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05-22

第 1 版

1. 日对台投资大幅度增长

《日本经济新闻》二十一日报道,日本今年第一季度对台湾的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二点四倍,达四千七百四十二万美元。进入第二季度以来,日本企业向台湾的投资有进一步增加的势头。

2. 黎笋未参加胡志明诞辰九十六周年纪念活动

据    法新社二十日报道,越南共产党领导人黎笋上周末没    有参加胡志明诞辰九十六周年纪念活动,驻河内的外交人士猜测,黎笋的健康状况可能不佳。

3. 苏任命驻美新大使

苏联二十日任命前驻联合国大使杜比宁为苏联驻美国大使。杜比宁在他的外交生涯中,大多数时间是专门研究西欧问题。西方外交官说,杜比宁似乎不大精通美国问题。

4. 美一核电厂发生事故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纽约州的一座核电厂十九日发生事故,泄漏了五加仑的辐射水。电厂发言人说,此次事故不会对工作人员和附近居民造成危险。

5. 值得骄傲的中国航天技术

【《纽约时报》五月十九日文章】题:值得中国骄傲的航天计划(记者约翰·伯恩斯)    在大多数美国人的心目中,中国是一个自行车王国。但是,如果中国人在明年下半年用“长征三号”火箭把一颗美国通讯卫星送上太空,美国人也许不得不对这个形象进行调整。    如果这次发射成功,美国第二颗私人拥有的卫星将于一九八八年步其后尘。据中国官方说,另有九个国家对类似的交易也表现出了兴趣。    上周,美国特雷卫星公司同中国长城工业公司是在下述背景下签署协议备忘录的:在过去十六个星期里,美国出了四起重大发射事故,包括一月二十八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报销。    去年下半年,法国阿丽亚娜火箭在法属圭亚那发射场发射失败后,中国突然成了风险极大的航天发射市场的弄潮儿。    虽说国外的挫折使中国人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但其实他们一直在为争取这个机会而努力。自从一九七○年发射第一颗卫星——围绕地球运行时播放《东方红》乐曲的三百八十磅重的卫星——以来,中国科学家不断取得进步。拙劣的第一代火箭已为二级和三级火箭替代,地面控制和通讯设备方面的计算机化也取得相应进展。一些从事火箭事业的工程师最近宣称,“长征三号”的可靠性已经可与西方一次性火箭媲美。“美国航天局的人告诉我们,中国在发展火箭方面完成了一项真正令人刮目相看的工作,”一位外交官回忆说。“中国人主要靠自力更生,他们的人力物力比起我们来要少得多,但是他们所搞的计划,与美国航天局十五年前所进行的无人驾驶发射计划相比,却很富有竞争的能力。”    北京预计,在本世纪末之前,世界上大约要发射多至三百颗的商业卫星,他们希望至少获得相当一部分的发射生意。中国航天官员曾概略地谈到要在九十年代后期建立一个输往轨道的航天站,以及再过若干时候造一架航天机。    中国在过去十六年里成功地把十八颗卫星送入轨道,从事该计划的主要科学家和工程师曾在美苏受过教育,有些在归国前还在美国搞火箭。然而,中国人有理由自豪,即中国的火箭事业基本上是在国内发展起来的。近年来从外国主要输入是西方和日本的先进计算机,它们促进了中国火箭设计、地面控制和监测设施的迅速发展。

6. 合众社报道:邓小平会见澳总理霍克

【合众国际社北京五月二十日电】(记者    罗纳德·雷德蒙德)高级领导人邓小平二十日说,他不相信苏联已经灵活到会要进行中国式的经济改革的地步。    霍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邓小平进行了一小时会谈后对记者说,他问邓,中国的经济改革是否将对苏联产生影响。    霍克说:“他(邓小平)说,也许会的。不过……对于改革和增长、变革和发展过程来说,最重要的是灵活性,而中国有这种灵活性。他怀疑苏联是否有同样的灵活性。”    官方的新华社援引邓小平的话说:“我们不讲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而是实事求是,实际上二○五○年将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西方国家外交官们说,邓的这番话反映了北京采取的一种比较慎重的态度。    一位外交官说:“可以肯定地说,这是留有余地。改革一直是成功的,并且取得了很大成就,可是,对于他们的目标,他们说话是多少留有余地的。”

7. 美作家白修德逝世

【路透社纽约五月十六日电】美国作家白修德因患中风昨天深夜在纽约逝世,享年七十一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白修德曾任《时代》杂志驻中国记者,从此开始了他的新闻生涯。离开《时代》杂志后,白修德写了《中国暴风雨》这部畅销书。他于一九六○年写的《总统是怎样产生的》一书十分详细地介绍了约翰·肯尼迪和理查德。尼克松竞选总统的情况。这使白修德成为美国最有名的总统竞选专家。

8. 香港学者评论华航事件

【香港《新晚报》五月二十日报道】题:数位学者评论华航事件    数位学者在评论“华航事件”时分别表示:中航昨日同意在港进行交接,表现出对解决事件的诚意,长远而言,今次事件圆满解决,可改变一些台湾人士认为与大陆谈不来的印象。    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金思恺表示:今次事件表现中航对解决事件的愿望,也反映出大陆希望与台湾接触的诚意。他认为,今次事件获得圆满解决,可改变一些台湾人觉得与大陆谈不来的印象,也可增加台湾内部主张“三通”人士的声势。中大政治行政系讲师黄巨鸿认为:今次事件为未来双方的接触打开了“突破口”,事件的处理方式,使人有一种印象:“兄弟”之间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9. 美联社报道:华航货机飞往广州

【美联社北京五月二十一日电】台湾一架货机今天离开北京机场飞往广州,机上有中国五名机组人员。    中国民航局一位副局长说,这架波音747飞机将飞往广州搭载台湾两名机组人员。    中国民航官员说,这架飞机今天不飞往香港,但是他们没有说什么时候飞往香港。    这架飞机是由中国民航一位飞国际航线的有经验的驾驶员驾驶的。    北京机场采取了严格的保安措施,华航这架喷气机起飞前洗刷干净并作了检查。

10. 葡官员说葡谈判:主要解决澳门居民国籍问题

【法新社北京五月二十日电】(记者麦乐仁)中国外交部五月二十日宣布,中国和葡萄牙将于下月末开始就移交澳门问题举行谈判。    澳门问题和香港问题不一样。    中国和葡萄牙两国都认为澳门是在葡萄牙管理下的中国领土。    这里的葡萄牙官员们说,谈判的主要问题可能是澳门居民的国籍问题。在澳门居民中,大约有十万中国人有资格获得葡萄牙国籍。    接近葡萄牙大使馆的人士说,里斯本担心,澳门地位的改变会引起大批有权移居葡萄牙的居民外流。

11. 外电外报评两航达成协议的影响和意义

双方首次签署正式协议    【合众国际社香港五月二十日电】中国和台湾航空公司的官员们二十日签署了会谈纪要,为归还一架喷气式货机做了详细的安排,从而结束了双方三十七年来的第一次会谈,签订了双方之间的第一个正式协议。    两国官员在同一份文件上签字,这还是第一次。    在华盛顿,《航空和空间技术周刊》说,美国军事和情报官员们一直密切注视着这次谈判,因为据说那个逃跑的飞行员在加入华航之前曾经在审查合格以后驾驶过美国的u—2间谍飞机。开创解决商业问题的先例    【美联社香港五月二十日电】政治分析家们认为,这次在香港进行的谈判为双方解决今后可能出现的商业问题开创了先例。他们说,这最终可能使中国和台湾比以前靠近一些。台北迫于内外压力让步    【西德《世界报》五月二十日文章】题:被劫持的飞机是外表的原由台北对内部的压力让步,防止孤立    不管谈判取得什么样的结果,这次会谈根本改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之间的政治形势。    对台湾来说,要索回飞机完全不必进行直接谈判。北京迟早会按国际惯例加以释放的。就是说,为什么要采取这一耸人听闻的步骤呢?    台湾政府长期来在内政方面受到党外(即国民党以外)反对派的压力,这个反对派虽是反共的,但主张同共产党人直接接触。就是在执政的国民党内部,尤其在较年轻的一代人中也有人主张直接接触。    蒋总统显然答应了这些人的要求而没有顾正统的反共力量的要求。他作出这一决定首先是受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同人民共和国关系的发展的影响。莫斯科和北京之间的接近(尽管北京一再说有保留)促使美国在许多方面迎合北京。    美国向台湾政府施加压力,要它不要永远拒绝北京的建议。    另一个心理上的问题也是不可低估的。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那些能够把分裂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的领导人至今仍在历史上有光荣的地位。北京通情达理  具有长者风度    【本报讯】东京五月十九日消息:日本通讯社在中航与华航十九日达成协议后,迅即播发了述评。    共同社以《中国表现出“长者的风度”》为题发表述评说,北京成功地把过去坚决拒绝接触的台湾拉到了谈判场所,最后给了台湾方面“面子”,“可以说,这样做使人感到中国具有‘长者风度’”。    时事社以《中方向海内外显示“通情达理”的态度》为题发表述评说,“中国抑制了要在政治上利用这一偶发事件的打算,冷静处理,在充分考虑台湾立场的基础上,把谈判集中于纯粹的技术性问题,巧妙引导,从而向海内外显示了自己通情达理的态度。”    述评还说:“驻北京的外交人士对此评价很高,认为它的意义之大出乎预料。”    时事社在另一篇发自香港的述评中说,北京此举“向台湾居民和海外华侨显示了自己的宽宏大量”。波音飞机外交可望取得成果    【法国《晨报》五月二十日文章】题:关于波音飞机的协议    北京和台北的不和睦已有三十七年之久,现在只花了三天的时间双方就重新走在一起了。    对于中国大陆来说,重要的是同台北进行了这一首次接触。据一位外交官说,“从长远来看,这一接触表明了一种不可避免的变化:台湾向大陆开放(不管台湾愿意与否)。”因为,这一历史性的先例将迫使国民党人重新考虑其对大陆的政策。“不接触,不谈判,不让步”的原则从现在起已成为过去,就象蒋经国总统一直坚持的反攻红色中国大陆的神话已成为过去一样。    继使北京和华盛顿接近的乒乓外交以后,波音飞机外交可能会取得成果。

第 2 版

1. 中国化纤工业急速发展

【捷克斯洛伐克《经济世界报》四月十六日文章】题:中国化纤生产增长    (原文提要:八十年代期间,中国的化纤生产获得急剧发展。一九八五年总产量达到八十万吨,居世界第六位。)    中国的化纤生产始于五十年代中期。当时是采用社会主义国家提供的设备和工艺。六十年代初,中国安装上了从日本和英国进口的生产聚乙烯醇和聚丙烯腈的机器,但直到七十年代化纤生产才有比较明显的发展。一九八○年,在上海、辽阳、天津和四川建成了四个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能力在二十万吨以上。八十年代上半期,中国的化纤生产进入了第二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开始优先发展聚酯剪毛和丝,同时,聚丙烯腈、尼龙和聚丙烯等化纤的产量也增加了。一九八三年化纤产量达到六十万吨,一九八五年又增加了二十万吨。目前,可满足国内化纤原料需求的百分之八十。    中国对培养技术熟练的干部和科研工作非常重视。目前,五所高等学校里设化纤专业课,每年可培养出四百名从事化学纤维生产的工程师。有十二个研究所从事化纤的研究工作,人数约为一千人。    预计,今后几年内中国的化纤生产还会迅速发展。这一推测的根据是,南京大型化纤厂竣工,全部投产后日产量为一千六百吨。根据中国的资金和原料可能,估计它的化纤产量一九九○年可达到一百三十万至一百四十万吨,到二○○○年将超过二百万吨,其中百分之九十为合成纤维。    中国在化纤领域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购买技术工艺、综合生产线和专利等。对中国化纤生产的预测和中国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表明,今后几年,必须更多地估计到中国将是一个重要竞争者,特别是在世界纺织和服装工业市场上。

2. 一场具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改革

【匈牙利《现实》月刊四月号文章】题:匈牙利经济学家眼中的中国经济改革(作者达尼艾尔和科尔内)决定中国经济的四个因素    一、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的政治—社会—经济制度。在这方面中国同苏联、东欧国家同属于一个体系。中国同这个体系中的各个国家之间存在着一些极为重要的共同点。了解中国的关键就在于要认识到这种制度上的特有共同点或基本的相似之处。    二、中国的改革是在毛逝世后开始的。人们习惯于从多种意义上使用“改革”这个词。我们所说的改革是一种深刻的变革,它涉及到社会关系、所有制形式、各种经济因素的相互关系。这种变革从根本上减少官僚主义、增强市场的作用。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中国今天正在进行真正的改革。    三、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但以前中国经济的特点不是制度的原因造成的。    四、中国的经济是在独特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这使得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农村改革和农民    农村改革实行了生产责任制,这种形式反映了农民的愿望,受到他们的欢迎。改革之后,农业生产大幅度提高。中国农业“奇迹”的唯一秘诀在于农民以极大的热忱从事劳动。物质利益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    中国农村的变化具有世界性的历史意义,这是值得全世界注目的事情,并要求人们全面地重新研究对农民的政策、农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城市改革和国营工业    农村改革的成功促使中国领导着手进行城市的改革。这一改革具有极为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但国营企业的改革却是个很大的问题。    在改革过程中,中央把一部分决定权下放给各个省和省以下的地方机构。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从官僚主义的附属关系变成市场性的联系。甚至这种地方性的放权会造成同发展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商品、资金、劳动力的流动对立的问题。随着地方自治的扩大,可能会出现地区性的自给自足的思想。    对中国的国营企业有两种规定。上级下达的指令性计划牵扯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能力。对于国家计划外的产品企业可以自行出售。中国的经济学家对这种做法存在着激烈争论。匈牙利的改革经验证明,可以果断地一下子取消指令性计划的做法。这不会危及到经济的活动,甚至不会妨碍国家对企业的经营施加影响。    中国也存在“不严格的预算限制”的现象。企业活动没有受到严格的财政规定的限制,也没有增加利润的紧迫感。长期亏损的企业可以依然存在,甚至还可以得到发展。    购买力无限制地提高是由两个主要原因造成的。一是国营企业职工工资的增长不受约束。    另一个原因是投资的欲望很大。    购买力无限制地提高是增长速度过快在财政上的表现。    很多经济学家们认为,中国目前的价格和工资比例极不合理。改变这种状况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开放和闭关自守    现在在中国有一种越来越流行的看法,认为在没有成功地建立经济平衡之前,目前应当暂缓采取进一步的改革措施。持这种观点的人建议,先建立宏观平衡,然后在机构改革、发挥市场作用方面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另外一些人则认为,这两方面的工作不能截然分开。我们认为这些人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中国人正沉浸在改革的喜庆之中。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这一切使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感到欢欣鼓舞。我们衷心祝愿他们的希望和计划能够得以实现。

3. 一些地方避孕药具短缺

【埃菲社北京五月十七日电】中国有些城市现在很难得到避孕药物与用具,这给想尊重官方计划生育政策的夫妇带来了麻烦。    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不是避孕药短缺,而是在发放药物方面存在着困难。官方人士指出,在这方面是“供过于求”。    当局承认,现在在一些城市,如北京、南京,甚至包括四川省会出现了避孕药“短缺现象”。中国政府每年在避孕药具的研究与生产方面投资近三千万美元。免费供应也许是避孕药具短缺问题的关键,因为由于实行了新的经济政策,许多药店更多地考虑利润,停止供应一些对它们来说无利可图的商品。    目前政府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以便把避孕药具发放到中国二亿零四百对育龄夫妇手中。

4. 苏联学者这样评价“干私活的人”

【苏联《消息报》四月十五日文章】题,如何研究“干私活的人”(作者经济学副博士卡拉佩强)    我不喜欢“干私活的人”这个说法,我们把他们称作干零活的人。当然,在这些人中有一些老奸巨滑的投机分子,他们自己不干活,而是组织包工队,订合同,操纵资金,寻找油水大的工作,并因此而获得高收入。但这只不过是存在干零活的人中的缺点,它的产生是有种种原因的。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材料,干零活的人有百分之五十五根本没有被吸收参加社会生产,百分之二十是临时参加,只有四分之一的人是正式就业,但他们又对所从事的工作不满意。    有人问:为什么有人只能挣二百卢布,而“干私活的人”却能挣上千卢布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作个比较。在许多地区干零活的人完成的工作量要比农村建设局和集体农庄建筑联合公司下属各单位完成的工作量的总和多一倍。而且工程项目全部竣工。但是该公司所属单位承包的工程却有百分之四十未竣工。在许多情况下,当地建筑人员都要把工期拖长一至二倍,致使工资基金超支。所以我们在比较之后得出一个结论:用任何标准衡量,干零活的人的工作效率都比当地建筑单位高出很多。原因何在?包工队一般每周休息一天。它们的技术水平很高——尤其是石匠、抹灰工、沥青工、司机、机械工。而主要的是有纪律、劳动组织和报酬原则合理。干零活的人能感受到他们干的活和工资的直接关系。    我曾沿着干零活的人的外出路线追踪调查,调查使我对他们的劳动表示钦佩。当然,也有人谴责这种劳动说什么他们是为了钱而不要命地干。但无论如何总不能把这种劳动报酬称为非劳动收入。我们研究的主要结论之一是:干零活的人的收入绝不是由于别人对他们特别“发善心”的结果。收入高的“秘密”在于他们进行了强度大的紧张劳动,仅此而已。我们计算过:收入总额完全符合部门现行的严格标准,单价和定额。那么实际付酬情况是怎样的呢?就拿一个典型的包工队作为例子来说吧。七八个人的包工队在一个季节里修建六所房子——两单元的砖房。每所房子预算造价为一万八千卢布。工资基金为百分之二十。如果按期交工,而且质量优良再增加这个数额的百分之四十。这就是说每个月可拿到八百到一千卢布。但要考虑到,一个旅工季节大约是半年,所以一年的月平均收入约为五百卢布。    有人指责包工队员腐化堕落,说他们酗酒、挥金如土……可是如果他们酗酒,又怎能从早干到晚呢?    一般地讲,经济工作者对干零活的人基本上持肯定态度。公安机关则持否定态度。这种态度的依据是什么?我们了解过。首先是投机分子的“活动”,对于干零活的人来讲这也是一种不幸。其次是干零活的人挣钱太多。报上已不止一次指责过这种说法了。我只想补充一点,许多人完全是在心理上接受不了干零活的人——说什么大家都靠工资生活,而这些人却比别人拿的多。对这个问题干零活的人确有一部分过错,因为他们有时拼命想多捞钱。    我觉得应该把干零活当作一种招工形式。不言而喻,在此情况下应明确地肯定干零活的人是临时性劳动集体即包工队的成员。同时要保持包工队的优点。    最后我要说的是,对现象持否定    态度往往是由于对它缺乏起码的了解。

5. 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影响巨大

东京来讯    在东京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之后,日元持续升值,终于突破了一百六十日元兑换一美元的大关。从去年九月底以来,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了百分之五十以上,对日本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促使日本不得不考虑改变产业结构。    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它有利于进口,有利于稳定国内物价和刺激消费,但不利于出口。日本是“出口主导型”经济,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实际影响极大。    经济危机时,首先受到打击的是中小企业;日元升值,首先受到冲击的同样是中小企业。从去年十一月开始,因日元升值倒闭的中小企业逐月增加,到今年四月份,已达一百一十多家。这次企业倒闭具有速度快、行业广,负债额大的特点。    日元升值后,依赖出口的钢铁、汽车和电机等大企业利润锐减,被迫缩短开工率。纺织、造船、机床和建筑机械等也不景气。这些企业为了生存下去,纷纷裁减人员、缩短战线,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    由于出口不振、利润减少,企业不断向下修正设备投资计划。这些情况是近几年少有的。    在日元持续升值的形势下,日本经济出现了一些新动向。    为解决同欧美国家的贸易摩擦问题,日本近几年努力在海外投资办厂。日元升值加快了日本向海外发展的速度。汽车业界先后决定扩大和提前实施在海外的就地生产计划。家用电器、办公机器和机床业界也拼命向海外拓展。有人担心日本经济将出现“空心化”现象。日元升值后,有些产品和零部件在国内生产已不合算。日本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大量增加从新加坡、香港、台湾和南朝鲜进口产品和零部件。因此,现在是发展中国家打进日本市场的极好机会。    一些资本小、人员少的中小企业无法向海外发展,于是利用自己独特的技术开拓新领域。有的搞信    息服务有的搞软件研究,有的从事新商业。

第 3 版

1. 追捕国际级逃犯(二)

“狱中之王”    索布拉杰一伙出逃后,印度政府立即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调查组来审理此案,并且撤销了副监狱长等七名主要官员的职务,逮捕了二十几名看守人员,新调去了二百名看守人员以加强戒备。    越狱前,索布拉杰正等待着印度最高法院是否将其引渡到泰国接受审判的最终裁决。自一九七八年因谋杀一名以色列游客被判处无期徒刑以来,他一直被关押在蒂哈尔监狱。监狱当局对他格外优待,不仅因为他是一名法国籍外国人,更因为他财源茂盛,花钱似流水,看守人员多少都得到一些实惠。被捕前,索布拉杰是一个国际犯罪辛迪加的主要成员。入狱后,他仍然通过各种渠道同这一犯罪集团保持着联系,甚至在狱中还策划、指挥了一些犯罪活动。这一犯罪集团则通过一名叫塞西亚的印度商人不时向他提供资金。索布拉杰这次越狱的一切费用就是由这位财神爷提供的。手头有了钱,有些事情就好办多了。索布拉杰拿着这些钱在采取最后行动之前似乎早已打通了狱中的各个关节。早在五年前,一位刚视察过蒂哈尔监狱的官员就发出过警告:索布拉杰已经使监狱的管理工作处于瘫痪状态。    据一些曾经同索布拉杰关押在一个囚室的犯人说,索布拉杰在狱中的行动几乎不受任何限制,除了不能出狱外,他享受着一般人的其他任何自由。他过着可谓“豪华”的生活,享用着他特意让看守人员从狱外买来的高级食品,甚至偷偷吸毒,这是一般犯人连想都不敢想的。看守人员还专门为他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供其消磨时间。他还可以在狱中不时接受记者的采访,甚至还同他“特邀来的女人”长时间地幽会。    据说是为了给经常来采访他的一位作家提供方便,监狱当局特意把他从看守最严的特级牢房中转移到戒备不那么森严的一般牢房,并让他独居一室。监狱当局对他的特殊“关照”着实令同狱犯人羡慕不已。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似乎不是一名囚犯,而是一位可以随便向看守人员发号施令的监狱主人。因此,他们都管他叫“狱中之王”。    索布拉杰在狱中的所作所为已堪称不靠,不过这同他当年在狱外浪迹江湖时的一些惊人之举相比,简直不能同日而语,真乃是小巫见大巫了。(二)国际级罪犯索布拉杰

2. 日本推出新的录像系统

据西德《明镜》周刊报道,日本索尼公司不久前提出一种「录像—8」的新的录像系统。全机仅重一公斤,磁带宽八毫米,每盘磁带可录三小时的节目。这种摄录像机操作简单方便,很适合一般家庭使用。

3. 塑料废品威胁海洋生物

据《纽约时报》报道,科学家们警告说,海洋中的塑料废品正残害着鱼类、海龟、海豹和海鸟的生命,它对海洋生物构成的威胁不亚于石油泄漏和有毒化学物污染的威胁。

4. 直升飞机-轮船运输系统

据塔斯社报道,苏联专家利用米—8式直升飞机进行为木材运输船装运大捆木材的试验。直升飞机一昼夜就能把木材从伐木场运到停泊在远东海湾里的中等吨位的船上。

5. 重应用轻基础已见恶果

【日本《钻石》周刊文章】由于贸易摩擦日趋激化,日本经济在全世界处于孤立地位。日本在基础技术领域遭到排挤而陷于孤立也已成现实。日本借用海外的独创思想研制新产品并以高超的生产技术席卷世界市场的方式,也许已行不通了。    不论是谁都认为,日本应该采取技术立国的战略生存下去。这种技术立国战略,乍一看好象正在获得成功。日本的高级尖端技术产品,确实已席卷全世界。    然而,日本只不过是“应用技术立国”而已。现实的情况是,技术的基干部分依然仰赖于海外智囊。日本被排挤出技术信息领域这种严重的事态,已成为现实。美国科学技术数据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据库。直到几年前,美国科学技术数据库还可以自由检索。但是,因为日本光利用信息,而对数据库没有多大贡献,致使利用和提供失去平衡。美国政府仔细地调查了这种不平衡状况,虽说只限于一部分领域,但已不许日本从美国科学技术数据库检索海外信息。    有关能源方面的基本技术信息等也由于美国政府有指示而不能检索。    上述做法就是要把日本排挤出技术信息领域之外。照此发展下去,日本的基础科学研究有可能在世界上陷于孤立。日本虽然标榜推行技术立国战略,但日本自己却存在许多超出想象的缺陷。    有许多人也许并不同意说日本的基础技术差,这是因为他们把基础技术和应用基础技术混为一谈了。    在美国、欧洲,把这两种研究区分得很清楚。美国拥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一百四十多人,而且,几乎都是战后授予的。但在日本,自然科学方面获得诺贝尔奖者只有四人。而且,大部分都是战前教育的结果。在最近迅速发展的生产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一个人也没有。日本战后经济如此富裕,虽然也有些科学家参加竞选,但几乎都在初期评选阶段就名落孙山了。    日本的研究经费,总的来说并不算少。问题是这些研究费投向什么领域、怎样使用。日本是平均主义地分配、使用研究费,而美国采取的是重点主义。    日本经济之所以如此发达,一个重要原因是基础设施投资盛行。因此,现在应抓紧向科学技术的基础设施投资,这是向充实基础技术、加强基础研究的投资。(转载自《世界经济科技》第二十期)

6. 戛纳电影节评奖揭晓

第三十九届国际戛纳电影节评奖,经过十二天紧张的角逐,于五月十九日揭晓。英国人罗兰·乔菲导演的《使命》荣获金棕桐奖。该片同时获特技大奖。    《使命》叙述了两个耶稣教徒的手足之情。这两个耶稣教徒十八世纪末在拉丁美洲进行抗击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的斗争,后来殖民者对印地安人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    四十一岁的导演乔菲,早年从事戏剧和电影行业。他导演的另一部电影《撕裂》曾获奥斯卡奖。    联邦德国的巴尔巴拉    ·祖科瓦在玛·冯·特罗塔导演的《罗莎·卢森堡》和巴西的费尔南塔·托雷斯在阿纳尔多·哈博尔导演的《爱情絮语》中双双荣获女演员演出奖。    巴尔巴拉是位训练有素的演员。女导演特罗塔说,巴尔巴拉为了演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战士罗莎·卢森堡,特意学了波兰文,阅读了大量有关的信件和文章。她说她找不到比她更动人的演员。    同获女演员演出奖的巴西影坛新秀费尔南塔。托雷斯年方二十。她出身于艺术世家,十七岁从艺,父母均为戏剧演员。导演说他之所以选中她,是因为她具有“神经病患者的神态”,他认为这种人演得才真实。    法国的米歇尔·布朗和英国的鲍勃·霍斯金分别在贝特朗·布利埃导演的《晚礼服》和尼尔·乔丹导演的《蒙娜·丽莎》中获男演员演出奖。    一九八四年离开了苏联的安德列·塔尔科夫斯基因导演瑞典影片《牺牲》,荣获评委会特别大奖。该片同时获国际批评奖和教会评委会奖。五十四岁的塔尔科夫斯基一人独得三项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工作者之一。早在一九六二年,他摄制的《伊万的童年》就曾荣获威尼斯金狮奖。一九八三年他的另一部影片获戛纳电影节创作奖。    另外,美国人马·斯科塞斯的《数小时之后》获导演奖。《牺牲》的制片主任斯·尼奎斯特(瑞典)获最佳艺术创作奖。澳大利亚的简·坎皮恩的《嫩芽》获短片金棕榈奖。    本届电影节十二天共放映五百多部影片,同往年一样,五月的戛纳城又是影界群星会聚、记者群集、游客大增。但由于前一时期一些西方国家恐怖事件此起彼伏,特别是美国空袭利比亚之后,人们心有余悸,虽然东道主法国动用了大批治安力量,但来宾仍怕发生不测。    (郗发文)

7. 美国造就一代新文盲

【美国《时代》周刊五月五日文章】题:识字战失败了——政府调查报告表明八分之一美国人没有阅读能力    “我们正在造就一代新文盲,”此话出自美国教育部官员罗伯特·巴恩斯之口,他在上周还公布了一项令人心寒的基础文化测验分析报告。这次测验是由人口统计局对三千四百名二十岁以上的美国人进行的,测验题有二十六个,都是“相当简单的”选择题,但不及格者竟占百分之十三。    巴恩斯据此推断:在美国,没有阅读能力者达到一千七百万至二千一百万。分析报告表明,大部分文盲的年龄均在五十岁以下,而且都读过中学。特别令人烦恼的是,黑人文盲率达到百分之二十二。    巴恩斯等各地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文盲率高的部分原因是美国学校制度的不合理。    在许多小学,儿童们是通过看图说话方式来强记新词的,这种方式要求辨认整个的单词,而不是通过学习音素、掌握语音这种比较灵活和有效的方法来吸收词汇。    另外小学生的许多阅读时间都花在读枯燥的单词练习书上。    教育部估计,每年有二百多万文盲涌入社会,其中包括辍学的中学生、目不识丁而一直升级的毕业生以及移民。移民文盲占全部文盲的三分之一。批评者除了对不合理的学校制度表示忧虑外,还指责美国政府把钱扔在补习计划上。去年和今年,联邦政府分别支出三亿五千二百万美元来搞成人扫盲教育,平均每人十七美元。    文盲对美国经济所造成的全部损失是无法精确估量的,但批评者强调,国家在生产建设和家庭不幸方面正在付出高昂代价。据报道,一个工人因看不懂警告牌子而出事故死亡;一个不识字的母亲错把去污粉当成胃舒平给病儿服用;另一个母亲则把学校发的差生学习班征询表当成郊游征询表来填。    不过在这种灰暗的画面上,也有一些令人鼓舞的迹象。    三十二个州成立了扫盲委员会,志愿扫盲组织、大中学校的扫盲活动正在兴起。

8. 多金属矿的“孪生兄弟”

【塔斯社阿拉木图五月十二日电】苏联哈萨克科学院的科学家考察十五亿年前的地球史后,发现已在这里开采了近两百年的多金属矿床有着“孪生兄弟”。借助地壳进化领域的基础研究已经发现了两个这样的矿床。    这两个矿距开采中的矿山三十至四十公里。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在许多专家认为根本找不到矿的地方发现的。宇宙地质学和古火山活动后的成矿特点的研究工作,在上述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9. 更正

昨日本版《追捕国际级逃犯》最后一段中的“一九七四年十月”应为“一九八四年十月”。

10. 谷物防霉法

据日本《食品与科学》杂志报道,最近美国发明了使谷物防霉菌的新方法。    醋酸苏打(A)、山梨酸(B)或者它们的盐类,分别以零点二至零点七比一的比例加入粉状混合物后,与谷物混合,涂于其表面;若用沸石粉代替上述混合物,一分沸石粉中只需拌入A或B零点一至零点四;当AB并用(一比一)时防霉效果更为理想。此方法能用于含水分高达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的刚收获的谷物防霉,也能用于啤酒生产中副产品及玉米淀粉生产中玉米蛋白质的输送。    (陈)

第 4 版

1. 苏全面完善社会生活计划未取得进展

【英国《外事报道》周刊五月十五日文章】题:戈尔巴乔夫面临重重困难    就在戈尔巴乔夫不得不全力克服切尔诺贝利核污染带来的后果时,情况越来越清楚地表明,他所宣布的“全面完善社会生活”的计划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英国外交部最近对苏联国内未解决的问题作了一次新的估计。这份材料说苏联人民对消费品供应越来越感到失望,还说苏联生活条件(尤其是住房)差,日益严重的酗酒现象引起家庭关系紧张,家庭破裂现象严重,贪污现象显然控制不住,以及犯罪率越来越高。    消费品:俄国主妇不得不花很多时间排队买紧俏商品。从一九七四年至一九八四年,每天买东西花的时间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三。    住房:五十年代,苏联人有三分之二住在农村,现在是三分之二的人住在城市。新迁居城市的人被安排住在郊区的预制房屋里。共产党曾计划到一九八一年为每个家庭,包括新婚夫妇提供单独住房。现在的目标是到二○○○年使每个家庭有一套住房。住房按官方规定是按资历分配,但实际上是凭关系。    新婚夫妇往往不得不长年住在父母家里或集体宿舍里。    家庭问题:离婚率越来越高,婚姻失败率占二分之一,新婚第一年里就离婚的占三分之一。父母不管孩子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有十多万儿童住在孤儿院里。由于缺乏可靠的避孕手段,除穆斯林地区外,流产在苏联各地都是控制生育的主要手段。    酗酒:戈尔巴乔夫发动了一场强硬的新的反酗酒运动,以打击日益严重的酗酒现象。    五十年代赫鲁晓夫,以及一九八三年安德罗波夫也都曾发动过类似运动,但均失败了。政治局把饮酒的最低年龄从十八岁提高到二十岁,酒店到下午两时(过去是上午十一时)才开门营业。这场运动到目前为止取得的结果是,人们在酒店开门前就在外面排起了长队。    有的苏联人认为,酗酒是导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人祸”的根源。    贪污腐化:尽管采取了严厉措施(如莫斯科第一食品店经理被处死),贪污现象仍很普遍,甚至涉及苏联统治集团上层。戈尔巴乔夫加强了安德罗波夫的反贪污运动。今后,苏联领导人对那些企图绕开庞杂的计划经济进行违法活动的人也许不再会熟视无睹。

2. 贝鲁特人士透露:苏秘密警告美不要以任何借口侵叙

【科通社阿布扎比五月二十日电】与叙利亚政府有密切联系的贝鲁特人士在今天这里发表的一项声明中说,“苏联已向美国提出秘密警告,告诫它不要以任何借口侵略叙利亚。”    这些人士对今天这里出版的《团结报》说,“这一警告可能包括强调苏联在叙利亚遭到美、以进攻时将采取的立场,决不会雷同于它对美国侵略利比亚时的立场。”    这些人士说,莫斯科的这种强硬立场已经由苏联驻大马士革大使通报给叙利亚副总统哈达姆,哈达姆上周同苏大使进行了会谈。    另方面,该报援引大马士革可靠人士的话说,哈达姆在会见巴勒斯坦民族拯救阵线代表团时通报说,叙利亚和苏联签订的友好合作条约打乱了以色列要向叙利亚发动侵略的计划。    参加这次会见的人士说,哈达姆并未对他的国家可能遭到侵略表示不安。    他指出,苏联人向大马士革强调,他们坚定不移的立场是支持叙利亚,站在叙利亚一边,“在口头上和行动上”。    哈达姆对该代表团说,莫斯科已通过多种渠道将它的立场通报给美国,以便促使以色列改弦更张,在迈上侵略之路以前三思。

3. 苏军用新式战斗机轰炸阿富汗游击队

【美联社伊斯兰堡五月二十日电】西方人士说,人们在阿富汗看到了几十架先进的苏联新式喷气式战斗机,大批的飞机正用来轰炸穆斯林游击队。    这些外交人士说,近日来,人们看到一些高性能的喷气机飞过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上空。他们说,这些飞机正在参加阿富汗东部的战斗。    一些西方人士说,最近几个星期,他们看到喀布尔机场有先进的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阿富汗游击队指挥官说,他们受到了米格23式、米格25式、苏22式飞机的袭击。    苏联和阿富汗空军飞机一直在轰炸阿富汗东部同巴基斯坦接壤的游击队据点和哨所。

4. 西德和苏联的索赔之争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过去快一个月了。据外电报道,西德和苏联围绕赔偿这次事故造成的物质损失问题唇枪舌战,引起了一场外交纠纷。    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后,放射性尘埃随风飘散到了西德等西欧国家。这些国家决定禁止从苏联及其它东欧国家进口水果、蔬菜和食品。西德卫生当局告诉人们不要食用西德部分地区生产的蔬菜和牛奶,认为这些地区受放射尘埃影响较大。为了防止有人不顾安全出售蔬菜,有些地区下令用拖拉机把长势良好的蔬菜耕掉。    大批蔬菜和牛奶等食品毁掉,造成了大量损失。农民们纷纷要求政府向受损失者提供补贴。一时间,这个问题在西德成了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政府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    西德内政部长齐默尔曼上周初公开表示要苏联赔偿因切尔诺贝利事故造成的物质损失。苏联驻西德大使尤利·克维钦斯基闻讯后当即表示,西德的损失是他们自己采取预防性措施造成的。实际上拒绝了西德的要求。    戈尔巴乔夫十四日就这次事故发表电视谈话时,只字未提赔偿问题,而指责西德等国利用此事掀起了一场反苏运动。    齐默尔曼十七日致信克维钦斯基,批驳了克维钦斯基所谓自己造成的说法。克维钦斯基也不肯罢休,十八日复信齐默尔曼说,切尔诺贝利事故决不会对西德人造成健康危害,克里姆林宫没有任何义务要作赔偿。    西德总理科尔十八日在慕尼黑的一次讲话中强烈指责了戈尔巴乔夫对西德的指责,并强调了要苏联作出赔偿的要求。他说,戈尔巴乔夫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是苏联计划如何就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作出赔偿。    苏联同日以激烈的言辞,再次断然拒绝了西德的要求。塔斯社在一篇报道中说,西德要苏联向西德作出赔偿的要求“毫无根据”,并反问道:“波恩显然已忘记他们由于纳粹德国……而欠下苏联人民的债。”    二十日,西德经济部长班格曼要求苏联同西德就赔偿问题进行谈判。    据报道,苏联专家正在彻底调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起因,如事故与反应堆控制仪失灵有关,苏联将向法国和西德提出索赔要求,因为反应堆上安装的传感器及其它高灵敏度仪表都是从法国和西德进口的。这场外交纠纷何时结束以及以什么结果而告终难以逆料,但它已给两国的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范玉中)

5. 菲律宾撤消一些政府机构

【马来西亚国家通讯社马尼拉五月十八日电】作为科·阿基诺总统的“精简政府机构”的许诺的一部分,至少有三十个政府机构很可能被取消了。英文版的《问询者》报十七日报道说,取消这些机构也是新政府考虑的恢复经济计划的一部分。    早些时候,这家报纸曾报道,有九个政府机构被认为是“不必需的”。仅这九个机构据说就占了六十五亿比索的财政预算额。

6. 纳吉布拉是苏联所需要的人

【美国《华盛顿邮报》五月十三日专稿】题:阿富汗领导人斗志旺盛,党派偏见已成为过去(鲁珀特发自白沙瓦)    抗击苏联占领阿富汗的穆斯林抵抗运动领导人穆贾迪迪也同这里的其他人一样,对于五月四日宣布纳吉布拉被任命为阿富汗执政的共产党的总书记这一消息感到很突然。纳吉布拉在阿富汗以外是鲜为人知的。但是,穆贾迪迪和这里的其他阿富汗人记得他是一名虔诚的穆斯林青年,他在大学求学期间,成了一名热情的、常常是搞暴力活动的共产党活动组织者。    纳吉布拉的个人背景,以及他最近在阿富汗政府所起的作用导致抵抗运动中的许多人认为,他的任务就是把一些新组织,特别是在少数民族中占支配地位的普什图人吸引到政府的阵营中来。    然而,这里的几位观察家断言,阿富汗共产党内的同样的派系冲突将会牵制他的行动。党内的这种斗争常常会妨碍共产党为加强自己的统治而作出的努力。    纳吉布拉被挑选来接替卡尔迈勒的职务,担任山苏联支配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的领导人,在象苏联这样的国家,党的领导机构通常被认为是这个国家的最重要的政治领导机构。    据这里的一些观察家说,苏联人可能希望纳吉布拉将向人民派中他的普什图族伙伴发出呼吁,以此作为解决内部纷争的一个办法。大多数阿富汗分析家们赞同喀布尔的一位前律师扎尔米的意见。扎尔米现在负责检查阿富汗的侵犯人权的情况,而这在阿富汗是不可能起什么作用的。    扎尔米追述说,近年来,纳吉布拉的阿富汗国家情报局成了旗帜派用来对付人民派的一件重要武器。    国家情报局的特工人员逮捕人民派古支配地位的内政部官员,反过来内政部又逮捕旗帜派的人,扎尔米说:“纳吉布拉是人民派的最大敌人。”    伊斯兰堡的西方外交官援引来自喀布尔的报道说,在最近政权从卡尔迈勒手中过渡到纳吉布拉手中的这个过程中,苏联军队在喀布尔周围的战略要地执行警戒任务,这显然是为了防止发生任何派别间的暴力活动。    拉苏尔·阿明揣测说,如果有人认为,苏联人可能决心要想办法解决党派和解问题,那可能就完全错了。自从他们入侵阿富汗以来,这个问题一直使他们感到为难。他说:“相反,他们可能已经作出决定,现在到了镇压人民派的时候了。”    阿明说:“如果是这样的话,纳吉布拉该是他们所需要的人。纳吉布拉是强硬的、冷酷无情的。由于他一直在为他们管理着秘密警察部队,他当然是苏联人自己的人。”

7. 贝·布托当选巴基斯坦人民党主席

【路透社卡拉奇五月十九日电】巴基斯坦反对党领导人贝·布托今天被巴基斯坦人民党中央委员会选为该党两主席之一,这是该党发言人说的。    贝·布托以前是巴人民党代主席,代表她的生病的母亲,她母亲是在前总理布托于一九七九年被处死之后成为巴人民党主席的。该发言人说,参加今天的中央委员会会议的二十七名委员一致选举贝·布托为该党主席。

8. 苏邀西方外交官参观核事故地区遭拒绝

【法新社莫斯科五月二十日电】外交人士在这里说,几个西方国家驻苏联大使馆拒绝了苏联请他们参观基辅的邀请,理由是这种访问只会使核专家感兴趣。    外交人士说,苏联外交部向驻这里的所有外国使馆发出了这种邀请。    观察家们说,西方国家大使馆作出的这种反应证明,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后,苏联同这些国家的关系恶化了。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五月二十日电】国务院今天说,里根政府已拒绝苏联所发出的请美国派外交官前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地区的邀请。    发言人雷德曼说,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同其他西方国家大使馆一样接到了这一邀请,但拒绝了这一邀请。    【美联社莫斯科五月二十日电】瑞典、英国、加拿大、意大利、丹麦、芬兰和日本使馆的外交官说,他们的大使拒绝了苏联请他们参观基辅及其附近地区的邀请。    大多数外交官说,这些大使之所以拒绝苏联的邀请,是因为他们国家的政府希望派专家,而不是大使去那个地区,而且希望让专家们观看切尔诺贝利核发电站,而不是参观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