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09-09
第 1 版
1. 共同社和时事社评述胡耀邦报告
【本刊讯】共同社和时事社九月七日分别播发其驻北京记者关于胡耀邦报告全文的评述。共同社:《以实现现代化为最重点课题》这个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最强烈地主张推进目的在于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华国锋在上次大会作的报告,把重点放在赞美打倒四人帮和继承毛泽东路线上。两相比较,这次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内容,如实地反映了自一九七七年以来在中国发生了显著变化。 这个报告说,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重申实现现代化是中国的最大课题。 在外交方面,批判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复活动向的对日关系部分,表示了中国对于日本的动向的强烈关注;不过,没有新的内容。 至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上次华报告给霸权主义排了次序,说是“苏美两个霸权主义国家”;而这次没有这样的说法,从而表明中国把美苏同等地视为超级大国。 值得注意的是阐述“社会主义民主”的部分,在人民解放军和党的关系上,报告表明,即使国家中央军委由于修改宪法而新设立以后,党在领导军队上继续握有巨大的力量。时事社:《肯定同第三世界合国关系的发展》这个报告,在涉及同日美苏三国的关系之前,对于中国同(一)友好的社会主义国家、(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三)许多西方国家、(四)东欧国家等的关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胡耀邦主席在中央委员会报告中关于对外经济政策的部分里,号召在同西方各国开展经济交流时要提高警惕性。 胡主席强烈地表明了反对“资本主义思想腐蚀”、反对“崇洋媚外的思想和行为”的态度。这就使人们看到,中国共产党已经认识到,在对外开放政策实施过程中,同西方各国的经济交流所带来的恶劣影响已经产生了。
2. 路透社注意胡耀邦说要减少进口中国能制造的消费品
【路透社北京九月七日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胡耀邦要求减少进口这个国家自己能够制造的消费品,并要求发动一场出口运动挣取外汇。 今天发表了他对目前召开的第十二次党代会作的报告全文。他在这篇报告中说,中国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的目的是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而决不能损害民族经济。
3. 韦斯科夫文章评新党章《为有条不紊地接班作好准备》
【美国《华盛顿邮报》九月七日报道】题:党代会支持党章,中国将使元老退休,为有条不紊地接班作好准备(记者韦斯科夫发自北京) 中国共产党今天通过新党章,该党章规定中国奉行务实的政策,并为中国现代史上最有条不紊地移交权力奠定法律基础。 全国党代会批准的党章规定成立一个由中国年老领导人参加的中央顾问委员会,从而为一批新培养成的年轻的共产党人开辟道路,他们将更适合于担负起中国经济现代化重任。 官员们估计,大批退休将涉及党的许多高级职务。党主席一职被废除,以便根除包揽全权的色彩。 今晚公布的一部分新党章内容使人们看不清楚邓是否将象预料的那样完全退出现役。 中国高级官员曾在近几周说,邓将放弃党内职务,让胡耀邦和赵紫阳总理处理党内工作。 对邓来说,这次党代会提供了一个机会,不仅可以为他自己的接班人做好安排,而且也可以实现自一九一一年推翻最后的帝国以来最顺利的一次领导更迭。 作为政治指南的新党章号召实现现代化。这反映出邓的希望:要有十年的稳定以便使中国落后的经济实现现代化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党章要求党致力于发展经济、加强法制,并使中国公民过上更富裕的生活。这个文件是邓的务实哲学的反映,号召党“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中国的党章为当前的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也使领导人的观点具有更大的合法性。 但是今天通过的党章所具有的更持久的重要意义是组织上的改革。这种改革为一代共产党游击队战士的大批退出领导机构和年轻的技术专家进入领导机构作了安排。
4. 日本《读卖新闻》说:新党章忠实反映了中国的现代化路线
【日本《读卖新闻》九月七日评论】中国共产党在新党章草案中宣布:党的活动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这个草案的内容还表明,同新宪法草案说将新设的国家军事委员会相对应的、历来就有的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将继续存在。 六日通过的新党章的内容,完全否定了“左倾路线”,忠实地反映了邓小平现代化路线。这个新党章把实现现代化规定为党的最高任务,并且以实现党本身的现代化为目标,乃是一大特点。 它还规定,党的活动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把党置于国家之下,禁止个人崇拜和领导人独断专行,明确地主张了废除终身制。这也是对从前毛泽东时代党处于国家之上、个人又处于党之上的状况进行深刻的反省,学习了痛苦的教训的结果。 党章还以恢复党的威信和对党的信任为目标,对党员以及党员干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新设了过去的任何党章里都没有的“党的干部”一章,规定说“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提出了思想坚定、不搞特权的民主作风等六条干部条件。 这使人看到了现领导在恢复人民对党的信任上所下的决心。 总纲中并且明确地提出了宪法高于党。
5. 日本《每日新闻》评胡耀邦报告:对了解中国内政外交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讲话
【日本《每日新闻》九月七日社论】题:中国的外交将如何变化 中国共产党主席胡耀邦在十二大所作的报告,对了解今后中国的内政、外交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讲话。据新华社报道,这位主席在报告的有关对外政策部分,虽然重申中国的基本外交方针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三个世界论,但是,在这个范围内也表明了有几点值得注意的新动向。 其一,在谈到外交政策的一开始就提出日中关系,肯定了邦交正常化以后的友好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又批判说“有些势力企图复活军国主义”,认为要发展今后的关系,就有必要排除这种因素。 在美中关系方面,要求美国不干涉内政,遵循包括尊重主权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同日美两国这种关系越来越冷却相关而值得注意的是今后的中苏关系。这位主席虽然附带了如果“采取实际步骤解除对我国安全的威胁”的条件,却谈了正常化的可能性。 中苏之间还存在历史性的对立与不和。因此,难以想象以胡耀邦的报告为转机,能够很快地接近。但是,如果从中期的观点去观察中苏关系,那么,中国对苏态度的灵活性就很大。 在中苏之间,最近除贸易额有逐渐增加的倾向外,文化、体育交流也正在恢复。在这个意义上,大概可以说,现在到了这样的时期:不是关心中苏会不会和解,而是要关心可能和解到什么程度。而且,其变化的因素不尽是中国,相当大部分取决于苏联方面。这一点,对于日中、美中关系大概也可以这么说。 当然,中国的内政变化是正在修正外交轨道的最大原因。似乎不妨认为,其基础是:正如邓小平副主席在十二大的开幕式上所说的,中国八十年代最大的任务是经济建设,为此要维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也明确了在推进现代化之际继续采取开放的经济体制。作为邻国的我们,一方面要理解中国这一立场和主张,另方面也应该建立今后的合作关系。
6. 台湾发言人攻击胡耀邦关于统一问题的谈话
【中央社台北九月七日电】中华民国政府发言人今天答复美联社记者所提问题时说,胡耀邦在中共「十二大」会议中有关「和谈」的谈话,仍是中共一贯的统战滥调,并无新义。
7. 《「党领导」不变,对「世界大战的危险」提出警告》
【时事社东京九月七日电】题:胡主席强调军队的正规化;“党领导”不变,对“世界大战的危险”提出警告 中国共产党主席胡耀邦在中央委员会报告中,号召推进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 一九七七年的十一大上,华国锋主席在政治报告中,仅仅强调军队的“现代化、革命化”,没有谈到正规化。自从去年六月邓小平副主席就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提出“积极防御战略”以来,中国的军队一直在实行目的在于提高现代战争能力的现代化、正规化。这次十二大以后,军队将通过采用装备现代化等,进一步加强这个方针。 胡主席在这个报告中谈到加强和改进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谈到加强民兵建设,重新指出“人民解放军是党创建、领导的人民军队”,强调了坚持“党领导军队”的制度的必要性。 胡主席还在这个报告中谈到对国际形势的认识,说“世界大战的危险由于超级大国的争夺而越来越加深”。胡耀邦报告里完全没有谈到“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论”,表示了要保卫世界和平、在和平的环境下进行经济建设的态度;但是,依然保持“世界大战危险增加”的认识,号召加强国防建设。
8. 《产经新闻》攻击胡耀邦报告《无缘无故批判军国主义》
【日本《产经新闻》九月七日社论】题:无缘无故地批判军国主义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胡耀邦主席表明了修正中国对外政策的方向。关于对日关系,胡耀邦报告表示了警惕的意思说:「日本有些势力妄图复活军国主义。」对于大多数日本人来说,大概唯有认为这是无的放矢的批判。国际舆论的现实也是,很少有人真正害怕日本军国主义化。 对于这种无缘无故地批判军国主义化的行为,日本政府应该具有表示不愉快的觉悟。「热烈欢迎外交」,对于从长远观点考虑问题的成熟的友好关系,必须说是反而有害的。
第 2 版
1. 纽约中文报纸评论邓小平的开幕词和胡耀邦的报告
《北美日报》说中共提出的八十年代三大任务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愿望;加紧现代化的方针顺乎民情必然会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 【纽约《星岛日报》九月六日社论】题:大陆决心发展经济 在中共十二大会议中,邓小平的开幕词,胡耀邦的报告,都强调经济建设。这是自从邓小平主政以来,中共的既定方针。现在是再一次肯定。而标示“经济建设”比之“四个现代化”的口号更为实际,也更受人欢迎。 值得告慰的是:中共有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胡耀邦说:“第一让人民吃饱,第二建设国家。” 强调经济建设的另一重要意义是:要维持政治安定。有安定的政治环境才可稳定发展经济。为了发展经济,大陆料不会搞破坏性政治运动,不喊空洞的政治口号。这是大陆人民额手称庆的事。 【纽约《北美日报》九月四日社论】题:八十年代的三大任务 中共提出的今后十八年中要做的三件大事,必定会受到广大人民和海外爱国侨胞的欢迎。因为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愿望。 我们在海外的华侨清楚认识到,今日华侨之所以在海外能直起腰杆来,这和强大的祖国作后盾是分不开的。老华侨对过去作“海外孤儿”的那种悲惨境地是决不会忘记的,因而他们最能体会到祖国强盛的重 要。中共提出的加紧现代化的方针是顺乎民情的,这就必然会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 在三大任务中,统一问题是最受人注目的。实现大陆和台湾的和平统一是中共的既定方针。过去中共曾表示在统一问题上可以耐心等待。一年多前邓颖超在一次讲话中透露,祖国统一的问题希望在八十年代内解决。现在实现统一的问题已正式提到日程上来,并实际上排出了时间表。从现在到八十年代底还有八年的时间,八年时间并不算短,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共忍让的雅量。但遗憾的是,从叶剑英的九点和平统一建议到廖承志的致蒋经国信,均遭到了台湾当局的顽固拒绝。蒋经国在八月九日举行的“国建会”上的讲话中,也表示担心台湾当局一味僵硬、顽固的做法会招致国际的反对。 我们作为爱国的中国人,诚恳希望台湾当局的明智人士把握良机迅速作出抉择。
2. 路透社记者说:十二大是在较开放的气氛中举行的
【路透社北京九月六日电】(记者:迈克尔·兰克)中国共产党上次党代会的秘密被部分揭开了。 一九七七年举行上次党代会的时候,事实上是直到大会结束才正式宣布开了会。当时,外国外交官和记者们,是通过观察开会的人民大会堂外面停放的多得不寻常的小轿车来注视情况的发展的。 但是,这次提前三周宣布了开会的日期,而且从九月一日开幕那天起就提供了会上讲话的摘要。 但是,这次也没有邀请外国人旁听。 到今天晚上为止,中国政府对外国记者总共举行了三次新闻发布会。虽然中国官员往往不回答问题,但大多数记者认为,中国至少已经努力对西方报界的需要作出响应了。 这次会议是在比过去许多年来更为开放得多的气氛中举行的,这同六十年代后五年开始的文化革命期间的那种偏执狂及其灾难性政策恰成鲜明的对照。在那些日子里,几乎所有的消息都被看成是国家机密。 在那个时期,发表几乎是任何一种经济材料,例如中国的棉花产量,或有关中国犯罪的情况,都被看作是相当于出卖国家机密的行为。 但是现在得到的情况比过去几年多得多了。现在基本的经济统计数字都公开发表了,报纸也相当坦率地讨论包括犯罪在内的社会问题。 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中国报纸对党代会的报道仍然是有限的。
3. 扎伊尔《埃利马报》说十二大将使中国党加强战斗力
【扎伊尔《埃利马报》九月二日文章】在十几天中,中国党代会与会者们将分析研究国家面临的所有问题,以便制定一条与当前世界的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指导路线。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者毛泽东逝世以来,在这个国家出现了一股新思潮。由于它的新领导人的努力,这个国家已根本改变了被认为是违反现代进步的精神和作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便使中国摆脱孤立和消除任何可能使世界把中国视为怪物的东西。 对于中国当局来说,中国共产党经过这次代表大会将具有崭新的姿态和加强了的战斗力,特别是再也不可能在中国出现个人崇拜问题。
4. 《走独立自主的道路》
【香港《中报》九月五日社论】题:走独立自主的道路 将胡耀邦的工作报告与邓小平在开幕词所强调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的话语相对照,语气与步骤是一致的。 当然,今天中共仍将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列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近几年来随着中美关系的高低起伏以及中苏关系迟迟不能改善,“霸权”两字的涵括意义已将美国包括进去。胡耀邦在报告中强烈谴责以色列,他说“以色列在美国霸权主义的支持和庇护下,蛮横地侵占巴勒斯坦,再三地武装侵略阿拉伯国家,构成对中东和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在我们印象中,此乃近年来中共最高领导人在如此重要的党代表大会上,首次指称美国为“‘霸权主义”国家。 从中国的地区战略形势来看,因与北极熊有数千英里国界相接,使得双方皆在边境地带陈列重兵防守。中苏关系除了中共建国早期外,在中国近代史上两国就未曾出现过良好关系的局势。中共现时自然希望与苏联关系走向正常化,但也注意到苏联的口蜜腹剑与狼子野心。 胡耀邦也强调改善中苏关系,“重要的不是言辞而是行动”,在外交关系上,对任何国家都应依循上述那段话,方不致吃亏,不致乱了阵脚。 我们展望世局,国际关系益趋冷酷与现实,大国欺凌小国,有的用军事,有的采经济,有的更双管齐下 下。 中国随着门户开放,今后面临大国的挑衅机会也愈多。中共要走独立自主的外交道路,势必付出相当的代价,且本身要有强大力量作后盾。我们衡情而论,举世各国真能“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者国家集团,决不屈服于任何大国的压力”的只有美苏两大霸权主义国家。 关于这点,中共想必有深刻的体会,所以于十二大中要向世人指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我们一贯尽力援助与我们共命运,同呼吸的第三世界国家。”事实上中共也只有遵循“三分世界”与“第三世界友好合作”的方针,坚持对外政策的五项原则,方可能摆脱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的阴魂纠缠,真正使国家走向独立自主的道路。
5. 南《新闻晚报》驻京记者说:中国农村新政策得到大多数农民的支持
【南《新闻晚报》九月二日文章】题: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该报驻北京记者索妮亚) 中国领导人说,如果农村的形势好了,那全国也就会好起来,因为中国人大多数(八亿)是生活在农村的。 事实上,中国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到农村走一趟就足可以使人相信,中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建起了新房子,小院子里养着鸡、兔,所有修建得很好的猪圈里都养着猪。今天在农村小院里能见到的一切,在“文化革命”期间都被认为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尽管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建设中批评极左思想,但“左”的影响仍十分强大。中国领导正在顽强地同旧的影响作斗争。 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使农民相信新政策是持久的,按劳付酬的原则不是一纸空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即不会所有人都一下子富起来,总要有先有后。新的政策造成了出现社会差别的可能性。现在正在努力帮助那些难于适应新的农业生产制度的人。 新政策在农村得到了大多数农民的支持,这是不奇怪的。反对者是那些愿意吃“大锅饭”的人。还有那些认为社会主义主要是平等,哪怕贫穷也行,而把农民富裕起来看成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 大多数农民接受了能保证农业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政策。他们支持现政策,支持那些认为中国现在农村出现的变化没有离开社会主义道路,而正是根据国家的需要和条件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
6. 日本关西地区话剧界将演出《阿Q正传》
【日本《朝日新闻》八月二十七日报道】题:关西地区话剧界人士联合演出《阿Q正传》 为了纪念日中恢复邦交十周年和鲁迅诞生一百周年,九月份,日本关西地区的话剧界人士将联合演出鲁迅的《阿Q正传》。演出由从事日中戏剧交流的话剧同人社主办,中国方面提供资料、服装以及在演出和演技方面进行指导,两国戏剧界人士友好交流的舞台将第一次展现在观众面前。 《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由田汉根据原著改编的戏剧过去在中国和日本上演过。去年年底,在北京和南京又上演了陈白尘改编的同名话剧,受到人们的好评。素有演出中国现代剧目愿望的话剧同人社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同中国方面联系,要求提供该剧的日文译本。 今年一月份,收到柯森耀翻译成日文的剧本以后,他们便决定在日本公开上演《阿Q正传》。 这出话剧的演出班子及角色配备工作由与中国关系密切的关西地区人士承担,美术、灯光照明和音响等任务由大阪的人士负责。以东京、大阪和神户地区戏剧界人士为主,参加演出工作的人员总数超过了四十人。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囊括了关西戏剧界著名人士的阵容强大的演出班子。阿Q的扮演者是田口哲。 为了加深对作者及作品的了解,柳川清同其他两名演员于今年五、六月份去中国进行了访问。除了鲁迅的故乡、《阿Q正传》故事的发生地一一绍兴以外,他们还在北京、南京、苏州、杭州和上海等地进行了采访,观看了中国剧团上演此剧的实况录像,并且同鲁迅研究家及同鲁迅有过交往的人士举行了座谈,收获甚大。江苏话剧团还表示,要无偿地提供演出服装和发套等道具。柳川清一行听后很感激。这些服装和道具又根据日方演员的需要进行了改进,现在已经运到了日本。 另外,江苏话剧团和北京实验话剧团的阿Q扮演者将来日本,对日本演员的演出技巧进行指导。
7. 中美青少年在中国夏令营活动
【美国《新闻周刊》八月十六日文章】题:夏令营,中国式的 中国辅导员拿起了一个牛角,命令一群十几岁的孩子排成二路纵队。二十个中国青少年迅速地排好了队——中国式的夏令营队形。四十一名北美青少年也排成了两队,但是他们排的很慢。他们说笑话,胡打乱闹,排成一条歪七扭八的队形,而且很快分成三个一伙,五个一堆——一种美国式的夏令营队形。 这是中国和美国青少年第一次一起在中国过夏令营生活。在共同生活期间,双方在文化方面的差别,使他们都很震惊。来中国过夏令营的北美青少年的日程中不单有那些标准的夏季娱乐活动,除有射箭和方形舞——这对中国青年来说,是个新鲜玩意——外,还有学太极拳、书法练习、观看京剧和上中文课。中国官员们很细致地规划了这些活动。 美国青少年所做的一部分夏令营准备工作是阅读有关中国的材料。但是他们的知识不足于应付中国青年提出的渴望得到回答的问题。美国仍有百万富翁吗?大学毕业后有职业等你去干吗?如此等等 。 这些美国人是怀着美好的记忆离去的。他们将回忆起在打乒乓球时惨败的情景。他们还将想起,有一天他们在炎热的太阳下同中国朋友在河北省一个公社里摘苹果的事……
第 3 版
1. 调解人哈比卜(下)
贝鲁特谈判可以说是日夜不停的工作。这位美国特使经常由于出现新的危机而从睡梦中被唤酬,有时他只穿着内衣站着,一边吃三明治,一边口述拍给华盛顿的电报。 贝鲁特会谈出现第一次重大突破是在七月初,那时,哈比卜主动要求里根宣布愿意派遣美国部队去帮助监督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撤退。里根同意了。这是一种向各方保证美国决心解决危机的姿态。但是取得信任需要花费时间。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拒绝接受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撤退人员,坚持认为哈比卜应该迫使以色列谈判关于在约旦河西岸实现巴勒斯坦自治的问题。一名约旦记者把哈比卜贬作“邮递员,应声虫”,指责他“是这次大屠杀的罪魁祸首,并执行美以政策”。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也持强硬态度。他要求允许他在贝鲁特留下一千人的游击队,并且保留一个政治机构。以色列拒绝了这些条件,沙龙下令加紧进行轰炸。哈比卜在同沙龙的谈判中进行了惊人的激烈交锋,指责以色列企图破坏谈判。在这种度日如年的时期,中央情报局两次警告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持强硬路线的哈巴什已经命令对哈比卜在贝鲁特的住所发动火箭袭击。紧张气氛开始出现。贝京曾对一位以色列议会议员说:“哈比卜不是过去的哈比卜了。他容易激动,怀有敌意,他老是用里根的名字来威胁我们。” 八月四日,以色列士兵越过停火线进入贝鲁特西区。以色列的这次袭击激怒了哈比卜,然而也迫使阿拉法特放弃了他先前提出的撤退条件。剩下的一个巨大的障碍是:必须给巴解组织找一个去处。当伊拉克表示愿意接受一些巴解组织游击队时,情况就有了进展。与伊拉克为敌的邻国叙利亚由于担心自己将处于不利地位,很快也表示愿意接受。这种转变正是哈比卜需要的最后一场好运气。剩下的仅仅是把解决办法的最后一些细节确定下来。但是在八月十二日,以色列飞机在贝鲁特西区上空开始进行历时十个半小时的一场惨无人道的狂轰滥炸。同哈比卜联系的黎巴嫩中间人中断谈判以示抗议。黎巴嫩总理瓦赞问道:“以色列这样连日破坏贝鲁特市,我们怎么还能说,我们正在设法谈判巴解组织撤退的事以拯救这座城市呢?”于是哈比卜就使用了他拥有的最有力的一招——他的总统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哈比卜要求里根给贝京打电话狠狠责备他并要他停止轰炸。贝京开头支支吾吾,后来也同意了。停火终于实现了。成就:哈比卜的才能并不在于指导事态的发展以谋求一项解决办法,而是协调各方,使他们认识到一项解决办法符合其本身利益。巴解组织最终同意离开贝鲁特是因为以色列的武器使他们没有其他选择。以色列接受这笔交易是因为如果要彻底消灭在贝鲁特西区的巴解组织代价太高昂。哈比卜最大的优点是他坚持不懈地使谈判一直保持下去。华盛顿及时而热情地表扬他获得的成功。里根说:“我们都得好好感谢他”。共和党参议员查尔斯·珀西则提名哈比卜应该获得诺贝尔奖金。 预计里根现在将让其他人来处理中东外交方面余下的问题。使哈比卜可以实现他多次被中断的退休生活。 哈比卜已做了他本份以外的工作。当他在耶路撒冷经过一系列紧张谈判之后感到松了一口气时,他同沙龙曾进行一次平心静气的对话。哈比卜说:“你知道现在我真正想干什么?回到加利福尼亚州老家去打高尔夫球”。(下)
2. 巴拿马等国家持续干旱
【埃菲社巴拿马城九月四日电】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和尼加拉瓜的农牧业生产者,被两个月来影响这些国家的一次持续的旱灾所震惊,这次旱灾正在引起大量损失。 这些受旱灾影响的国家的高级官员同其农业企业主举行了会议,估价形势和损失、寻求技术和财政办法,以便缓和旱灾影响。 这些国家都担心农产品短缺,这将会引起如肉、大米、玉米和牛奶等家庭基本食品的涨价。 在哥斯达黎加,路易斯·蒙赫总统本人和其国务委员会宣布农牧业部门处于“紧急状态”,并保证救济生产者,主要是在与尼加拉瓜交界的瓜纳卡斯特省。 蒙赫说,“政府将通过一个全面援助计划来帮助瓜纳卡斯特的农业生产者,该计划将由一些部和附属机构、其中包括国家银行来负责。” 哥斯达黎加农业部初步估计农业损失为二千万美元,并指出,到目前为止损失了两万公顷稻田,种植的高粱、玉米和棉花处于危险之中,牧场干枯,农牧业区水源枯竭。 总共播种了四万五千公顷水稻,但是目前只有三千公顷状况良好。 在尼加拉瓜,官方初步估计棉花和基本谷物种植园损失为一千五百万美元。据私人企业主们说,“到现在,棉花收成已减少了百分之三十。” 尼加拉瓜有九万四千五百公顷棉花田,其中四万四千一百公顷种在马那瓜西北部的莱昂省,该省是受灾最严重的。 上周初,农业当局说受旱灾影响的有一万一千二百公顷玉米、一千六百五十二公顷水稻和四百九十公顷高粱。 如果旱灾继续下去,尼加拉瓜当局打算用碘化银轰击云层以引起降雨,这个办法在一九七二年即马那瓜被一次地震摧毁后使用过。 巴拿马与农业有关的政府官员在估价损失的同时,谨慎地宣布总的损失数字以不惊恐市民。 农牧业发展部官员在本周中指出,水稻田(其总额超过五百万美元)已被旱灾破坏,影响着国家中部和西部的农业区。 农牧业发展部农业生产局局长莫雷诺要求政府取消大米出口,以防止可能的短缺。
3. 印尼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旱灾
【法新社雅加达九月五日电】在印度尼西亚一些地区,已有一百多人死于饥馑。那里的长期干旱破坏了水稻收成,给这个一亿五千万人口的国家带来了突出的困难。 这场据信是印尼历史上最严重的旱灾,在许多岛屿、特别是同巴布亚新几内亚接壤的伊里安查亚岛上造成了严重的粮食短缺。两个半月来,这个岛上饿死的共有一百一十二人。 这些灾难是由于水利系统广泛失修、水稻和其它农作物缺水枯萎造成的。 在前几天讨论这个问题的内阁会议上,苏哈托总统督促部长们采取了一切必要的措施,来对付旱灾的影响。 灾情最重的是伊里安查亚、爪哇、加里曼丹中部、西里伯斯南部和苏门答腊南部。在这些地方,河流干枯,庄稼失收,饥馑爆发。在伊里安查亚的查亚中部高原,旱情特别严重。报纸报道说,那里几乎天天有人饿死。 预料这场旱灾将迫使印尼增加进口稻米。尽管印尼政府已设法使水稻产量超过了两千三百万吨’但印尼仍需进口一些稻米,以防备不种水稻的地区发生价格波动。
4. 美联社报道:印度水灾损失严重
【美联社新德里九月四日电】印度联合新闻社报道,由于连日暴雨和恒河泛滥,印度北方邦今天又有一千个村庄被淹没,数以万计的居民被迫离开家园。 官员们说,全国由于骤发洪水、大暴雨、水淹和房屋倒塌而死亡的已超过四百人,光是在北方邦就死了二百一十一人。 印度联合新闻社说,新德里以东一百二十五英里处的巴雷利地区今天约有二千间房屋倒塌,死了十七人。从八月三十一日开始,暴雨袭击了这个地区。 国防部报道,在印度东部的奥里萨邦,空军的直升飞机和运输机继续向水淹地区空投食物包裹,在那里估计仍然困有五万人。 印度联合新闻社说,仍有数以千计的人被困在树上和房顶上,以及在岛屿、桥梁、铁路及其他高地上。 奥里萨邦教育部长马哈帕特罗说,他那个邦的水灾灾情是严重的。 他说,今天季风雨造成的死亡有二十八人。 印度联合新闻社报道,在比哈尔邦,恒河继续泛滥,冲断了输电线和通讯线路,并冲走了某些地区的铁轨和公路。 【德新社新德里九月一日电】这里得到的官方消息说,印度东部奥里萨邦发生了本世纪最严重的水灾,恐怕有一千多人丧生。 官员们说,连绵的大雨使马哈纳迪河河水暴涨,近五十处地方决堤,该邦沿河八个县近五百万人民被洪水围困。 洪水还进入库塔克市的全印电台,电台被迫停止全部节目。 由于这场空前的水灾,该邦的大学取消了考试。 据说库塔克市的官员说,库塔克市的公路和铁路均被冲断,正在尽一切努力营救这座城市。 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已批准拨款二百五十万卢比救济灾区。 但是,迄今为止,她本人和她的各位部长们都没有费神去亲自察看水灾造成的损失。
5. 突尼斯培训职工和干部的做法
突尼斯重视干部和职工的培训,文化程度大大提高。据一九七三年对一百七十九个国营、合营和私人企业的职员、工人文化程度的调查材料,小学水平的占百分之七、中学水平的占百分之三十、大学水平的占百分之二十、硕士学位的占百分之二十五、硕士学位以上的占百分之十五。 据一九八一年对装备部专业技术人员的调查材料,全部有五位总工程师(包括部长本人),平均年龄四十八岁;二十八位主任工程师,平均年龄四十五岁;四十四位首席工程师,平均年龄四十岁:七十五位国家工程工程师,平均年龄三十五岁;一百三十八位助理工程师,平均年龄二十八岁。该部共有十位局长,有六位局长是总工程师或主任工程师。 突尼斯在高等教育、职工培训、干部进修等方面有如下做法:一、政府有关部自办高等院校全国除二十四所由高教部所属的高等院校和技校外,还有二十二所高等院校山总统府、经济部、农业部、卫生部、交通运输部、社会事务部、青体部等八个部自己主办。 以总统府办的全国行政管理学校为例,自一九六四年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四千五百名干部。学生全部来自在职干部,以进修为主,达到晋升和提高干部质量的目的。教师全部是聘约兼职。每周任教三至六小时。另有专人负责函授教育。二、职工教育普遍开展社会事务部主管下的侨工、就业和职业培训局在全国建有六十多所“职业培训中心”。自一九六七年以来,总共培训了十五万专业、技术、行政与管理人员,并向国外输送了十万侨工。目前突尼斯在国外有二l七万侨工,侨汇收入占全国外汇收入第四位。 培训对象是失学的大、中、小学生,进修的对象是在职青年工人、技术员和干部。三、企业自办职工培训和进修全国铁路局、全国电力煤气公司、全国电讯局、突尼斯航空公司、旅游局和妇联都自办职工培训与进修中心。全国铁路局于一九五七年建立了职工培训中心。一九七三年以前主要招收铁路职工子弟,目前向各界子女开放,学期二年。每星期十六小时理论课,二十三小时实践课。该中心建在机务段内,教学设备是用废旧的机车、内燃机、柴油机,边学边生产。 突尼斯航空公司培训干部的方法是:自己组织技术培训班,全体人员参加不同专业的轮训,每年五到十天,在旅游淡季进行。派人到“职业培训中心”、私人办的“进修中心”或到国外学习。四、私人办“进修中心”突尼斯私办“进修中心”发展迅速,从一九七八年的二十八所发展到一九八○年的一百零七所,其中四十三所在首都。 以一家“企业管理进修中心”为例,该中心有四名专职教师和十名聘约教师,教学方法十分灵活,有时在进修中心讲,有时到有关的企业工厂现场讲学。有时还应一个企业部门要求,组织专业培训班。五、组织全国性各种短训班和讲座,不断提高干部质量突尼斯各有关部门每年都举办各种短训班、讲座和研究日六十至七十次,对增加知识,提高干部质量很有帮助。据总理府国家干部局局长说,目前全国有二十二万职员,计划每年轮训其中的七分之一。政府还将发布一项改革,今后凡晋级官员,都必须通过考核。六、“职业培训法令”促进了职工培训和进修法令规定,每个工厂企业和部门每年要拿出全体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上缴国家,作为人材培养资金。如果企业工厂自办职业培训或派工人出外学习,所花费用可从百分之二的费用中回扣。企业主们都想把百分之二的费用全部回扣回来,所以都乐意派人到“进修中心”等培训学校学习。法令成了职业培训资金的来源。七、严格的学位制、定期的晋级制以及兼职制调动了干部、工人、技术员的进取积极性突尼斯各级干部一般是每二、四、八年定期通过考核晋升。突尼斯按硕士、博士学位定薪,许多在职干部、工程师,甚至当了局长的人还在日夜奋斗准备论文,向更高级学位进军。论文的发表,干部质量的提高,对国家的经济建设有益。一些院长和董事长讲到,兼职制优点多,它能使人尽其才,是智力的最大挖潜,人材的最大节约。(新华社记者刘作文、陈永成发自突尼斯)
第 4 版
1. 来自莫斯科的信息
【美国《纽约时报》八月二十七日文章】题:来自莫斯科的信息(刘易斯发自莫斯科) 莫斯科传出了一个有力而清晰的信息:苏联已经不指望会同里根政府搞出什么名堂。 美国的外交官们不相信俄国人真的已不再指望在华盛顿选出新总统之前同华盛顿举行有益的会谈。里根先生曾私下向苏联传了话,说他希望同他们建立“事务性的”关系。不清楚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不管怎样,近日来,向访问苏联的美国人发出的信号是,里根总统已放弃了对话的机会。至于应从中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苏联权力机构内部看来是存在一些分歧意见的。一种意见是:重新侧重于积极改善同西欧的关系,听凭美国越来越孤立,力量越来越削弱,持这种观点的人是这么看的。另外一些人争辩说,对克里姆林宫的利益来说,苏美关系仍然是最重要的,他们说,莫斯科将等待里根总统任期届满,希望他的继任人将改变做法。否则,预料会天下大乱。从让西欧发挥什么作用的角度来看,这场辩论看来就象一面镜子,几乎完全反映了华盛顿的“多边论者”和“单边论者”之间的争论。美国的“多边论者”十分强调盟国之间的团结,极力主张同欧洲人和解,而“单边论者”则无视盟国之间的紧张。不管怎么说,对于施密特总理提出的关于西德充当超级大国之间的“翻译”的想法,看来苏联也并不比美国更感兴趣。俄国人说,由于美苏关系变坏的一切责任在美国,所以,应当由美国,而不是由莫斯科来作出改变。 如果说有人认识到,缓和之所以遭到破坏,恰恰是因为美国指望苏联的态度发生一些变化,变得比较温和一些,那么这种认识在这里没有表现出来。透过笼罩此间前景阴影的一点微弱的希望之光是,俄国人显然仍希望同美国人会谈。关于关系可能恶化和可能出现危险的对抗的警告意味着,这种情况还未发生。 苏联人经常抱怨的话题是美国人“难以预料”。人们认为这一点不仅是莫斯科的一个沉重负担——因为这就需要它在美国每选出一位新总统时都要重新估价它同美国的关系,而且也是美国为使俄国人生活更加艰难的一项微妙的政策。至于在苏联领导人即将变动之时对苏联政策可以作哪些预料这个大问题,那是禁止谈的。谈论这个问题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而且期望人们认为新领导人是不会有什么两样的。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普通苏联公民似乎也是这样认为的。老百姓并不指望发生任何重大的变化,并以既不抱希望,也不感到担心的态度来等着弄清有关接班的情况。 在这样一个极为保守的国家里,过去最上层的变动常常使人感到不安。一位俄国人对我说过,人民对走向勃列日涅夫以后的时代的长期过渡已不耐烦了。俄国人是在几乎一点也不知道他们能指望从美国那里得到些什么的情况下,面对他们心中无数的前途的。
2. 西德将军克劳泽认为:苏联在军事和经济方面落后于西方
【路透社波恩八月十二日电】一位西德以前的将军的一份报告向正统的北约观点——西方必须大大增加它的常规与核武库以便威慑住苏联领导的华沙条约集团——发出挑战。 克劳泽准将说,苏联与北约军事力量对比所通常承认的统计数要弱得多,并且在整个军事和经济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方。 他说,北约对北约和华沙条约之间的力量对比是有错误的,是以某些值得怀疑的前提为基础的。 这个引起争论的研究报告是刚刚由艾伯特基金会公布的,它是一个与施密特总理的社会民主党关系密切的智囊班子。 他的研究报告认为,如果把法国的部队包括在这种比较中,和不算中欧以外的苏联部队,北约实际上在人力方面比华沙条约组织还略多一些。 克劳泽将军承认华沙条约的坦克比北约的多。他说,在北约的战略看来,坦克平衡是毫无意义的。 这位将军说,北约的均势单上没有考虑部队的质量。 他说,西方的领导、训练和设备都比苏联集团强,西方的部队更接近于可能的战场并比较可靠。 这位将军的评论重复了某些西欧情报人士对华沙条约组织的真正力量的怀疑。 这些情报人士说,先进的苏联武器在黎巴嫩叙利亚人手中的表现很差,根据苏联对阿富汗的干涉情况,他们怀疑莫斯科的军事管理技术。这些情报人士还认为,苏联军队中的士气低落可能是华沙条约组织的一个薄弱环节。克劳泽将军还认为,单纯地以一个地区为基础比较北约和华沙条约的力量是错误的。他说,“美国的全球联盟体系连结着全世界重要的工业国家,从全球角度看,与西方相比苏联就弱得多了。” 这位将军说,力量的平衡不应该单强调武器数量的平衡,而应强调军事选择机会的多寡,造成军备竞赛的一个原因可能就是没有认识到这点。他说,“只要北约具有原子报复和常规防御的能力,和华沙条约组组采取理智的行为,威慑就一定可以起作用。” 他的论点是,北约企图以增加它的核武库或引进新的化学武器来达到的平衡将不会起到任何有益的作用。“加强常规部分将会增加军备负担,而不能创造任何更多的安全。” 克劳泽将军说,北约在美国联盟集团中的地位对于防止欧洲战争起着关键作用。他说,“没有美国的支持,欧洲的安全将没有保证。因此,和美国团结一致必须在欧洲国家的安全政策中占首要地位。”
3. 不支持铃木内阁的达百分之四十七
【日本《读卖新闻》九月二日报道】据本报社于八月二十八日和二十九日对全国三千名有选举权的人进行的舆论调查,结果表明,对铃木内阁的不支持率继续保持上升状态,达到百分之四十七点五,刷新了铃木内阁不支持率的记录。这次调查,值得注意的一个结果是,不支持率向过半数的趋势发展。据认为,已发展成为外交问题的教科书问题已成为导火索。对其“外交姿态不满”的人明显增多。可以认为,国民对铃木政治不信任的看法已更加固定了。从年龄来看,不支持铃木内阁的人,二十岁以上到不满四十岁的青年人比率高达百分之五十六至百分之六十一。甚至支持自民党的人也有四分之一回答说,“不支持”铃木内阁。
4. 中国对日本迄今所作的许诺感到不满意
【美国《华尔街日报》九月二日报道】题:尽管日本保证要解决教科书问题,中国仍然对这个问题感到恼怒(记者秦家骢发自北京) 关于日本教科书减轻日本战时在华暴行问题的争论,正在变得更加激烈起来。 这个问题目前尤其引起注意,因为它有可能损害铃木首相本月晚些时候对中国的访问,这次访问旨在庆祝中日建立外交关系十周年。 铃木首相曾说,他将亲自过问使教科书问题得到解决,但是现在,他只请记者参阅内阁官房长官宫泽喜一的一次讲话。宫泽先生上周说,这些使人伤感情的段落将在两年后修改,比原计划审定教科书的日期提早一年。 但是,日本文部相小川在同一天说,文部省将不得不要求教学用图书审定调查审议会修改它的审查标准,然后才能进行具体的修改。 他说,即使该审议会同意政府提出的修改意见,也无法做到在一九八五财政年度之前更换教科书。 这意味着,这些教科书要先让日本学生使用两年,然后才能修改。 日本官员的讲话之间的互相矛盾,反映了日本官僚机构内部的意见冲突。外务省切望防止日本同邻国的关系恶化,而文部省和执政党自民党内大多数保守派党员,则正在抵抗要日本修改教科书的压力。 不论这种意见冲突产生什么结果,中国显然对日本迄今为止所作的许诺都感到不满意。 中国在就教科书问题批评日本人时还表示对它所认为的军国主义势力在日本、甚至在日本政府中的复活越来越感到担忧。 中国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担心在八月十五日表现得特别明显,这一天日本人纪念了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投降的周年纪念 日。 在这次纪念活动之后,铃木先生还参拜了靖国神社——一座供奉阵亡士兵和战犯的骨灰的神道寺。 使中国更加愤怒的是,有消息说,日本人正在计划建立满洲国建国纪念碑。 这个计划显然是岸信介出的主意。
5. 日文部省和自民党总部挨火焰瓶
【共同社东京九月七日电】七日晚,东京霞关的文部省和永田町的自民党总部,被相继扔了火焰瓶。警视厅公安部认为,这是和教科书问题有关联的左的过激派或者右的过激派作的案。已经在现场附近设立紧急部署体制,进行搜查。 七日下午七时半左右,一个戴白色盔帽的年轻男子骑一辆摩托车开到文部省东门前,扔出两个火焰瓶,立即烧了起来。这个男子还撒了五张传单。上面写着:“声讨赞美侵略战争的文部省。”他迅速地逃走了。水泥制门柱的根部被烧焦,没有其他损害。 大约五分钟以后,一个骑摩托车的男子向自民党总部停车场扔了两个火焰瓶,然后逃走了。这里也没有造成损害。
6. 美国一非官方研究报告认为美国军事力量仍大于苏联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九月五日电】一份非官方防务问题研究报告今天说,里根总统关于美国在核武器方面劣于苏联的说法“不仅是错误的,而且也是危险的”。 退休的海军少将拉罗克称这份研究报告“广泛描绘了美国的巨大军事力量。”拉罗克是非官方的防务情报中心的主任和五角大楼政策的一贯批评者。这份八页的报告的名称是《美苏军事力量的实际情况》,标题是:《美国仍然居第一位》。这份报告说,对一百多项比较军事能力的衡量标准进行的研究都不能支持里根的上述说法。这些比较数据包括核武器、战略轰炸机和潜艇核查的能力、海军力量和军费开支。
7. 日本与东盟的鸿沟在逐年加深
【日本《每日新闻》八月二十八日报道】题:日本与东盟的鸿沟在逐年加深(记者小木曾发自吉隆坡) 日本东南亚国家联盟交流会议于二十六日结束。在五年中轮流在东南亚国家联盟五国举行了一次会议。至此,清楚地判明日本和东南亚国家联盟之间的鸿沟在逐年扩大。这条鸿沟看来是既宽又深,甚至使人觉得是难于逾越的。 吉隆坡会议的三个议题中,东盟方面以种种形式反复提出:“到底怎么办才能恢复对日本的真正信任和加强相互理解。”五年前,当时的首相福田曾呼吁实现“心心相印”,而实际上连实现的苗头也没有。 日本和东盟之间的隔阂是从什么地方产生出来,又怎么变成这样大的呢? 在日本,已经把战争忘得一干二净,以对战争的反省为起点的新宪法精神等战后精神也逐渐消失了。尽管这样,在整个亚洲地区,作为战争加害者的日本造成的历史事实还存在着。然而,日本并不想真正理解这些。而且东南亚人每天都看到和听到战后的日本人运用其经济力量,试图以新统治者的姿态控制这个地区。日本资本开始正式打进这个地区已经十几年了。尽管由于世界经济萧条,东南亚产品减少了出口,日本却按照投资合同,把经济成果运回本国。这样,日本人和东盟人永远也不会心心相印。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发生了教科书问题,接着又要捅出增加防卫预算问题。 东盟代表之一一本正经他说,“日本军事力量强大成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军事国家后,说不定最后会把枪口对准东盟。我认为教科书问题和日本大力重整军备是同根相连的。” 东南亚对日本的看法严峻了。在这次交流会上,担心日本增加防卫费和走向军国主义,把日本资本向东南亚扩张同过去的“满洲国”、朝鲜等地统治的历史联系起来发言的人,在东盟代表中大有人在。日方与会人员竟不得不回答说,‘‘如今日本在东南亚的经济活动很容易引起东盟方面类似过去战争时进行的那种反对,令人心寒”。日本的名声在东南亚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