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03-24

第 1 版

1. 采访自由

【《香港经济日报》3月22日文章】(作者吴康民)原先估计会议的气氛会比较严肃,各方面都会收紧。但经过几天的观察,又不太象,大会会场不见得有特别戒备,外国记者、港澳记者来回跑动如昔。开幕式时,中外记者仍一如往日,簇拥在主席台前,强烈灯光四射,一切安排为摄影记者服务。    香港记者在我们住处登堂入室,电话连续不断,这一点应该说是挺自由的,并无新的限制迹象。

2. 不忘创作

【香港《明报》3月23日报道】出席是次全国政协会议的宁夏文联主席张贤亮,与天津文联主席冯骥才同住在香山饭店的一套客房里。身为中共党员的张贤亮戏称与冯骥才作伴“便于做统战工作”,现任民进中央副主席的冯骥才则认为,与张贤亮作伴“便于民主协商”。笔耕不缀的张贤亮已跨入电脑写作的行列。他携带着那台以8000元人民币购置的电脑前来赴会,忙里偷闲、继续小说创作。

3. 顾此失彼

【香港《大公报》3月21日报道】由于各省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团代表是按姓氏笔划排座位的,记者要找一些委员拍照就要“满场飞”。处处人头,找起来实不容易。大会是不准许记者在会场中间乱跑的,结果,苦了全国记协的工作人员,忙于劝记者不要这样,但记者太多,他们似“麻鹰捉鸡仔”,管了这个,管不了那个。

4. 布什重申美希望苏「和平解决」立陶宛问题

外电报道,布什总统是二十二日在记者招待会上作出这种表示的。

5. 蒙古执政党已经向反对党许诺将在今年晚些时候举行多党选举

法新社报道,这是蒙政府官员二十二日透露的。

6. 民德少先队组织不复存在

路透社报道,这是拥有一百四十万六岁至十二岁儿童的民德少先队组织领导人二十二日向记者宣布的。

7. 捷克斯洛伐克与南朝鲜二十二日签署建交议定书

这是外电二十二日报道的。

8. 贝克二十二日与德克勒克讨论解除对南非的制裁问题

外电报道,这是十二年来美国和南非的最高级接触。

9. 日本《选择》月刊文章:世界进入历史性改组时期

【日本《选择》月刊3月号文章】题:世界进入历史性改组时期(作者林健二郎)    世界经济正发生巨大的地壳变动。今年初以来的股市和债券市场动荡就证明了这一点。今天,动摇世界的事件将大大超过我们过去对战后史的理解。人们似乎至少应该从长达两个世纪的现代史的历史观点来看待今日的世界。    从19世纪初开始的现代史可以分为六个时代:    第一个时代是1800年至1870年的“英国控制下的和平时代”;第二个时代是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到1914年为止的“帝国主义时代”;第三个时代是1914年至1919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代”;第四个时代是1920年至1939年的“大战间隙的时代”;第五个时代是1939年至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第六个时代是1945年以后的    “苏美两国控制下的和平时代”。    现在,第六个时代行将结束,第七个时代即将开始。第七个时代将是什么样的时代呢?第七个时代有以下4个特点。    第一是“苏美控制下的和平时代的崩溃”。美苏两国都是在20世纪初蓬勃发展起来的,60年代,美苏迎来了全盛时期,70年代以后,两国趋于停滞,80年代,沦为两大债务国。现在,苏联正在进行政治改革和经济复兴,美国在进行社会改革和经济复兴,但前途并不平坦。两大国的实力今后将长期走向衰落。    第二是“经济多极化”。正如英国控制下的和平崩溃后进入帝国主义时代那样,今天的世界处于经济摩擦易于激化的局面。在管理贸易色彩渐浓的情况下,各国相互缔结区域性协定,同时,分割世界市场的诱因可能起作用。随着东西方缓和的出现,争夺东方市场的竞争将会开始。这样一来,世界可能一方面反复进行合纵连衡,一方面加速经济多极化的趋向。    第三是“意识形态的多元化”。过去的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单纯的二元结构时代结束了。今后是多种意识形态混杂的时代。而且,或许会出现更普遍为人接受的新的意识形态。    第四是“新产业主义时代”。现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掀起尖端技术革新的浪潮。传统的农业行将变为高技术农业,工业行将变为系统产业,服务业行将变为知识创造产业。传统的产业在尖端技术革新下发生质变,产业正分化为传统的产业和尖端产业。    在苏美两国控制下的和平崩溃的情况下,现在世界迎来大改组的时代。在国际经济方面,经济多极化,在国际政治方面,意识形态多元化,在产业结构方面,新产业主义在发展。    同过去的六个时期大不相同的新时代即将开始。

10. 江泽民教授

【《东京新闻》3月23日报道】题:江泽民“教授”的英文版论文    江泽民第一次以共产党总书记的身份出现在人代会的主席团当中。他的英文版学术论文将于最近公诸于世。在了解江泽民英文版论文的人代会代表之间,“江泽民教授”积极工作的精神成为谈论的话题。    英文版论文题目是《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特征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文章的难度很大。江泽民的母校是上海交通大学,该校学报的英文版将在下个月出版的一期上刊登这篇文章,学报寄往国外的大学和研究所等机构。    这篇文章是去年5月写的,在学报的国内版上已经刊登过。    中国的专家们读过这篇文章,而这次的英文版将发行到全世界。因此,学者总书记的形象也将在国际上树立起来。据有关人士说,这篇英文版的论文是江泽民亲自翻译的,并且亲自作过修改和校正。

11. 中国在世界战略中的地位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月15日报道】尼克松在去年11月份向国会两党领导人提交的“秘密”备忘录中写道:“由于日本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变成军事和政治超级大国的能力的经济超级大国,一个同美国有着密切关系的强大而稳定的中国是用来与日本和苏联在东亚的实力进行抗衡的必不可少的力量。”美国副国务卿伊格尔伯格【美新署华盛顿2月14日讯】美国副国务卿劳伦斯·伊格尔伯格2月7日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发表讲话时说:“在美苏关系可能在缓和的同时,我们与中国关系的战略价值并没有削弱。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巨大的经济潜力,拥有强大的军事能力,如要成功地解决一些跨国问题,中国的参加是至关重要的,这个事实的意义甚至更加重大。因此,应在远为广阔的范围内,从其在日益多极化的世界上的位置,来看待它的战略重要性。”日本前首相中曾根【日本《读卖新闻》1月1日至12日连载文章】题:世界在变——前首相中曾根同基辛格博士对谈    中曾根:在共产主义世界中,从经济上看,成功的可能性最大的恐怕是中国。西方最好坚持这样的原则:要帮助中国发展经济。这是因为,中国的稳定是亚洲。日美、自由世界稳定的基础。苏联《真理报》【苏联《真理报》3月1日文章】题:成熟的里程碑(作者拉佐夫)    苏中关系正常化同目前世界发展的积极趋势形成了有机的结合,同时又是对亚洲和整个世界局势的健康化作出的有分量的贡献。诸如苏联从阿富汗撤军、从蒙古撤出部分军事人员、减少苏联在金兰湾的存在等这些具有深远意义的措施之所以成为可能,首先也是由于考虑到了苏中关系的改善。苏中关系性质的改变同其他因素一起成为在亚洲建立另一种和平秩序的重要的推动力量。西德前总理施密特【美国《世界箴言》月刊1月号文章】题:全球几何学(作者西德前总理施密特)    西方必须放弃“两极世界”思想,学会正视90年代初要形成的美苏中政治“大三角”。同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支持其经济利益,符合西方的利益。    西方必须把美苏中政治“大三角”保持在视野之内。这是因为,美苏中三国不仅在地缘战略和幅员方面,而且它们的由中央控制的政治手段和军事手段,都高居于世界其他国家之上。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新加坡《联合早报》2月6日、7日报道】(记者林任君发自达沃斯)李光耀总理说,由于太平洋西岸人民的能力还发挥不到一半,这一地区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他说,中国的11亿人口,如果能取得日本1989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2.3万美元)的1/4的话,它的总和就将是一个天文数字,世界的本质将完全改变。    李总理指出,天安门事件并没有削弱中国的潜力,它仍然有可能成为本地区——甚至全世界——的最大经济角色。美国马里兰大学政治系教授薛君度【纽约《侨报》2月23日报道】现任美国马里兰大学政治系教授薛君度1月3日在香港大学举行的中美关系研讨会上宣读的题为《影响美中关系的因素》的论文中说:“战略与安全考虑无疑是主宰中美关系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整个国际关系的演变,例如美苏关系,冷战或冷战时代的结束,苏联和东欧共产党国家剧变等所产生的“大气候”,当然对中美关系产生影响。但最基本的一点是:中国毕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很多国际问题和地方冲突,非中国参与不可。”纽约《侨报周刊》【纽约《侨报周刊》1月12日专稿】(作者柳沙)中国是政治多元化世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没有中国的支持与合作,美国的全球利益不可能得到维护,特别是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中国是美国赖以制衡其潜在对手尤其是日本势力扩张的一支主要力量。正如美国一些有识之士所说,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若说一声“NO”,世界任何重大事务总碰到麻烦的。    务实的美国政治家们完全能够而且应该意识到,与中国为敌,无异于把巨大的中国乃至亚太市场拱手让给日本和欧洲。    一个稳定而繁荣的中国,是美国外交政策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与之保持良好关系,是符合美国全球战略利益的。

12. 蒙反对派主张解散议会

外电报道蒙民主联盟和民主党二十二日要求建立新的立法机构以使反对派合法化。

13. 英国保守党在议会补缺选举中遭到惨败

路透社二十三日报道,保守党在各地都败给反对党工党。

第 2 版

1. 进口警犬成了台湾新赚钱行业

【台湾《联合报》3月5日报道】题:治安恶化、购买巨犬看家(记者    陈权欣)    随着治安情势恶化,部分企业负责人为了自保除纷纷聘雇私人警卫外,也有业者花高价购买凶猛巨犬看家。据了解,目前除犬界杨姓商人自德国引进大批柏林围墙巡防犬外,也有业者进口一批大型警卫看护犬,据说,销路不恶。    据圈内业者透露,在国内饲养巨犬以看家的企业名人不少,也由于市场之需求,一些适合成为警卫看护的犬种,价码节节上涨,俨然成为目前新兴赚钱的行业。    据了解,饲养巨犬以自保者,在国内除了一些企业、商贾、名人之外,一些黑道知名角头也纷纷跟进。    在台南即有一名相当知名的詹姓角头,最近以300万元新台币高价购进一只雪瑞纳而为犬界所津津乐道。由于国内治安情势之恶化,工商企业界受到打击,而犬界商人纷纷自国外引进知名警卫犬,且大发利市。

2. 难得一见的文娱表演

【香港《大公报》3月22日报道】题:难得一见的文娱表演——记省港澳代表委员在京联欢聚会(记者翁惠玲)霍英东作东汪明荃主持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们的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北京饭店贵宾楼的一个大堂中洋溢着欢乐的歇声——全国人大常委霍英东为了让连续开了两天会议的广东省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轻松轻松,今晚特地安排了一次少有、难得的、丰富的自助餐聚会。    说少有、难得,一是晚会上表演节目的官员难得的在台上表演;说少有,广东省各地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少有的一起合作表演。    晚会由香港电视界名人汪明荃主持。聚会上第一个节目,就是中顾委委员任仲夷挥毫题字,他题的一个“笑”字,为叙会揭开欢乐的序幕。代表委员中原来是人才济济,当中不乏表演人才,省人大代表叶佩英不仅歌唱得好,而且善于合唱指挥,广东省的全国人大妇女代表合唱一首《娘子军连歌》,这群“半边天”唱来挺有气势。粤省高官上台表演    今晚还有千金难请的表演节目    ——广东省的领导人和省人大主任级人士大合唱,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于是来一首《社会主义好》。合唱主角名堂够高,包括省长叶选平、副省长于飞、省委书记林若、深圳市市长李灏、前省长梁灵光、广州市委书记朱森林、省委副书记谢非、省人大主任罗天、省人大常委副主任曾定石和杨立,他们首次合作,歌声赢得热烈掌声。    晚会上既有唱歌,也有变魔术,佛山市长卢瑞华以手帕表演的隐现魔术,令在场代表赞赏不已。    港澳区的代表廖瑶珠最善于在公众场合为人们带来欢笑,她今晚表演的节目,也是以“笑”为题。她扮了各种笑声,既娇笑,又学巫婆笑,引得众人大笑。廖瑶珠伴奏简福饴高歌    廖律师平时经常弹钢琴,但少有表演,今晚她却大显身手,为政协委员简福饴伴奏。简福饴以他嘹亮的歌声唱了一曲《教我如何不想她》,加上和悦的琴声伴奏,令在场的代表陶醉不已。代表们今晚可谓耳福不浅,中国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为大家演奏,琴声悦耳悠和。赋诗填词振奋精神    今晚省港澳代表、委员欢聚一堂,省顾委、常委欧初题了一首词,正正切合今晚聚会气氛:“港澳亲朋几许多,轻歌妙语论文章,参差阅历容有异,万众一心国运昌。”    画家关山月亦题了一首诗:“九十年华第一春,迎来振奋与精神,严冬过后冰溶解,大地葳蕤醒世人。”赢郑得汪掌合声唱    工联会理事长郑耀棠平时在大会讲话时抑扬顿挫,料不到也是一位歌唱好手,一首《草原之夜》赢得不绝掌声。唱了一首,代表意犹未尽,郑耀棠后来与汪阿姐更为大家合唱了一首《敖包相会》,歌声非常合衬。    今晚大家联聚友谊,主持人汪阿姐唱了一首《友谊之光》作为晚会的结束节目。

3. 台湾《联合报》报道:少林寺见闻

【台湾《联合报》1月5日文章】题:少林寺红尘劫(作者周腾)    为了勘察电影“鳄鱼和尚”外景,我与大陆华艺公司制片一行6人,从北平出发直奔我国武术发祥地——河南省登封县少林寺。登封可算是中国古代的名县,除了少林寺闻名外,武则天也曾在此登上嵩山祭天,而“登封”一名也是由武则天所赐;另外,我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也在其境内,更增加了登封的观光价值。    从登封至少林寺,约有40分钟的车程,沿途不时可看到林立的武术学校,据估计,这种武术学校大约有30余所,分属出家弟子与俗家弟子。    常住院是少林寺的主体建筑,它是住持寺僧和执事接待四方宾客,进行佛事活动的场所,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附属部分,有塔林、初祖庵、二祖庵,达摩洞,以及周围的甘露台。    寺内的千佛殿创建于明末,1980年曾翻修过,地砖面上有48个“站桩坑”,是少林武功深邃的明证;殿内周围则陈列寺僧练武所用的刀、枪、剑、戟等兵器。    至于历代少林寺僧的坟茔群体——塔林。现存有自唐贞元7年至清嘉庆8年的历代完整砖石墓塔230座,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塔林。遗憾的是塔林四周,叫卖的摊贩极多,各种艺品、算命、看病摊位处处可见,大大降低了这些高僧古墓的庄严性。    参观完后,我们一行步出山门,正巧看到日本电视台正在拍摄少林弟子的拳脚功夫,好奇探问之下,才知道他们是刚从法国巴黎表演归来,为大陆的“开放政策”完成了“功夫外交”的工作。

4. 台湾短讯

▲台《工商时报》报道,台“经济部”已拟具有关大陆公司赴台从事经贸活动之许可办法,将以“正面列表”方式加以规范,原则上在不影响台安全与社会安定的前提下,将允许大陆公司到台进行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及处理贸易纠纷等相关之商业法行为。俟两岸关系暂行条例通过后实施。    ▲台《联合报》报道,台当局有关人士透露,当局正考虑在近期召开“国是会议”,处理宪政危机。    ▲中央社报道,台“行政院长”李焕20日在“立法院”表示,召开“国是会议”是解决当前政治敏感问题的依据,诚恳希望能尽早召开。    ▲中央社报道,台“立法院”20日决议,鉴请“总统”尽速召开“国是会议”,宣布中止“动员戡乱时期”并拟订政治改革时间表。    △中央社报道,台“总统府资政”蒋彦士20日针对“国是会议”透露会议规模不宜太大,与会人士必须具有代表性,举凡政治制度、经济建设无不可谈。    ▲台《联合报》报道,民进党19日针对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宋楚瑜造访黄信介会谈内容发表三点声明,要求国民党提出明确的政治改革时间表,以缓和宪政危机,民进党愿意接受任何有助民主宪政早日实施的努力。    ▲中央社报道,针对外传台湾长荣航空公司将在今年6月开辟大陆航线,该公司总经理许瑞源20日郑重否认此事。他强调,长荣在没有飞机及台大陆政策未明朗前,暂不飞航大陆。

5. 苦闷向谁诉?

【新加坡《联合晚报》3月9日文章】题:苦闷向谁诉——英国华人心态探讨(作者黎建成)(原文提要:在英国,聪明才智的华人尚且处处受到排挤和歧视;稍有学识的郁郁不得志,只好改行换业;那些不通英语的处境就更惨了……)    英国最近发生一宗华人家庭的伦常惨案:一名年轻的母亲把4名亲生子女掐死,自己亦变得痴痴呆呆,反应异于常人。    这事件震动了整个华人社会,因为它反映了移民外国后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精神压力的问题。    笔者在英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对英国华人的心态和生活方式有一种无限同情但又无可奈何的感觉。才华难施展只能居人后    首先谈谈知识和教育水平较高的华人。    本来以中国人普遍的聪明才智,溶入英国社会后很快便可以站得稳脚,而且不断发展,取得公认的成绩。但长期生活在英国的华人都感觉到,英国人在潜意识和具体行动方面都表现出很强烈的排斥性。例如在工作的晋升机会方面,同样学历、同样工龄、同样条件的员工,他们往往优先取用英国人而不会取用其他国家移民来英的公民。在伯明翰附近一家颇有名的车厂,一名曾取得全国性(指英国)设计奖项的华人博士工程师在上级考虑擢升的时候,最后竟然失败了,获得擢升的反而是一名资历比他浅、工作经验比他少、也没取得公开奖项的英国籍的硕士生。这位华人在该厂又干了3年,终于心灰意冷地离去。一名在英国长大和念书的华人医生,在心脏病手术方面取得新突破,英国报章也作了报道。但是,英国医学会总是停留在与他交流或请他做学术报告的阶段,却不正式承认他的学术成就。    据不少华人学者反映,如果他们想申请研究基金来开展研究项目的话,最好是与一名英国伙伴合作,获批准的机会就较大;但是,研究成果往往又成了对方的。遇事往往逆来顺受    华人遇到很多不合理的事情往往逆来顺受,并有孤立无援的感觉。    不少受过相当教育的华人由于工作上郁郁不得志,又不甘于受英国人的不平等待遇,于是被逼放弃自己的专长,改为从事饮食业,开餐馆、外卖档。    教育水平较低的华人如果不随便花钱或好赌的话,还是较容易赚到金钱的(华人饮食业如外卖店、小型餐馆等一般仍是可为的),但由于他们生活单调,精神空虚,很容易又把精神寄托在赌博上去。    生活习惯的不同,对一些新移民来说也是一个较难适应的问题。「朝对炉头晚对枕头」    对于言语不通的新移民来说,其情更惨。他们只能生活在中国人圈子里,工作以外的时间毫无适当的松弛,一般只有把时间花在香港电视录像带或麻雀枱上。这些华人中间经常流传八个字:“朝对炉头,晚对枕头。”他们一天由早到晚工作10多个小时,整天对着餐馆的工作,其生活之单调亦可见一斑。他们在其他生活细节上也会碰到很多问题,例如看医生时不知怎样解释自己的病情,有时只有找别人帮忙。找不到人帮忙就只有看中医。又如很多英国的条例都看不懂或不知道,有时触犯了法例自己也如在梦中,到被控告时才如梦初醒。这类事情往往使他们感到愤愤不平,但又有冤无处诉,容易形成他们的自卑和抑郁情绪。总之,谁愿离乡背井?面对移民后的茫茫之路,总是使人惆怅的。

6. 出国考察

出国考察,原意在吸取外国的长处,但一些出国考察过的代表返国后的热门话题,却是个人在国外的风流史。    泰国浴的名气相当大,一些官员趋之若鹜,个中原因耐人寻味。(原载台湾《中国时报》

第 3 版

1. 西班牙发现迄今人们不知晓的恐龙化石

埃菲社三月十日报道,这些化石是两名西班牙古生物学家在西班牙东北部的卡塔兰·德伊索纳城镇发现的,距今六千五百万年,属两足食草动物。

2. 西蒙·詹金斯任英国《泰晤士报》新主编

路透社三月十三日报道,詹金斯曾任专栏作家和记者,他在政治上同情保守党的思想主流。他的前任是查尔斯·威尔逊。

3. 特纳水彩画拍卖创纪录

突尼斯非洲通讯社三月十六日报道,一名画商三月十六日以四十七点三万英镑的高价,在伦敦索思比拍卖行买下了特纳的一幅水彩画。一画面是泰晤士河畔的一座宫殿。这次拍卖打破了英水彩画拍卖最高纪录。

4. 魔海龙三角(四)

海盗横行    现代化的货轮装备十分齐全,救生工具也很充足,但却仍然不断在龙三角海域内失踪,或遭遇离奇海难。    1970年1月,利比里亚籍货轮“索非亚·巴巴斯号”在东京湾东南方海域沉没,29名船员中有22人获救。    翌年11月12日,另一艘利比里亚货轮“巴纳鲁纳号”(13616吨)在驶往日本途中失踪,尽管事后发动大规模搜索,仍然找不到该轮任何踪影,也未找到船上35名船员的尸体。    1977年2月,巴拿马货轮“胜利1号”在日本外海480海里处失踪。这艘8300多吨的货轮怎会突然消失无踪,令人感到不解。不久,又有一艘希腊货轮“吉欧吉斯号”在同一地点沉没,船上25000吨的货物和29名船员一起失踪。最奇怪的是,该轮在失踪前未发出任何SOS讯号。    1980年7月28日,10.2万多吨的货轮“海丹华号”从南朝鲜驶往日本途中,在棉兰老海沟沉没,可能是因为船上的无线电故障,该轮在沉没前并未发出求救讯号。但该轮最后发出的一则电讯说,海上天气晴朗,船上的情况也很好。    但这艘价值260万美元的巨轮和船上29名水手却突然失踪了。有关单位事后搜索了15天,毫无所获,最后只好宣布,“‘海丹华号’连同全部船员失踪,原因不明”。    由于发生在龙三角的神秘海难事件太多了,科学家与调查人员因此致力找出答案。    其中答案之一是,某些人贪得无厌为了领取高额保险金,因此下令船上人员把船弄沉。有些船龄很老的小船,却载运很宝贵的货物,象电子产品、锡或纺织品,它们的保险金都很高。    调查人员发现,很多船员工作的船只一再沉没,经过深入调查后发现,这些船员专门领取高报酬来弄沉船只,以便让船东领取高额保险金。    跟百慕大三角一样,龙三角海域内经常有海盗出没。    自古以来,大陆沿海就是海盗的主要巢穴,最多曾有300多艘海盗船横行于龙三角。很多船只在驶近海岸线时,会突然发现自附近小岛、岸上洞穴及小港口中涌出很多海盗船将它们包围,并受到攻击。    有段时期,这一地区的海盗人数多达2—4万人,其中最著名的是女海盗石香姑,她以冷酷。毒辣著称,拥有“龙女”的绰号,是当时过往船只闻名丧胆的女煞星。不过,幸好她在1807年11月6日被捕及处决。    有时候,海盗会扮成船上的乘客甚至船员,等到适当时机,再行夺取船只,杀死船长和船员,夺下船上的货物,然后把船丢弃,或是把船加以改装,继续使用。(四)

5. 拉美音乐席卷美国

【合众国际社迈阿密3月9日电】题:拉美音乐溶入美国音乐和戏剧    拉美文化目前在美国很受欢迎,也很流行;从电视节目和电影中可以看到深受拉美文化影响的程度;巴西的卡奥马舞蹈团表演的色情舞蹈在美国风行一时,令人如痴如醉,充分说明了拉美音乐正席卷美国。    就在这拉美文化大行其道的时候,美国第一部完全用拉美音乐作主旋律的音乐剧应运而生。这部轻喜剧音乐剧就是《迈阿密的灯光》。    该剧导演阿诺德·米特尔曼说:“拉美音乐将风行90年代。拉美艺术文化正广泛地溶入美国的主流文化中。拉美音乐虽然正在走红,但是戏剧是拉美音乐的影响尚未真正进入的领域。”    当然,象《西区故事》这样的音乐剧也表明了拉美文化通过音乐表现形式在美国的传播,但是,《迈阿密的灯光》是第一部完全拉美风格的戏剧。音乐的核心部分是曼波、撒尔萨和恰恰舞曲,而在此之前,还没有人尝试用它们作音乐的主旋律。    编剧雅克·利维说:“拉美音乐过去也有过流行的时候,但是这一次的流行让我们赶上了;美国人现在越来越熟悉拉美音乐了。”    《迈阿密的灯光》的故事背景是1938年佛罗里达中部一个虚构的小镇,讲述的是早期古巴移民在新的国家的谋求生存和致富的经历。    该剧已于3月9日正式公演,一直演到4月1日,之后将视其受欢迎的程度决定该剧的命运。    剧中男女演员大多数是拉美人,但是剧中没有用西班牙语。    编剧利维说这是有意的,因为他的意图就是用英语写一出关于古巴人的戏,借以表明拉美人在美国的生活经历与其他人没什么不同。

6. 世界名画被盗一瞥

【法新社巴黎3月19日电】3月17日波士顿加德纳博物馆11幅名画被盗,增加了世界被窃名画的数目。两年来,被盗世界名画如下:    1990年3月12日瑞士警方宣布一幅价值170万美元的凡·高名画在苏黎世被盗。法国警方宣布图卢兹一市民收藏的13幅名画被盗,其中有弗拉曼克、郁特里洛、土鲁斯一劳特累克等人的名画。    1月19日马赛慈善博物馆珍藏的6幅名画被盗,其中3幅是毕加索的作品。    1989年12月29日法国画家马蒂斯的8幅作品在他的故居(尼斯市)被盗,价值7500万法郎。12天后在尼斯市找到。    11月5日玛丽娜·毕加索在法国戛纳别墅里收藏的15幅画被盗,价值1.05亿法郎。4天后在附近地区找到。    9月8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博物馆6幅画被盗,其中毕加索和郁特里洛作品各一幅,两星期后在市内一辆小汽车行李箱内找到。    7月25日高庚—幅价值190万美元的水彩画在伦敦希恩罗机场库房被盗。    6月1日乔治·布拉克的一幅作品在巴黎蓬皮杜现代艺术博物馆被盗。    5月4日里约热内卢博物馆收藏的10幅名画被盗。    1月30日一幅伦勃朗和一幅凡·高的名画在海牙被盗,价值“数百万”美元,当晚在鹿特丹找到。    1988年12月13日凡·高的3幅画在荷兰阿纳姆克伦莱—穆莱博物馆被盗,价值1.25亿美元。    5月20日3幅塞尚、凡·高、戎金的名画在阿姆斯特丹失窃,价值5200万美元,4天后找回。    法国最大的盗画案1985年11月27日发生在巴黎马莫当博物馆,被盗的名画有4幅,价值2亿多法郎。

7. 法儿童将绘制世界最长的连环画

【法新社巴黎3月14日电】为纪念戴高乐将军诞辰100周年,法国国民教育部、法国广播电台以及巴黎市政府联合主办了一次大型儿童绘画比赛。到6月2日那一天,从包括海外领地在内的法国各地选拔出来的1200名10至12岁的儿童将在巴黎市练兵场即席作画,联合绘制出一幅反映戴高乐将军生平的长1公里半高1米的巨幅连环画。    这幅世界上最长的连环画将能围绕艾菲尔铁塔和军事学校形成一个很大的四边形。    这场比赛的参加者是全国47000名小学中级班的学生。全国31个大区的学生都参加。孩子们将根据有关介绍材料构思作画。    这些小学生们先分成每5人一组绘制草图,从中挑选比较好的。3月12日在各大区首府进行了半决赛,然后,优胜者再到巴黎去完成他们的作品和参加最后的评选。    最后,评审团再从1500米长的画幅中挑选出31幅,即从每一个地区挑选出一幅。这样,最后的这幅连环画实际只有186米长,但仍然不失为世界上最长的连环画。它将被拿到法国广播电台的大厅中去展出,一直到6月18日。

8. 美影片《人行道上的故事》获法国幽默电影节大奖

【法新社尚鲁斯3月16日电】美国无声影片《人行道上的故事》3月16日获法国尚鲁斯第15届幽默电影节大奖。本届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是意大利导演迪诺·里西。    这部无声影片一反美国电影的格调,没有任何对话,以极富表现力的方式描述了一名流浪街头的肖像画家收养一名黑人弃女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贫困时期的纽约街头,许多艺人沿街乞讨。影片配有优美的音乐,充满了纯洁、同情的柔情,不由得使人想起影坛大师卓别林。    评委会为这部与众不同的影片颁了奖,其实它不仅仅是一部纯粹的幽默片,还是一部表演细腻、充满激情而又引人发笑的影片。    这部黑白片的导演兼演员是美国黑人查尔斯·莱恩。他是美国黑人影片新浪潮人物。他的这部影片收入达100万美元。在本届电影节上,这部独特的影片击败了好莱坞的其他影片一举夺魁。目前,莱恩正在筹拍另一部反映种族主义的彩色故事片。

9. 漫画

“没有用。贴着这种壁纸我睡不着。”         (原载美《洛杉矶时报》)

10. 恐怖小说之王斯蒂芬·金

【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5日文章】题:恐怖小说之王斯蒂芬    ·金    在《福布斯》杂志美国娱乐界40大富豪排行榜上,恐怖小说之王斯蒂芬·金名列第23。仅仅过去两年,他就赚了2500万美元。最近维京出版公司又与他签约,以4000万美元买下他4本书的版权,更使他的“全球最富有作家”的地位屹立不摇。    然而斯蒂芬·金的生活实在平凡。他与妻子结婚19年,育有3个子女,从不夸耀财富,没有私人飞机、游艇。他总爱穿着牛仔裤,口袋里插着一支原子笔。在短短15年间,他就写出23本书,每部书都卖出一、两百万本。对此,他的感觉是:“诚惶诚恐”。也曾穷困潦倒    金钱对斯蒂芬·金最大的好处是:拥有工作的自由。他也曾贫困潦倒,带着妻儿住在拖车里,以替洗衣店熨床单为生,在夜里写故事自娱。有一段时间,他对写作绝望,所有的稿子都被他扫进垃圾筒,还是妻子及时抢救,才捡回来。    1973年,他的小说《嘉莉》以42万美元卖出平装版权,终于使他一步登天。这本书平装本就卖了130万册,改拍电影,卖座直逼400万,此后他跻身为畅销排行榜的常客。处理恐怖气氛高手    斯蒂芬认为人们爱读他的故事,是因为他能以现实世界为故事起点,带读者进入魔幻空间。    例如吸血鬼在美国小镇上掀起风波;男孩跌倒在冰上后,竟能预测未来。    这些故事半真半假,仿佛就发生在你我身旁,因此显得更加恐怖。    同时他也深信这些作品虽非经典之作,但在他死后仍会有广大读者。    斯蒂芬说,写作是保持他精神健全的方法。若非写作,他可能就象疯子一样拿着来福枪四处扫射,发泄自己。在写出那么多精采的奇情小说后,他对自己的评语是:“我是个无趣的人。”

第 4 版

1. 下台以后的尼克松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8月5日文章】题:尼克松下台以后    尼克松先生在因水门事件下台15年以后又引人注目地东山再起。但他有他自己的独特方式;自己撰写讲话稿、自己为个人安全付费、对全国性的辩论悄悄施加自己的影响,其中包括最近对中国的访问。    自从1974年下野以来,他始终是前总统中的楷模。没有丑闻记录。他不想赚大钱而被公司利用。他发表讲话和写文章都不收钱。他甚至自己决定取消特工人员对他的保护,从而每年为纳税人节省数以万计的美元。    然而,尼克松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他已成为世界上撰写有关外交政策的著作最多的人。在过去的15年中,他用了绝大部分时间撰写关于政府治理和对外政策的严肃著作。    他已经出版了7本书。这7本书是:《尼克松回忆录》(1978);《真正的战争》《1980);《领导人》(1982);《真正的和平》(1984);《不再有越战》(1985);《1999:不战而胜》(1988);即将出版的《在舞台上:胜、败、复兴备忘录》(1990)。    尼克松的出版记录使斯坦福或哈佛大学的任何政治学教授感到羡慕。    尼克松是美国首席外交著作作家,世界各国的总统和国家元首都争读他的著作。而且他遵循的是老式传统作法:既不靠哲学博士的名衔,也不找捉刀人代笔。    尼克松最佩服的总统是西奥多·罗斯福,罗斯福在1919年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荣誉属于真正处于竞技场中的人,尽管他脸上沾满尘土、汗水和血浆;荣誉属于勇敢奋斗的人、属于不断犯错误和遭到挫折的人,因为没有任何一种努力是没有错误和缺点的。”即使是对尼克松持批评态度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尼克松所取得的成就。在尼克松执政其间,他确实做过几件好事;结束了越南战争;开始同苏联就限制核武器进行了认真的谈判;向中国打开了大门。    尼克松是因水门事件被迫下台,而不是因为他的政治主张和他执行的政策。他的政见和政策深得美国公众的支持。

2. 加拿大议员有哪些特权

加拿大第三大党“新民党”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魁北克省有了一席之地。菲利普·埃德蒙斯顿最近在尚布莱选区中击败对手成为联邦众议员,3月5日已到渥太华走马上任。    议会山上的这位新贵,碰到的首要问题之一是,他作为一名议员,可以享受哪些特权?    议会大厦西楼一层有个专用酒店供议员们受用,但每瓶酒的售价比市面上零售价贵50加分。菲利普如不愿亲自买酒,他还有权让一名议会的听差代买。但有两条规定他必须遵守:第一,每次要听差买回的东西,重量不能超过12磅;第二,他不能给那位听差小费。“这一点对我来说倒很好。”菲利普笑着对人说。    如要理发,议会中楼楼下有一议员专用理发店,理一次只收6加元,在加拿大这算非常便宜的了。    议会办公或开会,坐的时间长了腰酸背痛。需要按摩吗?议员如果认为有此必要,可在营业时间内到对面联邦大楼消受一趟。那里有专门的议员按摩室。隔壁还有个议员专用蒸汽浴室,他可到那里来个蒸汽浴。再隔壁就是议员专用健身房,每天24小时开放。    议会中楼有个专用餐厅。一份“布罗姆湖”鸭加配菜,只收9.65加元。如果议员们吃胖了身体,到健身房运动也减不了肥,那就只有一条路——把衣服尺寸放大。议会中楼就有议员专用裁缝店和干洗店,方便得很。    议员薪金恐怕是人们最关心的东西了。菲利普议员每年的收入将包括:6.21万加元的基本工资,这是加拿大平均工资的3倍;2.06万加元的补贴,这笔钱免税;15.6万加元的“个人活动经费”,主要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必须报帐;旅行和布置办公室补贴;最后还可享受一个较为优厚的退休金计划。那么,这个国家的295名众议员和104名参议员,每年总共要花国家多少钱呢?这很难弄清楚,因为在国家预算中,它们并不作为一个专门项目单独列帐。    有人认为议员同普通百姓比薪金太高。但这些人如果不当议员而在私营界谋生,绝大多数人挣的钱可以比这数目多得多。所以当议员,一般不是冲这点死工资福利来的。    具体说来,议员们的开销很大。他们有很多应酬。多数人都要保留两处住宅,一处在首都,一处在自己的选区。所在选区的各种协会经常找上门来要你捐款,一次没有两三百加元下不来。仅以买花参加葬礼而言,一个议员每年至少也得花上几百加元。    每月还得从基本工资中扣除10%参加退休金计划。当然,这笔钱不是白扔。任满6年退休后,每月可得2700加元的税后工资和1116.66加元的免税补贴。但若中途被击败,或自己提出辞职,则只能拿回自己平时所扣的那些钱,外加4%的利息。    每个议员可雇用4——5名工作人员。办公室配有家具、文字处理机、个人电脑、打字机、电视机、复印机、口授信稿器和计算器。    至于旅行,议员若坐火车,到加拿大任何地点都是免费,不限次数。若乘飞机,每人每年可到加拿大境内64个地点,当然是来回算一次。但其中44个点必须是在首都渥太华和议员本人选区之间。

3. 里根重返银幕 自己扮演自己

【塔斯社纽约三月十八日电】据美国《大众》双周刊报道,美国前总统里根在阔别影坛多年之后,不久可能要重返银幕,在一部影片中扮演自己。    里根在从政之前曾在好莱坞当过电影演员。    一九八九年他卸任后,曾接到过大量片约,但都因剧本不甚理想被他一一回绝。    这次令里根动心的是一部反映里根的首任新闻秘书布雷迪的影片。一九八一年三月三十日,里根在就职十七个月后遭到枪击。在这次事件中,布雷迪身负重伤,此后一直未能重返工作岗位。为表示对他的感激之情,白宫至今一直为他保留着正式职位。    一九八七年,迪金森为布雷迪撰写的《一切正常》一书在美国问世,后由博尔特根据此书创作了电影剧本。一九八八年,里根、布雷迪、迪金森等人在白宫讨论了拍摄这部影片的计划。当时里根曾经表示,他同意在影片中扮演自己。

4. 当有人建议一个饱受迫害的美国科学家到国外避风时,他含着眼泪说:妈的!我就是爱这个国家!

【台湾《中国时报》2月26日文章】题:被氢弹出卖的原子弹    1961年,肯尼迪就任总统后不久,    亲自向他的幕僚和助理表示,他有3个“心愿”希望能够在任期内圆满完成,第一个是平反美国物理学家、“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第二个是平反国务院的“中国通”约翰·戴维斯;第三个是平反英国滑稽影星卓别林,并邀请他再度在美国演出。    这三个不同领域的超卓之士,都是50年代麦卡锡主义的受害者,都是冷战年代美国恐共病和陷害狂潮下的牺牲品。    在冷战年代已告终结的时候,许多人想到了被“冷战”所埋葬的人物,奥本海默就是一个“不世出”的学术英灵。他的一生是美国近代科学史与政治史的缩影,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科学家“天人合一”的旷世成就和深邃学养,也可以看到政治舞台上最丑陋的面目以及最被扭曲的人性。    奥本海默没有得过诺贝尔奖,但他的成就绝不亚于任何一位诺贝尔奖得主,一名得过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曾说:“和奥本海默同时代的物理学家,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了解现代理论物理发展的每一个层面。”    1936年以前,奥本海默完完全全是一个“象牙塔”中的科学工作者,不问世事。    1936年下半年,在奥本海默的生命史上发生了剧变,这种大变化把他从    “象牙塔”中拖出来,对他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并影响到他的一生。他认识了许多共产党员,参与他们的活动,并于1940年和凯瑟琳·布恩宁结婚,布恩宁过去亦曾是共产党员,但已脱党。奥本海默的弟弟法朗克,是一名物理学家,也是一名共党党员。    在30年代的西方,各种学说、主义和运动,皆大行其道,皆各有“市场”,因为,那是一个充满动力的年代。    奥本海默说,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对他的亲戚的恐怖压制,以及他的学生毕业后无出路、找不到工作的凄惨,使他了解到政治与经济的重要性,也促使他愿意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    1941年,诺贝尔奖物理学家亚瑟·康普顿引介奥本海默参与原子弹计划。在3年之内,奥本海默即说服康普顿和军方,如要制成原子弹,就必须集中一批一流的科学家和最好的设备于一个社区内,并由一个指挥部统筹指挥。发展制造原子弹计划的代号是“曼哈顿计划”,主持人是莱斯利·格罗斯少将。格罗斯极为欣赏奥本海默,他不顾陆军情报当局的反对,选定奥本海默为发展原子弹计划的主任,情报人员认为奥本海默的安全有问题,与共党。左翼人十太接近,“忠贞性”可能欠缺,但格罗斯将军加以力保。他们两人选定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为“科学城”,专门发展原子弹。整个计划的经费是20亿美元。    由于奥本海默声望太高,太具吸引力,到了1945年,即有4000名一流科学家集中在新墨西哥沙漠上,全神贯注地发展原子弹。    奥本海默的“忠贞”问题,仍使特务们不放心。他在实验场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受到监视,但奥本海默不管这些,每天狂热的工作,他的体重一度掉到115磅,大家都叫他“原子弹之父”。    1945年7月16日清晨5时30分,历史上第一个人为的原爆亮出了万道光芒,蘑菇状的云层象征了一个崭新时代的来临。    原爆的成功,制成了两颗原子弹。但是,原子弹在广岛与长崎的摧毁性威力,使奥本海默的心灵深处受到极大的震撼,他痛切反省科学家的责任和原子的用途,他开始注意到原子弹所带来的道德问题和良心问题。他要求国际共同监督原子用途,他坚决反对发展氢弹,结果他的同事爱德华·泰勒大肆攻击他。泰勒主张全力发展氢弹,并有“氢弹之父”的称号,后来在安全调查会上,泰勒“出卖”了奥本海默,在毫无证据,只有“自由心证”和蓄意打落水狗的心态下,泰勒告诉原子能委员会调查小组:“不能让奥本海默参与机密的核子发展决策,因为他在安全上有问题。”    奥本海默的“忠贞”,虽一直被情报单位所怀疑,但至少从未出过大麻烦。1953年12月,一切都改变了,艾森豪威尔总统下令“在奥本海默博士与任何秘密资料之间,应该树立起一道不可逾越的围墙”,也就是说,不准他阅读所有的秘密资料和文件,而且要举行听证调查他的安全问题。    一个被公认为稀世天才的学者,从此就在冷战的年代中,被打入“冷官”,被放逐到学术的荒原上。    1967年2月18日,奥本海默因喉癌逝世了,享年62岁。7天后,60o多人聚集在普林斯顿追思奥本海默,在普林斯顿高深研究所做研究员的肯楠,讲了一段小故事。他说,当奥本海默在50年代饱受打击迫害的时候。他曾建议他到国外去以避开政治风暴。肯楠说:“我告诉他,国外有上百个学术机构欢迎他去。但奥本海默拒绝了,他含着眼泪说道:    “妈的!我就是爱这个国家!’”

5. 漫画:德国的统一

(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