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11-30

第 1 版

1. 国家对市场的干预损害农业

【《视界》杂志(葡萄牙文版)十一月十三日文章】题:在非洲遭受饥饿的恰恰是那些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国家    对于非洲发生的大饥荒,人们首先给予的解释总是干旱。    这种解释令人满意吗?在美国的心脏即中西部地区,每隔二十年都要发生一次干旱。其中最严重的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六年那一次,一九七七年加利福尼亚州也发生了严重干旱。英国也常遭受旱灾。但是,所有这些旱灾都没有在受灾地区引起饥荒。在一九七七年的那场旱灾中,加利福尼亚州的农业产量实际上打破了历史纪录。虽然气候恶劣,但一九七五至一九八○年间,英国的农业产量增长了百分之十五。    既然世界各国实际上都发生过旱灾,而旱灾只在非洲引起了饥荒,这怎么解释呢?    据联合国专门机构进行的调查,至少二十四个非洲国家发生了饥荒。这些国家都有一个致命的共同点:它们都执行了一种真正损害农业的政策。这种政策就是国家对市场的干预。    上述二十四个国家中的多数国家采取的这项政策,基本目标是使农民与价格浮动脱离关系。实际上,它们想达到的目的是增加税收。农民被迫把产品卖给一个国营垄断组织,国营机构支付的价格只相当于真正市场价值的一小部分。    例如,坦桑尼亚的一个典型农户所得收入仅相当于其产品实际价值的百分之十。在肯尼亚,规定的价格只是实际价值的百分之十五,在加纳是百分之二十。不仅如此,农民还必须从所得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来交税。    如果农民在市场上有出售自己的产品的自由,那么国营管理机构就不能发挥控制作用。因此,很多非洲国家禁止或严格限制私自出售农产品。例如在埃塞俄比亚和坦桑尼亚,违犯这项规定的人要受到毒打或者被枪毙。    为了发展民族工业和满足政治上强大的少数人的愿望,外国私人投资不受欢迎,无数非本国资本的企业被国有化。各种苛捐杂税,各种法令规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作为这一系列政治措施的结果,能按自由市场上的价格出售自己的产品的农民,是很有限的。因此,非洲农民一方面受价格人为提高之苦,另一方面,收入又被人为地压低。    象其它任何地区一样,非洲国营农场的经营效果很低。当某些社会主义国家,例如中国正在取消其国营农场体制时,非洲国家却正在不失时机地建立这种国营农场。    根据马克思主义者制订的土地改革条款,埃塞俄比亚的每个家庭都得到了一份土地,这份土地只生产自己食用的产品。禁止雇工和出售农机具及农产品。    据认为,这项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避免建立“商品农业”,农民得到的地块很小,不宜使用农业机器。因此,受到赞扬的这项改革,与过去的制度相比变化不大。在封建主义制度下,埃塞俄比亚农民能得到少量生产奖励,土地改革甚至取消了这些少量的奖励。埃塞俄比亚百分之六十的土地很适合农业耕作,但其中只有百分之十的土地得到耕种。    一位专业人员概括说:“可耕地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得到利用,这可以归咎于农民缺乏动力,他们仅限于生产供自己食用的产品。”    还有更能说明问题的例子。一九一七年的革命以前,俄国曾是一个粮食大出口国。但是,一九二○年前后,该国的耕地已减少了百分之五十,每公顷的产量下降百分之四十至五十。据估计,有六百万俄国人被饿死,不久又有成千上万的人被饿死,这是斯大林推行集体化的结果。后来,苏联政府允许农民在小块土地上种植的产品,可以拿到自由市场出售。虽然这些自留地的面积很小,但其生产率却是集体农庄的四十倍。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苏联现在是美国粮食的最大进口国,虽然它的农业拥有巨大的潜力。    印度终于走上了与苏联相反的道路,取得了不同的结果。印度对农业采取的干预政策,使七十年代初出现了饥荒,后来,它取消了对农产品价格的控制。一九七七年,印度不仅实现了粮食自给,而且成了粮食出口国,拥有二千二百万吨的粮食储备,这使它在不必进口粮食的情况下战胜了一九七九年的大旱    。    非洲的饥荒是本来不应发生,也不应再次出现的灾难。对此,只要允许推行自由市场经济就足够了,因为农民在自由市场经济的刺激下,生产就能发展。

2. 我外交部新闻司否认同金无怠有任何关系

【路透社北京十一月二十七日电】(记者安东尼·巴克)中国今天否认它同美国中央情报局以前的一位雇员有任何联系,这位雇员因被指控充当北京间谍而于上星期在华盛顿被捕。    一九八一年从中央情报局退休的金无怠被指控在过去三十年里向中国递送保密文件,从中获得十四万多美元。    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李肇星在每周例行的新闻吹风会之后说:“我们同这个人毫无关系。”    李肇星对记者们说:“美国方面的这一指控是毫无根据的。”    金无怠已婚,并有三个孩子,他是十一月二十二日被捕的。在这前一天,美国海军情报分析家纳乔森·波拉德也遭拘留。

3. 张京育说台湾将限制报纸版面

【法新社台北十一月二十八日电】政府新闻局局长张京育今天说,台湾政府为了不让一些报界巨头垄断报纸将限制报纸版面。    张京育在议会发表讲话时说,对台湾三十一家报纸其中包括两家英文报纸实行至多不超过十二个版面的版面限制,不是出于政治考虑,而是出于需要。一些立法者提出疑义说,正当世界进入信息时代时实行版面限制将会剥夺读者获得更多信息的权利。他们还呼吁新闻局允许各报扩大版面。

4. 美无理挪用应给中国的计划生育款项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一月二十六日电】国务院官员说,政府将把为抗议中国的节育作法而停止拨给联合国人口机构的一千万美元拨给其它计划生育机构。    国际开发署署长麦克弗森说,政府反对堕胎但又支持其它计划生育机构的政策使他的开发署受到「政治夹攻」。    「各维护生命组织和计划生育组织都完全互不信任,国际开发署则夹在当中受气」。    他说:「尽管如此,我认为我们已尽最大可能执行了这两方面的政策。我们已把我们的反堕胎和支持计划生育的立场运用于该计划的某些方面。」

5. 亚行期待中国明年四月将成为该行成员

【法新社马尼拉十一月二十八日电】亚洲开发银行今天宣布,它期待着中国到四月份将同台湾都成为亚洲开发银行的成员。两者参加同一国际金融组织,这还是第一次。    这家银行的首席发言人哈里哈兰说,今天收到了中国递交的正式申请。    该银行设在马尼拉,有四十五个成员国,向发展中的成员国提供低息贷款。    哈里哈兰说:“这一申请很快就会得到应有的考虑。”    董事会由成员国的最高金融官员组成,是银行的最高决策机构。    哈里哈兰在一次简短准备的讲话中说:“预料明年四月举行的下届亚行年会结束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将成为成员国。”    当后来有人问到台湾的命运时,哈里哈兰说,中国一旦被接纳为成员国,“将会作出适当的行政性安排,使之不影响亚行现在成员国的地位”。    【法新社马尼拉十一月二十八日电】亚洲开发银行今天宣布,它估计,明年四月,中国将成为该银行的成员国,同台湾在一起。    北京没有作出正式的反应,但是,西方外交官们说,这个决定标志着中国取得了部分胜利。    北京的西方外交官们说,亚洲开发银行宣布的上述消息被认为是对中国经济的促进。

6. 拉·甘地声称:印不能在边界问题上同中国妥协

【美联社新德里十一月二十一日电】拉·甘地今天在议会讲,在中印两国边界争端没有解决之前,印度不考虑发展同中国的贸易。    拉·甘地是在印度和中国结束了为期一周的第六轮会谈之后十天在联邦院讲这番话的。这轮会谈是在新德里举行的,为的是要解决引起一九六二年战争的那场争端。    谈判没有取得突破,但是两国同意明年在文化领域、电子计算机、农业、激光技术和生物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以缓和两国紧张的关系。    虽然边界争端是关系正常化的主要障碍,但是两国已互派贸易代表团,以通过贸易往来改善关系。    不过拉·甘地说,边界问题是个“实质性的”问题,印度不能为了促进同中国的贸易而在边界问题上进行妥协,或把这一问题搁置起来。    甘地的外交部长巴加特也在议会上讲,印度已拒绝了中国提出的有关解决争端的一揽子建议。

7. 翁德里克母亲欢迎中国释放她儿子

【合众国际社檀香山十一月二十八日电】美国商人翁德里克今天出人意外地获释。他母亲惊呼:“我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不过,这是感恩节的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翁德里克的母亲路易丝说:“我们要大大庆祝一番。”她说,她儿子今天清晨打电话告诉她,他身体很好。    【美联社北京十一月二十八日电】因中国北方城市哈尔滨一家饭店起火而入狱的美国商人翁德里克今天获释出狱。他说,他将“尽快”离开中国。翁德里克八月十三日被哈尔滨法院判处一年半徒刑。他说,他在狱中受到良好待遇,“食宿条件相当不错。”

8. 近万名侵柬越军将发动“K5作战”

【共同社曼谷十一月二十六日电】题:越南一万名官兵向柬泰边境移动    据泰国军方人士和民柬波尔布特派人士二十六日透露,驻扎在柬埔寨菩萨省西部的越军第四七九师八千人,已向泰国边境城镇亚兰和波罗帖南部边界沿线移动,此外,另两个营约一千人向波尔布特派原来的据点拜林地区移动。    这表明,越军将于最近开始对游击队势力发动大规模扫荡的可能性增强了。这次扫荡被称为“K5作战”。    据这些人士说,除此之外,越南还有两个营正在向边境进发,估计二十八日前后与上述部队汇合,并且,十万颗地雷和若干万吨梯恩梯炸药已运抵边界沿线。    在距泰柬边界二至五公里的柬埔寨境内,零星战斗已经开始,但人们估计,正式的旱季攻势将于十二月初开始。    这些人士认为,越南“K5作战”的目的是:越军首先要彻底打垮民柬三派游击队的力量,然后用地雷把从泰国的乌汶府至达叻府全长七百二十四公里的柬埔寨边界全部封锁,以阻止游击队潜入。

第 2 版

1. 郭一珊马友友榜上有名

【台湾《联合报》十一月十七日报道】著名的《老爷》杂志,在其提前出版的十二月的特刊中,选出一百一十六位“美国的新领导阶层”。获选的三位亚裔中,两位是华裔,一位是日裔。两位华裔分别为郭一珊和马友友。    所谓“新领导阶层”,为年纪在四十岁以下、于各行业中有杰出表现的青年才俊,该杂志将其分为文学与艺术、科技、政治法律、体育、教育与社会服务、工商业等六大类。马友友属艺术类,郭一珊为科技类。    该杂志挑选过程将近两年,从数千份推书中,经专家之审核和建议,最后选出一百一十六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马友友今年十月七日刚满三十岁,父亲马孝骏原在台湾教音乐。小提琴大师斯特恩誉马友友为现存之最伟大的大提琴家。    马友友四岁起即拉奏巴赫组曲,当时用的是“小型”大提琴,而且还得坐在三本电话簿垫高的椅子上。    马友友毕业于朱莉亚音乐学院和哈佛大学,曾和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团同台演出,包括柏林和纽约爱乐交响乐团在内。    马友友目前在马萨诸塞州温彻斯特定居,有一个六岁大的儿子。    郭一珊今年三十九岁。父亲在台湾出生,年轻时渡海到上海市经商。一九五○年往香港,当时郭一珊只有四岁。    郭一珊的贡献在于首创使用电脑扫瞄摄影,并以机器人手臂进行精确的脑部手术。他毕业于南加州大学,获机械博士学位,现任职加州长滩的纪念医学中心。    郭一珊在对机器人手臂发生浓厚兴趣后,积极在医学手术方面下功夫。他最早的试验为将圆形的玩具子弹打入西瓜中,再用电脑扫瞄定位,置入机器手臂尖端的一根细针,成功地击中那颗子弹。    此种手术于今年四月十一日首次使用在人脑上,结果非常良好。对于脑部的溢血、肿瘤尤有意想不到的功效。因为机器手臂之精确度,十百倍高于人手,在郭一珊的改良下,脑部手术医师甚至可以在别的房间,遥控手术进行。

2. 美国电视播音员中的三朵华裔金花

【香港《百花》周刊十一月十七日一期文章】美国电视台的新闻报告员中,近年出现了三位华裔女性。她们是美国女性新闻报告员中的新星,也是美国电视台新闻报告员中三朵华裔金花。她们的名字是董恺悌、余莲黛和宗毓华。董恺悌为“纽约电视女强人”董恺悌的父亲董绍基,曾是已故船王董浩云驻华盛顿的业务代表;前国民党外交官、新闻官、名报人董显光是她的祖父;台湾铁路局董事长是她的叔父。    董恺悌一九五○年在美国出世,也在美国长大、求学及就业。    董恺悌虽然世家显赫,但她是凭借自身的才智和努力,才成为美国电视台女性新闻报告员中炙手可热、名气响彻美国东西两岸的“纽约电视女强人”(这是美国报纸给她的称号)。    董恺悌主播的电视新闻,内容简明,声音率真亲切。此外,她明眸皓齿,明艳照人,更是出镜的好人才。她从一九八二年到一九八三年,每天在美国广播公司的纽约电视台出镜,报告新闻,大受观众欢迎,收视率极高。许多美籍华人因董恺悌的成就而高声欢呼:“又一次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炎黄子孙在美国的成就,并不比白种人低。”    董恺悌是美国年青一代华人,因自小在家庭里受中国文化教育,所以既能说十分标准而流利的母语    ——中国普通话,也能说流利的英语。她在大学时,主修英国文学,获硕士学位后,在斯坦福大学攻读日本和中国文学博士学位,同时在这所大学执教中文。余莲黛为亚裔美国人新闻记者协会主席余莲黛于一九七九年开始进入美国电视传播界,担任全国广播公司芝加哥电视台的新闻报告员。她是华美混血儿,在三藩市出生及长大。在职业上,她先当新闻记者,后当电视台新闻报告员。    美国黑人一九六八年争取平等权利,席卷全美国。自从那时以来,美国当局规定,美国公私机构的雇员中,少数民族雇员要占一定的比例。不过,余莲黛认为,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芝加哥电视台雇用她,与她的华人血统无关。换句话说,她是凭她个人的才能被这座电视台录用的。    余莲黛在美国电视新闻报道事业上获得成功后,为了帮助美国亚裔新闻记者中的新秀发展,她发起成立了亚裔美国人新闻记者协会,自任主席。这个协会在成立的第一年(一九七九年),拨出了六千美元的奖学金,而其数额在一九八二年已增至一年二万美元。宗毓华知名度最高宗毓华作为美国电视台的华裔女性新闻报告员,资格最老,知名度最高。她说,“我以做一个中国人为荣。”    宗毓华的新闻记者生涯,开始于一九七一年。那年她二十五岁,开始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设在洛杉矶市的电视台工作。她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在电视台向全美国报告新闻的美国亚裔女性新闻报告员。    宗毓华今年三十八岁,年薪高达六十万美元。    原籍江苏省苏州的宗毓华,父亲宗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中国驻华盛顿空军武官,后来又在华盛顿美国海事署工作了一个时期,已于数年前退休。宗毓华的母亲马碧兰是南京人,是专职的家庭主妇,从未在外做过一天事。    宗毓华诞生在美国,在华盛顿生长,不会说母语——中国普通话。但是,传统而保守的中国家庭,养成她重伦理、讲道德的个性与吃苦耐劳的精神。    她于一九六九年毕业于马里兰大学新闻系之后,立即进入华盛顿一家地方性小规模电视台的新闻编辑室当秘书,后来升为撰稿员,再升为新闻记者。    从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七五年,华采访了许多    宗毓华采访了许多国际瞩目的大新闻,她因此获得了许多奖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她当选一九七四年全美国十大杰出妇女之一,受福特总统邀请到白宫参加宴会。    也许就是这项奖品的鼓励吧!当时年仅二十七岁的宗毓华,发下了“我要做全美国最好的女新闻记者,不是最有名的,而是最好的”的宏愿。    一九八二年,宗毓华任职全国广播公司,在纽约主持NBC电视台每天清晨六时半至七时的“日出新闻”全国性节目。宗毓华在美国电视新闻界的辉煌成就,被称为“康妮(她的英文名字)奇迹”。

3. 吴健雄周文中获“青云奖”

今年十月三十日,被公认为当今物理界第一名女性的吴健雄博士和哥伦比亚大学音乐系主任、“中美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周文中教授,一同在美国获得“青云奖”。    “青云奖”创于一九八四年,是由一批中美学者在一九二六年创立的华美协进会兴办的。后者是一个非牟利性组织,目的为促进中美文化交流。青云,象征崇高和地位,“青云奖”获得者必须是在一定领域有卓越成就,并对中美友谊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青云奖”评选委员会由美前财政部长布卢门撒尔、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创办人费正清教授、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李政道、纽约州立大学教授杨振宁和建筑家贝聿铭五人组成。每年评选一次,今年举办的是第二届。    (顾其珍)

4. 一个台湾人眼中的大陆社会

【纽约《中报》十月二十六日文章】题:一个台湾人眼中的大陆社会(作者林晓)    中国大陆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人民购买力的雄厚。这几年政府采取养民而不扰民的政策,民间因而有喘息的机会。今天的大陆同胞已经普遍脱离一穷二白的困苦岁月,不仅农业收成增加了,民生必需品乃至奢侈品,虽然价格仍然看俏,但供应很充裕。在笔者途径的几个城市如广州、上海、武汉、北京,处处都可以看到一波又一波主要从外地涌进的购物人潮。他们的购买兴趣已经不再局限于电视、冰箱、收录音机或录音带而已,在街头,你会发现照相器材店、款式家具店乃至装潢店(虽然不多),更能吸引顾客,也可以从熙来攘往的行人脸上,找到购物后满足的神情,整个坊间有一股蓬勃的生气。售货员服务品质不高可是伴随而来的另一个印象却是大陆的售货员态度普遍不够亲切、不敬业,在他们的一举一动间,竟然充满那么多不情愿的意味,鲜有售货员能够体会到他(她)所担任的工作的专业性及特性。    售货员属于服务业,最讲究的是亲切、和气及耐心。但是尽管主管当局已在各地全面推行“有礼貌、讲文明”运动,各商家贴了许多要求店员善待顾客、向顾客亲切致意的标语,然而听者藐藐,运动本身往往流于形式,并未落实到一般售货员的意识中。也许就在“顾客您好”的标语下,店员会毫不客气地抢白你一番;分明是东西品质不够好,售货员在一旦东西当场龟裂或有损坏时,还会大声叱责你任意翻弄试用;分明是客人有权选购最适合的尺码。售货员依然会因为你要求选看不同的样品而不耐烦。诸如此类的情形,在此次同行的朋友中,几乎或多或少都经历到。两岸在行政制度上的差异在生产企业方面,大陆目前普遍采取的是提成核发奖金的办法;在事业单位方面,由于没有生产,当然就没有奖金可领,不过一般政府职工也可领到名目不同的津贴。但是不管是生产企业单位或事业单位,目前似乎均未采取精神奖励及考绩办法。台胞青年在访问大陆期间,接待人员的热忱及辛劳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笔者曾因而提议在活动结束后,主办单位要给这些基层工作人员应有的奖励,可是他们说,这种在台湾行政单位普遍采用的员工奖惩办法并不存在于大陆。笔者并且进一步得知,大陆上一般公务员似乎没有年终考绩制度,升迁调动也尚无一套客观的办法可资参考。    不过,大陆一般单位的人事条例中,有一项规定倒是颇有人情味的:根据规定,就业职工可享有探亲假,探望住在异地的父母或配偶,这是台湾公务员所没有的。    大致说来,中国政府对民众扮演大家长式的角色,较诸台湾政府所扮演的犹多。在制度的设计上,曾似乎想对人民生活都面面俱到地照顾到,人民就业由国家分配,住房由国家提供,房租低廉,医疗免费,交通工具及娱乐活动的入场券便宜,甚至人民丧亡的后事也由所属单位的公会代为料理,民众的生活可以说与党及国家息息相关。这种照顾得最多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的观念,与西方学者所主张的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形成南辕北辙的对比。    然而,无可否认的,许多单位及许多人正在利用政府的这一番善意,营求一己或少数人的私利,贪污营私事件因而层出不穷。原因之一是,许多人无不想赶在这时多攒一些,所以单位和单位之间已变得很本位,人人向钱看,凡事没钱莫办,金钱的魔力仿佛又在清静了三十多年的大地蠢蠢复苏了。神闲气定的悠闲仲夏的神州,温度经常维持在华氏一百度以上,可是习惯于顺受外来变化的人民,面对如此高温,倒也依然有游览的兴致。从南到北,国内的风景名胜区无不游客如鲫,同时也依然拥有那一份神闲气定的悠闲。虽然没有冷气机,可是却各有自己的消暑办法:靠水的泡在水中游泳;住在城里的没事时三三两两躲在树下、坐在胡同口,或闭目养神,或闲话东西,马路上快节奏的如流人车,似乎根本就是另一个世界。    这一份悠闲到黄昏以后内容就更丰富起来了。桂林的民众傍着街边玩起撞球来,武汉的市民几乎家家一张竹床排在马路边,迎接夜空的清爽,度过整个暑夜,那里就是他们的客厅、起居室兼睡房。北京的部分居民三五成群蹲在路灯照射的马路上,就着灯光聚精会神地较量棋艺,过往的汽车驾驶员也很有默契,很技巧地闪过他们,彼此相安无事。但是把这种情形看在眼里的车内外来旅客,可是为之捏一把汗呢!封建遗毒仍未铲除在这些中国人身上,实在不难找到中国人的特色。当他们以朋友的身份与你交往时,既热忱又亲切;一旦你趋前接洽的对方是正在执行公务的陌生人时,那么你最好要有心理准备,确知自己是在和一个驮着千年官场封建包袱的现代人交谈。因为中国的革命到现代为止,只是推翻了有形的社会封建制度,至于思想、意识中的自私、落伍封建余毒并未铲除,人民大众乃至干部本身在看待、理解事务时,依然循着旧有的观念及思维老路。    其实以中国这么大的版图,这么多的人口,加上绵亘文化的潜在影响,在百废待兴的情形下,于短短的三十多个年头中,能够做到的确实有限。    而今,和平建国既已悬为施政方针,人民生活准则的指导纲领既然不再坚持僵硬的教条、语录,发展民生工业、改善人民生活当能符合民众的愿望,进而有效引导全民情绪汇为建设康庄社会的主流力量,我们乐见也期盼国内同胞能享有富足与自由。

第 3 版

1. 呼吁赈济饥民和放弃军备竞赛

【香港《明报》十一月十日文章】题:手拖手六千四百公里五千人步行横越美洲    美国流行乐界为了赈济埃塞俄比亚饥民,计划在明年年中举行两项超级群众活动。    一项是由五千人参加的横越美洲步行。他们将由洛杉矶出发,步行至首都华盛顿,目的是呼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放弃军备竞赛。    另一项运动的规模比步行运动更大,准备召唤超过一千万美国人,以手牵手的方式,连成一条长达六千四百公里的“连手锁链”,由东部的纽约,直达西部的太平洋海岸,位于锁链末端的最后一人,将用他的脚触及太平洋海岸的水。以此来为世界各地饥民请命。这两个运动如付诸实现,将是人类历史上重大的群众活动之一。    筹备组织除了精心策划整个行动的细节,还广邀美国演艺界的知名人士参加。可口可乐已签约成为第一个赞助人。筹备组织希望借此次运动,筹得五千万美元。    筹备大会预计,全部费用将为二千万美元,大会已筹得二百万美元,其余的数目,将由参加步行者觅取支持人士捐赠。到目前为止,至少已经有一万一千人申请参加。

2. 苏联电视台的商品广告

电视中频频出现广告,打断观众欣赏精彩的体育比赛或文艺节目,浪费观众的宝贵时间,许多电视观众一说起就头痛。美国甚至研究出一种昂贵的附加设备,可以“滤掉”令人讨厌的广告。有人甚至形成条件反射:凡在电视上做广告的商品,全是无人要的劣等货,决不去买。    苏联电视台做广告的方式值得借鉴,电视台每周安排半小时的广告节目,时间固定,在《莫斯科广播电视报》上标明。不喜欢广告的观众,完全可以不打开电视机,省得受罪。    苏联的广告方式很简单,只映出商品,介绍用途和使用方法及价格,决无“誉满全球”之类的陈词滥调,而且介绍的全是日用消费品,不会不分对象地向家庭主妇推销塔式起重机或一天能加工好几吨波纹面的绝妙食品机械。(盛)

3. 防止司机打盹的「闹钟」

据苏联《社会主义工业报》报道,司机的工作是非常枯燥的,尤其是在夜间,很容易发睏。为了使司机集中精力减少交通事故,莫斯科的科技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奇的“闹钟”。    这种仪器是套在两个手指上的戒指式金属传感器,它可以测定皮肤的电阻,监督人的精神状态。当司机打盹时,仪器就发出声响信号。如果司机没有反应,五秒钟后,声响信号再响一遍;而如果在六至八秒钟内司机还没有揿表示已注意到的电钮,仪器就启动紧急刹车装置。(马)

4. 自动空调鞋垫

【台湾《经济日报》十月二日报道】最近,台湾人向仲鹿麟发明了“自动空调鞋垫”。其特点是,根据空气泵的原理,采用适当材质设计制成气胆或气囊活动鞋垫装置,将鞋垫定置鞋内后,借行走时脚与脚掌的必然弯曲动作,即可将鞋垫中后部的气胆或气囊不断地下压,借助于它们本身的弹性,从各式活塞装置口在鞋口内吸进清洁空气,再由气胆或气囊前部气孔直通鞋头部位或从两侧设置延伸管,直接进入鞋头各部位,如此一松一压吸放气体,自动进行鞋内与鞋外的空气调节,借此达到通风、散热、防汗、防臭、防震和促进健康的效果。

5. 无底片电子相机

据香港《华人日报》报道,日本松下电气工业公司研制了一种无底片的电子相机,可以每秒钟拍摄七幅图片。这种新产品把图像转成电子讯号录在磁碟上。图象可以经放映机在电视屏幕上播出,这种相机要在西德国际相机展览上展出。

6. 哈雷彗星热

明年三四月份,哈雷彗星将自一九一○年以来再次接近地球,然后将消逝在无边无际的太空之中。此后,一直要到二○六二年,它才能再有这种机会。    为了观看哈雷彗星,挪威斯堪的纳维亚皇家航运公司向美国乘客招揽生意:明年三月二十六日至四月九日将组织一次特殊旅行,七百名美国乘客将有机会同著名天文学家卡洛·萨根一起每天夜晚在轮船甲板上观测哈雷彗星。票价最高达一万零二百二十美元。船票已抢购一空。    与此同时,日本哈雷慧星协会包租的日本航空公司的三架飞机将从东京出发沿南太平洋向悉尼方向飞行,日本乘客们将可以在悉尼以西一百五十公里的巴瑟斯特在最好的能见度下通过晴朗的夜空观赏彗星的尾巴。    三四月份的夜间,另有八万名日本摄影爱好者在澳大利亚的艾丽斯斯普林斯把自己的摄影机镜头对准空旷而黑暗的太空,等待哈雷彗星的出现。他们将不得不在那里筑起一座帐篷城,并蜷缩在帐篷中,因为这座澳大利亚的心脏城市中的全部旅馆床位早已被将前来观看哈雷彗星的美国人抢订一空!    围绕哈雷彗星的出现,在美国和日本正掀起一场商业热。纽约广告公司老板欧文·瑞安的通用彗星工业公司制作的“标准”哈雷彗星图案将会给纪念品和短袖圆领紧身男汗衫的制造商们带来无数美元:瑞安的同行伯顿·鲁本已销售了几千个“哈雷望远镜”,每个二百美元,比普通望远镜贵得多;美国的纪念品制造业正在推销哈雷帽、哈雷钱包、哈雷提包、哈雷背心以及许许多多被冠以“哈雷”名称的小玩艺。    庞大的电通广告公司为了刺激日本人对自然科学和天文学的兴趣,利用哈雷彗星造成的时机,成立了“日本哈雷彗星协会”,资助人为日本航空公司、美能达摄影器材公司和富士胶卷公司。    天文学家和天文物理学家们以其独特的方式掀起了哈雷彗星热。来自五十个国家的九百名天文研究人员组成了一个“国际哈雷彗星观测站”,以便一起对这颗彗星进行密集观测。苏联、日本和欧洲装置的五台太空探测器,使这场哈雷彗星热达到了顶峰。目前这些探测器正在追踪哈雷彗星。到明年三月六日至十三日它们即将在非常近的距离内观测这颗彗星。    哈雷彗星是太空中最有名的一颗彗星。它是以英国皇家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的姓氏命名的。    一般说来,多数人在一生中只有一次观看哈雷彗星的机会。现在成千上万的人正在踏上遥远的旅途,到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和巴西去朝觐哈雷彗星,因为明年三四月份哈雷彗星通过地球轨道时,从南半球看得最清楚。    一九一○年,地球与哈雷彗星幽会时,这位太空行者曾以引人注目的方式掠过欧洲北部的夜空:彗星的光束几乎照亮了四分之一欧洲上空的天穹。然而这次欧洲却只能隐约看到这颗彗星。据天文学家们计算,在欧洲,哈雷彗星将只在很低的地平线上出现,而由于该地区居民稠密,夜间灯火通明,因此很难看到哈雷彗星。甚至在北欧和北美,人们看到的哈雷彗星也将只相当于普通星星那样大小。(王森)

7. 电脑酒店

据香港《华人月刊》报道,最近在日本东京出现了一座楼高二十五层的大酒店,它的操作经营,几乎全部由电脑控制。这是世界上第一座全部由电脑控制的酒店。客人进入酒店,就等于进入了一个电脑中心,面对一连串的电脑终端机。订房、登记、领取房间钥匙及付账等,全部由电脑处理,完全不接触酒店的办事人员。

8. 美国的鬼王节

美国的节日之多,堪称世界之首。但在所有节日中,“鬼王节”最为有趣。    “鬼王节”又称“万圣节”,也叫“南瓜节”。相传在每年的十月三十一日,阴间的鬼怪精灵纷纷钻出墓地,“回访”人间。所以,这天各商店都出售鬼怪形食品、糖果和服装、面具等,制作相当讲究,但也很恐怖,青面獠牙,令人望而生畏。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买南瓜,运回家后,把里面掏空,刻出眼睛、鼻子、嘴巴,然后在里面插上点燃的蜡烛,就做成了别致的南瓜灯。南瓜灯可以提在手中,挂在墙上,也可以搁在地下,一般都放在家门口。每家还必须准备下相当数量的糖果和小吃。晚上,孩子们穿上鬼怪服装,戴上鬼脸面具,一手提着南瓜灯,一手拿着口袋,跑到街上,任意到各家敲门,一面敲一面喊:“给糖!给吃的!”这时,主人必须赶紧答应,并送给他们糖果、食品等。据说,稍有怠慢,他们就会恶作剧,用鸡蛋、果皮打你的窗户,甚至用石头砸你的门。有的家中只有年迈体弱的老人,只好关上电视,熄灭灯火,锁上房门,装作家中无人。有的孩子一晚上可要到一大口袋糖,几个月也吃不完。    这一天,成年人也进行聚会,参加聚会的人都戴面具、画脸谱,穿鬼服,化妆成巫婆、女皇、王子、狗熊、稻草人等各种形象,尽情玩乐,狂颠乱舞,直闹到次日清晨。    因为南瓜灯是这个节日的标志,所以人们总要比赛谁的瓜最大,谁的灯做得最好。在纽约的卡门镇,人们把南瓜串起来,几步一串,一到晚上,南瓜灯全部点燃,一排排、一串串,甚为壮观,构成一幅鬼节奇景。在此期间,总有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观赏。    (马瑛)

9. 美国饮食业:小费至上

【香港《快报》十一月十五日文章】题:餐室最倒胃口的东西美国男侍与女侍    在美国.每日总有过百万人光顾餐室、饮食店、路边餐馆、夜总会以至酒店,但所享受的,是冰凉的盆汤,污垢的刀叉,没有盐与芥末,想取一杯水,也要等相当长时间,种种不便。但令人最烦恼的还是男侍者与女招待,主要原因是小费。    侍者们给你看的是差不多「一里长」的菜单,但恨不得你在十秒钟内就选妥吃什么;女招待见顾客多取一杯咖啡,当时脸色就很难看;如果你没有叫鸡尾酒,他们就把你作「乡下人」看待。    当你呼唤的时候,侍者总是装聋作哑,或者佯装没有看见,但当付小费的时候,他们便不请自来,不达目的不罢休。侍者与顾客之间,俨然发生了长期「冷战」,许多侍者对顾客侮辱、玩弄、激恼。假如一个宾客在夜总会里随便问一个侍者:现在是什么时间?他会回答你:「对不住,先生,这不是我的工作呀!」他们为什么会如此?你自己就得有觉悟——付的小费不够慷慨。比如,有个餐室侍役,每星期薪金只得三十元,加上小费,竟超过一百三十元,他们当然要想尽方法赚钱。例如你在餐后吸一口香烟,或多叫一杯咖啡,他们就施展手段,在你身边跑来跑去,给你拿烟灰碟,打扫你的桌子,或故作轻咳,以吸引你的注意。假如你仍不理会,他会跑近侍役头目之旁,向你指指点点,低声细语,好象联邦调查局人员指证逃犯一般。    当你对侍者们坦白说明你有急事,想快一点用餐,他们越加慢条斯理,绝不理会,尤其是你想多要些牛油或奶油,即使你大声叫「侍者」,弹手指,敲餐碟,吹口哨,他们一概充耳不闻;或者他们行近跟前,你稍有埋怨,他们不但不向你道歉,反而会说诸如此类的话:「你早一点钟来就好了……我已替你催促多时了……」你每次结帐的时候,当然就没有好气,他们或许在中学的算术成绩很差,但对付客人的算术却十分精通,使你的「小费」必须付出百分之十五。例如你的帐单一元九角,你给他五元纸币,他必定找回一元银币两个,半银元币两个,另外一角钱,无异是让你最少给他「小费」半元。他们对于只付百分之十小费的客人,招呼十分怠慢;如果你付帐单的百分之十或百分之十五做小费,他们没有一句话,也不多看你一眼,若帐单较大小费又付到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才向你点点头,说一声多谢。说起来也难怪,因为商业上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有专门学校训练,而侍者们很少有训练的机会,这一点也是值得原谅的。

第 4 版

1. 美报泄露美推翻卡扎菲行动计划

【南斯拉夫《战斗报》十一月六日文章】题:美国中央情报局谋划推翻卡扎菲(作者博·戴切尔米奇)    据《华盛顿邮报》援引官方人士的话说,美国总统里根已经批准了美国中央情报局旨在推翻利比亚革命领袖卡扎菲的行动计划。《华盛顿邮报》作为独家新闻在头版将这一绝密行动披露于世,这是极不寻常的。    据这家报纸说,北非和近东一些敌视卡扎菲的国家也参与这一行动。华盛顿经过四年半枉费心机的努力,企图通过经济制裁和利用利比亚国内外反对派的财政抵制搞垮卡扎菲的尝试失败之后,最后决定采取策划直接政变推翻这位合法的国家元首的行动。    据说,里根总统、舒尔茨国务卿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已以“反国际恐怖主义”为由批准了这项推翻卡扎菲的计划,但是不支持对卡扎菲进行谋杀。根据里根签署的一项命令,将禁止美国谍报机构直接或间接参与任何谋杀性质的计划。    不管怎样,这一行动已促使负责监督情报机构活动的参议院委员会主席戴维·达伦伯杰上书里根总统,表示反对中央情报局的这一计划。达伦伯杰在信中质问里根:如果保证避免谋杀,那又如何去进行政变或以任何方式进行颠覆呢?据美国官方人士称,无疑,里根、舒尔茨和凯西希望通过这项耗资数百万美元的“反恐怖”行动推翻卡扎菲,并认为这一行动定会成功。    多年来,华盛顿官方一直指责卡扎菲在财政上鼓励并以其他方式支持和组织世界上的恐怖行动,从而直接危害美国的利益。    据《华盛顿邮报》援引官方人士的话说,根据这项推翻卡扎菲的行动计划,将通过一定方式向利比亚人进行挑衅,以便找到进行政变或通过美国及其“某个”盟国的联合武装力量从外部对这个国家进行军事干涉的借口。    国会的有关委员会、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其他谍报机构的监督机构内部开始时意见不一。这个机构的主席和副主席表示不赞成这项计划。    一个月前,里根总统才最后同意了这项行动计划。上周舒尔茨国务卿举行了吹风会之后,这个委员会的多数成员也表示同意了。    白宫发言人比尔哈特拒绝对上述消息发表评论,但是他说,里根总统“对这种未经受权血泄露机密情报的行为感到忧虑”。    这位新闻发言人说,里根已下令对这种出卖美国机密文件的行为进行追查,并要求追究泄密人员的责任。众议院议员戴夫·麦卡蒂说,美国国会也将就这一泄密事件进行内部追查。    据认为,正是美国国会泄露了这一机密。如果《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属实的话(看来是属实的,因为官方并未对之加以否认),那么这是白宫和国务院第一次批准这样一项推翻一个国家的正式元首的密谋行动。

2. “星球大战”绝密指挥部参观记

【法国《费加罗杂志》十一月二十三日文章】题:我参观了星球大战绝密指挥部(特派记者帕特里克·泽尔比)(原编者按::里根一戈尔巴乔夫首脑会谈是一场令人惊异的交易。讨论“星球大战问题是这次首脑会谈的高潮。在这次首脑会议期间,本刊记者得以参观了禁止外人入内的利弗莫尔实验室。三十年来,美国最著名的科学家们一直在这里研究战略防御计划。)    这可以说是一个有堡垒守护的兵营。旧兵营的简陋木板屋周围是带刺的铁丝网。在用水泥建成的库房周围和用预制构件建成的办公室周围,日夜都有卫兵巡逻。利弗莫尔实验室离旧金山仅一小时路程,它坐落在加利福尼亚丘陵地带。三十年来,这里是一座真正的“科学城”,是美国尖端核研究之地,人们在这里研究今天被称之为“星球大战”的计划。    事实上,人们在穿过第一道安全栅栏后,就会感到这里的环境与气氛象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校园。利弗莫尔实验室有七千名工作人员。仅几十年时间,这个实验室就成了美国的第一个核研究中心。美国的四千名优秀的科学家在这里紧张地工作着,研究着著名的战略防御计划。    在这次美苏首脑会谈前夕,利弗莫尔实验室采取了向新闻界半开大门的作法,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欧洲和美国的和平主义人士采取敌对宣传行动。    利弗莫尔实验室分为三个安全区。在贴有“机密”标签的“红区”,进行的是可用于民用目的的研究。“绿区”是“机密防务区”,房屋周围有两道铁丝网。“隔外区”绝对禁止实验室职员进入,除非被召入完成具体任务。这个“隔外区”是美国打击力量的心脏,未来导弹的原型都集中在那里。    在会晤“军备研究计划”负责人威廉·斯卡伦以前,我必须等导游前去通报我的来访。斯卡伦在利弗莫尔实验室工作已经二十五年了。他的任务主要是确保华盛顿指挥部同利弗莫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们的联系。    现在,美国军方感到忧虑,因为国会最近削减了用于战略防御倡议研究工作的预算。究竟还要等多少年美国的技术才能使美国建立起巩固的太空战略屏障?斯卡伦回答说:“从现在起五到十年内,战略防御计划的部分系统就可以运转,完成全部战略防御计划则至少需要五十年。我们的技术能力是无限的,一切取决于我们的预算。”那么,战略防御计划究竟需要多少经费?斯卡伦回答说:“大约需要二万亿至十万亿法郎。”    利弗莫尔实验室由一些多种学科的科学家小组组成。    这个实验室既是美国打击力量的设计者,也是华盛顿的政治家和军人的顾问。    为了进入“绿区”的一八七八号大楼,我必须先钻进一个玻璃做的单人工作间,出示我的证件。这个单人工作间里隐蔽着一架摄影机。一名卫兵经过检查,确信我和证件照片上的我是同一人,便通过控制装置打开了门。这座大楼是“○组”工作的地方。“○组”负责“先进核研究”,即负责“星球大战”计划的初步试验阶段。在走廊里,一些年轻人在忙碌着,手里拿着计算图纸。在“○组”,那些年轻的天才平均年龄只有二十五岁。他们多是在刚进入青年时期甚至还没有结束学业就进入了利弗莫尔实验室。他们在那里日以继夜地工作着,一方面从事核研究,一方面完成他们的博士论文。在到处都是纸张的办公室里,他们有时听摇摆舞曲或贝多芬的交响曲。我看到他们中有一位在一边啃着三明治,一边操纵着一台计算机。    他的名字叫斯蒂芬·扬格,现年三十四岁,领导着“A处”,负责核激光研究工作。这个核激光系统是“星球大战”计划的脊柱。    象实验室的其他研究人员一样,扬格拥有两台计算机。一台用来处理普通的日常运算,另一台用来编制“防务机密”区的计划。在第二台计算机四周,安装有一圈金属屏幕,以防散发出任何电磁信号。否则,外国情报人员只要有一根先进的天线就能破译出这台计算机处理的全部信息。    在利弗莫尔,有六十位“Z处”的专家在分析和解释美国几家主要的情报部门提供的情报,并根据这些情报预测未来。他们当中有放射化学专家、工程师、经济学家和政治科学研究人员。    在一座大房子里,世界上第一束核激光装置昼夜不停地运转着,研究人员们通过他们面前的控制屏幕警惕地监视着试验的进行。在“红区”里的一八七七楼房里,超级计算机每秒钟完成几十亿次运算,能指挥核激光射向敌方目标。离实验室十五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小型水泥掩体。西方世界功率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就坐落在这里。它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里产生出的能量就相当于美国年能量生产量的十分之一。五千万伏还不足以在太空发射“星球大战”计划里所设想的激光,但是,利弗莫尔准备扩建它的水泥掩体。

3. 李显龙邀大学生定期对话 了解对政府各项政策看法

【新加坡《联合早报》十一月二十六日报道】题:李显龙邀国大学生每月定期对话一次    李显龙准将最近开始会见国立大学的学生,与他们直接对话,以了解未来国家精英对各项政策的看法。    这项对话,在九月开始。据悉,对话将定期进行,大概每月一次。对话形式是属小组自由讨论性质,没有特定的题目。    直接对话的概念,是由贸工部兼国防部政务部长李显龙准将拟订。李准将也邀请卫生部兼外交部政务部长姚照东及社会发展部兼交通与新闻部政务部长黄根成参与讨论。这三名政务部长,都是在去年年底大选时步入政坛的。参与讨论的学生,是以个人身份出席,虽然有几名学生是学生会领袖。每次参加直接对话的学生是五位。他们受李准将的邀请,到他的办公室,作两小时的自由交谈。    据悉,在第一次会谈中,他们讨论最近宣布的一系列政策,从汽车柴油税到公务员薪金节制问题。    由于三名政务部长是要听取大学生对政府政策的看法,所以他们向学生提出许多问题。例如,他们讨论反对党议员在国会提出部长减薪的动议;三名政务部长想知道,这动议是否使反对党赢得一些政治资本。    一名参与讨论的学生说,对话是在很诚恳的气氛中进行;虽然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不同,大家都尽力说服对方。

4. 服装政治家里根“三连冠”

【合众国际社纽约十一月二十五日电】美国总统里根、英国王储查尔斯、歌星佐治童子和泽西市长丘西有何共同之处?    据美国时装基金会说,他们都是国际时装的佼佼者。该基金会以第四十四届裁缝及服装设计师调查所得结果,把他们列入“最佳服装”人士的名单中。    里根是连续第三年获最佳服装荣衔的政治家。    时装基金会称,查尔斯在国际社会这个领域上获奖,是因为他穿的双胸尖起翻领上衣“影响了世界的激进嬉皮士”。”    佐治童子剥夺了国际娱乐界中迈克·杰克逊的这项荣衔。但时装基金会迅即指出,它没有给予后者最佳服装荣衔    ——他在舞台上穿着女装演唱。

5. 撒切尔夫人的一场虚惊

【美联社伦敦十一月二十五日电】国防部今天说,一个木框架从一艘低空飞行的皇家空军的飞机上掉下来,落到玛·撒切尔首相正在观看跳伞演习的皇家海军的舰只上。    国防部的一位发言人(照例不报道他的姓名)说:“这艘舰只没有受到任何破坏,舰上没有人受伤,撒切尔夫人根本没有危险。”他谈到的事故是今年九月份发生的,只是到最近才透露。    小报《每日邮报》登在头版的一则报道说,撒切尔夫人的处境“让人惊骇,但是她逃开了”,当时木框架上的“碎片纷纷落到”她身上。该报报道此事以后,国防部才透露这次事故的详情。    这位发言人说:“报道失实。关于碎片纷纷落到首相身上的说法不是事实。”    这起事故发生时,撒切尔夫人正站在一万六千吨的海军辅助舰“奥斯汀堡”号的甲板上观看皇家海军陆战队的突击队空降一个突袭组。当时这艘舰只停泊在英格兰南部海岸多塞特的波特兰海军基地附近。    普尔基地的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队的桑迪·拉贝少校说,海军陆战队员从“赫尔克里士”式运输机的后部空降,放在一个木框架上的一艘可充气的船只在他们跳伞之后被推了出来。    这艘船安全着陆,但是可分开的木架落到“奥斯汀堡”号的中部。    拉贝说,木架的碎片大部分散落到海里了,但是有一些木片“似乎向首相站的方向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