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04-27

第 1 版

1. 中国印尼两国外长同意今年恢复直接贸易

【路透社万隆四月二十四日电】印度尼西亚外长穆赫塔尔在同中国外长吴学谦进行一小时零十五分钟的会谈后对记者说,他们一致同意今年恢复直接贸易。    穆赫塔尔说,他们没有讨论印度尼西亚对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提出的条件。    穆赫塔尔说,这次会谈“非常坦率,非常深入”。他说,他们还同意促进体育和其他方面的交往。    穆赫塔尔说,他和吴学谦都感到,贸易应该经两国外交部长在一项谅解备忘录中正式认可,而不只是非正式地恢复而已。    他说:“我们还同意进行更多的体育、文化交流,派代表团互访……渐渐开始建立相互信任。”    【合众国际社万隆四月二十四日电】印度尼西亚外长穆赫塔尔在结束与中国外长吴学谦的一小时单独会谈时说,双方在许多问题上看法一致,并同意逐渐增加直接接触和交流。    在有关关系正常化的问题上,穆赫塔尔说,双方同意慢慢来,但是他接着说,双方准备恢复直接双边贸易。    穆赫塔尔说:“我们还讨论了柬埔寨问题,包括这个星期西哈努克亲王提出来的要辞去得到联合国承认的民主柬埔察联合政府主席的职务的请求。”穆赫塔尔说:“我们讨论了西哈努克先生说他将皙时辞职的声明,我们还同意,我们应该说服他留在柬埔寨联合政府内,因为这对柬埔寨事业最有利。”    吴学谦说,他与穆赫塔尔的会谈是在诚挚的、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双方都表示愿意通过直接贸易和其他合同来增加接触,以增进相互了解并发展友好关系。    【美联社雅加达四月二十四日电】印度尼西亚外长穆赫塔尔二十四日说,印尼不急于和中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2. 穆赫塔尔说:亚非会议纪念会成功反映万隆精神恢复

【法新社万隆四月二十五日电】八十多个亚非国家的代表今天通过了一项宣言,宣言谴责了南非和以色列,但据东道主印尼说,宣言避开了那些有分歧的问题,以便能产生一个人人都能接受的文件。    巴基斯坦一位外交官说联合宣言“平淡无奇”。喀麦隆外长埃特基说,这不会产生很大的政治影响。印尼外长穆赫塔尔今天傍晚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一致通过决议时说:“我们希望有一个人人都能接受的宣言。”    穆赫塔尔说,宣言反映了亚非国家在诸如军备竞赛等全球性问题上的立场,但是避开涉及象两伊战争那样的具体冲突。    包括二十三名外长和四个解放运动在内的二百四十五名代表通过了这一宣言,他们代表了全世界四分之三的人口。    东盟六国的一位外交官说:“这是一个纪念性的会议,是个令人愉快的时刻。我们并不是为了互不相让地争论世界上的问题才来这里的。”    【路透社万隆四月二十五日电】印尼外长穆赫塔尔说,纪念亚非万隆会议三十周年的两天会议的成功反映了万隆精神的恢复。这次会议是由他主持的。    穆赫塔尔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第一个完全赞同这篇八页宣言的是中国外长吴学谦。吴学谦是十八年来第一位访问印尼的中国领导人。印尼官员说,这次纪念活动以及隆重的仪式,还有这项宣言,这些都很可能加强雅加达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外交官们说,印尼可能争取主持下次不结盟首脑会议。穆赫塔尔说,中国和印尼之间的会谈体现了真正的万隆精神,“他们(中国)积极响应,这是万隆精神”。

3. 西方外交官说戈尔巴乔夫关于苏美关系的讲话表明:苏美间的紧张关系将继续下去

【路透社莫斯科四月二十四日电】外交官们今天说,戈尔巴乔夫有关美国行为的强硬讲话,突出表明了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将继续下去,但是他的讲话未必表明不继续进行气氛逐步好转的美苏对话。    西方分析家们认为,昨天,当美苏谈判代表结束在日内瓦举行第一轮新的军备会谈时,戈尔巴乔夫发表的第一个重要对外政策讲话中对美国的攻击包含着一些因素。    一位欧洲使节说:“他指责里根迎合低级趣味以讨好公众,但是,这篇讲话多半具有同样的目的。”    戈尔巴乔夫第一次暗示苏联可能再次退出日内瓦会谈,他说:“我们不希望再现前几次谈判的可悲经验。”戈尔巴乔夫攻击的词句与已故主席安德罗波夫一九八三年所使用的词句相似。    外交官们说,戈尔巴乔夫的强硬态度反映出他对美国坚持不让步的态度表示失望,莫斯科认为,美国坚持要在它对苏联关注的问题——主要是太空武器问题——不让步的情况下改善两国关系。    戈尔巴乔夫回忆说,华盛顿已拒绝苏联的要求,即放弃研究太空导弹防御系统和冻结战略武器。他还说,美国不理会苏联暂停在欧洲部署导弹的行动。    外交官们说,戈尔巴乔夫想表明,莫斯科希望在华盛顿作出让步之后才同意作出重大姿态,如同意接受里根关于举行美苏首脑会晤的邀请。    一位分析家说:“他想为举行两国首脑会晤开个高价。”    外交官们说,促使戈尔巴乔夫采取这种态度的其他因素包括苏联集团二十六日将在华沙举行首脑会议,讨论华沙条约的延期问题。    他们说,他着重谈所谓美国的经济和军事野心的部分目的,也许是想提醒莫斯科的东方集团盟国注意,要防止美国的威胁,就必须使这个联盟继续存在下去。    外交官们说,戈尔巴乔夫严厉批评美国政策的另一个目的显然是想争取苏联和西欧舆论。    他们说,戈尔巴乔夫也许想通过发表一篇阐明其对外政策的讲话来消除国内,尤其是军队怀疑他对“美国人的态度可能变软”的疑虑。    在国外,他对美国态度的抱怨可望使左翼和反核组织更加感到,里根必须进一步满足苏联的需求。    外交官们说,戈尔巴乔夫也许还想使英国、西德和法国政府更加怀疑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意图。    【路透社莫斯科四月二十四日电】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说,美国似乎不希望就日内瓦核武器和空间武器会谈达成协议。    他把世界上出现的一切紧张局势都归罪于美国,并指责美国企图在军事和经济上取得控制地位。    他说:“我们曾不止一次地告诉美国方面,这种野心勃勃的计划是没有前途的。”西方外交官们对戈尔巴乔夫在超级大国关系问题上采取如此强硬的态度感到意外。

4. 马哈蒂尔又宣传:中国可能对东南亚国家「构成威胁」

【亚洲通讯社组织—马来西亚国家通讯社奥斯陆四月二十四日电】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警告说,一个军事上强大的中国可能会对东南亚国家构成威胁。他说,马来西亚和该地区的其他国家担心,中国在经过了目前的现代化进程取得军事实力之后,可能会向南挺进。    马来西亚总理在此间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时说,中国历来是对象马来西亚这样的国家的一个威胁。    马哈蒂尔在谈到柬埔寨问题时说:「我们正在尽最大的努力为柬埔寨问题寻找一个政治解决方法,以便使柬埔寨人民能够自己决定他们希望要的那种政府。」    他强调,马来西亚不支持恢复波尔布特政权。他说,柬埔寨人如果愿意的话,甚至可以挑选韩桑林政权。他接着说,可是,他们最可能选举西哈努克亲王领导的民主政府。

5. 西哈努克说他继续担任民柬主席

【法新社北京四月二十五日电】此间外交人士说,西哈努克亲王今天说,他将继续担任柬埔寨抵抗力量联合政府的主席,打消他那辞职的想法。这些人士说,亲王在今天给红色高棉领导人乔森潘打去的一份电报说,他将继续担任民柬联合政府的主席。    这些人士说,不知道是什么使他改变了原先的想法,不过可以知道的是,他是在收到乔森潘发来的一份电报之后才改变想法的。    这里的亚洲外交人士说,西哈努克曾要求起码让他辞职一年,原因是身体欠佳,加之他还想完成他的回忆录。

6. 吴学谦在印尼总统府招待会上同苏哈托交谈

【路透社雅加达四月二十五日电】中国外交部长吴学谦今晚敦促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在和平共处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上同北京实现关系正常化。    官员们说,吴学谦是在总统府举行的招待会上同苏哈托进行短短四分钟交谈时发出这一呼吁的。这次招待会是为出席万隆会议三十周年纪念活动的亚非国家的代表们举行的。    苏哈托的反应眼下尚不得而知。    外交官们说,吴学谦要求同苏哈托举行正式会晤,但是穆赫塔尔今晚对本社记者说苏哈托要到明天上午才能会见吴学谦,而到那个时候吴学谦按计划已经离开印度尼西亚。    官员们说,吴学谦还转达了中国主席李先念和总理赵紫阳的问候,苏哈托也对他们表示问候。    【法新社雅加达四月二十五日电】中国外交部长吴学谦今天抓住参加宴会的机会同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进行了一次交谈,吴学谦后来说,他不能应邀参加明天上午的正式会晤了。    吴学谦对记者说,他不能推迟已计划好的离开印尼的时间,以参加明天上午九点钟(格林威治时间两点)的约会。

7. 全斗焕离汉城去美国访问

【路透社汉城四月二十四日电】全斗焕总统今天离开汉城前往美国进行为期六天的正式访问。访问期间,他将与里根总统举行会谈,预料里根将重申美国在军事上支持南朝鲜。    全斗焕在机场发表声明说:「我们对国际形势持有共同的看法。我们将重申美国支持我们为了缓和韩半岛的紧张局势而提出的倡议。」    「我们将讨论为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而加强合作的办法。」    预料在经济企划院长官申秉铉和商工部长官琴震镐陪同下前往美国访问的全斗焕,还将与美方讨论加强贸易合作问题。    全斗焕说:「我们在相互尊重、相互谅解的基础上建立更加稳固、更加富有成果的关系的时机现在已经成熟。」

第 2 版

1. 美国文教和科技界的一支雄厚力量

【香港《华人》月刊今年第一期报道】在美国,华人已成为文教和科技界的一支雄厚力量。    美国大约共有八十万华侨和华人,其中十多万是知识分子,分布在全美八十多个大学之中,担任教授的有一千五百多人,任系主任的有五十多人,其余的也多在大学或商业研究机构任职。据统计,美国的第一流科学家和工程师大约有十二、三万人,其中,中国血统的就有三万人之多。美国著名大学的系主任(特别是物理系和数学系),三分之一是华人或华裔;在美国机械工程学会各分会任主席的有一半以上是华人;在阿波罗登月工程的高级工程师中,华人占三分之一;在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中,华人差不多也占了三分之一。此外,有一千多名中国血统的研究员在美国的电脑研究中心工作;在十九个部主任中,华人就占了十二名。在美国各级学校中,华人子弟学习成绩常常名列前茅。每年全美高中毕业生统考成绩最高的得奖名单中和“白宫优等生”名单中,总有华人学生的名字。在学术界中,从荣誉最高的诺贝尔奖到各种荣誉、学术、专业奖中,几乎都有华人、华裔专家和学者得奖。美国物理学会主席就是华人女学者吴健雄。在美国,你随便打开任何一种专业学报,都有华人学者写的论文。    中国留美学生的学术水平一般较高。美国著名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建筑专家贝聿铭、电脑专家王安,早期都是中国留学生。    在企业界,股票市场的蔡至勇,旅游业的陆国权,都是使炎黄子孙感到骄傲的名字。近年来,有更多土生土长的第二代、第三代杰出的华人子弟,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创伟大的事业,成为美国各阶层的精英。

2. 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谈音乐

【香港《华人》月刊今年第四期文章】题:访美国著名作曲家周文中教授(作者吴启基)    名震中外的美籍华人作曲家及音乐教育家周文中教授预言:“未来的东、西方音乐,必定会有合而为一的一天。”他指出:“以中、美音乐为例,彼此已融入对方音乐中的某些要素,这两大主流所形成局面,目前已隐约可见。”    周教授也提到音乐研究,音乐组织、联系。音乐推广和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他不无隐忧地说:“东方固有注重人文教育的制度,在十九世纪受西方影响后,越来越注重理工,以致把本身发展了许多年、且具有优秀特色的一套放弃掉,这造成很大的人材浪费。”    周教授一九二三年出生于山东省烟台,自小深爱音乐,抗日战争时,在中国大后方学习土木工程,一九四六年获奖学金到美国,才得偿所愿。他弃奖学金进入波士顿著名的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学作曲,后再转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目前,他留在母校当艺术学院副院长,同时也负责“美中艺术交流中心”(一九七七年成立)的领导工作,促进两国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周氏的主要作品:《山水》、《变》、《渔歌》、《飞草》、《柳色新》、《韵》等,被乐评家公认为“集古今中外艺术于一炉,兼备东西文化之优点。”作品内涵无不与中国固有的诗、词、书法、哲学、音乐相结合。人们倾耳细听,不难发觉流泻其间浓郁的东方之美,难怪长期以来,他的几首曲子,广被世界各大乐团演奏,并获多项国际大奖。谈到中国音乐的特点,他说:“有些外国人动辄以和声等西方的东西来套在中国音乐,这其实不对。中国固有音乐不存在和声,主要还在表达上,曲式随着音符上下起伏,表现一种颜色上的变化,这是一种视觉上的感受,和诗词的视觉美感是一样的。”    他也谈到西方人在演奏他的乐曲时,由于是用手弹出,而非用心,故无法表达曲子的真正味道。    他说:“东方国家,到现在还没专门的音乐理论研究人材,倒是美国在这方面较注重,很多音乐学院,专门研究东方音乐。”

3. 三名美籍华人高中生获全美“西屋科学竞赛奖”

据纽约《中报》报道,加州地区三名华裔学生胡亚江、蔡礼键和黄明珍,入选全美高中学生“西屋科学竞赛奖”。    胡亚江,十七岁,就读于拉荷维高中,以《应用数学方法和加速寻找电脑资料》论文得奖。    蔡礼键,十八岁,就读于凡奈斯高中,以《减少火箭翼在高速行进时的空气阻力》论文获奖。    黄明珍,十七岁,就读于阿罕布拉高中,以《酶的结构与作用》论文得奖。    三人中,胡亚江出生于美国,父母来自台湾,蔡礼键和黄明珍是五年前从台湾移民来美的。    今年共有三百名学生获得这项美国历史最久、声誉最佳的高中生科学才能奖。西屋公司将再从三百名入选者中选出四十名“国家优胜奖”并发给巨额奖金。(金)

4. 美国华人移民的寂寞感

【纽约《北美日报》报道】心理学家约翰·盖尔文向华人移民提出这个问题:「你是否曾经感到寂寞」?    盖尔文最近分别与十三名来自香港、大陆、台湾和越南的华人移民作为时一两小时的谈话,要他们自述有关寂寞的亲身体验。    盖尔文认为,寂寞是美国的华人移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从十三位华人移民个案中,盖尔文察觉到许多显示寂寞的特点,其中包括:哀伤、自怜、挫折、愤怒、恐惧、空虚、厌烦、猜疑、无能为力和社交本能的抑制。    来自越南的二十岁的王氏,在他父亲去世后感到「做人没有意思」,有一种「空虚感」。他设法使自己整日忙碌,但是无法解除痛苦和悲伤。他变得不愿和任何人接触,经常哭泣和空想。有时用酒和烟麻醉自己。    来自香港的刘氏曾有自杀的念头,当他被女朋友拒绝时感到无能为力、沮丧和孤单。他说:「只有两条路可走:接受现实或毁灭自我。」    盖尔文说,文化的寂寞对华人移民来说是普遍的。    三十四岁的黄氏将他个人的寂寞归于陌生的新生活。他说,经过一阵试验之后,他搬进了唐人街,因为他不懂英文,又找不到工作,至于娱乐活动更是无从谈起。

5. 朝鲜的“服装革命”

平壤来讯    朝鲜正在进行着一场静悄悄的“服装革命”,从传统的民族服装逐步向现代服装转变。    在平壤街头,平日已很难看到朝鲜民族的传统服装,无论是男子的大褂肥裤,还是妇女的长裙短衫。那些白布做成的衣裤、裙子,在历史上曾使朝鲜民族获得“白衣民族”的称谓。现在代之而起的是挺括的西装革履、大方的便服以及妇女们新颖的各式套裙和连衣裙。    党和政府要求人们穿戴整齐大方、端庄清爽;同时又要求服装设计家们大量设计符合朝鲜人民的情感,能体现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各种服装款式。这就把具有一定技术力量的平壤服装研究所、服装管理所和服装厂、加工店推到了这场“服装革命”的前列。去年冬春、春夏和秋冬之交,这些单位都推出了一大批新设计的服装款式,在《平壤新闻》上陆续刊出,供人们参考选样,令人耳目一新。服装研究所甚至用电子计算机对朝鲜人的脸型进行了科学分析,把男子的脸型分为六类,女子的脸型分为七类,然后根据脸型来设计各种衣领。    仅仅依靠专业设计人员来设计新款式,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平壤市服装管理所自一九八三年起,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服装款式设计图案有奖征集”的活动。朝鲜中央电视台也常在“社会文化”节目里宣传新的服装款式和加工方法。    这场“服装革命”,并不是要消灭民族服装,而只是反映了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朝鲜妇女对艳丽的长裙、蝉翼般轻薄的短衫,依旧怀有深厚的感情。姑娘结婚时,必定要穿这种服装。节日之际,妇女们也总是穿上民族服装来增添节日气氛。女演员们的登台服装,也以民族服装为多,以体现民族特色。

6. 图片新闻

据香港《中报》报道,这支外型象普通圆珠笔的“百宝笔”,除了可以用来书写外,其笔身内还装有三个小线轴(每个线轴卷着不同颜色的线)、两根针及一些扣针,供人们外出急需时使用,例如衣服不小心被撕破了,或者扣子脱了线,就可随时缝好,既省时又方便。(戈)

7. 吸尘喷洁剂

据香港《快报》报道,美国出产一种吸尘喷洁剂,由特殊的轻质石油蒸馏物配制而成,能吸取尘污。将这种喷洁剂喷在抹布上,可把家具上的尘土吸起,适用于木制品,诸如板凳、桌子、柚木地板、柜面和一些油光家具。若在冷气机、空调系统过滤器上喷上此剂,能使空气中的灰尘碎絮通过过滤器时更易隔滤。    (林木)

8. 烹饪新法--热风吹熟法

【香港《东方日报》文章】题:中国烹饪术的危机(作者梁厚甫)    今天中国的烹饪术,仍是世界第一。不过,世界第一的宝座能维持多久,实在叫人担心。这不是中国人对烹饪之术不讲求,而是今天加热的方法已经日新月异。中国烹饪术必须追随新的加热方法,随时适应,才能维持世界第一的宝座。    有什么证明?有的。纽约已有“意大利叉烧”出现。意大利叉烧的调味方法,和中国叉烧的调味方法完全一样,所不同的,就是意大利叉烧用热风来吹。    用热风来吹的叉烧,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即入口松化。再老的猪肉,采用新的加热方法,有如吃乳猪一般。    另有一种是意大利的咖喱鸡,把鸡涂满了咖喱以后,用热风来吹,也有意想不到的滋味。    窃以为,热风法是可以仿效的。制热风吹炉并不困难。先用一个电炉,四边密封,用吸气机把热空气抽出喷到食物之上,喷完之后,再将热风抽回原处,再喷出来,手续即便完成。    采用热风法时,有一点应该注意,即不能用煤或石油气来作热源,而必需用电,因为电无味,煤和石油气都有味。    由于热风可以把气味带到食物里边,因而,人们就可以把蒜头、洋葱之类,放到热风炉内,让热风将其味带到食物里去。    往日中国烹饪术之长,长在技巧,而今天外国烹饪术之长,长在能够利用科学方法来协助。    常到外国炊具专门店去,外国新式的炊具,真是日新月异。

第 3 版

1. 苏联出版哲学年鉴

【塔斯社莫斯科二月十三日电】苏联哲学协会第一部“年鉴”的问世是苏联学术界的一件大事。    书中研究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和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根本问题。拟定哲学发展方向的基本前景、完善意识形态工作和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阐明学术研究综合性和系统性的迫切问题、哲学与科学技术革命相互联系的辩证法。    年鉴的内容包含对资产阶级哲学的最新趋势提出有论据的批判。

2. 巴黎举行第五届法文书展

【《青年非洲》周刊三月二十七日报道】三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七日,巴黎举行了第五届法文图书展览会。有一千一百名出版者和七百多位著作者出席了展览会,参观者达十六万人。这次法文图书展览会,给作者、出版者和读者提供了一个特殊的会晤场所,表明法文图书的出版发行工作很有生气。    法国出版的法文图书首先是供出口的,其中五分之一是向非洲出口。这种出口每年获得的收入比报刊多两倍,比电影多五倍,比唱片多七倍。今年,除了强调办好青年书店和旅行者书店外,还将把重点放在各洲的法语作者身上。从法文图书中挑选出来的三千册著作,表明了法文作品的丰富多彩。参加这次书展的外国作家有的是来自瑞士、比利时和魁北克,有的是来自黑非洲、马格里布、加勒比海和印度洋。    特别值得提一下的是,在参加这次图书展览会的二十二个国家的一百五十个外国出版者中间,有些来自土耳其、中国和印度。

3. 日本出版《图解外来语辞典》

【本报讯】前不久日本的角川书店出版了一本《图解外来语辞典》,作者是吉泽典南和大泽泰夫。    作者在这本辞典的序言中写道:自古以来就有一句来自中国的民谚:百闻不如一见。在新鲜事物、情报和信息层出不穷的当今,很多东西,尤其是外国的,人们不可能一一亲眼目睹,只用文字说明也不解决问题,所以我们编出了这本图解式的辞典,以供读者了解外部世界。    这本辞典名符其实,可称得上是图文并茂,所绘图形维妙维肖,一目了然。拿着它使人耳目一新,爱不释手。其中收集了一万六千多个条目,涉及面从衣着到乐器;从人文到航天科学;从旅游到艺术;从人种到世界问题等等几十个栏目,用日、中、朝、英四种文字标注,共七百九十七页。是一本研究日本语言和翻阅日本科技文献的好书。

4. 《哈泼斯》月刊改版后很受欢迎

【合众国际社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四月二十一日电】许多年轻的专业人员感到有许多东西要读、但又没有那么多时间来读。《哈泼斯》月刊正在设法吸引这批年轻读者。    《哈泼斯》月刊以前刊登长篇文章。去年三月份开始改变编辑方针,每期有选择地转载一些文章中有代表性的章节、并刊登一篇杂文和代表各种观点的专页论坛。    该杂志助理主编埃思里奇说:“通过转载,我们可以把各种观点收集在一起,使没有时间大量阅读的读者能清楚地了解动向和各种不同观点。”    《哈泼斯》月刊改版后很受读者欢迎,目前发行量为十五万份。

5. 美国电视连续剧《墨索里尼》

据《洛杉矶时报》报道,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电视网将于今年秋季首次播映美国洛杉矶特里安制片公司摄制的电视连续剧《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妇被意大利游击队击毙已有四十年。在这段时间里,意大利有六家电影和电视制片厂试图把这位当代历史上最著名和最有争议的人物搬上银屏,但均未成功。    经过半年左右的努力,《墨索里尼》一片已于今年三月十八日完成,全国广播公司将于今年秋季播映此片。《墨索里尼》制片人为伯尼·索弗伦斯基和雷·卡茨。剧本作者是曾获奥斯卡剧本奖的斯特林·西利范特,由曾导演过影片《慕尼黑的二十一小时》等影片的比利·格雷厄姆执导。在影片《巴顿将军》表演极佳而荣获奥斯卡奖的斯科特饰演墨索里尼。墨索里尼的妻子拉凯莱由影星李·格兰特扮演;墨索里尼的情妇克拉留塔山弗吉尼亚·马德森扮演。    电视片制作者西利范特说,我们打算把墨索里尼家族的故事告诉观众,因此尽可能忠于历史事实。为了寻求新的材料和进一步了解墨索里尼家族的私生活,特里安公司出资买下了查阅墨索里尼的儿子维托里奥·墨索里尼写的《墨索里尼:他的一生中的悲惨的女子》一书的权利。维托里奥·墨索里尼现在是意大利著名新闻工作者。他的这部著作记述了从他的孩提时代到墨索里尼被推翻这段时期墨氏家族的生活状况。    为了不漏过重要细节,制片人西利范特和索弗伦斯基不惜花费六十四个小时向维托里奥详细询问了这个家族的情况。    《墨索里尼》一片的编导们出于吸引观众和使片子更富于戏剧性,在几个方面作了违反历史事实的设计:不顾维托里奥·墨索里尼的反对,虚构了一个墨索里尼强奸妇女的场面,以显示他对妇女的粗暴无情;把墨索里尼全家从米兰迁往罗马的时间提前了七年:墨索里尼的儿子空军驾驶员布鲁诺的死期向后推;墨索里尼的情妇的发型改变了。这些都得到了特里安公司法西斯问题顾问安德烈亚·维奥蒂的同意。    著名演员斯科特为了深入角色,研读了墨索里尼的生平和五六本有关书籍,并且看了十三套美国人、德国人和意大利人在大战期间拍摄的纪录片录像。他说,他的表演既不想美化,也不想丑化墨索里尼。(刘国栋)

6. 伊特拉斯坎语之谜

据塔斯社报道,到现在为止,生活在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广大地区的古老民族伊特拉斯坎族的语言仍是一个谜。    意大利刚出版的由彼    ·马尔佐拉著的《对伊特拉斯坎语秘密的探索》一书认为,这种语言是古印度文学语言——梵文的变种。作者利用两种语言念法的相同,译出了从伊特拉斯坎的墓穴中挖出的宗教用品上的伊特拉斯坎语。    但是意大利不少语言学家不同意马尔佐拉的观点,因为过去也曾有不少学者用过语言对比法。譬如法国有一学者曾在六十年代把这种文字同阿尔巴尼亚文对比过。    许多年前,还有人把伊特拉斯坎语同古犹太语作过比较。现在在撒丁岛萨萨里市工作的皮陶教授,甚至准备出《伊特拉斯坎撒丁语辞典》。    (枝)

7. 苏联出版《列宁在德国》

【塔斯社莫斯科四月十五日电】苏共中央政治书籍出版社用俄文出版了民主德国历史学家霍普夫纳和舒伯特合写的书《列宁在德国》。    作者介绍了一九○七年第二国际斯图加特代表大会,这是有列宁参加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列宁在德国》一书是根据列宁的著作和通信、回忆录、文件、档案馆的材料写成的。书的两位作者阐述了一系列新的事实和列宁到过的有纪念意义的地方,澄清了列宁生平大事中的一些日期。

8. 《大英百科全书》再版

在英语世界里,最古老的一部百科全书    ——《大英百科全书》重新再版,并即将在全世界发行。    十一年前,这部大百科全书的第十五版本打破了两百年的传统,将该书分成了三个互相关联的部分。据《纽约时报》三月二十五日报道,新的版本的变化是,增加了两卷目录,有一千七百页,共四十一万条目。    新版的百科全书;宏观百科部分十七卷,由著名学者和专家撰写的文章共六百八十一篇,一万七千页,两千三百万言,八千幅插图和许多名人传记。    孔子、杰斐逊、福特、拿破仑和甘地等人生平均收入该书。微观部分为十二卷,共八万六千篇文章。    第三部分基本百科仍为一卷,包括世界基本情况和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项统计数字。    大英百科历来邀请世上名家执笔,爱因斯坦、胡佛、萧伯纳和中国的林语堂均为此书写过文章。(珍)

9. 英语新词

ALLA-GROWINGANDA-BLOWING繁荣昌盛的,盛开的(原为旧时伦敦卖花人的叫卖声)ALLCHROMEANDGUTS坚强无畏(CHROME是铬钢CHROMESTEEL的简称,是一种很坚硬的金属;GUTS为美俚语,作“勇气”解)APPLECART-TIPPINGDRAMATlST写社会问题的剧作家APPLEPIE-EYED动感情的ARTOFTHEPOSSIBLE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本领ASAMERICANASAPPLEPIE地道的美国式的(苹果馅饼是美国人民标准饭后甜食)BACKATTHEFARM言归正转(农民聊天时想到活还未干完时说的话)BACKTOTHESALTMINES重新回去做繁重工作(沙俄时代政治犯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盐矿做苦工)BAFFLEGAB模糊暧昧的话BAGMAN代人受过者BALLITUP,TO过放荡的生活B·ANDB·住宿和早餐费用包括在内(旅馆广告用语,为BEDANDBREAKFAST的缩写)BARNBURNER破釜沉舟派,极端派(原来是由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纽约民主党内讥嘲由马丁.范布伦领导的反黑奴制一派的话,说他不啻为了灭鼠而烧掉谷仓的荷兰农民)BEATTHERAP,TO免受指责,免受惩罚BELLY-UP失败、垮台(象死鱼一样肚子朝天)BITETHEBULLET,TO狠下决心(来源是在战地做手术时因缺乏麻醉药而咬子弹以忍痛,最先是美总统约翰逊在谈到越南战争时使用了这个形象化的表达方法)(董乐山刘炳章)

10. 尼克松新著《再也不要出现越南战争》

【法新社华盛顿四月一日电】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辞职后新写的第五本书中,称在南越已经“赢得了和平”,而他把造成北越后来战胜南越的结果归咎于美国国会。    《再也不要出现越南战争》一书,将在本月出版。    尼克松写道:“我们签订了以赢得和平而结束这场战争的和平协议。我们已经履行了使南越保持自由的保证。”    他说:“南越的生存取决于美国是否履行和平协议的条款,关于继续向南越提供援助的条款和关于使人可以相信有可能采取军事行动的条款。”    他继续说,但是,国会采取了削减对南越政府的援助和禁止美国进行任何新的干预行动的做法,“将本来可以得到的胜利变为失败”。

11. 一本揭露犹太复国主义的书被禁止出版

【科通社波恩三月二十四日电】两年前这里出版了一本关于中东危机的书,揭露了犹太复国主义的真相,现在这本书仍然遭到亲以色列运动的严厉批评,他们宣称,这本书描绘了反犹太主义。    这本书是教师维尔梅斯为不来梅州的课堂实践科研所写的。    这本书客观回顾了中东冲突的历史,本来是打算把它作为中学教师的参考书的,但是,亲以色列运动的大肆反对使这本书被禁止出版。    专家们认为,这本书完全是客观地进行研究,根本不应把它看成是反犹太主义的。这本书虽然被禁止了,但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12. 美新出版科学季刊《全国地理研究》

【法新社三月二十六日电】出版《全国地理杂志》的美国地理学会现在又新出版一种科学季刊《全国地理研究》,它的内容涉及从「人类学到动物学」的所有方面,它将面向「学者、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大学生」。    例如,第一期就刊登了一篇论「巴西南部二叠纪晚期和三叠纪时期的四足动物」的文章。对于《全国地理杂志》的一千零六十万读者来讲,这门学科的大多数问题专业性太强。

第 4 版

1. 围绕比特堡公墓的一场风波

综合外电报道,比特堡公墓位于联邦德国同卢森堡接壤的地方。坟墓里埋葬着两千八百名德国军人的尸体,其中一千人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其余一千八百人是第二次大战中在阿登战役中战死的,里面有三十多名是臭名昭著的党卫队队员。这座公墓,独居一隅,终年静谧无声,几乎不为世人所知。然而,近半个月来,比特堡公墓却成了西方国家报界、政界以及外交界议论的热门话题,须臾间竟变得遐迩闻名。    原来,美国总统里根定于五月一日至六日访问联邦德国。里根这次出访,适逢战胜纳粹德国四十周年。四月十一日,白宫宣布五月五日里根将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的陪同下去比特堡公墓献花圈。里根想以此表明他对四十年前的敌人不再怀恨在心,同从前的敌对势力已经实行和解。但是事与愿违,白宫的宣布却招来了强烈的谴责和抗议。美国犹太人团体和退伍军人协会最强烈反对里根去比特堡公墓,就连里根总统的共和党控制的参议院,在总共一百名议员中,就有五十三人联名致信里根,说他参观比特堡公墓“是最不合适的”。在国内强大的压力下,美国政府在十五日派白宫办公厅副主任迪弗去西德,为里根寻找可能“平息众怒的机会”。十九日,白宫宣布,在里根的访问日程上,加上参观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一项。白宫此举,是想“用悼念大屠杀的受害者”来“平衡”参观德国军人墓的行动。但是收效甚微。人们仍强烈要求里根取消比特堡之行。    这件事对里根的威信和形象已开始产生影响。一些评论家认为,参观比特堡公墓是里根迄今“最大的政治错误”。有的说,里根在这种毫无意义的事情上陷入困境,使人怀疑他是否大权在握。共和党的一些官员担心,里根可能会因此而分散精力,影响他去解决庞大的预算赤字和贸易等紧迫问题,进而影响共和党一九八六年的国会选举。不少人埋怨里根去比特堡是迪弗出的馊主意。    据报道,里根参观比特堡公墓是应西德总理科尔的要求而决定的。美国方面曾经提出一个条件,即比特堡公墓内不能有“令人难堪的坟墓”,西德方面作了保证,但事先也没有认真查看,后来才通知美方,公墓内埋葬着三十多个党卫队队员。美国驻西德大使馆的官员先前到墓地视察时,正好下着雪,没有辨清墓碑上的党卫队队员的姓名。    现在,这场风波已经扩及到了联邦德国,执政党基民盟议会党团主席德雷格尔写信给里根,要他坚持去比特堡公墓,同时又写信给美国五十三名参议员,批驳他们的观点。德雷格尔的这一行动,立即引起了西德反对党的猛烈抨击,双方唇枪舌剑,争吵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西方舆论指出,里根这次出访,主要是想庆祝四十年前的军事胜利,庆贺四十年后的西方联盟,然而,比特堡公墓的风波显然“干扰了这个大目标”。(席鸥)

2. 德潜艇击沉英轮「卢西塔尼亚」号实况

【路透社西德波鸿四月二日电】德国潜水艇乘员赫尔曼·莱珀在他的一生中只见过“卢西塔尼亚”号一次,但是,这艘被击沉的船的形象七十年来一直萦绕着他。    现年九十岁的莱珀是德国潜水艇“U—20”号唯一的幸存者。这是一艘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用过的潜水艇,是它把英国丘纳德轮船公司引以为豪的客轮击沉在爱尔兰海底。    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这艘未加保护的和非武装的轮船的沉没,是本世纪最严重的轮船灾难之一,它使形势更加恶化,并且促使美国在一九一七年加入这场反对德国的战争。在这艘豪华的横渡大西洋的汽轮上的一千九百五十九名乘客中,有一千一百九十八名乘客丧生,其中包括一百一十八名中立的美国公民。    在一次采访中,莱珀告诉路透社记者:“在我们发射出我们的鱼雷以后,‘卢西塔尼亚’号发生了猛烈的爆炸,十九分钟以后沉入海底。我们不能搭救任何人。”    愤怒的英国谴责这次攻击是蓄意谋杀。    这艘三万一千五百吨的“卢西塔尼亚”号轮船是当时正在从纽约驶往利物浦的途中,它是德国潜水艇封锁英伦三岛海域后发生的第一次重大伤亡事件。    莱珀当时是一位年方二十的干练的海员。他在下午一点三十分左右在“U—20”号潜艇的船桥上发现了“卢西塔尼亚”号,当时该潜艇位于旧金塞尔角附近水域,从那里可以看见爱尔兰南海岸。几分钟以后,潜水艇艇长施维格尔命令下潜和准备鱼雷。只发射了一枚鱼雷,但它直接命中了。    他记得他的艇长过了二十四小时后才报告击沉了那艘船。他回忆施维格尔的话说:“我们最好不要吹嘘这事,让我们保持沉默。”    直到今天他还坚持一九一五年德国官方对这次沉船事件的说法——“卢西塔尼亚”号为英国的战争努力装载着大量武器和弹药,因此是一个合法的攻击目标。    英国说,这艘客船运了五千箱小型武器弹药,但是,它的大多数货物是黄油、猪肉、脂肪、食糖和皮革。    莱珀是一九一七年后仅存的德国目击者。一九一七年,施维格尔和其它一些船员已被调到另一艘潜艇上,该潜艇碰了一颗水雷,全体乘员葬身海底。

3. 在美国的越南难民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四月十日电】为了实现象美国人那样生活的梦想,唐则华每天工作十三个小时,整理货架,搬运每袋重达一百磅的稻米并监督四名帮助他经营西贡市场的亲属。这个市场位于美国首都市郊,是为象他本人一样的越南难民开的食品杂货店。    自从十年前南越陷落以后,将近五十万越南人作为史无前例地流入美国的难民的一部分来到了美国。唐则华如今象许多这样的难民一样,正在实现他的美好生活的愿望。    专家们说,这些越南人普遍都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愿意每天长时间地工作,拼命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教育,遵循着一种俭朴的生活方式。    一个难民救济联合机构的负责人朱迪·德巴鲁思说:“这些越南人与移居来的其他难民相比,干得尤其出色——比爱尔兰人和波兰人刚到这里时强多了。”    华盛顿出于道义上的责任感,安置了十二万五千名越南人。    首批难民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并因为战争的缘故熟悉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他们对后来者来说是一支突击部队。那些后来者则多数是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渔民、农民和士兵。    早期来到这里的难民曾散居美国各地。以后又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迁移,产生了今天遍布美国的“小西贡”。    加利福尼亚州已成为难民们的“麦加”——在过去十年中吸引了在美国的百分之四十点一的东南亚人来此定居,其中多数是越南人。    美国目前为安置印支难民每年要花费六亿多美元。随着失业率下降,他们每年的总收入达十二亿美元以上。

4. 科尔总理第十三次减肥

据西德《明镜》周刊报道,西德总理科尔体重二百三十八斤。不久前,他到奥地利一家疗养院接受减肥疗法。在治疗过程中,院方只给他吃被山风吹干了的小面包,牛奶虽不在被禁之列,但必须一羹匙一羹匙地“吃”。他每天晚上还要喝汤药,喝的时候可以加一茶勺蜂蜜,膀大腰圆的科尔总理对此颇为满意。他已习惯于挨饿了。这是他第十三次来奥地利减肥。科尔的愿望是,等到他四月十七日返回波恩时,他的下巴将不再盖住衣领,两耳变得轮廓分明,黑色西装上衣的钮扣能够轻松自如地扣上。    科尔总理对自己的体重比较关心。他说出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忧虑:“我太胖了!”而对策只能是减肥。四分之三的德国人或多或少地受到肥胖的困扰。巴伐利亚州总理施特劳斯也刚刚离开疗养院,体重减轻了十公斤。(束彬)

5. 意大利总理住在饭店里

【《亚洲华尔街日报》三月十三日文章】题:总理官邸在离家很远的饭店里(记者劳伦斯·因格里拉西亚发自罗马)    罗纳德·里根有他的白宫,玛·撒切尔有她的唐人街十号,意大利总理克拉克西却住在拉斐尔饭店里。他占用了第五层的绝大部分房间和屋顶阳台。    拉斐尔饭店是一家令人感到舒适的、但却完全是一个朴实的旅游饭店。    克拉克西先生直到不久以前还没有多大选择余地。意大利从来就没有一个正式的总理官邸。    一些冷嘲热讽的人注意到意大利政府象走马灯般频繁更换,当政时间平均只有八个月,所以他们说,总理刚搬进去就又得搬出来。    克拉克西先生象他的一些前任一样,是自己安排住处的。这种情况也许会改变。因为五年前死去的一名富有的律师留下遗嘱说,他在罗马郊区的一座有四十间房间和一座花园的别墅可以赠送给政府,如果把它作为总理官邸的话。    克拉克西不无犹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因为自从七十年代初以来,克拉克西在离开家时就一直住在拉斐尔饭店,而且这家饭店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党人居留的地方。    他住在这家饭店使饭店有了一些特殊的色彩,例如那些手持冲锋枪的卫兵在饭店外面日夜站岗等    等。    一位社会党参议员吉诺·朱尼说:“这里是罗马最安全的地方。”除了这一非同寻常的安全防卫措施外,几乎没有别的什么会使游客们想到他们是住在总理的官邸里。    住在附近的不少罗马人并不知道他们有这么一位知名的邻居。也许是为了安全起见,前厅服务台的一些办事员也都装着他们从来没听说过克拉克西先生的样子。    饭店经理卡拉布里亚说:“我认为总理不会轻易搬走”。

6. 里根在白宫招待外宾晚会上的趣闻

【美联社华盛顿四月十八日电】一度是演员的罗纳德·里根在白宫的一次芭蕾舞演出中搞错了暗示,提早走上舞台向演员表示感谢。    总统只犯了一个错误——演出还没有完。    美国芭蕾舞剧院的明星费尔南多·布琼斯在星期三晚上的演出中刚跳完单人舞中一个精采的片断后答谢观众的喝彩时,里根手挽他的夫人南希走上了东大厅的舞台。    布琼斯说:「我们还没有跳完呢。」    布琼斯同他的舞伴玛丽安娜·切尔卡斯基继续跳《唐吉诃德》中的一段双人舞时,里根做了一尴尬的姿势,回到了他的座位上。    大约五分钟以后,当这两位演员在为来访的阿尔及利亚总统沙德利举行的国宴上做的表演真的完了时,里根夫妇再次走上舞台。里根一语双关地说:「事实上是我们当时在进入角色。」

7. 戴高乐的一处住宅可能变卖

【路透社巴黎四月十九日电】已故总统夏尔·戴高乐的儿子说,由于税务问题,他父亲生前在法国东部科龙贝双教堂的住宅可能会被卖掉。    退役海军上将菲利普·戴高乐在接受保守派日报《费加罗报》杂志(周刊)记者采访时,对他必须为这所住宅纳税问题大发牢骚。    他说,他可能会被迫卖掉他父亲的这所住宅,但他又说:“谁能估计一种象征的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