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12-30

第 1 版

1. 外电评中苏签订三项协定:阿尔希波夫访问促进了相互接近

【埃菲社北京十二月二十八日电】题:阿尔希波夫访问促进了相互接近    签订几项经济、贸易合作协定和同人民共和国领导人的直接对话,是苏联第一副总理阿尔希波夫对北京的访问的最突出成果。    协定的签订是阿尔希波夫访问的最重要成果之一。    虽然不能说两国关系完全正常化,但十五年来访问中国的苏联最高领导人阿尔希波夫的访问,使北京和莫斯科接近的曲折进程“前进了一步”。    观察家认为,无论如何,阿尔希波夫有机会同北京高级领导人直接对话并受到“真诚和热烈”欢迎,这是希望接近和对话的表示。    【路透社北京十二月二十八日电】(记者:克利夫特)中国和苏联今天签署了关于经济、技术和科学合作的三个协定,从而确定了这两个疏远的共产党大国贸易关系的改善。    阿尔希波夫这次来华访问主要是要发展双方都有兴趣的经济关系。苏联的西伯利亚需要食品,而中国想要苏联提供技术帮助,以及对苏联专家在五十年代友好的日子里帮助建立的工厂进行现代化改造。苏联在有利可图的中国市场做生意方面仍远远落后于美国、西欧和日本。    【共同社北京十二月二十八日电】中苏两国这次缔结了商定扩大经济、贸易、科学技术交流的各项协定,是在一九六○年随着中苏对立,苏联撤走派到中国的苏联人,单方面废除二百五十多项对华援助项目以来进行的。因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八○年四月自动失效后,双方一直处于无条约的“空白”状态。可以说,双方尽管还存在着共产党关系和印度支那问题等对立点,却克服国家关系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敌对,事实上恢复到了接近“正常化”的状态。

2. 里根呼吁日加快向美产品开放市场

【合众国际社洛杉矶十二月二十八日电】在今天报纸发表的同记者的一次谈话中,里根总统呼吁日本“更快地采取行动”,向美国产品开放它的市场,因为两国经济已由于三百五十亿美元的贸易差额而紧张起来。    里根在回答《读卖新闻》记者提出的问题时表示,他希望日本结束政府对电信的垄断,“让美国的供应者在市场上有平等的竞争机会”。当记者问里根一月二日在洛杉矶同中曾根会晤时打算在敏感的贸易问题上向他施加多大压力时,里根却含糊其词。

3. 波兰《人民论坛报》说:苏中关系在国际政治中具有重大意义

【波兰《人民论坛报》十二月二十八日评论】题:更高级的接触(记者:卢林斯基)    双方把阿尔希波夫第一副总理在北京的紧张会谈看作是改善苏中关系,并把这种关系从政治上升级到更高水平道路上的又一个重要阶段。阿尔希波夫副总理是一九六九年当时的总理柯西金访华十五年以来访问北京的苏联的最高级别的政治家。    由于定期进行副外长级政治磋商,苏中关系在最近三年来有了改善,把目前的会谈提高到副总理级,这表明了相互关系的逐渐改善。    两个邻国间的贸易往来在不断增长。    两国间的相互论战已经停止。中国同波兰以及欧洲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和其他往来有了明显的发展。    在阿尔希波夫副总理访问期间,双方强调了希望在经济和其他领域发展相互合作的愿望。    无论是在莫斯科,还是在北京,人们都把两国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的改善评价为不仅仅在亚洲有助于国际关系的改善。但是双方指出,仍然存在着有争议的政治问题。    人们把阿尔希波夫副总理在北京的会谈,看作是当一九八五年即将到来之际在苏中关系中出现的一种积极的预兆,而苏中关系在国际政治中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4. 捷驻苏记者评阿尔希波夫访华 苏对集中讨论经济合作表示欣赏

【捷通社莫斯科十二月二十八日电】捷克斯洛伐克广播电台记者今天在这里评论说,苏联第一副总理阿尔希波夫同中国副总理姚依林和国务院总理赵紫阳的三天会谈证明,苏中之间旨在设法使相互关系正常化的对话,仍在继续进行中。    阿尔希波夫此次中国之行,与两国政府全权代表进行的长期磋商无关。    苏联方面在今年十月举行的中苏第五轮磋商中曾再次指出逐步扩大关系的可能性。但这么做必须不损害第三国。苏联对目前主要集中讨论经济合作的建设性会谈表示欣赏。    捷克斯洛伐克广播电台记者指出,苏联准备恢复战后年代有成果的合作。

5. 共同社报道:苏联表示愿对中国开发西北地区给予合作

【共同社北京十二月二十七日电】题:苏联表示愿意对中国开发西北地区给予合作    苏联驻北京的一位商务代表最近明确表示愿意与中国合作,推进据认为是中国经济建设重点之一的“开发大西北计划”,这与因苏联第一副总理阿尔希波夫访华而出现的中苏和解气氛一起,在北京成为重要的话题。    这位商务代表建议修建中苏第四条铁路。    据认为这条铁道是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附近到苏联的阿拉木图附近。    中国把“开发大西北”看成是十九世纪美国的西部开发,在这方面倾注了很大力量,在“七五”计划中这也将是重点之一。    据说中国打算通过开发西北地区资源,使西北地区活跃与沿海地区的往来,从而缩短现在成为问题的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    中国希望具有开发西伯利亚经验的苏联在开发资源方面也给予合作。在北京的人士认为,这次修建中苏第四条铁路的建议表明了苏联方面的积极态度。    据东欧外交人士说,中国要求苏联给予合作,更新五十年代苏联帮助建设的现有工厂的设备,实现现代化。据说在最近中国和东欧的谈判过程中,开始明显表现出“东西分开”的倾向,即:在中国沿海地区建设尖端技术企业等项目要求西方给予合作;内陆地区现有企业的更新改造和资源开发要求苏联和东欧各国给予合作。

6. 古共举行中央全会

【本报讯】哈瓦那十二月二十八日消息:据古巴报纸今天报道,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分析了经济、思想、防务和国际政策问题。本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在哈瓦那举行的这次全会,决定召开古巴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全会指出,制定一九八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家预算计划的目的,是充分合理地使用国家的人力和物力。全会指出,古巴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大力促进出口,特别致力于出口多样化和替代进口品。    全会要求提高个人和集体竞赛的效益,保证精神和物质鼓励与取得的成果挂钩。    在国际政策方面,全会支持古巴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所作的估价并支持他发出的时刻保持防御能力的号召。全会还认为,在移民问题上和美国达成的协议是符合两国人民的真正利益的。

7. 美商务部和国防部争夺高级技术出口控制权

【美国《华盛顿邮报》十二月十九日报道】题:在高级技术出口问题上继续进行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副题:商务部和国防部谋求控制权    昨天,美国政府的两位高级官员,在五角大楼应对战略高级技术出口拥有多大控制权的问题上公开发生争吵。    商务部和国防部之间的这场长期的而且常常是激烈的争论,已交给白宫的国家安全委员会解决。今年三月,白宫试图确定这两个部门的作用,但是这种努力显然没有成功,因为国防部和商务部的官员在里根总统亲自插手解决这场争论之后都没有签署一项精心谈妥的“谅解备忘录”。    五角大楼出口政策的制订者、助理国防部长珀尔异乎寻常地公开谈到这场争论。他说,商务部“违背在向非共产党国家出口方面”国防部有“审查权的诺言”。    一年多以前,珀尔在白宫关于计算机技术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奥尔默(商务部副部长)和我在马里兰郊外他的家里,达成了同意国防部参加出口许可证发放和审查过程的协议。”    珀尔说,在把协议写成文字之后,奥尔默回过头来说,商务部长鲍德里奇不会同意。    奥尔默后来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说:“这是珀尔通常掩饰真情的做法。”    他说,早些时候的一项谅解备忘录是前助理商务部长布雷迪签署的,但是随后国防部“作了修改。他们想再要一些权力”。    国防部在控制向苏联集团的出口战略物资方面已经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但是一直谋求更多的权力来制止非共产党国家向东欧进行可能的转口。    五角大楼认为,商务部没有作出足够的努力来防止把高级技术向苏联和其他东方集团国家非法转口。而在这些国家里,高级技术可能用于军事目的。结果,五角大楼积极地谋求扩大它的监督向海外出口美国技术的作用。    珀尔说:“这里发生的是一场只有在华盛顿才会出现的一种标准的争夺势力范围的传统斗争。”他又说,“官僚机构内部的这场斗争无助于解决”转口问题。

8. 日《朝日新闻》报道:《越南在中越边界采取临战态势》

【日本《朝日新闻》十二月二十八日报道】题:越南在中越边界采取临战态势(记者土井发自河内)    苏造地对空导弹指向北方的天空,越南正规部队反复进行猛烈的演习。接近中越边界的越南北部的导弹基地和炮兵部队采取了临战态势。中越边界的冲突从今年四月以来激烈了。另外,越南军队目前正在处于旱季的柬埔寨开展空前大规模的攻势,全力以赴地扫荡柬埔寨反政府游击队。因此,越南还必须准备中国采取“惩罚性”的军事行动。    越南采取这种态势,好象还有另外一个更大的原因。河内的西方外交人士指出,驻柬越军往年都在十二月开始旱季攻势,而今年从十一月就开始了,不仅同柬埔寨反政府游击队而且同泰国军队也进行着激烈的战斗。    这些外交人士推测,因为一九八五年四月三十日是西贡解放十周年,所以,越南军队可能想在这次旱季取得重大成果。    越南最近在胡志明市开始审判“反革命分子”、采取临战态势同这种审判一样,也有在国内加强控制的意思。

第 2 版

1. 降低库存成本十诀

【台湾《经济日报》十二月十一日文章】题:降低库存成本十诀(作者:周可)    据日本银行统计局的调查分析,所调查行业的平均原料成本约占总成本的百分之五十三点八,足见原料在整个生产成本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如何重要了。    然而原料是死的,我们要控制生产成本,必须在各个相关环节上下功夫。一、市场情报把头关民国七十年时,魔方风靡世界,台湾成了制造魔方的王国。    我曾见一位经营者,也想抢搭魔方的列车,大肆采购塑料零件及贴纸。但是,后来魔方的市场需求如水银泻地,一振不起,这位老板成了坐拥垃圾山的山主。可见如果市场情报掌握得不准确,会弄乱整个产销体系。结果要的东西没有,不要的东西生产一大堆,增加库存压力。二、生产计划要OK仓库根据生产计划备料,采购也根据生产计划购料,如果计划安排不当,不该买的买进来,就可能造成呆滞,呆滞料要有地方去堆放,要有人员去管理,还要负担储存成本及不良损失的风险,这些都是要花钱的。    如果生产计划变来变去,物料从仓库领出,又退回去,一来一往库存成本就增加了。三、采购数量要恰当前面提到采购量根据生产计划而定,因此采购人员应自我约束,不可看到便宜货便过量购买。但买得太少,也不好,完全受制于自身的安全库存规定,这种只考虑自己的安全库存标准,往往也是造成库存成本增加的原因。试想,原料不够用时长途电话再加上人员的跟催,是不是都可归纳到该批原料的成本帐内呢!四、先进先出掌生死先进先出是做好仓储管理的重要手段,它不但可推陈布新,避免呆废料的产生,更可确保品质的新鲜度,尤其对有使用寿命的原料来讲,更是马虎不得。要知道,每当我们丢掉一堆报废品,不但本身购入成本要计算,而且还要加上利息、储存成本等的损失,这些都是钱。五、表单不能任它去表单是请购、领用、退料等的依据,因此,我们在填写的时候不能掉以轻心,以免造成执行人的困扰。表单管制不当,对库存成本的增加是有影响的,相信这个道理,大家不难接受。六、库存记录就是钱一家公司的会计帐册如果弄不清楚的话,会使该公司鸡飞狗跳;库存资料亦复如此,因为整个进出全掌握在这份资料上。    我曾看过一家公司,因为生产单位的素质较低,所以领料时特准免填领料单,而由仓库人员自行登记,这种“便民”的措施,时常发生多记、少记或忘了登记的情形,也因此影响到库存记录的准确性。每次问某原料库存有多少时,答案前总会加上“大约”这两个字,因为这大约,使得生产线上时常停工待料。该公司为了防止“停工待料”,只好超量采购,这些多出来的东西,不是浪费是什么?    在考虑库存资料时,还有一项重要的因素,就是已购未入的在途量和已指定用途量。    看官,资料太重要了,能不能省钱,就看资料做得好不好了。七、老鼠生儿会打洞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好的产品,往往溯源于有好的材料,如果进料检验这关控制不严,制造出不良产品的机会就会大增。进料检验做得好,对库存成本的降低是有帮助的。八、重点式管理百分比很小的材料,可能会影响百分之七、八十的成本。如果我们不能采用重点式管理,将较多的心力及时间投在这少许的材料上,而是采取一视同仁的分配方式,那我们就得为那些数多但价廉的材料,付出相当多管理时间,这是不符合成本控制原则的。    少量价昂的材料出了任何问题,都会波及材料成本的上涨。所以,利用重点式管制原理来协助,相信库存成本是可以降下来的。九、省钱须从仓库起很清楚,仓库整理整顿的工作太重要了。仓库一乱,不但东西难找,物品也可能会因乱压而变质、变形,成本焉能不增。    运输是仓储管理上重要的一关,相信工厂在设计仓储的存放位置时,都会考虑到物料进出方便的问题。一旦仓库物料乱了,必定会妨碍原先设定的通道。许多材料成本的提升,都是由仓库混乱引致的。因此,加强仓储内部的整顿,是控制材料成本的利器之一。十、CD观念人人要CD就是降低成本。如何降低材料的成本,从CD方面动脑筋,亦不失为一条捷径。    在材料本身上下功夫,看看能不能踢掉某些零件或合并或寻求更低廉的替代品。    使大家养成爱惜材料的习惯,更是重要。地上有一根螺钉,您会把它拾起来归原位吗?相信有不少人会故意当做没看到。有了这种善小不为的观念,成本便在人们忽略的细微之处一点点地上升了。

2. 中餐西吃 分餐而食

【合众国际社北京十二月二十三日电】中国领导人力劝十亿中国人改变那些不好的吃饭习惯,采用更为卫生的刀叉和个人餐盘,同桌分食。    据报道,胡耀邦总书记说,要准备更多的刀、叉,多买点盘子,大家围桌而坐,按西方习惯吃中国饭菜,就是说要分餐而食。    北京电台转述胡耀邦的话说,这样做,我们就能避免疾病的传染。    他还号召中国人改进饮食结构,多吃肉和奶。    中国家庭典型的吃饭方式是,大家拿着长长的筷子从一个菜盘里夹菜。    胡耀邦近来曾到全国各地作了几次视察。他鼓励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思想要更为解放,并强调说,外国的一些方法,只要能提高生活水平就是可行的。他让人们放心大胆地去穿西式服装。    胡耀邦关于同桌分食的话只被看作是一种建议。    中国人使用刀叉就象西方人使用筷子那样笨手笨脚。中国的食物滑溜,且常切成小块。所以刀毫无用处,叉和小勺儿又弄不住一丁点儿的块块食物。    对于叉,中国人常常是一把抓在手里,许多中国人今春到北京新开的快餐店吃汉堡包时就是那个样子。他们只是把叉直插在汉堡包中央,然后就从边上啃起,转着圈吃。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十二月二十六日社论】正当美国人开始同筷子和睦相处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却建议他的人民使用刀子和叉子。    党的总书记胡耀邦认为,中国人几个人用筷子在一个菜盘里夹来夹去的习惯是不卫生的。他要求每个家庭按西方的方式围坐在饭桌旁,各自使用自己的盘子和餐具。胡先生说,这样可以防止肝炎等疾病的传播。    然而,中国人使用筷子大约已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了,要打破这一习惯,需要作出巨大的努力,也许需要来一次大跃进。

3. 侯德健要走的路给中国留下更多的好歌曲

侯德健从台湾跑到中国大陆,为的是要给中国留下更多美好的音乐和歌曲,这个浪漫的年轻人将来究竟要怎样走呢?    「在未来三至五年内,我希望尽量为中国介绍外面一些好的音乐,及介绍一些由国内人士自己所作的好歌词。」    侯德健认为,虽然大陆在轻音乐和通俗音乐方面的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但却有一个优越的条件,就是各省各地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各地的生活就是写作歌词的好素材,而且极其丰富。因此短短时间,他在大陆各地搜集到的民歌已抄录了好几本,并准备将其中一部分歌曲改写。此外,各地有很多人士写了歌词寄给他,其中不乏佳作,他也预备为这些歌词谱曲,推介给国内的人士。    侯德健认为,现在国内许多人对西方音乐的看法,就好象台湾在六十年代末及七十年代初期一样,抱着「外国月亮比中国圆」的态度,来者不拒,离建立中国自己的音乐风格的要求还差得很远。    他说,相信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大陆仍会继续维持由香港转口流行音乐的状态;整个趋向是,由于民间对流行音乐的全面接受,官方亦将会慢慢放宽管制尺度。    不过,他指出中国音乐要现代化,除了要向外国音乐学习和汲取养料外,更必须引进先进的录音设备和技术。此外,请外面的音乐家到内地教授新的音乐理论和技术,也是加快中国音乐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比较大陆和台湾两地的中国音乐,侯德健认为,大陆是最能保存中国音乐传统的,但却只把中乐当成是民乐来发展,不如台湾对传统文化的爱惜和推崇。    同西方音乐的接触,在大陆也只限于苏俄的音乐,台湾则已有不错的西乐基础。故此,他觉得台湾是较有条件将中西音乐传统结合,发展出一条新路向的。    至于中国音乐现代化的道路具体应怎样走,他则表示无需有一定的方向,因为即使是西方的乐器,西方的旋律,只要所表现的是中国人创作的作品就成了。    谈及他的音乐创作,他表示自己并没有一定的计划,觉得要写的时候就写。    尽管他的《酒干倘卖无》、《龙的传人》、人新鞋子、旧鞋子》等作品在香港很受欢迎,但他却笑称迄今为止仍未有一首满意的作品。(摘自香港《快报》)

4. 刘晓庆给我的印象

坐在刘晓庆的对面,有一种压力。    这种压力,是来自她的双眼,流转的眸子随时会给你突然而又短暂的凝视,一闪而逝的眼光更加强了她带笑唇角上所滞留的自我与自信。    她很坦诚,畅所欲言,似乎无所顾忌,但细心一想,又发现字斟句酌,谨小慎微,并不是随随便便说出来的。    从事电影工作九年,拍了十三部电影的刘晓庆,直到近年才大放异彩,获得海内外影界人士的器重,这一种器重的获得非一朝一夕,优越自信,势所必然,她必须珍惜当今所拥有的一切,把握时机,使自己能在表演艺术上有更好的成绩。    刘晓庆说“我希望能组织一个自己的班子,挑选自己所喜欢的剧本,拍一部好的电影。”    看得出,刘晓庆看重电影艺术,但也不忽略观众口味,她说:“商业电影对我没有什么意义,最重要的是观众喜欢,艺术性太高观众又不爱看,我所希望的是两者能好好配合。”    刘晓庆未证实她曾在香港说过要和林青霞合作的话。    她说:“林青霞的电影我没看过,但我知道她有很多观众。我很希望大陆能和台湾合拍一部片子。我认为这是很好的一件事。如果有机会合拍电影,我希望能和林青霞合作,当然其他的演员也可以,不过我不认识其他人,只听过林青霞的名字。”    (转载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瀚    )

5. “四人帮”近况

【日本《朝日新闻》报道】题:“四人帮”近况    由于有关“四人帮”的情况一概没有报道,因此招来种种猜测。记者于是采访了监督北京监狱的司法部发言人。    问:江青是一九八一年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到了一九八三年减为无期徒刑。她的近况怎样?    答:她关在北京监狱的单间里。我们用革命的人道主义对待他们,生活是有保障的。虽不是每天吃鱼吃肉,但和其他囚犯一样。她年龄也大了(七十岁),因此可以不参加劳动。身体原来就不好,但监狱里有医生,还是健康的。她可以看看电视,也可以读读报,看看书。    问:悔过得怎样?    答:这种人是很难改造的。    问:其他三人怎样?听说张春桥因癌症已死去?    答:三人也一样,也是不容易改造的。王洪文在审判时认罪过,但远远不够。张春桥还活着,三人身体都好。北京监狱内的房间分成一号、二号、三号……“四人帮”当然一个一个隔开来,否则又在一起商量怎么办?(转载新加坡《联合早报》)

第 3 版

1. 儿童描绘的“动物园之家”

【安莎社皮斯托亚电】题:儿童描绘的“动物园之家”    驴蠢吗?不,它能干活。鹅笨吗?不,它很有趣。老鼠呢?它肯定能防卫,而且狡猾。母熊不太馋,不太厉害,但是贪玩。猫的性格温顺。海豹使人感到好玩。山羊使人快活。这是城里孩子观察到的动物的特点。他们的知识不再来自直接的经验或动物图书,而是来自长毛绒玩具,动物园的笼子,特别是连环画和电视。    帕多瓦大学心理学教授萨比纳·纳内斯夫人,向居住在市中心的四百名儿童和居住在农村的二百名儿童发了一张调查表,表中列了五十四种动物,每种动物都用三、四个表语来加以形容。孩子们按性别和年龄分组,要求他们选择自己认为最能形容动物的一个形容词。    纳内斯夫人说:“在城市生长的儿童是通过新闻媒介大量介绍通人情的动物来认识动物的。”    她指出,许多有关动物的图书已经绝版了。然后她要求这些被抽样调查的儿童用动物来描绘他们自己的家庭。通过这次实验,首次发现孩子们利用了八十多种不同的动物,这个数字比调查表上的要多。纳内斯夫人说:“显然,他们所画的动物既不属于我们童年时代所见过的,也不属于父母和爷爷奶奶讲的那些童话故事中所说的动物,而是连环画和惊险影片中的动物。孩子们画了章鱼、鲨鱼、吃人鱼、考拉(一种貌似小熊的栖于树上的无尾动物)、熊猫和螳螂。”纳内斯教授又说,显然,孩子们已观察到男人的形象比女人的形象要凶得多,因此男孩挑选了较凶的动物来代表父亲,差不多同样比例的女孩用温顺的动物来代表母亲”。“动物园之家”的画反映出了孩子们发现的家庭各成员间的冲突,敌对、个性和特征。    有个孩子画了猫兄弟在追逐老鼠兄弟,鹰父亲扑向鹳母亲、吃人鱼母亲和小鸡男孩。罗马一个居民区里的一个贫穷家庭的十一岁孩子温琴佐把他自己画成一个人的模样,而把他的哥哥画成一条小虫,把母亲画成一条鲸,把父亲画成一只隼,这就代表一个家庭画,在孩子眼中,家庭成员的关系是不和的。    而另一个居住在罗马郊区的八岁孩子亚历山德罗画的家庭画则呈现出和谐的气氛:狮爸爸在和他的孩子幼狮玩,母狮心爱地望着他们。    这次讨论会是由教授、专家和科研工作者联合会主办的,该组织是去年十二月在维罗纳成立的,它研究残疾儿童问题。

2. 十二岁的小市长

据《台湾日报》十二月十一日报道,今年初,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克拉布市的居民公开投票选举该市的市长。在三名候选人中,年仅十二岁的布赖恩获得三十票,以高票数当选为克拉布市的市长,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位市长。    现在布赖恩一放学,就钻进他自己的小房间,那也是他的市长办公室。他把市政建设事项,完全输入他的电脑里,他负责回信给所有来信询问的市民,他的妈妈是他的女秘书。由于布赖恩太年轻,还没有资格取得驾驶执照,他只好骑着自行车巡视全市。他说,做一个市长,可做的事很多,但他的施政重点在于搞好交通建设。市区内一条经常尘土飞扬或泥泞不堪的主要道路已变成了柏油马路。布赖恩非常痛恨超速行车,他要求警察要严加取缔,特别是对那些横冲直撞的大卡车,他要求务必课以重罚。    最近布赖恩曾到巴黎访问,在接受电视记者专访时,法国内政部长也应邀在座作陪。    (峰)

3. 妇女嗅觉比男子灵敏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二月十四日电】研究人员今天说,妇女的嗅觉比男子灵敏。    科学家们从对差不多是各种年龄的人的嗅觉进行的第一次重要研究中了解到,辨别气味的能力在二十岁至四十岁之间达到最高峰,四十岁以后开始削弱。    宾夕法尼亚大学所作的调查结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这次调查发现,参加试验的六十五岁至八十岁的人当中,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嗅觉大大削弱。    这个六人研究小组组长理查德·多蒂博士说“我想,我们的重大发现是,有这种毛病的人的比例似乎要比人们所知道的还要大。”    调查报告说,“从这些调查结果来看,许多老年人抱怨吃的东西不香以及每年有许多老年人煤气中毒,这就不足为奇了。”    多蒂在电话里对记者说,不管年龄多大,妇女在辨别气味的测验中平均成绩都超过男子,并指出,其他研究人员也发现男女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也存在着类似的差别。    他说,老年人在辨别气味方面出现的问题大概不是记忆力衰退造成的,因为对四十七名老年人所作的研究表明,他们的记忆力没有什么大问题。    调查还发现,吸烟对人们辨别气味的能力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4. 联合国组织内妇女受歧视

【美联社联合国电】联合国一个争取妇女平等权利特别小组在一份小册子中指出,在这个世界组织中平均工资为四万四千美元,而女性的平均工资为二万七千美元。    该小组抱怨说,联合国一方面在开展一九七六    ——一九八五“联合国妇女十年”活动,在世界各地掀起争取女权的运动,一方面在联合国的女性工作人员却只增加了五个百分点,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二点六。    此外,他们说,在位居联合国副秘书长或助理秘书长职位的五十六名决策人中,只有三人是妇女。    特别小组主席约兰达·萨马约亚昨天在一次抗议会上说:“联合国应该起模范作用,站在各社会团体的前头,而不是落在后头。”    约四百名联合国工作人员出席了这次会议,其中大多是妇女。他们热情洋溢地通过了一项决议,呼吁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提高妇女在联合国的地位,要求他采纳一项综合计划,结束联合国内歧视妇女的状况。此外,为保证上述事项的实行,德奎利亚尔应在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前任命一名高级协调人,此人在与妇女地位有关的问题上应“拥有完全的调查权”。    决议指出,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和一九八四年三月,德奎利亚尔曾两次保证要任命这样一位协调人,他还保证要任命一名妇女担任副秘书长。    但是,德奎利亚尔前不久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我认为,如果任命一名妇女仅仅因为她是个女人的话,那将有损于妇女的形象。”特别小组一名成员就秘书长这番话评论说:“还是那老一套鬼话。”    联合国译员塞西尔·莫利尼埃说:“为了被提拔到高级别的职位,女人必须是超级女人,而男人只要好就行了。”联合国一位负责人事工作的助理秘书长承认,在专业人员中妇女处于最底层。    但是,联合国一些高级官员说,向联合国推荐担任各种职务的人选的各国政府,都不向秘书处提供合格的妇女人选。他们说,关于按地区分配名额的规定,意味着必须从发展中国家雇用人员。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妇女被剥夺了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

5. 孩子应当成为什么样的人?

怎样教育孩子,是苏联最近拍摄的三部儿童片的共同主题。《我不想当大人》、《男子汉的教育》和《牧场上的宇航员》这三部影片分别在加尔各答国际儿童电影节,莫斯科等地的电影节以及第二十九届国际短片电影节上得奖。    《我不想当大人》的主人公是六岁男孩帕夫利克,他的父母望子成龙,过早地对他进行成人教育。运动员母亲成天赶着他练摔跤、瑜气功,倒立、从屋顶往下跳……书呆子父亲成天教他英语、外国文学和天文地理。他能轻而易举地把十三、四岁的健壮男孩摔得动弹不得,他只听一个乐句就知道这是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他能纠正中学生的英语发音错。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室,用英语背莎士比亚作品,解答智力测验难题,出足了风头。影片结束时,他父母要他在满堂宾客面前表演体操动作,他哭着叫道:「我不想当大人!」因为他从家里遛走过一整天,尝到了素不相识的女演员、大学生、民警等成人关怀和爱抚的滋味,领略了当一个天真的顽童的乐趣。小孩总是小孩,家长不要剥夺他当小孩的权利。    《男子汉的教育》一片的主角是个七岁的男孩。真正的男子汉应当强壮有力、机智勇敢。恰曼的父亲把他带到遥远的牧场,同爷爷一起,三个人放牧农庄的羊羔群。恰曼战胜了恐惧感,会骑骆驼到很远的地方去打水,会烧篝火、煮茶,成了一个好助手。刚产下的几窝羊羔,成了恰曼的小朋友。当他听说这些可爱的羊羔不几天都要被宰杀取珍贵的?皮时,他哀求父亲「别下毒手」。父亲当然没有听从这种孩子气的央求。恰曼逃走了。他在车站上听说风暴将临、想到爷爷和爹爹在牧场上需要他的帮助,毅然回牧场、同风暴搏斗。恰曼已经受到了怎样当一个男子汉的教育。    《牧场上的宇航员》是一部纪录片,介绍吉尔吉斯牧人孩子的生活,他们同成人一样,成天骑马放牧。这些男孩认真好学,机灵大胆,和老一辈牧人不一样的是,他们有着现代化的理想:当太空人征服宇宙。(王南枝)

6. 美组织有外事活动经历的妇女从事文学创作

据《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美国有些女外交官和外交官夫人,闲暇时喜欢给驻在国和自己家乡的报刊写文章,介绍在他乡异国的见闻和感受。六十年代中,一个叫比菲·桑德斯的人将有这种“业余爱好”的妇女组织起来,在美国外交人员协会名义下成立了一个女作家小组。这个小组经常召集其成员开会,在会上宣读和讨论各自的作品。近二十年来,这支作家的队伍不断扩大,出的书越来越多。    珍尼·蒂普尔曾随丈夫在国外工作多年,把写作看成一种“活动职业”。十五年前,她和丈夫在新德里任职时,开始给《印度快报》写稿,现已成为撰写特稿的作家。她说,参加女作家小组,不只是为了寻求帮助,而且是为了给长期积累的“奇妙经历”找到一个与人分享的门径。    玛丽亚·包尔二次大战时还是个孩子,在捷克经历了战争、流离失所等变故。八年前,她把这段不寻常的经历写了下来。在女作家小组鼓励下,她又重访捷克,看到昔日的仇恨已为今日的谅解所取代,给自己的写作找到新的材料。这样,几经修改,她终于写成《栗树那边》一书。又是在女作家小组支持下,她把书稿送交出版商,几经周折,终于出版。这本书已被文学协会推荐为夏季优秀读物。    最近出书的女作家小组的另一个成员是玛丽·萨金特。二次大战时,她在印度。她的《通向猎户星座的跑道》一书,记述了一个在红十字会工作的女孩子,在印度一个空军基地的冒险故事。    女作家小组的成员最近还准备出六、七本书,其中既有儿童读物,又有诗歌。她们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看来与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积极展开批评有关。大力支持这个小组的专业作家弗吉尼亚·麦克亨利在谈到此事时说:“各成员之间没有竞争。给人印象很深的是,她们都真诚地希望别人取得成功。”(高)

7. 设立特殊“专业”的小学

【苏联《消息报》文章】一种不寻常的“专业”,被列入印度卡纳塔克邦多尔加尔瓦迪村一所初级小学的教学大纲。据《今日印度》月刊报道,除了普通科目外,学校还让学生了解蛇的生活情况。根据校长巴布拉奥·塔克卡尔的倡议,学校里养了二百多条各种各样的蛇,其中有剧毒的上等眼镜蛇、黑眼镜蛇和普通眼镜蛇,以及一条十岁约五十公斤重的蟒蛇,这都是小学生和校长的喜爱之物。

第 4 版

1. 沙特阿拉伯最富的平民

数以百计的沙特阿拉伯人成了百万富翁,有些人还成了亿万富翁,但是像拉菲克·哈里里那样对其所获得的财富有如此明确打算的人却是凤毛麟角。    哈里里是黎巴嫩西顿一位穷店主的儿子,他一九六五年来到这里当教师,二十年后,成了这个王国最富有的平民之一。一    但是,四十岁的哈里里花费数百万美元去清理和修复遭受战争破坏的贝鲁特,在西顿附近建造一所完整的综合医院,现在又计划每年送六千名黎巴嫩学生出国留学。    他最近说,另一个自我规定的任务是在西方为阿拉伯人树立一个新形象。    哈里里正在努力建立的形象是让阿拉伯百万富翁以伊斯兰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的形象出现,为他所在的社会做点事情。    哈里里从穷人变成富人的故事要从他十三岁时说起,当时他在西顿附近的果园摘苹果与桔子,每天挣大约二美元,为了帮助破产的父亲,他不得不中途退学。    他在贝鲁特的阿拉伯学院毕业后,到沙特阿拉伯教书。一九七二年,在石油大涨价的前夕,他创办了自己的小公司。最初他赔了钱。一九七六年,他时来运转。他那时是建筑塔伊夫洲际饭店的分包人,塔伊夫是一个避暑胜地、沙特阿拉伯的夏都。当时,国王下令八个月内建成这座饭店。    哈里里接受了这一挑战,购买了该工程主要承包商百分之四十的股份。引起王室的注意。    他的第二次走运是一九八○年,当时,要在东部省扎兰郊外建筑一个宏伟的叫日出城的新政府中心。为投标的价格很高而感到恼火的国王请哈里里为这项工程定价。哈里里说:“最低投标是三十一亿五千万里亚尔(八亿八千五百万美元),四十二个月完成,不算装饰和家具。我的价格是六亿五千七百万美元,二十四个月完成,包括装饰与家具。”    他的法国合伙人当时认为他犯了个大错误,因而打算出售股份,这样,哈里里就买下了他们全部的股份,成了沙特—奥热公司的唯一拥有者,并且按时建成了日出城。    哈里里现在成了王室欣赏的承包商。在最近两年中,他每年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各地的建筑工程中获得的总收入平均为二十亿美元,包括修建医院、宫殿、会议中心、学校,目前他又在利雅得建造他承包的第三个政府中心,造价十一亿美元。在麦地那,他的公司正在建造一个价值二亿八千五百万美元的设施,用以大批印刷古兰经,该设施建成后,他的公司每年将可从经营该设施获得一亿四千万美元。    虽然哈里里现在仍是一名沙特阿拉伯公民,但他一直为修复被战争破坏的黎巴嫩而努力。    目前的一项任务是为每年从高中毕业的六千名黎巴嫩学生提供奖学金贷款,送他们中的三分之二人去法国和美国的大学留学。    接受这笔长期低息奖学金贷款的人必须保证返回黎巴嫩,并在那里工作一个与他们在国外留学的时间一样长的时期。    哈里里希望通过这项规定减少目前黎巴嫩人才外流的趋势。这项计划将使他每年在每个学生身上平均花费六千美元,也就是说一年耗资三千六百万美元。(师云志译自《华盛顿邮报》)

2. 意大利黄金失而复得?

一九四四年被希特勒匪徒盗走的意大利黄金储备,据说现在放在一家瑞士银行中。这笔巨大的财富当初是如何失盗的呢?    从意大利银行抢走这笔财宝的主意,首先是由希特勒德国经济部长、帝国银行行长冯克首先提出的。他的主张得到了希姆莱的支持。金融专家伯恩胡贝尔博士匆忙赶到罗马,领导这次抢劫。从柏林派了一个营的伞兵去「支援」伯恩胡贝尔,而在罗马,德国冲锋队头目卡普勒参加了这次行动。    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希特勒分子把运黄金的列车从罗马发到意大利北部的米兰,随后列车就同针掉进干草堆一样,无影无踪了。只知道,列车在意大利北部的特伦蒂诺—上阿迪杰区停住了,有人卸下了黄金,由希特勒士兵护送转运到古城堡福尔泰佐。    战后,人们开始寻找这批黄金。西柏林方面也找,意大利方面也找。巴伐利亚州的施特劳斯对寻找「失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西德,甚至以色列的特工机关也积极插手。希特勒占领罗马时期的保安处前处长、党卫队少校哈斯和希特勒伞兵营前营长埃姆布克也曾参与。    意大利人也没有睡大觉。米兰的一家公司得到当局许可,到福尔泰佐寻找黄金。去年夏天,意大利报纸发表了一条轰动一时的新闻:在福尔泰佐城堡地下三点五米处发现了六十吨黄金。但是这条消息是假的。    现在又传出了一个耸人听闻的消息:被盗黄金存在瑞士银行。    当初参加行动的冲锋队头目卡普勒,由于在意大利犯下血腥罪行而被终身监禁在意大利监狱。这个党卫军分子一九七七年四月十日在医院「治病」时向意大利秘密情报处的间谍提供了这些证词。那天他打破了多年的沉默,详细介绍了运黄金的人从罗马到意大利北部走的路线,供出了参与这次行动的人的名字和地址。他甚至供认,希特勒分子把两车厢黄金从福尔泰佐运到了瑞士,然后交给他存入银行。    此间认为,这个党卫军分子决定    供出这些情况决不是无私的。一切迹象表明,秘密情报处答应:只要他坦白就可以释放他。后来,过了四个月,一九七七年八月十六日,卡普勒从医院失踪了,他毫无阻碍地回到了联邦德国,在那里安度余生。根据法律,瑞士银行对存款保密。这对瑞士银行是有好处的:要是到二○○○年这批黄金的所有者仍不清楚,那么黄金将归这家银行所有。看来,不管觅宝者们如何努力,寻找这批黄金的工作已陷入了死胡同……(韦政强译自苏《消息报》)

3. 南斯拉夫国王的保险箱

原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之子托米斯拉夫·卡拉吉奥尔杰维奇,现在英国苏塞克斯经营一个普通的农场。他也许将会成为十分富有的人。因为南斯拉夫政府现正就亚历山大国王存放在瑞士银行的一只保险箱提出诉讼,要求瑞士银行家在对保险箱严守秘密方面改变做法。    一九三四年,亚历山大在巴黎被克罗地亚民族主义分子刺杀身亡。他存在瑞士银行里的那只私人保险箱里的秘密,也就随之成为一个不解之谜。国王生前对此守口如瓶,其家人甚至根本不知道存在哪家银行,账号当然更无从得知。王室成员曾多次试图找到并打开这只箱子,但都因瑞士恪守秘密而归于失败。    最近,瑞士银行法有所变更,规定属于私人的保险箱,在其主人去世五十年后可以打开。这是为了应付目前对瑞士的一系列指控——说它从许多已故犹太富翁身上获利,这些人在被纳粹杀害前未及将国外财产或在瑞士银行的账号告知他人。    去年十月,南斯拉夫外交部曾向伯尔尼政府交涉,要求辨认并打开亚历山大国王的保险箱,但未得到答复。    关于保险箱中到底装有何物,现在还只是猜测。南斯拉夫官方消息来源说,内有价值几百万美元的黄金,同时还有国家的机密文件。这些文件将为研究南斯拉夫二十年代在巴尔干和中欧地区的作用,提供新的线索。因此他们说,对这些文件的兴趣要远远大于那些钱财。    托米斯拉夫王子说,他料定其父的财产被大大地夸大了。    他说:“我是从母亲那里第一次听说这只箱子的。我和已故的哥哥都没把它当回事。”    贝尔格莱德大学法律系教授、官方法律负责人巴克博士说,箱子若能打开,国家不会对亚历山大国王私人财产所有权问题提出异议,财产将归属其继承者托米斯拉夫及其弟安德烈。    但是,国家文件必须追回,经法院判定属于非法转移的财产也要追回,对继承人要征收继承税。    (晓杨译自《星期日泰晤士报》)

4. 英国情报机构失去尊位(下)

戴维斯供认,他给她四份文件,包括关于从基地发出的电报的情况。当戴维斯因间谍罪被著名的伦敦法院审判时,爱娃·雅法尔自然而然被新闻机构称为玛蒂·哈丽。不清楚她为谁搞情报,但起诉书说她有一个叙利亚联络人,由这个联络人把情报直接交给俄国人。    戴维斯被判处数年徒刑,似乎事情就这样结束了。    但是这时爱娃却突然出现,使人们大吃一惊。“我想来恢复我的名誉。我的生活被这些罪名彻底破坏了”,这位匈牙利女人解释她出人意料地在法庭出现的原因说。她衣着艳而不俗,对一个同情她的陪审员说,她丈夫告到法院要和她离婚,她害怕把孩子从她身边带走。    她几乎要哭出来,坚持说她同这个空军人员的关系完全是纯洁的。    她说他是个“心眼好、幸福、敏感”的小伙子。    她声称,她特别喜欢跳舞,喜欢去迪斯科舞场,但她丈夫却不乐此道。    据她说,她在等待丈夫从巴黎回来期间,常去迪斯科舞场,这时对戴维斯产生兴趣,她说这是因为她发现他也是个爱跳舞的。    爱娃拒绝承认她答应给戴维斯什么享受,但她承认:“有时他两臂搂着我,吻我的脸,这是为了显示他是多么幸福,有时是为了感谢我什么,或是在分手的时候。”    起诉人提醒注意这些话的意义:“因此,你不是从性的方面或是为了谍报的目的对戴维斯感兴趣的,而纯粹是为了友谊,对吗,雅法尔夫人?”夫人回答说:    “对,是这样。”起诉人称,爱娃特地来伦敦是为了败坏英国情报部门的荣誉。传说俄国人背后支持她这次旅行。但是律师不无讽刺地提醒道:“哪个间谍用真名来过伦敦?”爱娃也指出:“如果我有罪,我怎敢来伦敦呢?”当问到她对一个记者说她“一直很怕克格勃”是什么意思时,她回答说:“我从来没有为俄国人工作,我是匈牙利人,这就是唯一的联系。”    戴维斯这时也收回了他的供词,他找不到更有力的旁证。陪审员相信爱娃,戴维斯无罪释放。尽管爱娃洗去了污泥,但她还是那样不安和痛苦:“英国人毁了我,我全完了。我是三个孩子的妈妈,现在这一切都完了。什么也没给我留下,没有尊严,也没有朋友。”    至于英国保安机构,整个这个案子就象卡在他们喉咙里的一块骨头。不仅没有挽回失去的面子,反而再次证明他们是何等无能。他们只能把擒获间谍的工作留给福尔摩斯和詹姆斯·邦德!(下)(王建国译自以色列《晚报》)

5. 星期日幽默

王亲国戚    王宫前停了一辆大客车,里面装满了老太太。    “又是旅游者吧?”——国王问。    “不”,侍从答,“是陛下的姑妈、姨妈、婶子、舅母来作客。”    量高度    “你要干吗呀?”斯温森的邻居拿了根皮尺喘着粗气往竹杆顶上爬。    “量竹杆的高度”。    “还不如我帮你把竹杆从地上拔出来,这样就好量了。”    “不!我要量的是竹杆的高度,而不是竹杆的长度。”“好歹凑到一起了”!    “爸爸,你是在哪儿生的?”    “斯德哥尔摩。”    “妈,你呢?”    “哥德堡。”    “那我是哪儿生的呢?”    “卢列奥。”    “真不容易啊,我们好歹凑到一起了!”    (译自苏联《鳄鱼》杂志)

6. 哥伦比亚的迎新习俗

【塔斯社莫斯科十二月二十七日电】哥伦比亚人过年同其他不少民族一样,是全家人围坐在餐桌旁迎新年的。每人面前放一串葡萄,上面有十二个葡萄,代表十二个月。新年钟声一响,大家开始吃葡萄。吃第一颗前,心里默诵第一个月的心愿,第二颗则默祝二月份的愿望,依次类推,直至把葡萄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