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01-20

第 1 版

1. 樱内外相谈日本今年的外交政策

说今年最重要的是以日美关系为轴心建立相互协调关系,并将细心地注意同东盟、中国、南朝鲜的关系,对中国将谦虚地进行合作,对日美、日欧经济摩擦打算进行推心置腹的会谈    【日本《东京新闻》一月十日报道】题:采访樱内外相    编委永野信利问:一九八二年度预算仅仅突出了防卫费,对此有人提出了批评……。    樱内外相:应当根据日本具有的各种条件、和平宪法和防卫计划大纲,独立自主地考虑日本的防卫。从这一点来说,也有不少有识之士对于历来那样的防卫努力是否合适提出了疑问。因此考虑通过这次的预算尽可能在这方面作出努力。其结果,防卫预算的增长比其他预算的增长幅度都大。    批评是有,但是,社会福利费达到九万亿日元,而防卫费虽说增加了,但也只有二万亿日元。我不认为是特别突出    了防卫预算。    永野:今年,日美间和日欧间的经济摩擦都有进一步加剧的倾向。怎样对待这一问题?    外相:打算进行推心置腹的会谈。另外,日本的市场开放得不够也是个问题,因此决定在这月底以前,让各省厅都来认真研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废除非关税壁垒。今后将提前收关税。打算设法使美国和欧洲共同体理解日本所作的努力。    永野:日苏最近将召开事务级协商会议。请谈一下对苏外交的基本姿态。    外相:在对苏关系上,不幸的是至今还没有缔结和平条约。苏联说领土问题已经解决。但是,之所以没有缔结和平条约,就是因为存在着领土问题。一九七三年田中—勃列日涅夫会谈时,苏联承认存在着“第二次大战遗留下来的没有解决的各种问题”。打算解决这一问题,使日苏关系稳定下来。    在事务级协商会议上,将分别提出阿富汗问题、波兰问题和北方领土问题。    永野:年内举行日苏外长定期协商会议吗?    外相:恐怕要先搞事务级协商会议,外长协商会议要等等再说了。这次是轮到葛罗米柯外长来日了,所以我将等待他的到来。另外,我就是去欧洲访问,如果得便的话,我也不是绝对不能顺路去莫斯科。    永野:在中苏对立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保持日中和日苏之间的平衡?    外相:日中是日中,日苏是日苏,打算区别加以对待。从日本来说,对苏联将按照上面所说的方针来对待。另外,同中国,两国领导人之间在进行着交流,而且,为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如果对方提出要求,将谦虚地与中国进行合作。从过去的情况来看,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永野:今年也可以称为“裁军之年”。日本在哪些方面可以作出贡献?    外相:打算在裁军大会上强调,无论如何要实现美苏间的削减战区核武器谈判。今后要彻底地防止核扩散和全面禁止核试验,在削减核军备方面尽管道路曲折,但要努力使之取得一定的成果。    永野:最后,关于推进日本外交,今年将把重点放在哪些方面?    外相: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如何以日美关系为轴心,建立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而且将细心地注意同邻近的东盟、中国以及韩国的关系。努力不使东西对立和南北对立加深。此外,还要致力于同非洲、中南美的交流和亲善关系。

2. 美国和安哥拉的秘密会谈结束

【法新社巴黎一月十七日电】一月十五日开始在巴黎举行的美国—安哥拉会谈一月十六日夜里在极端秘密的情况下结束。    【法新社巴黎一月十七日电】周末在巴黎结束的美国—安哥拉会谈,似乎开创了可能导致美国—安哥拉关系“正常化”,从而促进纳米比亚问题的解决和南部非洲缓和的进程。    安哥拉外交部长若热和美国负责非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克罗克举行的会谈是在极端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    但是,据巴黎观察家说,看来一切迹象表明,美国—安哥拉就双边关系问题进行的这第一次接触,是这两个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进行讨论的第一阶段。美国同安哥拉一样,希望加快寻求谈判解决纳米比亚问题的方法。    华盛顿提出的建立外交关系的先决条件是一万七千多名古巴人撤离安哥拉。华盛顿认为这两个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克罗克在来到巴黎之前,曾在伦敦同南非外交部秘书长福里就有关国家首都正在研究的解决计划进行了会谈。    下周可能在一个非洲国家首都举行会议,以准备给欧洲人的答复。关于纳米比亚问题的接触小组五国(美国、英国、法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加拿大)一月三十日将在波恩举行会议,以便总结情况。    在欧洲伙伴和美国实业家和石油商集团施加的压力下,里根政府的立场似乎变得温和了。因为美国人是安哥拉开采本国主要资源——石油的最大合作者。    观察家还指出,尽管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领袖萨文比于去年十二月初访问了华盛顿,美国当局还是急忙答复了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十二月十日提出的谈判建议。

3. 美报文章《苏联希望波兰下一步实行清党》

说波外长访苏集中讨论了党的问题,苏领导人坚决主张不让波共被削弱。西方外交官认为雅鲁泽尔斯基可能被迫下台    【美国《纽约时报》一月十六日文章】题:苏联希望波兰下一步实行清党(伯恩斯发自莫斯科)    在波兰实行了一个月的军管之后,苏联似乎已将其注意力转到需要重建波兰共产党这件事上来。    最近几天,苏联报界发表了一些文章,支持有关在波兰党内进行清洗和以那些在军事镇压之前反对同团结工会搞妥协的“健康力量”为核心重建党的主张。    有人猜测,波兰外长奇雷克和苏共政治局的理论家苏斯洛夫本周早些时候在这里的一次会晤集中讨论了党的问题。    苏联报界没有详细报道苏斯洛夫和奇雷克会晤的情况。但此间东欧人士说,双方就波兰党的状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坦率的会谈”,以党的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将军为首的军事委员会于去年十二月十三日接管政权之后,党实际上就靠边站了。    据认为,苏联有些领导人最坚决主张不让党的权力继续被削弱下去,苏斯洛夫就是其中之一。    此间西方外交官认为,从长远观点来看,苏联坚持要波兰党恢复意识形态正统性的做法可能会导致迫使担任党的最高职务的雅鲁泽尔斯基将军下台。虽然雅鲁泽尔斯基将军曾使用军队镇压团结工会并扣押团结工会的大部分领导人,而这些步骤又得到了莫斯科的坚决支持,但是他在镇压之后又发表了几次讲话,他在讲话中保证遵守独立工会的原则并致力于“社会主义革新”,而这些主张都没有得到莫斯科的支持。    两周前,有消息说,华沙的一批奉行强硬路线的人在莫斯科同苏联领导人秘密会谈,这一步骤清楚表明,雅鲁泽尔斯基将军的日子屈指可数了。    但是苏联的报纸已清楚表明,清洗党的队伍是最优先考虑的当务之急。共产党日报《真理报》至少有一篇文章表明,莫斯科预料这件事需要花点时间。上月底,这家党报说,“不应低估”在恢复秩序方面出现的困难。

4. 南报说雅鲁泽尔斯基最近将访苏

【南斯拉夫《战斗报》一月十六日报道】(该报记者发自华沙)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近几天,雅鲁泽尔斯基将军将访问莫斯科。这里不否认这一消息。据说,奇雷克访苏的目的是为这次访问作准备。    事实上,勃列日涅夫这一次没有接见奇雷克,外国观察家认为,根据通常的作法判断,这是可能举行最高级会晤的最可靠的一个迹象。    华沙人士解释说,不仅需要共同讨论波兰的国内形势,而且需要对波兰宣布战时状态后恶化了的国际关系采取共同立场。某些人认为,如果举行这次会晤,估计将发表一个阐明两国对目前事态和对西方加强压力的立场。

5. 拉科夫斯基向西德记者发表谈话

【合众国际社汉堡一月十八日电】波兰副总理拉科夫斯基今天在会见记者时说,团结工会头头瓦文萨没有他的那一帮顾问就“‘算不了什么”,又说,军管眼下不会取消。    拉科夫斯基在今天发表的记者访问记中对西德《明星》画刊记者说,波兰不愿让自己受西方制裁的摆布。    他说,“有些西方政治家认为他们能够强迫我们同那些一心想破坏我们制度的人举行对话……我们不愿让自己听人家摆布。”    他说,现在正在成立一些委员会作为政府与人民举行谈判的机构。    ‘‘我们希望很多工会人士参加这些委员会,这些工会人士不仅有老工会的地方分会的人还有团结工会的人。”    拉科夫斯基说,“在团结工会领导人及其同僚仍被关押的时候,要和团结工会会员谈判也难。”他又说,他希望这些工会人士将“尽早”释放。    他预计“至少要花五年的艰苦岁月波兰的经济才恢复得了。”    【路透社波恩一月十八日电】波兰副总理拉科夫斯基今天被援引说,如果取消军事管制法,波兰可能在一个月之内又发生混乱。他对西德杂志《明星》画刊记者说:““如果我们真正希望进行改革和使这些改革成为可能的经济稳定,那么我们不能取消以沉重的心情采取的这些措施,就不能造成一个最多在一个月之内整个混乱就会重来的局面。”

6. 外电评述印度工人举行全国性大罢工

【路透社新德里一月十九日电】尽管印度政府逮捕了成千上万名工会领导人和劳工积极分子,在今天上午六时(格林威治时间零时三十分)开始了一次二十四小时全国大罢工。    采取这一行动的目的是迫使政府撤销英迪拉·甘地总理政府通过的两项有争议的法律:允许政府采取预防性措施的国家安全法和授权政府在认为极为重要的行业中禁止罢工。    【法新社新德里一月十九日电】成千上万名印度武装警察在准军事部队的支持下,今天部署在印度各大工业中心,以制止反对党支持的一天全国性的大罢工。    在印度首都,一万九千名警察肩荷步枪,带着催泪弹站在街道上,而准军事部队等在兵营中待命。    【路透社新德里一月十九日电】印度工会今天号召印度工人举行二十四小时全国大罢工,马克思主义者执政的西孟加拉邦陷于停顿,但对全国其他各地的影响看来不大。国营的全印广播电台说,除西孟加拉邦外,重要工业和公共事业单位在继续正常工作。    西孟加拉邦的左翼政府支持这次罢工。    这次罢工是由全国各大工会号召的。    到今天中午为止,新德里看来是正常的和平静的,政府机关照常办公,公共汽车照常行驶。    【法新社新德里一月十八日电】明天,印度有组织的经济部门中的六千多万工人将举行为时一天的全国性罢工。印度总理英·甘地的政府届时可能同工会摊牌,也许会发生冲突。    【德新社新德里一月十八日电】这里的观察家认为,这次罢工是对甘地夫人已执政两年的政府提出的最强硬的挑战。

第 2 版

1. 纽约华商总会副董事长批评香港《七十年代》

【香港《镜报》十一月号文章】题:也谈关于中国之路向——兼谈《七十年代》这个刊物(作者:纽约华商总会副董事长游尚群)    我是《七十年代》刊物的长期读者,过去还介绍过许多华侨阅读。但是,最近以来,我发觉它有些不对头,例如,今年十月号刊登的《劳思光谈中国之路向》一文,是藉访问来表达访问者——总编辑李怡先生自己的心声。该刊九月号《卷头语》表示“今后的言论更加独立和客观,更着重教导性”。但在十月号这篇访问记中又说:“我们刊物对中国现实的反映”,是随着“海外爱国的知识分子的认识的改变,而有所改变的”。这就不免使读者对“报道”能否“客观”产生疑问。    李怡先生在“‘访问记”的问话中说:“中共的领导成绩实在不能算好”,“如果根据成绩来看中共是否应该领导中国,我们是否会得到一个反面的结论?”这实质上是如何看待新中国的问题。对此,我想谈点体会。我是个华侨商人,从小在国外长大,在香港经商也有二十多年了。由于业务关系,跑遍东南亚、欧美各地,对华侨的处境和感受了解较多,深感中国的强大和每个华侨是息息相关的。中国自鸦片战争之后,内忧外患,四分五裂,受尽列强的侵略、压迫,被称为“东亚病夫”,毫无国际地位,华侨到处受人欺凌,直不起腰来。那时,中国本土到处有“外国租界”,外国人在中国国土横行霸道。在香港这个地方,相信老一辈的同胞都记得过去香港当局是怎样对待华人的。香港丽的电视连集《太平山下》,也多少反映了中国人过去是什么处境。但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外国人的“租界”没有了,中国人扬眉吐气做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华侨和港澳同胞的处境也大不同了。我想没有人会否认这是因为有新中国的存在。    新中国比旧中国如何,我们上了年纪的人都很清楚。别的不说,最近的“一箭三星上太空”,举世瞩目。今年中国遭受的百年罕见的自然灾害,要是在过去,不知要有多少人颠沛流离,逃荒要饭。但现在我们看到葛洲坝、龙羊峡的洪患都被制服,表现了小民的力量,表现了领导组织人民的能力,这在旧中国是不可想象的。许多事实说明,今天的中共新领导是在想方设法把中国搞好的。我们不能讲违心的话。建国初期,社会风气空前之好,也是人所共知的。五七年以前,工农业生产都有发展,人民生活安定,文教卫生事业都有进步。我们有些华侨对子女教育不好,送他们到新中国后就逐渐好起来了。这也都是事实。    当然,也不能否认,自五七年以后的二十几年间,中国受到很大的波折。特别是文革这场大浩劫冲击了整个社会,冲击了中共自己,损害了共产党的形象,降低了共产党的威信。现在的中共新领导已承担责任,在设法纠正,这是使人感到有希望的好现象之一。对中共的缺点、错误是应该加以批评的,但也应该实事求是。    李怡先生的问话又说什么有无可能出现“第三次革命”、“军事政变”等等。四人帮倒台以来,绝大多数中国人、海外华侨都希望中国政局稳定,不要再乱,因为国家一乱,苍生受苦。使我感到惊奇的是,李怡先生却似乎对“革命”、“‘政变”更感兴趣,好象只有“革命”、“政变”才是中国的出路。其实应当看看现实,四人帮垮台以后,中共当局不断清除“左”毒,从三中全会到六中全会以来,情况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这也是大家看得见的。现在许多国家仍很看重中国,认为不可忽视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认为现在实行的“务实”路线、开放政策,发展下去会比以前好。外国人看重中国,看好中国,而我们有些中国人竟看不起自己的国家,岂不是太奇怪了吗?    作为华侨,我们不但希望祖国强大,更希望祖国和平统一。海峡两岸归于一统,中国同胞恢复交往,炎黄子孙都会高兴,孙中山先生如若在天有灵,也会感到莫大慰藉。最近,叶剑英向台湾当局发出和平统一的九条方案,胡耀邦又以中共党主席的身份正式邀请国民党政要到大陆和故乡看看,表示“愿意谈谈心当然好,暂时不想谈也一样热烈欢迎”。这些呼吁,表现了政治家的风度,宽阔胸怀,甚得侨心。有民族感的中国人都应以中华民族的利益和前途为重。    台湾当局至今拒绝和谈、拒绝接触,这是令人遗憾的。作为华侨,我们愿意看到国共双方接触谈判,寻求统一。    但是,正当广大华侨盼望海峡两岸当局接触谈判和平统一之际,李怡先生竟在访问中借一个反共三十多年的人之口宣扬“有利于中国人的大奋斗的‘分裂’,胜于无作用的‘统一’”,是令人难以理解的。我过去对《七十年代》很重视,因为它的言论在海外知识分子中有好的作用,近来发觉它有了令人惊讶的变化。它的对中国现状的观点立场使我感到很大的失望。

2. 王桓文章《读<七十年代>十月号有感》

说自中共三中全会以来北京不断清除极左流毒,情况一直向好的方面转向,人民生活已有显著改善。李怡的言论与中国人民的愿望背道而驰,违背华侨心声,越走越远    【香港《镜报》十一月号文章】题:读《七十年代》十月号有感(作者:王桓)    十月号的《七十年代》,以其全部漆黑为底的封面引起了我的注意,仔细一看,上面的画中,画的是龙卷风刮到天空的一团漩涡,漩涡中以太极图形式交织着五星红旗和青天白日旗,旗帜下面的万里长城上,一个瘦骨嶙峋、满脸恐怖状的中国同胞在号叫着。《七十年代》精心设计这样的一个封面,是令人深思的!    谈问题说观点,均应从事实出发。事实是自中共三中全会以来,北京当局不断地在清除极左流毒,情况一直是在向好的方面转向,而不是向坏的方面滑去。人民的生活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善。笔者自今年年初以来,两进浙江,一走福建,还多次到广东,耳闻目睹,生活的好转,政治上的开明,人们脸上开始有了笑容。这已是每年几十万回乡探亲、观光的人士都能看到感到的。另一方面,从香港邮政局发表的统计来看,近年来寄往大陆的包裹数量,也比以前减少了几乎二分之一,这个事实很能说明问题。现在,大陆许多人,要求的已经不是温饱,而是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之类的高档品了,可见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自粉碎“四人帮”以来,中共敢于揭露党内存在的问题和阴暗面,尤其敢于公开批评毛泽东晚年所犯过的严重错误,并作出了《决议》。今天大陆的老百姓思想越来越解放,对国外华侨、港澳同胞,都敢于倾诉自己对国事的观点,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全国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在开会时敢于提出问题,揭露阴暗面,不但超过台湾的“国大”会议,并且超过西方国家的议会。人们从这里看到了希望,有了信心,而绝不是相反。    为了给中国找“出路”,李怡竟然探索起在中国搞“第三次革命”和“军事政变”的可能性来。这和中国人民的愿望是多么的背道而驰啊!    令人惊讶的是,正当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都在希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之际,叶剑英提出了和平统一的九点方案;胡耀邦代表中共邀请蒋经国先生访问大陆和探望故里,并表示谈不谈都欢迎。人们都认为北京上述的态度是从未有过的诚恳和宽容。就连台湾报纸的文章也提出“今天我们应该排除‘香港模式’一类的苟安心理,努力避免扩大目前分裂状态”(见台湾《联合报》十月十日)。参加了台湾十月十日盛会返回东南亚,路过香港的一些华裔人士,在和香港的来友交谈中,都透露了台湾的老百姓也看出当局对北京的建议越来越处于被动之中。而李怡却借人之口鼓吹什么“有利于中国人的大奋斗的‘分裂’,胜于无作用的‘统一’。”岂非咄咄怪事,离应有的民族气氛太远了吗?    最近半年来李怡的言论违背海外广大华侨的心声,已经是越走越远,这分明是自己要走到对立面去的,与人无尤。

3. 日报文章:《对推销员进行教育的热潮》

【日本《日本经济新闻》文章】题:对引出需求的“尖兵”——对推销员进行教育的热潮    产业界中教育推销员的热情高涨起来了。    最近对推销员的教育特别活跃的原因,第一是消费达到饱和状态,销售困难了。在市场成熟程度低的高速增长时期,推销员的访问次数和销售件数是成正比的。可是到了低速增长时期,消费下降,推销员的访问次数和销售件数就不成比例了。尽管推销员怎么跑路,商品也不能如意推销。从而懂得了要提高推销员的“得分率”,就唯有进行教育的一个办法了。    第二是推销员“后备军”开始迅速增多。一九七三年末石油危机时,由于开工率减少而多余的人员很多改行为推销员。这虽然仅仅只是暂时的现象,但是,这次却是结构性的变革,即推销员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断增长下去。这就是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在行政事务中也不断侵入已经定型的业务。因而开始出现了大批多余的人员。于是出现了把其中灵活的青年、骨干职工调去推销的动向。    第三是把企业和市场连结起来的渠道作用。这是企业寄托于推销员身上的期望,例如集成电路大跌价,许多商品随之电子化了。向消费者宣传这些商品的知识要靠推销员,销售也就是“解决问题”。消费者不仅仅要商品和服务,还要寻求解决自己问题的办法。能够向要购货的顾客提供解决问题的主意的,只有推销员。所以要把推销员培育成为顾问,这种想法逐渐在企业中固定下来。    推销员通过把顾客的潜在需求变成显在需求而使推销获得成功。培育解决问题的人,推销员成了解决顾客的问题的人员,结果就与推销联系起来。为此,推销员必须掌握广泛的知识。

4. 在国外工作的埃及人

【法新社开罗十二月二十七日电】设在埃及的一些外国银行进行的调查表明,在国外工作的埃及人一九八○年向国内汇款二十八亿六千二百万埃镑(将近三十五亿美元)。    这是埃及第一次进行的这方面的调查。调查表明,住在国外的埃及人向国内的汇款从一九七五年的四亿零八百五十万埃镑增加到二九七九年的二十二亿二千一百万埃镑,一九八○年又达到了二十八亿六千二百万埃镑。    调查估计,有二百万埃及人在国外工作,主要是住在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

5. 美报文章《坦桑尼亚陷入经济危机》

【美国《亚特兰大宪法报——日报星期日合刊》十二月二十七日一期文章】题:坦桑尼亚陷入经济危机    达累斯萨拉姆市很快流传开某一商店何时卖糖的传闻。等在这些商店门前的长队至黄昏时排到一百多人。    糖并非供应短缺的唯一必需品。每当询问有无面粉、肥皂或者食油等物品时,这个首都——以至于全国——的店员的标准回答是:“没有。”或者“卖完了。”    这些商品的短缺,是规模空前的一场经济危机的一些最明显的症兆,这场危机把坦桑尼亚带到了自二十年前独立以来的最艰难的岁月。    本月早些时候坦桑尼亚的二十周年庆典为了省钱而缩小了规模。尼雷尔总统在庆典上承认这个国家比十年前更穷了。    一位政府高级官员说,这场危机“对尼雷尔的理想来说是吊在脖子上的石头。”他坦率地形容这个国家的前景是“绝望的”。    食糖的短缺,比起萦回在这里的许多政府官员脑际的外汇短缺来,是轻微的。这个国家的外汇几乎枯竭了。    没有足够的外汇,坦桑尼亚便无法进口足够的零件来保持工厂的生产。目前工业开工率平均不到三分之一的生产能力。    甚至看起来是非常简单的进口问题也引起很大的困难。例如今年早些时候,这个国家唯一的卷烟厂生产剧降,因为卷烟纸无法进口。一包香烟的价格在黑市上竟涨到六美元之多。随着经济的破坏,黑市倒兴隆起来。    国家航空公司的飞机得不到维修的零件,有时一半以上的飞机被迫停航。躺在那里睡大党的还有数千辆政府的卡车和大轿车。    坦桑尼亚的运输部长易卜拉欣·卡杜马预言,他的部在这个十年结束时无法完成这个国家主要公路铺设路面的计划。他解释说,没有外汇,妨害维修,经济进一步恶化,出口受损失,外汇就更缺。他用了一句在这个首都政府部门办公室经常听到的话说:“这是恶性循环”。    他的农业部同僚约瑟夫·穆加伊预言,坦桑尼亚一九八二年将进口三十多万吨粮食。这对一个以土地和庄稼为主要资源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可怕的统计数字。

第 3 版

1. 黎《事件》周刊文章:《石油战争和淡水战争》

没有石油,人们可以找到替代的能源,照常生活下去;如果没有水,则生命就要完结,水既不能制造,也没有替代它的东西,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淡水可能满足不了人类不断增长的需要    【黎巴嫩《事件》周刊十二月十一日一期文章】题:石油战争和淡水战争(作者:哈桑·塔米米)    “世界的注意力集中于石油及其蕴藏量或石油替代物,但是,另一种重要的资源已经突出起来,开始引人注目——它就是淡水……”    人们在没有石油的情况下已经生活了几千年,假如我们现在没有石油,或者石油枯竭了,那我们今天或明天决不会死亡。我们能够找到代替它的能源来源。我们能够发现和用化学方法生产能源。我们能够弥补它、替代它,在没有它的情况下适应下来,而不死亡。它同水不一样!    生命依赖于水。我们的肌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水组成的。我们在活动中需要淡水,用来喝和洗澡,用来制造食物。没有人造水,没有替代它的东西。确实,它是无价之宝,是生活中的一种基本物质。    地球上有数量充沛的流动的水,它占了我们这个星球四分之三的面积,在地下也有大量的水。但是,困难的问题是这么多的水并非都是淡水。为了净化水,使之可以使用,我们遇到很大的困难。    淡水的数量现在仍是充足的。但世界人口继续膨胀,淡水可能不能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要。    自古以来,人群有意识地在地球表面的某些地方定居,即在容易取得淡水的河流和湖泊附近繁衍。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成倍地增加。据统计,现在的人口不是象遥远的过去那样,是按照淡水的布局分布的。例如,在加利福尼亚南部地区的一百三十一个沙漠和半沙漠城市里聚居着一千一百万人,他们依靠通过管道和沟渠从几百英里以外的地方引来的淡水。要是那些地方有充足的淡水,人口可能成倍增加。在人口稠密的香港,我们看到情况是困难和复杂的。    在全球范围内,四分之三的农村人口和五分之一的城市居民得不到足够的淡水,千百万妇女每天浪费宝贵的时间,到离她们家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去取适于做饭与洗涤的水!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九八○年指出,它希望在一九九○年世界各地有二十亿人能得到足够的适宜的饮用水。该组织估计,为了实现这个希望,每年要花费三百亿美元。    与此相反,我们看到奔腾的亚马孙河——世界上最大的河流——经过有人居住的、雨水充沛的赤道森林地区,把令人难以置信的大量淡水无偿地送给大洋!同样的,世界上第二条最大的河流刚果河流经丛林和无人居住的地区,把它的淡水白白送入大西洋。    除了这两条大河外,还有加拿大的马更些河、阿拉斯加的育空河以及俄国人的鄂毕河和叶尼塞河,最后这两条河对人类毫无裨益地流入了北冰洋。至于贝加尔湖——地球上一个最宽最深的淡水库,则座落在俄国亚洲部分的一个人烟稀少的地区。    在这些拥有充足淡水的人群中,有些人对这样大量的淡水估计不够,不能充分认识其价值,他们没有从中得到好处。    现在,大量工业垃圾以及引起污染的化学物品正被倾注于湖泊、河流和沟渠。这些垃圾和微粒进入健康的肌体,使人体受到毒害。    并非所有指责都只针对工业活动,还有另一些污染源,如家庭使用的洗涤剂,用于溶化雪的、弄脏街道和土壤的盐,杀虫剂与化肥,地下的石油渗漏,石油从油井中渗出,水管剥落的铅或锡。近来,现代科学揭示了雨水存在的一个问题。雨在从云中下降时,吸收了空气中有害的化学物质,变成有毒的、酸性的雨降到地上,而你看到它是纯洁的水!    由于这些因素,纯化水是不容易的。另外还有一个更不幸的、更具灾难性的因素:干旱!当不下雨或者雨下在不需要它或没有植物的地方(在海洋上而不是缺水的土地上)时,这一切造成了一些新的复杂情况:如某些地区的地下水被抽尽,海水渗入地下,同淡水混合,某些地方的地面和冲积层下沉。    在世界范围内,四分之三现有的、适于饮用的水现在被用于灌溉和洗涤,这些水中的大部分来自地下。    在加利福尼亚一个农业区,某些地方的地下水位已下降了三十英尺。    中东正在发生的事情同下述诸点有密切联系:石油丰富,缺乏淡水,淡水流经几个地区,通过几个国家的边界。对于淡水及淡水河流,有一些不明确的、含糊的国际协定。    关于共有的水的问题的解决办法是一些折衷的办法,它们是一些完全靠不住的暂时的麻醉品,因为任何一个政府如果改变或切断别人的水道,那它就是在点燃同邻国战争的引信,这场战争的火焰可能蔓延到一些同这种水毫无关系、而是由协定和利益联系起来的地区。    埃及的生命取决于尼罗河。尼罗河水主要来自埃塞俄比亚,然后流经苏丹领土,越过埃及边界进入地中海。在非泛滥的日子里,尼罗河没有足够这三个国家的农业活动和其他用途的水。    约旦一直迫切地需要淡水,但是,政治问题和当代的现实使大部分容易得到的水在一些含盐的矿区流。    至于沙特阿拉伯和海湾的一些酋长国,它们没有河流,淡水来源不丰富,不能满足需要,无法依靠它们来满足眼下和将来的需要。    雅穆克河和约旦河的河水由它们所流经的黎巴嫩、叙利亚和约旦三国分享。    不久,淡水将发挥重要的政治作用,对世界这一部分的国家之间的关系产生巨大影响,就象伊拉克和伊朗之间的边界由于阿拉伯河和迪雅利河的河水而正在燃烧一样。

2. 塔斯社报道:《藻类可净化水》

【塔斯社莫斯科十二月十日电】题:藻类可净化水    研究保护水问题的苏联科学家认为,利用比较廉价而有效的生物方法,包括利用所谓绿丝藻来净化水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绿丝藻与单细胞浮游植物不同,它们具有强大的吸收能力。例如,绿丝藻两昼夜可以从含有一克生物量的一公升水中吸收十四毫克氨型氮,约一点五毫克磷。    它们可大量吸收水中不受人欢迎的钛、钾、硫、钴、锌、镉、铅和其他的重金属。    绿丝藻的杀菌能力很强,可以使水中不受欢迎的腐生物含量减少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可以抑制各种有害杆菌的繁殖。    这些线状藻类由于具有很高的能力使水中的有机物矿化,所以可作为清洁畜牧场排水沟以及被排出的各种污水的生物吸收器。    科学家们认为,可以利用这些藻类来喂养牲口,还可以用来进行工业加工,制造叶红素、叶绿素和其他贵重药物。

3. 合众社报道:印度一个科学考察队到达南极洲

【合众国际社新德里一月十一日电】今天传到新德里的消息说,印度一个科学考察队在乘一艘挪威船在极冷的天气中进行长途旅行之后到达了南极洲,从而实现了英·甘地总理的一个“宿愿”。    迟到的官方消息说,这个二十一人的考察队十二月六日从印度西海岸的果阿港口乘船出发,一月九日在南极洲登陆。他们将在那里设置一个气象站。    甘地夫人星期一说,“这实现了我的一个宿愿”,她又说,“印度洋把印度和南极洲连接起来。我们对这整个地区深感兴趣,大洋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这个考察队由科学技术部环境保护厅秘书卡西姆率领,包括十八个其他印度人和两个挪威人。    两位挪威技术员负责维修先进的地震剖面装置,用以勘测印度洋底。    考察队的装备——大部分是印度制造的——包括要留下的仪器,这些仪器将在六月、七月和八月南极最冷的季节里收集宝贵的资料。这些仪器将在以后收回。    还将在这个场地建立一个无人气象站,由太阳电池板提供能量。    消息说,这些旅行者遇到的气温是摄氏零下十度到零下二十度。    这些科学家为这次长途旅行作好了准备,他们在喜马拉雅山区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以适应冰区的条件,然后才登上向挪威租借的这艘六百吨的挪威船。    一位官方发言人指出,这次考察是纯科学的,印度对南极洲的任何地区不提出任何要求,也不承认其他国家的这种要求,因为这个地区是属于全人类的。

4. 全世界去年有一千七百万儿童夭折

【合众国际社联合国十二月十八日电】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今天宣布,今年全世界有一千七百万贫穷家庭的儿童夭折,原因是世界上不肯拿出为拯救每个儿童的生命而应当花费的一百美元元。    它说,一九八一年,每两秒钟有一名儿童夭折,要是不能提供那一笔数目不大的钱,明年可能将有同样数目的儿童夭折。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詹姆斯·格兰特每年一次的世界儿童现状的报告估计,一九八一年每个儿童的医疗和营养费用为每人不到一百美元。报告说,「实际上,这笔费用对世界社会来说数目太大,负担不起。因此,一九八一年每两秒钟就有一个儿童用其生命支付了这笔代价。」    格兰特说,一九八二年的情况不会有什么重大改变。    「在明年将出生的一亿二千五百万名婴儿中,将有一千七百万活不到五岁。」    报告说,情况最严重的是非洲和南亚一些最穷的国家。    报告说,「在这些国家里,八十年代的平均收入的增加每年不大可能超过一两美元。」

5. 以色列的穷人三年来增加一倍

【法国《世界报》一月四日报道】法新社耶路撒冷消息:最近三年来,以色列的穷人数目增长了一倍,贫富差距在极大地增加。以色列国家保险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指出,在一九八○年,大约三万七千九百个家庭,即十五万五千八百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们的收入比以色列人的平均工资低百分之二十。    然而,报告认为,这些数字并没有完全反映出国家阴暗的社会现实。报告指出,在全国总共将近四百万居民中,二十八万二千五百人生活在贫困的边缘,其中最为贫困的是人口多的家庭’它们受通货膨胀的影响最大。报告指出,与此同时,工资收入最高的社会阶层和最贫困的阶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6. 印度尼西亚婴儿死亡率高

【德新社雅加达十二月二十一日电】一位政府官员今天在这里说,现在印度尼西亚每年出生的婴儿约有五百万,可是其中有十分之一的婴儿由于患破伤风、百日咳、小儿麻痹、麻疹或肺病,活不到一岁就夭折了。    五岁以下的儿童死亡率也很高。    政府现在制定了一项庞大的免疫计划,以降低婴儿死亡率。    保健部门希望到本世纪末能够把婴儿死亡率降到千分之四十五。

7. 泰国有二百多万学龄儿童上不了学

【泰国《中华日报》一月十三日报道】据泰国国家统计局的一份资料说,在泰国的儿童中,十五岁以下的儿童目前为一千九百四十万人,其中十一岁至十四岁的学龄儿童达四百四十万。这些学龄儿童中有一半不能上学,其中有一百四十万人当童工。    这些童工多数在饭馆、加油站和一些小型工厂做工:有的则在农业、售货摊或其他劳动场所工作。尽管泰国政府的法律禁止十二岁以下的儿童当童工,但一些工厂为了使用廉价劳动力,仍招收十二岁以下儿童进厂。    在一批被调查的童工中,百分之二十三点四的人由于家庭非常贫困而被迫出卖劳动力,百分之三十二点九的童工是由于想多赚钱养家。按泰国政府规定,曼谷地区最低的日工资为六十一铢(泰币)。但是,百分之八十的童工每天的工资却低于二十三铢。

8. 以色列总统说,到二○○○年全世界将只有八百万犹太人

【法新社特拉维夫十二月十七日电】在十六日晚于特拉维夫附近举行的一次仪式上,以色列总统伊扎克·纳冯描绘了犹太人口面临的暗淡前景,他说到公元二○○○年时,全世界将只有八百万犹太人。    纳冯总统认为,犹太民族面临两大危险:即犹太人的出生率下降以及犹太人与周围民族通婚的增加引起了犹太人口令人不安的减少。    纳冯总统说,根据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目前有百分之六十的美国犹太人与非犹太人结婚,在英国,与非犹太人结婚的犹太人占百分之三十,在其他西方国家大约是百分之五十。纳冯说,到公元二○二○年,生活在以色列以外的犹太人将只有几百万人。据犹太通讯社估计,现在全世界大约有一千二百万犹太人,其中百分之二十三住在以色列。

第 4 版

1. 印报文章:《印度在国外的声望日益低落》

说最损毁印度声望和信誉的事情,莫过于它在阿富汗和柬埔寨问题上所持的立场;在东盟国家看来,印度不仅是苏联的盟国,而且是苏联的走狗    【印度《论坛报》十一月十日文章】题:印度在国外的声望日益低落(作者:英德尔·吉特)    对外联络工作缺乏创造性,对外宣传比较差,这一切仍然使印度在国外的声望受到严重损害。我南下对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泰国进行了四十天值得回味的访问以后,总的印象便是如此。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印度本身的声望低落。过去,人们尊敬和钦慕印度,因为它是甘地和尼赫鲁创造的国家,因为它进行了伟大的非暴力革命,而今天,这种尊敬和钦慕丧失殆尽,人们不再认为印度是争取解放和自由的伟大战士了。今天,人们认为这个国家抛弃了它的基本的价值观念,引用某些英联邦评论家的话来说,它所受到的苏联影响很大。更糟糕的是,在东盟国家看来,印度现在不仅是苏联的盟国,而且是“苏联的走狗”。    我回国后发现,上周国内及时地注意到许多问题,尤其是印度在国外的声望问题。在议会外交谘询委员会最近举行的一次会议上,这一问题也得到了恰当的讨论。外交部和对外宣传司遭到了严厉批评,甚至遭到猛烈攻击。毫无疑问,印度的对外宣传工作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今天,这个国家在世界舆论界得不到什么积极评价,或者说,它一再得到的评价远远不能令人满意。    最损毁印度在国外的声望和损害它的信誉的事,莫过于印度在阿富汗和柬埔寨问题上所持基本立场,且不谈印度如何玩弄词藻——我们这个民族在玩弄词藻方面似乎有天生奇才。自从德里无视重要的现实状况而承认柬埔寨的受到越南支持的韩桑林政权那一天起,我们在历来友好的东南亚的声望急趋直下。重要的现实状况是:估计约二十万之众的越军进驻柬埔寨;不仅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而且连其他方面同苏联站在一起的也拒绝承认该政权。东盟国家认为印度这样做是对苏联作出重大让步,甚至是“背弃印度对人类自由所承担的基本义务”。重要的是,连住在那些国家里的有印度血统的人和印度侨民也都这么看。某些在东盟各国首都的印度侨民对我说:“苏联今天是通过仆从国占领柬埔寨。德里难道看不到这一现实?莫斯科最终要把霸权扩展到东南亚。德里怎么能够推波助澜?”    我在曼谷逗留四天,看到外交部内外的泰国人士都对苏联在这一地区的意图和野心感到忧心忡忡。    其他三个问题使我们的声望和信誉受到的损失也不小。第一是阿富汗问题。世界各地无疑赞同印度提出的主张政治解决的观点。然而,引用具有独立见解的评论家的话来说,印度已经在世界讲台上成为“魔鬼的头号吹鼓手”,“没有作出什么努力来求得解决”。印度的这种态度仍然使不少人感到惊讶。    第二,巴基斯坦决定武装自己以对付苏联“占领”阿富汗,印度对这一决定所持立场,不论在英联邦报业协会代表中间或在东盟各国首都,都得不到什么支持者。一位泰国人士说:“我们知道,让苏联人来到你们的边境上,哪怕是让他们的代理人来到你们的边境上,是什么滋味。”此外,人们认为印度的军事力量至少四倍于巴基斯坦’能够轻而易举地占领它。    第三,东盟国家的一些联营企业使印度某些主要企业感兴趣。但是,据吉隆坡一位高级银行家说,这种实验令人感到失望。“印度既没有技术,也没有经营方法,又没有工作效率。”我们现在“不得不转向日本。”

2. 英·甘地改组印度内阁

【路透社新德里一月十五日电】印度总理英·甘地夫人今天宣布印度内阁进行重大改组,其中包括在国防和财政这两个关键部作出更动。    甘地夫人放弃了她自从两年前重新执政以来一直担任的国防部长职务,而任命财政部长文卡塔拉曼担任国防部长。    两个重要的部长职务没有变动。拉奥仍然担任外交部长,辛格仍然担任内政部长。    一位官方人士说,此次人事变动的目的是为了实施甘地夫人昨天晚上宣布的新的二十点经济计划。

3. 黎巴嫩《事件》周刊报道:《苏联人对印中接近感到不安》

【黎巴嫩《事件》周刊一月一日一期报道】题:苏联人对印中接近感到不安    由于苏联和印度之间友好合作政策中出现某些根本性变化的迹象,克里姆林宫的一些人士开始感到不安。英·甘地总理最近采取了两个苏联人认为标志着印度政策中发生可能影响两国关系的变化的步骤。第一,英迪拉总理接受了正式访问中国的邀请,开始进行旨在解决导致一九六二年战争的两国边界问题。中国和印度之间的任何接近,都是与苏联在南亚的政策相敌对的。第二,英迪拉总理把印度驻莫斯科大使召回新德里,就莫斯科庆祝革命节的活动进行“磋商”。她还拒绝了莫斯科向她发出的出席苏—印友好合作条约签订十周年庆祝活动的所有邀请。普遍认为,目前印度和莫斯科之间互相疏远的一个原因是,苏联人挑动印度的两个共产党反对英·甘地政府和执政的国大党。

4. 美刊文章:《纽约市:苏联间谍的温床》

说纽约间谍活动的频繁猖獗程度,使美联邦调查局惊慌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一月十八日一期文章】题:纽约市:苏联间谍的温床    苏联及其卫星国在美国全国的间谍活动正在迅速地展开,但是在这个城市,它们的活动尤其猖獗。共产党人已把纽约变成了全世界间谍的首都。间谍活动的频繁猖獗使联邦调查局感到惊慌,因此它加强充实了它派驻纽约的反谍报人员,据信纽约反谍报人员已达几百人。可是它的人数还是赶不上日益增加的共产党间谍的人数。    联邦调查局局长韦伯斯特说,来自不友好国家的百分之三十五的所谓外交官实际上都是职业间谍。他说,“驻在这里受过情报机关训练的人员”的数目近来“已大量增加”,其中大多数人都有外交身份掩护。    为什么纽约对间谍这样有吸引力?一个原因是,该市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联合国总部是情报的重要来源,因为联合国总部驻有来自全世界各国的外交官。据知在这些外交官中有几百人是专职间谍,其他许多人兼作间谍工作。    使纽约成为间谍喜欢的基地的另一个原因是,共产党国家想刺探的许多谍报的首要目标都在这里或在附近。除联合国本身之外,在这个城市里还有一些美国最大的公司和金融机构的总部。这些公司和机构的雇员能够(而且常常确实)向苏联人提供有价值的情报。    吸引共产党国家的间谍的还有设在纽约的许多生产航空和宇航设备的公司和电子计算机公司,这些公司是先进技术的创造者,莫斯科非常需要先进技术,但是他们自己搞不出来。    俄国人不仅是在这里从事间谍活动最活跃的,而且人数也是最多的。在苏联驻联合国使团、联合国秘书处或在诸如苏美贸易股份公司、苏联航空公司和塔斯社等俄国的各种民间机构工作的俄国人有七百多人。其中大约有百分之三十五是积极活动的间谍。    除了俄国人外,纽约也是数百名代表古巴、越南和东欧共产党国家的间谍的大本营。他们互相合作,同苏联一起分享机密。    除了居住在美国的专职间谍之外,联邦调查局对从共产党国家来美国访问的大批的贸易代表团、文化旅游团、船员和游客也感到担心。    共产党间谍要搞许多种情报——军事、外交和科学的情报都要搞。但是,据联邦调查局局长韦伯斯特说:“苏联和苏联集团国家今天花大力气搞的是技术。”

5. 法新社谈美驻外人员遭暗杀的情况

【法新社巴黎一月十八日电】题:美国外交官事件:詹姆斯·查尔斯·雷中校被害时的情况    刑事警长马塞尔·勒克莱尔说,雷中校于一月十八日早上从他在巴黎的住所里出来,当他走向他的停在几百米之外的汽车时,有人向他开枪,他头上中了一弹。    勒克莱尔补充说,这一枪是一个男人开的,看来他是一个人单独行动,他在事后逃跑了。打死雷中校的那颗子弹的口径是七点六五毫米。    这位美国大使馆的副武官很快就死了。    刑警们于星期一上午指出,这次暗杀与去年十一月十二日发生在艾菲尔铁塔所在区(巴黎西南部)的几乎使当时的美国大使馆参赞克里斯琴·查普曼丧生的谋杀是相类似的。    【法新社巴黎一月十八日电】美国大使馆副武官今天的被杀是三个月来在巴黎发生的枪击美国外交官的第二起事件。    十一月十二日,美国大使馆第二号人物克·查普曼在他住家外遭到袭击时,由于躲在一辆汽车后面才免受伤害。    在欧洲的美国人已成为去年发生的几次恐怖分子攻击的目标,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驻欧洲部队总司令克罗森将军。九月十四日,这位将军的汽车在西德海尔堡附近遭到伏击。    西德红军派恐怖集团声称这次袭击是他们干的。    八月三十一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驻拉姆施泰因的中欧空军总部遭到炸弹袭击,但是没有人受伤。红军派也说这是他们干的。    美国人一直也是意大利恐怖分子的攻击目标。北约驻南欧部队副司令多齐尔准将十二月十八日被绑架,至今还没有找到下落。    一九七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当时的北约驻欧洲最高司令黑格将军的汽车在比利时的蒙斯爆炸,他没有受伤。    红军派的巴德尔小组声称这次爆炸是他们干的。    在过去十年内,世界上被杀害的二十名大使中,有五名是美国人:一九七九年二月十四日,驻阿富汗大使达布斯在喀布尔被劫持和被杀害。    一九七六年六月十六日,驻黎巴嫩大使梅波伊和他的顾问韦林在贝鲁特遭到阿拉伯社会革命组织的绑架,并被杀害。    一九七四年八月十九日,驻塞浦路斯大使戴维斯在一次反美示威期间在尼科西亚的大使馆遭到杀害。    一九七三年三月二日,美国驻苏丹大使诺埃尔和其他两名西方外交官被巴勒斯坦突击队扣为人质,两天后被处死。    一九六八年八月二十八日,驻危地马拉大使戈登·米恩被叛乱分子抓去处死了。    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的人员在一九七九年十一月被扣作人质,直到一九八一年一月才获释。

6. 比利时一些人向勃列日涅夫儿子扔鸡蛋

【路透社比利时列日一月十八日电】警察说,今天一群抗议所谓苏联参与波兰军事镇压的群众朝苏联主席勃列日涅夫的儿子扔鸡蛋。    他们说,苏联外贸部的高级官员尤里·勃列日涅夫正在列日访问一些公司,他在附近的绍丰坦走进一家饭店去进午餐时,一些人朝他扔鸡蛋,但是他没有被打中。    他们说,这些示威者大部分是波兰流亡者,他们试图向尤里·勃列日涅夫递交一份对波兰局势提出抗议的请愿书,但是被警察和尤里·勃列日涅夫的保镖推开了。

7. 日共《赤旗报》连载日共总书记不破的文章:《斯大林和大国主义》

【日本《读卖新闻》一月十八日报道】题:《赤旗报》连载不破的文章,说苏联自斯大林以来一贯奉行大国主义    共产党机关报《赤旗报》已开始连载总书记不破撰写的题为《斯大林和大国主义》的文章。这篇文章贯穿着严厉的对苏批判,说“自斯大林以来的苏联大国主义”一直是阻碍共产主义发展的根源。刊登由党内第二号人物撰写的这种冗长文章本身,就是极其异乎寻常的。    连载这篇长文是从本月十二日起开始的,预定登载二十次。    苏联的建国之父列宁在俄国革命获得成功之后不久很快地就针对否认民族自决权的“斯大林的大国主义”一事“指出这是对社会主义前途有严重影响的弊端”,并且宣布对此“要进行生死的斗争”。不破文章的内容就是从这里说起的。尽管如此,伴随列宁的逝世,斯大林时代还是到来了。文章分析说,他的“大国主义”日趋膨胀,在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共产党领导继承了大国主义,直至推行到现在。尤其就同我国的关系而言,据说这篇文章对于苏共在成为引起战后日本共产党分裂原因的一九五○年所谓共产国际批判问题上所起的作用,也进行了严厉的追究。连载文章一开头便批判说:“在严冬的波兰强制推行的军事独裁,继在阿富汗进行的干涉战争之后,再次以最激烈的方式表明,自斯大林以来的苏联大国主义给争取和平与民族自决以及社会进步的国际事业将造成多么难以治愈的严重损失。”