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07-30

第 1 版

1. 苏联建议两伊在苏举行直接会谈

外电报道,这是伊朗第一副外长贝沙拉提二十七日在电台宣布的。但他又指责苏联应对伊拉克的战争罪负一部分责任,他说苏在过去的六个月中向伊拉克提供五千辆坦克和三百枚远程导弹。

2. 两伊战争中伤亡一百多万人

美联社二十九日报道还说,双方损失的收入,被摧毁的建筑物、工厂及军事装备价值数千亿美元。

3. 美国对柬埔寨问题的四方会议成果感到鼓舞

法新社报道,美国务院发言人雷德曼二十八日说,虽然这次会议没能解决柬埔寨问题,但这是使大家坐到一起的一个开端。

4. 伊拉克二十八日呼吁联合国安理会坚持要两伊签一项正式和平协议而不是仅仅在战场上停火

美联社报道,伊拉克代外长哈马迪说这是保证和平解决两伊战争的唯一方法。

5. 美参众两院表决批准了向受旱灾农场主发放救济款的计划

路透社二十八日报道,这笔经费为四十四亿到六十亿美元。

6. 美菲基地谈判破裂

马尼拉报纸二十八日报道,这是因为华盛顿只愿意每年提供五亿四千万美元的直接补偿,不到菲政府提出的十二亿的一半。

7. 美国大公司总裁们谈如何用权

聪明的总经理不仅认真听取下属意见,而且还要确保他们的声音不会因担心而止息,也不会因担心而走样    【美国《福布斯》杂志1988年5月号文章】题:不是自己行使权力而是授予别人以权力    请听听美国实业界实力最强的人物是如何看待他们手中的权力的吧:    数字设备公司的总裁肯尼思·奥尔森说:“我没有权力。我所能做的只是鼓励人们、促使人们去干事情。我没有对他们指手划脚的权力。”    西尔斯·罗巴克公司的爱德华·布伦南说:“我懂得什么叫责任,也懂得什么叫权威,但是你要是讲‘有权力,,我就要掉过头去,以为你一定是在讲别的什么人。掌管公司的人并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炮制决定。这些决定是许多人付出心血和进行讨论的结果。”    福特汽车公司的唐纳德·彼得森说:“你要是想找一个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的词儿,对我来说,这个词就是‘相互配合’。”    今天,“权力”这个词有了一种贬义,即暴虐、专断、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种流行的意思同成功的企业领导人所应具备的条件是相抵触的。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复杂社会中,公司的老板若是凭着自己兴之所至来作出裁决,或者根据个人好恶来采取行动,那他就差不多必败无疑。经理们之所以不让别人把“权力”一词用在他们身上,正是指该词的这一层意思。    总经理们把制定总的竞争战略看作自己最重要的工作。但就是这种战略也不是从真空中产生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约翰·艾克斯说:“我认为这种战略是集体智慧的成果,是我身边的那些同事,即一道帮助管理公司的那6到20个人共同制定的。”    那还要总经理干什么?艾克斯回答说:“最终得有一个人来阐明(战略)呀。”肯尼思·奥尔森也做了类似的回答:“我的工作是确保我们有一项战略,但这战略不一定是我的发明。”    在分析公司经营成败原因的金融记者看来,这种谨慎而明确地摈弃对“权力”一词所作的上述粗俗解释的做法,对美国工业界是个积极的兆头。亚当·斯密曾经教导我们,市场不同于单一的来源,它提供的信号比任何个人或少数人所能提供的都多。同样,聪明的总经理不仅认真听取他的那个班子的意见,而且还要确保他们的声音既不会因担心而止息,也不会因担心而走样。当前苏联经济的萎靡不振,只是说明在少数人行使摆布整个社会的权力时会发生什么情形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请听听美国运通公司总裁詹姆斯·罗宾逊第三是怎么说的吧。他认为,促进众人参加管理,加强磋商和达成一致意见能积极地促进国家经济状况和公司经营状况的健康发展:“过分专制所带来的问题是,它会在公司上下滋生中庸思想。越是让众人参加管理,人们就越有机会成为全力以赴和敢想敢干的小组成员。”还可以听听普罗克特—甘布尔公司董事长约翰·斯梅尔是怎么说的:“有了职位就有权力。但是行使这一权力却不是单方面的事。近来出现了某种趋向民主管理方法的变化。”    是什么引起了这种明显的公司民主大发展的局面呢?大体上是由竞争环境和劳动力队伍发生的变化所致。今天的公司领导人知道,光发号施令是不行的。唐纳德·彼得森言简意赅地道出了这一点:“你不能运用权力要求下属的忠诚。”

8. 美主张继续孤立越南

【美联社华盛顿7月28日电】里根总统的政府今天反对国会的一项美国同越南建立低级关系的动议。    东亚事务助理国务卿西古尔说:“我们一直避免同越南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表明我们反对越南非法占领柬埔寨。”    西古尔在作证时,反对一项审议中的敦促越南同美国之间建立“照料利益部门”的提案。他在事先准备好的证词中说:“这是不合适的想法。”    他说,最好是继续美国谋求孤立越南的政策,直到能够谈判从柬埔寨撤出越南军队。

9. 美一官员证实巴统将放宽对华限制

【法《费加罗报》7月28日文章】一位美国高级官员在海牙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证实,巴黎统筹委员会将要宣布“再一次大大地减少”限制向中国出口科技的措施。    负责该问题的贸易副秘书保罗·弗里登伯格透露,统筹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今年9月或10月在巴黎举行的会议上将要宣布这项决定。    欧洲人士7月8日曾指出,统筹委员会将在信息技术、电信和高医疗科技方面减少对中国的限制。    弗里登伯格没有证实上述这些方面,但是他估计统筹委员会在研究这项决定。他说,目前由于北京实行更为自由的政策,向中国出口的3/4的高科技产品已不需要经统筹委员会的批准,而只需要取得本国的出口许可证。    弗里登伯格说,统筹委员会已改变了对北京的态度,因为中国“已彻底改变了对外界的政策”。他说,通过对比,统筹委员会没有违背它的对苏联的规定,但因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统筹委员会有可能重新考虑它对苏联的立场。

10. 出席联合国四十国裁军会议的美国代表二十八日在日内瓦透露了美国五个化学武器工厂的地址

法新社报道,美国方面表示,如果能达成一项国际性禁止化学武器协议,这五个化学武器工厂可以摧毁。

11. 马科斯确曾提出过以五十亿美元为代价作为回国后不被起诉的条件

美联社报道,菲总统秘书二十八日证实了这件事。

12. 南朝鲜执政党一位高级官员说:南北双方讨论奥运会问题为时已晚

【法新社东京7月28日电】南朝鲜执政的民正党的一位高级官员今天在这里说,现在再认真考虑北朝鲜参加汉城奥运会的问题,已为时过晚。    民正党协调局局长崔昌润说,离奥运会开幕只有“51天”了,北朝鲜已没有足够时间来“改变它要联合主办的立场”。    【美联社汉城7月28日电】南朝鲜奥运会组委会最高官员今天说,汉城仍准备让北朝鲜举办1988年奥运会的一些项目,尽管双方达成协议的时间已很有限。汉城奥运会组委会主席朴世直说,虽然北朝鲜这个星期表示愿意与南朝鲜国民议会讨论奥运会问题,但双方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不一定很大。    朴还重申,他愿意访问平壤,“如果这有助于汉城奥运会成功的话”。

13. 爱社交的差猜

【路透社曼谷7月28日电】即将成为下届总理的差猜·春哈压在军界、外交界和企业界是个名人,在夜总会里也很有名气。    差猜精力旺盛,爱抽雪茄,常涉足夜总会。    他不仅是个企业家,自1975年起也是国会议员,任过外长和副总理之职。    作为领导过一次政变的陆军总司令之子,差猜在32岁的而立之年成了泰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位将军。    现在,鬓发花白但身手矫健的差猜及其夫人成了曼谷社交界的一对恒星,几乎没有哪一场夜总会开始时没有他们的身影。    在政治上,他认为,应该修改宪法,以限制小党的增生,因为它们阻碍大党的统治。他曾对《曼谷邮报》记者说:“我不想在政治上过于认真,我希望成为一个只有朋友而没有敌人的政治家。”    他曾在曼谷的军事院校学习,1948年就读诺克斯堡美国陆军装甲兵学校,1949年任驻华盛顿助理武官,1952年到曼谷的陆军装甲兵学校,后任装甲部队司令。    1958年,他从军界转向外交界,先后供职阿根廷、奥地利和瑞士。    他和政治上的极右派有联系。在80年代,他任过总理以下的几个部长的职务,在本届政府中,他担任副总理。

14. 「鸡尾酒会」在无精打采中收杯

【合众国际社茂物7月28日电】柬埔寨交战各方今天努力通过一项强调各方都希望和平的联合公报,但遇到了来自红色高棉的障碍。    随着这次里程碑式的会谈进入第四天即最后一天,三个抵抗阵营和越南支持的金边政府仔细讨论了解决柬埔寨冲突的总原则。    一项公报草案遭到红色高棉领导人乔森潘的反对。该公报草案的内容包括建立民族和解委员会;越南的10万军队撤出柬埔寨,同时抵销红色高棉的力量以及在国际监督下举行大选。    代表们无精打采地就公报的内容和措词进行争吵,显而易见,他们远没有取得西哈努克希望取得的那种突破。新加坡外长说不容乐观    【美联社茂物7月28日电】新加坡外长达纳巴兰说,柬埔寨四派在这次非正式会谈中仍有“相当大的分歧”。    他还说:“各方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都面带笑容,言语温和,非常富有外交手腕……但是如果看看实质,我并不怎么感到乐观。我认为还需要尽更大的努力。”印尼外长说有心理上的突破    【合众国际社茂物7月28日电】柬埔寨交战各方今天就实现和平的主要框架达成了一致意见,一致同意由一个国际组织监督越南从这个9年来备受战祸的国家撤军。    印尼外长阿拉塔斯大声说:“我们取得了一个突破。”他说:“你可以说这是一个心理上的突破,也可以说是一个政治上的突破。”    与会代表们一致同意由一个国际组织进行监督,还一致同意建立一个工作小组,该小组将在今年12月份就召开另一次会议的问题提出意见。    红色高棉领导人乔森潘起初表示反对,但在最后一阶段的磨人的谈判中他被说服了,结果导致这几个敌对的阵营首次达成了一些一致意见。

第 2 版

1. 会议百态

【台湾《经济日报》6月11日文章】题:会议百态(作者陈青)    我因工作关系,3年来陪日本顾问参加公司内内外外的会议,每月不下30次。我既无发言权,又无表决权,更无决定权,但若洗耳恭听,仔细揣摩上至主席下至出席者的表态,亦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    尤其,由于各人性格与权限不同,主席在会上的作风亦受到左右,兹将其类型略分如下:独裁型    此类型多属于老板字号的人物,但多数为第一代创业者。他们握有生杀之权,开会之前已胸有成竹,腹案在先,不容他人置喙。让出席者参加会议,只是标榜民主,满足干部们有参与感的虚荣心而已。通常会中气氛沉闷而严肃,尽管主管笑容可掬地鼓励大家提意见,其实,仅唯唯喏喏、鸦雀无声。主席的话有时根本听不到,出席者唯有专心去听、去揣摩,否则,要求复述,可不是闹着玩的,使出席者笼罩在莫大的压力圈,连气都不敢喘,藉此可显现他的威风。    即使干部有意见,也要技巧地拐弯抹角,以暗示方式,设法使主席有“寡人正有此意”的切身共鸣,而自然地出之其口。教师型    这类型多属于专家字号的人物,通常主持专案或沟通会议。他们学有专长精于公司某一业务,当会议时,常把出席者看成学生,甚至看成劣等生,唯恐学生不懂、或懂得彻底,不惜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解说,甚至进了忘我的境界,而忘了下班时间已到。    如果你是出席者之一,当天最好自带便当或自备交通工具。超人型    此类型多属于红牌字号的人物,是老板跟前的亲信,被视为既有担当、又有魄力的一群,而他们也以此引以为豪。会议有2/3的时间被他们所占据,会中口沫横飞、高谈阔论。当有人抒己之见时,常有意无意地被打断,并说道:“好啦!还是照我的意思办吧!”当然他们头脑敏捷,但也常见风使舵,常说:“出事由我负责。”果真失败了,小事当然他们会负责,但若是大事时,老板都不会找上他们,不用说已有人当待罪羔羊,而他们似乎也健忘,更谈不上负责了。无力感型    这类型多属于“管子”字号的人物,最擅于作沟通的工作。在会中光滑如水管,毫无保留地上意下传、下情上达,但若要他们作决定,则唯有回答道:“我会传达大家宝贵的意见,请静候佳音!”或者“我会替大家争取,请稍安勿躁!”而通常却杳无音讯,即使有回音,也是由幕后有权者出面布达,以示皇恩浩荡。因此,他们自觉无力感,而出席者也理解,尽量在会上不使他们感到尴尬,反正大家心照不宣。学者型    此类型的人物也不乏有老板级在内,当然是留过学的第二代接棒者。温文有礼而谦虚,一切讲理,出席者可畅所欲言,提出意见。但他们理性有余、魄力不足,难免为老干部所乘,很可能失去商机。讲理固然是好事,但偶尔有不合理的要求,亦非坏事。或许藉此可激发人类的潜能,化不可能为可能亦未可知。此经常为第一代创业者的手法,不但使公司快速成长,亦使干部获得成就感。因为人类难免有惰性,因而有人认为,在强悍严酷的主管下,固然精神压力受不了,但也磨练了自己的能力,问题在于是否能巧妙地转嫁情绪及调适。龙门型    此类型的人物多属于野心字号。为了摆架势、显威风,常通知无关的人出席,甚至派部下助阵,当然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为了获得某种权力或利益,常藉机塑造“多数民意”的假象,迫使上级就范,而得以如愿,以便对工作能“挑肥拣瘦”。至于出席者,大概可分成下列型:迟到早退型    常藉口工作太忙,或因上级召见,以引人注目,其实这类人的计划性最差,所以突发事件特多。沉默型    本人在会中常无主见,或许对主题未深入了解,或则未齐全资料,不好表示己见,以免受人耻笑。或许已认清主席的真面目,认为最好三缄其口,多说无益,以免被列入黑名单。脱线型    在会中话最多而不中肯,常被主席制止。他们或许对主题认识不清、或许假装迷糊,以便推卸责任、转嫁责任。表演型    在会中中气十足、口齿伶俐、条理分明,甚至提出具体的数据;但经常使用肢体语言,尤其当最高阶层列席时,更占用了会议的时间。    上列的分类方式,因为见仁见智,或许尚有其他更妙的方式。    但我认为,效率的管理应从开会的时间管理开始,因为时间也是公司的资源之一,是无形的,切忌浪费,应该明确会议的目的,紧缩出席人员的人数,善加利用并控制时间。    因此,在开会之前,主席先将议题过目,预先分类为:1、讨论后,须作裁决。    2、只要报告就可以。当会议一开始就宣称“会议时间至×时为止”。    主席也应使出席者站在相等的地位,并听取其意见,设法解除其警戒心,并经常谦虚地征求意见,以引出对方的资讯及不同的意见。如果主席自认高人一等,而耻于无知,将无法使会议活泼,而失去其功能。

2. 台湾:出书买书不成比例

【台湾《民众日报》7月18日报道】台湾现有近3000家出版社“在新闻局登记有案”,而目前市场上每月出版新书1000种以上,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30~40种新书出版。    你会认为国内的出版业务很蓬勃吧!但另一方面国内文化消费又是怎样的现况呢?依据一项调查显示,20岁以上的人口层,有61%的人,近半年来几乎没买过任何一本书:另外,有46%的人,在选择礼物赠送亲友时,不考虑书。另又根据一项非正式的估计,去年国内全年的图书及杂志交易量中图书约六成,杂志则四成;而在图书市场中,学生用的参考书就占了1/6,其余才是新书的市场。

3. 台湾短讯

▲台《联合报》24日报道,台湾七贤公司将开拍反映蒋经国生平的影片《赣江之水天上来》,据透露,将赴江西省拍摄实景,以增强影片的真实感和可看性。    ▲台报报道,台湾“唐山儿童国乐营”目前开始使用上海乐器厂制作的儿童国乐器和大陆编写的儿童国乐教材。这批乐器和教材是“唐山”负责人今春到大陆“洽商达成”的。    ▲台《自立晚报》21日报道,大陆刚推出的“大清镇库”银币,不仅在台大受欢迎,也受到全世界银币收藏家及工商人士喜爱。    ▲台《中国时报》24日报道,台北市教育局一官员说,原则上可以同意除苏联和阿尔巴尼亚外的东欧国家艺术团体到台表演。据悉,捷、匈正计划于今年底及明年到台演出。    ▲台《联合报》16日报道,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最近进行32年来首次的典藏品大清点,将在今年8月前完成5万多件文物的建档。    ▲台报26日报道,台驻萨尔瓦多武官,因罹患艾滋病相关症候群,已被送回台北。据台防疫处统计,台艾滋病带原人数已增为59人。    ▲中央社报道,台“内政部警政署”21日说,从去年解严起到今年7月14日共发生1957次民众集会游行活动,被警方移送法办的有360人次。

4. “我们的方荣翔在哪里?”

【台湾《自立晚报》7月20日文章】题:我们的方荣翔在哪里?    翻开“龙年京剧大展”戏目,从6月10日开始至再加演的7月6日止,“方荣翔”几乎天天上榜,可说备受瞩目,“方荣翔”的“花脸”魅力对台湾的启发是什么?这是我们应该关心的问题。“千生万旦一净难”!台湾三十多年来的国剧舞台上,芸芸众“生”中“花脸”是最求才若渴的一环,以架子花脸而言,故去的活张飞——王福胜;目前拟办退休的孙元坡,他在青梅煮酒论英雄里的曹操,不论气度,风节皆无人能出其右;高德松的霸王、窦尔敦声势雄伟,却因严重耳疾已减少了舞台演出,只剩下张慧云和王少洲独撑架子花脸的局面。若谈唱工花脸,台湾国剧就缴白卷了,陈元正和马维胜两位前辈优异的表现为台湾唱工花脸弥补了空白,但到底他们是票友下海,不能完全归属到台湾国剧的成绩单上。因为人才的短缺,所以在“穷则变,变则通“的情况下,坤净王海波小姐便时势造英雄地成为台湾“唱工花脸”的奇葩,使人不禁迷惑台湾花脸的前途导向,也难怪“方荣翔”的表现令人艳羡咋舌!这次在香港我看了他的三出戏:群英会中的黄盖,探阴山和铡美案的包公,两场包公戏才让我领略到裘派花脸的艺术风格,他突破了传统花脸“形于外”的层次。这次方荣翔亲率山东剧团子弟登陆香港,尤其他的大弟子宋冒林和袁世海的徒弟刘金泉亦轮番上阵,表现不恶,加上闻名的李欣,使人相信大陆京剧的花脸不乏其人,更反映了“台湾花脸演员断层”的严重问题,这是这次海峡两岸国剧热潮中另一值得深思、且刻不容缓的课题。

5. 只卖香烟不卖口号

【台湾《新新闻》周刊6月12日一期文章】题:只卖香烟,不卖口号(作者康保瑜)    台湾省烟酒公卖局局长郑世津最近作了一项颇为“敏感”、也很“勇敢”的指示,他要求以后在各机场免税店所贩卖的国产香烟,外包装将不再印制“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字样。    从国民党撤退来台以后,就一直使用标语、口号来宣传政策。每一个口号都代表了国民党政策的一个阶段,而“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是其中最没有“攻击性”的一个。    据郑世津表示,探亲政策开放以来,国产香烟已经成为返乡客必备礼品。但据返乡探亲回来的人表示,带着印有“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口号的台湾香烟进入大陆,却往往惹来麻烦。所以各地同乡会,希望公卖局取消在香烟上“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字样。    郑世津说:“我的身分是公卖局局长,我只要把烟、酒卖好就好了。”他认为,香烟这种东西是很“轻松”的产品,没必要为了一句口号,使顾客招惹到许多不必要麻烦。    他表示,没有印制任何标语的香烟盒,目前正在赶制中。    开放探亲所面临问题多如牛毛,没想到政府机关首次采取解决行动的,却是从香烟盒上的这一行字开始。

6. 走圆一生残梦

回去吧不要问田园是否荒芜不要想少小离家沧海十年更不要怕近乡情怯路是你走过的水是你喝过的总该木太源作些寻根究底四十年家国九万里山河沧海桑田乡愁阵阵太阳还是天天从倭寨背的马鞍山升起瑶上大枫树后面西沉春夏秋冬岁序依旧不息轮转春祈秋报的社鼓虽杳扬幡荐醮的庙会久荒张天湖的祖坟在荒烟野蔓中幸存耿耿中却冷落了四十年香火青山虽秃黄土犹存月亮还是童稚时眼中的那块大饼照着破落大地照着呜咽流水在尚未全聋的耳朵里隐隐闻到龙南黄沙乡音的呼唤人总该有一分情一分性半肩行囊虽旧在步入黄土的路上以阑珊步履回头走圆一生残梦谁说不是全归(原载七月二十四日《台湾时报》)

第 3 版

1. 美国森林救火队员的苦与乐(中)

我在草地的中央降落。接着我听见其他人在高声喊叫。DC—3飞机低飞越过我们,投下了我们的食物和装备。透过树林,我可以看见火焰在我们上面约一百米处。我们来这里是要救火;我们来这里是因为对我们来说,火是绝对无法抗拒的。    1973年,我们在蒙大拿州扑救一场森林大火。当时火占了上风,而最气人的是,我们甚至不能确定那场火是否烧得不好。事实上,它绝对烧得好。    那场火是自然发生的,起因是闪电。它烧通了一个稠密的松林,而被烧的树全部都是快要枯萎或有病的。很多植物要依靠火散播种子,动物也要依靠火来改善它们的粮草供应。整个生态系统都要依靠火来恢复生机。    五十多年来,美国森林管理处的守则一直是凡山火都要扑灭。然而,要是没有自然发生的山火,森林就等于在储存燃料。    现在对于很多山火,我们都会任由它们自生自灭。我们只会默祷它带来好处,同时监视它的影响。但我们实在不知道上天是否会从人愿。    大自然令我们烦恼的是:它的力量比我们大。我曾见过猛烈的大火象火山似的爆发,威力相当于几千吨黄色炸药。1976年在爱达荷州锅柄地区发生的森丹斯大火,其能量相当于每两分钟就有一个轰炸广岛的那种原子弹爆炸。巨大的山火都有它们自己的规律,甚至会产生它们自己的气候。它们能把高大的树木折断,然后像掷火棒般把树木扔到峡谷另一边。    1985年在内华达山脉,我们被山火包围着。我们躲在一处岩石断层下,看着山林爆炸燃烧。森林变成了滚滚的鲜橙色烟雾,树木一下子就化为焦炭。着了火的树枝和针叶咝咝作响地落在我们身上,我们必须互相拍掉背上的余烬。热力烤熔了我们头盔上的名字牌,炙得我们嘴唇爆裂,虽然我们都用手帕蒙着脸,但我们的肺都越来越干。周围的石头发出红光。在我们头顶上,圆月在火光闪烁的烟雾中好像充满了血。我们当中有些人把避火罩取了出来。    避火罩是一个2.5米长1米宽的铝质帐篷,救火员给熊熊林火迫近而避无可避时,这个保护罩可能是他的最后机会。他要尽可能清理出一块空地,然后躲进帐篷中。大火在四周猛烈燃烧时,他就脸贴着地在帐篷里等着。    救火员叫这种闪闪发亮的铝帐篷做“锡纸”,躲在它里面避火时,就好比身在地狱。(中)

2. 拉美国家现有四千五百万文盲,百分之四十在巴西

埃菲社七月十五日报道,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官员说,拉美国家文盲多主要是由于大批小学生辍学引起的。除巴西外,拉美文盲指数较高的国家有海地、危地马拉和玻利维亚,文盲指数较低的国家有古巴、阿根廷和乌拉圭,只占人口的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六。

3. 希腊发现二千五百年前的银鞋

美联社七月六日报道,考古学家在希腊的韦尔伊纳挖掘时,发现了一双二千五百年前的银鞋,韦尔伊纳曾是马其顿的第一个首都。这双银鞋是在一个古墓附近的一个墓穴中发现的,同时还发现了一批金银珠宝。

4. 博纳索和万鲍获沃尔什文学家

埃菲社七月六日报道,阿根廷作家米格尔·博纳索和美国作家约瑟夫·万鲍获得了国际侦探小说协会授予的沃尔什文学奖。他们的获奖作品分别是《死的回忆》、《布单与影子》。世界上二十五家出版社将出版这两部在国际上享有极高声誉的小说。

5. 女王家里怎样教育儿女?

【香港《天天日报》文章】英国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对于如何教育儿女,是有绝对权力的,女王在这方面也要让他三分,亲王的—贯态度是对三个儿子管教得非常严格,却溺爱独女安妮公主。    菲利普亲王在他26岁那年便做了父亲,到幼子爱德华出生时,他已经是43岁的中年人了。打从长子查尔斯出生时开始,他便决心做一个严父。    亲王对长子查尔斯非常严厉,因为王储幼时,他还在英国海军服役,离家时多,怕长子在女王、皇太后和保姆的溺爱之下,会变成一个没用的人。所以打从查尔斯还是一个几岁的孩子时起,亲王命令他每周三次上一间私营的健身室,接受体育和拳击训练。    亲王对三个儿子,从不假以辞色,做错了事,必受体罚,而且出手很重。身为长子的查尔斯处境特别困难,他对父亲又敬又怕,一方面要做三个弟妹的典范,而在皇太后和女王、甚至宫中的仆役面前,他又必须是一个可爱的小王子。当时年纪小小的查尔斯,真有无所适从之感。查尔斯自己做了父亲以后,宠爱三个儿子,并不将他父亲严厉家教搬过来对自己的儿子,可能是“曾经此苦”的缘故。    查尔斯可以说从来没有给父亲带来任何烦恼,不过次弟安德鲁一度和脱星史塔克鬼混;幼弟又舍弃王室传统,脱离英海陆战队,予人以懦夫印象;安妮公主和驸马爷并不和谐,曾被传和她的私人保镖有暧昧关系,对这些事亲王虽然表面上一声不吭,但内心一定不好过。

6. 巴西:疯狂的寻金热潮

【美国《读者文摘》七月号文章】题:疯狂的巴西寻金热    景象犹如古代奴隶建筑埃及法老的陵墓一般,规模之大令人吃惊。疯狂的黄金梦吸引了40.5万人越过巴西蛮荒之地,有的进入亚马孙河流域森林中发掘,有的潜到河底摸索,有的则在山边挖凿,目的都是寻找黄金。这些人随着雨季或发现新产金地的谣言,不时转移阵地。    在这许多临时开辟的矿场中,以该国北部巴拉州披拉达山的矿区规模最大,产量也最丰。自从1980年一名农夫发现几个金块之后,到那里想发财的人已把一座大山挖出一个180米深、800米宽的空洞,掘出了42.5吨重的黄金。酒吧、妓院和商店有如雨后春笋,一间接一间地在附近一带开设起来。现在,这个大坑周围居住的人大约有10万。    那个矿区分为6400个私人所有的小矿场,各矿场的场主占获利的大部分。管理整个矿区和市镇的,是一个由选举组成的委员会,目前止,该委员会己委任61500名工作人员。矿工的工资微薄,以日薪计算,但掘到黄金时可分享一小部分。开矿全用双手。由于工人不断挖掘、冲洗泥土、把废弃泥土运到上面抛弃,因此矿区的面目经常改变。    寻金者有苦有乐。探矿的人说他们喜欢那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和与志同道合者的密切友谊。可是在那肮脏污秽、工作艰辛成败全靠运气的小天地里,肝炎、肺痨和疟疾很猖獗,因意外事故和争夺矿场的暴力冲突而死亡的人也为数不少。    生态学家已大声疾呼,指出溪水和河水已被采金人所用的大量水银所污染。在各矿场巡回收购金块的独立贸易商,据说已将大量黄金私运出国,而政府官员和法官据说亦受了贿赂,对非法行为一只眼睁一只眼闭。开矿公司鉴于它们的利益受到威胁,已促请政府保护他们尚未开采的矿地。    可是,寻金客全不考虑地主的权利,只要他们能做得到,便肆无忌惮地侵入私人土地进行探掘。“在这里,每一个巴西人都想取得分享国家这份财富的权利,”一位在披拉达山探矿人说,“进入宝山后也许大有所获,也许空手而回,但寻金梦的确令人疯狂。”

7. 漫画

(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

8. 世纪交替百态生 有人欢乐有人愁

【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27日报道】题:纪念2000年的活动光怪陆离副题:有人担心末日来临打算乘汽艇逃难;有人计划在金字塔大狂欢(作者安·黑吉多思)    理查德·克莱宁杰现在忙得要命,正在争分夺秒地装配一批轻便气艇,说是要用它们挽救成百人的生命,帮他们逃离他认为将在2000年5月5日震撼全球的大地震。    他的汽艇队届时将安详地飘浮在空中,直到乱哄哄的地面恢复平静为止,他估计这场灾难将历时两个星期之久。然后,他和他的追随者们再降落到陆地,开始创建一个象他们现今居住的得克萨斯州艾德尔菲镇那样的崭新世界,人人都按照推己及人的圣经金箴生活。    有类似的离奇念头的人,决不止克莱宁杰一人。    随着新的一千年的日益临近,一些人已经在安排种种活动来迎接2000年。有的人预感末日来临,另一些人却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欢乐良机。    有一批人已经预订了埃及最大的金字塔基奥普斯金字塔中的位置,打算在1999年除夕之夜到那里狂欢一番。还有1750人计划乘坐豪华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游轮,他们航程第一站是马赛,要在那里把法国香槟种植者协会已答应捐赠的成箱的香槟酒装进货舱。    还有一些人瞅准了新世纪的商业机会。20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已登记了新的公司名称:21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出版商们给书店塞进了大量的占星术士和形形色色预言家的新著。消费品巨商利华兄弟公司正在试销一个新牌子的香皂,叫“利华2000”。《未来冲击》一书的作者艾尔文·托弗勒预言说,“过不了多久,每家大公司都会利用这一时机推销某种商品。到2020年则会出现一个全新的行业,专门从事2000年的回忆。”    这类乐观情绪使得克莱宁杰之流的悲观派担心不已。他们发愁的是世界将不能及时悟到大难临头。这些人认为,南极的巨量积冰将会改变地球自转的轴线,触发一系列的地震、海啸和火山爆发,这些现象将开始于90年代中期。    大难临头派认为,2000年5月5日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跟地球和太阳连成一线时,地震将达到高峰。《我们是地震的一代人》一书作者杰弗里·古德曼描写说,那时候,“楼房将会倾塌,把人们象布娃娃一样撒向各个角落”。    克莱宁杰说,到那个时候,他和他的追随者将会安全地飞离地面。迄今为止已经有250人预订了他的气艇坐位,它们将从得克萨斯、伊利诺伊和南海中一个岛屿上的几处场地腾空而去。    出版商正开始利用人们的这种恐惧心理,出了一大批关于16世纪曾预言世界将在2000年左右走向末日的预言家诺斯特拉达穆斯的新书。著名导演奥森·威尔斯主持拍摄的介绍这位预言家的一部影片的录像带在纽约和加利福尼亚成了抢手货,录像带出租店说,人们要登记等候3个月之久才能租上一盒。    历史学家们说,每到一个世纪之末,总有人担心出事。西北大学历史学教授罗伯特·勒纳说,在1000年之前的一段时期人们也出现过紧张不安的心情,以为会发生一些奇怪的可怕的事情。    据传说,欧洲人在1000年来临前,曾害怕世界末日,成批逃到山上去等待耶稣第二次降临。但现存的几部编年史表明,当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据勒纳说,在1000年过去以后,人们才感到“如释重负”。    纽约律师爱德华·麦克纳利发起成立的“千年盛世协会”则是打算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    从1979年开始筹划以来,这个协会已有会员3500人。只要有关各国允许,它计划在世界上23个地方举行联欢,首先从新西兰开始,因为新西兰恰好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属于最先迎来新的一千年的地区。    这个协会希望安排庆祝活动的其他地点包括中国的长城,英国的史前期古迹石圜坛,纽约的自由女神象,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和科罗拉多州的大峡谷。现在还有12年的时间作进一步安排,麦克纳利还怀有更大的梦想。他说,也许会安排协和式超音速客机的飞行,让人们在天上“追逐午夜”。

第 4 版

1. 他脑袋里好象装了微型计算机

【法国《快报》周刊6月17日一期文章】题:杜卡基斯(作者雅克·雷纳)    迈克尔·杜卡基斯1933年11月    9日生于马萨诸塞州的诺福克县。    但是,最令人惊讶的是,“杜克”在他大有希望成为第41位美国总统的时候,重新发现了他的根在希腊。    杜卡基斯赞同国家对经济进行有节制的干预。这一点同里根一贯的不干预政策不同。他对协调一致着了迷——他的对手们说他患了“协调一致症”,他把联邦政府、各州州长、社会各方面代表、工业家、工会和各个协会召集在一起开会,以确定优先目标,促进经济和创造就业机会。这种方法创造出了“马萨诸塞州的奇迹”:在几年的时间内,失业率从10%下降到了3%,这个州成为美国失业率最低的州之一。    黑人牧师杰西·杰克逊概括地说:“杜卡基斯有一些自由主义的梦想,但他还有保守的数字。”他的目标显然是消除“东北部的自由民主”的必然带来灾难的阴影,显得是一个温和派、一个中间派、一个为各种问题谋求注重实效解决的人。他讲话严肃,庄重,坚强,但在小问题上并非是一丝不苟。他讲话很快,但声音低沉、单调。    这个身材矮小的人在脑袋里好象装了一台微型计算机。他很勤快,办事有条不紊,一切都有严密的计划。他有能力,为人正直可靠,不搞张扬。    至于“杜克”的衣着,他通常穿廉价的灰色衣服,他的肩窄而塌。他穿的衣服好象都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服装车间生产的。    杜卡基斯的顾问都希望他更活跃一些,更热情一些,不要那样直来直去。为使“他变得仁慈博爱”,杜卡基斯的顾问们促使他去利用重新发现的祖籍希腊这一有利条件。    杜卡基斯将不会畅所欲言,在私下也是如此,这就是他的性格。他的岳父、几年来同人合作指挥波士顿通俗乐团的哈里·埃利斯·迪克森一直记得那天晚上,他在杜卡基斯的陪同下乘州长的“雪弗兰”轿车去机场接基蒂。“我告诉他把车停在终点站前,让警察去照管,但是,他没有,他坚持把车停在了收费停车场。”这就是杜卡基斯。杜卡基斯努力学习,快得象一台微型信息处理机。他至少可以吹嘘他会说希腊语、西班牙语、法语和一点朝鲜语。

2. 苏联荧屏之王:戈尔巴乔夫

【美国《新闻日报》6月16日文章】题:苏联荧屏之王戈尔巴乔夫    除了赫鲁晓夫,近几十年来,给美国人印象最深的苏联领导人无疑当推戈尔巴乔夫。这主要归功于电视的作用,也因为他决心使电视成为他的工具。    由于戈尔巴乔夫精明、他的个性和他对现代通讯工具重要性的深刻理解,他成了他的时代的最理想的苏联独裁者,这一点,在最近的莫斯科最高级会晤再次得到了证明。如果说,在实力较量中形象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戈尔巴乔夫在克里姆林宫里的对手和在美国的死敌需要担心的事就太多了。    在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前,美国只需担心苏联的军事力量。但现在,它也必须考虑苏联电视的影响。    戈尔巴乔夫能巧妙地讨人喜欢,而且特别适于上电视镜头。他很难招人憎恨。其次,戈尔巴乔夫极其自信,又非常乐于同美国总统和新闻界保持对话,这就明确地预示着我们迄今所看到的一切算不了什么,好戏还在后头。    戈尔巴乔夫寻求并已经获得的那种“曝光”,无形之中在逐渐加强他在严峻的谈判中的地位。在他面对美国对手时,这种东西必然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这就使得他们不能象过去那样轻易地否定他所提出的建议。对于美苏之间迄今达成的各种协定和最高级会谈后形成的热闹而友好的气氛,电视到底发挥了多大影响?如果没有电视,情况会不会是这样?它说明政治家们现在应该明白,全世界都在密切注视和评价他们的行动,因此,他们应相应地调整自己的姿态。苏联人通过电电视在日益广泛地了解世界,而新一代苏联代言人的平稳和流畅的发言在短短几年内几乎是不知不觉地改变了我们对苏联的看法。他们也改变了实力角逐中的规则,在这场角逐中,戈尔巴乔夫已经显示出他是一个高明的对手。

3. 一次周密的军事部署

【路透社莫斯科7月27日电】据今天发表的一篇文章说,1953年在逮捕斯大林的高级助手贝利亚时,苏联当局按战时编制在莫斯科周围部署了坦克和防空部队,以防警察发动政变。    退役上校斯科罗霍多夫在《文学报》周刊上发表的这篇文章说,在开始秘密审讯贝利亚并将他处决的前6个月里,关押贝利亚的地堡附近都有坦克和机枪把守。    斯科罗霍多夫说:“贝利亚控制的力量中并没有空军,赫鲁晓夫有什么必要部署防空部队?现在想来,这是绝对需要采取的一个重大措施。”因为“在国家内务部和保安部队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支持贝利亚,他们随时准备自觉捍卫当时的惩罚制度”。    他说,如果对付贝利亚的行动失败,全军将士、将军和元帅、部长和工人,全都得恭恭敬敬服从贝利亚的命令。斯科罗霍多夫的这篇文章第一次披露了赫鲁晓夫及其他高级领导人为了确保他们在克里姆林宫领导人会议上的反贝利亚的戏剧性行动获得成功,在军事方面采取的防范措施谨慎到了什么程度。

4. 夫人拉票:无家可归者饱口福

【美联社亚特兰大7月21日电】题:杜卡基斯夫人与无家可归者共进午餐    基蒂·杜卡基斯今天与无家可归者共进了午餐,并向他们保证,如果她的丈夫竞选总统获胜,她将作为一位“非常积极”的美国第一夫人为改善他们的困境出力。    杜卡基斯夫人今天中断了为迈克尔·杜卡基斯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准备工作,来到亚特兰大市商业中心区边缘的一家专为无家可归者开设的餐馆进餐。杜卡基斯夫人说:“无家可归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是美国的一个悲剧。我希望,明年1月开始,在迈克尔·杜卡基斯总统的领导下我们将共同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她说,如果杜卡基斯当选,“我将作为一位非常积极的第一夫人参与这件事和我认为重要的其他事情”。

5. 暴力活动日益猖獗 防弹工业方兴未艾

【墨西哥《至上报》6月20日文章】题:世界暴力浪潮使防弹衣工业日益兴旺    15年前,世界上只有一家生产防弹服装的工厂,但随着世界暴力活动的日益猖獗,防弹衣工厂也在日益增多,现已增加到几十家。    防弹衣在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上大显身手。约旦国王侯赛因曾多次遇刺,多亏了他的双层防弹衣,才使他幸免饮弹身亡。意大利的防弹衣作坊专门为教皇制作了一件白色防弹长袍,正是这件长袍使教皇多次死里逃生。    意大利的其它一些防弹衣工厂专门为政治家、黑手党成员和提防恐怖分子暗杀的富豪们生产防弹衣。    可以肯定,里根整天都穿着防弹背心,因为据联邦调查局统计,约有7.5万人被怀疑想杀害他。不过,这些刺客最后会发现,里根甚至在去圣巴巴拉庄园时也忘不了穿他那件特制的防弹背心。    然而,防弹衣备受第三世界的总统和独裁者的青睐,因为那里的谋杀活动比较多。如卡扎菲随时穿着防弹背心,因为他随时都有可能遭到别人的暗算。以色列领导人也分外注重穿着防弹服装,因为许多阿拉伯人发誓要杀死他们。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领导人因害怕遭到以色列人的暗杀也身穿防弹衣。    除了上述要人外,身穿防弹衣的银行家、工业主、恐怖分子和毒品头子也不乏其人。    但是,撒切尔夫人拒绝穿防弹衣,她认为女人穿这玩意太难看,而且起不了多大作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及其丈夫菲利普亲王和继承人查尔斯也都拒绝穿防弹衣。

6. 曾身陷囹圄的各国领导人

【路透社伦敦7月14日电】当黑人运动积极活动家曼德拉7月18日在南非的一所监狱中度过他70岁生日时,他的情况反映出,世界上的许多政治领导人在达到权力最高峰之前都作为政治犯蹲过监狱。    从越南共产党首脑阮文灵到委内瑞拉总统卢辛奇,世界上有大约20位目前当政的领导人曾一度因政治活动进过监狱。他们现在有的是国家元首,有的是政府首脑,有的是共产党领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一代领导人中有数十位蹲过监狱。他们中各种政治人物都有,如相差甚远的斯大林和印度的圣雄甘地。这些领导人大多数是反法西斯或反殖民主义的左派。不过其中也有少数例外,如南非前总理和总统沃斯特在1942—1943年因是极右分子而被政府拘押。    但是这些人很少象曼德拉一样被监禁这么长时间。曼德拉被控从事破坏活动和策划暴力革命而被判处终身监禁,他现在已在狱中度过了26个春秋。    非洲已故和目前正在当政的政治领导人肯雅塔、穆加贝、卡翁达和班达都是被英国监禁的。    法国人也看到了他们在非洲的前殖民地独立后的领导人来自他们的监狱,如阿尔及利亚的本·贝拉、突尼斯的布尔吉巴。葡萄牙人也有过同样经历,他们曾监禁过安哥拉已故领导人内图4次。    除了非洲以外,东欧也是盛产以政治犯成为领导人的地方。昂纳克、胡萨克和卡达尔也分别被纳粹德国和共产党监禁过。    在亚洲,印度和越南尤为突出。    印度历届总理尼赫鲁、夏斯特里、英·甘地、德赛全都在英国统治时期被监禁过。与尼赫鲁同为不结盟运动创始人的苏加诺和铁托也都蹲过班房。    目前仍在掌权的各国领导人因政治原因被监禁一个月以上的有:阿富汗总理沙尔克、阿根廷总统阿方辛、古巴主席卡斯特罗、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胡萨克、东德领导人昂纳克、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伊朗总统哈梅内伊、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以色列总理沙米尔、马拉维总统班达、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苏丹总理迈赫迪、委内瑞拉总统卢辛奇、越南共产党领导人阮文灵、    越南总理杜梅、赞比亚总统卡翁达和津巴布韦领导人穆加贝。

7. 漫画:纳吉布拉政权崩溃的危机

(原载日本《读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