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10-25
第 1 版
1. 羽扇纶巾 叱咤风云
【香港《快报》十月二十三日文章】题:叶剑英羽扇纶巾叱咤风云半世纪 叶剑英九十岁,别字宜伟,广东梅县丙村雁洋堡人。出生于梅县客家大族,历代经商南洋。幼年就读私塾,后入梅县私立东山中学,之后随父游新加坡及越南等地。回国后投考云南讲武堂第十二期,与朱德为先后同学。一九一九年毕业回到广东。投入陈炯明部杨坤如师任参谋。一九二三年参加第一次北伐,随国民革命军出师桂林,任粤军许崇智部参谋。 一九二四年五月黄埔军官学校成立,经廖仲凯引介,任黄埔军校少校教官,后任教导团团长。 一九二五年一月任第二师参谋长,参加“第一次东征”及同年十月“第二次东征”战役。一九二六年七月北伐时,指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部队参加南昌血战,升任第一军参谋长,旋调新编第二师师长。一九二七年后,转武汉任第二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兼教导团团长。同年七月,叶以第四军参谋长的高位,拉走张发奎五个师,作为“八一南昌起义”的基本力量,起重大作用。 南昌暴动失败后,叶与周恩来、叶挺、贺龙等到香港。十一月叶又随叶挺到穗,密谋广州暴动。一九二八年初,随周恩来赴俄,入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习军事。一九三○年到德国游学。 一九三一年叶剑英秘密回国,随中共中央由上海迁入江西苏区,出任中共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参谋长,一九三二年秋调任瑞金红军学校校长,培训军事干部,同期并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任总指挥。 叶自第一次反围剿战后接任参谋长,协助朱德策划第二、三、四次反围剿战,一度出任东路军野战指挥员。一九三三年十月国民党军发动第五次围剿,叶复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部署红军突围计划。一九三四年十月,红军由江西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叶任中央纵队参谋长,指挥先头部队保护党中央突围,辗转抵陕北,成为中央最高军事参谋人员,并于一九三六年一度兼任红三军参谋长。与周恩来共患难 与叶剑英关系最深的,应该是周恩来,他们从一九二四年相识,可谓共历患难。 叶是周恩来亲自“吸收”入共产党的,曾一同领导一九二七年的南昌起义,失败后同去香港,共赴苏联。回国后叶又随周进入江西红区,周接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叶则任参谋长。抗战中叶随周在国民政府地区从事统战活动,胜利后又随周任一九四六年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国共产党一方代表。以后周在南京,叶在北京相互配合从事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活动。一九六七年“文革”的“二月逆流”事件,叶能侥幸过关,完全靠周的力保。 刘少奇与叶剑英也有渊源。一九三五年一月,叶兼任中共红三军团参谋长,当时刘任该团政治部主任,两人相处融洽。一九四六年叶任北京军事调处执行部共方首席代表,任用北京辅仁大学毕业生王光美为翻译;一九四七年叶自北京撤返延安,携王光美同行,并介绍与刘少奇认识,以后刘与王结婚,叶可说有撮合之功。运筹帷幄复擅诗词 叶剑英出身于旧军队,又曾到苏联及德国习军事,对国民党军队的特性、及对西方军事有较佳认识,所以在中国共产党军队中大多是担任参谋的工作,可算是个老幕僚长。 抗战后,又任国共和谈中国共产党一方代表,与周恩来、董必武在对外交涉上有“三骑士”的美称,可见亦具外交才能。 叶曾于一九四六年时经由太岳军区司令部出版《练兵经验》一书。一九五一年,由新华书店华南总社出版《华南文艺运动的当前问题》一书。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星火燎原》第一集中,发表《大革命失败与广州起义》一文。一九六一年一月,又在《红旗》杂志第二期中,发表《伟大的战略决战》一文;该文其后于一九六五年在香港《大公报》转载。一九六二年,在《人民日报》发表《访问千里马的国家》一文。据悉叶不但长于军事、外交,亦擅于文学,会作诗填词,爱好美术雕刻;也会操德、俄两国语言。
2. 邓小平会见昂纳克
【路透社北京十月二十三日电】(记者倪斯毕)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和东德国家元首埃里希·昂纳克今天在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事访问的高潮中进行了会见,这次访问标志着中国和东欧国家之间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更热乎的阶段。 新华社引用昂纳克的话说:“我这次对中国的正式友好访问开始了两党两国关系的新阶段。” 在人民大会堂里,两位领导人在摄影机前亲吻并紧紧拥抱,然后他们试图公开地把使两国领导人疏远了三十年的裂痕的严重性缩小到最小程度。
3. 胡耀邦对山崎丰子说:日本存在『误国主义』倾向
【时事社北京十月二十三日电】题:胡总书记说,日本存在着“误国主义”倾向 二十三日下午,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耀邦在北京中南海,同正在中国访问的作家山崎丰子进行了恳谈。在恳谈中,胡耀邦总书记指出:“日本(有些人)认为自己是爱国主义者,可是(其行动)结果却是存在着使国家犯错误的‘误国主义’倾向。” 这位总书记列举了自民党亲台派议员组成“蒋介石遗德显彰会”等组织的事例,用“误国主义”这一措词来批判日本正式参拜靖国神社以及藤尾发表讲话等一系列行动。胡总书记说,这番话“是不能对作为国宾的中曾根首相说的,而你是老朋友,所以对你说。”可以认为,胡总书记发表这番讲话的目的在于:在中曾根首相下月访华之前,将中国方面真正的对日看法事先告诉日本方面。
4. 人生贵有胸中竹 经得艰难考验时
【香港《新报》十月二十三日文章】题:我对叶剑英的观感 中共领导人,我先后有过多次谋面的是老帅叶剑英,我又读了叶老一些诗,所以他给我有较深的印象。毛泽东逝世后,中共出现大转折,叶老在重要关头所起的非凡作用,更吸引我的注意。 我第一次见到叶剑英,是一九三八年夏在武汉“中央训练团”受训,他给我们讲“游击战术”。当时,他是八路军的参谋长,他每次来上课都穿中山装,从未穿过军服,显得文质彬彬,风度翩翩,态度和蔼,讲课平实,看不出征战沙场的将帅威武。讲的课虽然是出没无常的游击战,却不故示惊险,而是娓娓道来,启人思索。有时空袭,他便同我们一起进防空洞,随便谈笑,课程常被空袭打乱,有一次他来上课,恰好冯玉祥副委员长来讲话,他高兴地同我们一起坐在小板凳上静静听完。由此,叶剑英给我的印象是平易近人,藏而不露,有深度,少情绪化。日后在重庆见过他。直到一九七五年,我作为“战犯”最后一批获得特赦,集中到北京。三月二十三日,他以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之尊,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北京饭店接见我们,口口声声称我们‘‘诸位先生”,显得很诚恳,随后设宴招待,也边吃边谈,直到终席,没有流于官式“赐宴”的架子。 叶帅有中国传统的儒将之风,从所见到的资料,他对旧诗词有一定的根底。他征途志感,或马上抒怀,各个时期都写下不寻常的诗词。 “引得春风度玉关,并非杨柳是青年。英雄一代千秋业,敢说前贤愧后生。”这一首是盛年之作,表达了后生的志气与豪情。对青年人会有感染。 一九七八年,叶老有题“画竹”诗:“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这正是大局转折,情况复杂,经受考验的历史关头。诗反映了他注重思考,崇高志节,有经受考验的坚贞。
5. 大使夫人洗杯子 外交官员做馅饼
【美联社莫斯科十月二十三日电】在苏联工作人员遵照克里姆林宫的命令撤出美国驻苏使馆后,美国大使夫人唐娜·哈特曼亲自帮助准备招待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威泽尔的午餐,洗涤咖啡杯。 与此同时,阿瑟·哈特曼大使二十三日上午驾驶他自己的奔驰牌小汽车上班,他通常乘坐的高级小汽车无人开车,停在一边。 美国大使馆、列宁格勒美国领事馆、外交官住宅和在莫斯科的英美学校雇用的约二百六十名苏联人二十二日晚已撤出。 二十四日向美国大使馆运送新鲜水果和蔬菜已取消,因为没有苏联雇员去海关办理手续,并把它们运回使馆。美国使馆的水果和蔬菜从芬兰购买,因为莫斯科供应紧张。 在一个办事极慢和许多东西都必须进口的国家里,撤走几乎全部雇员和严格限制美国人数是对美国人的严重打击。 苏联大使馆通常用它自己的人做全部工作,但美国使馆为减少开支常常雇用当地公民做辅助工作。 【美联社莫斯科十月二十三日电】美国使馆庭院里往日一片繁忙景象,回响着钉锤、发动机和俄国人说话的声音,而今日却空荡无人、一片寂静。 苏联秘书、接待员、女招待、机械师、厨师和清洁工都没来上班。美国使馆工作人员说,苏联的措施打乱了各种日常活动。 使馆发言人说:“今天,使馆人人都动员起来了。有的人接管了快餐部,正在做皮扎饼。有的在做袋装午餐。我们不打算停下来,我们必须随之而变。”
6. 女王看首日封 少年获亲笔字
英女王访问景田苑童家,在户主儿子童浩麟房间内,被一份纪念她这次访港和纪念她六十岁寿辰的首日封所吸引。原来童浩麟是集邮爱好者,而英女王更是世界上有名的集邮家。可能童浩麟因此爱好而得女王欢心吧,所以在女王离去之前,特意应小弟弟的邀请,在一木纪念特刊上签名留念。
7. 庞大工程 美好将来
菲利普亲王二十二日晨主持青山发电厂“B”厂的正式揭幕仪式。他形容青山发电厂为“我们期望香港可达到的国际性成就事例”,可预兆香港及整个南中国有美好的将来。
8. 女王笑指八号马 众人灵感成唏嘘
在第三场“英女王杯”马赛前,英女王曾经笑着指了指八号马“万里达”。恰好,第二场跑出的就是八号马,在场采访的一些行家和工作人员见状灵机一动,回看台后纷纷落注八号马,可是赛事中,八号马落在后面,“连影都看不见”,落注八号马的行家懊悔不已。(以上均摘自香港《文汇报》)
9. 商贾精明 叹为观止
精明的香港商人,趁本埠掀起女王热时大做生意。因为有盛大的烟花汇演,旅行社便匆匆开辟新的项目——游船赏烟花,动用豪华游艇,免费供应各式点心,但每位乘客要收费七十九元,虽然如此,游人仍然如织。而一些商店,则举办英国商品特价介绍周。有家电子公司最别出心裁,大登广告,将仿制英女王在白天鹅宾馆休息的总统套间的住房,客厅、洗手间专用电话机。港商的生意经,令人叹为观止。
第 2 版
1. 在英华人面临许多问题
【新加坡《联合早报》九月三日文章】题:在英华人移民面对许多问题(作者灵英) 在英国居住的华人较少,亦是广泛地分布在英国各地。 约百分之九十的华人移民是自给自足的,他们拥有中国餐馆,或在这些餐馆工作,自觅其食,而其他种族的移民,则替白人工作。而在英的华人则没有犯罪的问题,他们的生活环境比在美国唐人街的华人好得多,美国的华埠是深受三合会势力渗入及控制着的。 但是东方人与西方人基本上的不同,就引起及产生英国的华人人口的身份认同的危机,因为华人的文化深刻地卷入华人移民的脑内。 在英的华人社会中较老的人,仍然感觉他们是中国人,即使他们已取得了英国国籍,他们不受英人同化,年轻的华人大多是在英国出生及受教育的,而透过家庭与华人社会保持密切接触。他们说华语看中文报纸及杂志,这些报刊是在英国印刷的或是由香港来的。 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年青华人,并不与英人混在一起,永远不会与英国社会合并,但在不久之后,他们发现皮肤颜色及语言不同,是不可忽视的事。他们说英语不如白人那么流利,他们的发言也是受到限制的。他们在发觉已尽了一切努力仍是二等公民后而大感失望,他们有这个障碍是难以发展的。 英政府调查在英的华人社会,发现华人面对若干主要问题,第一个就是语言。调查发现第一代的华人移民,不能操英语的比例竟达百分之六十五至七十五。这个问题不限于年老的华人,那些来英的华人少年,不能说英语,也难以再学,甚至在英国出世及长大的孩子,仍需要在语言上对他们加以帮助。英文的程度不足,引致第二个问题,他们疏忽英国法律及法律下可取得的福利服务。他们不但未取得这些权利,常不知道这些社会权利是什么,例如社会福利、就业及房屋分配等,他们全无享受。 第三个问题是他们的根源,也就是若干方面的中国文化,特别是互助与不愿对事情提出投诉。家庭是基本单位,他们尽量把问题保持在家庭内,有事情向华人社会以外求助在他们来说是羞愧的事。 还有是在英的华人太分散的问题。在任何地区,比较起来他们是占总人口的极少数,他们的问题全未受到注意,亦不获得优先处理。许多华人居住地区缺乏服务设施。 甚至在华人集中的城市,他们也不是占大多数的。他们的工作时间极长。在华人餐馆工作,每天可能是由上午十一时至凌晨一时,每周只有一天休息,年假通常换取现金继续干下去,空闲时间比其他的人少。在英的二十万华人大多来自香港,三分之一住在伦敦。
2. 意大利华侨概况
【意大利《新闻报》十月十八日文章】题:意大利成了华侨的乐土 罗马有一名华侨,他是好几家中国餐馆的拥有人和经理,但事实上他只不过是把名字借给别人用一用而已,资金和人手都是别人的,那些人常常连合法的居留手续都没有。 最近从香港、人民共和国和台湾来的移民很多,而且具有新特点。七十年代在罗马只有两家中国餐馆,七五年米兰只有四家;现在罗马是七十家,其中二十家是最近一年当中开张的,米兰有九十多家;意大利全国约三百家。 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工业化国家,中国餐馆实在是太多了,仅巴黎在一九八四年就有两千家。意大利现在成了一方乐土,是竞争风险较小的一片土地。 涌入的有面临生存问题的农民、没有工作的人、售货员和小商贩等等,对于烹调,大多数人一窍不通。老餐馆的人们说:“他们一夜之间成了厨师,这是最近涌来的这些人的不利因素之一。” 比较“幸运的”移民是来自香港的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是带着积攒下来的一笔钱来的。这样,他们有时就可以找到一些人,借用后者的名义得到执照,开始开展业务。多数人一开始确实十分艰苦,很多人到亲戚朋友处干活,有人说:“越是亲戚,付给的工资越少。” 究竟现在在意大利有多少华侨?内政部说,一九八五年有一千六百一十八人(一九八三年是一千二百五十七人),华侨方面说是七八千人(其中至少两千人在罗马),人民共和国当局则说:“我们不知道确切数字,每天都在变,每天都有人来,也有人离开。”
3. 贝聿铭设计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台湾《青年日报》九月二十六日文章】题:卢浮宫增胜景贝聿铭名扬国际(作者梁立凯) 到巴黎来的游客,卢浮宫是必参观的两宫之一(另一宫为凡尔赛宫)。去年十月,法国政府拨款二十亿法郎,预定以两年的时间,重新修建此一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中心。主工程是在宫前广场当中兴建一座玻璃金字塔,而负责此一工程设计的,正是华裔美籍名建筑师贝聿铭。 当初贝聿铭提出玻璃金字塔构想且受到政府重视时,曾遭到许多法国人士的反对,认为是「不伦不类」,报上天天都有辩论此事的文章。但密特朗总统却支持贝聿铭的构想,贝聿铭本人也亲赴巴黎,现身说法,舌战群雄,终于使此一设计击败了所有竞争者,开始动工兴建。巴黎侨界都认为贝聿铭替中国人争了很大的面子。因为巴黎胜景虽多,过去却从无中国人设计的东西,玻璃金字塔是第一个。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全部的玻璃面积约一千八百平方米,高二十米,所使用的特殊玻璃片厚度为四点五厘米,透明度高而且耐碰撞。贝聿铭的要求是:金字塔里外的人,都能明晰地「看透」玻璃,这样才能与周围的建筑环境调和一致。
4. 加拿大华裔移民患精神病者多
【香港《明报》十月十二日加拿大专讯】近年从本港移民往加拿大定居的人数不断增加,而他们在生活上和精神上都遇到不少问题。一位新移民慨叹:加拿大是少年的游乐场、成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场。老鸿达医生是一位从香港移民往加拿大的执业医生,根据他临床的经验,加拿大华裔移民患上心理病的比率较加拿大人为高。 老医生在其一篇最近发表的医学论文中表示,有不少华裔加籍人士患有精神病,而他们的家人往往将患者长期留在家里,不愿带他们到医院诊治。家人一方面因为家中有精神病人而感到羞耻,另一方面又感到孤立无援。 此外,老医生又指出,不少患有精神抑郁症的华裔移民,被人发现在商店高买,其中有不少是有家庭问题的妇人,又或者是学业上或适应上有困难的留学生。老医生表示,环境对于不同年龄组别的人,都有不同的影响。香港移民在工作上也遇到不少难题。虽然他们经常会因为勤加工作而受到嘉许,不过,也因为他们容易商量,所以往往成为被剥削的对象。同时,由于他们缺乏那些为当地人所接受的社交技巧,又或者因为不同的生活作风,华裔人士无形中可能被其他同事孤立,以至心中有挫折感。 此外,若干要求半技术的行业,女性会较为容易受雇,妻子可能比丈夫更易找到工作;身为丈夫可能感到失去地位,婚姻失和或家庭暴力事件经常出现。
5. 台湾“党外”重要人物------费希平(下)
坚持走议会路线费希平坚持走议会路线,对街头运动并无好感。当《美丽岛》杂志社街头运动正值蓬勃之际,他谨慎地与黄信介等人保持距离;而美丽岛事件发生后,他在报刊上著文批评这些党外人士在高雄的行为。后来这篇文章成为党外人士批评他“见风转舵”的口实,可是费希平并未因此修正其运动观。 党外人士原来绝大多数是本省籍,因此党外运动常被描述成地域意识很深的政治运动,而费希平以资深立委身份加入党外阵营,使党外产生微妙的质变。不仅在外观上他以东北腔的国语出现在党外人士的政见台上,同时他也致力于淡化省籍意识。在香港会见大陆女儿费希平只身来到台湾,万万没有想到民国七十年,竟能找到离散近三十年的女儿。这时他的女儿仍在中共政权下的天津市,父女在香港相会,使他对海峡两岸的离散家庭感同身受,因此颇关心海峡两岸的未来关系。 后来他提出“大中国联邦”的构想,却遭到国民党籍立委的强烈批判,甚至党外团体中若干台湾意识较浓者,也持否定的态度。 费希平在党外地位的提升,一方面是因党外领导人物的重心转移至立法院,同时亦因美丽岛事件后党外领导人物中空。经常扮演协调角色尽管费希平常代表党外对外发言,但他在党外的角色却屡屡被提出讨论。因此党外人士虽然尊敬他,但费希平在党外内部拥有的决策权并不高,有人即以此认为“党外是把费希平当帽子”。 而费希平却丝毫不以为忤,他认为他加入党外,并不是要领导谁,只因为是志同道合。 费希平经常在党外内部扮演协调者的角色,这在党外是非恩怨纠结的环境中,尤属难得。其中最主要原因是,他是资深立委,不用参与选举,而选举恩怨正是党外是非的主要根源,因此费希平在协调中,较能扮演客观中立的角色。提出组党五原则费希平曾说:“如果组党,我一定参加”,充分表现他对组党的热衷。而他在去年夏天赴美时,接触海外的组党促进会,目睹海外之党外人士对组党的期盼,返国后他就以积极的行动,私下进行组党的运动。 他在今年九月十九、二十二、二十七三天,以讨论党内外沟通问题的名义,召开党外内部的座谈会,秘密筹划组党事宜。而在早些时他对外发表了组党五原则:新党不应强调地方意识、与国民党和平共存、走议会路线、采反共政策并与台独暴力组织划清界线及绝不作民主花瓶,作为组织新党的试探气球,想不到竟得到意料外的收获。一位国民党要员告诉他,如果未来新党能坚持此五项原则,国民党是可以接受的。(下)
6. 广告趣谈
【新加坡《联合晚报》十月五日文章】题:广告趣谈(作者陈华) “广告”一词,顾名思义是广而告之的意思。然而,随着千百年来商业社会的演变,“广告”一词早变成了“诱导”“影响”的代名词。本来,英语的“广告”一词就可以译成“诱导”嘛。 广告在中国已有很长的历史。据说在商代以前是口头、实物广告,而商以后就出现了文字广告。《水浒传》里景阳岗下那个小酒铺,门前竖起一杆旗子,上书“三碗不过岗”。这简单的五个字,可说是颇具诱导力的广告。现存世界最早的文字广告,是一张五千年前一个埃及奴隶主找寻逃奴的“通缉”和一份二千多年前古罗马的马戏和斗剑的海报。而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广告,则是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北宋年间的刘家针铺的铜版广告 。 一六六二年,英国《每周新闻》刊登的一则寻马启事,开了报刊广告之先河。到了一六六六年,英国《伦敦报》则首创了报纸版面上的广告栏。中国报纸上最早的广告,据说是上世纪末,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为自己的产品“白金龙香烟”所作的广告,谓:“饭后一支烟,胜过活神仙。”这句广告语言后来竟变成一句家喻户晓的俗语流传至今。 的确,好的广告会令人回味无穷。有一种打字机,它的广告也只有一句话“不打不相识。”它既保住了传统语音的美,又给人有所暗示,可谓天衣无缝的佳作。
7. 怎样设计橱窗?
【台湾《经济日报》八月二十八日文章】题:橱窗设计新意 百货公司的橱窗设计是一门大学问,这是尽人皆知的。 橱窗是市容的一部分,也是显示商店经营理念和品质的「先锋部队」,大大地关系着购买欲的提升,橱窗的设计至少必须做到以下数点: 一、一定要聘用这方面学有专精的人才,以其富有创意的头脑,依产品性质,配合环境(还有季节和气候)的变换,有计划地「打扮」橱窗,重视它如重视新娘的脸容,不能有任何疏失和差错。 二、由于橱窗是对外显示与开放的,必须争取顾客良好的『第一印象」。这一点极为重要,务须使新设计的橱窗成为一件艺术品,至少是一幅入目愉悦的画面。 三、全年各季的设计,以及各个橱窗的组合成排列,都要经常更换。最忌讳的是,长时间保持固定的形式。公司必须拨出一笔费用,特别是用在灯光和产品背景(或陪衬物)所需的材料上。橱窗就是广告——一种商业的推销技术和语言,让消费大众前面欣赏并吸引他们走进店内去购买。这种橱窗设计才是成功的——岂止是外表美观而已。
第 3 版
1. 巴西决定大力开展戒烟运动
墨西哥《至上报》九月十七日报道,巴西卫生部决定从教育和法律两方面着手,大力开展戒烟运动。八五年,该国因抽烟而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十二万。在卫生部的努力下,该国已确定每年的八月二十九日为全国戒烟日。卫生部还准备向总统递交一项法案,其内容是维护不抽烟者的权益及对吸烟者的法律规定。
2. 世界车祸知多少
据埃菲社十月十五日报道,墨西哥代表罗曼·巴斯克斯·贝尔韦今天在泛美公路会议上说,每年世界上大约有二十万人死于车祸。其中百分之五十四的人是一至十四岁的儿童。
3. 柏林墙是怎样建起来的?(一)
一九六一年夏天,北约组织掀起的冷战达到了危险的地步,在柏林更是叫人觉得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柏林,被分成了分属两种社会制度的两座城市:美、英、法占领区组成的资本主义体系的西柏林和由苏占区变成的民主德国首都 ——社会主义体系的东柏林。这里实际上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两大社会体系和两个德国严重对峙的前沿阵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东西柏林 一九六一年盛夏的柏林,天气炎热,气压很低,沉闷得叫人几乎透不过气来。但东柏林人的压抑感还不完全是由于大气的闷热。一个分裂的、然而又没有边界的城市,在各个方面都带来了许多矛盾和麻烦。 每天有几十万人次来往于东西柏林之间,有的人投机倒把、倒卖外汇,各色间谍出出进进……柏林成了黑市投机商和冒险家的乐园。一九五九年美国的《纽约时报》曾指出过,“西方以西柏林为中心进行反共宣传,开展间谍活动”。据估计,当时西柏林共有各种间谍和复仇主义者活动中心八十个左右。它们以西柏林为基地对民主德国进行颠覆和破坏活动,进行经济战。每年给民主德国造成的损失不下几十亿马克。另外投机商和经常出出进进的柏林人利用黑市上东西马克的差价倒卖货币,牟取厚利。这也给民主德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 可是对民主德国来说,更为可怕的还不是这些情况,而是西方在此基础上制订出来的胃口更大的对民主德国进行颠覆和破坏的计划。据后来透露出来的材料证实,前西德联邦总理阿登纳的一位叫做罗·英格里姆的亲信一九六一年七月初曾谈到过要消灭民主德国的计划。他说:“要使用上所有的战争手段,包括精神战和使用武力。除使用常规部队和武器装备外,还要采取各种破坏手段,煽动它内部的反对派起来反抗,派人深入到它的内部,破坏它的交通,扰乱它的社会秩序,制造动乱和不安。” 当时西德的一股复仇主义势力也跃跃欲试。有的人已谈到要通过西柏林开辟一条“通往民主德国腹地的道路”,西柏林是“打开东方大门的门铃”,西柏林是“入侵、颠覆民主德国的廉价原子弹”云云。 正因为如此,在一九六一年的七月里,几乎没有一天是安宁的。民主德国的舆论工具也几乎每天都要揭露西方的各种“阴谋”,谴责制造事端的幕后操纵者。当时的人们,就在这种担心、忧虑和近乎神经质的状态中生活。(一)
4. 登上最大的航空母舰
【新加坡《联合早报》十月十三日文章】题:参观“卡尔·文森”号侧写作者吴祯政 九月二十五日,在“卡尔·文森”号到访我国期间,舰上负责人特地安排本地各报及广播局代表,参观这艘闻名世界、美国最大最新、及强敌敬畏的核能航空母舰。 上了“卡尔·文森”号,拐几个弯,爬几段左右只有两条绳索扶手的铁梯级后,眼前豁然开阔——那是一个长约三百米,宽约五十米的偌大机库,一架架F14“雄猫”型、A6“入侵者”型、A7“海盗”型等战斗机摆在那儿,发出慑人的异彩。 带队的亚历山大上尉说,机库分成三个部分,可以随时隔开。机库边缘有四架升降机,每架一次可提升两架战斗机到飞行甲板上,只需二十五秒。 偌大的机库虽是飞机保养维修之处,也是舰上官员活动娱乐之处——君不见机库当中部分,从天花板上吊下来的篮球架框吗?在参观时,只见一群着黑衣的兵士,呼呼喝喝地摔手抬腿,在练习空手道呢!惊心动魄的飞机起降 战舰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在最表层——飞行甲板,一点八公顷的舰面,灰黑的跑道上停满四十多架各类型战斗机。另一位带队的肯理曼上尉说,舰面虽然有一点八公顷大,但飞机降落的面积就如“邮票”般小,机师在长二百一十三米、宽六十一米跑道上降落,需要有孤注一掷的勇气才行啊! “尤其是在夜晚,周围一片黑漆漆的,机师只靠舰上几盏淡淡的灯光,就象在黑尴尬的地道里找寻光线一样,直到飞机着陆后的震动,才提醒你的存在……”肯理曼上校说,有位具有千次以上飞行经验的机师,直到现在,在降陆战舰时,还是心惊肉跳的。 任何战斗机降陆舰面,全靠机身后一个约十多厘米直径的“铁钩”,钩住甲板上离地一米许打横的铁索。铁索十五吨的强大拉力,把战斗机每小时二百一十到二百二十五公里的向前冲力逐渐抵消,使战斗机速度降到零。整个过程只需两秒左右。另一位哈里克上尉说,万一战斗机铁钩钩不着打横铁索,它还需要有足够的冲力起飞,因此战斗机的降陆速度是很高的。 两位讲解员侃侃而谈,似在话家常,听者却冷汗暗流,似乎感到战斗机降陆那惊心动魄的一霎那。战斗机在舰上的起飞过程,也一样惊险。全靠甲板上四个飞机弹射器,令战斗机从甲板直冲云霄,在二点五秒内,速度可升到每小时二百七十三公里。这种骤然加快的感觉,肯理曼上校说:“很刺激!” 二十六岁的肯理曼上尉酷爱飞行,他驾驶的是EA一20B“徘徊者”型电子干扰机。他告诉记者,他曾在八月底的一次飞行练习中,遇上一架苏联“熊”型轰炸机。“空中相遇,你怎么办?”记者问: 肯理曼上尉回答得轻描淡写:“其实他们也在作空中练习。不过我们要让他们知道,我们是随时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是随时提高警惕的……无论如何,我们是最优秀的!” 看来,“卡尔·文森”号的战士们,士气是颇高的!操作员具专业知识 参观了飞行跑道后,一行人还参观了控制塔雷达室等,一切设备现代化不在话下,操作人员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在琳琅满目的按钮操纵盘电脑荧光屏前“挥洒自如”,也不在话下。 倒是走在一点五米宽、纵横交错的走廊上,聆听自己空洞的脚步声中,心中产生另一番感受。 “卡尔·文森”号每次出航,甚至在海上呆上三个月之久才靠岸一次。舰上官员们每天十二小时甚至十四小时忙碌工作倒也罢了,但另外的休息时间如何打发呢?舰上虽有健身室、电视机等设备,但生活其中,个中滋味,相信外人是难以体会的。 这次的参观,虽然也听到许多趣意盎然的“资料”,例如:舰上官兵用的海军俚语:称汉堡包为“滑动物”(即:容易吞食的意思)等;或舰上约有二百五十架电视机;或舰上有一百多个厨师,每天供应一万八千一百五十份餐,得用上鸡蛋一千二百个……但是战舰本身所散发着的警戒气息令人感受尤深。
5. 美国的首富们
【法新社纽约十月十四日电】美国《福布斯》双月刊在其最近一期刊物上说,美国有二十六个十亿美元以上的富翁,比去年多了九位。 他们当中最富的是六十八岁的萨姆·穆尔·沃尔顿,他是南部一家联号商店的创始人。这家杂志说,沃尔顿的财产一年之中增长了百分之六十,达到了四十五亿美元。 约翰·沃纳·克卢格和亨利·罗斯·佩罗特两人名列第二,他们在视听设备和电子计算机方面创建了自己的帝国,他们每人各拥有二十五亿美元。 《福布斯》开列的四百名最富的人的名单中包括洛克菲勒、杜邦、梅隆各家族的一些成员。 这家杂志说,有八十三位富人生活在纽约州,五十一人在加利福尼亚州,四十二人在得克萨斯州。 这张富人名单中有七十七名妇女,两名黑人和九十二名单身汉,或者是离婚而未再婚的人。
6. 孪生之谜
【香港《快报》九月三十日文章】芝加哥大学纽曼博士,是个研究孪生子的权威,他曾到处采访,找到十对出世三星期即分离的同性孪生子,加以详细的研究。这些孪生子在离别后的生活极不相同。 纽曼博士把这些散居各地的孪生子都带到芝加哥接受体格检验,智力测验和情感测验。 他发现那些出世后即分离的同性孪生子,比那些同在一处生长的同性孪生子差异较大,这可证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可是,那些在不同环境中生长的同性孪生子却比那些同在一处生长的异性孪生子差异较小。所以,纽曼博士的结论说,在一个人的体格,智力和情感的结构上,遗传的影响约比环境大一倍。 另有一个关于孪生子的科学研究,使我们知道遗传与犯罪的关系。有一个德国精神学家,曾研究巴伐利亚监狱里那些有孪生兄弟或姐妹在外头的犯人。 在十七对异性孪生子中,只有两对曾入过狱;在十三对同性孪生子中,有十对曾因重罪入狱。同性孪生子从父母处所得到的遗传是一样的,所以这种调查使我们相信,遗传是使一个人有犯罪倾向的重要因素。 同性孪生子也有产生同样疾病的倾向。当然,一个孪生子也许抵挡不住细菌的袭击,生起病来;而另一个孪生子也许未受传染,因而避免病魔蹂躏。可是,他们因为身体和心智的构造太相象了,所以很容易得同样的疾病。 同性孪生子再生孪生子的机会比常人少,可是异性孪生子再生孪生子的机会却比常人大。 同性孪生子——两男或两女——是用同样的材料制造起来的,所以简直跟一个人的两半那么相同。这样,他们自然是同性的了。他们有同样的身体构造,同样的脸型,同样的头发,皮肤和眼珠颜色。他们的血液也属于同一类型。 同性孪生子在智能上和情感上,比普通同胞兄弟姐妹更为相似。可是这些相似之点,还不如体格上的相似之点那么明显。这是因为一切人类,甚至同性孪生子,由环境和生活中所得到的经验并不完全相同;而这些出世后的环境差异,对智能和情感的影响,比对身体的影响更大。
7. 九十九岁的罗戈兹将重登舞台
【路透社贝尔格莱德十月十日电】南通社今天说,九十九岁高龄的老演员兹沃尼米尔·罗戈兹不服老,他中断了退休生活,重新登上舞台。 罗戈兹将在萨格勒布的加韦拉剧院演出一套独脚戏,其中包括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片断。 罗戈兹拍过二十五部电影,其中包括他于一九三三年同黑迪·拉马尔合拍的德国电影《极度兴奋》,据认为这是第一部色情影片。 南通社说,身体健壮的罗戈兹在九十二岁时生了一个儿子,他的妻子今年三十二岁,生活很美满。他经常锻炼身体,每天午后散步,从不间断,散步时不需要手杖。
8. 孩子怕什么?
【台湾《中国时报》十月十六日报道】根据美国《双亲杂志》的一项研究报告,每一种年龄的孩子,都有他特别害怕的事物,例如: 从出生到五个月大左右,小孩害怕巨响或突然而来的声音。 六至二十三个月大,小孩害怕陌生人或与父母亲分离。 二至五岁,则恐惧黑暗、狗、独处,以及想象中的怪物。 六至十二岁会担心火灾、闪电、洪水、地震、亲人去世、蛇、昆虫、医师等。 十三至十八岁,除了上述的恐惧外,还可能害怕与社会分离及死亡。 该篇报告的研究者贝克·拉维斯博士表示,这些恐惧是发展的自然过程,通常会在短期内自动消失,所以不必过分忧心。
9. 巴拿马运河到九九年无法通航
据英国《拉美地区报道》九月二十五日报道,由于砍伐森林造成河流湖泊泥沙淤积,巴拿马运河到一九九九年归还巴拿马时可能无法通航。运河的水源是五条河流和二个湖泊,而这些流域的森林与植被有百分之七十被破坏。
第 4 版
1. 他以才干和审慎赢得同胞的首肯
安哥拉人民共和国总统若泽·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现年四十四岁,从政二十余年,其中七年任国家元首。和许多非洲国家元首不同的是,他没有靠政变夺取政权,更没有靠政变保住政权。他是虔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又是专家治国论者,思路有条不紊,处事泰然。若泽·爱德华多风度翩翩,彬彬有礼,和蔼可亲,最大的优点是冷静,连他的最顽固的对话者对此也束手无策。 十九岁那年,出于内心深处的爱国主义,他毅然离开中学,跟随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的民族主义战士,流亡他乡。那是一九六一年,正是安哥拉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 人运当时以扎伊尔为根据地,若泽·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以他的忠诚、政治敏感和组织者的才能,很快脱颖而出。不久,他就担任人运副主席。他办事谨慎,效率高,实际上是人运领导人的巡回大使,还多次代表人运在国际讲坛上慷慨陈词。然而,若泽·爱德华多感到自己对事业的贡献不够大,便参加了民族解放军,在战场上直接战斗。后来,组织上把若泽。爱德华多派到苏联继续学习在罗安达中断了的功课。 经过一年的语言学习,他到了高加索地区的巴库,在石油学院攻读工程师课程。他还学习军事通信专业。 在这座里海海滨的美丽城市,这位安哥拉民族主义青年认识了一位年轻美貌的姑娘。一九七○年,结束了在苏联的六年寒窗苦读后,若泽·爱德华多一手拿着双学士文凭,一手搀扶苏联妻子返回布拉柴维尔。妻子后来给他生了一个女儿,取名伊丽莎白。 一九七九年九月十日,当死神在莫斯科夺去了独立之父内图的生命时,罗安达展开了一场继承人之争。十天后,党中央委员会选择若泽·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接了内图的班。三十七岁便当上了共和国总统、人运一劳动党领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 他喜欢轻音乐,年轻时拉过小提琴,玩过非洲鼓,是当地的小明星。作为体育爱好者,他还踢足球、打手球和篮球。罗安达居民经常看到他驾驶着普通的小汽车在城里来来往往。罗安达一家首饰店的一位感情洋溢的年轻女雇员说:“我们的总统聪慧、英俊、潇洒,我们感到自豪。”在这个不搞个人崇拜的国家,若泽·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的威望是一个令人放心的事实。 若泽·爱德华多亲自关心青年的前途,不断采取鼓励学习和工作的措施。这位领导人关怀青年一代不足为奇,因为他本人的成就仅仅是靠工作和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有谁能相信,这个贫民区的孩子,泥水匠的儿子,既不靠政变,又不靠玩弄政治阴谋,当上了共和国总统? (费解平编译自《青年非洲》第一三四一期)
2. 里根如何做总统
【美国《幸福》月刊九月号文章】题:经理们可以从里根那里学到些什么(作者安·赖利·多德) 不一定非要支持里根的人才会承认,他在实现他任总统的大多数目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里根正如他许诺的那样,重建了美国的军事力量,削减了税收,降低了国内开支的增长速度,简化了规章制度,使经济保持了四十五个月的增长。不论怎样,里根的革命基本上已取得成功,世界将在许多年内感受到这些变化的影响。领导风格 里根的领导风格是在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保持一种不断重新估价的平衡。里根的行动表明,他明白他的那些目标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实现的,而要经过缓慢的过程才能实现。 在把自己的构想转化为简单的行动程序方面,里根同最近的几位总统和许多公司领导人比起来,也做得更加卓有成效。他的行动程序轻重缓急明确,使议员、行政官员和选民看了之后一目了然。约翰逊有实现一个“伟大社会”的设想,但是他的立法议事日程过于庞杂零乱。卡特的目标由于经常突然改变而变得模糊不清。相反,里根进行减税、简化规章条例、加强国防力量和降低国内开支的增长速度等行动的计划则是早就定下了的,而且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行。 里根懂得沟通思想是两方面有来有往的事情,象所有精明的政治家一样,里根通过研究民意测验结果,阅读报纸,看电视,会见不同阶层的人士和只要有可能便到各种场合发表演讲来同选民保持联系。里根理解民心和影响民心的能力比大多数人更强。里根演讲时,使用的辞句简明易懂,直截了当,十分生动。用人之道 里根总统使他的设想成为现实的计划,第一步是竭尽全力物色恰当的人员来辅助他。他考虑政府人选问题时,标准中首要的一条是忠诚,不仅要忠于共和党,而且要对里根本人和他的纲领忠心耿耿。国防部长温伯格说:“里根因选择同他宗旨一致的人而受到人们的批评。但是,不这样做是荒唐至极的。里根是来改变我国的方向的。”里根强调忠诚,有时到了排斥其他条件的程度。他的政府中所谓的素质低劣的因素异乎寻常地严重:劳工部长雷蒙德·多诺万被指控犯有诈骗罪;白宫办公厅前副主任迈克尔·迪弗由于以自己的影响谋私和作伪证而受调查;还有许多职位较低的官员通常是在受到贪财行为的指控后离了职。 里根选择和他观点一致的干才任职,这一方针也使他比大多数总统更有效地委给他们权力。某些追随里根多年的同僚们猜测,他委人以权的能力来自他在好莱坞的经验。决策手法 里根认为,他的作用是一个为政府制定方向的领导人,而不是一个不放手的经理或谋士。他把日常的管理工作交给办公厅主任里甘,里甘整顿了白宫的工作,减少了内部的许多争吵。 提出批评的人责备里根没有深深涉足决策的实质内容。了解内幕的人证实说,他不是一个过问细节的人,但是他们坚持说,他在最重要的问题上是得到据以作出正确决定的足够信息的。 过去的总统(其中有尼克松和罗斯福)在他的工作人员班子中配选观点对立的人士,以保证能听到各种不同意见。里根选择很得力的助手并让他们在关键问题上争论的做法起到了大致相同的作用。工作制度 助手们说,总统是一个努力工作的人。他每天早晨七点至七点半起床,照例阅读《华盛顿邮报》、《华盛顿时报》、《纽约时报》、《今日美国报》和《洛杉矶时报》,然后在九点钟开第一次会。他几乎总是一边吃午餐一边工作。助手们坚持说,他不睡午觉。他极少在下午五点半前离开办公室。 里根把幽默作为一种管理手段。他喜欢开玩笑,其中许多玩笑不宜公诸报端。 几乎每一位总统都保证要更有效地管理庞大的联邦政府机构。但是,里根向政府介绍进行有效管理的基本要领比任何现代总统都更成功,他常常采用私人企业的做法。一个突出的实例是:建立了一种新的信贷管理制度。危机对策 比任何其他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里根通过坚持他的决定建立起他的权威。里甘说:“里根总统有一种独特的才能:他内心是平静的。他一经作出决定,就要做下去。他不改变主意,因此国会或公众不会不清楚他的立场。”这种平静态度来源于什么?里根的助手们认为,这是原则、本能、自信和信仰的一种结合。里根还依靠原则和本能的结合,决定在谈判中什么时候坚持己见和什么时候让步。 里根处理危机的才能提供了大多数人懂得但有时却忘掉的另外一种教训:不要掩饰。从他在担任总统期间发生的几件大灾难——从恐怖分子炸毁美国在贝鲁特的兵营直到“挑战者”号爆炸事件,里根都由于迅速向人民较全面地说明情况而逃脱了很大一部分指责。 里根由于度过多年的演员和从政生涯,所以看来还懂得每个人都会遭到挫折,关键是要继续前进,争取在下次机会中获得成功。(作者卢利原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3. 尼克松忽视了帕特的敏感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九月二十一日电】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尼克松·艾森豪威尔在《帕特·尼克松,未为人知的故事》一书中叙述了她母亲一生中一段令人动情,催人泪下和给人以启迪的经历——从她低微的出身到她荣升为第一夫人以及她在水门事件期间所经受的痛苦、考验和难以言状的自我克制。这位前第一夫人没有写回忆录。因此,她女儿所写的生平事迹是对她在那个时期的经历的一大贡献。帕特是个内向的人,她竭力控制自己的感情,使之不外露,只有在难得的情况下才允许自己放松一下警惕。 这本书表明,前总统尼克松在影响他的政治命运的重大问题上从不征求他妻子的意见。她的建议和敏感本来是可以引导他正确处理这些问题的。 相反,他依靠他的白宫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把大部分权力交给他,而霍尔德曼却孤立他,甚至使他同家庭隔绝。 朱莉写道:“我母亲在水门事件后的最大遗憾是,我父亲在公众知道存在水门事件录音磁带之前没有同她商量,她本来可以力促他立即将这些磁带销毁掉。” 尼克松夫人曾力促她丈夫同要求他辞职的人斗争到底,但是,当参议院对她丈夫的弹劾看来在所难免时,她最后还是服从了丈夫的意志。
4. 私家侦探业的新貌
【美国《新闻周刊》九月十五日一期文章】题:私家侦探业的新貌 如今在欧洲,侦探业有了发展。过去,职业侦探专门侦破通奸案件和寻找失踪儿童,现在,他们的侦破对象是国际工商界。如今,最好的私家侦探忙于侦破公司盗窃案,查获制造假货的人,堵塞公司电脑系统在安全方面存在的漏洞或者跑遍整个欧洲追回丢失的商品。有一些侦探为了使他们的委托人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甚至深入到有一定危险性并且多半是非法的工业界间谍活动领域进行侦破。 他们破案的工具不再是左轮手枪,而是采用电脑等高技术设备。今天搞侦探还需要熟悉国际金融法、刑事法和海关条例。 新时代的私家侦探所从事的多半是侦破欧洲白领阶层日益增多的犯罪活动。以侦破伪造商品为例,法国一家著名的化妆品公司在一名顾客退回一瓶假香水之后就委托私家侦探进行侦破,追查伪造者。该侦探雇了一些密探抓住假香水的线索紧追不放,一直追到美国拉斯维加斯。一些安全观念强的公司在案发前就求助于私家侦探,以防患于未然。有的公司请来侦探调查其职员的社会背景。私家侦探敢断定,随着欧洲的公司间谍活动日益频繁,又会有一批新的委托人需要获得他们的保护。
5. 谁是星条旗设计者
【合众国际社新泽西州特伦顿十月十三日电】北美旗帜学协会创办人惠特尼·史密斯十二日说,对美国国旗是一名叫罗斯的妇女所设计的民间传说,“大部份历史学家均不相信”。 约六十名旗帜学家出席了本周末在特伦顿举行的该协会周年会议,对美国星条旗的民间传说重新进行辩论。 民间传说的由来是罗斯的孙子的一次讲话引起的。一八七○年罗斯的孙子在费城发表讲话,宣称他的已故祖母罗斯受乔治·华盛顿亲口委托,设计国旗。史密斯虽然不知道是谁设计的国旗,但他和其他专家相信,可能是由美国国玺的设计人弗朗西斯·霍普金森所创造。 史密斯说,虽然说国旗或许由霍普金森设计,也并非否定是由罗斯缝制。他说,以当年那种阶级分明的社会风气,像罗斯这样一个“普通裁缝匠”,似乎不大可能会被选为国旗的设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