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04-28
第 1 版
1. 里根说愿今秋在联大会见戈尔巴乔夫
【路透社波恩四月二十六日电】西德《世界报》今天援引里根总统的话说,他愿意在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秋季到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期间会见他。 里根向《世界报》记者说:“我将乐于会见他。” 他说:“我显然不了解戈尔巴乔夫在纽约期间的具体时间安排,但是如果他来的话,我将相应地安排我的日程,这样就有可能举行会晤。”里根说,看来戈尔巴乔夫愿意会见他。 里根说:“我欢迎会晤的理由之一是,我总认为,人们互相议论而不互相交谈总会引起麻烦。”
2. 印尼外长对吴学谦没有同苏哈托会晤表示惋惜
印尼人士说苏哈托希望不要造成印尼要求与中国复交印象 【法新社雅加达四月二十六日电】印尼外长穆赫塔尔今天说,中国外长吴学谦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机会,因为他拒绝了今天早晨同苏哈托总统会晤的邀请。 吴先生所以拒绝这个邀请,是因为会见时间安排在他预定离开这里经香港回北京的时间以后一个小时。 穆赫塔尔在今天上午对新闻记者说:“我以为是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机会。他错过了同苏哈托会晤的机会,真是可惜,因为这是一次进行会谈的很好的机会。” 在昨晚总统设宴招待参加亚非会议三十周年庆祝活动的代表之前,吴先生同苏哈托总统交谈了大约五分钟。 穆赫塔尔说,宴会前的简短交谈是事先安排的,他还说:“五分钟可以谈很多话。” 这位印尼外长强调说,他认为苏哈托总统对吴先生的邀请,是“很破例的”,因为穆斯林国家的国家元首星期五一般是不接见客人的。 吴先生在今天上午离开时对记者们说,他对中国与印尼关系改善的前景抱乐观态度。 也许最意味深长的是吴先生讲的这样一句话:双方一致认为关系的改善应当慢慢来。 驻雅加达的外交观察家们说,他们认为吴的访问是意义重大的一步。 印尼政府人士说,苏哈托总统是恢复全面关系的关键。 这些人士说,可是,苏哈托非常希望不要给对方造成这样的印象,即印尼在要求中国恢复关系。这些人士是在谈到吴先生预定离开的时间,同总统府安排他同苏哈托先生会见的时间相差一小时这个颇有戏剧性的情况时讲这番话的。 【美联社雅加达四月二十六日电】中国外长吴学谦今天离开雅加达回国,没有同苏哈托总统就关系正常化问题举行会谈。 印尼外交部长穆赫塔尔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吴学谦对印尼政府说他不能会见苏哈托,因为他必须及时赶回北京以便迎接丹麦外交大臣。穆赫塔尔对此表示遗憾。
3. 华约各国领导人签署延长条约议定书
【路透社华沙四月二十六日电】波通社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各国领导人今天签署了一项条约,将已经存在三十年的东欧军事联盟再延期二十年。 苏联共产党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以及莫斯科的六个华约盟国的党领导人还签署了一项议定书,规定续订的条约到二○○五年期满时再延长十年。关于续订条约的文件是这些领导人在华沙举行了一轮关于将一九五五年签订的条约延长期限的正式会谈之后签署的。 会议公报说,华约成员国不打算取得对西方的军事优势,“但同时也不允许西方取得对于华约成员国的军事优势。华约成员国赞成在尽可能低的水平上确保均势”。 公报保证,华约成员国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使联合防御力量保持在应有的水平上。” 会议决定,华约成员国领导人今年秋天将在索非亚举行原先推迟的政治协商委员会会议。 【法新社华沙四月二十六日电】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今天在续订华约之后发表讲话说,如果美国继续进行它的“星球大战”计划的研究,苏联将“加强和改进”核武库。 戈尔巴乔夫说:“‘星球大战’计划的武器研制才刚刚开始,但是它已造成世界性的狂热,正在破坏整个国际关系体系的稳定。” 戈尔巴乔夫认为美国的目标是明确的:华盛顿谋求“有能力首先发动核进攻而不受任何惩罚”。 他还说:“如果‘星球大战’的准备工作继续进行下去,那么我们没有别的抉择,只好采取报复性措施,当然包括加强和改进进攻性核武器。” 然而,军事专家们指出,戈尔巴乔夫这番威胁的话只谈到了加强苏联的核能力,而没有谈苏联是否在太空武器方面主动地采取什么行动。戈尔巴乔夫还把太空军事化同苏联早就提出的关于两个超级大国将进攻性武器数量减少四分之一的建议联系起来谈。 他说:“我们不反对进行更大的削减。如果军备竞赛没有扩大到太空,这些事都能办到。”
4. 一周大事(4月21日─4月27日)
△胡耀邦继访问澳大利亚、新西兰之后,又先后访问了西萨摩亚、斐济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二十四日乘专机回到杭州。 △彭真偕夫人张洁清二十一日乘专机从北京到达东京,对日本进行为期九天的访问。南通社说,彭真在日本受到格外的重视。 △亚非会议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二十四日在万隆隆重开幕,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出席了开幕式。会议于二十五日通过一项宣言后闭幕。穆赫塔尔说,会议的成功反映了万隆精神的恢复。 △吴学谦二十二日乘飞机到达雅加达。二十四日,吴学谦在万隆与穆赫塔尔举行会晤,双方就柬埔寨和直接贸易问题交换了意见。一致同意于今年恢复两国间的直接贸易。 二十五日,在苏哈托于国家宫举行的招待会上,吴学谦与苏哈托进行了友好的交谈。穆赫塔尔说,中国印尼之间的会谈体现了真正的万隆精神。 △戈尔巴乔夫二十四日在苏共中央全会例会上发表讲话时,强烈指责了美国。西方外交官对戈尔巴乔夫采取如此强硬的态度感到意外,认为苏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将继续下去,但是未必表明不再继续进行气氛逐步好转的苏美对话。 △苏共中央全会二十三日增选三名政治局委员和一名候补委员及一名中央书记。法新社说,这表明戈尔巴乔夫有力地控制着国家机构。 △华沙条约国最高领导人二十六日在华沙会晤,并签署一项文件。决定将华沙条约延长二十年并再顺延十年。 △西欧联盟国防部长和外长会议二十三日发表声明,表示决心促进西欧对新的高级技术领域的研究,并争取成立一个“技术共同体”。 (4月21日—27日)
5. 彭真要求日本在对华投资方面持积极态度
【共同社东京四月二十六日电】来大阪的彭真委员长昨晚同关西财界恳谈,呼吁进一步扩大日中两国的经济、技术合作。关于中国的对外经济开放政策和有关健全法制的问题,这位委员长说:“对于外国的投资,除通过宪法对其权益进行明确的保护外,正在制定专利法、商标法、税法等。”他要求日本在对中国投资、合办企业等方面采取积极态度。另外,彭真委员长说,“这种法律不会根据领导人的变换和领导人的想法而改变”,强调了不要担心中国的对外经济开放政策会倒退。对此,关西财界的日向方齐说:“关西经济界希望加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利的经济交流。”大阪商工会议所会长表示了积极的态度说:“关西对于中国的对外经济开放政策的关心在日益增加。希望不要光顾眼前的成果,要放眼于未来的两国交流。”
6. 胡耀邦给澳大利亚留下深刻印象
【美国《华盛顿邮报》四月二十二日文章】题:胡耀邦给澳大利亚留下深刻印象(记者萨瑟兰发自堪培拉) 对绝大多数中国人和许多受过教育的亚洲人来说,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耀邦的名字并不陌生;但是在这一地区,知道胡耀邦的名字的人就不很多了。 现在,不到一个星期,胡耀邦已旋风般地走遍澳大利亚,通过同众多人士成功的接触,赢得了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的注目,起码在澳大利亚已为自己树立了作为政治家的形象。 据澳大利亚总理霍克的一位顾问说,胡耀邦是以一种坚定、开朗、富于色彩的形象来到这里,开始他那第一次西方之行的。 中国和澳大利亚相距约有二千四百英里,而至少在目前,对许多澳大利亚人来说,胡耀邦使中国变得更易理解,更少神秘感了。 一位陪同霍克总理与胡耀邦进行了一小时会晤的官员说,胡耀邦首先以他的那种机警给澳大利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不断地探究和询问,对每件事情都带有强烈的兴趣。 在堪培拉一次欢迎胡耀邦的招待会上,当中国领导人手持香槟酒杯站起来,高声说大家身体健康时,与会的澳大利亚知名人士真是喜形于色。当访澳结束,胡耀邦前往新西兰时,霍克在同记者谈话时称中国领导人为“我亲爱的朋友胡耀邦”。 一位负责胡耀邦这次访问的政府官员说,澳大利亚之所以对中国怀有热切的盛情,有如下几点原因:首先,澳大利亚的旅游者在中国受到很好招待,澳大利亚人也逐渐感到,两个国家都是西太平洋的组成部分。 其次,这位官员说,一些澳大利亚人对于澳大利亚在一九四九年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后长期敌视中国的态度感到内疚。
7. 多勃雷宁敦促美同苏保持良好关系
【美联社华盛顿四月二十五日电】苏联大使多勃雷宁今天回忆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国打败纳粹德国的情况时,敦促美国至少同他的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为实现和平共同努力。 这位老外交官今天在通过苏联大使馆发表的一项声明中,回顾了四十年前苏军和美军在德国易北河会师的消息传到苏联首都莫斯科后人们的欢乐场面。 他说,尽管美苏两国保持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还是实现了会师。多勃雷宁说:「今天,当我回顾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时,我不得不提出一个问题:既然我们能在人类历史的那个黑暗时期成为盟国,与共同的敌人作斗争,那么,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至少保持良好的关系,即使不是友好的关系呢?」
8. 舒尔茨说越南正谋求对整个印支的统治
【路透社华盛顿四月二十五日电】国务卿舒尔茨今天说,越南正在谋求控制整个印度支那。 在南越落入共产党人手中十周年的前五天,舒尔茨对国务院工作人员发表讲话说,忠于河内的共产党人夺取了老挝的政权,越南人占领着柬埔寨并威胁着泰国。他说:「这样,河内领导人正在把他们的统治扩及这个前殖民地的全境,谋求对整个印度支那的统治。」
9. 河内集会纪念万隆会议三十周年
【本报讯】河内四月二十五日消息:越南与各国人民友好团结委员会等单位二十四日晚上在河内举行会议,纪念万隆会议三十周年。越南部长会议副主席童士元出席了会议。越南与各国人民友好团结委员会主席黄明鉴在会上发表讲话。.黄明鉴大事宣扬越南和印尼之间的「密切关系」,尤其强调双方都面临「来自北方」的「威胁」。
第 2 版
1. 日三菱综合研究所创办《中国情报》
【《日经产业新闻》四月二十三日报道】题:三菱综合研究所创办月刊《中国情报》 三菱综合研究所最近创办了一种月刊杂志《中国情报》,它将刊登中国的政治、经济和人事等方面的情报,发行对象是特定的企业。三菱综合研究所根据我国企业需要详细的中国有关情报的形势,在其内部设置了集中研究中国问题某一题目的研究小组,并向用户提供这些研究成果。 月刊《中国情报》刊载的文章,将对我国企业预定要进入的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市以及四川、辽宁、福建和广东等省的政治和经济动向进行分析。它也将刊登这些省市有无引入外资的项目、合办企业名录以及人事情报等有关材料。 这家研究所最近组织了一批会员企业,凡入会的企业都可得到月刊《中国情报》。入会的企业每年要缴纳会费二十万日元(约合人民币二千元)。这家研究所还打算编辑出版《中国各界人名录》,努力扩大“中国情报业务”。
2. 台湾与大陆的转口贸易逐年增加
【台湾《联合报》四月十一日报道】题:转口贸易年年成长,今年将达十亿美元 根据财经单位一项有关中共经济情势的研究,去年我国与中国大陆的间接转口贸易额达到五亿五千万美元,较前年增加百分之一百二十五;财经单位预测,今年转口贸易仍将大幅成长,可能达到十亿美元左右。 财经单位根据国外所获情报,去年我国透过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地对中国大陆出口金额达到四亿三千万美元,增加率高达百分之一百七十;自大陆进口则为一亿三千万美元,增加百分之四十。 这项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出口至大陆的主要产品是人纤、纺纱、家电用品、摩托车等产品;自大陆进口者为鱼类、羊毛、矿产品与中药。 【台湾《联合报》四月十二日报道】我国与中国大陆之间的转口贸易去年高达五亿多美元,今年预料还有更多的成长。 一九七九年是此一情况转变的重要分际,从当年开始,国内与大陆的商品交易,从偷偷摸摸、零零星星的渔船走私,一下子发展为上亿美元的转口贸易。 尤其这两年,转口贸易的商品种类、金额都有增长的趋势。下面是一些例子: ——摩托车业从去年底开始,已接了香港转来约计三十万辆订单。此间业者甚至估计,如果放手接,可接获超过五十万辆。 ——去年底香港转来SHARP八三八微型电算机四百万台的订单。其它纺织品、家电用品、机器、电子零件、个人电脑,甚至整厂设备,源源不绝。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自从一九八一年下半年起,中共改变方针,重新对“台湾制品”课征关税以来,第二波的“热潮”。 【中央社台北四月十七日电】财政部次长白培英,今天在立法院表示,我国产品经由转口贸易输往大陆,目前并无法律限制规定;但大陆转口来台的产品,可依惩治走私条例和海关缉私条例处理。 他指出,货物出口后,所有权已移转给国外进口商,他们如何处理,并非我国的法律所能规定。 进口货物方面,白培英表示,国内进口商要申请输入许可证,而且要报验。如查验是来自大陆的货品,与申请进口地不符,涉嫌逃避管制,可依惩洽走私条例及海关缉私条例处理。如果没有逃避管制,仅依海关缉私条例处理。 白培英同时指出,有关大陆的中药材,是基于政策的考虑由国贸局核准由香港专案进口,将来执行上不会与惩治走私条例发生冲突。
3. 董树藩说达赖喇嘛将去台湾活动
【中央社台北四月十七日电】蒙藏委员会委员长董树藩今天在立法院说,达赖喇嘛曾表示将于适当时机来复兴基地,我们也在争取「适当时机」的来临。
4. 章孝严说希望江南案:对台美关系造成的损害减到最低程度
【中央社台北四月十九日电】外交部一位高级官员今天表示,希望刘宜良案对中美关系可能造成的损害,减到最低程度。 国防部军事法庭审理汪希苓等杀害刘宜良案,今天上午宣判后,外交部北美司长章孝严在接受访问时,作了以上表示。 章孝严形容中美关系在刘案发生后,“始终未偏离正轨”及“在控制之下”。 章孝严指出,我国审理刘案的司法程序尚未结束,今后我们仍将一本过去的立场与态度处理,期使中美关系经历刘案的不幸事件后,能更为加强。
5. 台湾研制成功超大型集成电路
【台湾《中国时报》四月十九日报道】工业院电子所与台湾湾华智公司十八日正式宣布,以一点五微米互补式金氧半导体(CMOS)制程技术,成功地完成256KCMOSDRAM(金属半导体动态随机存取记忆器)的开发,使我国高科技技术正式进入超大型集成电路的领域,同时也使我国成为全世界第三个具有供应此一超大型集成电路尖端电子产品的国家。
6. 万隆会议期间为周恩来画像
【新加坡《联合晚报》四月十九日文章】题:画家李曼峰谈如何为周恩来画像(作者杜南发) 四月十三日,笔者拜访了本地艺坛前辈、国际名画家李曼峰先生。他回忆了一九五五年万隆会议期间,为中国前总理周恩来画像的事。以下是他的谈话: 万隆会议举行的那一年,我四十二岁,是以记者身份到印尼去的。当时,我是为一家画报到新闻现场去画速写。 开会当天,我随记者们进入会场,到了大会安排的记者席,感到很失望,因为记者席被安排到楼上,这一来,对我的工作可就大为不利了。 有一天,大会在进行中,我突然发现左边的一排席位几乎是空的。后来的几天里,我都静悄悄地走到这排席位坐下,在没人发现和干涉的情况下,替许多代表们画了速写,如埃及总统纳赛尔、北越总理范文同、印度总理尼赫鲁。当时,由周恩来总理率领的代表团是会场中最受人们注意的代表团之一,所以我当然非想办法为他们画一张速写不可。 我记得那时,中国代表团的位置是在前面第三排偏左的地方,我就在离他们座位不远处替他们画像。我作画时,他们并不知道。我画的第一位当然是周总理,然后是画他身旁的翻译浦寿昌,接着画的是副总理陈毅元帅,然后是叶季壮,还有当时中国驻印尼大使黄镇。由于我是对着真人实景作速描的,而又是在被画人不知情的情形下,他们当然不可能静止不动让我描画,所以我只能以他们在会场上最常出现的姿态为目标。象周总理,他在会上经常都是十分留神地注意手上的资料和作摘记,又聆听翻译浦寿昌的解释,我捕捉的就是他的这种眼耳心手并用的神情。其他诸人,也都如此。 因作画机会不易得,所以在现场我只设法画草稿或头部速描,其余部分则是回到旅馆后,才据印象描绘的,因此这张画还花了好几天的功夫。 画好之后,我乘其中一次会议休息时,把这张速描拿给周恩来总理看。他看了很惊讶,但很亲切地问我是不是记者,是哪家报馆的。我回答后,他很高兴地就签了名,还叫当天在座的浦寿昌、达浦生、章汉夫、廖承志和叶季壮也都签上名,才把画还给我。有一天,我照常站在由记者组成的“保护人墙”里,突然看见周恩来在我后面的人群里,他和气地向我点点头,问道:“您就是作画的那位记者吗?”我回答是。他竟隔着人群向我伸出手来,和我热烈地握手。周恩来这种平易近人,毫不摆架子的作风,使得出席会议的许多国家记者都为之心服不已。其实,周恩来令人最佩服的,还是他那惊人的记忆力。记得当时他曾应邀在雅加达的中华总商会作过一次演讲。他的口才不象苏加诺那样滔滔不绝,而是慢条斯理的,但还是十分流利,而且讲话条理分明,很有说服力。最惊人的是他在面对现场临时提出的许多专门性问题,随口就能举出许多日期和数字来,完全不需要看记录,简直象电脑一样!这张中国代表团的速写,连同甘地夫人、纳赛尔、尼赫鲁等人的速写,后来也曾在中国和印尼的画展中展出过,可惜其中大部分我都收藏在印尼的住处,被大约六、七年前的那次水灾毁了。
7. 中国人对法律知识越来越关心
【美联社北京四月十二日电】(记者 葛锐克) 法治对于十亿零三千万中国人来说是个新概念,但人们对法律越来越关心了。 每周出两期的报纸《中国法制报》,一九八○年发行十万份,现在急剧增加到了一百四十一万份。全国现有法制报刊六十九家。人们逐渐把这些刊物看作是帮助他们了解他们的权利的“不会说话的律师和调解人”。 中国的律师人数已有很大增加,从一九八○年的二千人增加到目前的一万八千人。中国的律师都受过高等教育,他们一般是在基层实习两年后经过考试合格才能当律师。 过去六年中,中国开办了五所专门的法律高等院校和三十一所设有法律系的大学。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去年说过,中国在今后几十年内应当培养五十万名律师。 应邀来北京大学法律系讲课的外国法律专家们说,大多数学生头脑敏捷,有强烈的求知欲,渴望了解西方的法学。 同时,学生们对于法律书籍,特别是外国案例书籍严重缺乏感到失望。 外国法律专家们认为,中国加强法治以及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律师的出现,可能对中国产生深刻的政治影响。 在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的美国留学生巴兰斯基撰文说:“中国年轻的律师们将面临这样一种难处理的局面,即他们在法庭上代表他们的委托人时,能在多大程度上积极保护委托人的利益而又不侵害国家的利益。”
8. 美江南事件委员会指责台湾当局掩盖真相
【纽约《中报》四月二十五日报道】题:江南事件委员会发表声明罗列事实指国府掩盖真相呼吁联邦调查局公布追查结果 美江南事件委员会二十三日发表声明,列举大量事实说明台湾当局掩盖江南命案的真相,并呼吁美国联调局公布其调查结果,而不要帮助台湾掩盖。 该委员会列举法庭应传召而未传召的证人,包括当初逮捕陈启礼而在江南案开审前几周突然神秘死亡的一名刑警人员和去年八月间与汪希苓、陈启礼一起在白景瑞家参加宴会的几名女电影明星。 声明指责台湾法庭没有提到汪希苓和其他台湾军方人员,在美期间曾恐吓江南、企图阻止他撰写《蒋经国传》的事实,也没有传唤江南遗孀及其他住在美国、香港和台湾洞悉这些内情的人士到庭作证。 声明指出,许多问题并未在法庭审判中获得解答,包括:陈启礼与蒋家的关系如何?台湾当局和美国当局为何准许陈启礼、吴敦等有罪案纪录的人物自由出入?陈启礼等人在美期间,由谁供应旅费和生活费?谁供应行凶武器和逃亡车辆?谁帮助董桂森逃往菲律宾?等等。 声明呼吁美国司法部起诉所有嫌犯,包括目前仍在美国的一些共谋者,并要求联调局把调查结果公之于世,或送交国会有关委员会。 声明最后说,由于台湾未能为江南案主持正义,美国更有责任公布真相,使所有涉案者受到法律制裁,并给予江南遗属以应得的赔偿。美众院情报委员会认为江南案是一个“特殊案例” 【台湾《中央日报》四月十九日华盛顿电讯】美国众院情报委员会今天证实,中华民国并未在美国从事有程式的骚扰,以伤害美国公民的人权。 有两位众议员,即民主党的索拉兹和共和党的利奇,曾经写信给众院情报委员会,以刘宜良案为题,要求该委员会查明,中华民国是否在美国境内进行有系统的威胁性活动,委员会的答复是否定的,并且说明刘宜良案是一个特殊的案例。 索拉兹和利奇曾在众院外交委员会亚太小组推动举行有关刘宜良案的听证,要求将涉嫌刘案的人员送交美方审理。他们的提案经亚太小组及外交委员会修正后,于昨天经众院以三八五票对二票通过,其重点已改为由中美双方之间,经由其代表机构尽速签订对双方有利的引渡协定。
第 3 版
1. 防止骨骼老化的激素
【哥伦比亚《时代报》二月二十日报道】据法国医学界最近宣布,由于发现了一种防止骨骼老化的激素,人体骨骼老化问题不久将得以解决。 骨骼老化往往是引起严重骨折,尤其是引起老年人股骨骨折的主要原因。 法国教授热拉尔·米约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了一种名叫CALCITONITA的激素,这种激素能够阻止人体骨质疏松。 专家们认为,可以在短期内生产这种激素,作为防止老年人骨骼疏松的药物发售。
2. 法老的诅咒
据苏联《星期》周刊报道,波兰和美国科学家复活了波兰古代陵墓中的微生物,为揭开法老棺椁发掘者死亡之谜提供了线索。 一九二二年,参与埃及图坦卡蒙(约公元前十四世纪)法老棺椁发掘工作的许多人,后来都不明不白地死去,当时风传是遭到了法老的诅咒,「中了邪」。七十年代初,波兰打开了一四四五年至一四九二年执政的卡齐米尔四世的石椁,不久后,当时在场的人相继死了十二名。 不久前,波兰微生物学家斯梅克复活了在卡齐米尔四世石棺中「沉睡」了近五百年的微生物,发现了世界微生物学迄今未知的细菌、真菌和霉菌。美国也在作这种试验。科学家认为,法老和卡齐米尔的棺椁中存在致人死命的微生物,但不知道是下葬时故意放入的,还是后来产生的。(苏)
3. 伦敦上演一出反映俄国革命的新剧:《打破沉默》
据合众国际社报道,伦敦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上演了一出反映俄国革命的新剧《打破沉默》。 作者波利亚科夫把剧的时代背景放在一九一七年俄国革命到斯大林上台这段鲜为人们探索的岁月,以真人真事为题材——作者的祖父在这段时间的亲身经历。作者把故事发生的地点安排在一节相当富丽堂皇的火车车厢中。这节车厢既是那位贵族主人公的书房和办公室,也是他和妻子、儿子以及仍然留在身边的佣人的休息室。经过革命战火的洗礼,车厢的外部留下了累累弹痕。 这位贵族主人公用苏维埃的话说,是一个典型的寄生虫,是革命要清除的一切弊病的化身。他富有又傲慢,自吹“实际上连茶壶都从来没有碰过”。他蔑视苏维埃派来的政委并对之暴跳如雷。对这位僵化的、一本正经的贵族来说,革命似乎根本没有发生,他仍然穿着皮领大衣,系着领带,穿着进口皮鞋。他盛气凌人,对待苏维埃的官员,如同对待昔日的下属一样,甚至不屑于启齿向他们发号施令。这位倔犟的贵族不理会苏维埃分配给他的工作。他除了干他所说的“我的工作”之外,对任何别的事情一律不闻不问。这所谓“我的工作”,其实就是在发明有声电影,而且差不多要取得成功。至于对车厢之外发生的一切,他更是不理不睬。乐队在反复演奏葬礼进行曲,暗示列宁已经逝世,对此他不置一辞。枪战在车厢周围打得正酣,他在车厢里铺着白色亚麻布的餐桌上,摆上美酒和银制烛台款待宾客……别的什么东西似乎都不存在。 然而,革命没有把这位贵族逼到绝境,更没有枪毙他。相反,苏维埃派出的政委没有理会他的咒骂和吼叫,却对他姑息迁就,给了他一节就是当作办公室兼休息室的车厢,给他分配了工作。看到他在研制有声电影并有成功的可能,便认为他要干一番什么大事业了,因而便对那位令人愤怒的贵族主人公曲意奉承。后来,他竟然帮助这位贵族和他的家属逃亡英国。作者波利亚科夫是英国戏剧界久负盛名的青年剧作家,今年三十二岁。他十九岁开始戏剧创作,除了为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写戏外,也为国家剧院、宫廷剧院和伦敦西区剧院提供剧本。此外,他还写过一部电影剧本,四部电视剧。其中一部电视剧获“本年度最佳电视剧作”奖。作者强调,由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上演的《打破沉默》,并不只是一个家庭的回忆纪实。激起他创作冲动的也不仅是这个家庭的一些传记性事件,而是他祖父这个人物和其经历本身包含的各种矛盾引起了他的创作欲望。他采用广泛的题材从侧面来反映主题。然而,他平铺直叙,没有制造悬念,最后才披露贵族主人公发明有声电影这件事,这种手法破坏了这件事的可信性。另外,全剧的场景严格囿于一节车厢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中表现俄国革命及其产生的后果,时断时续,也令人困惑。 但是这个奇特的、真实的故事是不能不令人信服的,甚至是令人难以忘怀的。这部剧作给人留下的主要印象是,它给俄国的一段怪诞的、鲜为人知的历史时期,加上了一个奇妙的注脚。(李文诰)
4. 澳大利亚人的文化生活
【墨西哥《至上报》文章】题:澳大利亚人的文化生活 从殖民地初期迄今,澳大利亚人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早在一百多年前,贵族和开采金矿的富豪把欣赏来自旧大陆的艺术视为最高的享受。他们重金聘请各国艺术团来澳洲演出,索林·利斯特的加州剧团在这里巡回演出三年,场场客满。 当代澳大利亚人不仅欣赏艺术,而且积极参加文化艺术活动。目前大约有三万四千人从事艺术工作,有十万人用一半时间投入艺术活动。 在国外成名的澳大利亚艺术家注意发扬本国的文化传统,如艾伯特·塔克、西德尼·诺兰、拉塞尔 ·德赖斯代尔和阿瑟·博伊德等画家的作品告诉人们,澳大利亚的艺术不是来自英国的乡土艺术,它有自己的特点,来源于本国的经历和历史。 澳大利亚的文化在国外深受欢迎,一九八三年在巴黎的秋季艺术节上,它的土著艺术和舞蹈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作家和艺术家们的其它活动,如去年在纽约古根海姆举办的埃克森公司国际展览会,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亚洲巡回展出的澳大利亚陶瓷展览,洛杉矶现代艺术协会主办的“澳大利亚九位现代艺术家作品展览”,都获得成功。 在戏剧艺术中,有喜剧演员巴里·汉弗莱斯,在《富兰克林的雄辩术》一剧中唱独脚戏的戈登·蔡特,杰出的女歌剧演员罗宾·阿切尔。 在舞蹈艺术中,悉尼舞剧团的格雷姆·墨菲充满激情的新舞蹈在澳大利亚、欧洲、亚洲和纽约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澳大利亚舞剧团和芭蕾舞团出国演出也引起轰动。 在电影界,一批新人已经成熟。获得成功的影片均取材于澳大利亚文学作品。自从成立澳大利亚电影开发公司为电影业带来新的生机以后,一九七○年以来共拍摄二百多部影片。 这种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政府的资助和减税措施。一九八二年——八三年,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共资助九亿五千四百万澳元。 政府还坚持让人民接触并参加艺术活动的政策,组织艺术家到工人的工作场所和边远地区去演出。
5. 印度一老人发明快速爬椰子树的工具
【印报托新德里四月十一日电】一位六十五岁的印度老人发明了一种工具,它可以帮助人在两分钟之内爬到最高的椰子树顶上。 这位老人叫库图库拉梯尔,来自喀拉拉邦南部卡纳诺内县的一个小村子,只上过三年学。最近他大出风头,因为他的发明赢得了一千二百五十美元的国家发明奖,喀拉拉邦椰子发展局又给了他四百美元奖金。 他发明的爬树工具主要由两个铁做的主框架组成,它们被绕在树上的金属绳做的可以调节的带子扎紧在树干的两侧。 每个主框架有一个可滑动的“副架”,副架底部有一个踏脚,上部有一个把柄和一个可以上锁的装置。 爬树时,上树的人把左脚放在左边的踏脚上,同时提着把柄把右主框架往上提。下一步,他把身体的重量移到右踏脚上,同时把左框架提上去。等到爬到顶上,可以把滑动的框架锁住。 在往下爬的时候其它动作都相同,只是走每一步的时候把把柄往下推。不会有滑下去的危险,因为对踏脚的压力使绕在树干上的带子扎紧了。 这位老人在家里一天做五副这样的工具,每副卖三十美元。
6. 美十一位艺术家获国家艺术勋章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四月十八日电】美国总统里根提名十一位艺术家和艺术赞助者为国家艺术勋章获得者,国会已经批准。 国家艺术勋章是里根一九八三年同一些美国艺术家共进午餐时提议创设的。勋章由总统授予对国家作出特殊贡献的艺术界人士,今年四月是首次颁发。 这次勋章获得者是:作曲家埃利奥特·卡特,他曾两次获得普利策音乐奖;作家拉尔夫·埃利森,他的小说《隐身人》是一九五二年的畅销书,使许多美国读者认识到种族隔离制度的罪恶;歌剧演员利昂泰恩·普赖斯,她曾在世界上许多著名歌剧中担任主角;著名舞台剧、电视剧和电影演员、导演乔斯·费勒;老资格的舞蹈演员马撒·格雷厄姆;著名画家乔治亚·奥基夫;著名雕塑家路易斯·内维尔逊。另外,还有洛杉矶音乐中心、纽约芭蕾舞学校、华盛顿的国立美术馆和纽约的林肯中心的创建者和赞助者。
7. 图片新闻
美联社伦敦传真图片:九十三岁的玛格丽特。本特利为伦敦本特利体育中心的揭幕举杯祝酒。
8. 美国老年人的经济生活
【台湾《经济日报》四月十二日文章】一般人对美国老年人生活的印象是:孤零零地住在昏暗的公寓中,靠微薄的固定收入,过着入不敷出的日子;经常疾病缠身,得不到子女的关怀照顾。但是最近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发表的年度报告认为这种印象与实际情况不尽相符。 报告指出:三十年前,老年人在全美人口中,确实是处境不利的一群人,现在这种情形已不复存在了。今天大多数的老人们,住在自购的房屋中,有足够的金钱以安享余年。 报告指出,老年人赖以安度晚年的经济来源,三十年来已有戏剧性的变化。以往,薪金是最重要的收入,但现在只占退休人员收入的百分之十五而已。今天,大多数老人最重要的收入是靠社会福利法中的养老金,据统计可占收入的百分之四十。其次则是依靠储蓄或股息,约占百分之二十五。另外有一部分是私人公司所给予的退休金。五十年代仅有四分之一的雇用人员享有退休金的待遇,现在已有半数人有此待遇,逐渐会有愈来愈多的雇用人员可领取退休金。 医药卫生的进步,使高龄而健康的人们,仍然不愿放弃工作的机会。现在六十五岁以上的人,差不多有半数还找些零工来做。 一般人认为,依靠固定养老金为生的人,最易受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白宫经济顾问指出,这是缺乏根据的。事实上,近年来,老人们受物价高涨的影响最小,这是因为按一九七二年通过的通货膨胀法的规定,社会福利养老金的支付,随实际费用增加而提高了百分之四十六。从一九五○年至一九八三年,美国物价上涨了百分之三百一十二,工资上升百分之四百一十二,社会福利养老金的支付却跳升到百分之九百零五。因此年轻人必须努力工作,才能赶上通货膨胀率,老人则不必如此。 目前美国退休的人中,配偶仍然健在的人,生活可算相当富裕。 他们平均的收入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自一九五○年以来,差不多增加了一倍。如果再加上其他各种进项,实际购买力比早年工作时还强。 据统计,绝大多数的老人过着独立自主的生活,只有大约百分之五居住在养老院,另外则有百分之九的老人跟儿女们同住。
第 4 版
1. 代劳
“为什么作家甲只写动物?” “因为动物自己不会写。”
2. 向谁学
“你真不害臊,在学校里表现得太粗鲁了!”母亲生气地对儿子说。“你该向父亲学习。” “可是父亲现在关在监狱里呢!”儿子反驳说。 “是在坐牢。但是他来信说,因为他表现好将提前获释。”
3. 半斤八两
两人在旅馆里对话。 “皮特,请您明晨五点钟把我叫醒。” “行,不过,您务必在四点半时给我打个电话,免得我睡过了。”
4. 断病新招
卡尔逊说:“我真不明白这医院是怎么回事。我住进医院后,一个医生说我是阑尾炎,另一个医生却说我是胆结石。” “结果是什么呢?” “他们争论不休,互不相让。最后只好用猜硬币正反面的办法决出正误。结果把我的扁桃腺割了。”(译自苏联《鳄鱼》杂志)
5. 解放十年──“越南神话”的崩溃(上)
【日本《世界周报》四月十六日一期文章】题:解放十年——“越南神话”的崩溃(作者名越健郎)河内被胜利冲昏头脑 十年前的四月三十日,北越正规军的坦克犹如愤怒的波涛涌进西贡,独立宫(南越总统府)上空飘起了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金星红旗。 整整十年过去了。 一九七五年三月,南越政府军在中部高原败退,造成了战略上最大的失败。共产党势力借此机会一举用武力占领了整个南方。于是,被称为本世纪最长的一次战争——越南战争从而宣告结束。 据美国方面的资料表明,美国军队从一九六一年介入越南战争到一九七三年撤退为止,投入的兵力为一百六十万人。因战争而耗资,总额推算为一千四百亿美元。美军使用的炮弹总量达一千九百万吨,这个数字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炮弹耗量的两倍。战死人数:美军为五万六千人,南越政府军为六十万人;北越和南方解放军为二百三十万人。据越南方面的资料,仅越南南方因战争而死亡的和平居民就达一百五十万人。有一百万妇女失去了丈夫,八十多万儿童成为孤儿。 时至今日,回头去看越南战争,十分清楚,它并不是以解放阵线为主要力量的民族解放战争,说到底是河内领导的革命战争。战争的最后阶段也不是游击战,而是以北方正规军的常规战争取得了胜利。有关越南战争的若干神话已经崩溃。 但是,如果不考虑这些问题,似乎可以说,河内在战略和战术上还是取得了出色的胜利。 然而,在解放后十年的岁月里,河内把这种胜利和光荣都彻底勾销了。看一看这些年河内所实施的政策,即可让人清楚地懂得:进行战争和夺取政权的才能与建设国家的才能,完全是性质不同的两回事。战争时期的越南,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一流国家,但是,到了和平建设和发展经济的阶段,越南没有任何长处值得一提,只不过是“三流国家”而已。胡主席和列宁早就警告过“最须提防的就是在取得胜利后陶醉在胜利之中”。 可是,现在的河内领导人处处令人感到他们仍然在为“春季大捷”而不可一世。 从这一角度来总结一下解放后十年越南的状况,可以说,河内领导人所实行的政策已接连失误和失败,他们因自己造成的失败而苦恼,正在一条充满痛苦和迷茫的道路上艰难地迈步。(上)
6. 西德为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作准备
【德新社波恩四月十日电】为将在三周后在这里召开的西方七个主要工业国家的经济首脑会议所做的预备工作正以最高的速度进行。 莱茵河畔三十万人的西德首都基本是个寂静的城市,目前正准备接待其人数与一九八二年召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首脑会议时不相上下的宾客 。 除了美国、法国、日本、英国、意大利和加拿大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以及他们的一千名随行人员以外,预计届时将有三四千名新闻记者来波恩。 鉴于恐怖分子最近在西德进行的暴力行动猛增,安全预防措施格外严格。 虽然官方没有提供数字,但是观察家估计,在首脑会议期间值勤的警察和其他保安人员将大大超过一万人。 会议将在联邦总理的现代化办公厅、附近安静的“绍姆堡宫”和外交部内举行。 将以在波恩附近的布吕尔的奥古斯图斯堡举行节日招待会来标志首脑会议的开始,该城堡从前是兼任主教的科隆公国君主的宅第。 官方负责人士对这些国宾在首脑会议期间的下榻之处仍守口如瓶。 但是人们确信,美国总统将住在政府贵宾馆居姆尼希宫,那里四周环水,一九八二年北约首脑会议期间他就住在那里。 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的活动基地是在紧挨着联邦议院的有头等电子设备的办公室。 波恩六大旅馆早因举行这次首脑会议而被预定一空。因此政府租了六艘莱茵河上的汽船,这些船主要是为记者租的,将作为旅馆船用,停泊在步行就能到政府区的地方。
7. 新当选的苏共中央领导人简历
据塔斯社报道,苏共中央四月二十三日举行全会,选举切布里科夫、利加乔夫和雷日科夫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索科洛夫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尼科诺夫为中央书记。五人简历如下:维克托·切布里科夫生于一九二三年,俄罗斯人,一九四四年入党。卫国战争一开始他就上了前线。战后,大学毕业后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市彼得罗夫斯基冶金厂任工程师。一九五一年起做党的工作,历任区委第一书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市委第二书记和第一书记、州党委书记和第二书记。 一九六七年起任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干部局长,后任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和第一副主席。一九八二年十二月被任命为该委员会主席,晋升为大将。 一九七一年起为苏共中央候补委员,一九八一年起为苏共中央委员。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第九至第十一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叶戈尔·利加乔夫生于一九二○年,俄罗斯人,一九四四年入党。毕业于莫斯科奥尔忠尼启则航空学院和苏共中央高级党校。 大学毕业后,在新西伯利亚市飞机厂任工程师并当选为列宁共青团新西伯利亚州委第一书记。一九四九年起从事党和苏维埃工作。历任市党委某部部长、州苏维埃执委会副主席,区委第一书记、苏共新西伯利亚州委某部部长和书记。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六五年,任苏共中央俄罗斯联邦局宣传鼓动部副部长和党的机关部副部长。一九六五年起任托木斯克州党委第一书记。 一九八三年四月被任命为苏共中央组织党务工作部部长,同年十二月当选为苏共中央书记。 利加乔夫一九六六年起为苏共中央候补委员,一九七六年起为苏共中央委员。第七至第十一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尼古拉·雷日科夫生于一九二九年,俄罗斯人,一九五六年入党。毕业于乌拉尔基洛夫工学院。一九五○年参加工作,曾任乌拉尔奥尔忠尼启则重型机器制造厂值班工长、副经理 、 总工程师和乌拉尔机器制造联合公司总经理。一九七五年他被任命为苏联重型和运输机器制造部第一副部长。一九七九年任苏联国家计委第一副主席。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当选为苏共中央书记,兼任苏共中央经济部部长。一九八一年起为苏共中央委员,第九至第十一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谢尔盖·索科洛夫生于一九一一年,俄罗斯人,一九三七年入党。受过高等教育,毕业于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军事学院和总参军事学院,苏联元帅,苏联英雄。 一九三二年起在苏军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在西方面军和卡累利阿方面军的指挥部和参谋部任职。一九六四年任列宁格勒军区第一副司令,一九六五年任司令。一九六七年任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一九八四年任苏联国防部长。现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维克托·尼科诺夫生于一九二九年,俄罗斯人,一九五四年入党。 从亚速海—黑海农学院毕业后,在农业部门工作。一九五八年起做党的工作,历任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党委农业部副部长、部长。一九六一年起先后担任过州委第二书记、州委第一书记、全苏农业化学服务联合公司经理,苏联农业部副部长等职。一九八三年任俄罗斯联邦农业部长。现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王南枝)
8. 漫画
(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
9. 一些国家和群众赠款救济埃塞俄比亚灾民
据美联社报道,为了帮助埃塞俄比亚饥荒受害者,全世界已经行动起来。伦敦、洛杉矶和洛桑的儿童拿出了积攒的零钱。汉堡一个退休拿养老金的老年妇女把她的一部分福利支票兑换了现金。美国一位失业者把政府发给失业者的食物券邮寄给埃塞俄比亚驻华盛顿大使馆以转换成援助。埃塞俄比亚救济和复兴委员会副主席贝尔哈内·德雷萨说:「来自全世界普通老百姓的援助确实使人大为感动。」「我们需要的援助大部分是由外国机构和政府提供的,但是来自各行各业、各种不同个人的礼物使我们特别感动。」他说,这是因为埃塞俄比亚饿死人的可怕情景牵动了每一个人的心弦。埃塞俄比亚遭受了人们记忆中最严重的饥荒。 援助物品在去年十月底以前还是稀稀落落,但是自从放映了关于埃塞俄比亚悲惨情景的电视片和大量报道了关于旱灾的情况后,引起了富足社会的震惊,这种援助就象潮水一样到来了。其中有中国的农具、美国的粮食、法国的面粉、比利时的食油、意大利的谷物、保加利亚的罐头肉,爱尔兰和西班牙的药品。 据非官方估计,有四千二百万人的埃塞俄比亚由于三年旱灾仅二九八四年就有一百万人死亡。但是贝尔哈内说,由于人们在响应埃塞俄比亚的援助呼吁方面「慷慨解囊,数以万计的性命得救了。」埃塞俄比亚政府说,本年度需要有一百三十万吨紧急粮食援助。在埃塞俄比亚的红海港口停靠了运援助物资的许多外国船只。贝尔哈内说:「我们在这里正在进行一场真正的国际努力。」他指出,有好几百名志愿人员也在从事救济工作,担任医生、护士、营养学专家和顾问。他说:「把孩子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就是他们得到的唯一奖赏。」 重要的是,当局认为,需要进行长期的工作以使灾民离开救济营地,回到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或是重新安置的地区。根据一项得到苏联支持的计划,正在重新安置一百五十万人,不过这项计划还有待得到西方支持。(康敬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