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03-09

第 1 版

1. 西德外长根舍访美将讨论两国关系等问题

西德政府人士说,根舍同里根等高级官员的会谈将包括重新研究北约对苏战略问题。德新社说,由于波恩拒绝追随美对苏实行强硬制裁措施,两国关系已变得不愉快了    【德新社波恩三月七日电】西德外交部长根舍离开这里前往华盛顿,他在那里将与里根总统及他的政府高级官员举行两天的会谈。    第一次会谈定于星期六晚上在根舍与国务卿黑格之间进行。    然后根舍将与国防部长温伯格、美国国会领导人依次举行会谈。    预计这次会谈将讨论德—美关系问题。由于波恩拒绝追随美国因莫斯科在波兰危机中所起的作用而对它实行强硬制裁措施,德一美关系已经变得不大愉快了。另一个主要议题可能是北大西洋联盟的现状以及它应该对东欧的发展作出怎样的反应的问题。    【美联社波恩三月七日电】外交部长根舍今天前往华盛顿,就自从波兰实行军事管制以来东西方关系出现的异常困难的局势举行会谈。    根舍启程之前对电台记者发表谈话说,欧洲和美国在关于对付苏联的问题上的不同意见,不应当引起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联盟的分裂。    根舍说:“看在上帝面上,所有这一切不要导致西方联盟的危机。”    在根舍对华盛顿进行的三天访问之前,尽管西德和美国官员的话都说得很甜蜜,但是两国政府在好几个问题上意见分歧。    有关防务和管道的争吵都是由于欧洲和美国在关于如何对付苏联的问题上观点存在根本的分歧而产生的。    西德政府人士说,在根舍同里根总统、黑格国务卿和温伯格国防部长举行的会谈中,将包括重新研究北约组织对莫斯科的战略问题。    据要求不要披露姓名的外交人士说,美国正在幕后进行活动,要彻底研究缓和问题——对苏联集团的和解和谈判的政策。    政府人士和驻波恩的西欧外交官说,华盛顿的会谈将有助于为北约组织政府首脑——包括里根总统    ——六月份在波恩举行的首脑会议作准备。

2. 美国会中主张从欧洲撤走美军的呼声增加

【法新社华盛顿三月七日电】这里的美国国会出现了强烈的反应,表示赞成美国军队撤离欧洲,人们认为这是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其他盟国迟迟不对苏联采取比较坚定的方针而    作出的反应。    这种情绪虽然绝不是主流,但是史蒂文斯参议员在国防部长温伯格提出政府下一年度的预算时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这种情绪。    史蒂文斯对北约一些盟国在波兰实行军事管制以来的两个月里不肯多分担一些防务开支也不肯减少同苏联的贸易活动的事感到恼火。他说:“现在是重新研究我们对西欧承担义务的时候了。”    史蒂文斯接着说:“我们是在使用我国纳税人的钱支持西欧的防御能力。”    他问道:“如果他们(欧洲人)表示他们十分愿意依靠俄国人提供他们的百分之二十的能源,我们为什么要支持整个那个地区的防务呢?”    参议员斯坦尼斯虽然本人是国会中最热烈地支持北约的人之一,但是他承认,如果盟国不肯在防务问题上承担义务,要美国人同意在欧洲保持三十三万七千人的常备军将越来越困难。美国驻波恩的新大使伯恩斯最近也曾提出类似的警告。与此同时,政府已决心抑制国会里日益强烈的孤立主义情绪。    国防部长温伯格提醒参议员们说,美国在欧洲驻扎军队是直接为美国的利益服务的,如果苏联侵略西欧的话,美国本身将会直接受到威胁。

3. 英报说苏联新式远程轰炸机对西方防御构成可怕的威胁

【英国《约克郡邮报》三月五日报道】题:摧毁范围,苏联新式远程轰炸机对西方,尤其是对美国的防御构成可怕的威胁    苏联新式远程轰炸机十天前才首次试飞,现已在西方国防首脑,尤其是美国负责防空的首脑中引起一定程度的恐慌。这种飞机太新了,北约还没来得及替它起个称号。它是在被北约视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机种之一超音速逆火式轰炸机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它很可能成为一种可怕的武器。    过去,由于有人驾驶轰炸机的威胁减小,人们越来越重视用较先进的早期警报装置防范来袭的核导弹,因而美国的防空网被减弱了。现在,已经在计划重新整顿这一防空网。    据情报界报道,苏联新式轰炸机将载有二十枚巡航导弹,这种导弹已进行过试验,据估计射程为四百至五百英里,这就是说,来袭的轰炸机只要飞到距离目标四百至五百英里的地方就可以发射导弹了。    苏联这种新式轰炸机的活动半径估计为七千英里以上,而相比之下,美国与此相当的轰炸机的活动半径只有六千英里左右。它们的性能估计大致相等,在飞向目标的最后几英里能够作超音速低空猛冲,使对方的防御系统难以发现和跟踪。皇家三军学会负责人博尔顿上校认为,由于苏联这种飞机航程远,行动灵活,它可能标志着一个空中炮舰外交的纪元的来临。

4. 美欧主要报刊联合举办的民意测验表明:多数欧洲人宁冒战争危险也不屈服于苏统治

【美联社纽约三月七日电】据美国《新闻周刊》杂志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结果表明,大多数西欧人都对美国持赞许的看法,并且认为他们一旦受到苏联的攻击,美国将会支持他们。    这家美国《新闻周刊》在其即将出版的一期中说,这次民意测验是由该杂志和欧洲的主要报纸和期刊联合举办的,测验包括对六千多个欧洲人进行的个人采访。    《新闻周刊》说,这次民意测验表明,绝大多数欧洲人宁愿冒进行战争的危险也不愿屈服于苏联的统治。    这家杂志报道说,将近四分之三被调查的英国人,法国人和西德人对克里姆林宫表示了否定的看法。    《新闻周刊》说,这次民意测验表明,“欧洲人和美国人之间看法上最大的分歧是美国部署在欧洲的核导弹问题”。

5. 前线国家首脑会议对穆加贝在国内采取的行动表示祝贺

【法新社马普托三月七日电】南部非洲六个黑人统治的国家今天作出决定,要进一步协调它们的军事和经济政策,以对付它们称之为由南非所造成的“不宣而战的局面”。    安哥拉、博茨瓦纳、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五国总统及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周末在马普托举行的两天会议结束的时候发表了公报。公报提出了在面临“南非发动军事侵略、利用武装匪徒以及采取破坏行动和实行经济讹诈”的情况下,六国采取联合行动的纲要。    这个公报是前线国家领导人自从他们同南非发生冲突以来所发表的措词最强硬的公报。这些领导人还保证加强对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的支持,以使这个民族运动“加强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斗争”。    这些领导人向纳米比亚解放运动西南非洲人民组织作出了同样的保证;这两个组织的领导人都作为正式参加者从头至尾参加了这次会议。    这次前线国家最高级会议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即南非经常对安哥拉进行军事挑衅,马普托政府坚持认为是得到南非支持的游击队对莫桑比克的袭击也日益加强。公报说,南非耍这种手法的“目的是要我们越来越依附”于它们的强有力的邻邦。    最高级会议的公报在最后一段中表明,前线国家在穆加贝与少数派领导人恩科莫的内部纠纷中支持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公报说,前线国家领导人“热烈祝贺穆加贝成功地粉碎了破坏津巴布韦和平与安全的阴谋企图”。

6. 台报报道美国防部已向台发出出售飞机零件的开价信

【台湾《中国时报》三月七日报道】(傅建中发自华盛顿)本报记者今天获悉,美国国防部已发出一封出售价值三千七百万美元的飞机零件给中华民国的开价信。这项三千七百万美元的交易是总额九千七百万美元出售飞机零件给中华民国交易的一部分。

7. 传苏劝波兰当局今年不要让教皇访波

【路透社华沙三月六日电】华沙一位很有地位的人士今天说,莫斯科劝波兰当局今年不要让约翰—保罗教皇返回他的祖国。这位人士说,这一劝告显然是在军管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本周在苏联首都同克里姆林宫领导人会谈期间苏联方面向他提出的。在传出这一消息的同时,来自教皇的故乡克拉科夫的消息说,由于波兰实行军事管制,教皇正在考虑推迟他原订在八月份进行的访问。    人们越来越怀疑教皇第二次回国访问能否成行,与此同时,波兰当局和波兰罗马天主教会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紧张。    同马恰尔斯基红衣主教有密切联系的人士说,如果军事管制或者他们称之为镇压措施的任何措施仍在实施的话,那么教皇就不可能回波兰。    他们说,如果教皇回国访问的话,那就会被错误地理解为宽恕镇压。

8. 维西将接任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美联社华盛顿三月四日电】里根总统今天破格选拔陆军上将小约翰    ·维西为美国下一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使五角大楼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吃惊,这一做法是史无前例的。    虽然近来人们纷纷猜测谁将接替即将于六月三十日离职的空军上将琼斯的职务,但是谁也没有提到过将年满六十的维西。    对他的提名是史无前例的,因为由一位总统把一名军官从军种副参谋长这一不引人注目的职位提拔为美国武装部队最高级军事长官,这还是头一次。    再则,维西也是近二十五年来没有首先担任军种参谋长就一跃而成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头一位军官。    胸前挂满勋章的维西出生于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国民警卫队士兵,珍珠港事件之前应召服现役,一九四四年五月在安齐奥滩头战场上被正式任命为炮兵少尉。    据报道说,早在卡特政府期间,当时任美国驻南朝鲜军队司令的维西就由于公开反对卡特要把所有美国地面部队撤出朝鲜半岛的计划而激怒了卡特总统。    军方有一些人认为,由于维西在那时直言不讳,他失去了在一九七九年任陆军参谋长的机会。相反,他被从南朝鲜召回来担任了陆军副参谋长的职务。    维西是担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第五个陆军军官。空军中当过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有三人,海军有两人,而海军陆战队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名将军担任过这个职务。

9. 波有一千六百多名党员被开除出党或受处罚

【法新社华沙三月四日电】波兰通讯社今天在这里说,自去年十二月十三日宣布实行军管以来,执政的波兰统一工人党总共开除或处罚了一千六百四十三名党员。波兰通讯社说,这个数字是在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举行的一次会上宣布的。    波兰的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出席了这次会议。

第 2 版

1.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里根须找出较明确承认中国对台主权的方案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三月三日评论】题:十年来的中美关系    自从尼克松戏剧性地结束美国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时代以来,十年已经过去了。他那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北京之行引起的振奋之情现在已成往事。但是,两国关系正常化所产生的好处仍继续在增加,并且继续提醒双方,不管目前关系多么紧张,两国的关系是值得发展的。    幸运的是,北京和华盛顿对这一点看法一致。虽然双方没有热烈庆祝上海公报发表十周年,但是里根总统和赵紫阳总理互致了信件,人们说,这些信件是自从两国关于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的争执升级以来最亲切的。这一点也许不能说明很多问题,但是,这位中国领导人保证同美国共同努力来设法打破目前的僵局,这表明,北京的立场中可能具有从它的公开态度中看不出来的一定程度的灵活性。    然而,由于中国对台湾问题情绪强烈,看来很清楚的是,美国也必须采取更加灵活的态度。问题的关键在于关于中国对台湾的主权问题含糊不清。尼克松访华结束时发表的上海公报和中美一九七九年建立外交关系时签署的联合公报有意在这个问题上含糊其词。    里根重申了这两项公报,表示他承认中美战略关系的重要性。鉴于他在竞选总统期间曾竭力表示支持台湾,这是值之欢迎的一个步骤,但是,如果要使中美关系稳定下来,他可能必须找出某种较明确地承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的方案。    但是,正象多克·巴尼特这样一些受尊重的学者们指出的,中国所担心的是美国在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上的政策的总趋势。华盛顿可能需要在两个方面作出一些保证,一个是长期的武器转让问题,另一个是不要含蓄地支持台湾人“决不”同中国共产党人谈判的立场。如果里根不找到某种妥协办法,肯定要冒中美关系恶化的风险。    然而,不应让这个棘手的问题掩盖在过去十年中所取得的成就。对于美国来说,改善中美关系意味着把中国从在亚洲的一个具有威胁性的国家转变为一个友好国家,这样做的结果还可以在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军事需要方面,在改善中国与它的大多数邻国的关系方面产生一些好处。    美国同中国的关系已经成为平衡同苏联关系的一个有益的外交砝码。这种关系已经导致建立起牢固的贸易、文化以及其他联系。    没有任何一届美国政府能够忽视这些巨大的成就。十年前开始的中美和解已证明对双方是有益处的,里根总统的艰巨任务是避免在台湾问题上陷入僵局,因为这种僵局会破坏正在发展中的关系。一九七二年二月的那些极其富有戏剧性的事件可能已被人们忘记了。但是不应忘记它们的重大意义。    【美国《新闻周刊》三月八日一期评论】(作者:费伊·威利)十年以前的这个星期,尼克松和周恩来互相碰杯,干了茅台酒以后签署了上海公报。……从那时以来,有三十多项条约和协定充实了那项公报。    但是,由尼克松开始建立、福特和卡特发展的这种谨慎的伙伴关系,在里根任总统期间严重地恶化了。    美中关系最难解的症结仍然是台湾问题。政府正在认真地设法玩弄双重外交的把戏,既同北京保持正式的关系,又同台湾保持非正式的关系,这种外交充其量只取得了不大的成就。里根手下的一位战略家说:“我们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牺牲同台湾的这种非正式的关系。”但是,邓小平也不能作很大的让步。    上海公报之所以能够签订。是因为双方都对苏联有怀疑。现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里根采取强烈的反苏立场,可是他的混乱的信号已经使得中国人困惑不解。总统在口头上对莫斯科很硬,但却取消了谷物禁运。    贸易仍然是上海公报中最令人鼓舞的遗产。自从一九七二年以来,往来贸易已经从一年九千六百万美元猛增到六十亿美元。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理事长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说,“没有迹象表明商业方面有任何停顿。”    中国人最近邀请西方公司为取得在他们的沿海勘探石油的权利进行投标。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十六家有资格的公司中有二十四家是美国公司。    但是,如果美中关系继续恶化,那就势必带来经济损失。中国外贸部副部长刘希文警告说:“政治关系和贸易关系是分不开的。”中国可能在贸易方面疏远美国,靠向其他国家,最明显的是可能靠向日本。日本现在已经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每年贸易额一百亿美元)。中日之间没有台湾问题影响他们的关系,而且,东京政府还用慷慨的贷款资助对华贸易,以此支持日本的工商界。美国驻北京的一位外交官感叹说:“想想看,年利百分之三的贷款,加上十年宽限期,三十年还清。中国能从美国得到这种条件吗?不可能。”    需要做些什么事情来使萎靡不振的上海公报精神重新振作起来。布鲁金斯学会的多克·巴尼特(包大可)说:“有一件事需要做,就是两国领导人之间恢复最高一级的相互信任。在过去一年里这种信任感显然已严重削弱。”为了纪念上海公报,里根写了一封友好的信给中国总理赵紫阳。但是如能亲自接触的话,有好处——或是里根到北京去,或是赵来华盛顿访问。    但是美国政府官员说现在并没有在酝酿这类访问。另一方面,中国现在在谈到美国政府时说话很刺耳。    斯沃思莫尔学院的肯尼思·利伯索尔说:“中美关系的势头现在处于低潮,至于以后,坦率地说,我认为关系将陷入纠纷。要是没有向台湾售武器的问题,局面会是另一种样子。”如果确系如此,那么,还是把关系弥补得越早越好。这是需要两国一起来做的事。

2. 日《每日新闻》社论:《中国在美军事战略上的意义》

【日本《每日新闻》二月二十六日社论】题:中国在美国军事战略上具有的意义    尽管美中两国之间因台湾问题出现了不和谐音,但是,美国政府内部出于对苏战略上的考虑,希望加深同中国的军事合作的意向似乎仍很强烈。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发表的、由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国防部等美国政府的专家们的证言汇集成的报告书——《美中军事合作的意义》,证实了这一点。    报告书的新颖之处在于,它认为中国是一个拥有洲际弹道导弹等战略核攻击力量、对亚洲的核均势可以起到影响的国家,并且基于这种意义探讨了美中军事合作的可能性。不可否认,美中两国在关于“苏联的威胁”这一点上,认识是一致的。

3. 缅报文章:《输出大米的发展中国家与大米市场》

【缅甸《先锋报》文章】题:输出大米的发展中国家与大米市场    在世界大多数人民的主要食粮中大米是相当重要的食粮之一。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生产大米。在世界大米市场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争相出售大米。不过,购买大米的,还是以发展中国家为多。象印度尼西亚和南韩就是著名的输入大米的发展中国家。一九八一年大米的情况据世界粮食与农业组织于十一月三日发表的一份预报说,一九八一年世界大米产量将达四亿零七百万吨。将比一九八○年增产七百万吨。预报说,在一九八一年里,大米输入量最大的南韩稻谷的产量有了明显的回升。印度尼西亚的米产量也增加了约一百万吨。大米供应不足的孟加拉国大米产量也将能达到二千一百万吨,达到历史上最高纪录。预报说,输出大米的发达国家的美国,其大米产量将比一九八○年增产百分之二十三,达到八百一十万吨。    澳大利亚米产量也将创新纪录。不过,输入大米的非洲发展中国家的米产量估计会略微降低。    预报在估计世界大米贸易行情时说,大米输出国一九八○年时的米产量虽然为两亿一千万吨,到一九八一年时将增加到两亿一千五百万吨。    由于今年印度尼西亚大米输入量有了明显的降低,世界粮农组织估计世界大米市场的大米成交额将只达一千二百二十万吨左右。    美国商品研究局估计,一九八二年世界大米的贸易,将取决于印度尼西亚购买力的增减之上。由于南韩购买力也降低,今后将以中东地区和非洲地区的市场为主。不平等的大米市场在输出大米的发展中国家和输出大米的发达国家竞争的世界大米市场上,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对此,世界粮农组织曾引用一九八○年的情况作为一个例证。这一年,大米的产量和成交额都达到了新的纪录。    但是,发展中国家的大米输出额有了明显的下降。输入大米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使大米自给自足的努力,尚未获得明显的成功,又由于人口增加了,所以要增加大米的输入,因此在国际贸易支付上造成了赤字。发达国家则可增加大米的输出,情况相当乐观。在世界大米市场成交的大米中,一九七六年时,发达国家成交的大米只占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一。    可是到一九八○年时,却增加到百分之三十    六。    在输出大米的发达国家中,输出额增加得最多的国家就是美国。在一九八○年世界大米成交量一千一百五十万吨中,美国的大米就占了近三百万吨。    传统的大米输出国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的泰国,一九七九年输出的大米量,名列世界第一,达到二百八十万吨。    但是,到一九八○年时却下降到二百七十万吨。    到本世纪末,世界大米需求量将增长到百分之八十六,因此,发展中国家应继续发展谷米生产事业,并应以发展中国家之间相互最有利的途径扩展大米贸易事业。

4. 加拿大准备向科威特提供四座核反应堆

【法新社科威特一月二十四日电】据科威特通讯社报道,加拿大能源和矿业资源部长拉隆德在科威特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加拿大准备向科威特提供用于和平目的的四座核反应堆。    拉隆德还说,加拿大愿意帮助科威特勘探开发石油资源和开发其他能源。    拉隆德说,加拿大欢迎科威特的投资,在未来三十年内,加拿大需要四千亿美元的投资。    这位部长说,最近五年,加拿大向科威特的出口增加了两倍,达到七千五百万美元。

5. 《美国商业》杂志说:今年美中贸易前景仍将良好

【《美国商业》杂志二月八日一期文章】题:中国继续强调贸易和外国投资    一九八二年美中贸易的前景仍将是良好的。中国政府为收缩和调整经济所作的努力将巩固一九八○和一九八一年确立的贸易格局。在今年这一年里,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将有增加的方面主要是工业原料和先进技术,但是较长远的前景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在开发国内矿物燃料资源——尤其是近海石油——上的成就大小。    中国一九八一年对美国的贸易增加了。去年两国的往来贸易总额为五十五亿美元,比一九八○年增加百分之十五。美国向中国出口总额为三十六亿美元,略低于一九八○年。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增加了百分之八十五,达到十九亿美元。    谷物、纺织品和工业原料一九八二年将继续是我们对中国的大宗出口品。由于美国政府在一九八一年宣布了比较放宽出口管制的新政策,中国人对高技术项目的兴趣应该会增加。    中国优先发展的方面是农业、通讯、运输、能源和轻工业,出口这些方面技术和设备的公司也有进行贸易的机会。美国的一些公司目前正在进行深入的谈判,洽谈上述各方面的工程项目。但是,中国人努力限制外汇开支,这意味着,新的贸易机会大部分将同中国提高现有工业能力的技术需要有关。

6. 法新社报道:《苏打算进口约四千一百万吨粮食》

【法新社伦敦二月二十六日电】题:苏联打算进口大约四千一百万吨粮食    国际小麦理事会二月二十六日指出,苏联由于收成很糟,所以打算在一九八一年七月至一九八二年六月这一粮食年度进口四千零七十万吨粮食。    该理事会说,这一数额包括一千八百万吨小麦、两千一百万吨饲料谷物和一百七十万吨大豆。一千五百七十万吨粮食自美国进口(其中有七百万吨小麦),一千零五十万吨粮食自阿根廷进口(其中有二百万吨小麦),八百五十万吨粮食自加拿大进口(其中有五百万吨小麦),从澳大利亚进口二百七十万吨粮食(其中有二百四十万吨小麦),从欧洲经济共同体进口一百七十万粮食(其中有一百二十万吨小麦)。大豆将全部从巴西进口。

第 3 版

1. 苏报报道:《人工智能:神话还是现实》

【苏联《劳动报》二月三日报道】题:人工智能:神话还是现实    机器人会思考,会说话,会下棋。它会有感觉吗?对这个问题,莫斯科物理工艺研究所的波斯别洛夫教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问:科学家们所说的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人工智能呢?    答:“人工智能”这个术语产生还不久,大约是在六十年代末期。它的全意是研究和寻求实现智力活动自动化的途径。“人工智能”第一批模型是一些模仿棋类运动员的机器人。但是,模仿棋类运动或其他活动,并不是研究“人工智能”的目的。    这些最初的步骤为以后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那就是被称之为“人工智能理论”的研究,其目的仍然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的某些智力活动。例如,某些大型的技术或经济运算中心的操作控制,这种运算往往要求反应非常迅速。再者,如极度复杂的能源供应设施中的调度,现代化机场飞机起飞、降落的指挥。另外,在海底、地下或宇宙中工作的人,为适应环境,保护自身,要花费极大的精力。用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代替,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问:您认为将来是否会出现一言一行都酷似真人的机器人呢?    答:我完全同意阿莫索夫教授的意见,他认为创造与人的言行相似、具有人的智能的机器人只是个时间问题。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解决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知识概念”的问题。我们人生活的世界是极其复杂的,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信息传到我们的大脑中来。怎样“记录”这些信息?怎样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这些就是“知识概念”问题的含义。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用接近人的语言来组织同机器人的对话。机器人必须用人所能理解的语言说话,同时又能理解人的语言。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给机器人规划有目的的行动。我们总希望机器人的行动能有足够的独立性,但又不会给周围的人造成某种危险。    第四个问题,机器人如何接收来自周围世界的信息,不仅是视觉方面的信息,还有其他方面的信息,有时甚至是人类感觉不到的信息。    问:创造“人工智能”的研究工作实际进展如何?最近一、二十年内的前景怎样?    答:已经取得的成果是相当鼓舞人心的。现在,电子计算机已经能顺利处理那些不太明确地向它提出的任务,例如,向它提出‘‘买飞机票”,而这里就需要在若干种处理中选择一个。有的电子计算机已能用极其自然的语言同大对话,或自动地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区分各种形状、图象、字母、声音,证明某个定理。但是,要使人工智能扩展到更复杂的领域还有不少困难。例如,现在的电子计算机还不能完全胜任与逻辑推理有关的任务。    问: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有的生产环境对人体有害,甚至威胁到人的生命。如何在这些场合使用人工智能系统呢?    答:随着企业管理的复杂化,人必须每时每刻当机立断地作出各种决定,不允许有丝毫差错,但是人管理企业的能力已达到极限。因此,引人自动管理、计划工作,不仅有益于人的健康,而且可以避免许多错误。    今天,我们已经可以谈到机器人的进化了。如果说,过去的机器人的外形都象一台具有程序控制系统但没有感觉的机床的话,那么,现代的工业机器人已经有了“视觉”。它们能够找到需要的零件,检验出不合格的废品,还会将物品准确地安放在需要的地方。到九十年代,机器人将完全可以代替某些劳动特别沉重和困难的工人。机器人可大可小,可以在最狭窄的地方操作,甚至可以飘浮在熔化的金属表面,完成某种任务。可见机器人大有用武之地。在农业中,机器人也可代替人进行某些劳动。八十年代末将出现驾驶农业机械的机器人。

2. 美国兴起机器人热

【本刊讯】据国外报刊报道,美国开始兴起工业机器人热。各主要工业部门使用机器人的兴趣“象浪潮一样突然涌来”。美国对生产机器人的年投资额,到一九九○年将是目前的二十倍,即由一亿美元增加到二十亿美元。    在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方面,美国大大落后于在世界占领先地位的日本。日本拥有磁带存储型以上的高级机器人一万四千台,而美国只有三千至五千台。日本生产的机器人已相继占领国际市场,就连美国市场也未得幸免。现在美国企业主“觉醒了”,决心急起直追。    美国重视发展工业机器人,主要是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未来工业机器人将带有微型电子计算机,一机可以多用。只要更换一下程序、夹具或其他终端设备,便可以适应生产变化,改作别的作业。    工业机器人虽造价高昂,一般每台在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美元。但这类机器人生产力高,成本可以很快收回。以价值为五十万美元的焊接机器人来说,它每天工作两班,成本在两年内即可收回。据估计,今后工业机器人的造价还将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科学家们预言,将来工厂里只留一些电子计算机的调整员和程序编制员就足够了,工业企业要靠机器人来发挥职能了。    工业机器人除了从事喷漆、焊接、组装、操作放射性材料、检验产品质量等一切繁重和危险的作业外,将进入矿山采矿,到水下勘探资源,深入宇宙空间考察星体,去月球取回宝藏,以及充当消防队员扑灭大火。    现在美国研制第二代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已显露出进展。已经做到借助电视技术使机器人可以“看见”物体。现正进一步研究使机器人能区分色调上的细微差别,以精确识别物体。要做到这一点,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须要比今天快一百万倍,但美国科学家认为:“考虑到微电子学的进步极快,这个目标完全是可以达到的。”    美国也已经在研制具有触觉和能对简单的声音指令做出反应的电子计算机。还在研究编制新程序,以使机器人能够经过对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做出部分应急决定。    美国科学家估计,第二代机器人可在几十年内大批出现,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在最近的十年内就要有很大的扩大。但与此同时专家们也纷纷指出,工业机器人不可能把人完全取而代之。

3. 会话袖珍计算器

【塔斯社莫斯科一月二十八日电】一台会话袖珍计算器诞生了。它的研制者——明斯克外语教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向座谈者保证,这种会话计算器可以用俄语、英语和法语三种语言进行任何题目的谈话。只要把一个俄语句子收入键盘,这个句子就在显示屏上显示出另外一种语言,例如英语。    基什尼奥夫综合技术研究所的语言学家们为电子计算器编制了一套程序,它可以翻译不是整篇的文章(因为翻译全文要用许多时间),而且也可以解释文章的意思并加以复述。列宁格勒的专家们编制了一套用于飞行员同地面进行对话的翻译自动化程序。这项工作简化了国际机场上航空调度员的工作。

4. 埃及等国科学家获得一批材料可以重新判断人类开始从事生产活动的时期

埃及、波兰和美国考察家获得一批材料,可以对耕作业的起始时期作出重新判断。据这批材料证明,上埃及人在一万八千年前就已从事耕作。在阿斯旺附近发现了一万八千年前残留下来的大麦穗和谷粒。在离此不远的地方,还发现了磨谷用的石头。据断定,这些石块已有一万四千年。    如果所判断的时期最后得到肯定,那么人类开始从事生产活动的时期将往前推移五六千年。(摘自苏《知识就是力量》)

5. 走出了厨房的马来西亚妇女

【香港《快报》文章】题:走出了厨房的马来西亚妇女    马来西亚的妇女们,在该国妇女领袖号召下,走出了厨房,参加了社会及政府单位的各项工作,共同担任建设马来西亚的工作。    马来西亚的妇女和其他东方国家的妇女一样,她们大多数都埋头于家庭,做一个贤妻良母。但是现在的马来西亚青年妇女,则逐渐走出家庭,走出了厨房。由于女子教育程度不断的提高,妇女受教育人数,历年都在不断地增加,马来西亚的妇女,已从社会福利工作,进入社会或政府工作,因此她们骄傲地说,马来西亚的妇女,已赶上时代一同前进了。    马来西亚的妇女,现在都可接受最高教育。许多妇女,在学校内所学的东西,在她们过去是想象不到的,各大学里的女子愈来愈多,因此妇女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愈来愈大。马来西亚的妇女,从事深造的也日渐增加,大学毕业,出国留学的人数,也在直线上升。有很多学成回国的妇女,部分到大学里担任教授,部分则在政府中担任较重要的工作。她们有一项共同的信念,她们在家庭中,仍是贤妻良母,但是她们认为应与男子一样,担负起建设国家的责任。她们说,她们不再永远留在厨房中了。

6. 拉丁美洲妇女的动向

拉美国家女大学生比男生多,参加工作的妇女逐渐增加,正孕育着一场无声无息的革命    【多米尼加《加勒比报》文章】题:拉美妇女正孕育着一场无声无息的革命    在拉美地区,妇女的文化程度一般都比男人高。更为有趣的是,除秘鲁外,拉美所有国家的城市人口都是妇女占多数。    据泛美开发银行的统计数字表明,拉美各大学女生的比例要比男生多一倍,这是一个新动向,它意着这个地区将有大批具有高等学历的妇女要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工作,同时也意味拉美妇女正孕育着一场无声无息的革命。    据估计,从一九八○年到一九八五年,拉美妇女参加工作的人数将比过去增加百分之三点八,也就是说,二十岁的就业妇女要比原来多百分之五十。其原因,主要是离婚案增多,被抛弃的成年单身妇女不就业就无法维持生活。    拉美妇女在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的也比较多,如加勒比国家,妇女管家的占百分之三十五,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占百分之四十五,智利和哥伦比亚等国都占百分之二十以上。

7. 印度科学大会主席梅农说:印度科学面临增产粮食等四项挑战

【印度《国民先驱报》一月十一日报道】题:八十年代的科学成就    据印度科学大会主席梅农教授说,八十年代的印度科学在诸如粮食生产、人口、能源和发展活动等领域面临重大的挑战。梅农教授在和记者们的非正式交谈中说,在过去三十年中,印度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终于建立了大体上适合于满足国家需要的基础和能力。但是有必要巩固这一基础。    极其重要的是,在有选择的一些领域,设备和能力已与国际科学界最优越者并驾齐驱。    梅农教授说,有四个重要领域向印度科学提出了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在增加粮食生产的领域。不仅要供养日益增多的人口,而且要作为出口的一个方面发展粮食生产。增加粮食生产还不得不在能源昂贵的新形势下进行。为此还需要发展与生物有机肥料、遗传工程、光生物学、虫害协调防治等有关的先进科学。    第二个挑战是稳定人口和解决印度环境所特有的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传染性疾病和营养不良症。在这方面,必须考虑使用本国的医学体系,并且发展花钱较少的保健办法。所有这些都要求应用生物医学科学方面的最新发展成就。    印度科学必须应付能源的挑战,最近几年能源已经成为极其主要的部门。这要求通过利用核反应堆,开采煤矿,探索新的碳氢化合物资源,其中包括海下资源,来大量增产能源。印度科学还必须发展分散的再生能源,尤其是通过以光生物学、光化学和生物量利用为基础的新途径。    梅农教授指出,这些任务必须以这样的方式来完成,即在发展活动进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生态平衡,此外这种发展方式要能带来令人满意的、创造性的和有收益的就业。    构成重要基础的有许多要素,象以最适宜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矿物、生物量、尤其是水)、通讯设备、电子器件、材料和也需要重视的重要工业部门。这些领域也有重大的挑战,而这些领域都是国家发展所必需的。梅农说,这种挑战是很多的,科学方面要作出努力的范围也是很广的。    梅农教授说,科学和技术在国家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科学的基础必须不断地发展壮大。科学家们必须认识到,他们在发展科学本身以解决国家问题方面担负了任务。他说,社会必须认识到,支持科学不是过分的事或闲情逸致,而是一项重大需要。

第 4 版

1. 美联社说勃列日涅夫曾命令大量报道契尔年科巴黎之行

【美联社莫斯科三月六日电】(新闻分析)(作者:赫斯特)近几周来一系列不寻常的感情引起了一种猜测,认为苏联的七十五岁高龄的主席勃列日涅夫也许在政治上出了问题。    有些苏联人士认为,他身体虚弱,年龄老迈,不能上整天班,这些正在变成一个政治问题。    但是,他们告诫人们不要以为有人正在展开把勃列日涅夫搞下台的活动。    上个月底,在苏斯洛夫死后不久,克里姆林宫里就开始传出对年迈的勃列日涅夫感到不满的消息。    有些观察家认为,勃列日涅夫现在支持他在政治局内的亲密盟友、七十岁的契尔年科来当接班人。    一位苏联人士说,上个月契尔年科去参加法国共产党第二十四次代表大会的时候,勃列日涅夫曾命令苏联电视台大量报道契尔年科的巴黎之行。    这些人士说,除了契尔年科以外,另有两位政治局委员在统治机构的复杂体制内权力日趋增大。克格勃国家安全警察首脑安德罗波夫和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两个人的地位都在增强。

2. 奥地利报纸报道:《勃列日涅夫对雅鲁泽尔斯基感到满意》

【奥地利《萨尔茨堡新闻》三月三日报道】题:勃列日涅夫对雅鲁泽尔斯基感到满意波兰应该疏远它同西方在经济上的关系(赛德利茨发自莫斯科)    雅鲁泽尔斯基履行义务式地在莫斯科发表了他的效忠讲话,与此同时,他的会谈对手勃列日涅夫批准了宣布战时状态法令以来华沙的事态发展,并且同意了波兰军人所采取的措施。    此外,对于双方来说看来摆脱目前困境的一个合乎逻辑的途径是,波兰自动地疏远同西方的经济联系,不只是在意识形态上更加牢固地把波兰人重新束缚住,而且也使这个国家在东方经济集团(经互会)中重新承担起义务。苏联从未掩饰过这一点,即莫斯科人士认为,波兰接受西方贷款以及必然与此相连在东西方之间产生的经济上的合作,是一条危险的歧途。勃列日涅夫也向波兰人指出在经互会内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的途径,并且提到根据实际可能扩大社会主义的分工是摆脱西方压力的一种办法。    所有作过这种估计的人(这种估计不是没有道理的),即西方奉行一项对东方开放的经济政策迟早必须会引起东方社会的自由化,并因而会瓦解它们的体制,他们都一定在波兰亲眼看到了由此所产生的后果。因为莫斯科仍然不能容忍进行将要导致体制发生变化的那些改革。雅鲁泽尔斯基限制了这样的事态发展,他现在在莫斯科得到了报酬。从而,雅鲁泽尔斯基避免了苏联人的亲自干预,就连波兰政治家如拉科夫斯基都曾认为这种干预是不可避免的。    莫斯科把来自波兰的这位军政府领导人向公众作为可以信赖的人加以介绍,这就使得所有的谣传都成为荒唐可笑的了,这些谣传说:雅鲁泽尔斯基本人在克里姆林宫得不到支持。反之:雅鲁泽尔斯基已经完成了莫斯科曾期望波兰领导完成的任务。他同卡尼亚不同,他是一位苏联人完全可以接受的领导人。    这位将军在克里姆林宫访问期间还有一点是引人注意的:雅鲁泽尔斯基和勃列日涅夫在对西方的批评中都持克制的态度。

3. 美国会代表团访问波兰情况

【美联社维也纳三月七日电】一位国会议员今天在这里说,美国的一个国会代表团向波兰提出抗议,因为一些不明身分的人明目张胆地闯进这个代表团停放在华沙奥肯切机场跑道上的空军专用喷气式飞机。    议员奥贝说:“我们对此极不满意。”他是这个七人代表团的团长。    他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还说:“我们已向波兰政府正式提出抗议。”    奥贝说,飞机上没有任何保密材料,也没拿走什么东西。    代表团人士说,这件事是飞机驾驶员在六日发现的,当时他们正在进行前往南方克拉科夫市之前的飞行前例行检查。    克拉科夫是国会议员们四天波兰之行的最后一站。    他说,抗议书于六日交给了波兰人。    奥贝还把波通社的一条说他表示支持解除美国对波兰的制裁的消息称为“十足的歪曲和误解”。    这位威斯康星州民主党议员说:“我们已清楚表明,只要军事管制继续下去,要改变制裁的决定是十分困难的。”    代表团成员拒绝评论他们在波兰的访问,其中包括与政府官员和波兰强大的天主教领袖、大主教格莱姆普举行的会谈。    接近代表团的人士说,代表团没有得到对华沙机场事件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4. 西德政府拒发苏联女宇航员入境签证

【美联社波恩三月四日电】外交部发言人今天说,波恩政府拒绝向受到西德共产党邀请到这里来的苏联第一个女宇航员颁发签证。    发言人没有说明拒绝四十四岁的瓦连金娜·捷列什科娃申请签证的理由。他只是说,每个国家都有拒绝任何外国人入境的主权。    上个月’西德政府宣布,作为西方反对波兰实行镇压而施加压力的一部分,它将限制西德和苏联之间的高级访问。    曾在太空遨游的唯一的妇女捷列什科娃受到亲莫斯科的德国共产党的邀请来参加党的会议和一个妇女会议。    捷列什科娃一九六三年六月作为宇宙飞船东方六号的乘员之一围绕地球转了四十八圈。    她是苏共中央委员会委员和最高苏维埃的成员以及苏维埃妇女委员会主席。

5. 日报文章:《对勃总书记的眼泪议论纷纷》

【日本《读卖新闻》二月二十六日文章】题:对“勃总书记的眼泪”议论纷纷(记者小岛发自莫斯科)    “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哭了”——这成了此间西方外交官和新闻记者谈论的中心话题。因为电视上放映了总书记参加最近举行的莫斯科军区政治部主任格卢什科夫的葬礼时流泪的镜头。    格卢什科夫大将同政治局委员基里连科、总理吉洪诺夫等人一起都是总书记一派,是所谓的第聂伯派的长老之一。他同总书记是朋友,都是从故乡第聂伯捷尔任斯克夜大学毕业的。并一起在当地党的机关工作。总书记为失去多年的盟友而流泪不是不可理解的。    但是,苏联电视在放映最高首脑的镜头时,做了细心的安排,原封不动地播放了这种动感情的场面。这样,对这些镜头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议论。    最有力的解释是要向国民强调“勃列日涅夫是人”,对朋友的死也会忍不住眼泪的。然而,在公开的场合流泪会给人以总书记精神、身体衰弱的感觉。因此,围绕着“总书记的眼泪”,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臆测。    格卢什科夫被葬在党、政府高官、著名艺术家等人长眠的新圣母公墓。在葬礼问题上,对不久前病死的克里姆林宫长老、党政治局委员苏斯洛夫的“特殊待遇”也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之一。苏斯洛夫的遗体被安葬在红场斯大林墓的近旁。接着,报纸、电视大量报道了政府的下述决定:一、把罗斯托夫大学、故乡斯塔夫罗波尔地区的运河、莫斯科、列宁格勒的新大街以及客船等,以苏斯洛夫的名字命名;二、在他曾任过教的莫斯科大学和居住过的公寓都装上纪念铜牌。克里姆林宫的首脑对人死后的处理方法,可以表明对这个人物的评价,这种情况历来如此。苏斯洛夫死后的处理就是一个典型。    以苏斯洛夫的死为开端,克里姆林宫葬礼的规格问题暗中引起了人们的议论。特别是同“在任”不同,对已经引退的长老的死,在葬礼的处理方法上非常微妙。被迫辞职的前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死后受到冷遇,自然不会葬在红场。就是在现政权中曾任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顺利引退后去世的米高扬也没有被葬在克里姆林宫墙。其原因据说是:“米高扬曾表示,希望同已去世的夫人一起葬在新圣母公墓”,这种说法使人感到意外。在苏斯洛夫、格卢什科夫两人的葬礼问题上成为人们议论中心的是首脑人物的排列顺序。在向苏斯洛夫遗体告别的仪式上,各首脑人物的排列顺序是:勃列日涅夫、契尔年科、吉洪诺夫、基里连科。但在格卢什科夫的告别仪式上,只是按这个顺序把契尔年科和吉洪诺夫的位置互换了一下,这就是说,契尔年科的顺序仍然在基里连科之上。    对此,此间人士认为,虽然有证据证明契尔年科是第二号人物……,但真实情况果真是如此吗?

6. 美《纽约时报》文章《苏斯洛夫去世以后》

说苏斯洛夫去世的影响比勃列日涅夫去世的影响更大;苏斯洛夫死后,苏武装部队和克格勃在克里姆林宫的权力可能增大    【美国《纽约时报》二月二十二日文章】题:苏斯洛夫去世以后(作者:吉里·瓦伦塔)    (原编者按:吉里·瓦伦塔是对外关系委员会国际问题研究员,《一九六八年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干涉》一书的作者。)    苏斯洛夫去世并不能担保苏联一定会放宽对内、对外政策。相反,苏斯洛夫死后的时代可能比斯大林去世以后的任何一个时期更难以预料。    许多克里姆林学家把苏斯洛夫描绘成极端强硬派,正统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卫士。人们常常把苏联对东欧进行镇压的事归咎于他,也把俄国为恢复冷战所作的努力归咎于他。相反,勃列日涅夫倒被视为比较通情达理、比较灵活,特别是在同西方打交道的时候。    事实上,苏联领导人大多是既能够强硬又能灵活的人。虽然他们经常对如何实现他们的目标有分歧,但是,所有的人对世界的看法往往是相似的。    现有的证据并不能支持认为苏斯洛夫一贯是强硬派的看法,只能说明他比别人复杂得多。他是要对斯大林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进行的清洗负责的领导人之一,他从政后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是作为苏联共产党的主要理论家,但是作为负责对苏联同其他共产党国家关系下定义的中央委员会书记,他常常显出惊人的灵活性。    斯大林那封臭名昭著的攻击铁托的信确实是苏斯洛夫写的,这封信造成了南斯拉夫在一九四八年同苏共的决裂。但是,在一九五六年苏联坦克隆隆开进布达佩斯镇压革命以前的那些天里,他也和政治局委员米高扬一起同匈牙利总理纳吉举行过谈判,而且,据报道,他曾谋求用政治办法而不是用军事办法解决一九六八年的捷克斯洛伐克危机。    在匈牙利事件和捷克斯洛伐克事件上,苏斯洛夫都担心苏联出兵会损害俄国在其他各国共产党中的地位。虽然他批评奉行欧洲共产主义的意共和西共的民主思想,但是他也曾竭力不让莫斯科同这两个党断绝关系。此外,有证据表明,苏斯洛夫对波兰进行军事镇压感到不安,他认为,这种镇压是对任何一个共产党国家内的共产党的至高无上的权力的一种史无前例的挑战。    因此,虽然苏斯洛夫在克里姆林宫内部的争论中并不总是操胜券,但是他一直是统治集团里的一个中心人物,对他自己作为共产党正统思想的捍卫者的声誉信心很足,因此不怕在国际问题上采取比较灵活的态度。在国内问题上,他尤其注意捍卫党的最高权力和集体领导的原则。这也往往被解释为保守立场,但是事实上,这种立场对于防止更加喜欢惹事和冒险的集团上台是起了作用的。    在一九五七年的内部危机中,他帮助赫鲁晓夫挫败了政治局内部的所谓“反党集团”策划的一起阴谋。但是,一九六四年十月中央委员会那场推翻赫鲁晓夫的不流血政变的主要组织者是苏斯洛夫。    苏斯洛夫本来很可能成为赫鲁晓夫的接班人,可是,他却帮助勃列日涅夫当选了总书记,而且在后来政治局内部的争权斗争中再次肯定了他在克里姆林宫内作为主要仲裁人的地位。    苏斯洛夫去世影响重大——也许甚至比勃列日涅夫去世的影响更重大。由于没有任何决定接班顺序的既定程序,人们本来预料在一旦勃列日涅夫退休或去世时,苏斯洛夫将充当裁判。    看来只有苏斯洛夫才有足够的经验和威信可以防止克格勃的哪一个头目或者武装部队的哪一个将领    ——或者一个同克格勃和武装部队的关系甚至比勃列日涅夫同这两者的关系更密切的政治家——在勃列日涅夫死后上台。    ·现在苏斯洛夫死了,武装部队和克格勃在克里姆林宫中的权力增大的可能性更大了。在这方面、波兰国内的镇压行动也许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事例。    今后没有苏斯洛夫调节和指导政策了,苏联可能变得比现在更富有帝国主义特性。帝国主义野心可能代替意识形态成为对外政策首先关心的事。在内政方面,赫鲁晓夫的改良主义和勃列日涅夫的对付着过日子的保守倾向,可能让位给比斯大林逝世以后的任何时候更严厉的镇压。没有理由为苏斯洛夫去世感到庆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