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08-29
第 1 版
1. 尼克松撰文谈缓和问题
说有两种缓和概念,即精明强硬的缓和和愚蠢软弱的缓和;精明强硬的缓和建立在军备力量和意志力量的基础上,足以削弱苏联讹诈的威胁 【美国《纽约时报》八月十八日文章】题:精明强硬的缓和(作者:尼克松) (原编者按:前总统尼克松最近完成了《领导人》一书,这是一部人物素描和回忆录。) 在西方应该怎样对付苏联的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真正的分歧由于人们对美国人借用的一个法国词“缓和”的理解大不相同而变得模糊起来。 关于缓和的争论已变得充满感情,以至于实质问题让位于词义的探究。 许多美国人认为,缓和已成为一个肮脏的词,几乎和姑息同义。而在大多数欧洲人看来,缓和是个褒义词。在他们看来,这个词描绘了七十年代初期和中期的一个阶段,那时,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局势缓和了,贸易和联系都有增加,东欧的限制有所放宽,而最重要的是,核战争的危险减少了。 与此成对照的是,美国批评缓和的人对苏联最近十年里取得的所有进展感到十分恐惧。他们看到苏联取得了陆基核武器的优势,看到苏联扩大了对东南亚、安哥拉、埃塞俄比亚和也门的控制、打入拉丁美洲,野蛮镇压阿富汗,残酷扑灭了波兰闪现的自由之光。他们说,这证明缓和失败了,而且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他们说,苏联领导人撒谎、欺诈、巧取,并且一心想把他们的压迫制度强加于全世界。他们由此得出结论说,唯一保险的办法是恢复美国的核优势,减少联系,设法从经济上扼住苏联的脖子。 这种论点没有抓住缓和的要点,错误地理解了历史,并将使西方在东西方斗争中丧失一些我们最有力的武器。 这个失败不是缓和的失败,而是美国政策制定人对缓和的处理失败了。 首先让我们弄清楚,什么是缓和,什么不是缓和。有两种缓和概念,我把它们叫作精明强硬的缓和,和愚蠢软弱的缓和。 从政策是使用实力的一个方式这个角度来说,愚蠢软弱的缓和——无可奈何地忧心如焚,软绵绵的,以仁爱求和平那种缓和——根本不是一种政策。我说的缓和,是指精明强硬的缓和:具有威慑作用的缓和。 这种缓和建立在军备力量和意志力量的基础上,足以减弱苏联讹诈的威胁,同时向苏联展示一种前景:表现好就奖赏,行为不端就惩罚,以此刺激苏联有所节制。愚蠢软弱的缓和——变相的姑息——由于使苏联扩张的代价减少,招引苏联进行扩张。而精明强硬的缓和提高了冒险行动的代价,从而促使俄国人进行谈判。 正如我们在七十年代初所做的那样,这种精明强硬的缓和是起作用的。在那一段期间,没有一个国家投入苏联阵营。在我们的压力下,苏联不再设法在古巴的西恩富戈斯建立核潜艇基地。一九七二年五月八日,在我与当时的总书记勃列日涅夫进行第一次最高级会谈的前夕,我下令轰炸北越的海防并在那里布雷。那些不理解这种精明强硬的缓和的人认为,这会破坏最高级会谈。 他们错了。这加强了我的力量,并有助于为广泛地达成一致意见铺平道路。 这种精明强硬的缓和不是谈恋爱。它并不意味着我们和苏联意见一致。它反而意味着我们的意见有很大的分歧。它所提供的是一种手段,以便和平解决那些能够解决的分歧,并保留那些不能够解决的分歧。 我与苏联高级领导人的个人交往比任何其他一个美国总统都更广泛。我与勃列日涅夫举行了三次最高级会谈。 我们在公开场合彼此以笑脸相迎。我们有时在私下里亲亲热热。但是我们也激烈地讨价还价,我们谁也不期望对方完全出自善意放弃任何实质性的东西。我们认识到,我们两个国家陷入竞争之中,而我们两个人都决心保护他本国的利益。但是我们也认识到,我们两个国家享有某些共同的利益,这些共同的利益使得我们采取妥协的态度或者在越来越广泛的范围内解决我们互相争夺的利益,对我们双方都有利。 我们主要的共同利益是确保我们的分歧不把我们引入一场热战。 许多批评缓和的人往往认为在美国与苏联的关系中,一方获益会引起另一方相应的损失。认为一方只能在另一方付出代价的情况下获益。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考虑周到的对等的限制核武器的作法可以使双方获益。在严禁补贴、正常的做交易的基础上扩大贸易可以使双方获益。防止由于估计错误引起战争可以使双方获益。 从美国的观点看来,缓和还有一个好处:它不但是避免武装冲突的一种手段,而且还是使苏联在我们占压倒优势的领域里与我们较量的一种手段。 不管我们是否同意克劳斯威茨关于战争是政治关系通过其他手段的继续的论点,反正,在核时代,两个相互竞争的主要强国必须通过战争以外的手段进行竞争。这场竞争会继续下去。 我们越是退缩进行一种愤怒的冷战对峙,就越是使竞争下降到苏联力量最强的那些方面。克里姆林宫擅长的一件事是通过军事力量和恐怖策略运用野蛮的权力。 凡是在这种场地上进行的竞争,莫斯科总占优势。我们把竞争转移到其他场地,我们就占优势。 缓和是扩大竞争范围的一种手段:扩大接触,打开通向西方思想和西方影响的道路,编织在经济上互相依靠的网,从而提高苏联在越过可以接受的行为界线时所要付出的代价。那些要我们放弃缓和,恢复狭窄的对峙的批评者们所主张的是一种单方面解除武装:他们想要剥夺我们手中的许多效力最大的外交武器。 苏联有着严重的经济问题。看到这些问题,有些分析家认为我们只需在经济方面对俄国人施加压力,那个政权就会垮台,就会被一个不那么强暴的政权所取代。这是对历史的误解,也是对苏联独裁政权的性质的误解。 从缓和的更广泛的意义上讲,在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刺激因素的复杂的情况下,苏联是会作出反应的。象它在七十年代早期所做的那样,它将节制它的行为。 西方必须恢复核军事均势,这样才不会受到苏联的核讹诈。 我们必须在苏联想要得到的商品的贸易与苏联的总的行为格局之间建立一种可靠的联系。 美苏每年举行最高级会议的做法也应该恢复。这可以增加对较低级别官员的压力,使他们每年在一定期限之前缩小分歧,从而增加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即使不达成任何重要的协议,定期召开最高级会议也有两个可贵的好处。第一,当两个主要国家的领导人相识的时候,由于估计错误而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将减少。第二,举行最高级会议的时间的临近,这个事实的本身就有助于把苏联的冒险行动制止于未然。 我们可以把这称为和平的竞争。我们可以把这称为通过非军事的手段进行斗争。我们可以把这称为缓和。不管我们怎样称呼它,它比毫无结果的对抗或核冲突这两种选择都要好一些。
2. 珀西同杰马耶勒和萨尔基斯会谈
【法新社贝鲁特八月二十七日电】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珀西今天在这里与黎巴嫩当选总统杰马耶勒和即将离职的总统萨尔基斯举行了会谈。 这位共和党参议员是今天早晨抵达这里的。他在离开这里前往塞浦路斯之前说,他们讨论了杰马耶勒九月下旬接任总统时将会面临的“三个挑战性的任务”。珀西说,这三个任务是:“一,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二,使这个国家里的各政治派别实现和解;三,使黎巴嫩及早摆脱外国的军队”
3. 日报说教科书问题首要责任在铃木
【日本《读卖新闻》八月二十七日社论】题:教科书问题说明的政治素质 外交问题也许将因此而基本上得到解决,但不可设想,以这次问题为导火线而燃烧起来的对日本的不信任会简单地消除。 使教科书问题复杂化、给人以由于“外压”而修改记述内容的印象的首要责任,在于铃木首相。 第二个要负责的是文部省。把已成为国际常识的我国的“侵略”行为改成“侵入”、“进入”等,这不仅违反了作为政府之一员而应恪守日中、日韩两个联合声明的精神,而且掀起了亚洲的反对情绪。 我们也应该自戒。、不仅是教科书问题,在各个领域里,不是不知不觉地忘掉了因战争而给予别人的痛苦,装出了一幅经济大国的样子吗?不是有点者不起经济发展中国家的人吗? 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自己看不起自己。但是,不是应该不断地以对战争的反省为动力,重新认识建立了和平国家的“出发点”吗? 这次的事件给教育行政留下一个课题,这就是:现行的教科书审定制度及其运用方法正是引起这个事件的最大原因。 为了编写更公正更好的教科书,维护审定制度,使之充分地发挥作用,有必要重新研究这一制度及其运用办法。 要纠偏的审定的想法太过分了,文部省自己出了偏差,而且糟糕的是没有阻止这种偏差的机能,无视国内出现的批判,缺乏国际感觉,其结果不就发展成为重大的国际问题了吗?
4. 西德《法兰克福评论报》文章:《在教科书的争吵中新右派预感到新时代来临》
【西德《法兰克福评论报》八月二十三日文章】题:改写日本的历史;副题:在教科书的争吵中爱国者将取胜,新右派预感到新时代的来临(克罗梅发自东京) 日本的爱国者总机构全日本爱国者团体会议,在它今年的政治原则纲领中说,“只有日本的天皇思想,即整个世界统一在一个屋顶之下,才能给世界带来和平与幸福”。一九三一年,皇军就是在这个口号下进入满洲的,目的是实现其在日本武力统治下的大东亚共荣圈。日本的爱国者今天可以不加批判地又让过去的法西斯主义的意识形态重新抬头。但是,如果日本的历史书和社会学书籍把日本对亚洲的进攻写作入侵的话,爱国者要大发雷霆。文部省不久前也让人用象“向前推进”和“驻扎”来代替“入侵”和“军队结集”这些不体面的字眼。这件事现在使东京卷入了一场与其邻国的“激烈争执”之中,也卷入了一个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的危机之中。 几个星期来,这个题目成了日本报纸每天的头条新闻。这是浇在日本右派磨盘上的水。在十二个主要的右派组织中,有十一家主张教科书采用这种民族主义的新提法。它们都主张修改宪法,目的是使天皇这个现今的“民族的象征”重新成为传统的国家元首。他们主张扩军备战,原子武装和反对和平运动。 “教科书争端”出现的时间同新右派的破坏活动几乎一样长。在两年前议会中的左派党遭到毁灭性的失败之后,新右派预感到了新时代的来临。他们有八百四十九个组织,总共有十二万名登记在册的积极分子。今年上半年,他们的犯罪率比去年同期高一倍。
5. 日文部省说:将于九月中召开教科书审议会会议
【共同社东京八月二十七日电】题:文部省局长答辩说,九月中旬召开审议会 文部省的初等中等教育局局长二十七日在众院文教委员会会议上就审定教科书问题说,接受政府在二十六日发表的见解后,将于九月中旬召开教学用图书调查审议会会议,以求为提前修改审定日期和纠正教科书的记述而修改审定基准。
第 2 版
1. 台湾公众要求台当局废除戒严令
【香港《大公报》八月九日报道】题:台湾公众要求废除戒严法 近十年来,台湾当局实施了三十三年的戒严令,常常成为人们谈论的对象,立法院中有人质询要解除戒严,各级选举中也有人以此为争取选票的政见,近几届的“国建会”更有不少学者专家提出解严问题。 七月二十七日,《自立晚报》刊登了一篇有关旅美法学专家金大胜博士谈戒严问题的文章。他说,他之所以提出取消戒严令,“主要是有感于这几年处境艰难,对外关系愈来愈坏,无法作根本突破。这其中因素固然很多,但长期宣布戒严,为中外所仅见,影响国际观瞻甚巨,也是重要因素”。 他说,由于“人们一提到戒严,就联想到镇暴车、拒马、警察、铁丝网、探照灯……恐怖的样子,难免被认为台湾的人权一定受到严重践踏”。 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丘宏达博士在“国建会”上指出,“戒严,在法理上是救急的手段。如果一直以戒严法作为法规的常态,在国际上会造成太大的误解”。所以“戒严的问题,不能老是避重就轻,不做正面答复”。 台湾政治大学教授黄越钦指出,台湾三十多年来的戒严,基本上只是偏重在政治与文化思想方面,不但政治上强调国民党领导权的巩固,而思想文化上更求整齐划一。这样做会给人不民主的感觉,使得“忠贞之士”噤若寒蝉。黄越钦教授说,三十多年来,台湾并没有因为戒严而呈现出一种特别明显的纪律。“事实上可以说近乎无政府状态,社会上的歌舞升平,穷奢极侈,”已到了兽欲横流,风俗败坏的地步,而经济上官商勾结,公然盗窃国家财富的情形层出不穷,近年来更变本加厉,大焉者资金逃亡成为国际笑话;小焉者市井之间欺诈敛财,人际信赖荡然无存。但迄今也未见政府有何种有效措施,更遑论戒严时期所应有之特殊措施,这方面看来,戒严似乎专对付政治、文化而与社会、经济无关”。 参与“国建会”的学人苏起更进一步指出,目前台湾是各种非常时期法令(如戡乱时期临时条款、总动员法、戒严令等)与平时法(如宪法,刑法、民法等)一起实施,“难免扦格紊乱,无所适从,执法机关的职掌也有互相重叠的现象”。这种重叠法令,给民众增加很大的困扰。
2. 《法兰克福汇报》谈台湾经济衰退情况
说台湾去年实际经济增长率为百分之五点五,今年也绝不会超过这个幅度 【西德《法兰克福汇报》八月二日报道】台湾至一九八五年为止的现行经济计划所预计的年实际增长率为百分之八。在确定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指标时,当时台湾谁也不曾想到过,在以出口为方向的台湾经济的主要主顾国家,所出现的经济衰退现象居然会持续这么长时间。反正事实是,一九八一年台湾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为百分之五点五,而今年的增长也绝不会超过这个幅度——如果不说甚至会低于这个幅度的话。 这种情况外界却觉察不了多少。但是企业里的情况就不一样了。订货的存量到处都有了明显的减少,甚至去年由于增长百分之十六而成为经济支柱之一的电子业,在今年的头几个月也出现了逆转的兆头。 尽管政府采取了种种反措施,但是台湾的电子业中仍然一如既往地仿造成风。“正常的”生意越不兴隆,打主意仿造名牌产品的小企业主也就越多。目前,台湾的后院企业所非法仿造的美国“苹果”牌计算机充斥于整个东亚。即使这种廉价的仿造品的繁荣也未能阻止台湾电子工业中出现严重的就业上的忧虑。台湾过去几年中在研究和发展方面支出太少,这也在产生着越来越多的恶果。 除了电子业以外,政府还在致力于大大加强精密机械、光学、精密机床制造和纺织工业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工作。始终是最大的外汇收入来源的纺织业,虽然受北美和西欧最重要的主顾国家的经济衰退的影响,没有电子业和机器制造业那么大,但恰恰是台湾的纺织工业却有着就业的忧虑和受到因为过去所作的研制努力太少而造成的后果之苦。 在经济不景气的压力下,政府在今年春天作了急刹车,并在同它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日本——赤字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决定停止进口一千五百五十三种货物,其中大多是投资货物。虽然日本没有对此采取反措施,而只是通过外交渠道作了反应,但是这种求助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迄今为止却没有取得效果。毋庸置疑的是,这种尝试今后也不会再重复了。因为内部困难通过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办法绝没有变小。 在台湾的那些鉴于经济增长放慢而决定节约开支的机构中,引人注意的是政府也在内。从七月一日起,新的一九八二至八三财政年度开始了。在预算开支历年来均增加百分之十五左右之后,这一次的开支增长却只有百分之八强。主要是对两个支出项目作了节约:一个是公务人员的工资和薪俸;另一个是延缓一大批大型投资计划。
3. 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国民党二中全会将延至明春举行
【台湾《中国时报》八月十七日报道】执政党十二届二中全会是否在年底之前召开?成为目前政坛较热门的话题之一。照种种迹象看来,可能要延至明年。十二届一中全会系于去年十二全大会之后立即召开。依照党章的规定,中全会应该是以每年召开一次为原则,但并非是完全没有弹性的。 根据以往的惯例,若当年不召开中全会,执政党通常召开一次党务工作会议,这项会议的政治性较低,党务工作的性质较高。有时,一年内这两项会议都召开,党务工作会议乃成为中全会之“会前准备会”或“会后执行会”。但截至目前为止,党务工作会议是否召开,都尚未决定。执政党中央原拟议将党务工作会议与中央党部的年度检讨会合并举行,但后来还是决定不合并,主要原因还在于二中全会是否在年内召开,尚未决定。而年度检讨会将于八月底举行。 据熟悉政情人士研判,执政党较可能在年底前召开全国性的党务工作会议,而二中全会,以在明年三月底或四月初召开的可能性为最高。
4. 台湾同胞朱克投书台《自立晚报》:要求台当局准许群众讨论祖国统一问题
【台湾《自立晚报》七月二十五日读者来信】(作者:朱克)犹记前一阵子,《时报杂志》曾以《中国如何统一》为题,向海内外同胞征求鸿文,坊间其他杂志亦多涉及此一兹事体大问题,甚至还举办座谈会、辩论会之类。大伙儿共同戮力国是,煞是热络。可惜,尚未理出个头绪之际,却传出屡遭治安新闻单位查禁的“噩耗”,不禁令人满头雾水,盖行政院长孙运璇曾有明示:中国的统一应以全体中国人民的自由意愿为基础。准此而论,任何一位有良知有血性的中国人,均应有义务亦有权利来共谋国是,固然事未易明而理未易察,然而经由众人的深思熟虑未尝不可提供些许‘‘一得之愚”来参考,奈何又是禁忌重重! 吾人翘首以盼有关当局,能秉持恢宏的胸襟与开放的气度来容忍异议、察纳雅言谘诹善道。
5. 芬报谈芬兰旅游业情况
说有效的广告宣传和便宜的价格促使芬兰旅游业取得较好成果 【芬兰《赫尔辛基新闻》文章】题:芬兰在旅游业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去年,芬兰在规划发展旅游业方面比其它许多国家搞得要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旅游情况的预计数字表明,从旅游者人数的增长情况来看,芬兰仅次于土耳其和日本,已跃居第三位。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在整个国际旅游业中所占的比重大约为四分之三。去年,到这些国家的旅游人数减少了百分之一点五,留宿人数减少了百分之三。 芬兰的旅游业在这一竞争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其原因一方面也许是进行有效的广告宣传,一方面是价格比较便宜。譬如同挪威和瑞典相比,芬兰要便宜百分之四十和百分之二十左右。可以预料的是,芬兰的旅游收支出现的盈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根据初步的统计数字,去年,芬兰旅游的支出约为二十七亿芬兰马克,收入为三十一亿芬兰马克。 外国游客留宿人数增长最多的是在土耳其和日本,在芬兰过夜的外国游客人数增长了百分之十一。目前,在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旅游者中,西德、美国、法国和英国的旅游者居多数。美国人到欧洲旅游的人数连续三年在下降,他们更多地到加拿大及日本和澳大利亚这一地区旅行。相反,英国人既在欧洲大陆也到美国旅游。 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总的旅游情况相反,在芬兰,旅游业连续四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去年,芬兰国内游客增加了二十五万多人,外国游客增加了二十多万人。按国别来说,到芬兰的挪威游客人数增长最多。来自瑞典、美国、加拿大、苏联和英国的游客人数的增长幅度也高于平均增长的幅度。在芬兰留宿的所有外国游客中,瑞典人、德国人、苏联人和挪威人所占的比例已达到三分之二。
6. 美报报道《食糖跌价 古巴喜变忧》
【美国《迈阿密先驱报》八月八日报道】题:食糖跌价古巴喜变忧 从古巴传来的关于那里的经济又遇到一些大挫折的消息在这里引起了一场静悄悄的讨论,讨论卡斯特罗政权受到的打击究竟有多重。 有一点是没有争议的,即古巴的经济在一九八一年出现了使人飘飘然的短时间回升后,现在已再次走下坡路。菲德尔·卡斯特罗本人已提出了今后日子不好过的警告。 丰收八百二十万吨蔗糖是记忆中的最高水平。食糖这种白色的金子是古巴经济的推动力,古巴百分之八十的进口费用要靠它。但是世界食糖价现在低到每磅七美分左右(一九七四年是每磅六十美分),以致外汇收入已不敷古巴所需。 政府的一些官员和私人分析家认为,古巴迟早不得不加入波兰等经济拮据的国家行列,要求同西方重新谈判债务问题。 这些分析家总结说,在古巴欠西方的大约二十六亿美元中,大约有十一亿美元应在今后十二个月之内偿还,古巴人没有这个还债能力。 他们说,要避免危机,莫斯科必须出钱帮哈瓦那过关,可是这不大可能,因为对俄国人说来更急的是要帮助华沙、喀布尔和河内,这些国家都在财政上陷入了困境。 卡斯特罗本人在革命初期否认古巴的债务,但是他现在显然认为外债是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然而他告诫古巴人,为了还债,他们可能要再次勒紧腰带。他说:“我们在今后几年会遇到困难,而且困难可能很大。” 卡斯特罗说,外汇可贵,必须用于偿付债务的利息和购买药品和食物,因此我们可能缺少工业和建筑用的重要材料。” 据古巴外交官说,古巴经济在一九八一年的经济增长率空前之高,为百分之十二,但今年的增长率将为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点五。 著名的古巴问题专家、哈佛大学教授豪尔赫 ·多明格斯说,‘‘他们大量地借钱,指望的是食糖价格上升,谁知食糖的价格猛跌。在五月份,由于食糖价格下跌,公共开支和进口不得不减少。一项五年计划的指标降低了,古巴在海外的人员为外汇奔忙。
7. 秘鲁生活费用大幅度增加
【埃菲社利马八月二十一日电】《新闻报》在一篇有关生活费上涨的分析文章中断言,在近五年中,秘鲁的生活费上涨了百分之一千以上。 通货膨胀的灾难、生活费上涨和秘鲁目前经历的困难的经济形势,使秘鲁的各种新闻工具在最近一些时候天天议论经济问题。 《新闻报》说,从一九七七年到现在为止,家庭生活费增加了百分之五百七十一,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一百一十四,“大大高于国家统计局估计的通货膨胀增长指数”。 该报专门提到人民大量消费的产品如大米的价格在上述期间上涨了百分之八百三十九,通心粉上涨了百分之八百七十五。 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中,牛奶——都是根据这家报纸的数字——上涨了百分之一千五百;食糖上涨了百分之一千二百;水费上涨了百分之一千五百二十二;电费上涨了百分之一千二百;民用煤气上涨了百分之一千三百,与此同时,城市运输费上涨了百分之九百。 这一切表明,最近五年的生活费平均上涨指数超过了百分之一千。
8. 台美贸易今年上半年达六十四亿多美元
【中央社华盛顿八月二日电】根据美国商务部汇集的统计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国和中华民国间双向贸易,总额达到六十四亿五千九百万美元,比一年前增加百分之八点八一。此期间中华民国自美国输入货品,总值二十二亿七千三百万美元,比前一年小幅增加一百四十万美元,对美国输出总额达四十一亿八千六百万美元。
第 3 版
1. 讴歌印度独立的诗人--巴拉蒂
【《亚洲周刊》六月四日文章】题:讴歌印度独立的诗人 警卫们戒备森严。去动物园的所有游客都不准靠近关着一只新捕获的狮子的笼子。突然间,人群中走出一个人来,朝着笼子飞快地跑去;他迅速抓住铁栏杆,把头钻进去。笼子里的那头猛兽楞了一下,两只眼睛怒视着来犯者,接着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怒吼,向他扑去。但是,这个人仍然从容不迫:站在那里,两只眼睛直盯着这头猛兽。随后是一阵寂静。 这种使人提心吊胆的寂静接着被打破了:他突然间出人意外地唱起歌来。等他唱完时,游客们感到惊奇的是:那头狮子竟然象猫一样了。这个人说:“你可能是森林之王,但是你要记住:我是诗人之王。”印度南部克拉拉邦特里万杜姆动物园的游客记事本上实实在在就是这样记载的。 这位驯服狮子的人,名叫苏布拉玛尼亚·巴拉蒂,是受到整个次大陆广泛崇拜的诗人。他在本世纪初开创了韵律学的新时代。 崇拜他的人说,他的歌声既给人带来安慰,也使人感到鼓舞;能驯服最凶猛的野兽,也能唤起反应冷漠的老百姓,去同英国殖民主义者播下的社会不公正的现象作斗争。他高举着争取印度独立的大旗,为理想社会而讴歌,在这种社会中,男女平等,一切种姓等级制的痕迹都被消除干净。这是一种把最低贱的人和最高贵的人结合起来,把最贫苦的人和最富有的人结合起来的爱的信念。巴拉蒂现在被奉为诗人、爱国者,继续受到他的同胞的尊敬。 一九八二年是诗人一百周年诞辰,全印人民都在精心安排,准备纪念这个日子。这位伟人不幸过早地死去了,时年三十八岁。 苏布拉玛尼亚一八八二年十二月十一日出生于印度南部伊塔雅普拉姆土邦(现在是泰米尔纳德的一部分),这个地区以文学艺术著称于世。年轻的苏布拉玛尼亚对诗歌、音乐的爱好是受到其祖父的陶冶而培养起来的。他在十一岁这个小小的年纪时,伊塔雅普拉姆王宫学识渊博的大臣们赠给他“巴拉蒂”这个使人羡慕的称号,赞扬他的诗的气质和他的机敏才干。“巴拉蒂”的意思是“萨拉斯瓦蒂”,这是印度教的知识和智慧女神。在十五岁时,他父亲为他娶了一位童妻,名叫契拉玛,比他小八岁。 第二年,他父亲的纺织厂倒闭,父亲在穷困潦倒中死去。孤苦伶仃的巴拉蒂被他在贝拿勒斯(现名叫瓦拉纳西)的一位婶婶收养。 他在贝拿勒斯期间,学习了梵文、印地文和英文。 这座印度教的圣城,使他诗兴大发。恒河美景使他入迷,人们常常看见他身穿长袍在河岸上漫步。 一九○一年,巴拉蒂回到家乡,担任了伊塔雅普尔姆土王的王宫诗人。几年后,他又成了泰米尔文报《祖国之友报》的主编的得力助手。在此期间,他密切注意印度的政局并表示支持民族主义者。 一九○五年英国驻印总督柯曾强行搞出的孟加拉分治激起了全国对外国统治的憎恨。巴拉蒂出席了在贝拿勒斯举行的一次全印国大党会议,在返回途中,他在加尔各答停留了一下,在那里结识了印度教的大巫师、改良主义者斯瓦米·韦维卡南达的弟子尼维迪塔,她把巴拉蒂的爱国热情煽动到白热化的程度。 他在一九○六年发行的革命的泰米尔文周刊《印度》任主编,不久,当局采取镇压行动,关闭了所有造反的出版物。《印度》发行人于一九○八年被捕,巴拉蒂逃往法国统治区本地治里。 在本地治里,巴拉蒂精神压抑症由于其他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到来而有所减轻。 他们激起了一场实实在在的泰米尔文学复兴运动。 巴拉蒂在本地治里十年流放(一九○八——一九一八)期间,完成了他的著名的三部曲:《潘查利的誓言》、《献给克里希纳神的歌》和《夜莺之歌》。 这三部诗歌杰作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随着印度解放黎明的到来,暴政的黑暗被驱散了。 最后,巴拉蒂厌倦了在本地治里过的流亡生活。 他一九一八年动身返回故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大无畏地驯服了森林之王的诗人竟然在马德拉斯被一只大象的象牙戳死。当时他要用椰子和香蕉喂它,象见到食物非常兴奋,一下子把诗人撞倒在地。虽然诗人的朋友差不多立即就跑去救他,但是巴拉蒂一直也没有苏醒过来,最后于一九二一年九月二十一日逝世。 自从巴拉蒂去世以来,许多著名的作家向他表示敬意。其中有被称之为“印度夜莺”的萨劳吉尼·纳伊杜。她说:“像巴拉蒂这样的诗人,不能列为任何一个邦的财富。他的才华和著作完全使他有资格和跨越种族、语言和大陆界限的人处于同一行列中,成为全人类拥有的财富。”
2. 苏报报道《福尔摩斯的生活原型》
说著名小说《福尔摩斯探案》的主人公福尔摩斯,是作家柯南道尔根据他老师贝尔大夫的具体形象写成的 【苏联《消息报》八月五日报道】题:福尔摩斯的生活原型 有一次,爱丁堡大学的课堂里,医学系的学生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讲。这时,一个病人走了进来。讲课教师看到他以后,对学生们说:“先生们,站在你们面前的这个人,曾经在苏格兰某团军乐队服役过,他是吹奏风笛的。” 最初,这个病人矢口否认他曾服过兵役。后来,讲课老师给他仔细检查身体后发现,这位病人身上有一个“d”形(英文deserf“逃兵”的缩写)烙印。那是在克里木战役中惩罚逃兵时烙上的。最后,这位病人终于承认他确实在苏格兰某步兵团服过役,在军乐队吹奏风笛。 感到惊奇万分的学生们问老师,他根据什么猜出病人身份的呢? 老师说:“这很简单,只要仔细观察一下就能知道。这位病人走进来的时候,身子挺得笔直,步伐很整齐。这种走路姿势,只有军乐队吹奏风笛的士兵才有。另外,他的个子不高,这也说明他确实当过兵,在军乐队服过役。” 课堂里的一位学生禁不住大声说道:“贝尔大夫,您真可以成为福尔摩斯那样的侦探了。” 老师回答说:“我就是福尔摩斯……” 约瑟夫·贝尔确实就是著名侦探福尔摩斯的生活原型。柯南道尔在自己的自传中曾经提到过这一点。贝尔当时是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在爱丁堡大学授课,历时五十年之久。 贝尔在讲课时,常常向学生们强调那些极容易被忽视的细小差别,强调这些细节的意义。他说,每种职业都会在从事这种职业的人身上留下痕迹。他很善于观察这些痕迹。柯南道尔曾经谈起过另一个例子,说明贝尔大夫敏锐的观察力。 有一次,贝尔大夫在门诊所检查了一位病人以后说:“您一定在苏格兰步兵团当过兵,不久前才退伍 ……”病人回答说:“是的,先生。”“您一定是位中士,在巴巴多斯服役。”“是的,先生。”然后,贝尔大夫对学生们说:“先生们,你们注意到没有,这位病人举止很有修养,是位受过教育的人。可是,他进屋时没有脱帽,为什么?因为军队里没有进屋脱帽的习惯。他退役不久,新的习惯还没有形成。就外貌判断,他是苏格兰人。他样子严肃,这就告诉我,他起码是个中士。他说他得了象皮病,这说明他是在西印度群岛服役的。” 后来,柯南道尔在“一个翻译的故事”中,几乎原封不动地搬进了这个情节。 一八八一年,柯南道尔从爱丁堡大学毕业,当了医生。 但是,他行医并不顺利。他极需要钱来维持生活,于是他开始了写作。 柯南道尔在自传中写道:“我常常想起自己的老师约瑟夫·贝尔大夫。如果他是一名侦探的话,他一定能把这种很吸引人而又头绪纷杂的职业变成一门精确的科学。常听人议论说,有的人的头脑非常聪明。这种说法是对的。但是,读者要的是象贝尔大夫那样的具体形象来说明这一点。这种念头吸引了我……” 柯南道尔把自己作品的主人公叫做福尔摩斯,以此来纪念自己的好友、美国记者奥列佛·文登尔·福尔摩斯。
3. 英国暂停出售一种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品
【路透社伦敦八月四日电】英国政府今天暂时停止出售一种用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药品——“OPREEN”。 暂停出售的决定,是在英国卫生部药品安全委员会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千五百多份关于这种药带来的副作用——其中有六十一个老人因使用该药而致死——的报告以后作出的。 英国卫生部在一份声明中说:“除了已知的这种药对皮肤、眼睛和指甲有副作用以外,人们还担心这种药会对胃肠系统、肝和骨髓等也会产生严重的毒性作用。”
4. 美研制出不用放射性物质拍摄血流量图装置
【合众国际社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八月十七日电】加利福尼亚大学今天说,已经研制成功了一个不用放射性物质、X射线或外科手术而能测量和拍摄血流量图片的新装置。 这项突破将被用来计算诸如粥样硬化之类血管病的动脉脂肪沉积物的集聚量。 研究人员说,这项技术将可减少需要做血管造影的患者人数。血管造影这种检查方法需要把管子插入体内以检查血管状况。 这项技术既然可以拍摄给脑供血的血管图片,也应当有助于对中风病患者的诊断。 这项新的发展是由工程学教授杰罗姆·辛格今天在波士顿举行的医用磁共振学会会议上报告的。 他说,新仪器装置每台价格大约一百万美元,在今后几年,很可能只有医疗中心和研究中心才能得到这种装置。 辛格说,拍摄过程类似把面包分成一片片薄片来拍摄一系列的图片。每张图片拍摄只需要用五十六毫秒,十分钟之内就能拍摄一系列的图片,测定大脑的血流情况。 辛格自一九五九年首次测量通过老鼠尾巴的血流量以来一直在从事这项技术的研究。
5. 干旱草原上的人工降雨灌溉系统
【塔斯社阿拉木图八月三日电】苏联哈萨克额尔齐斯河谷干旱草原上空的虹,宣布了人工降雨带在这里诞生了。用人工降雨方法灌溉约四千公顷饲料作物耕地和割草场的第一个灌溉系统建设工程竣工。 该系统包括五十多台宽降雨面人工降雨机“巡航舰”和两个浮动泵站。 已划出近十万公顷干旱草原为机器降雨带,那里将为哈萨克的国营农场生产饲料。在额尔齐斯建设的水电站的蓄水库能为人工降雨机供水,该水库的蓄水量为一百二十亿立方米,将在明年开始灌水。 苏联一九九○年前食品纲要规定哈萨克各种饲料的产量增加百分之五十。在完成这一任务当中,利用地表和地下水源进行人工灌溉占主要地位,人工灌溉将大大提高天然饲料场和播种草场的收获量。
6. 美研制可植入皮下的胰岛素输送器
【德新社华盛顿八月六日电】据研究人员说,不久将会把冰球那样大的一个泵象起搏器一样植入皮下,使需要每天补充胰岛素的三十万成人糖尿病患者没有必要每日注射了。 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报道上述消息的医生们说,这个不锈钢装置可以连续不断地输送胰岛素,其疗效比打胰岛素针还要好。每隔两周通过注射方法重新装满这个装置。 五名接受试验的患者 ——全部是成人原发性糖尿病——告诉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说,他们对这种装置很满意,不愿意恢复每天注射。 一个研究小组写道:“经常听到的一个评语是:这个泵是‘可以忘记的’,从而可以让他们过较为正常的生活。” 采用局部麻醉,做个简单的手术就能把这个泵安装到腹部的皮下。每次再装满这个装置时产生的力也给这个泵的能源充电。 这项研究报告的撰稿者威廉·鲁普说,输送胰岛素是这种泵的一个新用途。 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曾在三月份批准使用这种泵输送一种化疗药物和一种血液稀释剂。 该小组将要求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今年某时批准这种输送胰岛素的泵,这个装置可能在一、两年内投放市场,制造厂商估计,该装置每个价格将在二、三千美元。 美国约有九百万人患成人原发性糖尿病,这种病也称为Ⅱ型,即成人的胰腺制造的胰岛素突然莫明其妙地减少了。 大约有三十万名患者,其中包括这项研究的参加者在内,胰脏损伤很重,需要每天补充胰岛素。 I型糖尿病,或称少年原发性糖尿病,发生在儿童时期。一百万左右的患者完全不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胰岛素,全都得靠注射胰岛素维持生命。 医生们说,这个小组在五名少年糖尿病患者身上试用了它研究出来的泵,结果“令令人鼓舞”。
第 4 版
1.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印度的不结盟外交又活跃起来》
【日本《日本经济新闻》八月二十五日报道】题:印度的不结盟外交又活跃起来 印度总理甘地夫人继七月底访美后又计划从九月二十日访问阔别六年的苏联,以巩固在美苏互相对峙中间的不结盟中立路线。由于恰恰处于伊朗 ——伊拉克战争期间,可以肯定印度会倡议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并成为主席国。这是印度重新成为不结盟国家主要领导的大好机会。 印度所以要同苏联之间保持距离,而谋求再回到不结盟国家的行列,是因为印度曾两次同中国进行边界的谈判,有效地缓和了两国间的紧张关系。过去印度接近苏联,主要是因为对华关系恶化。所以中印之间重归旧好的苗头推动了印度采取行动。 其实,印度为经济现代化,必须取得西方的技术和资本。在这一点上,紧跟苏联也不太好。而且现在的主席国古巴过于靠近苏联,遭到第三世界大多数的责难。对印度来说,以不结盟运动的倡议者的身份,再次登台的客观条件正在具备。 在这样的条件下,英 ·甘地总理将应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和苏联政府的邀请,访问苏联。英·甘地总理的访苏还有回访去年十二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的访印的意思。英·甘地总理在她七月底访美之后访苏,是出于不使周围国家认为倒向苏联的考虑。印度外交时时刻刻都在注意平衡问题。 英·甘地访苏的重大目的,不用多说,是要报告她的访美结果。苏联塔斯社有关甘地夫人访美的消息说,“美印两国有很多问题。这次访美后更加鲜明了”。苏联新闻社也报道说,“美国领导人(对印度的)甜言蜜语,说不定是指望不住的”。它对甘地夫人访美是持否定态度的。甘地夫人也不会不注意苏联对她访美所抱的“怀疑”,她将对勃列日涅夫总书记强调印苏友好路线丝毫没有变化。
2. 英·甘地儿媳宣布将组织全国性反对党
【美联社新德里八月二十五日电】印度总理家庭内的分裂今天加深了,因为英·甘地的儿媳妇玛内卡·甘地宣布了要在十月份成立全国性反对党的计划。 玛内卡·甘地,二十六岁,是桑贾伊·甘地的遗孀,桑贾伊是于一九八○年的一次飞机坠毁事件中丧生的。玛内卡向记者谈到她对她婆婆的执政的国大党感到了失望。她说,“我认为人们对国大党的信任普遍下降了。” 她说,三周内已有九万五千人签名表示愿意加入这个新党。迄今为止,这个新党还没有一个名称,也没有一个纲领,而只是表示支持桑贾伊·甘地的思想。在桑贾伊死之前,人们认为他是英·甘地在政治上的既定接班人。桑贾伊·甘地夫人说:“这个新党将不是什么又一个政党,它也将不会是左倾的或者右倾的。”她透露说,目前正在草拟一个党章和党的宣言。 人们普遍认为,这场家庭争吵是由于这位遗孀同三十七岁的拉吉夫·甘地(英迪拉·甘地的活着的儿子,他担任了他弟弟的角色,充当他母亲的政治助手和既定接班人)之间相互妒嫉造成的。 已故的桑贾伊·甘地的一些密友和政治上的奉承者被排挤在以拉吉夫为首的新的核心圈子之外,这些人已团结到玛内卡的周围。
3. 法新社评波兰当前局势
【路透社华沙八月二十七日电】波兰军报《自由战士报》今天报道,波兰和苏联军队昨天在波兰东北地区联合举行军事演习。 该报说,参加这次演习的有伞兵部队、直升飞机和苏联坦克。波兰人民军总参谋长、波兰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西维茨基将军观看了这次演习。 【合众国际社华沙八月二十七日电】当局今天说,他们平息了在波兰第二大城市举行的一次示威,并且举行了军事演习以防止波兰人响应团结工会关于举行全国性示威的号召。波兰电视台说,大批保安部队昨天驱散了在中部城市罗兹的一次约有八百人参加的示威。电视台说,警察逮捕了一百零八人。 【法新社华沙八月二十五日电】随着八月三十一日格但斯克协议签署两周年这个令人担心的日子日益临近,华沙的调子变得越来越强硬。 雅鲁泽尔斯基将军发出的强烈警告,最近又升一级,他指出,企图破坏社会和平的任何行动都“将被粉碎”。 在向团结工会地下领导组织(该组织号召在八月三十一日举行大规模和平示威)发出的明确警告中,雅鲁泽尔斯基将军的态度十分明朗,他对波兰二百家最大的企业的第一书记说:“政治上的敌人企图使冲突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必须用人民的态度和党组织的活动,必要时通过治安部队的干预来挫败这一企图。”这位波兰第一号人物认为:“冒险家没有成功的丝毫可能。” 二十四日,各报都转载了雅鲁泽尔斯基将军的讲话,并象他一样强调指出,压倒多数的波兰人渴望平静和社会和平。报界指出一小撮极端分子妄图破坏平静和社会和平,以阻止正常化进程和正在进行的“逐步改革”。 观察家们指出,官方强调人民对团结工会秘密组织不感兴趣,这同警告的调子升高、速度加快并不矛盾。 观察家们认为,政府每天作出的反应表明,人们非常担心在三十一日,更广泛地说,“在八月底九月初”会举行游行集会。 显然,正是由于这种担心,近日来波兰才加紧了对西方宣传工具(特别是在波兰西部播发的电台)的攻击,指责它们或多或少助长颠覆活动。这一攻击甚至突然扩大到了外交领域,最近华沙召见了美国、法国、英国和联邦德国大使,强烈谴责分别受到上述国家“资助的”电台进行“颠覆宣传”。 观察家们指出,实际上,政府在八月三十一日前夕再次发出的警告,至少既是针对暂时停止活动的团结工会地下领导机构,同时也是针对波兰人民的。 此外,这种警告带有明显的恫吓性质:自十九日雅鲁泽尔斯基将军宣布了旨在“加强公共秩序”的措施以来,波兰的新闻机构几乎天天提到各省的防务委员会召开“特别”会议的消息。 观察家们指出,采用这种方式是要强调,在波兰军事警察人员已作了大规模部署,如果举行和平的或者非和平的游行示威就会带来危险。波党领导人说波正面临一场重大的政治威胁 【路透社华沙八月二十七日电】波兰共产党一位高级领导人说,有人计划于下周举行的反对军管的示威游行可能会成为举行总罢工的前奏,并可能导致武装暴动。 今天官方报纸援引波党政治局委员巴尔齐科夫斯基的话说:“我们正面临一场重大的政治威胁。”在首都流传的被取缔的团结工会的一份地方刊物说,拟议的这次示威游行有可能造成伤亡,但是,无论如何也要举行。 这份刊物《玛佐夫舍周刊》刊印的日期是八月十八日。由团结工会华沙分会在逃领导人布雅克签名的这份《玛佐夫舍周刊》声明说,如果不举行游行的话,“那将意味着工会和波兰人民是非常软弱的,已被当局打垮了,那时当局就会毫不迟疑地宣布团结工会是非法的。” 号召所有大城市举行示威游行,目的是迫使军管当局按照团结工会领导人和罗马天主教会提出的主张就解决这场全国危机举行会谈。 布雅克的声明说,正在组织一些小组,以便在游行时传送消息和指示,以及控制住人们的情绪。 波兰当局已表明,它将采取行动,不顾一切地驱散游行队伍。
4. 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团抵叙访问
【卡塔尔通讯社大马士革八月二十四日电】叙利亚副总理兼外长哈达姆今晚接见了以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副主席卡林为首的苏联议会代表团,该代表团目前正在叙利亚访问。 接见后,一位叙利亚官方人士说,接见时讨论了阿拉伯地区当前的形势,还研究了双边关系和加强、发展这种关系的手段。 【法新社大马士革八月二十六日电】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二十六日下午在大马士革说,“叙利亚一苏联的关系不是暂时的关系,而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叙利亚总统是在大马士革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副主席卡林会谈时讲这番话的。阿萨德还说,“叙利亚高度评价苏联的作用,把这个国家看作是伟大的朋友。”
5. 以色列召开军医会议
【法新社海法八月二十二日电】这里专家得出结论说,在黎巴嫩的战争中,数以百计的以色列士兵因穿上防弹衣才免受致命伤。 这种防弹衣在以军来说是很普遍的,对于防止流弹和玻璃碎片特别有效,在黎巴嫩战争中也试用了防火手套。 这里的医院是以色列北部最大一家,以色列大部分伤兵都在这里接受治疗。 由卫生部安排的研讨会,对医院从九百六十七个伤员中获得的资料进行了分析,这次研讨会有以色列军医的主要人物出席。伤兵有二百一十二个是黎巴嫩人。 在受诊治的七百零五个伤兵中,约有半数即百分之四十八,是因骨折和其他手足伤势而在矫形部受治疗。 会上的结论说,这种伤势与胸膛伤势比较是高得多的,说明了防弹衣的效用。 因内脏受伤而要施手术的比例是百分之十六,因烧伤而要整形的是百分之七,百分之六是头部受伤而要接受神经治疗。 研讨会并得出结论,指全体以色列军士都应穿上防弹衣和戴上防火手套。(原载香港《明报》)
6. 英报文章《俄国人在中东继续采取消极态度》
【英国《卫报》八月二十四日文章】题:俄国人在中东继续采取消极态度 美国的决策者似乎已经断定,苏联很可能继续保持自从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以来所采取的那种谨慎的、主要是消极的态度。 美国国务卿和美国的许多苏联问题专家显然认为,苏联想要避免在中东同美国对抗。勃列日涅夫一再发出要美国不要在黎巴嫩搞军队登陆或者参加黎巴嫩的维持和平部队的警告——有的是在直接写给里根的信中发出这种警告的,一直没有被解释成是苏联会直接进行干预。美国政府预料,当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本周晚些时候开进贝鲁特的时候,莫斯科会发动猛烈的指责。 但是,到现在为止,西方外交家们看不出有任何迹象表明苏联会采取行动来阻挠哈比卜让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撤出东贝鲁特或者增加给叙利亚运送武器的计划。 有些美国官员谈到苏联在中东软弱无力。但是,一些比较谨慎的官员认为,克里姆林宫正在等待时机,因为它已认识到只要以色列在黎巴嫩的存在得到美国的支持,它就不大可能改变局势。阿拉伯世界的政局以及它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缺乏支持,使得苏联难以提供任何有效的政治支持。 苏联领导集团基本上只局限于进行宣传运动,来支持在现在的情况下既不使朋友也不使敌人注目的阿拉伯“自由战士”。勃列日涅夫主席给里根总统的信件,被美国政府贬之为纸老虎。克里姆林宫要求以色列立即撤军的为数不多的高级声明,同样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苏联的宣传机构一再重申莫斯科是阿拉伯国家最忠实的盟友,这是说明克里姆林宫受到挫折的迹象,也说明苏联领导集团对于它未能阻止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撵出黎巴嫩必定是十分清楚的。 尽管如此,据估计,克里姆林宫将设法再次参与中东外交活动。
7. 沙米尔说以色列愿同苏复交但苏应采取主动
【法新社特拉维夫八月二十五日电】外交部长伊扎克·沙米尔今天说,以色列愿意同苏联恢复外交关系,但是,“莫斯科真的应当采取主动”。自苏联在一九六七年六月以色列和阿拉伯集团国家发生六日战争期间同以色列断交以来,两国一直没有外交关系。
8. 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说:苏对美海军陆战队到黎不会漠不关心
【路透社莫斯科八月二十六日电】一位苏联评论员今天说,派到黎巴嫩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苏联边界附近建立了一个桥头堡,苏联政府不可能对此漠不关心。 苏联《真理报》的一位政治问题分析家杰姆琴科撰写的一篇评论文章说,八百名美国海军陆战队派往黎巴嫩一事“加深了这两个大国之间的对立情绪,这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已经黯色无光了”。 这篇评论文章的措辞重复了七月八日发表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向里根总统发出的关于不要派军队到黎巴嫩去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