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11-15
第 1 版
1. 法又在南太平洋进行核试验
据路透社报道,新西兰政府十三日宣布,法国十二日格林威治时间十七时零二分在南太平洋的地下核试验场爆炸了一颗二万梯恩梯当量的核装置。
2. 加打算取消因苏入侵阿富汗对苏的制裁
据美联社报道,加拿大外长十三日说,加苏就恢复文化、教育、科技关系问题正在进行谈判。
3. 日本科学技术信息中心的优质服务
日本科学技术信息中心是日本科学技术厅属下的特殊法人,是日本最大的科学技术数据库。它成立于一九五七年,正式职员三百三十八人。近几年,每年收集的科技信息达四十七万多条,为日本科学技术的振兴做出了贡献。广收博采 广收博采是日本科学技术信息中心的一大特点。它收集的信息领域很广,涉及理工、药学、管理技术、系统工程、环境公害、能源、新材料、机械、电子和生物工程等。信息来源主要是报刊资料。它订有国内大约三千四百种日文报刊和五十四个国家与地区的五千一百种外文报刊,还收集一些国家的技术报告、学术论文和会议资料。 一百二十多名资料员按照重要程度筛选信息资料。选定后,开始做摘录卡片和索引。四十七万多条科技信息资料的处理,只靠内部职员是无法完成的。日本科学技术信息中心同全国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五千多名专家建立了协作关系,把摘录资料卡片的大部分工作交由他们去做。不管是科技论文,还是长篇会议报告,都用日文缩编为三百字左右的卡片。 摘录好的资料卡片,资料员还要校对、分类、编目、输入电脑、缩微和制成消息卷宗,最终形成“综合信息处理提供系统”。服务周到 日本科学技术信息中心主要向社会提供以下信息服务:出版物服务:主要出版《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文版)。内分物理篇、化学篇、机械篇、金属篇、电气电子篇、土木篇、原子能篇、环境公害篇、管理和系统工程技术篇、能源篇和新材料篇等。所刊载的消息全部来自摘录的资料卡片。每期附有检索编码,年底发行一本全年的索引。同时,备有《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的缩微版。一张4×6英寸的缩微胶片可以容纳六十页的周刊杂志信息量。定向服务:按照用户的要求,定向提供信息资料。提供文献检索磁带:把《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的内容照相制成可检索磁带。用户利用这种磁带,可以比《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早一个月得到信息。急欲得到重要科技信息的单位或个人,多求助于这种服务。联机信息检索服务:日本科学技术信息中心独自开发的联机信息检索服务系统网络遍布全国各地,大大方便了用户。不管距离日本科学技术信息中心多远,都可以操作同信息中心总部的电脑系统联结起来的终端机,立即从存储的几百万条信息中检索出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数据。迅速准确 迅速而准确地提供信息,是日本科学技术信息中心的宗旨。他们从收集资料到最终服务社会,需要多长时间呢?据这家中心市场开发课说,由于百分之二十的报刊为航寄,所以,重要的原始资料寄到信息中心,一般需要两周左右,委托专家摘录资料卡片需要两个月,输入电脑、缩微和出版刊物提供给社会又需要一两个月时间,加在一起共约三四个月,慢则四五个月。日本科收费合理学技术信息中心是非赢利单位,所有的信息服务只收成本费。成本费中不包括人事费和资料收集费。因此,它的收费标准远低于其他民间信息中心。 如发行的《科学技术文献速报》(化学化工国外篇)(旬刊),年订费为十万日元。利用联机系统检索资料,通常每次用两三分钟需要一千日元左右。(祝寿臣)
4. 凯山在老挝人民革命党四大开幕式上讲话
【法新社曼谷十一月十三日电】这里收听到的万象电台广播的一条消息说,老挝总理凯山·丰威汉在主持执政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开幕式时呼吁同中国和泰国改善关系。 但是他向美国发出了不要干涉老挝的严厉警告。 这家电台说,凯山在他向老挝人民革命党的三百零三名代表和来自十九个外国共产党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代表作的报告中还批评了老挝的经济状况。万象电台说,十月份因患中风暂时不当主席的苏发努冯亲王引人注目地同另外六名政治局委员一起坐在主席台上。 此间观察家说,他的露面有效地批驳了老挝执政的上层人物之间在进行权力斗争的谣传。 凯山也是党的书记。他说,这次大会是“评价过去十年走过的道路”和拟订从现在起到二○○○年的行动指南的一个机会。 凯山先生还向东南亚非共产党国家伸出了橄榄枝。东南亚国家在越南占领柬埔寨问题上一直同印度支那共产党国家对立。
5. 莫斯科全苏集市见闻
莫斯科从十一月一日起开始的节前集市使整个城市充满了节日气氛。长期以来抱怨食品、蔬菜和水果供应不足的莫斯科居民目睹各地运来的地方特产和风味小吃无不笑逐颜开。 为期五天的节前集市分设在全市三十三个市场,报纸上已预先公布了每个加盟共和国出售商品的地点和产品种类。集市的规模是“前所未有的”,产品的种类也远比入秋以来开设的周末集市丰富得多。据宣布,集市期间各地运来的产品共两万多吨,而平时莫斯科每天国营商店出售的蔬菜水果仅五千吨。 一日上午,尽管天气很冷,间有小 雪,但人们从一清早就络绎不绝地走上街头,在各货摊前早早排起了长队。我问他们这种集市什么时候搞过,印象如何?一位中年男子说:“大概是一百年前举行过吧!”另一位中年男子插话说:“可能过去谁也想不起这些问题。”一位年纪较大的妇女说:“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这种集市,想出这种生意的人是好样的,戈尔巴乔夫真行,老百姓一辈子忘不了他们。” 看来,这种集市的形式颇受莫斯科人的欢迎,也丰富了他们的节日餐桌。而且各地还派来了业余演出团体和饮食业的服务人员,出售地方小吃,人们一边排队,一边欣赏音乐,或品尝烤羊肉串或羊肉抓饭,喝一杯热咖啡,配上一点甜点心和面包圈。天气虽寒,其乐无穷。(本报特约记者张孟仪十一月二日莫斯科来讯)
6. 他的成功主要靠专注和努力
【台《联合报》十月十七日报道】甫获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李远哲,大学时代的学业成绩并不特别好,他之得奖,主要是靠专注和努力。诚如李远哲自己昨天说:“希望我的得奖,能给国内青年学生一些鼓励与启发。” 李远哲大学四年的平均成绩为八十四点八八分,最好的一科是俄文,有两学期拿满分,专业科目都还不错,大多在八十分以上,但也有工业化学考六十八分的记录,微积分也平平,两学期均七十分。以台大学生的水准采说,这个成绩算中上而已。但是,若看他日后在研究工作上所下的功夫,就可以知道他获得诺贝尔奖,毫无幸致。 与李远哲相交三十多年的清大教授张昭鼎回忆说,李远哲一做起实验来就“昏天黑地”,什么事都不管。清大研究所时代经常如此,到加州大学当教授后,还是没变,半夜是他正常的下班时间,不回家才算“加班”。张昭鼎说,李远哲的实验室四面无窗,有一次实验连做三天三夜,自己都不知道日出日落。 “敢碰困难”及“肯学”是张昭鼎认为李远哲所具有的重要特质。 求学阶段,由于国内仪器短缺,常碰到无仪器可用的情形,一般人或许干脆放弃,李远哲可不。有一次他做电色层分析实验,需要一玻璃槽却遍寻不着,结果李远哲硬是自己动手将一个玻璃管子切成玻璃槽,虽花了不少时间,实验却做成了。到国外后,分子束研究必须自己设计仪器,李远哲为此而在机械与电子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如今对车床的认识比许多机械系毕业的人还深。 做研究一丝不苟,做人呢?几乎每一个认识李远哲的人,都说他是个随和的人。 担任李远哲初中三年导师的苏森墉说,李远哲生在艺术家庭,兄弟几个对音乐均有高度兴趣,这对他人格的成长和思维的成熟应有相当的帮助。苏森墉认为,音乐、美术等课程对思维的发展,也具有触类旁通的启发功能。和李远哲中学六年同班、大学同校的清大化学系教授陈秋明说,李远哲在新竹中学鼓励课外活动的生活环境里,如鱼得水,也显现了他的组织和领导能力。
7. 美海军人员游青岛
【新加坡《联合早报》十一月九日报道】美国太平洋舰队三艘战舰的海军人员,昨天首次登岸畅游青岛市。市内各商店一时生意兴隆,人人皆大欢喜。据一位贩卖藤制品的老板说,美国军人买东西时,出手阔绰,不经考虑,要买就买。大部分美海军人员,光顾青岛码头附近的友谊商店。一名美海军人员说:“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很便宜。”店员们说,美国海军人员最喜欢的东西是:玩具熊猫、首饰金器、丝绸布料、装饰挂剑、精细雕刻等等。 另一种较畅销的货物是背面印有中国诗词的纸牌。海员玩纸牌时,还可以欣赏中国诗人佳作。
8. 美将把可携带核弹头的导弹运往南朝鲜
【法新社华盛顿十一月十四日电】美国国防部今天说,鉴于北朝鲜军队在接近南朝鲜的边界进行活动,美国将给它驻在南朝鲜的部队配备“长矛”式导弹。 根据美国这项决定,美将在南朝鲜部署一种可携带核弹头的中程导弹。 但是,五角大楼人士拒绝说明这些导弹是否将携带核弹头。 美国的“长矛”式导弹是一种地对地导弹。它是七十年代研制成的,美国和北约的军队都部署了这种导弹。它的射程为一百二十公里,由机动的轨道发射器发射。 五角大楼今天说,它在“今后几个月内”,将把两个发射器运到南朝鲜去,但是它既不愿意说将把多少个这种导弹运到南朝鲜,也不愿说将来是否还要把更多的这种导弹运往那里。
9. 菲人发党主席惨遭杀害
【合众国际社马尼拉十一月十三日电】警察今天在马尼拉郊外安蒂波洛城发现工会领导人、菲律宾最大左翼政党主席罗兰多·奥拉利亚和他的司机遭到残酷的杀害。 警方说,奥拉利亚和他的司机的尸体到处是刀伤和弹痕。奥拉利亚今年五十岁,是人民党的领袖。警察说,奥拉利亚的双眼被挖掉,嘴里塞满了报纸,双手被用皮带绑在胸前,只穿三角裤,光着脚。他的哥哥在安蒂波洛的一家陈尸所认领了奥拉利亚的尸体。 奥拉利亚的妻子费利西亚纳泪流满面。她说,奥拉利亚和他的司机是十二日晚上工会开罢会议之后失踪的。 眼下还不清楚杀害奥拉利亚及其司机的凶手是谁,但是,人民党谴责了政府里的“极右分子”。 国防部长恩里莱和武装部队参谋长拉莫斯都否认知道此事。 政治事务部长安东尼奥·昆科说,奥拉利亚之死“进一步加深了我们的政府目前在努力加强民主方面所面临的危机。” 科·阿基诺的主要法律助手雷内·萨吉萨格说:“有些人认为他们就是老天爷,可以决定谁生谁死,这是非常危险的。我只是为这个国家感到遗憾。”
第 2 版
1. 大陆刊物何其多
【香港《中报》十一月六日文章】题:大陆刊物何其多(作者雨寒) 据国内的《文学报》(上海)最近一期报道,国内共有正式登记的刊物四千七百零五种,而据北京图书馆的统计,国内的各种刊物,有七千七百种之多! 也许有人认为,四千多种或七千多种刊物并不算多,绝对数字可能不及美国,按人均算,更是远远比香港低。的确,香港五百多万人口,各类杂志有近四百种,几乎平均一万三四千人就有一种。但我觉得,这仅是一个表象,杂志种类的多寡,是不能绝对按人口数目类推的。这里面,有一个交叉、综合、平衡的问题。 对大陆文学刊物来说,真正的忧虑,是如何办好现有的数千种刊物,而不是单纯增加其数目。在办好、办出色刊物这方面,大陆有不如香港的地方,如印刷技术和机器大半赶不上香港等,但大陆有着比香港更多的有利因素。首先,刊物编辑部的人员编制,大陆比香港松很多。香港一本百页左右的月刊,从总编辑到助编,也不过二三人,有五六个人的一家月刊,已相当了不起。大陆则至少有五六人,一般都有十人略多一些,有些月刊甚至有近二十人之多,为香港同行不敢奢望。其次,更有利的是,大陆办刊物的众多条条框框中,至少有一条好框框,那就是不健康的、有损读者的内容是难以出世的,政策不允许,读者的舆论也不允许,因此,大陆刊物不象香港,色、赌、毒和迷信鬼怪的东西大致无容身之地。 有了这两个有利条件,办好刊物应该是理所当然之事。 但大陆近年近月,刊物方向似乎也有些问题,一是拉名人之名作大旗,不管稿件内容好否,首先要名人所写,为拉名人之稿,不惜出特别稿酬、派人游说、借交流或讲学之名搞变相旅游。说透了,已沦到了商品交换的地步。动作庸俗,佳文何能出之?“名家高手”倘无自知之明,也很容易落水。二是搞庸俗内容,用刺激感官之法拉读者,这可能是涸泽捕鱼,最终会失去读者的。第三是刊物间互挖消息,勾心斗角,搞不光明的竞争。四为乱设“抽奖”,有时却并不能兑现。总之,不是真正从提高刊物本身质量这一大前提去努力,到头来只会自尝苦果。 当然,上述情况仅是部分大陆刊物的情况,但我也觉得值得一说:莫走香港式的商品化之路。
2. 应给老解放区人民多一些关怀
【纽约《北美日报》九月二十六日文章】题:应给老解放区人民多些关怀(作者庭训) 解放三十多年来,老区人民生活有一定的改善,但总的看来,并无长足进步,仍然处于贫寒的境况。 老区人民忍受战争带给他们的创伤,无论在人力上或经济上都是沉重的。建国后虽然得以逐步复苏,毕竟老区总是比较穷的,发展的步伐亦就相对缓慢,无法摆脱贫穷的面貌。应该为老区人民切实地做些事情了,他们是对革命有功之臣,不要冷落他们,而是要大力扶助他们,让他们与全国人民一道,走上繁荣康庄之路。我们知道国务院的计划概算中,每年都要拨出一定数量的款项(包括人力和财力)去支援和开发边远地区和落后地区,例如新疆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近几年来新疆、西藏都有较明显的长足的发展,这种政策也得到世界上各国的赞许。本文主旨是希望中央决策者重视发展老区的建设,让老区人民早日摆脱贫困。 1、老区一般地处偏僻山区,交通闭塞,土地贫瘠,经济基础薄弱,目下尚无能力筹集资金来发展生产。中央或所在省应拨出款项,投资于基本建设,修建公路或简易公路,改善老区与外界近于隔绝的闭塞情况,让外界信息输入,开阔人民的视野,并促进物资交流,搞活经济。 2、中央或所在省、地区(专署)组成一个资源普查团,对老区进行多学科的综合调查研究,并提交成果,作出有可能开发项目的近期及远景规划,向老区人民交底,并协助他们制定开发计划。 3、派遣优秀师资进入老区,普及七年或九年制的教育,造就老区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力量和建设人才。 4、中央或所在省,号召一批有志科技人员,支援老区建设。中国人民一向有向困难作斗争、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必然会有不少有志、有为、有才的能人来献身于老区人民的建设,在对待支援老区建设人员的生活福利上,应有适当的照顾,可按支边及进藏工作人员条例参照执行。 既往老区人民的贫困,中央并非不知情,只是采取救济的办法,是一种治标的应急之计,今天应该把建设老区提到日程上来,要有一个长远治本之计,从人材的培养到工农业及第三产业的通盘规划,让老区建设来个飞跃。 这样才会与全国同步发展,才不会扩大区域性的贫富悬殊的差别。
3. 知法犯法者更应绳之以法
【香港《明报》十月二十九日特稿】题:大陆知法犯法者有增无减(作者朱凤) 近一时期,走进大陆的大小城市,每每可见在举行法制宣传,大街小巷,张挂图片,在震耳欲聋地播音器声中,一些法院,公安人员以及律师们,摆摊设点,解答人们种种有关法律方面的咨询。 机关里,每个干部必须通过法律常识考试。 在普及法制教育中,各级领导者被列为重点对象,要求他们带头学法、懂法、守法、执法。 近几年,大陆非法拘禁案件一直处于上升阶段。这些案件大都是共同作案,手段残忍,情节恶劣。一些基层干部滥用职权,随意关押群众,也有的是一些公安警察的特权思想严重,态度蛮横,动辄殴打扣押群众。 宪法是国家至高无上的根本大法,这本来是个普通常识,但也有些党的组织或党的领导人,却把党凌驾于宪法之上,这似乎在说明,有些党员只知有党,不知道有国家,或可谓之“以党代政”。 去年年末,河南长葛县的中共县委,竟作出免去法院三个正副院长的职务,而这个县的人大常委会居然也通过了相应的决议。 “学法”不可无,但更重要的恐怕是要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对知法犯法、明知故犯者更应罪加一等,将处理结果,昭告天下,这样做,要比“考”干部高明得多。推行法制教育,也应用事实讲话,万万不可“空对空”。
4. 旧金山歌剧团将于明春访华
【合众国际社旧金山十一月一日电】官员们说,旧金山歌剧团将成为美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上演西方歌剧的团体。 歌剧团的官员十月三十一日说,三十名歌唱家和工作人员明年春天将把新排练的普契尼的《绣花女》(一译《波希米亚人》)搬上上海舞台。 上海的一些学生也将同旧金山歌剧团举办歌剧演唱会,上海交响乐团将进行伴奏。
5. 香港的“小台湾”-------调景岭
【香港《中报》十月十一日文章】题:小台湾·吊颈岭(作者梁志勇) 位于九龙半岛东隅海畔的一个木屋区名叫调景岭。以前它有个名字叫做“吊颈岭”。每年到了双十纪念日,那里的庆祝活动和旗海要算最热闹,因为这个地方还有一个别名,叫做“小台湾”。“小台湾”现时共有木屋二千多间,依山而建,居住了近六千居民。而这群居民的前一辈,大部分都是从大陆移居来港的前国民党军、政人员,故此“小台湾”之名便不胫而走。「小台湾」成因 要追溯这个香港中的“台湾”的历史成因,便要由一九四九年说起。据台湾“中国大陆灾胞救济总会”驻调景岭服务处主任王国仪表示,他们会如此密集地聚居该处,是港府一手策划的迁徙安排造成的,目的是要围困他们在这块“与世隔绝”的土地上,免生争执。 话说在一九四九年中国共产党取得大陆政权前后,国民党政府人员便要大撤退到台湾。但这样大规模和急速的撤退行动,当然不能一下子完成,部分因为种种混乱情形而未能跟上大队的,便要各施各法地逃离大陆。 当中一群人便因此而抵达本港。起初,这班“难胞”多聚居在广华医院附近的横巷和楼梯底,因为到医院接受米饭的救济方便。其后人口便渐散于青山道、何文田、李郑屋、芽菜坑和摩星岭等地。其中在摩星岭住的多数是高官阶的军人和文化界的人物,他们对国民党的向心力较强。 由于当时的亲台分子散居在这个区域内,港英政府便租用多艘油麻地小轮,将摩星岭的居民全体迁至调景岭。当时的调景岭只是一片荒山,是邻近渔民和菜农的坟地,自然水、电、交通等都是一穷二白。 王国仪讲述大迁徒时的情形说:“当时政府并没有对他们作出任何居住安排,大家一下船便争相霸占土地,早抵埗和年轻力壮的,便夺得近海处的平地,其余的便要跑上山各自开垦土地。”这片荒山于是便在一夜之间,成了一个人口二万的村落。绣花、开矿 当时的调景岭居民要谋生计,一是贴火柴盒,其次便是绣花。其中以绣花营利较佳,因为货品是出口的。也有些人会步行一个多小时到蓝田做散工。其中最刻苦的便是一群较有气力的年轻人,从调景岭搬迁至马鞍山做开矿工作,人数约有二千,这群人现在已‘‘垂垂老矣”,孤独地守在荒废了的石矿场附近度余年。 政府开始对调景岭进行“建设”是在六二年,那时开始有水、电;六六年有房屋署为他们编配门牌;六七年后消防局、邮局和警署才陆续设立。 谈到这个由“救总”经营的服务处的工作时,王国仪说,当社署停发米粮后,他们便承担了这项任务。并且也曾自编户口,发动邻舍活动;为伤残鳏寡提供援助和抚恤。及后,由于居民的生活已渐见改善,他们的救济工作也减轻了,不过,王说:“对于伤残鳏寡,我们会照常给予援助,而对于那群曾‘为国效力’的老军人的去世,也会发动送丧等活动,以维系居民的向心力。”至于排解家庭纠纷等事件,也是他们的工作。另方面,对于希望到台湾定居的人,该会也会协助。历年经他们送往台湾的人已超过一万。同时他们亦建立了一所调景岭中学,学生由幼稚园至中六均可接受免费的教育。甚至他们要到外国或台湾升读大学,也可获得服务社的支持。国际难民营 对于这种来港已有三十多年的人,服务社仍坚持他们的“难胞”身份。王国仪说:“他们都是逃难而来的。当然是难民,在香港土生土长的,便叫难胞子弟。调景岭是经过台北救总的联合国注册,被列为国际难民营的。” 过了近四十年安定生活的“难胞”,面对十一年后香港又要回归大陆,他们的心态如何呢?王说:“较年长的对赴台的心已经消淡了,香港已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至于九七问题,我们‘国家’当然是坚决不承认中英联合声明,但事实上这却又是难以逆改的。消极方面,我们只是观察;积极方面,服务社在中英谈判前已经作好准备,只要任何居民不愿留港,都会依他志愿而移居台湾。” 他说,这未来十年间,中国及国际的政情变化是难以预测的。不过,只要港府一天仍容许他们做工作,他们坚持走在最后头。 “小台湾”由于地理与道路的建设问题,使它孤立生存在香港的偏隅。年长来自大陆的一代由于思想保守,言语不通,加上以“难民”自居,他们回绝了社会,社会也遗忘了他们。年轻一代又努力争取移居外出,加上社区基本建设十分简陋,政治势力也有相当影响力,使这片地方弥漫着一种与现代香港社会完全脱节的落后气息。民生设施缺乏 将军澳区医援会调景岭社区发展部社会工作者卢瑞东认为,调景岭地区偏远,居民又自我封闭,引致调景岭区基本设施如交通、水电、卫生等严重不足;同时调景岭区也出现公害问题。 据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调景岭老年居民大部分不懂广东话,令该等居民“更易受人利用,只接收单方面的消息”。 卢瑞东发现调景岭居民因缺乏对外联络,该区老人、妇女都因孤立而产生情绪问题。老人因友伴相继死去、缺乏社交生活而情绪受扰,而妇女则因缺乏感情支持系统,与丈夫每多争执。 不愿透露姓名的社区工作人员认为调景岭的政治气氛其实是‘“一种假象”、“一种形式”、“一种群体压力”。例如双十节的旗海,由服务处派发,如有不插旗帜的人家,则会受孤立。该名人士形容年老居民是“顽强”的,但新一代接受资讯多,并四处走动,因此不再认同调景岭这个孤立的传统。调景岭面临的问题,不单是比较具体的民生设施,声势更汹的是暗涌的新旧力量对峙。
第 3 版
1. 今日苏联印象(一)
金秋九月,我们新华社记者组一行三人,应塔斯社之邀,到苏联访问半月。 南起黑海岸的雅尔塔,北至芬兰湾的列宁格勒,西到乌克兰首都基辅,我们走马观花,感触良多。城乡私人汽车增多 在苏联城乡,我们看到不少私人汽车,有“伏尔加”,也有“莫斯科人”。陪同我们访问的塔斯社编辑基里洛夫说,莫斯科人富裕的标志,一是汽车,二是别墅。人们为此而奋斗。 到乌克兰的第二天,我们访问了离基辅不远的“十月革命六十周年国营农场”。这是一个以生产蔬菜、水果和饲养奶牛为主的农场。在苏联这算是先进的农场了,场长是社会主义劳动英雄。他告诉我们,这个农场共有一千七百户人家,其中五百户有私人汽车,另外还有一千辆摩托车。 在克里米亚农村,常常可以看到农舍旁停放着小轿车。我们在辛菲罗波尔州赤卫队区访问时,州苏维埃主席介绍说,全区九万居民中私人拥有的汽车达二万二千辆。这个区的“苏共二十一大”农庄共八百五十户,有私人小汽车二百五十辆。农庄主席说,不少人想买汽车,但需要排队等候。住宅问题不算紧张 莫斯科郊区,一幢幢高层住宅楼拔地而起。莫斯科市委宣传部长维诺格拉多夫向我们介绍说,莫斯科人均居住面积(只包括住室)为十二平方米,百分之八十二的居民有独立住宅,百分之十八的人几家合住二套。八百七十万人的莫斯科,有二百万人要求改善住宅条件。在乌克兰农村访问,看到农民住宅比城市显得更宽裕,一般人均十八平方米,多为单独的平房宅院,有的是楼房。 一般说来,新婚青年可以分到一间一套住房,有一个孩子的可以分两间。 苏联一直实行低房租。据介绍,房租从一九二八年起就没有涨过。 房租只占职工工资的百分之三到四。 每平方米的造价却为一百六十卢布,而两间一套住宅的房租约为十五卢布。 苏联住宅是怎么分配的呢?在城市,住宅分配权都控制在各地各级工会手中。 工会很有权力。各种住宅,不管是企业建还是国家统建,均无例外地交给工会分配。要求分房和改善住宅条件者,无论是谁,一律排队,按条件分房。 当然,房租太低也造成了住房不均、不合理问题。有些人占房较多,有人又很困难。房子年年建,住宅仍感严重不足,被称之为苏联三大社会问题之一(住宅、交通、商品质量)。 因此,莫斯科有位院士提出改革房租的建议,他主张人均不到十二平方米的,按老标准收费,超过十二平方米的,超出部分要付高九倍的房租。看来,房租改革,势在必行。 (一)
2. 美国电视面面观(上)
【美国《交流》杂志文章】题:美国电视面面观(作者麦克斯·冈瑟) 尼尔森公司是一家从事社会研究的私人机构,是人们心目中研究美国人观看电视习惯的最高权威。它提供的资料表明,大约百分之九十八的美国家庭至少拥有一台电视机。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个有如此巨大影响的传播媒介是如何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诞生到成熟 早在一八八○年时,科学家们就在设想研制电视。但是,直到一九三九年四月三十日,纽约才开始有了定期播放的电视广播,首批电视接收机也同时开始在商店出售。 战争妨碍了这初生工业的成长。真正开始发展是一九四六年。电视强烈地吸引了美国人,即使在电视发射台还没有建造甚至还没有计划建造的城市中,电视接收机也卖得很快。一九四六年售出的电视机为二十五万台。到一九五○年底,约百分之九的美国家庭有了电视机。到一九六○年,普及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七。高质量的彩色电视播放技术于一九五五年研制成功。但是电视播出者和收看者已在黑白电视上进行了巨大投资,因此都不愿意更换。在一九六五年年初时,拥有彩色电视机的家庭不足百分之四。从那以后,抵制突然消失了,到一九七五年,十个家庭中有七家拥有彩色电视机。广告 四十年代后期,商业电视台刚刚诞生的时候,它的唯一收入就是付费广告。尽管自那时起又产生了许多巧妙的生财之道,广告仍然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电视已经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广告宣传媒介。许多公司耗费巨资在电视屏幕上兜售产品和服务。 生产洗衣皂和其它日用品的普罗克特和甘布尔公司应是世界上电视广告时间的最大买主,每年在电视广告上的花费达三亿五千万美元之巨。有线电视 有线电视在开始时只是作为由广告费维持的无线电视的附属物。第一条有线电视线路是一九四九年在宾夕法尼亚州兰斯福德的山谷居住区敷设的。兰斯福德的居民当时还没有电视,因为阿勒格尼山脉挡住了电视信号。因此,一些企业家在一座山头上架起了一座公用天线,并用同轴电缆把天线连接到各个缴纳了费用的家庭。这一行业很快兴旺起来。全国其它无法收到电视信号的地区纷纷起而效尤。今天,美国已有大约六千五百个有线电视系统,有线电视已进入约百分之四十的收看电视的家庭。公共电视 无论是无线的还是电缆输送的商业电视,自诞生之初就一直受指责。一九五三年开始出现了一种非商业性电视,称为“教育”电视,通常又叫“公共”电视。公共电视可以得到联邦和州政府拨款,还有各个公司和慈善机构的资助以及电视观众的捐赠。根据最新统计,美国一共有二百八十七家公共电视台,八百六十二家商业电视台。由于不必考虑营利,公共电视台在编排节目时就可以把艺术质量放在优先地位,不必迎合大众的口味。这正是当初建立公共电视台的目标。公共电视的观众一般文化修养较高,人数不多,但却是忠实的观众。电视台和电视网 电视业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个的电视台。在有线电视业中,与电视台性质相若的是各地的有线电视公司。 无论是无线电视还是有线电视,主要节目来源有三个方面:①自己在演播室里制作的节目;②从制片商或其它供应商手中购买影片或其它节目;③加入一家电视网。 大约百分之九十五的无线商业电视台都加入了三大电视网中的一家。这三大电视网是: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全国广播公司。公共广播社(PBS)是非商业电视台的广播网。有线电视广播网的任务则由众多小型公司和若干大型公司承当。 这些公司的首要任务是制作和发送节目,然后,各地的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公司再把这些节目播放给观众。(上)
3. 眼镜的来历
【苏联《消息报》十月二日文章】古时候罗马人和希腊人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装水的玻璃球可以使物体变大。但是却认为这是水的作用,而不是凸透镜的功劳。有一位商人利用这一现象装饰橱窗,使水果和蔬菜变得又大又新鲜。古罗马的一位哲学家还在公元六十年时就写道,盛水的玻璃烧瓶可以放大字体。 据历史记载,公元一世纪的尼禄帝王曾借助磨光的绿宝石观看斗士们的表演。阿拉伯的数学家兼光学家阿尔哈增在公元一○○○年左右写道,眼镜可以帮助人们阅读。他当时已经知道球状玻璃及光线通过它们时的折射性。一二六七年,圣芳济派修士贝康指出,借助玻璃球体的弓面可以看清各种小字。由于制作困难,相当长时间内,眼镜很贵。难怪眼镜竟被列入王宫贵族的遗产之中。十五世纪中叶印刷术发明后,眼镜的需求量大增,不过当时主要是远视镜。直到十六世纪才出现了近视镜。拉斐尔一五一七至一五一九年画的利奥十世神甫的肖像是用眼镜矫正近视的第一个科学证据。 俄国出现第一副眼镜的日期不详。不过早在十七世纪的前叶就有了眼镜。沙皇米哈伊尔曾经写道,有人为他买了一副“一面凸一面平的水晶眼镜”。现在还存放在苏联兵器馆内的总主教的眼镜是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眼镜之一。十八世纪时,固定式镜框逐渐代替了折叠式镜框,这种眼镜戴起来容易固定。十八世纪下半叶时眼镜成了现在的样子。 配眼镜测屈光度是一八七三年起开始的。直到十九世纪末才开始用科学的数据规定眼镜的度数。
4. 「复印」出来的家庭
【新加坡《联合早报》十月二十八日文章】题:「复印」出来的家庭 同卵双生姐妹玛丽安娜和格蕾塔·威佩嫁给同卵双生兄弟弗里迪和西尔维奥——现在两对夫妇各生了一个样子相似的儿子,住在装饰相同的公寓里。 路人在街道上碰见这两个象是复印出来的家庭时,最初总是不相信自己的双眼。 二十六岁的弗里迪说:「人们目瞪口呆。他们不敢相信两个同卵双生家庭,会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两对夫妇一九七八年认识,一九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同时结婚,一时传为佳话。 二十八岁的玛丽安娜说:「格蕾塔和我当时穿相同的白色礼服,步下教堂的通道时,两人情不自禁同时流泪——我们太高兴了。我们能同时爱上象弗里迪和西尔维奥这样的双生兄弟的确太美妙了!其他的人不可能象他们那样了解我们。」 她接着说:「婚礼完毕,同亲友们见面时真开心。甚至我们的双亲也糊涂了,分不清谁是谁。」 更叫人惊奇的是,他们现在是住在西德凯撒斯劳滕同一座公寓大厦内。玛丽安娜说:「我们的家庭和我在第一楼拥有一个单位的公寓,格蕾塔和她的家庭则在我们楼上的完全相同的公寓里。」 女方的母亲送一套家具当嫁妆,双生姐妹所选的,一模一样。玛丽安娜说:「母亲分别带我们上街选购,我们所看中的桌、地毡、壁纸、厨房用具、小孩子房间的摆设、款式和颜色全都一样。」 这两对夫妇都喜欢跟陌生人开玩笑。玛丽安娜说:「有时是为了好玩,我们会讲好在同一家餐厅用膳。格蕾塔和她丈夫离开几分钟后我们才进去。 「那可怜的伙计问,「你们还没吃饱?」我们能吃光第二餐的东西,他们怎样也不敢相信。」 格蕾塔的儿子小西尔维奥一九八二年一月二十五日出生,玛丽安娜的儿子刚好在两个月后出世。 玛丽安娜想当年:「首次看到小弗里迪的小脸,我啼笑皆非,他简直是格蕾塔的婴孩的「翻版」。抱他在手里,我的心跳得越来越快,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我们后来已习以为常,但有一天,小弗里迪匆匆忙忙跑回家,大唤大叫,说他的一个朋友的一个弟弟,样子跟哥哥不一样。他满以为所有家 庭的人的相貌都是相同的。」孪生姐妹与孪生兄弟组成的两个家庭
5. 营养丰富的大蜥蜴
【新加坡《联合晚报》十月三十一日文章】一种栖于西印度及南美树上的食草大蜥蜴,虽然样子非常丑陋,令人生畏,不过,科学家却发现它们产下的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对人类只会有益而无害,所以这种被印第安人视为“富饶”象征的大蜥蜴,已经成为很多爬虫学家努力研究的对象,因为一旦成功地把它们作为家畜饲养,人类粮食的问题,可得到一次突破性的发展。 大蜥蜴可以生长至一点九米长,每次产蛋三十五只,大部分都被当地的居民食用,加上它们的肉质鲜美,适合于煎、炒、烤等烹调技巧。近年来,人们捕杀大蜥蜴的情况日趋严重,使它们濒于绝种的边缘。 西德著名爬虫学家云娜教授经过五年研究,发现拯救数目日稀的大蜥蜴的最佳办法,莫如把它们当作猪羊鸡鸭一样,放在笼内饲养。她发现同样用二亩半的土地饲养牛与大蜥蜴,一年之后获得的牛肉只有十五公斤,蜥蜴肉却有二百二十多公斤,由此可知,假若人们大量饲养这种含蛋白质丰富的大爬虫,解决饥荒指日可待。
第 4 版
1. 希拉克的「朋友加盟友」:达索飞机公司新主塞尔日
【法国《快报》周刊十一月十四日文章】题:以父亲的名义 这是一位不幸者的故事:他与马塞尔·达索同姓,今年六十一岁,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后,最近登上了达索飞机帝国之巅,坐上了他父亲坐过的宝座。他就是令人生畏的东东·马塞尔之子塞尔日。 塞尔日中等个儿,两眼炯炯有神,衣着讲究,但不造作,整天笑哈哈的,给人以憨厚的印象,但他颇有才华。先后以优异成绩获得工学院、高等航天学校和实业预备中心毕业证书,从而向世人表明,他具有综合工科学校毕业生的广博知识,有航空工程师的卓越才华和对实业的浓厚兴趣。 三十岁那年,也就是他婚后第五年,塞尔日进入达索公司担任领导职务。一九六三年,被任命为专门生产雷达及其它航空设备的马塞尔·达索电子公司副总经理。一九六七年开始出任该公司总经理。不久,该公司改名为塞尔日·达索电子公司。 塞尔日执著地追求自己的既定目标,一贯注意决不让别人排挤。凡是他应该到的地方,他无处不到。在马塞尔·达索—布雷盖飞机公司,他任董事;在法国航天航空工业财团里,他任办公室成员;在国际航天航空博览会上,他任总干事……二十年来,他以特别顽强的精神占领着航空领域。 一九八一年,塞尔日组织了一个小党—自由党,由他本人出任主席。一九八三年,他当选为科尔贝—埃索讷市议员。不久前,自由党靠近保卫共和联盟,观察家们丝毫不感到惊讶,因为达索之家和希拉克之家素来就是“朋友加盟友”。 塞尔日善于等待时机。今年四月十八日,马塞尔逝世后,国防部长安德烈·吉罗立即提出:由于达索之家在达索公司拥有百分之四十九点七的股份,而国家只拥有百分之四十六的股份,所以最好挤掉达索之子、呼声最高的继承者塞尔日,然后安插一位经理。为了便于问题的解决,吉罗打算设立一个监督委员会,并任命塞尔日为该委员会主席。塞尔日清楚地知道,这是个荣誉职务,但他表面上却假装同意这一设想。然而,在最后时刻,他巧施妙计改变了形势,给国防部长造成一种既成事实。当有人告诉他政府在法律上向他发起反攻时,他对他们说:“总理完全支持我。” 塞尔日在当选为达索飞机董事长的第二天,满怀信心地高声指出:“国家将出卖它的股份,我们将把它买下来。达索公司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幻影2000’式战斗攻击机、‘猎鹰90’式教练机和‘狂风’式战斗机等待着我们去制造。”
2. 沙特阿拉伯:家族企业
【美国《纽约时报》十一月三日文章】题:沙特阿拉伯:家族企业 上周,当了二十四年沙特阿拉伯石油大臣的亚马尼突然被解除职务,世界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了世界上最保密的王室家族之一的沙特家族身上。 这个家族估计有成员八千人,为首的是六十四岁的国王法赫德。他在阿拉伯世界是以极其聪明、灵巧和警觉著称的。因此他的臣民有时把“沙漠之鹰”的绰号用到他身上。 法赫德国王是一九八二年他的异母兄弟、和蔼可亲而喜爱体育运动的国王哈立德在长期患心脏病之后去世时,通过家族高级成员达成协议上台的。 其他家族成员包括国防大臣、内政大臣和首都利雅得总督,他们全是法赫德国王的亲兄弟。 第一副首相兼国民警卫队司令阿卜杜拉亲王以王储名义成为法定继承人。他是国王的异母兄弟。外交大臣是国王的侄子。王室的亲属还拥有其他高级职位——还有亲王的称号,这个家族的所有男性成员都是世袭的。 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计划代理主任威廉·匡特说,亚马尼的去职表明,“当国王及其心腹(他们全是同一王室家族的人)下了决心的时候,是不可能有什么政治上的救助办法的;沙特阿拉伯是一项由家族经营的企业。” 十月二十九日,国王要求这个国家的计划大臣纳泽尔临时代行亚马尼的职责。到上周末,很多人推测不久将要求王室家族的一位成员接管决定性的石油大臣一职。亚马尼和纳泽尔都不是王室家族的成员。 亚马尼为什么被解除职务,仍然由于沙特阿拉伯保密而是个谜。但是专家们说,国家的权力仍然主要保留在一个人的手里。俄勒冈的波特兰州立大学的乔恩·曼德维尔(他是一位美国石油大王的儿子,从小在沙特阿拉伯长大,是研究阿拉伯半岛的一位历史学家)说:“在石油问题上,就象在其他每个重大政策问题上那样,在作出决定和挑选作出决定的人的方面,最后的权力都掌握在国王手中。” 外交官们认为,法赫德国王是美国的朋友。他能讲流利的英语。他的儿子有三个在圣巴巴拉上加利福尼亚大学,另一个在桑赫斯特英国军事学院学习。 他有丰富的政府工作经验。他二十八岁的时候是一个省的省长,一九五三年当了这个国家第一任教育大臣,一九六○年在一次政治争执中离开了内阁。但他后来当了内政大臣,这个职务包括负责国内安全。 一位要求不披露姓名的西方外交官说,老资格的亲王“就象美国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那样行事,帮助制订和批准决定”。这些决定常常涉及沙特阿拉伯巨大的石油收入。这种收入现在一直在减少。中东问题专家本周末说,虽然沙特阿拉伯的一些亲王有着生活豪华奢侈的名声,但是,王室家族得到了沙特阿拉伯居民的效忠。这些居民也从过去几十年流入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财富中得到了好处。
3. 外交官犯法层出不穷
【美国《读者文摘》中文版一九八六年第九期文章】题:外交官犯法日益普遍 一九八四年四月中旬一个早上,一小群人麋集伦敦圣詹姆斯广场,在利比亚大使馆外示威,抗议卡扎菲政权对人民的压迫。 楼上一个窗口忽然砰砰射出一连串子弹。一共有十一人受伤,伤势最重的女警员流血不止,两小时后便死了。 射出那致命一枪的凶手,是官方列为外交官身份的人,而由于他是外交官,所以在驻在国享有不受法律制裁的豁免权。 六年前,巴黎的伊拉克大使馆发生因人质问题的争斗,混乱中,法国警官卡贝拉被枪击毙命,另有二人受伤。虽然开枪的人已确实证明是伊拉克外交官及外交人员,但他们皆不受惩罚而被遣送回国。 象这样的不法事件以及外交人员所进行的间谍、走私及其他犯罪行为,现在越来越多。 利比亚领袖卡扎菲认为他的大使馆只是他那疯狂幻想战场的延长。据说,向伦敦示威群众开枪的指示,直接来自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知道他的“外交官”会获得安全保护,因为英国是个法治社会,而且是维也纳公约的签字国。 外交礼节是经过数百年来的发展而制定的。它所根据的是互惠原则。一九六一及一九六三年,维也纳公约进一步将现行礼仪编订为两项基本文件。 公约大略规定各签字国须尊重几项基本原则:外交官员由于是国家代表,涉及国家的尊严与主权,因此必须不受驻在国法律制裁;如应加以法律处分,须由他们本国执行。基于同一原因,大使馆、外交档案及外交人员住宅都不可侵犯,为传递通讯及机密文件所必需的外交邮包也应如此。 今年四月,土耳其抓到两名携有一袋手榴弹的利比亚人,控告两人图谋炸毁安卡拉的一所美军俱乐部。土耳其当局还查出供应手榴弹的另两名利比亚外交人员曾利用外交豁免权把手榴弹带入土耳其国境,可是由于他们的官方身份,土耳其不能对其提出起诉。 因为有豁免权的关系,外交邮包便给不择手段者提供了施行狡计的机会。外交邮包不得打开或扣留,起初只是特权人士所携带的一个小邮袋。可是现在外交邮包什么形式的都有,有小至一封信的,也有大至象一节火车的。 研究恐怖活动的人早就怀疑,一九七二年在慕尼黑奥运会大屠杀中使用的武器,是放在利比亚外交邮包中运入西德的。此外,连藏人的大行李箱也曾被人报称为外交货物。一九六四年,两名埃及外交官携带的一只大箱子在罗马机场上发出隐约呼叫声。结果机场当局把箱子打开,发现里面藏着一名吓得半死的以色列人。 我们不免得到一项重要的结论:外交邮包越多越大,就越适合东欧集团的用途。譬如,盗窃西方军事科技已成为苏联一种名副其实的企业,苏联现有的许多种武器,都是根据西方的图纸、图片及设备而制成,而这些往往是利用外交邮包运回苏联的。 外交官贩毒事件比以前增加。一九八四年在布鲁塞尔机场上,一个运交给扎伊尔驻卢森堡大使馆参赞的大行李箱从装载机上跌落,运货单上所列明的“文件”原来是大麻。 外交人员一再滥用外交特权的行为,是为自己捞钱,从走私手表以至买卖免税汽车都有。其他滥用外交特权的行为还有违反交通规则及不付帐等等。 对于外交界人士犯罪应该怎么办呢?如果要废除多年辛苦协商订立的维也纳公约,短期内似无可能。 这样,解决办法就只有更严格执行维也纳公约。
4. 首相公子与富翁千金喜订终身
【美联社伦敦十一月十三日电】英国首相玛·撒切尔的儿子与他的美国女朋友今天在伦敦他妈妈的官邸订婚,举行了一个简短的照像仪式。 三十三岁的马克·撒切尔将未婚妻黛安娜·伯格多尔夫(二十五岁,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名银行雇员)的手紧紧握住,不让她的订婚戒指被准许进入唐宁街十号的二十名摄影记者和电视记者摄入镜头。 当记者要求他把戒指亮出来以便人们能在这对年轻人的订婚照上看见它时,他说:「这是家庭私事。」 伯格多尔夫小姐是得克萨斯州一位百万富翁的千金,她十八个月前在达拉斯邂逅小撒切尔。他从一九八四年四月以来一直在那里的一家英国公司任职。 六十一岁的撒切尔夫人和他七十一岁的丈夫在两分钟的照像仪式上站在这对年轻人的身旁,喜气洋洋。 但金发碧眼的伯格多尔夫小姐却显得有些紧张,而小撒切尔只是在记者们要求他们笑一笑时才勉强地笑了笑。 这对年轻人今天在两家报纸花钱的广告栏里用很小的篇幅正式宣布了他们订婚的消息。 而他们订婚的消息这两天一直是伦敦报纸的头版新闻。 小撒切尔和伯格多尔夫小姐自从几天前返回伦敦后一直避开记者。他们预定本周末返回达拉斯。今天下午在议会下院,反对党议员马克斯·马登向这对年轻人表示祝贺,并说他希望伯格多尔夫小姐不会碰到一些亚洲新娘会遇到的问题,如果她想在英国定居的话。 英国的移民条例(批评者说这些条例是种族主义的)禁止未婚妻在英国定居,如果官方认定这种结婚主要是为了骗得在英国定居的话。
5. 灰姑娘梦幻在真 小秘书顿变王妃
【新加坡《联合晚报》十月三十日报道】灰姑娘的故事不知是多少女孩子的梦想,海伦·西蒙斯却梦想成真。她本来是个失业的穷秘书,在一次邂逅中认识了一名印度土王,摇身一变,便成为一名王妃了。 三十八岁的海伦,已是印度土王穆奎拉简的王妃,同时是印度最富有的皇族之一,他们在印度拥有五座宫殿,在巴黎和澳大利亚亦分别置有物产,过着无忧无虑的富裕生活。 她说:“二十多岁时,我离开澳大利亚家乡,想在英国一展所长,我所能找到的工作只是女侍应、洗碟工之类,挨了三年,还是返回澳大利亚,但我仍是个失业秘书。 “有一天,我的前任上司约我陪一个印度客人吃晚饭,我当时心情差极,本来想推掉的,但后来还是去了,就这样便和土王一见钟情。” 当时吸引小妮子的,并非土王的家财,事实上,穆奎拉简土王学贯“印”外,对印度的国家大事了如指掌,对欧洲大局和文化的认识同样令人折服,能说流利的法、英、土耳其语,难怪海伦被他的魅力深深吸引住了,来往不到三年,便答应了土王的求婚。 虽然在印度宣告独立时,穆奎拉简土王大部分的家财都被政府没收,但剩下不少家财,仍足以让海伦度过富裕的一生,难怪海伦经常暗自庆幸,幸好当年未因失业而失意到放弃和土王邂逅的那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