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04-07
第 1 版
1. 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宣布解散什雷斯塔政府
合众社报道,比兰德拉六日任命前首相肯德拉出面组阁,并宣布要进行广泛的民主改革。
2. 阿拉伯合作委员会四国外长紧急会议五日结束
美联社五日报道,会议发表的联合公报呼吁中东为无核区,并且要求国际上对以色列施加压力,让其签署防核扩散条约。
3. 民德议会正式授权德梅齐埃组阁
外电报道,民德新议会在五日举行的首次会议上还废除了最高行政机构国务委员会,授予议长暂时行使总统职责。
4. 戈尔巴乔夫会见拉脱维亚共产党领导人
塔斯社说,五日的会见和讨论是在坦率气氛中进行的。拉脱维亚共产党内有人提出动议,要求与苏共脱离关系。
5. 泰国总理差猜表示愿当柬埔寨和谈东道主
合众社报道,差猜六日说,如果有关各方有诚意结束柬埔寨冲突,泰国愿意充当和谈的东道主。
6. 菲军参谋长德比利亚说有人企图发动另一场政变
路透社报道,德比利亚五日说:「我们已作好随时粉碎有计划的暴力行动的准备。」
7. 阿拉法特访问意大利
法新社报道,意大利三个主要政党领袖五日在同阿拉法特会谈时,都分别对他提出的由欧洲发起倡议争取以色列答应和谈的想法表示支持。
8. 立陶宛议会发表和解声明呼吁与戈会谈
路透社五日报道,这项声明强调,该共和国新领导人不想中断与苏联的经济文化关系。
9. 文达五日发生政变
美联社报道,文达国防军推翻了政府,并且宣布文达并入南非。文达是南非最小的一个所谓黑人独立家园。
10. 蒙古领导人说改革要保证人民的安宁和正常的生活
蒙古《真理报》六日报道,蒙古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主席奥其尔巴特对该报记者说,无论进行什么样的改革都要保证人民的安宁和正常的生活。
11. 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说苏联和南朝鲜将加强合作
法新社报道,谢瓦尔德纳泽五日说,这种合作包括苏联在调解南北朝鲜冲突中发挥作用。
12. 保总理卢卡诺夫五日会见欧共体主席德洛尔
合众社报道,双方讨论了欧洲向保加利亚提供经济援助以及保要求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问题。
13. 美国公司掀起在西欧投资新浪潮
【美国《商业周刊》3月26日一期文章】题:涌往欧洲的新热潮 美国公司正重新发现欧洲。从高技术和快餐食品到造纸和汽车,一股新的投资浪潮正滚滚穿越大西洋而去,商务部估计,美国在欧洲的直接投资在1989年猛增了16%,约达1761亿美元。东欧新市场的前景是一大吸引力。但是。预料到1992年在欧洲共同体内拆除贸易壁垒后经济增长率可达到5%,这引起更大的兴趣。美国公司不希望被排除在即将到来的繁荣之外。 美国公司之所以急忙采取行动还由于日本正逐渐打入欧洲。日本汽车制造厂在英国投下了大笔投资,并在欧洲大陆寻觅其它地点,这给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以及欧洲的汽车公司享有的特权肯定造成威胁。在电子方面,日本在向欧洲的高级计算机厂供应部件方面悄悄领先。 美国公司懂得它们必须采取行动,否则将眼看日本把它们挤出一些世界主要市场。 虽然1989年欧洲在美国的投资仍大体上为美国在欧洲的投资的两倍,但是这个差距似乎在缩小,美国公司在欧洲的投资为160亿美元,大大高于法国,法国居第二位,为115亿美元。日本仅为16亿美元。在去年下半年柏林墙倒坍和东欧人奔往西方时期,美国购买狂创造了投资112亿美元的纪录。美国人目前在走买进股票的道路,以作为加强实力的捷径。有些目标是欧洲大名鼎鼎的公司。此外,美国公司也在欧洲创办新的制造项目。1989年,美国在西德、意大利、法国和荷兰投资兴建的制造业项目分别为11个、15个、14个和13个。 欧洲市场扩大,发展越来越快,也是美国汽车公司投资的原因。欧洲客车市场现在比美国的市场大30%,而且利润也更高。此外,美国公司在日本投资遇到许多障碍,而欧洲人却起劲地竞争以得到美国商标。 但是,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欢迎美元。近几年中,法国保护主义者阻挠了几笔相当可观的交易。许多专家预料,如果美国在欧洲的投资继续迅速增加,可能会出现新的抵制。
14. 日拟提议西方七国协商对华贷款问题
【时事社东京4月5日电】将于7日在巴黎召开的7个发达国家财长及中央银行行长会议上,日本准备把对中国恢复贷款问题列入议题,谋求同准备开始全面提供贷款的各国调整意见。 大藏省人士估计,同对华提供新贷款持强烈反对态度的美国和法国调整意见将成为焦点。在7国中,国会压力强大的美国及重视人权问题的法国对提供新贷款面有难色,而向中国提供了多额政府开发援助的西德和意大利对恢复援助持积极态度。 日重视同西方的协调,同时将向各国说明日对华政策的基本立场,即“孤立中国不是好事情”。日打算在听取各国对华认识的基础上探讨恢复第三次日元贷款的具体时间。 【法新社东京4月5日电】日本大藏省人士今天说,在本月7日召开的一次高级财政官员会议上,日本将敦促主要的工业化国家完全恢复对中国的贷款。 这些人士说,在巴黎举行的7个主要工业化国家集团会议上,日本将概括地提出东京的对华贷款政策,并同这些国家协调关于完全恢复对这个共产党国家贷款的观点。
15. 西德政府内部产生意见分歧
【路透社波恩4月5日电】政府人士说,波恩联合政府今天在如何取代东柏林无价值的货币作为走向统一的第一个重大步骤问题上产生意见分歧。 西德中央银行有一项计划,要把东德货币的价值折合坚挺的西德马克的一半。政府人士说,在这里的联合政府会谈中以财政部长特奥·魏格尔和经济部长赫尔穆特·豪斯曼为首的强硬派“经济”集团支持西德中央银行的这项计划。 但是其他一些领导人,包括外长根舍在内,则坚决主张直接地以疲软的东德马克兑换坚挺的西德马克。他们说,在受波恩帮助而在东柏林掌权的保守派联盟统治之下,东德马克的贬值将会成为政治炸药。 东德各城市计划在今天举行街头抗议活动,以便向波恩表明,人民是多么强烈地反对东德马克贬值。 政府人士说,波恩或许会倾向于实行一比一兑换率以减轻东德人的痛苦,尽管强大而独立的西德中央银行发出警告,认为付出的代价太大。 科尔总理今天同他的由基督教民主联盟和自由民主党组成的联合政府的领导人辩论这个问题。 西德《明镜》周刊星期一(2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几乎有2/3的西德人在民意测验中表示反对以一比一的比率兑换东西德货币,认为这样做代价太高,很可能导致西德增加税收。
16. 苏军接管立陶宛检察官大楼/国防部向波罗的海三共和国提出抗议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4月5日电】题:苏联士兵袭击立陶宛的检察官办公大楼 立陶宛政府发表紧急声明说,配备有自动武器的苏联军队今天袭击并接管了立陶宛检察官办公大楼。 传闻中的这次袭击是在立陶宛议会开会的时候发生的。议会开会是为了最后确定对戈尔巴乔夫的答复,因为他要求立陶宛议会撤回3月i1日单方面宣布独立的宣言,否则将造成“严重后果”。 莫斯科力图重新控制这个波罗的海共和国而采取的这个新步骤使那里的紧张气氛突然加剧。两天前,莫斯科和立陶宛的初步会谈使人们产生这样的希望,认为这场历时将近4周的危机可能缓和下来。 立陶宛驻莫斯科代表团团长埃伊迪乌斯·比考斯卡斯在所传的这次军事行动之前说,他的政府准备妥协,并且可能接受在整个共和国就脱离苏联问题举行公民投票。 星期二同3名立陶宛官员会晤的政治局委员亚历山大·雅科夫列夫在第一次公开讲话中重申戈尔巴乔夫坚持的立场:除非维尔纽斯撤销其独立宣言,否则无法开始举行正式谈判。 【法新社莫斯科4月5日电】苏联国防部已经对它所说的在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出现的“反军运动”提出抗议,并警告这些波罗的海共和国不要干涉征兵工作。 在塔斯社4日播发的一项声明中,国防部谴责了“扰乱春季征兵的企图”。 它还谴责了波罗的海共和国出现的“分裂主义威胁”。 立陶宛议会4日通过一项决议,要求符合征兵年龄的立陶宛人拒绝每年4月1日开始的征兵,苏联国防部是在这项决议获得通过后发表声明的。
17. 日报披露美出现歧视老人风潮
【日本《朝日新闻》3月24日报道】题:美国出现视老人为累赘的风潮 美国近几年来把老人视为“多余的累赘”的舆论越来越强,甚至出现了煽动两代人之间的对立的团体。 凯斯西部大学教授宾斯托克指出:“从70年代末开始,那种同情老人的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一家有影响的全国性报纸在社论中竟说,老人虽然年纪很高,但却很有钱,而且很自私。前商务部长在1987年曾提出过这样的建议:“要恢复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则必须改变优待老人的对策,减少对其补助。” 近几年来,保健医疗费大幅度膨胀,用于老人的支出约占1/3。这导致“老人是多余的累赘”的风潮进一步扩大。据宾斯托克教授说,一位生命伦理学家在1987年建议:“对于75岁以上的老人,应正式禁止为其进行旨在延长寿命的治疗。”另外,有一位州长于1984年说,濒临病危的老人“有死的义务”。对此,报纸进行了广泛的报道。 引人注目的是,1985年成立了称作“要为实现老少公平而奋斗的美国人”组织。人们认为,这一组织得到了法人团体的资金援助和一部分国会议员的政治支持。宾斯托克教授说:“这一组织是要使年轻人、中年人和老年人之间产生对立。据说,该组织的主要主张是,对老人的巨额补助,会使现在工作的一代人的收入大幅度减少。” 宾斯托克教授指出,美国老年人至今仍有1/3是“贫困老人”。这些老人很容易因支付意外的保健医疗费用和房租突然上涨而在经济上遭受打击。特别是妇女、黑人和来自南美的老年人,他们除在经济方面受排挤之外,还受到各种各样的歧视。 宾斯托克教授强调说:“同把老人视为‘多余的累赘’的观点进行斗争是紧急课题。因为它不仅是一种危险的思想,而且还将使美国国民的精神陷入危机。”
18. 欧共体四日发表声明要求苏联和立陶宛举行会谈
这是合众社五日报道的。
19. 乔森潘五日表示同意西哈努克关于在泰举行柬四方紧急会议的建议
合众社报道,他说,红色高棉游击队将遵守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提出的解决柬冲突原则。
第 2 版
1. 从小培养环保意识
【台湾《青年日报》8月17日报道】题:环保意识·从小培养(记者邱幸文) 近年来,国立编译馆编辑中小学教科书的内容也随着社会的脉动前进,将环保意识纳入教材之中便是实例。 编译馆长曾清群认为:编辑教科书绝不能与社会现况脱节,否则社会的脚步急骤向前跨进,而中小学生却在教科书中学习与社会生活不相干的纯知识,由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缺乏实质生活的意义与体验。 曾清群特别强调:纳入这些教材必须十分巧妙,要以“穿针引线”的功夫贯穿于课文之中,绝不能以教条式,或是一本厚厚的专册“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吸收这些知识。 编译馆的委员们为了发挥“穿针引线”的功夫,将原有的课程内容做文字方面的修正与调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吸取环保观念,而且能身体力行。 国小6年级“健康教育”第5册第16课“环境保护”中的第一页,呈现在小朋友眼前的是:一位小朋友正视地球模型,上面写着一句话:“地球的命运掌握在你我的手中”,翻开下一页是一个哭泣的地球,下面写着“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糟蹋了它,你往何处去?” 从国小6年级“健康教育”的编辑手法及方向,可以让小朋友耳目一新,学习起来也就别有一番心情。国立编译馆认为培育学生环保观念,运用教科书“地毯式”教育是十分合宜的,不过表现方式不能太过明显,以免让学生认为是教条式的教育输入,反而会产生反效果。
2. 李登辉紧要关头出口误 登辉念成登基全场愕然
【《台湾时报》3月31日报道】李总统昨天参加国大闭幕式并发表致词。致词文稿第六句为:“登辉”首次要对全体代表……。但李总统不知何故将“登辉”念成“登基”,在场人士一时一脸愕然。不过,李总统即时修正,以下致词未再出现口误。 会后有些代表自我调侃地说,本来就是“登基”大典嘛!“登辉”!“登基”不差啦! 2月11日执政党临中全会,李总统公布副总统人选李元簇先生之际,也发生类似严重口误。李总统在紧要关头发生口误,令人捏把冷汗。
3. 国民党流派、非主流派成“恐怖平衡”状态
【台湾《民众日报》3月29日报道】题:主流派非主流派成“恐怖平衡”状态(记者苏明达) 在前一阵子国民党内主流与非主流阵营的权力之争中,一个引人瞩目的焦点为非主流派到处宣称被国安局全面监听的说法,此事在当时亦引起多位立委在立院对此的抨击、关注。 目前两派枱面上政治之争虽暂告一段落,唯“监听案”的余波仍在荡漾,被非主流派一致抨击的焦点人物,宋心濂与黄耀羽,是否会下台,甚受政坛注目。 据了解,前一阵子的政争,主流派被非主流派振振有辞的批判焦点,乃是安排国安局24小时监听主要政敌如李焕、林洋港、蒋纬国、郝柏村等近200名政要的电话,而其中,又以长期负责军特系统的郝柏村对此反应最为激烈。 郝柏村又如何知道自己的电话已被监听呢? 据指出,郝柏村原本对此毫不知情,但他某次与行政院长的通话内容,第二天即被总统府方面得悉,而使郝柏村开始起疑。 因为,当时郝柏村与李焕的通话,乃是透过极机密的热线(即战情电话,用以指挥战争事宜)进行,除李焕与郝两人之外,不可能有第三者知悉,此一情况,郝柏村遂立即清查,而发现了被监听的事实。 据了解,在光火之下,郝柏村乃命令警备总部,对国安局进行反监听作业,而其方式并不复杂,乃是直接再拉一条线直达新店安坑的警总电监处,以便进行反控。 据了解,郝柏村方面接着直接找宋心濂谈判,并当面指责他,在蒋介石、蒋经国的强人时代,包括行政院长、国防部长、参谋总长……等人的电话,均从未被监控过,为何国安局如此公然违反常例呢?据了解,宋心濂当场予以反驳表示,这是奉上面命令进行。 因而,双方就此结束谈判,但郝、宋两人从此公开决裂,互相攻伐。 为何此一监听事实确然存在,而双方并未就此继续过招呢? 据了解,由于郝宋双方相互监听,非主流派掌握李登辉、宋心濂与宋楚瑜等人电话内容,而主流派亦掌握郝柏村、李焕、林洋港、蒋纬国等人的谈话纪录,在双方投鼠忌器的情况下,已形成“恐怖平衡”状态,暂时偃旗息鼓其实不过是假象,乱象与暗潮早已滋生其中。 据了解,由于郝柏村对奉命监听的宋心濂与执行监听的国安局副局长黄耀羽均严重非议,部分人士确切表示,宋、黄两人未来政治前程不看好,很可能难逃下台一鞠躬的命运!
4. 台湾短讯
▲台《联合报》报道,台华航一高级职员1日表示,以包机运送选手及器材参加北京亚运会一事,只要“中华奥会”提出申请并经两岸同意,华航将提供一架新购进的大型飞机,由桃园机场直飞北京。 ▲台《工商时报》2日报道,统计资料显示,大陆已成为台最大的对外投资重镇。去年台商对大陆投资总额远超过对其他任何国家的投资额。 ▲台《工商时报》3日报道,9月在北京揭幕的亚运邮票展览,台官方的邮政总局已决定不予参展,由民间邮商自行组团参加。 ▲《香港时报》报道,台“境管局”等单位30日审查吾尔开希等5人到台访问资格,结果吾尔开希与金岩石2人因资料不全未获通过。 ▲《香港时报》报道,台“国大”会议期间在“总统”面前掀翻餐桌的民进党籍“国代”黄昭辉等3人已屡次拒传到庭接受讯问,台北士林分检署2日仍依犯罪证据确凿,将黄等3人依妨害合法集会、妨害他人行使合法权利的强制罪嫌提起公诉。 ▲中央社报道,台“总统府秘书长”邱进益表示,3日晚因胰脏炎并发十二指肠溃疡而开刀的李元簇预定三星期后出院。李接受手术痊愈后,担任“副总统”职位在体能方面没问题。 ▲中央社报道,台“行政院长”李焕2日指示“教育部”等单位,彻底检讨公立中学教育问题,减低青少年误入歧途的机会。 ▲中央社报道,台“内政部警政署”通令各警察机关,自1日晚11时到2日凌晨4时实施全台扩大临检勤务,缉获人犯及移送流氓249人,查获各类枪枝69枝,破获重大刑案79件。
5. 台报报道:台老人医疗福利极受漠视
【台湾《中国时报》3月18日报道】题:老人时代来临准备工作不够(记者戴詠雪) 人口学家预计,公元2000年台湾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高达全人口的8.5%,堂堂进入联合国定义中的“老人国”之林。医界认为,我国若不及早发展“老人医学”专科制度,只怕未来老人医疗照顾将面临严重考验。 近年来台湾老人医学的开发处于停滞不前的窘境;公立医院虽有“老人科”的编制,但却由“内科”医师占缺;各大医学院中,只有台大规定医学生,须修习老人医学学分,而在欧美国家,老人医学是医学系学生必修学分。有关人士认为,“政府支持度不够”及“医界自我忽视”,是老人医学发展的两项最大阻力,其次是老人医学“学术性不够强”。
6. 漫画:争孝顺
申报所得税的日子近了,年老父母的行情突然看俏,子女们争相取得抚养父母的名义——原因无他,能够取得名义,即在抚养亲属宽减额多列一笔,得以节税也! “争孝顺”若能化为平日具体的行动,蔚为风气,自是孝风成习,老有所终,离天下大同境界不远矣! 惜乎争的都是名义,老人家们又成了夹心饼干,动辄有偏心之嘲,悲夫!(原载台湾《中国时报》)
7. 新加坡《联合晚报》报道徐悲鸿藏宝新加坡
象是电影故事 【新加坡《联合晚报》3月27日报道】题:徐悲鸿藏宝,红毛丹园有秘密 中国当代艺术大师徐悲鸿的大量艺术珍品,曾经密藏在新加坡三巴旺的一个红毛丹园中。 说来这象是电影故事,然而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1942年1月,日军的铁蹄已经踩进新山,隔着不到一公里阔的柔佛海峡,日军对新加坡虎视耽耽。当时旅居新加坡的徐悲鸿,因为曾经开过画展为中国抗战筹募义款,平日也跟抗日分子过从甚密,知道日军一旦攻进新加坡,自己必是凶多吉少。他本人的书画佳作以及多年来搜集的珍贵文物,一旦落入日军的魔掌,更是他本人及国家民族的一大损失。在战火纷飞的时刻,徐悲鸿无法把那上千件他本人的作品及收藏品安全运出新加坡。为了保存这些心爱之物,徐悲鸿把大部分艺术珍品装箱,暂时寄放在挚友黄曼士家中,另外一批他本人的油画、人物肖像画及人体素描等,则秘密运到罗弄泉崇文学校,藏在附近的枯井中。还有一部分则是密藏在三巴旺一个红毛丹园中。愚趣园的常客 这红毛丹园在战前就雅名远传,它就是苦学成功的考古学家韩槐准先生的“愚趣园”。园内两百多棵优质红毛丹树,是韩先生亲手栽种的。韩先生很爱结识文人学者,他的愚趣园成了名士雅集的场所,郁达夫、徐悲鸿都是愚趣园的常客。韩先生在园内的寓所兼书斋,门上挂的“愚趣园”三个字正是徐悲鸿手书的。 韩槐准是徐悲鸿信得过的朋友,在日军兵临城下的危急时刻,徐悲鸿把数百件书画、陶瓷、玉器及图章等,装进一个大箱,托黄曼士秘运到三巴旺12公里处的愚趣园,请韩槐准代为保存。两个水缸 在一个雨季的下午,韩老先生叫他的长子岐丰当帮手,父子两人把徐悲鸿的这批珍品分别装进两个大水缸中,然后用水泥封住缸口,为了防潮,两个水缸还涂上黑漆。 然后,父子俩观察了周遭,肯定没人看见,就悄悄把水缸搬到园中的一条小土坡旁沟。身强力壮的岐丰拿起铁铲,在土坡上挖了两个洞,两洞相距有六七公尺远。为什么要相距那么远呢?这是考虑到万一被人发现其中一洞,未必另一洞也会被发现。 挖好了洞,父子俩合力把两个水缸放进去,再用泥土将洞填好,铺上草皮,为了以后容易寻找,韩老先生还在藏宝处种了一棵凤梨作记号。 重见天日密藏在红毛丹园的这批珍品,安然度过了三年半的黑暗日子,于1945年9月随着日军投降才得以重见天日。 1948年,徐悲鸿的学生陈晓南来新加坡时,把收藏在黄曼士那里,以及在崇文学校附近枯井和三巴旺红毛丹园的大批珍贵文物及徐悲鸿本人的上千件作品,装箱运回中国(那时徐悲鸿在北平)。 徐悲鸿收到这批自己珍爱的文物及自己多年来呕心沥血之作后,就如同见到了因战祸而离散的亲生骨肉。他在第二天就给韩槐准写了一封信,表示感激之情。以后两人常有书信往来。 1951年4月,徐悲鸿病中寄给韩槐准他所写的一首诗及附言,流露了他对愚趣园、韩槐准以及新加坡土地和友人的深深眷念: 十年长忆海南韩,愚趣园中嘉会难。 篱落参差存古意,宾朋细品红毛丹。 (韩槐准是海南岛文昌人,于1962年回中国,1970年病逝于北京,终年78岁。)
第 3 版
1. 知名度竞赛和宣传把戏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3月27日文章】题:奥斯卡奖的争议——人们指责评选有偏见(记者 戴维·斯特里特) 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对于有人持异议的现象已经习惯了。过去62年来,一年一度的学院奖评选总要引起一些电影爱好者的大声疾呼,因为他们确信他们喜爱的影片或演员在奥斯卡之夜遭到冷落。 然而,今年这种分歧意见已经升级为争议。许多观众和电影界专业人员认为这一年的一些最佳影片并未人选——这首先是因为提名程序有缺陷,以致这些影片未能参加竞争。 ——由斯派克·李编剧兼导演的影片《该干就干》未被提名参加最佳影片评选,虽然许多影评家把它列入了1989年十部最佳影片名单。这部片子获得了其他项目的提名,其中包括最佳男配角奖和最佳创作剧本奖提名。但有些观察家说,这部片子主要是由非洲裔美国人演员和摄制班子拍摄的,没有明说的种族主义情绪是使它落选的决定性因素。 ——《罗杰和我》被许多人赞颂为近年来最有趣、对社会问题剖析得最透彻的影片,但它却没有得到最佳纪录片的提名。一封广为散发的由40多名制片人联署的抗议信为该片鸣不平,其中有米拉·奈尔等奥斯卡奖得主和被提名者。他们高度赞扬了这部影片的质量和社会意义。这场争议进一步发展成对学院奖提名委员会的指责和反指责。 ——获得最佳外语片提名的法国影片《卡米耶·克洛代尔》正在电影院放映,而且大多数评委都看了。可是放映的拷贝比上个月被提名时用的拷贝短15分钟。这种差异对于这部片子,对于以这部片子获得最佳女主角提名的伊莎贝尔·阿贾尼都产生了不利影响。据《剧艺报》周刊说,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有关评奖的“许多神秘的规则中的一条规定,而这些规则早就该加以修改”,以使之符合美国电影界的现实。 这些争议已使1990年成为奥斯卡金像奖历史上最坎坷的一年。对此,观看授奖仪式的大约10亿观众大多都是毫无所知的。然而,电影界的观察家们在问,这样一些问题是否会促使学院评奖的做法,至少是在评判和投票方面有所改变呢?多年来人们就抱怨说,规则已经过时,评委的圈子太狭窄,他们都是生活和工作在电影界,而评委的平均年龄太大,无法代表一般的电影观众。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辩护的最好的论据是玩世不恭的:奥斯卡奖的评奖活动不过是一场知名度的竞赛和一场宣传把戏,并不是以艺术水平和社会教育价值作为评判尺度的。对于这种观点,人们有许多话要说,这表明大多数电影观众认为欺骗和偏私,是好莱坞的竞争中历来就存在的现象,因此,它们也就成了奥斯卡奖的竞争以及伴随出现的热闹场面的合法的组成部分。
2. 澳大利亚影坛新星米诺格
【合众国际社好莱坞3月28日电】凯利 ·米诺格不仅仅是流行歌手,还是位享誉国内外的澳大利亚女演员。现在,这位身材娇小的21岁的歌星来到了好莱坞。她希望美国观众通过澳大利亚电影《少年犯》一睹她的风采。她在该片中扮演一位怀孕后离家出走的少女。米诺格是澳大利亚影视界的红人,1987年她才18岁的时候就因在第一号肥皂剧《邻居》中扮演的角色而被选为最受欢迎的女演员。同年,她又灌制了名为《旅行》的唱片。这是澳大利亚10年间最流行的唱片,在33个国家中名列榜首。 此后,她又灌制了《我竟如此幸运》和《你得有把握》两张唱片,在欧洲和澳大利亚也都位居榜首。到1988年,19岁的米诺格已有三张被列为十佳的唱片和一个在好几个国家获得金唱片奖与白金唱片奖的唱片集,她的第二个唱片集《享受你自己》也获同样成功。米诺格的唱片终于在美国引起注意。她的《旅行》在美国销售量达50多万张。 这位影坛与歌坛两栖新星说:“我无法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但将两者分开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不想在我演的电影中唱歌,因为人们会认为我只是个沽名钓誉的歌手。” 米诺格在悉尼、布里斯班和墨尔本演唱,每场观众达1万到1.5万人。在东京,她的一次音乐会就挤进了4万名观众。她的音乐会的票每场都早早就被抢购一空。米诺格天生一种迷人的柔弱气质,这使她有可能成为一个扮演妖冶而又脱俗的女人的名演员。至少这是好几位电影制片人在谈论好莱坞电影主流时这么对她的代理人说的。
3. 菲将拍卖马科斯的艺术品
【路透社马尼拉3月20日电】索思比和克里斯蒂这两个对立的拍卖行在竞相出售已故菲律宾前独裁者费尔南德·马科斯及其夫人伊梅尔达收藏的名画、宝石和古典家具。 索思比公司董事长安斯利今天同科 ·阿基诺总统讨论了这次拍卖。他在会见科·阿基诺总统之后说,“我们看了一些财产,有些很好,有些是假的。” 克里斯蒂拍卖行和索思比拍卖行都已派出专家飞到马尼拉研究这些艺术珍品和马科斯总统被推翻后没收的其它东西。 政府说,所收藏的这些艺术品,其中包括提香和拉斐尔的大作都是用从国库偷来的钱买的。 政府希望通过拍卖这些艺术品收回一些钱。但一些艺术品拍卖商说,对于伊梅尔达买的这些画很难辨别真伪。这些画分别藏在纽约、马尼拉和苏黎世。
4. 西斯廷教堂壁画修复后向公众开放
【合众国际社梵蒂冈3月23日电】梵蒂冈今天向新闻界开放了一个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家米开朗琪罗及其技巧的无与伦比的展览,此举标志着对米开朗琪罗画在西斯廷教堂天花板上的壁画的修复工作告一段落。 展览在24日开幕,25日向公众开放,一直持续到7月10日。展览设在圣彼得广场旁连拱廊内的一排房间里。 修复工作是1980年由一个梵蒂冈专家小组开始的。 修复工作第一阶段是修复画在教堂高大的弧面窗上14幅基督祖先的画。这一阶段工作持续了4年,于1984年完成。 第二阶段的修复工作开始于1984年,刚刚完成。修复的对象是米开朗琪罗1508年至1512年根据《旧约》描述的戏剧性场景画在西斯廷教堂巨大的天花板上的画。 修复工作的最后阶段将修复米开朗琪罗1534年至1541年之间创作的壁画《最后的审判》,这幅画长60英尺(18米),高30英尺(9米),占据着西斯廷教堂祭坛后的整个墙面。修复工作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 梵蒂冈博物馆中世纪和现代艺术部主任法布里齐奥·曼奇内利在今天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最后阶段将在“4年内”完成。 已经有数十万游客到过西斯廷教堂观看修复工作的进展情况,去年夏天高峰时期一天接近2万人。 展览将展示修复工作使用的技术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全貌,米开朗琪罗正是在这种文艺复兴的气氛中创作出他的杰作的。 现代电子仪器揭示出这位艺术大师的技术奥秘。
5. 日本电影观众减少
【日本《每日新闻》2月22日报道】日本电影制片人联盟公布的去年日本电影观众为1.4357亿人次,这是该联盟自195S年开始此项统计以来的最低数字。 去年日本电影发行行业的状况可以用一句话加以概括,那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欧美影片比国产片更受欢迎。去年欧美电影在日本的首映拷贝数为522部,比上一年度增加37部,与此相反,日本国产片的首映拷贝数仅为255部,比上一年度减少10部。
6. 法电影导演克洛什病逝
美联社报道,莫里斯。克洛什久病医治无效于三月二十一日病故,终年八十二岁。他执导的《文森特先生》一九四八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他的其他代表作有《女牢房》、《鸟笼》等。
7. 艾伦和乌里获最佳原著、最佳改编电影剧本奖
美联社报道,伍迪。艾伦和阿尔弗雷德。乌里分别因撰写《罪行和错误》及改编《黛茜小姐》获第四十二届美国作家协会最佳原著电影剧本奖和最佳改编电影剧本奖。
8. 美重新发行托斯卡尼的音乐作品
路透社纽约三月二十日报道。美国BMG古典音乐唱片公司今天宣布,它将以录像带、激光唱片和激光视盘等形式重新发行托斯卡尼尼为美国无线电公司录制的全部作品。
9. 厄瓜多尔首部国产片问世
埃菲社三月十八日报道,厄瓜多尔全国电影院最近上映了该国第一部国产影片《拉蒂格拉》,受到广大观众欢迎与好评。这部由卡米略。卢苏里加导演的故事片描写了3个孤女的辛酸遭遇。
10. “毒刺”行动与巴佐夫特案件(六)
巴佐夫特的自白 就在巴佐夫特被绞死的当天,巴格达的几家报纸都刊登了巴佐夫特在审讯过程中坦白交待的5份材料,并附有他用英文手写和签名的交待材料的照片,同时刊登了他偷拍的军工厂的某些照片。他在一份交待材料中说:“是的,我的确是在为以色列人和英国特务部工作。” 根据交待材料,巴佐夫特是在1985年夏天开始为英国情报部门工作的,那个时候正是他在经济上处于困难的时期。一个名叫“迈克尔”的神秘的英国情报官员负责指挥他的行动。从1988年4月开始,在“迈克尔”的授意下,他6次到伊拉克访问。“迈克尔”要他在访问过程中搜集伊拉克军事、经济和防御方面的情报以及伊拉克在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的证据和一家核工厂的详细情况。他每次交给“迈克尔”一份搜集到的情报,就能得到100英镑或200英镑的酬劳。“迈克尔”还要他搜集伊拉克保护桥梁的安全措施、巴格达的交通运输状况、食品供应线的长度、甚至保安官员所穿的鞋子的颜色。 1988年4月巴佐夫特第一次访问伊拉克时,伊拉克正好从伊朗手中重新夺回了法奥。“迈克尔”命令巴佐夫特到法奥南部地区访问,拍摄一些战士、军事设备以及能证实任何一方使用化学武器的照片。他把照片交给“迈克尔”的时候, “迈克尔”抱怨这些照片质量差,但仍然发给他300英镑的报酬。 1989年9月,“迈克尔”命令巴佐夫特去伊拉克作第七次访问,要他去拍摄巴格达南部的那家秘密军工厂的照片正是这次访问,使巴佐夫特结束了31岁的生命。 巴佐夫特在公布的交待材料中没有详细透露他为以色列从事间谍活动的情况,但是他承认他是在1987年被以色列情报机构招募的。凄凉的结局 巴佐夫特被处死之后,英国方面又作出了什么反应呢? 3月15日下午,英国外交大臣赫德在下议院就巴佐夫特案件发表谈话时宣布:召回英国驻伊拉克大使,以示抗议;把英国国防部负责进行军事培训的所有伊拉克人遣送回国;停止所有部长级官员对伊拉克的访问。但是他反对驱逐伊拉克驻英国的大使和对伊拉克实行经济制裁的措施。他说经济制裁措施不会得到其他国家的响应,因此坏处大于好处。 (六)
11. 漫画
题:严重的危险女人上 字:墨西哥九十年代女人肚子上:人口即将爆炸(原载墨西哥《至上报》)
12. 斯通获美国导演协会奖
美联社三月十一日报道,《生于七月四日》一片的导演奥立弗·斯通三月十日获本年度美国导演协会奖。斯通是四年来第二次获此殊荣,四年前他因《野战排》获美国导演协会奖和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第 4 版
1. 从工人到部长
【巴西《标题》杂志3月3日文章】题:安东尼奥·马格里:工人当部长 安东尼奥 ·马格里现年48岁,意大利后裔,身高1.9米,多年从事体力劳动使他体格非常健壮。他出身贫寒,年轻时是个好斗的工人,后来作为拥有30万会员的电力工人工会的领袖,坚定地维护求实的工会运动:少搞政治活动和多采取提高工人工资和福利的行动。最近,这位工人被任命为巴西劳工和社会福利部长。 马格里是巴西历史上第一位担任部长的工会会员,也许是第一位只上过小学的部长。但他自己说,在生活大学校的经历可以弥补受正规教育的不足:“我具有从事30多年艰苦劳动的经验。”他打算以其斗争精神补充知识的不足。 马格里是柔道黑腰带三段选手、举重运动员、业余拳击手,当过圣保罗电力公司足球队守门员。过去他可以凭体力令他人佩服,据说他能把圣保罗市厚厚的电话号码本撕成两半。 但是,从1977年开始担任工会领袖后,他极少再靠强壮的体格维护权利。他担任部长后只想求助于他的第二大武器:对话。 马格里出生在一个意大利移民家庭,童年生活在典型的穷人公寓中:23个房间共用一个厕所。他小时候是个很淘气的孩子。 贫困的生活迫使他在13岁时就外出打工。50年代末他在陆军服役。退役后,他在电灯电力公司找到个工作,当维修工。 1964年之后的镇压年代,工会的活动自由受到限制,但马格里积极参加工会活动。1977年他被选为圣保罗电力工人工会主席,并连续四次当选。1986年他还当选为强大的全国工人联合会教育主任。后来他又担任了劳工文化学院的领导。 多年的体力劳动使马格里非常了解工人的疾苦和感情,并且他始终保持着普通工人的朴实作风。这位新部长穿着朴素随便。在科洛尔总统向公众介绍他的新任部长们时,站在总统身旁的马格里就没有打领带,而且袖口与平时一样向上卷起。马格里说:“当我请求总统让我继续按自己的方式工作时,总统说我穿什么衣服都无所谓。他希望看到工作成果。因此,我将只在批示公文时穿西装和打领带。” 马格里和妻子伊莎贝尔生有一儿一女并已有两个外孙女。全家都为他能从一名普通工人当上部长而感到骄傲。 他自己也很有信心。他的妻子伊莎贝尔认为他肯定在劳工部能干得“非常出色”。她说“他不害怕挑战。”如果科洛尔总统向通货膨胀、腐败和贫困开战,那么马格里就会成为他的兰博。
2. 贝·布托不是第一个
【路透社拉巴特3月7日电】题:贝娜齐尔·布托只不过是伊斯兰世界的女统治者中最新的一位 贝·布托1988年当选为巴基斯坦总理时,她曾作为穆斯林国家第一位政府女首脑而受到欢呼,并被喻为世界之冠和世界之光。 但是摩洛哥社会学教授法蒂玛·梅尼西在刚刚于巴黎出版的一本书中发掘了历史宝库,揭示了伊斯兰世界中一整串多彩多姿的女统治者形象。 《被忘却的伊斯兰国家女首脑》这本书叫人回想起女穆斯林经常在历史上扮演重要的政治角色。 梅尼西在她的引言中特别提到贝·布托的当选甚至招致巴基斯坦一位反对党政治家充满亵渎言词的嚎叫。“当他们面对与伊斯兰传统背道而驰的事件时,他们大叫:‘啊,罪过!没有哪个穆斯林国家由一个女人主宰过。’” 她写道:“一位在选举中被一名妇女所击败的穆斯林政治家怎么能挥舞历史和利用传统作武器来剥夺他的对手的资格呢?”然后她撰写了260页的著作来阐明事实上女苏丹(女王)能在伊斯兰历史上发挥杰出作用。 13世纪,女苏丹拉迪亚在推翻了她暴虐的兄弟罗森·丁后在德里获得了统治大权,女苏丹沙亚拉特·杜尔领导埃及军队打垮了基督教十字军,抓获了法国国王路易9世。 在伊斯兰教前期的示已女王之后,也门曾有过好几位穆斯林女君主,包括在11世纪统治了近50年的马立卡·乌尔瓦。17世纪印度尼西亚至少有过4位女王,其中包括世界之冠塔伊·阿拉姆和世界之光努尔·阿拉姆。 梅尼西发掘了其他一些穆斯林女王鲜为人知的详细情况。她说,她们的事迹为大多数阿拉伯历史学家所忽视,如穆斯林格拉纳达最后一个国王穆罕默德 ·阿卜杜拉(即布瓦布迪勒)的母亲艾莎·胡拉。艾莎在她年迈的丈夫与一个漂亮的西班牙俘虏陷人爱河而被摒弃时统治了格拉纳达王国。 梅尼西所描绘的最富于色彩的女英雄之一是摩洛哥北部城市得土安的哈吉玛特,她曾是这座城市的统治者。在西班牙“再次征服”了安达卢西亚之后,她作为一名海盗首领在西班牙大帆船从新发现的美洲运回黄金和绿宝石时向基督教船队发起了圣战。 作为几部描绘妇女在伊斯兰国家中发挥作用的著作的作者,梅尼西已应邀在2月份由诺贝尔基金会在斯德哥尔摩组织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发言。而且她还在欧洲其他国家首都、亚洲和美国做过讲演。 作为一名不倦的研究人员,不久前她撰写了一本散文集。这本书将于今年以《女人与权力》为题目在卡萨布兰卡出版。
3. 我为里根占卜
【美联社华盛顿3月16日电】(记者迈克·范西尔伯)星相学家琼·奎格莉15日说,在里根总统任期内,她利用占星术向总统夫人南希提出的忠告或大或小地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影响。 她称她的劝告甚至使当时的美国总统改变了认为苏联是个“邪恶帝国”的看法。 奎格莉在一本叙述她同里根夫妇长达八年的往来的书里宣称,她曾为总统的某些活动选择时间,而且有时具体到几分几秒。 书中写到,里根1987年11月11日宣布提名安东尼·肯尼迪为最高法院法官时,她为此选择了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1点32分25秒。“有个人手持秒表”给里根看时间发信号。 她说她还将里根1985年第一次做癌症手术的时间推延了3天。南希做乳房切除手术的时间也是她决定的。 在政治决策方面,奎格莉说,里根同戈尔巴乔夫举行第一次首脑会晤前她花了3个小时才使南希相信,她丈夫可以信任那位苏联领导人。她说她“竭尽全力通过南希”改变了里根对戈尔巴乔夫的看法。她告诉第一夫人:“戈尔巴乔夫的命星星座水星在权力和地位的第十宫的位置使我相信,他上台是因为他有很高的智力。在我看来这意味着,他虽然是俄国血统,受的是俄式教育,但他具备人道主义者的天 性。” 奎格莉在书中写到, 通过南希的帮助,她与总 统之间有直线电话相通。她说:“我负责为所有的记者招待会、绝大部分演说、国情讲话以及‘空军一号’的起降安排时间。里根同卡特以及蒙代尔的两次辩论,所有的出国旅行、短途旅行和一日游,宣布里根将竞选连任,以及所有首脑会晤的吹风会的时间都是我选定的。出访莫斯科的时间也是由我定的。” 奎格莉说,她最感到乏味的事就是“一小时一小时地”分析里根的天宫图。 伯奇·莱恩出版社说,奎格莉写的《琼是怎么说的?》一书的出版日期(3月15日),也是这位星相学家自己选定的。
4. 东京后门流浪汉
【澳门《华侨报》3月25日文章】日本大东京地区,以东京车站为前门,以上野车站为后门。二次大战末期东京饱受轰炸,上野车站是数千万名流浪汉及孤儿安身之处。而今,日本已是世界经济大国,上野车站仍有大约150名流浪汉出没,日本人称他们为“浮浪者”,不愿用这负面名称的,则称之为“路上生活者”。 阿铁便是上野车站的路上生活者之一,他说不出自己的年纪,只知是七十岁左右。他曾在新潟县当了近30年的马路建筑工人,后来因职业关系得了心脏穿孔的病,回到家中,父母已死,兄弟姊妹都鄙视排斥他,从此阿铁痛恨世情淡薄。病情拖了六七年后,他于1963年来到上野,以拾破烂为业,饥饿时则向附近的饮食店乞讨饭菜。 上野车站的路上生活者,以50至60岁为主,大都是东京以北寒冷地区的人,他们的家当包括挡风用的瓦楞纸片、雨伞、纸袋,毛毯、一身破旧的穿着,以及绝不可或缺的搔痒耙子等。而一到夏天,附近的商家都抱怨路上生活者的体臭,影响了他们的生意。一般来去匆匆的行人,从不以正眼瞧他们,但是也有物色零工的掮客,以一双锐利的眼睛,跟在路上生活者身后,谈成了就用小型巴士载往工地。 为了帮助路上生活者度过寒冬,日本的“救世军”组织动用了东京的3360万日圆冬令救济金的一部份,派出餐车供应咖哩饭之类的简单热食,车旁有人用麦克风大喊:“让我用祈祷温暖你的心!”“耶稣基督,请拯救他们!”许多路上生活者根本不去注意传教的广播,他们饥不择食的吃着,手持免洗碗向工作人员要第二碗饭……。
5. 「船痴」布鲁克斯
【台湾《联合报》3月23日文章】题:澳洲外海大怪物 澳洲著名的大珊瑚礁海岸外海搁了一艘长57米、重200吨的拖网渔船“德毕号”。这艘拖网渔船船身破烂不堪,布满了锈,引擎早已损坏得无法启动。“德毕号”船长是43岁的前英国警察布鲁克斯,自离职后,便一直在穷途潦倒的边缘浮沉度日,幸好靠海吃海,他每天从海中钓得了三餐所需要的蛋白质;至于绿色的菜蔬,就靠自己在甲板上种植而取得;其余如米、面等主食,都是向过往的船只乞求,淡水则必须仰赖老天下雨供应。他如此艰辛的生活了两年,就是不愿弃船而去,理由是他深爱着“德毕号”,就象爱一个女人一般;对他而言,“德毕号”甚至比他的前妻对他更忠贞不二,因此他不愿在“德毕号”落难时弃它而去。 布鲁克斯确实是个船痴,年少时就用空啤酒罐搭了个小筏,藉此到北海探险,也因此着实出了阵风头。到了19岁那一年,他加入警察行列,但不出几年就感到厌烦。毅然辞去工作后,布鲁克斯买下了一艘长34米的拖网渔船,准备环游世界,并且力劝妻子同行,然而在岳母阻挠下,他竟与妻子宣告离婚,而后只身驶往不知名的海洋。 尔后数年,他在中东一带受雇于富有的阿拉伯人,负责后勤运输及修护其他船只的工作。直到1976年回到英国,他才买下“德毕号”。 “德毕号”其实是艘著名的拖网渔船,其姊妹船就是赫赫有名的“彩虹战士号”,亦即遭法国情报人员炸沉的绿色和平组织旗舰。布鲁克斯买下它后,就让它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一带扮演救难船的角色,也就在这期间,他在太平洋的西萨模耳小岛上遇到了他的第二任妻子玛丽安娜,并训练玛丽安娜成为船上的机械师。可是,船上的日子漂泊不定,玛丽安娜无法再忍受,为布鲁克斯生下两个孩子后溜走了,留下布鲁克斯独自与“德毕号”长相厮守。 德毕号搁浅在澳洲外海珊瑚礁,迄今已两年。这两年来,它在风吹雨打下,奇迹般的居然没有沉下去。但布鲁克斯心里有数,沉下去只是时间问题。但他仍硬着嘴说:“这位老小姐只是掉了妆,骨子里还好得很呢!” 虽然布鲁克斯与“德毕号”都显得寒碜,但看到这一幅人船相恋的情景,倒也教人感动不已。
6. 漫画
(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