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03-10
第 1 版
1. 八十年代最有影响的事件发生在北京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三月四日文章】题:中国改变方向的挑战 历史可能证明,八十年代发生的最有持久影响的事件不是在华盛顿或莫斯科,而是在北京。在以后追忆往事时,八十年代可能就是中国最终成为当代世界的一个主要国家的十年。 对于中国人来说,他们的国家创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工业时代以前的文明,这是不言自明的。中国三千多年来基本上保持了它的完整性。非洲和亚洲一些基础较弱的文明已经崩溃。但是中国的文明,象一棵久经风霜的橡树,历久不衰。 古老中国的荣辱都掌握在垄断政府权力和文化生活的达官贵人手中,这些人信奉孔夫子的正统观念,多少世纪以来使中国文明处于僵化状态。 在人民共和国以外的中国人过着现代化生活,居住在北美、东南亚各城市、香港,以及居住在台湾的中国人,都表现出积极投身于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商业、工业和技术活动的巨大能力。 中国正在发生某种戏剧性的变化。邓小平赞成向外国投资、贸易和技术开放。与此同时,中国还在农村实行了旨在为农民提供一些自由市场刺激的经济改革。 去年十月,邓向党的领导集团发表了一次里程碑式的讲话,号召加强同西方的经济联系,实行城市经济改革,包括让国营企业享有自主权,对工人实行奖励,大幅度削减中央计划。作家们得到了在不必担心遭到报复的情况下自由创作的保证。 邓为了改变中国的方向所作的努力,就其本身来说,同毛所作的努力一样。巨大的区别在于,在为中国绘制长期来以所没有的现代化蓝图方面,邓很有可能成功。 调动个人积极性,保证让知识分子享有一些自由,经济决策权的下放,对外国影响的开放,都有可能最终削弱意识形态正统观念的控制,使中国人民的能力和才干发挥出来。 中国给美国带来的影响将是深远的。更加强大和繁荣的中国将是美国一个宝贵的贸易伙伴,可能也是一个可怕的贸易竞争对手。 中国还将在亚洲和在华盛顿、莫斯科、北京的战略三角关系中具有更重要的地位。 如果中国能建成一个强有力的现代化国家,并逐渐同世界经济结为一体,将为华盛顿和北京之间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打下基础。
2. 新加坡谴责越南侵犯泰国领土
【路透社新加坡三月八日电】新加坡今天谴责越南在追击柬埔寨游击队时入侵泰国,说这侵犯了泰国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 外交部的一项声明说:“这种进攻行径使人们对越南说它想和平解决柬埔寨问题的可信性产生了怀疑。”声明说,新加坡“支持泰国采取行动捍卫本国领土完整”。 与此同时,印度尼西亚外长穆赫塔尔在这里说,越南入侵泰国领土的行径表明,河内“无意开始”在柬埔寨的“和平进程”。
3. 西德《世界报》说:印尼认识到同中国关系正常化利大于弊
【西德《世界报》三月六日报道】题:雅加达犹犹豫豫地向中国敞开大门 苏哈托总统领导下的印度尼西亚政府,十八年来同北京的关系冷若冰霜。 但是,现在这样一种认识似乎占了上风:同北京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好处要多于可能出现的不利之处。为此,雅加达宣布将采取两个步骤:恢复直接贸易并邀请中国去印度尼西亚参加第二次万隆会议。 印度尼西亚政府想通过第二次万隆会议来振兴“万隆精神”。据外交部长穆赫塔尔说,因此印度尼西亚政府“为这个特殊事件缓和了同北京的冷却了的关系”。 至于印度尼西亚在这次万隆会议上会不会充当中国与越南之间的和事佬(它很长时间以来一直致力于充当这个角色),对此穆赫塔尔部长表示无可奉告。 越南人进驻柬埔寨的行动使河内陷入了一个同中国保持永久战争状态的境地。 目前,莫斯科在东亚拥有比美国人更多的战舰和战斗机。对东南亚国家联盟的非共产党国家来说,这是一种令人不安的趋势。 东盟国家想避免使自己陷入北京、莫斯科和华盛顿之间的磨盘之中,但现在似乎恰恰在出现这种情况。 印度尼西亚作为东盟最大的国家,认为自己有必要在掌握这个地区的命运的过程中担负起领导作用。它的和平战略中迄今为止所缺少的东西便是同中国的接触。相反,在一九六五年的那次政变中绝不是一身清白的莫斯科,却得以保持了外交关系。它想阻止印度尼西亚缓和同北京的关系,这从它的角度来看是可以理解的。 消息灵通的观察家们认为,苏联人的影响一直渗透到了高级人士中间,他们的间谍活动的目的是在印度尼西亚人民中间煽动反华情绪。华人虽然在这个一亿六千万人的国家里只占百分之三,但整个私人经济却都掌握在他们手里。
4. 契尔年科未出席「三八」妇女节庆祝会
【路透社莫斯科三月七日电】苏联主席契尔年科今天没有同其他政治局委员一起出席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大会。苏联每年都举行这样的大会。 这次大会是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的。契尔年科的法定接班人戈尔巴乔夫在会上坐在吉洪诺夫总理和葛罗米柯外长之间的突出位置上。 在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称赞莫斯科的「热爱和平的对外政策」时,另外三名政治局委员也在场。捷列什科娃通常被当作苏联社会中妇女与男人地位平等的象征。 苏联领导人一般都出席这种纪念大会,不过近几年来,领导人有几次因病也有例外。 契尔年科去年就出席了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大会,但是,他的前任安德罗波夫在执政十五个月期间却没有出席这种纪念大会。 已故勃列日涅夫一九八一年和一九八二年都出席了,但一九八○年却因病而未能出席。 研究克里姆林宫政策的西方高级外交官说,契尔年科的缺席或者看到戈尔巴乔夫在这次会议上处于那么突出的地位并不使他们感到意外。 一位西方高级外交官说:「领导人因病不出席这种大会是有先例的,契尔年科显然也是这样。」 戈尔巴乔夫的地位在此之前已经加强了,因为驻莫斯科的外国记者曾经被邀请观看他和他的家属二月二十四日参加投票的情景,而没有象通常所预料的那样被邀请观看契尔年科的投票。
5. 一周大事(3月3日─3月9日)
△李先念主席应缅甸总统吴山友和泰王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的邀请,四日上午离开北京前往缅甸和泰国进行国事访问。四日下午,李先念主席抵达仰光,受到热烈欢迎。 △中国人大代表团三日抵莫斯科对苏联进行友好访问。外电认为这是中苏谨慎地改善关系的又一迹象。 △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谢尔比茨基率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团三日到达华盛顿,对美国进行访问。里根七日同谢尔比茨基在白宫会晤,讨论的重点是美苏新的一轮军备控制谈判。 △苏共中央政治局七日举行例会,确定了苏联代表团参加日内瓦苏美武器会谈的原则,指示代表团在谈判中“有力和建设性地行动”。 △澳大利亚外长海登三日启程前往东南亚五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老挝和泰国)访问,讨论和平解决柬埔寨问题的办法。 △泰国外长西提七日在吉隆坡说,在越南不断对民柬抵抗力量发动进攻和侵略泰国领土的情况下,泰国不会同越南就柬埔寨问题进行对话,也不同意召开柬问题国际会议。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六日同约旦国王侯赛因再次磋商中东局势,双方对召开中东和平国际会议立场一致。 △三日,英国全国矿工联盟特别会议在投票表决中,以微弱多数决定五日复工,从而使英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大罢工宣告结束。 (三月三日——九日)
6. 美报报道:东欧国家对华约续订问题有保留意见
【美国《纽约时报》三月七日报道】题:主权成为苏联集团争论的问题(詹姆斯·马卡姆发自波恩) 东德共产党的日报转载了一位匈牙利官员说过的话。这番话似乎对所谓的勃列日涅夫主义,即东欧国家主权有限的理论,提出了疑问。 东德报纸主要摘录了匈牙利副外长罗什考关于准备续订已存在三十年的华沙条约问题的谈话。罗什考说,华约成员国已在原则上同意将华沙条约延长“一个时期”。 据一些外交官说,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东德和波兰联合起来对苏联希望华约续订十五年或二十年这一点表示了保留意见。 罗马尼亚最先表示它希望延长期限短一些,即只延长五年。罗马尼亚人最近对随同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上月访问布加勒斯特的记者表明了他们的观点。据西方外交官说,其他东欧国家希望华约续订期限短一些的情况也已为人们所知。 一位西方外交官说:“人们原以为华约将会自动延期。这场争论也许是为什么俄国人回到日内瓦谈判桌旁来的一个原因。俄国人也许已经感觉到,他们自己的阵营要保持团结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7. 新加坡外长担心澳新美联盟削弱
【合众国际社新加坡三月七日电】新加坡外长达纳巴兰今天告诫说,新西兰的反核立场和澳新美联盟的削弱,可能导致对世界其它地方带来影响的力量不平衡。 他说:“新加坡非常关心这个地区的安全。我们对新西兰的核政策和澳新美联盟的分裂感到不安,它也许最终会导致这个地区的力量的不平衡。” 他是在同新西兰总理朗伊举行会谈后对记者讲这番话的。 他说:“新加坡对南方防务的削弱感到不安,南方防务的任何削弱都使新加坡担心。这是因为新加坡不能把南方发生的事同东南亚和北方发生的事割裂开来。”东盟一些国家各自对澳新美条约的前途表示过不安。
8. 朗伊说新西兰不会减少对东南亚承担的义务
【路透社新加坡三月六日电】新西兰总理戴维·朗伊今天在这里说,新西兰政府所持的反对核武器的态度不会减少它对东南亚非共产党盟国所承担的义务。 朗伊在抵达这里开始进行三天的访问时对记者说,“新西兰没有做任何会削弱这一地区的准备状态的事情。” “新西兰仍然坚定地承担着对这一地区和五国防御安排的义务……。”
第 2 版
1. 台湾百位作家的缩影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林海音的《剪影话文坛》在台湾出版了。她感慨良多,因为这本书不仅让她自己回忆起过去二、三十年的许多文坛旧事,也将读者带进时光隧道。 林海音说:「写这本书的主要动机之一,是因为我在文艺圈朋友很多,而且平日又喜欢拍照和保存照片,每当自己翻看这些相片时,就会不自觉地想起过去相识的人和曾发生过的事,干脆就把这些人和事写出来了。」 《剪影话文坛》中所写的作家包括张道藩、谢冰莹、林语堂、苏雪林、沉樱、孟瑶、徐訏、余光中、朱西宁等几十位,其中有很多相片是相当珍贵的,也有很多事是鲜为人知的。 虽然书中已记载了这么多人和事,但杕海音说,在名单上的至还少有五十位以上没写,她准备过一段时间,再开始补足该写而未写的部分。 【台湾《联合报》报道】林海音所著《剪影话文坛》是国内首次见到的百位作家的缩影,深具文献价值。该书被国内文化界、出版界和学术界评为一九八四年台湾最佳的十本书之一。
2. 台湾第一位女画家陈进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第一位女画家陈进,新竹香山乡人,生于一九○七年。她到五十一岁时才在台北举办个人画展,引起轰动。 陈进早在十九岁时就已崭露头角。在一九二七年十月举办的第一届“台湾美术展览会”上,六幅台籍画家的作品,其中的半数是陈进的作品。她在台北第三女高毕业后,赴日本东京女子美术学校东洋画部师范科学习,后跟随日本著名山水画家松林桂月及仕女画家伊东深水等研习画艺。陈进返台后,任教于高雄州立屏东高等女子学校,一九三○年加入“台阳美术协会”。她以自己的乡土风情为素材,完成了不少雅致柔腻的作品。 陈进二十七岁时,以一幅宽七尺、高六尺五寸的两折屏风式作品《合奏》,入选日本“帝国美术院展览会”。日本各大报竞相报道这位台湾才女,有人称她是“南海的女天才”。(金吉)
3. 台湾女作家张晓风
台湾散文、小说和戏剧家张晓风,笔名晓风、桑科。她一九四一年出生,原籍江苏铜山人(铜山即现在的徐州)。晓风生于浙江金华,到过重庆、南京,在台湾长大。 张晓风从台北中山国小(这是间有名学校)毕业后,考入台北第一女子中学,后毕业于私立东吴大学中文系。 她笃信基督。这在她早期的作品中强烈地反映出来。但后来她的作品有了显著的变化。正如台湾有些评论家所指出的:在《哭墙》、《愁乡石》之后,她的作品从风平浪静而卷入了狂风巨浪,从一尘不染而直逼尘世的核心;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有人道精神的。 她的写作兴趣非常广泛,除散文、小说外,还写了不少剧本,并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她偶然也写些讽刺性的杂文。现任教于台湾阳明医学院和东吴大学,教的科目有国文、小说、戏剧、诗、词、曲等。 晓风的早期作品,多描写纯洁美丽的爱情故事,风格优美、清新;后期作品,多描写复杂的子女婚姻问题和难以排遣的乡愁,文笔也变得深沉而简洁。关于她的风格的转变,晓风自己作过解释,她说:“当我写《地毯的那一端》时,我年纪很轻,还没有结婚,在我的心目中婚姻就是爱情,那时我用一种单纯、狭窄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事。近几年来我才慢慢发觉人性问题是很复杂的,因此描写起来比较吃力。我也发觉婚姻中不只是爱情,责任也是很重要的了。我常觉得《地毯的那一端》的时代已经离我们那么遥远了。” 晓风及其后期作品常常流露出浓郁的乡愁。关于这点,她也曾说:“其实我是没有资格害怀乡病的,我从大陆来台湾那年才八岁,对大陆故土的记忆朦胧得恍如隔世。但是,不知为什么这种潜伏的怀乡病越过了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某个宜于赋旧的秋日突然发作,并且时时复发,这是一种不能也不愿治愈的痼疾。” (摘自新加坡《联合晚报》)
4. 壮观而有气势 令人叹为观止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影评】影片《木棉袈裟》场面拍得壮观,外景地方多,能透过一些熟悉的故事人物,介绍出一般人景仰的名山大川的风景及武林始创的寺院,这都是很值得欣赏的! 当然,最特别、最新鲜的,还是在内蒙古草原拍摄马队。 那场—边骑马—边使出浑身解数地追打,实在拍得出色! 在奔驰的马上,两名演员不停地发招、躲招,这是何等惊险的安排?由此,令我们欣赏了一场精彩的骑术表演和国术表演。蒙古的草原,一望无际,摄影师很全面地将整个草原的气势拍下,这也是叫人叹为观止的。其中,少林寺的主持与武当的叛徒交手的一场戏,透过两人的交手,清楚的将武当拳交待出来,证明武术设计者下过一番苦功。 整个戏,拍得壮观又有气势,是一部颇具制作质素的作品!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二月二十二日影评】题:《木棉袈裟》明快多彩拍出水平(作者:石琪) 徐小明北上拍摄的《木棉袈裟》不错。当然,此片并没有超水准,但基本上情节有纹有路,武打招式可观,而外景方面除了惯见的少林和武当之外,还有塞外原野,视觉方面比较丰富多彩。 此片开头拍摄塞外的游牧景色,万马奔腾,兼有凌空俯瞰的镜头,男主角就在奔马之前无畏地独立于旷野之上,他的出场很有气势。 这个改装的和尚随即赶返少林寺,但少林寺已遭浩劫。身为锦衣卫的奸僧,与少林住持比武的一场,招式处理很有水准,老住持的功力稍胜一筹,但奸僧阴险地出奇制胜,拍得清晰明快,殊不简单。 后来老住持迫于形势,入火自焚,这是一般武打片不曾拍过的惨烈情景,而且合乎老住持的人格。 片中的骑马打斗戏,利用骑术高手做替身,大演马上绝技,又在近镜使用马头道具,接合得逼真,因此效果很好,比西片不遑多让。 那个奸僧原是武当叛徒,后来一直追上武当山,与师叔交手,那场比剑也很出色,其轻灵之妙,比起少林的硬桥硬马别有一番风味。 《木棉袈裟》虽然不能摆脱同类电影的公式俗套,但做到明快和多彩,比武场面尤其出色,可以列入武打片导演的第一班马了。 主要演员方面,扮和尚的徐向东与女主角林秋萍都给人好感,但最突出的是演奸僧的于荣光,此君高大英俊,表情与身手俱佳,被介绍为八四年全国京剧优秀武生得奖者,是一位值得注意的人材。此外,演少林住持和武当师叔的两位,演技和武打也很有份量。
5. 钢琴家傅聪访问记
【台湾《民生报》特稿】傅聪,这位举世闻名的中国钢琴诗人将在三月二十七日再度赴台北参加国际艺术节的演奏,曲目已排妥,包括三场完全不同的独奏会和一场协奏曲之夜。 傅聪赴台北之前,接受了台北《民生报》记者的越洋访问。以下是访谈的内容: 问:请谈谈再次来台北的心情。 答:上次我到台北,除了音乐会之外,还受到许多与音乐无关的干扰。我希望这次去,能作纯粹的音乐活动,不受其他干扰,好好弹我的琴,将最好的水准呈献给观众。 问:这次音乐会的曲目相当繁重,萧邦之夜是您的专长,斯卡拉第之夜是新尝试,请您说明斯卡拉第应如何展现。 答:我以前从来没有弹过整场斯卡拉第,这确实是新尝试。斯卡拉第是十七、十八世纪之间的意大利音乐家,但是他的中晚期都在西班牙度过,因此他的作品中饱含着西班牙的风土人情,而且,由于西班牙曾受中东人的统治,音乐中也有中东的感觉,在乐器的使用和情调的呈现上,都与欧洲其他地区表现不同。 许多人喜欢斯卡拉第早期炫耀技巧的作品,我却特别喜欢他中晚期的作品,音乐性丰富,节奏强烈,感情浓郁、深刻,而且具有悲剧性的个性,和波兰作品的节奏有异曲同工之妙,很有味道。我将以这样的认识来演奏他的作品。 问:您的萧邦马祖卡舞曲最受欢迎,而且也是举世公认的好,您能否解释您是如何表现马祖卡的? 答:马祖卡的节奏表面上较不规则,较自由,但内在其实还是有规则的,一般来说,马祖卡是波兰多种舞蹈节奏的总称。而萧邦的马祖卡则是将这些节奏都融汇其中,在这个小节中第一拍是重拍,在另一个小节中也许第二拍是重拍,非常自由,但是要懂得掌握。 我诠译马祖卡时,完全以我对萧邦的认识和直觉去演奏,也许是这种解释方式较合乎一般爱乐者的口味吧! 问:您自八二年离开台北之后,有无录制哪些唱片? 答:去年在伦敦录制了四张唱片,其中三张是萧邦的所有马祖卡舞曲。 问:您个人有无特别喜欢的钢琴家? 答:也许我是比较保守的人,喜欢的都是二十世纪前半期的人,也差不多都作古了。我觉得现在的钢琴家似乎都讲求表面技巧的完美,象电脑一样准确,却不讲究内在的东西。 最近有位年轻钢琴家非常好,就是上届萧邦大奖的得主北越青年陈泰松。他真是天生的音乐家,才华洋溢。另外一位是技巧光辉的不得了的阿根廷女钢琴家阿格丽希。她这几年进步很快,内涵更为深刻而且扎实。 罗马尼亚的卢布也是奇才,他对德国古典派的作品最为擅长,他的舒曼真是好极了。 问:和您接触的人认为您其实很开朗,很健谈,但您的音乐和您给大众的印象却是忧郁、多愁善感而敏锐。您能否作个自我剖析,傅聪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答:有人说,悲哀的音乐总是比较感动人。我也一样,我喜欢悲剧性的音乐,喜欢深刻,喜欢人性的音乐,这些音乐无形中影响了我。 我呢?我应该是个自然的人,我自由、写意、不说谎,喜欢诚实的东西,也是个诚恳的人。 问:您客居伦敦,有一大片花园,天天与音乐为伍,生活一定惬意,能否谈谈您一天的生活? 答:我早饭吃得特别多,因为我不吃中饭,十二时上钢琴,大约要练八、九个小时,晚上看看书、听听音乐,生活很简单。 我常常想,做音乐家很苦,因为生活中被音乐占去太多时间,事实上音乐本身就是时间。 我的家人每天都可以听到我的琴声,总知道我在他们身边,但真正相处的时间还是有限。
6. 台四名学者获王安中国研究奖学金
据中央社报道,获得麻省王安研究所提供的一九八五年至一九八六年中国研究奖学金的十一个人中,有四个是台湾学者。他们是:芝加哥大学的李欧梵教授、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张灏教授、肯塔基州立大学的王业健教授、乔治城大学的杨福绵教授。他们的研究范围是中国文化、历史、经济、政治和艺术。
7. 明清档案文件在台损毁严重
据纽约《美洲华侨日报》报道,被国民党人员运到台湾去的最珍贵的三十一万件明清「内阁大库档案」,已严重损毁,目前仅剩下五万件。 「内阁大库档案」,原为明清两代政府中枢档案。自清末以来,屡经焚毁或失散,后被国民党「史语所」带到台湾的共有一百大箱,三十一万件精品。
8. 台湾开办艺术品综合保险
【台湾《中国时报》二月十九日报道】财政部已正式核准中国产物保险公司开办「艺术品综合保险」,以保障艺术品之损失。 艺术品综合保险的承保对象以各公、私立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团体、一画廊等为对象。
第 3 版
1. 从巴黎看法国电影业兴衰
巴黎,堪称为世界上电影业最发达的城市。有四百多家影院。一九八三年,电影观众达四千万人次。近年来,影院数量略有减少,而电影放映厅却有增无减。 看电影最集中的地区,一是香榭李榭,共有六十二个放映厅,林荫大道有七十六个,拉丁区有六十八个。然而在平民区,影院数量却大大减少。 十年来,票价上涨了将近一倍,主要原因是上座率下降。影院的主要观众是十八至二十四岁的青年人。 观众们对法国的国产片日益感到失望。电影究竟用什么来招徕观众?《首映》杂志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据它调查,有百分之五十八的观众是冲着演员来的,百分之三十八的观众是看了电影评论后来的,百分之五十三的观众事先根本不知道电影主题是什么,仅仅是被戏报所吸引。通常,看美国电影的观众要比看法国电影的人多,因为美国电影舍得花钱做广告。 去年从票房收入来看,首屈一指的当算美国影片《印地安纳琼斯和魔殿》(斯皮尔伯格导演)。放映仅五周,观众已逾百万。它讲述主人公印地安纳·琼斯应当地土著的要求去找回一块被邪教徒盗去的珍贵宝石。据说,该宝石能保佑全村避灾去邪。整个影片充满了超乎现实的冒险行动,并有种种特技镜头,表现一个勇敢善良的美国青年为了正义而甘冒一切危险几次濒于绝境,终于将宝石找回,归于原主。另一部在巴黎受欢迎的美国片是《男孩和徒手拳》,讲述一位年轻的主人公在日本老人的指点下,学会了一套防身徒手拳,从而在一次比赛中赢得了胜利。 由于美国电影吃香,法国的影业人员开始模仿美国片的公式。例如一部由各演员让—保罗·贝尔蒙多主演的影片《离经叛道者》,叙述一名警官如何深入到犯罪团伙中去寻找杀害他老友的凶手,并且用同样的手段弄死了那个坏蛋。影片所宣扬的是“以暴制暴”。 有的影片反映了尖锐的社会问题,如《看着射击》,这部片子几乎是美国片《波尼和克莱德》的翻版。影片叙述两个孩子因为没有工作,起初拿武器闹着玩,当作吓唬人的手段,后来真的开始射击,并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一个机灵的小姑娘去把警察叫来,但是她和警官也先后在两个杀红了眼的孩子面前饮弹而死。两个小演员演得十分精采。这部影片一方面谴责了把青少年引向犯罪道路的社会,同时也宣扬了非理性的暴力。 法国电影过去常常以其喜剧性风格而取胜。令人遗憾的是,在这方面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老的喜剧大师伊夫·罗伯特的《孪生子》(由彼埃尔·里夏尔主演)不能算是成功之作。影片讲一个赌徒忽然异想天开,为寻找发财捷径,他想施展身手同两个拥有百万资财的孪生姐妹结婚。他用了化名,冒充孪生兄弟,轮流向两位富家姊妹献殷勤,其实这两位姑娘早已识破了他的花招。罗伯特以前的几部影片极富风趣,但这一次却失灵了。电影未终场,影院就空了一大半。在这同时,另外两部喜剧片却受到观众和报刊的好评,一部是《在阴影中行进》,另一部是《皮诺,一个普通的密探》,都是关于警察制度中的弊病,批判性的喜剧。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制片人不愿跟着美国电影亦步亦趋,希望继承法国电影的传统而创出独特的风格。例如塔维尼耶的影片《别墅中的星期日》,叙述一个老画家同前来看望他的儿女们的关系。影片细腻,富有人情味,但是它的发行量无法同《印地安纳·琼斯》相比。 埃里克·罗默拍了部有趣的片子《望月之夜》,(曾在威尼斯电影节得奖),关于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中变化无常的爱情。影片女主人公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生活,最后失去了丈夫和情人。影片中妙语如珠。一名著名的法国导演说,法国电影已经丧失了自尊心,日益走上模仿好莱坞模式的轨道,出于多种原因,影业人员不得不采取妥协态度。加上电视的竞争和电影录像的传播。有时,影片还没有正式发行,录像已经流传开来。现在,电影发行部门必须尽快摊还制片商的成本,一般在六周内就得付清。制片商为了争取成功率,只得增加预算成本,把宝压在“明星”身上。这样一来,有意思有内容的影片日益减少,而娱乐性影片越来越多…… (爱陵编译自一月三十一日《苏维埃文化报》)
2. 加拿大的「好莱坞」--------温哥华
据路透社二月二十五日报道,美国的好莱坞在洛杉矶,加拿大的「好莱坞」在哪里呢?那是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哥华。 温哥华有山有水,风景如画,加之当地摄影人员技术高超,摄制费用低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公司去拍摄电影。 光八四年一年,就有十五部电影在温哥华拍摄,其中有根据迪斯尼的作品改编的连续剧《迷人的甘恩》,著名导演迈克尔·西米诺指导拍摄的反毒品走私片《龙年》,著名电视剧演员汤姆·塞莱克主演的描写未来生活的《私奔》,金发女郎达林尔·汉纳主演的根据英勇传说改编的《洞穴熊》等。 不仅美国的电影公司竞相到温哥华拍摄电影,英国、西德的一些电影公司也不远万里,接踵而来,日本的电影公司亦远渡重洋,闻风而来。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负责电影事务的黛安·诺伊费尔德说:「去年最使我惊讶的是,竟有五部电影同时在这里拍摄,这是前所未有的。」当地的居民已开始称温哥华为「北国的好莱坞」,称洛杉矶为「南国的好莱坞」。 温哥华为什么能兴起这种「电影热」呢? 首先,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温哥华山水相映,风景迷人。远处群山连绵,即使在夏天,山顶依然白雪皑皑。山下海湾曲折,大小岛屿似珍珠撒在大海上一般。这番多种多样的自然风景为电影公司创造了难得的摄制条件。 其次,当地的摄影师、音响人员、管理人员技艺高超,水平不凡,各电影公司拍电影所需的各种制作人员,百分之九十都能在当地雇用到。 再次,加元与美元的比价不断下跌,也有助于吸引电影公司的兴趣。 温哥华尽管有这么多的有利条件,但温哥华的电影界人士也未躺在这些有利条件上睡大觉。诺伊费尔德就即将前往北美一百三十个城市游说,广为宣传来温哥华拍电影的好处,欲与洛杉矶争高低,想每年从洛杉矶抢走三十亿美元的生意。(何河)
3. 《阿信》在东南亚受欢迎
日本电视剧《阿信》由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播出后,在日本列岛曾掀起一阵《阿信》热。现在,这股热潮已扩展到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去年九月,新加坡广播协会就把《阿信》用华语(即中国普通话)配音复制,每周一、三、五在电视台连续播放。最后,这家电视台将长达二百九十七回的《阿信》全部播完。在新加坡的电视台播放《阿信》期间,电影院遭了殃,因人们都在家中看电视,谁也不去影院看电影了。新加坡人认为,“《阿信》所反映出的日本社会与已经欧化的日本现代社会不同”,“可以让人看到通过勤奋努力而成为发达国家的日本原来的起点。”特别是,年岁较大的观众看了《阿信》,“想起了苦难的青少年时代”而感慨万端。 泰国第五电视台和第三电视台都播放了《阿信》。泰国观众中反响最强烈的是那些仍在当童工的少女。有不少与电视剧中主角阿信身世相同的女孩子边看边流眼泪。据说,在泰国背井离乡外出谋生的少女人数无法统计。有人说十一岁至十四岁的儿童,当童工的有四分之一。 此外,马来西亚和香港的电视台也都计划要播放《阿信》。 (守荣编译自《东京新闻》)
4. 苏摄制以斯大林为主角的影片《胜利》
据美联社二月二十二日自莫斯科报道,为庆祝战胜纳粹德国四十周年,苏联电影制作者摄制了一部以斯大林为主角的影片。这是十六年来所摄制的以斯大林为主角的第一部影片,制作者们显然是在努力把斯大林塑造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领导人的完美形象。 这部名为《胜利》的影片放映三小时,目前尚未在苏联影剧院公映。影片遵循的是在斯大林问题上所形成的官方路线。注视电影动向的苏联人说,影片《胜利》比非斯大林化以来的任何影片都更加注重把斯大林塑造成为一位戏剧性的和历史性的人物。一九六八年,苏联拍摄过两部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影片,相比之下那两部影片给予斯大林的笔墨较少,只强调他作为军事领导人的作用。 《胜利》一片大约有三分之一是描写斯大林的很长的镜头。影片中的主角看来酷似齐奇瓦泽饰演的一九四五年波茨坦会议期间英雄的斯大林。他在自己私用的火车车厢里,同副手们会商,也有他在莫斯科郊外的一处乡村住宅中的场景。影片中还采用了在柏林郊外波茨坦会议上拍摄的新闻记录片镜头。波茨坦会议是这部影片的中心。 最近在苏联外交部新闻中心放映的电影里,齐奇瓦泽扮演的斯大林首次出现在银幕上时,就在观众中间激起一阵窃窃私语的声浪。这些观众中的大部分人是苏联官员和他们的妻子。 当“斯大林”同扮演温斯顿·邱吉尔和哈里杜鲁门的演员在波茨坦展开唇枪舌剑的论战时,观众数次鼓掌喝采并迸爆出大笑的声浪。(文诰)
5. 超级芭蕾舞童星凯西
凯瑟琳(昵称凯西)·希利是当今最令美国芭蕾舞迷心醉神迷的神童演员。虽然她年方十五,却早已驰誉美国芭蕾世界,并于最近走红伦敦,被英美一些报刊誉为是“超级童星”。 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介绍,凯西在表演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是令人赞叹的。 她两岁始学滑冰,六岁起即入选参加在麦迪逊广场公园举行的一年一度的“超滑”冰上表演,她连续六年参加了这种表演。九岁上,她被美国首屈一指的芭蕾大师乔治·巴兰钦选中,在纽约市芭蕾舞团排演的《胡桃夹子》中饰演主角。该剧曾在林肯中心演出。十二岁赴好莱坞拍摄《六个星期》,担任其中的一位主角。十三岁参加在密西西比州杰克逊举行的国际芭蕾舞比赛,获得银质奖章。十四岁成为第一位美国出生的芭蕾舞女主角,并在保加利亚瓦尔纳举行的声望卓著的国际芭蕾舞比赛中,荣获金质奖章。 凯西是独生女,她的超常成就与她父母的循循善诱和精心培育是有密切关系的。他们经常带她去观看世界一流水平的芭蕾舞演出,如美国芭蕾舞团和纽约市芭蕾舞团的剧目,以此培养她的欣赏水平和确立她的追求目标。后来凯西常常独自跑到后台去会明星演员。她把纽雷耶夫·柯克兰和米哈伊、巴里什尼科夫这样一些大明星都算作是自己的好朋友。 她在曼哈顿的巴兰钦美国芭蕾舞学校学了五年,从师于国际著名的舞蹈家,如戴维 ·霍华德、维拉·内契诺娃、诺贝特·维萨克和罗伯特·布兰克夏因。 现在她正在念中学。她说,她最喜爱的课程是历史、拉丁文、中文和法国文学。她已经学了两年中文,觉得饶有趣味。今年夏天她将赴莫斯科参加“国际芭蕾奥林匹克”。这种比赛每四年举行一次,可以说是国际芭蕾水平的一次大检阅。凯西目前信心很足,决心在比赛中力克苏联强手争取金牌。(陆文岳)
6. 苏为加拿大摄制六集电视系列片《我的俄罗斯》
【南通社莫斯科三月五日电】苏联著名作家、演员兼导演彼得·乌斯季诺夫,正在为加拿大电视台摄制一部六集电视系列片《我的俄罗斯》。 这部电视系列片是根据他于一九八三年在英国发表的同名著作摄制的。该片将在莫斯科、列宁格勒、伏尔加格勒、基辅和第比利斯拍摄外景。 这部电视片主要是向西方观众介绍俄罗斯人民的历史、文化和遗产。 几年前,乌斯季诺夫曾摄制过一部介绍列宁格勒的著名电视片,这是一部介绍世界十三座名城的电视系列片中的一集。
第 4 版
1. 里根遇刺事件受伤者今何在?
【巴西《阅读》杂志文章】题:布雷迪——里根遇刺事件中的受伤者 一九八一年三月里根总统遇刺时,除总统本人外,还有三人受伤。他们是:警察德拉哈尼,特工人员麦卡锡和白宫新闻秘书布雷迪。除布雷迪以外,其他人都已完全康复,回工作岗位。 布雷迪受伤最重,当时他头部中弹,倒在碎石路上。在最初的四十五分钟内,电视新闻三次宣布他死了。经过抢救和治疗,布雷迪慢慢恢复健康。他一直在为恢复走路、说话和独自吃饭的能力而斗争,现在有时候能丢开轮椅拄着拐杖缓慢地走路,他最大的困难是语言能力。布雷迪名义上仍是白宫发言人。在总统新闻秘书的办公室里,两年来,每星期五布雷迪作为总统的正式新闻秘书仍接收和阅读信件,偶然也同一些来访者谈话。其余时间,斯皮克斯是这间办公室的主人。 布雷迪的记忆、知识和个性未受到损害,他希望真正地参加工作,希望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 白宫举行的各种酒会,他都参加,由他的妻子推轮椅,有时里根总统也为他推轮椅。
2. 最可怕的风暴
地方报纸的记者问退休的远洋轮船长:“请说说您经历过的最可怕的风暴。” “我想想,那是什么时候?对了!当时我刚结婚,往客厅地毯上吐了一块嚼过的口香糖……”
3. 里根如何修改讲话稿?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文章】题:里根讲话稿都经本人修改 里根在白宫有一个固定的写作班子。然而,他发表国情咨文、竞选演说或讲话时,抑扬顿挫,言简意赅,标志着里根的风格。 总统不仅是出色的宣传员,还是一位熟练的改稿人。帮里根起草和润色讲稿的人说,他使用蓝铅笔极其熟练地删掉累赘的语言和重复的部分,缩短段落,使讲话言简意阴。 白宫的一位撰稿人努南说:「他喜欢讲话紧凑,不喜欢重复,不喜欢时髦的和华丽的词藻。他是一个直言不讳的人,喜欢单刀直入。」 无论是起草国情咨文或其他讲话,总要很仔细而且有时是很费力的。开始起草讲话时,撰稿人要预先收集说明总统的观点和政策的各种讲话,经常记住他要发表什么讲话。在起草讲稿前,撰稿人要同总统谈一个半小时左右,记下讲话要点。然后开始起草讲话。草稿要送白宫内外高级助手和各个机构及各个部门,有关部门必须核对事实,并了解总统打算讲些什么。例如,涉及到外交政策方面的讲话,自然要送给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主要官员和助手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在收集这些意见之后,撰稿人经过修改并把讲话稿送给总统。里根用一支 黑色软芯笔对讲稿进行修改,有时在椭圆形办公室改稿,晚上常常在家里,周末则在戴维营改稿。 努南女士说:「稿子送回来时已改得面目全非了。」他划掉一些词句,并把增加的词句用铅笔写在上方,在草稿旁边加上注。 一份讲稿要这样往返几次。里根一九八四年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的接受提名的演说就三易其稿。起草国情咨文总共用了五个星期。 总统改稿的技巧并不令人惊奇。这种技巧是由他的经历形成的——他当过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并自己写剧本,他当过好莱坞演员,当过电视节目主持人,作过几年巡回演讲。 在发表讲话时,总统还在不停地对讲稿进行「修改」。 白宫起草讲话的写作班子有六人,他们都必须了解总统的态度和风格。
4. 不开口的角色
导演对演员说:“您在戏里要演一位结婚十年的普通瑞典人……” “我想演一个能开口的角色……” (注:瑞典人以沉默寡言著称。)
5. 急坏了的新娘
“你知道吗,乌娜那天举行婚礼,可是她迟到了,非常着急,在上教堂的路上,到电报局给未婚夫发了份急电:‘我来之前千万别结婚!’”
6. 斯韦特兰娜的遭遇
斯大林的女儿斯韦特兰娜,一九八四年十月从英国返苏。 斯韦特兰娜在一九六七年变节后,一九六七年至一九八二年住在美国,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四年则住在英国。她在英美的朋友认为,她是一个经常令人觉得可爱,但却不安定、不快乐和喜欢吵架的人。追求爱情近于狂热斯韦特兰娜十六岁时,爱上了一个四十岁的制片家,但没有结果。之后,她离过两次婚,第三个丈夫是一个比她大十七岁的印度共产党员,于一九六六年去世。 在美国普林斯顿,斯韦特兰娜爱上一个比她大三十岁的作家菲斯切尔,他对她似乎无意,她在愤怒之余大骂菲斯切尔,辱骂话不久就传遍整个市镇。一个王国两个女王一九七○年,当斯韦特兰娜去达拉辛西探访一位渴望与她见面的寡妇韦特太太时,发现这位寡妇把她当作已死于车祸、也叫斯韦特兰娜的女儿的转世,要她替代其女儿与其女婿彼得斯结为夫妇。斯韦特兰娜也对五十七岁的测绘师彼得斯一见钟情,认识不到三星期就结婚了。然而结婚不到一个月,斯韦特兰娜便在一次盛大晚宴上,当众掌掴彼得斯。 达拉辛西社区(该社区为其韦特设计建造,韦特死后,由太太继承)一切大权均操纵在韦特太太手里。斯韦特兰娜要向韦特太太的权威挑战。 她斗不过韦特太太,便说服彼得斯离开达拉辛西。屡遭挫折性情暴躁斯韦特兰娜每当与朋友决裂时,总说一大堆使人生气的话,甚至咒人赶快死。不过,在日常生活中,她渐渐地能以坦诚的笑脸来解除新朋友的武装。一九七三年,她与彼得斯分手,但赢得对两岁女儿奥莉加的监护权。 她终于成了失败者,情绪恶劣,脾气暴躁,小奥莉加成了她泄气的对象。奥莉加不小心跌伤了脚,或把脚趾涂了指甲油,或其他小事,都会招致她的怒骂,甚至拳掌交加。女儿为逃避责骂,星期日就返回学校。 儿子来电喜出望外在西方的最后一年,斯韦特兰娜日益抑郁,怀疑有特务要谋杀她。这时,苏联准备庆祝一九四五年战胜纳粹德国四十周年,正局部恢复斯大林的名誉。一九八三年圣诞节前,苏联当局指使斯韦特兰娜的长子约瑟从莫斯科打电话给斯韦特兰娜。斯韦特兰娜在绝望的时刻,竟听到在苏联的子女的音讯,喜悦、感激和发自心底的温馨,笔墨难以形容。自斯韦特兰娜变节以来,一直不准通信,寄给子女的礼物都被退回,上面盖了“拒受”的印。 这之后,约瑟便经常打电话给斯韦特兰娜,甚至表示他打算出国与她会面。第一次,约瑟说在芬兰,但因申请不到经芬兰的旅游签证而取消;第二次约在剑桥,但约 瑟临行前说得了重病,在莫斯科医院留医。她想,既然子女不能出国会她,她只好自己回国。回国受到冷淡接待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一日,斯韦特兰娜带着奥莉加踏上归途。 使斯韦特兰娜意想不到的是,回莫斯科后,只与约瑟团聚了几天,便吵起架来,而居住在苏联远东地区的女儿并没有到莫斯科来与她团聚。更令她愤怒的是苏联官方对她回国的冷淡态度。斯韦特兰娜虽多次向当局大发脾气,但于事无补。当局为了使她不能同外交官和外国人接触,把斯韦特兰娜母女迁到格鲁吉亚共和国首都接近斯大林出生地的一个小城,但没有汽车等特殊待遇。(摘自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7. 从未踏上国土的“国王──阿尔巴尼亚莱卡一世”
阿尔巴尼亚是声称“彻底实行真正马列主义”的国家,不过流亡国外三十年的莱卡一世至今还为复辟斗争。一九一二年,阿尔巴尼亚宣告独立;两年后,索古建立了封建王朝;一九三九年,意大利军队入侵,佐格王落荒而逃。佐格王和卡拉迪蒂王妃离国逃亡土耳其途中,便在逃亡火车上生下了莱卡;而这三十年来莱卡一世就不断策划复国大业,准备领导海外的阿尔巴尼亚人和红色政权周旋,争一日之长短。 莱卡一世是个有名无实的国王,他空有王位,而没有土地和人民,而且,他从未踏上国土一步,不过阿尔巴尼亚当局却把他视为心腹之患。莱卡一世先后四次险遭杀害,现在他出外不忘随身携带短枪,近身保镖也如影相随。莱卡一世从父王佐格接过复国大业后,便马不停蹄访问各国争取支持,并暗中接触海外侨民,以建立“自由阿尔巴尼亚”。 佛朗哥将军病逝后,莱卡一世也顿失一名靠山。一九七九年莱卡一世被西班牙政府驱逐出境,他也带着家眷和一批随从飞抵南非,并在南非成立流亡政府。据莱卡一世估计,目前流亡在南斯拉夫和希腊的阿尔巴尼亚人约有两百万名,土耳其另有三百万名,意大利三十十五万名、美国十五万名、澳洲五万名、比利时三万名,总数超过五百五十万名。 目前他的首要急务就是争取更多友好国家的精神上支持,而诸如沙特阿拉伯、约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黎巴嫩、摩洛哥、南非、埃及已表明同情莱卡的斗争。(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8. 丹麦女王司机偷皇宫食糖被捕
【德新社哥本哈根二月二十八日电】丹麦女王玛格丽特的司机今天在这里被捕,怀疑他在几年内从王宫里偷出几吨食糖卖给糖商。 警方说,这名三十四岁的司机是驾车时前往日德兰会见糖商的途中被捕的,当时车上装着从王宫食品室里偷来的几百公斤食糖。 糖商的竞争对手在产生怀疑以后向当局透露,这位商人提供的食糖价格大大低于市价。
9. 八五年各国新领袖(八)
印度尼西亚陆军少将苏特里斯诺 头戴黑帽,脖围伊斯兰教徒的头巾,证明他曾到麦加朝圣。这是印度尼西亚《时代》周刊封面上苏特里斯诺陆军少将(四十九岁)不着军装的半身照。这种姿态反映出两个事实:国民军同占印度尼西亚人口百分之九十的伊斯兰教徒十分亲密;身为虔诚的伊斯兰教徒的这位将军被伊斯兰教徒看成是他们手中的一张王牌。 去年九月雅加达发生暴动,有人认为这是反对建国五基的激进派鼓动一般市民搞起来的,被一些人批评为“枪口对准朴实的伊斯兰教徒”的国民军,已开始同伊斯兰教徒修复关系。 管辖雅加达的陆军第五军区司令苏特里斯诺将军,亲自前往清真寺进行祈祷和做说服工作。他出生于爪哇岛东部的泗水,祖父是伊斯兰教的教师。在这样的家庭中培养出来的将军,采取上述行动也许是极其自然的。但是,他说出“即使没有命令也应到国民中间去”这句话,表明他是站在维护“建国五基”的第一线的。 据说,取代苏哈托总统的将是“新一代”。一九五九年毕业于陆军工科学校的苏特里斯诺是“新一代”的旗手。一九七四年起担任总统副官,四年后,被提拔为第十六军区司令,后又任第四军区司令,一九八二年年底开始出任第五军区司令。总统对他深为宠信,因而才委以保卫首都的重任。下一个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伊斯兰教徒、爪哇出生和军人。苏哈托总统眼下正在为一九八八年的第四次蝉联而巩固地盘,看来他还要继续长期执政。因此,业已具备接班人条件并且正当盛年的苏特里斯诺将军的动向,将同苏哈托体制的双璧武装部队司令贝尼·穆达尼、国务秘书苏达莫诺的活动一起,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八)
10. 长头发
“眼下时兴留长发,引起不少麻烦。” “举个例子?” “上星期天,牧师主持一对年轻人的婚礼,两人都是长头发,弄不清谁是新郎,只好说:‘你们中间哪位吻一下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