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11-04

第 1 版

1. 英迪拉·甘地之后的亚洲

【西德《世界报》十一月一日社论】题:英迪拉·甘地之后的亚洲(作者:海因茨·巴特)    宗教狂热分子对英迪拉·甘地的刺杀,正在改变着亚洲的面貌。这一行动对全球政治具有深远的后果。尼赫鲁唯一的女儿、圣雄甘地的得意门生(但她同这位印度独立的精神之父没有亲属关系),二十来年一直全面主宰着印度的政治。印度自称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但这只是一个人口最多的、肯定不是功能发挥得最好的民主国家。    她遭受暴力身亡所引起的具有世界政治意义的问题是印度的前途问题。她所代表的集权制,在这样一个受到教派敌对、等级偏见和联邦势力等等离心力牵扯的国家,很难再能发挥其迄今的作用。来年春季就该举行的大选(按照宪法至多只许延长六个月)必须回答这一问题:印度的统一在失去了这位伟大的团结各方的人物之后能否继续存在?    在选择一定手段来稳定带有她个人特色的民主制的时候,英·甘地往往不顾及民主。她使国大党破裂,她玩弄手腕操纵宪法,甚至走到政变的边缘,她明目张胆搞竞选贿赂——但是,尽管她使用的手段如何赤裸裸地残暴,她仍是必不可少的中心人物,没有她,这个国家绝不会成为它迄今那样的亚洲政治重要因素。    至于它将来是否还能扮演这一角色,这是令人怀疑的。在印度政治派别四分五裂的情况下,预计没有一个继承人——包括英迪拉的有争议的儿子——能够带着甘地夫人所具有的那种权威出现在本国和世界政治的舞台上。西方现在摆脱了它的站在不结盟国家最前列的令人头痛的女对手,但它同时也失去了一个看上去可以保证连续性的因素。在同大国作斗争和向第三世界施加影响方面,现在出现了新的前景。印度变得不可揣度了。在英迪拉统治的最后几年中,同美国的尖锐矛盾已经有所缓和,这些矛盾在越南战争期间曾经达到最高潮。    许多迹象表明,随着英迪拉的去世,印度的民族好斗性的基础也一同消失了。印度同巴基斯坦的战争和同红色中国的长期冲突,是这种民族好斗性的特征。英迪拉在处于其权力顶峰时甚至敢于在发生冲突时同共产党结盟,这场冲突最终导致了国大党的分裂和党派格局的改组。到最后,她对不结盟的看法明显地表现出一种亲苏的迹象。对巴基斯坦的胜利——这一胜利导致孟加拉被割让——是靠苏联武器取得的。    直到今天,印度在中亚地区的军事霸权还是以莫斯科提供的各种武器为基础的。    但是,内政上的挫折——由于个人的威望英迪拉曾一再从挫折中恢复过来——也使甘地夫人变得谨慎了一些。自从美国在尼克松领导下同北京谅解以后,英迪拉的活动余地就没有以前那么大了。她在执政的后来阶段开始致力于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解决边界争端并发展文化和经济的接触。她甚至还对苏联入侵阿富汗提出了谨慎的批评,这一态度彻底改变了远东的政治气氛。对于日本愿意再次承担更多的政治责任一事,英·甘地认为这是一个信号,表明亚洲在与她长期坚持的方向背道而驰。    第三世界在英·甘地死后将不得不重新确定方向。远东地缘政治游戏中的牌将要重洗一遍。

2. 共同社述评:《缅甸总统视察经济特区》

【共同社北京十一月一日电】题:缅甸总统视察经济特区    在中国访问的缅甸总统吴山友一行结束了在北京的全部日程,一日乘专机去上海、广州和深圳经济特区视察。外国元首到中国的经济特区视察,这是极其罕见的事情。    据说,缅甸最近同西德签订了第一个设立合办企业的合同,正在由锁国政策向开放政策转变。可以认为,吴山友总统视察深圳经济特区也反映了缅甸在实行经济开放体制方面的热情。

3. 《印度快报》说英·甘地退出政治舞台对反对党和执政党产生同样大的影响

【《印度快报》十一月一日社论】拉吉夫·甘地宣誓就任总理并不是完全出乎人们预料的,但是从程序上来说,这件事令人感到有点儿意外。拉吉夫·甘地先生到目前为止仍然是相当缺乏经验的,而且仍然处在取得对国大党(英迪拉派)的控制地位的过程中。他早先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英·甘地的儿子。但是尽管在目前这个重要时刻有着一种可以理解的对他个人表示同情的浪潮,但现在从政治上说他要完全靠他自己了。    英·甘地退出政治舞台,造成了一种全新的局势,这种局势必定要对反对党和执政党产生同样大的影响。把所有好的、真诚的、献身于一度曾是伟大的全国性政党的理想和价值观的国大党人重新联合起来的主张很可能会复活,而目前在这个党即将迎接它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其状况却是凄凄惨惨的。【《印度斯坦时报》十一月一日社论】题:一个时代的结束    对于在总理官邸发生的流血,全世界普遍感到极端憎恶。失去一位领导人这件事本身就是令人悲痛的,但是失去一位具有英·甘地这样的思想境界和能力的领导人,对于全国人民来说是一场灾难。    这样巨大的人类悲剧——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都使得一个国家受到考验:它是否具有推举出新的领导人的充分的抗御力,抑或是闹得四分五裂。当英·甘地的父亲、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一九六四年逝世时,国家曾面临同样的困境。

4. 法新社评述中苏第五轮磋商新闻公报

【法新社莫斯科十一月二日电】据今天发表的苏联官方公报说,苏联和中国准备把双边合作扩大到经济、贸易、科学、技术、文化和其他领域,尽管两国之间仍存在政治分歧。    塔斯社从北京发的这项公报是最近在北京举行的第五轮中苏关系正常化会谈之后发表的。    公报称会谈是“有益的”,并宣布,下一轮会谈将于明年四月在莫斯科举行。    公报说,在北京会谈期间,“双方强调了各自在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上的立场”。    外交人士注意到公报没有提到有关阻碍双边关系正常化的一些根本问题上的分歧。    公报说,在北京会谈期间,双方“表示希望改善苏中关系,表示愿意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扩大两国在经济、贸易、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其他方面的联系和接触”。    这次的公报比今年四月举行的第四轮会谈后发表的公报又进了一步。上次公报只是说,两国在这些领域“恢复了互利联系和接触”。    观察家们说,这次公报的措辞表明,中苏关系得到改善。    今天的公报重复了过去公报的措辞,说会谈是在“坦率、平静的气氛中进行的”。    【共同社北京十一月一日电】据北京东方外交人士一日透露,参加第五轮中苏副外长磋商的苏方首席代表伊利切夫副外长,十月三十一日从中国国内的旅行地点回到北京。    这位人士说,伊利切夫一行计划最近几天乘专机离开北京回国。    十月十八日开始的副外长磋商于二十六日结束。在这之后,伊利切夫副外长除了同中国外长吴学谦进行会谈外,还同钱副外长进行了非正式接触。但是,这位人士说,这些接触也和副外长磋商一样,对改善两国关系没有多大进展。

5. 拉吉夫·甘地会见吉洪诺夫

【合众国际社新德里十一月二日电】拉吉夫·甘地总理今天当选为国大党(英迪拉派)的主席,然后立即开始会见为参加他已故的母亲的葬礼而汇聚到印度来的世界各国领导人。    拉吉夫第一批会见的领导人之一是率领苏联代表团来参加于明天举行的甘地夫人葬礼的苏联总理吉洪诺夫。    拉吉夫保证印度将继续奉行同苏联友好的政策。吉洪诺夫说,他希望两国间的密切关系将继续保持下去。拉吉夫说:“我们希望继续奉行我的外祖父和母亲所奉行的那些政策。”    同时,拉吉夫在国大党(英迪拉派)议员的雷鸣般的掌声中当选为国大党(英迪拉派)的主席。在总票数可能达到五百零五票的选举中,这位新总理得到四百九十七票。    反对党人民党成员谴责任命拉吉夫为总理是“严重违反”民主传统。    这个反对党说,拉吉夫被匆匆推上总理的位子是为了保持国大党的王朝统治。

6. 印度出动二十多万军警保卫新德里安全

【合众国际社新德里十一月二日电】为了在星期六给被害的英·甘地总理举行国葬,印度安全官员们面临着一些严重的问题。在一座由于发生了三天的暴力骚乱现在仍在冒烟的城市,他们必须想办法在预计将超过二百万的激动的群众中保护来自近一百个国家的国家领导人和代表。    印度人士说,在葬礼期间预料将出动二十多万印度陆军、警察和准军事部队保卫首都的安全。

7. 王肇元对阿联酋与我建交表示遗憾

【中央社台北十一月二日电】外交部发言人王肇元今天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政府,不能洞悉中共本质,而决定与中共“建交”,中华民国政府甚感遗憾。    王肇元今天就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政府宣布与中共“建交”一事,答复记者询问时,发表以上谈话。    他说:“我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原无邦交,惟我自一九七九年五月起在迪拜,设有名誉总领事馆。    “今后我名誉总领事馆的地位问题,我正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磋商中。”

8. 巴基斯坦向印发动新「和平攻势」

【路透社伊斯兰堡十一月一日电】题:巴基斯坦向印度发动新的「和平攻势」(记者:汤姆·赫尼根)    官员们今天说,巴基斯坦在英·甘地总理遭暗杀后向印度发动了一次「和平攻势」,希望(印度)领导的更迭能为这两个对立的邻国关系的缓和带来新的机会。    他们说,齐亚·哈克总统对甘地夫人大加称颂,昨天晚上又迅速打电话给她的儿子、新总理拉吉夫表示吊唁,这是新的友好表示的开始。    一位高级官员说:「我们非常希望这次过渡能带来巴印恢复对话和增进睦邻关系的可能。」    另一位官员说,他认为最近还发表过敌视巴基斯坦的言论的拉吉夫一旦当政就会发生变化,因为他不属于对独立前时期的积怨记忆犹新的那一代。    今天巴基斯坦报纸的社论称赞甘地夫人是一位伟大的领导人,但是没有象齐亚那样赞颂她是对双边关系的改善作过宝贵贡献的人。

第 2 版

1. 苏在其远东地区大量饲养梅花鹿

【塔斯社符拉迪沃斯托克十月二十四日电】苏联远东地区南部的梅花鹿总头数已经恢复。专家们利用梅花鹿对某些生活地区的依恋性,学会了在同外界隔绝的宽阔的动物饲养场里饲养这种动物。现在,滨海边疆区有十二个专业化国营饲养场,这里饲养着大约六万只梅花鹿。据报道,在乌苏里原始森林中自然生长的梅花鹿的数量也增加了。那里已有三千只梅花鹿。乌苏里原始森林是许多稀有动物生活的地方。近几年来,这里的老虎、喜峰熊、黑貂以及列入红皮书的其他动物的数量也明显增加了。

2. 格鲁吉亚成立满足居民消费品需求组织工作中心

【本报讯】为了协调消费品的生产和供应工作,苏联格鲁吉亚共和国正进行改革试验,成立了满足居民消费品需求组织工作中心,以期改进商业服务。稀缺品商店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有一家奇特的商店,它能向消费者提供一百多种稀缺商品。这里研究格鲁吉亚的消费需求,为批量生产提供方便。这家商店在工业和商业之间起中介人的作用。售货采用的是展销形式,并专门设立了顾客询问处,不仅收集顾客对柜台上商品的意见,而且还关心他们希望买到哪些商品。专门设立的展台向顾客介绍稀缺商品和一两个月内即可问世的新产品。满足居民消费品需求的组织工作中心在共和国一级成立了满足居民消费品需求的组织工作中心,它是跨部门组织,第比利斯的那家稀缺品商店,是它的直属商店。该中心的宗旨是协调工业企业和商业组织之间的工作,以便充分满足居民对消费品的需求。它的任务是搞清稀缺商品的需求情况,向工业企业提供标有明确生产任务的样品:商业部门需要多少这种产品、供货日期等等。然后同生产单位和批发站签订合同,详细拟定设计和工艺文件,最后,新产品由直属商店经销。    该中心设立的专门机构集中从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收集和整理科技信息和商品信息,对消费品需求动向进行分析和计划;(二)从工程技术上保证工业企业试制新产品,包括签订合同、协助制订保证企业的设计和工艺的文件,保证材料和设备的供应;(三)研制和更新产品,确定新产品的合同价格和零售价格;(四)对新产品进行鉴定,规定统一的技术政策,等等。取得的初步成果共和国满足居民消费品需求组织工作中心成立不到一年,已取得初步成果。这表现在稀缺商品不断减少,生产单位和销售单位之间的关系得到调整。产品从生产出来到消费者手中的时间也大大缩短了。

3. 日《国际贸易》文章:《中国出现新的价值观》

说中国在改革和开放的形势下,长期以来被认为‘‘含有贬义”的词汇,现在有不少已“恢复名誉”    【日本《国际贸易》十月九日文章】题:中国出现新的价值观(作者: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驻北京办事处主任武吉次朗)    现在,中国正致力于城市的经济改革。所谓改革,不仅仅是改革机构,而且要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其背景在于打破旧观念。    推进对外开放体制,似乎也加速了新的价值观的形成。    语言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中国随着改革和对外开放工作的开展,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含有贬义”的词,现在有不少已“恢复名誉”,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譬如“竞争”,前几年在中国被看成是资本主义固有的不良现象。现在不同了,一九八○年十月发出的国务院通知中,正式使用了“竞争”这一措词。    可以说,专利法也是根据上述形势制定出来的。但是,竞争就是肯定优胜劣败的原理,也就是说,最后要淘汰失败者。    “承包”一词也是如此。所谓承包就是指实行责任制。在农村推行生产责任制曾在文革时被列为邓小平主任的一条“罪状”。    但是,现在基于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的成功经验,城市也在推行责任制。现在,中国主张对经营不佳的企业减发部分工资。中国似乎决定要建立一种使职工有迫切感的结构。    此外还有“消费”一词,以前“消费”被当成“浪费”的同义语。在生产方面造成的浪费无人过问,但在个人消费方面却强调厉行节约,并把其称之为美德。过去是低效率    ——低工资——低消费这种模式。低物价和财政补贴支撑了这种模式。    如今,这种模式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现在是通过“鼓励消费”来谋求提高生活水平,并以此来谋求搞活国民经济。    最后谈一谈“情报”一词。过去,中国人认为,“情报”会使人联想到间谍,而“信息”也只有极少数的专家了解。现在,“情报”也成了“褒义词”。至于“信息”,电视广告节目中以“商品信息”为题,每天播放。情报活动已成为竞争所不可缺少的手段,这种认识正在扩展开来。上述变化是引人注目的。

4. 日本希望在繁殖朱鹭方面与我合作

【本报讯】据共同社报道,正在研究对国际保护鸟朱鹭进行人工繁殖的日本环境厅“朱鹭繁殖技术研究会”,九月下旬举行会议,研究了今后的朱鹭繁殖计划。会议决定:一、明年重新让雄性朱鹭“阿绿”和雌性“阿黄”交配;二、如果失败,就让“阿绿”同另一只雌性“阿蓝”交配;三、为了探索同中国朱鹭交配的可能性,推进同中国有关方面交换信息。    现在生存在日本的三只朱鹭,饲养在新澙县佐渡岛的朱鹭保护中心。迄今为止的人工繁殖试验都失败了。    会议设想只得靠同中国的朱鹭进行交配,并决定在十二月于中国举行日中候鸟条约会议时,要求中国方面给予合作。

5. 美中贸易额今年头八月增长三成多

【美联社北京十月三十一日电】据美国大使馆今天宣布,美中两国今年头八个月的贸易额达到近三十八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三十六。    大使馆的一项新闻公报说,八月份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超过进口额二千二百五十万美元,这是美国今年在贸易中第一个出现顺差的月份。但是在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总额(到八月份为三亿六千七百五十万美元)中,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进步”。    大使馆说,美国对华出口总额八月份为二亿八千零五十万美元,其中包括六千五百万美元的小麦,二千九百万美元的机车和车辆,以及价值二千四百万美元的合成树脂及橡胶。八月份从中国进口总额为二亿五千八百万美元,比七月份的三亿一千九百万美元有所下降。大使馆认为进口额下降是由于从中国进口的石油产品和服装数量减少了。

6. 日本《国际贸易》报道:日中航线十年来规模扩大了十倍

【日本《国际贸易》十月二日报道】一九七四年九月二十九日下午,从北京飞来的第一架中国民航定期班机降落在羽田机场上。    现在,在日中航线上航行的有日本航空公司和中国民航这两家公司。让我们回顾一下十年来的情况。    十年前,两家公司每周各飞两次,单程各有客席三百个,所用的机种是DC8和B707。    从一九八○年四月起,客席各增加到一千七百个。中国民航也开始使用大型客机B747SP,同时使用三叉戟客机。日航开始使用DC8—61。双方都以大型客机通航,因此进入了大量运送旅客的时代。就在这一年建成了新北京机场。    从一九八二年四月起,各公司把客席增加到两千五百个,在客运量最大的八至十月份,每周各增飞大型客机一架。从去年四月起,双方又各增加到二千五百五十客席,到今年四月起双方各增加客席到二千九百五十个。中国民航不再使用三叉戟客机飞日中航线。    从今年四月起,载货专机就航。日航使用了DC8货机,中国民航使用了B707货机和载货载客两用的B747。    日中空中的桥梁十年间规模扩大了十倍。尽管在旺季和淡季旅客有所增减,但是,从现在的趋势看,每年往返的乘客不久将超过五十万人。

7. 日本广告别出心裁旨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美联社东京十月九日电】题:日本广告别出心裁    意在让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不是介绍产品的引人注目的日本广告,对在这里做生意的西方企业来说,令人有面目一新之感。    总部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苹果计算机公司,今年夏天在报上登了一幅广告,广告的一边画着佛陀捧着苹果自天而降,另一边则是该公司的个人计算机的小幅素描向下飘然降临。下面用通栏艺术草体字书写公司的名字。    苹果计算机公司日本分公司的销售主任衣川说,由于登了这张佛陀广告,这里认识了苹果商标的消费者,从百分之五增加到了百分之二十一。    衣川说,日本风格反映了他的公司把商业活动本地化的政策。他觉得美国公司在这方面动作迟缓。在日本名列第二的广告公司博报堂的董事长助理石川说:“只要做得恰当,日本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试探市场。”    一些新来日本的公司,不再象一些老的外来公司在十五或二十年前所做的那样,向日本兜售西方的销售概念,他们发现没有什么新东西可以教给日本人,倒是可从日本人那里学到很多经商之道。    日本广告设计的首要目的是让人记住,它们经常把新的抽象的形象、音乐和口号揉为一体,让观众弄不清到底做的是什么东西的广告。    一幅宣传威士忌的广告,画着一位日本吹长笛的人在印度骑在大象背上。摇摆乐队在为汽车推销。打红了眼的海盗在抢方便面条。    巴伯说:“这不是疯狂的自我陶醉,他们是在试图吸引追求标新立异的、能带起新潮流的消费者。”他说,很多西方的广告商仍太拘泥于已有的广告概念,以致没能考虑运用这种抽象的做法。    在全国发行的《朝日新闻》说,在它上面登一整版广告的费用是十四万八千九百六十七美元。    东京广播系统广播十五秒钟的广告费用是两千六百七十九美元。

8. 英新处报道:我将播放电视剧《福尔摩斯历险记》

【英新处报道】中国和澳门的一些电视台即将播出英国格拉纳达电视台摄制的《夏洛克·福尔摩斯历险记》。福尔摩斯是英国作家柯南道尔虚构的大侦探家,在世界上几乎家喻户晓。    在中国,这部长达十三集的电视连续剧将以广东话播出。在澳门,观众将看到七集印有葡萄牙语和粤语对白字幕的《福尔摩斯历险记》。这样,世界上播放这部电视剧的国家和地区将达到十二个,其中有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和香港等。    这部电视剧由约翰·霍克斯沃思编剧,福尔摩斯由杰里米·布雷特扮演,福尔摩斯的朋友华生由戴维·伯克扮演。

9. 保计划建立许多自主的小企业开展竞争

【英国《经济学家》十月二十二日报道】保加利亚的计划制定者刚刚起草了一个激进的建议。他们的主张是,建立一千多家小企业,让它们自主经营,进行竞争。计划制定者希望这些年轻的竞争者们在两个主要的方面对死气沉沉的国营大企业产生好的作用:弥补大企业在零配件和机器供应方面的不足;刺激大企业提高效率。    这个计划是保加利亚工业联合会出的点子。这些保加利亚人在仔细研究了西方一些小公司的情况后,决定试建自己的小公司。保加利亚工业联合会在过去的三年里已帮助创办了将近二百家这样的小公司。这些公司主要是提供消费品和劳务。这些小公司一般都比与它们竞争的大公司经营得好。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项建议如能实行,并得到政府支持,将可使保加利亚的经济改观。

第 3 版

1. 里根夫人的一封公开信《救救我们的孩子》

今年早些时候,我参观了中西部的一个青少年戒毒中心。这已是我第二十次参观这样的地方。我原以为,关于吸毒的摧残性后果,我都已听说过。可是,并非如此。    我看见一个最近刚完成疗程的美丽的小姑娘。她十一岁。我问她是什么时候开始吸毒的,她回答说,「我出生两个月就吸毒了。」她父母为了让她安静,竟然在她奶瓶里添加了酒精和麻醉品!她六岁时已吸上大麻,到她十岁时,她不得不卖淫挣钱来吸毒。    在我的一生中,我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迫切感到需要做点事情。如果我们现在还不采取行动,我们就有丢掉我们整整一代孩子的危险。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防止,最接近于预防的办法,掌握在父母手中。这就是我为什么参与一个叫做「化学人」的电视计划的原因,它是公共广播服务节目,目的是帮助人们组织起来反对吸毒和酗酒。有三十五个志愿组织召开了将近一万一千次「城镇会议」。此后,至少有八个这样的会议已发展为永久性的反吸毒父母组织。    白宫决心开展反吸毒运动。我丈夫和我一样强烈关心这件事。但是,单靠我们不能做成这件事。我们需要有献身精神的愿意合作的积极的人。能不能请你同我们一起帮助救救我们的孩子?南希·里根    (摘自美国《读者文摘》英文版)

2. 美国儿童谈政治

【合众国际社纽约十月九日电】如果你是“世界的主人”,你将做些什么?    这是一名教师向一所幼儿园以及一所私立小学的一、二年级的大约二十来个孩子提出的问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为了了解孩子们怕什么和谋求何种幸福而进行的调查的一部分。以下便是孩子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马丁说:“我要让许许多多的人都幸福,但我不会给耗子幸福,我要做些东西送给小伙伴,造一部算算术用的机器,造一些能够帮助人的东西,比如能够帮助象那些坐在轮椅里的人的东西。”    莱斯利学院的布伦达    ·恩格尔教授发表的一篇报告记载了马丁和其他孩子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恩格尔的报告刊登在《哈佛教育评论》上,那一期《哈佛教育评论》专门谈“教育与核战争威胁”问题。    恩格尔教授说:“如果我主宰世界”这一问题不仅能启发孩子运用他们的想象力来表达他们对战争和核武器的看法,而且还能表达他们对幸福和安全的各个方面的看法。    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以下便是他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卡尔:“要是我主宰这个世界,我就要制止战争,不过我还是要做一些能够做战争游戏的玩具,因为这些玩具打不死人。它们不会伤害任何东西。”    达纳:“嗯,我要的东西,你们都知道,就是更多的游乐园,象迪斯尼那样的大游乐园,我还要消除许许多多污染,我还要……嗯……想不起来了。”    凯文:“我要降低汽车和房子的价钱,降低所有东西的价钱,汽车两美元一部,房子四美元一幢。”    老师接着问这些孩子,世界上没有战争和武器的话,会有人不高兴吗?    艾米:“也许有两、三个人,但不会很多。”    丹:“里根总统会不高兴的。”    比尔:“他想造武器。”    丹:“原子弹对谁都危险。”    艾米:“他们不愿摧毁半个世界。”    比尔:“世界上所有的原子弹加在一起能摧毁半个世界。”    丹:“也许整个世界都会完蛋。”    恩格尔说,孩子们把污染、原子弹、高物价和其他会破坏他们幸福的东西都联系在一起,如果能当世界的主人的话,他们愿把所有这一切从地球上消灭掉。    恩格尔说,孩子们的回答也许完全出自感情,然而,从本质上看,我们知道他们的回答是正确的。

3. 苏联的少年儿童读物

【塔斯社莫斯科九月二十五日电】记者从国家出版委员会获悉,在苏维埃政权成立后的年代中,苏联共出版了数百亿以上的儿童读物。大约七十家出版社现在每年用五十二种文字至少出版三千种儿童读物,总发行量达五亿册。其中最大的专业出版社是《儿童文学》出版社。它为五至十七岁读者出版的书籍每年平均二亿册。这家出版社史无前例的创举是,即将问世的五十卷本《世界儿童文学书库》,书中收集了各时期、各民族的优秀作品。    每个加盟共和国都有用本民族语言出版儿童读物的出版社。    在苏联,儿童读物的书价抵偿不了出版费用。然而国家这样做所追求的主要目的是,儿童书籍应当人人都能买得起。    有百科知识的读物在苏联儿童中享有盛誉。例如,十二卷本的《儿童百科全书》已经出版了三次。儿童定期刊物范围广、品种多:杂志四十多种,报纸约三十种。这些刊物之所以受欢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们讨论了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题目。每个共和国的儿童杂志也都用本民族语言出版。苏联中小学学生的主要报纸是《少先队真理报》(发行量八百五十多万份),它一星期出版二次。它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地报道国内最重要的消息,讲述世界大事记、体育、艺术、科学,当然还有教育。

4. 米基奇十岁进了教育科学院

【苏联《劳动报》报道】南斯拉夫一名十岁的小孩米奥德拉格·米基奇进入了贝尔格莱德教育科学院研究数学。    电子研究所的专家们一直在对这位男孩进行研究,企图解开他非同一般爱好化学和物理之谜。米奥德拉格七个月就开始说话,当他满二十二个月时就能读书。    奥地利《人民之声报》介绍说,这位男孩三岁时头一次接触到化学,便对它产生了兴趣。

5. 横向钻油新技术

法国一家石油公司,最近发展成功一种横向钻油的新技术,而使得钻油技术更臻完美。这家公司已利用这种横向钻井的技术,完成了四口油井的开凿。据该公司的报告说,这种新方法找到的油比过去垂直凿井的方法多五倍。    这种新的凿井方法,先是以垂直凿井法向地下开挖九千英尺深,然后将直的钻头取出,换成一个弯曲的钻头,这弯曲的钻头可使以后凿的井渐渐呈九十度转弯。在这个井横向开凿时,一套电子导向系统,可以导引转向的角度和方向。    横向凿井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事先预防地下水侵入油井之内,因为导引系统可以尽量避免凿过头,而凿穿了油层下面的地下水,并且将来抽取石油时,不是垂直的抽,而是横向的抽,因此又大大减少了把油层下面的地下水抽上来的机会。    图:最新的横向凿井技术,可以提高石油产量五倍以上。    (图文均转载台湾《青年战士报》)

6. 美国在努力设法向废井要油

据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九月十八日报道,目前美国正在努力设法向废井要油,在东南部和西南部各地区掀起了强化开采石油的浪潮。    美国全国石油委员会最近估计,强化开采技术最后能使美国的石油储藏量增加一百四十五亿桶,这相当于目前美国国内可供开采的石油储量的百分之四十,差不多等于一九八三年美国全年石油消耗量的三倍。    目前用强化开采技术从废井中采出的石油量为每天四十六万桶,占美国石油日产量的百分之六弱。强化开采石油的原理是:向储油层注入一种气体或液体,这种气体或液体将把石油冲出岩石细小缝隙,并能与原油相混合,使之更易于流动。    最有发展前途的几种强化开采方法是:输热法这种办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蒸气。目前美国国内所采用的强化开采技术中百分之七十七左右都用蒸气注入法。注入地层的通常是蒸气和水。热量的作用是使石油能更加自由地流动,而冷凝的蒸气则也形成一道水墙,把石油驱向生产中。输热法的主要缺点是,它通常只对重油和沥青起作用,而且一般只用于浅层油田,同时还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和购置昂贵的抽吸设备。另一种加热技术是向储油层输进空气,使得一部分石油点燃,石油燃烧时产生的气体体积不断膨胀,同时还产生蒸气和热水,它们驱使原油流向生产井。但要控制好地下燃烧是非常困难的事,所以这种方法目前应用的范围不广。注气法这是一个发展最迅速的领域。这种想法是:向储油层注入一种气体(通常是二氧化碳,但也有用氮气或天然气的),气体溶进石油,使油量增加,并驱使石油流向生产井。使用这种技术的问题在于必须有充足的廉价气体。加注化学药剂法这种办法是向井下喷化学药剂。这些化学药剂有的起类似于肥皂的作用,把石油从岩缝中冲出(它们叫做表面活化剂),有的则使第二期开采时注入的“水”稠化,从而挤出更多的石油(它们叫做聚合剂)。但这两种方法都有缺点,因为化学药剂的价格并不便宜。    美国大多数专家推测,到九十年代初用强化开采法生产的石油至少能达到大约每天一百万桶的高峰。(国昌)

7. 苏研制出清理天然气管道的有效方法

【塔斯社哈尔科夫十月十四日电】哈尔科夫的科学家们研制的清理天然气管道的有效方法大大提高了大口径干线管道的通过能力。今天在“联盟”国际天然气管道(从乌拉尔到苏联西部边界)上顺利地通过了这种新方法的使用检验。    实践表明,现有干线管道中逐渐形成了结晶的、油质的以及别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对不停顿地输送燃料造成困难。为了从这种钢铁动脉内部“刮掉”这些沉积物,安装了又重又大的活塞。活塞在被输送的天然气的压力下象炮筒中的炮弹一样移动,并用自己的外壳把堵塞管道的微粒“掏出去”。不过,在大量变硬了的物质压成块的地方,这时就出现暂时堵塞干线的情况。    乌克兰天然气科学研究所所长维塔利·布德姆卡对塔斯社记者说:“被我们称作‘飓风’的新活塞同以前的活塞不同,它用天然气流来清除管道,这种天然气流以超音速从喷咀中喷出。这有助于把运输动脉很快‘清扫’干净,而不妨碍它的工作程序。这种‘炮弹’几乎是无阻拦地以每小时五十公里的速度沿管道移动——这比相同用途的国外活塞快好几倍。如果它遇到特别硬的沉积物而减慢了运行速度,那么从后面压过来的天然气流以更大的力量从活塞外壳上的漏孔中冲出来,扫除所遇到的障碍”。

第 4 版

1. 世界上最紧张的竞选活动

美国的总统竞选活动每四年一次,忙煞了一大批专门为总统候选人布置策划、张罗奔走的人。美国评论家说,今年的竞选活动的紧张繁杂程度超过五十年代好几倍。    里根、布什竞选委员会有两套高级竞选班子,一套以跟随里根二十年的迪弗和白宫办公厅主任贝克为首,同他们相配合的是富有经验的工作班子罗林斯和埃特沃特等人。竞选委员会雇用三百名职员,分别在各州操纵竞选工作,职员的薪水最高的达一年六万美元。蒙代尔的竞选班子有一百五十人,都是有报酬的专业竞选工作人员,由一个名叫约翰逊的人做总指挥,他直接听命于蒙代尔。他下面的竞选事务总管贝克尔处理竞选中的各种细节。    双方还聘请了一大批顾问。共和党对里根的密友斯宾塞十分器重,一九六○年以来他办过三百场竞选活动。另一名顾问诺夫齐格也是里根的故交。蒙代尔的顾问中有华盛顿律师赖利和理查德    ·莫。在卡特总统时充当助手的安妮·惠克斯勒,是给蒙代尔副手费拉罗提供指导和建议的要员。    今年里根和蒙代尔为在电视上露面讲话所花的钱是二千至二千四百万美元。    蒙代尔的演说起草人卡普兰为他在民主党代表会上的一篇接受提名演说修改了二十遍。里根的助手卡钦根专门为里根寻找引语和提供史料。    最近几个月里根和蒙代尔在全国进行竞选旅行时乘坐飞机所走的路程等于平时三、五年走过的路程。每到一地,事先都由大批先遣人员布置欢迎人群、分发小旗、标语牌和放气球。(戴增义)

2. 美国大选决战前夕

美国总统大选已进入决战阶段。共和党候选人里根和民主党候选人蒙代尔,谁将入主白宫,将在后天投票后见分晓。目前,两党候选人正在作最后的努力,希望在投票的前夕,再多拉几张选票。就目前民意测验的情况来看,里根仍处于优势。美国的一些政治分析家认为,除非发生奇迹,否则蒙代尔难以问鼎。    美国经济好转是里根争取连任的王牌。美国人历来是根据自己的钱包投票的。历届大选的经验表明,如果经济处于上升状态,执政党可能获胜,反之,则可能失败。目前,美国经济已摆脱衰退,走上稳步增长的道路。据外电报道,美国今年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百分之二点六,被专家们称作是健康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也从一九八○年的百分之十二点五降至百分之四点二。失业率也比衰退时期有所下降。在这些光明点的背后还潜伏着危机,如联邦赤字高达一千七百五十亿美元,外贸赤字近一千百三亿美元,银行利率仍居高不下。但是,这些问题估计在大选日不大会影响选民的投票情绪,因为只要企业正常运转、通货膨胀率下降、高比价的美元能使他们到国外旅行,普通美国人便心满意足了。    蒙代尔曾想在经济问题上整整里根。他说里根的经济政策是劫贫济富,导致了庞大的财政赤字,并保证,他如当选,要把联邦赤字降至八百五十亿美元。但是许多美国人对蒙代尔的经济政策并不十分欣赏,认为他会通过增税,把钱用于政府开支和社会福利,而不用于减少赤字。    外交政策是里根的弱点。在过去的四年里,美苏核谈判陷于僵局。中东问题非但没有解决,还在黎巴嫩赔掉二百多条海军陆战队员的性命。中美洲问题也远未解决。于是,蒙代尔近来一直揪住外交问题不放,狠打里根的棍子,说他“迷恋于危险的军备竞赛”,致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同时标榜自己“精明强干,致力于和平,是新一代的领导人”。里根不甘示弱,把美苏关系没有进展归咎于苏联领导人频频更迭。为了粉饰自己的外交政绩,里根还搬出美军入侵格林纳达的例子,说此举遏制了苏联古巴在中美洲的影响,激发了美国人的爱国主义情绪。里根还反唇相讥,说蒙代尔在卡特手下当副总统时,干了大量削弱美国力量的事。    撇开两人的互相指责和自我辩解不谈,许多美国人认为,里根在位的四年里,改变了美国前一时期在国际上的软弱形象,增强了美国的自信心。但是与此同时,人们对里根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出的咄咄逼人的态势也忧心忡忡。不久前,美国宗教界人士致函里根,要他放弃圣经中的“善恶决战论”。据报道,这种宗教理论来源于《新约全书启示录》,说的是世界末日到来之前的善与恶之间的决战。里根曾多次提到这种理论,认为“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人们担心,由于里根把苏联比作“罪恶帝国”,这将为他使用核武器提供理由。    为了争取选票,两党在竞选中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两位候选人除了从政府各自拿到四千万美元的竞选经费外,还分别从拥护自己的政治行动委员会那里筹到了上亿美元。民主党争取的重点是少数民族、妇女和穷人,共和党则在军营和学校拉拢年轻选民。双方都自称争得不少选民。除此之外,双方还互挖墙脚,争取对方的选民“跳槽”。据报道,美国现有一亿七千五百万适龄选民,但是真正参加投票的不过一亿余人,其中自称民主党人的有五千多万,比共和党人多出一千多万。但是美国的政党对本党的选民并无约束力,选民们可以随时改变政治立场,转而支持另一党的候选人。里根本人早年就是一名民主党人。据报道,由于经济回升,一些本来准备支持蒙代尔的工会会员已打算易帜支持里根。    最新发表的民意测验结果表明,里根几乎在五十个州都领先于蒙代尔。民主党竞选班子的负责人也认为,里根的优势是难以克服的。但是蒙代尔对这种说法不屑一顾,他说,一九四八年,民主党候选人杜鲁门就是在投票日才扭转劣势,一举战胜呼声极高的托马斯·杜威的。看来,他正期望这段历史能在后天重演。(林齐曙)

3. 美总统就职大典准备工作开始

虽然第五十届美国总统宣誓就职的日子距今还有两个来月,但是就职大典的准备工作已紧张地开始了。    拥有三百人的“武装部队筹办就职仪式委员会”,早在今年四月就开始为这种四年一度的华奢仪式作准备了。    该委员会的发言人说,将动员一万二千名军人参加就职仪式,他们将从事警卫、开车、扫雷和医疗救护等工作。光是从国会到白宫一英里长的大街两侧,就需要二千一百名军人担任标兵。    新任美国总统将在国会两侧宣誓就职。里根总统曾于一九八一年首次破例改在这里宣誓就职。据认为,在面对华盛顿纪念碑和白宫的国会大厦两侧举行就职仪式,视野开阔、优美,而且在修建就职典礼台时省力省钱。    就职典礼的全部费用预算为五亿零二十万美元,其中大部分开支将用于修建就职典礼台。    根据设计,典礼台上应能容纳一千五百名显要人物,其中包括总统、副总统及其家属,还有国会议员、内阁成员、最高法院法官、外交使团成员、将军和获得荣誉勋章的军人。    (林齐曙)

4. 费拉罗悔不该参加竞选

对美国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费拉罗女士来说,竞选是一场难以忍受的折磨。不久前她私下表示,当初不该接受邀请做蒙代尔的竞选伙伴。    她认为,被选作副总统候选人是件高兴的事,可是个人及家庭的隐私却因此而被记者一一抖搂出来,使人不快。    岂止不快,甚至是让她伤心。她好不容易才消除公众对她丈夫偷税漏税的怀疑,报上又传出她丈夫巧取豪夺一位寡妇房产的消息。    但是,最让她伤心的是十月十八日。这天她刚登上外出竞选的飞机,她的新闻秘书告诉她,《纽约邮报》说她父母在四十年前曾因聚赌被警方逮捕过。费拉罗听到这消息后,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她失声痛哭。她的助手说,费拉罗女士为自己亲人被卷进政治旋涡、受到侮辱而伤心。后来她把这则消息斥为「造谣」。    (林齐曙)

5. 里根女儿为父亲拉选票

今年美国大选中对妇女选票的争夺十分激烈。蒙代尔利用里根在对待妇女平等权利方面的纪录不佳所产生的所谓“性别差距”,提名费拉罗女士为竞选伙伴。这件事使得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付给报酬的顾问、里根的女儿莫林·里根格外着急。于是她利用一部分选民中的保守主义情绪,大肆宣传“妇女们才不会投蒙代尔的票呢,因为万一蒙代尔发生点事情,费拉罗就成了总统啦”。她说,“妇女们的头脑没有这样简单”。    莫林今年四十三岁,她是里根和前妻、电影明星简·怀曼生的。莫林和她父亲在许多问题上观点不同。里根总统不主张通过妇女“平等权利宪法修正案”,莫林却支持这个修正案。里根总统反对堕胎,莫林却主张有选择地赞同堕胎。共和党全国妇女政治小组的负责人威尔逊说,莫林在为她的父亲消除“性别差距”方面任务艰巨,因为她父亲在这方面的纪录令人遗憾。就这一点来说,莫林还干得不错。    (戴增义)

6. 世界各地天气和报纸要目(十一月三日)

波恩(阵雨13—17℃)《世界报》:印度人不理会拉吉夫发出的要保持平静的呼吁    莫斯科(晴4—10℃)《消息报》:苏联领导人契尔年科、葛罗米柯和索洛缅采夫到印度大使馆吊唁    巴黎(多云8—19℃)《世界报》:印度的印度教徒与锡克教徒发生冲突,二百多人丧生    华盛顿(晴7—12℃)《华盛顿邮报》:敌对分子攻击甘地的儿子    (合众国际社)

7. 塔斯社说:斯大林女儿斯韦特兰娜恢复苏国籍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十一月二日电】塔斯社今天报道,一九六七年叛逃西方的斯大林女儿斯韦特兰娜·阿利卢耶娃回到莫斯科,并说,她恢复了苏联国籍。    塔斯社在一条简讯中说: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根据苏联公民法第十九条和二十一条,考虑并满足了阿利卢耶娃的要求,恢复她的国籍,并给予她的女儿奥莉加以苏联公民权。”    虽然斯韦特兰娜最近说她在英国的生活不愉快,但是谁也不能肯定是什么事促使她回苏联的,也不清楚她是否永远留在那里。    一些认识斯韦特兰娜的人说,近几周来她行为“异常”。    一位人士说:“她非常好争吵,甚至同自己相识很久的人争吵。她经常放下家里的窗帘,不让女儿和任何人接近。”    【路透社莫斯科十一月二日电】苏联今天宣布,斯大林的女儿在叛逃到美国十七年后又返回莫斯科。    西方外交官今天说,斯韦特兰娜返回莫斯科是一件引起轰动的事情,可能使苏联领导集团感到高兴。    他们说,克里姆林宫同意恢复一个已被剥夺公民权的人的苏联公民权是极不寻常的做法。    但是,有些外交官预计,莫斯科会要求斯韦特兰娜为允许她返回莫斯科付出代价,很可能是要求她发表公开讲话,谴责西方和对她曾经离开苏联表示后悔。

8. 经互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发表最后公报

【埃菲社哈瓦那十一月一日电】社会主义集团成员国表示声援古巴和尼加拉瓜,对中美洲局势表示“关注”,并警告说,“这是对全体拉丁美洲人民的威胁”。    经互会第三十九届年会最后公报发表了上述看法。    这项以该组织正式语言俄语写成的公报是昨晚在哈瓦那发表的。    公报把国际紧张局势的加剧归咎于美国坚持谋求军事优势,尤其是在空间的优势,实行强权政治,损害各国人民的独立和主权。    这次理事会会议最后公报还强调,经互会成员国应采取必要措施,保卫本国的重要利益,加强技术和经济独立。    公报说,经互会决定对古巴、越南和蒙古的经济发展给予“特别的关注”。

9. 更正

本报十一月二日第四版《印度新任总理拉吉夫·甘地》一文第六段“他的父亲费罗兹·甘地是个清教徒”应为“……是个袄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