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09-10
第 1 版
1. 路透社说中共新党章调子冷静实际
【路透社北京九月八日电】中国今天发表了共产党的新党章。新党章规定中共的主要任务是使国家现代化。 新党章与过去的党章都说,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那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在那个社会里将做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但是,新党章要冷静和实际得多。它扬弃了狂热的一切残余,禁止个人崇拜。 新党章比一九七七年的党章长一倍。它在调子上远不是那么夸夸其谈的了。它称中国的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更为赤裸裸的“无产阶级专政”。 “毛泽东思想”仍然被定为是官方的指导思想,但是已不再把这种思想归功于毛泽东一个人。 新党章说,毛泽东思想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复数)”创立的,毛泽东是他们的主要代表。 新党章称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根据新党章,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和知识分子,可以申请参加有三千九百万名党员的党。 旧党章明确规定不准“富农”入党,并且没有提到知识分子。 该党的总任务现在被定为是团结人民,艰苦奋斗,在中国实现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党章强调党员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新党章规定新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并且详细规定了严格的惩戒性措施。 它强调了集体做出决定的重要。新党章说:“任何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不能个人决定重大问题。” 党员必须服从地方组织的集体意志。 新党章说,但是,党依然是按马克思主义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的。这意味着,虽然少数必须服从多数,但人人都得服从党的中央委员会。
2. 法新社说中国共产党已把提高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
【法新社北京九月八日电】中国共产党把提高十亿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性放在了第一位,把阶级斗争放到了第二位。 新党章一开头是「总纲」,总纲的内容看来跟一九七七年通过的党章迥然不同。 通过的新党章强调,现政权主要应致力于消除「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新党章反对「一切「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新党章中有对四千万党员的具体指示,要他们严格遵循现政权的方针,要求全体党员,尤其是干部,花大力气努力提高业务能力。新党章规定,「任何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不能个人决定重大问题。」这表明现政权想正式摒弃毛泽东和文化革命领导人使用的方法。 除已有的机构外,新党章规定还要建立一个新机构。即中央顾问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将由起顾问作用的年迈的领导人组成。
3. 时事社说新党章具有划时代意义
【时事社东京九月八日电】八日发表的中国共产党的新章程,废除了毛泽东时代以来的主席制,排除了权力集中、个人崇拜,从而建立起了以总书记为中心的集体领导体制,在这一点上,这个新章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央委员会年轻化,文化大革命前在共产主义青年团活跃的中坚干部,大批地进入党中央这是确实的。 随着新老交替的进行,包括在具体政策上会出现什么差别在内,今后党领导的动向值得注意。
4. 埃菲社驻北京记者说:新党章强调了发展和建设经济的重要性
【埃菲社北京九月八日电】今天发表的中国共产党新党章强调了发展和建设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并且忘掉一九七七年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制订的党章中的“过多的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 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宣布“文化革命”结束。当时党的主席华国锋,继续犯了左的错误,在那时的党章中,仍然坚持“阶级斗争”,并且继续坚持毛泽东的个人崇拜的路线。 在新的党章中确认党的总任务是实现四个现代化,而且强调发展文化,以及党员和干部的专业化。 新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点,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在一九七七年,谈的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而且说,这种性质的政治大革命必须从那时起进行多次。 无论是今天的中国,还是它的党章,都不愿意再听到任何有关文化革命的东西,人们指责文化革命带来数十万人死亡和国家落后。 现在谈论的是和平、促进“人类进步”、“发展同世界其它国家的关系”和“加强(自己党的)建设”。 新党章清楚地表明中国打算把健全党组织作为实现它所争取的现代化的唯一途径。 新党章包括十章五十条,规定了党员和党组织的义务和权利,准确地规定了党的结构和作用。 新党章强调了个人和集体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并且强调党员是为人民利益服务的,不能谋求“特权或个人利益”。 生产、组织、反对官僚主义、纪律是开创中国历史新时期的准则。
5. 塔斯社摘发胡耀邦报告中对外政策部分
【塔斯社北京九月八日电】题:在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 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在正在举行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作了中共中央的总结报告。在新华社播发的报告摘要中,最近几年被称作是中国共产党的“转变性”的几年。这种“转变”是同一九七六年十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和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召开的党的三中全会相联系的。 中共中央主席在报告的对外政策部分指出,中国“将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方针”。他没有排除“中苏两国关系就有走向正常化的可能”。 报告人指出,“中国注意到苏联领导人一再表示愿意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同时他又说,“重要的不是言辞而是行动”。 报告人用了许多篇幅来论证这样一点,即中国在它的国际政策中“不称霸”并忠于保障和捍卫世界和平的事业。 报告中表示希望进一步发展中日关系和中美关系。并且指出,中国同美国的关系由于美国把台湾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实体”的政策而存在着“阴影”。 报告中强调了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命运的共同性”,表示准备同它们一道“进行坚决的反帝、反霸和反殖斗争”。
6. 南通社发自莫斯科的述评
【南通社莫斯科九月八日电】莫斯科播发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情况的第一篇详细的报道写道,北京第一次而且是由最高级领导人透露了北京已注意到苏联领导人提出的改善两国关系的建议。 塔斯社今天从北京发出的一篇报道着重谈到中央委员会主席胡耀邦所讲的并不排除“中苏两国关系就有走向正常化的可能”这样一句话。 直到今天为止,苏联报纸一直没有详细地报道过中国共产党这次代表大会的消息。
7. 《纽约时报》文章《中国人通过党章》
【美国《纽约时报》九月七日文章】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今天通过了新的党章,它删去了过去热烈颂扬毛泽东的词句,并且为高龄官员退职作好了准备。 新党章仍然把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提,但是现在已经把毛泽东思想解释为党的思想家们的集体智慧。不要把新党章与新宪法混同起来,新宪法现在仍处于草案阶段。 党章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共产党既确定实际的政策,也确定思想路线。 该党历史上通过了五部党章,每部党章都反映领导层思想的变化。 这部最新的党章为邓小平实行的务实政策提供了理论根据。最引人注目的改变是取消主席一职。 新党章还专门新增加了党的干部一章,对他们规定了更严格的行为标准。它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8. 法新社评述党章中关于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规定
【法新社北京九月八日电】中国共产党将继续指挥人数上是世界上最多的中国军队,但只是从政治角度而不从专业角度指挥。 关于这支四百万人的军队的上述决定是六日在中共十二次代表大会上作出的,但今天才详尽宣布。 决定规定,中共在军队中的指挥机构总政治部将成为“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政治工作机关,负责管理军队中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 据军事问题的专家说,这个方式似乎表明,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将保持对军队的最高政治权力,而实现人民解放军现代化的任务将交给政府。 北京没有明确规定党的军事委员会的作用。但是新党章两次提到它的存在,而一九七七年通过的党章只提起一次。
9. 南通社驻北京记者评中共十二大独立自主地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南通社北京九月八日电】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开创具有“中国特点的”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党继续奉行独立的对外政策,其基本内容是争取和平、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平等、独立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其他党和其他国家的关系。这些是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传出的重要信息。 代表大会说,中国党已清除“左”的错误,因此才有可能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不过,从会上的种种言论来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清算“左”倾思想和这种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斗争还没有过去。因此,大会发出警告说,党必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防止“左”倾和“右”倾偏向。 党今后将把工作主要放在加速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以及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上面。大会同时强调,社会主义建设不能只靠增加物质财富,还必须在社会上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和民主的关系。 总的来看,代表大会已为进一步的民主化、从法律上加强保障公民的权利、让工人有参加决策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更大权利开辟了新阶段。
第 2 版
1. 泰报说中共十二大的各项决定是中国顺利进行四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本刊讯】曼谷三家报纸九月六日七日分别就中共十二大发表评论: 《中华日报》:中共撤销主席制,显然是在巩固今后的集体领导,坚守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健全组织。 这次十二大,胡耀邦提及新党章中明确规定的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正是要把极左的影响及两个“凡是”观点彻底消除,以利于十二大后进行整党。 撤销主席制,禁止个人崇拜,实行全面整风,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正是顺利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把中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力争于十二年内使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改善人民生活的政治保证。 《泰商日报》:中共党内整风工作之能够进行,说明邓小平威信之提高,说明他们现在已有足够的能力进行此项工作。所以,应该承认,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中共已具有朝好的方向发展的条件了。 《民族评论报》:从我们的观点来看,我们认为中共十二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所要回答的问题是简单的:中共十二大对东南亚会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可以明确他说:中国在政府和党的机构中吸收了不仅有新思想,而且有精力执行党的政策的人。 十二大的结果要比预料的更有利于东南亚。
2. 香港《财经日报》评我党十二大
【香港《财经日报》九月六日社评】今届党代会确立总书记、废除主席一环是大突破,我们认为大体上是继承和发展了七大党章的体制规定。中央及省一级设顾问委员会,换言之,中共将实现让第一代的领导人逐渐退居第二线,并进一步现实领导体制结构年轻化、专业化。这一环节在实现“四化”建设中确实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香港《财经日报》九月五日文章】十二大对中共自身,对国家人民,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从邓小平的开幕词和胡耀邦的政治报告中可以知道,这次大会提出了八十年代的几项重大任务和一些具体目标,描绘了动人的前景。这些能不能逐步变成现实,要看中共能否把自己整治好。
3. 非洲一些国家舆论报道和评述我党十二大
【本刊讯】非洲一些国家的报纸、电台分别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的消息,并发表评论,评述十二大的意义和影响。埃及的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工具普遍重视中共十二大的召开。会议前夕,开罗电视台、广播电台曾报道中共即将召开十二大的消息。《金字塔报》、《消息报》、《共和国报》等开罗报纸在十二大召开后,先后以《中国坚持向世界开放的政策、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统一中国的全面计划》、《北京重新安排经济建设》、《中共取消共产党主席和副主席的职务,由总书记主持政治局日常工作》等标题转载外电或新华社消息。 《消息报》九月七日发表一篇评论中共十二大召开的署名文章。文章说,贯彻旨在消除六十年代毛泽东领导的文化革命灾祸的新党章,将使中国在今年发生巨大的历史性变化。五年一次的中共代表大会于上周开幕,这次会议是中共自建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大会。这次代表大会最重要的议题是中国领导机构的根本性的变革,重组符合新党章、强调集体领导原则的党的政治机构。肯尼亚《内罗毕时报》九月二日在《邓副主席主持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的大标题下,刊登消息说,这次代表大会是邓小平副主席主持开幕的,他重申了开放政策,同时拒绝让中国变成任何国家的附庸国。邓提出了现代化、恢复同台湾的统一以及同霸权主义作斗争这三大任务。突尼斯《行动报》和《晨报》九月二日都在国际版刊载法新社有关中共十二大开幕的消息。《行动报》的标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确立邓小平的继承班子》。《晨报》的标题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改组中国的领导》。 突尼斯电视台九月一日晚在法语电视节目转播了中共十二大开幕的一些镜头。喀麦隆《喀麦隆论坛报》九月一日和二日在国际版报道了中共十二大开幕的消息。九月一日的消息说,这次代表大会将选定新的中央委员会。人们普遍预测,胡耀邦和赵紫阳将领导一个强有力的书记处。在消除左倾分子的同时,北京当局在最近几个月中已表示它将决不容忍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出发的挑战。九月二日的消息着重报道了邓小平副主席的开幕词的内容。报道说,邓的讲话特别号召加强经济建设,国家的统一和反霸斗争。
4. 东欧国家舆论对我党十二大的反应
【本刊讯】东欧国家宣传工具较普遍地报道了中共十二大开幕消息,有的国家发表评论表示赞扬,有的国家舆论对大会妄加猜测,或散布反华论调。南斯拉夫南通社五天来播发了十多条消息,《政治报》、《战斗报》等逐日予以转载,并配合消息刊登了邓小平、胡耀邦的照片。电视台播了胡耀邦作报告的电视报道。 南通社发表述评指出,中共十二大将确保中国永远不再搞文化革命和个人迷信,永不再犯左的错误。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寻求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从客观上讲不是轻而易举的,但建立在现实乐观主义基础之上的党代会的行动力量,是最令人信服的;十二大后,中共将更有能力确保两个文明的发展。 《信使报》在评论胡耀邦报告关于中苏关系的部分时说,报告甚至在谈到最大的对手和敌人时都是平和的和有分寸的,这可以解释为中国有迹象准备就(同苏)关系正常化进行会谈。当然,其前提是莫斯科应该把言词转为行动。罗马尼亚《火花报》九月二日在国际版显著位置报道了十二大开幕以及邓小平致开幕词、胡耀邦作报告的消息。电视台一日晚报道了上述消息,并播放了大会实况镜头。匈牙利四家中央报纸九月一日以来,连续刊登匈通社报道的有关十二大的消息。《人民之声报》还刊登一张十二大会场的照片。《人民自由报》七日报道说,六日中共十二大举行全体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和新的党章。新党章在总纲中没有提到“大国沙文主义”和‘“修正主义”。 匈通社报道说,中国在人事和组织机构改革方面均选择了循序渐进的途径,十二大将迈出决定性步伐;胡耀邦的报告勾划了到本世纪末的任务,将经济部门的现代化置于首位;尽管到二○○○年人均国民收入还低,但中国在经济上和军事上将大为增强。中共中央主席把奉行霸权主义的超级大国视作世界不稳定和动乱的源泉。这样,把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和平作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最重要任务。捷克斯洛伐克《红色权利报》和捷通社连续报道了十二大的消息。《红色权利报》攻击中国外交路线是“同世界上的帝国主义势力首先是同美国勾结”;“违背事实地把中苏关系恶化的过错推给苏联”。保加利亚舆论工具对十二大作了简短报道。《祖国阵线报》发表评论说,近年来中国现代化计划“不断出现毛病”。民主德国通讯社和电台对十二大开幕作了简短报道。波兰有的刊物在十二大前夕曾发表评论,进行歪曲宣传。阿尔巴尼亚至八日未作任何报道。
5. 日报文章《第三代人的台湾经济》
【日本《朝日新闻》八月十八日至二十日文章】题:第三代人的台湾经济(特派记者山田厚男) 台湾退出联合国,同日本、美国和欧洲各国断绝了外交关系,在国际舞台上一直深深陷于孤立状态。在这种形势下,新的一代把“政治”暂时置之不顾,要在“发展经济”上求得自身安全。在这里,我向读者报告一下正由继第一代的蒋介石、第二代的蒋经国之后的第三代人担负起来的台湾经济的近况。 台湾时至今日仍然与大陆处于“交战状态”。戒严令实行了三十三年之久,从未间断。台湾正在大声疾呼“禁止三通”,即不许同大陆通商、通航、通邮。然而,与这个政治口号相反,与大陆的通商正处于扩大之势。 一位驻在台湾的日本商社工作人员指出:“虽然原则上是禁止的,但经第三国同大陆的贸易却被默认。渠道有香港、日本、新加坡三条,而最宽阔的渠道是香港,中国方面的公司在那里的派出机构已敞开大门。” 据香港华侨系统银行——恒生银行的调查,去年一年经香港的转手贸易,台湾大约出超三亿一千万美元。从大陆进口的物资是中草药等,而台湾出口的以纺织原料、电气产品居多。 总的说来,在蒋介石时代一直被禁止的同共产党国家的贸易已明显趋于自由化。从今年起已可以同东欧国家直接贸易了。以往只允许经过第三国的贸易,如今则公开进行。从三年前起就准许同苏联贸易但只限于间接贸易。由于只要经过香港和日本即可转手向苏联出口,台湾与苏联正在进行煤炭、棉花、纤维和弱电产品的交流。台湾贸易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 在台湾,掌握行政权力的是从大陆逃来的“外省人”,民间企业中,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占多数,他们被称为“本省人”。据说,民间企业原来是非政治性的。但是,现在,除了战后在外国受过教育的年轻新手正在崛起之外,在行政领域里,现实主义也萌芽出土了。可以看出,他们已认识到,只是死死抱住“光复大陆”的口号不放是不行的,正在回避禁忌甚多的各种政治,一心一意把经济置于优先地位,从而掌握行政领导。 台湾是个过于讲求学历的社会。仅仅大学毕业并不被看作是优秀人材。如果在海外未获硕士或博士资格,不必说政府机关,就是在民间企业中也玩不转,不受重用。 据说,台湾大学的情形是,到海外又回来的人占百分之五左右。因为与日本的地方城市一样,即使回来,工作场所也只能进政府机关,没有发挥技术专长的用武之地,而在欧美则可以得到高薪待遇。这样,只能使台湾的人材外流。这些人材如今已开始回流了。行政当局也在致力于召回人材。例如,当这些人材带回尖端技术、开始创办事业时,向他们提供无担保银行贷款等。 有关人士指出:“从前,归来者几乎都是继承父辈经营的公司的第二代,以留学所获得的头衔加入同族经营的核心。这种情况最近已改变。意气相投的同窗好友开始合作创办事业。人材回流还使企业的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不仅民间,在官界也是如此。据说“六十五岁到五十岁之间没有人材”。与蒋介石一起从大陆渡海而来时的“年轻人”也超过了六十五岁。战后最早留学的人们如今快五十岁了,他们同四十几岁到三十几岁的人一同站在第一线。实权将要转移到曾从国外翘首远眺过台湾的一代人手中。
6. 台湾当局在和谈统一问题上面临进退两难境地
【美联社台北八月二十八日电】(特约记者:约翰·罗德里克)此间中国国民党人仍然拒不考虑北京三年前提出的就台湾同大陆统一问题进行谈判的建议。但是,他们担心外部世界将认为他们过分固执己见和不讲灵活性。 为了缓和这种局面,国民党领导人已改变了立场,他们最初要求大陆中国政府放弃共产主义,而现在他们建议把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作为双方的共同主张。 行政院长孙运璇建议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基础上搞统一。 政府认为,继行政院长的这番讲话之后,必须说明眼下不会举行谈判,以消除一部分人的疑虑。 台湾现在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境地:怎样避免给人以一种可能损害其国际威信的固执形象而又不损害其稳定性。 为了换取统一,共产党人已答应让台湾保持它目前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他们还建议就互通邮件、人员和贸易往来的问题进行谈判。 有关谈判的消息几乎肯定会使人们对国民党政权产生信任危机,并会引起该岛上的资金和人员外流的令人不安的现象。 这场有关统一问题的激烈斗争涉及的第三方是美国。北京坚持认为,如果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国民党就会变得更加顽固。国民党人则反驳说,要是没有先进武器,他们在谈判桌上就显然会处于不利地位。
第 3 版
1. 苏报文章《绿色世界中的敌与友》
说许多花卉、农作物和果木之间,存在着互相促进或排斥的现象,原因是植物在自己的活动中,不仅从周围吸收各种物质,还分泌出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化合物。这种现象的研究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具有实用价值 【苏联《消息报》八月八日文章】题:绿色世界中的敌与友 几千年来,种庄稼的人都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各种植物之间,有的能“和睦相处”,象亲密无间的朋友,有的互相“仇视”,象不共戴天的敌人,有的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互相冷落。植物学之父亚里士多德在自己极为丰富的著述中,特别举例说明了滨藜对苜蓿生长所起的不良影响。另一位著名的自然实验家老普里尼,在《自然史》一书中详细描述了一个葡萄园由于附近种了月桂、萝卜和白菜而逐渐毁掉的过程。 如果把水仙和铃兰放在一起,它们很快就枯萎。丁香和紫罗兰,郁金香和毋忘侬放在一起,也会互相抑制。如果把果树种在各种花卉旁边,各种花就会加速雕谢。 蔬菜和其他农作物、果树之间,也存在这种互相促进或互相排斥抑制的现象。例如,豌豆、四季豆和大豆能促进附近其他农作物的生长。把豌豆与玉米间作,则它们互相得益。如果在葡萄园里种上紫罗兰,那么,它们彼此间不仅能互相促进,结出的葡萄还带有紫罗兰的芳香气味。有人说,槭树和杨树能促进果树、尤其是苹果和梨的生长,还能增强果树的耐寒能力。如果用槭树的浸出液喷在苹果树上,结出的苹果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强。 到了现代,各种植物之间互相选择“伙伴”的例子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引人注目,科学家对这种现象作出了种种解释。 俄罗斯生物学家密奇尼科夫为了解释这种现象,提出了一种假设。他认为,植物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外敌和外来影响的危害,不仅长了一层坚韧的外皮作为保护层,而且还从细胞中分泌出某种物质来抵御外来影响。 今天,对植物这种分泌化合物以彼此发生作用的现象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为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一门独立的学科,那就是植物互应学。 植物在自己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不仅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各种物质,而且还向周围分泌出气体、液体和固体状态的化合物。同时,不仅花朵、还有植物的叶子、根茎都能分泌各种化合物。这样,每棵植物周围就形成一个独特的化学环境。 植物的分泌物中,有维生素、抗菌素、酶、激素等生理活性很强的化合物,还有香精油、甙、植物杀菌素等。植物分泌的这种化合物量是很大的。以香精油为例,一公顷桧树林一昼夜之间可以分泌出三十公斤香精油。 植物分泌出来的这些化合物,一方面起了保护植物、抵御病虫害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对近旁别种植物产生强烈的影响,因为这些化合物中含有某些物质,可以抑制或促进“绿色邻居”的生命过程。 苏联科学家已经揭开了植物世界中许多相生相克的互应现象的秘密。例如,有的植物能分泌强烈的麻醉物质,使亚麻无法生长。洋槐能分泌出某种鞣酸之类的物质,艾蒿能分泌出苦艾酸,抑制邻近其他植物的生长。各种水果能分泌出乙烯,加速各种花卉的雕谢。杂草能妨碍庄稼的生长,反过来,农作物也能阻止地里杂草的生长。 苏联植物互应学的创始人、乌克兰科学院院士格罗德辛斯基所领导的一个生物化学小组通过多年研究,终于弄清了各种农作物对付杂草的机制。原来,它们能分泌一种植物毒素。这种物质可以说是一种天然的除草剂。庄稼长得茁壮、茂盛的地里,杂草就不容易长起来,其原因就在这里。 植物分泌的物质,对于防治病虫害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它的效果极佳,令人吃惊。例如,窗台上放一盆天竺葵,它的香气可以驱除许多虫子,防止花卉遭受虫害。在温室的黄瓜壠里撒上天竺葵的叶子,可以驱除害虫。茶藨子和醋栗是螟蛾最喜欢吃的植物。但是,如果旁边种上几棵薄荷的话,这种害虫就逃之夭夭了。蝼蛄是一种危害很大而又很难对付的害虫。但是,有一种植物是它的克星,那就是石竹。用飞燕草的浸出液喷在果树和蔬菜上,可以防治多种虫害。 植物之间这种相生相克的互应关系,在森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而持久。一个天然森林里存在的多种树木,不仅是它们适应生长环境的结果,还是它们彼此间互相适应、共存的结果。列宁格勒大学的学者、尤其是恰索维娜所进行的研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根据他们多年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花揪同菩提树,槐树同接骨木,白桦同松树可以彼此“和睦相处”,相得益彰。然而,有趣的是,菩提同槐树和接骨木彼此水火不相容,同白桦、松树却相处得很好。 植物互应学的实际应用,有可能成为提高土地肥力、稳定产量、防止土地荒芜和贫瘠化的一个新的巨大潜力所在。
2. 法新社记者报道:世界气象卫星和气象资料交换情况
【法新社维也纳八月十八日电】(记者:阿兰·雷蒙)在气象这个至为重要的领域进行国际合作不完全是个幻想,而是现实。 根据现有的空间卫星协定,一国和另一国,尽管存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却可以交换气象资料。 日本的一颗气象卫星拍摄的一张澳大利亚照片旅行了四十万公里,传到了在这里出席联合国第二次空间会议的代表们手里。 这个成就就是一个例证。这张照片是”葵花”卫星拍摄后向世界气象组织提供的资料,接着又通过地面站转发给了在维也纳霍夫堡宫举行会议的代表们。 目前有四颗气象卫星在赤道上空三万六千公里的高度上绕地球轨道运行,它们是欧洲的同步“气象卫星”,日本的“葵花”卫星(称为地球同步气象卫星)和美国的两颗“戈斯”卫星(地球同步环境业务卫星)。 此外,在八百至九百公里的高度上绕地球轨道运行的还有两颗美国的“诺阿”极地卫星和苏联的“‘气象”卫星。 全世界的天气预报员能够马上得到关于夏威夷上空或喀尔巴阡山脉上空的云,瑞士的雹暴,佛罗里达的阳光,或者孟加拉国或越南可能发生洪水的资料。 世界气象组织的专家们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在理论上能够汇集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天气资料,包括空间卫星拍摄的最近的天气型式图。 各国气象局不仅关心它自己的地区,而且还必须调查邻区的情况。例如,在福克兰群岛冲突期间,并没有阻止英国专家们向世界气象组织索取南大西洋的天气资料。 一张卫星照片还需得到其它一些资料,如气温,大气压,风向风速和温度等的补充。 这些数据馈入计算机后,就应当能使专家们作出尽可能准确的天气预报 ——这是度假者、农民、渔民和生态学者非常需要的东西。 尽管拥有所有这一切现代化手段,对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浩瀚的海域上空的天气情况,特别是对热带风暴和气旋生成之处的天气情况,仍然了解甚少。 世界气象组织正在加紧努力覆盖这些危险地点。
3. 英国出版 一本书谈滥用农药的危害性
【法新社伦敦七月二十一日电】据今天这里出版的一部书说,英国是向第三世界国家出口那些常常是害多益少的农药的主要国家。 由戴维·布尔著的《一个越来越大的问题——农药和第三世界穷人》一书中说,现在既没有制定关于安全使用农药的限制性规定,或者制定了,也没有加以实施。 该书还说,农药制造商说,他们的产品能使农作物长得更好,但事实与这种说法相反,滥用农药可能会使粮食遭到破坏,而且会使人中毒。 布尔希望建立这样一种制度,把传统上使用的控制害虫的办法与最安全的农药结合起来使用。 他说:“第三世界的农民需要一些既不危害他们自己,也不影响他们的环境的廉价、简单而安全的办法来控制害虫。” 布尔说,现在,在英国被限制使用,但正在没有任何正当的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向第三世界国家出口的农药至少有十一种。
4. 美医生为大脑死亡七天的孕妇剖腹取胎成功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九月三日电】《华盛顿邮报》星期五报道,纽约州布法罗的医生令一名大脑已死亡的妇女,人为地生存了一个星期,好让她腹中未出世婴儿能够发育生长,加强婴儿在体外生存的机会。 二十四岁的癫痫女病人被送进医院,她的疾病长时间发作,脑部肿胀,已经死了。医生发现,她身怀六甲,便把她放在维持生命系统内,直至一星期后他们能以剖腹分娩术取出婴儿为止。 进行接生工作的妇产科医生狄龙说,母亲“已没有希望”,但“我们把她视作婴儿保育器,可以培育和支持一个要依靠她才能生存的人体”。 狄龙说,医学文献研究显示,如此短时日的胚胎是第一次以剖腹分娩术从一名大脑已死亡的妇女体内取出来。 小女婴经怀胎二十六周后出生,重约两磅,经过细心照料三个月才出院,由别人收养。 出世时间是一九八一年。星期五出版的美国医学会会刊报道了以上消息。(原载香港《大公报》)
5. 快速测定植物生长界限的方法
【塔斯社莫斯科八月十二日电】苏联科学家现在用几分钟时间便能确定谷物和蔬菜作物的生长精确界限。他们为有效地保证和实现苏联的食品纲要而发明的方法能够做到这一点。大家知道,不是所有的作物都是同样地经受得住突然的变冷和早寒。因此对于育种专家来说,了解作物生长的北方界限,特别是重新培育的品种是重要的。苏联专家发明的方法是以植物细胞在生长和繁殖时具有发出微光的能力为基础的。专门的仪器能够记录这种微光。人们发现,当温度降低时发光强度会变化:变冷时减弱,升温时加强。在某一温度下发光完全停止了,这就是植物的临界温度。 在培育新品种时植物对于低温的敏感度问题尤其重要。 敏感度是在专门压力室中确定的,它的温度可以按实验人员的愿望进行调节。为了进行这些实验最常使用的是具有特别敏感度的种苗。 专家们认为,这一方法也可用来确定耐热谷物和蔬菜作物。现在借助新方法对苏联欧洲地区北方,西伯利亚,包括贝阿铁路干线地区用的作物品种进行了检查。
6. 白云在台湾生活潦倒自杀身死
【据台湾报纸报道】在三、四十年代曾红极一时的电影演员白云,八月二十七日晚经人发现陈尸在台湾日月潭畔的六角亭。验尸结果证实,他是服毒自尽的。年六十四岁。 白云身边留有遗书。遗书说他在台湾经济拮据,身患癌症而厌世。 他的遗体暂由发现遗体的鱼池乡公所代为安置,葬在附近的坟地。埋骨之处,黄土一抔,几茎杂草。坟旁只有两广同乡理事会理事长送的两个花圈。白云原名杨维汉,广东人,三十年代以“‘风流小生”的姿态走红影坛。但他的银色生涯随着岁月年华的逝去而褪色。四十年代末到了香港,他在大红大紫时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不能适应香港的环境,在一九六五年,孑然一身到台湾定居。 他在台湾也演过电影,但连第二、三主角都不能担任,后来到一家歌厅演唱,观众反应不佳,只好作罢。以后,经营过川菜餐厅,又在台中以教书糊口。
7. 印度研究提高水稻产量的措施
【印度《印度快报》报道】题:提高水稻产量的新策略 不利的农业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使水稻生产难以立即实现一次革命。全印度水稻改良协调计划的农业科学家们认为,有三个重要因素是这个国家水稻产量低的主要原因:缺乏水的管理(灌溉和排水);水稻高产品种易受病虫害;由于不除草、不施肥,生产潜力下降。 全印度水稻改良协调计划的主任西塔拉曼对记者们说,这些不利条件使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改变了在水稻方面的策略。 筛选耐盐和碱的水稻品种和使作物适应高剂量盐和钠的条件,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另一种可能性。已经报道了许多可以耐盐碱的遗传型。 找出印度主要水稻种植地区的产量高、对肥料敏感的水稻品种,已是全印度水稻改良协调计划的重要成就之一。已经为印度东部和东北部的雨水充足的低洼地区找出了一些对氮肥敏感的水稻品种。每公顷施用五到六十公斤的适量氮肥可使产量超过四至五吨。 估计目前高产品种的种植面积将达到百分之四十五。
第 4 版
1. 外电报道:邓小平胡耀邦分别会见尼克松
【路透社北京九月八日电】前总统尼克松今天会见了中国的实权人物邓小平,他是中美恢复邦交的主要缔造者之一,这种复交活动是从尼克松一九七二年对中国进行了他的第一次历史性访问后开始的。 邓在会谈开始前相互致意时说:“是你同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打开了我们两国关系的这种新格局。” 在他在人民大会堂欢迎尼克松时又说,‘‘我相信,美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将不会忘记这一点。” 尼克松在中国大概比他在任何其他国家更受欢迎。中国官方报纸实际上不理睬水门丑闻而继续把他看作是中国的一位杰出的朋友。 尼克松在昨晚的宴会上讲话说,应该加强中美之间的联系以便遏制“苏联的威胁”。 【美联社北京九月八日电】前美国总统尼克松今天对中国领导人说,美国总统里根希望不久访问中国,“可能明年来”。 尼克松是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胡耀邦总书记的头几分钟说这句话的。正式会谈开始之前,记者们在场。 胡耀邦重新提出了中国领导人过去向美国总统里根提出的邀请,敦促他访问。胡耀邦说:“我希望他早日访问中国。我们欢迎他来。” 尼克松说:“我知道里根总统希望不久访问中国,可能明年来。”尼克松说,舒尔茨国务卿也打算访问中国。
2. 美报专稿《对莫斯科重新作出估价》
说美国海军陆战队出现在贝鲁特似乎强调说明苏联无力影响黎巴嫩的事态发展 【美国《纽约时报》八月三十一日专稿】题:对莫斯科重新作出估价美国海军陆战队出现在贝鲁特表明这个地区缺少苏联的影响(伯恩斯发自莫斯科) 美国的海军陆战队到贝鲁特一事,似乎强调说明苏联无力影响黎巴嫩的事态发展,因为莫斯科在这个地区的盟友叙利亚人和巴勒斯坦人已被打败。 在勃列日涅夫发出警告说,莫斯科“将继续坚决反对”在黎巴嫩有任何美国军事力量之后,美国海军陆战队参加巴勒斯坦部队撤出黎巴嫩首都的工作,尤其激怒了俄国人。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领导人同意由法国、意大利和美国部队采取联合行动帮助巴勒斯坦人撤出之时,《真理报》上发表的这个警告没有受到人们的注意。 自勃列日涅夫发出警告以来,苏联高级官员和这家官方报纸的评论员在提到美国军队的作用时,总的说来都没有暗示苏联要作出反应。 苏联在这方面的谨慎态度在杰姆琴科写的一系列文章中表现出来,他是《真理报》中东事务的主要分析家。在这些文章中,杰姆琴科避而不提勃列日涅夫的警告,而只是在专为苏联新闻社写的评论中才提到这个问题。 孤立地来读苏联新闻社的这篇文章,它有一种不祥的调子。 这篇文章并没有提到勃列日涅夫,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省略。但是对西方分析家来说,更引人注目的是新闻社文章的调子和杰姆琴科在《真理报》上发表的为国内读者看的文章的调子,恰成鲜明的对照。在《真理报》上的那些文章中,他小心翼翼地不提发出警告一事,以便对美国的军事介入提出较为笼统的谴责。 在密切注意中东事态发展的西方外交官中,对苏联评论的解释是各种各样的。一种看法是:莫斯科遭到惨败,失败得甚至比一九七三年还要惨,当时,使用苏联武器的埃及和叙利亚军队被以色列人击败,失败得很惨。这种看法还认为,巴勒斯坦人被赶走,可能迫使苏联领导重新估价它多年来奉行的在军事、财政和政治上支持反对同以色列和解的持强硬路线的阿拉伯人的政策。 一位高级外交官预计,巴勒斯坦人的溃退将会加强苏联领导集团中主张少在中东地区“胡来”的那些人的地位。巴勒斯坦人的溃退,对于一支由苏联人经营多年并花了数千万美元召集、训练和武装的一支力量是个严重的打击。这位使节认为,这可能意味着要向巴勒斯坦人施加压力,压他们逐步接受政治和解,而和解将从承认以色列的存在权开 始。 然而,大多数外交官认为这是空想。此间压倒优势的看法一方面承认,苏联的威信在黎巴嫩遭到直接打击,另一方面则认为,莫斯科已忍受下这些短期的损失,正等待看清黎巴嫩事件的长期影响。按照这种看法,结局对苏联说来也许终究并不那么 糟。
3. 黎巴嫩政界人士说:杰马耶勒政权同以签署和约需要时间
【德新社特拉维夫九月七日电】一些“黎巴嫩政界人士”在贝鲁特回答以色列《国土报》记者的问题时说,在同以色列签署和平条约之前,当选总统杰马耶勒的孕育中的政权将需要时间,同时保持两国之间的公开接触。 据这些“人士”说,这一时间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当选总统就职,他将首先致力于“解决黎巴嫩国内问题、重建国家和重新实现统一”。此外,这些“人士”认为,“在同以色列签署和平条约之前”,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必须最终撤走。 观察家指出,一些黎巴嫩人士,主要是马龙派人士最近一段时间进行了接触。据说,黎巴嫩实业家、进口商和以色列的企业家进行了持久的和“卓有成效”的接触。
4. 尼克松说必须不断地改善中美关系
【美联社北京九月八日电】十年前恢复了中美关系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今天说,上海公报和最近限制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文件的力量在于双方“同意保持不同意见”。 尼克松正以私人身份在中国进行访问。他是在美国广播公司晚间新闻节目的记者采访他时发表这番评论的。 他说,“关于台湾的前途,我们没有在根本上取得一致意见,但是我们实际上通过一项措辞十分巧妙的公报把这个问题放在次要地位。” 尼克松说,中国已经说了,它将寻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而美国方面则表示,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将取决于是否存在来自中国的威胁。 他说台湾对中国来说是个“神经痛的问题”,并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并未脱离困境”,因为每当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他们就会提出这个问题。 尼克松说,中美关系“不仅对中国人,对我们的前途也是必不可少的。” 他说,如果没有这种关系,“今天的问题将不知严重多少倍。”“我们必须经常不断地培植改善这种关系。” 尼克松说,是苏联的威胁促使中美两国走到一起。 他说,“另一方面,这又不是使我们站在一起的唯一因素。即令没有苏联的威胁,如果我们没有合作关系,那仍将是一个历史的悲剧。” 他说,重要的问题是,中美两国彼此能给对方什么助益,能给世界其他国家什么助益。 他说,在二十一世纪,拥有十亿人口和广大资源的中国,能够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现在是美国(与中国)逐步建立密切关系的时候了”。 尼克松说,中国现在对苏联正在采取一种比较温和的方针,并正在讲求实际地设法缓和紧张关系,“但是他们明白,苏联今天所构成的威胁,甚至比十年前还要大。” 他说,虽然中国现在谴责美国是超级大国,但是“他们知道,我们对他们没有图谋,他们担心苏联有这样图谋,他们需要我们顶住苏联的威胁。” 尼克松说,中国认为美国对外政策的某些方面不适合,不成熟,比方说在中东就是这样。他说,“但是他们知道我们仍然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没有我们,他们就会遭殃。” 他说,中国支持美国总统里根的中东和平方案,“‘但是他们认为它还不够”。中国说,必须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里根拒绝接受这种主张。他说,中国之所以在以色列问题上态度强硬,支持阿拉伯国家,是因为它不希望苏联威胁对西方的石油供应。 尼克松说,中国十分重视美国和北约盟国之间保持良好关系,因为此事与苏联威胁有关。
5. 英报文章《俄国的轮盘赌》
【英国《太阳报》九月六日文章】题:俄国的轮盘赌 (原文提要:来自莫斯科的各种迹象表明,勃列日涅夫时代快要结束了。) 在克里姆林宫城墙里面正为争夺继承作为统治全体俄国人的共产党沙皇的宝座而进行的一场恶战。 政治局大多数委员几乎都象勃列日涅夫一样年迈和体弱,从最近的一些迹象可以看出,现领导班子无法应付瞬息万变的国际事件。 在整个黎巴嫩危机期间,俄国表现得软弱无力,’它摆脱了这场危机,既没有得到荣誉,也没有得到好处。 农业再次严重歉收。看来波兰即将再次发生爆炸性事件。阿富汗问题是俄国的痛处。经济状况十分糟糕,莫斯科已警告象古巴这样一些忠实的卫星国:别指望苏联会帮助它们解决外债问题。 所以,不管是谁接过这个宝座,都必须是强有力的人物。 两个主要候选人是:契尔年科和安德罗波夫。 契尔年科向这位政治局老人提出要保持现状。有了契尔年科,他们就会感到安慰,因为他办事不会毛毛草草。 然后是安德罗波夫突然被调出克格勃。 他不仅由于有能力而受到尊敬,而且还由于他了解政治局每个委员的情况而使人感到害怕。 他还得到了将决定由谁来担任俄国的下一届统治者的两个权力基地中的一个基地的支持。他控制了克格勃。 军队的态度仍然不明确。 内部斗争会继续进行下去。
6. 霍尔德里厅曾向尼克松介绍情况
【美新署华盛顿九月七日电】国务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休斯说,前总统尼克松在动身去中国之前,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霍尔德里奇向他介绍了情况。 记者问休斯,是否曾要求尼克松向中国领导人转达任何口信,他回答说:“这位前总统了解里根总统的看法,但是,他是去进行私人访问的。”他说,他不知道在这位前总统回美国后是否会向他“询问访问的情况”。
7. 英报文章《富有反抗精神的巴勒斯坦人为前途担忧》
【英国《金融时报》八月二十七日文章】题:富有反抗精神的巴勒斯坦人为前途而担忧(科伯恩发自耶路撒冷) 一名驻耶路撒冷的外交官本星期说,“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处于惊恐状态。他们并没有真的摆脱黎巴嫩所发生的事件。”在西岸和加沙的一百一十万巴勒斯坦人,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撤离会对他们产生什么影响还不清楚。 西岸的情绪是很重要的,因为给居住在一九六七年被以色列占领的土地上的巴勒斯坦人以更高程度的自治权,很可能成为华盛顿许诺的新的和平倡议的中心问题。 然而巴勒斯坦人并不那么乐观,他们认为美国的建议不会有多大变化。仅有的几个没有被以色列解除职务的市政领导人之一伯利恒市市长弗拉杰说,他对美国的倡议“表示怀疑”。 巴勒斯坦人,很象以色列人那样对在黎巴嫩的战争的最终政治影响还不清楚。一位深知当地情况的外交官说,“尽管巴解的政治组织是非常有限的,但它的威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西岸的人感到得意的是,这是一九四八年以来第一次巴勒斯坦人而不是某个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军队作战。 在自豪的后面,就是对阿拉伯国家的强烈不满,因为阿拉伯国家没有给予在黎巴嫩的巴解组织任何支持。一个巴解的支持者在东耶路撒冷说,“我不再把我自己看作是阿拉伯人,我只是一个巴勒斯坦人。阿拉伯民族主义已经死亡。他们都出卖了我们。” 除了表示出反抗精神外,巴勒斯坦领导人对前途充满忧虑。五个月前被解职并被放逐到杰里科的拉马拉市市长哈拉夫,指出美国和西欧从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以来对巴勒斯坦人的态度的转变。但在反抗精神的背后,却表现出意志消沉。
8. 苏外交部否认勃列日涅夫将辞职
【法新社莫斯科九月七日电】苏联外交部今天对西方社会所传说的勃列日涅夫主席将辞职一事不予理睬,认为这是“无根据的和荒谬的”。 在外交部发言人今天否认这一谣传之前,这里的大多数西方分析家已经疑心重重。 然而,这种谣传声称是苏联的高级官员透露的,大多数西方人认为,官员走漏风声这种日益加剧的趋势本身就值得认真重视,这是了解克里姆林宫正在进行的权力斗争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