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03-17

第 1 版

1. 美能否同戈尔巴乔夫打交道有待分晓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三月十五日电】舒尔茨今天在白宫向里根汇报了他的莫斯科之行以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总统愿意在戈尔巴乔夫先生方便的时候在美国会见他。”    他说:“除此之外,我没有其他事情可说,然而他们若进行会谈,将具有建设性意义。”    舒尔茨的谈话,是美国政府官员首次正式证实里根向戈尔巴乔夫发出了举行最高级会谈的邀请。    舒尔茨称戈尔巴乔夫在会谈时“态度认真,很了解情况,准备充分”。    他说:“我们能否同他打交道,还有待分晓。”    舒尔茨在他发表的正式声明中说:“总统决心争取(同苏联)建立一种比较具有建设性的全面关系。    “经总统同意,我要说的是:他(里根)准备努力”改善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    他说:“总统同意我们发出这个明确的、建设性的信息。”    他还说:“我们两国政府有机会进行高级对话。”美国政府其他官员说,布什向戈尔巴乔夫转达里根发出的举行最高级会谈的邀请时,这位苏联新领导人既没有拒绝,也没有表示原则上接受邀请。    但是,看来也不是所有的大门都关上了。英国反对党领袖尼尔·金诺克在莫斯科说,前天,有记者询问戈尔巴乔夫对于美苏最高级会谈的前景的看法,他说,他愿意“认真考虑有助于实现进一步谅解和促进和平的任何建议”。    【美联社华盛顿三月十五日电】国务卿舒尔茨今天说,如果莫斯科的新领导班子满足中国提出的改善两个共产党国家之间关系的“条件”,美国将对这一行动表示欢迎。    舒尔茨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一个问题时说:“我们认为,如果改变那些条件,那将是积极的,对世界有好处的。”这是他从莫斯科回国后举行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    但舒尔茨指出,中国提出了一些在改善关系前苏联必须满足的条件。他谈到其中包括苏联增加在苏中边界的军队、苏联支持越南人侵占柬埔寨和苏联占领阿富汗的问题。

2. 英国《卫报》文章:戈尔巴乔夫希望同中国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

【英国《卫报》三月十五日文章】题戈尔巴乔夫希望同中国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沃克发自莫斯科)    昨天,莫斯科有一些迹象表明,在戈尔巴乔夫新领导集团执政时期,苏联对外政策的第一个真正变化可能是苏联同中国的关系将有明显的改善。    戈尔巴乔夫昨天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鹏举行了正式会谈,这是他同一位中国国务活动家进行的第一次会晤。    作为苏联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在上任后发表的第一篇讲话中强调的要点之一是他希望同中国的关系能有重大改善,而且昨天有一条塔斯社消息说,戈尔巴乔夫在同李鹏会晤时又重申了这一愿望。    昨天的新华社消息说,李鹏也要求中国驻莫斯科外交官们为改善两国关系而努力;在李鹏同戈尔巴乔夫的会谈结束后,塔斯社援引李鹏代表中国领导人讲的话说,他们也有同样的愿望。李鹏表示,希望两国能在各个领域进一步发展关系。    在契尔年科任期的最后几个月里,中苏关系已表现出一些明显的改善迹象。去年十二月,苏联副总理阿尔希波夫对北京进行了正式访问,他是苏联将近二十年来访问中国的最高级官员。    前一个月,两国签订了一项新的价值高达十亿美元的贸易协定。同时,老资格的政治局委员格里申公开要求两国关系正常化。值得注意的是,他是在对蒙古进行正式访问时提出这一要求的。    与此同时,苏联也采取了对等行动,派遣政治局候补委员多尔基赫去河内访问,再次向越南保证,苏联对中国的缓和态度不会影响莫斯科同河内的特殊关系。    昨天,有明显的迹象表明出席莫斯科葬礼的中国代表团受到了偏爱,当时,苏联方面负责礼仪的官员把站在等候同戈尔巴乔夫握手的接见队伍里的中国代表团从后面带到了前面。

3. 印苏合作前景非常好

【印度报业托拉斯新德里三月十四日电】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今天说,他同苏联共产党新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会谈是“非常真诚的、建设性的和友好的”,他看到两国合作有非常好的前景。    他在参加了苏联主席契尔年科的葬礼从莫斯科回到德里机场时对记者说,在包括裁军在内的各种问题上,他都从这位苏联领导人那里得到了积极的反应。拉·甘地说:“我们发现裁军问题是每个人都很关心的。”    这两位领导人十三日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会谈,表达了他们在所有领域扩大合作的坚定愿望。    拉·甘地说,戈尔巴乔夫再次邀请他访问莫斯科,他也邀请苏联的这位领导人对印度进行访问。这个邀请被接受了。拉·甘地预定在五月份访问苏联。    拉·甘地总理还会见了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将军、日本首相中曾根、美国副总统布什和西德总理科尔。    拉·甘地说,他在同齐亚·哈克将军的会谈中讨论了“双边问题”。    拉·甘地说,印度外交秘书班达里不久将访问伊斯兰堡,这是他访问南亚各国的一部份。拉·甘地说:    “我们希望同所有邻国改善关系,这是在这方面迈出的第一步。”

4. 泰陆军副司令天猜说:三万名越军将进攻奥博山口的柬游击队

【法新社曼谷三月十五日电】泰国陆军一位指挥官今天说,大约有三万名越军集中在柬埔寨西部靠近泰国边境的地方,大概不久将进攻在一个山i口附近重整旗鼓的一支高棉游击队的残余。    泰国陆军副司令天猜·西里三攀上将视察边境地区之后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如果集中在泰国武里南府和素林府对面的越军入浸泰国领土,“我们将把他们赶出去”。    据信,有一批人数不详的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阵线游击队聚集在奥博山口。    泰国陆军副司令天猜上将说,河内军队使用了一万六千多名部队和六千发炮弹企图占领泰国境内达敦基地以北的战略高地。    他警告说,泰国不容忍越南入侵泰国领土,如果马上会遭到入侵,泰国可能会先发制人。

5. 戈尔巴乔夫会见不破哲三

【塔斯社莫斯科三月十五日电】题: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会见不破哲三    苏共中央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今天会见了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长不破哲三。    双方指出了苏共和日共之间在一九八四年十二月达成的关于两党在防止核战争、彻底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的斗争中合作的协议的重要性。戈尔巴乔夫表示希望苏联共产党人和日本共产党人在巩固和平、实现苏日两国人民之间的睦邻关系的斗争中进一步发展合作。日本同志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

6. 贾丕才称苏愿参加柬问题国际会议

【德新社悉尼三月十四日电】苏联副外长贾丕才今天在这里说,莫斯科愿意参加关于柬埔寨问题的国际会议。    贾丕才在抵达这里同澳大利亚政府举行三天会谈时说,莫斯科还愿意成为亚洲国家和印支国家之间举行的这种会议可能达成的任何协议的保证国。估计柬埔寨问题将是他同澳大利亚外长海登和其他官员会谈的主要问题之一。贾丕才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苏联和越南愿意在最终举行的任何会议上同西哈努克亲王谈判。但是,前红色高棉领导人「波尔布特及其凶手」不应参与解决问题的任何程序。

7. 一周大事(3月10日─3月16日)

△李先念主席十一日抵达曼谷对泰国进行国事访问,受到普密蓬·阿杜德国王和炳总理等泰国领导人和五十万群众的热烈欢迎。李先念主席于十五日满载缅泰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回到贵阳。    △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契尔年科于莫斯科时间三月十日十九时二十分病逝,终年七十四岁。李先念主席和彭真委员长十二日联名电唁契尔年科主席逝世。    △戈尔巴乔夫十一日在苏共中央非常全会上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他在就任讲话中阐述了苏联当前的内外政策。他谈到苏中关系时说“我们希望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能有重大的改善”。    △十三日,莫斯科隆重举行契尔年科主席的葬礼。以李鹏副总理为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以及其他国家的代表团和代表出席了葬礼。    △十四日、戈尔巴乔夫总书记在克里姆林宫会见李鹏副总理。李鹏转达了胡耀邦总书记对戈尔巴乔夫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衷心祝贺和良好祝愿,并说中苏两个伟大邻邦、两个社会主义国家改善关系十分重要。戈尔巴乔夫重申希望苏中关系能得到重大改善,并请李鹏副总理转达对胡耀邦总书记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问候。    △美苏武器控制谈判,在中断十四个月之后,十二日在日内瓦恢复。    △西德总理科尔和东德领导人昂纳克,在契尔年科主席葬礼前夕,于十二日晚在莫斯科会谈并发表了联合声明,表示将尽一切努力为欧洲的和平与稳定而发展双方间的正常睦邻关系。

8. 中曾根建议一揽子协商日苏关系 戈尔巴乔夫对日方建议态度消极

【时事社三月十五日述评】题:为解决日苏关系问题迈出了“一小步”    中曾根首相在十五日举行的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汇报了日苏首脑会谈情况,并且明确地提出了认真着手解决两国关系的基本设想。首相提出的设想要点是,建议举行高级协商,以便一揽子协商包括北方领土问题在内的日苏之间的问题。据外务省人士说,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对此“态度消极”。在这次首脑会谈中,首相详细地介绍了日本的防卫政策等问题,这对改善日苏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尽管首相很起劲,但是不能不说前途依然是很严峻的。    对日本来说,日苏间的最大悬案是“解决领土问题,签订和平条约”(首相语)。但是,苏联极力回避领土问题,戈尔巴乔夫总书记在同首相的会谈中,强调要采取拒绝会谈的姿态。他说:“你已经知道苏联方面的想法,我没有什么新的补充”。看来目前苏联同意首相设想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第 2 版

1. 美报载文评杨绛的《干校六记》

【美国《纽约时报》书评】题:一个“臭老九”的再教育——评杨绛的《干校六记》(作者:朱迪丝·夏皮罗)    从内容的丰富性、道义的迫切性和事件的戏剧性诸方面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历史事件能比中国“文化革命”更具文学潜力。杨绎的《干校六记》虽以不多的篇幅记叙了她被下放到农村的一所再教育学校并在那里度过两个春秋的经过,却是关于那段时期的少数回忆录之一,因此非常珍贵。    杨绛早年曾在牛津大学和巴黎攻读西方文学,三十年代与丈夫钱钟书——著名作家和评论家——一起回国。这对夫妻后来都在中国最有声望的思想库——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确切地说,钱在文学研究所,杨在外国文学研究所    ——本报注)。杨绛的回忆录描写了这对老年夫妇在河南农村干校所度过的两年分离生活,集中写了她的日常生活琐事,如挖井、管菜园、与一只小狗交朋友、不怕路途艰险去看望丈夫等。    她省略了第一篇的细节,即“文化革命”最动乱的岁月的情况。    她还漏写了她丈夫在《小引》中所说的应该有的第七篇:《运动记愧》。    杨绛虽然对一些显然比较敏感的问题避而不写,但这丝毫不会降低这本作为“文化革命”的评论著作的影响作用。她的许多较大的主题都富有寓言性,而她的许多语气温和的反话则是对“文化革命”的有力控诉。在书中她有这么一段话:回到自己的床上后,“我常记起曾见一幅画里,一个老者背负行囊,拄着拐杖,由山坡下一条小路一步步走入自己的坟墓。”她的那篇记狗的文章,既是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够融洽的评论说,同时又说明:在一个充满阶级斗争气氛的环境里,感情用事是危险的。    她对于天才学者在干校做毫无意义的工作的描述,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损失感。    正如霍华德·戈德布拉特这位卓越的翻译家在一条脚注中所指出的那样:“钱钟书是中国最杰出的校勘学者之一……试想一下。他现在只是为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小邮电所所尊敬和利用(钱曾帮助邮递员辨别古怪信址)。这就不只是描写了才华和知识财富的浪费问    题,这是本书中最辛辣的讽刺之一”。    《干校六记》忠实地表达了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体现了人的尊严、对祖国的赤诚之爱以及她这一代人的典型的宿命论观点。在书的结尾她写道:“改造十多年,再加上干校两年,且别说人人企求的进步我没有取得,就连自己这份私心,也没有减少些。我还是依然故我。”然而她的故事流露出要求讨论有关“文化革命”的更大的问题的意思。

2. 我是中国人 应有爱国心

【新加坡《联合晚报》三月三日报道】陈美龄日前离香港去日本时,曾对记者说,一生中,她至今日才感到“乡情”最可贵,亦使她今生今世难忘。    陈美龄前不久随日本电视外景队返家乡贵州拍摄个人特辑时,遇到她所未曾遇到过的轰动场面。她说:“我在贵州家乡拍特辑外景,中国电视台亦有外景队参加录映,虽然几部摄影机轮流进行拍摄使我辛苦些,但家乡那种友善、和蔼可亲的场面,使我非常感动,歌迷的热情和爱戴,又一次激发自己爱国之心。”    陈美龄这话并不是口号式的。她说,四月份她将赴北京开两场个人演唱会。届时在中国将灌录首张个人大碟并在中国发行,把唱片全部收益捐给宋庆龄基金会,为中国儿童尽点力。    这是陈美龄身在海外,心中不忘为中国儿童成长而出力的行动表现。套她惯用那句话:“我是中国人,应对国家有所贡献呀!”陈美龄不愧是位爱国家爱民族的真正中国人。    陈美龄说:“在日本或香港,以往和现在仍有不少拥趸,但这些歌迷给我的多数是‘奉承’和赞誉,很少有真正友谊的成份。”    她说:“但是,在贵州时,当地歌迷和乡亲们和我促膝谈心,多数给我鼓励之言,亦不时涉及到文化交流方面。更有些乡亲说,美龄啊!在海外别给中国人丢脸啊!……”是的,赞美之言她听过不知多少,这种洋溢着乡朋的温馨之语,她还是首次听到呢!所以,陈美龄说乡情最可贵道理在此。    “你认为在中国首次出个人大碟,首次开个人演唱会是否值得?”笔者问她。    “我认为是最有意义的。”她解释说:“虽然收益捐给基金会,个人收入减少了,但希望通过此举,能激发海外艺人掀起爱国热潮,对促进中国四化建设有所帮助。”    有人曾问陈美龄,在中国开个人演唱会,对今后事业有否影响?她回答说:“我纯粹是文化艺术的贡献和交流,绝对不涉及政治色彩,有何相干?爱国人人有责,因为我是中国人。”

3. 内地与香港合拍《夺宝》等电影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三月五日报道】最近,中国三S西子电影制作公司,与香港五龙公司,联合组成一家友谊影业公司,并制订了今年的制片计划。    据五龙公司经理韩杰光透露:友谊公司创业作《夺宝》订于六月在中国展开拍摄工作,由中、港导演联合执导,演员除中、港两地之外,亦邀请外国明星参加。    第二部是《她是第三者》,第三部是以明末清初英雄事迹作题材。    五龙公司筹备多时的《金童子》,已于一个月前在中国开镜,获广西体委支持,由李宁主演。    【香港《天天日报》二月五日报道】徐小明计划拍一部以「女排」为题材及一部温情影片,剧本正在编写中,有待国内批准才可以开拍。    香港东联电影公司和北京电影公司合作拍摄《香港人在深圳》,在上月七号宣布开拍,导演凌子,女主角是李娟娟,男主角是香港演员郭锋、车保罗、韩国材。    这部戏将有刘晓庆和李连杰客串演出。

4. 日将再向中国提供两座彩电生产厂

【共同社东京三月四日电】日本维克托公司将向中国提供两座彩电生产厂的成套设备和技术,价值一千一百万美元。其中一个厂将建在江苏省南通市,今年九月底开始投产,年产十四英寸彩电二十一万台;另一个建在辽宁省丹东市,十月中旬投产,年产十八英寸彩电十五万台。

5. 让工人愉快地工作是企业成功的根本

一九七一年,皮尔·吉伦哈马年仅三十六岁,便被选为瑞典最成功汽车制造厂“沃尔沃公司”的总经理。    吉伦哈马,曾在纽约执业海事律师,后来接替他父亲为瑞典最大一家保险公司的首脑。七一年他坐上这个高位,宣布要把“沃尔沃”彻底改造,同时要实施一些可能令全球生产方法改变的革新措施。当时他这番话,无论在“沃尔沃”内部还是外部,都传为笑谈,人们都以怀疑的眼光视之。    但十四年后的今天,没有人敢取笑了,因为吉伦哈马说过的话均已一一兑现。“沃尔沃”在他领导下已脱胎换骨,变成了工业界的一个巨人,制造的产品从垃圾拖车以至香肠,包罗万有,并在一百多个国家中雇用了七万五千多人。他在这个扩展过程中兴建的工厂,现已成为全世界的研究对象。    象所有机警的商人一样,吉伦哈马一开始就看出那时的工业体系正受到劳工问题的困扰。吉伦哈马认为原因很简单:工厂的工作单调呆板。“沃尔沃”在哥德堡市附近托斯兰达镇建造的现代化工厂,设计就是以工人的舒适和安全为主,但即使这样,工人还是常因小故而擅自罢工。吉伦哈马心想,难道真的没有办法,将装配线的成本效率与旧式工厂中的那种合作精神结合起来吗?为什么不设法使工人在看到一辆“沃尔沃”牌汽车在街上经过时,会自豪地说“这辆车是我制造的”?    诸如此类的想法,其实早已流传了多年,只是一直无人将之实现。吉伦哈马就任新职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监督设计和建造一间新的最后装配工厂。这间新工厂位于瑞典东南岸的宁静小镇卡尔马。工程师们起初提出的计划,是依照托斯兰达工厂的形式建造一间超级工厂,但装配线则仍然照旧不变。吉伦哈马否决了这个计划。接着,他在纸上画了一个大圆圈,又在大圆圈里画了一圈小圆圈。这些小圆圈代表工作站,工人可以在这些地方等候汽车到来,而不用在汽车沿着生产线前进时跟在旁边疾走。在这间大工厂内,将会有几十间小工厂,每一间的人手都相当于一间旧式工场。由于有了自动装置和电脑控制,要使汽车在地板上蜿蜒前进,并不比把它们从工厂的一头直送到另一头困难。这样甚至可以降低成本,因为圆形设计可将原料储存在圆圈中间,距离需要使用原料的工人只有几米,从而可以避免发生瓶颈阻塞现象。    两星期后,设计师把吉伦哈马所画的图形化为系统,绘制出一个三叶草形的图样,环绕着三叶草的边缘设有二十五个工作站,每一个站负责一项装嵌汽车的工序:安装电线、装上仪表板等等。汽车可放在无人驾驶的滑车上,亦即由埋在地板下的磁带牵动的有胶轮平台移动,从一个工作站送到另一个工作站。一九七四年二月八日,第一辆汽车    ——“沃尔沃”一六四型——以空壳的形式进入这间新工厂,出厂时已成为一辆完整的汽车。    显然吉伦哈马这个冒险已成功了,因为卡尔马厂生产汽车所需的人力和时间,比“沃尔沃”其他任何一间工厂都少。这对于一间新工厂来说,特别是对于一间设计完全新颖而工人又缺乏经验的工厂来说,实在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卡尔马厂在其他方面亦与众不同。在大多数汽车工厂中,乒乒乓乓和叮叮当当之声总是整天不停,但在卡尔马厂,却只有滑车前进时发出的微弱隆隆声。这些滑车每架上面载着一辆汽车,以每分钟二十五米的速度移动,然后停留在工作区的边缘。精心设计的隔音装置,使工人能以平常说话的声调大谈足球消息等这类人人感兴趣的话。从天花板弯弯曲曲地伸下来的管子,将机油和汽油的气味吸走。每一个工作区都附设小吃部、衣帽间和蒸气浴室。而且,三叶草形的设计还确保每个工人都可以在靠近窗口的地方工作。    以十至二十五人为一组负责一个工作区,是卡尔马厂试验的核心。一般来说,组内的工人大多已在厂内工作多年。一组工人只要能在指定时间内(通常是二十至三十分钟)把指定数目的一批汽车从一个缓冲区送到另一个缓冲区,那么,组内的其他一切工作均可自行作主。工人可以互换工作,今天拿锤子的人,明天也许改用螺丝起子工作。他们可以爬上正在前进的滑车,也可以跟着滑车步行,甚至可以把它弄停。滑车可以倾斜至九十度,使工人可以站着或坐着完成一切工作。此外,还有起重机可以把车门或发动机等重部件吊起。    这一切设施已使卡尔马厂成为一个愉快的地方。那里从来没有发生过工人擅自罢工的事。    吉伦哈马说:“认为自动化会使工人变成行尸走肉的说法,简直荒谬。相反,机器越先进复杂,便越需要聪明而高度主动的工人,否则,你便要经常找专家到来帮忙,招致损失金钱和时间。”    至于工厂大小的问题,他反问道:“为什么你们一定要有一万工人的工厂?现在有了电脑化技术,大工厂较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未来是小工厂的天下,它们操作灵活,能够在一夜之间把生产线改变。”    卡尔马厂就是未来趋势的表现,而且证明了这个趋势是对的。一九八四年二月,瑞典一个劳资委员会发表的一项十年研究报告,给吉伦哈马提供了一些令人兴奋的统计数字:制造一辆汽车所需的人力和时间节省了百分之四十,生产工人的流动率降至百分之五,白领职员的流动率降至零;在检验站查出毛病的数目减少了百分之三十九。在卡尔马厂装配一辆汽车的总成本,比在托斯兰达厂低百分之二十五。至于工人,根据调查,没有人不喜欢小组制度。    “沃尔沃”在瑞典新建的五间工厂,都采用了卡尔马厂的模式,而托斯兰达厂的装配线,亦已采用分组工作制度。卡尔马厂的技术和工序有很多已取得专利,一些向“沃尔沃”供应原料的厂商亦已购得其特许权。自从一九七一年以来,“沃尔沃”一直没有赔过钱也没有裁减过工人。    “沃尔沃”汽车的极高声誉已经使瑞典的声望在全世界提高。一九八四年,该公司的利润估计已增加到约九亿美元,比吉伦哈马于一九七一年接管时整个公司的总营业额还要大。    (摘自美国《读者文摘》中文版二月号)

第 3 版

1. 一八六一年的百慕大邮票高价售出

【路透社伦敦三月十四日电】一枚尚未用过的、百慕大一八六一年发行的小邮票今天卖得三万三千英镑(三万五千六百美元)的价钱。它是世界上最罕见的邮票之一。    这种邮票现在仅有五枚,为蓝色,四周镶有红边,上面印有“百慕大汉密尔顿发行”的字样。    伦敦索思比拍卖行的发言人说,这枚邮票是该行的一位专家在哥本哈根发现的。    该行曾估计它可卖到二万英镑(二万一千六百美元)的价钱。

2. 英美人和日本人的生活节奏

【合众国际社纽约二月二十六日电】加州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莱文最近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这份报告认为,日本的生活节奏最快,其次是美国、英国、意大利、台湾和印度尼西亚。    科学家们为了了解一下这些国家的生活节奏,他们试图在每个国家抽出二个城市用尽可能少的语言做了三次测试。这些城市是:日本的东京和仙台、美国的纽约和罗切斯特、英国的伦敦和布里斯托尔、意大利的罗马和佛罗伦萨、台湾的台北和台南以及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和梭罗。    测试项目有:在每个城市的银行里检查十五架钟的准确程度;在晴天营业时间的繁华大街上记录一百个行人的步行速度检验邮局里的工作人员出售一枚邮票的平均速度。    这些项目的测试结果是:日本人只用二十秒七的时间行走三十米。在钟的准确性和出售邮票的速度方面,美国人名列第二。在走路的速度上,英国人名列第三,用二十一秒六至二十二秒五的时间。日本人的钟平均快慢误差只有三十秒。印度尼西亚的钟最不准确,快慢平均差三分多钟。    日本邮局的工作人员出售一枚邮票(包括找零钱)只用二十五秒钟,而意大利人平均需用四十七秒钟。

3. 美一妇女产后领错孩子

【美联社华盛顿二月十三日电】当威尔马·亨尼西女士一九三六年携带她新生下来的儿子从医院回家时,她心里嘀咕道,“我不敢肯定这就是我的婴儿。”    现在,由于掌握了两种不相配的脚印和坚信她的四十八岁的儿子巴里是另外某人的婴儿,亨尼西正找寻她失去已久的孩子,但是她在这方面几乎得不到什么帮助。    亨尼西女士现在住在弗吉尼亚州的亚历山大。四年前,她以巴里的脚印为样式为巴里制作烟灰缸时发现了这一证据。当时,碰巧,她偶然发现了丹佛市默西医院开的巴里出生证明书,发现两个脚印完全不同。    这些脚印使她想起,巴里的朋友曾开玩笑说,他长得既不象亨尼西,也不象她几年前去世的丈夫。巴里的眼睛是蓝色的,而亨尼西一家的每个其他成员的眼睛都是棕色的。亨尼西说,“当我从医院回家时曾对我的丈夫说,‘我不敢肯定这就是我的婴儿。’他当时看上去那么惊愕,因此自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提起过这件事。”    当一位指纹分析人员把巴里的成年后的脚印与婴儿脚印相比较时,他发现这两个脚印是两个不同的人的。    亨尼西女士在开始寻找她自己生的婴几时曾要求默西医院公开那些和她儿子同时出生的婴儿的记录,以便能对脚印加以比较。但是,医院不同意这样做。    甚至连把巴里两种脚印加以比较的指纹专家尤金·惠特沃姆也说,“如果亨尼西把巴里当儿子养育成人,那么他就是她儿子。”

4. 《营队请求火力支援》搬上银幕

据塔斯社报道,二月十八日,苏联中央电视台首次播映新的多集影片《营队请求火力支援》,这部影片是根据苏联著名作家、电影剧本《解放》的作者尤里·邦达列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苏联文艺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是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优秀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一九四三年在第聂伯河西岸激战中发生的事件,描写两个营队承担主要打击德国法西斯的任务。许多军人牺牲了,但他们的勇敢精神和坚定性帮助完成了重要的战斗任务。    邦达列夫十七岁时,希特勒德国进攻了苏联,他参加了许多战斗,还在前线时,他就写了头一批短篇小说,一九五一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散文系。    他描写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他亲自参加了这次战斗)的长篇小说《热的雪》在苏联国内很受欢迎,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曾在许多国家上映。他同导演尤里·奥泽罗夫一起拍摄了军事题材的电影《解放》。他的长篇小说《寂静》也已经搬上银幕。现在,一些外国电影院正在上映根据他的长篇小说《岸》改编的影片。(肖)

5. 六岁的国际象棋神童

【英国《星期日快报》一月六日文章】在国际象棋比赛中,六岁的亚历山大·拉格斯就象个神童。他在全国比赛中一举成名,甚至敢于同英国最年轻的象棋大师、二十一岁的奈杰尔·肖特对奕。亚历山大由于经常观看他的父亲邓肯·格拉斯在棋盘上同他的母亲卡罗琳斗智,从而学会了下棋。    唯一问题是,由于他只有六岁,年纪太小,不能代表伯明翰市的埃奇巴斯顿预备学校参加比赛。但在最近举行的伦敦少年象棋比赛中,他获得了预赛权,并获得赞扬他技艺高超的证书。    因此,亚历山大的教练金杜斯先生打算让他代表校队尝试一下。

6. 日本人仍然流行文身

【科威特通讯社东京二月十七日电】在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东方国度里文身早已被禁止。身上刺花纹主要在盗匪和罪犯们当中比较流行。但是,人人们注意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日本人把文身称为“刺青”。文身已经成为艺术创造。现在无论是在日本的城镇还是在乡村里,工人都喜欢光赤着上身,露出刺着花纹的前胸和后背。    看来他们喜欢与众不同,为的是要么想引人注目,要么想与穿和服的妇女媲美。    也有一些人认为,文身不仅早已过时,而且是一种很费钱的习惯。在后背和胳臂上刺花纹大约要花四千美元。    文身是一种传统,建筑工、木工和其他工匠干活时都习惯光着膀子,他们在身上刺花纹的原因之一是爱虚荣。    不过。现在在日本,文身的着色工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男女青年都喜欢把他或她所爱的人的名字同“我的生命”一类字眼一起刺在自己的胳臂上。    只有在日本,文身才具有创造性和经久不衰的艺术历史,有若干流派,还有一些被称为“活宝贝”的名师。文身的原因如同花纹图案本身一样不胜枚举。一位历史学家说,其中有些原因可能是出于迷信(文身被认为能使人交好运)、为了投资(在过去,人们可以把自己的皮卖给文身博物馆)以及进行最普通的打扮。    一位研究日本问题的专家指出,看来现代化的日本虽然鄙视文身的旧习。惯但许多人仍把文身看成是一种日本艺术,因为,文身就象花道等艺术比较受人欢迎那样反映了人们的情调。

7. 波兰上映故事片《日静年》

【波兰《共和国报》二月二十六日报道】波兰、西柏林和纽约三家合拍的故事片《日静年》开始在波兰公开上映。该片是由波兰著名导演克日什托夫·扎努西执导的,去年曾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狮大奖。    影片描写的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收复的西部领土上,一位波兰妇女来到这里,并在这里结识了一位寻找被德国法西斯杀害的盟军飞行员坟墓的美国大兵。女主人公由波兰演员马娅·科莫罗夫斯卡扮演,男主角由美国演员斯科特·威尔逊扮演。

8. 爱因斯坦脑神经胶质细胞比常人多

【合众国际社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二月十四日电】一位研究艾伯特·爱因斯坦的脑子的解剖学教授说,爱因斯坦的“神经胶质”细胞比普通人多百分之七十三。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玛丽安·戴蒙德今天说,她花了六个月的时间切开这位物理学家的脑子,计点它含有的细胞。    她解释说,脑细胞共有两种。神经细胞能够进行思考,而神经胶质细胞则供应营养,从事比较简易的工作。    在爱因斯坦的脑子的左半部,戴蒙德发现,为每个神经细胞供应营养的神经胶质细胞比普通人多百分之七十三。    这可能是爱因斯坦如此聪明的原因,虽然她说她还不能肯定。    她说:“谁也不知道细胞是如何思考的。这仍然是个谜。”    戴蒙德是在一本老的科学杂志中看到一幅爱因斯坦的脑子浸在盐液中的照片后,涌现出进行这项研究的想法的。    但是这个脑子归密苏里州的一位病理学家所有。这位病理学家是一九五五年爱因斯坦去世后对他进行尸体解剖的几位医生之一,他不愿把爱因斯坦的脑子分给任何人。    在戴蒙德进行三年的说服工作以后,这位病理学家才送给她四小块脑子。    戴蒙德说:“我不禁欣喜若狂。我就一直研究这个发现相对论的脑子”。    戴蒙德曾经花好多年研究老鼠脑子中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之间的关系。她发现,如果老鼠有许多踩轮和其他玩具游戏,它们脑子中为每个神经细胞供应营养的神经胶质细胞就会增多,情况跟爱因斯坦的脑子一样。

9. 伦敦检修大本钟

【埃及《金字塔报》二月八日文章】题:一百万英镑清洗伦敦大本钟    座落在英国首都伦敦市中心的大本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钟之一。英国决定拨出专款一百万英镑,最近开始清洗和修理这座著名大钟。    这次清洗主要包括修理钟楼和重量达十三吨的钟铃以及直径长达八米的东南西北向的四个钟面,钟楼总高一百零八米。    同时,将对大钟的指针进行一次全面、精确的技术检查,以便更换一些已经损坏的零件。    这次清洗,搭脚手架需用的钢管长度总和可达三十公里,木板长度总和可达三千米。    除此以外,清洗还需要大量的水,估计每天清洗需要八万二千公升水,预计清洗时间为两个多星期。

10. 巨额赔款无法弥补损失

【路透社洛杉矶三月一日电】一位六十四岁的实业家哈里·乔丹今天得到四百六十万美元的赔偿费。他说,医生错误地把他的好肾当成病肾切除了。    乔丹对记者说:「我失去了我的生活——无论多少钱也不能代替我的生活。」他整天只能坐在轮椅里,穿着护身衣。    乔丹说,医生在他的一个肾里发现了一个大肿瘤,但是把他的好肾当成病肾切除了。    他是长滩医院管理委员会的委员,他是在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在该院动手术的。    高级法院的一个陪审团在这个案件中发现四个大夫失职。    最后,乔丹的「病肾」被切除了百分之八十。赔偿他的全部损失费为四百五十万美元,另加医药费为十万三千六百美元。

第 4 版

1. 美苏超级间谍战(下)

克格勒擅长后门渗透    克格勃的拿手好戏是瓦解美盟国间谍机构的间谍活动。    普赖姆一案表现了苏打入西方间谍机构的高超技巧。普赖姆目前正在英国服刑,刑期为三十八年。    普赖姆原是英国绝密电子通讯中心监听苏联通讯联络的破译人员,经常接触美操纵的卫星发来的机密材料。    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七年期间,他把苏联破译密码的方法、苏联哪些密码被破译以及哪些通讯联络被侦听等情况告诉了莫斯科的间谍。由于他经管由密码破译电子计算机处理后的材料,因此他泄露了美国大量机密。    苏联绕开美国情报机构而得手的又一例涉及南非军官格哈特。他接触大量西方军事机密,担任驻伦敦海军武官时,曾访问英美海军基地电子战战备情况;出任南非西奈斯顿海军军港司令后经常出入美国电子情报机构,接触北约大量密码。    一九八二年,南非情报当局揭露出,格哈特从一九六五年起就开始为克格勃效劳,他的妻子也是一名苏联间谍。美情报部门大吃一惊。美双重间谍手法高超    美国的间谍活动中,双重间谍手法日益老练。美特工人员已能接连识别和蒙骗对方。例如,联邦调查局曾以一名海军军官作为诱饵,使两名在纽约充当外交官的苏联间谍双双落网。    这两名苏联外交官是苏联驻联合国的工作人员恩格尔和切尔尼亚耶夫。他们为获取美反潜战秘密情报,向上述美军官支付了数万美元。他们均供认犯有间谍罪并被判处五十年徒刑。在一九七八年美苏交换犯人时返回苏联。    美国另一起“双重”间谍活动也持续了数年之久。    最后于去年九月在纽约抓获了东德情报员、六十七岁的米歇尔森。“三重间谍”奇案    对于苏联和美国来说,一名间谍成为双重或者三重间谍都是一种威胁。以沙德林一案为例,此人是苏联的海军军官,在一九五九年叛逃到美国,向美国人交出了俄国舰队的情报。    几年后,沙德林同意为联邦调查局充当双重间谍。但是,在以后几年中,他把大量经过精心修改的所谓美国“机密”交给了苏联人,同时向联邦调查局汇报有关克格勃的活动。一九七五年,沙德林在维也纳同苏间谍接头时失踪,但究竟发生什么情况至今仍是个谜。大多数美官员认为他被绑架,有些人则对他是否真心叛逃有怀疑。未来的“太空鼹鼠”    使美国情报界最伤脑筋的事是出现了为苏联人充当电子“鼹鼠”的美国卫星。美情报网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太空监视刺探苏联秘密的,然而,上述卫星却不断地从太空向华盛顿发回假情报。    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年,美国发射了一颗代号为“源纹岩”的绝密电子卫星。它的天线能接收电话、无线电和雷达信号,包括试验导弹发出的各种数据。但是,不到两年,就有两个人把“源纹岩”的材料传给了苏联人。克里姆林宫立即把导弹试验数据改成密码。不久,两人被捕判罪。(白玫译自《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2. 亡妻

老教授神色悲哀地走进餐厅对女服务员说:“请给我送一份炸糊了的鸡蛋,一杯淡而无味的咖啡,两片干硬的隔夜面包,然后坐下来唠唠叨叨地骂我半小时。我想念我的亡妻……”

3. 裤子太肥

“师傅,您给我做的裤子太肥了点,每次我都得先走好几步,裤子才会挪地方。”

4. 以假对假

咖啡馆老板对一名顾客说:    “您付的是假法郎!”    “对不起,您这儿的白兰地难道是真货吗?!”

5. 祸不单行

神父讲道后对教徒说:“请多多布施。今年我们遭了灾,而且祸不单行。飓风刮掉了教堂屋顶,我们又荣幸地接待了主教大人……”

6. 东京地铁暴力事件

今年一月九日,东京地铁车厢中,一位六十五岁老人被一名横躺在椅上的年轻人踢中腹部。“别这样没礼貌!”老人说。    说时迟,那时快,年轻人站起来用右拳连连猛击老人脸部。老人左额鲜血淋淋,白衬衣上血迹斑斑。满车厢的人中,只有一人出面阻止,却无人自告奋勇揪住凶犯。    这一事件引起市民和警方关注,警方派出三十二人追捕凶犯。警长说“如对这类暴力事件视而不见,社会自然日益混乱,治安日非了!世风日下,人们忘了助人为乐,总有一天自己会遭到暴力事件。”    警方贴出二万张通缉令,目击者提供了五十份情报,两星期后,暴徒终于落网。    地铁暴力事件发生后,各方面纷纷研究对策,可行性最大的是在车厢内装置防范警铃,乘客安全受威胁时,可以按铃向乘务人员求救。可惜迄今已装有这种设备的火车寥寥无几,要做好这项工作仍须花费一段时日。    此外,我们也见到人们提出下列建议:一、全部乘客不妨一齐踏车厢地板,或严词谴责暴徒,使他知难而退;二、用幽默诙谐话劝告暴徒停手;三、在下一站下车,然后向车站人员通报;四、恢复从前警察在车上警戒巡逻的“乘警”制;五、报刊应刊载扑灭暴力标语,电视台常举行座谈会讨论,社会人士则迅速成立“扑卜灭暴力之会”;六、制订市民可以惩罚暴徒的法律,等    等。    到底哪一种处方最有效呢?谁也不知道。    俗语说,“一种米养百样人”。每天利用地铁者多达一、两百万人,发生暴力事件在所难免(去年约有八百余宗)。不过,地铁暴力事件与有趣的调查结果似乎告诉人们,日本青年不过是外强中干,虚有其表,道德品行方面却差。    由此可看出,上述种种方案显然只可以治标,不能治本。    在世风日下的情况底下,重新加强对年轻一代的道德教育才是上上之策,也可说是东京地铁暴力事件留给日本人的“家庭作业”。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7. 美国的黑人资产阶级

去年,美国总统竞选时,蒙代尔攻击里根说:在里根任总统的四年里,“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的确,从一九七三年——一九八三年十年里,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黑人(即四口之家年收入不足一万美元)从百分之三十一增加到百分之三十八,黑人的失业率比白人高一倍。    然而,越来越富的富人中有一部分却是黑人。虽然黑人家庭的平均收入只是白人家庭收入的百分之五十五,但黑人的经济状况已有改善。收入为二万五千美元以上的黑人家庭的比例,从六十年代的百分之十点四增加到一九八二年的百分之二十四点五。收入高于白人平均收入的黑人共有七百万。    换个角度来讲,在一九七三    ——一九八三年期间,黑人从事自由职业的人由百分之十一增加到百分之二十一,黑人医生增加了三倍,律师增加了五倍。一九四○年,黑人多数从事农业,而今天从事农业的只有百分之二。美国军队里有一万六千多名黑人军官,占军官总数的百分之六。黑人领导的企业从一九六九年的十六万三千家增加到一九八二年的三十五万七千家,这些企业的营业额在一九八二年达一百七十亿美元。    今天,黑人大学生为一百万,是十年前的二倍。过去,黑人资产阶级培养出的人材是小学教员、中学教师、牧师,现在出现了许多工程师、实业家、科学工作者。一九六○年以来,黑人在教育界的人数减少了百分之九十四,而在企业管理学、科学和工业方面的人材增加了一倍。    在劳动市场上,黑人的情况与二十年前也大不一样。从前银行、保险公司、零售商业、工业、大学和行政管理部门几乎不招聘黑人,今天黑人家庭的户主百分之三十是职员,白人户主只有百分之三十六是职员。    住宅标准也证实了黑人状况的变化。五十和六十年代,大量的黑人涌入城市,七十和八十年代,他们中间的富人却迁往郊区。收入二    万五千美元的黑人家庭中三分之一居住在往往属于白人的住宅区里。    最能说明黑人资产阶级初露头角的,莫过于它鼓励出版的画报和杂志的数量和质量。《黑人企业》印二十五万五千份,《美元和理性》十一万份。    黑人资产阶级不仅在经济界崛起,而且已步入政界。在上次总统选举中杰西·杰克逊获得候选人资格。    一九七六年,卡特竞选获胜也多亏黑人这支政治力量。    一九六五年,黑人当选者不到三百人,而今天有五千五百人,其中十五人任美国大城市(包括华盛顿)的市长,好几个人任州长。    (译自《青年非洲经济》杂志)

8. 欧洲的无家可归者

【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无家可归者的问题目前已成为全欧洲的问题。    据官方宣布,英国大约有二十万人无家可归。但是负责官员认为,实际还要多一倍,仅在伦敦就有一万人无家可归。    在伦敦等西欧城市,经济衰退是使许多人失去工作和交不起房租的一个主要原因。此外,没有足够的公共住房满足需要,而且许多政府减少了公共住房预算。    英国由政府部门负责照顾无家可归者,但是由于开支有限,无家可归者的问题已排在这些部门任务单子上的后面。    法国现在大约有六十万人无家可归,是十年前的十倍。一个慈善团体估计,巴黎无家可归者有八千至一万人,但收容他们的床位只有二千五百个。这些人只有百分之七是流浪汉,其余的属于新穷人。在整个法国,已有七百万人落入了新穷人的行列,其中有四百万人是文盲。    法国政府已下令慈善机构租用政府的低价住房,并转租给无家可归者,直到他们能在经济上恢复自立。政府已作出安排,在两年里拿出大约五千万美元,对通过社会组织安排的住房予以补贴。    西德现在的失业率达战后以来的最高峰,达百分之十左右。在西德,无家可归者的问题也开始恶化。西德的无家可归者在全国六千万人口中占三十万到四十万。    然而,对于十年前几乎不知道贫穷二字的这个欧洲最富的国家来说,即使无家可归者的数目很少,但是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意大利,关于无家可归者的窘境说法不一,这部分是因为官方统计数字一直不可靠。罗马的一家社会研究中心指出,意大利大约九十万个家庭如果没有某种帮助便交不起房租。    许多欧洲人认为,现在需要提供更多的住房,有更多的人努力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这意味着政府要拿出更多的钱。因此,大多数专家认为,只要经济衰退继续存在,就不可能真正解决无家可归者的问题。

9. 巴西的黑人世界

巴西黑人多是葡萄牙人贩子从非洲运来的四百万黑奴后裔,分布在全国各地。除非洲国家外,巴西是当今世界上黑人最多的国家。巴西一九八○年人口普查表明,巴西百分之四十五的人是黑人。但某些分析家认为,黑人实际上占百分之六十五。    目前,巴西黑人反种族歧视的运动日益高涨,其目的是提高黑人的自信心,采取白人社会方式组织黑人生活。    起初,「黑人母亲日」的青年小组在墙上张贴标语,然后成立黑人俱乐部。当黑人穿着非洲式的服装加入狂欢队伍时,警察开始监视他们的家庭。现在,这种组织仍活跃在贫穷的库鲁苏地区,那里的男男女女黑人,住在山坡上的简易房子里,形成了「黑人世界」。巴西各地开始出现类似的黑人组织,仅最近成立的全国巴西非洲人联合会就包括一百二十个这种组织。他们说,白人社会歧视黑人,黑人受教育的机会很少,在政府和军队高级领导层中,以及在外交界和其他领域中很少有黑人的职位。尽管有些巴西黑人在体育和艺术方面赢得较高声誉,但他们希望在各个领域起到白人所起的作用。    许多黑人对目前的种族偏见深感不满。    (译自墨西哥《至上报》)

10. 南非每三分钟发生一次撬锁盗窃

据塔斯社报道,南非共和国每三分半钟就发生一次撬锁盗窃。去年南非总共发生了十五万六千多起抢劫案。这个数字是南非议会在辩论过程中透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