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10-26

第 1 版

1. 里根建议美苏结束在第三世界角逐

【路透社纽约十月二十四日电】里根总统今天宣布了有关结束美苏在第三世界的紧张关系的建议,说超级大国能否建立建设性的关系取决于地区冲突的解决。    在向联合国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里根要求莫斯科与华盛顿的关系有一个“新开端”。这个讲话为里根十一月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最高级会谈定了调子。    里根建议分三个阶段结束美苏在第三世界的角逐。    他首先要求五个国家(柬埔寨、阿富汗、埃塞俄比亚、安哥拉和尼加拉瓜)中的每个国家的交战各方进行谈判。    下一步,他要求美苏之间进行几套分开的谈判,看它们怎样才能支持和加强缔造和平的努力。这些谈判不是正式的和平谈判。    如果这前两个阶段成功,美国可以帮助把受战争蹂躏的国家重新纳入国际经济。    里根说,他的计划是“大胆而现实的”。    政府一位高级官员对记者说,里根的倡议已经向莫斯科提出。    【美联社联合国十月二十四日电】美国总统里根在联合国的讲话今天引起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的愤怒反应,奥尔特加说,它“‘充满谎言”。    里根在联合国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说,尼加拉瓜是马列主义“与人民交战”的国家之一。他声称,尼加拉瓜有三千五百名苏联集团和古巴的军事人员。    奥尔特加说,这是谎言。“为澄清事实,我告诉你们,有七百名军事顾问,他们都是古巴人”。    在里根讲话之后记者采访的绝大多数其他领导人作出了比较积极的反应。    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说:“从内容和演讲腔调上说,这是我所听到的最好的讲话之一。”他说,里根对苏联的态度是“务实的、真实的和实际的”。    瑞典首相帕尔梅说,里根对苏联使用的强烈言词与愿意同苏联会谈的主动表示“相互矛盾”。    他说,里根列举的地区性冲突在“苏联人进行干涉而美国不喜欢这种干涉的地区”。    但是苏联驻联合国大使特罗扬诺夫斯基说,谢瓦尔德纳泽的讲话应该被视为对里根的讲话的反应。    法国对外关系部长迪马认为,尽管观点不同,两个超级大国的讲话“对区域问题的看法一致”。    他说,里根的讲话是一个“开端”,但是他说,谢瓦尔德纳泽讲话的调子比里根的讲话和缓。    西德总理科尔还说,鉴于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将于十一月十九日举行会谈,里根的讲话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开端”。    【法新社纽约十月二十四日电】国务卿舒尔茨在这里说,英国、日本、加拿大和西德等国今天表示“全力支持”里根总统为解决亚洲、非洲以及中美洲的区域性冲突而举行美苏会谈的建议。    他说,美国总统里根的建议在那些美国的主要盟国的领导人中“深受欢迎”。

2. 华约在裁军宣传战中又发起新攻势

【法新社莫斯科十月二十四日电】华沙条约组织在裁军宣传战中又发起了一场新攻势,即建议冻结常规力量。    但是,此间外交官认为,这场新攻势可能会对它们自己产生相反的影响。    这项建议是华约昨天在索非亚举行的首脑会议上提出来的。华约建议:美国和苏联从一九八六年一月一日起冻结各自在国内外的常规部队的数量。    一位北约外交官说:“这项建议与戈尔巴乔夫的几位前任常常提出的建议一样,只是一种宣传姿态,没有什么实际价值。”    他说,这种建议无疑起了相反作用。    他还说,尽管戈尔巴乔夫本月早些时候访问法国期间提出的建议对西方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重新施展老一套宣传手法会损害苏联的计划。    观察家们说,戈尔巴乔夫的建议很简明,但目的是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然而,驻布鲁塞尔的一位北约外交官说,华约的最新建议不会产生“什么结果”。他说,这项建议无法核查,也不切合实际,只不过是过去已经遭到西方拒绝的一些老建议的翻版。另一位北约外交官说,这项建议的内容西方过去都提出过。

3. 时事社报道赵紫阳和中曾根在纽约会谈

【时事社纽约十月二十四日电】题:日中首脑会谈再度确认联合声明精神,就促进友好关系达成协议    正在纽约逗留的中曾根首相与中国总理赵紫阳,二十三日下午在联合国总部举行了历时约三十分钟的日中首脑会谈。结果,两位首脑就在日中联合声明、和平友好条约和四项原则下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日中关系取得一致意见。这就是说,双方修复了日中两国因正式参拜靖国神社而掀起“微波”的关系,再度确认了促进友好关系的愿望。    在这天的会谈中,中曾根首相说,“日本以坚定不移的信念来对待日中友好关系,准备在联合声明、和平友好条约和四项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这种关系”。表明日本政府的看法是,要根据和平友好、平等互利、相互信任和长期稳定的原则,谋求日中关系紧密化。    对此,赵总理强调说,“我们希望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两国关系。两国关系基本上没有动摇,按照联合声明、条约和四项原则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是中国不可动摇的原则”。    此外,赵总理还谈到日中贸易不平衡问题。他指出,“不平衡一旦长期化,就会使贸易关系的发展受到限制”,要求纠正贸易不平衡。同时,他强烈要求日本进口石油、煤炭等能源资源。对此,中曾根首相说,“中国是邻国,是重要的国家,我们打算认真配合”。与此相联系,中曾根首相建议尽快缔结投资保护协定。赵总理也表示要积极作出努力    。    谈到国际形势时,赵总理表明,中国认为,为了缓和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应进行南北对话,并使之发展到举行三方会谈”。。    中曾根首相也说,“南北对话是重要的,为了实现朝鲜半岛统一,日本也打算从侧面努力”。    赵总理还就最近中苏副部长级会谈的结果指出,“气氛是好的,但在重要的问题,即‘三个障碍’上没有变化”。表明他认为,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新政权的对华政策未变。

4. 联合国纪念活动花絮

德奎利亚尔设宴招待各国领导人    里根总统二十三日同世界其他二十几位领导人一起祝贺联合国成立四十周年,说美国相信联合国。    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在代表休息室举行了特别午宴,帮助他的有他的前任瓦尔德海姆和大会主席海梅·德皮涅斯。为这次宴会采取的保安措施是有史以来最严密的。    参加午宴的有八位总统、四位副总统和十二位总理。    宴会上有龙刚鱼、牛肉、肉饭、色拉、草莓汁浇鸡蛋、法国酒。    保安措施严密    在世界各国领导人二十三日前来出席庆祝联合国四十周年午宴的时候,蛙人搜索了附近的东河,警方一个未爆弹处理小组清查了河边车道的一个管道。    这段管道是在有人打来电话说已放置炸弹之后找到的,结果发现同河上的漂浮物一样没有任何危险。    美国总统里根的车队使联合国的车道出现交通堵塞,用了十五分钟才疏通。    其他贵宾在车道上步行去参加德奎利亚尔举行的午宴。    纽约警察局在联合国总部周围派五百人保卫。这座三十九层建筑物前面的第一大街已被封锁。警方在联合国图书馆和大会建筑物的顶上布置了狙击手,他们手里拿着望远镜。    警方的直升飞机在低空飞行,警方和海岸警卫队的巡逻艇带着蛙人在联合国大厦后面的河中巡逻。    联合国有些工作人员挺讨厌,他们让一条警犬坐在椅子上拍照。它十分合作,竟摆起漂亮的姿势让他们拍照。自助食堂的膳食    联合国自助食堂每天向各国国王、总统和总理们提供的是实心面条加炸肉圆,每人一份。据自助食堂经理布鲁斯特说,本周自助食堂每天向大约七千人提供膳食,他们当中大多数是司机、警察和执行秘密任务的人。他说十月二十四日的菜谱是:咸牛肉八十公斤,烤小牛肉三十五公斤,嫩胡萝卜和嫩卷心菜各九十五公斤。蔬菜均经过安全检查。开幕以来有二百多人发表讲话    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在宴请来自世界各地的总统、总理、外长、大使和王储二百五十多位客人时说,自本届联大开幕以来,共有二百一十七人发表了讲话,所以他在祝酒时把讲话压缩到了最低限度。    在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有二百一十七人在联大讲台上发表讲话,据说这在联合国历史上还是前所未有的。工作人员中最忙碌的人在联合国工作人员中,最忙碌最劳累的莫过于满头白发的礼宾处处长阿里·泰穆尔。从十月十九日开始,他天不亮就起床去机场迎接纷至沓来的各国领导人。他说,“我必须在五分钟内从十一号门跑到三十四号门,要到午夜之后才能休息一会儿。”他懂多种语言。有一次,他把一位夫人迎到联合国大厦,在忙乱之中误以为她是乌拉圭总统的夫人,于是用西班牙语请她稍等一下再上电梯。谁知这位夫人说她听不懂西班牙语,他这时才意识到她是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夫人,于是赶忙用阿拉伯语表示道歉。    (据外电报道)

5. 埃及官员说穆巴拉克将于下月访华

【美联社开罗十月二十三日电】一位政府官员今天说;穆巴拉克总统将于下月访问中国和阿曼。    这位要求不透露姓名的官员说,穆巴拉克原订一九八六年第一季度访华,可是根据北京政府的要求而提前了。他没有说明提前的原因。    这是穆巴拉克担任总统以来的第二次访华。    他说,穆巴拉克在从中国回国的途中打算在泰国停留一下。

6. 拉·甘地接受访华邀请

【印报托纽约十月二十三日电】印度总理拉·甘地已接受中国总理赵紫阳发出的访问中国的邀请。    这一邀请是两位领导人今天会见时提出来的。    拉·甘地对赵紫阳说,他很高兴前往中国访问,但得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便能圆满地进行这次访

第 2 版

1. 北京住院治病要走后门

【香港《明报》九月三日报道】题:北京看病走后门动手术索外汇券(作者瑞林)    大陆的医疗状况近年虽有改善,但仍然十分不够,比如北京的医院普遍病床不够就是一个证明。人们有病需要住院,往往要走后门找熟人。有时即使院方已同意住院,还要等待一两个月方可住进去,这对病情是一个很大的延误。    要动手术也只有走后门才请得到好医生,送烟送酒如今已早不中用,电视机等才可通神,有的人甚至提出要外汇券或外币。    要买好的药也十分艰难,很多高级特效药全部成了谋私利的商品。    北京火车站大厦里天天睡满了人,其中大部分是旅客,而有相当一部分是上京求医而不得住院的病者,他们白天到医院去轮候诊治,晚上就到火车站候车室来睡觉。这对一个病人该是多么辛苦啊!

2. 进口计算机闲置不用令人震惊

【《亚洲华尔街日报》九月二十三日文章】题:中国在计算机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罗恩·戈尔茨坦今年五月到北京讲解他的公司的软件产品时,所发现的情况使他感到震惊。    这位美国迈阿密商用计算机解决方案公司总经理发现,昂贵的进口计算机由于缺少合适的软件、零件和经过训练的人员,甚至由于目的不明确而搁在一边落满了灰尘。例如,一个政府机构中有七十五台小型计算机闲置一旁没有使用。    中国要求外国公司帮助解决把计算机同经济结合起来的大量问题。    它发现,光是先进的机器并不能为现代化提供一条捷径。虽然近年来进口的计算机有许多得到了充分利用,但是,其中有一些利用率低,或者根本就没有使用。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计算机世界公司高级副总经理文顿·弗里德利说:“中国的计算机约有一半没有使用,其原因不是损坏,就是人们不知道如何使用。我同中国的高级人士进行过几次谈话,讨论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中国人对计算机的兴趣表现在从美国进口的办公设备急剧增加。美国商务部说,去年,美国的公司向中国交付了价值一亿零一百二十万美元的同计算机有关的产品,一九八三年只有五千万美元。一九八五年头七个月,出口额达六千九百九十万美元。进口的急剧增加带来了利用率不高和浪费的问题。    去年底,北京下放了有关外汇开支决定程序的权力,中国许多公司便利用这项新政策大量购买计算机设备。然而,西方计算机公司满足不了它们大量的订货合同。于是,这些公司便转向不可靠的经营者,从而导致在没有维修合同、零件、软件或训练人员的情况匆匆忙忙进口了硬件。计算机世界公司的弗里德利说:“进口机器是很明智的一招,问题是外汇分配使用不当。”    现在,北京鼓励大的计算机制造商同中国建立大规模生产的合资企业,从而帮助中国政府和企业更有效地得到使用计算机的知识和控制进口。

3. 中国城市建设须有完整的综合规划

【新加坡《联合早报》十月十四日文章】(作者傲雪)近几年,中国由于实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各大城市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商业贸易日益繁盛,市面也空前热闹。车辆不断增加,大型建筑物成批涌现,酒店、旅游业迅速发展。    但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城市病”。所谓城市病,就是城市基础设施落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供电、供热、供水、排水、交通、邮电、环境、防灾等一整套工程系统,它是城市社会化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基本条件。基础设施落后,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    据去年统计,中国共有一百八十四个城市水源不足,四十个重点城市严重缺水。城市的大部分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天然水体,污染严重。    以上海市为例,近三十多年来,基本建设总投资达三百五十亿元,而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仅为十七亿五千万元;市区车辆增加了十多倍,道路面积仅增长一点五倍。人多,车多,路少,交通堵塞等矛盾日趋尖锐。环境方面,上海居民大多数以煤为生活燃料,百分之九十六分散取暖,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此外,供电不足,电话不畅等也是长期存在的“病状”。    再以广州来说,目前仍存在“四大困难”,一是电力供应不足,长期实行“分区停电”;二是自来水压不足,水流缓慢,甚至根本无水;三是道路狭窄而不平坦,自行车与汽车争路,市民随便过马路,经常出现汽车拥塞现象;四是住房难。    造成以上“城市病”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城市建设重生产,轻生活;重眼前,轻长远。有关部门只重视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企业单位,忽视非生产部门效益间接的单位。所以基础设施被视为“社会福利事业”,而没有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就算城市设施与建设同步进行,也往往是先进行地上工程,后完成地下设施,先建成项目,后考虑配备,事先没有一个完整的综合规划。比如修建一条马路,往往需要电力、电讯、上水、下水、煤气、热力、环境卫生、消防部门相互配合,而目前的管理体制则是各自为政,结果是供求不均,顾此失彼。

4. 中国需要训练有素的翻译

【本报讯】菲律宾通讯社编辑瓦雷拉最近写了一篇访华观感,题为《中国需要训练有素的翻译》,摘要如下:    为了更好地执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国需要翻译人员。    中国开始了进行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新时代,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仍然需要克服一大障碍——语言。    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些人口稠密的大城市,一个外国人如果能遇到一个能听懂一点英语、法语或德语的中国人,他就够走运的了。    去年,有一百多万外国人到中国访问,他们靠的是一些词汇有限的翻译人员。    翻译人员很可能是大学生或者外语学校的毕业生。然而,即使是大学生,他们也常常因为词汇少或者对所谈的问题缺乏知识而出现尴尬局面。    要求翻译人员既懂科学、技术,又懂艺术,甚至在首都北京也可能十分难得。    在中国某些地方,一名讲普通话的翻译人员,在碰到不懂普通话而只能讲当地方言的人时,还需要有人为他翻译。    中国人发现英语和法语十分有用,其次是日语。中国政府正在鼓励人民掌握两种语言。    虽然普通话在联合国是正式语言,但是中国人认识到,掌握另一种国际语言对他们是有好处的。

5. 电脑产品市场失利 苹果公司内讧分裂

美国苹果电脑公司的创办人兼董事长史蒂夫·乔布斯的创业史,以甜始,以苦终。在最近几个月,乔布斯与该公司总经理约翰·斯卡利发生摩擦,受到压制和排挤,终于在九月十七日向公司递交了辞呈,并准备另起炉灶,组建一家新公司。车库起家成青年楷模一九七六年,年仅二十一岁的乔布斯与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一起,在他父亲的汽车库里造出他的第一台“苹果”牌电脑,这种电脑在一九八○年占美国个人电脑市场销售量的百分之三十二。一九八二年,硅谷的各家硅片公司都遭到不同程度的亏损,而苹果电脑公司的收入却比前一年猛增百分之八十一。到今年春季,苹果电脑公司已发展成拥有二十亿美元资产的大公司。该公司在硅谷占有二十二幢大楼,在得克萨斯州、新加坡和爱尔兰还开设了分公司。乔布斯今年不过三十岁,就已经腰揣百万了。    乔布斯已成为美国创业家的缩影和一夕发财的象征。甚至里根总统在最近的谈话中也勉励青年人向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学习,“追随这两名大学生的足迹,因为他们从住宅的后车库里搞成了一家美国最伟大的电脑公司。”固步自封乔布斯大起大落与乔布斯关系密切的人都说,干劲与自负使乔布斯把苹果电脑公司建成一家著名的大公司,但同时也使他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从而固步自封。从去年春天开始,该公司的电脑业走下坡路,几种产品在市场上失利。与此同时,在新产品的开发和经营管理中,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后来居上,其产品在一九八五年占美国个人电脑市场销售量的百分之三十,而苹果电脑公司却从一九八○年的百分之三十二下降到百分之二十四。面对这一挑战,乔布斯却无动于衷,仍一味追求技术上的精制来迎合少数人的需要而忽视广大顾客的需求,致使苹果电脑公司的财务状况坏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乔布斯也因此成为公司里的众矢之的。尽管他仍是公司的最大股东,但却被赶出公司的主要办公大楼,到一幢辅助大楼的办公室上班。锐意改革斯卡利大权独揽一九八三年,当斯卡利还是百事可乐公司总经理时,乔布斯看中了他在市场促销方面的专长和丰富的经验,便以每年二百二十万美元的薪金和红利将他挖到苹果电脑公司,担任总经理兼执行董事。    斯卡利现年四十六岁,他的市场促销策略是在重大球赛时间中,或在其他重大事件(如总统大选)发生时,购买电视和国际性刊物(如《新闻周刊》和《时代》周刊)的广告时间和版面,大事宣传苹果牌电脑的功能,使其获得与群众接触的最佳机会。这一宣传手法为苹果牌电脑创出了名声,斯卡利去年因此被广告商选为名人之一。    斯卡利与乔布斯的私交发展很快,成为一种既可以说是兄弟,又可以说是父子式的关系。他们这种关系甚至受到苹果电脑公司其他上层领导人的妒忌。    但是从今年初开始,苹果电脑公司的财务状况每况愈下,斯卡利主张改革公司的经营方式,但乔布斯却执意反对。不久,斯卡利便开始全面重组公司的行政管理与生产活动,以削减开支。据说,这些行动因遭到乔布斯的极力反对而无法开展,于是斯卡利就有意要踢开乔布斯。与此同时,乔布斯也千方百计想排挤斯卡利。今年五月底,在斯卡利访问中国时,乔布斯作出最后一次努力,企图挤走斯卡利,但遭到了公司董事会成员们的反对。面对这种情况,斯卡利不得不在七月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宣布:乔布斯现在和今后都将不得在公司的经营中发挥作用。    另起炉灶公司矛盾白热化从此,乔布斯就一直对创办一个新的公司跃跃欲试。他与苹果电脑公司董事会的关系也开始恶化,而当他决定在高等学府的教育用途方面寻找新产品的市场时,这种恶化了的关系达到了白热化程度。因为高等教育用的电脑本是苹果电脑公司的主要销售对象之一,乔布斯这样做,等于是要同苹果公司公开摊牌了。此后,他又挖走了苹果电脑公司的五名年轻的高级技术人员,使他与苹果公司管理层矛盾更激化,最后导致他辞去董事长职务。    尽管乔布斯强调,他的新公司不会利用苹果电脑公司的专利技术,但是苹果电脑公司正在考虑以利益冲突或偷窃商业机密为理由,对乔布斯提出起诉。    乔布斯这次重新创业的资金将来自出售他在苹果电脑公司的两千一百万美元的股份。分析家们认为,乔布斯虽然很有钱,也能找到人来另开新公司,但他要想再创办一个象苹果电脑公司一样规模和成功的企业,也决非易事。因为现在电脑业的竞争远比苹果电脑公司初创时激烈得多。再说,创业两次都成功的人,在美国电脑业内几乎还无先例。    缺乏人才苹果公司前途未卜乔布斯离开苹果电脑公司后,人们最关注的是这家公司未来的创新构思,因为这是科技发展中企业生存的主要关键。目前,电脑界人士最大的期望是,要看到苹果电脑公司突破科技上的障碍,制造出能与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电脑沟通的系统。而要稳固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苹果电脑公司必须发展资据共用系统、档案服务、区域联系网、调制解调器、储存单位扩张卡和能从一个工作状态转换到另一个工作状态的转换系统。    据报道,苹果电脑公司目前最大的苦恼是,缺少一名具有高水准的工程师来领导产品的设计与发展。因此,斯卡利目前正积极寻找这名“关键人才”。苹果电脑公司的前途未卜。    乔布斯另起炉灶的主要目的无非是对斯卡利进行报复。分析家认为,他离开苹果电脑公司可能造成的最大悲剧是两败俱伤。(谭卫兵)

第 3 版

1. 《推销员之死》被改编成电视片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网九月十五日八时播映了根据阿瑟·米勒的名剧《推销员之死》改编成的电视片。    《推销员之死》曾获纽约剧评奖和普利策奖,在美国和世界享有很高声誉,是百老汇的保留剧目,一九五一年拍成电影。电视片《推销员之死》是根据一九八四年百老汇演出版本改编的,演员基本上是话剧的原班人马。著名演员达斯廷·霍夫曼扮演的威利·洛曼既表现出了洛曼本人的痛苦,使人同情,又表现出他把痛苦发泄给他人的令人愤懑之处。凯特·里德扮演了洛曼之妻林达,再现了一位虔诚的妇女形象。洛曼的一事无成,不务正业的两个儿子分别由约翰·马尔科维奇和查尔斯·德尔扮演。(栋)

2. 新加坡放映五十六集《顺子剧场》

【新加坡《联合晚报》十月六日报道】《顺子剧场》,从十月七日开始,每逢星期一至星期五在晚上七时零五分通过第八波道播映。这部由日本富士电视台摄制,目前仍在当地上映的电视连续剧,是新加坡广播公司以高价购买的一九八五年最新制作。    《顺子剧场》共有五十六集,由于时间关系,每一集分两天播完。    《顺子剧场》的演员阵容强大,除了女主角堀千惠美是八四年《红白》的参赛红歌星,男主角国广富之是影视两忙的红小生之外,剧中饰演三上淳一的若林豪,也是日本的著名性格演员。他给本地观众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八三年播映的电视剧《成吉思汗》中饰演札木合。    其他演员如下川辰平、梅宫辰夫,梶芽衣子、坂上二郎等,也都是日本资深的影坛“宿将”。而饰演与顺子要好的男同学山口义人的风见慎吾,则是日本能歌擅舞的青春偶像。    《顺子剧场》虽然描写的也是一名少女的奋斗史,但和《阿信》稍有不同,它更具青春朝气,剧中女主角虽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却性格开朗活泼,她为了实现自己成为明星的愿望,不惜和病魔搏斗,甚至牺牲生命。顺子在奋斗过程中所表现的毅力和勇气,感人至深,也使《顺子剧场》成为一部充满温情和激励人们向上的电视连续剧。

3. 马克·吐温两部名著摄制成电视系列片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美国广播公司电视网在九月十四日上午十一时的特别节目中,开始播映了根据当代和古典儿童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片。    这套电视系列片第一部是根据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名著《汤姆·莎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改编的《康    ·莎亚和哈克玛丽·费恩历险记》。德鲁·巴里莫尔和布兰迪    ·沃德分别扮演康·莎亚和哈克玛丽·费恩。    为了吸引儿童,电视系列片中出现了一只聪明伶俐、能讲话的猫“里德莫尔”(意为多读书)。这位通常总是手不释卷的猫先生住在图书馆后面的一条小巷里,因此有机会读许多书。喜剧演员帕特·莫里塔和吉尔·惠兰充当这一节目的主持人,与里德莫尔先生一起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不时响起儿童们的阵阵笑声。由于美国青少年读书风气近年来日趋低落,这部系列片主要是为了鼓励青少年阅读更多的名著。(刘)

4. 今日阿拉伯文化

长篇小说    阿拉伯文学不具有浪漫传统。会议、武功歌、手势或童话均是含有长篇小说的某些结构的叙述体。阿拉伯的头几部长篇均由在欧洲逗留一段时间的埃及人和黎巴嫩人创作。一些人认为,当今的阿拉伯长篇处于巴尔扎克前期,它着力表现比虚构更加强烈、更加无法预料的纷繁的社会现实。    纳吉布·马赫福兹,一九一二年生于开罗,无疑是阿拉伯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他不懈地工作,从未离开过埃及一步,潜心于创作,每年发表两部长篇。民众的现实主义,新小说的创作技巧,从社会学角度的观察,诸如此类的叙述体在他的作品中均有体现。    叙利亚人汉纳·米纳,他以《一位海员的轶事》三部曲被公认为童话体长篇的巨匠。苏丹人塔伊布·萨利赫的《向北迁徒的季节》是阿拉伯最优秀的长篇之一。巴勒斯坦人贾卜拉·易卜拉欣·贾卜拉,他的《没有地图的世界》分上下部,叙述了阿拉伯人同人类历史的关系。但是近年来蜚声文坛的当推埃及人爱德华·哈拉特,他的代表作是《和拉马与龙在一起》。    还有突尼斯人迈萨迪,他的《堤坝》对几代人产生过影响;沙特阿拉伯人阿卜杜勒·拉赫曼·穆尼夫的《在地中海东岸》即将在法国翻译出版。    后起之秀当中有埃及人贾迈勒·吉塔尼,一九八四年发表了《幸福的扎尼》;埃及人孙。阿拉·易卜拉欣去年发表的《委员会》标志着阿拉伯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最后有摩洛哥人穆罕默德·泽夫扎夫的《女人与玫瑰》和拉比·穆巴拉克的《好人》。短篇小说与诗歌    阿拉伯文学中最突出的是短篇小说与诗歌。这类作品的大师健在的有一九○五年生于开罗的叶海亚·哈吉和一九二七年生于开罗的优素福·伊德里斯。还有已作古的叶海亚·塔希尔·阿卜杜拉,一九八一年去世那年,他才三十八岁。他被视为给短篇注入了新的写作技巧的作家。用母语创作的诗歌在阿拉伯文化中占重要地位。夸张的、愤慨的、讽刺的、辛辣的诗歌,忠实地体现了阿拉伯人民的个性和幽默感。埃及诗人拜拉姆·恩西、萨拉赫·贾欣、阿卜杜勒·拉赫曼·阿卜努迪以及黎巴嫩诗人米歇尔·特拉德和伊拉克诗人穆扎法尔·安纳瓦卜,比那些重视现代特色和臆想的写作,忽视深沉的朴实感的诗人,更加深孚众望。    马哈茂德·达尔维什,是今天深深地扎根于土壤之中的创造性灵感与现代写作技巧调和的唯一作家。叙利亚人尼扎尔·卡巴尼共出版过十五个诗集,是阿拉伯世界最受读者欢迎的一位诗人。电影    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说,禁止亵渎神明使电影付出了昂贵代价。在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当一部影片在电视台播放时,谈情说爱的镜头已被裁剪得“一干二净”。    许多电影导演不得不同资助和控制产品的政权合作。    埃及导演沙迪·阿卜杜勒·萨拉姆等待了七年才使他的具有国际声誉的影片《守旧之人》同观众见面。从这部影片问世以来,他筹措不到资金去完成另一个大的拍摄计划。《受骗者》是根据巴勒斯坦人加桑·卡纳法尼的长篇小说改编的一部优秀影片,其导演埃及人陶菲克·萨拉赫,却因拍摄了另一部歌颂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的片子而声誉一落千丈。    阿拉伯的导演还要对付承担压制任务的、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和宗教政权。    阿尔及利亚摄制出了在阿拉伯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几部优秀影片,例如穆罕默德·哈米纳的《奥雷斯之风》,穆罕默德·布阿马里的《烧炭人》和迈尔扎克·阿卢阿什的《奥马尔    ·加特拉图》。一九八一年,阿拉伯国家共生产了七十部长片。戏剧    也许应该到非正式的,缺乏资金的剧团中去寻找今天的阿拉伯戏剧。在一年一度的摩洛哥业余戏剧节上,出现了一两个优秀剧团,但是它们没有资金,无法继续登台演出。在突尼斯,从引人注目的“新剧团”销声匿迹和剧作家伊兹丁·图马达尼的别出心裁的创作以来,人们再也看不到戏剧的新前景。在阿尔及利亚也是如此。叙利亚人萨阿德·瓦努斯近年来毫无成果。受闹剧的启迪,写过几个剧本的伊拉克人福阿德·塔卡里已改行转向小说。    黎巴嫩的“叙述者剧团”是一支先锋队,因为它设法深化阿拉伯东方的共同语言的传统形式和发展阿拉伯所特有的形式。这个剧团一九八三年在世界文化宫公演了《希亚姆的末日》。该剧是溶诗歌为一炉的一出滑稽剧,叙述了黎巴嫩南部希亚姆村庄的生存与灭亡的过程:一九七八年,战争导致该村大批村民外流,留村不走的无辜百姓惨遭屠杀。

5. 索尔仁尼琴即将写完围绕十月革命的三部曲

【香港《明报》十月十六日报道】流亡的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快写完他自称为「毕生的主要艺术巨著」,这套名为《红色车轮》的作品,是围绕俄罗斯革命史诗式的三部曲小说,以《一九一四年八月》开始的。巴黎总部青年会印刷所的代表舒马曼告诉路透社说,索尔仁尼琴现在美国家居修改最后的部分,一共四册的《一九一七年三月》。    舒马曼昨天在法兰克福的世界书展说,这部作品到一九八六年就有原装俄文版问世。共分上下两卷的《一九一四年八月》,在索尔仁尼琴一九七四年到西方前,便偷运出苏联并出版。    三部曲的第二部,一共两卷的《一九一六年十月》,已有了俄文版和各种欧洲语言版本,内容是描述引致列宁一九一七年十月二十七日掌权和其后发生的革命事件。    舒马曼说,牛津大学的翻译家韦列斯仍在翻译《一九一六年十月》的英译版,出版日期未定。《一九一四年八月》有了英译本,俄文版是在一九七二年出版的。    俄罗斯移民消息人士说,索尔仁尼琴的作品是出了名难译的。其中一个说,「索尔仁尼琴有自己的风格。他的俄文和乔依斯的英文一样费解。」    但经过韦列斯翻译了他的剧作《橡树和牛犊》后,索尔仁尼琴现在已喜欢韦列斯翻译他的作品了。    舒马曼说,索尔仁尼琴继续修改他的早期作品,包括了《古拉格群岛》。这部作品有一部分是他在苏联时写的,他准备再加以修订。这部作品因第一次对苏联劳改营提出得到广泛见证的描述,曾令西方震动。    舒马曼的出版社自一九七四年以来以俄文原装出版索尔仁尼琴的多部作品,他说,「索尔仁尼琴不断修改他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曾是在困难环境下写成的,而且,他到了西方后,发现了很多其他文件」。

6. 世界上第一台“万能文书机”

【委内瑞拉《宇宙报》十月三日文章】以色列一家电话公司和纽约一家电话公司合作,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万能文书机”,并准备投放市场。    “万能文书机”是由电话机、打字机和计算机组成的书写电话系列,它把各办公室的电话连接起来,比目前使用的打字机能发挥更多的作用。    以色列电话公司的一位领导人说,迄今为止,办公室设备工业向文书们提供了打字机、记录本、日历、卡片柜和许多设备,但使用这么多设备,既耗费时间,又工作紧张。“万能文书机”改善了文书的工作,使办公室工作自动化。    “万能文书机”把传统的打字机和电话机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打字,而且可以修改原文,并能储存完整的文件,起到记忆作用。    “万能文书机”还能简化文书的主要工作之一——口头对话。它有自己的调换器或八条线路的总机,可以自动通电话。另外,它能首先录下收到的电话,然后按编制好的电话号码自动接通受话人的电话。“万能文书机”将于一九八六年初投放市场。

7. 图片新闻

新近在巴黎开放的毕加索美术馆

第 4 版

1. 雅皮士重返故园

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他们高声疾呼:“我就是我!”他们远离家乡求学就业。现在,婴儿激增时期出生的这代美国人在离乡背井赢得独立之后却又发现,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家庭。故土寻根他们开始回到年迈的父母身边,回到他们的出生之地。二十八岁的前新闻记者斯蒂芬·夏普在父亲去世后不久回到了家乡得克萨斯州阿森斯镇。他对“回到母亲能够指靠我的家乡”感到高兴。    心理学家安尼塔·奥尔巴克说:“人们看来是在寻根。这一代人能够迅速地随心所欲地迁移,但是却发现正在失去某种东西。他们希望回到故乡去获得这种东西。毫无疑问,这是这代人中出现的新现象,是一个新的社会潮流。”    《家庭领域杂志》今年春天所作的调查表明,三代人共同生活的家庭在美国正大量涌现。在被调查的一千五百名成年人中,将近一半住在他们的出生地附近,三分之二的人住地离故乡不过两小时的汽车行程。天伦之乐许多攀登成功阶梯的专业人员都梦想有朝一日能在曼哈顿安家落户。但是一对居住在那里的中西部人却迫不及待地返回美国腹地。二十九岁的苏    ·威尔逊一怀上第一个孩子后便和她的当律师的丈夫搬回了故乡内布拉斯加。    威尔逊说:“我们是在中西部长大的,知道什么是前院后院,我们知道孩子们需要这些。我们也迫切希望孩子们能认识他们的祖父母和叔伯婶娘。”    一位名叫麦克·拉森的政府职员说:“我的父母是我们最要好的朋友,他们是我们的榜样。当你赢得了某种程度的独立之后,和父母交朋友就很容易了。你不再是他们的负担,可以和他们平等交往了。”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三十七岁的社会学副教授安德鲁·彻林说,“当我们这代人年龄越来越大时,对父母要承担义务的感情便变得愈加强烈了,毫不奇怪,我也是如此。”    彻林说:“由于我的父母年事已高,我希望在他们需要时能随时给予帮助。我乐意经常见到他们,让他们常能看到孙儿孙女。象我们这代人中的许多人一样,我现在关心的是父母、孩子和自己的工作。”    那种被称为雅皮士信条的“追逐名利,志在四方”的口号,目前在美国不再被奉为座右铭了。珍视自主但是彻林又说,作为美国人,不管年轻年迈,仍然非常珍视自主权。现代父母关心的是孩子的快乐。有的时候,子女在家中呆得过久,父母甚至会鼓励他们远走高飞,寻找新生活。对于那些大学毕业后仍迟迟不离家庭的子女,父母会感到不安,以为出了什么问题。    美国家庭集中化的程度因文化背景而异。祖籍为东欧、亚洲、拉美、意大利的美国人以及美国黑人往往保持非常紧密的家庭体系。上层阶级、如肯尼迪家族也保持着紧密的家庭结构。(林齐曙编译自合众社十月二十日专稿)

2. 加西亚:拉美最红的政治明星

【美国《新闻周刊》十月七日文章】题:秘鲁领导人在行动中    阿兰·加西亚·佩雷斯是行动中的年轻人的典型,大胆,直率得近乎鲁莽,自信有能力把经济和社会濒于崩溃的国家引向繁荣民主的时代。他不怕成为众人注目的中心。他说:“当领袖就是要站在台前。人们可能为你鼓掌喝彩,也可能向你扔西红柿和葱头,这就是生活,我敢于正视。”    加西亚进入政治舞台是如此迅速和富于戏剧性,以致他任职的头六十天成了全国的节日。他的每一个行动似乎都得到秘鲁人的积极响应和拥护。外国记者把目光集中在他身上,一些国际性杂志在封面刊登他的照片。他所具有的魄力和年轻的面孔为他赢得了“拉美的肯尼迪”这个值得羡慕的政治绰号。他是继庇隆之后拉美出现的最红的政治明星。    尽管加西亚时代刚刚开始,但他刚宣誓就职,就宣布秘鲁只用百分之十的出口收入偿还外债,使西方银行家大为震惊。他提高了最低工资,宣布冻结物价,减少预算,清洗警察机构,打击秘鲁的毒品贩子,解除了三名高级军官的职务。    联合国的一位外交官说:“加西亚过于急躁,他抓的问题太多,太匆忙,形势可能会变得于他不利。”    然而对加西亚来说,速度是至关重要的。他对本刊记者说:“我认为没有理由等待。秘鲁处于危急时刻。”    接受这些问题的挑战风险极大,如果加西亚领导的改革不起作用,也许会加剧秘鲁的衰退。另外,左派统治也许会引起保守派的强烈反应,有可能发生在过去四十年里推翻了五届政府的军事政变。    加西亚接受了没有几个政治家敢于正视的挑战。他对秘鲁人民说,他希望改变一切,从农民耕种的作物到秘鲁处理外贸的方式。他每晚只睡四、五个小时,他希望他的顾问也同样全力以赴地工作。    加西亚对军队问题的处理显示了他的政治能力。    自从就职以来,他清洗了警方和军方的安全部队,削减了军费预算,修改了花费七亿美元购买二十六架法国“幻影”式战斗机的协议。即便如此,军方没有反对他。在参加一些仪式时,他都手持总参谋长给他的陆军元帅的官杖。    一些分析家认为,加西亚的一个主要弱点是,他缺少领导一个行动主义的政府所需要的实际统治经验。加西亚向政治反对派大献殷勤,迄今已得到他们的合作。但他是否已得到他们的支持这个问题目前尚不清楚。

3. 美操纵核武器者不可靠

【美国旧金山《时代报》九月二十五日报道】题:斯坦福大学教授揭露操纵核武器者不可靠    斯坦福大学的一个教授九月二十二日说,掌握这个国家核武器的人中有好几千人是吸毒、酗酒或精神上有问题的人。    斯坦福国际安全和武器控制中心的放射学家阿布拉姆斯说,国防部的纪录表明,虽然设有审查的手续来清除不可靠的人,但是过去十年中,每年仍有五千多掌握核武器的人被解职。    阿布拉姆斯说,这些不可靠的人在发生危机时,「在高度紧张,要在很短时间内做出决定」的情况下,可能具有危险性。    阿布拉姆斯引用了国防部的数字说,从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四年,每年平均有十一万二千人接受审查后被分配这种任务,在这些人中每年平均有五千人要被解职。他说,「肯定有好几千个」在这种接触核武器的人中是不可靠的。    他说,在十年内,被解职的人中有百分之三十三是因服用毒品,百分之九是因酗酒,百分之二十一是精神问题,其他原因包括工作中失职。    核武器人员是指地下导弹发射场和核潜艇中的工作人员。

4. 巴勒斯坦的兰博式人物

【美国《时代》周刊十月二十八日一期(提前出版)文章】题:巴勒斯坦的“兰博”式人物    他有许多名字:阿卜杜勒·阿巴斯、穆罕默德·阿卜杜勒。阿巴斯、穆罕默德·阿卜杜勒·阿巴斯·赛伊丹、阿布·哈立德。他一直既是叙利亚的盟友,又是敌人;既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的同僚,又是对阿拉法特持批评态度的人。在四分五裂的巴解组织内部,直到几星期前,他还是比较名不见经传的领导人之一,是十人组成的执行委员会的委员,只领导一个分裂派中的分裂派,死心塌地追随他的人也许还不到一百。巴解组织一位官员在突尼斯说,“阿巴斯是巴勒斯坦的‘兰博,式人物,膂力过人,也有点狡诈。麻烦的是他没有头脑。”(本报编者注:“兰博”是美国电影《第一滴血》中的主角,被刻划得机智勇敢,打斗格杀武艺高超。)    在意大利游船“阿基利·劳罗”号被劫持以后,巴解组织内部普遍把阿巴斯看成是一匹害群之马,严重损害了该组织的声誉。不论美国及其盟国能否逮住他交付审判,他的未来同他目前的下落一样可疑。上周末,在巴解组织执行委员会即将在巴格达召开会议的前夕,阿拉法特的一部分追随者,已经在谈论把阿巴斯开除出巴解组织了。    但是,要把阿巴斯开除却不是那么容易的。阿巴斯和阿巴斯的联盟,对双方都始终只是权宜之计的结合,但是阿拉法特需要向人们证明,在巴解组织内,他除了能控制自己一派(法塔赫)外,还能控制其它各派,阿巴斯恰恰是唯一能使阿拉法特实现此目标的分裂派领导人。阿巴斯还是特定类型的巴勒斯坦人的象征,他是在难民营中长大的一代人,刚成年时便参加了游击队,除了成立一个正式的巴勒斯坦国之外,绝不接受其它任何目标;除了用武装斗争之外也绝不接受用其它任何办法来实现这个目标。阿巴斯并不是一个特别有吸引力的象征,他通常穿军队工作服,戴墨镜,蓄浓密的胡子,身材魁梧,但渐渐发胖。他一支接一支抽烟。如果他愿意,也能显得温文尔雅,但据说他对敌人往往是无情的。他一九七九年曾策划了对以色列北部城市纳哈里雅一次特别残暴的袭击,被打死的四名以色列人中包括一个四岁的女孩。阿巴斯总是认为自己很重要,他在黎巴嫩南部的国中之国巴解组织担任游击队指挥官时,乘坐奔驰牌汽车到贝鲁特,带八名保镖。    在巴解组织内部,阿巴斯向来主张强硬路线,比该组织中的主流派左得多。    阿巴斯一九四七年生于海法,一年之后,这个城市成了新建立的以色列国的一部分。十年后,他被带到叙利亚,在大马士革附近的雅穆克难民营长大,曾在大马士革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和阿拉伯文学。    六十年代,阿巴斯加入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这是由乔治·哈巴什领导的当时和现在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组织。哈巴什目前仍然是巴解组织内一位掌权人物。不久,阿巴斯觉得人民阵线不够激进,便追随一个名叫艾哈迈德·贾布里尔的前叙利亚军官分裂出来,另立一派叫做“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总指挥部”,这个派别目前仍然是巴解组织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九七一年,巴解组织被从约旦赶出来,阿巴斯也跟着离开约旦。巴解组织在黎巴嫩设立办事处,并发展成一股重要力量。但是它介入了黎巴嫩内战。到一九七六年,叙利亚出面干涉黎巴嫩内战,开始时是站在黎巴嫩基督徒一边。阿巴斯尽管青年时代住在叙利亚并在叙利亚上学,但他认为大马士革站错了队。于是,他脱离亲叙利亚的“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总指挥部”,帮助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阵线并担任该阵线的军事司令,时常率领游击队同叙利亚军队作战。    阿巴斯的巴勒斯坦解放阵线(现在已分成三派)据信今天是由叙利亚的敌人伊拉克提供资金的。阿巴斯到世界各国旅行用的是伊拉克护照。意大利把阿巴斯放走而不让美国引渡,其部分理由就是因为阿巴斯享有外交豁免权。    巴勒斯坦解放阵线是在一九八三年分裂的,原因还是叙利亚。以色列一九八二年入侵黎巴嫩后,忠于阿拉法特的巴解组织游击队从贝鲁特撤到黎巴嫩北部港口特里波利。由叙利亚支持的对立派别向他们发起武装进攻。阿巴斯领导的巴勒斯坦解放阵线中的部分人站到叙利亚一边,但阿巴斯把自己的命运同阿拉法特拴在一起,阿拉法特失败后,阿巴斯同他一起流亡到突尼斯。两人在去年十一月正式结成联盟。    这个联盟始终是一个关系紧张的联盟。阿巴斯一方面担任巴解组织执委会委员,一方面公开同他的首脑争吵。今年二月,阿拉法特同约旦国王侯赛因签署一项协议,保证彼此协调外交活动,最终在西岸和加沙成立一个约旦—巴勒斯坦邦联。阿巴斯拒绝这项协议,理由是只能接受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忠于阿拉法特的人则公开瞧不起阿巴斯。现在,由于发生了“阿基利·劳罗”号游船事件,巴解组织似乎削弱了,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不受欢迎。即使这样,仍然不能低估它。尽管内部争吵不休,甚至自相残杀,阿拉法特不管怎样一年一年还是保持了它的存在,而且还有一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