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10-21

第 1 版

1. 意大利总统科西加同波兰总理马佐维耶茨基会谈

路透社报道,意波领导人十九日的会谈着重谈了意对波的援助问题。

2. 捷警方对持不同政见者采取行动

美联社报道,捷克斯洛伐克警方十九日在一家咖啡馆拘留了前外长哈耶克和美国人权运动活动分子拉伯等人,持不同政见者哈米尔和马利则逃离了现场。拉伯表明身份后获释。

3. 波总理马佐维耶茨基不久将出访苏联

美联社十九日援引波兰政府女发言人的话说,财政、历史「空白点」和扩大交往三大问题已列入目前两国关系中的主要议事日程。

4. 美国防部长切尼二十一日出访西欧和澳大利亚

美联社援引五角大楼的话说,这次访问的国家有法、英、西德、意大利和澳大利亚,长达二十一天。

5. 美国将放宽对苏联的贸易限制

美国《商业日报》十八日说,布什总统已对此作出保证。

6. 北约和华约结束第三轮常规武器会谈

法新社十九日报道说,双方代表都表示相信,明年可以就削减常规武器问题达成一项协议。

7. 美国务院指责古巴违反安理会禁运武器协议

合众社十九日报道,美国对古巴向中美洲国家的游击队提供武器进行了抨击。

8. 美刊文章:90年代美国社会的六大趋势

【美国《商业周刊》9月25日文章】题:90年代将使美国改变面貌的六大社会趋势    90年代即将到来,有充分的理由使人认为,美国在新的十年会与过去的十年有所不同。90年代,绝大多数生育高蜂期出生的人将进入40岁或接近40岁。年龄在35岁至54岁的美国人将增多,3/4的美国人将处于工作的壮年期——即24岁至55岁。90年代可能是一个经济持续繁荣的时期。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受过良好的教育,有20年的工作经验,工作效率将达到顶峰。随着工作效率的提高,收入也会提高。许多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的收入在90年代将达到顶峰。拉美血统人——国中之国。现在,在美国大约有2000万拉美血统人,占美国人口8%,到2015年他们可能成为美国最大的少数民族。拉美血统人的增长将产生深远的社会和经济影响。他们在美国的竞选中也将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他们同所有移民群体一样,将给美国带来新的经济和文化活力。在90年代和90年代以后的时间里,美国经济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拉美血统的工人。“年轻的老人”将忘掉安乐椅。老年人并不富有。随着寿命的延长,一些年逾八旬的老年人——常常是丧偶的妇女——不得不在靠少量的社会保险生活的同时与疾病和体弱作斗争。但是,现在又出现了一批到退休年龄的人,人们常常把他们称为“年轻的老人”。    在谁将出钱为老年人提供保健的问题上将有一场斗争。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不想让他们的父母与他们住在一起,老年人也表示很想独立生活。在90年代,许多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远远不是寻求减少社会支持,而是进行游说,要求给予额外的帮助来照料年迈的亲属。预料为呆在家里的年岁最大的老年人提供的私人服务项目会剧增。居住区将向郊外转移。在整个美国,远郊居住区将继续扩大。今日的夫妻都工作的家庭和单身家长家庭带来了复杂得多的后勤问题——许多人驱车上下班、儿童保育、下班后修房、家长和教师晚间开会。    在90年代,先进的电信设备会使公司减少集中在一起的必要,也会使工人减少驱车上下班的必要。公司——口号是“灵活”。90年代需要新的战略。随着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公司将为提高生产率而提供所需要的一切,包括儿童保育、戒毒、进修、扫盲等等。在90年代,各种社会费用都将由公司承担。很想使妇女安心工作的雇主不能等待政府提供适当的儿童日托和照管老人的服务。他们将重新考虑标准的作息时间,帮助雇员解决上班路途远和家务等问题。把环境问题放在首位。新的环境保护主义有广泛的基础,是一场正在酝酿    中的基层运动,它很有可能在90年代成为最普遍的和争论最激烈的政治主题。

9. 英国与阿根廷经过两天会谈于十九日达成一项协议

合众社报道,双方同意    恢复两国领事关系,并讨论了明年外交关系完全正常化事宜。

10. 以色列军队十八日袭击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联合国粮食分配中心和其他救济机构

外电报道,并抓走了一些联合国机构的工作人员。这些机构十九日对以军的行为提出了抗议。

11. 程序专家施巧计 电脑病毒遇克星

【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15日报道】10月13日星期五,世界将发生电脑病毒大灾!荷兰警方曾警告,最有可能侵袭电脑的两类病毒,是“耶路撒冷”和“数据罪犯”。    所谓病毒其实是编制的程序,它之所以称为病毒,是因为其作用有如生物中的病毒一样能传染,电脑用受过“感染”的程序,或者与其他电脑及数据库交换数据,将会受到侵害。电脑病毒是由一些身份不明的“电脑狂”设计,目的是破坏电脑中的数据,或者把数据完全“洗掉”。    现在看来,13日只有少数电脑受病毒侵袭,与电脑罪犯“作战”的专家指出,受侵袭的电脑,大多数没事先作好预防工作。    伦敦的某些公司,足智多谋,它们施用妙计避开病毒,如考迪纳维斯特经纪行,它编制程序把存档日期从12日直接“过渡”到14日,略过13日。    在美国,电脑“医生”格林伯格已编制出“攻击”病毒的程序。他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12台个人电脑遭“数据罪犯”侵害,不过,由于他们未雨绸缪,早有“后备”档案,储存的资料并没有因此付诸东流。

12. 美记者采访柬游击队解放区见闻

【美联社柬埔寨69号公路10月15日电】(记者纳特·塞耶)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阵线说,在9月30日发起“总攻之后”几天,它就占领了通往诗风流69号公路沿线的特莫博、班迭奇马和公路西面的甘多。    记者10月14日花16个小时,行程150公里,采访了位于与泰国接界的马德望省的这三个城镇和被攻克的一些炮兵阵地。这次采访表明,这些地方牢牢控制在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阵线手中。    这次采访是从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阵线接近泰边境的一个基地开始的。在那里游击队展示了缴获的武器装备:1000多件自动步枪、重机枪、迫击炮,许多箱地雷和有俄文字母的电话机。    到处都可以看见投诚到游击队方面来的金边军队的士兵。在最近攻克的班迭奇马西面的一个炮兵基地,有200多这样的士兵,他们中很多人仍穿着他们过去的军装。    在距离班迭奇马不远的地方有两辆被击毁的坦克。它们是被反坦克武器击中的。孩子们正在坦克周围玩耍。    数以百计的老百姓用一种宗教仪式欢迎游击队进入班迭奇马。在金边军队一个车队中的一辆摩托车爆炸之后,游击队用无线电喊话,让一个卡车司机投降。他真的投诚了,并带回来那辆卡车。当问他是否回家时,他说:“不,我想同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阵线在一起。”在游击队一家医院里,给伤员看病的一个大夫是在苏联完成训练后回到国内不久,就投诚游击队的。

13. 戈尔巴乔夫控制了《真理报》

【美联社莫斯科10月19日电】主持共产党《真理报》的一位保守派人物今天被解除职务并由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主席的一位心腹接替。《真理报》是苏联最具权威性的报纸,但是在宣传公开性中行动迟缓。这一措施是一个星期以来克里姆林宫就政府主管的报刊问题进行争论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转折。这些报刊过去将注意力集中在由于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政策而引起的信息量猛增上面。    《真理报》总编辑维克托·阿法纳西耶夫被解除职务还标志着戈尔巴乔夫试图进一步清除担任高级职务的保守派。    塔斯社说,取代阿法纳西耶夫的是伊万·弗罗洛夫。他在过去一年一直担任戈尔巴乔夫的顾问。    一位要求不要披露其姓名的有资格的人士说,这一措施使得戈尔巴乔夫及其改革派盟友控制了《真理报》。    一些苏联新闻工作者说,在上星期五(13日)召开的一次秘密会议上,戈尔巴乔夫严厉批评了一些拥护公开性的重要人士。

14. 毒品扩散 后患无穷

【美国《今日美国报》10月12日报道】题:美国吸毒的职工    吸毒的职工已渗入美国的各行各业,蓝领和白领职工都受到了影响。    吸毒的危害:上班迟到比不吸毒职工高3倍。可能取得的病假补贴比其他职工高3倍。卷入工伤事故的比普通职工多4倍。提出赔偿要求的多5倍。旷工的多16倍。

15. 东欧国家对民德人事更迭反应不一

【法新社维也纳10月19日电】东欧集团对东德领导人变动的反应按意识形态路线的差异而发生分歧。    南斯拉夫《战斗报》说,克伦茨“难得使用改革这一措词”,因而他并不是莫斯科最喜爱的选择,只是一种“过渡性解决办法”。贝尔格莱德《政治报》说,克伦茨是“东德党内元老派与改革派之间进行妥协的产物”。    匈牙利欢迎昂纳克辞职,在匈牙利看来,昂纳克是斯大林主义元老派。    《匈牙利新闻》说:“这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国家,在拒绝治理方面的陈旧措施的过程是相当缓慢的。”    波兰表示希望克伦茨能“取得进展”。    但是团结工会的《选举日报》预测,东德将会发生麻烦。保加利亚仅简单地宣布东德领导人变更,其官方报纸只报道了克伦茨强调要“同苏联团结”的一段话。    罗马尼亚报纸摘登了齐奥塞斯库贺电,表示希望“本着社会主义国家间团结的利益”,继续进行合作。捷克斯洛伐克虽然也发了贺电,但是专家们说,党的基层对东德更换领导人表示高兴。

16. 日决定年内举行中日文化交流磋商

【共同社东京10月19日电】题:天安门事件后举行第一个政府磋商,不久将要求中国方面进行日中文化磋商    外务省决定今年内在北京举行第5次日中文化交流磋商,不久将向中方提出要求。这是外务省人士19日透露的。    天安门事件后,日中两国政府举行这种政府间的磋商还是第一次。外务省文化交流部长小仓和夫预定参加这次磋商。    政府认为磋商文化问题在促进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这种意义上说是重要的,很少能引起西方舆论的反感,因而期望政府间的交流能为日中两国的民间文化交流带来活力。

第 2 版

1. 台湾短讯

▲台《中央日报》报道,今年暑假首度开放公立学校教职员工赴大陆探亲以来,并未造成预期的热潮。台“教育部”17日统计,暑假期间申请到大陆探亲的教职员人数共3157人,较预估的1万人差距甚大。    ▲台《联合报》报道,李登辉15日在台湾陆军官校召见部分重要军官时称,台湾的前途绝不能独立于统一的中国之外,“国家的法律”绝不能宽纵任何分裂国土、自绝于全民的主张。    ▲中央社报道,台北地方法院16日宣判石春美等诱骗大陆妹到台卖春案,三名被告黄游阿杏,石春美和吴万来分别判刑3年3个月、3年2个月和1年2个月。    ▲台《中国时报》16日报道,最近台湾盛传“全美记者俱乐部”已邀请李登辉访美,并对该会的会员们发表演说。由于台美关系的复杂与微妙,布什不愿李登辉目前访美。    ▲中央社16日报道,应台湾“新象活动推展中心”的邀请,布拉格交响乐团一行116人,将于12月17日起在台举行三场演奏会。这是台湾首次开放东欧艺术团体赴台演出。    ▲中央社16日报道,继今年6月30日台当局在东沙岛竖立“南海屏障”的“国碑”后,一块初步定名为“南海锁匙”的“国碑”也可望在今年12月或明年1月竖立于南沙群岛中的太平岛。    ▲中央社报道,台“立委”30多人16日到台三峡导弹制造中心,参观天弓武器系统重要装备,深入了解这套最新空防系统。    ▲《台湾新生报》报道,台“警政署”策划的全台性扫黑行动,已于15日零时展开,此项行动以检肃流氓、查缉通缉犯和检肃黑枪为重点。警方将动员空前庞大警力,采不定时、不定点威力大扫荡。    ▲中央社报道,台“行政院卫生署”16日宣布,台又发现一名艾滋病带原者,使台艾滋病带原者增为121个。

2. 台湾社会乱!乱!乱!

【《台湾时报》十月十二日社论】题:台湾的乱局何时休?    台湾表面上的繁荣到底还会持续多久,大家忧心忡忡。    当前的台湾,到处都是乱:交通的乱、股市的乱、社会秩序的乱、官场上的乱、商场上的乱、学术思想的乱、经济发展方向的乱、法制的乱、政治的乱、真理(是非正邪)的乱、道德的乱等等,太多了。    台湾的乱局正好是坏人出头的好机会。在此种情况下商场上会混的人才会赚钱,官场上会混的人才会升官,甚至学校里的人要混才能得意。这种社会价值座标本末倒置、功利主义盛行的现象是台湾乱局的根源。    以官场的情形来说,经常是不要脸的人才会升官的,才会发财的。商场的人也是如此的,敢混、敢投机的人才能赚大钱。有人说「官商勾结」是官场升官、商场发财的捷径。社会上功利主义盛行,助纣为虐的风气甚重,缺乏正义的力量,所以是非颠倒。    台湾的政党政治也是一片混乱,譬如说执政党提名过程中的公职人员候选人,一旦未获提名,该候选人立即反执政党。这种现象层出不穷,由此可见此种候选人对于党的向心力极低,只以自己的利益为基础,丝毫没有党性和党纪可言,这些人只是利用国民党而已。    另外,台湾经济虽然进步了,但社会安全制度甚不健全,人人生活在危机当中,还有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被破坏。社会上的空气、水污染等环境污染甚为严重。更重要的是社会道德的败坏和伦理规范的沦落更使台湾的国民生活素质一天不如一天。    台湾的乱局何时休?

3. 台湾许多候选人纷纷觅购防弹衣

【台湾《联合报》9月18日报道】题:防弹家庭    高雄县长余陈月瑛日前对于暴力介入选举感到忧心忡忡,乃向高雄县警局要了四件防弹衣,打算自己穿一件,另三件给其三位子女。将来一家人出门若皆穿上防弹衣,可不成了“防弹家庭”。    为了今年选举而需要防弹衣的,似乎不只余家。此外有许多候选人,已在纷纷觅购。由于期近选举,暴力行为颇有借尸还魂之势,甚至有谓候选人须得当心与人握手拉票,慎防意外挨上一刀。或曰金钱与暴力乃选举双害,看来今年选举的暴力会特别凸显,与金钱介入相互激荡,情况特别可虑。若说现代化的意义就在理性化,目前台湾的民间社会,草根味浓,江湖气重,加以派系纷争滋长,暗潮汹涌,理性化程度低落,甚至有抗拒理性化的趋势。    对于此种结构性的非理性力量,不是单凭法律或警力就可以解决的,却须经由候选人竞选活动本身理性化为示范。否则整个社会所承受的暴力威胁,岂是沉重的防弹衣所能抵挡。

4. 经营快餐的秘诀

【美国《交流》季刊文章】题:经营快餐的秘诀(作者:沃伦·贝拉斯科)    时至20世纪后期,主要的美国食品是什么呢?美国人仍然珍视火鸡和苹果馅饼,特别是在假日;但是如果民族食品的意思是指人民最常吃的东西,那么今天真正的美国风味食品就只能是快餐了。    目前,美国快餐业的年营业额达500亿美元。由于国内市场已过分拥挤,快餐业正向国外发展,但是它仍是压倒一切的美国风味食品。国内销售占总销售额的80%以上。    快餐是什么?它反映了什么样的美国文化?要得到答案,必须看一看在这个竞争很激烈的行业中取得成功的一套秘诀。    快餐业的成功靠的是以下八点秘诀:家庭    食品必须符合全家的口味。美国人很忙,一般不大在家里做饭,喜欢找个能替代家中饭厅的处所。食品的调味不宜过重,否则对孩子不合适,也不能太贵而超出家长的预算。厕所必须清洁干净,出入方便。进食的地方一般应明亮通风。塑料餐桌便于打扫和清洗。快速    快餐店食品必须很快做好送上来。为了节省时间,顾客一般是在柜台前自行端走食物,柜台上设有好几个销售窗口,不用长时间地等待。快餐店不是消消停停吃饭的地方。炸食    美国人喜欢松脆的炸食,但不喜欢在家里炸,因为那需用大量食油,而且气味不好,还要留下许多剩渣。所以,他们爱到餐馆去品尝炸食。    此外,炸食可以很快制成,容易带走,还可以一边开车一边用手拿着吃。除了常年供应的最受欢迎的炸土豆、炸鸡、炸鱼以外,快餐店最近又增加了炸水果馅饼和法式牛角面包。吃饱    快餐必须使人感到很有“价值”,也就是说能够吃饱而且觉得便宜,即非常值得。既要让人吃得饱又感到便宜,盘子里就必须有很多面包,例如面包卷和裹上面包屑炸的食物,例如炸鸡。新鲜    美国人重视色泽鲜明——豆子要非常绿,蕃茄要非常红,菠萝要非常黄,鱼要雪白。油炸的食品要结实,不能软塌塌的。温度是跟卫生有关的:要证明食品新鲜,就必须很烫(炸食)或很凉(饮料)。不冷不热的食品通常会使人怀疑它是否新鲜。好的冷藏设备和空调是必不可少的。环境卫生也非常重要。地板和桌子要不断擦洗。奇妙的布置    虽然家庭餐馆使人产生宾至如归的感觉,但吃一顿快餐也带有旅游意味,它让人逃离尘嚣,经历一次奇遇,得到某种刺激。美国人喜欢怀旧情调的店堂布置,这种爱好反映他们对现代城市生活感到的不安。福特主义    福特用流水生产线制造汽车,既快速又便宜。福特主义的定义就是:劳动分工十分精细以减少成本和时间,宁愿要自动化设备而不要熟练工人。快餐业的工人大都是没有技术的年轻人。他们可以互相调换工作,就象调换产品一样。特许经营    快餐公司通过特许经营的办法使产品标准化,将联营店扩散到全国,进而使自己获得快速的发展。各地快餐店多数都为当地人士所拥有。当地店主只要交付特许经营费,就可以获准出售某一种牌号的产品,并且得到总公司在管理和广告方面的支持。

5. 人才出租 生意兴隆

【新加坡《联合早报》8月7日文章】题:人才出租生意兴隆    处在当前什么都可以出租的商业社会中,连化学专家也不免俗。每年拥有1400万美元盈余的现任美国“研究支援”公司的董事长柯洛尔,在4年前即看出租人才业务的潜力。当年,他目睹出租名画、出租工厂、出租警卫、出租女郎等各行业都兴旺异常而心生向往,于是也成立一家提供化学等专才的猎人公司,既满足社会所需,也为想一展长才、赚取外快的化学专才开拓了发展的空间。    现年43岁的柯洛尔,拥有蒙大拿州立大学的化学硕士学位,1985年底发迹于加州,当时有些公司请他推荐化学专才,于是他灵机一动率先在加州分租一个办公室成立研究支援公司,并在《洛杉矶时报》刊登人才广告,写道:‘‘征求化学专才,服务期限长短均可,短期工作多,支薪优厚。”广告打出之后,来电询问的应征者从尚在大学的年轻化学系学生,到宝刀未老闲不住的化学专家。    现年28岁的汤玛斯即是该公司出租人才的典型个案。这个出身长岛大学爱好音乐的海洋生物化学硕士,本来夜间在洛杉矶担任福格森乐团的低音乐器手,看到了研究支援公司征求化学人才的广告而向该公司自我推荐,公司介绍他到许多公司任短期顾问,使他每年多赚许多外快。    随着业务的扩大,研究支援公司现在建档的专才已达2.5万名,提供的人才包括生态学家、化学家、生化学家、生化科技学家和环保专家,其分公司共14处遍及美国10州,生意蒸蒸日上顾客源源不绝。

6. 漫画

在经济上,日本在全球举足轻重(原载《青年非洲周刊》)

7. 李焕夫人--潘香凝

【台湾《自立晚报》9月24日报道】题:潘香凝——背负老国代十字架的首相夫人(记者王英铭)    民进党立委连日将点名逼退的箭头指向行政院长李焕夫人。潘香凝虽贵为阁揆夫人,但她的资深国代身份,在民间国会改革的呼声中,却也逃不过被冠以“老贼”的称呼。潘香凝生于民国13年,现年65岁,沈阳市人,长白师范学院毕业后,在辽宁三民主义青年团支团女青年组工作。民国36年3月,抗战胜利接收东北不久,刚好东北长官公署政治部主任余纪忠有意扩大庆祝三八妇女节,遂找了潘香凝所属的妇女团体,而李焕那时正在三民主义青年团任干事。潘香凝工作期间与李焕结识,进而相恋于隔年元宵节结婚。    37年结婚后夫妻俩同时登记参加国大代表选举,潘香凝当选沈阳市国代,以23岁甫足候选资格的年纪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国代,而李焕则因后来实际上未予参选,如今反而“幸运地”未具国代身份。    岁月荏苒,政治舞台亦几番转换,现今潘香凝的丈夫高任阁揆,长子李庆中任环保署副署长,次子李庆华为中华奥会秘书长,长女李庆珠为行政院侨务委员会第三处副处长,次女李庆安则是华视记者。    今年5月李焕由执政党中央秘书长接任内阁阁揆,对潘香凝而言,无疑是相夫事业的顶峰,惟在国会改革政治发展全景上,家业颠峰却反而使她原已困窘的“国代”身份,更受夹击。    虽然潘香凝自己说,“我仍有行使国代职权的能力,短期内我不会退职”,维护她的人士也说她“年纪轻,身体无毛病,即使要退职也轮不到”,但是反对党的逼退风潮并未轻意放过,仍然接踵而至。

第 3 版

1. 第四十一届法兰克福书展书商人数创记录

法新社十月八日报道,第四一届法兰克福书展本月十一日至十六日向公众开放。来自九十三个国家的八千一百八十九名展商聚集法兰克福,使参展书商人数创最高记录。

2. 土耳其和南斯拉夫电影获奖

埃菲社十月九日报道、土耳其电影《雾》和南斯拉夫电影《聚会点》今天在西班牙巴伦西亚城举行的地中海电影节上并列获得一等奖——金棕榈树奖。该两片的导演祖尔夫·利瓦内利和戈兰·马科维奇将分享一笔一百万比塞塔(八千美元)的奖金。

3. 阿巴多接卡拉扬任柏林交响乐团指挥

【法新社巴黎10月8日电】56岁的意大利乐队指挥克劳迪奥·阿巴多接替已故大师卡拉扬任柏林交响乐团指挥。他是一位著名的乐队指挥。    他1933年6月26日出生于意大利米兰,是热情、一丝不苟的音乐家,既迷人又拘谨,甚至有些腼腆,20多年来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人们时常把他称为“新托斯卡尼尼”。在萨尔茨堡、米兰和伦敦担任乐队指挥之后,克劳迪奥·阿巴多3年前到维也纳出任歌剧院音乐指挥和该市乐队指挥。    这位著名指挥1933年6月26日出生,曾在弗迪音乐学院学习钢琴演奏和作曲,后进入著名的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乐队指挥。    1958年,他在美国荣获库塞维茨基奖。1966年在纽约获米特罗普洛斯奖,那是乐队指挥的“诺贝尔奖”。他从33岁起先后在罗马歌剧院、纽约、费城、维也纳担任指挥。在维也纳受到卡拉扬的注意。从此,他从不间断地参加萨尔茨堡音乐节,并多次获奖。    1968年,克劳迪奥·阿巴多被任命为米兰乐队指挥、艺术编导。他关注意大利社会政治事件,接近左翼,1976年因米兰歌剧院内一起社会冲突而断然辞职。1983年任伦敦交响乐团指挥。1988年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举行首场演出。

4. 踏上新路的美国西部文学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9月25日文章】题:大草原:孕育美国文学的广袤原生地(作者米利亚姆·霍恩)    落矶山脉以东那片绵亘无垠的大草原曾是印第安人、水牛、拓荒者,以及牛仔的家——也孕育出关于我们美国人自己最丰盛、最悠久的神话。这里曾产生质朴的个人主义者,也出现过不畏周围荒凉可怖景象,奋力维系家庭与社会于不坠的坚强主妇。    但如今这一迷思正遭到攻击。新一代的作家,包括散文家、小说家、诗人,一方面证实大草原神话仍有其持续的魅力,另一方面则揭露了这个美国心脏地带的黑暗面。蒙大拿州诗人乌戈这么描写布特市:“我绝非住在一个光鲜迷入的地方。在我所住的小镇上,儿童从小便受到伤害。生活在枯燥无趣的家里,毫无尊严。遭酗酒的父母及别的儿童殴打……它有点像一个具体而微小的布鲁克林区,假如你能想像一个到处都是露天矿场的布鲁克林区……”    ‘‘一个到处都是露天矿场的布鲁克林区……”变化何其大。1891年,在惠特曼的笔下,这块土地还是“造物主新辟的另一座花园,,土地上那片波动起伏的青草,仍是“上帝的手帕/故意遗落人间,作为馨香的礼物与纪念品”。这块土地也曾经给马克·吐温“一种奔放的自由感觉,常令我的血液在血管中踊舞”。总之,在19世纪作家眼中,这还是一块具有母性、化育万物的原始土地。    几位当代作家在这片草原上依旧找到了自由与营养。目前极为畅销的《大草原》一书的作者弗雷泽写道:“一个人在大草原上可以感受到令人惊异的快乐。喜悦似乎是一项地理的产物,正如沙漠可以产生神秘的狂喜,英国的荒原可以使人感到阴郁一般。一旦快乐的感受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滚动起来,就很少有什么能挡住它了。”    另一些作家,如蒙大拿州出生的小说家杜伊格和怀俄明州的散文家厄理兹,甚至在这些广袤。壮丽的景观中,感受到上帝的存在。但是对大多数当代作家而言,这块土地却有一副狰狞的面貌。乌戈的诗《卡默斯郡草原学校》,对那片使马克·吐温极为激动的广袤打招呼:“每座农舍都在邻舍的枪弹射程之外……当你的姊妹遭强暴时,根本求助无门。”    在这些作家看来,大草原正在绝望地大反扑,以报复人们耕犁草地、堰堵河流、露天采矿、开辟拖车式活动房屋园区、在草原下面建造地底核子导弹基地,以及压迫原住民等等。19世纪美国的那种辽阔、丰富,乃至无限的可能性,业已转化为一种疑神疑鬼不敢待在房子里,有时甚至带着戾气的恐惧感。而在作家笔下,这片已被榨干的农牧地区的居民和土地同样的败坏枯竭。这些现代西部文学中的人物,一点也不像1835年欧文在他的《大草原之旅》中所描绘的那些拓荒者:“粗犷的年轻人……好动、纯良、爱冒险”,永远热衷于角力及玩乐。套句蒙大拿州作家马克关的话:新一代的牛仔“卖了牛肉买毒品”    。    悲喜交织的爱情故事已经不再流行,代之而起的是纯粹激越惨痛的情节,残暴的男人,历尽沧桑及心灰意冷的女人,濒临瓦解的家庭,逐渐窒息的小镇,以及一种孤寂感——与西部小说家格雷笔下牛仔的那种寂寞几乎完全不同。福特及萨特的小说里头充斥着威士忌酒鬼:他们被不甘寂寞的妻子以及不堪冷落的情人所抛弃。    这些作家警告:新西部的惨痛与残暴有一部分是迷思本身的后遗症,也就是对法律荡然无存,暴力横行的旧西部存有浪漫幻想的后果。    一群美国原住民作家,其中包括韦尔奇、莫马蒂,以及厄丽奇,现在正以印第安人与白人垦荒者的遭遇为题材,作内容迥异的叙述。他们抒情却又波折不断的故事,描绘保留区内生活的单调苦闷,以及美国原住民在文化认同方面所受到的伤害。    尽管新的大草原文学中,有很多作品都带有强烈的反迷思特质,但对许多人而言,西部的浪漫魅力仍未完全退尽。4年前马克茉翠《寂寞之鸽》一书畅销一时,目前弗雷泽的《大草原》连续10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在在反映出这项事实。劳动节期间的赶牛群大会,吸引了3000名向往牛仔生涯的人到蒙大拿州,其中有不少人来自欧洲和日本。也有愈来愈多的作家长途跋涉到西部,去寻找真正的美国。    显然,一个人住的地方离真正的大草原愈远,就愈容易对大草原保有神秘感。因为昔日的大草原,也就是那片住着鹿群、狼群、苏族与夏阳族印第安人的丰盛草地,大部分都已成过眼云烟。随着最后一片表土被犁开及最后一口水井枯涸,人们放弃农业小镇以及生产力已经耗尽的农场,迁往更东或更西的地方。自从1980年以来,流失的人口已达1/10。过去被保留为历史遗迹的土地,如今都已被矿场及高速公路切碎。    这些作家中有许多位虽然尖酸刻薄、滑稽粗俗,但他们同时也深爱西部。得过普利策奖的小说家斯坦纳对美国人怀念旧西部的感伤态度虽然持批判态度,但他依然认为,大草原是“新世界要变得更美好的最后机会”。弗雷泽最能印证这种感觉。根据他的叙述,这片草原藩离尽撤、空无一屋、有说不完的名字和故事。

5. 伦敦发现莎士比亚环球剧院遗址

【路透社伦敦10月12日电】英国的考古学家说,他们在伦敦市中心一座废弃的汽车场下面,发现了莎上比亚环球剧院的遗址。    伦敦博物馆的专家今日说,他们几乎可以断定,在泰晤士河南岸发现的这一遗址是400年前莎士比亚首次上演他那些最伟大的戏剧的剧院。    美国的一名电影制造商沃纳梅克说:“这是过去100多年来所有对莎士比亚感兴趣的人都在寻找的地方。沃纳梅克为在这个遗址附近搞一项仿造环球剧院的工程投入了几百万美元。沃纳梅克宣布,在对原环球剧院的遗址作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同时暂停他自己的仿造项目。    伦敦博物馆的谢尔顿对记者说,我们对这一发现感到分外激动。目前,考古学家们仍在现场挖掘,迄今已发现了三面墙的基地,并找到一些令人感兴趣的线索。    这个圆形剧院大约建于1599年,莎士比亚是该剧院股东之一。在这个剧院上演的第一部戏剧是《亨利五世》,而《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斯》和《哈姆雷特》这几部悲剧的首场演出都是在这个剧院上演的。    1613年环球剧院上演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观众爆满,但后来一场大火毁掉了剧院。    今年6月,伦敦博物馆同一家房地产公司达成协议,耗资25万英镑,在这一地区挖掘,经过数月的努力,发现了这个遗址。    英国政府将对这一遗址的发掘和保护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6. 美洲文化有四五千年历史

【埃菲社华盛顿10月4日电】据一些年来在利马附近从事考古挖掘工作的美国考古学家说,美洲的文化有4000年至5000年的历史,其发源地是在秘鲁沿海地区。    耶鲁大学的考古学家理查德·伯格说,传统上认为中美洲是美洲文化的发源地,其实不然,因为在安第斯山西麓发现的古文化区要比中美洲文化早几千年。    最近10年,在濒临太平洋的50多个安第斯山谷进行的挖掘工作中,发现了数百个古迹点,那里有梯形的金字塔和U字形的神殿,神殿有彩色的美洲豹巨蛇壁雕。利说,目前发现的3000年5000年的神殿和古建筑,引起了考古据对在秘鲁沿海居民区附近的考古发现进行化验证明,这些古建筑已有4000年至5000年的历史。

7. 图片新闻:乖乖饮

在英国沃里克郡一间动物园,黑猩猩罗斯正照顾九个月大的亚伦·克洛斯,小心地喂奶。罗斯是由克洛斯的父母,亦即该动物园的主人养大,曾在英国的电影及电视演出(原载香港《快报》)

8. 美国监狱中的女犯(二)

被捕后的最初几个星期,通常是女性最难消受的时光。被捕的妇女关在当地一座监狱里候审,如果判刑一年或一年以下,通常就在这座监狱里服刑。刑期较长的受刑人,通常要送到乡间较大的监狱里去服刑。    候审的那一段时间最杂乱无章,过度拥挤的监狱,常常使受刑人过着服刑期间最艰苦的日子。新进嫌犯的求生技能,在这里也受到最严酷的考验。她们在这种“拘留所”里,常常跟酗酒惹事的女人、有毒瘾的女人、精神失常的女人和卖淫的妓女关在一起。    被押送进监狱的妇女,特别是从来没有坐过牢的妇女,常常有难以相信的感觉。因发生一连串酒醉开车被捕案件,而被法官判处两年徒刑的贝蒂·威廉说:“我感到震惊,我真希望法官看得出我不是一个作奸犯科的人,我一直以为法官会把我送进戒酒所,我太天真,我以为我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规规矩矩的纳税人,他们不会叫我坐牢。”    但是她错了,不论她是不是好人,她还是被押送到宾州赤斯特郡监狱去服刑。在那里,她被监狱管理员粗鲁地剥光衣服,搜索全身,叫她捺指纹,在她头发上喷洒除发虱剂。她说:“这是莫大的屈辱。别的妇女都知道这不是我该待的地方。”    “我从来没有坐过牢。”30岁的威廉,被捕前是加护病房护士。有些女性受刑人看到她缺乏坐牢的经验,想威吓她,逼她交出监狱准她持有的少数财物。威廉回忆说:“幸而有一个好心的中年妇女出面保护我。我还记得,她看到我手足无措的样子时对我说,‘我可怜而愚蠢的人’。从此以后,日子比较好过。因为这个妇人体重135公斤,没有人敢招惹她!”    威廉笑着说:“她教我4招坐牢秘诀:不要管闲事;不要问太多问题,不要靠送东西交朋友;有人打架赶快走开。”这4招都很管用。不过,威廉还是要忍受一段时间,才敢站起来面对强横霸道的女性受刑人。她对她们说,她虽然没有尝过铁窗风味,但是她忍受她们的欺侮仍有个限度。她通常总是动口不动手。有一次,威廉让一个对着她大吼大叫“有人快要踢我屁股”的妇女安静下来,谈谈她为什么会这样懊恼。结果,她们打了一架,谁也没有占便宜。(二)

第 4 版

1. 继父志梦萦怀 流他乡心不甘

【香港《亚洲周刊》十月十三日文章】题:立邦邦为接班人吗?    费迪南德·马科斯去世前数星期,他的夫人伊梅尔达和儿子小费迪南德在夏威夷住宅内这位前总统的书房中发现了一个公文皮包。这个皮包内放着两样东西——一面叠得很整齐的菲律宾国旗和一张小马科斯的照片。三十一岁的「邦邦」发现其病重的父亲的纪念品时哭了。马科斯的一位密友说:「他觉得他不应当得到他父亲如此信任。」    九月三十日,即马科斯去世两天后,小马科斯在檀香山会见了当地的一些菲律宾人。他被介绍「是菲律宾共和国未来的总统」。他发誓说,「即使需要许多年」,他也一定要把他父亲的遗体安葬国内。他字斟句酌地说:「现在是哀悼时期,并非进行政治活动或发表演说的时候。可是,这是一个时代、一个篇章的结束,却又是新时代、新篇章的开始。我觉得要继承我父亲的遗志责任重大。」邦邦随其父亲马科斯逃离马尼拉时还不过是个孩子。然而,上周在檀香山,邦邦看起来似乎成熟了。邦邦很朴实,酷似他的父亲马科斯。他是在英国和美国受教育的。小费迪南德对政治生活已不再陌生了。一九八○年,当时只有二十二岁的他,很大程度上依靠其父亲的影响,被选为马科斯家乡伊罗戈省副省长。三年后,他就当了该省省长。然而,当时他的父亲常对朋友说,他的研究银行与经济的儿子将来当数学家胜似当政治家。邦邦继承了他母亲喜爱音乐的特点,又继承了他父亲喜爱体育的特点。    为使其父亲的遗体能运回菲律宾安葬而开展的一场运动,将使邦邦第一次成为引人注目的中心。    他可能最终谋求发挥某种政治作用,特别是如果他能获准回国的话。由于马科斯去世,菲律宾反对派失去了精神领袖。马科斯唯一的儿子有其独特的有利条件——他的名字。马科斯的前劳工部长布拉斯说:「邦邦被指定为接班人,而不是伊梅尔达。」然而,有些人认为,他还没有为当全国的领袖而作好准备。

2. 变节者的末路

【新加坡《联合晚报》10月4日文章】题:叛谍末路(作者任庆华)    1986年1月的一个黄昏,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人并肩漫步在雅典市郊的街头。    比较高的那个人,身材壮硕、红发宽脸、头顶半秃、讲一口流利但外国腔很重的英语。他名叫维克多·甘达列夫,是苏联国家安全局(克格勃)的上校,他说他想投奔到西方世界。    和他同行的那个满头白发人是当时美国中央情报局驻雅典办事处的主任大卫·佛登。佛登不仅是中情局秘密干员中的老手而且是苏联情报的专家,在外放雅典前一直是中情局苏联东欧部门的主管。    每一个中情局的人都梦想有高阶层的苏联官员“过来”,而甘达列夫不仅是位上校还是克格勃雅典办事处反情报及安全部门的主管。经过几次接触,佛登告诉他,中情局会把他弄出希腊,成功之后他就可以在美国过他的新生活,并向他保证,其他的事中情局会处理。    但是,3年过去了,甘达列夫仍未获得合法的身份,以致他和家人无法在美国社会光明正大的求职、就业,过正当的生活。    因此他对中情局的态度非常不满,并且认真地想到再度变节,重回苏联的怀抱。    今年4月他写了一封信给中情局长韦勃斯特,结果却有如石沉大海。他在信中说:“我得到的只是承诺、拖延,这些都是我之所以从苏联叛逃出来的相同问题。”    甘达列夫怨愤难平地向美国一位专栏作家透露,中情局还搜查他的财物,窃听他的电话,答应给他金钱赔偿少了1万美元。    他甚至还打电话给苏联大使馆,希望和苏联官员见面,以打听他如果回苏联的话会遭到什么样的下场。    维塔利·尤琴科原是克格勃负责北美地区间谍业务的官员,于1985年8月向美国投诚。但三个月后,他从乔治城的一家餐厅中摆脱了中情局监护他的人,两天后又极戏剧化地出现在苏联大使馆,召开一场轰动一时的记者会,说他遭到美国情报人员的绑架,然后搭机返回莫斯科。    从尤琴科和甘达列夫这两件事看来,中情局处理投诚人员的方式确有问题。    尽管投诚者是很有价值的人,但是20年来中情局里负责处理这类业务的人对投诚者却常常怀有矛盾的心态,不能决定他们是真的投诚,还是苏联的反间计。在尤琴科之前,有一个叫尤里·诺先科的人于1964年向美国投诚,但其后3年多的时间,诺先科一直处于被严密拘禁的状态,大部分时间是在一个连窗户都没有的小牢房里。    中情局的人反复审问他,想证实他是假变节。    中情局对投诚者个人生活未来的关切远不如对他们可能带来的情报那样重视。好几个先后投奔美国的人都抱怨说,一旦他们失去利用价值之后,就被弃若敝屣了。中情局里有许多人都认为投诚者是背叛了他们自己的国家,这种人是不能再信赖的了。

3. 唯我“毒”尊

【新加坡《联合晚报》9月17日文章】题:唯我“毒”尊——哥伦比亚毒枭头子莱德尔司令(作者邓如钦)    为什么哥伦比亚的毒枭们那么猖獗,狂妄,跋扈,嚣张,目空一切,唯我“毒”尊呢?为什么美国和它的盟国纷纷卷入“战圈”,毒枭还是不皱一下眉头?    在整个悠长而充满暴力的有组织犯罪史中,象他们这样的罪犯可说前所未见。他们20多个贩毒家族结盟,组成一个强大而凶残狠毒的集团,在短短10年间,发展成为一个在许多地区中腐蚀整个社会的秘密政府。    这个被称为“卡特尔”的集团,总部设于哥伦比亚安第斯山脉一个葱翠山谷中的麦德林市。他们以这个总部为基地,几乎垄断了交易额达千百亿美元的全球可卡因市场。这对吸毒者每年耗用150吨这种毒品的美国来说,后果是极为严重。    凡是胆敢和“卡特尔”作对的人,都会被无情地消灭。在差不多已陷入罪犯横行无忌状态的哥伦比亚,“卡特尔”的枪手已杀害了3000多人,其中包括法官和政府高级官员。毒巢之王    对“卡特尔”的滔天罪行,有一个人要负最大责任。这个人不但是“卡特尔”的创造者,而且是它的主谋人。他名叫卡洛斯·莱德尔,以前是偷车贼和街头大麻贩子。他的偶像是希特勒。他的目标是毁灭美国和统治一个可卡因王国。    卡洛斯·莱德尔于1949年在哥伦比亚一个名叫亚美尼亚的小城出生,父亲是一个在战后才移民该地的德国人,母亲是哥伦比亚人。他十几岁时父母离婚,随后他跟着母亲到了纽约。1973年他因驾驶偷来的汽车被捕,以2.5万美元保释。后来他弃保潜逃,而于那年稍后在迈阿密重新露面,并因从哥伦比亚偷运大麻入境而被捕。他在狱中服刑将近两年后,被驱逐出境。    据毒品管制署派驻哥伦比亚波哥大市和麦德林市的特工报告,莱德尔和那里的可卡因主要供应商有密切联系。本来这些毒贩一向都是各自经营。可是后来各组织之间已有明确的合作迹象——共同享用经营设备、供应来源和运输工具。    莱德尔是个幕后组织工作的高手,当时已在洽谈收购哥伦比亚最大国内航空公司之一的哥伦比亚中央航空公司。不用说,他想利用这家公司来扩大他的毒品运输网。    1979年9月14日黎明前的昏暗时刻,一支配备大批武器的皇家巴哈马警察部队冲上巴哈马群岛诺曼沙洲,要乘莱德尔的人员不备把他们一网成擒。警告枪声一响,莱德尔的手下就投降了。    莱德尔跳上他的游艇,把91公斤可卡因投入海中之后,才被警察部队截停。可是,在最后一刻,莱德尔当场就获得释放——因为事先他交出了一个据说装有25万美元现款的手提箱。    “莱德尔不仅拥有诺曼沙洲,”负责搜集罪证的特工说,“他还管辖着这整个国家。”    诺曼沙洲是莱德尔起家的根据地,他还把它塑造成一个当代最强大犯罪组织的总部。他的目标是要把哥伦比亚的贩毒家族统一起来,由一个联合管理委员会指挥。这个目标结果成为了可怕的事实。“卡特尔”的恐怖统治跨越中美、南美和加勒比海,还扩展至美国本身。贿路高官    贪污成了莱德尔的不可缺少的盟友。“卡特尔”掌握财政的人付出金钱,贿赂从玻利维亚到墨西哥、从洪都拉斯到海地的显要政客和政府官员。    在哥伦比亚,“卡特尔”的可卡因象石油对于科威特一样,成了争取外汇的非常重要出口货。每年从毒品中获得的数以10亿美元金钱,给该国萎靡不振的经济带来了生机。“卡特尔”的投资包括医院、旅馆和航空公司,甚至职业足球队。受雇于“卡特尔”及其旗下行业的人多达2万。    莱德尔继续来往于哥伦比亚与诺曼沙洲之间,啜饮香槟酒,吸食可卡因。尽管美国对他提出公诉,他依然受到巴哈马政府某些官员的保护。    莱德尔在他的故乡亚美尼亚市郊一块广阔土地上建立了一个总部,命名为“德国宾馆”。总部的各个大门口昼夜都有配备自动武器的巡逻守卫,里面的设备包括一个私人动物园以及一条设有一座现代航空交通管制塔的沥青跑道。在他宽敞的办公室里面,摆着一尊希特勒的足金半身像和一个闪闪发光的?字徽章。自我标榜    1983年2月,莱德尔计划用来运送可卡因的飞机在诺曼沙洲离岸坠毁,与此同时,对他的追缉也一天比一天紧,于是莱德尔不得不改换了作风,深居简出。然而自大成性的他还是不甘寂寞,不久后在一次无线电广播中,夸耀他曾通过诺曼沙洲私运了几千公斤的哥伦比亚可卡因进入美国。第二天,他又把这番自我夸耀重复一次。他这样做,无异是向哥伦比亚和美国挑战,看它们能拿他怎样。这一次他可做得太过火了。哥伦比亚司法当局面对这个向法律权威的直接挑衅,又鉴于政府已受到“卡特尔”的贿赂所腐蚀或慑于“卡特尔”枪手的恐吓,于是开始考虑依据1981年特别工作队所搜罪证而提出的控诉将莱德尔引渡。然而,尽管哥伦比亚的国家警察和军队在全国各地搜捕莱德尔,他总能巧妙地躲开。    1983年,他建立的“拉丁民族运动”党曾以1.2万票而几乎在哥伦比亚国会取得一个席位。这时,他决定使用武力去夺取他在选举中无法获得的东西。在吸食可卡因之余,他幻想自己率领着游击队走出丛林,征服一个又一个国家。    1985年年初,神出鬼没的莱德尔赫然在晚间电视新闻中出现。他坐在丛林空地中央一张王位似的椅子上,对西班牙一个电视摄影队发表谈话。    莱德尔说,可卡因是第三世界的原子弹,可以使美国变得毫无招架之力,最后被消灭。他自命为保卫西半球被压迫者的“自由战士”。法网难逃    美国和哥伦比亚对莱德尔的公开挑衅忍无可忍,决定和他周旋到底,不到手誓不甘休,中央情报局花了10天从电视新闻录象中查出莱德尔匿居地点,然后向国家安全局“借用”一枚人造卫星。不到几天,一枚卫星便已移到哥伦比亚东部上空的一个位置。    经过一番搜寻,终于确定了莱德尔所在的房子。    1985年8月8日清晨,一队配备大量武器的国家警察和毒品管制署特工,静悄悄地穿过丛林,包围了莱德尔的住所,莱德尔的几个保镳高举双手走了出来,但是莱德尔不在他们里面。原来,他在最后一秒钟跳出了窗口,只穿着内衣裤逃入了丛林,肩上挂着一支手提机关枪。    1987年2月5日上午,毒品管制署驻波哥大办事处打出了一个紧急电话。“哥伦比亚人刚把莱德尔抓起来了!”    原来头一天有个农民到麦德林警察总部报告,说一批全副武装的人走进麦德林城外大约25公里的一间小屋。警察于是侦察那个地点,证实了农民的报告。他们在清晨将近5点钟时进攻那个地方,双方开火后,有一个人被枪杀,其余的人举手投降,包括莱德尔。    1988年5月19日日,经过26个星期的提供证据和证人作供后,陪审团作出了裁决。莱德尔的控罪全部成立。    7月20日,莱德尔被带到美国法官面前听候宣判。他的傲慢态度不见了。而且经过几个月的拘留后,他的脸也显得苍白浮肿。法官判他终身监禁,不准假释,再加135年徒刑,也不得假释。    尽管莱德尔已经定罪,并且开始服刑,但是“卡特尔”其他成员仍然继续私运大量可卡因进入美国,从洛杉矶到华盛顿,美国各大城市都已成为黑帮争夺可卡因地盘的血腥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