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02-21

第 1 版

1. 苏评论员鲍文等人说:苏中关系在逐步改善但困难还很大

【本刊讯】莫斯科二月十九日消息:苏联《消息报》政治评论员鲍文、政治评论员(苏共中央顾问组组长)希什林和苏中央电台评论员列文,今天下午在苏中央电台“圆桌”国际评论中,就外国代表团参加安德罗波夫葬礼谈国际关系问题。下面是有关中苏关系问题部分。    列文:上周一百多个外国代表团来到莫斯科,一方面对安德罗波夫的逝世表示哀悼,同时这也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因为,在这里举行的一系列会见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明天的道路。    希什林:追悼期间在莫斯科举行的华约国家领导人的友好会见表明了我们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具有首要意义。我这里指的是还有契尔年科同卡斯特罗、长征和泽登巴尔的会见。    鲍文:在谈到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外政策的协调时,一方面要考虑到各国之间的不同利益,另一方面要从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共同利益出发。    希什林:正是这种现实主义的态度使我们能进行现实的工作。顺便说一下,这也适应于我们党和国家为调整苏中关系而作的努力。    鲍文:这里已经取得了某种积极的成果。    希什林:是的。不管怎样,这个关系是一步一步的改善了。我想,追悼期间中国的高级代表团来莫斯科和中国代表团团长万里同志同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利耶夫的会见都说明了这一点。这次会见表明了双方走向改善关系方面的共同愿望。尽管以上所述的并不意味着这方面没有困难了,困难还是很大的。    鲍文:是的,这不应期待迅速的一下子就解决和急剧的转变。这个过程是复杂的、长期的、严肃的,它看来还要经过一定的时间。但倾向现在是相当清楚的,就是逐步改善苏中关系。我们对此赋予非常大的意义。我希望我们北京的同伴也同样十分严肃的对待这一点。    希什林:只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几天前签订了一九八四年苏中贸易协定,同一九八三年相比贸易额增长了百分之六十。这是向前迈进了明显的一步,尽管还存在着更为宽广和无限的可能性。    列文:我要指出,一九八三年两国的贸易就已比上一年明显的增长了。    鲍文:当然,当我们谈到经济关系时,发生这一切确是很好。当然目前也有一系列使我们两国分开的严重的政治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我要说,应当以现实主义的乐观态度向前看。    希什林:是的,不能着急。    列文:不能着急。在苏共中央全会上契尔年科同志明确指出,我们将努力扩大同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这是十分清楚、十分明确的立场。

2. 合众社评苏报谈苏美关系的社论:苏没有再使用刺耳的论战调子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二月十九日电】(记者:艾姆斯)苏联《真理报》今天说,如果华盛顿准备在真正平等的基础上谈判,苏联愿意同美国关系正常化。    《真理报》在一篇社论中说:“苏联极其明确地表示愿意商定加强信任的重大措施。”这篇社论没有近几个月来苏联大多数声明所具有的刺耳的论战调子。    这家报纸说,苏联新领导人契尔年科在安德罗波夫葬礼后同美国副总统布什会晤时谈到苏联的这一立场。    《真理报》没有提到去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发表的安德罗波夫的要求,即:美国必须表示“愿意恢复到美国开始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以前的态势”,才可能恢复限制中程导弹的日内瓦谈判。    一位西方外交官对《真理报》的这一做法并不特别重视。他说:“很可能它们正在研究不仅限于欧洲导弹的范围更广的关系问题。    “如果他们在关于中程导弹会谈的声明中不提这一点,那么这样做也许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真理报》复述了安德罗波夫去世前陈述的增加同美国重新对话的机会的两个步骤。    这两项建议在过去都遭到美国拒绝,美国认为是无法实施的空话,主要是为了宣传目的。

3. 联邦德国报纸报道:苏拟在战时以常规武器迅速攻占中欧

【合众国际社波恩二月十九日电】《星期日世界报》今天说,苏联打算在战时只用常规武器以至多四周时间夺取和占领西德、比利时、荷兰以及丹麦。    该报说,它的消息来源于一些不具名的、已经逃往西方的华沙条约武装部队前军官。    该报引用了据它说是本周送交所有北约防务专家的一份军事报告,其中说道:“华沙条约的战时战略预计到会同北约组织发生冲突,并且预计以大规模的空中和地面联合袭击压倒北约组织的部队。”    该报告接着说:“这种袭击中欧(得到在这个地区周围的水域发动大规模袭击的支持)的目的是要摧毁驻在德国土地上的北约组织部队。”    《星期日世界报》说,据西方的情报机关说,苏联的战略目的是,在美国还未能增援之前,迅速占领西德和其他北约国家。    该报说,苏联的战略是不使用核武器,而是靠大量使用坦克和常规武装轰炸机向前推进。    但是该报说,苏联现在认为,波兰的武装部队再也不是绝对可靠的了,因为波兰国内有动乱。    该报说,苏联曾制定过秘密计划,保证波兰军队在战时将得到苏联从波罗的海前线输送的大量苏联军队的“支持”。

4. 法新社认为这是苏联第一次对中国代表团的“高级别”表示满意

【法新社莫斯科二月十九日电】苏联评论员今天第一次表示对出席苏联领导人安德罗波夫上周葬礼的中国代表团的“高级别”感到满意。在莫斯科电台的圆桌讨论节目里,三名评论员认为中国副总理万里出席上星期二的葬礼是北京愿意改善同莫斯科关系的一个迹象。    一位苏联新闻工作者指出:“两国关系正在逐步改善”,但是他又说:“这并不是说困难不存在了——困难还很多。”

5. 以色列总理要求苏同以对话

【美联社耶路撒冷二月十九日电】(记者:费希尔)(新闻分析)苏联领导的更迭使以色列重新产生了同以色列的死敌叙利亚的监护国改善关系的希望。但是预期契尔年科将不会大大改变苏联在中东的政策。    自从契尔年科被任命以来,沙米尔总理曾两次要求契尔年科同以色列建立对话。    以色列希望同苏联建立比较友好的关系后,能增加移民的人数,因为在安德罗波夫执政的十五个月内移民的人数减少了。    根据犹太人机构的统计数字,一九八三年有一千三百二十名犹太人离开了苏联,这还不到一九八二年数字(大约二千六百九十人)的一半,是自一九六八年以来最小的数字。    一家犹太人机构的发言人哈雷尔说,大约有四十万苏联犹太人在等着出境签证。    以色列一位研究苏联问题的专家弗里德古特博士说,“苏联的政策自一九六七年以来没有发生什么重大变化,不论是在勃列日涅夫统治下还是在安德罗波夫统治下都是如此”。

6. 里根政府曾派人同阿拉法特秘密接触

【美联社纽约二月十九日电】《纽约时报》今天报道,从一九八一年夏天开始,美国总统里根的政府通过中间人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进行了长达九个月的秘密会谈。    这篇报道援引美方参加会谈的代表的话说,会谈旨在说服阿拉法特认可以色列存在的权利,作为交换美国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自一九七五年以来,美国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政策一直是以对以色列作出的保证而定的,美国要到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承认以色列存在的权利时才承认它和同它谈判。    《纽约时报》说,阿拉法特建议同里根政府举行秘密会谈,在第一次征得里根同意以后,黑格请姆罗兹当中间人。该报说,从一九八一年八月到一九八二年五月,姆罗兹同阿拉法特会谈五十多次,共四百多小时。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二月十九日电】(记者:桑德勒)政府官员今天表示,美国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进行了间接接触,但是仍然排除进行直接对话的可能性,除非巴解首先承认以色列。    这些官员在评论《纽约时报》报道的同巴解领导人阿拉法特进行的九个月的会谈的消息时说,一九七五年实行的把同巴解的接触与承认以色列联系起来的政策没有改变。    发言人兰格说,国务院“对所谓的泄露消息不发表评论”,但是承认,“我们同与巴解有接触的各种人进行过商谈”。    政府的另一名官员说,不应把同阿拉法特的间接讨论看作是“表明我们改变了对巴解的态度或抛弃以色列的证据。”    该报援引参与这一过程的人士的话说,会谈是在阿拉法特和姆罗兹之间进行的,后者是中东事务专家,充当美国政府中间人。

7. 美国防部说苏在西伯利亚进行了今年第一次核试验

【法新社华盛顿二月十九日电】美国国防部今天说,苏联西伯利亚的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场有一系列的地震信号。国防部一位发言人说,冲击波表明,苏联进行了今年以来的第一次核试验。

8. 马岛问题秘密谈判可能达成协议

【英国《观察家报》二月十九日报道】题:关于福克兰群岛问题的一项秘密协议即将达成    英国和阿根廷即将达成一项协议,使两国在福克兰群岛战争之后实现关系正常化。    在严加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场谈判看来终于接近突破。但是,双方所受到的压力是很大的;因此,仍有可能达不成协议。    一个关键问题是,阿根廷是否愿意放弃它早些时候的主张,即头一轮会谈就讨论主权问题,因为英国不能接受这个条件。上周政府高层透露,阿根廷准备放弃这一主张,但立即引起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另外一些官员作出强硬反应。    英阿两国间的非官方接触正在增加。撒切尔夫人的顾问之一、历史学家托马斯勋爵订于下月份飞往布宜诺斯艾利斯。随后将有两位下院议员前去访问。他们是担任过希思先生的议会事务私人秘书的汤森和工党议员福克斯先生。他们两人都参加了正在寻求解决福克兰群岛问题的新成立的南大西洋委员会。

第 2 版

1. 《美洲华侨日报》说:我旅游业正以快速步伐开拓国际市场

【纽约中文报纸《美洲华侨日报》一月三十日文章】题:中国旅游业开拓国际市场    中共实行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旅游业正以快速的步伐走向世界。同一九七八年相比,一九八二年中国大陆接待自费来华者七百九十二万四千人,增长三点二倍;其中外国旅游者七十六万四千人,增长二点三倍;收入旅游外汇八亿四千万美元,增长二点二倍。八三年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预计全年到中国的旅游者(包括回乡探亲的港、澳、台湾人士)可达九百一十万人,比八二年增长百分之十五。    中国之旅,魅力十足,一位欧洲旅游业界人士考察了中国后说:“印度肯定是色彩比较丰富的,泰国是比较惹人喜爱的,日本也许是比较激动人心的。但是,中国是无与伦比的。”这种说法,固然有偏爱的成份,但具有二千年灿烂文化的古国,名山胜迹遍及神州大地,无疑是令人十分向往的。    近年来,在对外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大陆的旅游业随之勃兴。除了发展国内旅游外,更把主要目标投向世界,积极开拓国际旅游业市场,与国际旋游界开展广泛联系。    八三年二月间,国家旅游局和民航总局在北京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旅游会议”和大型“中国旅游展览”,邀请了包括世界旅游组织正、副秘书长和四十五个国家、地区的旅游高级官员、旅行社和航空公司代表等九百六十多人。北京会议之后,中国继续在多层次上活跃地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活动,拓宽重点客源市场。    中国在开发旅游业中的一个特点是:注重把世界旅游经济潮流同中国国情相结合,使旅游开发在区域规划中产生合理的、更大的效益。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北戴河、南京、杭州、哈尔滨、武汉、长沙、昆明和南宁被确定为接待国际会议的重点城市,杭州最近落成了新的国际会议中心。以上海为口岸的全国第一个区域性旅游经济联合体——华东旅游公司已在去年八月份组成。    在旅游经济的市场调查、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中国也正在努力赶上国际水平。中国已在东京、纽约、巴黎、伦敦、泰国、香港和澳门等地设立了旅游机构,加强了宣传推广和信息工作。同时,派赴欧美和东南亚的中国进修生、实习生,已在国外获得首批旅游专业的硕士学位。    除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外,中国旅游部门也十分重视国内游客市场的开发。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有较显著的改善,手上有余钱,交通也便利,大陆居民的旅游兴趣也逐渐浓厚起来。因此,中国正在创造条件,积极发展个人和家庭旅游。    以中国之大,旅游资源之丰富,目前每年只有七、八十万外国游客来游(不包括港澳游客),只及香港的三分之一左右,显然与一个大国的身份很不相称。一九八三年十月,中国加入了拥有一百零六个成员国的联合国组织——世界旅游组织无疑对中国的旅游业有很大的促进。中国旅游业以一千多年前唐朝文物“马踏飞燕”为蓝本,设计出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寓意势如天马行空昂首奔驰。

2. 港刊文章《港府向美加留学生招手》

【香港《七十年代》二月号文章】题:港府向美加留学生招手    近月,此间(纽约)报载,香港政府鉴于人才外流,已着手吸引海外留学生回港服务。其中一项消息具体指明,在美国和加拿大求学者“尤其”是吸引的对象;而且求才的不是工商业机构、而是港府本身;另一项消息更说,港府已拟定计划,欲透过国际移民组织达成此事。    这似乎是一项悖乎港府既定方针的发展。以往的公务员,高级的来自“祖家”或由本地华人官员擢升,中下级的就地取材,招募本地认可的专上毕业生。非英联邦国家的留学生,一向几乎不在招揽之列。现在突反常态,向美加留学生招手,岂非怪哉?    期中的差别,很可能是九七问题。而且不妨大胆假设,港府向美加人才招手,出于政治考虑多于实际需要。    支持这项假设的一项迹象是,同期内港府发言人说,港府的“海外办事处已奉命将活动伸展至政府与外交界及当地的华人社会,以赢取当地人士对香港的好感。……如华人社会有需要时,办事处应提供顾问服务。”以进行“争取国际支持的奠基工作,因为香港的繁荣有赖国际支持,而争取工作应该开始,否则香港发生变化时,便为时已晚”。这里所谓的“变化”,应是指九七问题可能引起的那种。就港府向外表示求才,以及同期内提升海外办事处地位,除原有的纯经济活动外,兼办外交及公关,然特别说明要将活动伸展至海外华人社会看来,将两者视为港府应付九七问题的其中两个环节,相信并非太离谱。    若港府果为政治求才,下一个问题是政治求才的实质是什么?动机如何?这两个问题在缺乏进一步资料时难有较准确的答案。然一般的推测或推理是:一、在港府中增加人才,可增加对华谈判的实力。人才愈多,本钱愈厚。因为香港一旦弄僵,这批专才都会回美加去。二、在九七谈判中,单靠英国的支持已不足够。过去多次谈判显示,中国对英国所持的态度是“随你干不干”。英国并无争论的余地。英国若要增加筹码,必须争取更广泛的支持,而这就不能只靠英国留学背景的专才,还需要有美加背景关系的精英。三、由于香港对外贸易比重的变化,也可能实际需要一些美加训练的人才,以进一步打开局面。四、就九七问题争取香港人的支持上,也不能没有数万美加留学生等人及其在港家人。这几万个家庭位居香港上层,对社会、经济有极大的影响力。

3. 香港去年外国投资激增

【台湾《大华晚报》一月三十一日刊登合众国际社发自伦敦的专电】此间香港政府办公室今天宣布,去年香港的外国投资激烈增加。    据登记处商务部门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一九八三年,共有二百五十七家外国公司在香港创业。    去年,登记处删除八十四家公司的登记,外国企业公司总数增加百分之十——从一千六百九十九家增至一千八百七十二家。在新公司中,有七十八家属于多种工业——最大的单一总数,其次是五十一家保险公司,十九家金融信托暨投资公司,十一家建筑公司,十家工程、电子暨机械操作公司和九家银行。    登记的一千八百七十二家公司,包括四百三十六家美国公司,二百七十九家英国公司,二百二十三家日本公司和一百零六家新加坡公司。    【香港《文汇报》二月七日报道】英国大东电报局公共有限公司决定动用巨额资金,收购香港电话公司的绝对控制股权。该公司董事会六日晨宣布,以每股现金四十六港元为代价,向电话股份持有人提出全面收购的建议。    英国大东电报局早于去年三月以总额十四亿港元,从香港置地有限公司购入电话百分之三十四点八的股权,并于前日以近二亿港元从李国宝及其家族购入百分之三点六股权,而在昨日按照有关条例进一步提出全面收购建议,目的是取得电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权,从而奠定其绝对控制地位。    英国大东电报局董事会在解释收购理由时表示:拥有香港电话公司绝大部份股权,足以更能在远东及其他地区运用他们的联合力量,在香港更能合理地发展先进的整体化数字通讯设备,以保持香港在先进通讯科技的领导地位。市场人士都认为,英国资金大量投入本港,反映了他们重视香港业务及对香港前途充满信心。

4. 《波恩评论报》报道:我在香港积极投资

【联邦德国《波恩评论报》二月三日文章】题:北京也在香港投资    香港的命运已决定。将来应“由港人治港”,但是主权属于北京。中国人和英国人在一年半内经过八轮谈判后就这一有点简单化的公式达成了一致意见。    英国人和中国人找到了一种可以说得过去的解决办法,但是北京为这种办法的取得打出了更好的牌。双方都想结束香港的不明确的法律地位,从而使广泛存在的无把握心情不致发展成恐慌。    北京知道,地理位置、历史、尤其是中国日益增强的实力地位等王牌在自己手中,他们越来越讲求实效地着手消除这个令人讨厌的问题。他们甚至邀请香港批评他们政策的人到中国去,以听取意见。他们答应新的行政区的所有居民,今后可以随便出入境。    北京在同英国人开始谈判后,对这块地方的居民表示多方面的关心。中国的专家到那里研究香港的市场经济。    同样重要的是:北京本身积极在香港投资。美国人、日本人和欧洲人跟着这么做。他们显然认为,即使是由北京统治的香港以及慢慢与之合成一体的深圳经济特区,也是同中国大做生意的有利地点,现在这种生意才刚刚开始。    【新加坡《联合早报》二月八日报道】中国在香港所经营的机构(中资机构)正不断加强在香港投资,并计划全面拓展证券、商品买卖活动。据悉,中国银行集团除了开设中茂证券公司外,亦拥有一个商品期货执照,在时机成熟时,将开展商品期货买卖业务。    据中银集团有关人士透露,中茂证券除了为中银集团及其他中资机构提供买卖证券的渠道外,将来适当时间亦会为国内企业或在港的中资机构筹备上市与证券包销的工作,甚至协助国内机构在港发行债券或其他集资工具,务求充分运用香港资金市场的优点。

5. 西方石油专家认为:我今年很可能要加速勘探近海石油

【法新社日内瓦二月三日电】石油专家们今天在这里说,鉴于中国近海石油藏量令人鼓舞以及中国当局为利用西方资本做了种种安排,中国今年很可能要加速勘探其近海石油。他们指出,目前已生效的生产合同有二十四个。尽管台风和国际关系方面不稳定的因素对中国近海石油的勘探造成了一些影响,仍有三十多家西方公司已经参加勘探。    一九八○年以来,中国已同意将总面积为七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列为特许区。美国公司分享百分之三十,日本公司百分之二十一,英国公司百分之十八,法国公司百分之十二。

6. 里根政府八五年度预算用于向国际组织捐款二亿多美元

【美新署华盛顿二月八日电】美国一位重要官员说,里根总统在一九八五财政年度中要求为联合国某些自愿筹集基金的组织和计划以及美洲国家组织拨款二亿四千一百八十万美元一事表明,“美国继续对这些机构承担义务”。    负责国际组织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格雷戈里·纽厄尔二月七日对众院的一个小组委员会说,一九八五财政年度的预算要求(同上一年度的相差不多)“表明在总统扣紧预算的做法和他要美国继续领导和支持(联合国)组织的决心之间作了仔细的平衡”。    为具体组织和计划要求的款项如下: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一亿二千万美元;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五千万美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二千七百万美元;国际原子能机构:二千零五十万美元;美洲国家组织开发援助计划:一千五百五十万美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三百万美元;世界气象组织/志愿合作计划:二百万美元;联合国资本发展基金:二百万美元;联合国南部非洲教育和训练计划:一百万美元;联合国妇女十年自愿基金会:五十万美元;国际受害物种贸易大会:二十万美元;联合国促进工业投资服务处:十万美元。

7. 美一月份批发物价指数上升幅度相当于去年全年数字

【法新社华盛顿二月十日电】劳工部宣布,一月份美国批发物价指数上升百分之零点六,相当于去年全年的上升幅度。    一月份的上升幅度折合年率达到百分之七点八,这是十四个月来的最高数字。    一月份批发物价上升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上升了百分之二点七。虽然能源价格下降百分之一点六,但仍然未能弥补。去年全年批发物价的上升幅度是二十年来最低的。

第 3 版

1. 发展中的拉丁美洲核工业

据外电外报报道,目前,至少八个拉美国家拥有近二十座实验和研究用反应堆,四个国家建造核电站,其中已有三座运行发电。在工业、农业、医疗等利用核能方面,拉美国家也取得了很多重要成就。    拉美核能的开发,尤其是核电站和核工业,主要集中在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三国。三座运行中的核电站,两座在阿根廷,一座在巴西。在建的六座中,巴西两座,阿根廷一座,墨西哥二座,古巴一座。前三个国家的试验用反应堆也都在三座以上。其他拥有反应堆的国家是:哥伦比亚、古巴、秘鲁、乌拉圭、委内瑞拉等。    拉丁美洲目前已查明的铀矿藏量,巴西十四万零五百吨,居世界第七位;阿根廷三万五千吨,其天然铀产量居世界第七位;墨西哥二万吨,其他国家如秘鲁也有数量可观的蕴藏。这些国家的采矿和炼铀能力已达到相当规模和水平。墨西哥拥有四座炼铀厂,年产天然铀六百二十吨。阿根廷目前天然铀产量已达到自给自足。一九七六年以来,阿根廷兴建了四座浓缩铀工厂,一九八二年生产出首批浓缩铀。阿根廷还建成一座年产二百五十吨的重水工厂。阿根廷和巴西已着手筹建处理核废料的工厂,目前这两个国家都宣称拥有制造原子弹的能力。    这些拉美国家核能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一、庞大的发展规划。七十年代初,深受能源危机困扰的巴西制定了庞大的三十年核能发展规划,设想在巴西建造六十三座核电站,总发电能力八千一百万千瓦。除已开工的安哥拉一号核电站外,计划在九十年代前建造八座核电站和浓缩铀工厂等重要核工业设施。墨西哥的长远规划设想建造总装机容量为二千万千瓦的二十座核电站,目前已动工兴建二座,另一座也在设计筹建。阿根廷一九八○年制订的发展规划决定在本世纪末前再建造六座核电站。    二、以引进为主,推动本国核技术的发展。由于资金不足,技术落后,这些拉美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签署了引进核技术合作协定。目前运转和在建的九座核电站,全部采取这种方式建造的。承建和提供设备与技术的主要是美国、西德、法国、加拿大、瑞士等国。核电站建设和运行所需要的反应堆、发电机、仪器、核燃料、慢化剂、其他原材料大多由国外进口。    各国在大力引进的同时,还注意同时发展自己的核技术和核工业。大多数拉美国家建立了原子能委员会负责领导核能开发工作。在签订合同时,一般都规定应有本国公司参加工程建设,外国公司必须转让技术等。各国核工业在政府支持下发展较快,本国参与率和设备自给率不断提高。为避免过份依赖一个供应来源,各国扩大了合作范围。例如墨西哥反应堆燃料只由美国一家提供,常常受制于美国,现在已把来源扩大到法国、苏联、英国、西德等。    三、双边合作,拉美国家间的核合作开展较早,目前已由教学、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等扩大到反应堆的建设。拥有先进技术的阿根廷同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乌拉圭等国签订了合作协定。一九七九年阿根廷提供的水池式零功率反应堆在秘鲁建成运转。阿根廷成为第一个输出核技术的拉美国家。    四、地区一体化合作。拉美国家在六十年代就把核能开发列入一体化计划。美洲原子能委员会开展各种多边活动,推动核能的研究、应用、人材培训,签定商业性协定。在最近举行的美洲原子能委员会年会上,该组织主席宣布,已有许多拉美国家从该组织的合作计划中受益。(沈安)

2. 法印美和阿根廷教育动态

【本刊讯】综合美国《高教纪事》周刊一月四日、十一日、十八日三期报道,法国国民议会通过密特朗政府提出的高等教育改革修订方案。密特朗于一九八一年春当选为总统后就提出要改革高等教育,国民议会曾几次辩论,有关各界也纷纷提出意见,直至八三年年底才通过修订方案,并将由密特朗总统签署为法律。修订方案中主要一点是强调“教授要对起草教学计划、在大多数有关课程和协调教员小组负主要责任”。    印度总理英·甘地一月间在一年一度的印度科学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时,表示知道印度各大学教职员和研究人员对薪金、工作条件和晋升前景感到不满。她说,尽管作出种种努力防止人才外流,但移居国外的印度科学家的人数继续增多。她说,印政府已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外流的科学家回国,改革印大学的工资和晋升制度。英·甘地还指出,学者和科学家不满的原因还不只是工作条件,可能还有微妙的原因,即老科学家听取年轻科学家的意见不够,而年轻科学家往往比较了解自己领域的最新进展。英·甘地在讲话中列举了印度科学在八三年取得的四项重要成就——马德拉斯核电站投入使用,发射了两颗卫星,在南极洲建立了两个永久性科学基地和芝加哥大学的天文、天体物理和物理学的印度出生的教授苏布拉曼扬·钱德拉塞卡尔获诺贝尔物理奖。    美国劳工统计局说,美国高等院校对教职员工的需求量从一九八二年到一九九五年将减少百分之十五,这就是说高等院校教职员工数在那个时期中将从七十四万四千减少到六十三万二千人,助教从十四万减少到十二万四千人。该局报告认为,对教职员工的需求减少是因为人口中上大学年龄的人减少以及学费增加。但是,对职业教育的教员的需求将增加,这是因为经济增长需要有职业训练和改行训练的计划。与此同时,对学龄前儿童、幼儿园和小学教员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因为每年出生的婴儿数将持续增加到一九八七年,母亲们继续要离家出去工作。但是对中学教员的需求将下降,直至一九九○年后再上升。对上述几种教员的总的需求量将增加百分之十三。    美国大学教授八三年的平均年薪为男教授三万五千二百余美元,女教授三万美元;男副教授二万六千六百余美元,女副教授二万四千六百余元;男助教二万一千九百余美元,女助教二万美元。    阿根廷新总统阿方辛的政府执政后,迅速采取行动履行要结束对全国各大学的八年独裁统治,教育兼司法部长宣布了一套旨在恢复大学自治制度的措施。这些措施规定每个大学成立一个临时管理委员会,由一名政府指派的观察员、各系主任和三名学生会代表组成。在政府的改组大学体系的计划被议会批准前,临时委员会将制订大学的政策。    各大学中的每一个系也将由一个委员会来管理,委员会由系主任、系里的一名教职员和学生代表组成。

3. 在超导体中出现的振荡放大新类型

【塔斯社莫斯科一月十八日电】无线电物理学方面的一项科学发现今天载入了苏联发现国家登记簿。一组莫斯科科学家发现了在超导体中出现的振荡放大的新类型。在这个发现的基础上制出了结构简单、灵敏度高的超高频信号放大器。这些崭新的装置可以广泛用于射电天文学、辐射波谱学,用来显示弱电磁辐射。    莫斯科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为研究无线电物理现象中过去不曾考察过的那个领域奠定了基础,加强了在等离子体和其他介质中寻找类似效应的工作。

4. 美去年核电产量增长百分之九点五

【法新社华盛顿一月十九日电】美国原子能工业论坛在这里宣布,去年美国全国八十座核电厂生产三千至三千一百亿度电,比一九八二年增长百分之九点五。    在核电产量增长百分之九点五的同时,全国电力消费量增加百分之三。    原子工业论坛说,到今年一月一日,美国有八十六座经过批准的电厂,总容量有七万兆瓦另有总容量为五万七千六百兆瓦的五十二座核电厂在建设之中。另有两座已经订了建厂协议。据认为,一九八四年内将完成十四座核电厂的建造并批准投入生产。

5. 《通往二○○○年的道路》(下)

育种学家和遗传学家正在齐心协力改进现有的作物品种和培育新的品种。这些新品种需要肥料比较少,抗虫害能力强和高产。蛋白质含量丰富的豆类、向日葵……等作物将扩大种植。    牲畜的饲料也要发生变化。干草和玉米的下脚料可制成动物的上等饲料。而那些不宜作饲料的农业废弃物可以就地制成沼气,成为补充能源。基因工程的成就“驯服”基因是人类最近十年来的伟大成就之一。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对基因施以作用,来改变它,使它按照人们的需要“工作”,生产可供人用作食物的大量蛋白质和药物。    在农业方面将有可能加快作物的生长,提高作物的抗病力和固氮能力。    “征服”基因还可以降低能的价值。可以省去几十个中间阶段来生产塑料和化学制品。可以大大减少石油用作燃料和工业原料的消耗。    在二○○○年前后,一种新的部门可望登上舞台,这就是生物电子技术。到了下一个世纪,电子计算机便可以自我复制。于是“控制论有机体”的时代就到来。生物电子装置可以改变人的体力和脑力。奇迹纤维明天用以制造汽车、服装、飞机、乐器和许多其他物品的材料,将由分子长链纤维构成。用这类纤维,即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等等,可以象制造纺织品那样来制成材料。这种材料的性能要比传统的“整体”材料高得多。    同时,一种老材料也在复兴,这种材料就是陶瓷。当然这不是几世纪来用以制造器皿的那种陶瓷。而是借助结合料和专门添加剂,用二氧化硅和大气氮制成的陶瓷。这种陶瓷的机械强度和耐热性非常高。到一九九○年时第一批陶瓷发动汽车必将问世。宇宙和海洋开发“天上居民点”在即将到来的一个世纪之初,将建立第一批太空居民点。美国正在设计可居住一百人的“宇宙村”和几十万人口的“轨道城”。征服宇宙的第二个阶段,就是开发小行星。海洋矿场和种植场石油、蛋白质、矿藏、能源,在海洋中应有尽有。日本正在修建第一批漂浮电站,这种电站在最近几年内会大为推广。用这种发电站发的电可以为海洋牧场(养鱼企业)或“水下田”收获机提供动力。海洋矿物资源的开采需有极先进的技术,这种矿场在二○○○年前大概不会开始利用。    (下)

6. 新型热处理炉

【《日经产业新闻》报道】大阪煤气公司和东京热处理工业公司在钢的保护气氛热处理领域,联合研制了称为“马弗式”的新型热处理炉。这种新型炉以城市煤气为热源,用耐热金属把炉的整个内部完全气密化,与过去的砖炉相比,保护气氛只需百分之三十到五十左右,炼成一炉钢的时间也大大缩短,在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方面都具有优越性。    所谓钢保护气氛热处理,就是使碳素和氮素渗透到工具、齿轮和汽车零件这种钢制品的表层中去,增加强度和抗磨损性。    这次两家公司研制的马弗式热处理炉是用耐热金属(铁和镍合金)将圆筒形加热室的整个内部完全气密化。用煤气嘴从气密结构(马弗炉)的外面加热。这种金属马弗炉壁不吸收煤气和热。    因此,拿过去的炉来说,炼一炉钢的升温时间需要三到四小时,到保护气氛流入后开始作业为止,需要七至八个小时,而如果使用“马弗式”,分别只要一小时和三十分钟。另外,保护气氛的消费量只是过去炉的百分之三十至五十,而且,使用大阪煤气公司研制的HAM燃烧炉,可以使炉内温度分布均匀,保护气氛的成分不会产生不均现象,能够高精度地控制。

7. 西班牙教育经费逐年增加

【西班牙《改革十六》一月十六日报道】西班牙目前受不同程度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即一千多万人,其中百分之六十四的人在国立学校学习,其余的在三千多所私立学校求学。    西班牙是欧洲国家中提供教育经费最少的国家,一九八三年用以教育的预算拨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二点八,等于英国和意大利的一半,瑞典和荷兰比西班牙多三倍。尽管如此,最近十年西班牙国家的教育经费逐年增加,在基础教育方面增加了百分之六十七,在初级专业培训方面增加了百分之九十。    一九八四年西班牙通过的教育预算是七千五百亿比塞塔,其中包括向私立学校提供一千零八十亿比塞塔的补贴。    目前西班牙百分之八十的国立学校都可得到资助,而且是百分之百的补贴。凡未受津贴的学校可自由确定学费和收入,而受津贴的学校就不能这样做。农村和经济条件差的学校可优先享受补贴。鉴于还有三十万儿童未能受到教育,西班牙政府不打算给富家子弟上学的一些私立学校提供津贴,政府计划一九八六年有一部分学校完全实行免费教育。    西班牙国内的一些自治区享有更多的自决权,只要在尊重教育法的最起码要求的前提下,可以自由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可以自行决定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增加补贴、改进教学质量和加强师资等问题。

第 4 版

1. 联邦德国将向缅甸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

一位外交人士二月十八日说,西德已经同意在一九八四——一九八五年度向缅甸提供价值三千八百万美元的经济和技术援助。(法新社)

2. 乌拉圭政府宣布取消新闻审查

乌拉圭军政府二月十六日摆出「和平姿态」,决定取消事先的新闻审查,这可以改善面临未来选举进程的政治气氛。(埃菲社)

3. 巴尔干五国专家会议结束

来自巴尔干五国的专家们二月十八日结束了在这里召开的长达一周的合作会议,会议结束时一致同意将继续就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关于在巴尔干地区建立无核区的计划进行会谈,但没有确定下次开会的日期。(美联社)

4. 萨尔瓦多邀请五十五国派代表观察总统选举

萨尔瓦多政府已邀请五十五国和一些国际组织的观察员观看三月二十五日总统选举。官员说,外国观察员的出席「将进一步保障选举的廉洁和尊重萨尔瓦多人民的自决权。」(埃菲社)

5. 苏联元帅巴季茨逝世

苏共中央委员会、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和苏联部长会议深为悲痛地宣告,苏联著名的军事将领巴季茨基元帅患重病后于二月十七日逝世。(塔斯社)

6. 里根要求国会批准援助中美洲八十亿美元

里根总统二月十七日要求国会批准在五年时间内给中美洲提供价值八十亿美元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法新社)

7. 美刊说尼克松“东山再起”

【美国《新闻周刊》二月二十日报道】题:尼克松长期蛰居后东山再起    理查德·尼克松屈辱地离开白宫已有将近十年,现在又开始受到人们的尊敬。以前他想搬到纽约的一座公寓去住,却遭到公寓内的邻里组织的反对。上星期,该组织批准了他搬回纽约市的计划,不久他将加紧活动,争取人们承认他是外交政策方面的老政治家。    自从四年前这位前总统从圣克利门蒂移居到东部以来,他已经脱离了蛰居生活。他款待客人的次数开始增多,有时在家里,有时在他最喜欢的曼哈顿饭馆里。他访问过十八个国家,其中包括中国,并经常会见外国领导人。他们也对他进行了回拜。中国总理赵紫阳上月访问纽约期间在尼克松的布中心办公室里拜访了他。几年前很难发现有人说尼克松的好话,至少没有人公开说他的好话。如今,人们开始产生某种留恋之情,尤其是对他的外交政策。他在外国首都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在国内也越来越深受欢迎。共和党人为尼克松偶尔发表的筹集资金演讲进行喝采。《真正的和平》是尼克松关于外交政策问题的三部著作的最新一部。在他把这部著作的样本散发出去之后,乔治·麦戈文前去拜访。麦戈文在一九七二年的总统选举中曾被尼克松击败,今年又参加了竞选。    尼克松回到曼哈顿将使他同对他感到钦佩的研究外交政策的知识分子住得更近了,并使他夫人帕特同她的医生也住得更近了。去年秋天,她第二次患过轻度中风。不管他们夫妇患有什么疾病——他的静脉炎不时发作,上星期他们都能够同他们的女儿特丽莎和朱莉以及三个外孙一道去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的迪斯尼世界旅行。    这样的一桩桩往事不可能使七十一岁的尼克松完全恢复名誉,至少现在不能完全恢复名誉。一些提出批评的人对给尼克松六万九千美元的养老金和三十五万美元的办公费感到不满。他还精明地做过不动产买卖,发了一笔大财。一九八一年,尼克松夫妇把他们在曼哈顿东侧的住宅卖给了叙利亚政府,比他们两年前购买那套住宅付出的钱数多卖一百九十万美元。他们在公园大道和第七十二街交叉处买一套公寓房间花了一百八十万美元。

8. 苏联驻日本武官说:苏大概会在远东部署新式航空母舰

【日本《产经新闻》二月十六日消息】十五日下午,苏联驻日本大使馆陆空军武官达尼洛夫陆军上校和海军武官乌索夫海军上校在东京品川的宣传部,为日本各新闻单位举行了说明会。他就苏联军队在远东部署最新式航空母舰“新罗西斯克”号(满载排水量为四万三千吨)说,“如果情况需要,大概就会部署。”这虽然是间接的说法,但却是当局人士首次承认的最近将在远东部署“新罗西斯克”号航空母舰。

9. 苏丹副总统指责苏联破坏苏丹稳定

【美联社科威特二月十九日电】据报道苏丹副总统塔伊布指责苏联煽动利比亚和埃塞俄比亚破坏苏丹的稳定。    他在接见《新闻报》的记者时说:“有迹象表明苏联进行了干预活动。利比亚和埃塞俄比亚干涉(苏丹内政)是受了苏联的煽动。它们的目的是动摇苏丹北部和南部地区的稳定和散布不和的种子。”    他说,莫斯科一心想要扩大它在非洲的影响,并且正在利用利比亚和埃塞俄比亚来实现这个目标。    塔伊布透露,最近兜捕了一批自称是“革命委员会”的活动分子,因为他们参与了“颠覆活动”。    塔伊布说:“这些活动分子坦白交待说,他们在靠近苏丹边界的埃塞俄比亚的十个营地受训,经费是由利比亚提供的。他们活动的结果之一是在苏丹南部发动叛乱,叛乱者在最近的一次袭击中扣押了一批人作人质,他们还用他们自己根本买不起的武器攻击一些边界哨所。”

10. 《纽约时报》载文称:美应发挥影响打破印支僵局

【美国《纽约时报》二月十六日文章】题:美国应行动起来结束柬埔寨被占领的局面(作者:克拉克)    一九七九年以前,越南入侵了柬埔寨并推翻了波尔布特政权,以后,印度支那的军事和外交格局就一直没有发生变化。中国和泰国要求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和在柬埔寨举行受国际监督的选举。由于存在着越南对柬埔寨的可怕军事占领和这种占领所体现的越南的不妥协态度,僵局在近期不可能被打破。    美国在印度支那顶多是个二流角色。正是因为美国在印度支那特别是在柬埔寨是个二流角色,我们更应该竭尽有限的影响来寻求一项切实可行的解决柬埔寨问题的妥协方案。    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越南都有理由来谋求一项最终的妥协办法。越南结束它与西方的长时间隔绝无疑是符合其利益的——据估计,这种隔绝使越南丧失三十亿美元的援助。越南与本地区邻国改善关系无疑也是符合其利益的。除此之外,河内还意识到,它对以下这些无法逆料的外界因素是很难应付的,比如中国在北方边界施加压力和苏联切断援助。越南虽然有强烈地维护独立的传统,但现在却难免对中苏和解的前景忧心忡忡,因为这将使它在战略上处于极不利的地位。不过,越南现在似乎仍愿付出高昂代价来占领无威胁力的和屈从的柬埔寨。因为,国内的失业率很高、越南军人的薪饷和口粮历来很低,而且苏联还乐意支付一部分费用。    华盛顿必须发挥其影响以打破印度支那僵局。华盛顿必须与我们的东南亚国家联盟朋友和其他国家积极合作,以求通过谈判达成一项全面解决方案。这样做是符合我们在本地区的利益的,也是与我们对柬埔寨人民的人道主义关心协调一致的。柬埔寨人民无疑是世界上处境最悲惨的人民之一。

11. 在河内的西方人士说:越认为同美改善关系能捞到经济好处

【法新社河内二月十八日电】观察家今天在这里说,美国的一个代表团明天将来这里商讨越南战争期间在作战中失踪的美国军人的问题,这看来是为改善河内和华盛顿之间的关系而作出的新努力。    越南、老挝和亲河内的柬埔寨政府在万象召开的外长会议上,第一次保证要加强和协调三国在这一方面的努力。    这将是美国代表团团长、助理国防部长阿米塔奇自一九八二年二月以来对越南的第二次访问。作战失踪人员的问题是美越实现关系正常化的许多障碍中的一个。河内说寻找美国军人的尸体越来越困难,华盛顿则指责河内没有诚意。    这里的几位西方人士说,从根本上说,河内认为同华盛顿改善关系能捞到经济好处。

12. 麦克法兰说美军将不撤离黎巴嫩沿海

【路透社华盛顿二月十九日电】里根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法兰今天说,美国不会为了任何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派驻那里而把自己的战舰撤离黎巴嫩沿海。    有人问如果以在贝鲁特建立一支联合国部队为条件美国是否会重新部署自己的舰队,他说:“绝对不会。”麦克法兰在电视台对记者说,“只要美国人处境危险,美国军舰就将继续向叙利亚人占领的黎巴嫩地区炮击。”    他说,美国海军陆战队目前正从陆地上的阵地撤到军舰上,他们从前天开始,将在三十天内撤出贝鲁特。    这位总统顾问说,政府相信叙利亚打算把自己的部队撤出贝鲁特,也许是“天真了”,但是他为这种看法辩护说,这是美国作出政策决定的基础。

13. 以色列装甲部队越过阿瓦利河

【法新社贝鲁特二月十九日电】官方的黎巴嫩电视台报道,以色列一支装甲纵队今天越过阿瓦利河北上。阿瓦利河是黎巴嫩南部以色列占领区的北部界线。    在这支由四十二辆装甲运兵车、二十五辆武器弹药车和好几辆吉普车组成的纵队调动之前,以色列今天早些时候袭击了贝鲁特以南的黎巴嫩反对派阵地。

14. 世界各地天气和报纸要目(二月二十日)

莫斯科(小雪-7℃—-3℃)《消息报》:在格林纳达为五角大楼修机场    波恩(晴-2℃—3℃)《世界报》:阿萨德向贝鲁特提出新的要求    伦敦(晴4°—6℃)《泰晤士报》:以色列飞机轰炸达穆尔    里约热内卢(晴21℃—33℃)《人民日报》:以色列飞机轰炸黎巴嫩境内据说是巴勒斯坦人把守的阵地    华盛顿(多云-3℃—16℃)《华盛顿邮报》:以色列飞机轰炸黎巴嫩境内的目标(美国海军陆战队)即将撤离(合众国际社)

15. 美报文章:《美军撤出黎巴嫩的危险》

【美国《新闻日报》二月十四日文章】题:美军撤出黎巴嫩的危险    里根总统在黎巴嫩有三种选择。在这三种选择中,他选中了好处最少的一种。    他可以不论黎巴嫩总统杰马耶勒的政治运气如何江河日下而继续支持他,也可以全部撤出黎巴嫩,然后从他摆脱危险的角度捞取政治上的好处。或者,他可以寒际上让叙利亚接管黎巴嫩政府。    这就是里根做的事情,使美国的威信一落千丈。    在两年前看来,事情发展到如此不可收拾的地步是不大可能的。当时以色列显得在军事上对叙利亚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把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也整得摇摇欲坠。在使黎巴嫩建立一个坚决亲以色列和亲西方的基督教政府的事情上,以色列似乎颇为得手。    如今,这些情况都变了。叙利亚稳稳当当控制着黎巴嫩,美国人在说服以色列撤离贝鲁特以后自己正在逃离。    美国已认识到,它徒劳地谋求一个自由统一的黎巴嫩的作法结果是一场灾难。华盛顿的心情似乎是一种绥靖的、向叙利亚让步的心情。此刻在进行指挥的国防部长温伯格和五角大楼认为,美国在那里的利益——例如石油——比以色列多,因此必须坚持一种比较均衡的政策。更大的代价是华盛顿的让步,这将使美以关系恶化,也许还包括美以联盟的完结。    最棘手的问题仍然存在。以色列人和叙利亚人互相对峙,以色列部队距大马士革只有十二英里。如果美国后退的话,将会使以色列防守得更加坚固,从而增加战争危险。    以色列不会接受一个受叙利亚支配的黎巴嫩政府,叙利亚也不可能接受以色列继续控制黎巴嫩南部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