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07-06
第 1 版
1. 苏军高级将领讨论军队改革
【英国《外事报道》周刊七月四日一期报道】题:苏联军队的改革派 苏军高级将领正在讨论改革军队,以提高苏联武装部队 战斗力的必要性。有些将领希望戈尔巴乔夫政府把苏联军队改建成一支人员大大缩减但职业化较强的部队。 苏联武装部队目前多达五百万人。改革派希望只保留大约二百万职业军人,其余人员编入新成立的“社会服务团”。社会服务团的人员只接受不多的军事训练,主要是从事建筑、运输和民防方面的任务。这样做还会有助于民政当局解决尖锐的劳力短缺问题。 这项改革的第一步将包括大幅度减少坦克的数量。军队拥有大量坦克,其中许多已经相当老化。苏联可以把这些坦克的退役,宣传为自己的一项单方面裁军措施。 停止训练和武装一支庞大的由应征士兵组成的军队,改为依靠一批人数较少的职业军人,可以使苏联节省大笔经费。 但是军队的大多数(尽管不是全部)改革派都反对把节省下的经费用于民用经济部门。他们希望保持现有的国防预算,但要更加有效地加以利用。但是,如果职业军人的军饷比应征军人高,那可能也节省不下多少钱。
2. 西方驻莫斯科外交官说:戈尔巴乔夫能迅速巩固权力在战后无先例
【路透社莫斯科七月三日电】外交官们今天说,戈尔巴乔夫通过对克里姆林宫的人事调整而大大加强了自己的权力。 他们说,这次人事调整说明戈尔巴乔夫现在已牢牢控制住克里姆林宫的核心权力。 苏联今天宣布他将首次正式出访西方一事证明了这一点。今年十月他将访问法国。美国官员说,他订于今年十一月同里根总统进行首次首脑会晤。 外交官们说,一位新上任的领导人如此迅速地在政治局内巩固自己的权力基础,在战后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外交官们说,戈尔巴乔夫决定不象自己的几位前任那样兼任国家主席职务,这有力地表明他拥有无可争辩的权力和充满自信心。 外交官们说,虽然苏联的对外政策不大可能有大的变化,但是,以谢瓦尔德纳泽为首的苏联外交部大概要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突出苏联在第三世界的形象,可能还会采取措施同中国认真和解。
3. 苏联公众对人事更迭表示欢迎
【英国《泰晤士报》七月四日报道】题:格鲁吉亚人对谢瓦尔德纳泽的晋升感到欣喜副题:公众对克里姆林宫的更迭表示欢迎(该报记者发自莫斯科) 昨天,在莫斯科的大街上,人们普遍对提升葛罗米柯担任主席和任命谢瓦尔德纳泽接任外长表示赞许。苏联老百姓说,葛罗米柯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他们认为,作为主席,他会成为苏联的极好的代表。但是,用一位中年工程师的话说,“他干不了多长时间了”。 他们对关于谢瓦尔德纳泽缺乏经验的说法不以为然,说他会在工作中成熟起来。他们还说,谢瓦尔德纳泽虽然在国外鲜为人知,但是他在反贪污腐化运动中成绩卓著,是个戈尔巴乔夫类型的精力充沛的、富有革新精神的政治活动家,在苏联国内素负盛名。 尽管大家都知道谢瓦尔德纳泽对格鲁吉亚的民族主义情绪感到厌恶,但是格鲁吉亚人仍为自己的一位同乡升任高级职务而感到特别高兴。谢瓦尔德纳泽在第比利斯担任格鲁吉亚领导人期间,镇压过当地的民族主义活动。 《真理报》在头版刊登了葛罗米柯的一幅照片,但是大标题很简单:《沿着列宁主义的道路前进——第十一届最高苏维埃第三次会议开幕》。苏联老百姓不得不自己去从文内寻找表明克里姆林宫发生变动的蛛丝马迹。 外交官们谈到,虽然罗曼诺夫要垮台和葛罗米柯要晋升早有传闻,但是谢瓦尔德纳泽被任命为外长事先没有透出一点风声。这件事使人们感到意外,证实了克里姆林宫进行秘密活动的能力。
4. 中曾根出访西欧的首要议题是东西方关系及苏联的政策
【共同社东京七月四日电】题:首相将同法国、意大利领导人会谈,东西方关系中对苏是焦点 中曾根首相十二日将出访欧洲。由于美苏已确定于十一月举行首脑会谈,所以,首相特别是在法国和意大利两国首脑会谈中,最重要的议题大概就是讨论迎来新阶段的东西方关系问题及评价苏联戈尔巴乔夫政权的内政、外交政策 。 首相打算在同西欧领导人举行的一系列会谈中,呼吁“西方阵营进一步协调”,以使美国在美苏首脑会谈和核裁军谈判中的地位不被削弱。 苏联在宣布举行美苏首脑会谈的同时,又宣布戈尔巴乔夫将于十月二日正式访问法国。首相判断,苏联今后会积极地对西方阵营做工作,更加活跃地实行其传统的离间美欧政策。首相正是根据这样的判断才要重申他自威廉斯堡发达国家首脑会议以来一直在美欧间主张的“西方要团结与合作”的问题。 中曾根首相打算在同法国、意大利两国首脑会谈时,把就国际形势交换意见作为最大的焦点,并就评 价苏联新政权问题,即戈尔巴乔夫政权成立以后的领 导机构动向、推行的经济政策等问题深入地交换意 见。还打算就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政策深入地交谈。 与此同时,首相打算根据西方容易发生步调不一 致的因素再次主张确立日美欧三极的协调体制,容易 发生步调紊乱的因素是:(一)欧洲方面对日美在政治方面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有戒心;(二)在科学技术 领域反对撇下欧洲;(三)美欧间的农业摩擦,日欧间的贸易不平衡等。
5. 几内亚挫败政变阴谋
【本报讯】据外电报道,几内亚前总理特拉奥雷四日趁总统孔戴去洛美参加西非经济共同体首脑会议之机,发动了政变。 科纳克里电台四日晚上二十二点中断正常节目,突然播送国家复兴军事委员会第二号人物、负责教育的国务部长特拉奥雷的讲话。他宣布他已成功地发动了政变,推翻了政府,并成立了国家最高委员会。 他说,去年四月,孔戴领导军官,推翻了统治二十六年之久的塞古·杜尔的独裁腐败政权,他拥护这一政变,但孔戴领导的新政府,执政十五个月以来,经济没有好转,社会秩序更乱,人民大失所望。 电台接着播送国家最高委员会第一号和第二号公告,宣布特拉奥雷任该委员会主席。 在电台宣布政变消息后,首都科纳克里局势基本平静,但市内实行戒严,有坦克车在街上巡逻,军队把守各要道口、电台和电报局等重要设施。外电认为,从上述情况看,政变经过周密计划和准备,没有发生流血或冲突,特拉奥雷 控制了首都的军队。 孔戴在洛美听到政变消息后,表示他仍是几国家元首,否认他已被推翻。 【合众国际社巴黎七月五日电】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今天报道,忠于孔戴总统的几内亚军队首领击败了前总理特拉奥雷发动的政变阴谋。 这家电台援引几内亚科纳克里电台的报道说,军队已重新控制了局势,并逮捕了除特拉奥雷外所有参加政变阴谋的人。他们正在追捕特拉奥雷。 这家电台援引一位几内亚军方人士的话说,军队是在当地时间星期四晚十一时(格林威治时间二十三时)重新控制局势的。
6. 《纽约时报》认为:戈尔巴乔夫做事都是从国内发展需要出发
【美联社纽约七月三日电】《纽约时报》七月二日发表一篇关于戈尔巴乔夫的社论,摘要如下: 戈尔巴乔夫正在改革苏联政府,试图把一些可以相处的年纪较轻的人搞到领导岗位上,以便使他的国家再向前发展。 戈尔巴乔夫是里根任总统的四年半时间内第四位苏联领导人,但是显然是第一位能使经济摆脱停滞状态的年富力强的领导人。选择格鲁吉亚的改革者谢瓦尔德纳泽而不选择一位外交官任外交部长,似乎特别表明了戈尔巴乔夫关于一切必须从国内发展情况出发的理论。 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提倡纪律和改革,并且正在忙于提拔改革主义者。但是,他们是从一个一向把政治控制置于效率前面的党的统治集团中提拔的这些新人物几乎都不见经传。 戈尔巴乔夫暗示过,经济发展将享有比他的军事预算更优先的地位。他对缓和同中国的紧张关系表示了特殊的兴趣,因为不这样就需要一大部分军事预算。 这些足以成为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彼此结识的原因。他们有希望不仅在军事开支方面而且还在阿富汗和中美洲问题上减轻他们的负担。如果戈尔巴乔夫想致力于国内问题,同美国是有事可做的。
7. 叙利亚开始逮捕在叙的巴解战士
【中东社科威特七月四日电】科威特《舆论报》援引在贝鲁特的巴勒斯坦人士的话说,叙利亚当局开始逮捕在叙利亚的巴勒斯坦抵抗部队战士,其中包括巴勒斯坦民族拯救阵线的战士。 这些巴勒斯坦人士指出,叙利亚当局迄今已经逮捕了大约四百名巴勒斯坦民阵成员,并禁止该阵线的领导人离开大马士革。叙利亚情报机构还逮捕了二百六十五名人阵总部成员,和三百四十名人阵成员。
8. 吉洪诺夫身体状况不佳
【法新社莫斯科七月三日电】今天,当苏联领导人在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就座时,八十岁的吉洪诺夫总理滑了一下,差点跌倒,党的首脑戈尔巴乔夫赶紧过去扶住了他。近几周来,吉洪诺夫的身体状况显然越来越不佳。电视观众看到,吉洪诺夫前往华沙参加经互会会议时,他的一条腿行动不便,左臂也动不了。
9. 台湾财经官员确定转口贸易三原则
【中央社台北七月四日电】财经决策官员今天透露,最近涉及与大陆贸易的三家业者,主持人具有双重国籍,而且根本未进行转口贸易。 这位官员说,财经当局与有关单位协商后,确定对转口贸易的三项原则: ——不与中共贸易,为政府既定政策。 ——不得与中共设在香港分公司人员接触。 ——政府不干预转口贸易。
第 2 版
1. 杨振宁与他的规范场理论
【新加坡《联合早报》四月十三日文章】题:杨振宁应获第二次诺贝尔奖(作者潘国驹) 一九八四年的物理诺贝尔奖果然被意大利的鲁比亚和荷兰的范德梅尔获得。他们是以在实验中找到W·Z·粒子,俗称重光子的工作而荣获此奖。 这是本世纪内最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简单地说,重光子的发现,证明了自然界内,弱力与电磁力可以统一在共同的基础上。W·Z·粒子是传递这两种力的统一的粒子。规范场-----继相对论后的最高物理成就 一九八三年鲁比亚和范德梅尔发现重光子证实了由温伯格等提出的有关弱力和电磁力的统一理论是正确的。 这个发现也证明了规范场(GaugeField)为统一所有力的正确理论。这个规范场是杨振宁先生与他的助手米尔斯在一九五四年提出,所以大家都称它为杨——米规范场。杨——米规范场可以说是二十世纪内除了相对论以外最重要的物理理论。 一九五七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先生一起获得诺贝尔奖,他们证明了宇称(Parity)并不守衡的原理而取得此项荣誉。宇称不守衡的原理在物理学上异常重要,然而目前大家都公认“规范场”对物理学的贡献比宇称不守衡更加基本,更加深远,是杨先生的最高成就。不少人都觉得杨先生应该获取第二个诺贝尔奖! 可以说规范场解决了爱因斯坦后期三十年没有解决的难题。它的重要性可以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比。应该说杨先生是爱因斯坦之后,最有贡献的物理学家。严谨扎实的治学态度 他何以能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与杨先生多次谈了这个问题,得到这样的结论:除了天资以外,最重要的因素有两点:第一,可以说是客观环境的影响。客观环境包括了家庭背景、学校教育,以及中国、美国导师们的指导。换句话说,杨先生的成就是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的结晶。第二个因素是他的治学态度。 杨先生做学问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扎扎实实,不做虚功。他对科学现象务求全面、深入的了解。所以当他在分析某一问题时,无论是细小或基本的现象,他都务求全面了解。从不断章取义,投机取巧。 杨先生极为重视物理学的美感。所谓物理学的美,主要是概括了数学的严谨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等,他对数学的掌握和鉴赏能力超过了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他往往能透过数学的形式,了解到新的物理内容。敏锐的科学鉴赏力 我们提到科学现象异常复杂和多样化,更加困难的是所有科学理论、见解都必需经过实验和比较才能检验它的“美”或正确性。由于它的复杂性,要在科学方面作出正确的见解就显得很艰巨。杨先生能做出惊人的贡献与他具有敏锐的鉴赏力是分不开的。杨先生往往能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恰当地选出一些他认为重要的问题。更加难得的是他常常不受潮流影响而去选择问题。他具有远见,不人云亦云。一旦决定了研究方向后,他总是做全面、深入而透彻的研究,所以他的很多研究都具有永恒的科学价值。广泛的兴趣 杨先生的兴趣非常广泛。他对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历史、西洋绘画、音乐等非常喜爱,而且也有极深的领悟。对杨先生来说,做学问是一件乐趣,因为他有广泛的兴趣,他对什么事情都想了解,随时随地都在思索答案。他时时教导我们应该多读多看自己专业以外的书,即使是一知半解,也比完全不懂来得有用。他也觉得一个人要用功读书是好的,可是除了用功之外,应该想办法发展个人的兴趣。他觉得东方教育太注重灌输知识,而不喜欢发展学生的兴趣。
2. 华裔女画家孙慕娜
【香港《镜报》今年第五期文章】题:专画熊猫的华裔女画家孙慕娜 三月十八日,美国纽约市高云尼医院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接受著名华裔女画家孙慕娜绘赠大型油画《熊猫百态图》的仪式,气氛隆重而轻松,参加者五百余人。纽约市市长爱德华·科克出席了仪式。 爱德华·科克市长兴致勃勃地接受了孙慕娜的礼物。他说:「今天很高兴地看到了孙博士的《熊猫百态图》,它为高云尼医院增添了愉快和欢乐,也美化了这所医院。」 孙慕娜为何会向纽约市捐赠她的大型油画《熊猫百态图》呢?原来,爱德华·科克市长是一个「熊猫迷」。中美建交后,中国政府赠送了一对熊猫给美国(这对熊猫放在华盛顿动物园),顿时在美国掀起了「熊猫热」。生性善良、憨厚、可爱的熊猫令美国人倾倒。美国人爱熊猫,纽约市民爱熊猫,爱德华·科克市长也爱熊猫。他在致词中透露:在七年前他就开始向中国要熊猫,多次向中国总理赵紫阳和北京市长陈希同要求另给纽约两只熊猫。 纽约人对熊猫的梦寐以求,启迪了孙慕娜的灵感,她感到熊猫太珍贵,纽约人希望得到熊猫的要求还未能得到满足,如果能够用自己的笔画出一只只熊猫,相信也可以让观众望梅止渴,聊胜于无。更何况,熊猫百态是一个崭新的题材,迄今还没有人专门画过。于是,在两年前,她开始搜集资料并构思《熊猫百态图》,花了六个月的业余休息时间,终于画出了高五英尺、长五十英尺共十二幅一百零三只熊猫的「百态图」,送给纽约市。 孙慕娜在香港出生,自幼习画,由于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年轻时专攻国面,画得手一手好工笔。二十岁她到日本留学,接触了日本画的画法,后来又到过美、英、瑞、德等国,并在美国定居,西洋画法对她影响极大。因此,她能博采众长,集各家之大成,既画国画,又画油画,还画漫画,她的画中既有素描,也有抽象、半抽象,还运用现实派、超现实派等笔法,堪称中西合璧。孙慕娜告诉记者,为了绘制《熊猫百态图》,她多次到华盛顿、香港等地的动物园,细心观察熊猫的生活和动作,拍照、写生,还看了四川、陕西等地的山水、风景图片,作了大量准备。因此,她绘出的《熊猫百态图》,只只神气活现、栩栩如生。
3. 李登辉全面接班?(上)
【台湾《纵横》周刊六月一日一期文章】题:李登辉全面接班?!(作者 欧阳不名) 李登辉自从去年三月被蒋经国推选为副总统后,不少人即认为这是台湾政坛中的一个异数。而从就任后,蒋经国先生特别指派他于中秋节前夕前往马祖向军民贺节、九月中旬访南非、今年初访巴拉圭等,使其地位益形突显;而最近一、两个月以来,李登辉更频频召见全省的党籍县市长及杰出的省议员,除面授机宜外,似乎对于提名与否也作了相当程度的暗示,这些迹象显示出李登辉的角色愈来愈不平凡了。 李登辉是台北县三芝乡人,民国十二年生,今年六十二岁。台北高等学校毕业后进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深造,于二次大战结束回到台湾大学继续研究农业经济,四十一年留学美国爱达荷州立大学。毕业返台,一面任教台湾大学,一面任台湾省合作金库研究员。 民国四十六年,李受聘为农复会技正以至组长。 民国五十六年,他以四十四岁的高龄,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两年内,荣获全美最佳博士论文奖。 取得博士学位后,李登辉在沈宗瀚主任委员的力邀下,再回农复会工作。 因其具备农经方面的专长,民国六十一年,蒋经国担任行政院长,当时正延揽青年才俊及学者专家入阁,李登辉即在此时应召出任政务委员。蒋经国的不次拔擢 民国六十七年六月一日,李登辉深受蒋经国之赏识,擢升为台北市长,七十年十二月转任台湾省主席;七十三年二月国民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蒋经国毅然决定选择李登辉作为下一任副总统。李登辉以从政仅十二年的经历和进入权力核心不及六年的历练。得到层峰不次拔擢为国家副元首,不仅李登辉本人感到意外,即使在党内权力结构也造成某种程度的“震撼”。但深入了解整个政治权力布局者,当知此一关键性行动,不啻能促进省籍政治整合及有利国内外的政治评价,甚而对权力重心有股安定的力量。此理由安在? 一、蒋经国先生对前副总统谢东闵的六年辅弼,表面上虽予以礼貌性的肯定与赞誉,却技巧地打消了谢东闵在政治权力上更进一步发挥影响力的意向,此显示蒋经国先生对若干省籍人士透过谢东闵的管道,希望在高层政坛形成一股势力,已有充分的感知。 二、蒋经国先生自认本身健康状况良好,决定继续在政治前台统筹指挥,没有必要在短期内安排实质上的政治权力接班人选,所以宁取“无政治班底及权力意志”的省籍菁英李登辉,以昭示他本人主导全局的事实,并确定一种政治发展上的均衡形象。是宪法规定的接班人 且让我们来探讨李登辉本身的优劣条件: ——学历高,拥有博士名衔,是一个没有政治派系的“书生型”技术官僚,形象很讨好,当局不会担心中途的变数。 ——当局在历经个人及孙揆的病痛教训之后,对决策核心的健康状况十分在意。 李登辉今年六十二岁,是智慧、经验皆臻圆熟之年,处于目前领导阶层的“断层”时代,李登辉居于相当有利的“天时”地位。 ——是宪法规定的接班人。依宪法四十九条规定,总统一旦缺位时,由副总统继任至总统任期届满为止。 ——国际声望亦突出。早在李被提名为副总统时,美国官方即公开表示赞扬,认为这项安排极具政治意义。此除了李是本省籍、在农经方面享有国际盛名之外,另一主因是李登辉本人乃虔诚的基督教徒。 ——和政界人士关系良好。李与农发会渊源颇深,如徐庆钟是他的老师,而蒋彦焕对于李之踏入政界,皆有引荐之功。 不过,李登辉目前也有许多弱点,而且点点是接班的阻力,诸如:与军、特系统从未接触;缺乏外交经验和能力;与省籍政客的关系欠佳;缺乏全国性的行政经验等。为扶植李氏当局用心良苦 也许当局洞悉及此,为厚植李登辉的接班实力,在这一年来所安排的一些作为,不论对内或对外,在在皆可看出当局为堆砌李登辉的政治声望,所付出的苦心。 在对外方面:(1)去年九月十一日,安排李登辉出国参加南非新任总统博塔的就职典礼,除提高其国际知名度外,还要给国内民众一个形象——李登辉也有从事外交的能力与经验。(2)今年三月,李登辉再奉命访问巴拉圭,一方面敦促邦交、宣慰侨胞,其实还有两点积极的意义:前些时盛传驻巴拉圭大使王升将军将“回朝”,李登辉此番前往,颇有“安抚”的政治作用。从另一角度说,李登辉极可能也是向这位政战系统的当家“拜码头”,政治意义大于实质的访问活动。(3)去年八月间,当局特赦林义雄、高俊明等人的交涉过程中,系由李登辉的穿针引线,无形中助长其国际声望,也使其“宗教家”的形象益形确定。 今年初,林义雄欲赴美,据说也是由李登辉“保证”及安排的。由此可见,在争取国内外宗教界的认同方面,相信其他人难以取代,无形中其“发言”地位将更形提高。(上)
第 3 版
1. 美国举办印度节介绍印度文化
【美国《全国地理杂志》月刊文章】题:在美国举行的印度节赞美丰富多彩的文化 你和我:阿周那, 都已多次轮回转世。 我记得清清楚楚, 你却对之一无所知。 大神克利希那在《薄伽梵歌》(神之歌)中描写的大战前夕,就是这样劝告英雄阿周那的。《薄伽梵歌》是印度最伟大的宗教史诗之一。它共有用梵文写成的七百零一颂(一颂即一节诗),蕴含着宗教智慧,用梵语唤来战争的鼓噪。但是它还只是一部更长的史诗《摩诃婆罗多》的一部份。后者共有九万颂,是世界上最长的诗篇。它成书于两千年前,融神学、治国之道和王室争斗的动人心弦的故事为一体。绵延五千年的、复杂而丰富多彩的印度历史与文化,常常使人莫名其妙,这不足为怪。幸运的是,这种文化上的差距正在缩小。今年,美国人将有非常好的机会来进一步缩小这种差距。 五月份,华盛顿的国家艺术馆举办《印度雕刻:从公元前三千年到公元一三○○年》展览。它是在美国举行的为时一年半的印度节的第一个项目。印度节将把印度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和工艺品介绍给美国。 将展出的一千五百件艺术品中,很多是从印度的农村博物馆和庙宇中借来的,迄今西方对它们的珍宝还无缘赏识,其中有绘画、纺织品、武器、珠宝和建筑装饰。两百五十名表演艺术家将演出印度音乐和舞蹈。 很多尊雕像都有一段故事。本世纪印度有一条河流改道,在旧河床里发现了一尊手持蝇拂的女神,是公元前三世纪的作品。村民们急忙把它供在神龛里顶礼膜拜。不知费了多少口舌,当地博物馆才把它弄到了手。这次它将同我国观众见面。
2. 苏联翻译出版蒙古族作家的小说《一层楼》
苏联文学艺术出版社在一九八三年翻译出版的《东方文学作品选》第十一辑发表了蒙古族文学大师尹湛纳希的长篇小说《一层楼》。 尹湛纳希(一八三七至一八九二年)是清代末期蒙古族杰出的学者、诗人和小说家,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今辽宁省北票县下府乡)一个封建贵族家庭。其父旺亲巴勒是位将领,参加过一八四○年鸦片战争的抗英斗争,喜爱文学和历史,写过历史小说《大元盛世青史演义》(前八回)。 尹湛纳希自幼聪明好学,善于诗文绘画,从青年时代就博览群书,涉猎文史,精通蒙、汉、满、藏四种语文,酷爱汉文古典小说《红楼梦》、《镜花缘》等。尹湛纳希译过汉文儒家经典著作《中庸》,写过小说《红云泪》续写了其父未完成之作《大元盛世青史演义》。 后来尹湛纳希借鉴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创作方法,用蒙文写成了长篇小说《一层楼》和《泣红亭》,开蒙古族近代小说创作之先河,被尊为蒙古族近代文学的鼻祖。 《一层楼》和《泣红亭》描写封建社会蒙古族农牧民卖儿鬻女的悲惨生活和知识分子贫困潦倒的处境。 《一层楼》的俄译者苏联语言学副博士、蒙古语文学家斯科罗杜莫娃专攻尹湛纳希生平和创作研究,从一九七六年开始先后发表过近十篇有关尹湛纳希的研究论文,一九八一年以论文《十九世纪蒙古风俗人情小说——尹湛纳希的小说(一层楼>和<泣红亭)》应试,获得副博士学位。 苏联著名东方学家李福清为斯科罗杜莫娃的《一层楼》俄译写了长达一万四千字的序言,题为《蒙古长篇小说之源》。 序言介绍了尹湛纳希的生平创作,对《一层楼》的思想意义和创作方法作了探讨。(陈孙)
3. 电脑艺术
据新加坡联合晚报报道,目前日本积极推动“电脑艺术”的前艺术家和学者河江洋一郎,放弃了用色笔和画纸去创作的传统方法,投身电脑媒介,将意念输入电脑记忆系统内,变成数码方程式。当他要进行组合和设计造型时,只要按一按键盘,将数码映像显示在荧光屏上,便产生出“作品”来。 由于电脑设计精密和储数记忆量大,经常能积累到数以百计不同的色彩层次和造型设计,配合应用时便可得心应手。 他在东京电子学院教电脑工艺学,还从事“电脑艺术”的研究和创作,作品弥漫着宇宙的神秘感,他善于运用斑烂夺目的色彩,造型风格独特(贝壳和羊齿造型),将“电脑艺术”揉合了科技与艺术的概念。 八三年七月,他曾代表日本艺术界,出席了底特律市举行的全美国“符号画像”展览,得到极高的评价。在日本和其他先进国家,“电脑艺术”在“工业设计”和“艺术表现”上,均广泛流行,例如:汽车的实用设计、时装、科学电影、美术和商业设计、建筑和环境设计、图画、电影、录像和立体摄影,甚至电视广告等。 关于“电脑艺术”,河江洋一郎说:假若你对荧屏显示的映像不满意,可以示意电脑更改,就象一个全没有艺术细胞的人,也可以通过一些有成就的艺术家的指导去进行创作,而“电脑艺术”正好阐明了这个概念。日本近年来投入“电脑艺术”的年青人与日俱增,如“视觉艺术”和“造型艺术”带来了更多的新观念。 (肖)
4. 苏联出版《芭蕾舞集锦》
据《苏维埃文化报》六月十三日报道,苏联作曲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苏联芭蕾舞集锦》,共收集了一百二十多个芭蕾舞剧内容简介。 该书在前言中说,“读者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到六十多年来在苏联上演的芭蕾舞剧的内容,这些舞剧构成了苏联多民族芭蕾舞艺术的历史。” 该书说明了苏联芭蕾舞艺术所走过的复杂道路,它的题材的多样性和艺术上的探索。读者还可从中看到苏联芭蕾舞如何从简单的寓意和招贴画式的象征手法发展到哲理性的概括,如何从描写自然主义的生活场景发展到反映规模宏伟的事件。(琦)
5. 苏联与一百一十个国家博物馆交流展品
【塔斯社莫斯科五月十六日电】莫斯科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馆长伊·安东诺娃对塔斯社记者说:「我们同一百一十个国家的博物馆保持经常性接触,交换艺术珍品。」 莫斯科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同列宁格勒美术博物馆一样,几乎同世界上所有的大型博物馆都保持合作关系,展出过法国罗浮宫和伦敦国家博物馆、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和慕尼黑古老的画廊等世界著名博物馆的珍品。今夏莫斯科将展出希腊卫城的古希腊罗马的艺术珍品和科隆市十五至十六世纪的德国风景画。秋天将展出西班牙十六至十七世纪威尼斯派的绘画作品,冬天展出民主德国、波兰和法国的浪漫派作品。 苏联的艺术珍品也到国外展出。譬如,苏联收藏的法国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著名画家的作品正在意大利展出。苏联每年要把一百件展品送到国外展览。
6. 用钟表作画
据塔斯社报道,莫斯科人马洛费耶夫住宅的墙上,挂满了用钟表的各种零件组成的画,其中有张着满帆的古老的巡洋舰,有轮船和火车。 马洛费耶夫用了三十多年时间制造出一百五十多幅这种奇特的画,这些画是可动的,只要上紧发条,画面就会变活,汽车轮子会转动,轮船会开始加速。不少马车及汽车的轮子是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真正的钟表组成的。马洛费耶夫的作品中有麦哲伦作第一次环球旅行时乘坐的维克多利亚号船以及马可波罗十三世纪时经中亚到中国乘坐的轿式马车。(枝)
7. 南非影片《上帝想必已发疯》风靡西方
南非的一部喜剧影片自一九八一年上映以来连演不衰,风靡西方名国,赢利近一亿美元,创造了近年来世界票房价值的最高纪录。 影片名《上帝想必已发疯》。它叙述的是三个互相关联但又相对独立的故事。电影开场,一个飞行员将一个空的可口可乐瓶子抛在横跨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的卡拉哈里沙漠。在沙漠中过着原始生活的居民布须曼人发现瓶子,但不知为何物。他们为争夺瓶子互相打起来,平静的部族生活被打破。布须曼英雄伊克索认为这是个“妖瓶”,决定将它从大地边缘上抛出人世,使布须曼人永远摆脱它的诱惑。在他寻找大地边缘时,镜头一转,开始叙述一支黑人游击队的故事。在一个非洲国家,黑人展开游击战,后又发动政变。政变没有成功,游击队被赶到博茨瓦纳,绑架了一个金发碧眼的女教师。这时,镜头再一转,又叙述一个爱情故事。女教师原是约翰内斯堡的记者,来博茨瓦纳临时任教。她被笨拙的、以收集动物粪便为己任的微生物学家斯泰恩热恋着。斯泰恩得悉心上人被绑架,立即从南非赶来,同布须曼人一道,将她从游击队手中营救出来。故事以大团圆收场。 影片是由贾米·艾斯摄制的。艾斯今年六十三岁,出生于南非的博斯克堡一个教师家庭。一九四九年从影以来,他已拍摄了二十部影片,是南非现今唯一具有国际声誉的导演。谈到拍摄此片的缘起时,他说,十二年前,他在卡拉哈里沙漠拍摄野生动物影片时,爱上了纯朴的、有灭种危险的布须曼人,决心以他们的生活为题材拍摄一部电影。此后,他多次到沙漠地区追访布须曼人,发现他们至今不知什么叫私有财产和个人占有,非常惊奇。因此,他设想以象征现代社会的可口可乐来衬托他们这种原始人的可贵品德。写好剧本,他又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在沙漠中寻找演员,终于找到了在影片中饰演布须曼英雄伊克索的理想演员恩科索。然后,又花了两年时间,耗资五百万美元拍成此片。 影片从一九八一年开始在南非、法国、加拿大、西德、瑞典、日本、委内瑞拉、新西兰等几十个国家上映,非常叫座。据报道,上映总收入现已超过九千七百万美元,创造了近年世界票房价值的最高纪录。 《上帝想必已发疯》在西方为什么如此轰动呢?艾斯说,他这部影片是一部喜剧片,基调轻松。而影片塑造的几个人物,肤色不同,性格迥异,在不同国家受到不同观众的喜爱。西方影评界认为,这部电影虽然结构松散,但从头到尾都充满滑稽喜剧和轻松闹剧的成份,从而使整个电影又显得浑然一体。演员的表演,特别是饰演伊克索的那位布须曼演员的表演,真切自然,看后令人捧腹,不由使人想起滑稽大师卓别林。 鉴于《上帝想必已发疯》获得成功,艾斯还打算拍摄续集。(高秋福)
8.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开幕
据塔斯社六月二十八日报道,第十四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于六月二十八日开幕,参加本届电影节的有一百零七个国家。中国影片《黄山来的姑娘》将参加故事片赛,《候补队员》将参加儿童片赛,《锦绣中华》将参加纪录片赛,故事片《为什么生我》将作为观摩片放映。 【塔斯社莫斯科六月二十九日电】由苏联著名导演埃·克利莫夫导演的故事片《自己去看》将参加本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比赛。电影剧本是由克利莫夫与散文作家阿·阿达莫维奇共同写成的。这位乌克兰族散文作家出生在白俄罗斯,在希特勒占领期间,这个共和国有四分之一的居民丧生,阿达莫维奇的不少作品再现了当年的事件。《自己去看》一片取材于阿达莫维奇的《哈蒂尼纪实》一书。该书描绘了白俄罗斯的哈蒂尼村的悲剧,希特勒匪徒杀害了全村居民,烧毁了所有房屋。现在那里高挂着一排钟,迎风发出的当当声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 导演在影片中交替使用故事片和纪录片的镜头,还使用了不少当年的照片。参加影片拍摄的几乎没有专业演员,群众演员就是当地农民,他们中的不少人象影片中的主人公一样经受过战争的艰险与苦难。这是一部悲剧片,有很强的真实性,影片充满了对人的信任与希望。该片由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和白俄罗斯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
第 4 版
1. 世界四大死亡谷之谜
据香港《华人》月刊第六期报道,在苏联、美国、意大利和印尼,存在着地球上知名的四大“死亡谷”,其恐怖景象各不相同。 在苏联堪察加半岛克罗诺基山区的“死亡谷”,长约二公里,宽一百至三百米。那里地势凹凸不平,坑坑洼洼,不少地方天然硫磺嶙峋露出地面,狗熊、狼獾等野兽尸骨到处可见,死寂景象,令人毛骨悚然。据统计,这个“死亡谷”已吞噬过近三十条人命。 苏联科学家们曾对这个“死亡谷”进行过多次冒险性考察,但结论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杀人祸首”是积聚在凹陷深坑中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碳;有的则推断致命的原因可能是烈性毒剂氢氰酸和它的衍生物。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与内华达州相毗连的地带山中,也有一条特大的“死亡谷”,长达二百二十五公里,宽度在六至二十六公里之间,面积共达一千四百多平方公里。峡谷两侧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据记载,一九四九年美国有一支寻找金矿的勘探队,因迷失方向而涉足其间,几乎全军覆灭。有几个人侥幸脱险爬出,之后不久也不明不白地死去。此后也曾有多批探险人员前去揭谜,但多数也屡屡葬身谷中,至今未能查明死因。然而,科学家们从多次发生的死亡中发现了一个奥秘:这个地狱般的“死亡谷”竟是飞禽走兽的“极乐世界”。据调查统计,在这个地方大量繁衍着二百多种鸟类,十九种蛇,十七种蜥蜴,还有一千五百多头野驴在那里悠然自得,逍遥自在。至今,谁也弄不清为何这个鬼谷独对人这么凶残,而对动物却如此宽容? 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和瓦维尔诺湖附近,也有两处与苏联和美国的“死亡谷”相类似的“死谷”。但这些“死谷”只危害飞禽走兽,对人的生命却没有威胁。据科学工作者的调查,每年在上述死谷中死于非命的各种动物多达三千六百多头,所以意大利人把此谷称为“动物的墓地”。 印尼爪哇岛上有个更为奇异的“死亡谷”。在谷中共有六个大山洞,每个洞对人和动物的生命都有很大的威胁。每当人或动物从洞口前经过,就会被一种神奇的吸引力吸入洞内,逃脱不得。所以山洞里至今已堆满了狮子、老虎、野猪、鹿和人体的尸骸和白骨。山洞里何以会具有这种吸擒生灵的力量?被吸进去的人和动物是中毒致死还是饿死的,至今尚无法探索到其中的奥秘。(王金柏)
2. 法国当代书行绝处逢生
综合外电报道,在教育日趋普及的今天,「代书」这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古老行业绝处逢 生,可说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怪现象。在一九七八 年,法国全国的代书人仅剩下三个。当时,人们 以为他们迟早会被迫改行。不过,现在看来,这 一行业不仅不会使人丢掉饭碗,而且还会给人带来新的就业机会。 代书行业为什么能够起死回生呢?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即使是在现代社会里仍然有目不识丁的文盲,其中单是法国就有二百多万。这些现 代文盲认为不会书写、阅读是一件不体面的事情,因而羞于请周围的朋友和亲戚代为书写信件,于是只有登门找代书人。 第二,八十年代初正是失业趋向严重的时候,一些闲散在家的秘书、打字员、商人和学生便纷纷加入代书行业。 第三,现代社会日新月异,许多人因 忙于公务而无暇写信,于是他们也希望代书人代劳。 现在,法国已经有了「代书人协会」。 该协会在一九八○年成立。 同其他行业一样,代书人也有自己的行规,例如,不 得代写勒索信、匿名信,也不得透露顾客的名字和职业。 随着时代的变迁,代书的业务性质也在改变。 以前,顾客多是要求代写充满关怀和情意的信件,现在,多是写与纠纷、诉讼有关的信件,收信人则以税务局、社会保险局、住房发展局和公司老板等居多。目前,代书作为职业尚未得到法国政府的正式承认, 政府也未直接对它进行管理。 它的前途如何?巴黎一家代书公司的创办人米 丽安·夏特说: 「代书人也有其黄金时代,不过我们要生存的 话,就必须适应这个时代。 「这个社会仍然有需要我们代劳的人,我们能 够写出别人所无法写出的信,我们也保护了顾客所 享有的权利,这个行业的前景是充满光明的。」 (席鸥)
3. 利比里亚生活方式美国化
据法新社报道,利比里亚,特别是它的首都蒙罗维亚现在是按美国方式生活。美国对中非这个小国的影响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来了。十九世纪初,一些获得解放的美国黑奴移居利比里亚,后来利比里亚就被原籍美国的杰出人物统治着。 在首都的街道上,出租汽车的黄颜色和大警车的警笛声都不会使一个纽约人感到是在异国他乡。利比里亚警察戴的大盖帽和系有柯尔特45型自动手枪的军腰带,“猛一看,他们好象是美国警察。” 在餐桌上,利比里亚人乐于迎合美国人的进餐习惯:吃汉堡牛排和可口可乐。 美国对利比里亚体制和政治生活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今年十月的国会选举将采用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形式,参议院里将有两位伯爵参议员,众议院每个代表将代表一万个居民。 美国对利比里亚的影响也表现在经济和战略方面。绿色钞票是利比里亚的国币,美国对利比里亚财政援助,使后者成为人均受援最多的非洲国家。 另外,利比里亚建有美国在世界上进行军事联络的通讯塔。在蒙罗维亚大门口还建立了一个美国国务院同非洲的联络中心,还有一个美国之音发射台,罗伯茨城—蒙罗维亚飞机场的跑道被加长,以便必要时能降落美国快速干预部队的飞机。
4. 伪造信用卡之风在英国蔓延
据《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英国警方首脑确认,每年有四千多万英镑被人用伪造的支票或信用卡窃取。目前,警方正想方设法来对付伪造信用卡这一新的犯罪浪潮。 在美国,近五年来,罪犯们的伪造技术已大为发展,使得信用卡公司的各项安全措施难以奏效。 在英国,持有信用卡的人数只占三分之一,所以情况还不至于象美国那么严重。但是,苏格兰场的一位官员说,两三年内,英国的信用卡伪造案将会激增。他说:“在美国层出不穷的信用卡伪造案,将不可避免地蔓延到英国。为了使信用卡难以仿造,银行和信用卡公司投入了大量钱财,然而不管怎么样,总有人能造出膺品来。” 在这方面,有很多保安措施。其中包括在付款处设置辨认信用卡真伪的仪器。 但是,这又促使伪造者们照搬美国同行的更为先进的技术。 在美国,信用卡公司告诫用户们,付帐时一定要索回发票间夹带的复写纸,然后撕毁。这是为了防范“移花接木”的手法,即把复写纸上的真正帐号印到偷盗而来的信用卡上。 信用卡公司对信用卡只核查号码,而并不核对姓名,结果往往使诈骗可延续三周之久,直到信用卡的真正主人收到超支帐单时才能被发现。(晓杨)
5. 《华府三“国”志》(上)
〔新加坡《联合晚报》六月八日文章〕题:华府三“国”志(作者杜南发)(原编者按:主宰美国军事力量的国防部和代表美国在外交场合上活动的国务院,是美国总统手下的文武二将,至于高高在上的国会就等于是太上皇了。本文将带大家“深入”这三个美国当代权力中心地带,看看里面又是怎么一番情景……)美国力量的象征 在世界各地,从耶路撒冷到哈瓦那,堪培拉到莫斯科,五角大厦,大概是最常为人所提及的美国政府机关了。美国国防部所在的大厦,在不同场合,还可以有不同的“身份”,既可以是“自由世界的安全保证”,也可以是“美国力量的象征”,却又可以摇身一变,成为“美帝国主义奴役世界的爪牙”,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二月十五日,我们驱车越过波托马克河,进入弗吉尼亚州的阿灵顿郡,就是到五角大厦去。 车子刚过林肯纪念大桥,向左边望去,在冬阳下一片灰黄色的旷野上,出现了一幢并不太高的长形建筑物,看起来竟象是座单调落寞的工厂,这就是五角大厦,一点也没有那种名震天下的威赫声势。 车子要开到五角大厦门前,还得沿着停车场绕个大圈,停车场上,密密麻麻排列着无数各型汽车,那种阵仗简直可用一望无际来形容。 后来才知道,大厦四周共有四个同样规模的大停车场,停车位多达一万个!但永远不够用,因为每天都有二万三千人到这里来上班,协助开动这架庞大无比的战争机器。 根据资料,美国的国防部在战前是设于白宫东邻的国务大楼里,二次大战爆发前夕,美政府才拨款八千三百万美元,填平了这片旷野上的沼泽地,在十六个月内,建起了这幢大厦;一九四三年,国防部才正式迁入。 这幢大厦之所以称为五角大厦,因这是由五座长方形建筑物衔接成的五边形庞大建筑。大厦中间是个五边形的露天天庭,特辟为花园,占地五英亩,整幢大厦所占的面积则为二十九英亩。沿楼内的走廊,走完一圈,是十七英里半! 接待我们到访的国防部官员,还特别告诉我们一些有关这幢大楼的有趣资料,如:全楼有十万英里长的电话线,电话八万七千台,每天平均有二十万通电话;在这里工作的二万多人员,每天要喝掉三万多杯咖啡及各式饮料,故需有个六百员工的大餐厅为他们服务,楼内还有个军邮局,每天收发邮件达十三万件等等。 从地面上看,这幢大厦共有四层楼,其实它还有个地下室,那是个市场式的大厅,设有银行、书店、药店、商店,还有一个军用广播电台。 所以,这幢大楼根本就是座一应俱全、可以自给自足的小城市!五角大楼的老板 除了地下层外,其他四层楼,基本上是国防部各部门官员办公处。在这里,国防部长当然就是唯我独尊的老大,他手下就有副部长和十多位助理部长,分别协助统辖陆、海、空军部等十多个机构。 然而,和其他美国机构一样,部长们都是与总统共进退、同荣衰的政客,为了确保国防工业不会四年大变一次,在这里还有个由职业军人组成的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包括三军总参谋长和海军陆战队司令员等最高级军官,而这个会议的主席,也就等于是美国地位最高的军人;所以,他和其会议成员,才是掌握美国二百多万军队的国防部真正“老板”!充满军事气氛的长廊 五角大厦里,布置上有个特色,即在每道走廊一边或两旁,都有着各种主题的军事油画,甚至实物的展示。如在三楼的国防部长办公室和陆军部,就有早期及现代各种陆军配备的橱柜,陈列在走廊边;在四楼的空军部和海军部走廊上,则是许多战机军舰模型及战争油画,充满着浓厚的军事气氛。 在四楼的空军部,我们会见了负责远东区安全事务的马丁上校。 马丁上校在他办公室里和我们谈话时,态度似乎很诚恳,但内容却是十分公式化,就如听一篇官式集会上的政治演说,充满“相信”、“重申”,“关注”之类模棱两可的字眼。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