 他还说,盟军空军认为这些飞机不在空袭目标名单之内。
15. 埃及报纸说开战以来伊已有8.4万人被 打死
【美联社开罗2月14日电】埃及一家反对派报纸14日报道说,在海湾战争爆发的头25天里已有8.4万人被打死。 《华夫脱》报援引姓名不详的阿拉伯外交人士的话报道说,死亡的人中有大约1.2万是居住在伊拉克的其他国家的阿拉伯人。
16. 土耳其继续在伊边境集结军队
【法新社土耳其锡洛皮2月14日电】土耳其军方今天继续在伊拉克边界附近集结部队,包括运送越河工具。 本月初以来,至少有配备火炮的2个装甲旅部署在俯瞰40公里以外的边界的大山之中。但是消息灵通人士估计,集结在这个地区的土耳其军队有10万多人。
17. 美报说伊一通讯中心藏在大饭店里
【路透社华盛顿2月14日电】美国国防部一位官员今天说,伊拉克的一个重要军事通讯中心隐藏在巴格达供外国人居住的希拉德饭店的秘密地下室里。这个通讯中心可能是巴格达剩下的主要通讯指挥所。
18. 伊拉克飞行员要求在伊朗避难
【路透社日内瓦2月14日电】伊朗外长韦拉亚提今天说,驾驶飞机飞到伊朗的伊拉克飞行员中,有一些人已要求政治避难。 他在日内瓦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有少部分人要求政治避难,但大部分人没有提出要求。”
19. 14日战况综述
【美联社利雅得2月14日电】美军发言人尼尔说,多国部队14日进行了2800架次轰炸,其中800架次目标集中于驻在科威特的伊拉克的共和国卫队。 尼尔说,到14日为止,多国部队已摧毁了伊拉克军队1300辆坦克、800辆装甲车和1100门大炮。尼尔还宣布,美军一架EF—111A飞机14日被伊军炮火击中,在沙特北部坠毁,机上两名机组人员丧生。 【法新社利雅得2月14日电】美军14日用一种未经试验的火力强大的火箭轰击伊拉克南部目标。这种由沙特北部发射的火箭称“多次发射火箭系统”,是美军最致命的武器之一。 美军发言人说,伊拉克14日至少向沙特阿拉伯东北部城市阿尔巴丁发射了2枚飞毛腿导弹,损坏了两处建筑物和一个工厂,但未造成人员伤亡。 【路透社巴格达2月14日电】巴格达电台14日广播说,13日的轰炸造成了大约500名平民死亡,美国总统布什手上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伊拉克人民一定要向美国讨还血债。
第 2 版
1. 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今年港人到大陆过节人数剧增
【香港《南华早报》2月13日文章】题:对恐怖活动的担心致使去中国的旅游人数上升(记者保罗·戈弗雷) 人们由于害怕伊拉克支持的恐怖活动,使得中国的旅游业出乎预料地繁荣起来了。今年选择大陆度过阴历新年的人数比以往多了近25%。 一些民航官员说,香港公众今年决定选择离家较近的地方庆祝新年,主要缘故是爆发了海湾战争。 中国的国家航空公司中国民航不得不多安排330多次航班以满足需求。今年香港去大陆的人数比去年多23%。 当局在启德机场设立了特别出境登记处,为前往厦门、海口和桂林等游客人数最多的目的地办理手续。 机场总经理助理周冰星(音)在宣布新设立4个特别出境登记处时说,在除夕之日和今后几天内,飞往桂林的航班每天将不少于11架,而不是通常的2架,这是大量需求的一个例子。新设的出境登记处将从现在起一直保持到2月19日。 他说,预计仅在春节期间从香港前往中国的人数就将增加2.1万,其中70%去厦门、海口和桂林。 他说:“我认为,选择去中国而不是该地区的其他地方过新年的游客增加,原因大概在海湾。” “不过,我还必须说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因素,如经济的下降趋势可能意味着人们可供花销的钱减少了,而中国却是一个相对来讲花钱少的地方。” 在预计今明两天出境高峰期内的游客人数将突破4.7万,其中前往中国的游客占很大比例。 今年的航班次数比去年增加20%,尽管早些时候空中运输业曾做出悲观的预测。 本周,香港和澳门同中国陆路接壤的地方延长了开放时间,以办理游客每年一度的高峰过境事宜。 中国方面发放了单程旅游特别许可证,允许他们在新年期间探望自己的家乡。 一些官员说,他们预计节日期间将有120万名游客使用珠海各口岸进出中国。
2. 香港《亚洲周刊》文章:大陆时装模特儿崛起带来冲击波
【在香港出版的《亚洲周刊》2月3日一期文章】题:大陆模特儿崛起带来冲击波 “香港的时装表演制作水准很高,走在那七彩灯光变幻下的伸展台上,使我感觉很不一样。”一位来自中国上海市的年轻模特儿如是说。这是她第二次应香港贸易发展局的邀请,在一年一度的“香港时装节1991”活动上,跟香港和新加坡等地的模特儿同台表演。这个时装节已在周前结束。 这次应邀到香港演出的大陆模特儿计有10位,分别来自上海第一丝绸公司及上海服装公司的时装表演队,平均身高为1.76米。中国大陆第一支时装模特儿队伍,是1980年中国大陆刚刚对外开放,上海服装公司为开拓国际贸易训练了一批时装模特几时,才出现的。不过,由于当时人们只知道有绘画用的模特儿,却大多不晓得有走伸展台的时装模特儿,因此,大陆第一支时装模特儿队伍成立时颇不专业,只从公司其他部门找来一些身材较高者充任。1987年加入上海时装模特儿行列的柏菁对《亚洲周刊》说:“当时很多人反对,觉得穿漂亮衣服不符合国情。” 上海第一丝绸公司首位负责训练时装模特儿的前任艺术指导谢理玢对《亚洲周刊》记者表示:“我们当年的训练工作,要比外国的模特儿学校艰巨得多,因为前来应征的女孩子,都不知道甚么叫做模特儿。”香港时装设计师邓达智也回忆道,1987年他到山东省参与时装表演设计时,“大陆时装模特儿有些没穿过高跟鞋,甚至连现代式的内衣也没穿过,凡事都要教”。 1985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先后出现较具专业水准的时装模特儿队伍。加入这行业一年、现年20岁的时装模特儿李晨说:“目前大家都比较容易接受时装模特儿,也懂得欣赏这种时髦的行业。” 也许是由于时髦,也许是因为可以穿漂亮衣服,时装模特儿已成为大陆许多城市少女的梦想。上海第一丝绸印染厂厂长石中善表示:“时装表演现在比文艺演出还受欢迎,所以我们也到酒店表演,甚至也是国家接待外宾的活动之一。”但并非 所有服装公司都可以养得起这么多专业的模特儿。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业余或半业余时装模特儿就应运而生。据了解,上海市目前约有40位专业时装模特儿,业余时装模特儿则有近百位。 专业时装模特儿在没有演出的日子里,要准时上班,但工作则比一般工人有趣得多,从“练功”、跳舞、看外地时装表演的录象带、画报,到学习走步、摆姿势、化妆、发型、音乐、色彩和语言等课程,多采多姿。其中练功一类的形体训练尤其不可或缺。谢理玢表示:“时装模特儿是要给女人穿衣服做榜样的,更要着重自己的形体之美。”加入这行业已6年的上海时装模特儿叶黎称,她在每天的形体训练中把自己拉高1.5厘米。 中国大陆第一代训练时装模特儿的老师中,部分是舞蹈演员出身,大概也使得训练方法倾向于沿用舞蹈基础。 大陆的模特儿都很珍惜与海外模特儿合作的机会,石中善说:“我们出来得多就学得多,回去就能帮助提高国内水平。”谢理玢也觉得,“中国模特儿在表现较豪放、潇洒等具有时代潮流的美感方面还很弱”。凡事都没有一步登天的。邓达智认为,只要大陆时装模特儿能接触到更开放的潮流及有更多机会曝光,那潜力实在无可限量。
3. 台湾短讯
▲台《中央日报》报道,台“经济部”8日表示,依据“大陆地区物品管理办法”第二条的规定,所谓大陆物品,系指在大陆生产、制造、加工等物品,有大陆标帜(文字或图案)或虽无大陆标帜,但经鉴定为大陆物品者。而大陆物品非经准许,一律禁止输入。 ▲台《中央日报》9日报道,台“对外贸易发展协会”在香港设立的“台北贸易中心”,预定4月开始营运。香港已成为台湾最重要的经贸据点之一。 ▲香港《东方日报》13日报道,台湾大学生访问团结束在大陆的访问后,11日抵达香港。这是台当局首次正式批准学生团体到大陆和香港访问。 ▲中央社11日报道,台对外贸易发展协会决定4月组团访问越南和缅甸。 ▲《台湾时报》报道,台决策人士11日说,今后劫机到台者,不论其是否以“反共”为名,均将一律遣返。 ▲《香港时报》9日报道,日本的造街模式,将在台湾出现,台“内政部”将进行造镇计划,“经建会”也将推动“地区环境教堂与塑造”运动。这项计划以“闾邻”为单位,如能有效执行,未来6年台预估将兴建30万户住宅的目标可望早日完成。 ▲中央社8日报道,备受瞩目的1992年度台“中央政府”发行建设公债2500亿元台币,台“财政部”有意分5次发行,使每次公债发行额度不超过500亿元。 ▲《香港时报》7日报道,台海军舰队在春节前纳编了由多艘火力强大、配备现代化战舰所组成的特遣舰队,加强台湾海峡的侦巡。 ▲中央社报道,曼谷金融界8日表示,在2月第一星期里,总计有8亿美元的外地资金涌入泰国,其中大部分是从日本、香港和台湾汇来。
4. 海湾前线美军华裔女兵思亲之情
“妈妈,这可能是最后一个电话了……” 【台湾《中国时报》2月2日报道】题:妈妈,这可能是最后一个电话了……(记者郭崇伦发自纽约) 这是纽约时间1月30日清晨3时30分。电话突然响了,住在哥伦比亚大学附近的廖常玉,接到女儿吴家棣从沙特阿拉伯前线打来的电话:“妈妈,这可能是我打的最后一个电话,我们单位最近要更往前线移,那个地方没有电话亭,”廖常玉事后接受访问时,忧心忡忡地说:“看样子,地面作战马上就要开始了。” 吴家棣是首批应召入伍的美国后备军人,她的军阶是上尉军医,服务在火线后的野战医院里;地面作战开始后,不仅要应付一波又一波的伤兵,自身的安全也受到伊拉克反击的威胁。 “担心?我当然担心啊!”吴妈妈廖常玉说。但是她们母女在电话与信件来往中,绝口不提这些飞弹、毒气的事,部份原因当然是怕触犯军方的保密规定,但是也是因为吴妈妈告诫的:“怕不能解决问题,我告诉她一定要适应”。 去年10月中旬到沙特阿拉伯时,吴家棣有一段时间很不能适应,她在信上写道:“我们住在沙漠的帐篷中,睡在睡袋里,晚上很冷,白天有太阳的时候,非常热,我已经晒伤了。” 在另一封信上,她写道,晚上很想家,“能够回家,我会很高兴,我一直梦到搭飞机回美国,与你们在机场见面的情形。” 吴家棣是出生在法国巴黎,当时父亲吴斌任职驻巴黎使馆,后来举家回国。不久,吴斌再度派往非洲,廖常玉则带着二男二女到美国定居。吴斌后来因染患肝炎,从外交部辞职后 ,来美国与家人团聚。十几年来生计颇为艰困。 吴家棣从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女子学院毕业并拿到营养学硕士后,决定进医学院。不仅如此,吴家棣还不要家里出钱,用陆军提供的奖学金付了四年学费,这意味着,毕业后,要为陆军服务4年。“谁知道,毕业还不到1年,就真的去打仗了”,吴妈妈感慨地说。 现在,大家都希望能够速战速决。但是吴妈妈在战争进入第12天时说,现在看起来战争不可能很快结束。当有些朋友劝她参加反战示威或写信给国会议员,她又觉得既然已经开战,反战事实上已经没用,应该支持前方军人,替他们打气。“我在电视上看到那些兵,好苦好苦,这么冷的天气,只裹着一条毯子。” 虽然支持政府现行政策,但问起国防部对出征战士家属有没有什么安慰的表示,她提到就生气,“什么都没有,没有来信,也没有人打电话来。家棣他们刚去的时候,薪水晚发了2个月不说,连衣服都配得不够,还打电话要我寄衣服去。” 吴家棣通常都是周末打电话来,吴妈妈这段时间尽量不出去,在家时时等着电话,什么事也不能做,只有期望一切都好,期望吴家棣平安回来。
5. 中国饭店尽量让游客有宾至如归之感
【德国《商报》2月1日文章】题:在人民共和国可享受折扣度假(作者彼得·赛德利茨发自北京) 1978年中国奉行开放政策后,前来旅游者最多的是美国人。1990年前来旅游的美国人只有21万,与1988年的30.1万成为鲜明对照。根据中国的统计,1990年的来访者总计2800万 ——不过,其中绝大多数是香港来的一日客。 近1年来北京新开的饭店有十几家。眼下,中国首都拥有西方舒适现代化设备的国际5星级饭店的数量超过德国的任何一个城市。中国城市中最富有魅力的上海,除富丽堂皇的希尔顿饭店和喜来登饭店外,还开设了新的海员俱乐部和一家文华东方酒店。 看来中国饭店的信条是,尽量让客人没有在异国他乡之虑,一切都犹如在自己的国家,有宾至如归之感。这一策略致使人们在饭店都品尝不到北京菜肴。目前在中国以折扣的价格就可住进豪华饭店。眼下由香港半岛集团管理的王府饭店位于北京最繁华的市区王府井大街的金鱼胡同。王府饭店的罗马餐厅由一位名叫里基·帕兰蒂的意大利人主厨,可提供北京最好的意大利饭菜,此人曾长期在德国工作。这家饭店的德国啤酒馆是莫斯科和西伯利亚以东最好的啤酒馆。 假日饭店目前在北京已开设两处。位于天安门广场附近的老北京饭店——旧中国饭店中的佼佼者——已修建了新的富丽堂皇的配楼。香格里拉在市区的第二家饭店已建成营业。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的一家饭店将要先于燕莎饭店开业。几乎所有这些高级饭店都盯准了同一目标:来自日本、欧洲和美国的商人。但是,几乎无人估计到百万台胞的拥入。这些人在北京所寻找的当然是廉价饭店,是中国饭菜而不是法国大菜。 手持外汇的人租用出租车和豪华轿车也不成问题。包租丰田厂生产的一辆皇冠车一天300元,包括业务用车和旅游。王府饭店仍按半岛集团传统提供罗尔斯·罗伊斯和奔驰轿车。长城饭店出租弗利特伍德·卡迪拉克黑色高级轿车。带上在建国饭店或王府饭店购买的红葡萄酒,到北京以北雄伟的十三陵山谷进行一次野餐,将唤起你对中国最美好的印象。十三陵三面环山,中国皇帝十三个陵墓点缀其间。这一天任何人都会被中国的魅力所吸引,此景此情往往使许多西方人失去理智。
第 3 版
1. 开罗大博物馆将迁至金字塔区
【埃菲社开罗1月27日电】题:开罗大博物馆将迁至金字塔区 埃及文化部长法鲁克 ·胡斯尼最近宣布,位于市中心狭窄的解放广场的开罗大博物馆将迁至吉萨省广阔的金字塔区。 开罗大博物馆是杰迪夫·伊斯梅尔于1902年建立的。这座历史性博物馆收藏了光辉的法老时代的10万多件展品,展品件件完整无缺。 这位文化部长在向报界发表的谈话中,谈到博物馆迁址的原因,他说,馆址的拥挤已为博物馆的管理造成严重的问题。 胡斯尼说,大博物馆位于拥有800多万人口的开罗市市中心的解放广场。广场上还建有希尔顿饭店和阿拉伯国家联盟大楼以及埃及外交部的部分办公楼。博物馆门前不远处,就是市区和郊区汽车站。 他说,这为参观者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他们首先要穿过来来往往的车辆,还要经受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他说,把博物馆迁至吉萨省金字塔群附近的广阔地带,那里清新的沙漠景色会使博物馆更加迷人,展出的展品更有价值。 开罗大博物馆是由法国建筑师奥古斯特·马里埃特设计的,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目前每天接待游人7000名左右。由于管理混乱,展品没有确切的数字,有些极有建筑及历史价值的展品根本无处摆放。 多年来,由于照明不好,以及没有安装警报系统,许多展品被盗。胡斯尼说,因此,博物馆迁址已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2. 影片《诺斯特罗姆》推迟开拍
美联社二月五日报道,以拍摄《阿拉伯的劳伦斯》和《日瓦戈医生》闻名的英国电影导演大卫·里恩最近染病,其最新影片《诺斯特罗姆》被迫推迟开拍。这部影片讲的是一位意大利探险家的故事。
3. 奥康纳将不参加格兰米奖颁奖仪式
美联社二月五日报道,这位爱尔兰女歌手说,她不参加二月二十日颁奖仪式,是因为她不喜欢美国音乐界的价值观。二十四岁的奥康纳因她的唱片专辑《我不要我还没得到的》获四项格兰米奖提名。
4. 特德·特纳获艾米奖
美联社二月五日报道,美国有线新闻电视公司(CNN)创始人特德。特纳因其在电视方面的成就将获得一项特设的艾米奖。美国全国电视艺术和科学学会将于二月二十一日授予特纳学会理事奖。目前在美国有电视的家庭中,CNN节目的收视率达百分之五十九。
5. 第三十二届比尼亚德尔马国际歌咏节二月五日在智利开幕
埃菲社二月五日报道,开幕式上举行了主题为争取世界和平的童声大合唱。智利电视台将向拉美国家做实况转播。
6. 英女作家拜厄特一鸣惊人
【美联社伦敦1月20日电】题:英国女作家一鸣惊人荣获两项最高文学奖(作者杰西卡·鲍德温) 年逾半百的英国女小说家安东尼娅·苏珊·拜厄特在发表了四部反响不大、销量有限的小说之后,去年以她的第五部也是最后一部小说《财产》轰动了英国和爱尔兰,成为文坛上众人瞩目的明星。《财产》不但夺得1990年英国最高文学奖布克奖(奖金约2万英镑),而且荣获当年爱尔兰的最高文学奖国际小说奖(奖金2.5万英镑)。 《财产》刚一出版便引起了许多文艺评论家的注意,报刊上的许多赞誉文章使这部小说成为一部畅销书。圣诞节期间,这部大部头小说的精装本非常抢手,已经销售一空。 拜厄特这位现年54岁的四个孩子的母亲在接受本记者采访时对于自己一举成名,名利双收感到高兴,但是她说,她已经太老了,这并不能使她本人发生什么重大的改变。她说,令她欣慰的是,她终于从自己妹妹的阴影下走出来。玛格丽特·德布拉尔是一位多产的小说家,多年来她的名气远远超过自己的姐姐。与她的前四部以其自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小说不同,《财产》是按照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创作风格把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两位文学研究家经过一番周折从一些诗篇和残缺不全的信件中发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两位诗人之间不为人知的关系,而在这段期间两位学者之间发生了一段现代爱情故事。拜厄特1936年出生于约克郡的一位法官家庭,早年就读于贵格教会学校,酷爱文学,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剑桥大学。在美国布里马尔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以后,拜厄特便在伦敦大学学院教授英美文学,对维多利亚时代的诗颇有研究,直到1983年她才辞去教职,专心从事写作。执教期间,她于1964年发表了她的第一部小说,并发表了一些研究华兹华斯、科勒里奇,以及默多克等作家的研究著作。但是她说,直到她的子女长大成人和她放弃教职之前,她是无法把写作放在第一位的。 1985年,拜厄特出版了她的第四部小说《静物画》,写的是一位剧作家毕生潜心研究荷兰画家凡·高的故事。她为写这部小说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她不但仔细阅读了凡·高的各种传记,研究了凡·高的信件,而且还专程去阿姆斯特丹研究他的画。拜厄特说:“人们对于我是一位学者这一点看得太重了……我是一个艺术家而不是一个职业学者,可是,由于我总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去描绘事物,以致有人以为我是在卖弄学问。” 她还谈到,美国的兰多姆出版公司在出版《财产》时曾担心这部511页的小说中有1700多行维多利亚时代的诗,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是否学术性太强了。然而,事实证明许多读者喜欢这些诗,而且具有鉴赏能力。这也正是这本小说畅销的原因之一。
7. 第31届美洲之家文学奖评选结束
【埃菲社哈瓦那2月8日电】第31届美洲之家文学奖评委会6日在此公布最后评选结果,阿根廷和巴西成为拉美获奖最多的两个国家,共有5位文豪获此荣誉。 参加本届文学奖竞选的共有25个国家的435部作品,其中有小说、剧本、散文和传记等,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凡获奖者每人可得3000美元,其作品可收入美洲之家的文选。 阿根廷获奖的作品是安东尼奥·埃利奥的小说《罪恶的淫荡》、爱德华多·罗夫纳尔的剧本《又一个夜晚》和格拉谢拉·希尔纳尔的小说《我们的美洲》,希尔纳尔的小说获特别奖。 评委会认为,这三部小说笔法细腻、语言生动,人和物及景的描写极有特色,《罪恶的淫荡》在时间和空间的掌握上尤为突出,《又一个夜晚》在语言技巧上非常完美。 评委会说,《我们的美洲》的女作者希尔纳尔在描写拉普拉塔河人的个性及特征上花了很大的功夫,说她用巧妙的艺术手法反映了一个广泛的历史题材。 巴西获奖的两部作品是马科斯·佩利格里尼的小说《瓦杜巴里》和卡尔莫·贝纳德斯的小说《一个猎人的复活》。 评委会说,小说《瓦杜巴里》生动而如实地反映了亚诺马尼族人被灭绝人性的大屠杀的历史事实,而《一个猎人的复活》则以独特的风格和辛辣的语言反映了巴西西部的社会冲突。
8. 国际现代艺术博览会在马德里开幕
【埃菲社马德里2月6日电】1991年国际现代艺术博览会今天在马德里开幕。西班牙文化部长豪尔赫·森普鲁姆在开幕词中说,“艺术的国际化”证明了卡尔·马克思在1848年作出的预言是正确的。 全世界21个国家的147个画廊和美术馆以及西班牙的67个画廊参加了自海湾战争爆发以来举行的第一个国际现代艺术博览会。 西班牙著名诗人和画家拉斐尔·阿尔维蒂的造型艺术作品单设一个展厅,特别引人注目,展品包括他最近40年来创作的油画、版画、石版画。 据博览会主办者说,本届博览会上售价最高的作品是毕加索的一幅油画,标价420万美元。其次售价较高的有法国美术家格里斯和西班牙画家达利的两幅画,售价分别为300万和100万美元。 参加本届现代艺术博览会的有20多个国家。
9. 首届中欧电影节评选揭晓
【南通社贝尔格莱德2月4日电】今年贝尔格莱德首届中欧电影节评选结果于今日揭晓。由维罗弗恩执导的德国影片《了不起的少女》荣获本届中欧电影节大奖。奖金达1万美元。 波兰影片《质问》的女主角扮演者克雷斯迪娜·扬达获最佳女主角奖;匈牙利影片《等待死亡》的男主角扮演者毛尔奇内获最佳男主角奖。 奥地利影片《为多米尼加作安魂弥撒》荣获特别奖。 南斯拉夫影片《船主》获荣誉奖。波兰影片《质问》获该电影节评论家的最佳影片奖。
10. 白金汉宫轶事(二)
从事最简单辅助差事的佣人,得到的报酬最少。作为补偿,宫廷按照惯例,完全负责他们的吃、住、洗。对这种安排,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感到满意。女王遇醉鬼 与烂醉如泥的年轻侍从和女王的一次事件相比,迄今我所说的一切只不过是烦琐小事而已。一个很久以来一直服侍陛下的年轻侍从,一天晚上,在他最喜欢光顾的酒馆大喝特喝了威士忌酒之后,于深夜回到宫中。他踉踉跄跄地走着。他走错了门,从女王的私人入口处溜进了宫。他找不到自己的卧室,在走廊的迷宫里东碰西撞,最终在一个门口前停了下来。他用钥匙开门开了好几次,都不顶用,于是就转动门把手,结果把门打开了。他在屋子里摸索着往前走,以为这是他自己的卧室。他走到了一层楼梯的顶端,楼梯下面一片漆黑。他掉了下去,口里还不住地骂人。在下掉过程中,他身子碰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女王,她正准备上楼回她的房间里去。被这么直接一碰,陛下跌了个仰面朝天,身体被喝得烂醉的侍从紧紧压住了。她费了好大力气,才挣脱出来,然后定了定神,恢复了她的尊严。她只是对这个侍从说:“我劝您马上去睡觉,如果您还能够走的话!” 真是闻所未闻!英国女王的衣服弄皱了,头发也弄乱了,这位信仰的捍卫者和英联邦元首,跨过这个侍从的身体,朝自己的房间走去。酒瓶堆成山 空酒瓶的事情最能说明白金汉宫灯红酒绿的放纵生活。官中的空酒瓶堆积如山:侍从长办公室和公务员的办公室、男佣和女佣的寝室的走廊放着的塑料袋里,配膳室和厨房堆放的无数货物箱里,都是空酒瓶。 宫廷总管处报告,空酒瓶的堆积达到了危险地步,问题变得无法控制了。掺酒精的饮料在王室中消费得这样多,以致威尔士亲王(即英国王太子)不得不在伦敦一家垃圾收购公司的帮助下搞了一个“空酒瓶库”。这是一种巨大的金属集装箱,类似体育场为比赛而搞的集装箱。它被弄到了王宫。应私人秘书之请,亲王亲自主持集装箱的起用仪式。 他宣布:“所有茶色玻璃酒瓶都应放入栗色孔,所有绿色玻璃酒瓶放入绿孔,白玻璃酒瓶放入白孔……”面向集装箱库的门打开了,女王的厨师背着两大垃圾袋空酒瓶朝库房走去,在所有在场者的注视下,小心翼翼地将50来个酒瓶一个一个地放入合适的孔内。 亲王继续他的讲话。他的讲话不时地被集装箱底部的酒瓶压碎声所打断。厨师吃力地搬放完酒瓶后,又回他的厨房了,并且把门砰地一声关上,表示不满。(二)
11. 漫画:宾宴
毁坏,伤亡,袭击,轰炸,平民伤亡等(原载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第 4 版
1. 海湾战争实录(三十)
民用目标遭轰炸世界各国表不安 格林尼治时间13日凌晨1点(当地时间凌晨4点),躲在一处地下防空掩体里的一千多巴格达市民万万不会想到灾难就要临头。飞抵掩体上空的两架F—117A隐形飞机扔下两枚激光制导炸弹,第一枚炸弹象长了眼似地首先落在掩体入口处。一声巨响过后,洞口已被堵塞。第二枚炸弹在掩体顶部开花,炸飞了厚达8米的混凝土结构的洞顶,正在洞内熟睡的几百人或被炸得血肉横飞,或被炸弹引起的大火活活烧死。一位幸免于难的儿童说:“当时我在睡觉,我突然感到毛毯烧着了,我翻身去摸身边的妈妈,可是只摸到了一块肉。” 一位律师说,他在早些时候把妻子、儿子和两个女儿送到掩体里。因为空袭很猛烈,他被截在家里。他想等空袭减弱后再去和他们团聚,可是没等他动身,掩体就被炸了,只有儿子活着,但已神志不清。 据获准亲眼目睹现场惨景的外国记者说,一具具尸体被从瓦砾堆中扒出,大部分尸体或已化为焦炭,或已肢体残缺,难以辨认。伊拉克的一位民防官员说:“留在掩体里的人不会有生还的希望,因为大火连金属都熔化了。”外电说,此次轰炸造成的伤亡人数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轰炸伊拉克以来死伤最多的。据伊拉克方面宣布,至少有500人在这场灾难中丧生。 这一事件发生后,立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获悉这一悲剧后,立即表示“深深的遗憾”。在莫斯科,一些苏军高级军官13日举行记者招待会,对伊拉克大量平民死亡一事深表不安并怀疑“目前的战争水平对于解放科威特是否必要”。就连英军的发言人起初也对这次轰炸表示“极大的遗憾”,说这是一个“悲剧性的错误”。英国的一位穆斯林领导人在听到数百名伊拉克平民被炸死的消息后要求用伊斯兰法审判布什及其他盟国领导人。然而,美英政府和军方却一口咬定,这一设施是伊军事指挥和通信机构,从“军事上讲是合法目标”,并指责萨达姆总统应对此次事件负责。美军发言人尼尔在谈到此次轰炸时说,为了避免误伤平民,美军将在今后的轰炸之前,向平民发出警告,要他们撤离,然后再进行轰炸。 自从1月17日以来,多国部队在轰炸伊拉克军事目标的同时,还轰炸了大批民用目标。在轰炸中,伊拉克主要城市的民用设施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破坏。在首都巴格达和第二大城市巴士拉,市民的住房和政府大楼遭到轰炸,供水、供电及民用通讯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从而给市民生活带来巨大困难。更为严重的是,在多国部队轰炸民用目标的同时,成千上万的平民百姓被炸死炸伤。据刚刚结束对伊拉克访问的美国前司法部长克拉克说,据伊拉克估计,在多国部队空袭中死亡的伊拉克平民大约有6000至7000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上升。 就在这场战争仍在进行的同时,世界各国对海湾事态的发展深表关切和不安。一些国家认为,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轰炸超出了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范围并呼吁联合国重新考虑授权对伊动武的决议。巴解主席阿拉法特说:“对伊拉克的破坏性战争是美国很久以前就策划的,它超出了联合国规定的范围。”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说,海湾地区的事态正在发生越来越可怕的变化。战争的逻辑和军事行动的性质造成了超出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授权范围。军事行动已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平民伤亡。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指出:“美国及其附属国以科威特被占领为借口,企图摧毁伊斯兰世界的资源和设施,进而实现他们防止伊斯兰世界掌权以反对以色列的目的。”巴基斯坦、印尼和马格里布组织的领导人也表示了同样的观点。 尽管白宫的声明一再重申:“我们的目标是解放科威特,而不是消灭伊拉克”,但多国部队的指挥官则说,他们的最后目标是占领巴格达。(三十)
2. 通往战争之路(七)
痛下决心 布什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首次当众露面时,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在西行途中,他下了决心。出于偶然,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也在阿斯彭。她头一天晚上已在美国驻英大使亨利·卡托的山间宾馆获悉伊拉克发动侵略的消息。“他必须得到制止,”撒切尔夫人对布什说。他们会谈了两个小时。撒切尔夫人提出,使萨达姆相信他不会因发动侵略而不受惩罚的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马上出兵。 布什想到,欧洲其他国家也许不会十分坚定地反对萨达姆的所作所为,便问道:“法国人会采取什么行动?”“对法国不必担心”,撒切尔夫人回答。“形势恶化后,她会同你站在一起。”美英两国的这种特殊关系为布什建立国际反伊联盟奠定了基础。 翌日晨,布什返回华盛顿,在密室召开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我们的利益是什么?”他问道。他的顾问们逐一讨论了主要几个大问题:石油供应面临的危险;萨达姆研制核武器的计划;以色列的安全;美国作为世界领导者的可依赖性面临的威胁等等。危险是十分现实的。要想找到同危险抗衡的较为聪明的办法就更为困难。第一个难题肯定是,萨达姆周围的阿拉伯人均乐于自卫。他们大家所发誓效忠的“阿拉伯国家”与其说是一个实体意义上的国家,毋宁说是一个精神上的国家来得恰当。中东传统的策略是,富有的阿拉伯人干脆对土匪进行收买。显而易见,这一次,传统将不会起作用。那天下午,沙特阿拉伯驻美国大使班达尔亲王同美国国防部长迪克·切尼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科林·鲍威尔坐在五角大楼E号翼楼一间密室的小会议桌旁,进行磋商。这位大使说,沙特王室怀疑美国是否会尽一切努力来将萨达姆赶出科威特。他提醒他们,在以前中东局势紧张之际,吉米 ·卡特只派遣了12架没有武装的F—15战斗机保卫沙特王国。这一次,只有傻瓜才会接受这些象征性的东西。王室已经就接受美国的军事援助是否明智进行争论。法赫德国王对于虚张声势地显示力量没有兴趣,因为这只会激怒萨达姆。美国难道真的愿意制止他吗? 切尼和鲍威尔让亲王看了五角大楼为保卫沙特阿拉伯免遭伊拉克袭击而制定的、指导美国采取军事行动的秘密计划。班达尔被打动了。他表示,如果美国郑重其事,那么他认为王室是会欢迎美军进驻的。(七)
3. 参观巴格达地下城
【新加坡《联合早报》1月29日文章】题:巴格达地下城奇谭(作者马来西亚《每日新闻》记者查拉尼哈仑) 我于1984年与1987年之间曾两度到伊拉克采访,以便就地报道伊朗与伊拉克战争的消息和实地观察在两伊战争的困难时期巴格达的情况。 当我从巴格达国际机场乘汽车朝市区行驶时,吸引我注意的是那条具有八条车道的机场大道路旁显示的限制车速的交通告示牌。 这条长达30公里的大道限制车速为每小时80公里。不论在马来西亚或其他国家,每小时80公里的车速限制并不稀奇,可是令我感到惊奇的是我所乘坐的汽车在超速地奔驰!在这条大道两旁,可以看到握有机关枪的兵士,站立或隐藏在树荫底下或花木后面。他们乘坐的巡逻军车也停放在隐蔽地点或不易见到之处。只有一些可以明显地看到。 当时我用发音不准的阿拉伯语询问陪同的礼宾司官员:“为什么车子行驶得这么快?难道这里没有对付超速驾车的陷阱?” 他回答说:“在这条大道上,我们必须超速行驶。” “为什么?”我反问道,但是他没有回答,只是微笑着。 我不肯作罢,再尝试一下:“那些兵士在树木的后面做什么?” “守护通风地洞”,他简短地回答。他没有回答我提出的其他问题,只是说:“兄弟(你)慢慢将会知道。”保证只参观不报道 我是有机会参观巴格达地下城市的四位外国记者之一。其他三位回教记者分别来自南韩、巴基斯坦及苏联。 在我们保证不报道有关地下城市的信息后,我和其他三名记者便于某天晚上9时30分在巴比仑大酒店集合,以便出发。我们从哪里进入地下城和由哪里回到地面,我不能写出来。最好还是让我保密。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次地下城市之行大约花了我两小时半的时间。虽然如此,我们也只看到这个地下城市的一小部分罢了。 我所看到的是一个设备完善的地下城市,内有空气调节系统、利用人造阳光栽培的树木、一列列的单层房屋、(水电)输送管、扩音系统,几百名兵士乘坐的吉普车,以及运载各种设施的卡车。 陪同我们的官员在介绍这个地下城市的情况时小心谨慎。据他说,萨达姆·侯赛因花了将近12年的时间把它建成。建设地下城市所需的工艺科技,是聘请德国、法国、苏联和韩国的专家提供的。 这位陪同官员拒绝透露有关这座地下城市的面积,不过根据我以这个地下城市进出之间的距离、以及整个行程所需时间之估计,我相信这个地下城市的长度大约是吉隆坡梳邦国际机场与吉隆坡市区之间的距离。 我们在地下城市的道路上乘坐吉普车,每小时车速是20公里。如果整个行程花两小时半,那么我相信其中必有其他道路可以通达更远的地方。这个地下城市究竟有多大,我实在无法知晓。我所看到的只是几条通达各个方向的十字路口。看到装甲车和导弹发射台 我看到的东西是什么?路旁有一列列的装甲车、火箭发射台、导弹(当时我不知道有“飞毛腿”这玩意儿)、发电机、军用卡车、导弹发射台、迫击炮、各种型式的机关枪,包括我能熟练使用的AK—47型自动步枪。 我们所乘的汽车在某一个地方停下,我们下车观看由80名兵士拖拉着移动的一座大如篮球场的活动房屋。它似乎象一座电脑控制室,装有许多电动按钮。地下城里也装上雷达设施。同行的巴基斯坦记者尝试按其中一枚电钮,即刻被一名兵士用手阻止说:“不可按钮!” 陪同的官员对我们说:“西方世界知道有这座地下城市存在着,但是他们的侦察卫星却没法找出它的位置。我们为萨达姆总统感到骄傲。” 这座似同电脑控制室的房子究竟是什么,我没法知道。当我于凌晨一时回到酒店时,我再问那位官员有关这座房子。他只回答道:“你别再提问题。兄弟(你)今天很幸运,有机会看到巴格达的地下城市显示的工艺科技。” 我也受到警告,不得向其他人士提问有关这座地下城市的问题。但是由于职业的好奇心,次日我去向酒店里的电报机操作员请教。在我还没把有关地下城市的问题提完,他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虽然这样,我在第一次到巴格达访问时所认识的伊拉克同行还是告诉了我一些有关这座地下城市的故事。 这座地下城市是在60年代末期动手兴建的,参加建筑工作的人力来自伊拉克武装部队。地下城市设在距离巴格达地面大约25米深的地底。地下城市的“屋顶”(顶层)是用钢骨水泥建成,厚达5米至15米之间。地下城市里设有兵工厂、实验室、购物中心和餐馆。 地下城市的面积方圆达50平方公里,据说是在1981年建成。可以作为活动空间的高度达20到50米之间。它的出入口、“屋顶”及围墙是采用钢铁和白金合成的钢骨水泥构成,能够使雷达的侦察失效。它的铜墙铁壁的坚固可以抵住地震或核导弹的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