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05-18
第 1 版
1. 美参院十六日通过美日合造新型FSX喷气战斗机协定
美联社报道,经过激烈争论,参院最终以五十二票对四十七票通过了这项协定。
2. 非洲八国首脑会议在罗安达召开
美联社十六日报道,与会非洲领导人批评美国支持安哥拉右翼反叛分子。
3. 埃及正式应邀参加下周举行的阿拉伯紧急首脑会议
中东社十六日报道,这将是埃及十年来首次参加这样的会议。
4. 尼加拉瓜今年以来接收了十七船来自苏联或其盟友的军火
法新社十六日报道,美国官员尚不能证实这批军火是否是根据以前达成的协议。
5. 阿根廷总统阿方辛十六日拒绝内阁部长们的辞职要求
埃菲社报道,阿方辛召集内阁会议讨论了政府今后的措施,特别是经济措施和同庇隆主义党的关系等问题。
6. 古巴南非安哥拉三方代表十五日会谈未达成任何协议
美联社报道,这次有美苏观察员参加的会议于十六日休会,并将于十九日复会。
7. 布什十五日建议限制美国公民携带弹药的数量
路透社报道,这是为了制止美国暴力犯罪率上升。布什还表示决心要逮捕、审判和惩罚刑事罪犯。
8. 特殊规格
【共同社北京5月15日电】中国的中央电视台5月15日转播了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到达北京以及在机场举行欢迎仪式的实况。 中国的电视台的实况转播只限于体育比赛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实况转播外国要人访华是极少有的。第一次实况转播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1986年10月访华时的欢迎仪式。今年2月份美国总统布什访华时,没有进行实况转播。 另外,戈尔巴乔夫总书记夫妇下榻的房间是北京西郊的钓鱼台国宾馆第18号楼。伊丽莎白女王也曾在这楼下榻,可见对戈尔巴乔夫总书记的接待规格是与女王相同的。
9. 笑谈哲学
【本报讯】(记者任翔)16日上午10时20分,赖莎一行来到北京图书馆参观,同欢迎群众笑谈哲学问题。 赖莎在北图门前下车后,临时决定走向右侧的欢迎人群,热情地同他们握手。 赖莎问一位笑容可掬戴眼镜的姑娘是干什么的?姑娘徐春半用俄语回答说,她是北大哲学系的学生,今年24岁,今天来北图找资料。赖莎听到后热情地说,她也是研究哲学的,对中国的哲学很感兴趣。她接着幽默地说:“可惜中国的孔夫子不能访问苏联了!”欢迎的人群情绪激动起来,有人喊:“欢迎戈尔巴乔娃!” 赖莎挥舞双手,向观众频频微笑点头,并用中文说:“谢谢!”
10. 乐不思返
【时事社北京5月16日电】随同戈尔巴乔夫总书记访华的苏方工作人员说,“北京真好”。他们非常欣赏物资丰富、充满活力的北京城,甚至有的中层干部说“不想回去”。 莫斯科的生活比较艰苦,平常总是排着长队,就连肥皂和火柴都缺乏。因此,苏方工作人员用尽为数不多的外汇,抓住片刻的闲暇忙于采购。 特别是与日本等西方国家合资建设的最新高层饭店,对于苏联人来说是另一个世界。
11. 日本报纸评中苏实现关系正常化
【日本《每日新闻》5月16日报道】题:时代的潮流 中苏和解的意义在于两国经历论战、对立、抗争这30年的漫长岁月之后首次坐到了“同一张床上”。今日之中国已赢得对苏对等的地位,按照对国际形势“从对抗走向对话与缓和”这样一种认识,破天荒地同苏联肩并肩地站在同一条线上。中苏业已实现“同床同梦”。中苏和解后戈氏外交的下一个目标将对准日本。 【日本《朝日新闻》5月16日文章】中苏两国的历史性和解意味着双方已站在新的出发点上。时隔30年实现了全面和解的邓、戈会谈无疑将加速对话与协调的国际潮流。也可以认为,这是中苏两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进行经济竞赛的前奏。苏联站在新的出发点上的人们是戈氏等领导人,而中国将是邓的下一代。前途必定是不平坦的。 【日本《读卖新闻》5月16日报道】题:中苏正常化对地区争端将会加强对话势头 中苏关系正常化从整体上说将会促进和解与对话,但由于对中苏的传统戒心和对如何适应这种和解感到迷惑不解,走向对话的过程会不会直线发展仍是个未知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国家一直依附于美中苏三大国集团的关系近几年伴随中苏正常化的进展已略有变动。而这些变动的归宿将左右亚洲的前途。对这些变动起主导作用的并不是大国方面,而是来自亚洲国家方面。现在中苏两国的对亚洲政策仍然没有廓清。为解决柬埔寨问题和实现朝鲜半岛统一,北京和莫斯科究竟做些什么,这正是考验中苏关系正常化对亚洲具有何种含义的第一个机会。
12. 外电报道五月十七日大游行
【美联社北京5月17日电】17日,至少有100万人向天安门广场聚集,他们举行大规模游行以支持那些进行绝食的学生,这些学生拒绝了共产党总书记赵紫阳要求他们结束绝食的个人请求。 他们对抗性地拒绝赵的呼吁,从而加深了共产党领导的政府和尚未成熟的民主运动之间的僵局。 北京市周围的标语要求市民参加17日下午天安门集会。来自几十家工厂的工人汇入了涌向天安门广场的人流,他们中有的人穿着工作服。17日早上,一卡车一卡车学生和工人穿过人流,以声援集会。 【合众国际社北京5月17日电】17日,至少有70万人在北京各处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以支持学生为自由举行绝食。 这是一次和平的人民大众游行。 在天安门广场示威群众形成的人的海洋中矗立着两幅大型标语,上面写着:“正义、人权”。第三条标语上写着“觉醒”。 学生们高呼:“民主万岁。”
13. 外交棋子已彻底重新排列
【美国《新闻周刊》5月22日一期(提前出版)文章】(作者基辛格)苏联全神贯注于国内局势,这也会妨碍世界上两个最强大的共产党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巨大变化。 戈尔巴乔夫“正试图消除苏联好战的印象,以拆散美国的联盟”。戈尔巴乔夫所具有的运用引人注目的姿态的本领在亚洲产生的影响将比在欧洲产生的影响小得多。毫无疑问,继对中国的访问之后,(苏联)很快将主动向日本表态。中苏首脑会谈应促使美国认识到,外交棋盘上的棋子已经彻底重新排列了。在这个重新排列的组合中,包括美国同中国、日本和苏联之间采取一种更为复杂的力量均衡的准则。 美国对亚洲各国的政策: ——日本:美国必须对日本不断增长的经济力量作出反应,以加强自身经济实力的办法作为抗衡的手段。 ——南、北朝鲜:中国和苏联同南朝鲜的接触日益增多,美国应加强同北朝鲜的接触以求得平衡。 ——柬埔寨:美国应该支持一个在广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府,支持联合国对柬埔寨最大限度的监察。 美国应该把目前的局势视为调整它在该地区作用的一个机会。
14. 外电评述16日数十万群众声援学生
【美联社北京5月16日电】(记者凯西·威廉)今天,30多万人拥在天安门广场上,声援已绝食四天的学生。这是中国政府数十年来遇到的最大挑战。 学生们开展的已持续一个月的要求进行民主改革的运动已经变成了一场群众运动。 今天下午,党的高级官员阎明复看望了绝食学生,并发表了讲话,对学生们表示同情。 但是他说政府需要有段时间来考虑学生们的要求,并呼吁学生们回家去。学生抗议活动的几位领导人同意他的意见。但是,表决的结果是只有56个人同意回校,因此绝食的学生决定继续在天安门广场绝食。学生们说,如果政府不就《人民日报》4月26日的社论道歉,他们就不离开天安门广场。 【合众国际社北京5月16日电】(记者岑伟伯)北京市中心今天挤满了50多万人,因为工人、中学生和个体商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支持大学生为争取自由而斗争。 在到处是眼泪和欢呼声的广场中央,医务人员照料着近3000名大学生。这些学生为使政府为难从而接受他们的要求而举行的绝食已进入第四天。 据报道,在上海、西安、成都和南京等城市,成千上万的学生也举行了游行。在那几座城市,公共汽车乘客向学生扔钱。学生说他们需要去北京的火车票钱。在北京,成群结队的示威者和旁观者挤满了市中心及周围的街道。这是自从共产党1949年在中国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要求民主的抗议活动。 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阎明复今天傍晚冒险进入天安门广场,恳求学生停止绝食。 阎明复说:“你们可以保留进行示威和继续绝食的权利,但是你们没有权利摧残自己的身体,因为你们的身体属于中国的未来。”他说这番话时附近的学生放声哭泣。但是,学生拒绝了阎的呼吁。 【美联社北京5月16日电】(撰稿人约翰·庞弗雷特)数10万人今天分别乘公共汽车、火车、步行和骑自行车前来声援在天安门为自由而绝食的大学生们。声援者当中有医生、律师、矿工、石油工人、政府官员和新闻记者。 天安门广场成了横幅标语和旗子的海洋。发生在那里的抗议活动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15. 姗姗来迟
【本报讯】(记者张道庆)戈尔巴乔夫访华第一天,设在国际饭店的苏方新闻中心举行的吹风会比原定时间推迟了5小时40分钟。当记者按原定晚6时到场时被告知推迟。直到10时半苏方宣布半小时后举行。一些住在国际饭店的记者上楼去休息了,一些记者干脆仰在沙发上去梦游了,剩下的三三两两在猜测格拉西莫夫迟迟不到的原因。深夜11点40分,这位新闻局局长才姗姗来迟。他的第一句话是:“对不起,我来晚了。”接着他引用俄国古典作品中描写一对情人相见时说的一句话:“幸福的人相会是不怕晚的。”疲惫的记者们发出苦涩的笑声。
16. 评评点点
▲法新社5月16日报道:南朝鲜外务部官员私下说:“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前景是光明的。我们认为这将使我们有更大的余地和中苏合作,但是北朝鲜活动的余地将有所减少。”▲法新社5月16日报道:泰国政府发言人说,泰国欢迎中苏关系的改善,这是好消息。他又说,两国预期会增加的贸易可能有利于泰国的出口市场。▲法新社5月16日报道:澳大利亚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欢迎两个共产党巨人关系正常化,他说,他的政府正在等待更详细的情况。这位发言人说:“只要它标志着是一个和平的进展,那就是我们毫无保留地加以支持的事情。”▲法新社5月16日报道:印度尼西亚国防部长穆达尼说:“如果象中苏这样的大国都会改善关系,从而不会有任何东西流到世界这个地区中来,我们就欢迎它。”▲时事社5月16日报道:日本外务省首脑说,戈尔巴乔夫和邓小平会晤“符合国际缓和的潮流,将对亚洲太平洋地区特别是朝鲜半岛形势带来好的影响。”
第 2 版
1. 下年度世界谷物产量是可望增加
国际小麦理事会十五日说,下年度(一九八九年七月—一九九○年六月)世界谷物产量可能达到十三亿六千五百万吨,比本年度增长百分之十点七。世界小麦产量预计为五亿三千五百万吨,其中中国为八千九百万吨。
2. 日本贸易顺差增加
日本大藏相十六日宣布,从去年夏季以来,日本的贸易顺差保持持续上升趋势。今年四月贸易出超七十三亿美元。
3. 英国原油生产前景乐观
英国能源大臣十五日说,在今后至少二十五年内英国仍然是主要的原油生产国。英国的原油日产能力为二百三十万桶,但去年产量由于油井事故而下降了大约百分之三十。
4. 南朝鲜的外国企业猛增
南朝鲜官员十五日说,今年外国人在南朝鲜开办的企业超过一千五百家,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三点五。
5. 欧佩克向巴基斯坦等三国发放贷款
据十六日在维也纳签署的一项协定,欧佩克国际发展基金会向巴基斯坦、毛里塔尼亚和西萨摩亚发放九百七十万美元的贷款,帮助它们发展小型工业、饮水工程等。
6. 港报评戈尔巴乔夫访华
《明报》社论:两国应互相学习 【《明报》5月15日社论】题:从高峰会看中苏关系 就国际关系来说,这次高峰会将标志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在未来的一段时期,美国、苏联和中国这个最重要的三角关系将调整到接近“正三角形”的正常状态。中苏关系的正常化有利于世界和平,但直接受益的自然是中苏两国。正常化之后,中苏边境和缓;而且中苏贸易经济合作也可以顺畅发展,好处很多。 除了国际关系之外,中苏关系的正常化也可以对两国的内部发展发挥相当影响。固然每个国家的内部发展都要以本国“国情”为基础,但也都很自然地要参考其他国家的经验。如果一味强调国情的特殊性而不理会其他国家在改革途中的成功及失败经验,将会不利于本国的改革大业。 以苏联来说,戈尔巴乔夫领导的改革事业还只有三年多的历史。他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有一些作为,但成效还不显著;可是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他却成绩斐然可观。这些经验未必能够全部供中国学习,但至少都值得中国参考。这也许是未来中苏关系中,对中国最重要的一个层面。 《星岛日报》社论:意识形态分歧正在消失 【《星岛日报》5月16日社论】题:中苏关系略析从中共接待戈尔巴乔夫的程序来看,显然对两党关系采取低调处理。 首先,戈尔巴乔夫是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身份访问北京的,昨天到机场迎接的是杨尚昆等人,赵紫阳总书记并未到场,中共显然不愿突出两党关系的变化。其次,中共一再强调,今后两国关系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戈尔巴乔夫昨晚在人民大会堂的欢迎宴会上的讲话中也谈到相同意义的原则。这些,都说明今后中苏关系的基本格局。过去中共对苏联“一边倒”的政策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不论在中共、苏共和东欧诸共内部,意识形态问题正在逐渐消失,因意识形态造成东西方之间的深刻分歧也正在消失,这就给世界带来了一个新的局面,在这个局面中,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力求拉拢中共以防军力庞大的苏联重新挑起冷战,纵横捭阖的外交仍然使国际政治舞台相当热闹。 中共虽然不会再一边倒向苏联,但在具有相同利益的问题上也有联合起来的可能。希望这种联合有益于世界和平。中苏都希望国际局势缓和以便致力于国内建设,这也是推动双方关系正常化的因素之一。《快报》社论:谋求经济互利 【《快报》5月16日社论】题:戈尔巴乔夫谋求经济互利 尽管柬埔寨问题使中苏关系仍存在着尚未平息的争执,但经济上的互利毕竟促使双方拉近一步。这是经济挂帅的年代,什么事都从经济利益着眼,政治因素和考虑已暂时搁置一旁,苏联和中共亦无例外。这次戈尔巴乔夫访华之行,所涉及双方的经济合作、劳务合作、特区建设,以及在昔日丝绸之路修建铁路的问题,仍是最受关注的。新的丝绸之路的概念,便是在新疆新建的铁路,由北京经阿拉木图往莫斯科,使中国大陆的商品输入东欧其他共产国家。这条新的丝绸之路,便成为欧亚两大洲经济合作的桥梁了。 在目前而言,中苏两国的经济利益并非完全一致。苏联非常希望增加中国大陆消费品的进口,希望向北京出售机器,但另一方面,北京宁愿从日本或美国获取更高级的设备,认为苏联的技术落伍。若论经济互利,主张新思维的戈尔巴乔夫,更趋急于求成。《信报》评论:开拓亚太贸易 【《信报》5月16日评论】题:化戾气为生意经致祥和大家发财 西方国家对中苏关系正常化不再忧惧,除了经济理由,亦因在政治上,中美和美苏都有共同利益。美国对苏联在亚洲太平洋区的军事扩张,如芒在背,这种感觉,中国只会更强烈,因此,美国在日本、南韩和菲律宾遍设军事基地,以阻遏苏联“南进”,对中国同样有利。在这种互相牵制的情形下,中苏不可能再恢复五十年代初期密切结盟的关系,是彰彰明甚的;中苏的修好,充其量只会像一般有邦交国家,在彼此有利条件下进行商业交往文化交流,这种发展趋势对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有利无害。 受中苏关系正常化影响最大的,相信是日本。日本的富强、在军事工业上的快速成长以至经济势力慢慢渗透亚洲各国,都是中苏所不愿见的心腹之患。我们现在当然不能说中苏今后会联手对付日本,但说她们今后在日本问题上采取相近立场,相信是很近事实的推断。 苏联为求与中国恢复正常关系,不惜无条件答应中国的三项要求,可见戈尔巴乔夫的经贸政策,已从传统的东欧路线,改为以亚太区为重心,而开拓亚太贸易,与中国恢复友好,是为先决条件;苏联这种经贸动向显然是正确的,因为亚太区是21世纪世界经济繁荣之所系。这种发展趋势,应该额手称庆。看来港商与苏联及其卫星国展开全面商贸,随着中苏关系的正常化,相信短期内即可实现! 《新报》社论:恢复关系并非重新结盟 【《新报》5月15日社论】题:苏联领袖访华将有何成果 今次高峰会是国际整体形势缓和及两国近年来寻求改善关系的结果,其中,苏联所作的让步是比较大……所剩下的柬埔寨问题亦有重大进展,及将会是今次高峰会商谈的主题之一。估计中苏领袖们可就柬问题进一步达成共识,不过,对于赤柬未来所扮演的角色,中苏领导人仍会有不少争论。 中苏在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同时,亦会强调两国只是一种新型的平等互利的关系而非重新结盟。对苏联而言,中国能够在美苏之间持中立态度已是重大的收获,而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上要借助西方的还是较多,短期而言不可能疏远西方而靠近苏联。 戈尔巴乔夫访华亦正值中国爆发学潮。中国学生普遍对苏联式政治改革给予高度评价,一些学生更希望他今次来访能为中国吹起政改之风。不过,戈氏在首次来华时,顶多只会是介绍苏联的政改意义,而绝不可能对中国学运有所评价或插手。连布什也了解到不能向北京的老朋友推销意识形态,戈尔巴乔夫自然更知道不能激怒新朋友。现实政治就是这样的了。争取人权、自由、民主,只能靠国民的自身努力!
7. 蒋经国这棵大树倒后……
【洛杉矶《国际日报》4月18日文章】题:蒋家第三代为何纷纷离台?(记者楚宝) 最近,政坛最引人注目的两件大事,头一件是蒋孝勇在3月8日与妻方智怡、两个儿子蒋友柏、蒋友常搭机到美国“进修”和“充电”,另外一件是外交部长连战准备将外交部常务次长章孝严外放沙特阿拉伯担任大使,由于章孝严意愿极低,最后经过幕后极力斡旋,这项原先几乎已成定局的任命案打消。 这两件事虽然没有直接的关连,但是牵涉蒋氏家人第三代,部分已决定暂时出国“韬光养晦”,部分仍坚持在此“坚守百忍”,凭一己之力,再创新局。政坛观察家感慨地表示,由这两件事观察,政治是现实的,蒋家第三代在目前形势比人强下,只有自求多福。 多年以来,蒋氏家族中第三代,以蒋孝武、蒋孝勇声势最为显赫。蒋经国在世时,如何安排两位一直未食“人间烟火”的“太子”可谓大费周章。后来依他们的个性及“体质”分别在政界及商界发展,总希望他们能成材,未来虽不必“接班”,但是最起码各人能独当一面。 政治观察家认为,蒋孝武、蒋孝勇两人自幼生长在深宫大院,不识人间疾苦,他们介入政界商界,过去发生再大纰漏,有其父蒋经国庇护,不至于发生不可收拾局面。如今蒋经国已去,当彰化县爆发海埔新生地弊案,报章杂志竞相登载,俨然蒋孝勇涉案“证据确凿”,使得蒋孝勇尴尬不已。一位政坛人士慨然指出,蒋经国在世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吗?由此可以清楚看出,蒋孝勇失去凭仗后,是何等脆弱,他不即早脱离这一“是非圈”,迟早还会捅出更大漏子,蒋氏家族要其暂时离开,迁往美国,这应该是较正确的判断。 章孝严显然未正式认祖归宗,但他为蒋经国子嗣无疑。章孝严出使沙特阿拉伯案,后来经过他与高阶层人事多加沟通后,这一“外放案”暂时打住。政治观察家认为由各种迹象显示,有一只黑手“欲挤章孝严而后快。” 章孝严之弟章孝慈一直在东吴大学任教法学,他对竞选公职有相当兴趣,希望竞选“百里侯”,但是反应并不良好,也没有人为他呼应、造势。于此,可看出国民党的党、政界人士对他的参选并没有予以支持。他只有黯然回到东吴,担任教务长。 政治观察家表示,蒋经国这一棵大树倒后,蒋家第三代在少了庇荫之后显然已经大不如前,他们缺乏应变能力,经常为有心人士攻击丑化的目标。本次蒋孝勇的迁住美国,加上蒋孝武出使新加坡未归,事实上是一个较为明智的决定,因为少了他们,一般可以较平静、超然的眼光及态度来对待蒋家,不再作情绪化、功利性的攻击。 至于章孝严、章孝慈,仍有机会突破“困境”,毕竟他们不是生长在深宫大院中,可以自己在所了解的生态环境中,作最有力的出击。
8. 台报报道:台湾人一年买半本书
【台湾《民众日报》4月24日文章】题:台湾人一年买1/2本书(作者陈淑真) 近年来,国内每年出版的新书量,快速激增,然而根据国内某家出版社的统计资料指出,国人每人的图书消费,只有“42元”台币,以这么单薄的消费额,如何负担出版社一年一万种新书的出书量,实在叫人忧心忡忡。 事实上,就读者而言,新书多寡是决定其需要性,消费能力及消费意愿;而就书店而言,出版界跟其他行业一样,常有一窝蜂的现象,因此造成市面上充斥着同一类的新书,且往往供过于求,而有新书泛滥的苦恼。 就因如此,相对地使某些种类的书,可能少受青睐,新书往往只“秀”一个礼拜,即被封杀。
9. 《澳门日报》文章:学潮中的「记者盲流」
【《澳门日报》5月16日文章】题:学潮中的”记者盲流”(记者陈炜恒) 春节过后,“盲流”袭粤,曾是粤港澳轰动一时的大新闻,4月中旬,学潮在中国爆发以后,成为全世界瞩目的新闻。海外记者迅速聚集北京——这次学潮的发源地和中心进行紧张的采访,在这段时间内,京华的海外记者中流行着一个由“盲流”而派生出来的新名词“记者盲流”。 有人曾作估计,学潮高峰期4月底至5月初,聚集在京华的海外记者数以百计。当五四前夕,《人民日报》社论严厉指责学生运动时,和亚银年会期间,以及今次戈尔巴乔夫访华及学生的绝食大行动,吸引了更多的海外记者赴京。 在学潮期间,为数不少的海外记者因报社没有派其赴京工作,但他们又为了能亲自目睹这一将会载入史册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演变,而自资和以假期往京采访,被在京的行家谑称为“记者盲流”。“记者盲流”到京并不是当旁观者,逍遥派,而是投入紧张的工作,并主动将稿件传送回自己服务的报社,充分发挥大时代新闻记者的使命感。 国务院发言人袁木在“五四”前夕的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回答记者提问时曾说,“目前一个时期以来,国际舆论对有关中国学生的行动作了种种报道。我们看到,各种报道所表现出来的关注、角度、看法差异很大,但有一点是相当共同的,就是在处理学生游行示威的过程中,都认为中国政府采取了正确的政策和措施。”可见中国政府在处理学生运动时,是重视海外舆论反应的, 海外记者在这次学潮的采访中,亦与学生建立了互相信任的关系。 据一位已在北京采访了两个多月的香港行家说,在学潮初期,海外记者去拍照会受到学生的阻止,但在后来也就十分主动与记者合作,向记者“报料”,透露新的计划和活动,畅谈自己的观点。
第 3 版
1. 美国准备缩短培养博士生的时间
据美国科学院下属国家研究委员会的统计,美国博士生获得学位的时间在延长,博士生的平均年龄在提高。以1987年全国授予的32278个博士生计,获得学位的平均时间是6.9年,最短的工程学,平均5.8年,最长的人文科学,平均5.4年;而1967年博士生获得学位的平均时间是5.4年。另外,1987年获博士学位的学生的平均年龄是33.6岁,最低的化学专业,平均29岁,最高的教育专业,平均39.8岁。 为什么培养博士生的时间不断延长呢?美国的一些研究生院院长及有关专家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进入信息社会以后,研究生必须阅读和掌握更多的材料、信息。 ▲联邦政府对奖学金的资助减少,不少研究生只能边打工边学习,有的甚至在全日工作之余攻读学位,从而拉长了学习期限。 ▲博士论文是许多研究生迟迟不能取得学位的一大障碍。据说,校园里多年埋头于图书馆和打字机房,最后因写不出长篇大论的博士论文而却步的学生不在少数。有的甚至只能在退休以后才有时间完成博士论文。 ▲研究生自身没有及早取得学位的紧迫感。因为70年代和80年代的大部分年头,博士生寻找学术性工作较为困难,学生与其为找工作担忧不如继续在校念书,生活更有保障。 ▲1960—1973年期间美国授予博士学位的速度过快,使博士生的质量有所下降,现在的做法多少是为了防止重蹈覆辙。 博士生取得学位的时间延长,意味着高知识层人才培养速度减慢,漫长的学习过程又使许多年轻人望“位”兴叹,不敢问津。因此美国政府官员及教育界人士担心,这将导致未来的大学教师、科学家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短缺。另外,培养博士生的时间拉长,国家花钱增多,而博士生的年龄变大,又使他们失去了最能出成果的年头,不能全力以赴地工作。因此不仅造成国家财力上的浪费,而且造成知识的极大浪费。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各研究生院及有关人士正着手研究采取措施缩短培养博士生的时间。迄今提出的一个措施是改进博士论文制度。许多科学家认为用长篇大论的博士论文来检验学生独立进行学术工作的能力并不是好办法。有些研究生院的自然科学系已开始接受学生在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文章,以取代博士论文。另一个措施是限制研究生攻读学位的时间。再一个措施是限制学生花过多的时间打工。(张小萍)
2. 希特勒的最后时刻(三)
半夜,在通道和元首房之间来回走动的勤务兵把我惊醒了。我用凉水洗了脸。我想元首夜间喝茶的时候到了。当我进入他的办公室,他向我伸出手,并问我:“亲爱的孩子,你休息了吗?”我听了感到很吃惊,回答他说:“是的,元首。”“很好,我有些事要立即向你口述。” 我想他要向我口述什么呢?我看到桌上摆着8杯香槟酒。客人开始陆续到达:戈培尔一家、克里斯蒂安夫人、曼齐阿莉小姐和克莱勃斯将军。希特勒对我说:“我们是否可以马上开始?”而我仍在想为什么要召开这个会议。 我们离开了他的办公室,走向会议室。我坐在打字机前,并准备打字,他对我说:“不用打字机,请把我要对你说的速记在纸上。”他接着就开始说:“这是我的政治遗嘱。”我的手颤抖了几分钟。站在我面前的这个人——曾宣布帝国将要存在一千年的这个人,是否会说实话呢?遗憾!他没有说。他非常冷静,几乎同木头人一样,列举了他的控诉、要求和需要。对于这些,我同德国人民一样,听他讲了几百次了。 他说,“从我自愿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那天起,我就把我的全部思想、行动和生命献给了我的人民。” 从第三段开始,他说他从来不希望发生1939年的战争。“这场战争是那些犹太血统的或为犹太人利益服务的国际政客所希望和发动的”。记了几行之后,他又说,“时光会飞逝,但是在我们城市和建筑物的废墟上,对最终要负责任的人们——犹太人和他们的支持者的仇恨将永远不会消失。” 在以后的每一天中,不管谈及的问题是什么,都提到了犹太人和他们的罪行。这证实了这一事实:在希特勒所仇恨的人当中,“犹太人”永远排在第一位。 反之,在他同情的国家中,英国居于首位。“在第一次大战后,我从来不希望对英国和美国进行第二次战争。”希特勒追述了他在入侵波兰3天前向英国大使许下的诺言。 这就是德波问题解决计划,这个计划同在国际监督下在萨尔执行的计划相似。希特勒说,由于犹太人进行的国际宣传的结果,这个计划失败了。 希特勒在另一段中解释了他为什么决定留在被围困的柏林和不落入敌人手中。 他向继续进行斗争的英勇的人们致敬,鼓励他们战斗到死。 接着是遗嘱的第二部分和希特勒就党和国家的领导继承人问题采取的具体措施。 他首先把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开除出党,并剥夺任命他为继承人的法令授予他的一切特权。海军上将邓尼茨被任命为德国总统和德军最高统帅。 (三)
3. 超导特性评价系统
日本《日经产业新闻》九日报道,NKK公司等研制成的超导特性评价试验系统能在一小时内测定超导物质的临界电流密度、临界磁场和临界温度。
4. 捕捉轴承异常现象的传感器
日本《日刊工业新闻》五月九日报道,工业技术院机械技术所开发的这种传感器准确捕捉滚珠轴承或滚动轴承的异常,可用于防止因汽车和列车轴承异常而发生事故。
5. 防止睡眠中猝死的呼吸器
《日本经济新闻》五月八日报道,美国巴德公司研制成的这种装置可防肥胖的人因睡眠中停止呼吸而猝死。
6. 在半导体衬底上制作超导薄膜
日本《日经产业新闻》九日报道,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小组创造的这项技术,是用激光把超导材料蒸镀在衬底上,制成的超导薄膜在液氮温度(负一九六摄氏度)呈超导现象。
7. 美国接受心脏移植的人数十年增加三十倍
美国《未来学家》杂志五—六月号报道,这得益于抗排异药物的改进和外科医生移植技术的提高。
8. 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100项(一)
【日本《钻石》周刊1989年新年专辑文章】题:日本100项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材料(原文提要:设备投资出人意料地猛增,从迅速增加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件数也可以看出技术革新投资的旺盛情况。各地都有风险企业开发出称霸世界的尖端技术,产业界、政府和学术界三位一体的开发体制发挥了作用,生产出了高技术产品。)资源、原材料、电子和半导体方面1、飞机发动机用复合材料 可耐2000。C高温。由三井造船公司和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研制。开始研制用于飞机喷气发动机燃烧室的碳化矽蒸镀材料。以碳和石墨纤维为材料,利用化学蒸镀法将碳化矽蒸镀在其表面上。 2、高速电子移动晶体管、大规模集成电路板 这是富士通公司研制的,可用于大型电子计算机。是一种高速电子移动晶体管使用的多层陶瓷电路板。以锆性玻璃陶瓷为原料,可用于常温至液体氮温度,有20层基板,是世界首创。3、硅溶液可视系统 这是日本电气公司基础研究所开发的。这一产品为制造超均匀单结晶体开辟了道路。使用它可以用肉眼监视和控制形成单晶体前的硅溶液变化。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生产制造超大型集成电路不可缺少的高匀度和高纯度单结晶体的系统。4、用离子交换膜分离盐分 这是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研制的。过去的分离法是将电极置于离子交换膜外侧,用电力吸取分离盐分。新方法是利用离子的浓度大小的功能,所以不需要电力。在制造超纯水方面,不用维修,即可长时间使用。这是一个特点。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加工牛奶、果汁等,还可制造生产半导体用的超纯水等。5、煤炭系统的纤维活性碳 这是京都府宇治市的一家叫亚德尔的公司研制的。这种产品用于制造过滤器等,用途很广。因为价格便宜、性能好和用途广,国外纷纷来信要求代销、进行技术合作和联合开发应用设备。据说这是世界上第一家这样的公司,它是由大阪煤气公司与尤尼奇卡公司联合开设的。6、陶瓷金属粘合技术 这是日新电机公司开发的。这种技术用于制造新型的印刷基板材料等。日新电机公司利用它自己开发的离子蒸镀薄膜形成装置(即一边注入离子,一边用电子光束蒸镀),使氧化铝和氮化硅以及过去难以办到的氮化铝比较轻而易举地形成金属膜。(一)
9. 能减少剖腹产的新方法
【美国《未来学家》杂志5—6月号报道】一种用来确定胎儿是否痛苦的新的检查方法,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剖腹产的数量。这种检查方法是由华盛顿大学的产科医生研究出来的,检查时把一个声音刺激器放在孕妇下腹部的胎儿耳朵部位的上方。声音刺激器发出的蜂鸣声能使胎儿大吃一惊。如果胎儿能吸收足够的氧气,他的心率将在历时10秒钟的一段时间内有所加快,相当于每分钟至少增加10次。如果心率没有加快,那就表明胎儿没有获得足够的氧气,应采用剖腹产把胎儿取出来,以免大脑受到损害。
10. 科学家辨认出一种白血病病毒
【合众国际社波士顿4月30日电】科学家们辨认出一种通常引起致命的白血病类型的病毒。这一发现将导致产生同这一类型的白血病以及其他形式的癌症作斗争的新途径。 一批国际研究人员说,他们已经证实了在一种称之为HTLV—1的病毒中存在的遗传物质“X区”。HTLV—1病毒将导致成年人的T细胞白血病。HTLV—1,即人体T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这种病毒在加勒比群岛、日本、非洲和中美洲较为常见。尽管这种病毒和疾病在美国较为常见,但据信这种病毒将会蔓延开来,尤其是在美国吸毒者中。研究者们将对这一特殊的遗传物质进行化验分析,以便研制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来医治这种疾病和免使被感染者患病。 美国癌症研究所所长布罗德说,这一发现除了有助于认识成年人T细胞白血病外,还将导致更好地全面认识癌症。
11. 美国学校开始重视亚非拉历史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4月13日文章】从小学到研究生院,美国的各级学校都重视教授欧洲的历史、文学、音乐和艺术。 人们过去一向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现在他们越来越怀疑这样做是否适当了。某些院校已经对文科教材进行了修改。 美国最近新出现一个词——欧洲中心主义。这个词的定义因解释者的政治观点不同而异,但一般来说它指的是一味强调欧洲和西方文化、漠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观点。 一些持批评态度的人说,美国的大学和中小学之所以是以欧洲为中心,不仅是因为它们教授的内容大多是欧洲作家和哲学家的作品,而且是因为它们完全是用西方的观点看待非西方的文明。 美国的一些学校过去只要求学生学一年世界史,现在规定六年级、七年级和十年级都开设这门课,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伊斯兰文化的演变、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发展以及中国、印度和非洲的古代文明。
12. 面向单身汉的小容量全自动洗衣机
【日本《钻石周刊》3月25日报道】东芝公司推出的单人用洗衣机可以放在单人宿舍的角落里。这种洗衣机不需要开关一类设备,而且曲线柔和,式样新颖。颜色为暗青灰色,亦不破坏房间的气氛。洗衣机为正宗的全自动,还附有“贴身内衣裤程序”,可以洗涤贴身内衣裤和羊毛衫。 烘干的性能也很高,衣服烘干后,传感器即可测知,烘干机便自动停止运转。
第 4 版
1. 阿根廷当选总统梅内姆
【埃菲社布宜诺斯艾利斯5月15日电】题:庇隆的继承人 卡洛斯·萨乌尔·梅 内姆,将于1989年至1995年任阿根廷总统。他初识庇隆将军是在36年前,这位当时的国家元首曾亲自把篮球冠军的奖杯递到梅内姆手中。 在本世纪初来自大马士革北方的耶卜鲁德的一对夫妻不会想到,他们1932年7月2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北的拉里奥哈出生的4子中排行第二的梅内姆,会成为阿根廷国家总统。 在庇隆于1955年9月被一场军事政变赶下台之后3年,梅内姆读完了法律,成了一名律师。当庇隆开始他18年的流亡生活时,梅内姆则加入了流亡中的庇隆主义组织。 不久,他便被选为拉里奥哈省庇隆主义秘密组织的领导人。 在该省,他以“穷人的律师”而闻名,因为他从不向那些无力付钱的人索要报酬。 1964年,他随同父母来到大马士革,他结识了现在的妻子法蒂玛·约马,并于1966年结婚,现膝下有一男一女。1973年,梅内姆当选为拉里奥哈省省长。1976年3月24日,当庇隆总统被魏地拉的政变推翻时,梅内姆被捕入狱。他曾在停泊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港的一艘军舰上被囚禁了7个月,又在一所军事监狱被关押了7个月,直至1978年初才被假释出狱。在1982年底开始审理魏地拉时,梅内姆才真正获得了自由。在劳尔·阿方辛大选获胜后,梅内姆第二次当选为拉里奥哈省省长。4年之后,即1987年的9月,他成了唯一的连任省长的庇隆主义者。 这位除了喜欢驾驶自己的飞机还酷爱汽车运动的现正义党第一副主席,在1988年7月9日的党内选举中以绝对多数的选票而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候选人,最后,以发动“生产革命”为主要竞选旗号而在5月14日大选中获胜。
2. 匈牙利将从下个足球赛季开始对足球运动员进行药物抽查
这是匈足联于五月十六日决定的,旨在杜绝足球运动员服用有害身体健康的兴奋剂。
3. 匈将对获全国比赛前三名的足球队实行现金奖励
根据匈足联十六日的决定,从下赛季开始,全国冠军队将获一点六万美元的现金奖励,亚军获一点二万美元,季军八千美元元。
4. 利比亚退出世界杯足球赛
国际足联十六日说,利退出一九九○年世界杯赛的原因是「技术问题」。
5. 伦德尔仍雄踞世界网球精英积分表榜首
根据国际网球协会公布的积分表,今年以来,伦德尔已达一百八十四点八八三分,超出名列第二的贝克尔近六十分。
6. 两名意大利人征服世界第六高峰道拉吉里峰
尼泊尔旅游部十六日宣布,这两人是上周四在不借助氧气的情况下登上这座海拔八千一百六十七米高峰的。
7. 希腊耗资近百万美元举办奥林匹克展览会
这个从十五日起向公众开放的展览会介绍的是奥运会的发展史,其目的是争取一九九六年奥运会在希腊举行。
8. 南朝鲜要求亚奥理事会说服北朝鲜同意与它组成一个队参加北京亚运会
这一要求是南朝鲜奥委会十三日向正在印尼开会的亚洲奥委会提出的。
9. 世界击剑锦标赛今年七月在美国丹佛举行
主办者十五日宣布,这届比赛将有来自四十多个国家的七百多名选手参加。
10. 意大利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以二百万美元高价雇用西德上个赛季最佳球员克林斯曼
这名西德国脚效 力的斯图加特队十六日说,他将从下个赛季起为国际米兰队效力三年。
11. 捷将实行严厉的反服用兴奋剂措施
根据捷体育训练协会作出的决定,首次被查出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将受停赛三个月的处罚,第二次被查出将停赛两年,第三次被查出将终身停赛。
12. 路透社报道:伊朗寻求东欧的作战飞机
【路透社尼科西亚5月7日电】题:据信伊朗正在得到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作战飞机 军事专家们说,伊朗看来肯定将得到一种由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联合制造的战斗机。一位关注着海湾军火交易的军事专家说:“我敢说他们(伊朗人)正在从罗马尼亚得到‘奥拉奥’式战斗机。” 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自1971年起联合生产“奥拉奥”(鹰)式战术战斗机,但是迄今还没有获得改进和扩大生产这种飞机所需要的任何出口订货。 伊朗总统哈梅内伊今年2月访问了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接近德黑兰政府的人士后来说,伊朗同意增加从东欧国家而不是从苏联购买武器。 这位专家说:“如果我了解罗马尼亚人的话,他们将为‘奥拉奥’式飞机提出具有吸引力的便宜价格——就是说在800万至1000万美元之间。”军事专家们把使用英国造加力燃烧发动机的“奥拉奥”式飞机与英法联合研制、1968年首次飞行的“美洲虎”式飞机加以比较。 这位军事专家指出,罗马尼亚是唯一与阿拉伯国家的宿敌以色列保持正式关系的东欧国家,他说: “罗马尼亚人不在乎激怒海湾阿拉伯国家,他们需要这种钱。”
13. 在军舰上服役的美国妇女
【美国《洛杉矶时报》4月9日文章 】题:妇女在海军中激起波澜 拥有约1200名官兵的“凯普·科德”号驱逐舰供应船指挥官拉夫上校说,他的官兵中近20%是女兵。军舰上女兵共有238名,为海军中最大的一支妇女队伍。由于今后两年中可能还会有226名妇女战士上船服役,这艘以圣迭戈为基地的海军舰只上的女兵将达到40%以上。 海军最近宣布,“凯普·科德”号供应船的副船长、现年39岁的热内斯海军中校成为第一位有资格指挥一艘海军舰只的妇女,虽然在她首次取得军舰指挥官资格之前还要过一两年时间。海军官员们预测,不久还将有几位妇女被提升到与热内斯同级的官职。 虽然根据法律妇女不得在作战舰只上服役,但海军正在非战斗舰只上把越来越多的职务向妇女敞开。现在海军部队中有近10%是妇女,据一年前发表的一份海军报告说,现在海军4.9万现役女兵中约有4900人在军舰上服役。另外,由于技术达不到要求,军舰上还有1000多个该由女兵担任的职务尚未补齐。 今年1月份,在热内斯离开“凯普·科德”号舰去“东海岸”号舰接受新职务之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作为海军中首批女副船长之一,没有遇到过任何非同寻常的问题,也没有发现向男性官兵发布命令有困难的现象。
14. 日自民党移花接木术失灵
【路透社东京5月14日电】新闻分析:日本自民党的权力赌博再次失败 日本执政的政治家试图以提出一位清白的党内元老担任临时首脑来顶住里库路特丑闻并维持现状的赌博看来输掉了。 前外相伊东正义前天拒绝接受首相竹下登的职务。自民党昨天说,它同意伊东的决定。 自民党的这一作法以前在发生洛克希德贿赂丑闻期间起过作用。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政治分析家杰斯帕·科尔说:“显然,自民党还想重温70年代发生洛克希德丑闻时的作法,不过,这一次行不通了。” 他说,“竹下试图建立他自己的内阁(以伊东为首),但是伊东不喜欢那个内阁。自民党在里库路特丑闻后还不准备出来澄清事实,而伊东却认为,日本政界必将爆发一场新的风暴。” 尽管有人说田中从洛克希德案中获得数百万美元,自民党用一位政治“廉洁先生”取代他的手法挽救了自民党的形象,保证了党的前途。清白无瑕的三木武夫忠实地在首相职位上服务了两年,没有出什么事,但也没有改变导致出现洛克希德案件的任何作法。这种作法后来又使里库路特公司实施“支持者人人有份”的计划。伊东断然拒绝步前人后尘担任首相和照章办事的态度使得日本政界陷于混乱。东京大学政治学教授佐佐木武志说:“伊东拒绝当首相可能使自民党感到震惊,使之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路透社东京5月15日电】题:分析家说,竹下登可能继续担任日本首相 国会中一名反对派议员今天早上向竹下登提出质询:如果找不到继任者,他是否会继续任职? 竹下登首相回答说:“我已经说过,预算案通过之后,内阁将全体辞职。” 东海大学教授白鸟礼说,他相信接班问题非常难办,以致于竹下登将继续留任,直到10月30日他的自民党总裁职务正式到期时为止。 此间今天盛传检察官马上要逮捕与里库路特丑闻有关的第一批议员。
15. 中曾根将辞去派系领导职务
【日本《每日新闻》5月16日报道】题:中曾根拟辞去中曾根派会长职务,退出该派 前首相中曾根在15日前已下定决心,辞去自民党中曾根派会长职务并脱离派系。据认为,这是党内和国民的舆论对中曾根本人的指责越来越强烈的缘故。另外,他这一行动还具有要根据自民党最近拟定的政治改革大纲的精神对过去的历史作一总结的意义。估计代理会长樱内将升任会长,但是,派内也有人主张推举渡边政调会长任会长的动向。 党内对中曾根前首相的批评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在竹下首相表示辞职和安倍干事长因病入院以后,党内出现了容许传唤中曾根作证的呼声,另外伊东就接任总裁问题与竹下首相等人会谈时,曾暗示要求中曾根前首相辞去议员。
16. 苏共中央讨论新闻工作的迫切问题
【塔斯社莫斯科5月13日电】苏共中央12日举行会议,讨论了舆论工具实际工作中的迫切问题。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共中央书记梅德韦杰夫在会上指出,已进行过的选举不仅活跃了生活,而且使生活极端政治化了,它使我们的现实生活又注入了崭新的政治实践。苏联人民代表的选举工作成了支持党和改革的全民投票。 然而,这一支持具有鲜明的批评性质,它还包括对工作的速度、方式和方法的不满,而主要的是对改革的实际成果的不满。梅德韦杰夫指出,现在,党是改革的必要保障和社会团结的极为重要的因素。为使社会树立人人都能满怀信心和负责地工作的良好气氛,为了不使公开性变成清算他人和对诚实的工作人员进行指责谩骂的机会,报刊有很多事情可做。 会上讨论了舆论工具工作的实际问题。指出,报刊从来还没有拥有象今天这样的影响力量。这表现在发行量的巨大增长、舆论工具对社会舆论并通过社会舆论对全国形势的巨大影响上。报刊、电视和广播为发扬民主和公开性、为我国社会具有更大的开放性——为精神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改革概念所包含的一切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同时,报刊也应当对社会状况分担责任,并为尽快前进做出尽可能多的努力。 报刊、电台和电视台应当客观地反映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内行地和准确地书写当代历史。由于它们承担着这些任务,它们就不仅应当反映社会舆论,而且应当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形成社会舆论。这是舆论工具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形成社会舆论是改革的一种最有力的手段,是整个社会管理体制的必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民主化和公开性的条件下。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一个稍微重大一些的问题,领导机关的任何一项稍微重大一些的决议,如果不形成相应的道德心理气氛,不考虑到公众将如何对待它们,现在都不可能得到解决和实现。经济和政治改革的进程,劳动集体以及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日常工作,都应居于报刊的注意中心。社会中正在发生的经济进程还没有在报刊中得到相应的反映。党的会议不总是周密地客观地评价形势,也就是说,对经济中所发生的一切缺乏正确了解。党支持报刊的批评情绪,但是批评应该对积极活动产生动员和调节作用。 在所有问题上,舆论工具的立场应当有助于使社会团结在改革的思想和实际行动周围。空前未有的社会反响,包括用语言和文字表达的,也要求对它采取负责态度。编辑部门及其党组织应该提高新闻干部的权威性、业务和政治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