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09-22

第 1 版

1. 西德《欧洲文献》载文说:中国和平共处政策概念同苏有原则区别

【本刊讯】联邦德国《欧洲文献》九月十日一期摘要刊登了赵紫阳总理在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并刊登了格劳比茨写的一篇介绍文章,摘要如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一九八四年五月十五日至三十一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二次会议。同一九八三年六月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一样,这次会议主要研究了经济政策问题。在开幕的那一天,赵紫阳总理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他的报告不是局限于阐述已取得的成就,也指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    象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如此高速增长的国家(一九八三年国民生产总值比前一年增长百分之十)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是显而易见的。    他的报告一半是谈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对外政策的问题。赵强调指出,中国的对外开放“是正确的政治决定”,他主张坚决贯彻这一政策。他要求加强利用外资,加强先进技术的输入,但他强调主张要有选择地使用这些先进技术。    中国领导估计,从北方大连到南方海南岛十四个海港城市的拟议中的开放,将会更多地吸收外国资本。赵总理说,将允许外商独资办企业。总的发展水平较高、开发较好的沿海地区,在中国同外界经济交流过程中起着中间传播作用。它们应当支援和带动内地的经济发展。    赵紫阳总理按照邓小平提出的提高对知识分子评价的政策,坚决主张消除“‘左’的思想的影响”,告诫防止“对知识分子的排斥、压制、打击”。犯这类错误的干部,必须坚决调离领导岗位。    在报告的对外政策部分,这位总理指出,同世界各国关系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是一九五四年同印度和缅甸共同提出的,今年正好是三十年。这表现出中国关于和平共处的概念同苏联式的“科学社会主义”所代表的立场有原则性区别。这种立场把这一概念只运用于同社会制度不相同的国家的关系。赵把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明确地列在和平共处原则的运用范围内,并且论证说,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包括社会主义国家,也可能发生尖锐的对抗或冲突。按照苏联的学说,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着特殊性质的关系,这种关系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础上(也就是说可能运用所谓的勃列日涅夫主义)得到调节。

2. 将香港归还中国迈出的第一步

【路透社伦敦九月二十日电】英国今天因批准了一项旨在结束香港一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并将这个资本主义前哨归还给中国的协议而迈出了第一步。    玛·撒切尔首相获得了她的政府高级大臣们对一九九七年把这个殖民地的主权归还给北京的协议草案的支持。这一协议草案是经过两年的微妙谈判后最后定下来的。    人们认为,内阁批准这一协议草案在很大程度上是走走形式。这一批准旨在保障香港五百三十万大陆中国人在北京领导下的前途。    一位政界人士说:“大臣们知道他们没有好多选择余地。这恰恰是他们所能得到的最好的一笔交易。”    这项协议的可接受程度一俟在该殖民地得到检验,就将由英国议会最后批准。    撒切尔夫人的保守党在拥有六百五十名议员的下院占有一百四十五席的多数,因此在议会就这项协议举行辩论时将很容易地使之通过。    【法新社伦敦九月二十日电】唐宁街一位发言人说,英国内阁今天批准了同北京签订的一项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把香港归还中国的协议草案。    他说,协议将在香港、伦敦和北京同时发表。尤德爵士将立即返回香港,以便在广播电台向该殖民地的五百五十万人民解释这一协议。

3. 越希望印在柬埔寨问题上帮忙

【路透社新德里九月二十日电】题:外交官们说越南希望印度在柬埔寨问题上帮忙    越南领导人黎笋定于明天抵达印度,外交官们说他来这里是为了争取使越南支持的柬埔寨韩桑林政府在国际上得到更广泛的承认。    这次为时五天的访问是黎笋第一次访问一个非共产党国家。他将由外交部长阮基石陪同访问。    一位西方外交官对本社记者说:“黎笋将希望争取新德里支持越南在柬埔寨问题上的立场,并希望借重于印度作为世界大国所拥有的影响。”印度是承认柬埔寨政府的唯一的非共产党大国。

4. 下周国际要闻预报(9月24日----9月30日)

本周内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协议    草案在北京草签24日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同埃及外交国务    部长布特罗斯·加利在纽约会晤    日本三千名青年分四路来华访问25日起法国和利比亚开始从乍得撤军26日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在纽约会见苏联    外长葛罗米柯27日中欧裁军谈判第三十四轮会谈在维    也纳开始举行    意大利外长朱利·安德烈奥蒂同苏    联外长葛罗米柯在纽约会见28日美国总统里根在白宫会见苏联外长    葛罗米柯    欧洲共同体和拉美国家外长在哥斯    达黎加圣约瑟举行会议    (辛济之)

5. 独立自主不受美苏羁绊

【香港《镜报》月刊九月号文章】(作者:陈文雄)    中共为开创外交新局面,作出三大决策:(一)对外开放,(二)独立自主,不搞等距离的外交,(三)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中国外交的三大政策    中国敞开了大门,同所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做生意,进行经济合作,加深了解,这既符合中国利益,也符合所有国家利益。这大大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外交地位和态势。不少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也纷纷谋求同中国发展贸易。新加坡是例子之一。至于美国、日本、西德、英国、法国更是觊觎中国的庞大市场,努力为其对华关系“加温”。至于苏联,尽管在政治上对华采取了冷峻的态度,但是,对华贸易却不断扩大。    独立自主外交,是区别于以苏划线或以美划线的外交。显示中国的外交再不受美苏两国羁绊。中国按照自己的是非准则、按照自己的民族利益去决定自己的方针,不会因为同美国发展关系,而疏远苏联,也不会因为同苏联闹僵,而匆匆忙忙拉紧美国,更不会因为某些第三世界国家较为亲美,或者较为亲苏而影响中国与它们发展外交关系。    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更使中国的外交有极大的灵活性。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和政党,并非一定是敌人,很可能是朋友。只要互相不干涉内政,不侵犯对方的主权,就可以发展关系。相反,即使意识形态相同,如果对方搞霸权主义,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主权,中国也不会跟它做朋友。发动钳形外交攻势    中国最近发动了钳形的外交攻势。一是部署向中东阿拉伯国家展开争取活动。一是吴学谦外长出访中南美洲,宣布要同所有拉美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    这两路攻势,目标明确,一是为四化服务,二是进一步推动中国统一大业,争取国际同情和支持。台湾当局对此惴惴不安,忙呼大局“不妙”。    沙特阿拉伯是阿拉伯温和集团中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因为立场反共,而一直同台湾维持外交关系。中国今年派出了二千多人的朝觐团到麦加朝圣,这使得沙特认识到十亿人口的中国,对穆斯林抱友好而尊重的态度。沙特开始盘算,大陆的回民多,而台湾的回民少,以反共为理由,而割断同十亿人口的中国的联系,实在太不现实。    沙特国王法塔赫的同父异母弟塔拉勒亲王决定于今年秋天访问北京显然是一种寻求突破的姿态。这是第一位访华的沙特王族成员。这个消息发表之后,引起了台北的震动。敲开拉美国家大门    吴学谦出访拉丁美洲,台北就掩饰不住内心的紧张了,台湾报纸均说这是一次“攻势”,“情况严重”。迄目前为止,台湾共与二十多个国家有外交关系,其中拉美国家有十五个,占了三分之二。    过去,中共在外交政策上有“左”的倾向,不支持亲美独裁政权,采取疏远和批评的态度。以致台湾有机可乘,继续保持同这些国家的关系。    现在,按意识形态异同而分辨敌友的框框,已为中国所扬弃,如何全面发展同中、南美洲国家的关系,已提到议事日程。    拉丁美洲近年出现了经济倒退。拉美国家急需谈判外债,也急需找寻经济合作伙伴。    吴学谦正是研究了中、南美洲的形势,有的放矢。他此次出访,带去三件礼物:(一)支持孔塔多拉集团排除大国干扰,和平解决地区纷争的努力,(二)支持南美国家关于债务问题的立场,(三)提出同所有拉美国家进行经济合作、贸易往来。    这三件礼物,在拉美甚得人心。拉美国家都看到吴学谦的确是和平的使者,同他们有一致的利益。解决香港的外交手腕    更多人看到在香港问题上,北京在外交手腕上的灵活和果断。每一轮的谈判,北京都掌握住主动权,判断到对方的动向和招数,谈笑之间轻松化解。更重要的是,从邓小平、赵紫阳到吴学谦,都出色地调动了国际有利因素,配合香港问题的谈判。当英方强调“三条条约有效”,企图延续殖民统治时,中国运用外交影响,争取到国际的支持。巴拿马、西班牙、阿根廷固然直斥英国态度顽固,更重要的是,连英联邦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新加坡、加拿大,也指出殖民主义应该结束。    当有人以国际牌、繁荣牌作为要挟时,北京更是早著先鞭,棋先一着,争取到美国、日本、共市国家采取中立态度,不作左右偏袒,而且在关键时刻表示支持香港继续繁荣,支持香港保持独立的关税地方,参加国际贸易和关税组织。    香港问题的谈判,中国在外交上打了一场有声有色的战役。既使对手保留面子,又同对手发展友谊,同时,也争取到国际广泛的同情和支持。

第 2 版

1. 企业质量管理的要害是什么?

据美国《幸福》杂志报道,六月中旬的一天,在华盛顿联合车站,一位爱发脾气的傲慢的老人,穿着邋遢的蓝色服装。他把车票递给全国铁路客运公司的检票员。检票员说他的车票不对。老人回答说,那是卖票的弄错了。检票员要他去换一张票。老人坚持说:“你去换,我在这里等着。”两个人僵持不下,只好叫来警察。警察把卖票的人找来,后者承认自己搞错了。老人才获准登上去费城的高速列车。    他就是当今闻名于世的美国质量管理学家爱德华兹·戴明。五十年代,他向日本人讲授他的极其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方法,为日本的振兴作出了贡献。日本天皇曾授予他一枚奖章,设立了以他命名的奖金。    目前,八十三岁的爱德华兹·戴明向美国企业界大声疾呼,发出他三十年前向日本人讲授的关于质量管理与提高生产率的信息。他经常在为提高美国及全世界的劳务和产品质量而作战,甚至不放过任何一次跟旅馆、饭店和运输公司吵嘴的机会。他不知疲倦地每周出门一次,向美国和全世界传播他的管理信息。现在,计时工资的工人、工厂经理、公司董事长、学生和工程师们,都在仔细听这位白发苍苍、能言善辩的统计学家,用洪亮的声音直截了当地阐述他的理论,讲解他对质量管理的独特见解。戴明喜欢说:“美国的经营管理总的说来是非常糟糕的,就象卖不出去的旧冰箱,不得不付二十五美元让人拉走。”    在日本人向戴明学习了三十年之后,美国人也开始听他的意见了。现在,福特公司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纷纷请他帮助。他对公司经理们抓不住质量管理的要害感到生气。他的一个独特看法是:“百分之九十四的质量问题不是工人造成的,而是制度——也就是管理——造成的”。    戴明坚持认为,去鼓励工人提高质量没有多大用处,因为多数提高质量的事是他们力所不及的,如:得到合适的工具、合适的材料、良好的训练和切实可行的生产程序。为了消灭百分之九十四由制度引起的差错,戴明要向他咨询的人和参加专题讨论会的学生采纳他讲的十四个要点,消灭五个致命的弊病。例如,控制质量的典型做法是检查成品,把次品剔掉。戴明说:“这是犯罪。”剔掉次品需要花钱,又不能改进工作程序。他要求取消全国的检查,改进控制和改进工作程序,以使每个产品都合格。    戴明实现高质量的办法的核心是统计。每个程序,不管是在车间,还是在办公室,都同理想的标准有差距。戴明给向他咨询的人显示一种系统的办法用以衡量这些差距、找出原因、减少差距,从而不断改进工作程序和产品。他把产生差距的原因分为特殊原因和一般原因,前者造成的差错占百分之六,后者占百分之九十四。特殊原因——零件不合格或者工人粗心大意——造成的差距是不规则的,无法预料的。一般原因是制度中有规律的差距——例如,同一工具钻出的孔的大小有细微的差别。戴明首先让向他咨询的人把制造程序置于统计控制之下,消灭特殊原因造成的混乱,然后调整制度,不断测定它的效果,以消灭一般原因。    他认为,一般工厂对调整工具的工作很不经常,只是在操作者认为该调整时才调整,而且对差距和抽样工作了解甚少,因此进行校正往往使毛病更严重。例如,纳休阿公司(新罕布什尔州纳休阿一家办公用品和设备公司)七十年代末在无碳纸上均匀涂料时遇到困难。在每卷四万英尺长的纸涂完后,技术员撕下一些纸,用它复印几份,如果复印颜色太淡,就加深涂料,反之则减少涂料。    他看了这位技术员的操作,批评这位技术员没有学过有关差别的知识。他提示说,“要作适当的调整,需要几次读数的平均数和测定差距程度的标准。没有这些资料,技术员就可能在不需要调整或者甚至需要减少涂料时增加涂料。据戴明计算,纳休阿公司的技术员实际上使差距程度增加了一倍,从而增加了成本,降低了质量。”    后来,纳休阿公司董事长威廉·康韦采纳了戴明的意见,请他到公司讲授他的理论。戴明劝纳休阿公司放弃购买价值七十万美元的新涂料头的计划,让原有的机器继续运转,并且不让操作者随意调整。差距立即减少,质量提高了。然后,纳休阿公司开始解决系统问题。说服供应者提供成份比较固定的化学品,把轴承弄紧,并且调整上色程序。到一九八○年四月,即在实行统计控制后八个月,涂料用量减少百分之二十二,每年节省八十万美元。其他程序在戴明的指导下也取得同样良好的效果。    在美国传统的质量管理人员眼里,如果产品符合工程师确定的指标,他们就满意了。戴明要他们忘掉指标,象日本人那样,不断减少差距以提高质量。福特公司最近把它在俄亥俄州巴塔维亚的工厂生产的埃斯科特——林克斯车的横轴,同松田汽车公司(福特公司拥有该公司百分之二十五的所有权)生产的横轴进行比较。两个厂的产品都符合标准,运转良好。但是,把进口产品拆散以后,福特公司发现它们加工比较精细,切屑和毛头较少,差距较小。调查表明,他们发现用日本横轴的汽车开得比较平稳。福特公司正在整个公司推行戴明的统计程序控制。    三年来,戴明差不多每个月去一次福特公司,同公司里各式各样的人谈话,上至总经理唐纳德·彼得森,下至一批批计时工资工人。他提出的主张不以制造方法为限。例如,在戴明的敦促下,福特公司现在正在修改管理定额制度,征求雇员对没有定额的新制度的意见。他认为,人员定值是第三个致命的弊病,如果以数量定额为基础,会产生“破坏作用”——它们破坏协作精神,滋长敌对情绪和勾心斗角的风气。    戴明认为,一家公司选择供应者不应光考虑价格,还应考虑质量。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庞蒂亚克部采用了戴明的这一理论,完全根据他的办法制造了菲埃罗牌中发动机旅游车,其销售额已经打破了两个座位的汽车在美国的销售纪录。庞蒂亚克对戴明特别信任的一个例子是,它为菲埃罗汽车的每一项材料挑选一个供应者,不搞竞争性的招标。在通用汽车公司内部的评比中,菲埃罗汽车的质量是公司中最好的,尽管生产菲埃罗汽车的工厂生产线上没有检查员。    (柏)

2. 希望拟出全盘的留学政策

【纽约《国际日报》九月八日社论】中共近年来积极派遣留学生到欧洲、美国及日本等先进国家留学。从一九七八年迄今共派出一万六千多名留学生到国外深造,光是美国一地就先后有近七千多中国大陆留学生来深造。在中国历史上,从无一个政府有如此气魄,一下子派遣这么多留学生到国外留学。中共需要先进科技人才的迫切心情,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从旁观者的立场,在此重要问题上向中共当局有所诤言。    首先,留学生政策必需要有通盘的构思和长程与短程兼顾的盘算,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目前中共所派出的留学生研习学科去分析,有百分之九十属于科技范围,文、史及法商学术只占不到百分之十的比例,这是一般发展中国家所走的老路。像中共这么一个大国,应设法另辟途径,以免步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后尘,沦为学术殖民国家。换句话说,如果中国大陆留学政策照此偏重科技的趋势走下去,会造成国家发展失衡的现象。因为如今的尖端学术机构所造就的是尖端的科技人才,这些人才乃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精兵而非支配大局的管理人才。如今的中国大陆除了需要科技人才之外,其它如工商管理、新闻、法律、政治,各种经国治世的人才都是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因素。光有科技人才,社会的进步是有限而且畸形的。因此中共派赴国外留学的人才中,应平衡的分配,科技、文法商、医学都能兼顾。    其次,中共在选派学生赴国外深造时,必须公正无私。    我们希望中共善待学成回国的留学生,给予他们充分自由的学术环境,让他们潜心于学术工作。同时,大批留学生回国之后,很可能在有形与无形中与国内学者发生各种实质与心理上的隔阂,有些人难免认为留过洋的人比“土产”者学问好,这种冲突如果不在事先拟好全面与长程的对应政策,则很可能使学者一窝蜂崇洋,国内学术则在受不到鼓励的情况下,欲振乏力。    西学中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希望中共当局能拟出全盘的留学政策,一方面使中国学术界能吸取外国精华而能另创一格,一方面又能使中国西化的过程及早完成,否则再过十年,甚至二十年,中国还是不得不派学生出国留学,跳不出“四化”的过程。

3. 《美洲华侨日报》认为:我旅游业应实行「放改信降兴」

【纽约《美洲华侨日报》九月六日社论】中国有许多独特的旖旎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物,对外国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然而,由于中国有关当局对旅游业经营不善,这几年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殊欠理想。    我们认为,中国旅游业缺点很多,不作根本改革,难变当前落后面貌。改革之道,一曰放,即开放旅游业的经营权。过去中国的旅游业由中国旅行社和中国国际旅行社垄断,没有竞争,难有进步。有关当局似应允许各部门和各地兴办旅行社,与中旅及国旅进行业务竞争。同时,可与外国外地旅行社密切合作,给予外国外地旅行社优厚的条件和各种便利,让它们在大陆有相当的经营自由。二曰改,主要是改革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其中主要的一点是权力下放,改变职工‘‘吃大锅饭”的现象,要让各旅行社、旅店的经理拥有业务经营、财政管理及人事任免的自主权,让他们可以把不合格的求职者拒诸门外,把不称职的员工开除,而不管这些人的后台多硬。这样才能提高服务素质。三曰信,即墨守信用。中国旅游部门不守信用的事件,已迭次发生。诸如,某旅行团向某大旅店预订了客房,但是某大旅店却以客满为由,拒绝旅游团入住,旅行团预订了飞机票,临时却要改乘火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弄得旅游者怨声载道,有人甚至发誓不再去中国旅游。这种不守信用的事情,是关乎商业道德的问题,中国有关当局不应等闲视之。四曰降,指降低价钱。中国旅游服务单位,对来自外国和外地的旅游人士收费过昂。如不降低收费,旅客就会裹足,中国旅游业就难以同外国竞争了。五曰兴,指旅游服务设施的兴建。除了在名山胜迹兴建旅店、酒楼等等之外,还要增加客机等交通设施,以方便游客。娱乐设施的兴建也不可忽视。此外,各旅游区宜增设出售纪念品及土特产品的商店和摊档,尽可能使外国游客自愿多花钱,以增加外汇收入。

4. 中国边远省份吸引外资难

《亚洲华尔街日报》说,因为它们缺乏经验,公路运输等基本建设也不够健全    【《亚洲华尔街日报》九月三日文章】(作者:阿曼达·贝内特)一天下午,北京民族宫的舞厅挤满了甘肃省的负责人。其中一位负责人热情洋溢地说,资源丰富的甘肃省,「二十世纪肯定会出现淘金热」。    与中国作生意的人说,但是,边远省份要吸引外资还有许多困难。这不仅是因为,它们缺少沿海地区那样的特别的规章制度,而且还因为它们缺乏经验,公路、公用事业和其他基本建设不健全,同时还缺少运输工具。    绝大部分省份都力图保留外汇,它们希望用产品偿还投资者。但是,把产品运出内陆省份在中国是很难办的事。例如,山西省去年生产煤炭一亿五千七百万吨,但是到年底,仍有二千七百万吨贮存待运。西方一位银行家打算在四川省建立一个办事处,以便避开银行中心都挤在沿海地区的状况。但是,他要花很大气力才能到四川,这使他感到泄气。    边远省份的电话设备也很差,其他通信工具几乎没有。外国商人还抱怨说,许多省级负责人都是第一次同外国人打交道,对作生意一窍不通。有些人还没有掌握如何进行国际贸易的学问。因为质量和运输问题,外国人已经表示不同意用产品偿还。当提出用产品偿还的建议完全不可能接受的时候,这种「补偿贸易」的办法对投资者是没有吸引力的。

第 3 版

1. 《传播学概论》简介(上)

本刊编者按:传播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研究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这几种新闻媒介的特性和传播效果等问题。可以说,传播学是信息革命的产物,反过来又推动信息革命。《传播学概论》一书是由美国著名传播学者、东西方传播中心创办人和高级研究员威尔伯·施拉姆同密歇根大学的传播学者威廉·波特合写的,一九八八二年出版。新华出版社已将该书译成中文,不久后出版。以下是该书译者撰写的简介。    传播学被称为同新闻学有血缘关系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这是因为传播学虽然不涉及具体的新闻采编写作,但它却从总体上、发展的观点上研究了各种新闻媒介的诞生、特性和传播效果等问题,在传播学中又吸收了心理学、社会学以及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等学科的一些概念和成果。    美国出版的传播学和大众传播学的书籍很多。《传播学概论》一书“探讨的主要是大众媒介在人类传播全过程中的作用,也就是说它们在社会上的作用”,但也用前五章论述了传播、语言、文字等的起源,传播过程等问题,因此可以使读者得到大量有关大众媒介的知识,并且对传播学的全貌有完整的概念。同时,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本书的修订本是为了反映初版后近十年来“有关(传播学)’知识的发展”。该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作者用四章的篇幅,评介了前此提出的有关传播效果的七种主要理论,并在这个基础上谈了作者对传播效果的看法。    《传播学概论》一书共十五章,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至第五章为第一部分,论述的是与传播有关的基本知识。这五章的题目是:《传播是怎样发生的》,《传播起什么作用》,《传播过程》,《传播符号》和《传播代码》。    第一部分的大意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来到一起,试图共享某种信息,这就产生了传播行为和传播关系。传播学所研究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与他们所属的集团、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他们怎样相互影响;受影响;告知他人和被他人告知;教别人和受别人教;娱乐他人和受到娱乐。    “信息是传播的材料”。而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关系之所以存在,正是为了以某种方式传送、分享和处理信息。那么,什么叫信息呢?“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都叫做信息”。    社会传播过程要求至少有两个人,大多数传播是双向的。人们由于对一组信息符号而来到一起建立一种分享信息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目的——谋求信息、劝说、指导、娱乐或不论什么目的——决定了参加者要起的作用。    作者认为,在人类社会中,传播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必需的,无所不在的活动。作者综合一些心理学家、政治学家的研究,提出传播有以下四项“社会功能”:社会雷达(监视和观察环境),管理,指导(教育)和娱乐。    在传播过程中,符号是人类传播的要素,单独存在于传播关系的参加者之间——这些要素在一方的思想中代表某个意思,如果被另一方接受,也就在另一方的思想中代表了这个意思。社会境况和文化传统相同或近似的传播双方之间,因为对符号的含意在共同的理解,就比较容易达成思想传播上的一致,只有通过增进相互了解才能使存在差异的双方减少误解,沟通思想。符号可以区分为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可以是听的、看到、嗅的、可触摸的和感觉到的。它可以是讲话、文字、印刷品和画片,一个姿势,一个微笑,或者一股气味。各种语言都是一种符号或代码。本书用两章的篇幅论述了传播符号和代码。    书中在谈到各种大众媒介的诞生和演变时,指出了它们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媒介一经出现,就参与了一切意义重大的社会变革——智力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以及兴趣爱好、愿望、抱负和道德观念的革命。”“人类传播的时式和形式的变化速度本身,就是有重要意义的社会数据:从语言到文字,几万年;从文字到印刷,几千年;从印刷到电影和广播,四百年;第一次试验电视到从月球播回电视实况,五十年。”    第六章至第十章是该书的第二部分,集中论述了与大众媒介有关的问题。    所谓大众媒介,“通常指的是中间插进了用以复制或传布信息符号的机器和有编辑人员的、诸如报纸或电台之类的传播组织的、传播渠道”,更具体地说,大众媒介指的就是报纸、杂志、书籍、电影、广播和电视。    (上)

2. 美国出版描写越战经历的书:《流血》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九月五日电】尽管关于越南战争的书籍报章卷帙浩繁,但是新闻记者华莱士·特里却发现了一个尚未填补的空白——黑人在越南战争中的经历。在最近发行的《流血》一书中,华莱士·特里用二十个黑人老兵口述的、令人震惊的历史填补了这一空白。    黑人仅占美国人口的百分之十一,但是在越南战争初期,在美国作战部队中,黑人占不合比例的百分之三十一,死亡率占美国军人死亡率的百分之二十三。    在《流血》一书中,这些军人经历的惊人、可怕和阴惨的作战经过各不相同,但是在他们的叙述中都贯穿了一个主题。这就是作为六十年代参加越南战争的美国黑人,是为一个并不为其而战的国家进行战斗。四十六岁的特里在一九六七至一九六九年期间,曾担任《时代》杂志驻西贡记者。他回顾说,“黑人有一种特殊的经历,由于美国当时发生的种种事情,这种经历也许更为痛苦和更为艰难”。    一次,《时代》杂志西贡分社一名工作人员被杀,另外三名受伤,而经常在作战区活动的特里由于患痢疾却幸免于难。    特里说,“黑人士兵感到,在美国享受不到本应享受到的自由和平等。然而,与此同时,他正为他的国家进行战斗和作出牺牲,为其他人的自由进行战斗和作出牺牲。”    特里说,“当时,黑人士兵在报纸上看到的大字标题是马丁·路德·金被杀;博比·肯尼迪遇害;斯托利克·卡迈克尔死去;联邦调查局追捕,并最终摧毁黑豹党等等,而黑豹党中确实有某些当时年轻黑人视之为英雄的人物,如休伊·牛顿和埃尔德里奇·克利弗。”    “与此同时,黑人士兵在越不得不对付其伙伴们的种族主义行动。”    特里详细叙述了一些令人吃惊的种族紧张局面的事例。    他回顾道,在一九六九年末,黑人和白人军人相互攻击。在马丁·路德·金被杀害之后,出现了美国南北战争中南部联盟的旗帜,出现了火十十字。而在一个叫越桥的地方,有六七个白人小伙子穿上了三K党的白袍,并威胁两三个黑人小伙子。最后,这一事件发展成了一场小型骚乱。”    据与特里谈话的一位黑人军人说,后方的极明显的种族偏见事例要比前线多。

3. 美前副国务卿亚·约翰逊著作:《得力的助手》

该书指责基辛格打开同北京的关系方式专横,他被中国人智胜,倾倒在周恩来脚下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八月十八日电】一位退休的职业外交官在一本新书中指责说,亨利·基辛格并不总是实事求是,他一心想使国务院丢脸。    曾在外交界供职四十二年之久的亚历克西斯·约翰逊说,基辛格打开同北京的关系方式专横,使日本深受侮辱,以致美日关系再也没有恢复到以前的状况。    在基辛格担任尼克松政府国家安全顾问时,约翰逊曾任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他还出任过美国驻日本大使。    约翰逊撰写的《得力的助手》一书尚未出版,其中一章已刊登在即将出版的《外事》月刊杂志上。    约翰逊说,基辛格在同北京政府打交道时被中国人智胜了。约翰逊写道:“亨利在中国问题上喜欢秘密行事的做法和不尊重国务院以及对日本人不屑一顾的态度严重损害了我们同东京的关系。”他说,基辛格处理对华关系问题的方式使日本政府深受侮辱,这是始料不到的。结果,“我们两国政府再也不象以前那样彼此信任和信赖了”。    他说,此外,尼克松前往中国和一系列美国人卑躬屈膝以求毛泽东接见,给中国人及其他国家留下了这样一种印象:来自“遥远的野蛮国家”的官员前往北京晋见中国的君王和向君王进贡。    他说,基辛格显然被中国人迷住了,特别是倾倒在温文有礼而又经验丰富的周恩来脚下,因此认为日本人不值得予以特别注意。    约翰逊写道:“实事求是显然并不总是基辛格的指导方针。基辛格有极度的不安全感,在白宫供职期间一直忧心忡忡,认为国务院和职业外交官决心暗中挖他的墙角。尼克松和基辛格在公开和私下场合从不放过侮辱(国务卿)罗杰斯的机会。”

4. 《世界当代戏剧百科全书》

【苏联《在国外》周报转载多伦多《环球邮报》文章】题:世界当代戏剧百科全书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帮助下,计划于一九九一年出版一部四卷本的《世界当代戏剧百科全书》。    该书共有二百万个外文单词,一千张照片。    这部举世无双的百科全书的编辑出版工作由约克大学教授敦·鲁宾领导,出版费用估计为四百万美元。    这部百科全书将用好几种文字出版。    有英文版,西班牙文版。苏联和民主德国的出版社对这一计划表示出极大兴趣。还准备出版阿拉伯文和中文的译本。    这部百科全书包括了实际上是全世界在一九五四至一九八五年期间的戏剧活动。    这部全书是供专家以及对艺术有兴趣的一切人使用的。    鲁宾说:「这部百科全书应反映出今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戏剧艺术状况。它还将表明,戏剧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    已经有大约五十个国家表示将参加这部百科全书的出版准备工作。

5. 《二十一世纪电子辞典》

【日本《日刊工业新闻》七月二日报道】    英国的主要出版社朗曼公司和美国最大的百科辞典出版社格洛里亚公司,共同编成了《二十一世纪电子辞典》。这可以说是利用电视的静止图象和录象机的新型百科辞典。    这个电子辞典是由电子计算机找出所要的信息和知识,用图象和声音作出立体的易懂的说明。项目的检索由微型计算机进行,所以无须费工夫按英文字母顺序寻找,只要输入指令,就能立即找出。信息主要由视频磁盘和联机电传信息取得。

6. 民主德国出版《文学辞典》

【苏联《消息报》八月十六日报道】在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大学编纂《文学辞典》的专家们已经结束了自己的工作。    将近一百个各种各样职业的专家,参加了民主德国的第一部参考出版物的编纂工作。    这本辞典约收集了一千个词条,从而包含了全世界文学研究所用的大部分概念。    在这本辞典的编纂工作中,民主德国其他各市以及国外的同行给予莱比锡专家以很大的帮助。

第 4 版

1. “幽灵之战”会重演吗?(一)

一九六四年八月四日,北部湾暮霭沉沉,正在离北越不远的海面上巡逻的美国驱逐舰“马多克斯”号和“特纳·乔伊”号收到一份紧急电报:国家安全情报局的监听人员侦听到敌人发给北越两艘炮艇和一艘鱼雷快艇的指令,指出了美国军舰的位置,并命令他们准备战斗。在九十五分钟内,海军的炮声划破了北部湾宁静的夜晚。    两个小时后,一切都结束了。这两艘驱逐舰没有报告伤亡和破坏情况。这就是北部湾事件。升级策略    一九六三年十一月,接管吴庭艳政权的西贡军政府发现自己陷入困境,在华盛顿,肯尼迪总统被暗杀。约翰逊总统立即在前总统几名重要顾问的帮助下开始寻找越南战争的新答案。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他才华横溢,深得肯尼迪和约翰逊的敬重。    约翰逊让有关人员制订一系列对付北越的秘密行动计划。结果,他们提出了奥普兰34A计划,这包括从秘密的搜集情报到海岸突击队攻击在内的二千多项行动。军方和中央情报局都怀疑这项计划会成功,但承认可能有帮助。当越南形势恶化后,参谋长联席会议建议采取“更勇敢的行动”。    麦克纳马拉反对轰炸北越的军事和经济目标,建议美国在三十天内对北越“逐渐增加军事压力”。    一九六四年五月二十五日,国家安全事务顾问邦迪代表约翰逊的亲密顾问提出了对付北越的建议:有选择地、仔细谨慎地逐步增加军事力量,目的是“刺痛它而不是摧毁它”。他们期望:大规模摧毁的威胁会抑制河内对南越和老挝暴动的支援。    夏季,参谋长联席会议由海军上将夏普为首的太平洋司令部拟定了对付北越的空中行动计划。在选定敌人的九十四个军事和工业目标后,他们开始制订大规模空中行动的详细计划。于是,逐步升级的战略突然转向新的中心    ——北部湾。    七月十五日,夏普要求批准一项代号为“戴索托”的沿北越海岸搜集情报的巡航计划。夏普后来承认:“其目的是在一旦被迫与北越作战时,使我们掌握的全部情报都是最新情报。”    七月十七日,这项计划被批准,“马多克斯”号驱逐舰奉命沿北越海岸搜集海上交通情报并进行电子侦察。不是训练    七月三十一日是星期五,这艘服役二十年的驱逐舰在岘港加油后向北驶去,沿北越海岸前进。星期六夜里,麻烦的第一个迹象出现了。侦听到的敌人海军电报表明,北越已经决定在那天晚间对它发动攻击。    下午二时,驱逐舰的雷达发现了战船。当它们离驱逐舰二十公里时,驱逐舰的广播里响起了水手长的宏亮声音:“立即进入战斗岗位!这不是训练!”    二时四十分,“马多克斯”号向第七舰队报告:“有快艇向我迫近,显然企图施放鱼雷,我拟自卫开火。”三艘苏制P—4鱼雷艇以五十节的速度向“马多克斯”号冲来,几乎两倍于这艘舰的最高速度。当这些北越舰只离它只有九千八百码时,“马多克斯”号开了火。一颗五英寸炮弹直接命中第二艘鱼雷快艇,它立刻发射了鱼雷,然后转弯摇摇晃晃地向北越逃去。“马多克斯”号飞速改变航向,舰上的军官们眼看着鱼雷在离右舷约二百码处与舰平行飞过。    三点半左右,从“提康德罗加”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四架F—8E飞机,开始攻击逃去的鱼雷快艇。一艘鱼雷快艇被击毁,另两艘向北驶去。停留在原地企图对受伤或被击落的飞机提供帮助的“马多克斯”号这时开足马力向东南方驶去,以便同“特纳。乔伊”号会合。(贾山编译自《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一)

2. 小幽默

①母亲质问女儿:「阿玲,钢琴上的贝多芬半身像一只耳朵破了,是不是你碰破的?」    「那有什么关系,」女儿回答,「贝多芬反正是个聋子。」    ②初学造句的小朋友,常常有意想不到的字句出现。    难过:我家前面的大水沟很难过。    如果:罐头不如果菜汁有营养。    天真:今天真热,是游泳的好日子。    十分:妹妹的数学只考十分,真丢脸。    从容:我做事情,都是从容易的做起。    ③我家的门铃坏了,电工答应来修理,可是一直不见踪影。上他那儿去查问。他说:「先生,我昨天确实去过你家,可是按了半天铃却没有人来开门,我以为你们都出去了。」    ④音乐家死前,留下遗嘱,一定要把他的横    笛和他同葬。朋友问遗孀:「你觉得怎样?」夫人回答:「我觉得幸亏他不是钢琴家。」    ⑤阿强要母亲让他弹钢琴。    「可以,但先要洗手。」    「妈妈,不用了。我只弹黑键。」    ⑥女秘书通知同事:「今天十一点开会。」    「为什么厂长总是在星期六十一点开会?」    「因为大家都会附和他的意见。」    (摘自美国《读者文摘》中文版)

3. 漫画:苏联漫画家笔下的美国内政

白宫顾不上无房者原载苏联鳄鱼画刊(原载苏联《鳄鱼》画刊)“我们尽力在总统的第二任期让这些失业者跟总统平等吧!”(图上英文为“职业介绍所”)

4. 外交豁免权与违法事例

由于某些国家的领使馆人员在驻在国利用外交豁免权无法无天,国际上一些人士强烈要求修改豁免权规定。他们以利比亚驻英国使馆人员枪杀一名英国女警察却可以靠外交豁免权,不受惩罚地回国为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要求是合理的。外交官们利用豁免权还干了不少事情。例如:    伦敦警察当局说,挂外交牌照的汽车每年违例停车十万次,却从不照章受罚。    近年在华盛顿市、新泽西州和瑞士,至少有四名苏联人在偷生活用品时被当场抓获,但有关方面对他们无可奈何。    一九七八年,一位伊拉克流亡者在伦敦被害,英国驱逐了与此事有关的八名伊拉克外交官。一九八○年,奥地利政府命令两名伊拉克外交官离境,理由是他们参与了针对伊朗使馆的未遂炸弹袭击案。    在中东,某些使馆成了策划反驻在国政府的场地。一九八三年夏,卡塔尔指责某些人企图炸毁海湾合作委员会举行成员国元首会议的饭店。在这之后,一位利比亚高级外交官就没有再在卡塔尔露面。    一九七三年,巴基斯坦安全部队未经伊拉克大使馆许可进入使馆,发现藏武器的地窖。伊拉克大使被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    尽管外交豁免权庇护了各种违法行为,但是,也正是基于外交豁免原则,国际法庭在一九八○年判决伊朗必须释放扣作人质的美国使馆人员。如果可以逮捕外交官,美国驻伊朗外交官的命运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一九五六年,被控犯有叛国罪的匈牙利红衣主教躲进美国使馆避难,一住十五年。匈牙利政府没有破门搜查,因为使馆享有外交豁免权。    外交豁免权历经数百年演变,方成今日之形式,被列入国际法和有关外交关系的维也纳公约。维也纳公约的参加国已达到一百四十一个。(译自美联社电讯)

5. 丹麦人选白天鹅为国鸟

丹麦电视台《与动物交朋友》节目八月份举办了一次选举丹麦国鸟的活动,选出在丹麦野生的一种突顶天鹅为丹麦的国鸟。突顶天鹅全身洁白,额部微突,目前在丹麦尚存这种天鹅四千对左右,约占全欧洲的四分之一。参加这次选国鸟活动的有二十三万三千多人,其中十二万三千多人投了突顶天鹅的票。丹麦人一直喜爱白天鹅,安徒生曾在《丑小鸭》的童话中,把丹麦誉为“天鹅之巢”,把自己的一生喻为从丑小鸭成长为白天鹅的一生。丹麦人对此引以为自豪,称天鹅是“自豪而美丽的鸟”。这是白天鹅能被选为丹麦国鸟的主要原因。(崔士竾)

6. 保加利亚报纸文章:《二十世纪末的海盗》

【保加利亚《经济生活报》周报今年第九期文章】题:二十世纪末的海盗    一九七一年以来,在世界海洋各地失踪的船舶已有六百余艘。后来查明,这些船舶是在遭到海盗的袭击和抢劫之后沉掉的。单是最近五年来,就有约二百艘船舶遭到海盗的抢劫。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地区,在科伦坡沿岸、地中海、近东地区和非洲沿岸,海盗发案率已达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海盗一般习惯于在列岛周围作案,因为那里的地形便于隐蔽自己的船只和赃物。统计资料表明,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周围和加勒比海发生的海盗抢劫案为数最多,这绝非偶然。最近,在新加坡以南的群岛附近也令人不安地屡次发生海盗袭击案件。据估计,参与海上抢劫的海盗约有二万人之众。在马六甲海峡遭到袭击的“康坦德尔·阿尔真特”号集装箱运载船,就是最近落入海盗之手的牺牲品之一。    当然,二十世纪末遭受海盗袭击之害的首先是列岛周围诸国。但是,那些主要靠水路进行贸易的大国所蒙受的损失要大得多。这些国家满载商品的船舶往来于世界各地,成了海盗袭击的对象。因此,这些国家的政府不止一次地资助那些其海域有海盗出没的国家,以便使这些国家能成功地对付海盗。    例如,已向泰国拨款三百七十万美元,根据同联合国达成的协议,这笔经费用于加强海上警察在沿海水域的警戒。    同当代海盗展开的斗争是相当坚决的。日本、联邦德国、英国、美国、挪威、奥地利、荷兰、法国、加拿大、丹麦和瑞士这十一个有关的国家,已联合起来对付南海和新加坡此起彼伏的海盗袭击。这些国家的政府决定建立一项三百八十万美元的共同基金,以便为落实旨在对付这一地区海盗的共同计划进行拨款。此外,国际商会还在伦敦设立了国际海洋局,其宗旨是专门研究海盗行为和航海诈骗问题。然而,这些措施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尚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