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10-23

第 1 版

1. 阐述中国对外政策 加强同第三世界合作

【法新社北京十月二十一日电】赵紫阳总理今天前往纽约,参加联合国成立四十周年庆祝活动,并将前往拉丁美洲访问,以期提高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坚定支持者的形象。他的哥伦比亚、巴西、阿根廷和委内瑞拉之行是中国政府领导人第一次对这些国家的出访。在拉丁美洲,它的对手台湾国民党有着很大的支持力量。    赵紫阳在临行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他将在纽约会见近二十位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其中包括一些同中国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领导人。    这里的西方外交官说,赵紫阳很有可能同美国总统里根、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印度总理拉·甘地交换意见。他同拉·甘地将是一九八一年以来中印之间的第一次首脑会晤。    赵紫阳说,他同各国领导人的讨论将集中在世界和平和经济发展问题上。他说:“我将同一些国家领导人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这里的印度外交官说,在两国就边界纠纷进行第五轮会谈之前,赵紫阳同拉·甘地的会晤将是“十分重要的”。第五轮会谈将于十一月四日在新德里举行。    赵紫阳和谢瓦尔德纳泽的会谈如果能实现的话,那将是两个敌对的共产党大国之间在关系解冻上迈出的新一步。    这些会谈之能进行,是因为联合国将在纽约举行四十周年庆祝活动。    外交官说,这次庆祝活动将使赵紫阳有机会来宣传中国在诸如裁军等问题上的观点,以及积极开展活动,来向仍同台湾有外交关系的二十四个国家求爱。    赵紫阳说,他于十月二十八日到十一月十二日对哥伦比亚、巴西、阿根廷和委内瑞拉的访问有助于在“当前十分友好的关系的基础上”促进同这些国家的合作。    【路透社北京十月二十一日电】中国总理赵紫阳今天启程前往纽约到联合国大会发表讲话。他说,他可能会见没有承认他的政府的一些国家的代表。    赵紫阳在机场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他在纽约将会见世界上大约二十位领导人。他计划十月二十四日在庆祝联合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    接着,他将访问南美洲四国,这是一位中国总理对南美洲的首次访问。    西方外交官们说,他的访问是中国同拉丁美洲关系的分水岭。三十多年来,北京和台湾一直在拉丁美洲打外交仗。    近年来,力量对比对北京有利,目前,拉丁美洲有十六个国家承认北京,而承认台湾国民党政府的只有十四个国家。

2. 华约首脑会议将协调对西方的政策

【法新社莫斯科十月二十一日电】苏联塔斯社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今天率领一个代表团离开这里前往索非亚,以参加明天开始举行的华约七国首脑会议。    塔斯社说,这个高级代表团的成员包括主席葛罗米柯、总理雷日科夫、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和国防部长索科洛夫。    外交人士说,苏联的伙伴国家将在戈尔巴乔夫和里根即将在日内瓦举行会谈的时候,正式表示支持苏联提出的裁军建议。    由于苏联前领导人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患病,索非亚首脑会议一九八三年十月推迟了一次,今年一月又推迟了一次。    【路透社索非亚十月二十日电】苏联共产党领袖戈尔巴乔夫本周将在保加利亚首都会见出席最高级会议的华沙条约盟国领导人,共产党军事联盟将在这次最高级会议上赶在将于下月举行的日内瓦超级大国最高级会议之前协调对西方的政策。    根据东方集团有关这类事情的作法,没有宣布举行这次索非亚最高级会议的确切日期。但是东欧人士说,这次会议可能在十月二十二日和二十三日举行。    预计在会议结束时,七位共产党领袖将发表一个联合公报,敦促美国对戈尔巴乔夫最近提出的削减百分之五十的远程核武器的建议作出答复。    西方外交官还估计,华沙条约组织将谴责美国的太空战略防御倡议。    这次会议将是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三月份上台    以来华约政治协商委员会召开的第一次例行会议。这七位领导人四月份在决定华沙条约续订二十年时曾短时间地会过面。    这次索非亚最高级会议,是在莫斯科就东西方关系状态提出紧急警告的时候举行的。    会议最后公报很可能提出,东欧盟国应该更加团结一致,反对他们所谓的来自西方的越来越大的威胁。但是西方军事专家还将密切注视戈尔巴乔夫的下述建议会有什么发展,即华约和北约应该交换每年进行军事演习的时间表。    戈尔巴乔夫是华约各党领袖中最年轻的一位,他们中有四人已经七十多岁了。因此西方外交官将会留心观察他们的相互反应。

3. 西欧国家希望美对苏武器问题新建议作积极反应 在“星球大战”计划问题上作出妥协

【路透社布鲁塞尔十月二十日电】外交官员们说,当里根总统的盟友们十月二十四日同他举行会谈时将要求他对苏联提出的武器问题新建议作出积极的反应,并准备在他的「星球大战」太空防御计划问题上作出妥协。    里根建议,在他于十一月十九日至二十日在日内瓦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举行首脑会议之前,非共产党国家的「七大」工业国领导人举行一次会谈。    只有法国拒绝出席,因为邀请一发出还没容密特朗考虑就公布了,法国对此感到恼火。意大利是最后一个同意参加会谈的。    英国、日本、加拿大和西德早些时候已经表示,它们打算出席这次在联合国举行的午餐会。    外交官员们说,在美苏首脑会议举行之前,它们一面要在公开场合加强里根的地位,一面要在私下指出戈尔巴乔夫本月早些时候在巴黎扼要阐明的建议中有一些提供了就武器问题达成妥协的机会。    华盛顿的反应一直不太明确,几个北约国家的部长上星期催促舒尔茨国务卿,要美国快些提出反建议。    里根本人对莫斯科的武器问题建议表示审慎的欢迎,但是他又说,战略防御倡议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美国不会让它廉价脱手。    欧洲的官员们希望这不是他的定论,他们说,这番话可能只是在美苏首脑会议举行之前作出的一种姿态。他们指出,盟国只支持「星球大战」的研究,不支持研制和部署太空武器。

4. 卡林顿拒绝苏建议中的部分内容

【美联社伦敦十月二十一日电】北约秘书长卡林顿十月二十一日拒绝了苏联最近提出的关于控制核武器计划中的部分内容,称这种建议“在计算上是荒唐的”。    卡林顿指的是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的关于减少超级大国核武库中“能彼此打到对方领土”的现有武器的百分之五十的建议。    卡林顿在英国大西洋委员会讲话时说,如果日内瓦武器会谈能够取得进展,这也是西方努力的结果。

5. 中国不让任何一个超级大国打“中国牌”

【南斯拉夫《政治报》十月十九日评论】题:中国、大国和日内瓦    中国人与日内瓦相隔甚远,但是无疑在中国也感觉到日内瓦首脑会议前夕的气氛。美苏两个大国在设计自己的全球立场时竭力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似乎“战略三角”内部的情况比以前要好一些,因为它们都希望促进同中国的关系。中国人也希望这样做,但是他们强调自己不在“三角”之中,他们期待日内瓦会晤取得真正的成果,强调他们是独立的、非集团的,他们“不同任何一个大国和国家集团建立战略关系”。    在中苏关系中,最近有几件事引人注目:双方继续就关系正常化进行谈判;最高苏维埃代表团在相隔二十多年以后第一次访华:文化交流增加了;两国外长商定进行互访;苏联方面提到可能要签订协定来确定两个邻国间的长期关系。另外还重新提到过去(勃列日涅夫提出的)关于召开亚洲安全会议的计划。    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对最高苏维埃代表团说,中国与苏联扩大贸易、文化交流和两国政府最高机构的接触,对两国都有很多好处。然而他还说,两国的友好关系必须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来自莫斯科的客人、最高苏维埃联盟院主席托尔库诺夫说,近年来在中国进行了“重要”的改革。他认为加深关系有助于两国“交流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他说,中苏关系的改善“将对在全世界扩大社会主义的作用作出贡献”,同时也将加强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从这一讲话中可以看出,苏联对待苏中关系的态度明显地带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与此相反,中国人的态度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不应该存在特殊的关系,而是应该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增进合作,这是指尊重独立自主、互不干涉和不诉诸武力的原则。    戈尔巴乔夫关于召开亚洲安全合作会议的倡议还未得到公开的评论,不过中国人是根据事实来评价这个建议是否现实的。他们注意到莫斯科的建议只得到了两个亚洲国家的支持,即蒙古和越南。他们还指出,如果苏联不从阿富汗撤军,越南不从柬埔寨撤军,那么加强亚洲安全就是不可能的。这两点正是他们对中苏关系正常化坚持要排除的三个障碍中的两个。多边的行动看来不是很容易同现实的双边关系割裂开来的。    有意思的是,关系正常化的“三个障碍”越来越成为中国安全的因素,而且越来越成为对苏联人的某种意识形态考验。这些障碍不妨碍国家间双边关系的迅速发展,但是不会有彻底的正常化,因为在中国人看来,在这种条件下恢复党的关系“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美国副总统布什对中国的访问再次证明“战略三角”是不等边的。美国人处于优先的地位,因为中国人没有说美国威胁中国的安全,而说苏联人威胁它的安全。此外,从总的情况来看,中美关系的发展比中苏关系好。    中国人认为“总的看来关系是正常的”,但他们比美国人更看重台湾问题对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的意义。赵紫阳总理强调应该认真地贯彻执行一九八二年八月十七日的联合公报,该公报谈到美国应逐步减少向台湾出售武器的问题。去年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价值七亿八千万美元。预计今年这一数字只减少二千万美元。    布什的访问无疑有着这样一个目的,就是在日内瓦首脑会晤前夕突出加强中美“东经济和战略方面”的关系,这对加强亚洲安全也具有“重大的意义”。“战略利益平行”论早已不提,因为中国认为它有权采取同样的批判态度来看待两个超级大国的行为,以此来坚持自己的独立立场,但是给人的印象是,布什认为有必要向中国人通报里根总统将在日内瓦提出些什么,其用意是尊重这个独立伙伴的意见。    中国人表现得特别谨慎,不让任何一个超级大国有机会打“这张中国牌”。他们欢迎超级大国之间缓和紧张关系,希望日内瓦首脑会晤能就真正的裁军达成协议。胡耀邦再次强调说,中国不同集团结盟,不同别国建立战略关系,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一切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决不允许任何人不顾大局而损害我们的民族尊严”,“决不搞那种无视原则的玩牌手法”。这一立场是十分明确的。

第 2 版

1. 中国的传统教育法必须改革(下)

“第三,图书馆管理员一心只顾保护图书,很少全心为学生服务,有些书只有研究生能借,一般助教也休想过问,学生连书都无法借来,如何提倡独立性呢?”    邝治中教授说:“从前,我对捐书回中国大陆十分热心,后来发现这些书被束之高阁,没有几个学生能看到,兴致也就大减了。”    中美两国在教育改革方面有哪些共同问题呢?杨南乐教授说:“说到底,就是设备和人材。中国有些重点大学如北京化工学院设备可以媲美美国州立大学,问题是如何普及化。其次,买了很好的仪器,如何使用。”    邝治中教授认为,中国高等院校的设备比美国差得多,不过,他们在接待外宾参观时总是喜欢开放两个地方:图书馆和电脑室,可惜大多数学生部没有机会使用这些设备。    乔赋麟博士说:“就我们所见,中国许多大学都有摄像机和电脑的设备,但使用方面就有局限性。”他指着一张在参观太原大学电脑室时的照片说:“我们进入电脑室前,每个人要脱下鞋子,穿上他们为我们准备的拖鞋,而操作电脑的研究生则需穿上像医生那样的白袍。    “从这点来看,他们把机器看得多么重要。在美国,我们认为,每一个学生,无论他学哪一科,都应有机会接触电脑。中国属于第三世界,经济能力有限,一部电脑来之不易,也许这些保护措施只是权宜之计。”    邝治中教授指出:“如何增加教育机会?如何训练全面人材?中国过去都把这些放在重点大学,似乎教改只着眼于重点大学。美国也有这些问题。”    杨南乐教授认为,中国有些学校有硕士班和博士班,但不普遍,除了钱的因素外,师资配备和专业设置也成问题。中国过去二十年没有提升教授,正教授不多,不少老教授又退休,这是一个历史性问题。    乔赋麟博士强调:“要弄清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这次交流会会场悬挂的大标语‘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十分正确。”    杨南乐教授说:“这是中美第一次有关教学法的交流,分组讨论,示范表演,充分发表意见,有助于相互了解,十分值得。”(下)

2. 台湾政坛的“黑马”──李焕(上)

因“中坜事件”下台的国民党要员李焕,去年又复出任台湾“行政院教育部部长”。香港《中报月刊》今年七月号的一篇文章说,“李焕一年来声势扶摇直上,门庭若市,户限为穿”,李焕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究竟李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李焕字锡俊,一九一六年九月二十四日生,湖北省汉口市人。他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后留学美国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回国后,李进入国民党湖北干部训练班学习,后又在国民党中央干部学校研究部毕业。一九四六年至四七年,李担任《沈阳日报》社长,之后,历任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政治部秘书、沈阳市政府外事处副处长、三民主义青年团大连支部书记、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东北特派办公处组长、中央青年部组训处长和中央党部第二组总干事等职。    国民党逃台后,李焕一面以高教职员身份露面于世,职务分别是台湾农学院教授《一九五六年至六一年)、政治大学教授(一九五七年至六七年);一面仍在国民党内担任高层领导职务,历任“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总团部秘书长、副主任和主任。    此外,李焕还在一九六七年至六八年间任国民党中央第一组主任,一九六八年至七二年间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驻会委员,一九七五年任“革命实践研究院”院长。一九七二年至七八年间任国民党中央组织工作会主任。    李焕为国民党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著有《国父与青年》等书。其妻潘秀凝,是台湾“国大代表”;长子李庆中、次子李庆华,另有二女。李庆中在美国学电脑,回台后曾在“财政部”和证管会做过一段公务员,现在从事电脑软件设计。李庆华比较活跃,颇有乃父之风,在美纽约市立大学得到历史学博士学位后,于去年返政大教书。李焕的两个女儿均在美国,大女儿嫁作商人妇;小女儿是台“华视”派驻在华府的特派记者,丈夫是原台北市党部主委余钟骥的儿子。据说李焕本人没有什么嗜好,唯对工作狂热。    政途浮沉一九七七年以前,李焕身兼国民党“革命实践研究院院长”、“青年救国团主任”、“组织工作会主任”三大要职,与当时的王升并称为蒋经国的左右手、“哼哈二将”。    李焕走红是在“救国团”帮蒋经国做事之后才开始的。从一九六七到一九七七年这十年间,正是台湾社会、经济、政治各方面变化最大的时期,也是蒋经国接管并巩固权力的时候。当时,内外环境迫使国民党必须逐渐放弃把台湾当作反攻大陆“踏板”的心态,全力建设好、经营好台湾。经济上的十大建设,政治上补选“中央民意代表”,无一不是这个指导思想的体现。而李焕正是负责执行这个政策的关键人物。由于李焕在此一时期身兼“组工会”、“救国团”和“革命实践研究院”三大要职,掌握招训、提拔和培养人才干部的管道,许多“青年才俊”都成为他的门生,一时间,权势如日中天,真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到“立法院”,有“立委”赶快趋前帮他开车门;他到任何地方,都围着一批急着拍马奉承的人。但是,李焕无形中为自己制造了不少敌人,也为自己的下台埋下种子。    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十九日,台湾举行“五项地方选举”,国民党在选举过程中搞舞弊激怒了群众,桃园县中坜镇等地万余群众包围了警察分局,烧毁了八辆警车、六十辆摩托车,并砸碎了警察局的门窗等。这是国民党逃合二十多年来最大规模的反蒋斗争,非国民党籍势力要求另组反对党的言论已公开出现在报刊上。种种情势对国民党而言,是破天荒的事,一夕之间,动摇了近三十年的安稳日子。国民党内部交相责难,一直负责选举和组训的李焕成为众矢之的。当时国民党中央组成十人调查小组分赴各地调查,也提出许多对他不利的报告,主要指责他培植私人势力,结党拉派。据台湾报刊透露,七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选举”结果一公布,李焕便立即向蒋经国“请辞”所有既有的职务并获准。之后,李焕改任台湾“中国电视公司”董事长。一九七九年七月又受聘为台湾中山大学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后为该校校长。    东山再起“中坜事件”后,李焕竭力从事教育工作,短短几年便使中山大学的发展初具规模,为国民党培养和笼络了不少青年知识分子。在此期间,李焕与学生生活在一起,在餐厅与学生一齐排队用餐。他的“韬光养晦”甚为得计,再度受到蒋经国的甄拔赏识。    一九八四年五月,俞国华“组阁”,李焕出任“教育部长”。由于“俞内阁”是一个“弱势内阁”,而李焕却是海内外公认的“强势部长”,不论政界或是新闻界,都不把他当成纯粹的“教育部长”。许多与教育无关的党、政、军各界人士经常找他,许多刊物拿他当封面人物。他到“立法院”报告时,平时迟到早退的人竟提早到会议室等他,国民党政策委员会秘书长赵自齐也赶去捧场;散会后,许多“增额立委”在门外等他,跟他打招呼寒暄。每次政坛人事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就会传说李焕将要如何如何。台湾《亚洲人》周刊说,他是一位在当前政坛上最有实力,最有本钱的角逐者。    李焕复出的原因,除了他的韬光养晦、政治历练及本身的组织才华外,和台湾的整个政治形势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上)

3. 对面向二十一世纪日中友好的思考

日本有关人士认为,为了使日中友好延续到二十一世纪,双方应加强相互认识和理解;日中友好的基础是日本要把侵略中国的历史告诉年轻一代,使他们懂得和平之重要    【《日本与中国》八月十五日报道】题:对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日中友好的思考    《日本与中国》编辑部的调查表明,日本有关人士认为,为了使日中友好延续到二十一世纪,双方应加强相互认识和理解,即充分认识两国间的差异与共性,减少误解。日中友好的基础,是日本要把侵略中国的历史告诉年轻一代,并时时记住邦交正常化以前的状况,使他们从这种体验中懂得和平之重要。    对于“什么是日中友好”这个问题,多数意见是应当加深相互认识和理解。这被看作是日中友好的根本所在。    《每日新闻》社论委员中野谦一说:“把日中看成同文同种的人应了解两国的差距;把日中看成是制度不同的国家的人,应了解两国的共同性”。《朝日新闻》社论委员田所竹彦强调,日中“应就政治、经济、文化充分对话以减少误解。如果不能畅所欲言,要不了多久,就会危及友好本身。”    还有一种强烈的看法是,应当从国际的、要开阔的视野来看待日中友好。东海大学教授辻康吾说,“应把日中友好作为国际友好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来推进。”东京大学教授菊地昌典指出,“所谓日中友好,就是要时时回顾邦交正常化以前的状况,从苦难时代的体验中总结经验教训。”著名电影导演山田洋次强调,“应当把日本的侵略历史正确而毫不遮掩地告诉两国民众,并从中找到实现真正和平的道路。”佛教大学教授高屋定司主张把“过去日本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痛的补偿”作为“日中友好的基础”。    关于如何保持日中友好,人们的强烈看法是,希望加强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使民间交往更加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必要的是“双方对话时既要适可而止,又要开诚布公”(《产经新闻》编辑局次长阿部穆)。    另一方面,许多人是从维护和促进和平的角度出发,主张保持日中友好的。日本妇女有权者同盟会长纪平悌子认为,“日本的外交政策常常倾向于依赖美国,应当通过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保持友好、尊重对方的安全来维护和平。”作家左能典代说,“日中两国要为人类和平、为拯救生病的人类和地球而工作”。    为了保持友好,人们还认为,“不能以优越感对待中国”,“相互间要保持谦虚态度”,“应当避免因偏重经济而产生摩擦,经常把互利互惠放在心头”,“各国有各国的长处,中国也有长处,应当尊重其长处。”    “你怎样看中国?”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分成三种。    第一,认为中国“是个伟大的文明古国”,“即使为了客观地了解日本的传统与习惯,中国也是个有许多值得学习之处的国家”。而且,对那些在中国长大的人来说,中国是“心中的‘故乡’”,“第二‘故乡’”。    第二,中国“作为重要的邻国,应是长期学习的对象”,是“永远的邻居”,“令人感觉亲近的国家”。同时,也有人认为,中国“是个未知国家”,“有着日本人难以理解的一面”。    第三,对中国旨在二十一世纪实现现代化强烈关心。共同社前驻北京记者中岛宏说,“中国能否克服许多困难,成功实现现代化?日本应当如何同中国打交道?这些都是我永远感兴趣的问题和研究的对象”。

4. 美中贸易今年可能创纪录

【美国《商业日报》十月十一日文章】题:美中贸易可能创纪录    美国和中国的贸易关系目前处于最佳时期,今年的贸易额有可能创纪录。    人们希望,美国在中国市场的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将从现在的百分之十三增加到二○○○年的百分之二十。但是,这一愿望得“取决于能否不断改善有关技术转让和筹措资金的条件”。    这是美国官方的意见,是美国新闻处本周发表的一篇分析文章中透露的,美新处是一个只在海外活动的政府机构。    这篇文章说,今年头七个月的中美贸易额达到了四十三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二十八。    美国向中国的出口额和从中国的进口额都增加了,出口额增长了百分之四十三,达二十亿美元;进口额增长了百分之十六点八,达二十三亿美元。    美国新闻处的撰稿人阿夫扎尔·汗说,这样下去,预料到今年年底贸易额将超过七十亿美元,一九八四年的贸易额为六十亿美元。    今年头七个月的农产品出口只占总出口额的百分之四,工业机械、采矿机器和运输设备占了绝大部分。    美国从中国进口的货物仍然主要是服装和纺织品    。

第 3 版

1. 苏研制成光纤通信用超小型激光器

【塔斯社列宁格勒九月二十日电】题:超小型激光器    列宁格勒苏联科学院物理技术研究所科学家给塔斯社记者看的激光器,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清楚。在由层状半导体构成的一个小小薄片上,勉强看到纤细的白道,每条白道(有十五条和十五条以上白道)是一个独立的光束量子振荡器,而且有严格确定的波长。    这种激光器不需要笨重的冷却系统,可在室温下有效地工作。    小型激光器是从质量上发展这种技术的一个新步骤。青年物理学家科研组领导人叶夫根尼·波尔特诺伊解释说:“它们运用独特的分布反馈原理,这就使得半导体薄片表面的每条‘细线条’只增强指定波长的光,这对于它们在通信系统的应用是个极为重要的优点。”    新型激光器首先用于光纤远距离信息传输线路。例如,每个薄片都能同时把数千套电视节目转换成光信号并传输出去。而且没有电信号固有的干扰。    列宁格勒物理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目前正在研究同小型激光器一起构成未来通信线路的小型光导装置。这种综合装置将被纳入苏联下一代计算机结构,从而使它们的运算速度提高数百倍。

2. 美科学家发放气球探测某些恒星的辐射

【美联社洛杉矶九月十八日电】科学家们将施放一个巨大的塑料气球,把一部辐射探测器带到地球大气上层去。他们希望能通过这种办法了解正在死亡的恒星会发生什么情况。    这个装置将探测诸如脉冲星和中子星之类即将死亡的恒星放出的伽马辐射。这个探测装置将由一个装满氦气的聚乙烯气球送到大约二十五英里的高空去。气球的直径约为四百到五百英尺。    齐科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物理学家怀特希望这个气球能在高空停留四十八小时,使探测器能测量出射入的伽马线,这种射线是正在死亡的恒星产生辐射作用的形式。    据认为中子星是正在死亡的星体,它们的核燃料用光了,被重力压缩,直到被压缩为直径只有几英里。脉冲星是迅速旋转的中子星,它们释放出各种形式的辐射脉冲,其中包括可见光、无线电波和伽马线。    和通常的恒星不一样,正在死亡的恒星释放出伽马辐射。但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学家齐科说:“关于脉冲星和中子星产生伽马射线的机制还弄不清楚。如果我们能够非常仔细地观看来自这些恒星的辐射,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设法了解正在发生情况的物理现象。”

3. 美科学家认为:火星上的水比原估计多

【美联社加利福尼亚州芒廷维尤十月九日电】美国航天局的研究人员昨天说,火星上的水要比人们以前认为的多一百倍,这可能有助于维持人在火星上的活动。    研究人员是根据七十年代美国「水手」号和「海盗」号不载人飞船在轨道飞行中拍摄的二万张高分辨率照片得出这个结论的。图片表明,火星上有永久冻土和极冰,还有看上去象干涸的河和湖。    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行星气象学家罗伯特·哈伯尔说,人们一度认为,如果火星上的冰全部融化,火星表面的水可以有一米深;现在人们认为可以深到十米到一百米。    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的研究人员在「火星:气象和环境的演变」的研究报告中发表了这些研究成果。全国八十多名科学家参加了这项研究,研究工作于明年结束。    哈伯尔说,下次去火星的不载人轨道飞行定在一九九一年,历时两年,将探测火星的水和气候情况。

4. 当代美国女作家的心声(下)

沃克的《紫色》通过一条被子的自述,宽恕了一个与人通奸的女子。此外,让两个女人追忆互不连贯的历史,那是文学上一种回忆的拼合。对于这些作者来说,吸引她们的并不是家庭琐事本身,而是人们和这些事物之间的关系。    因此,家庭琐事是女作家藉以深入虚构文学的现实的跳板,而这种现实就是:日常行动所产生的结果。但不管她们掩饰得如何好,有一点是错不了的,即女作家在潜意识上是想塑造有道德的人物。事实上,把这些作家联结在一起的,是她们对道德上的自我进行心理探索。因此,成为所有这些小说的特色的主题就要负起对自我的责任。    由此而出现了一个新的女英雄。她是谁?可能是《紫色》中那个不识字的佃户女,可能是阿特伍德的《展露》中那个苦于认同的加拿大人,也可能是如同乔伊斯·约翰逊那样的作家。(她在《小角色》中描述她和杰克·克鲁阿克的生活。)她有勇气,但脆弱,又急于讨好别人,窘于应付生活,然而,决心稳步前行。她的运气不佳,信心不强。象黛安·约翰逊的《只有影子知道》里的女主人公那样,很可能既要应付离婚和准备论文,同时还要保护孩子不受强盗的伤害。    有趣的是,虽然大家都力求工作机会均等,但没有一部一流小说触及我们这个冷冰冰的大公司时代。新的女主角并不是什么绘制流程图表的工商业管理硕士,却仍然是个看管人;象戈登的《最终的偿还》中那个做女儿的伊莎贝尔·穆尔,或者是玛里琳·鲁宾逊的《持家》中那个侄女。    不过,她更可能是一个单身的母亲,不是时髦的未婚妇女,不是现代化了的十九世纪老处女,而是单身的母亲。    在女作家的小说中,男人的戏被一个新角色抢走了,这就是女主角的女友。其人往往慧黠明理,在女主角与道德上的障碍纠缠时,扮演同情的配角。她们的搭配象简·奥斯丁笔下的两姐姊一样合适。她不是取代男人,而是演绎男人。倘若女主角是妇女追求的理想,那位女朋友则更接近真实。而她的作用还不止此。她在失意中给人鼓励,代人照管孩子,干家务活,成了女主角新的延伸的家。她是描述小家庭面临浩劫的小说中将会出现的许许多多人物之一。    近十年来妇女对小说的重大贡献是为塑造文学中英雄人物开辟了更广阔的途径。辛西亚·奥齐克的《野蛮的银河》讲的是一连串激烈的哲学概念,而艾丽斯·亚当斯和费希尔在她们短篇小说中写下的许多朴素的经验之谈,可能还更激进。象这里所有的女作家一样,她们从“妇女的生命是无成果的艺术”这种错误的观念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她们从描写孩子、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中披露人生丰富的内容,而这曾经是长期被视为“微不足道”的事。(下)

5. 地中海濒临生态死亡

【南通社罗马九月十三日电】据估计,每年约有十二万吨矿物、一万二千吨苯酚、六万吨去垢剂、一百吨水银、二千四百吨铬、二万一千吨锌和三十二万吨磷被倒入地中海。    上述这些数字是由联合国环境方案披露的。    一些数据充分说明,地中海不仅仅是受到了污染,而且已接近于“生态死亡”。在过去十年中,主要的污染物质已增长三倍。地中海沿海的一百二十个大城市中约有九十个缺乏水的净化设施。沿海水域已有四分之一甚至不适宜于游泳。    由于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唯一连接处是狭窄的直布罗陀海峡,因此要重新净化地中海的水需要八十年的时间。    在热那亚召开的环境保护会议上已经一致同意要拿出八百五十万美元用于紧急保护计划。

6. 用眼代替钥匙

【本报讯】由于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眼球是相同的,荷兰一家制造钥匙的公司发明了这种辨认眼球的装置。在这个装置的电脑记忆库里,储存了各种眼球的信息。这种系统可以用于进入保密的房间。有红外线射束把要进入房间的人的眼球与储存在记忆库里的眼球图案相核对。不到一秒半钟,门就能打开。如果与记忆库里的储存图案不相符合,门就不开。

7. 人工智能专家谈电脑的未来发展

【香港《大公报》十月四日报道】题:电脑的未来发展探讨——访人工智能专家明斯基教授(作者曾德成)    现年五十七岁的马荣·明斯基教授,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创始人。    现阶段对人工智能的研究,明斯基说主要在两个方面:一、研究使机器具有学习能力;二、寻求更佳方式去解释什么是知识。    明斯基说:“一些研究人员正尝试编写程序,使电脑懂得学习和进行比拟类推。几位大胆的学生试图教电脑用别的方法思考,特别是使电脑能通过本身经验去学习,最终能达到自觉,能想出或好或差的理论去指导本身的操作。”    记者问:“没有生命的机器也能思考么?机器若果会思考,会不会反叛人类?你对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如何评价?”    明斯基答:“以为没有生命就不能思考,是迷信。生命只是较复杂的机体而已。会思考的机器,可能反叛人类,采取预防措施就能避免了。‘我思,故我在,是荒唐话,把‘我’从宇宙中划分开来,即否定了思想与社会文化的联系。当然从另一意义说,既然有思想,确实就必然有某种机体存在。    “‘正如进化论改变了我们对生命的观念一样,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将改变我们对思想的观念。现在硬要说人脑思想不同于电脑,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我们至今对人脑与电脑都所知不足。我们只是最近一百年间才知道脑袋是由细胞组成的,脑袋比任何东西都复杂,我们仍未知道它怎样操作。人脑是经过十亿年才发达起来的,到现在还不是进化的终点,并非就是最完美。电脑科学更是处于开始阶段,将来电脑也可以有感情,至少这比要它有理智更易做到。”    教授继续说:“将来,若果不愿意把人造脑袋植入头颅的话,可否接受把人脑放入机械躯体中?人体任何一个器官衰退了,都可以换一副机器装上去;人可以不死,虽然这会不利于进化。”    记者问:“在可见的将来,到二十一世纪来临时,人工智能会有怎样的发展呢?”    他回答说:“在这门研究里,从研究提出新主意,到展开试验获取成果,往往是以六、七年为一个周期,由现在到二○○○年是十五年,大抵可以取得两、三步重大进展。真正建立起象人脑思维的电脑,需要解决约五十个重大问题,可能要花三百年,这时间不太长,由牛顿到爱因斯坦,就经历三百年。若果只到二○○○年的话,最可能在电脑语言方面有较大进步。由三年前开始流行的电脑‘专家系统,,从实验到应用,也是花了约十五年时间。”    明斯基说,“过去的电脑,是顺序操作的,一步一步运算。现在正建造平行操作的机器,可以在同时间里做多项操作。在未来两年间,将有六种不同的平行操作电脑落成,那是很使人兴奋的事,目前还没有人知道它们的能力。”

8. 美发现一百四十五亿多光年外的可能星系

【美联社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十月五日电】一个科学家小组发现了一个可能是迄今所见过的最遥远的星系,但他们并没有为此花去几年的科研时间。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天文学教授拜伦·斯平拉德说,这个可能是星系的天体距地球一百四十五亿多光年;发现这个天体是一个侥幸,是研究人员在一台望远镜上摆弄配合各种滤光镜时发现的。    这个星系比过去发现的最远的星系还要远二十三亿光年。    斯平拉德是一项分析遥远星系光线的十年研究计划的负责人。他预料,科学家们要在地面和太空花费一年的研究时间才能充分估计这个发现,并且判断他们发现的是一个新星系还是某种类似的东西。    斯平拉德说,七月十八日他和研究生斯·乔戈夫斯基设法配合各种滤光镜,以便只观察一条很狭窄的色谱,筛选出比较明亮的星系的光,这时他们看到了这个星系。

第 4 版

1. 战争使伊拉克妇女取得新的地位

【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文章】(作者乔伊斯·斯塔尔)无论同伊朗的战争是否结束,萨达姆·侯赛因政府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将是妇女在伊拉克社会中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估计已有七万五千名军人在战争中死亡。受伤的人也许是这个数目的两倍。但是,今天,政府职位——包括工程和其它技术领域的职位——多数由妇女掌握,虽然通常是在一位男性同事的「监督」之下。    一位电视女播音员沙姆勃姆·拉萨姆在向记者发表的一次少有的和(以伊拉克的标准来说)异乎寻常地坦率的讲话中解释道,「男子事实上没有多大变化,而我们已经向前迈出了那么许多步。」    党的思想体系许诺性别之间实行平等。当同伊朗的战争从一九八○年开始时,伊拉克妇女联合会被造就成一支社会改革的积极力量,鼓励妇女走出如护士或教师这样的传统的就业领域,进入科学和技术领域——实行同工同酬。这个联合会为十五到四十五岁的妇女开展了识字运动,并为妇女赢得了拥有自己土地的权利。战争以无法预言的速度加速了这一过程。在过去的五年里,大批妇女加入了就业的劳动大军,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从拉萨姆的观点看,这一发展使伊拉克妇女具有了一个新的、更强有力的地位,「有趣的事情是,男人们已甘心顺从了这一现实。」伊拉克是以穆斯林为主的国家,百分之万十五以上是什叶派和百分之四十是逊尼派。考虑到穆斯林宗教的背景,从一九八○年以来在非宗教方面迈出的步子是非常有意义的。例如,最近的离婚法,把十四岁以下孩子的监护权给了母亲,而根据穆斯林法律,她没有这样的权利。一个男人再也不能在没有妻子同意的情况下同她离婚。而且,一个妇女结婚现在必须得到她自己的同意。    对伊拉克政府来说,防止伊朗在最近或遥远的将来取胜的主要优先考虑之一是使这个国家的出生率翻番,现在的出生率是百分之三点二。    第一副总理亚辛·拉马丹说,「令人担心的事情是出生率。就在上个月,政府还为这一问题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我们不希望它将下降。」他承认,「这同我们想看到妇女在劳动大军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的愿望是矛盾的,事实上是个尖锐的矛盾。」

2. 《青年非洲》周刊说:苏联决定放松对伊朗武器禁运

【巴黎出版的《青年非洲》周刊十月九日一期文章】题:苏联武器在伊朗上空(作者哈姆扎·卡伊迪)    伊拉克增加对伊朗石油中转站哈尔克岛的空袭使苏联决定放松它对伊朗的武器禁运。过去,苏联坚决阻止叙利亚和利比亚向伊朗提供军用装备,而今天,它同意这两个国家向伊斯兰共和国提供防空武器,特别是地对空导弹。苏联甚至准备在需要时接替它们向伊朗提供武器。    但是,苏联这次改变态度并不象它一九七七至一九七八年在非洲之角做的那样改变盟友,当时莫斯科牺牲索马里支持埃塞俄比亚。伊朗当然比伊拉克诱人,因为伊朗比伊拉克富和反对美国。但是,德黑兰拒绝苏联人提出的作为提供各种武器的先决条件:不支持阿富汗游击队和恢复伊朗人民党(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但是,正如哈梅内伊总统所透露的,哈尔克岛石油中转站的完全被破坏和使伊朗中断石油出口可能促使德黑兰封锁海湾,或者空袭海湾其他国家的石油设施。无论在哪种情况下,人们都会看到美国加强在这个地区的存在。在克里姆林宫力图同阿拉伯石油—君主国(除科威特外,它们都没同苏联建交)建立正常关系时,这种情况对苏联是不利的。    给伊朗提供防空武器将能恢复以前的现状,不会使直到那时的平衡成问题。    这种善意的姿态可以使苏联以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再次得到伊朗的天然气,这曾是德黑兰一贯拒绝的,但现在有必要了,因为要为加速铺设一条通向位于海湾外港口的输油管提供资金。

3. 卡扎菲在克里姆林宫郁郁寡欢

【英国《外事报道》十月十七日文章】题:卡扎菲在克里姆林宫心情郁郁寡欢    卡扎菲上校的莫斯科之行以一种不开心的调子结束。中东外交官们曾预料会谈会推动为早就许诺要签订的苏联和利比亚之间的友好条约进行的筹备工作。    从一开始公报的语气就表明出了问题。公报只有一般性的泛泛之词,几乎没有提到共同的立场,只谈到“相互谅解”。这是克里姆林宫用来谈到朋友之间会谈气氛冷淡的一种措词。宣布了一项长期经济协定,但没有提到友好条约。    第二天,关系每况愈下。卡扎菲和戈尔巴乔夫之间的相互发言显然都缺乏热情。那天晚上,卡扎菲使他的东道主感到狼狈,因为他没有出席为他举行的会见外国大使的克里姆林宫招待会。官方的解释是:他的苏联车队把他送到了错误的地址。事实上,卡扎菲仍然呆在他住的地方。    据《外事报道》的阿拉伯消息来源说,卡扎菲星期天(十月十三日)下午郁郁寡欢地在街头漫步。星期一他在记者招待会上样子显得压抑,避而不答有关友好条约的提问。我们的阿拉伯消息来源说,发生摩擦的主要问题是利比亚把苏联提供的导弹运给伊朗用于在海湾战争中对付伊拉克,而伊拉克是苏联的一个盟友。戈尔巴乔夫在提出这个问题时显然对卡扎菲很不客气,特别是抱怨有些导弹发射到了巴格达。    苏联的另一件不满的事是利比亚一直迟迟不还清它因购买许多武器和飞机而欠苏联的大笔债务。过去两年,卡扎菲一直在用利比亚的石油还账。但是现在他可能希望把这批石油卖到其他地方去挣取硬通货以支付正在源源不断涌入的黎波里的其他采购账目。戈尔巴乔夫大概已拒绝接受再加拖延。    俄国人对卡扎菲强烈的反以色列方针也感到不快。他们希望通过投合阿拉伯温和派的心意和帮助发起召开国际会议以使同以色列的争执获得解决这一办法来重新取得在中东的发言权。因此当卡扎菲在记者招待会上未能表示支持召开这样一个会议的主张同时还说只要以色列存在中东就不可能有什么和平的时候,他们是不会感到高兴的。看来卡扎菲已经疏远了他仅存的寥寥无几的朋友之一。现在只剩下两个朋友埃塞俄比亚和伊朗。

4. 日共起草新党纲强调「不结盟」

【西德《世界报》九月二十五日报道】题:日本共产党选择了一条独立于莫斯科的路线副题:“马克思列宁主义”概念被抹掉了(弗雷德·德·拉·特罗博发自东京)    日本共产党在起草新党纲时确认了其独立于莫斯科和北京的民族路线。    其中首要的目标之一是日本的“不结盟”。    在这个新方案中还有针对苏联侵略阿富汗的一段话,这段话谴责了“军事干涉”和“称霸野心”。党纲中还要求将苏联人占领的北海道以北四个岛归还日本。    另外,日本共产党人的新路线还适应了这个东方岛国基本上保守的和独特的思潮。在党的首脑不破哲三的领导下,“马克思列宁主义”概念被“科学社会主义”所代替了。目标也不再是“无产阶级专政”,而是“工人阶级的政权”。    日本共产党领导人多年来一直在注重党内严格的纪律。    亲苏和亲华的派别以及反对独立的民族路线的党员早已被开除出党,并组成了如“日本工人党”或是“争取和平和社会主义党”这类弱小的分裂组织。    尽管顺应日本的国情以及有良好的组织,日本共产党自七十年代末以来仍旧遭受了明显的损失。已登记的党员人数停留在四十六万人,国会议员从五十四名减少到了四十一名,在全国大选中的得票数从大约百分之十降到了百分之九左右。党的机关报,即另出星期日版的日报《赤旗报》的份数从一九八○年的三百五十万份降到了现在的三百万份。    为了重新赢得影响,日本共产党领导人曾试探同日本社会党这个国会中最大的反对党并肩合作。社会党人表示不感兴趣。几个月以来,共产党人开始抛弃迄今通行的马列主义教条,并力求同温和的党派结盟。

5. 马科斯拒绝里根要求菲进行变革的呼吁

【合众国际社纽约十    月十九日电】《纽约时报》十九日说,美国官员说,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拒绝了里根总统要求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进行重大变革以避免菲律宾出现越来越剧烈的动乱的呼吁。    马科斯在十八日美国广播公司电视网上播出的一次对记者谈话中还说,他希望不再担任菲律宾的领袖,但是他现在没有现成的接班人。他还说,尽管共产党叛乱活动在发展,他的国家并“不是又一个南越”。    里根总统的个人使节、共和党参议员拉克索尔特在同马科斯会见后于十七日从马尼拉回国。派他去是想着重表明里根政府对菲律宾日益恶化的形势感到关注。    马科斯在美国广播公司播出的那次谈话中说:“我并不是说我们打胜了”,但是,自一九八一年以来,叛乱分子的伤亡比他的军队所报告的五千人伤亡要多一倍。    马科斯说:“说他们将接管菲律宾是有点不合逻辑的。我们不是又一个南越。”    这位总统说,他也没有把权力移交给一位接班人的计划。    他说,“我想下台”,但是他又说,他只想让位给某个愿意“同共产党战斗到底”的人。    马科斯说,“没有一个人,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达到这一要求。”

6. 苏联着眼于九十年代的欧洲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十月十二日文章】题:戈尔巴乔夫是着眼于九十年代的欧洲吗?    欧洲人现在有时间来回味戈尔巴乔夫的巴黎之行了。这位苏联新领导人和他的妻子给人留下的有点令人眼花缭乱的初步印象已经让位于冷静和使人困惑不解的问题。    如果戈尔巴乔夫的目的是分裂西方,他现在就会放弃这种念头,开始进行认真的谈判。事实是否如此要取决于戈尔巴乔夫在巴黎的表演的目的。他的表演是为了影响欧洲各国当前的政府呢还是为了影响更多的观众——将会对今后的政府的组成起作用的舆论。    戈尔巴乔夫的真实目的可能是更奸诈的和着眼于未来的。他要影响西欧一些国家存在的反核情绪、反美主义和半孤立主义,而这些政治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欧洲各国九十年代的政府。他在这方面是否取得了任何进展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出来。    在一度是反核运动中心的荷兰,看来运动的组织者们承认,公众对辩论导弹问题已经厌倦了。人们有一种感觉:欧洲导弹问题的论战结束了,而星球大战计划问题,尽管引起了种种不安,是不会引燃公众抗议之火的。    反核运动遇到的一个问题是,里根政府和盟国有理由争论说,迄今为止,强硬态度是行之有效的。如果西欧各国政府没有部署巡航导弹和“潘兴”式导弹,如果里根没有打出星球大战这张牌,戈尔巴乔夫是不会提出大幅度削减苏联导弹的建议的。    在戈尔巴乔夫访问巴黎之后,西德总理科尔说:“我们已使得和平更有保障了。”人们认为,科尔想表明,他奉行的公开站在美国人一边的政策已经有了收获。    总而言之,西欧对戈尔巴乔夫的攻势作出的谨慎反应表明,这位苏联领导人别指望美国的盟国帮助他说服里根。如果他需要美国作出让步,只能用俄国的让步来换取。然而,他的攻势还将继续下去。上周接到访问莫斯科的邀请的并非密特朗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