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05-17
第 1 版
1. 英国将向我提供三亿英镑的优惠贷款
英国《每日电讯报》十六日报道,英国政府十五日宣布将向中国提供三亿英镑的优惠贷款。
2. 苏著名经济学家论实现苏共经济战略的措施:苏联经济发展关键在提高质量
【苏联《党的生活》半月刊一九八六年第四期文章】题:党的经济战略(作者科学院通讯院士阿巴尔金) 党制定的加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方针要求解决一系列复杂的和多方面的问题。为了真正加快速度,必须首先克服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存在的某些困难,提高增长速度。同时,应当在最近就开始这样做,不要把尚未解决的问题留给明天。 必须对国民经济实行新的技术改造和使国民经济走上集约化发展的轨道,这种必要性将完全按新的要求提出增长的问题。关键不是其数量表现形式,而首先是经济增长本身的质量。所以说加速的方针绝不单纯是提高速度。 在苏共中央一九八五年六月召开的加速科学与技术进步问题的会议上阐述了党对这些问题的原则方针。党在提出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任务时,不单纯着眼于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这里指的是增长的新质量,转向集约化发展轨道,在战略的重要方向上迅速前进,从结构上改造经济,采用有效的劳动管理、组织和刺激形式,更全面地解决社会问题。 转向增长的新质量迫切要求改变早已形成的僵化的经济思维。要清楚地认识,目的不是为了数量增长,而是要达到高度的最终结果。在某些党委会的工作实践中往往把加速方针理解成纯数量的增长、纯产量指标的传统方针。这里存在一种保守的惰性力量以及从纯数量和粗放的立场评价经济增长的习惯。 为了更好地理解现代要求的实质,必须更深入认真地探讨国民经济转向集约化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问题。今天我们比过去更清楚地认识到这种过渡的复杂性和今后要进行的改造的深度,更现实地估价解决这个规模空前、意义深远的历史性任务的期限。与此同时,这项任务的迫切性也越来越清楚了,因为在今天除了集约化别无选择。 必须承认,产品的质量、技术经济水平和美学水平在今天是我国经济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是许多困难和问题的根源。因此,要认真改进工作,争取苏联产品能体现出科学思想的最新成就,符合最高的技术经济、美学和其他消费要求,在世界市场上有竞争力。 根据最终结果、根据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评价工作质量完全适用于国民经济各个环节的活动。今天,正是从这样的立场出发来评价劳动集体及其领导人、各部门和各地区、各城市和各州、边疆区与共和国的活动的。 这里重要的不是形式上的数字结果,而是对增加社会财富、充分和及时完成消费者的定货、不断提高利用资源的效率作出的贡献。不顾任何困难,善于提高最终国民经济结果,这才是评价各生产单位、领导人、党和苏维埃干部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的主要标准。
3. 欧洲欢迎苏关于在核安全方面合作的建议
【路透社伦敦五月十五日电】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以后提出的关于在核安全问题上进行更好合作的建议,在世界上受到普遍欢迎,尽管他最近的这次讲话的其它部分引起了一些敌意。 西德外长根舍今天说,戈尔巴乔夫呼吁召开一次国际核安全会议从根 本上来说是积极的。 英国政府人士对戈尔巴乔夫的建议表示了初步的欢迎,并说,这些主张同本月在东京召开的非共产党首脑会议提出的步骤是一致的。 在维也纳,国际原子能机构欢迎戈尔巴乔夫关于在交换核电站情况方面加强国际合作的主张。 在法国,对于戈尔巴乔夫电视讲话的第一个评论是报界作出的,它们普遍以积极的方式作出了反应。 但是,人们对他提出的他同里根在广岛或欧洲专门就核试验问题进行谈判的建议抱谨慎的态度。 【时事社东京五月十五日电】苏联驻日临时代办十五日晚拜访了日本外务省欧亚局长西山,根据苏联政府的指示,递交戈尔巴乔夫总书记十四日关于核电站事故的电视讲话稿,并介绍了讲话的概要。对此,西山局长就讲话中单方面提出以广岛作为美苏首脑会议的候补地点一事表示不满,他说:“这是轻视日本意向的表现,我们感到不快”
4. 台立委卜少夫说:“三不”政策逐渐改变是可能的
【路透社台北五月十四日电】台湾的立法委员们今天欢迎台湾岛的航空公司同北京直接会谈的建议,但是官员们贬低了它的政治意义。 本地报纸引用几位立法委员的话说,在香港举行会谈的这个没有先例的建议表明,在同中国的关系中采取了新的灵活态度。《中国时报》引用反对派立法委员江鹏坚的话指出,中国和台湾之间通过探亲、书信来往和国际体育活动已有直接接触。 台湾已一再拒绝中国提出的和平建议,外交官们说,它的不灵活态度使北京在外交上掌握了主动权。 【香港《华侨晚报》五月十四日报道】题:三不政策逐渐改变,台北外交界感情奇,料开海峡两岸大门,不同形式接触续来 中华民国立法委员兼《新闻天地》社长卜少夫表示,华航与中航展开谈判,是两家民航公司的商谈,不产生政治性的问题,故亦不应牵扯入“三不”政策的问题。但他认为,今次的发展是件好事,大家僵持,反而不好。 卜少夫称,中华民国政府强调的“三不”政策,已经过一、两年,情况已经改变,虽然双方没有直接接触,间接的接触,如贸易及亲友书信往来却是有的,他觉得上述“三不”政策逐渐改变,是有可能的。 【法新社台北五月十五日电】《八十年代》月刊主编说:“我们感到高兴,蒋先生的政府终于体现出人心所向。”他说:“他们有了一个令人鼓舞的开端,更切实地面对现实和应付挑战的开端。”
5. 民航和华航举行预备性会议
【合众国际社香港五月十六日电】北京和台北两家航空公司的官员今天在中立地香港举行了预备性会议。双方就一九四九年以来将举行的第一次正式会议的时间和地点达成了一致意见。 接近会谈的官员说,台湾华航和北京民航的代表同意十七日上午十点在香港国泰航空公司办公室坐到谈判桌旁开始谈判。 这次历史性会谈的焦点将集中在华航货机和两名机组成员的命运上。
6. 欧洲议会批准西欧继续发展核工业
【合众国际社斯特拉斯堡五月十五日电】欧洲议会代表今天在一次争论激烈的会议上批准继续发展原子能。在会议期间,生态保护主义者挥动着标语牌,上面写着:“核辐射没有国界!” 虽然遭到他们的反对,议会代表还是以压倒多数通过了一项决议,支持继续在西欧发展原子能。欧洲议会的使命是就欧洲共同体的政策进行辩论,并向它提出政策建议。 中间派和右翼议员说,核工业对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是必不可少的。 在中右派议员的支持(这是关键的)下,欧洲议会通过了一项支持发展原子能的决议,同时批评苏联迟迟不向各国通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严重性。议会要求共同体国家加强各核设施的安全措施。
7. 利比亚称要同伊朗结盟
【法新社巴黎五月十五日电】利比亚十五日威胁说,如果阿盟成员国不对美国和某些西方国家采取“威慑”措施,利比亚将“重新考虑”它是否属于阿盟和研究它同“一个反美国家结成联盟”的可能性。 在巴黎收听到的的黎波里电台的广播说,利比亚外交部星期四召见了阿拉伯国家驻的黎波里的外交使团团长。外交部还威胁阿拉伯国家说,它将“改变它对两伊战争的态度,同伊朗结成实际联盟”。 利比亚电台说,外交部列举了阿拉伯国家在“反击美国北大西洋主义者的入侵”方面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同美国和英国断交;从美英银行中撤回资金;减少驻那些限制利比亚使团人数的国家的外交人员;采取类似措施来反击对利比亚采取的抵制措施”。
8. 西方外交官说:香港谈判为双方进一步接触开路
【路透社台北五月十五日电】中国和台湾的航空公司官员将于十七日就现在大陆的喷气机和机组人员的命运问题举行会谈。 台湾已贬低了会谈的意义,坚持说举行会谈是出于使机组人员获释的人道主义原因。 但是外交官们说,会谈可能为双方进一步接触开路。 一位外交官说:“会谈中有许多政治戏。这是在幕后跳芭蕾。” 另一位外交官说,台北愿意会谈“可能是纯属商业性决定。台湾认定飞机比政治更值钱”。
9. 中央社报道:台华航同意十七日谈判货机事件
【中央社台北五月十五日电】中华航空公司今天同意,于十七日在香港与中共民航洽谈交还华航货机人员、飞机及货物手续事宜。 目前已知华航香港分公司经理钟赞荣、副经理李振扬,将参与这项商谈。
10. 越称从柬「撤军」百分之二十五
泰国报纸十六日报道,最近,越驻泰使馆官员电话通知部分驻泰国的外国通讯社记者说,越南政府已下令首次从柬埔寨撒出百分之二十五的军队。
11. 乘英美两家航空公司飞机的旅客减少
据法新社报道,英国航空公司和泛美航空公司代理人说,美国空袭利比亚之后,乘坐上述两家公司班机去印度的旅客减少了一半,原因是害怕恐怖主义分子报复。
12. 越南南方宗教骚乱不断
【法新社河内五月十四日电】据一家官方报纸说,当局在越南南方镇压了一个反共的佛教组织,逮捕了五十五名成员,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 越南《人民军队报》十一日说,后江省一个由“颠覆分子、反革命分子和反动分子”组成的“秘密组织”被捣毁了。后江省是佛教“和好”教派的大本营。该派带有强烈的反共情绪。河内的外国观察家说,自越南统一以来,南方宗教界一直显得动荡不安。
第 2 版
1. 一些外国留学生的抱怨
【路透社北京四月二十九日电】目前在中国的大学里学习的外国学生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但是,许多人抱怨知识老化、文化不协调,更不用说令人吃惊的卫生状况了。 一位美国女生说:「你必须适应老鼠成灾的状况。」这位美国女生的寝室位于中国为外国学生建造的最大的学院——北京语言学院一条阴暗狭窄的走廊旁边。 她说:「根本无人管扫地、除尘和洒消毒剂,真使我感到恼火。」 在中国,有来自一百零五个国家的三千多名外国留学生。其中大约有一千人住在北京语言学院一个挨一个的象鸽子窝似的集体宿舍里。 由于外国留学生在适应中国的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学习受到影响。尽管中国老师指示「不要把政治观点带出来」,但是,外国留学生们说,种族不协调是普遍现象。 来自加利福尼亚的罗伯特·霍洛说,r一些巴勒斯坦学生通过门缝投递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政治传单,而我从来不敢在穆斯林餐厅吃饭,因为一张白人面孔一出现,立即会遇到敌视。」「有时我觉得作一名美国人是感到担惊受怕。」 其他学生,尤其是黑人学生强烈地抱怨中国人歧视他们。许多人说,因官方控制他们同中国人接触而感到灰心丧气。学习中文的英国学生露西·卡文德说:「大多数时间中国人不理我,我感到孤立。」另一名英国学生说:「由于限制交往,学习中文是困难的。」由于讲课的内容缺乏趣味性,许多外国学生发现他们自己陷入了一种毫无生气的生活之中。 还有一名英国学生说,「我认识的一名女生象一尊卧佛一样在床上睡觉。她一天到晚总是睡觉。」大多数外国学生都是来自第三世界国家,他们学习技术专业。学制长的达七年之久。许多外国学生把这些马拉松式的课程——其间或许只有两次休假——视为服失望和痛苦的徒刑。
2. 要出奇制胜 战略上有突破
【香港《天天日报》五月五日文章】题:国货经营的“危”与“机”(作者瑞安集团助理总经理谢家驹) 国货生意现在面临的处境,有“危险”的一面,也有“机会”的一面。 先说“危险”。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国货公司给人的印象是:(一)大部分国货商品与本地(香港)一般消费者的品味和需要严重脱节;(二)产品设计落后,追不上潮流:(三)大部分国货质量不高,多年来改进不大:(四)比较来说,国货价格仍算稍低,但对大部分消费者来说,价格已非最主要之考虑因素;(五)一般来说,国货公司的服务素质及效率远逊于其他竞争对手。 据了解,国货公司营业额有逐年下降的趋势,部分国货公司已出现持续亏损的情况,顾客显著减少,商品受欢迎程度亦每况愈下。 与此同时,国际性的竞争(特别是日资百货公司)却与日俱增。在这种形势下,国货公司若不奋发图强,那么,营业额的进一步萎缩,甚至部分公司要停业,似乎是可预料之事。 环境虽然如此恶劣,但并不是说国货公司就只有坐以待毙。这个危机的背后,亦随着生机。 现在谈谈“机会”的一面。必须指出,国货公司要在港继续立足,并不能只靠局部性的改革。国货生意要杀出一条生路,必须出奇制胜,在整体战略上有所突破,能竞争对手之所不能。 首先,国货公司必须负起作为制造商“传译人”的角色,就是说,把市场的信息有系统地及有效地地反映到制造单位去,积极参与产品的设计及不断更新。这是关键性的一点。 国货公司的采购部门必须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从被动地“购人”商品转变为指定要生产何种适销的产品。这意味着要注入新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市场管理,产品管理及产品设计的专业人才。 同时,除了将顾客的需要有效地传达到制造商处外,同等重要的是保证制造单位确确实实能以适度成本的方法生产出设计上要求的高质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国货公司需为制造商提供多方面的技术支援,务求从原料、生产工艺的选择,以至品质控制制度的建立等等都一丝不苟,从而创造及维持优质产品之声誉。为此,国货公司需要增聘有关产品之工程技术人员,与采购部门紧密合作,逐步提高制造单位之技术及质量水平。 以上两点是国货经营改革的两个关键性的方面。假若国货经营能朝着上述方向发展而取得成绩,其意义也并非只是挽救了国货公司的没落,而是对内地制造业的现代化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 内地司机欺诈港客
【香港《快报》五月八日报道】内地的士司机素质参差,多位读者遇上不良司机惹来纠纷,甚而损失财物。 ·黄小姐在广州市内乘搭的士,顺手将行李放在车尾箱,下车后司机即欲开车离去,幸及时叫停,取回行李,当时她以为司机忙中有错。翌日,黄小姐再次乘搭的士往广州火车站,司机指明要她将行李放在车尾箱。抵站后黄小姐下车,还来不及关上车门,的士已开动离去,司机也不理会她在呼叫停车。黄小姐无端失去行李,令她怀疑不少广州的士司机会施展上述手法,骗取港客物件。 ·读者林君月前往深圳市做贸易生意,乘的士抵达目的地,他照里程表付款,但司机示意要收公路基金,林君拒付,结果双方到有关单位论理,而单位内刚巧没有人,该司机便欲开车不顾乘客而去。 林君要求该司机将他送回目的地,对方即反目,两人进而口角及推打。这样延误了他的谈生意时间,又花费乘搭另一部的士。·读者连君与友人结伴到北京旅游,在当地华侨大厦门外,有的士司机向他们兜生意。双方交谈间,的士计程表一直在跳动,当连君准备离去时,该司机竟指他们是坐他的的士到华侨大厦的,下车后不肯付钱。 连君一伙人有理说不清,由于他们曾在华侨大厦大堂内坐了半个小时,他们找大厦服务员作证时,竟无人肯挺身说话。连君最后不想误了搭火车时间,只好吃亏付款了事。
4. 铁路阻塞 运煤困难
【美国《新闻周刊》五月十二日一期报道】尽管中国是世界上生产煤炭的第三大国,但许多工厂一直由于缺乏用煤发的电而停产。中国过时的铁路网受到严重阻塞。这些铁路网帮助把煤炭从矿井运到市区或运到港口出口。今年头三个月,一千三百多万吨煤搁置在矿井附近。西方一位观察家说:“中国等待装车运走的煤比多数国家地下储藏的煤还多。” 改进铁路网在政府的现代化运动中是优先考虑的事情。 但是,事情不会那么快就解决的。虽然中国人正在修建从煤矿区到海滨的电气化新铁路,但是这些铁路要到九十年代才能使用。北京一直在同比奇特尔公司谈判修建一条能把煤炭迅速送到港口的煤炭—泥浆管道问题,但是尚未达成任何协议。去年,中国生产了八亿五千万吨煤,广州市却因为不能把更廉价的国产煤通过拥塞的铁路运去,而用宝贵的外汇从澳大利亚进口了一船煤。
5. “于草”行两岸 书艺慰国魂
【香港《百姓》半月刊五月一日一期文章】题:“于草”行两岸书艺慰国魂——于右任先生写字的故事(作者 陆铿) 在海峡两岸分隔三十多年的情况下,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书法,能成为共同珍视的文化财富,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这,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当然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草圣”遗墨成拱壁在台湾,蒋经国先生总统府办公室中,至今高悬着于先生写的“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的对联。而中国大陆也称颂于氏为中国近代文化史上著名爱国诗人和书坛巨匠,将这位“草圣”的遗墨列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 于先生故乡陕西,近几年来从陕西本省和四川、甘肃、宁夏、上海等地以及香港、南洋和美洲征集到于氏墨迹真品,包括于氏少年时代至一九六四年十一月病逝台湾前的王体楷书、北魏体、草书等书品二百六十一幅,四百一十三件,定于五月在北京展出。这些作品,多为抒胸臆、记时事、撰墓志之作。既富艺术价值,又为难得史料。如果人们想到这多数是在“文化大革命”的余烬中保存下来的,当更感到难能可贵了。 于右任先生的书法,自成一种独特风格,笔走龙蛇,大气磅礴,雄健雅致,兼而有之。有的看来,如飞龙在天;有的看来,如处子玉立。过去在大陆,现在在台湾,不少人家中都高悬着于氏墨宝,给人以满室生辉之感。长期以来,当代读书人和收藏家均以保存老人墨宝为荣,堪称一代崇仰。来者不拒有求必应谁都知道,于先生对于求字的人,向来是来者不拒。而且,不问对方的身份、地位,几乎是有求必应。 在南京时我曾当面问过于先生:“老人家每天写这么多字,难道不累?”于先生答道:“写字是最好的运动,也是快乐的工作。人家求你的字,总是喜欢你的字,就写吧!” 在南京,流传一个于先生写字的笑话。有一次,于先生在家中宴客,醉后作书,有一位客人已求得了一幅,又再要一幅,也许是于先生感到此人贪得无厌,也许是醉后信笔而书,结果写了“此处不可小便”六字,弄得此求书者大窘。当时,于先生的秘书长王陆一先生在旁,风趣而机智地给对方出了一个主意:把这六个字拆开来装裱,便可变成:“小处不可随便”。令人拍案叫绝!制订草书标准四原则于先生“草圣”美誉的由来,主要是他感到中国方块字太难写,为了节省写字人的时间,乃融合百家草书,创立标准草书,世称“于草”。老人对草书有一妙喻,他说:楷书如行步,行书如乘轮船、坐火车,草书就如乘飞机。 远在一九三二年,老人就于南京创立了标准草书社,制订了标准草书四原则:易识、易写、准确、美丽。 到了一九四○年,于先生深入敦煌考察,进一步欣赏了唐人碑碣和西夏草书;一九四一年着手标准草书的修订,一九四三年标准草书第五次修正本由说文出版社在上海出版;一九五一年标准草书第七次修正本由中国公学校友会在台北发行。一九五二年,标准草书第八次修订;一九五九年,先生已届八十一岁高龄,仍亲临《标准草书千字文》出版,由台湾林华堂印行。一九六○年,先生又一次修订标准草书;一九六一年先生八十三岁,标准草书第九次修正本在台北出版。写字奥秘及趣闻写字和写文章一样,多少受情绪的影响。我和于先生接触中发现了一个奥秘,即老人写字时,如果是漂亮小姐磨墨牵纸,他的字会写得特别有神韵。 有朋友或问,于先生的书法有无人代笔?据我所知,没有。因于先生一生反对作假。当然,在南京、在上海、在台湾、在香港,甚至在欧美也偶尔出现假的于右任字,但看于字较多者一眼就能识穿。 于先生的穷,在国民党高官中是有名的,在重庆时穷到买不起葡萄酒;在南京时穷到请客要精打细算;在台湾时穷到镶不起假牙。但他写字从不收润笔。为万世开太平说到于先生写字用的图章,经常是吴昌硕先生所镌的“右任”两字,这位印坛大师先后为于先生刻了“半哭半笑楼”、“夗央七志斋”、“关中于氏”及姓名二章。“右任”二字为精心之作,而且据说吴氏刻此印后手常酸痛,以致封刀不再刻。于氏为纪念吴氏,乃不用别章,专用此章。此章也创下了用印万次以上的纪录,因此到最后阶段已经有点模糊了。 于先生对写字,不是仅仅当作艺术品对待,而是抒发“为生民立命”的感情。记得一九四八年春行宪国大在南京举行时,于先生与孙科、李宗仁、程潜竞选副总统,却不能象他们三人有充足的竞选经费,可以送礼送钱,只好用将近一周的时间,写了一千多幅“为万世开太平”,送给向他求字的国大代表。八一年,我在台北听说,于先生到台湾后仍然喜欢写这六个字,直到他去世的那年——一九六四年一月,还在台北为到访的马来西亚国会议员团团员每人写了一幅“为万世开太平”。这反映了于先生博大的胸怀。而他在日记中写下具有遗嘱性质的遗歌,更成为两岸一致传诵的反映民族感情的伟大爱国乐章: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第 3 版
1. 苏播映电视片《五马路上的人》
今年四月初,苏联电视台播放了一部九十分钟的电视纪录片《五马路上的人》。这部电视片用对比手法,尖锐地揭露了纽约市的阴暗面: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贫民集中的居住区,那里的脏乱面貌同时报广场的五光十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部电视片是苏联《文学报》记者安德罗诺夫和博罗维克在纽约上城西区居民、五十八岁的约瑟夫·莫里陪同下访问纽约市一些地区的方式展开的。 在电视片里,莫里在周围是一堆堆垃圾的地方同流浪汉谈话,另一些镜头是莫里指着五马路一些高级商店里陈列的华贵商品,讲述纽约市富商的生活与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悬殊。 莫里最近在向记者谈话时说,他在电视中担任主要角色,是因为他要将纽约市人经济上的不平等状况告诉世人。他现在是个“打零工的”。他老家在加利福尼亚南部,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时期,他因家庭困难只读了九年书。三十年前他迁到纽约后上了几年夜校,读完中学。一九七九年以来,他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去年夏天,房产主又把他从他住的单间房子里赶走。苏联《文学报》记者安德罗诺夫报道了他被房产主赶出来的经过。去年十一月初,安德罗诺夫和博罗维克要求莫里陪他们去纽约市内一些地方访问,莫里同意这个要求并且愿意把这些访问活动拍成电视片。 莫里说,他们的访问活动事先没有任何安排,他在电视里所说的一切,也没有预先录制或预演。他说,他参与拍摄的这部电视片没有任何为了宣传而故作姿态的东西。 莫里还说,苏联人并未表示过要给他什么报酬,虽然他现在所得的工资很低,也没有领政府的补助。 (戴增义)
2. 苏报刊又出现被处决诗人古米廖夫的诗作
【在西德出版的《自由电台研究》周刊四月一期文章】曾被苏联当局处决的著名诗人尼古拉·古米廖夫的诗作,经过几次查禁,最近又在苏联一些报刊上出现。西方认为,古米廖夫是继莱蒙托夫之后最伟大的俄罗斯浪漫派诗人。今年四月十五日,是他诞辰一百周年。 正是他,把他的年青朋友曼德尔斯基和他的第一个妻子艾哈迈托娃(他们一九一○年结婚,一九一八年离异)引荐到俄罗斯文坛。人们认为,苏联许多诗人如吉洪诺夫、巴格里茨基、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及安托科利斯基都是他的追随者。 古米廖夫十六岁时开始发表作品。他本人受印象派大师布留索夫的影响,其代表作有:《征服者的道路》、《爱情之花》、《珍珠》、《别人的天堂》、《篝火》、《棕榈树下的阴影》,此外还有评论集《俄罗斯诗歌通讯集》以及一些译作。在他死后的一九二三年还出版了诗集《身后集》。 古米廖夫诗歌的主题是战争、大地、航海及对异国风情的描绘。 古米廖夫于一九二一年八月二十四日被处决。他被指控卷入了塔甘采夫事件。据说他帮助彼得格勒的某个组织起草了一项反革命宣言。同此案有牵连被处死的有六十一人。 在他死后的两年内,在列宁格勒仍能看到他的几本诗集。以后就只在批判他时提到他。这种状况延续到斯大林去世。一九六二年,他的八首诗收集在特里福诺夫编辑的《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十月革命前)》一书里。一九六七年,他的《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旧称)之歌》中的一首诗在《文学报》上发表。一九六八年,再次禁止在中央报刊上提他的名字。这次大概同一个名叫“争取人类解放的全苏社会基督联盟”的地下组织的年青人对他崇拜有关。此禁令持续了十五年。 八十年代初,在一些非学术性刊物上取消了上述禁令。最近在《新世界》月刊和《苏联军人》双月刊上,引了他的一些诗句。
3. 牛津英语词典增补本出齐
【美联社伦敦五月八日电】由牛津大学印刷所出版发行的牛津英语词典被语言学家们看作是最新英语。牛津词典的编辑工作始于一八五八年。在詹姆斯·默里爵士的主持下,牛津词典的头六册于一九一五年编辑完毕。一九二八年,十二册牛津词典的后六册出版发行。一九三三年又增补了第十三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英语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出现了大量的新词及新的用法。为此,词典编辑家英籍新西兰人罗伯特·伯奇菲尔德在一九五七年接受了编辑牛津词典四册新增补本的任务。到第四册增补本于今年五月八日出版发行时止,牛津词典四册新增补本的编辑工作前后持续了二十九年之久。四册增补本共包括约六万个单词的释义和词源。
4. 来自南方的浪潮(七)
不管是谁对这个行动负有责任,解除一名政治局委员的职务,是不符合主张集体承担责任的河内的一贯做法的。 领导人们对公众和国会的批评作出了让步,但不是撤销那位政治局委员的职务,而是把一名中央委员、负责货币改革的副总理陈方撤了职。 然而,观察家们预言将会有更高级的人事变动。 《人民报》三月一日的社论说,政治局作了“严厉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在越南,通常是把失败归咎于执行者,而不是决策者本身,所以这是一个很不寻常的行动。 从这篇社论看,解除更高级的领导人职务一事,也许正在酝酿中。 不管是否有更大的人物受到惩处,改换货币之举造成的这场危机,似乎加强了那些希望慎重从事的改革者们的势力。 虽说据一位官员估计也许需要两三年时间才能挽回货币改革引起的混乱所造成的损失,但种种事态都进一步突出表明,有必要继续把改革推行下去,有必要限制那些更关心确立控制而不那么关心促进经济增长的思想家们的热情。 驻河内的一位观察家说,货币改革的失败,给了党内“唯意志论”思想家们又一次打击。“唯意志论”思想家是一种委婉的称呼,指的是那些宁愿采取训诫和下命令的办法而不愿采取刺激手段和发挥基层的主动性的意识形态专家们。 在采取了一些很有希望的行动以后不久就出现的最近这场危机,只不过进一步增强了日益强烈的主张变革的要求。 不久以后将举行的(计划在十一月底举行)第六次党代表大会,将不得不响应这些要求,如果越南领导人不希望完全丧失人民的信任的话。 一位东欧观察家说:“没有哪个人预言越南会发生一场反革命,但是,如果政府现在不能改变局面的话,就会严重破坏它的威信。”尽管如此,目前这场危机也可能被证明是一个转折点 ——一个永远打碎阻碍越南前进的强求一律的教条主义的机会。(七)
5. 鲜味是一门学问
一九八五年十月在夏威夷举行了一次国际讨论会,日本、美国等十个国家的五十五位学者发表了各自关于UMAMI的最新研究成果。UMAMI是个日文词,相当于中文“鲜味”的意思。日本东北大学教授木村说:“鲜味是对于蛋白质的感觉。实际上,鲜味物质是形成蛋白质的成份。”另一位教授宣布:“在动物传递味觉的神经纤维中发现了鲜味专用的线路。”甜酸咸苦鲜五味 同年十一月在东京又举行了一次关于UMAMI的国际讨论会。这次会议由日本鲜味调料协会主办。日本大阪大学名誉教授河村在会上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指出“鲜味是一种独立的味道,与甜、酸、咸、苦同属基本味”。 鲜味作为食物的一种基本味道而独立存在的论点,也为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的一项试验所证明。这所大学的研究者对出生才七天的婴儿进行味觉试验发现:喂以甜味,婴儿立即露出高兴的表情;喂以苦味则露出讨厌的表情;喂以酸味露出不高兴的表情;喂以咸味露出无可无不可的表情;喂以鲜味,则立即露出一种舒服愉快的表情。 上述两次国际讨论会把一百多年来国际上关于鲜味的研究作了总结,确立了一门新的学问——“鲜味学”。UMAMI也就成了一个国际性词语。鲜味三要素 据研究,鲜味存在于四十多种化合物中,并且证实了它由三个重要的成份构成,谷氨酸、肌苷酸和鸟苷酸。 鲜味就由谷氨酸—钠盐与包括肌苷酸盐及鸟苷酸盐在内的核苷酸表现出来。 谷氨酸的第一个发现者是德国的卡尔博士。但是,他没有确定谷氨酸是构成食物鲜美可口的关键成份。到一九○八年,日本的池田教授在研究用海带制作佳肴的过程中也鉴别出了谷氨酸,并且认定它是鲜美可口的味道的主要因素,取名为UMAM1。 肌昔酸早在十九世纪中叶就已经发现。但它对鲜味的作用,直到一九一三年才为日本的小玉教授查明。后来的研究证明,鱼和猪肉中含有大量的肌苷酸。 鸟苷酸在一八九八年已为科学家所认识,然而鸟苷酸盐的鲜味的鉴别,到一九六○年才得以实现。做成这件研究工作的又是一位日本科学家,他姓国中。他证明了鸟苷酸盐在蘑菇中含量最为丰富。 鱼、猪肉、蔬菜、蘑菇之所以好吃,就是因为它们含有鲜味。鲜味不仅仅是一种基本味道,而且是增添食物滋味的重要因素,也是促使人对食物产生兴趣的关键因素。“一加一等于八” 研究表明,谷氨酸和核苷酸结合之后鲜味比它们各自单独存在时大八倍。科学家和烹调大师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使食品鲜美的“绝招”在于掌握好食物中核苷酸与谷氨酸—钠盐的比例。 人奶中含有丰富的谷氨酸,母奶正是大多数幼儿在生长发育早期唯一的蛋白质来源。人奶比牛奶鲜,原因是人奶所含有的谷氨酸成份大于牛奶。科学家认为:甜味是需要补充热量的信号;酸味是新陈代谢加速的信号(同时又是物质变质的信号);咸味是帮助保持体液平衡的信号;苦味是保护人体不受有害物质危害的信号;鲜味则是蛋白质——主要营养源的信号。依据科学家们的这些研究成果,人们可以利用基本味道——甜、酸、咸、苦、鲜来滋补身体,增进健康,延年益寿。这就是“鲜味学”所要达到的最高目标。(雨谷)
6. 新型护发剂
据日本《油脂》杂志三月号报道,日本钟纺公司最近用丝状蛋白质制作的化妆品“护发神”,比传统的梳理原料不仅有更强的附着力,而且因其中加有烫发剂和漂白剂,能防止强碱性液体对头发的损伤,其化学保护效果甚佳。洗发、吹风时也不易挥发和流失。 这种原料的主要成分系氨基酸构成的肽。昔日加水分解纤维状蛋白质不能获得如此理想的肽。现在该公司改用无机盐水溶液先将其溶解后,再行脱盐、透析而得到丝状蛋白水溶液;然后加水分解、中和、过滤,便成为易溶于水的高纯度肽。 (陈)
7. 盆栽植物肥料纸
据日本《食品与科学》杂志报道,日本一公司最近推出一种新型盆栽植物肥料和生长促进纸——「绿茵纸」。 「绿茵纸」的特点是:(一)以伟晶岩(中生代矿物)为基料,在其粉末中加溶剂,与牡蛎贝壳钾、动物性有机肥料混炼后,浸渍在特制的厚纸上并使之干燥。(二)此纸为各种规格的扇形,可围成任意大小的花盆形。(三)此纸先贴于花盆内,然后添土、下种或植苗,它便能供养植株一年所需的养料。(四)可保持盆内良好的通气性和保水性;能中和去除植株和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利于土中微生物的繁殖。(麟)
第 4 版
1. 莫斯科的改革者叶利钦
【美国《新闻周刊》四月二十八日一期文章】题:莫斯科的改革者叶利钦把这个城市煽动起来 上个月,叶利钦到莫斯科一家工厂视察,他没有让人带领着参观。据一位苏联人士说,这位莫斯科市委的新首脑很早就到达,走到食堂门口才要求进去看看。他向工人问起伙食情况,回答是一致否定的。叶利钦然后提出要看看卫生所,但是被告知说工厂没有这项设施。叶利钦在视察工作区之后,工厂的各部门经理才赶来迎接他。他对经理说,“我喜欢你们的工厂。但你们考虑工人不够。你们需要改进你们的后勤服务——我给你们两年时间。” 五十五岁的叶利钦自去年十二月从勃列日涅夫分子格里申那里接过这个权力很大的职务以后,他一直带头批评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腐败和低效率。几乎毋庸置疑,正是他的强硬作风和大胆直言使戈尔巴乔夫选择了这位西伯利亚人来整顿官僚主义根深蒂固的首都。叶利钦同戈尔巴乔夫是一个类型的人,不浪费时间,他很快就着手限制莫斯科特权阶级享受的额外津贴和特权。他还撤换了许多忠于格里申的人,其中有些还因贪污和诈骗受到审讯。 叶利钦的专业是工程师,三十岁入党,通过自己的努力,一九七六年已升到斯维德洛夫斯克市市委书记的地位。那时,叶利钦也是以改革者著称。戈尔巴乔夫掌权后就把他召到莫斯科去主管党中央建工部。三个月后,他被任命为党的书记。接着他又跃升为莫斯科市委书记。今年二月当上政治局候补委员。 据莫斯科流传的一些说法说,叶利钦担任市委书记后,马上走遍了莫斯科市,视察住房和运输系统。 大多数莫斯科人都不认识他。他搭乘拥挤的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到处跑,排队买肉,记下老百姓和享有特权的官员的生活差异。今年二月,叶利钦在党代表大会上抨击了党内特权阶级。叶利钦以异乎寻常的尖刻语言对苏联经济停滞状态表示遗憾,认为这是“领导方法有缺陷”,其中包括“有些领导人想过平静的生活”。一位西方外交官说,“这是党代会上最令人激动的发言。他提出了西方分析家多年来一直在提出的问题。” 要改变莫斯科的办事方式,单靠言词是远远不够的。叶利钦面临的是一个官僚主义根深蒂固的城市,还有许多格里申和勃列日涅夫任命的人,他们对新首脑的要削减官员额外收入的做法,是不会轻易接受的。老人中谁都不可能向叶利钦直接挑战,但是消极抵抗能拖延他的计划。
2. 降伏国防部长的女子
【美国《洛杉矶时报》四月十三日文章】题:降伏国防部长的女子 一九四二年夏季,肺炎初愈的女军护士珍妮·多尔顿从旧金山登上一艘开往澳大利亚的运输舰。她是为舰上数千名男子三周海上旅行进行医疗服务的二十五名女护士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之一。 在舰上进行的一场棋类比赛中,她结识了年轻的军人卡斯珀·温伯格。卡斯珀·温伯格是个少尉,珍妮·多尔顿也是少尉,但当尉官时间比他长,品级高些。当这艘运输舰到达澳大利亚时,他们上岸并结婚了。 现年六十七岁的温伯格夫人操着软绵绵的声调和缅因—新英格兰口音,乍听起来人们会认为她是一个稳重的老祖母。 温伯格夫人是缅因州巴尔港的杰克逊癌症研究中心董事会成员。目前,董事会正筹措资金,以便让一千五百名年轻的学者与这一中心的国际上承认的科学家一起度过夏季。这项计划已进行了四十五年。 温伯格夫人说:“我向我的五百名亲朋好友写信,要求他们捐赠,并筹集到足够用两个夏季的钱。”对于温伯格夫人来说,筹款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过去四十年里,她估计她大概为医院和竞选运动等一百多种事业筹过款。 除了筹款之外,温伯格夫人另一项拿手的本事就是写作。她已经完成了十一部儿童书,不久前决定写一本供成年人阅读的书《请买我的紫罗兰》。这本关于如何筹款的书定于今年五月出版。 对于温伯格夫人来说,关于这本书的最令人兴奋的事情是,这本书将由她自己的公司“当风书屋”出版。这家建立十八个月的公司雇有一位女秘书、几位打字员。它已发行了温伯格夫人的几本书和其他作者的著作。她承认她的新公司“赔钱”,但是她说:“我们无论如何不会泄气,这是离开华盛顿的一个很好的借口。”令人奇怪的是,这位内阁官员的夫人总希望离开城市和错过那些有吸引力和令人激动的场面。 温伯格夫人说:“我过去每星期天下午照例要参加茶会,主持无数的午餐和晚宴……我对此十分厌烦了。” 她有时也陪她丈夫到国外旅行,但并不是所有的旅行。她说:“决定我是否陪同的因素有两三个。一是如果他去某个偏僻的地方,我担心他会吃不应吃的东西而生病的热带地方,或者,如果他去一个认为夫人不同行是不敬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我就陪同他去。”温伯格夫人生长在缅因州,曾在缅因大学和萨默维尔医院护士学校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她应征入伍了。在澳大利亚结婚三天后,温伯格夫妇各奔东西,参加战争,很少见面。直到战争结束后,他带着一枚铜星章归来时,他们才在旧金山长久团聚。在卡斯珀·温伯格出生的旧金山的海湾区,他们定居下来,有两个孩子。
3. 防恐怖的咨询公司
【美联社佐治亚州玛丽埃塔五月十二日电】美国的一位前越南战争情报宫成立了一家公司,专门为美国商人如何使自己在国外不成为恐怖活动的牺牲品提供咨询服务。 这家公司的主人劳埃德·伯切特说:“我们可以在你的短外衣里藏进一整套救生工具。” 他说:“我让你真正具备查阅地图和使用指南针的本领。如果你要去的地方是个危险地区,就在你的衣服里缝上地图和指南针。” 这种能帮助人们逃跑和避免成为恐怖活动牺牲品的外衣,衬里内还缝有一把锯、一些硬币和其他为出现最坏的情况而准备的东西。
4. 卡扎菲为何用女卫队
卡扎菲一九八一年九月一日在利比亚第二大城班加西宣称,只有妇女最能理解他的观点和存在,妇女总有一天将统治世界,因而他最信任妇女。从此,他将保卫他的卫队完全改由妇女组成,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由女卫队保护的国家元首。 卡扎菲卫队的女兵都是在一九七八年建立的奥马尔·雅克塔尔特别军事学校培训的。据《青年非洲》杂志报道,这些女兵在该校毕业后,再到民主德国接受一种集中强化训练。卡扎菲亲自挑选她们,并定期更换卫队成员,选择的标准是根据她们的肉搏能力,特别是她们的容貌的魅力。 女卫队中的两个人控制其他所有的成员,她们是外号为“间谍”的法韦齐娅和外号为“难对付”的杜雷娅。她们两人是唯一未被更换过的卫队成员。 眼睛乌黑发亮的法韦齐娅,是直接从一个常规行政管理单位出来的。她曾是利比亚的一家主要日报《民众报》的总编辑。两年前晋升为上尉,以美色在国外从事间谍活动而著称。而杜雷娅则是卡扎菲最喜欢的。她说,“警卫职业,这是我的选择,我有着读‘绿皮书’(即卡扎菲语录)的不可抗拒的欲望”。她说,她在精神上“永远爱上了”卡扎菲。 卡扎菲即使在出国访问时,也要带上他的女保镖。笔者曾在卡扎菲一九八三年访问毛里塔尼亚时亲眼见到这样一个场面:当卡扎菲的专机在努瓦克肖特机场降落后,五名女警卫腰挎手枪,手举“绿皮书”簇拥着卡扎菲走下飞机,在机场的欢迎仪式过程中,她们紧跟卡扎菲,挥动“绿皮书”,高呼“卡扎菲万岁”、“革命万岁”等口号,全场为之哗然。 卡扎菲起用女卫队表明,他对妇女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从一九六九年上台执政,直至一九七五年,卡扎菲在妇女问题上还是非常保守的。人们记得,一九七三年他在埃及开罗的一个大厅里曾对埃及妇女发表讲话。他手持粉笔,试图在黑板上解释为什么妇女从生物学的、心理学的和人类学的角度看比男人低一等,他甚至认为妇女解放的思想是有害的,是西方的东西。 在场的埃及妇女群起反对,高声哄他。当时在场的埃及总统萨达特及其夫人不得不起来干预,要她们平静下来。 但是,从一九七五年开始,卡扎菲对妇女的态度逐步有了改变。这一年,他提出了用母乳喂养小孩,离婚时应该是妻子拥有家产的主张。一九八一年在班加西的讲话中,他发出了“解放阿拉伯世界妇女”的号召,宣称要对“从大西洋到海湾的那些把妇女当作奴隶对待的宫殿发动攻击”。从此他开始了“利比亚革命的妇女阶段”。 据报道,他这种态度的改变,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同穆斯林兄弟会的斗争中,他需要妇女的支持,但更主要的是,他对某些战友和周围的人逐渐感到失望,因为他们中有的人背叛了他,有的则规劝他改变其偏执做法,于是,他就“扎进了一个妇女世界中”。 卡扎菲在利比亚妇女中进行了无可争议的变革:在一个传统的阿拉伯穆斯林社会中,他从“上面”强行推行了男女生同校的混合学校,下令取消妇女戴面纱的风俗,允许自由出售避孕药品和工具,将妇女纳入积极的社会生活中。他抨击多妻制,增加了社会法律等。(尚扬)
5. 西德美军基地使用鹅警卫
【美联社西德法兰克福五月十三日电】这是一种有羽翼的家禽,美国军事部门利用它作为最新的保安手段之一,你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它就是鹅。 在西德的三个美军基地,陆军保安部门正在把鹅作为早期警报系统加以使用。 预计,从九月份开始,约有三十个军事设施将使用鹅警卫。 鹅在其敏锐的听觉受到反常的声音刺激时,会发出响亮的叫声。 对美国陆军来说,使用鹅警卫是件新鲜的事,但鹅警卫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罗马人曾在罗马七丘之一巴勒登丘使用过鹅警卫。 据传说,公元前三百九十年,被高卢人围困的巴勒登丘守军由于鹅的高吭叫声而获得了敌人进攻的消息,从而使巴勒登丘免于陷落。 美军第三十二防空指挥部在通信和防空炮兵驻地使用了十八只这种能够报警的鹅。 该指挥部发言人帕迪利亚今天在接受本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已在若干军事设施对鹅进行了试验,目的是要把鹅作为一种天然的警报系统加以利用。他说:“鹅在其附近发觉有反常的声响时,会发出响亮的叫声,从而引起流动哨的警觉,及时赶去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帕迪利亚说,使用鹅警卫是该防空部队司令员维克托·丁·雨果的主意。 他在观看了武装部队播放的一个关于苏格兰一家威士忌酒厂使用鹅警卫的节目后,派了他的助手托马斯到苏格兰进行实地考察。 托马斯考察苏格兰后,第三十二防空指挥部买进了十八只鹅,并在三个地方进行了试验。帕迪利亚说,结果表明,“它们可以充当行之有效的警报系统,因此我们签署了再购买九百只鹅的合同”。 计划中将获得鹅警卫的所有军事设施都位于西德中部。
6. 印尼白领不喜政治只求享受
【法新社雅加达五月十一日电】印尼《罗盘报》十一日发表的一项调查显示,印尼的高薪年轻专业人士普遍对政治兴趣不大,他们努力工作只为名为利。 报道说,高薪的专业人士爱品尝西方及东洋口味的食物,薪水较低者仍然光顾印尼的家乡菜馆。 高级经理及专业人士接受该份著名的印尼报章的访问,他们包括医生、律师、工程师及顾问等。 报告说,近百分之四十四点二被访者表示,他们为求金钱与地位而工作。 近六成被访者表示他们经常或有时到外地旅行,他们热爱的运动有滚球(百分之三十二)、高尔夫球(百分之二十八)。 他们看来对政治兴趣不浓,喜欢阅读政治新闻的只占百分之十一点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