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01-07
第 1 版
1. 阮文灵五日率高级党政团到金边活动
合众社报道,这是越侵柬以来,越党首脑首次公开访问金边。
2. 东京外汇市场五日的日元汇价大幅度下降
时事社报道,比前一天跌价一点二八美元,收盘价为一美元兑换一百二十五点三三日元。日元跌价的原因是美利发生冲突和天皇病情变化。
3. 美国防部长卡卢奇五日批准关闭八十六个国内军事基地
合众社报道,还将部分关闭另外五个军事基地,并要求在两年内拨出十亿美元,用于关闭工作。
4. 美商业部长维里蒂高度评价美苏去年协力抢救被困鲸鱼的行动并给苏联驻美大使颁发荣誉证章
美联社六日报道,苏联驻美大使尤里·杜布宁在接受标有「突破行动」字样的证章时说,商讨救护行动是美苏之间进行的一场『最轻松的谈判」。
5. 苏报《真理报》报道:统一世界里的对话
【苏联《真理报》1988年11月4日报道】A·柳特和A·马斯连尼科夫题:统一世界里的对话副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它们是否应该相互借鉴点什么——苏联和美国学者的辩论(原编者按:一年多以前,在美国佛蒙特州的绿色山岗上的一个舒适的住宅里,两位经济学家举行了会见。一位是住宅的主人——哈佛大学教授、现代资本主义问题当代的最大权威之一美国人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另一位是苏联经济学家、以自己分析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著作而闻名的教授斯坦尼斯拉夫·梅尼希科夫。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平共处》一书是在佛蒙特州举行的一系列谈话的结果。该书起初在美国用英文发表,而后在苏联发表。这部200页的书在正式提交进步出版社之后,它的两位作者访问了《真理报》编辑部。) 约·加尔布雷思在全世界学术界以自己决不接受僵死的教条而闻名。尽管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坚决拥护者,但他从不忽视它的许多弊端,并且对社会主义的优点方面也颇感兴趣。加尔布雷思确信,关于两种社会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争论,只能并且应该由历史用和平的方法,而不是用战争冲突加以解决。他的一句名言是:“那怕是最忠于自己制度的思想家在核爆炸之后也未必能分得出哪是资本主义的灰烬,哪是社会主义的灰烬。” 加尔布雷思在对话一书中说:“在我们两国的经济和政治关系中存在着一种我早就认为是使人痛心的倾向。社会主义世界总认为,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短暂阶段。而资本主义国家则认为,社会主义必将失败。然而,我们是否可以同意说,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所起的作用都比50—70年之前所想象的要好得多,实际上这两种制度可能都象以前那样存在。” 辩论的苏方参加者接着说:“那种认为另一种制度的作用很坏的意见是一种意识形态的陈腐观念。我不认为,那些管理经济和制定对外政策的富有求实精神的人会真正接受这种观念。” 关于社会主义,美国教授不止一次地在书中指出苏联在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明显成就。他说:“近70年来,你们国家从沙皇时期的简单经济已走过了很长一段路……你们的制度取得了不少成就。” 加尔布雷思所要批评的是:“……当你们研究制造喷气式飞机,研究卫星,研究加加林的宇宙飞行的时候,记得吗,当时我们认为苏联在技术上领先了。现在我们已不这么认为了。” 这位美国经济学家对自己社会制度的状况具有相当的批评精神,他说:“我认为当代资本主义主要任务在于要保证这个制度下的所有成员得到有保障的收入……当我们看到进步直接取决于国民经济总产值的增长时,我们往往陷于迷惘之中。我倾向于,按社会中得到牢固的全权地位的人数来评价一个社会的进步……在我们的一些大城市中失业和失去生存资料的人太多了……我们面临分配中的极端不平等。不幸的是,这些年来,这种情况并未好转。” 在这种情况下,今天的社会主义还是否应该向资本主义借鉴点什么东西呢?苏联参加对话者就此认为:“在微观经济学的水平上,即在企业和联合公司一级,社会主义可以向资本主义、向私人经营、向市场学习许多东西,而且应该加速去学。如果社会主义能够如此,那么我们就能进行比资本主义更成功的活动,因为我们把私人经营的社会危险方面与计划体制的优越性在微观经济学水平和社会水平上结合起来了。我们经济改革的目的和意义也正在于此。”在讨论过程中,两位对话者发现他们对一系列问题的态度是相近和一致的。例如,对待生态领域的合作、对待共同协作援助发展中的世界,对待必须从军事生产中节约资金并把这些资金用于和平的目的等方面。 两位经济学家一个坚定的共同意见是:在未来,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除了和平共处之外,没有别的道路。这是核时代的合乎逻辑的命令。这种和平共处不仅要求相互尊重其他国家人民的社会选择,而且要用可以接受的经验来丰富自己的体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尔布雷思受罗斯福总统的委托,领导过美国计划和价格协调局。在谈到这件事的时候,他微笑着说:“我有从事计划经济的一定经验。可能比苏联专家中某些人的经验还要多。严肃地讲,在价格方面,我建议你们制订一项长期的以基本食品价格稳定为前提的政策。这也涉及到住房付款。对于广大居民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两个因素。”
6. 鲨鱼追 命在旦夕/海豚救 化险为夷
【英国《今日》日报1月4日文章】题:海豚击退鲨鱼救出被咬伤的冲浪男孩(记者伊索贝尔·吉德利发自悉尼) 被鲨鱼咬伤的一名年轻的冲浪运动员倾刻之间即将葬身鱼腹,因为那条鲨鱼已再次逼近。 亚当·马圭尔(17岁)的肋部被撕裂,鲜血染红了周围的海面,但是他仍然奋力拍打着海水,试图不让鲨鱼靠近。 鲨鱼几次靠近亚当。在它张开大嘴准备发动最后的袭击的危急关头,一群海豚冲过来援救亚当,赶走了那条鲨鱼。 昨天夜里,他在医院做过了手术,伤势仍然很严重。看护他的两个朋友讲述了他化险为夷的经过。 贾森·莫洛尼(17岁)说:“如果不是海豚赶走了那条鲨鱼,他生还的希望是很小的。” 亚当、贾森和他们的朋友布拉德利·汤普森(也是17岁)昨天下午一直在哈夫泰德海滩玩冲浪。 布拉德利说:“昨天的海浪很适合冲浪运动,我们玩得很快活。后来我们发现周围有一群海豚。看来它们能同我们一起玩很高兴,我们也很喜欢它们。它们不断跃出水面,显然玩得很快活。突然,亚当喊叫起来:‘有一条鲨鱼咬了我。我流血了。’” 在海豚追赶着鲨鱼的时候,亚当拼命爬上他的冲浪艇,由他的朋友们护送着回到了海滩上。 动物学家特里·纳特金斯说:“海豚在感到受到威胁时聚众攻击一条鲨鱼是很自然的事。”他说,虽然一个人遇到危险时不会引起海豚向鲨鱼发动进攻,但是海豚会因为鲨鱼干扰了它们和人的游戏而恼怒。
7. 卡扎菲官邸已成「堡垒」
【美联社贝尔格莱德1月4日电】据南通社4日报道,在美国舰队在地中海实施换防以来,利比亚对本国采取了重兵防御措施。 卡扎菲在的黎波里的官邸已变成了一个由新型坦克和防空武器保卫的“堡垒”。法国制造的防空导弹已架在了卡扎菲官邸的房顶上。 利比亚动员预备役军人的命令已发出,一些在沿海军事基地的飞机已迁往内地的一些机场。的黎波里大街上一些主要路口和建筑物上俨然一幅战前准备的景象:这些地方都架起了机枪;卡扎菲的私人卫队已取代了交通警察在市里指挥交通;首都市民驾驶着汽车纷纷到加油站加油,尔后蜂拥离开市区。
8. 美机的战术使利机陷入盲目
【《华盛顿邮报》1月5日报道】题:海军的战术:使利比亚飞行员的雷达失明 一些有经验的飞行员看了有关美机击落利比亚两架飞机的初步报道后说,当美国海军F—14战斗机向利比亚米格—23飞机开火时,大概双方的飞机都在以每小时1000英里的速度向对方飞行。 他们说,国防部长卡卢奇对这次对抗的说法强烈地表明,美国飞行员降低了高度,接近海面,使米格—23飞机上的雷达无法看见他们。但美国飞机上的“麻雀”导弹上的雷达却可以看见利比亚飞机。 卡卢奇说,两架F—14飞机从15000英尺的高度降到了4000英尺,并5次作出回避行动。但每次利比亚飞机都盯着不放,并加快速度。 这些飞行员说,F—14飞机上的飞行员和雷达兵大概已从雷达屏上看到了警告信号:利比亚飞机在朝他们飞来。F—14飞机可能把米格—23飞机雷达到的距离解释成要向他们发射远距离导弹的前奏。 当两国的飞机相距14英里时,大概凭肉眼还不能看见,但F—14飞机上的装置是能够看到对方的,于是F—14长机决定开火。在那个距离之内,只有雷达引导的“麻雀”导弹才可以在空中袭击飞机,而“响尾蛇”导弹只有在几英里的范围内才是致命的。 这些飞行员说,美国飞行员本来是不会从14英里这么远的距离发射“麻雀”导弹的,如果利比亚飞机逃走的话。 一位在地中海上空参加过多次类似对抗的飞行员说,我认为,从所发生的情况来看,“麻雀”导弹大概是在7英里的距离击中了第一架米格—23飞机。另一架利比亚飞机突然发现自己在空中孤立无援,于是想扭头逃跑,结果遭到了“响尾蛇”导弹的袭击。 当第二架米格—23接近F—14“响尾蛇”导弹袭击的距离时,利比亚飞机发出的热量引起F—14飞机上的探热器发出声音,告诉F—14飞行员他们可以打击敌方的飞机了。 五角大楼的官员昨天晚上说,他们不能排除这种情况,但说,他们还没有得到这次空中对抗的详细情况。
9. 里根私下表示反对轰炸
【法新社华盛顿1月5日电】《华盛顿邮报》5日报道说,里根总统已在私下表示,他反对对利比亚的化学工厂采取军事行动,因为这种军事行动可能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 里根上月曾公开拒绝排除对利比亚这家工厂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因而产生了对利比亚采取敌对行动的猜测。美国说,建造这家工厂是为了生产化学武器,但利比亚说,这家工厂生产的是药品。 一位姓名不详的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对《华盛顿邮报》记者说,里根已认定,现在采取军事行动可能会损害美国利益,因为美国的盟国反对这种行动。
10. 一批左翼以色列人士四日宣布三月在纽约同巴勒斯坦人会谈以推动政府与巴解和谈
合众社报道,这批人是不顾以色列禁止与巴勒斯坦人直接接触的法律作出这一决定的。
11. 美对据传被逮捕的缅甸学生的命运表示关注
合众社六日报道,美国务院发言人昨天说,美国得到了一些「可靠的情报」,一些逃离仰光的学生已被逮捕,其中一些人已被杀害。
第 2 版
1. 台湾的“魔鬼训练营”
【台湾《联合报》12月17日文章】题:经贸尖兵勤练十八般武艺(记者廖和敏) 这一批140位社会青年正在接受百炼钢式的养成训练,期望日后成为我国外贸战场上的尖兵。 这个由经济部和外贸协会联合办理的贸易人才培训中心,自民国76年9月展开以来,已有3批学员接受训练,期望他们在两年的密集训练后,能成为文武全才的外贸人才,无论是进入国营机构或是民间企业,最后都可汇集成一股锐不可当的力量。第一批学员将在明年8—9月验收成果。 这些步出校门多年的社会青年,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自愿报名参加严格的考试筛选,才得以进入这个有“魔鬼训练营”外号的养成班。他们有的要抛家弃子,有的要丢掉高薪的工作,但是进来后,大多数学员都对这起早磨晚的读书生涯甘之如饴。 即使他们有海绵般的学习精神,两年的密集课程仍嫌紧凑。头一年是语文专修,三班学员分别以英文、西班牙文和德文为主要语文;第二年则分成企业管理、行销管理、经贸实务和经贸法律四个主题。 在这些课程外,他们还要练习打网球和高尔夫,原因是这两项运动是商界人士的热门运动,将来有助于在绿地上谈生意。 负责这个养成班的教育长陈宜人表示,在这批人才上投下的心力和财力几乎是不可计算的。目前,这些学员每人每年只要缴6.5万元的杂费,此外一切由养成班负责。 陈教育长并骄傲地说,放眼世界各国,还找不到由国家出钱大力培养经贸人才的大手笔作法。在邻国日本、南韩都由大商社出资培训人才,而且培训时间只有3个月到半年。 在工业升级、企业国际化、分散市场的今天,经贸人才正是推动这些时代潮流不可缺的力量;而这批经贸尖兵未来无论是创业或进入公民营机构,他们的十八般武艺和那一份受栽培的“使命感”都可汇集成一股力量,成为这转型中的要角。
2. 台湾短讯
▲台《工商时报》一月四日报道,台「经济部」最近正式提出具体方案,建议规定台湾厂商不得以组团方式前往大陆进行工商考察,亦不得参加大陆所举办的商展。 ▲台《中国时报》十二月三十一日选出中国大陆十大运动员,依次为许艳梅、高敏、陈静、楼云、杨文意、庄泳、谭良德、何灼强、李梅素、陈龙灿和韦晴光(并列)。 ▲台《联合报》十二月三十一日报道,台「教育部长」毛高文三十日郑重否认春节前后放教职员赴大陆探亲的说法。 ▲台《联合报》一月三日报道,海峡两岸著名经济学家三日起在香港中文大学聚会六天,讨论「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经验」、「企业家精神」等。 ▲台《联合报》一月三日报道,台 「中央银行」总裁张继正二日称,台是否派代表团参加五月四日在北京举行的亚行理事年会属「外交决策范围」,非中央银行所能决定。 ▲台《联合报》十二月三十一日报道,台「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主任委员马树礼声称,台当局将继续邀请第二批大陆留学生访台,预计在三月底前定案。 ▲台《中国时报》十二月三十一日报道,台湾多位学者要求台当局修正 「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宣传口号,认为这个口号挑衅味太重,且毫无意义。 ▲香港《明报》一月三日报道,台湾部分资深「国大」代表正进行秘密联署,推举蒋纬国为下届台湾「总统」。 ▲台《联合报一一月一日报道,台湾「总统」李登辉目前的月薪为二十七万三千元新台币,平均每月交纳所得税为七万三千二百二十八元。 ▲台《联合报》一月三日报道,该报的调查显示,台湾有百分之四十五的民众认为台当局比两三年前开明;百分之三十二的民众认为社会风气比两三年前「坏一点」;百分之三十二的民众认为两三年后的生活会比现在好一点。 ▲台《中央日报》一月四日报道,台正考虑在对台无敌意的社会主义国家设办事处的可能性。 ▲台《联合报》一月二日报道,据传台「国防部」史政编译局最近委托民间人士与大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洽谈,希望大陆方面提供经验协助台兴建同类性质博物馆。台军方正在调查此事。
3. 回忆周恩来
他的动作犹如一头狮子,雄健有力,屈伸自如,灵活迅速;一双黑色的眼睛闪耀着点点金光。他举止文雅大方,机敏和睿智。在我的一生中没有任何人能像他那样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他就是出身于中国一个破落贵族家庭的周恩来、共产党中国的总理。从1965年到1975年的将近10年中,周恩来凭借自己的柔韧灵活和钢铁般的意志,使他的国家免于坠入深渊。第一次会见 1954年7月28日夜晚,我在莫斯科的斯皮雷多诺夫卡宾馆第一次见到周恩来。他当时56岁,满头乌发,面部光润,双目炯炯有神。周是在参加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举行的招待会。他来回走动,在人群中自由潇洒地穿行,一会儿与宾客们聊天,一会儿与俄国佬逗趣;有时像电影名星派克扮演的那些角色,有时又好似西天如来一般严肃。 那天晚上,周恩来十分活跃,与俄国人不停地打趣。招待会是由神色严肃的莫洛托夫主持的,苏共政治局全体成员出席了招待会。 我当时以一名记者的身份从一个客厅挤入另一个客厅,耳闻目睹了厅内发生的一切情况。 周恩来在厅内四处走动,与俄国人觥筹交错。可他既不讲汉语,也不说俄语,而是用英语说“干杯!”他的主人们无人听得懂,听懂的只有那些西方国家的大使们,还有倚在门边上的我。 主人们显得有些不悦。“周,你为什么不说俄语呢?你是很精通我们语言的呀!”米高扬通过翻译发问。 周恩来反问道:“米高扬,你为什么不学汉语呢?我已经学了俄语啦。” “汉语是一门难学的语言,”米高扬抱怨说。 “可汉语并不比俄语难学呵,”周恩来迅速应答,“如果你每天上午到中国使馆来,我们将非常乐意教你学汉语。”对外交礼仪不甚谙熟的卡岗诺维奇立即火了起来,嘟哝了一句脏话。周恩来没有动怒,而是继续用英语侃侃而谈,他的话被灵巧的中国译员译成俄语。“你们这些人可没有借口(不学中文)呵,”周说道。然后,他便转向彬彬有礼的外国使节,向他们敬酒。 我感到十分惊诧,不明白周恩来这样做究竟是出于一时心血来潮,还是对俄国的沙文主义感到厌倦,他似乎认为中国在日内瓦的国际舞台上初次亮相之后,俄国人应当平等待人了。我怀疑后者是真正原因。周恩来当时相信,中国在日内瓦取得了一次成功,因为谈判结束了法国人在印支的战争。他似乎在暗示,中国今后还会获得更多的胜利,中国已不再是苏联老大哥的小兄弟了。第二次会见 当我再次见到周恩来时,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已随着岁月流逝过去了。对那一时期中国发生的一些事情我在当时只是略有所闻(有的是毫无所知)。其间中国经历了“大跃进”、“百花齐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批老干部下台乃至被整死,还有“乒乓外交”、基辛格1971年秘密的北京之行以及尼克松总统1972年2月访华。直到此时,我才来到中国,再次见到周总理。他邀请夏洛特(索尔兹伯里夫人——本报注)和我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宴会。 自从我第一次见到周以来,他已经历经沧桑。依我所见,在文化大革命的某些时候,周恩来似乎是中国领导层中唯一头脑清醒的人了。看上去他比过去显得苍老,但神态自若,并且同当年在斯皮雷多诺夫卡宾馆时一样充满自信。但夏洛特发现周的外套少了一颗钮扣。我后来还听说,周总理在晚上参加宴会或政治会议之前,经常到离天安门不远的北京饭店匆匆吃上一碗热汤面,因为他在参加这些活动时往往忙得顾不上吃一口饭。我当时并不知道,在文革期间,周总理曾被大批红卫兵围困在人民大会堂,也正是这批红卫兵曾迫使周的许多战友坐了“喷气式”。周与这帮造反派激烈地辩论了24小时,最终说服了他们放他离去。 在那天的晚宴上,周总理温文尔雅地坐在屏风之后的圆桌旁,周围是一言不发,行动利落的服务员。我当时并不知道,我的主人近几年来一直在生与死、尊严与屈辱之间走钢丝,保持平衡。我敢肯定,中国没有其它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周曾一度救了长征中的英雄贺龙夫妇的性命;他曾将著名作家丁玲转移到东北的一个偏僻的军营加以保护;他曾竭力减轻倒台的党的领导人刘少奇所遭受的磨难,但却爱莫能助;他曾将一位受到威胁的外交官送到农村保护起来,使其免遭红卫兵的迫害;他曾提醒一位已被揭发的部长在风暴来临之前去寻找隐蔽之所——没有人比周恩来更能经常想出妙法来保护自己的同志及他们的子女了。 然而这一切在周恩来那天晚宴上的举止言行中却毫无迹象可察:他彬彬有礼,应答如流,对女士们十分尊重。他在诙谐风趣而偶带严肃的谈话中显得轻松随和,充满了魅力和活力。周恩来说,这天的晚宴使他回想起延安的黄金时代。在30年代,周曾在陕北的窑洞里第一次了解到如何同美国人愉快相处。 1972年的那个夏夜有些闷热,参加晚宴的人在周的带动下,解去了领带,脱掉了外套。我们谈了些什么呢?我们几乎无所不谈!周恩来谈到了尼克松,认为不论美国人怎么想,尼克松在中国毕竟做了一件正确的事,中国人不会忘记他。他谈到了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他的学生”。在谈到越南战争时,我说,美国开始就不应该发动这场战争;美国什么时候想停战,这场战争就会结束,周对此表示赞同。在谈到朝鲜战争时,他引用了美国将军们的话,认为这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没有人在当时能对周恩来一生中最后的岁月作出估计。在我们宴会的一年之后,周已被查出患病(但尚未出现外部病症)。 1975年6月9日,周恩来从病榻上挣扎起身,参加了他长征中的战友贺龙的葬礼。尽管周尽了最大努力,贺龙最终还是被折磨致死。这一天,周恩来身体十分虚弱,双手抖动不已,几乎无法在吊唁簿上签字。他对贺龙的遗孀薛明说:“我没能够让他(贺龙)免受伤害。”说到此处,周总理的话音颤抖了。(刘江节译自哈·索尔兹伯里的新作《变革的时代》,详细译文请见新华社出版的《世界报刊选萃》第四辑)
4. 双向面试 慎选人才
【台湾《经济日报》12月27日文章】题:麦克唐纳讲求训练更新(作者王钰) 闻名世界的速食连锁店——麦克唐纳,其经营的格言就是品质优异、服务亲切、清洁卫生、货真价实。台湾的麦克唐纳连锁店自然秉承其一贯的经营理念,并且加以发扬光大。谈到人事管理时,台湾麦克唐纳食品推广中心的董事长孙大伟表示,对于服务业来说,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资产,如何保有这份资产,并且加以有效地运用,便是企业致胜之道。 孙董事长指出,“麦克唐纳”式的管理在选才方面非常谨慎,通常是采取“目标导向”的方式,换句话说在应征之时,已将工作目标明显地定出来,面试的时候,向应征人员充分说明,使他们可以针对自己的学历、经验、志向、兴趣作正确的评估。如果双方认为适合,再作进一步沟通式的面试。所以,“麦克唐纳”在招募员工方面,是采取“双向式”面试,而且通常要经过4次面试。 孙大伟说,4次的面试由人事单位与聘雇单位共同负责。在第三次面试之前,应征人员先到聘雇单位,工作3天,以便实际了解一番。如果应征人员认为工作环境不适合自己的志趣,还可以“打退堂鼓”,相当民主。孙大伟认为,经过如此慎重完善的面试后,通常有“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的结果,在选才方面可以达到“适才适所”的效果,紧接着在育才方面,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关职前训练与在职训练,也是“麦克唐纳”式管理的特色,不但巨细靡遗,而且按部就班,训练总名称称为“管理发展方案”,按照层次分为4大类别,由浅而深。第一类是属于基本作业讲习;第二类是综合作业讲习;第三类是属于应用机器课程,包括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最后是高级作业讲习,课程包括行销策略方面。 最后孙董事长指出,有关人员训练方面,如果要产生实际效果,最重要的是训练资料与训练方式的更新。目前,该企业有关训练的录影带就有一百多种,训练教材极为完善,内容随时更新,接受崭新的管理知识训练。
第 3 版
1. 国际犯罪集团制造支票大骗局(五)
去年,在警方的一次闪电行动中,在意大利一共逮捕了17名犯罪集团成员,另外4名是在联邦共和国、伊维萨岛和比利时逮捕的。在他们身上搜到数百张支票卡原卡(例如,一张属于“燕妮·范·韦费尔德”,另一张属于“菲利普·舒曼”)。 专程赶来的美国特工处官员们在这些被捕者的名单中发现一位老相识:亨利·科尼蒂,他生于蒙得维的亚,曾由于在吸毒中试图故意杀人而被控告。 在米兰工业区一幢大楼的10层的科尼蒂公寓里,缉查者们发现了支票诈骗的另一个范畴:犯罪集团不但偷窃和销售大量的支票和支票卡,而且还自己印制这些玩艺儿。 在科尼蒂的住宅里有一个设备完善的秘密车间:一些用于曝光锌版的氖管,分析色彩的专门装置;一台胶印机,它能印制所有东西 ——从汇票和空白护照直至支票卡和信用卡。 科尼蒂让他的同伙奥诺夫里奥 ·弗朗佐恩在印刷厂制造铅版。最引人注目的工具是一台能够作任何配色的装置。缉查负责人安德烈亚 ·卡里迪的侦破人员缴获的一本有密码的笔记本记载着这种精巧的工艺:“正红88,黄色520和红色16,桔黄色要更好地配合透明蓝色的残留部分”——这是对一个信用卡上某种桔黄色的说明。 这些交易遍及整个欧洲。科尼蒂把主要精力花在协调上,阿莱奥监督推销,而其他同伙们则主要设法在荷兰、比利时和西班牙找到销售市场。 在米兰抓获大批犯罪分子后,国际刑事警察组织的注意力就转向欧洲一些大城市的红灯区。 “对银行、客户和贸易是简便而保险的”欧洲支票体系正遭受着三个方面的威胁:除了诈骗集团和伪造团伙以外,还有单个的作案者,他们用自己绝招从欧洲的大约1.2万台现金自动兑换机中每年偷走几百万现金。看来,塑料支票卡一点也不保险。 一些银行和储蓄所早就仅把有限的支票交给它们的客户。并且总是提醒他们,“欧洲支票和欧洲支票卡必须永远分开保存”。然而,现在信贷机构和刑警们在作出进一步的努力,使该体系更加保险。 为了能够辨认出更多的可疑客户,现在营业窗口服务人员正在一些特殊的训练班中得到训练。现在银行职员要求看用户证件的例子比以前多了,如果在作笔迹和号码比较时看上去有点可疑的话。如果遇到这样的借口:“我的证件在汽车里,我必须马上把它取来”,银行职员就秘密地跟着他并记下汽车号码。如果这个客户跑掉了,那么这汽车号码就是第一个缉捕线索。(五)
2. 土壤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可能加速地球变暖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十二月十日报道,西德法兰克福大学进行的新的分析表明,土壤中的二一氧化碳的释放量增加,可能加速地球变暖。
3. 英国人的饮用水源水质恶化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十二月十日报道,据英国环境部发表的一份报告说,供一千五百万英格兰和威尔士人饮用的地下水源的质量,由于受到污染而日趋恶化。
4. 南斯拉夫成立第一家私营研究所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十二月十日报道,这个所将根据同大学和药物公司签订的合同,研制药品。该所不靠国家拨付的经费,而依靠国内外制药公司提供财政支持。
5. 苏联和西德合作研究超导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十二月十日报道,苏联和西德的官员同意双方进行一系列互访,并安排定期交换有关超导研究的资料。
6. 英国电信公司试验带光存储器的塑料卡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十二月十日报道,这种塑料卡能储存多达八百页的课文或八幅电视画面的内容。
7. 男人究竟怎样看待女人
【美国《读者文摘》十一月号文章】题:男人怎样看女人(作者皮特 ·哈米尔) 场面没有什么特别:我独自在纽约一家餐馆里一面吃饭一面看报,我右边那张桌子有对男女在喁喁细语,左边那张桌子有三个小伙子在谈篮球经。 但是没多久,我右边的喁喁细语变得声调高了起来。那男的说了些听不清楚的话之后,那女的冲口而出说:“你根本对我一点都不了解。”她说罢就霍地站起,把餐巾往桌上一扔就走了。那男的一脸尴尬,对我耸了耸肩之后便叫侍者结账。 在另一张桌子上,话题从篮球转到了一个比较麻烦的题目。“到底女人是怎么回事?”一个小伙子问道,“我的意思是说,你们能想像一个男人会那样做吗?” “绝对不会,”另一个说。 第三个小伙子接口说:“女人就是跟我们不同。有时,我觉得她们好像是从另一个星球来的。” 他们继续谈论了这个他们看不透的神秘族类一阵子,认为女人冲动、别扭、吹毛求疵,有时甚至于残酷、贪婪。 从小到大,我常听到男人发表这些恼人的言论。幸而,我已活了一把年纪,明白到男人口中所说的关于女人的话,和他们真正的想法是不同的。 当你走过更衣室,壮着胆子一本正经地跟男人谈论女人的时候,他们就会发表许多很明确的论调。首先,男人实际上是喜欢女人的。这一点本来应该显而易见。 但是近十几年来,那些全无幽默感的女权主义者一直在持相反论调,而且气势汹汹,使男人和女人双方都受不了。 他们说,男人实际上把女人视为免费佣人,只配作为财产看待。他们在严肃的讲演中指出,男人喜欢的只是女人的肉体,对其他的一切则不管。男人被描绘成为残酷的匹夫,全无正义公道之心,然而,在所有这类愤怒呐喊中,唯一可取的只是争取社会平等这个严正要求,其余的则很多都是谬论。 幸好在这段不愉快时期里,大多数男人仍然喜欢女人。他们爱她们、跟她们争吵、和她们结婚、与她们生儿育女。他们甚至勇敢地试图去了解她们。 今天,我想我已知道男人希望女人拥有什么了。我是怎么知道的呢?是透过对我的男性朋友进行一次不科学的调查研究,要求他们讨论他们最欣赏的女性品质而知道的。我做了笔记,并且把它们归纳为下列几点:聪明我的朋友全都说这是最重要的品质。他们对头脑迟钝或故作无知的女人都不感兴趣。有些聪明女人因恐怕自己的聪明会令男人敬而远之,于是就扮作愚笨,可是,男人不分老少,都看不起这种女人。 男人对无知和愚蠢分得很清楚。无知只是缺少知识,这是聪明的人轻易就能补救的。至于真正愚蠢的女人,大多数男人可没兴趣跟她们相厮守。幽默感男人通常都认识到,笑声是最能疏解日常诸般困难的灵药,而幽默感则十分可贵。“我很爱我太太,”一位朋友说,“因为她能令我欢笑。”她总能使我高高兴兴,”另一位朋友讲起他的妻子时说,“从我结识她那天起,我就没有不开心过。 男人是不会被严肃而无幽默感的女人所吸引的,就像女人不喜欢同样的男人一样。“我曾跟一个极聪明的女人一起生活过一段时间,”一位朋友对我说,“但如果我对她说,我因为我所拥护的棒球队打败了他们的劲敌而高兴,她就会回答:‘对呀,不过你知道吗,撒哈拉沙漠正在以每年16公里的速度向南移动。’”自立如今男人对女人的看法,是喜欢把女人视作伙伴而不是眷属。因此,他们对有职业和有自己收入的女人总是赞不绝口。 自立不只是个经济问题而已。没有男人协助便叫不到计程车,并会因此而哭哭啼啼的女人,是男人一些最刻薄笑话的题材。漂亮今天的男人仍深为漂亮女人所吸引,这并不是什么新闻。 就某些重要的方面来说,人体美的标准正在逐步重新确定。如今男人对健康、整洁而充满自信的女人公开表示倾慕,对那些卖弄性感、穿奇装异服、浓妆艳抹以及因节食而变成又瘦又弱不禁风的女人则加以嘲笑。 多年来,女人一直争取独立,成功以后,她们却又要求和男人建立亲密关系。长期坚持要自由之后,她们却又因为男人始终不肯作出承诺而愤怒。结果就是迷惑、愤懑加上困扰。 “女人到底想要什么?”一位朋友问道。这是自古已有的感慨。一如大多数男人,他准备洗耳恭听。长久以来,女人都在彼此谈论这个问题。现在是她们和男人开诚布公的时候了。
8. 世界上最小的报纸
【埃菲社利马12月23日电】在秘鲁安卡什省瓦拉斯市出版的世界上最小的报纸,版面大小为12×10厘米,每期16页。 奇怪的是,这份最小报纸却取名为《巨人报》,半月一期,特刊有24页,为胶印,从1945年创刊以来已发行了40多年。 该报的特点是,根据新闻自由,经常刊登有根据的批评文章,用词恰当,讲求事实,毫无做作。 《巨人报》最近一期报道了该报创始人和社长伊 ·卡罗—桑切斯·特鲁希略不幸去世的消息。 据美国《读者文摘》说,《巨人报》是世界上最小的报纸。
9. 中年女性打扮要诀
【香港《文汇报》文章】以下是专家的一些提议,指出中年女性如何把自己打扮得精神奕奕,神采飞扬: ▲化妆时粉底不可再选用深棕色,而应该选择一只和肤色相近的粉底,这样看来比较自然。 ▲无论是日间和夜间,应多点使用润唇膏滋养唇部,人上了年纪,嘴唇的皱纹便会自然流露出年龄的秘密,只要多点使用润唇膏,能把年龄的秘密保存得长久一点。 ▲眉毛切忌画得太深。 ▲发型不宜走在时代尖端,这样的发型只会使你看来像是用尽所能要和时间竞赛。 ▲最好是多点用护发素和焗油,让头发显得更健康,人才能显得更精神。 ▲小心选择衣服的颜色,避免太过鲜艳,大红大紫的衣服令上了年纪的人看来带点戏剧化,如果想青春点,可考虑穿粉色系列。 ▲颈部亦是一个容易透露年龄的地方,适宜穿衣领较高的衣服,又或用披肩、围巾、颈链转移别人的视线。
10. 漫画:赞成
图中文字:改革;原载苏联《锷鱼》杂志第三十期
11. 现代后母如何当?
【台湾《中国时报》文章】再婚的家庭中,不解人事的孩子虽然是第一道难演的三角习题,但是女性对自己“后来”的定位浑然不觉。 你会做后母吗?“华明心理辅导中心”郑玉英主任的建议,值得男、女双方均作调适: 1、不要期望后母是前一个母亲的翻版,容许在她的个性下建立新的关系,让孩子体会到新妈妈和生母是不同的。 2、勿和生母形成对立。准许孩子思念生母,不要让谈论生母变成禁忌,或用批判的角度去比较生母、后母,这尤须整个家庭的努力。 3、在很多场合中,女方都会有受伤的感觉,如小孩子口不择言地道出自己的感受,刻意抗拒,只有更加小心自己的情绪,并能自己抚平。 4、学会倾听孩子的谈话——这是与孩子建立关系的开始。 5、女方不必把自己放在小媳妇的地位,有时也要对自己的原则抱持肯定的态度;变成孩子朋友式的母亲,而不是一位严母或滥情的慈母。
第 4 版
1. 政坛幸运儿
【路透社伊斯兰堡12月12日电】12月当选的巴基斯坦总统吴拉姆·伊沙克·汗是这个国家最成功的官员和最大的幸存者。近50年来,他从未失去政府职务。 上月,他实现了他的抱负。在齐亚总统因座机爆炸逝世后,作为由联邦院议长成为代理总统的伊沙克·汗和平、民主地完成了政权转移,任命在大选中表现出色的贝·布托为总理。 在这之后几小时内,伊沙克·汗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誓严格遵循宪法。在这个政变频仍的国家走向11月大选的日子里,他一次又一次地回击了政变威胁。 这次自1977年以来巴基斯坦头一次以政党为基础的投票是这个国家成立41年来最平静的。外国观察家们认为,投票总的来说是自由、公正的,尽管许多人因没有身份证而未能投票。 投票结果并不明了。根据宪法伊沙克。汗面临从都声称有权为这个拥有1.04亿人口的穆斯林国家组成政府的竞争对手中选出一位总理的抉择。 他毅然选择了35岁的没有经验的反对党领袖,使她成为统治这个穆斯林国家的第一位妇女,而拒绝了齐亚的密友谢里夫。 认识伊沙克·汗的西方外交官说,他决心指引巴基斯坦走向一个新的民主时代。目标之一就是和平地转换政权。伊沙克·汗曾多次在清洗和政府变动中幸存下来,赢得了他所服务的所有领导人的信任。齐亚曾说他是“一个讲真话的人”。 伊沙克·汗1915年1月20日出生在西北边境省的一个普通的巴丹族家庭中。 1940年开始在该省担任公职。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后,他成为该省首席部长的秘书。 1961年,军事独裁者、陆军元帅阿尤布·汗任命他为水利电力部门的负责人,掌管这个国家的电力和灌溉。6年后,他被任命为政府的财政秘书。1970年他又出任内阁秘书,这使他能够接近另一位军人统治者叶海亚·汗将军。 1971年文人总理阿里 ·布托当选后,伊沙克·汗执掌中央银行4年。到1975年,布托任命他为国防部秘书长,这个职位使他接近1976年初被任命的陆军参谋长齐亚·哈克。 齐亚政变上台后,他被任命担任一个新设立的部长级职务秘书总长。这使他成为一名和部长一样的高级官员。1985年,他在联邦院赢得一个席位。在齐亚的支持下,伊沙克 ·汗后来当选为联邦院议长并于1988年再次连任。
2. 一九八八年世界六大悬案
【《香港虎报》12月28日文章】题:1988年留下的神秘事件 岁末,许多事情仍然属于悬案。下面便是1988年留下的一些神秘事件。科威特劫机案 4月5日,一架从泰国飞往科威特,然后转飞伊朗和塞浦路斯的科威特大型民航客机被劫持。 西方情报人士说,9名劫机者据信是亲伊朗的什叶派穆斯林,也可能是真主党。但劫持者的身份从未揭示出来。 据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劫持者已从阿尔及利亚飞往叙利亚,然后从陆地到达黎巴嫩。一名没有露姓名的外交官说,“据信这些人在西贝鲁特的什叶派地区进入地下活动,因为在那里他们的行迹很容易消失,”袭击游船事件 7月11日,恐怖主义分子枪击了“波罗斯城”号希腊游船,去爱琴海一日游的9名乘客被打死,98人受伤。 联合国认为,这次袭击可能是一个称作阿布·尼达尔的巴勒斯坦组织干的。该组织接受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提供的资金,总部设在的黎波里。这一组织否认是它们所为。舒尔茨遭袭击 8月8日,舒尔茨在玻利维亚从机场驶往拉巴斯途中,一颗炸弹在他的车附近爆炸。舒尔茨安然无恙。 玻利维亚调查人员说,他们认为,一个叫西蒙·玻利瓦尔司令部的激进左派组织参与了袭击事件。但有关该组织的情况却了解甚少。美国国务院正在调查此事,但又称它不公布结果。齐亚·哈克座机坠毁 8月17日,齐亚·哈克乘坐的一架巴基斯坦军用飞机刚起飞不久就坠毁了,齐亚和美国大使拉斐尔等遇难。巴基斯坦的一份报告几乎没有说明谁应当对此事件负责。 如果是一次破坏事件,据猜测将涉及阿富汗的特工人员、巴基斯坦的少数民族或宗教界、印度特工人员,但苏联和印度已予否认。鲸鱼事件 10月7日,美国巴罗角的一名捕鱼者发现了3条陷入北极冰洞里的灰鲸。 在一次耗资巨大的国际援救活动中,爱斯基摩人为鲸鱼打开了呼吸孔,两艘苏联破冰船清理了一条通往鲸鱼的通道。使它们回到未冰冻的水域。其中一条在这一过程中死亡。其余两条要在冰水中游320公里才能到未冰冻的海里。援救者希望它们能游近墨西哥的暖水,但却再也未有发现。都灵尸衣 10月13日,都灵大主教宣布,根据实验室鉴定,都灵尸衣的历史不超过728年,不可能是耶稣的裹尸衣。这样,科学更加加重了尸衣的神秘色彩。 检验证明,尸衣是1260—1390年间制做的。当批评家们称它是中世纪的赝品的时候,教会则说,都灵尸衣将继续是受人崇拜的忠诚的象征,关于它的来历的奥妙仍然是个谜。
3. 土方儿治大病
【法国《新观察家》周刊1988年11月17日—23日一期文章】题:驯服听话的隼 在这个非常现代化的时代,为了保护极先进的飞行器,法国伊斯特勒空军基地当局找到的最具有未来色彩的办法是以鸟治鸟。基地当局利用的鸟是隼。但不是任何一种隼,而是游隼。 这是一种非常凶猛的、被法老们奉为上帝的、世界上最美的一种鸟。为了协助游隼,人们还利用向地面俯冲迅疾而可怕的苍鹰。最后,为了组织这些猛禽的行动,人们请来了一位驯养猎隼和猎鹰的行家。尽管基地参谋部的人都对这种作法报以哄笑,但这一措施还是行之有效。 鸟对飞机构成的危险确实是存在的。 在世界各地飞机场,各种飞机都遇到过这种灾祸。例如,最近,在巴黎一布尔歇机场,一架飞机刚一起飞,几只银鸥就钻进了飞机,结果这架飞机被彻底毁了。 在夏尔·戴高乐机场,每年发生40次飞机与飞鸟相撞的事件。全法国平均每年有400架飞机因与飞鸟相撞而被损坏或被摧毁。据估计,一架以每小时350公里速度飞行的飞机在撞到一只重1公斤的银鸥时所受到的冲击力高达4.5吨。 怎么办呢?人们想到了隼。1973年,一位名叫韦尔热的空军中校发现,美国空军在马德里军用机场利用游隼对付大鸨取得了成功。于是,他建议贝尔纳·普雷沃(工程师,全国猎隼驯养者协会成员)在伊斯特勒空军基地进行了试验。 首先,必须使隼适应人、环境、飞机和汽车的运行,必须使隼与人之间形成默契,避免隼产生任何应激反应。必须驯养隼而又不奴役它们,因为隼是一种很高傲的动物。 普雷沃驯养隼,使之平衡地立于拳头上,在驯养者手中吃食物。驯养者逐步移开距离,直至离隼150米处再呼唤其名字,要驯到呼之即来的地步。 苍鹰的飞行高度较低,可以很快回到“家”。 但隼却飞得很高。当隼发现猎物时,它就向相反的方向飞去,转一个大圈,然后以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突然冲下来,而且百发百中。 一天,上午6点30分,在伊斯特勒空军基地,一辆小货车慢速在跑道上行驶了800米后停了下来,这时,苍鹰从车后门飞出去,低空飞翔着,冲向10来只银鸥。 那些银鸥纷纷逃窜。苍鹰抓获了一只银鸥后飞回货车——只要抓获一只银鸥就足以威慑其他的银鸥。苍鹰、特别是游隼一出现,就可以产生神奇的威慑效果,因为其他的鸟也都十分害怕苍鹰或游隼。苍鹰飞回后,驯鹰者便与机场控制塔取得联系:飞机可以放心起飞了。 基地军事控制中心每天晚上向驯鹰者通报第二天的飞行安排。一旦得悉机场上有银鸥或海鸥,驯鹰者就立即采取行动。 自从普雷沃来到基地后,飞机与飞鸟相撞的事件逐步减少,最后减少到了零。 现在,人们称普雷沃是欧洲最优秀的驯猎鹰者。
4. 一位布尔什维克的罗曼史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12月9日文章】题:尼古拉·布哈林的遗孀安娜·拉琳娜 安娜·拉琳娜·布哈林今年74岁,是苏联革命家、理论家、列宁称之为“全党的宠儿”尼古拉·布哈林的遗孀。她的一生是一个布尔什维克的罗曼史、一部斯大林主义公审、监狱、流放的悲剧,现在则又是这一切的证明。正如她自己所说:“我仿佛是苏联发生的一切的一部活生生的故事。” 拉琳娜出生于一个革命家庭,她还是孩提的时候,便认识了列宁和托洛茨基。30年代,她和其丈夫住在克里姆林宫。或许,任何一个活着的人都没有象她那样清楚地目睹了斯大林是如何登上权力颠峰和建立成为现代共产主义国家的一切的。拉琳娜1934年成为布哈林的第三个夫人,当时她只有19岁,布哈林45岁。 布哈林当时同斯大林的分歧已很深。斯大林在20年代末掌权后便把矛头对准布哈林和新经济政策,他把新经济政策称之为“腐朽的自由主义”。布哈林突然被开除出政治局,斯大林开始实施大规模工业化计划,在农村强行集体化,导致了饥荒,造成1400万人饿死。 布哈林被处决后,拉琳娜也被逮捕入狱,离开了莫斯科,她唯一的仅有13个月的儿子尤里交给了亲戚抚养。 当局告诉拉琳娜,如果她公开谴责她的丈夫,她可以获得自由。她选择了沉默。 她在监狱里被关押了8年,后来在国内流放直到50年代末。 拉琳娜在狱中从未写过证词,一方面是因为她的身体病弱,另一方面是她担心告密者。1956年,赫鲁晓夫在一次秘密报告中谴责了斯大林,拉琳娜第一次写了证词。 生活对于拉琳娜来说是非常艰苦的。她被取消了革命领导人遗孀所能享受的一切特权,靠每月100卢布的薪金生活,和她妈妈挤在一间狭窄的房间里。 拉琳娜在40年代末和一个同她一道流放的人结婚,但是,此人在拉琳娜10年后重返莫斯科几年内便去世了。 当局后来同意尤里去探望他的母亲拉琳娜,当时尤里已20岁,他希望知道他的父亲是谁。拉琳娜告诉了他其父的真实情况,并要他不要张扬出去。 她的儿子尤里现在是一名画家,曾在纽约和西欧举办过画展。他以布哈林而感到骄傲,但他的名字里没有用“布哈林”。 拉琳娜去年公开了布哈林留给她的“致未来布尔什维克领导人的信”,这封信是布哈林死前预感到情况不妙,让拉琳娜背记在心的。 拉琳娜近几年来一直在为其丈夫恢复名誉而努力。苏共中央今年2月5日宣布为布哈林等10名前苏联领导人正式恢复名誉。拉琳娜的目标终于实现了。
5. 漫画
(地图上写“南非”,桶上写“白”,倒入的桶上写“黑”,持桶者为“世界舆论”)(原载美国《观察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