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11-22
第 1 版
1. 人类活动改变了地球生态生存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
一项规模巨大的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由此产生,它将利用从太空监测地球的新方式,了解自然和人对地球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 【《纽约时报》九月二十二日文章】(作者沃尔特·沙利文) 世界上的一些著名科学研究机构已经赞成进行全球性的努力,以了解今后几十年地球适于居住性的趋势可能发生什么变化。 这项调查研究将在九十年代初开始,采用从太空对陆地和海洋的最先进的观测手段。 这项调查在规模和实际意义上超过一九五七至一九五八年国际地球物理年。国际地球物理年开始了太空时代和国际对南极的考察。 人们普遍认为,人的活动在下一世纪比上次冰期以后不久的任何时候都会更彻底改变地球环境。 一个代表中国、苏联、美国和一些其他国家的科学院的委员会起草了“国际陆圈生物圈计划:全球变化研究”的实施计划,将进行四年的准备和规划,然后在九十年代开始这项工作。 发起团体是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这项计划在上周举行的该会第二十一次大会上通过了。国际科学联合会的会员包括七十一个国家的科学院,以及物理学和生物学方面的国际科学组织。这个机构曾发起地球物理年。这次的计划项目的总部将设在斯德哥尔摩。 最广泛地讨论的环境变化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而使气候变暖的问题。 还发生许多其他的变化。例如,为了发展农业而加紧伐掉森林以及越来越多地使用自然界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化学物质。 特别令人关注的是这些变化以人们不了解的形式起着相互作用。 预料,这些相互作用将影响地球许多部分的适于居住性。科学家们指出,如果各国想要对将发生的变化有所准备,那就必须尽早查明这些变化。 这项计划说,“我们对能源的使用和集约化农耕的做法与技术”改变了地球的反应能力、土壤和水的成份、空气的化学成份、森林面积、植物的多种多样状态、动物的种类和地球生态的平衡。 这项计划说,当前的问题,诸如酸雨、沙漠增多、土壤退化以及大气中的一些气体增加威胁着气候,涉及“相互作用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超越单一学科界限的”。 这项计划建议从代表地球各种环境的地方观察生物圈。应该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的计测,以便尽早查明长期的变化。从太空的观测起类似的作用。 美国全国大气研究中心的弗朗西斯·布雷瑟顿博士指出,地球上的居民已习惯于稳定。他说:“诚然,有干旱、水灾、地震和火山爆发,但是,经过所有这些灾害后又恢复正常。” 他说,然而,现在人的活动正在引起全球性的变化,在几代人内将会发生“深刻的、基本上人们还不知道的后果”。
2. 北京统一行动灭鼠
【美联社北京十一月二十日电】今天在整个北京市,有数以百计的卡车向每一个家庭和工作单位供应灭鼠药,以进行持续一周的灭鼠战。 该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这场灭鼠战的组织者们希望,通过二十一日下午在北京市的每一个建筑物内投放杀鼠药,能杀死北京市内两千万只老鼠中的百分之九十。 北京市的大部分老鼠隐藏在老式建筑物内,尤其是在那些古旧的平房内。市政府官员说,甚至在市中心的紫禁城内也鼠患成灾。 鼠灾在农村地区也是一个严重问题,每年要毁掉一千五百万吨粮食,相当于中国每年进口的粮食总量。
3. 卡尔迈勒政治生涯结束
【美联社伊斯兰堡十一月二十日电】喀布尔电台宣布,应阿富汗前领导人卡尔迈勒本人的要求,今天被解除在共产党和政府里的所有职务,并暗示将结束政治生涯。 这家阿富汗国家电台说,阿富汗执政的共产党政治局接受了他辞去主席和政治局委员职务的请求。
4. 大胆设想的核动力航天器
【合众国际社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十一月二十日电】太空科学家们正在设法把一个核动力航天器送出太阳系进入外层空间,以进行一次五十年的发现旅行。 这种不载人的航天器将用来直接测量千千万万的恒星之间的距离,以证实或推翻关于宇宙范围的理论,并研究星际物质和彗星的生成。 根据设想,这个五千公斤的航天器将使用离子推进系统,在离地球一百亿公里的时候达到时速三十六万公里。 如果这个二十一世纪计划成为现实,那将意味着人类首次真正考察外层太空。 这一计划称为“TAU”(一千天文单位)。它是美国航空和航天局设在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的喷气推进实验室主任卢·艾伦的构想。 TAU航天器的飞行将持续大约五十年,起码需要两代科学家来控制飞行并分析用大功率激光器传回地球的数以百万计的数据。 除了准确地测量星际距离外,TAU航天器还装有一个一点五米望远镜,在航天器飞出太阳系和进入外层空间时研究行星的情况。 此外,这个航天器还将研究太阳磁场,在它的长期旅行中还将研究星际物质的特性。 最后,这一航天器将进入奥尔特云。
5. 中国战士了不起的表演
【《华盛顿邮报》十月二十五日报道】题:中国非常了不起的表演 在中国杨村空军基地,一列精锐的中国侦察兵将大玻璃瓶高高举起,猛砸脑袋,发出震撼人心的炸裂声,碎片四飞。战士面色严峻,岿然不动。倒是在玻璃窗后观看表演的美国军事代表团的成员大惊失色。 中国军官向客人展示了他们掌握飞机大炮的技能,但最能吸引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的是中国古老的气功。 当一位战士猛地用铁锤砸向一位头顶上平置一块石条的同伴时,美国人屏声息气。石条破碎落地,战士安然无恙,几个美国人惊得从座位上跳了起来。
6. 王安自传的启示
【台湾《中国时报》十月十七日文章】题:以冒险前瞻精神开创企业王国——王安自传给当前企业界的“教训”(作者:台湾经济建设委员会主任赵耀东) 最近读华裔电脑企业家王安博士的自传《教训》深深觉得书中所言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镜、效法的地方,想在这里和国内的青年朋友和企业家们切磋一些心得。做一个勇于冒险的“行动派” 王安能够以一个精于技术的应用物理学家,变成一位全球有数的企业家,除了他的智识和技术之外,我认为有一个最主要的成功因素,那就是“勇于冒险”。 王安六岁的时候,有一回发现了一个从树上掉下来的鸟巢,巢里有一只小麻雀,王安很想把它带回家,但又怕父母不许,于是先将它放在门口,可是等到鼓起勇气向父亲禀告过后,回头已经不见巢里的小麻雀;诧异遗憾之余,王安得到了一个教训:立即行动,不要犹豫不决。从此之后,王安总是有机会就牢牢加以掌握。 王安做事讲求简化,他认为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每每就是最好的办法。他做决策,便经常在经过计算之后,排除不必要的复杂因素,简化成仅有一个症结所在,然后果断地做出决定。他强调信心的重要,因为有了信心才敢于冒险,才勇于行动,而世界是由行动塑造而成的。他说:“成功非干天才,只是择善固执而已。” 王安说,除了“简化”之外,获得成功的其他因素还应包括:沟通、节制、适应力、果断、信心、思想不泥古、社会责任感,以及“一点儿运气”。“向远处看”的应变态度 其次,我认为王安的第二个值得我们借镜的地方,是他“敏于应变”。 高科技产业的变化,可说是瞬息万端,“应变”本就是业界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但王安的观念和别人不一样的是,他弹性应变的眼光是向远处看的,而且不好高骛远,他始终只看“下一个阶段应该如何”,按部就班地迎接每一项新的挑战。他也不恋找短期的市场美景和近利。当王安公司的计算器大发利市之时,他已经预见此类产品在未来的不可预期性,而准备移转主力于文字处理机,甚至通用电脑上了。当盈余节节高升,他个人财富也日益膨胀时,他却将股票公开上市,表面上看,这是很“傻”的行为,但是事后证明,如果王安公司的股票不公开上市,王安不会有今天如此巨大的规模。 我举这些例子的原因,是要说明在应变的过程中,除了决断的魄力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有长远的眼光和胸襟。以社会需求感应来开发新技术 第三、我认为我们的企业家(尤其是以技术起家或技术出身的企业家们)在开发产品时,应该注意到“社会需求感应”。纯技术的突破固然有其价值,但如果是一件应用性的产品,便应当注意社会的需求性。王安就有一个很高明的观念,他认为技术离不开社会。社会责任和强者的创业精神 最近杜邦公司为了在台筹设二氧化钛厂,而和鹿港地方民众引起尖锐的冲突(本报注:美杜邦公司准备在鹿港设厂生产二氧化钛,鹿港群众因饱受污染之苦而坚决反对,至今设厂问题仍未解决),这个例子明显地说明了“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王安相当重视社会责任,他个人极为推崇娇生公司自动将企业道德规范定得比法律规定还高的做法。他深信“公司如果采用服务社会与顾客的方针,将会在客户热忱的惠顾、劳资的和谐及社区的健康关系下,获致长期性的报酬”。
7. 菲利普亲王说:中国致力于保护自然环境
【路透社伦敦十一月十八日电】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主席菲利普亲王今晚说,中国正致力于保护其自然环境,但它发现难于把关于自然保护的理论运用于实际。 菲利普亲王同她的夫人伊丽莎白女王上月访问了中国。他在第六届世界自然保护演讲年会上对高级实业家和自然资源保护论者说,在中国,自然保护看来只是政府的事,作为自愿的运动在这个国家扎根还需要时间。 他说,中国人显然愿意实行自然保护。他们在开始对人民进行保护野生生物的宣传。但是,他们感到有困难。 他说:“例如,他们希望通过在博物馆中展出动物标本来教育人民,但是,去参观的人看来不太多,而且,不幸的是,他们的动物标本制作人员缺乏必要的技能。” 但他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保护终将成为这个国家的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人民深知,环境问题是同人口的增长和空气与水的污染等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菲利普亲王还呼吁为所有被驯养的熊猫建立一个血统记录簿。他说,这样,就可以把人工培育的熊猫放到中国的十二个专门的熊猫保护区去,使仍处在野生状态的一千只左右的熊猫更好地生长繁殖。
第 2 版
1. 美国华人参政三部曲
【在美国出版的台湾《美洲时报周刊》十一月十日文章】题:华人参政三部曲(作者陈子岩) 在夏威夷州正开始筹备庆祝华人移民抵夏威夷两百周年纪念活动之际,翻开在美华人参政纪录来看,虽不是一片空白,但也无法令人有引以为傲之感。 若从华人过去在市府、州府和国会山庄的参政纪录而加以评分,其积分板上的疏疏落落的得分情况,确实是令人惨不忍睹的。 直到最近数年,情况和气氛总算有了改善。 在市级阶层中,华人参政者不仅能在十万人口以下的小城镇上崭露头角,获选为市议员并进而为市长,例如蒙特雷公园市的陈李琬若、色瑞图市的黄锦波、洛斯阿尔托斯市的吴廷申等,并且,在大都市的公职选举中亦小有收获,例如洛杉矶市议员胡绍基、旧金山市议员刘贵明和檀香山市议员杜利威。此外,还有不少华人获特别任命出任重要公职或民意代表者,诸如贝弗顿市议员陈达孚、旧金山市议员严泮欣、谢国翔等。 在州级阶层中,前年首开华人副州长纪录的是特拉华州的吴仙标。加州州务卿余江月桂自一九七四年起的三度蝉联(今秋将寻求四度连任),亦是一项破天荒之举。在未获选为州务卿之前,余江月桂曾担任了八年的州众议员。 不能不提的是华人在夏威夷州政治舞台上的杰出表现。首屈一指的,当属四十年代的李桂贤州众议员(于两任后又获选为州参议员)。随后,又产生了李明晃、李日和两位州参议员。 现在,夏州参议会中亦有三位华裔参议员黄理查、郑启荣和谭唤祥,诚可谓后继有人。 在国会山庄之上,自一九五九年夏威夷州选出第一位华裔联邦参议员邝友良以来,他已成为华裔在国会山庄的“绝响”。 华人参政“三部曲”中,最为全美侨社一致迫切盼望的是谁将会成为“第二位邝友良”? 就呼声而言,如果余江月桂州务卿今秋能获连任的话,她将是最可能投入加州联邦参议员之战的第一位华裔。夏威夷州州参议员郑启荣,是另一位问鼎国会山庄的可能入选。 以实际情况和具备条件来看,郑启荣的机会可能要比余江月桂大。可是,郑启荣亦不得不坦承:“可能性是有的,只是愈来愈困难而已。” 最近,据一位接近邝友良的人士对本刊称:“邝友良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夏威夷州要选出一位华人联邦参议员是不容易的。因为,夏威夷州的民主党是掌握在日裔手中,共和党则在白人的手上。” 特别是,加州和夏威夷州皆属大州,华人要想脱颖而出进军国会山庄,恐怕极不易如愿。反而不如一些小州的可能性大些。 因此,曾经私下对本刊透露在未来有意角逐联邦参议员的吴仙标副州长和陈达孚,其成功率反而大些。 从全美华人参政的“三部曲”来观察,很显然的,西海岸的成绩不仅远超过东海岸,而且发展型态稳健,基础较为扎实。只要假以时日,将会带动华人的“政治升级”,改写华人从政史。
2. 张福林希望到中国访问
【香港《华侨日报》十一月十三日报道】美籍华裔太空人张福林博士应中文大学的邀请来港,这是他第二次到香港。因为今年四月间在往马来西亚开会途中,他曾经到过香港。张福林,二十世纪初他祖父从中国移民到中美洲,定居哥斯达黎加,一九四七年他父母迁居到委内瑞拉,然后于一九六四年又重返哥斯达黎加。及张福林十八岁时,他只身到美国求学,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成为世界知名的太空飞行员。 今年三十六岁的张福林棕眼,个子五英尺八英寸左右,操流利英语和西班牙语,不通中文。从外表判断,你不能说他象中国人,也无需刻意寻找他什么地方是属于中国的。因为在他来说,人类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之分,只有环境的不同。他对记者说:“假若面对其它的太空生物,你只能说你是地球的一份子,而不是哪一个国家,因为他们不知道”。 然而,张福林说他的确与中国有好多关联,他祖父生于南京,移居广东,后来才移民美洲。目前他仍有亲戚居于大陆和台湾,他的叔父现时就是哥斯达黎加驻台湾总领事。他现时在家中补习国语,但他却说,他比较喜欢学广东话,因为他的祖父也是说广东话的。而他个人也希望到中国或台湾访问。 而谈到他太空飞行的感想时,张福林表示,从太空上看地球,令他非常惊讶的是人类的污染的确非常严重,他希望能在这方面唤起世人的注意,这次来港的演讲上,他会展示一些有关的图片。
3. 美国“唐人镇”──蒙特里帕克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洛杉矶郊外的蒙特里帕克镇可说是华人的天下。该镇人口六万,华人占百分之四十,而白人只占百分之二十二,西班牙血统的人占百分之三十七。英语和华语已成为该镇的日常用语。 蒙特里帕克镇大街小巷都可见到中国人的餐馆、商店以及住宅,他们都保留着中国的传统风俗。蒙特里帕克镇有一条大街,真名是加尔维大街,但当地人却取名为南京路,此名反而比真名还吃香。(源)
4. “我希望为下一代华裔开路”
【台湾在美国出版的《美洲时报周刊》九月二十六日一期报道】美国俄勒冈州有史以来第一个华裔市议员陈达孚于九月十五日就任该州贝弗顿市议员。 陈达孚是共和党员,在贝弗顿市颇具名望,曾于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五年任该市财政局长。由于他的锐意改革,使该市金库丰盈,从而奠下陈达孚从政的地位。 在过去一年,陈达孚因主管全州的农业贷款,曾会晤了各地农业方面的负责人及社会人士,使他的知名度大为提高。 这个曾在台湾中兴法商学院攻读行政、后又在俄勒冈大学读硕士的陈达孚,对未来的从政计划,胸有成竹。俄州将在一九八八年和一九九○年面临政治领袖交替问题,陈达孚显然已密切注视着其发展变化。陈达孚于获选市议员后对本刊说:“我希望为下一代华裔开路,为华侨做事,但愿将来有机会能做更广泛的服务。”
5. 她是怎样发迹的
九月的一天,得克萨斯州阳光灿烂。卡罗琳·亨特·舍尔科夫家农场的西红柿熟了,舍尔科夫太太邀她的姐姐和三个兄弟一起来农场摘西红柿。殊不知,这姐妹兄弟五人共有财产三十亿美元,而舍尔科夫太太更被认为是美国最富有的女人。其父亨特先生一九七四年以八十五岁高龄去世。他生前被认为是世界富翁,曾结过三次婚,死时将其主要家产留给了第一个家庭中的孩子。亨特兄弟继承父业经商,在银器、食糖和石油事业上颇为成功,六年前曾使家产增至一百四十亿美元,令人刮目相看。 一九八○年,亨特兄弟干了一宗大投机买卖,将世界银器市场上多达一半的银器购了进来,期待有朝一日银价暴涨再抛出去。然而事与愿违,银价一跌再跌,结果亨特兄弟一下子亏了十五亿美元。他们只得向其下属的普莱西德石油公司借款十一亿美元来填补损失。普莱西德石油公司乘机控制并最终取得了他们经营的银器业务的全部股份。就在亨特家走下坡路之时,精明的舍尔科夫太太在她已成人的孩子们劝说下毅然决定与姐姐和三个兄弟分家。当时分家产的工作进行了近一年,分家产的文件就搞了九千份。但是气氛还是和好的,没有激烈的争吵。舍尔科夫太太的这一“革命性”决定为其日后成为美国首富女性开辟了道路。 分家后,她成立了卡罗琳·亨特信托公司。舍尔科夫太太有其独特的经营方式,将整个公司交给几位对其忠心耿耿的商业专家经营,自己甚至拒绝出任公司主管职务,而将主要精力用于教育孩子和在达拉斯的慈善事业上。 她对公司的具体业务从不多问,只是向下属灌输敬业精神。她鼓励经理们对工作计划提出不同意见,在他们意见基本一致的基础上确定总的原则。一旦原则已定,就极少变更。经理们在原则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完全自主行事,而舍尔科夫太太则从财政上大力支持他们。难怪经理们也说:“在这里工作可以得到无限的资金。但我们从不乱花舍尔科夫太太的一分钱。” 正是卡罗琳·亨特信托公司经理们确定的多元化经营的原则使该公司在得克萨斯州经济日渐衰退的形势下经受住了冲击。刚分家时,这家公司的主要资财都在石油与天然气方面,在确定了多元化经营原则后便积极从事农场、林场、旅馆、办公大楼业务,结果在石油价格下跌、得克萨斯州的油井纷纷停钻的情况下使公司免遭重大损失。 卡罗琳·亨特信托公司下属五个公司,其中罗丝伍德公司在一九七九年跻身于豪华饭店行业。它最先在达拉斯建立一座五星级高级饭店,后在纽约、华盛顿、休斯敦和其他城市经营、管理着一系列高级饭店,还计划在华盛顿等地建造现代化办公大楼以供出租。罗丝伍德公司的生意越做越兴旺,仅该公司资产就有十亿美元。 正当舍尔科夫太太成为美国最富有的女人而日益受人瞩目的时候,他的三个兄弟却进了破产法庭寻求保护。然而舍尔科夫太太并未嫌弃他们,她说:“我为我的兄弟而自豪。他们是好人,杰出的公民。人们不应为光明正大的错误而烦恼。” 舍尔科夫太太与前夫生有五个儿子,他们现在分别主管卡罗琳。亨特公司下属的五个公司。舍尔科夫太太决定在她逝世后二十一年,他们可以平分她的财产。 (何大隆编译自十月二十六日《纽约时报》)
6. 香港法官拿钱多干事少
据香港《南华早报》十一月三日报道,香港司法界的一份秘密调查报告透露,香港的法官每天工作平均不到两个半小时。 这些法官拿着高薪,享受政府提供的种种特权,如豪华的住宅和很长的休假期以及报销路费(回英国探亲)。照规定,他们每天至少应上班五个小时。 这种状况长期以来成为法律界议论的话题,并引起司法界内外的不满。为此,香港政府正在考虑如何精简法院和提高司法部门的工作效率。(冯)
7. 蓬勃发展的欧亚长途陆运
【台湾《联合报》十一月十日文章】题:卡车驰骋三千英里 在一切讲求迅速,且空运、海运都极为普及的今天,在科技最发达的西欧,仍有数以千计的卡车司机靠长途陆运为生。他们出勤一次,从西欧出发,花上一个多月横跨欧亚十几个国家,目的地是巴尔干半岛、北非,或者三千英里外的中东。 洲际长途陆运是近二十年间在欧洲兴起的行业,从冷冻肉到石油探勘机具,他们无所不送。司机的生活也充满变化与挑战。一名住在伦敦的司机从公司主管口中获知要出差至“喀布尔”时,他可能对这个地名还全无概念;可是几天后,他却驾驶着一辆尾随拖车的大型卡车横越欧陆及中东,赶着如期将货物送至阿富汗首都的客户手中。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用空运或海运? 答案是,陆运在成本上比空运便宜很多;速度又远比海运为快。三者互有长短,谁也淘汰不了谁。还有在运输过程中,完全不须转机或转船。 如此一来,货物损坏及被窃的机会便能降至最低。况且,有些地方飞机与轮船根本无法到达。 基于这些因素,就算是中东地区连年战火,也不一定阻挡得住欧亚长途陆运的蓬勃发展。 欧洲第一家洲际陆运公司名叫亚士安,于一九六四年成立,创办人是两名医学院学生。第一 次任务是运输印刷机到喀布尔。两个年轻人开车开了三个月才完成任务。 一九七三年,连接欧亚两大陆的博斯普鲁斯大桥落成通车。 欧亚长途陆运便快速发展,常常在同一条公路上,可以见到四五百辆数十吨重的卡车一起奔驰,好不热闹。 长途陆运的卡车司机工作极为辛劳,而且有时须冒颇大的风险,中东之行尤其险恶。 除了这些之外,卡车司机的婚姻生活也大受影响。他们大部分是单身汉,其中很多人由于从事此业而婚姻破裂。 (取材自《史密斯博物馆》杂志)
第 3 版
1. 茫茫天涯路(完)
失落了的人性 失业率居高不下,许多城市怕外来者抢走工作机会,对游民非常仇视。他们关闭帐篷区,立法禁止人睡在桥下,禁止人在路边公园过夜,甚至在垃圾箱内喷洒杀虫剂,使游民没有食物可捡,断绝他们的生路。 失业的恐惧使人变得自私、残忍、偏狭、不讲理,连最起码的人道精神也失去了。 有一位妇人就曾说:“海上难民应该被送回他们自己的国家。我看过他们在拉斯维加斯的旅馆工作。你可曾见过他们流落街头?没有,他们都找得到工作。”“我们愿意洗地板,我们愿意洗马桶。我们的要求不多,只求有地方客身,就是没有人雇用我们。” 仇外的情绪遍及美国。底特律曾发生过一位中国青年被失业者活活打死的案件。凶手一面挥棒一面大吼:“混蛋,就是因为你,我们才找不到工作!” 游民之间也常为生存而发生惨烈的争斗。何处是归程? 严冬到了,稍有余钱的新流浪者住进廉价的旅社。一文不名的人只能在桥下,在废弃的厂房之类的地方躲避刺骨的寒风和雨雪。 五十七岁的玛丽摸黑走到火堆前,她丈夫泰德和另外十几个游民也陆续醒来。他们住在一栋废弃的厂房内。火光映出十四张沉痛的面孔。今天是他们在此的最后一天了。加州警察限他们在日落前离去。玛丽说,“我们住在这里又碍着谁了?除了老鼠,谁要这种破厂房呢?” 自从去年泰德被一家锯木厂遣散后,他们便备尝艰辛:夫妇两个人带着炊具和衣物,乘公车往西走,找不到工作,钱却用光了。雨季里找到这个地方,住了一个月,如今连这栋破厂房也不容他们栖身。 “人家说这儿有工作,狗屎!工作连买都买不到!有钱人愈来愈有钱,穷人愈来愈穷。” 玛丽蹒跚地走来走去,留意着窗外——他们要在警察露面前离开。 他们象鼬鼠般钻出墙洞,站在雨中,一一背上他们仅有的财物。有人要跳上货车,转往别的地方;有人要找别的废宅居住。泰德和玛丽目送他们消失在远方。 雨水湿透了玛丽的外套,泰德的脸上也满是雨水。他咳嗽了。玛丽伸手搂住他,在他耳边轻轻说,“情况会好转的。让我们赞美上帝吧。情况会好转的。”一对老夫妇就这样相依相偎站在雨地里。(完)收集空罐头的失业工人
2. 美国社会奇闻:私人拥有了原子弹
【新加坡《联合晚报》十月二十八日文章】题:买蛋?买“弹”! 美国的武器迷可以在许多武器手册上找到他想要的东西:机关枪、手榴弹、大炮弹,应有尽有;即使想组一支军队也没有问题。这些东西多半是美国军方的淘汰品。最近美国的《枪械新闻》上有一则广告极引人注目。广告上写着:“诚实约翰导弹”出售,每枚单价一百五十美金,数量有限,欲当导弹主人者从速。 洛杉矶有位武器工程师知道这种导弹是三十年前发明成功的“地对地导弹”,美国军方在一九七六年就把它淘汰了。’可是怎么会流落到市面上?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汇钱过去,看看是不是骗局。不久,居然真收到了货,交货单上明白写著:货码:15249号,货名:原子弹一颗。但没有附上任何“安全说明”和“使用须知”。这位武器迷害怕自己会违法,便向警方报案,说明这个东西的长宽高,也说明它原有的威力比摧毁广岛的那颗原子弹还要大一点。可是警方并没有什么反应。三个月后,有两个便衣警探上门,巡逻车、爆破专家也来了,甚至警方的直升机也赶到。警察到车房看了看原子弹就走了。过些日子又有警察上门,奉劝原子弹的主人把原子弹换个地方摆,别离房子太近。 记者访问交货的贝港贸易公司,老板说,他提供的东西都是从军方旧货拍卖中标购下来的,绝对没有安全上的问题。他不知道另两枚“诚实约翰”的卖主是谁,也不在乎。美国专门标售军方淘汰物的单位发言人向记者保证,这些原子弹都是经过政府许可才出售的,而且都经过“解除武装”的处理。尽管记者告诉他,那枚原子弹每小时仍有十八毫伦琴的辐射;可是他还是一副轻松的样子,口口声声保证没有危险。 这位武器工程师很不满意官方的反应那么冷漠,决定给军方负责人一点颜色看。他找了一名学生当助理,开始研究如何自制原子弹。朋友都笑他异想天开,他却认为自制原子弹并不是不可能的事,因为美国从开始制造原子弹以来,有关制造的秘方就陆陆续续的泄露出来,而且据洛杉矶周刊报导,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军方和研究单位总共失窃了三千六百三十六公斤的铀和铈。以150美元卖给私人的原子弹。
3. 死去一个教徒 毁灭一棵大树
【美联社新德里十一月八日电】在印度,一名印度教的教徒去世,一棵中等大树也随之而报销。 这是在这拥有六亿二千万印度教教徒的国家中人们常说的话。印度教徒狂热地遵从用树木焚化遗体的传统仪式,以求得灵魂的拯救,来世的福禄。但是焚化的仅式也给印度的现代化带来了问题。 这个国家树木越来越少。日趋激烈的辩论的焦点集中在:印度教徒是否一定要遵从古老的宗教教规,用树木来焚烧尸体?能否改用电焚化炉? 这是印度传统和现代技术之间出现的许多冲突中的一种。 拉·甘地已在敦促印度人植树。他主张逐步改成电焚化炉,以保存树木,清理恒河。 新德里火葬场的一位负责人说,焚烧一具尸体,起码需要三百公斤木头。有条件的人家可以多到四百五十公斤。 在印度,一天之内有二万一千多名印度教、锡克教、佛教和耆那教的教徒去世,这些宗教都采用焚化的办法。这样,印度每天就得烧去六百四十三万公斤木头。一年就会损失二百三十五万吨。 虔诚的教徒认为,上天堂的阶梯必须是木头做的,他们根本不顾森林毁坏和河流污染的警告。 新德里唯一一座火葬场的负责人说,几乎没有几个印度教徒喜欢电焚化炉这座现代化设施的。光顾这个火葬场的都是警方送来的无名尸体,此外就别无他人了。 印度教教徒同意拉·甘地要保护森林的建议,但不同意以牺牲古老传统来保护之。
4. 印度「圣者」的瑜珈神功
【新加坡《联合晚报》十一月九日文章】当有人告诉你,他可以一个星期之内不吃东西、不饮食,甚至不呼吸也不会死亡,你一定不会相信的,不过,它却是事实。 这个能够令身体完全达到休止状态,从而可以不食不眠不呼吸的人名叫巴罗多·巴柏,是一个印度教徒,因为三番五次证明了具有此种神奇功能,所以印度政府早已把他视为“国宝”之一,并封与“圣者”荣誉,是印度人崇拜的英雄偶像。 巴罗多于年青时是一个军人,南征北战,经历过不少危险和苦楚,也体验了死亡的滋味,所以在复员后便“万念俱灰”,归于佛教,成为一个虔诚的信徒。除了念经修行外,巴罗多更积极地去练习一种已经失传了古老瑜珈心法。 经过大约十年的修炼后,巴罗多终于把这种旷世奇功炼成了,他随时可以做到不眠不休、不饮不吸的状态,由一九八○年开始,他便四处去作表演,一方面是用来宣扬宗教,另方面也借此来吸引信徒。 起初,他是采用困在箱内的方式,由一天、三天、五天、七天……一直到最多的一次——三十二日。在整整一个月中,他都关在箱内,再埋于地下十英尺,箱内除了一些被褥外,便空无一物。水、食物,甚至空气也是没有的。他便以一个打坐的姿势坐着,双眼紧闭,直至一个月后被人掘出来为止。看过的人,无不惊异他的超人能力,更加相信他是现代“圣者”了。 但巴罗多最令人注目的一次表演,却是在去年二月。那次他在印度一个名叫希萨市的地方作表演,该次的表演是与以前的不同,他并非坐在木箱内埋于地下而是坐在一个装满水的大铁箱内。 这个大铁箱直径有七、八英尺,象一个小型游泳池一样,足够一个人在内打坐。首先,巴罗多用尼龙绳把身体固定在箱子底部,然后注入清水,只见水慢慢把他浸过,最后把他淹盖和整个箱都注满。在多个国家采访队监视下,工作人员把铁箱的盖盖上并焊紧,一滴水也不能由里面漏出来,这次巴罗多要在里面生存一个星期。除非巴罗多可以象鱼一样用鳃来呼吸,否则是不可能在水中逗留一个星期的。但既然他是一个“圣者”,当然是可以创造奇迹啦。 果然,一个星期后,大铁箱被打开,巴罗多由水中走上来,神情肃穆,并没有什么异样。大家确相信他真是一个异人了。 稍后,巴罗多会被邀到日本去。届时,一些属于“健力士世界记录大全”的工作人员也会随行。他们会将巴罗多在日本的表演——他打算用一个沉箱把自己沉入日本海底一百英尺深处二十天记录下来,使更多人知道这位“圣者”的神奇功能。
5. 石器时代半裸体的部族人
【路透社印度尼西亚瓦梅纳十一月九日电】 印度尼西亚的新几内亚岛中部高原深处,聚居着一些石器时代的半裸体的部族人,尽管近五十年来现代世界一直在努力影响他们,但他们却希望摆脱二十世纪。 在这些部落里,男人用两三头猪就可以换一个女人为妻。他们用弓箭和矛捕猎食火鸡,前不久刚摒弃吃人肉的习惯。男人赤身裸体,只遮掩下身。 女人袒胸露背,她们遮掩身体的办法是往身上涂抹泥浆。在亲属死亡时,她们表示哀悼的方式是沿关节截断一根手指。她们在丛林里种甘薯养活家里人。过去,部落里发生瘟疫时,往往会有某个女人被当作妖婆处死。 尽管印度尼西亚政府一再努力鼓励这些偏僻山区的部族人穿衣服,可许多人仍宁愿过他们世世代代所习惯的生活。他们把猪油涂在身上御寒,居住地点变化不定,住的是圆顶茅屋,而且家家都把祖先的遗骨放在袋子里悬挂在屋顶上。 印度尼西亚当局七十年代曾派飞机为瓦梅纳地区的达尼部族空投裤子,但是那些部族人不懂洗衣服,裤子穿脏了就扔掉,又穿起只遮掩下身的短短的「科特卡」,尽管高原地区天气很凉。 这片高原地区的达尼和其他部族人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末才同外界有了联系。
6. “清洁苍蝇”的贡献
【《香港时报》报道】并不是所有的苍蝇都对人类都有害,其中一种近两年来还经常扮演“救命恩人”的角色,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信息。 这种苍蝇从卵、幼虫、蛹到羽化成虫,可以说是“不食人间烟火”,完全未与外界接触。它们生活在摄氏二十五度至二十八度的空调温度中,幼虫吃人工饲料,成虫则“喝”牛奶,生长在既清洁又舒适的环境中。这批苍蝇是英国籍,二十余年前由台湾省农业试验所引进,从此一代传一传,为提供特殊的“生物检验”服务,最近“清洁蔬菜”渐渐风行,它们贡献日大。 它们所以独获青睐,是因尚未产生‘‘抗体”,又有“过敏”的体质,能够敏锐地感觉出有毒物质。因此在测定蔬菜的农药残毒过程中,成为方便迅速的“工具”。
第 4 版
1. 年轻好胜 老来多谋
身材魁梧,面色黑红,前额宽阔,鼻梁挺直,目光温和常带笑意,口若悬河时出妙语——这是一位日本记者对法国总理希拉克外貌的描写。身高一米八的希拉克在法国人当中,也算得上是标准的男人了,且相貌堂堂,气度不凡。但是,他现在引人注目,不是因他具有电影名星的外表,也并非因为法国妇女喜欢的杂志说他曾是读者推崇的对象,而是由于他已成为法国政界未来可能引起风波的核心人物。 今年三月,希拉克就任法国总理,西方的评论家认为他组建的政府是一个“保革共存”的班底。并说,希拉克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把“保革共存”的状态持续下去。然而,他上台之后就提出将国营企业实行私营化,恢复小选举区制等一系列与总统密特朗相对立的政策,因此有人担心,其政府中的对立可能激化。其实,希拉克是法国政界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他直言不讳要继承“蓬皮杜主义”。这样,他与社会党的总代表、总统密特朗在政策上产生对立,也并不奇怪。可是,密特朗当选总统后,希拉克能就任总理不仅有其历史根源,也可看出他在政界的能力和计谋。 希拉克步入政界较晚。一九六二年,经他妻子方面的一位亲戚介绍,希拉克进入蓬皮杜内阁的总理府。他第一次当选下院议员时,已经三十三岁了。就法国的情况来讲,他涉足政界虽然很迟,可是后来的发迹却是令人瞩目的。希拉克刚进入政界时,有“初生牛犊”的气概,争强好胜。他敢于同大人物争辩,毫无惧色。有位传记作家在描述他进入总理府的往事时,曾经写道:“从此出现了一个可畏的怪物”。 自一九七一年希拉克首次进入内阁开始,他便春风得意,平步青云。一九七四年五月,吉斯卡尔·德斯坦总统任命他为政府总理,时年四十一岁。到那时为止的法国历史上,希拉克是最年轻的总理。 一九七七年,希拉克当选巴黎市长。一九八一年他曾参加总统竞选,结果失败。从一九八一年到一九八五年,他接受了失败的教训,卧薪尝胆,到今年三月又被密特朗任命为政府总理。 希拉克现年五十三岁,已经到了“五十而知天命”的阶段。他再不是血气方刚的“斗士”,而是在政界的风风雨雨中变得精于韬略了。现在,他一方面要稳住保守派内部可能产生分裂的局面,另一方面又要努力创造政绩,以期在一九八八年的总统选举中获得更多的选票。 法国政界对希拉克的褒贬泾渭分明。赞之者认为他“果断”、“有进取精神”、“守信用”,攻之者说他“无同情心”、“厚脸皮”、“专横跋扈”。希拉克第二次被任命为总理后,在电视演说中给观众留下了新的形象,他文质彬彬,笑容可掬,讲话条理清晰。舆论说,他因此而赢得了观众的喜欢。 可是,总统选举要到一九八八年春季,未来的结局,希拉克本人恐怕也是难以逆料的。 (王守荣编译自日本《世界周报》)
2. 美国务院和国安会的争夺战
美国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正在就美驻苏使馆人员安排展开一场争夺战。国家安全委员会认为,由美驻苏大使哈特曼拟定的驻苏使馆人员配备名单挤掉了美情报人员,势必损害美国在苏联的情报工作;而国务院则坚持此事纯属它的工作范围,不容安全委员会插手。 事情的起因是苏联撤走在美驻苏使馆工作的二百六十名苏联后勤人员,国务院不得不重新调整驻苏使馆人员结构。为此国务院需要派相当数量的后勤人员,如司机、水电工、服务人员等,以取代撤走的苏联后勤人员。美国家安全委员会认为,这样一来,后勤人员的比例太大,挤掉了情报人员的位子。更使他们恼火的是,国务院此举以减少情报人员为代价,帮了苏联人的大忙。苏联人多年想做而又做不了的事,经哈特曼大笔一挥,做到了。他们断言,美对苏情报工作将因此受到严重损害,使美在驱赶苏联人之后得到的好处付之东流。 国务院则不以为然,认为美情报部门在苏人员已经够多,情报工作不会受到影响。国务院的这个行动受到国务卿舒尔茨的支持。舒尔茨认为哈特曼是美驻苏使馆的全权代表,有权决定他职权范围内的事情。有舒尔茨撑腰,哈特曼更不愿听国家安全委员会说三道四了。 最近一个时期,国家安全委员会一手包办秘密向伊朗运送武器一事泄露以来,两个部门积怨加深。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卖给伊朗武器以换取美人质获释问题上撇开国务院,引起舒尔茨和国务院的普遍不满。国务院官员认为,国家安全委员会现在比较“臭”,无脸在美驻苏使馆人员问题上同舒尔茨讨价还价。 (本报特约记者马世骏华盛顿来讯)
3. 英国工党新星约翰·史密斯
今年十月下旬,在英国工党影子内阁的选举中,一向以工业界发言人著称的约翰·史密斯名声大振,在该党的名次从第七位升至第二位。十一月二日,《观察家报》发表评介他的专文,称之为工党内冉冉升起的明星。 史密斯本人也承认:“我进入下院已经十六年,但是我为外界所知却只是今年的事。” 确实,史密斯以前很少涉足政坛,一直以“政界鉴赏家”自居。但他今年在政界却极其活跃。他代表工党领袖金诺克到法兰克福参加西德工会银行召开的会议在英国工业联合会年会上发表讲演,甚至他的日记也突然记满了各种政治事件。他工作出众,成绩显赫,工党内的左翼人物对他大加赞扬。 史密斯主张实现社会公正,信奉民主社会主义,但他也强烈要求建立福利和分配制度。他身材矮胖,貌不惊人。经常着一身蓝外套,内穿白衬衫,一副保守派模样。在党内发生争斗时,他从不介入。他的一位朋友说,他是个能顺应潮流的务实派。 史密斯是苏格兰人,一九三八年九月十三日生于阿盖尔中部阿德里希格村一个典型的长老制家庭,父亲是小学校长。他在格拉斯哥大学攻读历史和法学时,加入工党并担任该大学工党俱乐部主席。他能言善辩,于一九六二年被《观察家报》评为辩论大师。 史密斯大学毕业后,渴望尽早进入议会。在一九七○年的大选中,他如愿以偿,进入下院。 在进入下院的最初几年。史密斯集中精力于苏格兰事务,给工党苏格兰事务首席发言人威利·罗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喜欢罗斯抨击政治的方式,但是如果他认清某个问题,他也绝不会跟党的领导人随声附和。 一九七四年,他当上了罗斯在议会的私人秘书。同年十月、他到能源大臣埃里克·瓦利手下任职,主管石油和管道的经费。他干得非常出色,美国一些石油公司认为他是个难对付的人。 一九七五年七月,能源大臣易人,他与新上任的托尼·本合作得很好,不久便晋升为负责能源部的国务大臣。他帮助建立了英国国家石油公司。由于史密斯了解英国的石油蕴藏情况,一九七六年四月,他再次得到晋升。到枢密院长迈克尔·富特手下任职。富特非常欣赏他的才能,力保他于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就任内阁贸易大臣。史密斯当年四十岁,是卡拉汉内阁中最年轻的大臣。 目前,工党计划重振英国的制造业,他为此大声疾呼:需要改变英国工业界过时的培训制度,需要在研制与发展方面投资,需要促进混合经济的发展。 英国前首相卡拉汉和工党现任领袖金诺克等人对史密斯评价甚高,对他寄予厚望,有人甚至认为他有朝一日会成为工党的领袖。在工党遇到危机时,他是维持稳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在工党现领导人中,令保守党既真诚尊重又惴惴不安的人不多,史密斯便是其中之一。 (白景山编译自十一月二日英国《观察家报》)
4. 美国务院出版手册《在国外安全旅行须知》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一月二日电】美国国务院出版了一部新书,就怎样避免成为恐怖分子、扒手或行凶抢劫者的目标,提出了一些建议:少出头露面、提高警惕、尽量不要向别人说起你的旅行计划。 这部题名为《在国外安全旅行须知》的书,是由国务院领事事务局根据美国驻世界各地的外交官和反恐怖活动专家的经验汇编的。 国务院说,在国外旅行要象在国内防备刑事犯罪分子一样小心谨慎。男人必须把皮夹子放在上衣里面的口袋里,妇女应紧紧攥住手提包。其它建议有: ——避免到不安全的地区去旅行。 ——尽可能乘直达航班,少在机场停留。 ——不要穿花俏服装,也不要在举止行为或行李标签上显出美国国籍。不要到那些众所周知的美国人常去聚会的地方,在租用汽车时不要坚持租美国车。 ——乘出租车时不要挑拣车辆,上车前要确定车上有明显的出租车标志。车子进入人多的地方时,要摇上车窗以防炸弹。不论在什么地方,如有人开枪,立即躺倒,等危险过后再起来。
5. 密件丢失功臣受审
【美联社英国德文波特十一月十八日电】在福克兰群岛战争中因英勇作战而受勋的一位皇家海军上尉因在泰晤士河边散步时丢失了海军秘密文件而受到军法审判。这包五十二页的文件涉及保守党政府关于大力削减海军力量的建议,文件被一位自由专栏作家发现并刊登在好几家报纸上。这位海军上尉名叫艾伦·韦斯特,现年三十八岁。 鉴于韦斯特对控告他所犯的失密和渎职罪表示服罪,由五人组成的德文波特军事法庭尽量给予宽大处理。 丢失的文件是国防部一九八七年开支预算的一部分。 在一九八二年福克兰群岛战争中,韦斯特因英勇作战被授予十字勋章。
6. 以牙还牙 没完没了
【路透社华盛顿十一月十七日电】住在美国的东方集团的外交官及其家属生活处处受到限制。现在,一个政府机构正在制定种种规定使这些限制更为严格。 如果住在华盛顿的一名苏联公民想到离首都四十公里以外的地方旅行的话,他就不再能随便打电话,订飞机票和预订旅馆房间。相反,他得提前四十八小时向国务院外交人员服务局提出申请,请他们作出安排。而且国内的大片地方都不准前去。 上个月,莫斯科作出决定,从美国驻苏使馆和驻列宁格勒总领事馆撤走苏联的司机、保姆、看门人和其他雇员,美国的外交人员服务局也就制造种种繁琐的手续,为驻在美国的俄国人设置新的障碍。 外交人员服务局的法律顾问对路透社记者说,该机构把种种限制也加到了东方集团其他国家的外交官头上。美国官员承认,外交人员服务局正在制定更为严厉的措施,作为里根制裁美国境内苏联工作人员从事广泛的间谍活动的一部分。 消息灵通人士说,外交人员服务局正在研究措施,报复莫斯科对美国驻苏外交人员的限制,也限制苏联在美国的工作人员购买一批商品。 苏联官员去西方工作的一个好处是有机会购买国内买不到或很难买到的商品,如电器和汽车等。 美国可能进行的另一新的限制是不向苏联使团提供电工、管工、伙食提供人员等服务性人员。 目前,苏联在华盛顿中心一个高地建立的使馆即将竣工,外交人员服务局对苏联使馆使用哪些电话线路和电缆电视等事项都作了规定,并且还控制苏联人购买美国的电信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