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06-02

第 1 版

1. 今非昔比

【本报华盛顿5月31日电】(记者魏国强)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底首次访美时,美国一派热烈气氛,戈的照片、印有美苏两国国旗的T恤衫及各种纪念品充斥商店橱窗。    但是,这次华盛顿只有几家商店里展出了戈的画像,纪念品也不多见。有趣的是,85年戈来美时,美方送给记者的T恤衫把两国国旗印在胸前,十分醒目。    但这次美方给记者的T恤衫把两国国旗印到了背后,图案也小了一些。

2. 忙煞厨师

【美联社华盛顿5月31日电】A·史密斯在两周前就一头钻进图书馆翻阅苏联历史和食谱。现在,他在一家大饭店厨房里为戈尔巴乔夫一行精心制作苏式菜肴。史密斯说:“食谱中的大多数菜是按14至16世纪沿袭至今的名菜。”31日吃苏式鸡、饺子、旗鱼和圆巧克力蛋糕。

3. 不惜千金

【本报华盛顿5月30日电】(记者怀成波)旧金山商界将在6月4日举行盛大豪华午宴,为戈氏接风。餐券每张2000美元,加座500美元。因座位有限,旧金山市内和外埠的金融寡头、商业巨子和实业大亨,为有机会同戈氏谋面以便将来有机会到苏联做生意,不惜花费数千美元在黑市寻找门路,以便取得一张入场券。

4. 是非之地

【本报华盛顿5月31日电】(记者魏国强)为了戈的安全,美国警方出动了大批警察和保安人员,在苏大使馆附近及戈所经过的街道上布满岗哨,而苏大使馆所在地的16街及15街上的一段路从昨天上午就开始封锁,不让闲人、闲车入内。一位开卡车给商店送水的司机一连吃了两张罚款单后,水没送完就匆匆离开了那块是非之地。一些苏联外交官以为可以享有“特权”,把车停在使馆附近的街道上,结果有6辆车的牌照被警察撬走了。警察不客气地说:“我们如果有起重车的话,就把这些车拖走了。”    一位名叫艾力斯的青年在戈的车队到来以前离开16街上的“大学俱乐部”去跑步,等他回来时警察不让他再返回俱乐部。    他说,“我的衣服和车钥匙都在里面。”警察告诉他:“下星期天再来取吧!”

5. 布什和戈尔巴乔夫三十一日举行会谈

美联社报道,美苏两国总统第一天的会谈未能消除双方在德国问题上的分歧意见。

6. 日本官房长官坂本对苏联和南朝鲜举行首脑会谈表示欢迎

共同社三十一日报道,坂本认为预定举行的这次会谈将有助于缓和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

7. 苏摩尔达维亚加盟共和国三十一日正式承认立陶宛共和国

路透社报道,摩尔达维亚还表示要同立陶宛建立外交关系。

8. 穆巴拉克三十日同阿萨德举行会谈

路透社报道,穆巴拉克向阿萨德通报了阿拉伯首脑会议的情况。

9. 菲律宾同朝鲜在悄悄讨论建交事宜

法新社三十一日援引菲外长曼格拉普斯的话说,朝鲜放弃对菲共新人民军的支持是建交的一个因素。他是在记者招待会上讲这番话的。

10. 美《新闻周刊》文章:戈氏对其主要目标缺乏了解和远见

【美国《新闻周刊》6月4日一期文章】题:他为何失败副题:戈尔巴乔夫对他的主要目标缺乏了解和遇见(作者拉赛尔·沃森莱)    经过将近5年的执政,戈尔巴乔夫是一个显赫的失败者。他对苏联的控制几乎是完全的,对政权的掌握在可预见的将来也是坚如磐石的。但是,在某种更为根本的意义上说,戈尔巴乔夫正在走向失败。迄今为止,他未能实现其主要目标:挽救苏联本身的制度。    戈尔巴乔夫的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归咎于他本人的缺点。他对苏联社会的了解并不完全。他缺乏经济上的专门知识。他对未来的设想既狭隘又模糊。在越来越落后于时代的克里姆林宫政治舞台上,戈尔巴乔夫是一个精明的战略家。他是一个老练的外交家,但他在外交上的胜利很少转变成国内的胜利。在他的国家中,绝大多数人认为他是一个不能令人信服的领导人;他的同僚们不服从他的命令;他的将军们怀疑他的才干,而大多数苏联公民则不需要他目前正试图强加给他们的经济自由。    还有一些政策未能收到预期效果,部分原因是估计错误。在东欧,戈尔巴乔夫原想推进开明的改革,结果却触发了整个地区共产主义的溃败。在这个过程中,他帮助带来了苏联人民最大的恐惧,一个强大统一的德国的崛起,公开性的推行导致大量的个人诽谤,从而破坏了戈尔巴乔夫自己的威信。它还导致了苏联民族主义的爆发,从而形成了国家分裂的危险。戈尔巴乔夫试图取消中央计划经济,结果正促使有些城市和地区抛弃他这只正在下沉的船。他发起的打破警察国家体制的运动已造成苏联犯罪率空前增加。    在美苏首脑会晤前夕,西方许多人担心起戈尔巴乔夫的前途。西德的东欧问题研究所所长认为,“戈尔巴乔夫被高估了。我们为自己挖了一个期望值过高的陷井,并已掉入这个陷井之中。”    那么,西方人所认为的戈氏的局限性是什么呢?那就是:当有关改革的决定最后作出时,这些决定予人一种审慎的和有限度的印象,即他们所考虑的,是要做些什么事情来挽救苏联的制度。这意味着他要在经济和技术上结束苏联的孤立。他要保持国家的统一,停止花费很大的军事对抗,并且在经济上实行一些市场机制,而同时又保持共产主义。他想实行多党制——但在这个多党制中,共产党要继续占统治地位。    总而言之,戈尔巴乔夫希望改进苏联的制度,并非要打碎它。但是,他已成为无意造成的效果的牺牲品。

11. 外电评戈尔巴乔夫将与卢泰愚会谈

【美联社汉城5月31日电】南朝鲜总统卢泰愚今天说,他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下周的会谈旨在结束分裂的朝鲜半岛上的敌对状态。    卢泰愚将于4日在戈尔巴乔夫结束同美国总统布什的首脑会谈后在旧金山同这位苏联领导人进行会谈。    卢泰愚和戈尔巴乔夫之间的会晤将是这两个目前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领导人之间的首次会晤。    总统的首席发言人李秀正说,卢泰愚和戈尔巴乔夫将要讨论的问题中包括:建立外交关系、双边贸易和朝鲜半岛的和平。    卢泰愚和戈尔巴乔夫的会谈使南朝鲜所奉行的“北方政策”达到了高潮,这一政策的目的在于同那些能够对北朝鲜施加影响的共产党国家建立关系。汉城的官员认为,如果同苏联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得到改善,就会使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得到缓和。    【时事社东京5月31日电】韩国总统卢泰愚和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将于6月4日在旧金山举行会谈。    可以说,这将是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会谈——它将从根本上改变北朝鲜和苏联与韩国和美国在分裂了的朝鲜半岛上旷日持久的冷战状态下对立的格局。与苏联建交是卢泰愚政权对北方政策的主要着眼点,如能实现,将对朝鲜半岛上南北两方的关系产生影响已不言而喻,而且,对美朝、日朝、中朝以及中韩关系也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12. 美国正在密切注视叶利钦地位上升

【路透社华盛顿5月29日电】国务卿贝克今天说,美国需要密切观察苏联的改革者叶利钦地位上升一事。    当记者问及美国是否在密切注意苏联局势时,贝克答道:“是的,我们在密切注视着苏联的局势,这是一个重要的事态发展,我丝毫不想贬低它的重要意义。”    贝克说,叶利钦是一个比戈尔巴乔夫更为激进的改革者,但是又说,人们对他有许多看法,他经常触怒戈尔巴乔夫。    一位要求不透露姓名的官员说:“他是一个改革者,但他也是一个蛊惑民心的政客。至于他在情感上是否稳定,还是有疑问的。他和戈尔巴乔夫显然互不喜欢,他们可能发生争吵。”    【美国《商业日报》5月31日文章】据一些国际经济学家和外交事务专家说,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之间的角逐给美苏商业利益造成一些捉摸不定的影响。    分析家们担心,如果苏联领导人之间发生争夺权力的斗争,可能会进一步推延改革步伐。    纽约对外关系委员会的高级研究员格雷戈里·特雷弗顿说:“叶利钦是个狂放不羁的人。我的推测是,叶利钦不知道他想要什么或者说不知道想做些什么。”    叶利钦先生在经济政策上的讲话似乎是自相矛盾的,他最近批评了戈尔巴乔夫总统所宣布的提高某些消费品价格的计划,而同时又暗示他将更快地采取措施向市场经济迈进,如果这样做,那肯定会导致范围更广泛的涨价。    塔夫茨大学教授富兰克林·霍尔兹曼说,叶利钦先生已经表明,“他实际上是一种危险的人物”。尽管如此,看来几乎毫无疑问的是,人们正在感到他日益增长的影响。

13. 叶利钦咄咄逼人 众议员起而攻之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5月31日电】俄罗斯议员今天就叶利钦对莫斯科采取的咄咄逼人的立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一位议员说,这位新俄罗斯主席“不应该一开始就同中央政府发生对抗”。议员们还指责叶利钦在政治上得势,并且对叶利钦把他与戈尔巴乔夫之间的个人分歧公开化表示不满。叶利钦在任职的第二天就遭到了一些议员的猛烈攻击。其原因是,他在昨天晚上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触怒了这些议员。来自苏联远东地区的一位议员要求叶利钦“不要就属于代表大会(即最高苏维埃)权限之内的问题上匆忙表态”。他的讲话赢得人们的高声赞扬。    另一位议员说,叶利钦急于报答那些帮助他当选为主席的民主俄罗斯集团。

14. 分析家评美苏首脑会谈:如不能达成贸易协定对苏是一个大打击

【美联社华盛顿5月31日电】分析家们说,如果戈尔巴乔夫在他和布什总统的首脑会谈中不能签署一项贸易协定,那将是对已经困难重重的苏联经济的又一个打击。    戈尔巴乔夫总统和布什总统都把重点放在签订一项新的贸易协定上,认为这是美国能支持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计划的一个主要手段。    这项协议将使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近半个世纪以来第一次实现正常化,并且为大幅降低苏联产品的关税扫清了障碍,它也将扩大美国公司在苏联的商业机会。

第 2 版

1. “洞奇天下 陶誉五洲”

【南朝鲜《京乡新闻》5月19日文章】题:融化在生活中的陶瓷文化(作者沈相玉)    中国陶瓷文化的代表作是青瓷和白瓷,悠久的陶瓷历史正是以青瓷和白瓷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    笔者作为一名陶瓷艺术家,曾应邀参观访问了中国的主要陶瓷产地,并观看了生产工序。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有意义的旅行。尤其是访问了被欧美国家称誉为“东方蓝宝石”的青瓷故乡宜兴市丁蜀镇,更是令人欣喜不已的事情。    丁蜀镇离宜兴市约14公里。在丁蜀镇里,处处可见陶瓷制作的壁面、电线杆、庭园的装饰、家庭的围墙和瓦。自古以来,宜兴便有“洞奇天下,陶誉五洲”的美称。看到制作的这一切陶瓷,确实使人情不自禁地产生“这里就是陶瓷故乡”的感觉。丁蜀镇处处是陶瓷,七步之内必有卖陶瓷的小商贩,百步之内必有一个大型陶瓷商店。    江苏省宜兴陶瓷公司下属有30多个国营陶瓷工厂,有2万多名职工,分工细致,大批量生产。副总经理冯元祯陪同我们参观了生产紫砂陶、均陶、金陶、青瓷、实用陶瓷和建筑陶瓷等的工厂和展览馆。    紫砂陶在宜兴陶瓷中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陶艺品。它不仅具有独特的造型、精巧的技艺、质朴的色彩,而且品种繁多,达数千种,有壶、杯、盆、锅、文化用品、人物等等。    其中紫砂壶不上釉,其特点是通气性能好,泡茶后茶色不变,夏天茶叶不变质,能保持茶的色、香、味。    同时,据说,这种茶壶用的时间越久,表面越光滑细腻,茶味更香。    20世纪初期紫砂陶参加过巴拿马陶艺展、巴黎博览会、芝加哥博览会、伦敦国际艺术展览会等,荣获金奖。其后,紫砂陶继续发展。今天,陶艺家朱可心创作了咏梅壶、梅段壶。女陶艺家蒋蓉积40多年经验,创作了花生型、板栗型、核桃型、黄瓜型等各种陶艺品。    据冯副总经理说,宜兴陶瓷公司最近凭借科技力量,开发了生活陶瓷、工业陶瓷、电子电气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庭院装饰陶瓷、耐火陶瓷等8种,在中国和世界86个国家及地区销售。    被用作建筑材料的金陶是中国陶瓷中的宝贝之一。金陶的品种有30多种,被大量地使用在宾馆、住宅、宫殿、楼阁、亭榭等建筑物上,最近还不断有新的工业陶瓷在问世,用于冶金、建筑、电气等方面。

2. 商品琳琅满目 人民生活幸福

【《日本工业新闻》5月14日文章】题:访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随笔(作者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教官武贞秀士)“三种文化”交织在一起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有三种文化交织在一起,一种是韩国文化,一种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文化,还有一种是延边自身的文化。有人说:“北朝鲜已为特殊的意识形态所改造,韩国则已西方化,目前仍保留着朝鲜人原貌的,只有中国东北部的延边。”    笔者于3月12日出发去延边。在此后的半个月里,我访问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延边大学和延边历史研究所等。交谊舞兴犹未衰中国朝鲜族的总人数是177万,吉林省居住着100万,其中在延边有75万。    延边地区的娱乐活动有两种,一种是交谊舞,一种是卡拉OK。在白山舞厅,我看到有100多人在翩翩起舞,女的身着朝鲜裙。据说,这里每天都举行舞会。舞厅种类繁多,有面向工人的,有面向年轻人的,甚至还有专门面向老年人的,如“延边老人舞蹈厅”。市场商品琳琅满目我走访过延吉的西市场。听说延边自治州在中国是屈指可数的生活水平高的地区,在西市场,我果然看到商品相当丰富:一楼在出售辣酱和其他作料,二楼墙上则挂满五彩缤纷的朝鲜裙,其景观同汉城的南大门市场颇为相似。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之行,确实可以说收获不小。

3. “洋笑星”风靡北京城

【香港《文汇报》5月18日报道】题:洋“笑星”受观众青睐(记者肖瑜)    外国人能说一口普通话已不容易,然而现时北京已出现几位“洋笑星”,他们不仅能说普通话,而且能以北京土话说相声,颇受北京人欢迎。    加拿大青年路世伟,在北京进修中文期间,对中国相声艺术发生浓厚兴趣,前段时间拜姜昆为师,专攻相声,现在已较有名气。    另一位洋“笑星”讲汉语几可乱真,他的中文名叫“了卫国”,这位丁君是加拿大先达利产品维修中心驻华代表,在北京工作已有10年。5月份他曾与侯宝林之子侯跃文作搭档登台为晚会观众表演了一段相声《如此交流》,令人忍俊不禁。他所扮演的“洋倒爷”“格里蒙世”虽是金发碧眼,嘴里却吐出一串又一串北京土话,堪称一绝。    此外还有两位女性“洋笑星”。一位是巴西女留学生星海,她曾在电影《开国大典》中扮演蒋经国夫人蒋方良,她在化妆相声及小品《夜归》中扮演的中国贤妻良母,给观众留下较深印象。    另一位是黑皮肤的坦桑尼亚女留学生阿玛尔,她曾参加四人化妆相声《子教三娘》。她那一口纯正的北京土话使人难以相信是出自非洲人之口。她在电视中表演的《家事》、《新编孔乙己》都引人发笑。

4. 美《国际先驱论坛报》专题报道:台湾-----富而不安

【台湾《联合报》5月1日报道】题:《国际先驱论坛报》:台湾富而不安    销路广泛的《国际先驱论坛报》4月30日以4个全版的篇幅,详尽地从各个角度探讨台湾这个“富而不安”社会的现况。    在8篇贬多于褒的报道中,《国际先驱论坛报》陈述台湾“过热的经济”正为“资金流失所威胁”,目前正努力适应“经济成长失控”所需付出的代价,在与东南亚贸易额于去年达到83亿美元之际,与海峡对岸通商只是“迟早的事”。而且,在电脑业成长停滞,犯罪率直线上升,环保问题层出不穷之下,股票族则在“气泡爆破”的前夕,大赌特赌。    在这篇主题为《台湾:富而不安》的专题报道中,《国际先驱论坛报》开宗明义地说,“怀疑台湾是全球最富有的经济体之一”是不对的,然则台湾“很可能在今年历经连续第二年的出口零成长”。    “资金源源流出,台币升值所造成的高通货膨胀率,个人储蓄递减,劳工短缺,高利率为害核心产业以及公共设施发展计划,都可能使台湾的经济在未来10年中,遭受层层掣肘。”    该报说,据估计,自1988年政府放宽金融管制后,台湾资金净流失已近20亿美元。此外,为规避日增的环保抗争并寻求廉价劳工,台湾的产业界已在石化业的领军之下,群起出走。    《国际先驱论坛报》说,有270万人口却无大众运输系统的台北,其尖峰时段交通之紊乱已成亚洲之最,台湾的内部事务之一就是生活品质沦为工业成长之刍狗。“烟囱与住宅为邻,落日共烟雾一色”。另外,“台北已变成全球物价最高的城市之一”,暴发户彼彼皆是,与中下阶级时生龃龉。    《国际先驱论坛报》强调“面临此种高价位的低生活水准,许多外商公司都开始暗萌异志。外商主管对台湾矢志成为与东京、香港和新加坡并驾齐驱的金融中心,都表示不乐观。”

5. 台湾简讯

▲台《中国时报》报道,台「立委」张平沼二十八日说,他前往大陆访问曾获宋楚瑜首肯。张还表示,「层峰」也希望能了解中共的政策导向与最高领导人的想法。此行多少有探路的性质。    ▲台《中央日报》报道,国民党「陆工会」主任郑心雄二十八日称,台「中央民代」与中共高阶层频频对话,实非当局及国民党开放「民代」赴大陆访问的原意。    ▲《台湾新生报》二十四日报道,台大历史系及研究所,日前通过筹设「台湾史教学研究室」,目的在于汇整台湾史资料,有计划地培养研究台湾史的人才。

6. “民主女神”号破产记(五)

5月10日,在海上漂流54天的老船“女神”号驶到了南海尽头。但它没有朝台湾海峡驶去,而是向东穿过巴士海峡,从太平洋边上进入台湾岛东部沿海。下午2时40分,一架标有国民党“政府”标志的军用飞机从甲板上掠过。此刻,“女神”号才真正感到了“安全”,神经终于放松下来。然而,一波刚平一波又起。船上记者听到收音机里传来对“女神”号极为不利的消息。    船长法国人尼克得知内容后一下子楞了,这是他第一次知道台湾当局宣布“女神”号在公海进行广播属不法行为,台湾当局将不予支持,但可依法向基隆港提出申请,准予靠岸并允许补给。这位30多岁的船长称,“台湾政府可能搞错了,也可能是误会”。他实在不懂台湾当局为什么会这么说。晚上6时30分,与焦急等候的“中国之船”协会台湾办事处取得联系后,“女神”号开足马力,以每小时10至15海里的速度驶向基隆港,预计三四小时后就可进入基隆港海域。    5月11日,焦急的“女神”号万万没有料到台湾当局不准它贸然进入基隆港,必须由受托的民间祥和船务公司办好进港申请手续,于是只好在花瓶屿外海停泊等待。    这几天来,早于4月初就飞到台湾的“民阵”成员许天方显得格外“忙碌”。5月11日,他被迫宣‘布“‘民主女神,号停靠基隆港只是单纯地为了补给,没有其它目的。一旦补充燃料、食品和水之后,就立即离港”。与此同时,许天方到处乞讨求助。他哀叹“‘民主女神’号经费严重缺乏,希望企业界给予大力支持。但是迄今并未有一家企业表示予以支援,仅一点零星的捐款和义卖所得,与需求相差甚远。”他还向报界透露,由于该船的播音员未能来到台湾,而台湾的专业播音员竟没有一个表示愿意上船代劳,希望大家帮助在一两天内找到播音人。其实,许天方心里最急的是这条船的心脏——广播发射器,迄今还没头绪。    岂料,台湾“交通部长”张建邦宣布:“依照台湾无线电规则之规定,在台湾领土之内的船舶、航空器或其它任何浮于水面或空中之物体上,设立及使用广播电台概予禁止。因此,‘民主女神’号不得在台湾领海内广播,至于禁止它在公海广播则是为了遵循1982年国际公约之规定。只要‘民主女神’号之广播干扰了台湾电波之传递,当可禁止其广播。”张还宣布:“若‘民主女神’号违反禁止在公海广播之规定,将不允许它在台湾进行第二次补给。”    接着,等待热烈欢迎的20名船上人员又听到台“交通部航政司”司长朱永荃宣布,目前“民主女神”号被视为“货轮”,岸上人员欲登轮必须符合两项条件:一、具有合格的出境文件;二、船上条件允许。现已认定,“民主女神”号有12个客舱舱位,已有9名记者在船上,因此,只能准许3人登船。    直至13日上午8时44分,在海上漂行57天、航程二万公里的“女神”号,在基隆港外等候48小时之后,终于摇摇晃晃驶进了基隆港,在东三码头靠了岸。    码头上集聚着一些“欢迎”的人群。一个叫“反共复国协会”的组织拉开了表示欢迎的大布条。放了一挂鞭炮之后,安排好的学生乐队奏起欢迎曲。“民阵”主席严家其和“中国之船协会”副理事长许天方等来到基隆港时,立即引起一阵骚动,“女神”号的人员集聚甲板,但是,在闹哄哄的人群中,他们却不曾看到促成这次艰难旅程的主人——台湾的官员们和“民阵”主席严家其。官员们拒不出面,严家其也被拒之码头之外了。(五)

7. 漫画

(原载台湾《联合报》)

第 3 版

1. 金卡拉野味餐厅记趣(中)

在铺着朱红色台布的餐桌旁入座的满堂游人,尽管肤色不同,语言各异,但个个喜形于色。有人低声细语,有人在鉴赏室内的艺术杰作,有人呷着用嫩竹酿制的“查姆—查姆”酒,闭目养神,还有人品尝着盘中的野味,赞不绝口……    餐厅老板热情地招呼我们入座后,一位能讲一口标准法语的年轻服务员——后来我们听说他叫齐巴——马上递过来一份装帧精美的菜单。菜单扉页上用金色微型曲别针别着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欢迎宾客光临本店,请您品尝美味佳肴。”再往下看,只见菜单足足有3页!菜的品种名目繁多,菜名富有诗意。例如:“快乐的牧童”(即红烧野牛肉)、“顽皮的造物”(即熏小猴肉)、“刚果河的主人”(即清蒸鳄鱼肉)和“辣子蟒肉”、“炸白蚁”等等,不下二十余种,而且全是名副其实的“野味”!    我作为客人被邀请首先点菜。要做到既能品尝到最有特色的非洲风味,又不使主人破费太多并非易事。我反复看着每个菜的价格,举棋不定。沉默良久。在一旁恭候的老板凭着他多年与顾客打交道的经验,似乎猜透了我的心理。他向我凑近一步,象小学生背书似地介绍说:“本店的鳄鱼肉系裹在荷叶里蒸制而成,软嫩滑润,味道鲜美。小猴肉是涂上棕榈油之后用烧棕榈果的烟熏制的,外焦里嫩。野牛肉色泽鲜红,清香爽口。山鸡肝就像法国人圣诞晚餐上的鹅肝一样……本店菜肴风味独特,价格合理。”    听着老板不厌其烦的介绍,我脑子里不断浮现曾在国内动物园里看到过的凶狠残暴的鳄鱼和活泼可爱的猴子的形象,实在不愿斗胆尝试一下这些生灵的味道。这时,老板又象泄露一个重大秘密似地低声对我说:“本店今天还有一些象肉。如蒙赏光,我们马上烹制。”他的话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在座的一位刚果朋友接过老板的话岔说:“大象体大肉多,腹部多脂肪。象鼻是大象攫取食物的工具和自卫的武器,平时灵活多动,肌肉发达,为大象全身可供食用的最佳部位。”在主人的盛情建议下,我怀着“试试看”的心情,要了两份“清炖通波”(“通波”即法语的象鼻)。    在等候上菜的时候,刚果朋友告诉我,刚果森林资源丰富,全国60%的领土为原始森林和热带草原所覆盖。在南方沿海的森林中,曾群居着无数象群。后来,殖民主义者为了掠夺刚果的优质木材和象牙,乱伐树木,任意捕杀象群,致使南方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大象濒于灭绝。但是,刚果的北方,由于地处内陆,交通闭塞,至今仍保留着大面积原始森林,包括大象在内的各种动物才得以不断繁衍。    (中)

2. 《福布斯》杂志将出中文版

【香港《南华早报》5月5日报道】香港卡皮托电信公司的艾尔伯特·程将从11月份开始用月刊形式出版中文版《福布斯》杂志。    这一消息是程先生和《福布斯》杂志的马尔科姆·福布斯先生昨天上午在纽约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宣布的。这份拟议中的杂志将向全世界阅读中文的市场发行。

3. 科索布金获意大利国际幽默画奖

【突尼斯非洲通讯社福利尼奥5月13日电】苏联人尤里·科索布金在意大利福利尼奥国际幽默画展上获两年一度的“幽默”奖。    自4月15日以来,意大利漫画家阿科尔蒂领导的评审团研究了出自全世界200名漫画家之手的上千幅作品,从中选出了科索布金的杰作《回家》。评审团认为,作者用“超现实的、轻松的、充满诗意的幽默感触及一个悲剧性的主题”。

4. 首届欧洲----阿拉伯书展在巴黎开幕

突尼斯非洲通讯社五月十六日报道,这次书展是由阿拉伯世界研究所和辛巴德出版社联合举办的。书展设有八十个展台,来自十七个国家的一百名欧洲和阿拉伯出版商参加了展览。

5. 「非洲土,考古土」展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在罗马举行

突尼斯非洲通讯社五月十五日报道,来自马里的三十具珍贵的陶土小雕像首次参加了展出,这些陶土小雕像的年代可上溯到公元十六世纪至六世纪。

6. 贝多芬的一份手写乐谱拍卖创最高纪录

突尼斯非洲通讯社五月十八日报道,该乐谱昨日在伦敦索思比拍卖行以五十二点八万英镑卖出,打破了这位德国作曲家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

7. 西班牙出版了一本名为《南极之行》的书

埃菲社五月十六日报道,该书介绍了西班牙海洋协会科学家在一九八六年至一九八七年进行的南极考察活动情况及取得的成果,还介绍了南极的历史。

8. 小说《阿尔及尔先烈的对话》出版

埃菲社五月十五日报道,西班牙首次出版四百年前的这部小说,作者是安东尼奥。德索萨。、    据认为,这是一部可进一步了解世界名著《唐·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的生平以及他被囚禁这几年的生活的重要作品。

9. 昔日同登银幕 今朝情如手足

【美国《洛杉矶时报》3月31日文章】题:《音乐之声》问世25周年    25年前,在《音乐之声》中扮演冯·特拉普家的孩子们的7名小演员中大多数人是初次登台。只有安杰拉·卡特赖特(饰布里吉塔)已有一些声望。希瑟·尤里克(她扮演顽皮的托姆博伊·路易萨时只有14岁)说:“我认为怀斯(制片人兼导演)要的是真正的儿童而不是经过修饰的职业演员。我们临时学习演唱    ——他不想让我们听起来象维也纳童子唱诗班一样。”尤里克承认,银幕上的这7个兄弟姐妹表现得也象银幕外的“真正的孩子”。“我们够能折腾的!我们搞了一些恶作剧。我们向窗外的汽车顶上扔湿手纸之类的东西。有一次我们被赶出了旅馆。”    扮演长女利斯尔的查米安·卡尔没参加这些大吵大闹的嘻戏,因为她已经21岁,有很多时间同成年人在一起。她生动地回忆了拍摄她演唱“我16岁,即将进入17岁”的镜头时扭伤的脚脖子上还扎着绷带——“他们在伤处化了装,但是要仔细看还看得出来”——以及在这部影片问世后的两年里她为主持首映式和周年放映活动在世界各地旅行两年的情景。卡尔和尤里克都放弃了表演生涯,承担起作母亲的义务。卡尔近23年前嫁给了牙科医生杰伊·布伦特,已有两个孩子,还开办了一家室内设计公司,它的顾客中包括歌唱家麦克尔·杰克逊。尤里克14年前嫁给了电影演员罗伯特·尤里克。他们有一儿一女。    在另外几名小演员中,卡特赖特(现在37岁)是托卢卡湖一家礼品店的主人。她结了婚,有两个孩子。尼古拉斯·哈蒙德(饰弗里德里希),39岁,移居澳大利亚,成功地研究出一种新牧草。杜安·蔡斯(也是39岁),已婚,为矿业和石油公司试验计算机软件。德比·特纳(饰马塔)已经有3个孩子,目前在进行艺术创作。基姆·卡拉思,已婚,正在试着写剧本。    这7个人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尤里克说:“我们象一个非正式俱乐部的成员,或者说象一个大家庭的成员。”她同卡尔和卡特赖特都居住在圣费尔南多谷地。她们的孩子都是好朋友。

10. 漫画

小偷说:这些珠宝是为了资助竞选。警察说:好吧,你快走!(原载法国《费加罗报》)

11. 《静静的顿河》两章手稿被发现

【塔斯社莫斯科5月19日电】题:找到小说《静静的顿河》的两章手稿(记者鲁边·希里尼扬)    苏联著名政论家、肖洛霍夫作品研究人员科洛德内,在私人档案室里发现了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肖洛霍夫的著名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的两章手稿。    科洛德内在今天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手稿包含的内容为这部小说的两章,标明的日期是1925年,这两章是文学研究人员以前不知道的。已对手稿做了笔迹鉴定。专家们对手稿属于肖洛霍夫没有疑问。”    科洛德内追述道,《静静的顿河》于1928年出版,并获得非凡的成功,在此之后,肖洛霍夫被指控剽窃。在他获得诺贝尔奖金后,报上又重新发动了攻击。1974年,索尔仁尼琴在巴黎抛出一位匿名作者的学术文章,企图证明《静静的顿河》是被遗忘的作家、顿河的克留科夫所作。    苏联历史学家梅德韦杰夫也曾在西方发表过类似的声明。    科洛德内指出,最近,在肖洛霍夫的家乡顿河地区也开始出现文章重弹索尔仁尼琴和梅德韦杰夫的老调。但反驳这些论调是困难的,因为档案中缺少这部小说的第一和第二章的手稿。正是这一情况使批评这位杰出作家的人们胡思乱想。    科洛德内说,《静静的顿河》的这两章近期内将在《莫斯科真理报》上发表。

12. 奥斯卡·希约洛斯的小说《曼波舞王唱情歌》获本年度普利策小说奖

美国《纽约时报》四月十三日报道,小说讲的是哈瓦那两兄弟成为纽约夜总会上小有名气的音乐家的故事。

13. 弱智儿童的天地(二)

罗热里奥和格洛丽娅·阿马托的第三个女儿玛丽娅娜是个弱智儿,现年10岁,是个文静可爱的女孩。格洛丽娅回忆当知道这个女儿缺陷的那一天的情况时说:“我真想从家里逃跑。朋友们来看我们,好像家里有谁死了。在我得知真实情况的第一天,从孩子的房间经过,没有勇气进去。第二天,我对自己说,要么进房间去,承担起扶养这个女儿的责任,要么就抛弃她。我毅然地进入女儿的房间。”    吉瓦建立了一个帮助患先天愚型白痴病患者及其父母的团体——救助弱智者协会。该协会的女心理学家索尼亚·加扎林强调父母经历这个所谓的“服丧期”的重要性:“父母感到失去了想象中的强健孩子,这有助于他们感到有承受痛苦和不接收这种现实的权利。如果不容许他们有这个“服丧期,,那么他们就不会承认这个孩子的存在。”    银行高级职员路易斯·奥古斯托和他的妻子塞雷斯也不例外。他是唯物主义者,毫不隐晦地承认,当他13岁的女儿雷纳塔出生时,他觉得是受到了一生中最大的打击。他的妻子塞雷斯回顾说,在最初的日子里感到全身无力和内心矛盾重重。但是,从整个家族得到的鼓励使他们摆脱了意志消沉状态,走上了尽一切可能养育孩子的道路。    这三对夫妇的共同之处就是都有患先天愚型白痴病的子女。他们也都属于为数不多的巴西父母之列:他们战胜了抛弃有缺陷子女的想法,用爱取代了最初的挫折感,寻求使自己子女得到发展的最好替代办法,试图增加个人的经验和战胜社会偏见。    今天,吉瓦经常说,有一个弱智儿子是一种令人着迷的生活经验,一点也不使人感到不快,也许这仅仅是不同的经验。奥古斯托承认,雷纳塔使他过去的观念受到触动。他说:“我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过去所不了解的另一面,即精神,并得出物质没有任何价值的结论。”今天,他非常喜爱自己的女儿,对她取得的进展感到鼓舞。雷纳塔吃奶到10个月,1岁零5个月学会走路,2岁开始学习游泳,她的选择自由经常受到尊重。去年,她在巴西第八届伤残人奥运会上获得全国游泳冠军称号,并将代表巴西参加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举行的伤残人国际奥运会。    格洛丽娅说:“玛丽亚娜是个温柔、漂亮、有教养、可爱和懂得表达自己感情的女孩。”阿马托说:“他们就像个共鸣箱。对他们亲热或粗暴,你就会得到同样亲热或粗暴的回报。”(二)

第 4 版

1. 近30年美苏首脑会晤回顾(九)

1979年6月14日下午1时许,美国总统卡特携妻子罗莎琳和11岁的女儿艾米经过8个多小时的长途飞行后,抵达维也纳以参加美苏最高级会晤。卡特一行受到了奥地利总统基希·施莱格的热烈欢迎。卡特在机场发表的一篇低调书面讲话中说,美苏两国领导人将就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的签字并不能解决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所有分歧。    苏联主席勃列日涅夫则是在外长葛罗米柯陪同下于15日上午飞抵维也纳的。他在机场也发表了一篇调子不高的书面讲话。他说:“维也纳苏美首脑会晤的主要目标是加强缓和,两国之间的和平共处是在一个处于核战争阴影中的世界里唯一合情合理的道路。”    当晚,卡特和勃列日涅夫及其助手们在奥地利霍夫宫举行了3分钟预备性会谈。两位领导人在握手和微笑致意后,一边饮茶和桔子汁,一边确定第二天开始的为期3天的最高级会晤的日程。议程包括关于军备控制、欧洲、中东和非洲等问题。    6月16日上午,卡特和勃列日涅夫在美国大使馆会议厅举行第一次实质性会谈。双方寒暄过后,卡特希望美苏关系“将为世界和平而大大发展”。勃列日涅夫回答说:“如果我们失败,上帝不会宽恕我们。”卡特和勃列日涅夫就各自对世界的看法宣读了事先准备好的声明。他们一致认为,必须尽一切可能改善美苏关系,并制止核战争。他们多次脱离原稿讲话,两人不时打断对方的讲话,发表严肃的评论,或轻松地开玩笑。会晤气氛比预料的轻松得多。但在国防开支问题上,双方唇枪舌战,互相指责对方军费开支最多。    美苏两国首脑结束在苏联使馆举行的第二次会晤后,两国代表团发言人在霍夫宫国际新闻中心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尽管双方存在着分歧,但交换意见对更加清楚地理解双方对国际生活中的迫切问题的立场是有益的。    18日下午1时,卡特总统和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帝国舞厅签署了放慢军备竞赛的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他们互相热烈握手,贵宾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然后卡特主动地拥抱勃列日涅夫,两人互相在对方脸颊上亲吻从而使这次首脑会晤达到了高峰。卡特回国时在飞机上说,他对维也纳会晤“感到满意”。然而,美国舆论则认为,中东、非洲和南亚局势会使美苏两国关系很快又处于紧张状态。    (九)

2. 戈氏:令人捉摸不透

【合众国际社5月26日电】题:戈尔巴乔夫——一位摸不透的人    当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正准备与美国总统布什进行他们之间的第二次首脑会晤之际,他似乎是一个正在泥潭中挣扎的人。    最近,苏联国营的通讯社新闻社发表评论文章,形容戈尔巴乔夫好比一个“正在引领航船行驶在弯曲的峡湾中的船长”,文章要求苏联人民“在这个波涛汹涌、船员又失去信心、前路不明朗又不能后退的时刻”,应该支持戈尔巴乔夫。    而共产党《真理报》则说:“在西方,他们最近传出了不少关于戈尔巴乔夫将被迫下台的消息。”    这位59岁的克里姆林宫领袖似乎亦颇察觉到不少人认为他的权威正在逐渐崩塌。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在莫斯科看戈尔巴乔夫,就好像在看猫玩弄耗子一样:一次复一次,当耗子看来要走脱的时候,猫就在最后一刻及时扑上去重新抓住它。    戈尔巴乔夫的处事作风有一明显倾向,就是尽可能掩盖其真正意图,它看来总是为了某种原因故意发出误导舆论的讯息,而这背后的原因,有时会在事过境迁后才叫人明白,但有部分原因却叫人永远无法摸得清。    例如去年10月,他召见了全国最高职位的报刊负责人,对其中言论最开放的几个人大力批评,说他们不应抨击政府。此事令许多人得出的结论,就是开放已到极限了,可是,数星期之后,戈尔巴乔夫就把《真理报》一名保守派总编辑撤职,任命了一名改革派去接替他。    去年11月,戈尔巴乔夫在《真理报》发表文章,声言共产党不会放弃专政,但7个星期之后,他访问立陶宛时却对多党制构思开绿灯,接着更在苏共中央委员会会议上宣布废除一党统治。    戈尔巴乔夫另一特点,是经常造成一些表象,使人以为他碰到比实际大得多的困难,他喜欢令自己处于危险性很高的情况下,甚至给别人机会辱骂自己。    他喜欢在街巷中直接与人民攀谈,沉醉于这种直接的对话,虽然总是听到各类抱怨投诉和批评。像今年五一劳动节,他既决定让反对组织加入游行活动,自然不会预料不到会遭人谩骂和喝倒采,但他仍然让这些人尽情叫喊,甚至于站在那儿聆听了25分钟。    这就是戈尔巴乔夫的一贯作风,一方面让形势尽情发展,一方面掩盖起他自己的真正意图,但他在控制形势发展方面,时间掌握得恰到好处,永远不会让耗子真正跑掉。    由于戈尔巴乔夫所表现出的姿态经常不是他的最终意图,所以欲猜测他行事时的动机及未来动向都是十分危险的。而在戈尔巴乔夫正为美苏首脑会晤及7月共党大会作准备的这个时刻,进行猜测游戏尤其危险。    不过,根据他过去行事习惯来推测,有理由相信,大约在两个月之后,当所有这些重大场面过去了,戈尔巴乔夫就会披露一些大胆的倡议,叫传出有关他政治前途不稳言论的人闭嘴。

3. 图片新闻:以色列在进行又一轮棘手的和谈

(图左写的字为「工党,」右为「利库德」,中间为「贝克和平计划」)(原载美国《洛杉矶时报》)

4. 布什:擅长电话外交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4月15日文章】题:对于布什来说,外交就是个人接触    今年1月26日,当布什总统在他的椭圆形办公室接待巴西当选总统科洛尔时,他要求科洛尔在访问克里姆林宫时,替他给戈尔巴乔夫捎封私信。    4个星期以后,布什直接给戈尔巴乔夫通了电话。美国总统与苏联领导人通电话,这在历史上只是第三次。    这种非正式的交流说明,世界各国领导人之间通过那些使分隔他们的海洋和大陆变少了的电话、飞机,甚至文传机来进行频繁的个人相互接触已成为国际外交的一个新的重要方面。    这种趋势特别得到已经选择了这种外交技巧而且有搞个人外交嗜好的布什和贝克国务卿的鼓励。他们在掌握近几个月中发生的革命性事件过程中,喜欢绕过大使、专家和官僚,直接与世界各国的同行打交道。    布什在执政的头一年中,通过电话与世界各国领导人交谈大约190次,平均每隔一天就打一次这类电话;与世界各国领导人会晤135次,这比前总统里根和其他前总统要频繁得多。    一些官员们说,布什的所作所为已经表明通过个人外交是如何越过分歧,建立联盟的。比如,他用这种方法讨好密特朗总统。密特朗在里根时代疏远了美国。布什还用这种方法与剧变的欧洲舞台上的主角保持联系,特别是近几个月来最活跃的西德总理科尔和外长根舍。    然而,官员们说,布什的个人外交已经出现过几次小纰漏,比如,布什通过电话与一名冒充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的人交谈的令人尴尬的插曲。    白宫的官员们说,在与外国领导人通电话前,布什几乎总是先阅读一两页情报,而且常常提出“谈话要点”,尽管总统对所要对付的问题通常是消息灵通的。尼克松政府的国务卿基辛格说,各国领导人之间进行电话交谈“对创造情绪和气氛,建立理解有好处”,“但也会造成困难。”电话交谈一般容易造成误解,充分地作记录也很困难,你看不见对方的表情、手势、或姿态。而这些也都是语言。

5. 一人当得百万兵

【塔斯社莫斯科5月9日电】题:关于苏联情报员菲尔比在粉碎法西斯方面的贡献的新材料    对于赫斯1940年5月11日夜秘密飞往英国的一切材料,英国情报机关要保密到2007年。    可这些材料已经从克格勃档案库中取了出来,并逐渐公之于众。    在灰黄色的公文夹上印有“履历卷宗”字样,公文夹上用手写体写着“黑贝尔塔”。伦敦同性恋者都知道这是希特勒的纳粹党副手的外号。公文夹上还写有“绝密”、“不得泄露”、“摄影要受法律制裁”等。    可能,这一文件夹是50年来第一次“亮相”,而且不是克格勃出面,而是由苏联中央电视台抛出来的。《剑桥毕业生》这部影片在5月11日被搬上了电视屏幕,在这部影片向观众提供的许许多多历史镜头中,这一文件夹扮演了主角。电视镜头闪过了头几页……赫斯的照片,斯大林和莫洛托夫签阅的文件。密码电报:“从    ‘泽亨’那里得到赫斯到达英国的情报,他同汉密尔顿勋爵会晤。谈判的实质是单独媾和。”    从日期看,“泽亨”在伦敦只用一昼夜的时间就打听到了纳粹分子及其拥护者的这一重大的秘密外交行动。还用了一天功夫研究和检查这一情报。又用了一天功夫把材料发给中央。用了3天时间获取这一情报和把它从伦敦发往莫斯科,就时间来说这是奇迹。    在日期旁边是批示:“通过雷布金娜通知提供补充情报的必要性。”他们提供的雷布金娜就是苏联女情报员“伊琳娜”,她现在住在莫斯科,用的是真名卓娅·伊万诺夫娜    ·沃斯克列先斯卡娅。她说,“泽亨”是菲尔比的化名。如果斯大林当时信任苏联情报员提供的关于希特勒德国准备进攻苏联的情报,那就可以避免几百万人的死亡。有时他也听取他们的预测,这也是事实,“泽亨”的情报的可靠性也促成了这一点。无论如何,当菲尔比第一个把关于“堡垒”战役的情报通知苏联统帅部,特别是截获并破译了冯·魏赫斯将军的评价库尔斯克弧形地带的苏军力量的电报之后,斯大林最终相信法西斯分子打算开始1943年夏季攻势。破译时间大约是4月份,这就使我们有可能在春天就准备作战菲尔比在伦敦有获得绝密材料的机会,这是由于破译和截获了德国人的无线电报。其中有许多电报落入了莫斯科手中,抓获了派往苏联境内的法西斯间谍,挽救了成千上万苏联人的生命。菲尔比还获得了希特勒分子打算在东部战线使用新式武器的第一手材料。    这位“剑桥毕业生”参加的另一条秘密战线,是粉碎纳粹分子企图同西方盟国单独媾和的阴谋。    丘吉尔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承认:“我对斯大林对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北非政策了解之深感到震惊”。这种了解的基础,是使苏联外交免于盲目性的准确情报,这些情报是菲尔比从他打入他官运亨通的英国情报处核心中获得的。    苏联杰出情报员菲尔比于1988年5月11日在莫斯科去世。他完全有理由说:“我做了我所能做的一切,帮助反希特勒同盟国家粉碎了法西斯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