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10-12
第 1 版
1. 《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一)
【美国《时代》周刊九月三十日一期文章】题: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作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时代》周刊的编者按语:每一场大革命都要有一个经受和最终克服困难的主要象征。两个世纪前美国人作战时心中想着瓦利福奇的艰苦斗争。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人们崇敬的象征是一九三四——一九三五年的长征。在蒋介石的政府军以占优势的兵力包围的情况下,八万多人的红军从离台湾海峡二百英里的地方突围,开始向西行进。毛泽东和四千名幸存者边走边打,一年走了六千英里,最后在陕西省北部偏僻的窑洞中找到安身之地。他们经受了空前绝后的考验,那时的苦难最终使这些坚强的幸存者征服了全中国。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以前是《纽约时报》的外事记者,获得过普利策奖。他长期以来一直认为,长征这样的史诗般事件可能有助于说明共产党中国领导人的品格。只是在长征期间,毛泽东才真正赢得了革命的领导权,加强了周恩来以及象邓小平那样的年轻追随者对他的忠诚。 一九七二年,索尔兹伯里要求当时的总理周恩来允许他沿着长征的路走一趟,穿过贵州蜿蜒曲折的山路,翻过靠近西藏的大雪山,跨过长着鲜花但是一不小心就可能陷下去的草地。周只是笑笑。索尔兹伯里一再要求。去年,在七十五岁的时候,他终于得到北京的批准,开始了历时两个半月追寻过去的艰苦旅行,成为第一个进行这种再长征的人。由此产生了一本不可多得的书《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十月份由哈泼—罗公司出版。《时代》周刊在这里摘录几个精采的部分。)敢死队进攻沪定桥 大渡河发源于偏远的中国西北部青海省的喜马拉雅山支脉,水流湍急,奔腾咆哮。青海省山脉连绵起伏、森林茂密、沙漠一望无际。大渡河从北向南奔腾直下,然后突然向东奔流,最后倾注到扬子江的一条支流。大渡河两岸悬崖峭壁林立,水面不宽,可是水流湍急,暗礁险滩丛生,地势极为险要。一九三五年,河上只有一座铁索桥,叫泸定桥,桥长三百七十英尺,建于一七○一年,由国民党军队重兵把守。 毛和他的部下并不是一开始就要夺取沪定桥。原来的计划是在安顺场过河。从河西到河东一贯是要经过这个渡口的。他们在五月二十四日凌晨占领了这个村子,但是发现渡口只有一条船。他们发现下游还有两条船,于是在夜间点起篝火,昼夜加紧摆渡。但是很明显,这样干是无法完成任务的。红军必须迅速渡过大渡河。毛决定从他的第四突击团抽调一支先头部队经过大渡河沿岸长达九十英里的悬崖峭壁前往泸定桥。过去从未有人这样直取泸定桥。这将是一次突然袭击。毛要他们在两天内到达那里。 这个团的政委杨成武仍然记得这条路是巍巍群山中的一条“羊肠小道”,迂回曲折、此起彼伏。峭壁下面就是波涛滚滚的大渡河。杨的部下向大渡河上游走了大约九英里就同对岸敌人接上了火,因为这一段河面非常窄。然后他们又消失在重峦叠嶂之中。这些陡峭的绝壁实际上无路可走。他们常常不得不凿孔攀登。 他们沿着大渡河向上游走了十六英里来到叶大淀(音译),在这里消灭了一连守军,约一百人。然后又遇到一座大山,河对岸的守军已把一条湍急的小河上的一座桥捣毁。红军便砍树搭了一座便桥继续前进。他们现在是走的下坡路。一位侦察兵报告说,峭壁上驻有一营国民党军队,下面便是一个叫菩萨岗的小村子。杨成武派一支小分队绕到山后面,爬上制高点,从背后向敌军发动进攻。一小时以后,他们把国民党军队赶走。 次日拂晓四点钟,他们又踏上征途。当他们开始攀登猛虎岗时,云雾也开始弥漫。上山下山各十英里。在山顶,国民党的一个营已构筑了工事。红军借云雾掩护神不知鬼不觉地靠近了敌人工事,用手榴弹和刺刀把这营敌人打得丢盔弃甲。他们紧追不舍。到下午六点,他们离泸定桥还有三十五英里,云雾和蒙蒙细雨使山路变滑。红军一边走一边砍竹杆。夜幕已降临。他们便摸黑前进。 第四团在夜行军中抛掉了除枪支弹药以外的一切装备。所有背包、所有粮食、所有重物都扔到路旁。战士们紧握手中枪急步前进。 拂晓时刻,他们终于来到桥头。杨成武政委从观察哨可以看到桥那边尘土飞扬的泸定小镇。桥这边只有一小撮国民党军队,可是河对岸却有数百名敌军 ——也许更多。 第四团占领桥头这边的几座建筑物。廖大柱率领的第二连被选作突击队。杨在桥背后的一个制高点架起重机枪作掩护。他没有迫击炮或大炮。廖连长率领二十二人发起进攻。他们每人都有一支冲锋枪式手枪,一把大刀和十二枚手榴弹。他们必须在大铁索桥上匍匐前进,铁索桥在河上摇摇晃晃。敌人已把桥上三分之二的木板撤掉。冲锋号吹响了!机枪打得嘟嘟响。二十二人冒着生命的危险开始缓慢向前爬。在他们向前爬的同时,对岸燃起熊熊烈火。国民党放火烧了桥头的房子。 这时,雨过天晴。太阳又出来了。天气很热,战士们在铁索上一环一环地向前爬,从未向下看一眼汹涌的波涛。 前面火光冲天。国民党军队在木板上浇了煤油。但是他们根本无法阻挡进攻部队。在桥的尽头,他们爬上仅剩的木板,冒着烟火发起冲锋。他们一边前进一边用机枪扫射。被烟灰染黑了的红军战士——其中有些人的衣服着了火 ——冲到对岸,国民党逃跑了。 参加敢死队的二十二名勇士剩下十八人,他们没有负伤。这个勇敢的行动确保毛的长征能够继续下去。爬过神奇的大山 要通过靠近西藏边界的大雪山,毛泽东有三种办法,他可以向西沿着一条很高但常有人过的商队路线行进,抵达四川西北部的阿坝,这条路很长,沿途都是敌对的西藏人。他可以走雪山以东的另一条路线,最后抵达松潘,但是沿途有遭国民党袭击的很大危险。第三条路线是中部的崎岖山地,越过夹金山一万四千英尺高的一条通道,那里的羊肠小道只有当地居民走。毛已胸有成竹。万一有怀疑,就走小路,走后面的路。这就是他现在的选择。(一)
2. 美众院通过大幅度减少纺织品进口额法案
【路透社华盛顿十月十日电】美国众议院不顾里根总统的否决威胁,今天以压倒多数的票数赞成大幅度减少来自十二个国家(除一个国家以外都是亚洲国家,其中包括日本和中国)的纺织品进口额。 这项法案以二百六十二票对一百五十九票通过,尽管这项法案的支持者并不想让它成为法律。据认为,这是一个信号,表明议员们对美国创纪录的贸易逆差在美国国内造成的失业现象日益感到不满。 这是国会审议的三百多项贸易法案中的第一项法案,有一些支持者承认,这很可能是通过的唯一法案。 里根总统强烈反对这项法案,说它是保护主义的法案。美国贸易代表尤特和商务部长鲍德里奇都说,里根将否决这项法案。 尽管这项法案会对大多数纺织品出口国产生影响,但是受影响最大的将是香港、台湾和南朝鲜,这些地方对美国的纺织品出口可能会减少百分之四十。 众议院议长奥尼尔对记者们说,这次投票对白宫来说是一个信息,它意味着美国要开辟世界市场就必须采取更为强硬的贸易政策。 这项法案将对美国从世界范围进口的纺织品规定严格的限额,而欧洲共同体和加拿大则除外。但是这项法案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来自香港、台湾、南朝鲜、日本、巴基斯坦、菲律宾、泰国、巴西、新加坡、印尼和印度的大量纺织品进口。 如果限额生效,这些国家的纺织品出口可能会减少多达百分之八十,平均减少百分之四十。 这项法案中明确提到的那十二个纺织品出口国去年向美国购买了价值五十一亿美元的小麦和玉米,因此,这项拟议中的措施已使财政上感到紧张的农业区担心这些国家会进行报复。 【法新社华盛顿十月十日电】美国众议院今天以二百六十二票对一百五十九票通过严格限制美国从十一个亚洲国家和巴西进口纺织品和服装的法案。 里根总统已说过,他将否决这项法案。 使总统的否决无效就需要在众议院获得三分之二的多数票,即至少三百票才行。
3. 劫船者被美机劫持到北约基地
【美联社罗马十月十一日电】意大利官员说,一架载着曾劫持意大利一艘豪华游轮的四名巴勒斯坦人的埃及军用飞机今天凌晨飞抵西西里。 克拉克西总理办公室一位发言人对本社记者说,这架飞机于凌晨十二点三十分降落在西西里的西戈内拉机场。 他说,这架埃及飞机得到了美国军用飞机的护航。 克拉克西办公室官员说,美国总统里根曾在电话中要求克拉克西允许这架埃及飞机降落。据安莎社报道,克拉克西办公室说,意大利方面答应了这项请求。 【路透社纽约十月十日电】据说美国军用飞机今天晚上实际上已经劫持了劫持意大利游船的四个巴勒斯坦人,强行将他们带到意大利。 美国广播公司在电视新闻中报道,带着劫持者的一架埃及军用飞机在阿尔及利亚没有获得着陆权,便向突尼斯飞去,后来被从美国第六舰队“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起飞的喷气式飞机拦截。 一美国广播公司说,美国喷气式飞机把埃及飞机护送到北约组织在西西里西戈内拉的空军基地,基地周围都是美国部队。
4. 马来西亚逮捕《远东经济评论》记者
【合众国际社吉隆坡十月十日电】《远东经济评论》主编德里克·戴维斯说,该杂志驻马来西亚的一位记者因同所谓的泄露一份机密的内阁报告有牵连而于今天被逮捕,这是一份关于敏感的中国—马来西亚关系问题的报告。 根据最近颁布的那项加强管理官方机密文件法,三十八岁的詹姆斯·克拉德受控将于明天在一家地方法院受审。新颁布的这项法律有效地控制了新闻记者的采访。 八月七日警方曾向克拉德询问过他在准备为这家在香港出版的杂志七月四日一期撰写一篇文章过程中所引用的材料来源的问题。 克拉德所报道的同中国关系的那篇文章部分材料是引用了一份内阁报告,这份报告建议放宽对想去访问中国的那些马来西亚企业家的限制。 克拉德是两年前被派到吉隆坡担任该杂志驻吉隆坡分社社长职务的,他过去曾是一位新西兰外交官。
5. 美报报道印正在制造氢弹
【路透社新德里十月十日电】印度今天否认了一家美国报纸报道的关于印度正在制造一颗氢弹的消息,并说,印度没有制造核武器的计划。 印度外交部的一位发言人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一报道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印度政府已一再宣布我们没有任何制造核武器的计划。与此相反的任何武断之辞都是可悲的。」 《华盛顿邮报》援引中央情报局的人士的话说,「这枚氢弹正在孟买附近的巴巴研究中心制造」,这个中心是印度最高水平的核研究机关。
第 2 版
1. 上海市容杂乱
【新加坡《联合晚报》九月十四日报道】题:调子低沉市容杂乱(记者陈正) 李光耀总理一行人九月十三日下午抵达当今世界最大都会之一的上海。 一行人乘坐专车,住进锦江饭店。 由虹桥机场到锦江饭店约半小时车程。从车窗内外望,映入眼帘的是灰蒙蒙的一片,狭窄的马路,古旧的建筑物,还有熙来攘往的行人和车辆,格调是低的,感觉是深沉的。 今日的上海,犹如五十年代的新加坡。屋子低矮,又以两层者居多;马路上,几乎都给脚踏车占满了,人潮从四面八方涌来。我心中顿有惘然若失之感,好象缺了点什么似的。虽然道路旁耸立的尽是法国梧桐,但看不出盎然绿意。幸好沿途许多平地而起的建筑物都在施工中,新拓的道路也在旧路旁出现,多少给人留下上海还在动,还有大事发展中的印象。上海市容不够整洁,乱糟糟的,但也的的确确在动中。我们下榻的锦江饭店是由四幢大楼组成,共有七百二十间客房,是上海最大的饭店。然而,经过多年,现在已显得相当陈旧破落,不时还可嗅到霉味。冷气不足,刚洗过澡,一会儿身体已感到粘粘的。
2. 评中国报刊的文风
【纽约《北美日报》十月七日社论】题:评中国报刊的文风 散文大师怀特逝世了。这位在《纽约客》杂志辛勤耕耘了二十五年的文坛巨匠风格纯朴、优美,有个性、口语化、自然而不做作。他不追求时髦,作品总是清新隽永。 怀念这位语言艺术家,不禁使人想起中国报刊宣传的文风。也不是中国报刊文字都不好。好作品当然是有的,但确有相当多的作者、记者其文风实在不敢恭维。说文风是指比较普遍形成了一种风气,那就不是个别问题了。我们诚恳希望国内的同行们读一读怀特根据他在康乃尔的恩师小威廉·斯纯克教授的札记改编而成的《风格要素》一书。我们现在摘录几段和同行共勉: “有力的写作要简练。每一句话里都不要有多余的字,每一段落都不要有多余的句子……这并不是要作者把所有的句子都写得很短,也不是说应该避免细节,只能提纲挈领,而是说每一个字都应该起作用,能说明点什么。” 下面的几条尤其值得参考:“写作要自然;胸有成竹;用名词和动词;不要夸张;避免修饰词;不要装出一副轻松活泼的风格;不做过多解释;避免花哨的字眼;不要走捷径而弄得意思含混不清;宁用标准而不用生僻词;不用土语。” 中国的报刊文字使人感觉最强烈的就是堆砌修饰词,花很大的力气(不自然)去叠床架屋,弄得反而累赘无力。使用名词和动词要比堆砌修饰词有力得多。例如“污蔑”本来就是强动词,无须加上“恶毒地”这样的副词。形容领导人,总是用“他风趣地说”,“他兴致勃勃地观看”。这类修饰词已经成了陈词滥调,好象不用这类词句就对不起首长似的。 陈词滥调有时跟作者力求生动有关。写作者力求生动,自己又货色不多,就只好摹仿抄袭别人的东西。最近访问记流行了起来,这本是件好事。但是千篇一律,甚至到了几乎篇篇都有“他呷了一口茶,继续说”之类的废话,这不只是文字修养问题,也是记者的根底和事前准备工作是否充分的问题。只有自己很了解情况,能够抓住人物的特点,深入他(她)的内心世界,才能把采访对象写得有血有肉。 如果要写的主要不是人物,而是谈某个问题,那么首先得掌握住主题。对问题缺乏深入了解,做肤浅表面的描写,当然读来乏味。 夸张也是一大毛病。这个毛病其源盖出自思想上的绝对化、形而上学。好的绝对好,坏的绝对坏。把劳动模范拔高,把受批判者贬低。结果是违背了新闻要真实的根本原则。其实那是“四人帮”的文风。近来竟有客里空伪造的事情,这种人被调离新闻岗位是应该的。写得过多过分,一股浓厚的宣传味道,人们敬而远之,不要看。自我吹嘘成绩多么大,多么光辉,只不过显得浅薄,没见过世面。近来有改进,不那么吹牛了。其实涵蓄比夸张效果好得多。真正有内容、有深度的东西从来不是张牙舞爪、锋芒毕露的。 板面孔一副官腔的东西,当然只能拒人于千里之外。殊不知,即使是谈严肃重大问题也是可以诙谐幽默放松一点的。掌握得体,并不会影响深度、流于庸俗。 另一方面,拼命追求花哨也是浅薄的表现。不一定是用花哨的字眼,有的是做不伦不类的比喻,例如说一列运煤的火车象一条乌龙等等。 不是说不能做类比,而是说要恰当,要传神,不是硬比。
3. 无计划种植风险大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九月十三日文章】在广州自由市场做买卖的农民要担很大风险。 一周前,小红辣椒每斤可以卖七元,但下一周,由于市场上红辣椒充斥,价格就可降到一两元。 在这个自由市场出售党参的甘肃农民王忠仁说:“去年我第一次来这里卖党参的时候,每斤可赚一角钱,但消息传开后,卖党参的人多了,就很难赚钱了。” 对从全国各地到广州李湾自由市场做买卖的农民来说,既可能赚大钱也可能亏大本。 就拿王忠仁来说吧,去年由于党参赚钱,他便改种党参。今年,他把两吨多党参从甘肃运到广州。 可是过了几星期,所有的党参仍然堆在货栈卖不出去,原因是党参过剩了。 就在附近,一长串没精打采的河北省农民在成堆的小红辣椒后面靠着墙站着。他们都是竞争者,人人都在设法多赚一些钱,以便筹措回家的路费和准备明年的开销。一个五口之家——人人都扛一大袋辣椒——乘了两天的火车,没想到却碰到他们省里的其他农民也都这样做。这样一来,小辣椒供过于求,价格跌到最低点。 潘志怀是广州市政府聘请来管理这个市场的。 最近,他的办公室开始每月向农民提供一次市场信息,列出普通商品的价格。他还帮助农民推销剩余农产品。
4. 这是什么原因?
【香港《中报》十月六日文章】有朋数人,刚游完九寨沟回来,讲到在大陆购机票一事,颇值一记。 回程之际,友人抵机场,见中国民航所贴之报告板上写道,飞往各地之机票已售完。友人难以及时返港,老板一定不悦,炒鱿鱼有份也。 然而既已来到机场,不妨打听一下,或许有后备机位亦未可料。谁知一问,柜台小姐问明日期,表示可以购票,友人一行五人全都买到票。报告板上分明写着满座,何以突然之间竟有五票之多,朋友百思不得其解。 旅游专家表示在内地动辄发生此种事情。在机场报告板上虽写明全满,但向柜台打听,则可以买到票的事,不特飞机如此,火车同其他交通工具亦是这样。此种情况,究竟什么原因,专家们均不愿追究,唯一解释,乃工作人员不愿多做工夫,人们一见报告板上无票,就会不顾而去,工作人员遂可以稳坐柜台内,读书看报,打发时光矣。
5. 台湾外交面临极大压力
台湾《时报杂志》说,台湾的国际地位已降到前所未有的低潮,愈来愈失去其“国家”的角色地位,而成为地理上的名词 【台湾《时报杂志》九月十一日一期文章】(作者彭怀恩)笔者最近在华府访问到中华民国驻美最高负责人钱复,他不讳言地指出:“中共在国际上所占的有利地位——与大多数国家有官方关系,使中华民国的外交面临极大的压力。例如对美外交而言,台北已没有犯错的机会。”症结在国家的角色地位其实,中华民国领导阶层并非不重视对外关系的开展,但朝野所关心的,似乎只是“国际形象”,而忽视真正危机的症结是中华民国愈来愈失去其“国家”的角色地位,而成为地理上的名词。当我在国外大学搜集资料的一个多月期间,我所接触的大众传播媒介,提到我们的政治体系时,不是称“台湾”就是称“国府”,而称“中华民国”是绝无仅有的。 深入来看,“国际形象”是舆论塑造出来的,其变化是非常快的。一位美国友人幽默地对我说:“当刘宜良命案发生后,美国人以为台湾是‘利比亚’;当十信案爆发时,美国人又认为台湾是‘小日本’;但陈志忠在美国高尔夫球锦标赛领先三天后,美国人对台湾的印象又改变为‘英国绅士’。” 但是,国际形象是一回事,国际地位又是一回事。很明显的趋势显示中华民国日益失去其作为国际社会一员的主体地位,沦为类似香港的地理名词,这发展才是真正的危机所在。 无怪乎标榜研讨科技为主的国建会,在不设“政治外交组”的情况下,却有归国学人在外交政策上,疾言厉色地抨击政府主管当局,令老成持重的外交部长朱抚松动了肝火。 难道情势真的到了无法转圜的地步吗?难道中华民国的外交政策只能在现行的轨迹下走一步算一步?国际政治相当无情也许台北外交决策者的答案是:“恐怕就只有如此!”也许甚至大多数的国人都开始在连续十余年的外交挫折下,默认情势比人强,并不是政府无作为,而是大势所趋,人力难回天。在这种阴霾下,眼看驻外使馆一个一个地关闭。最近玻利维亚承认中共,在台北主要报纸上只占了三个标题,甚至连评论都没了。 一位研究中国问题的美国学者坦率指出:“台北当局若不从根本上正视外交问题的本质,不可避免地会使多数国家接受至少不会公开反对中共对台湾的主权主张。” 另一件值得正视的隐忧是,美国一位高级官员最近在重申台湾是由海峡两岸中国人自行解决问题的时候,加上了“应由台湾与大陆彼此直接打交道解决”一语。虽美国随后否认推动直接谈判,但趋势的发展,却不可乐观评估。情势未恶化到不可为台北所坚持的“中华民国代表中国”的立场,表面上未有动摇,可是国际的“现实主义”已使台北想退而求其次、寻求等量齐观的“平等待遇”,已经是可望不可及的目标。很明显的例子是一九八四年奥林匹克大会,虽海峡两边经过长期的国际斡旋,取得双方选手在同一竞技场角逐的机会,但在“旗”、“歌”问题上,台北显然居于下风。事后,台北对于推广“奥会模式”表示消极态度,甚至否定将以此“模式”重返其他国际组织。 但是情势发展却冷酷地显示,若中华民国不以“中华台北”的名称,就无法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而且就算以此名称虽能避免被已参与的国际民间组织排出,若要返回已被排出的国际政府组织,却须克服很多困难。 面对这些外交上的困境,许多外交人员早打了“退堂鼓”,反正坚持着“不谈判、不妥协”的立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地拖延下去便行了。到底有什么筹码当然,在目前的客观环境下,中华民国已经没有突破困境的“捷径”,惟情势并没有恶化到无法转圜的地步,冷静评估中华民国所拥有的“筹码”,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重建中华民国国际角色之前提。 在访问陈香梅的时候,她对我说:“台北最需要以‘不卑不亢’的态度面对国际社会,但这不卑不亢的态度是要从了解自我的角色地位中培养。”陈的含意很明显,台北必须先了解自己是什么?能够做些什么?也就是对自己的角色有清晰的“认知”,再以合理的态度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华民国地位的肯定。 若中华民国一直是坚持着“势不两立”的角色扮演,要求第三国在海峡两边从事“非我即彼,非彼即我”的选择,那么情势只有恶化下去。 在此,借用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博弈论”(gamethheory)来说明,就是台北当局必须放弃“零和竞赛”(ZeroSumgame)——“汉贼不两立”的观念,代之以“非零和竞赛”的观念,先求发展外交关系,争取生存空间再说。 其实,台北新一代的外交官早已体认到这一事实,也默默地朝这方向努力,只不过基于意识形态的架构,只能在权限范围内实践。 倘若中华民国领导者能够发现两极思考是不利于台北时,那么事情就有转机了。因为我们在外交战场上,一旦放下敌我对峙的角色,代之以与友邦“合则两利”的角色,最低限度不会被国际社会视为“顽固、强硬、不合作——绊脚石、破坏者”(钱复接受高贝尔访问时的用语)。 总之,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事,是在国际上为台湾建立的“政治社区”定位,赋予其明确的角色地位。当然,我们并不必要改变中华民国的名称,而是要以更弹性的身份来参与国际事务。
第 3 版
1. 巴西第一届里约电影节
八月四日至十一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举行了第一届里约电影节。参加电影节的有十二部巴西本国生产的影片。影片从各个不同角度反映了巴西社会现实。 故事片《阿瓦埃特》和短片《希科·卡鲁佐》被评为最佳影片。泽里托 ·维亚纳导演的《阿瓦埃特》曾在莫斯科电影节上获得银质奖。该片描写巴西一个印第安部族被灭绝,仅剩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长大后准备为他的部族复仇。法比奥·巴雷托导演的《里约之王》被授予特别奖。 这部影片是根据迪亚斯·戈麦斯的话剧《拉莫斯之王》和小说《二号旗》改编的,反映了里约热内卢市彩票商人的活动和对社会的影响。 《裸星》的两名导演伊卡罗·马卡斯和若泽·安东尼奥·加西亚分享最佳导演奖、《阿瓦埃特》中的男主角乌戈·卡瓦纳被评为最佳男演员。卡拉 ·卡姆拉蒂由于在《裸星》中扮演女主角而获最佳女演员奖。(瑜)
2. 加拿大耗资最大的影片《耶和华》在多伦多电影节上首映
据加拿大《麦克莱恩杂志》周刊九月二十三日一期报道,九月初,在加拿大多伦多市举办了多伦多电影节十周年活动。电影节上放映了三十一个国家的二百二十四部影片,其中包括加拿大生产的三十九部。这届电影节观众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五,达二十多万人次。在电影节开幕式上首次放映了加拿大耗资最大的影片《耶和华》,受到了影迷们的热烈欢迎。 《耶和华》成本为一千一百万美元,是加拿大历史上耗资最大,同时也是得到赞助最多的影片。美国的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为摄制影片提供了二百万美元,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出资一百七十万美元,其他一些公司也提供了不少捐赠。影片《耶和华》脚本修改了近二十次,摄制工作用了六十六天,雇用了一百二十位正式雇员,另外有一千五百人参加了拍摄。 《耶和华》是根据加拿大当代最著名小说家莫迪凯·里克勒的同名小说改编的。里克勒生于一九三一年,是船工的儿子。一九五一年,他从乔治·威廉斯大学退学,渡海去英国,在那里成为一名作家。一九七二年迁居加拿大蒙特利尔市。《耶和华》是这位有犹太血统的作家七十年代的作品,素材来源于他五十年代在伦敦的艰苦生活和成才之道。出身贫困的耶和华身处逆境,奋发上进,终于成为一名作家,并得到了美丽的金发女郎、加拿大富有的议员的女儿保琳的爱情。影片围绕着这对青年的离合悲欢展示了父子、朋友、恋人、夫妻之间的爱。 《耶和华》的导演是好莱坞最有名气的特德·科切夫。他导演的美国影片《第一滴血》目前风靡全球。科切夫生长在多伦多,是保加利亚人的后裔。他早年与里克勒相认,多年来过从甚密,结下了深厚友谊。里克勒的另一部小说《达迪》就是科切夫搬上银幕的。 影片制作者罗伯特·兰托斯是加拿大一位正在走红的电影制片人。现年三十六岁的兰托斯是欧洲犹太人,九岁时前往乌拉圭,一九六三年移居加拿大蒙特利尔,后来就读于麦吉尔大学。在加拿大著名电影权威格里尔森指导下从事电影研究。一九七三年投身于电影业。共同的经历使他对里克勒的作品很欣赏。《耶和华》一问世,他就萌发了把它搬上银幕的愿望。(刘国栋)
3. 毫无保障的好莱坞特技演员
【新加坡《联合晚报》九月十六日文章】在我们欣赏到银幕上出生入死的紧张、刺激、惊险镜头之时,许多人还认为是男女主角身手不凡。——其实,所有惊险动作,全由特技人替身表演的。由于摄影技术高明,演员与特技人在银幕上的表演就象一个人。 特技人在所有影片中担任冒生命危险的替身表演,非但观众从来不知道他们是谁,甚至连字幕也不一定有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待遇菲薄。好莱坞虽然有三百多个经常受雇替身表演的男女特技人,却无自己的工会,因而长期以来得不到较合理、满意的待遇。近年来因观众要求高了,惊险动作的难度也大大提高,特技人的生命失去保障,结果,表演中失手或意外死亡的事例比过去大增。死亡后得不到应有的赔偿,特技人的家属生活毫无保障,也是对特技人极大的侮辱。在一般电影工作者眼中,特技人之生死是一回事,不必斤斤计较。 特技人可以置生死于度外,但不能在受到伤亡之后得到应有的待遇。制片公司总是把特技人放在临时演员的地位,待遇既不高,也没有投以高额保险。而且,在特技人提出改善待遇及福利时,公司总是漠不关心。分明是出生入死的表演,用生命搏取的成就,仍受公司忽视,他们感到非常不公平。 每一个特技人自知每一场表演完毕,等于从鬼门关逃出来,和身在战场面临枪林弹雨没有什么区别。他们身上累累伤痕,留在医院的纪录,证明了每一场表演是出生入死的。观众看到的只是满足能刺激感官的一两分钟的镜头,不知却已是把生命交给死神的工作。 三百多个特技人,虽然不是完全在电影圈中谋生,因电影要求高,表演难度比一般表演高很多。为争取得到合理待遇,终于计划筹组工会,团结成一股力量,互相照应。
4. 苏作协举行新作家作品竞赛
【塔斯社莫斯科九月二十七日电】苏联作家协会宣布举行全苏新作家优秀作品竞赛。评委会评出的优秀作品将在莫斯科出版。 举行创作竞赛是苏联作协活动的重要部分。八十五名上届竞赛的优胜作家的作品收入了为庆祝战胜法西斯四十周年而出版的集子中。 苏联每年用八十七种民族的文字出版青年作家与诗人的三百多部处女作。 苏联为有才能的青年和文学家创造最好的创作条件,各加盟共和国都有出版青年作家作品的专业出版社,其中最大的是青年近卫军出版社。此外,仅莫斯科就有五家以刊登青年作家、诗人、剧作家及批评家作品为主的月刊。 《青春》杂志月刊,月发行量达二百五十万册。 马克西姆·高尔基五十年前在莫斯科倡办的高等学府——文学学院的活动卓有成效,它帮助有才能的青年成长。康斯坦丁 ·西蒙诺夫和叶夫根尼·叶夫图申科都曾在这个学院就读。 苏联作协九千名会员中,有三分之一是不到三十五岁的有成就的青年作家。作协通过文学基金给刚从事创作的作家以物质帮助,为他们提供贷款和免费进修创作学习,支付在国内体验生活的差旅费。
5. 哥斯达黎加文物展览会开幕
【埃菲社圣何塞九月十四日电】哥斯达黎加总统蒙赫最近主持了哥斯达黎加文物精华展览会的开幕式,展览会展出了二千年前的文物。 名为《大陆之间和大海之间》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的文物展览设在文化广场大厅。在此之前,曾在美国和加拿大巡回展出四年。 展品有全国保险协会玉器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国家银行古物博物馆、黄金博物馆、中央银行和一些私人收藏家提供的陶器、宝石、玉器、黄金等制品。展览会占地一千五百余平方米。这次展览是在庆祝中美洲独立一百六十四周年之际举办的,将展出四个月。西德斯图加特美术馆,由英国建筑师詹姆斯·斯特林设计。这座造价九千万马克的建筑物将展出斯图加特市收藏的二十世纪艺术品。
6. 莫桑比克为灾民义演
【苏联《消息报》九月四日报道】莫桑比克第一届“谢谢!”音乐节九月一日在首都马普托的马沙克涅体育综合体内揭开序幕。这届音乐节的全部收入将用于援助莫桑比克灾民。 在音乐节上献艺的有莫桑比克的一批优秀演唱者和音乐集体,以及安哥拉、象牙海岸和其他一些国家的艺术巨匠。 苏联土库曼古涅什音乐团在这届音乐节上的演出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
7. 观念新颖的科幻片《回到未来》
【美国《北美日报》八月十六日文章】题:《回到未来》深入浅出“时光旅行”老套新诠 一九八五年,一个中学少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乘坐一辆超光速的汽车,回到了他尚未出生的一九五五年,遇到他当年尚未相恋成婚的“准”父母亲,这会是怎样一个情况?特别是:穿越时光隧道而来的儿子,和高中年龄的几时爹娘,减去三十年差距,双方平起平坐、称兄道弟,而本来“应该”和老子结婚的年轻时的母亲,竟然对凭空而降的“未来”的儿子一见钟情,这出“花田错”,唱下去会是怎样一个结果? 这套异想天开的情节,便是史蒂芬史匹柏制作的新片《回到未来》的主要内容,这部借用“时间旅行”的科幻片老套却注入许多新鲜有趣观念的影片,由于题旨新奇、故事风趣加上节奏明快,征服了千千万万观众的想像力,七月初旬上片以来,势如破竹,成为今夏唯一可与《第一滴血续集——兰博》相抗衡的卖座强片。 “回到未来”的主要特质,从父、母、子三人的关系对换,到五十年代摇滚文化的反讽,到八十年代家庭面貌的荒谬化,一直到跨越在笑闹与神经质边缘上的紧急速率,都是导演齐米基一贯路线的延续发展和登峰造极。
8. 《华伦斯坦军营》脚本副本被发现
【苏联《消息报》九月九日报道】众所周知,歌德在世时总是想方设法使魏玛舞台上演席勒导演的话剧。可是,民主德国学者在不久前于魏玛举行的档案管理员学术讨论会上宣布的一条消息引起了真正的轰动:在歌德和席勒档案馆所保存的文件中发现了一七九八年演出的席勒导演的悲剧《华伦斯坦的军营》脚本的副本。在这部脚本里,歌德进行了大量的校订工作,特别是序幕词部分,在序幕词里,歌德用观众更容易理解的措词来代替过于偏重理论的地方。
9. 苏举行全苏电视影片会演
【本报讯】莫斯科十月三日消息:苏联大型系列电视纪录片《胜利的战略》在最近举行的全苏电视影片会演中获特别奖。这部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纪录片,以大量珍贵历史镜头反映了这次战争在远东战场上的发展进程。 这次在基辅举行的全苏电视影片会演有一百三十八部近两年来拍摄的优秀电视影片,其中包括二十一部艺术片,五十一部纪录片,三十二部音乐片和三十四部儿童片。获这次会演大奖和奖金的影片包括:艺术片《少年之家的主人》、纪录片《格卢博科耶平静的生活》和《食粮》、音乐片《哈恰图良—艺术家和公民》、《阿努什》、《四重奏》;儿童片《忠实可爱的马戏团小丑》等。 艺术片《少年之家的主人》通过反映父母对孩子的冷酷和漠不关心所导致的一场悲剧。纪录片《格卢博科耶‘平静’的生活》和《食粮》揭露了因循守旧的官僚主义作风。 (张孟仪)
10. 关心美术家创作的苏美术基金会
【塔斯社莫斯科九月二十三日电】二十三名苏联画家、版画家和雕塑家的作品正在莫斯科展出。 美术家协会理事会第一书记塔·萨拉霍夫对塔斯社记者说:「我们协会关心美术家的活动。为创作提供最佳条件是协会的主要任务之一。这个组织拥有生产实用装饰艺术品、纪念品及其他艺术品的二百多家企业和专门商店,还定期举办展销会。」 基金会不用纳税,全部利润归自己支配。 美术家协会特别注意帮助青年美术家。在他们的创作设想被委员会批准后,根据创作合同,马上就可得到一笔款子,够他生活与创作近一年时间。优秀作品参加固定展览或巡回展览。
第 4 版
1. 美国副总统乔治·布什
人物介绍 布什的全名是乔治·赫伯特 ·沃克·布什。他于一九二四年六月十二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米尔顿。他一九四二年六月毕业于马萨诸塞州安多弗的菲利普斯学院。他在十八岁生日那天成为美国海军预备队二等水兵。布什十八岁正式入伍后成为当时美国海军最年轻的飞机驾驶员。 他在一九四二年八月至一九四五年九月服现役期间曾驾驶鱼雷轰炸机从“圣哈辛托”号军舰上起飞,在太平洋战区作战。他曾被授予一枚空战有功十字勋章和三枚空战有功奖章。 战争结束后他考入耶鲁大学。他在一九四八年获得经济学学位。他毕业时因学习成绩优秀被选为法伊贝塔卡帕学会(美国大学优秀生全国荣誉组织)成员,并担任大学垒球队队长。 布什大学毕业后到得克萨斯州接受就业培训,在一九四八至一九五○年期间成为得克萨斯州西部和加利福尼亚州化妆行业的推销员。一九五一年布什与别人共同创办了一个小公司,叫布什——奥弗比石油开发公司。一九五三年,他与别人共同创办了扎帕塔石油公司。一年之后,布什年方三十,即出任他与别人共同创办的第三个公司——扎帕塔海洋公司的董事长。这个刚成立的公司成为首先试制海洋钻探设备的公司。今天,全世界大部分能源都是用扎帕塔海洋公司最先试制的钻机钻探出来的。 一九六六年他在得克萨斯州第七区当选为众议员。他成为被选入众议院筹款委员会的几个新议员之一,两年后他再次当选。他在国会工作期间积极处理了政府开支过大、税收、公民权、自然资源和环境等问题。 从一九七一年到一九七三年,他担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一九七三年一月到一九七四年九月,他担任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一九七四年十月,布什到北京担任美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联络处主任,任职一年多。 一九七六年,布什担任中央情报局局长。今天,他作为对付恐怖主义的特别工作小组组长,继续敦促加强美国的搜集情报能力。 一九八○年七月,里根请布什在一九八○年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作他的竞选伙伴。同年十一月四日他当选为美国副总统。一九八一年一月二十日,他宣誓就任美国第四十三位副总统。一九八五年一月二十日,他宣誓连任副总统。 布什同纽约州拉伊市的巴巴拉·皮尔斯结婚。他们有五个子女。长子乔治,三十九岁;次子杰布,三十二岁;老三尼尔,三十岁;老四马文,二十八岁;小女多萝西,二十五岁。布什一家有孙子女七人。布什的父亲、已故的普雷斯科特 ·布什在一九五二至一九六二年期间曾任美国参议员(康涅狄格州共和党人)。 乔治·布什在不同时期担任过各种不同的职务。布什夫妇自一九四五年一月六日结婚以来曾在十七个城市居住,安家二十八次。(白玫)
2. 铁娘子追求漂亮厨房 宁愿迁出唐宁街官邸
【路透社伦敦十月八日电】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认为,唐宁街十号的官邸很好,但她却迫不及待地要迁入有五个睡房的新居中,因为那里有她梦寐以求的厨房。 她在今天出版的《妇女世界》的访问记中说,促使她决定购下伦敦西南莫克一乔治亚房子的,是那间设备齐全的厨房。 据说那幢房屋约值三十五万英镑(合四十九万美元)。 她说:“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得到我一直渴求的厨房。”“我从没有一间设备如此齐全,可放得下洗衣机和洗碗碟机的厨房。”“当子女都自立,你会为自己计划一些东西。当然,就是由于子女已自立,我已有自己的事要做。” 这座新房子位于一个高级住宅区,预料将于十六个月内落成。 但她坚称,这不是她退休隐居的地方。她已着眼于第三届首相任期,并说政治是她的生命。她必须在一九八八年之前宣布大选。
3. 莫罗被杀内幕最新透露
罗马来讯 杀害意大利天民党主席莫罗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弗朗科·博尼索利最近在狱中向《晚邮报》记者谈了他们绑架和杀害莫罗的内幕。 意大利主要执政党天民党主席莫罗于一九七八年一月十六日被“红色旅”绑架,并于同年五月九日被害。 博尼索利于一九七四年放弃工作离开家,参加了秘密“武装斗争”,当时才十九岁。他是在“红色旅”的第一代领导人雷纳托·库乔被捕后,才成为“红色旅”的执行委员会成员的。执行委员会是“红色旅”的首脑机关,它策划和实施了绑架莫罗的整个行动计划。一九七八年十月,博尼索利在米兰被捕,后来被判处无期徒刑,现在关押在圣维托雷监狱里。 博尼索利说,绑架国家最高层领导人的想法产生于一九七六年,当时都灵开始审判“红色旅”的一些成员,如果绑架成功,可以换取一些“红色旅”成员的自由,但由于当时“红色旅”力量单薄,人手少,未能深入研究具体办法。一九七七年秋,“红色旅”罗马支队力量加强了,有了实施绑架的可能性,因此就着手对安德烈奥蒂、莫罗、范范尼等天民党领导人的日常活动进行调查,以便找到可下手的机会。后来发现莫罗更具有代表性,因为他的活动有二个弱点:一是常去圣基亚拉教堂做礼拜,二是经常经过法尼街。 原计划参加绑架行动的共十一人,后来减少了几个次要人员。采取行动时使用了外交使团的汽车牌照,是为了避免引起警方的注意和发生意外。绑架时,莫罗随身带的两个手提包中,一个装的是药品,另一个装的是诸如有关警察改革和意共与天民党之间关系的材料,并不十分重要。从文件中可看出,莫罗十分了解意共内部的争论情况。博尼索利说,莫罗被绑架后,意共基层有许多党员为此而干杯庆贺。莫罗起初相信能说服天民党的领导机构来营救他,他对天民党有着一种“父子之间的信任感”。莫罗甚至相信,只要释放几名被关押的“红色旅”分子,他也可以获释。 博尼索利说,然而,当莫罗觉察到自己被天民党内的朋友们抛弃时,感到十分悲哀。 莫罗惦念最多的是家庭、孙子和妻子,甚至提醒妻子晚上别忘了关煤气的开关。 博尼索利说:“五月初,我们根据莫罗的意见给他的家属打电话,以便对扎加尼尼(当时的天民党政治书记)施加压力,并说服他以释放在押的 ‘红色旅’成员来换取释放莫罗。但扎加尼尼不予答复”。“红色旅”领导终于在五月九日处决了莫 罗。
4. 没有国际机场的首都
【新加坡《联合早报》十月五日文章】题:没有国际机场的首都 一个国家的首都不仅是国内的中心,也是这个国家国际交往的重地。然而,如果有人告诉你,世界上有的国家没有国际机场,你一定会感到吃惊吧。事实上,真有那么一些国家由于历史、地理或其他原因,它的首都不设国际机场。 列于榜上的第一个没有国际机场的是瑞士首都伯尔尼。据说伯尔尼人爱洁成癖,公共场所晾晒衣服也要罚款,市民因害怕噪音,坚决反对建机场,以致此事议了几十年仍没个结果。伯尔尼周围山岭重重,找不到理想的建场地址,也是一个主要原因。瑞士北端突出于法国、西德的“三国之角”巴塞尔,是全国最大商港,却也久久建不成机场。后来瑞士还是从法国借到一块地皮,才有了一座国境外的国际机场,这在世界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了。 地处北非的摩洛哥是非洲比较发达的国家,首都拉巴特人口逾九十万,又是座旅游名城,该不会没有国际机场吧?就是没有。访问摩洛哥的外国贵宾须在八十五公里外的卡萨布兰卡国际机场下飞机,然后改乘汽车或高速火车,行驶五十四分钟后才能到达拉巴特。 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坐渡船到达的首都”。弗里敦位于西非塞拉利昂半岛的尖端,山地嵯峨,找不到一片较大的平地建设国际机场。为补此不足,政府就在海湾对岸的隆吉市建造机场。客人下机后要坐渡船,航行三十公里才能到达弗里敦。 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是由一千一百九十六个珊瑚岛礁组成的,总面积二百九十八平方公里。首都马累所在的马累岛面积仅一点八平方公里,人口却有两万多,简直找不到多余的地皮建机场。 一九八一年该国才在对面岛上建成拥有两千八百米长的跑道,可供大型宽体客机起落的国际机场。 世界上还有一些面积很小的袖珍国,如零点四四平方公里的梵蒂冈,一点八九平方公里的摩纳哥,全部国土尚不足以建设一个机场。南太平洋上的岛国瑙鲁是一个二十二平方公里的小岛,岛上覆盖的磷酸盐矿是国家的重要收入来源,当然舍不得让机场压住矿场。二十五点九平方公里的图瓦卢,首都富纳富提位于总面积二点八平方公里的三十五个小岛上,根本无从谈起建机场。欧洲的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安道尔等国面积几十到几百平方公里,寸土寸金,人们对土地倍加珍爱,均靠邻居大国解决航空交通问题。
5. 一个令人生畏的正常人
【法新社巴黎十月七日电】题:一个令人生畏的正常人(记者皮埃尔·博塞夫) 他以一个下意识的动作把金边 眼镜往上扶了一下。他的目光象一架辩证法的指示器扫视着他的对话者。他诱人地微笑着,非常自信地一撇嘴。交谈时,他慢腾腾地吐着字,不时地稍微停顿一下,以获得对方的赞同。这个人不是一个正在谋求重新当选的西方政客,而是戈尔巴乔夫。勃列日涅夫头脑迟钝的形象,人们对安德罗波夫的类似电子计算机那样的判断力的称赞,对永远离不开氧气枕的契尔年科的怜悯,这些都一去不复返了。五十四岁的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想作为一个正常人。他想向心醉神迷的西方,向感到吃惊的本国人民表明这一点。密特朗总统周围的人看到,在他访问法国期间,戈尔巴乔夫表现得象是一个“难以对付的对手”,他是一个在“迷人的微笑”后隐藏着“铁下巴”的人。 无论是阿谀奉承者还是诽谤贬低者,都把戈尔巴乔夫上星期五 (十月四日)在巴黎爱丽舍宫举行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看成是一次考验。双方从中各得其所:他在实质上未做任何让步,而表面上却是完全成功的。 在纹丝不动、庄严呆板的密特朗总统旁边,人们看到的是一位轻松自如的总书记。他漫不经心地玩弄着同声翻译的耳机,用曲言法来回答问题。当有人问他苏联有多少政治犯时,他巧妙地回答说:“我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三天前,在一次电视谈话中,当记者提出苏联四百万政治犯问题时他回答说:“这是荒唐的。” 对于那些“克里姆林宫学者”来说,前景将是艰难的,他们再不能看到这样一点:一九五三年三月斯大林去世的葬礼同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勃列日涅夫去世的葬礼在《真理报》上没有任何差别。 赖莎·戈尔巴乔娃出现在《真理报》和苏联电视屏幕上,而维多利亚·勃列日涅娃只在《巴黎竞赛画报》上出现过,至于说到安德罗波夫,人们只是到为安德罗波夫举行葬礼时才肯定他确实结过婚 新风格的迹象不断出现:在列宁格勒受到群众欢迎时他即席同群众谈话。从巴黎到哈萨克内地,人们到处都看到他比比划划,倾听别人的讲话,随声附和,头戴工程师的安全帽,穿着短袖衬衫呆在少先队员的夏令营里。 去年十二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我很喜欢他,人们可以预料他将怎样做。”可是九个月后她却痛苦地尝到苦果:他以对等的驱逐来回击英国驱逐三十多名(苏联)间谍,而不是象以前那样对报复行动有所克制。葛罗米柯曾提醒说,“不管对话者高兴与否,他都坦率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样,被克里姆林宫称之为“复仇主义者”的科尔总理也认为,他之所以能成为总书记“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个和蔼可亲和感情洋溢的人”。 执政七个月来,这位新总书记至少是部分地为斯大林恢复了名誉,并对持不同政见者展开了新的攻势。被允许出国的犹太人仍然很少。在巴黎,当被问及萨哈罗夫等人的命运时,这位总书记毫不犹豫地说,“这一问题已交给主管部门负责了。”在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四十周年之际,人们对斯大林表示了敬意,尽管他仅仅被当作军事领导人。过去的象征性的东西又泛起:斯大林时代的样板工人斯达汉诺夫又重新获得荣誉。 这一切都使人感到,尽管没有使用普遍的强制性手段,但是戈尔巴乔夫想重新确立斯大林留在人们集体记忆中的“敬爱的领袖”的形象。戈尔巴乔夫被说成是一个不打算在实质上进行修改,但想利用新风格的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