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01-18
第 1 版
1. 中国的新外交给全世界留下印象
【日本《读卖新闻》一月十六日评论】题:中国外交转变为现实外交(记者大津十五日发自内罗毕) 访问非洲十一个国家的中国总理赵紫阳,于十五日到达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他将于十七日结束历时约一个月的非洲之行。中国总理对非洲大陆的访问,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如果讲赵总理这次访非的“得分”之处,大概可以说,中国新的外交姿态给全世界留下了印象;中国与非洲国家双方重新确认,作为第三世界的成员将继续保持团结和合作。 人们关注的是,在赵总理对这些非洲国家的访问中,看到了中国外交姿态的转变,即从过去那种标榜 观念的外交转变为重视现实的外交。比方说,在埃及,甚至许诺将提供中国造战斗机。对阿拉伯国家的 访问,虽然讲要强烈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但也 清楚地表示了将承认以色列生存权的态度。似乎可以说,中国表明的态度是前所未有的。 赵总理强调中国作为第三世界中的发展中国家,与非洲各国有一致的立场,这方面的言行也是明显的。 赵总理在坦桑尼亚举行记者招待会时,把中国的主张概括为“对非洲国家经济技术合作四项原则”,表示出中国强调的“南南合作”的前景。 中国的对非援助,以坦赞铁路为最有名。但是,由于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的运营管理水平低劣,利用率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四原则”表明,中国今后将停止这种全面援助方式,而采取协助非洲国家自力更生的方式。 对中国总理赵紫阳访非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内罗毕的消息灵通人士认为,中国在牵制苏联动向的同时,非洲国家重新确认中国是“第三世界的朋友”。
2. 中国希望尽可能多交朋友
【路透社内罗毕一月十六日电】中国总理赵紫阳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访问之后,将于明天离开非洲。在赵先生到达这里时,他给非洲领导人的第一个信息是:他是来讨论如何“在新的条件下发展经济与技术关系”的。 赵在访问期间虽然不放过任何机会批评“超级大国的霸权”,但是,总的说来,他是尽量避免争论问题的。外交官们说,他访问的国家是各色各样的,这表明中国希望尽可能多交朋友,而不管它们的现行政策如何。
3. 中国加强了在非洲的外交基础
【《日本经济新闻》一月十六日评论】题:中国加强了在非洲的外交基础 中国总理赵紫阳访问非洲的近一个月的日程已大体结束。赵总理对非洲国家的访问,强调了中国“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重视第三世界”的外交方针,成功地取得了各国首脑的理解。这种结果,加强了中国对非洲的外交基础,似乎可以期待它将产生牵制苏联动向的效果。此外,基于中国援助非洲国家自力更生四项原则的“南南合作”也达成协议。 在访非期间,赵紫阳总理与各国领导人和非洲解放组织的领导人进行了会谈。赵总理在坦桑尼亚会见记者时对此行的评价说:“完全实现了预期的目的,我感到满意。”通过连续的首脑外交,赵总理对取得非洲国家的支持和理解倾注了最大的努力。他甚至访问了据说是亲苏的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利亚,表现出要牵制苏联在非洲“扩大势力”的姿态。此举如能成功,这将是中国可以加强对美苏两个大国的外交基础的“招数儿”。 各国首相对中国的主张都基本表示了支持的见解。在中东问题和纳米比亚独立问题上,赵总理表示完全支持各国的立场,似乎也产生了效果。 作为重视“第三世界的具体方法”,赵总理在所到之处都强调了“南南合作”的必要性。对这一倡议,各国都基本欢迎。也同有的国家签订科学技术协定。但是,也有人怀疑,对非洲国家进行没有资金合作的援助能有多大效果。不能否认,令人感到中国对非洲的经济合作是“力量不够”。
4. “中国之风吹拂着非洲”
重大的意义 赵总理对非洲十一国访问的圆满成功,在国际上 引起强烈反响。国外舆论普遍认为,这次历史性访问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赵总理访问非洲,是中共十二大以后中国 采取的第一个重大外交步骤。它体现了中共十二大 制订的独立自主外交路线的特点。标志着中国在独立 于两个超级大国的同时,把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作为重 要支柱,在整个第三世界“发起了新的外交攻势”。 二,访问了各种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的国家,这表明 中国已放弃只同“站在自己一边”的国家发展关系的方针,要把友好关系网撒向一大片国家;体现了中国目前外交的现实性、灵活性和开展“全方位”外交的姿态,对中国对外关系的扩展有深远意义。三,出访的时间选择在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前夕这时机本身就值得关注。四,表明中国政局稳定。埃及《消息报》指出,“中国现在情况稳定了,翻开了历史的新的一页。她向整个世界张开双臂,敞开胸怀,公布 了政策,向所有希望友谊与和平的人伸出了双手。这 对第三世界来说是好事。”五,中国在总结过去对外 援助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同非洲国家的合作,寻求更 加符合南—南合作精神的、互利的、新的经济合作途 径,加强、扩大同第三世界的经济贸易关系,促进第 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独立,同时也为自己的“四化”建设取得经验,创造安定的国际环境。高度的评价 关于赵总理出访的目的,除了越南、古巴等极少数报刊进行恶意攻击和歪曲外,国外舆论普遍予以积极的评价。它们认为,首先,赵总理此行是中国为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关系而主动采取的重大行动,旨在强调中国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和密切联系,表明中国是第三世界的可靠朋友。通过访问,“使中国作为第三世界伙伴国明星而重新大放光彩”。 其次,访问表明中国外交重点是促进团结反霸,维护民族独立,寻求世界和平。南通社认为,“对中国来说,它同发展中国家关系中的关键因素是共同为反对霸权主义而斗争”。第三世界许多国家的报刊还指出,中国发出团结反霸的信息,向第三世界表明,它是一个“可以同超级大国对阵的有资格的国家”。 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就赵总理访非,称赞中国国内的革命和建设为第三世界树立了“成功的样板”,对外则始终站在贫穷和弱小国家一边,真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是“维护第三世界国家权益和事业的伟大战士”。 赵总理访问的十一个国家的舆论还一致称颂中国的援助是同非洲国家有力合作的新榜样,并高度赞扬中国援外人员谦虚谨慎的品德和全心全意为受援国服务的精神。有的舆论还认为中国国力的恢复,已有支援第三世界的实力。赞比亚报纸说,“人们有着支持和热爱中国的无法控制的强烈感情”。圆满的成功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赵总理访非取得了圆满、巨大、超出预想的成功。赵总理在所到之处都受到了最高规格的接待、国家元首的礼遇和英雄凯旋式的欢迎;赵总理同十一个非洲国家领导人举行了历史性会晤,就一些重大国际问题和双边合作关系取得了一致意见;赵总理还会见了南部非洲的三个民族解放组织的代表,这表明中国对南部非洲事态发展的深切关注。通过访问,中国和非洲增进了相互了解,巩固了相互信任,加深了相互尊重的感情,肯定了双方极好的、和有典范性的、非常显著的合作模式。中国与非洲的关系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埃及外长阿里认为,赵总理的访问是埃中在经济、技术和其他领域中进行双边合作的转折点。坦桑尼亚报纸指出,赵总理访问为坦中友谊写下了新篇章。深远的影响 赵总理这次“长征式”的访问,在国际舞台上具有深刻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报刊、电台和通讯社就赵总理访非发表了评论。舆论界认为,这是中国领导人自周恩来总理访非以来对非洲国家进行的又一次重要的访问。它表明了中国奉行同美苏保持等距离而着重团结第三世界的外交的新方向,必将加强中国同第三世界的关系,使中国在第三世界争取更多的朋友;在国际舞台上进一步发挥它的作用。舆论界还指出,中国所提出的同非洲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四项原则,开辟了中国同第三世界合作的新前景和扩大合作的新途径。 许多报刊认为,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将会“更欢迎一个在对外政策方面拥有大量丰富经验的第三世界伙伴国所发表的意见”,从而进一步推动第三世界的团结反霸斗争。同时,赵总理的访问将对解决柬埔寨、阿富汗、中东和南部非洲等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无疑会对今后世局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世界和平作出积极贡献。赵总理的非洲之行将在朝气蓬勃的非洲大陆产生深刻的影响。非洲国家报纸指出,赵总理的访问使非洲人民看到,中国不象有些人那样在国际舞台上空喊口号,而是通过既无偏见又不耍手腕的合作来体现献身精神。中国是“久经考验、风雨同舟的真诚朋友”。《科威特时报》说,中国同非洲国家息息相关,能在非洲找到知音。非洲也需要中国的友好合作来抗衡超级大国。埃及《十月》周刊热情欢呼,“中国之风吹拂着非洲。”
5. 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坦桑来讯 坦桑尼亚朋友在评论赵总理对坦桑尼亚的访问时都说“极其成功”,“十分令人鼓舞”,“进行得很顺利”。 赵总理访问的消息在当地报纸的版面上占了主要位置。赵总理对坦桑尼亚的访问自始至终受到盛情欢迎。坦桑尼亚政府报纸《每日新闻》从一月十日到十六日刊载了十三条有关赵总理访问的新闻——其中六条是通栏标题,还有十三张照片和两篇特稿。赵总理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桑给巴尔和坦桑尼亚北部城市阿鲁沙访问时一直由尼雷尔总统和萨利姆外长陪同。赵总理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赵总理所受到的欢迎和款待使人们回忆起周恩来总理在一九六三年访问坦桑尼亚的场面。一位坦桑尼亚朋友在谈到苏联主席波德戈尔内和古巴主席卡斯特罗几年前访问坦桑尼亚时受到的欢迎时说,无论如何也无法同对赵总理的欢迎相比。 坦桑尼亚朋友说,中国是患难之交,中国将拉坦桑尼亚一把,坦桑尼亚近年来遇到了巨大的经济困难。 赵总理在达累斯萨拉姆宣布了中国同非洲合作的四项原则。一切迹象表明坦桑尼亚对中国总理访问的结果感到满意。正象坦桑尼亚报纸正确估计的那样,中国总理的访问无疑地将“预告一个更密切关系的新时代的到来”。(新华社记者怀成波)
第 2 版
1. 塞内加尔舆论赞扬赵总理非洲之行
塞《太阳报》说赵总理访非有助于发展中国同第三世界,特别是同非洲国家的关系,有助于反对霸权主义 【本刊讯】达喀尔一月十三日消息:塞内加尔舆论赞扬赵紫阳总理访问非洲十一个国家。 塞内加尔电台评论说,中国总理在访问非洲期间,谴责了种族隔离、超级大国在这一大陆的争夺和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强加给非洲国家的原料价格。 电台赞扬中国同大部分非洲国家保持良好的经济和技术合作,说中国在非洲人当中的名声很好,没有一个非洲人说中国是“帝国主义”。 塞内加尔《太阳报》发表评论说,中国总理对非洲的访问有助于发展中国同第三世界、特别是同非洲国家的关系,有助于反对超级大国,特别是苏联的霸权主义,有助于建立公正的和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的努力。 在达喀尔出版的《新非洲》周刊载文说,“二十年当中,中国在非洲的辛勤劳动,普遍认为是积极的。” 文章说,中国自己有重要的发展计划,但是钱不多,因此,它只能提供它的经验。具体的表现同过去一样,即搞一些简单的、花钱少的项目。非洲国家期待着中国提供更多的关于摆脱不发达国家的经验。英刊文章《中国的中东政策是明确、坚定的》 【英国《本周》杂志文章】题:中国的中东政策是明确、坚定的 由侯赛因国王率领的阿拉伯首脑会议代表团在决定去中国时就清楚,他们要去的是个友好的国家,将得到普遍的同情。 中国对中东问题的原则立场和对巴勒斯坦人民的保证从未动摇过,即使在这个国家近于崩溃的文化革命的动乱年代里也未动摇过。 因此,中国的政策一直是明确、坚定的:巴勒斯坦人必须在巴勒斯坦拥有自己的家园;以色列必须从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撤出。 中国还谴责美国无限制地支持以色列,并警告阿拉伯人不要过分地相信苏联的意图。 阿拉伯人对于中国对巴勒斯坦事业的立场及其坚定的支持非常感激。 其他国家也曾表示过同样的支持,但是中国则始终不倦地坚决、明确地宣布它的支持。
2. 台湾报纸评舒尔茨召开“中国问题专家会议”
说从参加的人选看,美过去十年形成的对华政策已定型,里根也难以改弦更张;讨论会的结果必然会对舒尔茨执行里根政府对华政策有一定的影响 【台湾《中国时报》一月九日文章】题:值得注意的国务院对华政策研讨会: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周末亲自主持了对华政策研讨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会议,从国务院宣布应邀出席会议人选的名单来看,可说把现政府和前政府的重要官员以及当前美国研究中国问题具有影响力的一流学者网罗殆尽。 从舒尔茨将于下个月初前往北平访问的角度观察,美国国务院选择这个月初为举办这项研讨会的时机,则更值得我们注意它可能对中美关系发展趋向产生的影响。 由于下月舒尔茨将前往北平访问,这项会议在此时此际举行就更引人注意。现任国防部长温伯格和前任国防部长布朗均出席研讨会,显示似乎美国和中共的军事及战略关系将是讨论中的一个主题。此间早已有报道,温伯格计划于今年访问大陆。 应邀出席研讨会的前国务卿基辛格是七十年代初期美与中共关系解冻的催生人;外交协会主席洛德当时是基辛格的亲信,也是一九七二年尼克松访问大陆时重要的随员。沙利文曾先后在尼克松和福特政府的国家安全会议主管对华事务,目前美国的对华政策,沙利文有着一定的影响。奥克森伯格则是卡特总统承认中共的幕后策划人,从这些出席会议的人选来看,美国过去十年来所形成的对华政策,可说已经定型,里根总统也难以改弦更张。这类研讨会是舒尔茨就任国务卿后所发起的,目的在聚政府官员学者专家于一堂,集思广益作为舒尔茨国务卿制订政策的重要参考。讨论的结果,必然会对今后舒尔茨执行里根政府对华政策有其一定的影响,不可不加以注意。
3. 奥地利《新闻报》说中国的旅游业今年将前进一大步
【奥地利《新闻报》十二月二十九日文章】题:一九八三年的中国:不包括外国人在内的群众性旅游(作者:托·科尔赫尔) 现在在中国,人们又重新重视历史文物了,爱护它,欣赏它和参观它。在文化革命时期,中国人脑海里被灌输进去的东西是:过去的一切都是糟粕,必须把它销毁,或者至少要鄙视它。今天,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中国的公园、寺院和博物馆人山人海——外国人是这支旅游大军中极少的一部分。这支旅游大军总是穿着传统的蓝色和灰色衣服,即使偶然也可以看到有些人穿着紧士服,花套头毛衣,手拿非同一般的手提包。 中国许多人有照像机。依我看,中国人很喜欢照像,特别喜欢在历史性建筑物前照像。在宽阔的北京故宫博物院里,人们到处都可碰到一对对相互照像或让别人给他们照像的小情侣。 故宫每天都可参观,而毛泽东纪念堂……每周只开放两次。 一个陵墓每天从早到晚都挤满了群众,这就是著名的十三陵中最大的和保护得最好的一个陵墓。在那里,人民欣赏着帝王的墓棺复制品和墓葬品等。 一九八三年的中国旅游业,即使这种旅游目前只是在国内进行,它也将前进一大步。在飞机和火车中,外国人是极少的一部分。 附带说一句,火车里的设备特别舒适,乘务人员非常友好。 几年前,有个日本人对我说,“凡是好玩的地方就有大量的人。” 这种说法对中国来说就更为贴切了。的确,在中国凡是好玩的地方,人都很多,而且不仅是在周末。 我们在一个很普通的星期四,参观了离昆明市不远的名胜石林,看到自己处在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中间。
4. 日报报道:东欧各国密切注视匈牙利经济改革的试验
【日《每日新闻》一月十四日报道】题:匈牙利的挑战 东欧各国都苦于经济萧条,却毫不在乎,因为它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一种试验,就是匈牙利的经济改革。不仅这些东欧国家,连苏联的安德罗波夫政权都不想掩饰正在注视着匈牙利经济改革的成败。 众所周知,匈牙利从一九八○年起正在执行大胆的经济计划。今年一月一日公布的法律允许出售股票,它意味着这种试验进入了又一个新阶段。社会主义国家承认通过前所未有的股票聚集资金,只是在法律上追认现实而已。它有两种形式: 其一,地方上小农村和城市的自治政府为建设道路、自来水和医院等,向居民出售股票,事先确定股票的利息和偿还期限。但是,利息比银行存款高,而且因为是由地方自治政府保证偿还,所以没有‘荒账’的危险,由于出资者严厉地监视着,工程就进行得很迅速,取得了超乎预想的巨大成果。据说,以这种形式持有股票的股东已超过十万人。 其二,由于资金不足而无法生产或增产有利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把股票卖给银行,换取一部分利益。 这两种形式的出售股票,最大目的都是要畅通地转移资本,来补充国家投资的不足。 重新研究中央集权化的大企业志向,提高企业自主权、增设随机应变的中小企业等方针,正在坚定地推行着。尤其在食品企业和煤炭产业中,这种倾向更为强烈。兴办补充大企业的承包企业,工人在法定劳动时间外去中小企业进行业余劳动,都受到奖励。 此外,个体经营也被大幅度地批准。出租汽车、餐厅、理发店、食品店和个人修理汽车店都在增加。用收租金的办法把国营商店借给个人的方式也在扩大,迄今已有五千家店铺改成了个体经营。这强有力地刺激了为居民服务的质量的提高。目前匈牙利人民夸耀他们的生活在东欧是最丰富的,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5. 美报说里甘等官员对美失业率之高感到惊慌
说里甘最近奉行的方针首先是解决失业问题,在国际方面,则利用外汇平衡基金支持美元和准备筹集资金支撑国际金融 【美国《纽约时报》一月四日文章】题:里根向左转 在最近六个月中,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趋势显然发生了重大变化。 财政部的那些支持贝里尔·斯普林克尔的官员都失败了,斯普林克尔已不再是财政部长唐纳德·里甘的密友。斯普林克尔凑起来的那个班子正在解散。财政部不想就政策问题大争一场了。 财政部还将有一些人要辞职。一些几乎是最高级的官员在寻找新的工作,一些人不久就会宣布他们在美国政府之外找到了新职。 同华盛顿里根班子中的所有重要官员一样,里甘现在也对失业率之高感到惊慌,出于这种担心,他转而求助于联邦储备委员会了。 美国国内的经济并不是使里甘感到惊慌的唯一问题。他对坚挺的美元对出口贸易(从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感到非常担心。 里甘对世界经济的趋势也感到惊恐,特别是对被认为是负债累累的欠发达国家大规模崩溃的威胁感到害怕。 这位财政部长同华盛顿的许多其他官员一样,早就不把克服通货膨胀作为他的当务之急了。他现在关注的是其他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他脱离斯普林克尔的班子。 里甘在最近六个月中奉行的是以下方针: 必须最优先考虑解决失业问题。因此,必须允许甚至鼓励迅速扩大发行货币。联邦储备委员会必须按这项政策予以合作。 在国际上,必须筹集大量资金来支撑据认为是摇摇欲坠的拉丁美洲国家(墨西哥、阿根廷,甚至包括出口石油的委内瑞拉)的经济。 必须把对美元在外汇市场上的波动采取的那种“宽厚地不予重视”的政策降到一个次要得多的位置,应该注重重新让联邦储备委员会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作为制止通货膨胀的基础的货币控制已经被抛弃。让美元在国际支付中自行定值的政策也被抛弃。现在财政部正准备利用一笔不大为人所知的基金,即外汇平衡基金来支持美元。 美国的纳税人可为“庞大的紧急援助”提供大量的资金。美国可以提供数十亿美元援助,从而会使美国的纳税人又背上一个非常沉重的额外负担。这只不过是里根政府现在致力于“向左转”的表现之一。
6. 美一些能源专家认为:石油输出国组织仍将发挥作用
【合众国际社纽约一月十二日电】一批能源专家今天说,尽管世界石油价格不断下降,石油输出国组织并没有处于崩溃的边缘。 白宫政策制订处助理处长丹尼·博格斯说:“不管石油输出国组织作出什么决定,市场价格几乎肯定将继续下降。” 他在会议委员会组织的关于“变化中的能源重点”讨论会上说:“除非石油输出国组织开始象卡特尔那样采取行动,否则它的影响将比过去缩小。” 国际能源机构执行理事乌尔夫·兰茨克认为石油输出国组织不会瓦解,虽然它在防止油价下跌而确定各成员国应生产多少石油问题上陷于僵局。 他说,预料世界石油市场将一直疲软到一九八五或一九八六年,石油价格将逐渐下跌。 兰茨克说,石油输出国组织上月没有对各成员国生产限额达成协议,但这并不是对它的致命打击。他认为很可能在二月到七月之间就限额达成协议。 石油输出国组织把一九八三年的日产量增加一百万桶,达到一千八百五十万桶,以适应去年底世界石油需求稍为增加的情况。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莫里斯·阿德尔曼说:“即使石油输出国组织昨天瓦解,后天仍会恢复。” 他说,从一九八三 ——八四年的前景看,消费国应该适当地增加一些石油存货,以防万一。 他说:“这个卡特尔坚持原定方针,严格控制产量,因此它大概不会增加产量。” 他说:“石油输出国组织无法预测对它的石油的短期需要,但是它有办法促使价格上涨。”
第 3 版
1. 法国人口出生率日益下降
【本刊讯】巴黎十月四日消息:法国出生人口日益减少,一九八二年出生的人口还不到八十万,比保证增长的人口减少了六万人。 据一九八二年三月法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法国人口在西德、意大利、英国之后,居欧洲第四位,人口增长率居欧洲第六位。 出生率下降大都是在高度工业化的国家。 全国人口与未来协会认为这种趋势有损民族前途,加剧经济危机。因此,该协会呼吁采取有力措施,鼓励人口出生。 在欧洲共同体内部,爱尔兰出生率最高,千分之二十一,西德的出生率最低,千分之十点一,法国一九八○和一九八一年的出生率,千分之十四点九。
2. 日本是怎样解决能源问题的
日本在能源极困难的情况下,发展煤和核能,并且采取节能、改用替代燃料、压缩能耗多的企业、改变生产工艺、发展土法再生能源等措施,使石油的消费量降低了百分之十七 【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十二月二十八日文章】题:在能源问题上,象在许多其它问题上一样,日本人很精明 在所有国家都有能源问题的当今世界上,日本的能源问题无疑是难题之一。一九七三年石油禁运期间,日本所需能源的百分之七十七依赖进口石油,而且每年增加进口百分之十。由于国内没有大量石油、天然气和煤的储备,日本的能源计划者除了依靠进口石油和发展核能以外,事实上看不到有任何解决这个国家能源困难的前景。 从一九七三年到一九八二年,油价上涨十倍,这对日本是一个沉重打击,它很有可能使日本的经济机器停止运转。然而,一九七三年以后,日本取得成绩的记录而不是崩溃的记录。日本采取了节约、改用替代燃料和压缩能耗多的工业等综合措施。通过这个给人以深刻印象的综合措施,日本在保持百分之三十的经济成长的情况下,石油的消费却下降了百分之十七。 日本发展最快的新能源中有煤和核能。煤的使用正以百分之四的年率扩大,政府的目标是到二十世纪末,煤的使用要增加百分之六十。然而,所有这些煤事实上都得进口,这就限制了用煤带来的好处。日本还有二十二个核反应堆,发电量占日本电力的百分之十。日本政府积极地支持发展核能,希望到一九九○年所使用的核能能增加到现在的三倍。然而,自从美国发生了三里岛事件以后,日本对利用核能的热情有所降低,看来上述目标不大可能达到。日本许多公司拿出很大一部分投资来改变它们的生产工艺。举例来说,日本钢铁公司光是采用了一项效果更高的直接轧钢工艺一项就在两年内降低了能耗需要量的百分之十以上。 日本工具制造公司在这场节能竞赛中紧紧追赶。七十年代初期,日本造的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机,效率不如美国造的高。现在,它们明显地比美国造的更节省能耗量。同时,日本生产的汽车从一九七五年开始平均能耗已经达到令人妒忌的每加仑行驶二十五英里的水平,最近达到了每加仑三十四英里——世界上能源利用率最高的新型车辆。 日本取得成就的另一个例子是太阳能。今天,屋顶太阳能热水器正迅速成为日本的一种标准设施。到八一年底安装完毕的三百六十万套太阳能热水器将为日本家庭提供百分之十一的热水。 除了这些眼前的结果以外,日本还正在作一些给人以深刻印象的长期努力来发展土法再生能源 ——一项称之为阳光计划的规划。在发展以太阳光直接变为电的太阳能光生伏特电池方面,日本正在狠下功夫,紧紧地追赶作为先行者的美国。现在看来屋顶太阳电力系统有可能到九十年代时在日本普及,这要比世界上任何其它地区都要早。在地热发电方面,今年将用四千七百万美元来从事于详细的资源考察和地热发电厂的设计。现在有希望到一九九○年时太阳能和地热资源加在一起能为日本提供国内开发的能源的百分之九。日本所以能取得成功有几个因素。在那些政府可以起关键作用的领域,日本把私人市场力量同政府的支持相结合方面比大多数国家做得更成功。燃料价格不象许多国家那样,被控制在虚假的低水平上,现在所规定的电费率旨在鼓励节约。此外,对工业进行节能投资或居民购买太阳能热水器给予适当的财政刺激。政府坚持用“纪录单”紧紧跟踪日本经济的各部门在减少石油使用方面取得的进展。在能源研究和发展方面,工业界和政府领导人进行合作,研究制订合情合理的长期计划,而完全不随着政治风向的改变而改变。日本绝不能说已摆脱了困境。它缺乏燃料,而迅速发展的经济肯定需要继续进口石油。
3. 印度开发能源的战略
新德里来讯 能源不足是影响印度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印度政府已制定了重点发展电力、加速开发煤和石油、注意节约和加强研究新能源的战略来解决这个问题。资源与消耗 据估计,印度煤的储藏量为八百五十四亿吨,现已探明的为二百四十六亿吨。年产量为一亿吨。石油的储藏量估计为二百六十亿桶,现在每天产量二十万桶。四分之三的产量来自近海。水力资源以百分之六十的负载系数计算,有七万五千四百兆瓦。印度石油、煤、电均满足不了工业和民用的需要。开发能源的战略重点发展电力:印度一九八○年的发电量为三万兆瓦,其中热电占百分之五十五,水电百分之四十,核电百分之三。印度在第六个五年计划(一九八○——八五年)准备花二百亿美元来发展电力,增加二万兆瓦的发电能力,其中热电一万四千兆瓦,水电五千一百三十兆瓦,核电六百九十兆瓦。二百亿美元相当于第六个五年计划总投资的百分之七十,可见花的本钱是够大的。加速开发石油和煤:印度第六个五年计划拨款五十亿美元来开发石油。现在陆上勘探主要由苏联帮助在搞,海上则依靠西方,已划了三十二个近海勘探区由西方石油公司投标。目前石油产量最高的是近海的孟买高地油井,准备扩大投资以提高产量,使它到一九八五年日产量达到四十三万桶。另外还准备新设几个石油研究所。 第六个五年计划用于提高煤产量的拨款为三十六亿美元,到一九八五年年产量将达一亿六千八百万吨,主要是靠改进采矿技术来实现。注意节约:准备淘汰一批耗能高的设备。对企业实行指令性的耗能年度检查。提高发电机的效能和减少输电损失。加紧培训普通操作人员以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节能知识(他们认为这一点很重要)。用减免税收和其它经济手段来鼓励对省能设备的投资和使用。 另外,准备对能源的价格作适当调整。铁路加速电气化以节约柴油。加紧研究新能源和再生能源:重点放在太阳能和沼气上。第六个五年计划准备投资六千万美元研究太阳能,目前已试制出一批装置,但还没到大量推广的阶段。 印度日照长,在这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第六个五年计划用于研究和推广沼气的拨款为六千三百万美元。为此印度已成立了“全国沼气发展局”。 他们目前遇到的困难是沼气池成本高,建一个要四千到五千卢比(合八百——一千元人民币)。最近他们在旁遮普邦成立训练班,推广中国式的“人民沼气池”,成本可降低一半。 (詹得雄)
4. 墨西哥人口爆炸对新总统是一种挑战
【委内瑞拉《国民报》十二月十二日刊登《纽约时报》记者詹姆斯 ·赖斯顿发自墨西哥城的文章】题:墨西哥:人口爆炸 墨西哥每六年选举一位新总统,每十五年形成一代新人。一如既往,这就是负责管理这个神奇美丽国家的米格尔·德拉马德里所遇到的问题:怎样管理经济和惊人的人口增长。要了解墨西哥的困境,只要看看四周就够了。据美国统计,目前,墨西哥城是继圣保罗和上海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城市。我每次访问这个国家都发现,左右局势的不是政治家,而是群众。同时,墨西哥充满活力,居民们有激情,经过训练的能干的医生使人延年益寿。所有这些因素在最近两代造就了一个崭新的墨西哥国家。我是一九四五年第一次来到这个国家的,那时候,墨西哥的人口约为二千万,现在它已拥有七千多万人口。 一九七五年,我问埃切维里亚怎么对付墨西哥人口大幅度增长和向美国非法输出失业工人。 我问:我们两国之间不会产生危机吗?到本世纪末,墨西哥的人口达不到一亿吗?他回答:不是一亿,到下个世纪初,墨西哥的人口将是大约一亿二千七百万。 这个问题是埃切维里亚和他的继承人波蒂略面临的并且没有能够解决的基本问题。对于新总统德拉马德里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但是,尽管有目前的这些困难,墨西哥官员对未来并不悲观,因为他们对于困境已经习以为常,并且过去经历过比这更为严重的危机。 这些官员们说,一九三○年,墨西哥人的平均寿命是三十七岁,儿童死亡率为百分之二点五,有文化者仅占百分之三十三。他们说,到了七十年代末,平均寿命达到六十五岁,儿童死亡率下降到百分之零点七,扫盲的比例提高到百分之八十一。 他们的说法是可以讨论的,但是最近五十年的进步是显著的。 令人怀疑的是,尽管发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但墨西哥经济增长的指数是否能赶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和弥补其自然资源价格下跌的损失。 墨西哥人目前欠了八百亿美元的外债。为了支付外债利息,他们必须借高利息贷款和采取紧缩措施,这将造成失业和工人流向美国。对华盛顿来说,这是严重的问题,现在它必须用一千一百多万的失业大军来对付墨西哥非法移民的竞争。 刚被任命为外长的墨西哥驻华盛顿大使贝尔纳多·塞普尔维达有一天说过:“墨西哥拥有的最好的资源就是墨西哥人”,别人可能想,人口过剩是墨西哥的主要问题。但他认为,这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5. 全世界四亿三千万人营养不良
【香港《快报》十二月二十三日文章】题:四亿三千万人营养不良,第三世界国家情况最劣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文件估计,世界上最少有四亿三千万人吃不饱。 文件指出,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城镇中,最明显可怕的是营养不良,乡村中更有数字庞大的饥饿人群,在大部份地区,影响最严重的,是五岁以下的儿童。 该文件又说:“预料饥饿事件会继续减少,然而要消除饥饿,意即每个人达到应有的营养水准,则仍遥遥无期。” 报告指出,虽然天花已绝迹,但事实上在发展中国家,主要疾病并无显著减少。造成儿童死亡之主要原因——痢疾,每年至少夺去六百万条生命,比死于癌症的,还多了一百万。 在一个有代表性的富有社会里,医疗经费相当于全国生产量的百分之七点五。 至于在教育和训练方面,该报告则估计有八亿人属文盲,而其中有数百万人存在于较发展国家中。 至于居屋,报告则说有四亿三千七百万住于不符水准的屋字中,木屋区中的居民,数字在十年中已增加了一倍多。 报告在谈及劳工时指出,雇用童工现象很普遍,就以最近的一九七九年为例,就有五千二百万工人,年纪不足十五岁。报告中还指出,西德、西班牙和瑞士的工人,工作时间较长。它又指出,在全世界中,美国工人每周工作时间最短,为三十五点六小时。 报告中也指出,有五千万人直接或间接靠军方赚取生计,有五十万名研究员(占合格科学家之二成),从事防卫工作。至于军装人员,其人数比所有教师和医生总和还多。 该文件还引用联合国的统计资料指出,现在核子武器的价钱,和一九四五年比较,实在廉宜了很多。 文件又指出,由于今日全世界共有五万枚核弹头,足以摧毁地球所有东西,故中止武器竞赛的努力,十分急需而迫切。
第 4 版
1. 你知道美国五角大楼吗?
【法新社华盛顿一月十六日电】题:五角大楼的四十年 美国军事力量的中心和象征——五角大楼,本周末庆祝它建成四十周年。 五角大楼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匆忙修建的,目的是为了把武装部队的所有部门集中一处。 五角大楼本应在战后改建成大型仓库或医院。这是罗斯福总统这样考虑的。他认为一旦恢复了和平,美国将不再需要这个庞大的军事机构。 在战争年代里,有三万三千人在这所巨大的钢筋水泥多角型建筑里工作。今天,它仍然是两万三千名军人和文职人员的办公地点,实际上是世界上最大的行政大楼。 五角大楼座落在阿林顿(弗吉尼亚州)波托马克河边,与华盛顿隔河相望。军人们习惯地把五角大楼或国防部称为“迷宫”。五角大楼的五层楼房由二十八公里长的一式走廊相联,走廊里没有窗户,用日光灯照明。人们很容易在里面迷路。 一万三千名工人日夜轮流施工,用了十六个月的时间,于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五日建成了这座大楼。五角大楼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巨人。 它的电话网是举世无双的:每天可通话二十万次。由于谈话内容保密,主要军事领导人的电话线路由第二○四四通讯组的专家保护,以防范电话被窃听。各种设施可使来者最快地进入五角大楼。五角大楼拥有自己的直升飞机停机坪。高速公路网通向可容纳一万辆汽车的大型停车场。五角大楼还有一个地铁车站,如果持有通行证,可以从地铁车站直接进入国防部。 对于爱好统计的人来说,五角大楼的一些数字是惊人的:人们每天在大楼的八个餐厅和九个自助餐厅喝掉三万杯咖啡,三千升牛奶。有一个露天自助餐厅设在大楼院内,职员们夏天午饭时来这里晒太阳。 自一九七六年美国二百周年国庆以来,五角大楼向公众开放。每年有十万人在军人导游警惕的目光注视下参观五角大楼内部。负责导游的军人倒退着走路,以便能更好地监视游客。五角大楼仍然是一个关闭的、多疑的世界。在一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张帖画上写着:“聊天可使军舰沉没”。全国军事指挥中心或“作战室”等五角大楼要害部门是严禁入内的。指挥中心日夜监视着全球,特别是苏联的军事活动。 自一九六三年以来联接华盛顿和莫斯科的电传“热线”就设在这里。两个超级大国每日每时轮流试发电报,以便能够在危机爆发时相互通气。
2. 英驱逐在伦敦的一名苏联雇员
【路透社伦敦一月十二日电】英国今天把设在伦敦的国际小麦组织中的一名苏联翻译驱逐出境,因为他有从事间谍活动的嫌疑。 外交部说,三十一岁的切尔诺夫被告知在七天之内离开英国,因为他从事了同他的身份不相称的活动。这是通常用来指间谍活动的外交辞令。
3. 舒尔茨在中曾根访美前夕召集专家讨论美日关系问题
【美联社华盛顿一月十五日电】国务卿舒尔茨今天把一批远东问题专家召集到国务院,以便对美国同日本的关系进行一次深入的讨论。 这次会议是舒尔茨已经召集的讨论美国对外政策问题的一系列会议中的一次。 这次会议是在日本新任首相中曾根康弘预定对美国进行的访问之前仅仅两天召集的。 没有公布这些私下会谈的细节。
4. 乌斯季诺夫视察驻捷苏军
【苏联《红星报》一月十五日报道】参加华约缔约国国防部长委员会例会的正在捷克斯洛伐克的苏联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视察了中部军队集群。一月十四日,乌斯季诺夫视察了集群的训练中心,了解了其设施和训练过程的组织情况,观看了分队在战术演习中的行动,同军人们作了交谈。乌斯季诺夫强调中部集群的军人要继续不懈地掌握武器和技术兵器,提高警惕和战备。
5. 伊拉克新闻部长说伊朗将发起一次新攻势
【合众国际社伦敦一月十三日电】伊拉克说,它预计伊朗将发动一次新的攻势——六个月中的第四次攻势。但是,保证要使之成为霍梅尼军队的最后一次攻势。 伊拉克新闻部长拉蒂夫·贾西姆对这次攻势作了预言,但是没有提到发动攻势的任何可能的日期,同时,在伦敦的外交官说,伊拉克军队重新加强了力量,正在得到苏联坦克、作战飞机、大炮和弹药。据认为,这反映出莫斯科和德黑兰之间的关系再次紧张。 苏丹通讯社援引贾西姆的话说,伊拉克“决心用伊朗军队的办法来迫使战争结束”。
6. 中曾根确定同里根会谈的基本方针
【时事社东京一月十四日电】题:首相访美的基本方针已经确定 十四日已经确定了中曾根首相将于十九日在华盛顿同美国总统里根举行日美首脑会谈的基本方针。其主要内容是:一、通过加强日美之间的信任确立不可动摇的合作关系;二、认识到我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国际责任,表明承担适应国情的任务;三、确认在对苏政策上要依靠日美合作谋求整个西方的一致性。从总体来看,这一方针明确表明了“西方成员”的立场,旨在重申前年五月铃木—里根联合声明强调的“日美同盟关系”路线。 在就国际形势交换意见当中,最大的焦点是日美如何应付建立了安德罗波夫政权的苏联。去年十一月,里根总统在讲话中阐述“苏联优势论”时说,“现在,苏联在军事力量上明显处于优势”。中曾根首相本月四日在伊朗举行记者招待会时也说,“在扩充军备方面,苏联领先,美国处于追赶状态。”看来,日美对苏联的军事威胁的认识是一致的。 基于这一共同的对苏认识,首相要向总统强调,“推行整个西方一致性的政策是重要的。”美国呼吁“在保障西方安全的范围内处理”向苏出口高水平技术和政府方式提供资金等东西方贸易问题,估计在首脑会谈中将根据美国的这一要求确认“对苏联合行动”。 首相还将表明“日美两国为了亚洲进而为了世界的安定,要适应国情承担任务”的这一认识,并将表示“我国作为经济大国要承担国际责任的决心”。
7. 苏外长葛罗米柯到波恩访问
合众社认为他的访问是要利用西德的心理状态来煽动反对北约重整核计划的情绪,而且是在福格尔同科尔就导弹问题发生激烈争吵时来到西德的 【合众国际社波恩一月十六日电】葛罗米柯外长今天抵达这里,对西德这个北约的欧洲防务体系的关键性国家发动和平攻势。 在他的三天访问期间,可望利用西德的心理状态来煽动反对北约重整核军备计划的情绪。这种计划已成为西德三月六日大选的竞选运动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就在葛罗米柯抵达的前两天,苏联共产党报纸《真理报》指责科尔总理的政府支持美国的政策,并暗示它希望在野的社会民主党人击败科尔的基督教民主党人。这里的人们认为,苏联的这种做法并非巧合。 葛罗米柯飞抵机场后说,他将讨论所有的重大政治问题,尤其是欧洲安全问题。他说:“我相信、也希望交换意见是有益的。” 葛罗米柯在给德新社的一篇书面声明中说,他在会谈中将最大限度地重视“当代的关键问题”——避免危险的核军备竞赛,加强欧洲的和平。 他说:“我们认为,欧洲各国的努力应该是为了完成这项任务。” 在机场迎接葛罗米柯的西德外长根舍说,政府相当重视在目前时刻进行的这次访问,并认为,这次访问将有助于增进了解。 尽管西德的反核运动的声势日益增强,科尔今天明白表示,他与葛罗米柯会谈时将再次表示,他决心从今年秋季开始部署美国的巡航和潘兴—I中程导弹,如果苏联人不拆除对准西欧的SS—20导弹的话。 他在接见《图片报》记者谈到葛罗米柯的这次访问时说:“如果苏联领导人不愿拆除火箭,他们就必须知道,西方联盟将采取步骤进行自卫,到了秋天将开始部署美国火箭。苏联拆除的火箭越多,联盟要部署的火箭就越少。” 葛罗米柯是在西德社会民主党的总理候选人汉斯—约亨·福格尔同科尔就火箭问题发生激烈争吵的时刻来到西德的。 福格尔今天对《明镜》周刊记者说,科尔已要求选民授权他部署美国导弹,而他(福格尔)是要求授权他尽一切可能达成协议,以便不部署导弹。
8. 苏共政治局责成部长会议调整商业服务业工作时间
【美联社莫斯科一月十四日电】国家电台报道,苏联政治局为了防止工人们丢开工作出去采购商品和办理私事,指令商店和服务中心变更开门营业的时间。 在安德罗波夫领导下的政治局发布此项指令是为了解决苏联劳动生产率不断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电台说,“人们注意到,大量公共服务企业只在劳动人民当班时间营业,结果许多人不能采购商品,利用公共服务机购的便民条件。” 在苏联,每天由于职工们离开办公室和工厂去干家庭杂务事,要损失成千上万个工作时。而这些杂务事在上班之前或以后由于商店都关门是无法办理的。 苏联的报纸正就这个问题开展一次宣传运动,显然是为了让商店和服务机构的经理和职工对即将进行的变更有个准备。 苏联是一个因袭守旧的社会,改变商店营业时间可不是一件易于办到的事情。报道没有具体说明商店营业时间如何变更,只是强调上述的指令要由部长会议贯彻执行。
9. 日官房长官说日本内阁已通过向美提供武器技术
【时事社东京一月十四日电】题: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关于向美国提供武器技术问题的谈话 自前年六月以来,美国政府一直要求日美两国相互在防卫领域进行技术交流,作为其组成部分的向美国提供武器技术问题,在政府内部反复慎重地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结果,这次得出了如下的结论,并在本日的内阁会议上得到通过。 (一)一般认为,在日美安全体制下,日美两国要相互合作,维持和发展各自的防卫力量。迄今为止,我国为了整备防卫力量,一直得到美国包括提供技术在内的各种合作。 (二)迄今为止,关于武器等的出口,政府一直按照武器出口三原则办事。 但是鉴于上述情况,我认为应该答应美国的要求,作为相互交流的一环,开辟向美国提供武器技术的渠道。 (三)勿庸赘言,政府今后基本上仍将坚持武器出口三原则,并继续尊重国会一九八一年三月关于出口武器问题等决议的宗旨。 【共同社东京一月十四日电】(该社记者发自莫斯科)关于日本决定向美国提供武器技术的问题,苏联认为,这是日本正式迈出了出口武器的第一步,从而持有强烈戒心。 迄今为止,苏联认为,日本增强国防力量是由于“五角大楼的要求和合作”,是在美国主导下的军国主义化。 但是,由于军事技术合作已现实地决定下来,日本从美国“单方面的强加”变成了主动提供军事技术,由于这个侧面变得明显起来,因此,苏联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正在发生改变,即认为日本包括出口武器在内的对外军事扩张的危险性增加了。 当前,苏联极其不安的是,由于日美军事技术合作,两国的军事同盟化自然会进一步加强。
10. 里根和中曾根四月先后访问菲律宾
【法新社马尼拉一月十六日电】外交界权威人士今天说,美国总统里根和日本首相中曾根将在四月某个时候对菲律宾进行国事访问。 这些人士对本社记者说,菲律宾仍在同这两国就访问的安排问题举行会谈。 华盛顿早些时候宣布里根将在四月某个时候去东京访问,人们认为他还要来马尼拉,对马科斯总统去年九月访美进行回访。 这些人士对本社记者说,“原则上已同意”访问,但是必要的细节仍是会谈的题目。 早些时候,据说东盟领导人有兴趣从这位日本领导人那里了解他在汉城许下的“日本要在亚洲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诺言”有什么含意。 他们认为,日本应当就它在亚太地区发挥更大作用问题同亚洲其他领导人进行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